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027806A - Method for the producing of a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and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the producing of a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and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027806A
TW201027806A TW098137382A TW98137382A TW201027806A TW 201027806 A TW201027806 A TW 201027806A TW 098137382 A TW098137382 A TW 098137382A TW 98137382 A TW98137382 A TW 98137382A TW 201027806 A TW201027806 A TW 2010278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ped
layer
dopant
semiconductor
functional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373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incent Grolier
Lutz Hoeppel
Andreas Biebersdorf
Hans-Juergen Lugauer
Martin Strassburg
Original Assignee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filed Critical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Publication of TW201027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780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95Post-treatment of devices, e.g. annealing, recrystallisation or short-circuit eli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33/32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ntaining nitrogen
    • H01L33/325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ntaining nit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dop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1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crystal structure or orientation, e.g. polycrystalline, amorphous or poro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201027806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電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方法及光電半導 體晶片。 【先前技術】 在半導體晶片中製造高摻雜-且同時是高晶體値之半導 體層時’在多種材料(特別是寬頻半導體)中除了原來的慘 0 雜以外亦需與第二種材料來進行共摻雜(co-doped)。例如, 在力求一種高的P·摻雜以產生高的電荷載體濃度(即,高的 電洞濃度)時’須加入一種電子受體材料。爲了同時對抗晶 體品質的劣化,須另外加入一種電子施體材料以作爲共摻 雜劑,但這樣會使晶體之至少一部份又形成電性上的中 性。共摻雜因此不是所期望者但由於此製造方法而成爲必 要。然而,依據此種例子所形成的P-摻雜且同時又η-摻雜 之層中,藉由共摻雜可形成一種只是很少的Ρ-摻雜或甚至 〇 形成本質之電荷載體濃度或一種η-摻雜。對上述例子中所 力求之高的Ρ-導電性所需之高的電洞濃度而言,共摻雜之 補償作用須再提高,這稱爲導電性(上述例子中是Ρ-導電性) 之驅動或摻雜物質之驅動。 此種共摻雜之半導體材料之電性驅動通常藉由純熱療形 式之驅動來達成。因此,共摻雜物質需要較摻雜物質更容 易揮發,且共摻雜物質可藉由熱療步驟而由摻雜之半導體 層中排出至某種程度或完全排出,即,例如,排出0.001% 201027806 至100%。此種方法例如對以GaN-爲主之發光二極體(LEDs) 之P -側的驅動是需要的。就此種驅動而言,存在多種開創 性的方法,例如,特別是在特殊大氣下以所謂快速熱處理 (RTP,rapid thermal processing)爲主的方法。RTP-處理的形 式中’傳統的驅動處理在700至1000 °C之高溫中在晶圓複 合物中進行,或亦可在較低的500至600 °C之溫度下在晶圓 複合物中於管爐中在另一種氣體混合物下進行一段長很多 的時間。 ❹ 然而,習知的方法在該共摻雜物質由摻雜的半導體材料 向外之擴散受到抑制時不能充份地發生作用,例如,在由 所謂埋入之P-摻雜層向外擴散時即屬此種情況。因此,敞 開之共摻雜的多個P-層(其位於晶體之表面附近且上述傳 統方法對其會發生作用)以及埋置於一層或多層(特別是 摻雜層)下方之P-摻雜層之可達成的驅動程度將有很大的 差異。後者之P-摻雜層以習知的驅動方法只能稍微被驅動 Q 或甚至不能被驅動。組件(例如,LEDs)之可測得的操作電 壓因此大大地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至少一實施形式的目的是提供光電半導體晶片之 製造方法,其具有至少一摻雜之功能層。至少另一實施形 式之目的是提供一種光電半導體晶片。 上述目的藉由申請專利範圍獨立項之方法和物件來達 成。此方法和物件之有利的實施形式和其它形式描述在申 201027806 請專利範圍各附屬項中且可由以下的描述和圖式中得知。 依據至少一實施形式,光電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方法特別 是包括以下各步驟: A)形成一具有至少一摻雜之功能層之半導體層序列, 其鍵結複合物具有至少一摻雜物質和至少一共摻雜物 質,其中由該摻雜物質和該共摻雜物質所選取之一是 電子授體且另一是電子施體。 I B)藉由能量之施加使鍵結複合物中斷來驅動該摻雜物 質,此時該共摻雜物質之至少一部份保留在該半導體 層序列中且至少一部份未與該摻雜物質形成鍵結複合 物。 依據至少另一實施形式,光電半導體晶片特別是包括一 種半導體層序列,其至少一摻雜之功能層具有一摻雜物質 和一共摻雜物質,其中該半導體層序列具有一種包括晶格 結構之半導體材料,由該摻雜物質和該共摻雜物質所選取 Q 之一是電子授體且另一是電子施體,該共摻雜物質鍵結至 該半導體材料及/或配置在中間晶格位置上,且該共摻雜物 質之至少一部份未與該摻雜物質形成鍵結複合物。 只要未另外明顯地標示時,下述之實施形式、特徵及其 組合同樣都與光電半導體晶片及其製造方法有關。 所謂一層或一元件配置在或施加在另一層或另一元件” 上”或”之上”,此處及以下都是指:該一層或該一元件直接 以機械及/或電性接觸方式而配置在該另一層或該另一元件 201027806 上。此外,亦指:該一層或該一元件間接地配置在該另一 層或該另一元件”上”或”之上”。因此,其它層及/或元件配 置在該一層和該另一層之間或配置在該一元件和該另一元 件之間。 “ 一層或一元件配置在另二層或元件”之間”此處以及以 下是指,一層或一元件配置成與該另二層或元件成直接機 械地及/或電性地接觸或配置成與該另二層或元件成間接機 械地及/或電性地接觸。因此,在間接接觸時其它的層及/
