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9485A - Electrode substrate for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 Google Patents

Electrode substrate for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9485A
TW200939485A TW097145703A TW97145703A TW200939485A TW 200939485 A TW200939485 A TW 200939485A TW 097145703 A TW097145703 A TW 097145703A TW 97145703 A TW97145703 A TW 97145703A TW 200939485 A TW200939485 A TW 20093948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layer
wiring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layer
convers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5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iroshi Matsui
Kenichi Okada
Takayuki Kitamura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39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948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27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 H01G9/2031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comprising titanium oxide, e.g. TiO2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68Panels or arrays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based on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4/00Electrochemical current or voltage genera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M6/00 - H01M12/00;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4/005Photoelectrochemical storag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04Light-sensitive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e.g. comprising an organic electrolyte
    • H01G9/2013Light-sensitive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e.g. comprising an organic electrolyte the electrolyte comprising ionic liquids, e.g. alkyl imidazolium iodi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22Light-sensitive devices characterized by he counter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59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rganic dye as the active light absorbing material, e.g. adsorbed on an electrode or dissolved in 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1Electrodes
    • H10K30/82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s
    • H10K30/8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indium tin oxide [ITO] electrodes comprising 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the current from the cell, e.g. metal finger grid systems to reduce the serial resistance of transparent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4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rutheniu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2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Description

200939485 六、發明說明: I[發明所屬技術領域;j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使用於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等光電 5 轉換元件之電極基板。 本發明係根據2007年11月28日於日本所申請之特願 2007-307813號主張優先權,且在此援用其内容。 C先前技術3 發明背景 10 使用於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等光電轉換元件之電極基板 以往係使用於透明基板之單面上形成透明導電膜者。製作 耐實用之大面積、大輸出之元件(模組)時,為了抑制起因於 透明導電基板之導電性不足的内部電阻之增加,試圖藉由 形成集電配線來提升電極基板之導電率。集電配線係作成 15 導電性優異之材質,且以金屬,其中特別是低電阻者(例如 銀、鋼等)為佳,同時會要求對使用於元件之電解液(例如峨 電解質)在化學上、電化學上(實質上)呈惰性,故,目前揭 不有包覆絕緣層或透明導電膜作為金屬配線層之保護層者 (參照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5、非專利文獻1)。 20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表2002-536805號 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04-220920號公報 〔專利文獻3〕特開2004-146425號公報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04/032274號 200939485 〔專利文獻5〕特開2007-042366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1〕艾姆斯佩斯(M . Spath)等人,光電進 展.研九與應用(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 :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 平成 15年(2003年),第 11號,p . 207-p . 220 5 【明内】 發明揭示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10 15 20 雖然研4透a月之導電性金屬氧化物等作為配線保護 材’然而,要形成可防止電解液之浸透的敏密膜是困難的。 雖然亦研时將樹脂系材料作成配線保護材,然而,一 般認為樹月f會有梅潤、針孔或是氣體或揮發性溶劑透過之 ^利使用,則會有可#性之問題。特別是在配線 結體所構成,由於配線層係由銀粒子之燒 蒸氣可自由地通過=^孔質’且氣體或揮發性溶劑之 x二隙内。若為僅於印刷配線直接地包 經由線之構造’則溶劑會在樹脂層薄的地方透過,再 經由配線層呢丹 朝外部大氣漏出:因此必定具有開口部)之開口部 氣之水分等經由印刷配線^與此相反之路徑,會有外部大 由於整體d線及樹脂層滲人電解液之虞。 過距離成反比,=此透過迷度係與透過面積成正比且與透 表面積配置於太陽^若具有如配線保護層表面般以廣大 度的路徑,二會:r體且全㈣ 由於在單元周二會成為非常大_因。 之封裝部透過面積*且透過距離長, 200939485 因此,即使在單元面積為小規模時不會特別構成問題,铁 而,為了發展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實躲,在將單元大面 積化並確縣期之可亦會成為重要問題。 5 ❹ 10 15 ❹ 於非專利文獻1中,作成於配線部分之上下兩面(窗侧 及内側)配置玻璃基板且於二片玻璃基板間爽入配線層及 電解液層之、纟。構。於此種結構時,由於朗基板之氣體等 之透過性低,因此沒有玻璃基板厚度方向之㈣,只有沿 著玻璃基板表面之轉的橫向會構成_職,並構成透 過面積小且透過距離長之結構,然而,於兩面皆使用玻璃 基板時,由於基板沒有柔軟性或可撓性,因此會對單元之 製造、組裝方法產生制約,同時由於玻璃基板與樹脂封裝 部之熱膨脹率差,會有因熱循環等而受到應力影響之虞。 