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123572A - Resistiv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Resistiv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123572A
TW201123572A TW98145668A TW98145668A TW201123572A TW 201123572 A TW201123572 A TW 201123572A TW 98145668 A TW98145668 A TW 98145668A TW 98145668 A TW98145668 A TW 98145668A TW 201123572 A TW201123572 A TW 2011235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esistive memory
substrate
dielectric
cu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45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33364B (zh
Inventor
Wei-Su Chen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981456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336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23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3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33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3364B/zh

Link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Description

201123572 rji^ouu91TW 32587twf.doc/0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記憶元件及其製造方 法,且特別是關於一種電阻式記憶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非揮發性記憶體具有存入之資料在斷電後也不會消 失之優點,因此許多電器產品中必須具備此類記憶體,以 維持電器產品開機時的正常操作。目前,業界積極發展的 一種非揮發性記憶體是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resistive
Tandom aeeess memory ’ RRAM )’其具有寫入操作電壓低、 寫入抹除時間短、記憶時間長、非破壞性讀取、多狀態記 憶、結構簡單以及所需面積小等優點,因此在未來將可成 為個人電腦和電子設備所廣泛採用的非揮發性記憶體之 ——〇 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是利用電流脈衝以及施加轉換 電壓來改變作為可變電阻層的薄膜狀態,以在不同的狀態 下基於不同的電阻值來進行設定狀態(set state)與重置 狀態(reset state)之間的轉換。利用電阻值不同的設定 狀態與重置狀態即可以作為記憶體儲存「〇」與「1」 之數位資料。 然而’習知之電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大多為單位元操 作,無法作為雙位元或多位元的使用。而且,隨著電阻式 s己憶元件愈做愈小,在製程上的複雜度及成本也大幅提 201123572 rD iy〇uu91TW 32587twf.doc/n 高。因此,如何縮減電阻式記憶元件的尺寸,以增加電阻 式記憶元件的積集度並降低成本,一直都是業界極為重要 的課題之'~。 【發明内容】 在一實施範例中’提出一種電阻式記憶元件的製造方 法。首先’於基底中形成多數個下電極。然後,於基底上 Φ 提供第一介電層’其中第一介電層中具有多數個杯狀電 極,且各杯狀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接觸。接著,於 基底上形成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數條第二介電層,其中各 第二介電層覆蓋對應的部份第二介電層及杯狀電極所圍的 部份面積。然後,於基底上形成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數條 ,疊結構,其中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垂直,且各堆疊結構 是由第三介電層與上電極所構成,且各堆疊結構覆蓋對應 的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之後,於堆疊結構的侧壁形 成多數個犧牲間隙壁。繼之,於相鄰的犧牲間隙壁之間形 • f第四介電層。然後,移除犧牲間隙壁,以於相鄰的第四 介電層及堆疊結構之間形成間隙。接著,於各間隙中依序 填入可變電阻層與導體層,且各可變電阻層與對應的導體 層與杯狀電極形成物理及電性接觸。 、、在另一實施範例中,提出一種電阻式記憶元件的製造 方法。首先,於基底中形成多數個下電極。然後,於基底 ^提供第—介電層,其中第—介電層中具有多數個杯^電 極’且各杯狀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接觸。接著,於 201123572 F5iy80〇91TW 32587twf.doc/n 基底上形成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數條第二介電層,其中各 第二介電層覆蓋對應的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然後, 於第-介電層上形成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數條堆疊結構, 其中第二方向與第—方向垂直,且各堆疊結構是由第三介 電層與上電極所構成’且各堆疊結構覆蓋對應的部份第二 介電層及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之後,於士 侧壁形成多數個犧牲間隙壁 '繼之,於相鄰的犧隙壁 之間形成細介電層。然後,移除犧牲間_,以於相鄰 ,第四介電収堆疊結構之間軸_。錢,進行氧化 程以於各間隙之底部的杯狀電極中形成可声。 隙中填入導體層’且各可變電阻屬與對“ 導體層與杯狀電極形成物理及電性接觸。 方法例中,提出—種電阻式記憶树的製造 上ί供2丄ϊί底中形成多數個下電極。然後,於基底 極日f層’其巾第—介電騎衫多數個杯狀電 極/各杯狀電㈣底频對應的下電極接觸。接著,於 ί底上形成在第—方向延伸的多數條第二介電層,其中各 j電層覆蓋對應的杯狀電極所㈣部份面積。之後, 底上形成多數個堆疊結構,其中各堆疊結構是由第三 上電極所構成,且各堆疊結構續;應的部份第 ^電層及對應的杯狀電極所_部份面積。繼之 二:Γίί數個犧牲間隙壁。然後,於犧牲間隙 ^電層及各堆疊結構之間形成間隙。之後,於各間3 201123572