G 或元件配置在該另二層之一層和至少一層之間或配置在該 另二元件之一元件和至少一元件之間。 此槪念”摻雜的功能層”此處是指一種具有摻雜物質和 共摻雜物質之層。 藉由將適當的能量施加至步驟B中,則摻雜的功能層中 各鍵結複合物可以”共摻雜物質相對於特定的摻雜物質之 摻雜特性之補償作用可提高”來處理,其中該鍵結複合物 Q 是以摻雜物質和共摻雜物質之間的原子鍵結形式而存在著 或以該摻雜的功能層之摻雜物質、共摻雜物質和半導體材 料之間的鍵結複合物之形式而存在著。在與傳統方法相比 較下,藉由適當的處理條件,則利用上述方法可避免直接 地又形成中斷的鍵結物或鍵結複合物。特別是,共慘雜物 質可鍵結至該摻雜的功能層-或半導體層序列之其它層之 半導體材料之晶格中之其它位置(即,不是慘雜物質的位置) 處或沈積在中間晶格中,其中該共摻雜物質對該慘雜物質 201027806 不造成補償作用。於是,由摻雜物質所帶入的自由的(即, 未被補償的)電荷載體之數量將增加,此時不必將該共摻雜 物質由該摻雜的功能層或該半導體層序列中排出。由於這 樣所達成之高的導電性,則可使受驅動的光電半導體晶片 之操作電壓下降。 該共摻雜物質至少一部份未與該摻雜物質形成鍵結複合 物,這在此處及下文中特別是表示:至少一部份之共摻雜 物質存在於該摻雜的功能層中,該些共摻雜物質未與該摻 ❹ 雜物質之一部份形成鍵結複合物,使該一部份之摻雜物質 可用來提高該摻雜之功能層中自由電荷載體之密度。於 是,此槪念”自由電荷載體”特別是包括p-摻雜層中的電 洞以及η-摻雜層中的電子,其中電洞位於無電子之位置處 且主要是由於電洞而使ρ-導電之半導體具有導電性。 上述之光電半導體晶片特別是可製成發光二極體(LED) 或雷射二極體且其至少一活性層具有一活性區,該活性區 〇 用來發出電磁輻射。此處以及下文中,”光”或”電磁輻 射”同樣是表示至少一波長或一波長範圍之電磁輻射,該 波長是指大於或等於200奈米且小於或等於20000奈米之 紅外線至紫外線之波長。於此,光或電磁輻射包括可見的 波長(即,靠近紅外線)至藍色波長的範圍,其具有一種或 多種介於3 50奈米和1〇〇〇奈米之間的波長。 半導體晶片可具有一種pn-接面,一種雙異質結構,一種 單一量子井結構(SQW-結構)或一種多量子井結構(MQW-結 201027806 構)以作爲活性層中的活性區。此名稱量子井結構此處特別 是包含一種結構,此結構中可藉由局限(confinement)而使電 荷載體之能量狀態經歷一種量子化。此名稱量子并結構此 處未指出量子化的維度。因此,量子井結構可另外包含量 子槽,量子線和量子點以及這些結構的每一種組合。半導 體層序列除了上述之活性層以外還具有其它的功能層和功 能區,電極和上述各種層之組合,該功能層和功能區是由 P-和η-摻雜之電荷載體輸送層(即,電子-和電洞輸送層)’ 〇 Ρ-,η-和未摻雜的局限層,外罩層和波導層,位障層,平坦 化之層,緩衝層,保護層中選取。各電極可分別具有:一 個或多個金屬層,其包括銀、金'錫、鈦、鉑、鈀、鉻、 鋁及/或鎳;及/或一個或多個具有透明導電氧化物之層,透 明導電氧化物包括氧化鋅、氧化錫、氧化鎘、氧化鈦、氧 化銦或氧化銦錫(ΙΤ0)。此外,例如可在半導體層序列周圍 (即,大致上是在半導體層序列之側面上)以垂直於半導體層 〇 序列之配置方向的方式而配置其它的層,例如,緩衝層、 位障層及/或保護層。 半導體層序列或半導體晶片可形成爲磊晶層序列,即, 磊晶生長之半導體層序列。半導體晶片或半導體層序列特 別是可形成爲氮化物-半導體系統。此槪念”氮化物-半導 體系統”包括全部之氮化物-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其因此是 一種由具有氮之III-族元素之二元、三元及/或四元化合物 所構成之半導體結構。例如,此種材料包括BN,AlGaN, 201027806
GaN,InAlGaN或其它之ΙΙΙ-V-化合物。在此種 導體層序列或半導體晶片是以InAlGaN爲主而 以InAlGaN爲主之半導體層序列和半導體晶片 以磊晶方式製成之半導體層序列通常具有一種 一層所構成的層序列,其中至少一個單一層: ιπ-ν-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系統iniAhGai.x.yN,其 OS y S 1且x + y S 1所構成的材料。 Ο 具有至少一以InAlGaN爲主之活性層之半導 如可發出紫外線至綠色或綠-黃色波長範圍之電 此外,例如可製成以AlGaAs爲主之半導體 謂以AlGaAs爲主之半導體層序列特別是指,以 成之半導體層序列通常具有一種由不同之單一 層序列,其中至少一個單—層具有一種由m_ 導體材料系統ALGaiqAs,其中〇$χ$ι所構成 有一以AlGaAs爲主之材料的活性層可發出紅 Q 波長範圍中之一個或多個光譜成份之電磁輻射 種材料除了上述的元素以外另具有銦及/或磷。 又’半導體層序列可以InGaAlp爲主,即, 列可具有不同之單一層’其中至少—個單一層 …-▽•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系統^^丨山〜㈠卜其畔 SySl且x + ySl所構成的材料。具有至少一以 主之活性層的半導體層序列或半導體晶片例如 至紅色波長範圍中之一個或多個光譜成份之電; 槪念下,半 製成。所謂 特別是指, 由不同之單 具有一種由 中 OS 1, 體層序列例 磁輻射。 層序列。所 磊晶方式製 層所構成的 V-化合物半 的材料。具 色至紅外線 。此外,此 半導體層序 具有一種由 ϊ 1, 0 InGaAlP 爲 可發出綠色 磁輻射。 -10- 201027806 此外’除了 III-V-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系統以外,半導體 層序列或半導體晶片亦可具有II-VI-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系 統。II-VI-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可具有至少一由第二族或第二 副(sub)族(例如,鈹、鎂、鈣、緦、鎘、鋅、錫)而來的元 素以及一由第六族(例如,氧、硫、硒、碲)而來的元素。n_VI-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特別是包括一種二元、三元或四元之化 合物’其具有至少一由第二族或第二副族而來之元素和至 少一由第六族而來之元素。此種二元、三元或四元之化合 ❹ 物例如可另外具有一種或多種摻雜物質以及其它之成份。 例如,ZnO,ZnMgO,CdS,ZnCdS,MgBeO 都屬於 II-VI·化合 物半導體材料。 上述全部之材料未必含有上述形式之以數學所表示之準 確的組成。反之,該些材料可具有一種或多種摻雜物質以 及其它成份,這些成份不會改變此材料之物理特性。然而, 爲了簡單之故,上述形式只含有晶格之主要成份,這些主 Q 要成份之一部份亦可由少量的其它物質來取代。 半導體層序列可另外具有基板,其上沈積上述之III-V-或II-VI-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系統。該基板可包括一種半導 體材料,例如,上述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例如,該基板 可包括GaP, GaN, SiC,Si及/或Ge或由此種材料所構成。 該基板可形成爲生長基板,即,半導體層序列生長在該基 板上且該半導體層序列之配置在離該基板最遠處之功能層 在生長方向中是位於最上方之層。或是,該基板亦可形成 -11- 201027806 爲載體基板,一種先前已生長在該生長基板上的半導體層 序列例如藉由鍵結而轉印至該載體基板上,使該半導體層 序列之在生長方向中位於該生長基板最上方之層在鍵結之 後最靠近該載體基板。