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48928A - Pulsed driven light emissive device and composition therefor - Google Patents

Pulsed driven light emissive device and composition theref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48928A
TW200948928A TW098102673A TW98102673A TW200948928A TW 200948928 A TW200948928 A TW 200948928A TW 098102673 A TW098102673 A TW 098102673A TW 98102673 A TW98102673 A TW 98102673A TW 200948928 A TW200948928 A TW 20094892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host material
emitter
phosphorescent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2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ichard Wilson
Original Assignee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Su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Su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48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892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0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material in which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s embedd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791Starburst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200948928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由脈衝驅動條件驅動之發光裝置(例如被 動矩陣顯示器)。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可用於該發光褒置 之新穎組合物。本發明進一步係關於該組合物之壽命特性 且尤其增加由脈衝驅動條件驅動的裝置中組合物之壽命。 【先前技術】 許多顯示器係由沉積在基板上的行與列之交又點處形成 的像素矩陣組成。各像素為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 (OLED),諸如聚合物LED(PLED)。參考圖!,常見之 OLED之結構包括一透明玻璃或塑膠基板1、一陽極2及一 陰極4。有機電致發光(發射)層3係設在陽極2與陰極4之 間。 彩色顯示器係藉由緊密定位紅、綠及藍像素矩陣而形 成。利用「被動」或「主動」矩陣驅動器法控制像素,以 形成所需的圖像。 主動矩陣顯示器中併入有與每個像素串聯的電晶體 (TFT),其提供對電流之控制及因此控制各個像素的亮 度。較低電流可沿控制線流動,因爲其等僅須為tft驅動 器編程(program) ’故而該等線可更微細。該電晶體亦可維 持電流设定’維持像素在所需的亮度,直至其接收到另一 控制信號。DC驅動條件通常用於主動矩陣顯示器。 在被動矩陣系統中’顯示器中每行及每列均具有其自身 的驅動器,且爲了形成圖像,該矩陣被快速掃描以使各像 137984.doc 200948928 素根據需要接通或斷開。無論需要像素何時發光,控制電 流必須存在。 如在Proc. of SPIE V〇i 28〇〇(2〇〇3)「有機發射材料與裝 置」,中所述,被動矩陣尋址原理相當簡單,且係利用肉眼 對光產生之快速再定位的不敏感性。代替同時尋址,需顯 不圖框之所有像素在被動矩陣法中,係經由列至列的捲動 而依序尋址;同的像素。短時間照明的強度,&當所有像 素在總圖框時間(列乘以所需平均總亮度之數值)内產生光 時更強。若整個圖框的更料足夠高(即,在臨界融合頻 率之上),則人類肉眼觀察捲動圖片為具有平均亮度的靜 止圖片。被動矩陣驅動的優點係易於定製之簡單基板結構 及低基板成本。脈衝驅動條件通常係用於被動矩陣顯示 器。 合成金屬(Synthetic Metals) 91(1997)3-7 及合成金屬 (Synthetic Metals) 1 13(2000)155_159提供有關被動矩陣有 機LEDs結構之資訊,其内容係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尤其參考合成金屬91(1997)3-7中圖U(e),其顯示藉由蒗 發而沉積有機發光體層,接著藉蒸發形成陰極。發光體層 的溶液沉積(例如,噴墨印刷)同樣適用於此結構。合成金 屬113(2000)155_159文中之技術背景部分提供如何利用光 致抗蚀劑材料將陰極圖案化成條紋之詳情。 一個重要參數為顯示器的壽命。 根據Proe. of SPIE ν〇1 2800 (2003)「有機發光材料與裝 置」之a己載’壽命測量大多數係在直流驅動下進行。然 137984.doc 200948928 而,據説用於被動矩陣之發光材料之壽命亦應利用於全彩 色顯示器所經歷之脈衝驅動條件測試。 過去,已研究將磷光材料混合於半導體層中。對基於併 入磷光摻雜劑與小分子或非共輛聚合物主體(諸如聚乙烯 咔唑)之混合物之OLED,已達到良好結果。亦已揭示共軛 聚合物作為主體。 WO 03/09 13 55揭示一種能發光之材料,其包含聚合物或 寡聚物、及有機金屬基團,其特徵在於聚合物或寡聚物至 少部分共軛且有機金屬基團係與聚合物或寡聚物共價結 合。發光主要係磷光。已陳述通常有機金屬較佳係以0.5 至70重量%,更佳1至10重量%之量存在於材料中。
