TW201125914A - Film of poly (trimethylene arylate)/polystyrene blend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 Google Patents

Film of poly (trimethylene arylate)/polystyrene blend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5914A
TW201125914A TW099128018A TW99128018A TW201125914A TW 201125914 A TW201125914 A TW 201125914A TW 099128018 A TW099128018 A TW 099128018A TW 99128018 A TW99128018 A TW 99128018A TW 201125914 A TW201125914 A TW 2011259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
polystyrene
film
weight
propyle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28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 Douglas Bates
Brett Collin Dobrick
Original Assignee
Du Po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 Pont filed Critical Du Pont
Publication of TW2011259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5914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6Polystyren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Description

201125914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針對自一種聚合物摻合物製備薄膜,該聚合物 摻合物包括聚(芳基酸丙二酯)與聚苯乙烯。 本申請案主張於2009年8月20曰提出申請之美國專利臨 時申請案第61/235405號所得享之利益,且其併入本文為 參考文獻。此外,本申請案係與以下申請案相關:於2009 年8月20曰提出申請之美國專利臨時申請案第61/235399 號,申請人以CL4708稱之,其名稱為「聚(芳基酸丙二 酯)/聚苯乙烯濃縮物與製備方法」;以及於2009年8月20曰 提出申請之美國專利臨時申請案第61/235403號,由申請 人以CL4697稱之,其名稱為「母料製程用以製造聚(芳基 酸丙二酯)之成型物件」。 【先前技術】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酉旨)(即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或poly(propylene terephthalate)),有時亦被稱為「3GT」 聚合物,係技術領域中所熟知者。其性質與製造方法係由 Chuah描述於 The Encyclopedia of Polymer Science, on-line,DOI 10.1002/0471440264.pst292 ° J.C. Chang等人在US 6,923,925中描述一種組成物,其包 含聚(二羧酸丙二酯),特別是包含聚(芳基酸丙二酯),最 特別是包含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 酯)),較佳為有佔0.01-10%(%(重量百分比)百分比)之高分 子量聚苯乙烯(PS)分散於聚(二羧酸丙二酯)内,且該聚苯 150372.doc 201125914 乙烯粒徑為小於2徵米(μηι)。僅例示包含濃度範圍為1-2% 聚苯乙烯的組成物。經發現,包含佔聚合物總%(重量百分 比)1-2%(%(重量百分比)百分比)聚苯乙烯的聚(對苯二曱酸 丙二酯)組成物,相較於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中不含聚苯 乙烯者,可利用更高的紡速進行熔紡以形成細絲。組成物 之製備方式係藉由將前述兩種聚合物顆粒共進料至雙螺桿 擠出機中,或藉由以所要比例製造前述兩種聚合物顆粒的 胡椒鹽式(salt and pepper)摻合物,之後再將所製得顆粒混 合物進料至雙螺桿擠出機中。擠壓物被擠出成股 (strand),並剁成顆粒。此等摻合物顆粒再被進料至紡紗 機中以熔紡纖維。 美國專利第4,475,330號揭示一種由聚酯細絲製備而得之 聚酯複絲紗,其主要由下列物質所組成:由兩或更多單 體構成之共聚物,其中單體為自包含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對苯二甲酸丙二S旨與對苯二甲酸丁二酿之群組中選取,與/ 或(b)由兩或更多對苯m,對苯二曱酸丙二醋與 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合物構成之摻合物。