Oiy»UU91TW 32587twf.doc/n 依序填入可變電阻層與第-導體層,且各可 應的第一導體層與杯狀電極形成物理及電性 . 於基底上形成第五介電層,且第五介電層具^多^開 口,这些開口僅同時曝露部份可變電阻層、部份 ^部分上電極,或這些開口僅曝露出部分 ^五介電層上形成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數條第二= 矣 以填入開口中,其中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 層 • ^在實錄财H種雜式記憶元件,包括 ^底、多數個下電極、第—介電層、多數 ^ 電層、多數條堆疊結構、多數條第=層了 1s配置於基底上。杯狀電極配置於第一介雷 電層在ΐΐϊΐ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接觸。第二介 圍的背®/延伸配置在基底上且分職蓋杯狀電極所 疊結構在第二方向延伸配置於基底上且 υ盖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其中第二方向垂直第 第四;電是由第三介電層與上電極所構成。 ί電第四介電層及堆疊結構之間相隔-間隙ΐ 填滿間隙:且㈣底部及至少部份側壁。導體層 成物理及紐2 物_導體層與杯狀電極形 絲種電阻式記憶元件’包括 f電極第一介電層、多數個杯狀電極、多 201123572 r〇i>〇w91TW 32587twf.doc/n =第二介電層、多數條堆#結構、多數條第四介電層、 :數1固可變電阻層及多數個導體層。下電極配置於基底 ^第一介電層配置於基底上。杯狀電極配置於第-介電 中’且各杯狀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接觸。第二介 第—方向延伸配置在基底上且分別覆蓋杯狀電極所 Τ的縣面積。堆#結構在第二方向延伸配置於基底上且 2別覆蓋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其中第二方向垂直第 :方=,且各堆疊結構是由第三介電層與上電極所構成。 四I電層配置於基底上,第四介電層與堆叠結構交替排 2且相鄰的第四介電層及堆疊結構之間相隔一間隙。可 阻層分別配置於犧牲間隙壁底部的杯狀電極中。導體 it間隙’且柯變電阻層與對應的導體層與杯狀電極 开;成物理及電性接觸。 在另-實施範例中,提出一種電阻式記憶元件,包括 ^底、多數個下電極、第一介電層、多數個杯狀電極、多 條第二介電層、第三介電層、多數條堆疊結構、多數個 可變電阻層、多數個第一導體層、第五介電層及多數條第 二導體層。多數個下電極配置於基底中。第一介電層配置 於基底上。杯狀電極配置於第一介電層中,且各杯狀電極 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接觸。第二介電層在第一方向延伸 配置在基底上且分別覆蓋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第三 介電層配置於基底上且具有多數個第一開口。堆疊結構分 別配置於第一開口中,且分別覆蓋部份第二介電層及杯狀 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其中各堆疊結構是由第四介電層與 201123572 rjiyeuu91TW 32587twf.doc/n 上電極所構成’且第三介電層及各堆疊結構之間具有一間 隙。可變修層分別配置於底部及整侧壁。第一 導體層填制隙’且各可變電阻層與對應的第一導體層與 杯狀電極形成物理及電性接觸^第五介電層配置在基底 上’且具有多數個第二開口,這些第三開口僅同時曝露部 份可變電阻層、部份第—導體層與部分上電極,或這些第 二開口僅曝露出部分上電極第二導體層在第二方向延伸 配置在基底上’其中第二方向垂直第—方向,且第二導體 層填入第二開口中。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 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方式】 2實施例提*-種電阻式記憶元件的製造方法,其 用簡單的製程而製作出超過微影機台的極限的超小^動 區’以娜電阻式記憶元件的可變電_形成位置 可變電阻的狀及重置狀態更佳敎且數值集中。另= 面’利用於預㈣成可變電阻層的區域先形成犧牲 壁,再移除犧牲間隙壁以形成間隙,然後於 鐵 電阻層及導體層後,姻不會產生電荷堆積的化學== 磨製程去除間隙外超量覆蓋的導體層及可變電阻層。 ,阻層因未再受何㈣則的可能電荷堆積破 二2質較高且可變電阻的設定及重置狀態更佳穩定且數 值集中’ RRAM可重複操作的次數因而提升。 201123572 i-3iy8uu91TW 32587twf.doc/n 在一實施範例中,提出一種電阻式記憶元件,其具有 超過微影機台之極限的超小主動區’且可以用作單位元或 雙位元的操作。 在一實施範例中,提出一種電阻式記憶元件的製造方 法。首先,於基底中形成多數個下電極。然後,於基底上 提供第一介電層,其中第一介電層中具有多數個杯狀電 極,且各杯狀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接觸。接著,於 基底上形成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數條第二介電層,其中各 第二介電層覆蓋對應的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然後, 於基底上形成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數條堆疊結構,其中第 二方向與第—方向垂直’且各堆疊結構是由第三介電層與 上電極所構成’且各堆疊結構覆蓋對應的部份第二介電層 及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之後,於堆疊結構的側壁形 成多數個齡_壁。繼之,於相_犧牲_壁之間形 成第四介電層。然、後,移除犧牲間隙壁,以__第四 介電層及軸結構之_成_。接著,於各_中依 變電阻層與對應的導體 ==疊結構。然後,移除部份介電材 露堆疊結構的表面。移除部份介趣曝 化學機械研磨餘或㈣刻餘。,、’义括進行 上述實施例中,於各間隙中依序填入可變電阻層與導 201123572 «iy»uu91TW 32587twf.doc/n 體層的步驟之後’上述方法更包括對各可變電阻層的上部 進行轉換製程’使得各可變電阻層的上部轉變為歐姆接觸 層。 上述實施例中,上述轉換製程包括提供氫氦電漿與部 分可變電阻層反應。 上述實施例中,轉換製程包括進行回火製程使得部分 上電極與部分可變電阻層相互反應或擴散而形成導電接
觸0 上述實施例中,可變電阻層的材料包括金屬氧化物。 上述實施例中,可變電阻層的材料包括Si〇x、Hf〇x、 ΜΟχ、TiOx、TiOxNy 或 WOx。 上述實施例中,導體層的材料包括TaN、TiN、Ti、w、 Ni、Co、Pt、Cu或這些材料的任意複數層堆疊。 上述實施例中,於各間隙中依序填入可變電阻層與導 體層的步驟描述如下。首先,於基底上依序形成可變電阻 材料層與導體材_。形成可變電輯料層與導體材料層 nr原子層沉積、物理賴沉積或化學氣相‘ 積製程。然後,移除間隙外的部份可變電阻材料層與部份 導體材料層。移除間隙外的部份可變電阻材料層與部份 體材料層的步驟包括進行化學機械研磨製程。 =,施例中,上述犧牲間隨的材料包 金,例如 Ge2Sb2Te5。 π’ α 上述實施例中,移除上述犧牲間隙壁的步驟包括使用 由五倍子酸(gallicadd)與溶劑所構成的有機酸。 ^91TW 32587twf.doc/n 201123572 上述實施例中,移除上述犧牲間隙壁的步驟包括進行 氫氦電漿製程’其中氣氣的重量百分比例如是約5%,而 氦氣的重量百分比例如是約95%。 其 在另外一實施範例中,提出一種電阻式記憶元件的製 造方法。首先,於基底中形成多數個下電極。然後,於美 底上提供第-介電層,其巾第-介電層巾具有錢個杯二 電極,且各杯狀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接觸。接著, 於基底上形成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數條第二介電層其中 各第二介電層覆蓋對應的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 後’於基底上形成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數條堆叠, 直’且各堆疊結構是心三介電 電極所構成,且各堆疊結構覆蓋對應的部份第二介 y及杯狀電極所_部份面積。^ ===_。繼之,於相鄰的上= ;四後,移除犧牲間_,以於相鄰的 ,^電層及堆疊結構之間形成間隙。然後, 程,以於各間隙之底部的 著,於各間隙中填入導體it成可變電阻層。接 體層與杯㈣闕與對應的導 第四介電層的步驟:述3鄰:士述犧牲間隙壁之間形成 料層以覆蓋㈣結構。_ I先,於基底场成介電材 曝露堆疊結構的表 ^ ’移除部份介電材料層,直到 行化學機械研賴程或電材㈣的步驟包括進 12 201123572, 91TW 32587twf.doc/n t 在上述實施例中,於各間隙中填入導體層的步驟描述 如下。首先,於基底上形成導體材料層。形成導體材料層 的步驟包括進行原子層沉積、物理濺鐘沉積或化學氣相沉 積製程。然後,移除間隙外的部份導體材料層。移除間隙 外的部份導體材料層的步驟包括進行化學機械研磨製程。 在另外一實施範例中,提出一種電阻式記憶元件的製 造方法。首先,於基底中形成多數個下電極。然後,於基 底上提供第一介電層,其中第一介電層中具有多數個杯^ 電極,且各杯狀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接觸。接著, 於基底上形成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數條第二介電層,其中 各第二介電層覆蓋對應的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之 後丄於基底上形成多數個堆疊結構,其中各堆疊結構是由 =三介電層與上電極所構成,且各堆疊結構覆蓋對應的部 份第二介電層及對應的杯狀電極所_部份面積。繼之, 於堆疊結構的繼形成多數個齡随壁n 間隙壁之間形成第四介電層。接著,移除犧牲間隙壁 於第四介電層及各堆疊結構之_·隙。讀,於 =中依序填人可變電阻層與第—導體層,且各可 ^ ”對應的第_導體層與杯狀電_成物理及電性接 =,於基底上職第五介f層,且第五介電層具 個 導 ^口,這些開口僅同時曝露部份可變電阻層、部份第 f層與部分上電極,或這些開σ 導 :,於第五介電層上形成在第二方向延伸』;: 體層以填入開口中,其中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第 13 201123572 rji^〇uu91TW 32587twf.doc/n 上述實施例中’於上述犧牲間隙壁之間形成第四介電 層的步驟描述如下。首先,於基底上形成介電材料層以覆 蓋堆疊結構。織,移除部份介t材料層,直到曝露堆疊 結構的表面。移除部份介電材料層的步驟包括進行化學機 械研磨製程或回蝕刻製程。 上述實施例中,可變電阻層的材料包括金屬氧化物。 上述實施财,可變電_的材料包括SiOx、HfOx、