Adv. Funct. Mater. 2006,16, 611-617係關於基於銥絡合 物之發白光二極體。其揭示一種「BlueJ」:PVK: Ir(PBPP)3: Ir(PIQ)3之混合物。Ir(PBPP)3係以9.7重量%之含量存在於 混合物中。Ir(PIQ)3係以0.3重量%之含量存在於混合物 中。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8,25 1110(2006)揭示基於PVK 且具有藍色螢光與橙色磷光材料之發白光二極體。藍色螢 光發射係自小分子DPAVBi獲得。橙色磷光發射係自 Os(bpftz)獲得。PVK-PBD係作爲主體。Os(bpftz)係以相對 於PVK單體單元之0.1 mol%(=0.58重量%)與0.04 mol% (=0.23重量%)之含量使用。
Adv· Mater. 2007,19, 739-743揭示紅光發射聚合物磷光 發光二極體。據稱聚芴主體聚合物中有4-6重量%摻雜劑 137984.doc 200948928 寺可獲得得自摻雜劑之純紅光發射。L i 〇重i 〇乂的摻雜 劑濃度被認為「高濃度」。8重量%以上的濃度未測試。 【發明内容】 就利用磷光發射體的OLED而言,本發明人已識別—個 問題以提供含有該磷光發射體之改良組合物,尤其是當在 裝置中使用時’具有改良壽命之組合物。 本發明者藉由提供一種包含含有主體材料與磷光發射體 之有機發光組合物之脈衝驅動發光裝置,出人意料地可解 決此問題;其特徵在於該磷光發射體係以大於7 5重量%之 》辰度存在於主體材料中。 根據本發明,主體材料中磷光發射體的濃度係僅相對於 主體材料的重量%加以測定。當組合物進一步包含其他組 份(例如第二種發射體)時,該等其他組份不形成計算的部 分。 對於脈衝驅動顯示器或其他發光裝置,本發明人已發現 當磷光發射體以大於7.5重量°/〇的濃度存在於主體材料中 時’壽命明顯改進。這令人吃驚,此係因為根據「濃度驟 減壽命」(”eoncentrati〇I1 quenching effects)現象,通常認 爲高濃度發射體不合要求。例如,Kawamura等人在Appl. Phys. Lett· 86, 071104, 2005中描述紅光、綠光及藍光磷光 發射體之濃度驟減壽命效應。對於紅光與綠光發射體, CBP主體中濃度2重量%之發射體可達到ηρί最大值。對於 CBP主體中藍光發射體,可獲得不同的ηΡί曲線。此已由自 藍光發射體的Τ1能階至CBP的Τ1能階之反能量轉移解釋。 137984.doc 200948928 為證實此’乃進而製備高L能階主體(mCP)中藍光發射體 之組合物。該等組合物已證實mCP主體中濃度為2重量°/〇之 發射體時,ηΡί最大。 在先前技術中,係在直流驅動條件下測量壽命。在直流 驅動條件下,以相當低的濃度可廣泛地達成最佳壽命。在 脈衝驅動條件下,磷光發射體濃度較高時發現壽命增加係 完全出乎意料。 Φ 根據本發明,磷光發射體較佳係以大於1 〇重量%,較佳 10至25重量%,更佳14至25重量%,再更佳15至25重量 〇/° ’尤佳20至25重量%,最佳約20重量%的濃度存在於主 體材料中。 磷光發射體較佳為紅光發射體或綠光發射體。「紅光發 射體」意指利用具有波長600至750 nm,較佳600至700 nm,更佳610至650 nm且最佳具有約650至66〇 nm發射峰 的磷光發射輻射之材料。「綠光發射體」意指利用具有波 長510至580 nm,較佳51〇至57〇 nm的磷光發射輻射之材 料。 麟光發射體較佳包含Pt、Pd、〇s、Au、RU、Re、以或 Ir之絡合物’最佳係ir絡合物。 主體材料較佳係與磷光發射體混合。然而,此非必要且 主體材料可與磷光發射體結合,例如以w〇 03/0913H中 述之方式。 所 主體材料可為聚合物或小分子,較佳係聚合物。該聚合 物可為共軛或非共軛的。 σ 137984.doc 200948928 在脈衝驅動裝置中’主體材料較佳係藍光主體材料。 「藍光主體材料」意指可藉由電致發光而發射具有波長 400至500 nm,較佳430至5〇〇 nm的輻射之主體材料缺 而,應了解由於藍光主體材料的大部分或全部激發態能量 係經轉移至碌光發射體,故藍光主體材料較佳發射極少或 不發射藍光。 主邀材料較佳具有比碌光發射體更高的&能階以避免能 量自主體反轉移至發射體。主體最佳具有高出發射體至少 100 meV的T]能階。 主體材料較佳為電荷傳輸材料,亦即一種能傳輸電洞 及/或電子的材料。電荷傳輸材料為一種在一裝置中比在 該裝置中使用的磷光發射體具有更高的電荷移動性之材 料。電洞及電子傳輸材料已為熟知該項技藝者所熟知。可 利用單個載體裝置測量電荷移動性。 OLED通常包括一陽極、一陰極及一位於陽極與陰極之 間的發光層。 有機發光裝置一般包括一透明玻璃或塑膠基板、一陽極 與-陰極。在此情況下,包含主體材料與磷光發射體之組 合物將存在於位於陽極與陰極之間的發光層中。 在一實施裝置中,至少一個電極係半透明的以使光可被 吸收(就光敏裝置而言)或發射(就〇LED而言)。其中陽極係 透明的’其通常包含銦錫氧化物。 特別是最好提供導電電洞注入層,其可由設在陽極與發 光層之間的導電有機或無機材料形成以協助從陽極之電洞 137984.doc 200948928 注入。摻雜的有機電洞注入材料之實例包括摻雜的聚(乙 稀二氧°塞吩)(PEDT) ’尤其係摻有電荷平衡多元酸(諸如在 EP 0901176與EP 0947123中揭示之聚苯乙烯磺酸(PSS)、聚 丙烯酸或氟化磺酸,例如Nafi〇n®)之PEDT ;如在US 5723873及US 5798170中揭示之聚苯胺;及聚(噻嗯并噻 吩)。導電無機材料之實例包括過渡金屬氧化物,諸如在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1996), 29(11), 2750-2753中揭示之\/'〇乂、;^1〇〇父及;^11〇?{;。 於陽極與發光層之間若存在電洞傳輸層,其較佳具有小 於或等於5.5 eV,更佳約4.8-5.5 eV的HOMO能階。例如, HOMO能階可藉由循環伏安法測量。 於發光層與陰極之間若存在電子傳輸層,其較佳具有約 3-3.5 eV的 LUMO能階。 發光層可僅由主體材料與磷光發射體組成或可包含與一 種或多種其他材料組合之彼等。主體材料及磷光發射體尤 Φ 其可與例如在w〇 99/48160中揭示之電洞及/或電子傳輸材 料’及/或與其他發光材料混合。 . 該等其他層亦可位於陽極與陰極之間,例如電荷傳輸、 電荷注入或電荷阻擋層。 