又,樹脂一般缺乏耐熱性,要加熱除去業已吸附於構 成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光電極的氧化物半導體奈米粒子表 面之污染物質是困難的,特別是在使用硬化性樹脂時,亦 會擔心來自該硬化性樹脂之揮發成分污染奈米粒子表面。 單獨使用低熔點玻璃層作為保護層時(即,低熔點玻璃 層於最外層露出時)’依照條件之不同,有時電解液會與低 熔點玻璃反應,並喪失作為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用解質之 機能,一般認為此係由於電解液中之某成分與低熔點玻璃 中之某成分反應之故,因此,亦考慮開發未含有可與低熔 點玻璃反應之成分的電解液組成作為該問題之對策,然 而,為了能兼顧作為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用電解質之機能, 技術門檻會變得更高。 20 200939485 -般減實狀轉保難雜雜朗或耐麟脂。 於低溶點玻璃系材料時,若巧妙地控制熱膨脹率等材 料條件’則可形成緻密性、耐藥品性、耐熱性優異之良好 保護層,然而,由於比樹脂系材料硬,因此於電極積層程 5序中會有到傷相對電極表面之虞,又,由於跪弱且堅硬, 因此在保護層受到衝擊時亦會有破損之虞。 又’由於樹脂材料柔軟,因此比低熔點玻璃等無機材 料更不易到傷相對電極表面,然而,耐熱性或水分等阻斷 性卻比低嫁點玻璃差’ X,在樹脂系保護材之表面被異物 Ο 10 等鈎住時,相較於低熔點玻璃會容易損傷。 本發明係有鑒於前述問題,目的在提供一種光電轉換 元件用電極基板,且該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係具有可 抑制電解液之漏洩(減量)或劣化且緻密而具有充分之配線 保護機能,同時不易損傷且不易刮傷相對電極表面之配線 15 保護材。 用以解決問題之手段 ,, 0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光電轉換元件 用電極基板,且該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至少包含有: 集電配線;及保護層,係形成為覆蓋前述集電配線者,又, 20 前述保護層至少包含有:第1保護層,係含有玻璃成分者; 及第2保護層,係配置於前述第i保護層之上方且由絕緣樹 脂層所構成者。 鈾述第2保護層宜由具有25(TC以上之耐熱性之絕緣性 樹脂所構成。 6 200939485 前述第2保護層宜由選自於聚醯亞胺衍生物、矽氧化合 物、含氟彈性體、含氟樹脂之1種或複數種所構成。 發明效果 5 Ο 10 15 ❹ 若藉由本發明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則即使使 用多孔質之印刷配線作為集電配線,亦可阻止溶劑或氣體 經由配線層及保護層而透過,又,配線保護材不易因異物 等而損傷且不易刮傷相對電極表面,再者,亦可防止因與 保護層材料之反應而使電解質劣化之問題。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一例 之截面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圖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製造 程序(第1程序)截面圖。 第3圖係顯示第1圖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製造 程序(第2程序)截面圖。 第4圖係顯示第1圖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製造 程序(第3程序)截面圖。 第5圖係顯示第1圖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製造 程序(第4程序)截面圖。 第6圖係顯示第1圖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製造 程序(第5程序)截面圖。 第7圖係顯示具有本發明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的 光電轉換元件之一例之截面圖。
【實方方式]I 20 200939485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根據最佳形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第丄圖係 顯示本發明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一例之截面圖,第2 至6圖係顯示第1圖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製造程序 5截面® ’第7®係顯示具有本發明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 的光電轉換元件之一例之截面圖。 