NiOx、TiOx、TiOxNy 或 w〇jc。 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導體層的材料包括、彻、 :、w、Nl、CG、Pt、Cu或這些材料的任意複數層 ^述實施例中,於各_中依序填人可變電 一導體層的步驟描述如下。首先,於其 产弟 電阻材料層與導體材料層。形成可變電阻材料層 料層的步驟包括進行原子層沉積、物理雜或 相沉積製程。然後,移除_外的部份可變電阻 部份導體材料層。移除間隙外的部份可變電阻 伤導體材料層的步驟包括進行化學機械研磨製程。、4 上述實施例中,上述犧牲間隙壁的材料包括 金,例如Ge2Sb2Te5。 蹲銻碲合 上述實施财,移除上賴牲間_的 由五倍子酸(gamcacid)與溶劑所構成的有‘括使用 上述實施财,歸上述難_壁的 氳氦電W程,其中氫氣的$4奸比浙=進行 201123572 r3iyeuu91TW 32587twf.doc/n 氦氣的重量百分比例如是約95%。 上述實施例中,第二導體層的材料包括AlCu、 AlCu/TiN、Al/TaN 或 Cu/TaN。 在另外一實施範例中,提出一種電阻式記憶元件,包 括基底、多數條第二介電層、多數個下電極、第一介電層、 多數個杯狀電極、多數條堆疊結構、多數條第四介電層、 多數個可變電阻層及多數個導體層。下電極配置於基底 φ 中。第一介電層配置於基底上。杯狀電極配置於第一介電 層中,且各杯狀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接觸。第二介 電層在第一方向延伸配置在基底上且分別覆蓋杯狀電極所 圍的部份面積。堆疊結構在第二方向延伸配置於基底上且 分別覆蓋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其中第二方向垂直第 一方向,且各堆疊結構是由第三介電層與上電極所構成。 第四介電層配置於基底上,第四介電層與堆疊結構交替排 列,且相鄰的第四介電層及堆疊結構之間相隔一間隙。可 變電阻層分別配置於間隙的底部及至少部份侧壁。導體層 鲁填滿間隙’且各可變電阻層與對應的導體層與杯狀電極形 成物理及電性接觸。 在另外—實絲例中,提出—種電阻式輯元件包 =底、多數個下電極、第一介電層、多數條第二 個杯狀電極、多數條堆疊結構、多數條第四介電層、 =可變電阻層及多數個導體層。下電極配置於基底 ”電層配置於基底上。杯狀電極配置於第二介電 且各杯狀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接觸。第二介 15 201123572 P51980091TW 32587twf.doc/n 電層在第一方向延伸配置在 分別覆蓋杯狀電極所圍的部而接77亙: Γ:電Γ堆嶋是心三介電層與第 利,彻认时人I ’第四介電層與堆疊結構交替排 鄰的第四介電層及堆疊結構之間二 層分別配置於間隙之底部的杯狀電二。=】 物理及電性接觸。。對觸導體層與杯狀電極形成 在實施範例中,提出—㈣阻式記憶元件包括 -、夕數個下電極、第一介電層 數條第二介電層、第m ^ 個杯狀電極、多 可變電阻層、二Ϊ層、多數條堆疊結構、多數個 第一介電層配置 一導體層\— #導體層、第五介電層及多數條第 -導體層。多數個下電極配置於基底中。第 於基底上。減電減置料―介電 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接觸。第二介電層在第
覆蓋杯狀電極所圍的部US 具有多數個第一開口。堆疊結構分 =置於Lt,歸職蓋部份第 電極所_部份面積,其中各a 二電層及杯狀 上電極所構成,且第三介電 Ϊ體分別配置於間隙的底部及整個:第: 杯狀電極形成物理及電性接觸。第五介電層配 201123572 i-jiy〇w91TW 32587twf.doc/n 上,且具有多數個第二開口,這些第二開口僅同時曝露部 份可變電阻層、部份第一導體層與部分上電極,或這些第 二開口僅曝露出部分上電極。第二導體層在第二方向延伸 配置在基底上’其中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且第二導體 層填入第二開口中。 基於上述各實施例或其他可能之實施範例,所提出的 電阻式記憶元件的製造方法是先形成上電極再形成可變電 阻層。然而,一般習知的方法是先形成可變電阻層再形成 上電極。與習知的方法相比,上述實施例之一的方法可以 避免I知方法於圖案化上電極的過程中對可變電阻層造成 的損傷。另外,上述實施例之一於預定形成可變電阻層的 區域先形成犧牲間隙壁,且犧牲間隙壁的尺寸可藉由鍍膜 及蝕刻製程而縮小至超過微影機台的極限。因此,可以形 成具有超小主動區的電阻式記憶元件,進而侷限電阻式記 憶元件的可變電阻的形成位置,使得可變電阻的設定及重 置狀態更佳穩定且數值集中。此外,上述實施例之一的電 • 阻式記憶疋件可以用作單位元或雙位元的操作。 底下將配合圖示說明實施例之一之具體實施範例。 第一實施例 -圖1A1® 是依照第一實施例所繪示之電阻式記 憶兀件之製化方法的上視示意圖。圖2Α至圖是圖认 至圖沿沿=,線的剖面示意圖。 首先、月參照圖1A、2Α,於基底102中形成多數個 17 201123572 * ji^〇w91TW 32587twf.doc/n 下電極104。基;^ 102例如是砍基底。形成下電極⑽的 方法包括於基底102形成多數個開口(未繪示)。然後, 於^底102上形成下電極材料層(未繪示)以填入開口中。 接著,移除開口外的下電極材料層以形成之。下電極材料 層的材料包括TiW、TiN、Al、Cu/TaN或金屬石夕化物。 之後,請參照圖IB、2B,於基底1〇2上提供介電層 Π2,且介電層112中具有多數個杯狀電極1〇扣各杯狀電 極108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1〇4接觸。形成介電層ιΐ2 的方法描述如下。首先,請參照圖1A、2A,於基底1〇2 上形成具有多數個開口 1〇5的介電層1〇6,且各開口 1〇5 暴露出對應的下電極104。介電層106的材料包括Si〇x。 繼之,請參照圖1B、2B,於基底1〇2上形成杯狀電極材 料層(未繪示)以覆蓋介電層106、開口 1〇5側壁與下電 極104,再於開口 1〇5中填滿介電層11〇 «>杯狀電極材料層 的材料包括TiN、TaN、W、Pt、Cu或金屬矽化物。介電 層110與介電層1〇6的材料相同,例如是之後,平 坦化介電層110,以去除開口 105外的介電層11〇及杯狀 電極材料層及形成杯狀電極(cup-shaped heat electrode) 108。介電層i〇6與介電層u〇形成上述的介電層112。 然後,請參照圖1C、2C,於基底102上形成在第一 方向延伸的多數條介電層1〇9 ’其中各介電層1〇9覆蓋對 應的杯狀電極108所圍的部份面積。形成介電層1〇9的方 法包括於基底102上形成介電材料層(未纟會示)介電材 料層的材料包括SiNx。形成介電材料層的步驟包括進行原 201123572 ^iy8uu91TW 32587twf.d〇c/n 子層沉積或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然後,進行微影及蝕刻製 程’以移除部份介電材料層以形成之。蝕刻後的介電層109 侧壁可為垂直或是圓弧(Rounding)。