通常,在本發明之第一態樣中,發光層將經圖案化。 根據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提供一種如請求項丨至9中所示 的組合物。如上所述,在組合物中,磷光發射體在主體材 料t其峰值效率之濃度係大於10重量%。主體材料中磷光 發射體的峰值效率可以cd/A單位測量。熟知本技藝者應知 137984.doc 200948928 $何測量之。磷光發射體未必以可產生峰值效率之濃度 ;體材料中。磷光發射體僅需以大於10重量%之濃 度存在於主體材料中。 主體材料最好具有比發射體至少高出1〇〇 meV之丁,能 階。 主體材料最佳為電荷傳輸材料,亦即一種可傳輸電洞 及/或電子的材料。電荷傳輸材料為一種在一裝置中比在 該裝置中使用的磷光發射體具有更高的電荷移動性之材 料。電洞及電子傳輸材料為熟知該項技藝者所熟知。可利 用單個載體裝置測量電荷移動性。 在根據第二態樣之組合物中,磷光發射錄佳係以贿 25重量%,更佳14至25重量%,再更佳^至乃重量%範, 尤佳20至25重量%,最佳約2〇重量%之濃度存在於主體材 料中。 在根據第二態樣之組合物中,主體材料較佳係與磷光發 射體混合。然而,其並非必須,且主體材料可與磷光發射 體結合’例如以在WO 03/091355中所述之方式。 磷光發射體較佳為紅光發射體或綠光發射體。 磷光發射體較佳包含Pt、Pd、〇s、Au、Ru、Re、Rl^ Ir之絡合物,最佳係Ir絡合物。 主體材料較佳係藍光主體材料。 主體材料較佳係一種聚合物。該聚合物可共輛或非共 輕0 本發明之進一步態樣提供含有如請求項1至9中定義之組 137984.doc -10- 200948928 合物之有機發光裝置(OLED)。 根據本發明之有機發光裝置通常包括一陽極、一陰極及 一位於陽極與陰極之間的發光層。 根據本發明之有機發光裝置—般包括—透明玻璃或塑膠 基板、一陽極及陰極。在此情況下,包含主體材料與磷光 發射體之組合物將存在於位於陽極與陰極之間的發光層 中。 在一實施裝置中,至少一個電極係半透明的以使光可被 吸收(就光敏裝置而言)或發射(就〇LED而言)。其中陽極係 透明的,其通常包含銦錫氧化物。 特別最好是提供導電電洞注入層,其可由設在陽極與發 光層之間的導電有機或無機材料形成以協助從陽極電洞注 入。摻雜的有機電洞注入材料之實例包括摻雜的聚(乙烯 二氧噻吩)(PEDT),尤其係摻有電荷平衡多元酸(諸如在£1> 0901176與EP 0947123中揭示之聚苯乙烯磺酸(pss)、聚丙 稀酸或氟化續酸,例如Nafion®)之PEDT ;如在US 5723873及US 5798170中揭示之聚苯胺;及聚(噻嗯并噻 吩)。導電無機材料之實例包括過渡金屬氧化物,諸如在
Journal of Physics D: Applied Physics(1996), 29(11), 2750_ 2753 中揭示之 v〇x、ΜοΟχ及 Ru〇x。 於陽極與發光層之間若存在電洞傳輸層,其較佳具有小 於或等於5.5 eV,更佳約4.8-5.5 eV的HOMO能階。例如, HOMO能階可藉由循環伏安法測量。 於發光層與陰極之間若存在電子傳輸層,其較佳具有約 137984.doc • 11 · 200948928 3-3·5 eV的 LUMO能階。 根據本發明之QLED中發光層可僅由主體材料與磷光發 射體組成或可包含與-種或多種其他材料組合之彼等。主 體材料及雄光發射體尤其可與例如纟卿99/4816〇中揭示 之電洞及/或電子傳輸材料,及/或與其他之發光材料摻 雜。 該等其他層亦可位於陽極與陰極之間,例如電荷傳輪、 電荷注入或電荷阻擋層。 本發明之另-態樣提供包含如請求項12或13中所示的有 機發光裝置之顯示器。根據此態樣之顯示器可為脈衝驅動 裝置(諸如被動矩陣裝置)或任何其他形式的顯示器(例如主 動矩陣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顯示器中OLED之發光層可經圖案化或未 經圖案化。 例如,包含未經圖案化層之裝置可作爲照明源。發白光 裝置尤其適合於此目的。 例如’包含圖案化層之裝置可為主動矩陣顯示器或全彩 色被動矩陣顯示器。就主動矩陣顯示器而言,圖案化電致 發光層通常係與圖案化陽極層及未圖案化陰極組合使用。 就被動矩陣顯示器而言,陽極層係由陽極材料的平行條 紋、及垂直於陽極材料排列之電致發光材料與陰極材料的 平行條紋形成,其中電致發光材料與陰極材料之條紋通常 係由光微影蝕刻法形成之絕緣材料(「陰極分離 紋分離。 )怿 137984.doc 200948928 根據本發明之脈衝驅動發光裝置可為顯示器、或印刷 員或在成像裝置(諸如掃描器、印表機或影印機)令使用 的光源。 參考附圖’僅以實例方式描述本發明之實施例。
先前技術中描述鱗光發射體之多種主體。該主體材料應 八有足夠间的L旎階以使激發態能量從主體之丁1能階轉移 至發射體的t! a階。主體較佳具有足夠高的η能階以避免 忐置從發射體之Τ丨能階反轉移,且尤其是具有比發射體更 冋的Τι敗*階。然而,在一些情況下,主體的丁丨能階可等於 或甚至低於發射體。主體材料之實例包括「小分子」主 體,諸如在 Ikai 等人於 Appl. Phys. Lett.,79 no. 2, 2001, 156中揭示之稱為CBP之(4 4,_雙(咔唑_9基)聯苯)及稱為 TCTA之(4,4',4’’-三(味唑-9-基)三苯胺);及三芳基胺類, 諸如稱為MTDATA之三-4-(N-3-甲基苯基_N_苯基)苯基胺。 亦已知聚合物可作爲主體,尤其係均聚物,諸如例如在 Appl. Phys. Lett. 2000, 77(15),2280 中揭示之聚(乙烯基味 0坐),在 Synth. Met. 2001,116,379,Phys· Rev. B 2001, 63 235206及Appl. Phys. Lett. 2003,82(7),1006 中揭示之聚 芴;在Adv_ Mater. 1999,11(4),285 中之聚[4-(N-4-乙稀基 苄基氧乙基,N-甲基胺基)-N-(2,5-二-第三丁基苯基萘二甲 醯胺];及在 J. Mater. Chem. 2003,13, 50-55 中之聚(對-伸 苯基)。亦已知可以共聚物作爲主體。 較佳的磷光金屬絡合物包括視需要經取代的結構式1絡 合物: 137984.doc -13· 200948928
mlW