如第1圖所示,本形態例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1〇 至少包含有:集電配線13 ;及保護層14,係形成為覆蓋集 電配線13者’又,保護層14至少包含有:第1保護層14a, 1〇係含有玻璃成分者;及第2保護層州,係配置於第!保護層 14a之上方且由絕緣樹脂層所構成者。第1圖所示之光電轉 換7L件用電極基板1〇包含有:基板u ;透明導電膜12,係 形成於基板11上者;集電配線13,係形成於透明導電膜12 上者;保護層14,係形成為覆蓋集電配線13者;及多孔質 15氧化物半導體層15,係於透明導電膜12上設置在不同於集 電配線13之部分者。 、 基板11之材料若為玻璃、樹脂、陶竞等實質上呈透明 之基板則無限制而可加以使用,為了在進行多孔質氧化物 半導體層之培燒時不會引起基板之變形或變質等,在耐熱 20性優異之觀點上特別宜為高應變點玻璃,然而,亦可適當 地使用納詞坡璃、清玻璃、财酸玻璃等。 虽 透月導電膜12之材料並無特殊之限制,舉例言之,可 列舉如:添加錫氧化銦(_、氧化錫(Sn〇2)、添加氣氧化 錫(FTO)等導電性金屬氧化物,形成透明導電膜η之方法可 200939485 依照其材料使用公知之適當方法,舉例言之,可列舉如: 濺鍍法、蒸鍍法、SPD法、CVD法等,又,若考慮透光性 與導電性’則通常形成為0.001 〜10/zm之膜厚。 5 10 15 ❹ 20 集電配線13係藉由例如袼子狀、帶狀或梳形等圖案, 將金、銀、銅、鉑、鋁、鎳、鈦等金屬形成為配線。為了 不會明顯地損害電極基板之透光性,宜將各配線之寬度變 細到lOOOem以下,集電配線13之各配線厚度(高度)並無特 殊之限制’然而,宜作成〇.lvm〜2〇/zin。 舉例言之,形成集電配線13之方法可列舉如以下方 法,即:摻合為導電粒子之金屬粉及玻璃微粒子等結合劑 而作成糊狀,並使用網版印刷法、分配法、金屬掩模法、 喷墨法等印刷法將其進行塗膜以形成預定圖案,且藉由焙 燒使導電粒子熔合。焙燒溫度在例如基板Π為破璃基板時 宜為600°C以下,且較為理想的是作成550。(:以下,此外, 亦可使用濺鍍法、蒸鍍法、電鍍法等形成方法。若由導電 性之觀點來看,則集電配線13之體積電阻率宜為1〇-5Ω 以下,於本發明中,如後所述,由於保護層包括含有破螭 成分之第1保護層,因此,即使使用多孔質之印刷配線作為 集電配線13,亦可阻止溶劑經由配線層而透過。 保護層14至少包含有第丨保護層14a及第2保護層l4b二 層,又,保護層14亦可於第丨保護層14a之下方(第丨保護層 14a與集電配線13間)、第1保護層14a與第2保護層丨仆間及第 2保護層14b之上方具有其他保護層。 第1保護層14a係由低熔點玻璃所構成,一般為硼酸鉛 9 200939485 系等含鉛者,然而,若考慮環境負載時,則未含鉛者可以 說是更為理想的,舉例言之,可使用删石夕酸錢鹽系/删酸 站辞鹽系、鋁磷酸鹽系/磷酸鋅系、硼矽酸鹽系等低熔點 玻璃材料。第1保護層14a可藉由網版印刷或分配法等方 5法,將以含有單獨或複數種之該等低熔點玻璃材料的低熔 “占玻璃作為主成分且藉由熱膨脹率或黏度之調整等依需要 加入可塑劑或其他添加劑並糊化者,進行塗布、焙燒而形 成,且亦可使用相同的糊或不同的糊作成多層結構。 第2保護層14b係由絕緣性樹脂所構成,絕緣性樹脂宜 1〇為耐熱樹脂,舉例言之,可單獨使用選自於聚醢亞胺衍生 物、矽氧化合物、含氟彈性體、含氟樹脂等之〗種,或藉由 摻合、積層等併用複數種,含氟樹脂可使用選自於聚四氟 乙婦四氟乙婦-全氣烧基乙婦基越共聚物、四氟乙稀·六氣 丙烯共聚物等鐵氟龍(註冊商標)系化合物之i種或複數種。 15 若利用由前述二層所構成之保護層14,則可藉由設置 由玻璃成分所構成之第1保護層14a而抑制電解液之漏洩 (減量)或劣化,並藉由設置第2保護層i4b作為保護膜,使第 1保護層14a之玻璃成分不會與電解液接觸,並防止玻璃中 之成分與電解液中之成分反應。 -又,由於第1保護層14a係阻斷氣體透過,因此,若目 的只是得到該效果,則無須使用可於高溫進行焙燒之耐熱 樹脂或耐熱接著劑,亦可藉由耐熱性低之接著劑之塗布或 熱熔接著劑之積層,形成為保護膜之第2保護層14b。特別 是藉由熱熔接著劑之積層形成第2保護層i4b時,由於作用 200939485 電極之巾毒小’目此可制接近雜職或耐熱接著劑之 良好特性。 5 e 10 15 ❹ 20 於本形態例中,第2保護層14b宜由具有250°C以上之耐 熱性之絕緣性樹月旨所構成,且較為理想的是由具有30(TC以 上之耐熱性之絕緣性樹脂所構成。於本發明中,樹脂之耐 熱溫度係定義為在暴露於設定溫度下1小時至2小時時外觀 上無異常且重量之減少為30%以下者,依此,所謂具有250 °c以上之耐熱性之絕緣性樹脂係指在暴露於2 5 〇它下丨小時 至2小時時重量之減少為30%以下的絕緣性樹脂,所謂具有 3 00 °C以上之耐熱性之絕緣性樹脂係指在暴露於3 〇 〇 〇c下j 小時至2小時時重量之減少為3〇%以下的絕緣性樹脂。 具有250°C以上之耐熱性之絕緣性樹脂可自前述耐熱 樹脂中選擇、使用1種或複數種之具有250。(:以上之耐熱性 者’又’具有300°C以上之耐熱性之絕緣性樹脂可自具有250 C以上之耐熱性之絕緣性樹脂中選擇、使用丨種或複數種之 具有30〇°c以上之耐熱性者。