該生長基板可在該轉印過程之後完 全被去除或去除一部份,使該半導體層序列之最先生長在 該生長基板上的層露出。特別是具有載體基板之光電半導 體晶片可形成爲薄膜-半導體晶片。 薄膜-半導體晶片之特徵是至少以下各特徵的至少一種: -在輻射產生用的磊晶層序列之面向載體之第一主面上 施加或形成一種反射層,其使磊晶層序列中所產生的電磁 輻射之至少一部份反射回到磊晶層序列中。 -此磊晶層序列較佳是具有一種20微米或更小的厚度, 特別好的情況是1 0微米。 •此磊晶層序列包含至少一種半導體層,其至少一面有一 混合結構。在理想狀況下,此混合結構可使磊晶層序列中 的輻射達成一種近似遍壢(ergodic)之分佈,即,該輻射具有 一種儘可能遍壢之隨機雜散特性。 薄膜-發光二極體晶片之基本原理例如已描述在文件I. Schnitzer et al., Appl. Phys. Lett. 63(16), 18. October 1 9 9 3, page 2174-2176中,其已揭示的內容藉由參考而倂入此處。 上述步驟A中,例如可製成單一層形式-或摻雜的功能層 堆疊形式之摻雜的功能層以作爲半導體層序列。此外,亦 可製成半導體層序列以作爲半導體晶片之已製成的一部 份。這表示:該半導體層序列具有一基板(大致上是生長基 -12- 201027806 板),其上生長多個功能層,包括一種具有摻雜物質和共摻 雜物質之摻雜的功能層,以作爲生長方向中位於最上方之 層。或是,該基板是一種載體基板,其上轉印有一種具有 摻雜的功能層之半導體層序列,且隨後將該生長基板去 除,使該摻雜的功能層露出。 此外,步驟A中形成具有多個功能層之半導體層序列, 其中具有摻雜物質和共摻雜物質之該摻雜的功能層配置在 另二個功能層之間,使該摻雜的功能層不是形成爲該半導 〇 體層序列之最上方之層。該生長方向中若在該摻雜的功能 層上方和下方分別配置一個或多個其它的功能層,其中至 少直接與該摻雜的功能層相鄰之層是與該摻雜的功能層不 同(特別是不同地摻雜),則該摻雜的功能層在此處和下文 中亦稱爲”埋入”層。 步驟A中特別是已製成半導體晶片,即,步驟A之後的 半導體層序列具有半導體晶片操作時所需之全部的功能 Q 層。半導體層序列因此可形成在晶圓複合物中。這樣所製 成的半導體層序列在步驟A之後可形成於晶圓複合物中或 另外劃分成各別的半導體晶片。 半導體晶片或半導體層序列例如可在P_摻雜層和生長方 向中隨後的η-摻雜層之間具有一活性區,使在生長方向中 觀看時極性可與傳統半導體晶片(其中ρ-摻雜區在生長方 向中位於η-摻雜區之後)中者相反。在形成一具有生長基板 或載體基板之半導體晶片之後,η-摻雜層或ρ-摻雜層可形 -13- 201027806 成爲埋入之摻雜的功能層。 此外,該埋入之摻雜的功能層在光電半導體晶片中能以 至少一穿隧接面來形成,該穿隧接面包括至少一 η-摻雜(n-型)之穿隧接面層和至少一 P-摻雜(P-型)之穿隧接面層°具 有摻雜物質和共摻雜物質之至少一摻雜的功能層可由至少 一 η-摻雜之穿隧接面層或至少一 p-摻雜之穿隧接面層來形 成。在一種由離開該基板之方向中觀看時,半導體層序列 內部中一種具有活性區之活性層配置在該穿隧接面之後。 ❹ 於此,在該至少一 η-型之穿隧接面層和該至少一 ρ-型之穿 隧接面層之間可配置一種由至少一未摻雜之中間層所構成 的未摻雜區,使該η-型之穿隧接面層和該ρ-型之穿隧接面 層不直接相鄰而是藉由至少一未摻雜之中間層來互相隔 開。此槪念”穿隧接面層”因此是用來與半導體晶片或半 導體層序列之其餘的功能層相區別且表示:所提及的η-型 或Ρ-型穿隧接面層配置在穿隧接面中。 Q 由於該η-型之穿隧接面層和該ρ-型之穿隧接面層是藉由 未摻雜區而互相隔開,則可防止界面上不同的電荷載體之 不良的補償,其是在該η-型之穿隧接面層和該ρ-型之穿隧 接面層直接相鄰時由於電荷載體在該界面上之擴散而發 生。又,亦可藉由在該η-型之穿隧接面層和該ρ-型之穿隧 接面層之間施加一未摻雜區,藉此而在穿隧接面中產生一 具有小的電荷載體密度之區域。然而,添加一個或多個未 摻雜之中間層而形成的未摻雜區就該穿隧接面之電性(特 -14- 201027806 別是前向偏壓)所造成之不利影響小於該η-型之穿隧接面 層和直接相鄰之Ρ-型之穿隧接面層之間的界面上的區域 (其中各電荷載體由於在界面上的擴散而互相補償)所造成 的不利影響。 又,半導體晶片或半導體層序列可形成爲堆疊式LED, 其具有多個重疊地生長之活性層,其中每一活性層分別配 置在至少一 η-摻雜層和一 ρ-摻雜層之間,亦可與穿隧接面 層相組合。於是,一種形成爲堆疊式LED之半導體層序列 〇 具有至少一埋入之摻雜的功能層。 半導體晶片或半導體層序列之上述結構在形式上具有一 般的極性或反向的極性、穿隧接面層和堆疊之活性區,這 已爲此行的專家所知悉,此處因此不再說明。全部的上述 結構表示了:其可具有埋入之摻雜的功能層,各功能層具 有摻雜物質和共摻雜物質且與可作爲該共摻雜物質用之摻 雜位障之層相鄰。在此種埋入之摻雜的功能層中,例如幾 〇 乎不能或完全不能藉由上述之傳統RTP-方法來以傳統方式 驅動該摻雜物質。 P-摻雜之功能層用的摻雜物質(gp,至少一適當的電子受 體)至少在可達成之高的摻雜度中通常不能以純的形式施 加至摻雜的功能層之半導體材料中。反之,該摻雜物質存 在於一種具有至少另一物質(共摻雜物質)之複合物中。該 另一物質通常作爲半導體材料用之電子施體,其在電性作 用上可對電子受體材料(β卩,摻雜物質)進行補償。特別是 -15- 201027806 該摻雜的功能層可以是P-摻雜層,其中該摻雜物質是電子 受體材料,但該共摻雜物質是電子施體材料。上述步驟B 中所述之驅動步驟適合用來持續地在半導體材料中對該摻 雜物質之至少一部份造成電性上的影響,即,該驅動步驟 可使P-導電性提高。 寬頻半導體系統中該摻雜物質特別佳時就像P-摻雜的功 能層用之氮化物化合物半導體系統中一樣具有鎂。鎂通常 加入至一種具有氫之複合物中以作爲半導體材料中之共摻 〇 雜物質。藉由步驟B中的驅動步驟,則可形成該鎂(作爲p-摻雜物質)之至少一部份之電性功能,其可藉由氫來補償。 在例如ZnSe之類的II-VI-化合物半導體系統中,該摻雜物 質例如具有氮或本身是氮。該共摻雜物質亦可以是氫。 或是,該摻雜的功能層亦可以是η-摻雜層,即,該摻雜 物質是電子施體材料,但該共摻雜物質是電子受體材料。 這例如特別適用於能帶間隙較小之半導體材料,例如,以 Q CdTe或GaAs爲主的化合物半導體材料。 由於此處所述的方法中不需驅出該共摻雜物質,則特別 適用於摻雜的功能層,該共摻雜物質由於不會由該摻雜的 功能層擴散出來,此乃因該摻雜的功能層是一種埋入層。 此處所述之方法因此可用來驅動該些層。就上述之以GaN 或其它上述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爲主 之” PILS” ( “ polarity inverted LED structures” )和堆疊式 LEDs而言,上述形式的驅動是需要的,此乃因在此種情況 -16- 201027806 下P-摻雜的功能層(例如,以鎂作爲摻雜物質且以氫作爲共 摻雜物質)可由於以RTP-爲主之退火過程而不受驅動,該退 火過程只用來驅出該共摻雜物質。 爲了使共摻雜物質至摻雜物質(或晶體原子)之使摻雜物 質鈍化之鍵結能適當地且儘可能永久地中斷,則需要輸送 且施加能量。於此,在步驟B中藉由在摻雜的功能層中產 生電流來施加能量。這在此處以及下文中稱爲”電性驅 動”。在電性驅動時,至少該摻雜的功能層在電性上可連 〇 接至外部的電流源。此外,一種在步驟A中半導體層序列 已被製成之光電半導體晶片可於一特定的期間受到電性驅 動,即,連接至外部的電流源或電壓源。光電半導體晶片 因此可存在於晶圓複合物中,使多個光電半導體晶片或半 導體層序列可同時被驅動。或是,在步驟A中對半導體晶 片進行劃分且因此使半導體晶片由晶圓複合物中脫離,以 使半導體晶片各別地且與晶圓複合物之其它半導體晶片獨 Q 立地被驅動。就以下所述之所需的電流密度而言,在已劃 分之半導體層序列或光電半導體晶片進行電性驅動時是有 利的,此乃因在較大的晶圓上標示(scaling)此方法在技術上 只能有限地達成。 或是,藉由外部之適當的繞組配置以無接觸的感應方式 來產生電流。於此,至少在摻雜的功能層中或另外在半導 體層序列之其它層中在與該摻雜的功能層之延伸面平行的 面中在垂直於半導體層序列之生長方向中且因此垂直於半 -17- 201027806 導體晶片之與驅動有關的電流方向中產生一種迴路電流 多個迴路電流。 步驟A中例如若在電性絕緣的藍寶石基板上形成半導 層序列以作爲生長基板’則在將半導體層序列鍵結至導 的載體基板且將該生長基板去除之後藉由電性終端來進 電性驅動。或是,在可能不再需要的鍵結步驟之前可藉 感應來進行電性驅動。 在藉由電性終端和感應來作電性驅動時,可觀看到所 ❹ 的操作電壓持續地下降至一最小値,其永久地保持著》 是,所產生的電流密度可大於或等於50 A/cm2,其中較 的電流密度可使驅動加速。 此外,特別有利的是除了產生電流以外亦可供應一種 能,使半導體層序列或光電半導體晶片(至少是該摻雜的 能層)之溫度提高。該摻雜的功能層之溫度應大於或等於 °C且特別是應大於或等於100°C。此外,在此種溫度時所 Q 生的電流密度大於或等於10 A/cm2。在與習知之驅動方