位置數且c為L3上配位位置數。 重元素Μ引起自強烈旋軌道耦合以使系統間快速躍遷且 自二線態或較高態(磷光)發射。適合的重金屬Μ包括·· -鑭系金屬’諸如鈽、釤、銪、铽、鏑、鍤、铒及鈥;及 -d-區金屬,尤其係第2及3行之彼等,即元素39至48及72 至80 ’尤其係釕、铑、把、銖、锇、銀、鉑及金。 f區金屬之適合配位基包括氧或氮供體系統,諸如叛 酸、1,3-二酮化物、羥基羧酸、包含醯基酚與亞胺醯基之 希伕鹼。已知’發光鑭系金屬絡合物需要具有高於金屬離 子之第一激發態之二線態激發能階之敏感基團。發射係來 自金屬之f轉移且因此’發光顏色係由金屬的選擇決定。 清晰的發光一般係窄的,造成對顯示器應用有用的純色 發光。 d區金屬尤其適合於自三線激發態的發射。該等金屬形 成具有碳或氮供體之有機金屬絡合物,諸如吼略或結構式 2之雙牙配位體:
2 137984.doc -14- 200948928 其中Ar4及Ar5可為相同或不同且獨立選自視需要經取代的 芳基或雜芳基;X1及Y1可為相同或不同且獨立選自碳或 氮;且Ar4與Ar5可稠合在一起。其中X1為碳且Y1為氮之配 位體最佳。 下列説明雙牙配位體之實例:
磷光發射體之發光顏色可經適當選擇金屬、配位體及為 此的取代基而被調節。例如磷光銥絡合物包括包含如在
Appl· Phys· Letters 2005,86,161104中揭示的喧吩基·《•比咬 配位體或如在Tsuboyama 等人在 j· Am. Chem. Soc. 2003, 125,12971-12979中揭示的笨基_啥琳或苯基_異啥琳配位體 之紅光磷光發射體;包含苯基。比啶配位體之綠光磷光發射 • 體;及包含如在W〇 2004/101707中揭示的苯基三唑配位體 或氟化苯基。比咬配位體之藍碟光發射體。
Ar4及Ar5各可帶有一個或多個取代基。該等取代基中兩 個或多個可連接形成環,例如芳香環。最佳取代基包括可 用於藍-移絡合物的發射物之氟或三氟曱基,如在w〇 02/45466、WO 02/44189、US 2002-117662 及 US 2002- 182441中揭不,烷基或烷氧基,如在Jp 2〇〇2_324679中揭 不,咔唑,當其作爲發光材料時,可用於協助電洞傳輸至 絡合物,如在WO 02/81448中揭示;漠、氣或埃,其可用 137984.doc •15· 200948928 於功能化配位體以附接其他基團,如在WO 02/68435及EP 1245659中揭示;及樹突,可用於獲得或強化金屬絡合物 的溶液可操作性,如在WO 02/66552中揭示。 發光樹枝狀聚合物通常包含與一個或多個樹突結合的發 光核心,其中各樹突包括一個分支點及兩個或多個樹枝狀 分支。樹突較佳至少部分共輛,且核心及樹枝狀分支中至 少一個包含芳基或雜芳基。在一較佳實施例中,分支基團 包括適於與d-區元素使用之其他配位體,包括二酮化物, 尤其係乙醯丙酮(acac);三芳基膦及吡啶,其各可經取 代。 主要族金屬絡合物顯示基於配位基之或電荷轉移發光。 對於該等絡合物,發光顏色係由配位體及金屬之選擇決 定。 主體材料及金屬絡合物可以物理混合之形式組合。或 者,金屬絡合物可與主體材料化學結合。就聚合主體而 言,金屬絡合物可作爲取代基化學附接至聚合物主鏈,作 爲重複單元併入聚合物主鏈或以聚合物的端基被提供,例 如,在 EP 1 245 659、WO 02/31896、WO 03/18653及 WO 03/22908中所揭示。 陰極係選自具有使電子注入電致發光層之逸出功之材 料。其他因素也會影響陰極的選擇,諸如陰極與電致發光 材料之間不利作用的可能性。陰極可由單一材料(諸如一 層銘)組成。或者,其可包括多種金屬,例如在WO 98/10621中揭示的低逸出功材料與高逸出功材料(諸如鈣及 137984.doc -16- 200948928 鋁)之雙層;如在wo 98/57381,Appl phys Lett 2〇〇2, 81(4),634及W〇 〇2/8㈣中揭示之元素鋇;或金屬化合物 的薄層,尤其係驗或驗土金屬之氧化物或氣化物,以協助 電子注入,例如在W0 〇〇/48258中揭示之氟化鋰;如在 APP1. Phys. Lett· 2001,79(5),2〇〇1 中揭示之氟化鋇;及氧 H為提供足夠之注人裝置中的電子,陰極較佳具有小 於3.5 eV,更佳小於3.2 ev,最佳小於3 eV的逸出功。金 屬之逸出功可見於例如Michaelscm,j. Appl. phys 48⑴), 響 4729, 1977。 ’ 陰極可為不透明或透明。主動矩陣裝置最佳為透明陰 極,因爲經由該裝置之透明陽極之發射至少部分由位於發 光像素下的驅動電路所阻斷。透明陰極將包含一層足夠薄 至透明的電子注入材料。通常,由於其之薄度,此層之側 向導電性低。在此情況下,電子注入材料層係與較厚的透 明導電材料(銦錫氧化物)層組合使用。 • 應、了解透明陰極裝置不需要透明陽極(當然,除非要求 完全透明的裝置),且因此用於底部發光裝置之透明陽極 可由一層反射材料(諸如一層鋁)取代或補充。例如,在例 如GB 23483 16中揭示透明陰極裝置之實例。 (學裝置易對水分及氧敏感。因此,該基板較佳具有良 好的障壁特性以避免水分及氧進入該裝置。基板通常為玻 璃’然而可使用可代替基板,《其係在要求裝置之可撓性 時。例如,該基板可包含塑膠,如在us 6268695中揭示交 替塑膠及障壁層之基板或如在卯〇 949 85〇中揭示之薄玻 137984.doc -17- 200948928 璃與塑膠之積層板。 該裝置較佳係由密封,(未顯示)密封以避免水分及氧進 入。適合密封劑包括-塊破璃、具有適當障壁特性的薄膜 諸如例如在wo 01/81649中揭示之聚合物及電介質的交替 堆疊或例如在WO 〇1/19142中揭示之氣密容器。用於吸收 可滲入基板或密封劑之任何大氣水分及/或氧之集氣劑材 料可置於基板與密封劑之間。
圖!之實施例説明-裝置,其中該裝置係藉由首先在基 板上形成陽極’隨後沉積電致發光層與陰極而形成然而 應了解本發明之裝置亦可藉由首先在基板上形成陰極,隨 後沉積電致發光層與陽極而形成。 適合的電致發光及/或電荷傳輸聚合物包括,但不限於 諸如聚(對-伸苯基乙烯)類之聚(伸芳基乙烯)類及聚芳烴。
聚s物較佳包含選自例如在A(Jv Mater 2〇〇〇 12(23) 173 7-1750及其中參考文獻揭示的伸芳基重複單元之第一 重複單元。示範性第一重複單元包括:如在J· Appl. Phys. 1996’ 79,934中揭示之ι,4-伸苯基重複單元;如在Ep 〇 842 中揭示之知重複單元,例如在Macromolecules 2000, 33(6),201 6-2020中揭示之茚并芴重複單元;及例如在ep 〇 707 020中揭示之螺芴重複單元。該等重複單元各可視需 要經取代》取代基之實例包括溶解化基團諸如Ci 2G烷基或 烧氧基’拉電子基諸如氟、硝基或氰基;及用於提高聚合 物的玻璃轉移溫度(Tg)之取代基。最佳聚合物視需要包含 經取代之2,7-連接的芴,最佳係結構式3之重複單元: 137984.doc -18- 200948928