此專利敘述聚醋 與3至15%非結晶聚合物之摻合物,較佳係苯乙婦聚合物 或曱基丙烯酸酯聚合物。 珂述Chang等 羧 ” cav Γ 取 1有聚 酸丙二㈤紗’特別是半延伸絲紗。藉由使用包含聚 叛酸丙二㈤與(聚苯乙稀)之摻合物,可獲得該發心 點。但將Chang等人之方法進行商業規模之運作時, 產生-些問題。將商業規模的連續式炫融聚合爸由含 150372.doc 201125914 苯乙烯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產物轉換至不含聚笨乙烯 之聚(對苯—甲酸丙二酯)產物可能相當昂責。採用側流式 擠出機與對之將所需量之聚苯乙烯進料,以得到含1%聚 苯乙稀組成物可能需要特殊設計的設備’以餵入所需之低 比例聚苯乙稀。 能提供比本發明所提供者之全由聚(芳基酸丙二酿)聚合 物構成之薄膜具更佳韌性與更高不透明度之薄冑,仍存在 需求 【發明内容】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揭露一種薄膜,其包含聚(芳基酸 丙一醋)與0.5至40%(重量百分比)之聚苯乙烯粒子摻合物, 其中泫等聚苯乙烯粒子之特徵在於粒徑小於5〇〇 nm。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方法,包含:結合聚 (方基酸丙二醋)以及〇 5至4〇%(重量百分比)%之聚笨乙 烯,熔融該聚(芳基酸丙二酯)與聚苯乙烯以形成一熔融之 聚(芳基酸丙二醋)與聚苯乙烯;於一高剪力溶融混合器中 熔融摻合忒熔融之聚(芳基酸丙二酯)與聚苯乙烯,以提供 一熔融摻合組成物,其包含一聚(芳基酸丙二酯)與一分散 於其中之聚苯乙烯;將該熔融摻合組成物輪送至一薄犋模 頭;以及擠出一薄膜。 【實施方式】 相較於全由聚(芳基酸丙二酯)聚合物構成之薄膜,本發 明之薄膜具有較佳的韌性與較高的不透明度。 適於實施本發明之聚(芳基酸丙二酯)聚合物包括但不限 150372.doc 201125914 於聚(對笨二甲酸丙二酯)、聚(間苯二曱酸丙二酯)、聚(萘 二曱酸丙二酯)及其混合物與共聚物。在一實施例中,聚 (芳基酸丙二酯)為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 於文後之說明中,「PTT」為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之 縮寫’來取代較上位的聚(芳基酸丙二酯)。然而,此處所 述之技術當可適用於其他聚(芳基酸丙二酯)聚合物,且本 發明應視為涵蓋聚(芳基酸丙二酯)聚合物。「聚(對苯二甲 酸丙二酯)」涵蓋包含至少70%(莫耳百分比)對苯二曱酸丙 二酯重複單元之同元聚合物與共聚物。此外,「PS」係為 ^^本乙稀之縮寫。 除非另有說明,此處所述之聚合物組成物係以其佔聚合 物W重量之重重百分比(wt%)表示。因此,聚苯乙烯於組 成物中之百分比係表示佔聚合物總重量之百分比,且該等 聚合物係包括如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醋)以及其他可併入該 組成物中之任何一種其他額外的聚合物。 當文中提及一數值範圍時,除非另有說明,其應理解成 涵盖該範圍之端點。應瞭解數值之精度為以有效數字之位 數決定。舉例來說,數字40應理解成涵蓋從35.0至44.9之 圍*數予40.0則應理解成涵蓋從μ %至收μ之範 圍。 ,、象物」應理解成涵蓋 马本發明之目的 二 物、四:聚合物等’也包含二元聚合物。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 / ^: Α ^ ,專膜,其包含一包令 (方基s欠丙二酯)與分散於其 〈眾本乙烯粒子之摻合物 I50372.doc 201125914 該等聚苯乙烯粒子之特徵在於粒徑小於5〇〇 nm β 在一實施例中,該薄膜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與〇 5 至40%(重量百分比)之聚苯乙烯分散於其中。於該薄膜 中,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係以連續相或「基材」之形式 存在’且聚苯乙稀係以不連續相分散於聚(對苯二甲酸丙 二酯)基材中。在一實施例中’該薄膜包含15至4〇%(重量 百分比)之聚苯乙稀分散於其中。在一實施例中,該薄膜 包含20至30%(重量百分比)之聚苯乙烯分散於其中。在一 實施例中,該薄膜包含0.5至5%(重量百分比)之聚笨乙 烯。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薄膜包含◦乃至丨5%(重量百分比) 之聚苯乙烯。 在一實施例中,該薄膜包含高達3〇%(重量百分比)之其 他聚酯。其他聚酯包含但不限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及聚(萘二曱酸乙二酯)。在另一實 施例中,該薄膜包含50至80%之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醋)、 20至30%之聚苯乙烯以及高達3〇%(重量百分比)如上所述 之其他聚酯。 