之後’請參照圖ID、2D,於基底102上形成在第二 方向延伸的多數條堆疊結構118,其中第二方向與第一方 向垂直’各堆疊結構118是由介電層114與上電極116所 構成’且各堆疊結構118覆蓋對應的部份第二介電層1〇9 及杯狀電極108所圍的部份面積。形成堆疊結構118的方 法包括於基底102上依序形成介電材料層(未繪示)及上 電極材料層(未繪示)。介電材料層的材料包括SiOx。上 電極材料層的材料包括Tiw、ΉΝ、A1、Cu/TaN或金屬矽 化物。^電極材料層與下電極材料層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 同。接著,進行微影及蝕刻製程,以移除部份介電材料層 及部份上電極材料層以形成之。 然後,於堆疊結構118的側壁形成多數個犧牲間隙壁 120。形成犧牲間隙壁12G的方法包括於基底1()2上形成間 隙壁材料層(未纷示)以覆蓋堆疊結構118。間隙壁材料 層,材料例如是鍺銻碲合金,如。之後,進行 非等向性侧製程,以移除部份間_材料層以形成之。 =要注意的是,犧牲間隙壁的尺寸可藉由賴及_製 私而縮小至超過微影機台的極限。 繼之,請參照冑1E、2E,於相鄰的犧牲間隙壁吻 =杨成介電層122,成介電層122的方法包括於基底 上形成介電材料層(未繪示)以覆蓋堆疊結構ιΐ8。介 201123572 j-jiy〇uu91TW 32587twf.doc/n 電材料層的材料包括SiOx、SiN或SiON。然後,移除部 份介電材料層,直到曝露堆疊結構丨】8的表面。移除部份 介電材料層的步驟包括進行化學機械研磨(CMP)製程或 回#刻製程。 接著,請參照圖IF、2F,移除犧牲間隙壁120,以於 相鄰的介電層122及堆疊結構118之間形成間隙124。移 除犧牲間隙壁120的方法包括濕蝕刻製程或乾蝕刻製程。 濕#刻製程例如是使用由五倍子酸(gallic acid)與溶劑所 構成的有機酸。乾蝕刻製程例如是氫氦電漿製程,其中氫 ® 氣的重量百分比例如是約5%,而氦氣的重量百分比例如 是約95%。 之後,請參照圖1G、2G,於各間隙124中依序填入 可變電阻層126與導體層128,且各可變電阻層126與對 應的導體層128與杯狀電極1〇8形成物理及電性接觸。於 各間隙124令依序填入可變電阻層與導體層128的方 法包括於基底102上依序形成可變電阻材料層(未緣示) 與導體材料層(未繪示)。形成可變電阻材料層與導體材 鲁 料層的方法包括進行原子層沉積(ALD)、物理濺鍍沉積 或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可變電阻材料層的材料包 括金屬氧化物’例如是Si〇x、Hf〇x、Ni〇x、Ti〇x、TiOxNy 或WOx。導體材料層的材料包括TaN、TiN、Tiw、Ti、 w、Νι、Co、Pt、Cu或這些材料的任意複數層堆疊。 繼之,移除間隙124外的部份可變電阻材料層與部份 導體材料層以形成之。移除上述部份可變電阻材料層與部 20 201123572 rji«uu91TW 32587twf.doc/n 份導體材料層的步驟包括進行化 製程。注纽處移除均部份可2械研練程或乾侧 荷堆積損傷間隙124 _的可可以完全避免電 導致漏電流的發生。 層126與導體層128而 接著,請參照圖1H、2H,對各可變電阻層12 «Ρ進行轉換製程,使得各可、 撼縮Γ 電層的上部126轉變為歐
_實施财,轉換製程包括提供氫氦電 漿與Μ可變電阻層126反應,使得各可變電阻層126的 上部由金屬氧化物還原成金屬(例如Hf0x還原成Hf), 如圖2H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轉換製程包括進行回火 製程使得部分上電極116與部份可變電阻層126相互反應 ,擴散,因此各可變電阻層126的上部由金屬氧化物形成 高漏電氧化物(high leaky oxide)而形成導電接觸,如圖 2H所示。當上電極116的材料例如是A1_Cu(大於5%Cu), 可變電阻層126的材料例如是Hf〇x,導體層128的材料例 如是TiN時,回火製程的溫度例如是介於3〇〇〜45〇。〇之 間。除了上述的方法之外,也可以藉由化學研磨製程使得 上電極116與導體層128之間的可變電阻層126刮損而造 成導電接觸《另一方面,當電阻式記憶體已形成陣列結構 後’每個杯狀電極108下方各自對應一顆開關電晶體 (MOSFET)。可利用同一條上電極Π6對應之所有杯狀 電極108下方的開關電晶體一齊導通後執行構建 (Forming)操作,則可利用超出構建電流很多的大電流使 21 20Π23572 itw 32587twf.doc/n 得上電極116與導體層⑵間的氧化物打出一個低電阻導 電路徑。 -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電阻式記憶元件職中(請參 照圖2H) ’由於氫氦電漿製程是全面性的,因此各可變電 阻層126的上部均轉變為歐姆接觸層130。然而,在電阻 1_中(請參照圖2H’)’由於擴散反應僅發 生在上電極116與可變電阻層126之間,所以僅有與上電 極m接觸之可變電阻層126轉變為歐姆接觸層13〇。 在電阻式記憶元件驗及100b中,上電極116與導 · 體層128透過歐姆接觸層13〇而電性連接,且導體層128、 位於間隙124之底部的可變電阻層126與杯狀電極1〇8的 垂直配置允許單位元(〇nebit)的操作。 第一實施例 -圖3 A至圖3 C是依照第二實施例晴示之電阻式記憶 元件之製4方法的上視示意圖。圖4a至圖4B是圖3A至 圖3B沿ΙΙ-ΙΓ線的剖面示意圖。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 # 的差異在於可變電阻層126與導體層128之配置及形成方 法不同。以下,將說明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不同處, 相同處則不再贅述。 首先,請參照圖3A、4A,提供如圖1E的中間結構及 沿π-ΐΓ線的剖面示意圖。然後,請參照圖3A、3B,進行 氧化製程,以於各間隙124的底部的杯狀電極丨〇8中形成 可變電阻層126。可變電阻層126的材料為杯狀電極1〇8 22 201123572 r3iy〇uu91TW 32587twf.doc/n 之材料的氧化物。在-實施例中,#杯狀電極⑽的材料 例如是w,則可變電阻層126例如是w〇x。 接著,於各間陽:124中填入導體層128,且各可變 阻層126與對應的導體層128與杯狀電極1〇8形成物理及 ^性接觸。於各_ 124中填入導體層128的方法包括於 底102上形成導體材料層(未繪示)。形成導體材料層 ^法包㈣行原子層沉積、物理麟沉積或化學氣相沉 製程。導體材料層的材料包括TaN、TiN、Tiw、Ti、w、 $ ' Co ' Pt、Cu或這些材料的任意複數層堆疊。繼之,移 ^隙124外的部份導體材料層以形成之。移除上述部份 Ϊ體材料層的步驟包括進行化學機械研磨製程。至此,完 成電阻式記.Itit件聽的製作流程。 雪Η if阻式記憶元件職中,上電極116與導體層⑶ 阻廢連接’且導體層128、位於間隙124之底部的可變電 I26與杯狀電極1〇8的垂直配置允許單位元的操作。 憶元=允許單位元操作的電阻式記 作:,電阻式記憶元件也可以用於雙位元(2-bit)的操 第三實施例 元件:C圖5F是依照第三實施例所繪示之電阻式記憶 &方法的上視示意圖。圖6A至圖6F是圖5A至 圖邛沿1姆的剖面示意圖。 至 23 201123572 r3iy8UU91TW 32587twf.doc/n 首先,提供如圖1C、2C的中間結構。然後,請參照 圖5A、6A,於基底102上形成多數個堆疊結構118· ’其 中各堆疊結構118,是由介電層114’與上電極116’所構成, 且各堆疊結構118,覆蓋對應的部份第二介電層109及杯狀 電極108所圍的部份面積。注意第一、第二實施例所形成 的堆疊結構118呈長條狀,但此處第三實施例所形成的堆 疊結構118,呈塊狀。堆疊結構118,與堆疊結構118的材料 及形成方法類似,於此不再贅述。 然後,於堆疊結構118,的侧壁形成多數個犧牲間隙壁 120’。注意第一、第二實施例所形成的犧牲間隙壁12〇呈 長條狀’但此處第三實施例所形成的犧牲間隙壁Π〇,呈環 狀。犧牲間隙壁12〇,與犧牲間隙壁120的材料及形成方法 類似,於此不再贅述。 繼之,請參照圖5B、6B,於犧牲間隙壁丨20,之間形 成介電層122’。注意第一、第二實施例所形成的介電層122 呈長條狀’但此處第三實施例所形成的介電層122,呈格子 狀且環繞堆疊結構118’。介電層122’與介電層丨22的材料 及形成方法類似,於此不再贅述。 接著,請參照圖5C、6C,移除犧牲間隙壁12〇,,以 於介電層122’及堆疊結構118,之間形成間隙124,β注意第 一、第二實施例所形成的間隙124呈長條狀,但此處第三 實施例所形成的間隙124,呈環狀。間隙124,與間隙124^ 材料及形成方法類似,於此不再贅述。 之後5請參照圖5D、6D ,於各間隙!24,中依序填入 24 201123572 x-ji^〇uu91TW 32587twf.doc/n 可變電阻層m與導體層128,且各可變電阻層i26 應的導體層m與杯狀電極1G8形成物理及電性接觸。、十 變電阻層126與導體層128的材料及形成方法已描述 -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繼之’移除間隙以,外的 可變電阻材料層與部份導體材料層以形成之。移除刀 份可變電阻材料層與部份導齡料層的步驟包括進化二 機械研磨製程。 +