氧基、系獨立地選自氫或視需要經取代之烷基、烷 -個更::、方烷基、雜芳基及雜芳烷基。R、R2中至少 /包3視需要經取代之cvc20烧基或芳基。 、2了提供電洞傳輸、電子傳輸及發光功能中一個或 ^質1。能’此取決於其所用的裝置層及共聚_重複草元的
例如’尤其係: •:重複單元之均聚物,諸㈣·二烷基苟-2,7·二基之均 聚物,可用於提供電子傳輸。 。二方胺重複單元之共聚物可提供電洞傳輸或發光。 結構式4之重複單元最佳:
——Αγ1-/ν-Αγ2
Vr 4 ::Ar及Ar係視需要經取代之芳基或雜芳基,打係大於 或等於1,較佳係!或2,且或取代基,較佳係取代 基° R較佳係烧基或芳基或雜芳基,最佳係芳基或雜芳 基。結構式1單&中任何芳基或雜芳基可經取代。較佳取 代基包括烧基及烧氧基。結構幻之重複單元中任何芳基 或雜芳基(即’ A"、Ar>R ’其中尺為芳基或雜芳基)可藉 由直接鍵合或二價連接原子或基團而連接。二價連接原子 137984.doc _ 19_ 200948928 及基團較佳包括0、s;經取狀N;及經取代之c 滿足結構式4之最佳單元包括結構式5至7單元··
Ar1、 ,Ν-Ar2——N〆
Ar3
Ar3 5 6 N I --Ar〈 /Ar2- N I I Ar3 I Ar3 I I /N\ a/ Ar3 7 〇 一 a*丨,丁'抓禺!經取代乙方丞或 雜芳基Ar存在時,其較佳取代基包括烧基及烧氧基。 芳基或雜芳基Ar、Ar2及Ar3中任何兩個可視需要藉由直接 鍵口或—價連接基團或原子而連接。存在時,連接鍵、基 團或原子較佳係連接兩個附接至共同n原子之芳基或雜芳 此類型之電洞傳輸聚合物最佳係、第—重複單元與三芳胺 重複單元之共聚物。 電致發光共聚物可包含電致發光區及電洞傳輸區與電子 傳輸區中至少一者’例如’在WO 〇〇/559:27及US 6,3 53,083中揭示。若僅提供電洞傳輪區與電子傳輸區中之 者,則電致發光區亦可提供電洞傳輸與電子傳輸之另一 功能性。或者,電致發光聚合物可與電洞傳輸材料及/或 電子傳輸材料混合。包含—個或多個電洞傳輸重複單元、 電子傳輸重複單元及發光重複單元之聚合物可在聚合物主 鏈或聚合物側鏈中提供該等單元。 137984.doc -20· 200948928 該聚合物内之不同區可沿聚合物主鏈提供(按照us 6,353,083)或作爲聚合物主鏈的側基(按照w〇 01/62869)。 聚合方法 製備s亥專聚合物之較佳方法係例如在WO 00/53656中所 述之Suzuki聚合及例如在由τ· Yamamoto所發表之「由有機 金屬法製備之導電且熱安定的11_共輛聚(伸芳基)」聚合物 科學進展1993,17,1153-1205中之方法中所述之Yamamot〇 聚合。該等聚合技術皆藉由「金屬插入」進行,其中金屬 絡合物觸媒之金屬原子被插於單體的芳基與離去基團之 間。就Yamamoto聚合而言,使用鎳絡合物觸媒;就“^^ 聚合而言,使用鈀絡合物觸媒。 例如,在利用Yamamoto聚合而合成線性聚合物中,係 使用含有兩個反應性鹵素基團之單體。同樣,根據Suzuki 聚合方法’至少一個反應性基團為硼衍生物基團(諸如蝴 酸或硼酸酯)且另一反應性基團為齒素。鹵素較佳係氣、 漠及峨,最佳係漠。 因此,應了解本發明闡明之重複單元及包括芳基之端基 可衍生自於帶有適合離去基團之單體。
Suzuki聚合可用於製備立體規則、嵌段及無規共聚物。 尤其,當一個反應性基團為齒素且另一反應性基團為硼衍 生物基團時,可製備均聚物或無規共聚物。或者,當第一 單體之兩反應性基團為棚且第二單體之兩反應性基團為函 素時,可製備嵌段或立體規則(尤其AB)共聚物。 作爲齒化物之替代物’能參與金屬插入之其他離去基團 137984.doc -21 - 200948928 包括甲苯磺酸鹽、甲磺酸鹽及三氟磺酸鹽基團。 溶液法 單個聚合物或複數個聚合物可從溶液中沉積形成& 聚伸芳基(尤其係㈣)之適合溶劑包括單·或 H。 諸如曱苯及二甲苯。 兀|本’ 最佳的溶液沉積技術係旋塗及噴墨印刷。 旋塗尤其適於其中無必要圖案化電致發光材料之 例如發光應用或簡易的單色段式顯示器。 、夏、 喷墨印刷尤其適於高資訊容量顯示器,尤其係彩色顯千 器。例如’在ep〇 880 303中述及〇LED之喷墨印刷。不 其他溶液沉積技術包括例如浸塗、輥印及網印。 右裝置之多層係由溶液法形成,則熟知本技藝者將知曉 該技術以避免相鄰層相互混合,例如在隨後層沉積前交聯 一層或選取相鄰層材料使得由其形成該等層之第一層之材 料不溶於用於沉積第二層之溶劑。 【實施方式】 實例 實例1 除比較例組合物外,根據本發明製備三種不同組合物: 組合物1(比較例):7.5重量%磷光紅光發射體與主體材 料混合。 組合物2 : 14重量%磷光紅光發射體與主體材料混合。 組合物3 · 20重量%磷光紅光發射體與主體材料混合。 組合物4 : 25重量%磷光紅光發射體與主體材料混合。 137984.doc •22- 200948928 磷光紅光發射體係一種具有包含發紅光的銥絡合物之核 心及基於3,5-二苯基苯之樹突之樹枝狀聚合物,如在WO 02/066552 中揭示。 主體材料包含芴重複單元與結構式5重複單元之共聚 物。 實例2 使用實例1之組合物製造OLEDs。OLEDs係在脈衝驅動 條件下測試。結構顯示在圖2中。 購自 H C Starck of Leverkusen, Germany 的 Baytron 卩⑧之 聚(伸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T/PSS)係藉由旋 塗沉積在擔持於玻璃基板(賭自Applied Films, Colorado, USA)上之銦錫氧化物陽極上。芴-三芳基胺共聚物之電洞 傳輸層係藉由二曱苯溶液之旋塗沉積在PEDT/PSS層上至 厚度約10 nm且在1 80°C下加熱1小時。實例1之組合物係藉 由二曱苯溶液之旋塗沉積在電洞傳輸層上至厚度達約65 ^ nm為止。Ba/Al陰極係藉由在半導體性聚合物上蒸發第一 層鋇達約10 nm厚度及第二層銘鋇至約100 nm厚度而由實 例1之組合物形成。最後,該裝置係利用金屬外殼密封, 該外殼係置於裝置上且含有膠黏至基板上以形成氣密密封 之集氣劑。 利用如下脈衝驅動列驅動該裝置: 斷開狀態-9 V 頻率=60 Hz 多工比=64 137984.doc -23- 200948928 在接通狀態,該裝置在需獲得30 000 cd/m2的初始峰亮 度之電流下驅動。 結果 如圖2顯不,以7.5重量%濃度存在的磷光發射體基本具 有比具備較高濃度發射體之組合物更短的脈衝壽命。此 外,實例組合物2-4之效率與比較例組合物丨之效率相比, 在一些情況中更尚。此令人吃驚,這是因為含有如此高濃 度摻雜劑之組合物,被預期有與濃度驟減壽命相關的缺 點。 【圖式簡單說明】 圖1顯示OLED之結構。 圖2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四種不同組合物之亮度與時間作 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透明玻璃或塑膠基板 2 陽極 3 有機電致發光(發射)層 4 陰極 137984.doc