適合的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聚合物係由丨,3丙二醇與 對苯二甲酸或對苯二甲酸二甲西旨之縮聚合反應所形成。適 於與其進订共聚合反應之_或多種共聚單體係選自於由下 列物質所組成之群、组:直冑、環狀及支鏈脂族二叛酸或 酉旨,其具有4·12個碳原子(例如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 十二烧二酸、1’4·環己二酸及其等所對應之S旨);除對苯二 甲酉夂或西曰以外的芳族二綾酸或酯’其具有個碳原子⑼ 150372.doc 201125914 如間苯二甲酸及2,6 -萘二甲酸),直鏈、環狀及支鏈脂族二 醇,其具有2-8個碳原子(除1,3-丙二醇外,例如乙二醇、 1,2 -丙二醇、1,4 -丁 二醇、3 -曱基-1,5 -戊二醇、2,2 -二甲 基-1,3-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以及ι,4·環己二醇);以 及脂族及芳族鱗二醇’其具有4 -1 0個碳原子(例如氫酿雙 (2-經乙基)醚,或分子量低於約460之聚(伸乙醚)二醇,包 括二伸乙醚二醇)。該共聚單體通常以約〇.5至約15(莫耳)0/〇 之範圍存在於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共聚物中,且其存在 量可高達30(莫耳)%。 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可包含少量的其他共聚單體;該 專共聚單體之選擇通常以不會對性質有嚴重不良影響者為 主°舉例來說,前述之其他共聚單體包括5_間苯二曱酸績 酸納’且其存在量係落在約〇·2至5(莫耳)%之範圍内。極 >'里的二官能基共聚單體,如笨三甲酸,可併入其中以控 制黏度。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可與高達3〇莫耳百分比之 其他聚合物摻合在一起。此類例子係如前文所述自其他二 醇類所製備之聚酯。 在—實施例中,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包含至少85(莫 耳)%之對苯二曱酸丙二酯重複單元。在另一實施例中,聚 (對笨—曱酸丙二酯)包含至少9〇(莫耳之對苯二曱酸丙二 西日重複單疋。又在另一實施例中,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 包少98(莫耳)%之對苯二甲酸丙二醋重複單元。又在 另實施例中,聚(對笨二曱酸丙二酯)包含100(莫耳)%之 對苯二曱酸丙二酯重複單元。 150372.doc 201125914 在一實施例中,適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之特徵在 於其固有黏度(IV)係落在0.70至2_0 dl/g之範圍内。在另— 實施例中’適合的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之特徵在於其固 有黏度(IV)係落在0.80至1.5 dl/g之範圍内。又在另—實施 例中’適合的聚(對本一甲酸丙二酯)之特徵在於其固有黏 度(IV)係落在0.90至1.2 dl/g之範圍内。 在一實施例中’適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之特徵在 於其數目平均分子量(Mn)係落在1〇,〇〇〇至4〇,〇〇〇 Da之範圍 内。在另一實施例中,適合的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之特 徵在於其Mn係落在20,000至25,000 Da之範圍内。 在一實施例中,一聚苯乙烯係選自於由聚苯乙烯同元聚 合物、α-曱基-聚苯乙烯以及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及其摻 合物所組成之群組。在一實施例中,該聚苯乙烯為一聚苯 乙烯同元聚合物。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聚苯乙烯同元聚合 物之特徵在於其河11係落在5,000至3 00,000 〇&之範圍内。又 在另一貫施例中’該聚苯乙烯同元聚合物之Mn係落在 5〇,000至200,000 Da之範圍内。又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聚 苯乙烯同元聚合物2Μη係落在75,000至200,000 Da之範圍 内。又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聚苯乙烯同元聚合物之Μ。係落 在120,000至150,〇〇〇 Da之範圍内。可使用之聚苯乙烯可為 同排、雜排或對排。較佳者係高分子量之雜排聚苯乙烯。 可使用於本發明之聚笨乙烯係可購自許多供應商,包括 Dow Chemical Co. (Midland, Mich.) ' BASF (Mount Olive, N.J.)以及 Sigma-Aldrich (Saint Louis, Mo.)。 