比較下,此處所述之驅動方法中的溫度小於或等於400 °C 較佳是小於或等於3 00 °C。隨著溫度的升高,該驅動幾乎 指數地加速,這樣同時可達成所需之較小的電流密度。 由測量來確定:在大約300°C時例如在1分鐘之後在操作 壓下降時可達成一種飽和。驅動時所需的時間必須很 確,即’特別是不可選擇成太長,否則會由於半導體層 # 列之老化而使發光量進一步下降。當然,會造成一種參 或 體 電 行 由 需 於 大 熱 功 80 產 法 且 成 藉 電 準 序 數 -18 - 201027806 空間,其中可很慢才設定該老化且該老化所持續的速率較 該操作電壓之位準已下降時所發生的飽和還慢。特別是驅 動時所需的時間在電性驅動時以及下述之其它方式的驅動 過程中都是小於或等於10分鐘,且特別是小於或等於5分 鐘。 熱能可藉由外部的熱源(大致上是加熱器)來提供。或 是,熱能亦可藉由所產生的電流本身由於歐姆損耗來提 供。由所施加的熱能所產生的高溫之影響以及所產生的電 Ο 流的組合,則可使共摻雜物質(例如,上述之氫)分佈在周 圍,以使原來的摻雜物質(例如,上述之鎂)活性化。 或是,除了產生電流及/或施加熱能以外,在步驟B中亦 可藉由入射該電磁輻射來施加能量。這在此處以及下文中 稱爲”電磁驅動”。電磁驅動可表示:步驟A中所形成的 半導體層序列可以電磁輻射來照射,此電磁輻射是與半導 體層序列之摻雜的功能層及/或其它層之吸收波長或吸收 Q 頻帶共振或未共振。 藉由電磁輻射之照射,則可產生額外的電荷載體,其在 與上述電性驅動相結合下可產生較大的感應電流,這在摻 雜的功能層中本質上只存在很少的電荷載體或未存在自由 的電荷載體時特別有利。此外,在共振式照射時電荷載體 可在進行驅動的層(即,摻雜的功能層)中被激發。又,摻 雜的功能層只有藉由電磁驅動才可被驅動。 入射的電磁輻射之頻率決定了電磁輻射之形式。在使用 -19- 201027806 一種波長大於或等於1毫米且小於或等於1米(或頻率大約 是3 00 MHz至3 00 GHz)之微波輻射時,此種驅動在典型的半 導體材料中通常不會發生共振。於此,能量傳送至原子鍵 結區可另外藉由微粒(Rotonen)及/或光子(Phononen)的激.發 來達成。光子在摻雜的功能層中可具有數個10 meV之激發 能量。微粒可具有小於1 me V至數個毫電子伏特之激發能 量。微粒可包括原子或複合物(例如,激子(Exzitonen))之固 有轉動微粒。在使用所謂億萬(1012)赫之電磁輻射(即,波 ❹ 長大於或等於100微米且小於或等於1微米或頻率300 GHz 至3 THz之電磁輻射)時,在一般的半導體材料中通常會發 生共振式驅動,此時會直接產生晶格振動(Phononen)。 各種處理條件例如包括頻率、功率、大氣、時間、額外 的受子(Susceprtor),其中受子可吸收電磁輻射。這些處理 條件定義了電磁驅動之程度和結果。電磁驅動特別是亦可 藉由共振式和非共振式之驅動來達成。例如,對由p-GaN H 構成之埋入之摻雜的功能層而言,入射的電磁輻射之頻率 在功率是100至4000瓦時介於5和10 GHz之間。入射時 間較佳是在1 0秒至1小時之間。爲了防止所謂”熱點以及 所謂”電弧(即,局部過熱和火花放電)”,則亦可使頻率 改變。此外,半導體層序列亦可相對於電磁輻射入射用的 裝置而旋轉及/或平移或反之亦可。 由電磁輻射來進行的驅動提供了其它優點:主要是可用 在晶片製程中。在傳統的熱驅動方法中,驅動步驟在晶片 -20- 201027806 製程中通常是第一步驟,此乃因如上所述此處通常需要很 高的溫度,例如,大於700°C ;此種高溫通常會損壞很多” 後續組件”或”後續的層”,其在步驟A中在晶片製程時 連續地施加在半導體層序列上。反之,將電磁輻射適當地 入射至所使用的材料(例如,由p-GaN構成的摻雜的功能層) 上,這樣可允許將此一步驟在稍後的時間點整合至製程 中,此乃因可對電磁輻射之波特性進行調整,使驅動能量 可準確地被選取且幾乎只有在其”被引入”之處入射, ◎ 即,入射至待驅動之摻雜物質-共摻雜物質或摻雜物質-共 摻雜物質-半導體晶體-鍵結複合物。因此,就單一過程之 可能的順序而言可在設計上和所謂晶片-流中達成更多的 自由度。又,可使驅動效率提高,這例如藉由”平台-蝕刻 之後進行驅動”來達成。進行驅動時之時間點是指:藉由 所產生的平台組而存在大的敞開之晶體-面且因此可使共 摻雜物質較佳地向外輸送。 Q 步驟A中已形成的半導體層序列或光電半導體晶片亦可 具有多個(即,至少二個)直接相鄰而配置的摻雜的功能層 或多個摻雜的功能層(其間配置著其它的功能層)。多個摻 雜的功能層之驅動在步驟B中同時進行。或是,每一摻雜 的功能層分別在一種針對上述驅動時之參數來調整的步驟 B中被驅動。 共摻雜物質之局部鍵結狀態之變化的證明可以不同方式 來達成或進行。一特別敏感的方法是旋轉共振,如文件 -21- 201027806 278111^6〖31.,八?1^95,1884 (2004)中所描述者,其已揭示的 內容藉由參考而收納於此處。共摻雜物質之已變化的鍵結 可在鍵結環境中有效地使待觀看的電荷載體之g_因數發生 變化,其中g-因數是所謂回轉磁因數或所謂藍地(Lande)因 數。已發生變化之g-因數表現在已改變的共振頻率中。 又,共摻雜物質之鍵結狀態亦可直接經由其在晶格中特 有的振盪頻率來證明。因此,GaN中例如Mg-H和N-H依 據其在晶格中之位置和鍵結狀態而具有振動模式,其能量 介於2000和4000波數之間,這可藉由拉慢(Raman)光譜儀 和紅外線(傅立葉)光譜儀來證明,如Neugebauerandvande Walle, PRL 75, 4452 ( 1 995), Van de Walle, Phys. Rev. B 56, 1 0020 ( 1 997), Kaschner et al., APL 74, 328 ( 1 999), Harima et al·,APL 75, 1 383, ( 1 999) AND Cusco et al., APL 84, 897 (2004)中所描述者,其已揭示的內容藉由參考而收納於此 處。 Q 本發明之其它優點和有利的實施形式描述在以下之第 1A圖至第5圖所示的實施例中。 【實施方式】 各圖式和實施例中相同-或作用相同的各組件分別設有 相同的參考符號。所示的各元件和各元件之間的比例未必 依比例繪出。反之,爲了清楚及/或更容易理解之故’各圖 式的一些元件,例如,層、構件、組件和區域已在厚度或 尺寸上予以放大地顯示出。 -22- 201027806 第1A圖至第ID圖顯示製造光電半導體晶片用之方法的 步驟A之不同的實施例。於此,依據第1A圖至第1D圖’ 分別形成一種半導體層序列1⑼’ 200 ’ 300或400 ’其具有 至少一基板1、一摻雜的功能層7、一活性區8和另一功能 層9。爲了達成電性接觸,須在該基板1之遠離該摻雜的 功能層7之一側上和各別的半導體層序列1〇〇 ’ 200,300, 400之遠離該基板1之一表面上施加電極層10,11,其可 具有一種或多種金屬及/或一種或多種一般的透明之導電 〇 氧化物。各實施例之半導體層序列純粹以氮化物-化合物半 導體-層序列來構成。或是,半導體層序列亦可具有上述其 它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 又,然後針對各別待製成的半導體晶片而形成應製成的 半導體層序列100,200,300,400,即,針對各別的層構 造而對應於半導體晶片來製成半導體層序列。