又,藉由於絕緣樹脂層中應用 富含柔軟性之樹脂材料,可減少保護層之衝擊破壞、破裂等。 藉由使絕緣性樹脂具有25(TC以上之耐熱性,於多孔質 氧化物半導體層之焙燒後’在色素吸附前會設置加熱前述 基板Π之程序,且可減少業已吸附於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 層之污染物質’因此,為了能進行25〇t以上之熱處理,保 護層宜由具有25〇t:以上之耐熱性之絕緣性樹脂所構成,且 較為理想的是為了能進行3〇〇。(:以上之熱處理,宜由具有 3〇〇°C以上之耐熱性之絕緣性樹脂所構成。 11 200939485 低熔點玻璃層及耐熱樹脂層亦可各自使用單一或複數 種材料重複塗布複數次,在彌補印刷時所產生之針孔等缺 陷並提升保護層之緻密性之觀點上,複層化是較為理想的。 第2保護層14b之厚度宜為ljCtm以上,若第2保護層14b 5過薄,則無法活用樹脂之柔軟性而可能會刮傷相對向之相 對電極表面,又,因異物等之混入或元件製作時之處理, 亦可能會使樹脂層本身損傷。 配線保護層14亦無須作成過厚,且總厚不應大於1〇〇#m。 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15係藉由培燒將氧化物半導體 10 之奈米粒子(平均粒徑Inm至l〇〇〇nm之微粒子)作成多孔質 臈者,氧化物半導體可列舉如:氧化鈦(Ti〇2)、氧化錫 (Sn〇2)、氧化鎢(WO3)、氧化辞(ZnO)、氧化鈮(Nb205)等之1 種或2種以上,又,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15之厚度可作成 例如0.5仁m至50y m。 形成多孔質乳化物半導體層15之方法,舉例言之,除 了將業已使市售乳化物半導體微粒子分散於所期望之分散 介質的分散液,或可藉由溶膠·凝膠法來調整的膠態溶液在 依需要添加所期望之添加劑後,藉由網版印刷法、噴墨印 刷法、輥塗法、刮刀法、旋塗法、喷霧塗布法等公知塗布 20 來進行塗布以外,尚可應用下述方法等,即:浸潰於膠態 溶液中並藉由電泳使氧化物半導體微粒子附著於基板上之 泳動電附著法;將發泡劑混合於膠態溶液或分散液中並進 行塗布後’燒結而進行多孔質化之方法;混合聚合物微粒 並進行塗布後’藉由加熱處理或化學處理除去該聚合物微 12 200939485 粒而形成空隙並進行多孔質化之方法。 載持於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15之增感色素並無特殊 之限制,舉例言之’可自具有包含聯吡啶結構、三聯吡咬 結構等之配位子的釕錯合物、鐵錯合物或是卟琳系或鈦菁 5 系金屬錯合物,以及為朝紅、玫紅、薰草素、部花青等之 衍生物的有機色素等中,依照用途或氧化物半導體多孔膜 之材料適當地選擇、使用。 本形態例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可藉由以下次序 ® 來製造。 首先’如第2圖所示’於基板11上形成透明導電膜12 後,如第3圖所示,於透明導電膜12上形成集電配線13,另, 亦可於集電配線13上形成透明導電膜π而作成保護層14之 一部分。 在依此形成具有透明導電膜12及集電配線13之基板^ 15後,如第4圖所示,形成含有玻璃成分之第1保護層14a以覆 蓋集電配線13。 © 其次,如第5圖所示,於透明導電膜12上,在不同於設 置有集電配線13及第1保護層l4a之部分的部分,藉由將氧 化物半導體之奈米粒子糊進行塗膜等方法,形成多孔質氧 20 化物半導體層15A。 其次,如第6圖所示,於第1保鹱層!4a之上方形成由絕 緣樹脂層所構成之第2保護層14b。 另,在此,於第4至6圖中所示之例子為以下次序,即: 於集電配線13之形成及培燒後,進行第Η呆護層⑷之形成 13 200939485 及培燒、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15A之形成及培燒,再來為 第2保護層14b之形成,然而,除此以外,亦可採用下述(1) * 至(3)之次序。 (1) 於集電配線13之形成及焙燒後,進行多孔質氧化物 5半導體層15A之形成(僅乾燥)、第1保護層14a之形成、第1 保護層14a及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15A之焙燒,再來為第2 保護層14b之形成的次序。 (2) 於集電配線13之形成及焙燒後,進行多孔質氧化物 半導體層15A之形成及焙燒、第1保護層14a之形成及焙燒、 © ^0 第1保護層14a及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15A之培燒,再來為 第2保護層14b之形成的次序。 (3) 於集電配線13之形成及焙燒後,進行第1保護層14a 之形成(僅乾燥)、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15A之形成、第丨 保護層14a及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15A之焙燒,再來為第2 保護層14b之形成的次序。 