150372.doc 201125914 在一實施例中’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與聚笨乙烯係先 熔融摻合,之後再擠出成股,然後再切割成顆粒。亦可進 行其他形式的熔融摻合及後續粉碎以形成如薄片、碎片或 粉末。在一實施例中,之後再對該等顆粒進行再熔融並擠 壓成薄膜,不論額外的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是否存在熔 融物中皆可。 在一實施例中,該聚合物摻合物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丙 二醋)與聚苯乙婦。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摻合物中僅有兩 種材料,且其總量為100%(重量百分比)。然而於許多情 況下,該摻合物具有其他成分,如商業用途中常加入聚醋 聚合物中者。該等添加物包括但不限於其他聚合物、塑化 劑、uv吸收劑、滯焰劑、染料等等。因此,聚⑼苯二甲 酸丙二酯)與聚苯乙烯的總量會小於丨〇〇%(重量百分比)。 在另-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方法,包含:ά士入聚 (芳基酸丙二醋)以狀5至侧(重量百分比)之聚苯乙稀; :融该聚(芳基酸丙二醋)與聚苯乙婦;於-高剪力熔融混 &器中熔融摻合㈣融之聚(芳基酸丙二酯)與聚苯乙烯, 以提供一炼融物組成物,其包含一聚(芳基酸丙二醋)愈一 之聚苯乙稀。在_實施例+,所製得之 本二甲酸丙二赌V聚苯乙稀摻合物係擠塵成一或多股,苴 直徑约為1/8英寸至 “太i /16央寸,之後再將其切割成顆粒。 所生產的s玄專顆粒可用於μ巧 产相對較古目, 肖於“相’·或若其聚苯乙烯濃 度相對較…則所生產的該 料,其可藉由全由作為4物或母 (方基馱丙二酯)聚合物構成之聚合物 I50372.doc 201125914 之添加而在熔融物中稀釋。 在替代實施例中’聚(對笨二甲酸丙二醋v聚苯乙稀組成 物均為碎片、薄片或粉末之形式,而非顆粒。於本文之說 明中,尸、錢到顆粒,則任何或所有其他形 < 冑可將其取 而代之。,然而’於聚合物之技術領域中,[知若聚合物之 組分係以顆粒而非碎片、薄片或粉末來進料,則擠壓處理 效能為最佳。 在替代實施例中,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v聚苯乙烯摻合 物並未進行造粒,而是當其仍存在炼融物中時便導入薄膜 模頭以擠出薄膜,如文後所述。 於此處所述方法之一實施例中,該聚(芳基酸丙二酯)為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 於此處所述方法之一實施例中’該聚苯乙烯之濃度為 0.5至40%(重量百分比)。 於此處所述方法之一實施例中,該聚苯乙烯之濃度為i 5 至40%(重量百分比)。 於此處所述方法之一實施例中,該聚苯乙烯之濃度為2〇 至30%(重量百分比)。 於此處所述方法之一實施例中,該聚苯乙烯之濃度為 0.5至5%(重量百分比)。 於此處所述方法之一實施例中,該聚苯乙烯之濃度為 0 _ 5至1.5 %(重量百分比)。 於此處所述方法之一實施例中,該聚(對苯二甲酸丙二 酯)之特徵在於其固有黏度(IV)係落在0_90至1.2 dl/g之範圍 150372.doc • 11 - 201125914 内。 於此處所述方法之一實施例中’該聚苯乙烯為聚苯乙烯 同元聚合物。 於此處所述方法之又一實施例中’該聚苯乙烯同元聚合 物之特徵在於其數目平均分子量為75,000至200, 〇〇〇 Da。 於此處所述方法之一實施例中,該聚苯乙烯係為濃度2〇 至30%之聚苯乙烯同元聚合物,且其特徵在於其數目平均 分子量為75,000至200,000 Da;該聚(芳基酸丙二酯)為聚 (對苯二曱酸丙二酯),其含有98(莫耳)%之對苯二曱酸丙二 酯單體單元,且其固有黏度係落在〇.9〇至12 dl/g之範圍 内。 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與聚苯乙烯可利用任一種已知的 技術進行熔融摻合,包括但不限於一實施例(a)包含以獨立 方式進料,但同時熔融並混合,舉例來說,在一共進料雙 螺柃擠出機中;一實施例(b),其包含於熔融摻合前在一獨 立裝置中預先混合g玄等未熔融之聚合物,舉例來說,像是 在進料至一雙螺桿擠出機前先於滾筒摻合該等聚 :物之顆粒或薄片;或一實施例⑷’其包含獨立熔融各聚 σ物,之後混合該等熔融物,舉例來說,像是從一連續式 熔融聚D釜將熔融態的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進料至一雙 螺=擠出機,並從一衛星式單或雙螺桿擠出機將溶融態的 聚笨乙烯進料至該雙螺桿擠出機。 以及 ^處所述組成物的重要態樣包括但不限於:形成於聚 (寸苯一曱酸丙二酯)基材中的聚苯乙烯粒子之大小, 150372.doc -12- 201125914 分散於聚(對苯二甲酸丙二§旨)基材中的聚苯乙稀粒子之體 積均齊性。從優良薄膜成形效能之觀點來看,平均粒徑若 大於_nm則較不理想。此外,均勾的薄膜㈣仰賴於聚 本乙稀粒子體積分布的均齊性。所期望者係於實際溶融處 理中,聚苯乙烯粒子熔化以形成熔融微滴而分散於熔融之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基材中。 