或是,亦可 在步驟A中形成只有一部份已製成之半導體層序列,其至 ❹ 少具有該摻雜的功能層7。又,步驟A中可在隨後將進行 的切割步驟之前在晶圓複合物中形成半導體層序列。 以下的描述只限於p_摻雜的該摻雜的功能層7以及其它 的功能層,其以η-或p-導電方式來形成。或是,該摻雜的 功能層7和其它功能層之極性可相反或其摻雜物質和可能 存在的共摻雜物質之極性可相反。即,該摻雜的功能層7 另外亦可以η-摻雜來形成。 半導體層序列1〇〇之基板1在第1Α圖中是生長基板, -23- 201027806 其上在步驟A中以磊晶方式生長了多個層7,8,9。生長 方向在第1A圖中以及下述的第1B圖至第1D圖中都是以箭 頭99來表示。 本實施例中,較佳是以一種η-導電之基板作爲生長基 板。可能的η-導電之基板例如可爲n-GaN,n-SiC,n-SiUll)。 然而,亦可使用非導電之基板,例如,藍寶石,其中該電 極層10配置在該基板1之面向各層7,8,9之此側上。 功能層9是η-導電層’其由一種以矽來摻雜之氮化鎵層 ❹ 所形成。在該功能層9上生長一活性層8,其具有用來產生 輻射之單一-或多重式量子井結構以作爲活性區。此活性層 8較佳是以III-V-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系統lnyGai.yN,其中0 SySl爲主且具有交替配置之光學活性層和位障層。該活 性層8較佳是用來產生紫外線、藍色、藍-綠、黃色或紅色 光譜區之電磁輻射,其中所發出的電磁輻射之波長可藉由 活性層8之組合和構造來調整。活性層8中之銦濃度較佳是 Q 介於10和60%之間。 在該活性層8上生長該摻雜的功能層7,其具有GaN或 AlGaN以作爲半導體材料且具有鎂以作爲p-摻雜物質以及 具有氫以作爲共摻雜物質,以便在晶體生長時不會由於加 入摻雜物質而使半導體材料之晶體品質劣化(大致上是由於 形成了本質缺陷所造成)。該摻雜物質和共摻雜物質形成了 鍵結複合物,這樣可使該摻雜物質所產生之自由電荷載體 受到補償且半導體晶體之電中性又可至少部份地形成。 -24 - 201027806 就此配置而言,半導體層序列100之構造對應於基板1 和活性層8之間的η -導電之功能層9以及傳統之發光二極 體(LED)之在生長方向99中形成在該活性層8上之ρ -導電 之摻雜的功能層7’且此構造亦可具有其它的功能層,例 如’緩衝層、位障層及/或擴散位障層,這些層爲了清楚之 故未顯示在圖中。 第1B圖之另一實施例之半導體層序列200在與半導體層 序列100比較下具有相反的極性,其中ρ -導電之摻雜的功 能層7形成在該生長基板1和活性層8之間,且另一 η-導 電之功能層9在生長方向99中形成在活性層8上。層7, 8, 9之各別的層成份對應於先前的實施例。 此外,半導體層序列200在基板1和ρ-導電之摻雜的功 能層7之間具有一種由矽摻雜之GaN所構成的另一 η-導電 之功能層2,其中該基板1形成爲η-導電之生長基板。爲 了將該Ρ-導電之摻雜的功能層7有效地在電性上連接至該 Q 另一η-導電之功能層2,則在此二層之間須形成一種穿隧 接面3,其具有高摻雜之η-導電之穿隧接面層4、擴散位障 層5和高摻雜之ρ-導電之穿隧接面層6。穿隧接面3因此 就像上述方式一樣地構成,其中Ρ-導電之穿隧接面層6就 像Ρ-導電之摻雜之功能層7 —樣具有鎂(作爲摻雜物質)和 氫(作爲共摻雜物質)。因此,高摻雜之Ρ-導電之穿隧接面 層6就像摻雜的功能層7 —樣形成爲待驅動之摻雜的功能 層0 -25- 201027806 相對於第1A圖之實施例之半導體層序列100而言,半 導體層序列中摻雜的功能層6和7形成爲所謂埋入之摻雜 的功能層,其配置在其它的功能半導體層之間。層6和7 藉由習知之驅動方法將共摻雜物質驅出所進行之驅動因此 不能用於半導體層序列200中。 半導體層序列200可在基板1和功能層2之間具有像緩 衝層之類的其它功能層(未顯示)及/或在摻雜的功能層7和 活性層8之間具有一擴散位障層。 〇 第1C圖中顯示一以薄膜-半導體晶片來構成的半導體層 序列300,其同樣具有一埋入的摻雜之功能層7。層7,8 和9對應於第1Α圖之層7,8和9,其中在一生長基板(例 如,藍寶石)上進行生長之後各層藉由鍵結(Umbonden)而轉 印至載體基板1上。生長方向99因此顯示在載體基板1之 方向中。該生長基板在鍵結之後去除。半導體層序列300 在載體基板1和P-導電之摻雜的功能層7之間可具有其它 φ 的功能層(例如,反射層)及/或具有薄膜-半導體晶片之其它 特徵。藉由鍵結,則該摻雜之功能層7同樣能以埋入層而 存在著,其藉由習知之以共摻雜物質之驅出爲主之驅動方 法在鍵結之後可未被驅動。在習知的驅動方法中,該驅動 較佳是在該鍵結之前該摻雜的功能層7仍露出時進行。 除了在載體基板上製成薄膜-半導體晶片以外,在基板1 和活性層8之間亦可藉由磊晶生長而在p-導電之生長基板 上形成各層7,8和9之層序列,其包括摻雜之功能層7。 -26- 201027806 在此種情況下,P -導電之基板例如可由p-GaN,p-SiC或 p-Si(lll)所構成,其中該生長方向99是離開該基板1之方 向。 第1D圖中顯示半導體層序列400,其具有一種和第1B 圖成相反的構造且另外形成爲堆疊式構造,其具有另一活 性層8’ 。摻雜的功能層7’因此對應於摻雜的功能層7。 其它的功能層3’和9’對應於層3和9,其中穿隧接面 3’就像穿隧接面3 —樣具有第1B圖所示之穿隧接面層4, 6和擴散位障層5(未顯示)。 在先前以及以下各實施例所述的驅動方法之下一步驟B 中,在製程中依據步驟B來進行驅動時的時間點是與各別 的半導體層序列之形成和製程無關。例如,依據第1B圖之 半導體層序列200來顯示步驟B之實施例。 第2圖之實施例之步驟B中,摻雜的功能層7和高摻雜 之P-導電的穿隧接面層6藉由施加電能形式的能量而被驅 〇 動。於此,半導體層序列200連接至外部之電流-和電壓供 應器12。於是,本實施例中會在半導體層序列2 00中或特 別是在摻雜的功能層7和高摻雜的p-導電之穿隧接面層6 中產生大約50 A/cm2之電流密度。又,半導體層序列200 藉由熱能13之供應而使其溫度大於一般的環境溫度和操 作溫度。本實施例中,半導體層序列200藉由外部之加熱 器(未顯示)而加熱到至少80°C之溫度。所提供的熱能之至 少一部份亦可藉由所施加的電流之歐姆損耗來提供。 -27- 201027806 實驗上已顯示,所需的操作電壓連續地隨著時間而下降 且達到一永久保持著的飽和値,該操作電壓是在上述條件 下由操作該半導體層序列200的電流-和電壓供應器所提
供。這表示··半導體層序列之電流-電壓-特性可藉由步驟B 來改良且在步驟B之後可永久保持著。第5圖中顯示在特 定的操作電流時所施加的操作電壓U之測量値(任意單位) 相對於電性驅動之驅動時間t(任意單位)之關係。又,已確 _ 定的是:電流密度及/或溫度的提高可加速電壓的下降而達 〇 成飽和。 藉由半導體層序列200之上述驅動操作,則可在層6,7 中使半導體層序列2 00製造時在步驟A中已形成的摻雜物 質-共摻雜物質、和摻雜物質-共摻雜物質-半導體晶體-鍵結 複合物中斷。相對於傳統之驅動方法而言,另外可達成的 是:共摻雜物質的至少一部份在其它位置(即,不是在摻雜 物質上形成該鍵結複合物之位置)上鍵結於該層6和7之半 〇 導體晶體中或沈積於中間柵格中。於是,在此處所示的電 性驅動中不需將該共摻雜物質的至少一部份由半導體層序 列中驅出,但在習知之熱驅動方法中這是必要的。 由於上述對步驟B中有利的電流密度,則所示之電性驅 動可藉由來自外部之電流-和電壓供應器12所施加的電流 而特別適用於已切割之半導體層序列,其具有至少一埋入 之摻雜的功能層7,其中傳統之驅動方法在技術上幾乎不 可行或甚至不能進行。此外,使用此處所示的步驟B至晶 -28- 201027806 圓複合物中的半導體層序列是可能的。 然而,第3圖之實施例之步驟B特別適用於晶圓複合物 中的半導體層序列或已切割的半導體層序列。於此,藉由 裝置14而在半導體層序列2 00中或至少在摻雜的功能層7 和同樣待驅動的高摻雜的P-導電之穿隧接面層6中藉由感 應而產生電流,且因此供應了能量而使具有摻雜物質和共 摻雜物質之鍵結複合物中斷。感應裝置14在本實施例中例 如藉由繞組來形成,其中每一種可在半導體層序列200中