另,於集電配線13、保護層14、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 層15A之形成中,該等次序之揭示僅為例示’於本發明中不 € 管該等次序之順序,除了在此所揭示者以外’當然可適當 地選擇各個程序之順序,舉例言之’相較於集電配線13之 2〇 形成’亦可先構成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之形成。於集 電配線13、保護層14、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15A中,第2 保護層14b構成最後形成的次序是較為理想的。 其次,藉由使色素吸附於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15A, 如第1圖所示,完成具有業已吸附色素之多孔質氧化物半導 14 200939485 體層15的電極基板1〇。雖然亦考慮於色素吸附程序後再形 成保護層之方法,然而,若考慮集電配線13表面之污染或 絕緣樹脂硬化時(熱硬化樹脂時之熱處理或uv硬化樹脂時 5 ❹ 10 15 ❹ 20 之紫外線照射等)對色素之損害,則宜於保護層14之形成後 再進行色素载持。 本發明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可使用作為色素增 感太陽電池等光電轉換元件之光電極,第7圖係顯示光電轉 換4件之一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之構造例,該色素增感太 陽電池係將由本形態例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⑺(電 極基板10)所構成的光電極作為窗電極,並包含有:相對電 極21,係配置成與該光電極相對向者;及電解質”,係封 裝於兩極間者。 相對電極21並無特殊之限制,具體而言,可列舉如: 於金屬板、金屬箱、玻璃板等基材21a之表面形成銘、碳、 導電性高分子等觸媒層21b者。為了提升相對電極表面之導 電性,亦可於基材21a與觸媒層21b間另外設置導電層。 特別是在相對電極h係由金屬羯或樹脂膜般的可挽性 基板所構成時,由於形成於窗電極1〇(電極基板1〇)側之配線 層及保護層並未與相對電極21接合(即,窗電細與相對電 極間獨立),因此,即使在窗電健具有玻璃基板作為基 板11時,亦不熱循環等所造叙應力影響。又, 藉由將相對電極2丨沿著窗電極1g_m #—面封^,可減 少窗電極顺㈣電肺間之_距離岐高發電性能。 電解質22可使用含有氧化還原偶之有機溶劑或室溫熔 15 200939485 鹽(離子液邀)等,又,亦錢用藉由於電 膠凝劑(例如高分子膠凝劑、低分子膠凝气 入適當之 子、奈米碳管等)而作成似固體化者 各種奈米教 取代電解液。 考即所謂凝膠電解質以 5 將電解f 22配置於單元内部之枝並|特致夕 在使用電解液時,可列舉如:使窗電如〇與 限制, 對面’且藉由樹脂或接著劑等封裝兩極之周 概21面 設置之以孔注人電解液之方法,又,在使^適當 時,可列舉如:於窗電極10上塗布凝膠電 =質 10 對電極21之方法。 更黏貼相 有機溶劑並無特殊之限制,可 吐个 ,•已1猜、甲盞r 月、丙腈、甲氧丙腈、碳酸丙烯酉旨、碳酸二 gt莖 ·曰 / * 丁内 曰等’又’室溫料可列舉如:勘子、 系_子"比唆系陽離子等陽離子與蛾化物離子 凡 15甲伽亞胺_子、二氰__子、硫氰酸陰離子雜 離子所構成的室溫熔鹽。 w 於電解質中所含有之氧化還原偶並無特殊之限制,可 添加蛾/蛾化物離子、漠/演化物離子等對偶而取得,蛾 20
化物離子或溴化物離子之供給源可單獨或複合使用含有該 等陰離子之鐘鹽'四級味唾鹽、四丁銨鹽等,又,於電解 液中,依需要可添加4姑丁基吼咬、苯并味唾、脈鹽 等添加物。 若藉由本發明之光電轉換元件,則由於在電極基板之 集電配線設置有無針孔等缺陷之保護層,因此可構成發電 16 200939485 特性優異之光電轉換元件。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另,本發明並不僅 限於該等實施例。 5 1.有關防止電解質漏洩之性能的試驗例 如表1所示,改變配線保護層及電解質,製作實施例J、 實施例2及比較例1、比較例2之早元,另,作成於實施例1、 實施例2及比較例1、比較例2中共通之條件,窗電極係基板 〇 為單面上具有透明導電膜之玻璃基板,且集電配線由形成 10 為將銀糊進行網版印刷之印刷電路所構成,而多孔質氧化 物半導體層由業經色素載持之二氧化鈦(氧化鈦)所形成。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比較例1 比較例2 配線保護層 玻璃及 聚醯亞胺膜 玻璃及 聚醯亞胺膜 僅聚醯亞胺膜 僅聚醯亞胺膜 電解液 揮發系 離子液體系 揮發系 離子液體系 於實施例1中’配線保護層係形成由玻璃層(第1保護層) 及於該玻璃層上設置作為保護膜之聚醯亞胺膜所構成者, 15 且電解質係使用揮發系電解液來製作單元。 於實施例2中’配線保護層係形成由玻璃層(第1保護層) 及於該玻璃層上設置作為保護膜之聚醯亞胺膜所構成者, 且電解質係使用離子液體系電解液來製作單元。 於比較例1中,配線保護層係形成僅由聚酿亞胺膜所構 20 成者,且電解質係使用揮發系電解液來製作單元。 於比較例2中,配線保遵層係形成僅由聚酿亞胺膜所構 17 200939485 成者,且電解質係使用離子液體系電解液來製作單元。 實施例1、實施例2及比較例1、比較例2之單元評價係 評價於85°C、85%RH(相對溼度)下保持50小時後之變化而 觀察電解液之液量變化、色素增感二氧化鈦電極之有無變 色,同時測定發電性能之變化率〔(7 0+ △ ^ 〕。另, 發電性能之變化率係將於前述條件下保持前之發電效率設 為7? 〇,且將於前述條件下保持後之發電效率設為々△ ??而分別測定,並以百分率表示兩者之比來求取。表2係顯 示該等評價結果。 〔表2〕