溶融混合器内之溫度應高於聚(對笨二曱酸丙二酯)與聚 苯乙烯二者之熔,點,但低於#一種成分的最低分解溫度。 特定溫度係根據所使用聚合物之特定屬性而定。於典型的 實施過程中,熔融物溫度係落在200。(:至27〇。(;:之範圍内。 聚笨乙烯之微粒徑以及於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中聚笨 乙烯分散的體積均齊性二者均係根據高剪力熔融摻合之應 用而定。針對在此處所述之組成物中使用高濃度聚苯乙烯 的情況而言,更是如此。施加於熔融物的剪力大小係根據 混合元件的轉速、熔融物的黏度以及熔融物在混合區域停 留的時間而定。若剪力過小,則聚苯乙烯易變得不分散而 無法開始,或易快速集結成尺寸大於500 nm之微滴。 熔融摻合方法可藉由批次或連續之方式進行。如於聚合 物混練技術領域中常用之向剪力混合器皆可適用。適合的 商業上可賭得之lij剪力批次式混合器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 班布里(Banbury)混合器與布氏(Brabender)混合器。連續式 高剪力混合器之實例包括共軸旋轉之雙螺桿擠出機以及法 婁(Farrel)連續式混合機。亦可使用反向旋轉之雙螺桿擠出 機。一般來說,適合之高剪力混合器為可以在聚合物炫融 150372.doc -13- 201125914 物上施加最低為50/s之剪率(shear rate),100/s為較佳。 於熔融延流一薄膜前’聚合物摻合物顆粒係先乾燥至濕 度小於<30 ppm’以避免薄膜製造過程中發生水解降解。 任何一種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乾燥手段皆可採用。在一實 施例中’係採用閉迴路熱空氣乾燥機。一般來說,聚(對 苯二曱酸丙二酯)/聚苯乙烯摻合物係於13〇。〇與低於 <-40 C之露點下乾燥ό小時。藉此乾燥之聚(對苯二甲酸丙 一自曰V聚本乙稀聚合物摻合物於250-265°C下利用習知的處 理機器溶融延流成薄膜。 - "_L々π —員他例灸側視示| 圖。圖lb為上視示意圖。於此處之實施例中,聚(對苯二 甲酸丙二酯)與聚苯乙烯係被熔融摻合、擠壓成股並这 粒’之後並再炫融且延流成薄膜,其中,所製備的顆㈣ =料機1内並進料至擠出機2,顆粒為於其㈣融並輸避 式= 莫頭3’並由其擠出薄膜4。薄膜4導入旋轉之水冷 i經由1 /lng drum)5。該薄膜乃被乳親6頂在鑄鼓表面, 如亥乾輥導至張力控制捲收體7。各輥之旋轉方向传 如前頭8所指。镇胺夕你去+ 疋轉万向係 血鑄, 動方向則如箭頭9所指。介於模辰 〇鑄靖之氣隙為放大表示以利說明。 模。 於進行聚(對苯二甲酸— 其顆粒經稀摻合物造粒’且 杯擠出機或單螺捍擠出機,且較 :二機可為雙螺 聚(對苯二〒酸而_缺、 者為早螺才干擠出機。若 内製造,則該擠出雜一婦“物係就地於擠出機2 b〇372.doc 機為雙螺桿擠出機。此外,若聚(對笨 -14- 201125914 二甲酸丙二酯)/聚苯乙烯摻合物係於該擠出機内就地製 造,則單一之給料機〗係以兩給料機替代之,其較佳係為 失重(weight loss)給料機,且其中一者進行聚苯乙烯給 料,另一者進行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給料。該等給料機 之速率係各別設定為可達成所欲之聚苯乙烯濃度者。 所製得薄膜之特性係由下列因素所決定:聚(對苯二甲 西文丙一g曰)之为子畺、聚苯乙稀之濃度、模頭壓力、模頭 設計、模唇開口、從模頭垂伸(draw_d〇wn)之量、氣隙1〇 之長度以及鑄筒之温度。 以下謹透過下列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 不限於此。 實例 實例1 - 6 以表1所不之數量,將s〇r〇na⑧亮光聚(對苯二甲酸丙二 醋)樹脂(1.02固有黏度(IV),購自Dup〇nt c〇mpany, Wilmington,DE)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酯與聚苯乙烯(168 M KG 2,購自BASF)結合。將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於一真 空烘箱内乾燥,並於使用前在12〇。(:下以氮氣沖提14小 時。則述兩聚合物分別以失重進料至Werner & Pfleiderer ZSK_30之共轴旋轉雙螺桿擠出機之第四桶區域(barrel section)。所採用之進料速率係以每小時之磅數(ρ^)示於 ^卜忒擠出機具有一 30 mm直徑之桶體,其配置有13個桶 區域,和兩個揉捏區域與三個輸送區域交錯排列,且該擠 出機之長徑比(L/D ratio)為32。各桶區域係獨立加熱。區 150372.doc -15· 201125914 域1-4設定在25°C,區域5-13設定在210°C,且3/16英寸股 之模頭亦設定在210°C。於桶區域8形成真空。螺桿速度乃 如表1所示。表1亦列出進料之組成、輸出速率以及熔融物 溫度。於聚合物離開模頭後,立刻使其於水中淬火,並以 標準造粒設備將之製作成1/8英寸之顆粒。 