然後,請參照圖5E、6E,於基底102上形成介電層 132’且介電層132具有曝露部份可變電阻層126與部份 體層的多數個開口 134。在一實施例中,開口 134僅同時 曝露部份可變電阻層126、部份導體層128與部分上電極 116’ ’如圖6Ε所示。 接著,請參照圖5F、6F,於介電層132上形成在第二 方向延伸的多數條導體層136以填入開口 134中,其中第 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垂直。形成導體層136的方法包括於基 底102上形成導體材料層(未繪示)。導體層136的材料 包括Al/TaN。形成導體材料層的步驟包括進行原子層沉 積、物理濺鍍沉積或化學氣相沉積製程。然後,進行微影 及蝕刻製程,以移除部份導體材料層以形成之。至此,完 成電阻式記憶元件l〇〇d的製作流程。 在電阻式記憶元件l〇0d中,導體層136與導體層128 及上電極116’電性連接’導體層ι28與位於間隙ι24,之底 部的可變電阻層126與杯狀電極108的垂直配置允許單一 位元的操作。 25 201123572 i:ji7〇uv91TW 32587twf.doc/n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另一實施例中,介電層132的開 口 134也可以僅曝露出部分上電極116,,如圖7所示。然 後,於介電層132上形成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數條導體層 136以填入開口 134中,其中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垂直。 至此,完成電阻式記憶元件l〇〇e的製作流程。請參照圖7, 配置於介電層132中的多數個開口 134可以僅暴露出部分 上電極116'而不與可變電阻層126及第一導體層128間隙 壁接觸。上電極116'與導體層136透過開口 134形成物理 及電性接觸。如此則介於上電極116'與導體層128間的環 繞可變電阻層126構成第一可變電阻,而介於導體層 與杯狀電極108間的可變電阻層126形成第二可變電阻。 第一及第二可變電阻彼此形成串聯電阻形式構成雙位元 (2-bit)電阻式記憶元件式樣。因此’電阻式記憶元件1〇〇e 允許雙位元的操作。 接下來’將說明上述實施例之電阻式記憶元件的結 構。請參照圖1II、2H、2H’,電阻式記憶元件1〇〇&及100b 包括基底102、多數個下電極1〇4、介電層n2、多數個杯 狀電極108、多數條介電層1〇9、多數條堆疊結構118、多 數條介電層122、多數個可變電阻層126、歐姆接觸層13〇 及多數個導體層128。下電極104配置於基底102中。介 電層112配置於基底1〇2上。杯狀電極1〇8配置於介電層 112中,且各杯狀電極1〇8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丨〇4接 觸。介電層109在第一方向延伸配置在基底1〇2上且分別 覆蓋杯狀電極108所圍的部份面積。各堆疊結構n8在第 26 201123572 rjiy〇ui;91TW 32587twf.doc/n 二方向延伸配置於基底102上且覆蓋對應的部份第二介電 層109及杯狀電極1〇8所圍的部份面積,其中第二向垂 直第一方向,且各堆疊結構118是由介電層114^上電極 116所構成。介電層m配置於基底1〇2上。介電層122 與堆疊結構118交替排列,且相鄰的介電層122及^疊結 構118之間相隔間隙124。可變電阻層126分別配置於間 隙124的底部及至少部份側壁。可變電阻層126與上電極 116經由歐姆接觸層13〇而電性連接。導體層128'填滿間 隙124,且各可變電阻層126與對應的導體層128及杯狀 電極108形成物理及電性接觸。 請參照圖4B,電阻式記憶元件1〇〇(;與電阻式記憶元 件100a類似,僅可變電阻層126與導體層128之配^不 同,以下將說明不同處,相同處則不再贅述。電阻式記憶 元件100c的可變電阻層126分別配置於間隙124之底部= 杯狀電極108中》導體層128填滿間隙124,且各可變電 阻層126與對應的導體層128與杯狀電極1〇8形成物理及 電性接觸。 清參照圖6F,電阻式記憶元件1〇〇d包括基底1〇2、 多數個下電極1G4、介電層112、多數個杯狀電極1〇8、多 數條介電| 1G9、介電層122,、多數個堆疊結構118,、多 數個可變電阻層Π6、多數個導體層128、介電層Π2及多 數條導體層136。多數個下電極1()4配置於基底1〇2中。 112介電層配置於基底上。杯狀電極1〇8配置於介電層112 中,且各杯狀電極1〇8的底部與對應的下電極1〇4接觸。 27 201123572 ui^〇u\y91TW 32587twf.doc/n 介電層109在第一方向延伸配置在基底i〇2上且分別覆蓋 杯狀電極108所圍的部份面積。介電層122,配置於基底1〇2 上且具有多數個開口。堆疊結構1181分別配置於開口中, 且分別覆蓋部份介電層109及杯狀電極1〇8所圍的部份面 積’其中各堆4結構118·是由介電層114·與上電極116,戶斤 構成,且介電層122’及各堆疊結構118,之間具有一間隙 124·。可變電阻層126分別配置於間隙124,的底部及整個 側壁。導體層128填滿間隙124',且各可變電阻層126與 對應的導體層128與杯狀電極1〇8形成物理及電性接觸。 介電層132配置在基底上,且昇有僅同時曝露部份可變電 阻層126、部份導體層128與部份上電極116,的多數個開 口 134。導體層136在第二方向延伸配置在基底ι〇2上, 其中第二方向垂直第一方向’且導體層136填入開口 134 中〇 請參照圖7’電阻式記憶元件i〇〇e與電阻式記憶元件 100d類似,僅介電層132之開口 134的配置不同,以下將 說明不同處,相同處則不再贅述。介電層132配置在基底 上,且具有僅曝露部份上電極116’的多數個開口 134。導 體層136在第二方向延伸配置在基底1〇2上,其中第二方 向垂直第一方向,且導體層U6填入開口 134中。 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了解,電阻式記憶元件的結 構並不以上述結構為限,也可以作些許的更動及變化,如 圖8的電阻式記憶元件100f所示。注意圖6F及圖8之介 電層132的開口位置不同。此外,雖然可變電阻層126分 28 201123572 r j i7〇w91TW 32587twf.doc/n 別配置於間隙124的底部及至少部份側壁,但圖2H及圖 2H’之電阻式記憶元件具有歐姆接觸層13〇位於間隙124 的上侧壁’而圖8之電阻式記憶元件具有絕緣層133位於 間隙124的下側壁。另外,可變電阻層126可以覆蓋導體 層128的表面且延伸至部分上電極116,的表面,且位於間 P宗124,之底部的可變電阻層126也可以延伸至部份介電層 112及部份杯狀電極1Q8的表面。 _ ,综上所述,上述實施例其中之一之電阻式記憶元件的 製造方法是先形成上電極,然後於預定形成可變電阻層的 區域形成犧牲間隙壁。接著,移除犧牲間隙壁以形成間隙。 之後,在間隙中回填可變電阻層及導體層。換言之,上述 實施例的方法是先形成上電極再形成可變電阻層。然而, 一般習知的方法是先形成可變電阻層再形成上電極,因此 上述實施例的方法可以避免習知方法於圖案化上電極的過 程中對可變電阻層造成的損傷。 另外,在上述至少其中之一實施例中,於預定形成可 • 變電阻層的區域先形成犧牲間隙壁,且犧牲間隙壁的尺寸 可藉由鍍膜及蝕刻製程而縮小至超過微影機台的極限,進 而侷限電阻式記憶元件的可變電阻的形成位置,使得可變 電阻的設定及重置狀態更佳穩定且數值集中。 此外,在上述至少其中之一實施例中,電阻式記憶元 件具有超過微影機台之極限的超小主動區,其是位於杯狀 電極與可變電阻層的交界處(如圖1H的A區所示,可變 電阻層126是位於歐姆接觸層13〇的下方並與杯狀電極 29 ,91TW 32587twf.d〇c/n 201123572 108物理及·接觸)或是間隙底部的杯狀電㈣(如圖 4B的A區所示)。較大的主動區會不易控制電阻絲 (腿tlVefllament)的位置及分布而導致電阻值漂移。超 J主動區可以解決上述的問題並提升元件的效能 。另外, 本發明之電阻式記憶元件可以用作單位元或雙位元的操作。 π二ί在上述至少其中之—實施例中,上電極與主動 歐:接觸層是藉由氫氦電漿製程或回火擴散製程 而形成之,製程簡單且具競爭性。 雖=在上述至少其巾之—實施例巾已揭露本發明之 至^、部》舰如上,然其並非㈣限定本發明,任何所 技術領^具有通f知識者,在錢縣發明之精神和 圍内’ §可作料之更動與卿 = 視後附之巾請專__狀者轉。保她圍虽 【圖式簡單說明】 圖1A至圆1H是依照第一實施 憶元件之製造方法的上視示意圖。冑丁之電阻式舌己 圖2A至圖2H是圖1A至圖1H沿Ι-Ι,_ι 圖2H,是依照—實施例所 ^面;^圖。 面示意圖。 '圮憶7C件之剖 圖3A至圖犯是依照第二實施 元件之製造方法的上視料Tq阻式記憶 圖4A至圖4B是圖3a至圖3B沿邮,線的剖面示意 圖 201123572 rjjyeuu91TW 32587twf.doc/n 圖5A至圖5F是依照第三實施例所繪示之電阻式記憶 元件之製造方法的上視示意圖。 圖6A至圖6F是圖5A至圖5F沿Ι-Γ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7是依照一實施例所繪示之電阻式記憶元件之剖面 示意圖。 圖8是依照另一實施例所繪示之電阻式記憶元件之剖 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0a〜100f:電阻式記憶元件 102 :基底 104 :下電極 105、 134 :開口 106、 109、110、112、114、122、122’、132 :介電層 108 :杯狀電極 116 :上電極 φ 118、118’ :堆疊結構 120、120’ :犧牲間隙壁 124、124,:間隙 126 :可變電阻層 128、136 :導體層 130 :歐姆接觸層 133 :絕緣層 31