G 造成足夠的感應電流的裝置都很適合》 藉由裝置14,則可利用各層6和7中的自由電荷載體來 感應迴路電流,藉此來達成上述與第2圖有關之驅動作 用。迴路電流是垂直於半導體層序列200之功能層之生長 方向99且平行於延伸方向而產生。此外,外部加熱器(未 顯示)及/或迴路電流之歐姆損耗形式之熱能都可供應至半 導體層序列200。 ❹ 又,第3圖之實施形式中該半導體層序列200是以電磁 輻射15來照射,此電磁輻射15是與功能層且特別是與待 驅動之層6和7之吸收波長共振或未共振。藉由電磁輻射 15之入射’則可產生額外的電荷載體,其可使感應的迴路 電流達成更大的電流強度。這在本質上在步驟A之後在待 驅動的層6和7中只存在很少的電荷載體或未具有自由電 荷載體時特別有利。特別是在共振地照射時,可適當地在 待驅動的層6和7中激發其它的自由電荷載體,這樣可使 -29- 201027806 驅動的效率提高。 如第4圖中步驟B之另一實施例所示,該驅動是使具有 摻雜物質和共摻雜物質之複合物中斷,此種驅動亦只能藉 由供應電磁輻射15形式的能量來進行。電磁輻射15之頻 率因此決定了該驅動的形式。在使用微波輻射時,電磁驅 動以非共振方式來進行,在使用億萬赫的輻射時,則屬一 種共振式的電磁驅動。製程上的條件例如包括電磁輻射之 頻率、功率、時間及/或其它的吸收中心,這些條件界定了 ❺ 該驅動的程度和結果。在非共振的情況下,能量另外藉由 微粒和光子的激發而傳送至原子鍵結區。在共振的情況 下,直接產生晶格振動(Phononen),其可使具有摻雜物質和 共摻雜物質之鍵結複合物中斷。 第3圖和第4圖之步驟B可有利地在半導體晶片之製程 中用在晶圓平面上的晶片製造中或用在切割之後,此乃因 其可以無接觸的方式來進行,且就像第2圖之實施例中的 Q 步驟B —樣不需要一敞開之待驅動的摻雜的功能層7。因 此,在設計時有更多的自由度且因此在單一過程之可能的 順序中可達成上述之.晶片-流。此外,例如可藉由平台蝕刻 後才進行該驅動而使驅動效率提高,因此出現一種較大的 敞開之半導體晶體表面,且該共摻雜物質之至少一部份亦 可向外輸送。 步驟B之此處所述的實施例以及一般部份之其它實施形 式可相組合或依序用於各別之待驅動之層中,亦可用於半 -30- 201027806 導體層序列內部中多個待驅動之層中。 若需要,則在步驟B之後亦可進行其它習知的步驟以製 成具有受驅動之半導體層序列之半導體晶片。 本發明當然不限於依據各實施例中所作的描述。反之, 本發明包含每一新的特徵和各特徵的每一種組合,特別是 包含各申請專利範圍-或不同實施例之各別特徵之每一種組 合,當相關的特徵或相關的組合本身未明顯地顯示在各申 請專利範圍中或各實施例中時亦屬本發明。 【圖式簡單說明】 第1A圖至第1D圖顯示不同實施例中製造光電半導體 晶片用之方法的各步驟。 第2圖至第4圖顯示其它實施例中製造光電半導體晶 片用之方法的各步驟。 m 5 @ _操作電壓之測量値相對於驅動時間的關 係。 ❿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基板 2 功能層 3 穿隧接面 4 穿隧接面層 5 擴散位障層 6 穿隧接面層 7 摻雜的功能層 -31 - 201027806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0 、 200 > 300 、 400 活性層 功能層 電極層 電極層 電流-和電壓供應器 熱會g 感應裝置 電磁輻射 半導體層序列
-32-

Claims (1)

  1. 201027806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光電半導體晶片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各步驟: A) 形成〜具有至少一摻雜的功能層(7)之半導體層序列 (200) ’其鍵結複合物具有至少一摻雜物質和至少一共 慘雜物質’其中由該摻雜物質和該共摻雜物質所選取 之一是電子授體且另一是電子施體, B) 藉由能量之施加使鍵結複合物中斷來驅動該摻雜物 0 質’此時該共摻雜物質之至少一部份保留在該半導體 層序列(200)中且至少一部份未與該摻雜物質形成鍵 結複合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半導體層序 列(200)在步驟a中形成,使該摻雜的功能層(7)配置在另 二個功能層(2,8)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半導體 層序列(200)在步驟A中形成於晶圓複合物中且隨後被切 ❹ 割。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該摻雜物質具有鎂且該共摻雜物質具有氫。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在該步驟B中藉由電流的產生而將能量施加至該摻雜的 功能層(7)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電流以無接 觸方式藉由感應而產生。 -33- 201027806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電流藉由至 少該摻雜的功能層(7)在電性上連接至外部的電流源(12) 來提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除了產生該電流以外亦提供一種熱能(13)。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熱能(13)之至 少一部份是由該電流來提供。 _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製造方法,其中 ❾ 該步驟B中藉由電磁輻射(15)之照射來施加能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電磁輻射 (15)之至少一部份是與該摻雜的功能層(7)之吸收波長共 振。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製造方法,其中該電磁 輻射(15)之至少一部份未與該摻雜的功能層(7)之吸收波 長共振。 〇 13.—種光電半導體晶片,包括半導體層序列(200),其至少 一摻雜之功能層(7)具有至少一摻雜物質和至少一共摻雜 物質,其中 -該半導體層序列(200)具有一種包括晶格結構之半導體材 料, -由該摻雜物質和該共摻雜物質所選取之一是電子授體且 另一是電子施體, -該共摻雜物質鍵結至該半導體材料及/或配置在中間晶 -34- 201027806 格位置上,以及 -該共摻雜物質之至少一部份未與i 合物。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光電 雜的功能層(7)配置在另二個功能層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或1 4項之 該摻雜物質具有鎂且該共摻雜物質 該摻雜物質形成鍵結複 半導體晶片,其中該摻 F (3,8)之間。 光電半導體晶片,其中 具有氫。
    -35-
TW098137382A 2008-11-07 2009-11-04 Method for the producing of a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and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TW20102780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56371A DE102008056371A1 (de) 2008-11-07 2008-11-07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Halbleiterchips und optoelektronischer Halbleiterchip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7806A true TW201027806A (en) 2010-07-16