Claims (1)

  1. 200948928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主體材料與磷光發射體;其_,該 碳光發射體係以大於10重量%之濃度存在於主體材料 中’該主體材料具有比磷光發射體更高的三線態能階, 且其中’該組合物不包含螢光發射體以致組合物之發射 實質上均係磷光’其特徵在於:該磷光發射體在主體材 料中具有峰值效率之濃度係大於丨〇重量%。 2.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該磷光發射體係以丨〇至25重 量%之濃度存在於主體材料中。 3.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該磷光發射體係以14至25重 量%之濃度存在於主體材料中。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主體材料係與 磷光發射體混合。 5·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主體材料係與 磷光發射體結合。 6.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主體材料為聚 合物。 7_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磷光發射體為 紅光發射體。 8·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磷光發射體包 含Ir絡合物。 9.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中該主體材料為藍 光主體材料。 10. —種脈衝驅動發光裝置,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 137984.doc 200948928 之組合物。 11. 12. 13. -種有機發光裝置’其含有如請求項⑴中任一項之組 合物。 一種脈衝驅動顯示器,其包含如請求項u之有機發光裝 置。 如請求項12之脈衝驅動顯示器,其進一步包含驅動顯示 器高於觀察者之臨界融合頻率之驅動裝置。 137984.doc
TW098102673A 2008-01-23 2009-01-22 Pulsed driven light emissive device and composition therefor TW200948928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0801224A GB2456787B (en) 2008-01-23 2008-01-23 Pulsed driven display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8928A true TW200948928A (en) 2009-12-01

Family

ID=39166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2673A TW200948928A (en) 2008-01-23 2009-01-22 Pulsed driven light emissive device and composition therefor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308274A1 (zh)
EP (1) EP2245109A1 (zh)
JP (1) JP2011510509A (zh)
KR (1) KR20100106594A (zh)
CN (1) CN101965389A (zh)
GB (2) GB2466730B (zh)
TW (1) TW200948928A (zh)
WO (1) WO20090930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107917D0 (en) * 2011-05-12 2011-06-22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and device
GB2514818B (en) * 2013-06-05 2015-12-16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Polymer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JP6332557B2 (ja) * 2015-11-04 2018-05-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の駆動方法および発光装置
GB2560582A (en) * 2017-03-17 2018-09-19 Sumitomo Chemical Co Fingerprint and vein imag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98170A (en) * 1954-07-07 1957-07-02 Clark Controller Co Magnetic amplifiers and control systems
US5723873A (en) * 1994-03-03 1998-03-03 Yang; Yang Bilayer composite electrodes for diodes