Claims (1)

  1. 201123572 r3iy«uu9lTW 32587twf.doc/n 七、申請專利範圍: K 一種電阻式記憶元件的製造方法,包括: 於一基底令形成多數個下電極; 於該基底上提供一第一介電層,其中該第一介電層 杯狀電極,且各該杯狀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該
    於該基底上形成在一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數條第二介 f面^中各該第二介電層覆蓋對躺該杯狀電極所圍二部 於該基底上形成在-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數條堆疊結 構’其^該第二方向與該第—方向垂直,各該堆叠結ϋ 由-第三介’f層與—上電極所構成,且各該軸結 對應的部份該第二介電層無杯狀電極所_部份面積; 於該些堆疊結構的側壁形成多數個犧牲間隙壁; 於相鄰的該些犧牲間隙壁之間形成一第四介電層;
    移除該些犧牲間隙壁,以於相鄰的該第四介電層及該 堆疊結構之間形成一間隙;以及 / 於各該間隙中依序填入一可變電阻層與一導體層,且 各該可變電阻層與對應的料體層與該減電極形成物理 及電性接觸。 2·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的 造方法,其中於相鄰的該些犧牲間㈣之間形成該第四 介電層的步驟包括: 於該基底上形成-介電材料層以覆蓋該些堆疊結構; 32 201123572 r^,euu9lTW 32587twf.doc/n 以及 面 移除部份該介電材料層,直到曝露該些堆叠結構的表 製造方利範目帛2额述之電㈣記憶元件的 學機械研磨製程或電材料層的步糖進行化 製造利範圍第1顿述之電叫記憶元件的 二步驟中依序填人該可變電阻層與該導體 轉換製程,广括對各該可變電阻層的—上部進行一 觸層。 可變電阻層的該上部轉變為-歐姆接 製造專概_ 4項舰m記憶元件的 可變電阻層反應該轉換製程包括提供—氫氦電漿與部分該 製造狀她找憶元件的 料带製包括細―回火製紐得部分 =觸電極與持該可㈣_相互反麵錄而形成導電 衡、二如申明專利範@第1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的 k方法’其中該些可變電_的材料包括金屬氧化物。 士如”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的 製=方法,其中該些可變電阻層的材料包括si0x、Hf0x、 NiOx、TlOx、TiOxNy 或 WOx。 9.如申m專利$|®第1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的 33 201123572 91TW 32587twf.doc/n 製造方法,其中該些導體層的材料包括TaN、TiN、TiW、 Ti、W、Ni、Co、Pt、Cu或這些材料的任意複敏層堆疊。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的 製造方法’其中於各該間隙中依序填入該可變電阻層與該 導體層的步驟包括: 於該基底上依序形成一可變電阻材料層與一導體材 料層;以及
    移除該些間隙外的部份該可變電阻材料層與部份該 導體材料層。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形成該可變電阻材料層與該導體材料層 的步驟包括進行原子層沉積、物理濺鍍沉積或化學氣相沉 積製糕。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ω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移_些_外的部份該可變電阻 層與部份鮮體材㈣的步驟包括騎化學機械研磨製 程。
    制1 補制第1項所叙式記憶元件 裏造^法’其中該些犧牲間隙壁的材料包括錯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電 的製造方法,其中移除該些犧牲間隙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 的製造方法,其中移除該些犧牲間隙壁的步驟^括^ 34 201123572 r^i>〇uu91TW 32587twf.doc/n 而氦氣的重 氦電漿製程,其中氫氣的重量百分比為5% 量百分比為95%。 16. —種電阻式記憶元件的製造方法,包括: 於一基底中形成多數個下電極; 於該基底上提供-第一介電層,其中該第一介電層内 具有多數個杯狀電極’且各該杯狀電極的底部與對 下電極接觸; ‘
    於該基底上形成在一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數條第二介電 層’其中各第二介電層覆蓋對應的該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 面積; 於該基底上形成在n向延伸的多數條堆疊結 構丄其^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垂直,各該堆疊結構^ 由第二介電層與一上電極所構成,且各該堆疊結構覆蓋 對應的部份該第二介電層及該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 於該些堆疊結構的側壁形成多數個犧牲間隙壁; 於相鄰的該些犧牲間隙壁之間形成一第四介電層; 移除該些犧牲間隙壁,以於相鄰的第四介電層及該堆 疊結構之間形成一間隙; β ,進行一氧化製程,以於各該間隙之底部的該杯狀電極 中形成-可變電阻層;以及 於各該間隙中填入一導體層,且各該可變電阻層與對 應的該導體層與該杯狀電極形成物理及電性接觸。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於相鄰的該些犧牲間隙壁之間形成該第 35 201123572 32587twf.doc/n 四介電層的步驟包括: 以及於該基底上形成一介電材料層以覆蓋該些堆疊結構; 面。移除部份該介電材料層,直到曝露該麵4結構的表 的絮請專職圍第17顿秋f料記憶元件 化風==ί中移除部份該介電材料層的步輝包括進行 匕予機械研磨製程或回蝕刻製程。
    的制1請專利朗第16項所述之式記憶元件 I k方法’其中於各該間隙中填入該導體層的步驟包括: 於該基底上形成一導體材料層;以及 移除δ亥些間隙外的部份該導體材料層。 见h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思製造方法,其巾形成料體材料層的步驟包括進行原子 ’几積、物理濺鑛沉積或化學氣相沉積製程。 2U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本製造方法’其中移除該些間料的部份料體材料層的 步驟包括進行化學機械研磨製程。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製造方法,其中該些犧牲間隙壁的材料包括錯錄碑合金。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移除該些犧牲間隙壁的步驟包括使用由 五倍子酸與溶劑所構成的有機酸。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帛22韻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36 32587twf.doc/n 201123572 ί I移ΐ該些犧牲間隙壁的步驟包括進行氫 的重量百分比為5°/❶,而氦氣的重 :!:百分比為95%。 的制2ϋ申it利1&圍第16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u方法,其中該些杯狀電極的材料包括TiN、TaN、 W、Pt、Cu或金屬矽化物。