Family

ID=41667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37382A TW201027806A (en) 2008-11-07 2009-11-04 Method for the producing of a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and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598596B2 (zh)
EP (1) EP2342762A1 (zh)
JP (1) JP5951993B2 (zh)
KR (1) KR20110088545A (zh)
CN (1) CN102210031B (zh)
DE (1) DE102008056371A1 (zh)
TW (1) TW201027806A (zh)
WO (1) WO201005178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6790B (zh) * 2012-09-28 2014-10-11 Phostek Inc 發光二極體裝置
TWI648769B (zh) * 2015-12-15 2019-01-21 日商Sumco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磊晶晶圓的製造方法以及固體攝像元件的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80030216A (ko) 2010-09-29 2018-03-21 루미리즈 홀딩 비.브이. 파장 변환된 발광 장치
US9379259B2 (en) * 2012-11-05 2016-06-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ouble layered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for reduced schottky barrier in photovoltaic devices
CN103184034B (zh) * 2013-01-04 2014-08-20 北京阳光溢彩科技有限公司 生态环保型粉尘抑制剂
JP6051901B2 (ja) * 2013-02-05 2016-12-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p型III 族窒化物半導体の製造方法
US20140353578A1 (en) * 2013-06-04 2014-12-04 Epistar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device
KR102227981B1 (ko) * 2013-06-20 2021-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일 광자 소자, 단일 광자 방출 전달 장치, 단일 광자 소자의 제조 및 동작 방법
WO2017200845A1 (en) 2016-05-20 2017-11-23 Lumileds Llc Method of forming a p-type layer for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10541352B2 (en) 2016-10-28 2020-01-21 Lumileds Llc Methods for grow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nder ultra-violet illumination
EP3533088B1 (en) * 2016-10-28 2021-08-25 Lumileds LLC Methods for grow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nder ultra-violet illumination
JP7122119B2 (ja) * 2017-05-25 2022-08-19 昭和電工光半導体株式会社 発光ダイオード
US10439103B2 (en) 2017-05-25 2019-10-08 Showa Denko K. K.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unnel junction layer
WO2019152611A1 (en) * 2018-02-02 2019-08-08 Cornell University Platforms enabled by buried tunnel junction for integrated photonic and electronic systems
JP7149486B2 (ja) 2020-04-21 2022-10-07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06662A (en) 1991-11-08 1994-04-26 Nichia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type compound semiconductor
TW329058B (en) * 1997-03-20 1998-04-01 Ind Tech Res Inst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 type gallium nitride
JPH11126758A (ja) 1997-10-24 1999-05-11 Pioneer Electron Corp 半導体素子製造方法
JP2001044209A (ja) * 1999-07-27 2001-02-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GaN系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20056566A (ko) * 2000-12-29 2002-07-10 조장연 질화 갈륨계 반도체 박막의 피형 활성화 방법
JP2002319703A (ja) 2001-04-20 2002-10-31 Ricoh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DE10152922B4 (de) 2001-10-26 2010-05-12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Nitrid-basierendes Halbleiterbauelement
TW517403B (en) 2002-01-10 2003-01-11 Epitech Technology Corp Nitride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TW540170B (en) * 2002-07-08 2003-07-01 Arima Optoelectronics Corp Ohmic contact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4128189A (ja) 2002-10-02 2004-04-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の製造方法