表1 實例 編號 組成(聚(對 苯二曱酸丙 二酯)/聚苯 乙烯) 聚(對苯二曱酸 丙二酯)設定進 料速率(pph) 聚苯乙烯 設定進料 速率(pph) 輸出速率 (PPh) 螺桿之每 分鐘轉速 (RPM) 溶融物 溫度(°c) 1 85/15 25.5 4.5 30.4 200 278 2 80/20 .24.0 6.0 30.0 250 277 3 75/25 22.5 7.5 30.2 200 268 4 70/30 14.0 6.0 20.0 200 265 5 65/35 13.0 7.0 20.0 200 263 6 60/40 12.0 8.0 23.0 200 270 實例7 將Sorona® Bright聚(對苯二曱酸丙二醋)樹脂(DuPont, Wilmington,DE)與實例1 -6所使用的20%(重量百分比)之聚 苯乙烯結合。同實例1-6,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於使用前 先經過乾燥。前述兩種聚合物乃分別以失重進料機進料 (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進料速率為28 pph、聚苯乙烯進料 速率為7 pph)至Werner & Pfleiderer ZSK-30之同向旋轉雙 螺桿擠出機之第四桶區域,其具有1 3個獨立加熱之桶區 域。喉道溫度與第一桶體溫度係設定在190°C,後續的12 個區域則設定在2 1 0°C。將聚合物擠壓經過具有3/16英寸 孔洞之單股模頭。之後聚合物股則以水淬火,並進行造粒 以成為1/8英寸之顆粒。 150372.doc -16- 201125914 將約10 g之顆粒放置於兩片塗佈有0 006英寸厚之聚(四 氟乙烯)的玻璃纖维離型片之間。之後將該等離型片放置 於液麼機(PHI, City of Industry,CA)的平台之間。將壓機 加熱至260。(:及4.5 psi表壓力,直到顆粒熔化且壓力穩 疋之後將壓力增加至22.5 psi表壓力,並維持5分鐘。之 後釋放壓力,並將離型片自壓機移除並置於冰水浴中。自 離型片移除厚度小於0_010英寸的薄冑,並將該薄膜與由 不含聚笨乙烯之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醋)顆粒所製得之類似 片材進行比較。含20%聚苯乙稀孓薄膜較不含聚苯乙稀之 薄膜更為不透明’但其脆性與抗拉性f則感覺相同。 貫例8 將〇·4磅實例7製得的聚(對$二甲酸丙二酯}/聚苯乙烯顆 粒與9.6磅不含聚笨乙烯的s〇r〇na⑧亮光聚(對苯二甲酸丙二 酯)樹脂混合。藉此形成之顆粒混合物進料至Werner & Pfleiderer擠出機,其具有28 mm直徑之桶體與6個溫度均 設在24〇t的桶段。螺桿速度為150 rpm〇 268〇C之熔融物 ’皿度係於擠出機出口以手動方式確認。擠出機之輸出乃進 料至溫度設在23代之! 〇英寸衣架形―㈣薄膜模 -員模頭間隙5又疋為0.010英寸,而模頭壓力為296 psi。 將一薄膜延流至水冷式旋轉鑄筒上,並將其引導至以每分 鐘8英尺之速率運轉之捲收體。經發現,所製備之薄膜具 有0.002英寸的均勻厚度,且其寬度為1〇英寸。以穿透式 電子顯微鏡(TEM)檢視所製得薄膜之一區域。藉由目視檢 驗大夕數的聚苯乙烯粒子之特徵在於15〇 nmi粒徑。 150372.doc 17 201125914 【圖式簡單說明】 圖la與lb為一實施例之熔融延流一薄膜之方法的示意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給料機 2 擠出機 3 薄膜模頭 4 薄膜 5 冷式鱗鼓 6 軋輥 7 捲收體 8 旋轉方向 9 移動方向 10 氣隙 150372.doc -18-

Claims (1)

  1. 201125914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種薄膜,其包含一聚(芳基酸丙二酯)以及聚苯乙烯粒 子之摻合物,該等聚苯乙烯粒子為佔該聚合物總重之〇 5 至40%(重量百分比),其中該聚苯乙烯粒子之特徵在於 粒徑小於500 nm。 2. 如中清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薄膜,其中該聚(芳基酸丙 二酯)為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 / 3. 如申印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薄膜,其中該聚(對苯二甲 酸丙二酯)包含至少98(莫耳)%之對苯二甲酸丙二酯單體 單疋’該等單體單元具有〜9〇至1.2 dl/g之固有黏度。 4. 如申清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薄膜,其中該聚苯乙烤為 一聚本乙烯同元聚合物。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薄臈,其中該聚苯乙稀具 有2〇至30%(重量百分比)之濃度。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薄膜,其中該聚苯乙稀具 有0.5至5%(重量百分比)之濃度。 種方法其包含.