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造方法’其巾㈣導體相㈣包括麗、通、而、 Ti W Ni Co、Pt、Cu或這些材料的任意複數層堆疊。 27.種電阻式記憶元件的製造方法,包括: 於一基底中形成多數個下電極; 於該基底上提供一第一介電層,其中該第-介電層中 具有多數個杯狀電極,且各該杯狀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該 下電極接觸; 於該基底上形成在-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數條第二介電 層,其中各該第二介電層覆蓋對應的該杯狀電極所圍的 份面積; β於該基底上形成多數個堆疊結構,其中各該堆疊結構 ,由一第三介電層與一上電極所構成,且各該堆疊結構覆 蓋對應的部份該第二介電層及對應的該杯狀電極所圍的 份面積; 於該些堆疊結構的側壁形成多數個犧牲間隙壁; 於該些犧牲間隙壁之間形成一第四介電層; 移除該些犧牲間隙壁,以於該第四介電層及各該堆叠 37 201123572 * -,*^««V91TW 32587tw£doc/n 結構之間形成一間隙; 於各該間阶:中依序填入一可變電阻層與一第一導 層,且各該可變電阻層與對應的該第一導體層與該 = 極形成物理及電性接觸; 電 於該基底上形成一第五介電層,且該第五介電層具 多數個開口,該些開口僅同時曝露部份該些可變電阻^、 部份該些第一導體層與部份該些上電極,或該些 惧 露出部分該些上電極;以及 开 曝
    於該第五介電層上形成在—第二方向延伸的 第二,體層以填入該些開口中,其中該第二方向垂直該第、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的製造方法’其中於該些犧牲_壁之間形成該第= 層的步驟包括: € 於該基底上形成一介電材料層以覆蓋該些堆疊結構; 以及
    移除部份該介電材料層,直到曝露該些堆疊結構的表 面0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移除部份該介電材料層的步驟包^進行 化學機械研磨製程或回姓刻製程。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些可變修層的材料包括金屬氧化物。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帛3〇賴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38 201123572 i*/x^uwv91TW 32587twf.doc/n 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些可變電阻層的材料包括Si0x、 HfOx、NiOx、TiOx、TiOxNy 或 WOx。 32·如申请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些第一導體層的材料包括Ta^:TiN、 TiW、Ti、W、Ni、c。、Pt、Cu或這些材料的任意複數層 堆疊。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於各該間隙中依序填入該可變電阻層與 # 該第一導體層的步驟包括: 、 於該基底上依序形成一可變電阻材料層與一導體材 料層;以及 ~ 移除該些間隙外的部份該可變電阻材料層與部份該 導體材料層。 3生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裏造方法,其中形成該可變電阻材料層與該導體材料層 =驟包括進行原子層_、物_航積統學氣相沉 零 償製程。 的制L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i造方法,其中移除該些間隙外的部份該可變電阻 =與部份該導ϋ材料層的步聽括進行化學機械研 程0 3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1造方法,其中該些犧牲間隙壁的材料包括鍺銻碲合金。 3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39 201123572 itji7〇w9ITW 32587twf.d〇c/n 的製造方法,其+移除該些犧_隙 五倍子酸與溶劑所構成的有機酸。 … 38.如”專利範圍第%項 的製造方法,其中移除該些犧牲間‘= = = 敦電浆製程’其中絲嶋百分mr 量百分比為95〇/〇。 匕為5/〇’而氦軋的重 的製:第27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40 些第二導體層的材料― 4〇. —種電阻式記憶元件,包括: 一基底; 夕數個F電極,配置於該基底中; 一第一介電層,配置於該基底上; 多數個杯狀電極’配置於該第 狀電極的底部朗觸該下電極杯 上且層,在一第-方向延伸配置在該基底 上且^覆蓋該些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 且分二覆構’在一第二方向延伸配置於該基底上 =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其中該第二方 -上電極所構成:,且各該堆疊結構是由-第三介電層與 多數條第四介電層,两@ 層與兮此换晶认* 配置於該基底上,該些第四介電 晶w二隹1、、、口構交替排列,且相鄰 堆疊結構之間相隔一間隙; /第四’丨電層及該 多數個可變電阻層,分別配置於該些間隙的底部及部 2〇112H 325— 份側壁;以及 多數個導體層,填滿該些間隙,且各該可變電阻層與 對應的該導體層與該杯狀電極形成物理及電性接觸。' 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件,其中該些可變電阻層的材料包括金屬氧化物。 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些可變電阻層的材料包括SiOx、 HfOx、NiOx、TiOx、TiOxNy 或 WOx。 ® 4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〇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件,其中該些導體層的材料包括TaN、TiN、TiW、Ti、W、 Ni、Co、Pt、Cu或這些材料的任意複數層堆疊。 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件,其中該些可變電阻層與該些上電極電性連接。 4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件’其中該些杯狀電極的材料包括TiN、TaN、W、Pt、Cu 或金屬矽化物。 Φ 4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0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件’其中該些上電極的材料包括Tiw、TiN、A1、Cu/TaN 或金屬矽化物。 47. —種電阻式記憶元件,包括: 一基底; 多數個下電極,配置於該基底中; 一第一介電層,配置於該基底上; 多數個杯狀電極,配置於該第一介電層中,且各該杯 201123572 rJ1"eUu91TW 32587^.ϋ〇〇/η 狀電極的底部鱗應的該下電極接觸; 多數條第二介電層,在一第一 上且分別覆蓋該些杯狀電極所圍的配置在該基底 且分別覆蓋該些杯狀電極所圍二置於該基底上 向垂直該第一方向,且各:::伤面積,其中該第二方 一上電極所構=_結構是由1三介電層與 多數條第四介電層,配置於該基 層與該些堆盤結構交替排列 ^該二第四介電 堆疊結構之_隔-_ ;神的該第四介電層及該 些杯==層,分別配置於該些間隙之底部的該 多數個導體層,填滿該些間 對應:該導體f與該杯狀電極形成物理層與 件,其中II;二:層圍的第: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氧化物。—材料為該些杯狀電極之材料的 杜4甘9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Cu或金屬矽化物。 Pt、 =〇.如ψ料利範目第a賴述之電阻式記 牛,其中該些導體層的材料包括TaN、TiN、TiW、Ti、;、 Ni Co Pt、Cu或這些材料的任意複數詹堆疊。 51.如申晴專利範圍第47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201123572 rjiy〇uu91TW 32587twf.doc/n ' TiN > Al > Cu/TaN 件,其中該些上電極的材料包括TiW 或金屬梦化物。 52. —種電阻式記憶元件,包括: 一基底; 多數個下電極,配置於該基底中; 一第一介電層,配置於該基底上;