DE4436773A1 (de) * 1994-10-14 1996-04-18 Hoechst Ag Konjugierte Polymere mit Spirozentren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Elektrolumineszenzmaterialien
US5798170A (en) * 1996-02-29 1998-08-25 Uniax Corporation Long operating life f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US6303238B1 (en) * 1997-12-01 2001-10-16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LEDs doped with phosphorescent compounds
DE69924155T2 (de) * 1999-02-04 2006-04-13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Midland Fluoren-copolymere und daraus hergestellte vorrichtungen
US7001536B2 (en) * 1999-03-23 2006-02-21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ometallic complexes as phosphorescent emitters in organic LEDs
US6406604B1 (en) * 1999-11-08 2002-06-18 Norberto A. Guzman Multi-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apparatus
EP1175128B1 (en) * 2000-07-17 2010-09-22 FUJIFILM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azole compound
US6939624B2 (en) * 2000-08-11 2005-09-0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and emission-shifting organic electrophosphorescence
US6433358B1 (en) * 2000-09-11 2002-08-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OLED) and OLED produced thereby
KR100533556B1 (ko) * 2000-11-30 2005-12-06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발광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KR100798562B1 (ko) * 2000-11-30 2008-01-31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발광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US6693295B2 (en) * 2000-12-25 2004-02-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ndole derivative, material for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DE60239730D1 (de) * 2001-02-20 2011-05-26 Isis Innovation Metall enthaltende dendrimere
DE10109027A1 (de) * 2001-02-24 2002-09-05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Rhodium- und Iridium-Komplexe
SK12082003A3 (sk) * 2001-04-05 2004-09-08 Sankyo Company Limited Benzamidínové deriváty
US7250226B2 (en) * 2001-08-31 2007-07-31 Nippon Hoso Kyokai Phosphorescent compound, a phosphorescent composition and a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0371370C (zh) * 2001-09-04 2008-02-27 佳能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以及有机发光元件
US6750608B2 (en) * 2001-11-09 2004-06-15 Konica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display
WO2003102109A1 (de) * 2002-06-04 2003-12-11 H.C. Starck Gmbh Phosphoreszierende und lumineszierende konjugierte polymere und deren anwendung in elektrolumineszierenden anordnungen
GB0311234D0 (en) * 2003-05-16 2003-06-18 Isis Innovation Organic phosphorescent material and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
JP4773346B2 (ja) * 2003-07-07 2011-09-14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有機発光半導体とマトリックス材料との混合物、それらの使用および前記材料を含む電子部品。