10
15 ❹ 如表2所示,於實施例卜實施例2中,幾乎沒有看見電 解液之減少,可得知防止溶劑漏洩之性能高,又,色素增 感二氧化鈦電極沒有變色,且發電性能之變化率於實施例^ 中為95%’於實施例2中為105%,可得知於溼熱條件下之性 能變化極小且可靠性優異。 於比較例1中,電解液減少約25%,且可看見若干色素 增感二氧化鈦電極之退色,同時於電解液減少而乾括處看 到色斑’ λ,發電性能之變化率為11%且性能明顯降低。 於比較例2中,幾乎沒有看見電解液之減少,然而,色 素增感二氧化鈦電極之退色明顯,推測為水分混入電解 18 20 200939485 液,又,發電性能之變化率為81%,雖然性能並沒有如比 較例1般降低,然而,一般認為離子液體系電解液會因水分 之混入而降低電解質之機能。 2.有關防止相對電極及窗電極瑕疵之性能的試驗例 玻璃基板 i)高應變點玻璃PD200(旭硝子) ii)市售FTO玻璃(日本板硝子) 配線保護材⑴ A)低熔點玻璃A :硼酸鉛系(福田金屬箔粉工業) 10 B)低熔點玻璃B :矽酸辞磷系(福田金屬箔粉工業) C)低熔點玻璃C :硼酸鉍系(福田金屬箔粉工業) 配線保護材(II) 耐熱樹脂a)聚醯亞胺清漆(I . S . T)、斷裂伸長度5% 以上(約65%)、硬化溫度Max350°C至400乞 15 耐熱樹脂b)梦氧清漆(GE東芝石夕氧)、斷裂伸長度5%以 上、硬化溫度300°C以下 财熱樹脂c)含氟彈性體SIFEL(信越化學)、斷裂伸長度 5%以上(約200%)、硬化温度300°C以下 耐熱樹脂<3)鐵氟龍(註冊商標)塗料(日本精細塗料 2〇 (Fine Coatings))、斷裂伸長度5%以上、處理溫度3〇〇。(:以下 耐熱樹脂e)紫外線硬化型樹脂(三鍵(Three Bond)) 〈電極基板之製作〉 另,為了調查有關a)至d)之配線保護材之耐熱性,將各 材料於250°C下施行加熱處理1小時並調查重量之減少及外 19 200939485 觀時,於該所有材料中重量之減少為30%以下,且外觀上 , 亦無問題’另-方面’針對d)之配線保護材與前述相同地 調查对熱性時’重量之減少大於3〇%,且外觀上亦產生問 題。 5 準備丨)、⑴之玻璃基板(140mm方形且業已於表面形成 FTO膜者)’並藉由網版印刷於FT〇膜上將銀電路形成為格 子狀。電路形狀之設計係作成電路寬度300//m、膜厚1〇“ m,且印刷用銀糊係使用燒結後之體積電阻率為3><1〇_6〇〇瓜 者,印刷後以130 C乾燥,再以最高溫度51〇°c燒結銀電路, ❹ 10 藉此形成電路。 其次,為了完全地覆蓋銀電路,與電路形成部分重疊 地塗布配線保護材(I)之低熔點玻璃糊,並形成玻璃之印刷 塗膜。第1保護層之設計寬度係作成500 // m,且使用CCD 攝影機一面進行與銀電路之定位,一面藉由網版印刷或分 15 配法形成塗膜。將印刷塗膜以13(TC乾燥後,於電極基板之 FTO膜上’在不同於設置有銀電路及保護層之部分的部 g 分,藉由網版印刷塗布含有Ti02奈米粒子之糊並乾燥,又, 於該等乾燥後,以最高溫度50(TC燒結第1保護層(僅塗布一 次之部分)及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再者,為了確保第1 20 保護層之厚度,於塗布一次之部分上,反覆複數次玻璃之 印刷塗膜之形成與燒結而形成第1保護層。 再者,為了完全地覆蓋第1保護層,塗布配線保護材(II) 之对熱樹脂的樹脂液(糊),並以最高溫度300°C至35(TC處理 樹脂塗膜,且依需要將其反覆複數次而形成第2保護層。第 20 200939485 2保護層之設計寬度係作成800,且使用CCD攝影機一面 進行與銀電路之定位,一面藉由網版印刷或分配法形成塗臈。 使用依前述所製作之電極基板來製作色素增感太陽電池。 5 10 15 ❹ 20 於釕聯吡啶錯合物(N719色素)之乙腈/t-丁醇溶液中 浸潰一畫夜以上而進行色素載持並作成光電極,又,針對 於第2保護層之形成時無需300。(:以上之熱者,在即將載持 色素前另外施加350°C、lh之熱處理程序。 相對電極係使用業已濺鍍形成鉑(pt)層之鈦(Ti)箔。於 填充有惰性氣體之循環精製型套手工作箱内將碘電解質展 開於光電極上,並積層為與相對電極面對面後,藉由紫外 線硬化樹脂封裝元件之周圍。碘電解質係使用以下A、B, 另,Μ係表示莫耳/公升。 電解質A ;將〇·5Μ之1,2-二甲基-3-丙基咪唑碘鹽與 0.05M之蛾溶解於甲氧乙腈中,再加入適量之破化鋰與 4-tert-丁基〇比咬者。 電解質B ;以1〇 : i之莫耳比混合丨己基·3曱基咪唑碘 鹽與碘’再加入適量之Ν_甲苯并咪唑與硫氰酸胍後,掺合 4wt%之Si〇2奈米粒子,並充分地混練而作成似固體狀者。 