    多數個杯狀,配置於該第-介電層中,且各該杯 狀電極的底部與對應的該下電極接觸; ^數條第二介電層,在H向延伸配置在該基底 上且/ 刀別覆蓋該些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面積; -第三介電層,配置於該基底上且具有多數個第一開 多數個堆疊結構’分別配置於該些第一開口中,且分 =覆t份該些第二介電層及該些杯狀電極所圍的部份^ 成1 該堆疊結構是由一第四介電層與—上電極所構 成該第三介電層及各該堆疊結構之間具有一間隙: 部及整 個側ί數個可變電阻層,分別配置於該些間隙的底苦丨 開口 電層’配置在該基底上,且具有多數個第二 ^^‘第一開口僅同時曝露部份該些可變電阻層、部 H導體層與部分該些上電極,或該些第二開口僅 43 201123572 F51980091TW 32587twf.doc/n 曝露出部分該些上電極;以及 多數條第二導體層,在一第二方向延伸配置在該基底 上,其中該第二方向垂直該第一方向,且該些第二導 填入該些第二開口中。 5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件,其中該些可變電阻層的材料包括金屬氧化物。 5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3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件 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些可變電阻層的材料包括驗、 HfOx、NiOx、TiOx、TiOxNy 或 W〇x。 55. 如中料利範圍第52項所述之f阻式記憶元 件,其中該些第一導體層的材料包括TaN、TiN、TiW、 Τι、W、Νι、Co、Pt、Cu或這些材料的任意複數層堆疊β 5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件,其中該些杯狀電極的材料包括TiN、TaN、w、pt、Cu 或金屬矽化物。 5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件,其中該些上電極的材料包括Tiw、TiN、A1、Cu/TaN 或金屬碎化物。 5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2項所述之電阻式記憶元 件’其中該些第二導體層的材料包括AyTaN。
TW98145668A 2009-12-29 2009-12-29 電阻式記憶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4333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45668A TWI433364B (zh) 2009-12-29 2009-12-29 電阻式記憶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45668A TWI433364B (zh) 2009-12-29 2009-12-29 電阻式記憶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3572A true TW201123572A (en) 2011-07-01
TWI433364B TWI433364B (zh) 2014-04-01

Family

ID=45046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45668A TWI433364B (zh) 2009-12-29 2009-12-29 電阻式記憶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3336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5135B (zh) * 2017-09-25 2020-02-1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5135B (zh) * 2017-09-25 2020-02-1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33364B (zh) 201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4802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resistive memory
KR101974300B1 (ko) 메모리 구조 및 관련 크로스-포인트 메모리 어레이, 전자 시스템, 및 메모리 구조를 형성하는 방법
TWI595560B (zh) 在非均質表面上形成金屬之方法及將金屬合併至非均質表面之結構
CN106030801B (zh) 用于形成非平面电阻式存储器单元的技术
TWI331793B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ipe shaped phase change memory
US984747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RRAM)
US8618526B2 (en)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0672274B1 (ko) Rram 메모리 셀 전극
TWI325166B (en) Programmable resistive ra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5597320B2 (ja) 不揮発性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US8551853B2 (en)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543419B (zh) 電阻式非揮發性記憶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9985203B2 (en)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RRAM) with improved forming vol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 for making
JP5502339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6035897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9224778A (ja) 抵抗物質および内部電極を使用する不揮発性メモリ装置、これ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プロセシングシステム
JPWO2004008535A1 (ja) 不揮発性メモリ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40579A (ja) 抵抗変化メモリ
KR20160076078A (ko) 가변 저항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201432680A (zh)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0838003A (en) Memory cell with memory element contacting ring-shaped upper end of bottom electrode
US10651380B1 (en) Memor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US9257486B2 (en) RRAM array having lateral RRAM cells and vertical conducting structures
TWI508340B (zh) 電阻式記憶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10021704B (zh) 电阻式随机存取存储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