US6917159B2 (en) * 2003-08-14 2005-07-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icrocavity OLED device
US20050123796A1 (en) * 2003-12-05 2005-06-09 Giesen David J. Organic element for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GB0329364D0 (en) * 2003-12-19 2004-01-21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Optical device
US7159768B2 (en) * 2004-03-19 2007-01-09 Microsoft Corporation Storing account information with related data in a common store
DE102004023277A1 (de) * 2004-05-11 2005-12-01 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mbh Neue Materialmischungen für die Elektrolumineszenz
US7597967B2 (en) * 2004-12-17 2009-10-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Phosphorescent OLEDs with exciton blocking layer
TWI471058B (zh) * 2005-06-01 2015-01-21 Univ Princeton 螢光之經過濾電磷光作用
TWI316082B (en) * 2005-10-26 2009-10-21 Au Optronics Corp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US7462406B2 (en) * 2005-11-15 2008-12-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OLED devices with dinuclear copper compounds
US7709105B2 (en) * 2005-12-14 2010-05-04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luminescent host material
GB2434915A (en) * 2006-02-03 2007-08-08 Cdt Oxford Ltd Phosphoescent OLED for full colour display
JP2008013700A (ja) * 2006-07-07 2008-01-24 Canon Inc 発光材料及び発光素子
US7736756B2 (en) * 2006-07-18 2010-06-15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ntaining phosphorescent complex
US8034465B2 (en) * 2007-06-20 2011-10-11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Phosphorescent oled having double exciton-blocking lay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45109A1 (en) 2010-11-03
GB2466730A (en) 2010-07-07
GB2456787A (en) 2009-07-29
JP2011510509A (ja) 2011-03-31
CN101965389A (zh) 2011-02-02
GB201005167D0 (en) 2010-05-12
KR20100106594A (ko) 2010-10-01
WO2009093025A1 (en) 2009-07-30
GB0801224D0 (en) 2008-02-27
GB2466730B (en) 2011-04-20
US20100308274A1 (en) 2010-12-09
GB2456787B (en)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39692B2 (ja)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方法
TWI595074B (zh) 有機發光裝置及方法
JP5636288B2 (ja) 白色発光材料
TW201312820A (zh) 有機發光裝置及方法
JP6225120B2 (ja) ポリマー
KR101632087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JP5610382B2 (ja) 発光素子
US8063554B2 (en) Phosphorescent OLED
JP2008523636A5 (zh)
KR101601349B1 (ko) 유기 발광 물질 및 소자
TW201022403A (en) Light-emitting material and device
JP2009525605A (ja) 燐光有機発光装置
US9136477B2 (en) Light emissive device
JP2009525605A5 (zh)
TW200948928A (en) Pulsed driven light emissive device and composition therefor
JP2009525606A (ja) 有機発光装置
JP2014112674A (ja) 有機発光デバイス
JP5274448B2 (ja) 光電気ポリマー及び装置
JP2011529975A (ja) 有機発光材料および素子
GB2470145A (en) Phosphorescent mate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