結合聚(芳基酸丙二醋)以及0 5至 40%(重里百分比)之聚苯乙烯;熔融該聚(芳基酸丙二酯) 與該聚笨乙稀以形成一熔融之聚(芳基酸丙二醋)與聚笨 稀乂及於—南剪力熔融混合器中溶融摻合該熔融之 與聚苯乙稀’以提供一炼融換合組成 物其包含一聚(芳基酸丙.二酯)與一分散於其中之聚笨 乙稀;將糾融摻合組成物輸送至__模頭;以 出一薄膜。 I50372.doc 201125914 8. 9. 10. 11. 12. 13,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 摻合組成物進行造粒,^ 石法,其更包含對該熔融 摻合組成物輪送至該薄膜::熔融該等顆粒以將該熔融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 二醋)為聚(對苯二 _ /法’其中該聚(芳基酸丙 酉旨)。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 ^ ^ . 之方法,其中該聚(對苯二甲 …)包3至少98(莫耳)%之對苯二甲酸丙二醋單體 早二:及其固有黏度係於〇9。至12_之範圍心 如申印專利範圍第7頂所 之方法,其中該聚苯乙烯為 聚本乙烯同元聚合物。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jf所、+、^ 士 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聚苯乙烯具 有20至30%(重量百分比)之濃度。 如申明專利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聚苯乙稀具 有0.5至5〇/。(重量百分比)之濃度。 如申研專利簡第〗i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聚苯乙稀之 特徵在於數目平均分子量係於75,000至200,000 Da之範 圍内。 150372.doc
TW099128018A 2009-08-20 2010-08-20 Film of poly (trimethylene arylate)/polystyrene blend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TW201125914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3540509P 2009-08-20 2009-08-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5914A true TW201125914A (en) 2011-08-01

Family

ID=42830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28018A TW201125914A (en) 2009-08-20 2010-08-20 Film of poly (trimethylene arylate)/polystyrene blend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63655B2 (zh)
CN (1) CN102482470A (zh)
TW (1) TW201125914A (zh)
WO (1) WO201102263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5330A (en) 1982-06-03 1984-10-09 Teijin Limited High twist polyester multifilament yarn and fabric made therefrom
JP2003020389A (ja) 2001-05-02 2003-01-24 Asahi Kasei Corp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US6923925B2 (en) 2002-06-27 2005-08-02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of making poly (trimethylene dicarboxylate) fibers
US6921803B2 (en) 2002-07-11 2005-07-26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fibers, their manufacture and use
US6958860B2 (en) * 2002-10-07 2005-10-25 Eastman Kodak Company Voided polymer film containing layered particulates
US6967057B2 (en) 2002-12-19 2005-11-22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trimethylene dicarboxylate) fibers, their manufacture and use