KR100662191B1 (ko) * 2004-12-23 2006-12-2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0580752B1 (ko) * 2004-12-23 2006-05-1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질화물 반도체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360789B2 (ja) * 2006-07-06 2013-12-04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p型酸化亜鉛薄膜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KR100748709B1 (ko) * 2006-09-18 2007-08-13 서울옵토디바이스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827706B2 (ja) 2006-12-04 2011-11-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DE102007019079A1 (de) * 2007-01-26 2008-07-31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optoelektronischen Halbleiterchips und optoelektronischer Halbleiterchip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6790B (zh) * 2012-09-28 2014-10-11 Phostek Inc 發光二極體裝置
TWI648769B (zh) * 2015-12-15 2019-01-21 日商Sumco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磊晶晶圓的製造方法以及固體攝像元件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8056371A1 (de) 2010-05-12
CN102210031B (zh) 2015-07-01
JP2012508458A (ja) 2012-04-05
KR20110088545A (ko) 2011-08-03
CN102210031A (zh) 2011-10-05
JP5951993B2 (ja) 2016-07-13
EP2342762A1 (de) 2011-07-13
US20110278641A1 (en) 2011-11-17
WO2010051786A1 (de) 2010-05-14
US8598596B2 (en) 2013-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27806A (en) Method for the producing of an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and optoelectronic semiconductor chip
US11646395B2 (en) High efficiency ultraviolet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electron tunnelling
JP5167127B2 (ja) 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クス半導体チップ
US8946865B2 (en) Gallium—nitride-on-handle substrate materials and devic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JP2006295132A (ja) 発光装置
WO2008023592A1 (fr) Élément électroluminescent aux ultraviolets et semi-conducteurs, à transition indirecte et forte efficacité
TW201015751A (en) Polychromatic wavelengths L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anjua et al. True yellow light-emitting diodes as phosphor for tunable color-rendering index laser-based white light
WO2004109782A1 (ja) 窒化物系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7201363A1 (en) Methods for using remote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rp-cvd) and sputtering deposition to grow layers in light emitting devices
JP4504309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
US11069836B2 (en) Methods for growing light emitting devices under ultra-violet illumination
JP2004281553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
US20160060514A1 (en) SiC FLUORESCENT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Lagerstedt et al. Properties of GaN tunneling MIS light‐emitting diodes
TWI745465B (zh) 用於在紫外光照射下生長發光裝置的方法
Luo et al. Vertical InGaN multiple quantum wells light-emitting diodes structures transferred from Si (111) substrate onto electroplating copper submount with through-holes
Helm et al. Efficient silicon based light emitters
TW442984B (en) Mixed-color light emitting diode
Cao III–Nitride Light‐Emitting Diodes on Novel Substrates
JPH10242520A (ja)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55053B (en) Pn junction type group III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Connie Characterization of Al (Ga, In) N nanowire heterostructures and applications in light emitting diodes
Tian Novel micro-pixelated III-nitride light emitting diodes: fabrication, efficiency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JP2005333159A (ja) 窒化ガリウム系化合物半導体発光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