CN1252179C (zh) 2003-04-11 2006-04-19 山东大学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类热可塑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DK2467426T3 (en) * 2009-08-20 2015-07-27 Du Pont PROCEDURE FOR MANUFACTURING FORMED ARTICLES OF POLY (TRIMETHYLENARYLATE) / POLYSTYRENE
TWI512039B (zh) * 2009-08-20 2015-12-11 Du Pont 聚(芳基酸丙二酯)/聚苯乙烯組成物與製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83389A1 (en) 2012-11-08
CN102482470A (zh) 2012-05-30
US8563655B2 (en) 2013-10-22
WO2011022630A1 (en) 2011-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52266A1 (zh) 一种复合增韧耐高温聚乳酸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iang et al. Structure and improved properties of PPC/PBAT blends via controlling phase morphology based on melt viscosity
JP5224815B2 (ja) ポリグリコール酸樹脂粒状体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69919450T2 (de) Aromatische flüssigkristalline Polyester und daraus hergestellte Harzzusammensetzung
EP3037460B1 (en) Shaped polylactide article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TWI573903B (zh) 用於製造聚(芳香酸丙二酯)/聚苯乙烯之成形物品之方法
CN102549070A (zh) 制造具有改善的冲击性能的聚酯组合物的方法
JP5669844B2 (ja) ポリ(トリメチレンアリーレート)/ポリスチレン組成物及び調製方法
JPH0730243B2 (ja) 非晶質ポリ(アリールエーテルケトン)類とポリアリレート類とのブレンド物
TW201125914A (en) Film of poly (trimethylene arylate)/polystyrene blend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JP2002105750A (ja) 草刈り機用モノフィラメ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51436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製成形体
JPS59157146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JP2007291222A (ja) 二軸配向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フィルムおよび二軸配向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u et al. Synthesis of MPEG-b-PLLA Diblock Copolymers and Their Crystallization Performance with PDLA and PLLA Composite Films
JPS5828096B2 (ja) エンシンマツトフイルム ノ セイゾウホウホウ
JP2009007477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H0420552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JP2002347096A (ja) 成形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051668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S60223856A (ja) 共重合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H05163391A (ja) エチレン共重合体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構造体
JPH03170541A (ja) ポリ塩化ビニル系樹脂組成物
JPH01161042A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