針對依前述所製作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元件進行以下 評價。 "平價1 .在確認發電特性後,分解元件並藉由SEM觀察 相對電棱表面與配線保護層疊合之部分的周邊。判斷係於 觀察處無弓丨人注目之瑕㈣評價為「G」,於包含有引人注 瑕疵的元件時評價為rNGj,於瑕疵明顯時評價為 21 200939485 B」,評價試樣係作成各條件皆為5個。 Λ 評價2:為了模擬異物之摩擦,藉由單刃剃刀切劃所製 . 作之電極基板之配線保護層表面,並調查有無產生自配線 保護層之表面穿通至金屬配線之瑕疵。 5 在無穿通至金屬配線之瑕疵時評價為「G」,在產生穿 通至金屬配線之瑕疵時評價為「B」。 評價3:調查所製作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元件之光電轉 換特性’光照射條件係作成AM1.5、100mW/Cm2。使用各 條件皆為5個之評價試樣來測定,並算出其平均值(N=5)作 〇 10 為測定結果。
表3至表5係顯示評價丨至評價3之評價結果。於表3至表 5中,分別地’「基板」係表示使用於電極基板之玻璃基板 之種類’「保護層1」係表示使用於電極基板之配線保護材 1(低溶點玻璃)之種類,「保護層2」係表示使用於電極基板 15之配線保護材Π(耐熱樹脂)之種類,「相對電極瑕疵」係表 示評價1之評價結果,「本身之瑕疯」係表示評價2之評價結 果’「轉換效率A」係、表示針對使用電解質A之色素增感太 Q 陽電池元件於評價3中所測定之光電轉換特性(%),「轉換致 率B」係表示針對使用電解質B之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元件於 20評價3中所測定之光電轉換特性(%)。另,於「保護層l及 「保護層2」中,「·」係表示省略該保護層時。 22 200939485 〔表3〕 編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基板 0 i) i) i) i) i) i) i) 保護層1 A A A A A A - - 保護層2 a b c d e - a C 相對電極瑕疵 G G G G G NG G G 本身之瑕疫 G G G G G G B B 轉換效率A 6 5.8 6 5.7 2 - - - 轉換效率B 3.8 3.8 3.9 3.8 1.3 - - - 編號 2-1 2-2 2-3 2-4 2-5 2-6 基板 i) i) i) i) i) i) 保護層1 B B C C B C 保護層2 a c b d - - 相對電極瑕疵 G G G G NG NG 本身之瑕巍 G G G G G G 轉換效率A 5.7 5.9 5.7 5.7 - - 轉換效率B 3.7 3.8 3.8 3.6 - - ❿ _〔糾
〔表5〕 編號 3-1 3-2 3-3 3-4 3-5 基板 ϋ) π) ii) n) ϋ) 保護層1 A A A A A 保護層2 a b c d - 相對電極瑕疵 G G G G NG 本身之瑕疵 G G G G G 轉換效率A 5.7 5.8 5.7 5.6 - 轉換效率B 3.6 3.6 3.7 3.6 - 23 200939485 由測定結果之比較可知,為實施例之丨^至丨-斗、2·1炱 - 2-4及3-1至3-4並未產生相對電極瑕疵或本身之瑕疵,且轉 換效率亦良好,又,於保護層2使用耐熱性低之樹脂e)的卜5 中轉換效率降低,且於省略保護層丨而僅作成保護層2之卜7 5 及1_8中,對於剃刀之切劃會產生穿通至金屬配線之瑕疵, 於省略保護層2而僅作成保護層丨之^、2_5、2_6及3_5中則 會產生相對電極瑕疵。 產業之可利用性 ◎ 本發明可利用於色素增感太陽電池等光電轉換元件。 1〇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一例 之截面圖。 第2圖係顯示第1圖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製造 i程序(第1程序)戴面圖。 第3圖係顯示第1圖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製造 程序(第2程序)截面圖。 Ο 第4圖係顯示第1圖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製造 程序(第3程序)截面圖。 第5圖係顯示第1圖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製造 程序(第4程序)截面圖。 第6圖係顯示第1圖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之製造 程序(第5程序)截面圖。 第7圖係顯示具有本發明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的 光電轉換元件之-狀截面圖。 24 200939485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ίο...電極基板 11…基板 12.. .透明導電膜 13.. .集電配線 14.. .保護層 14a...第1保護層 14b...第2保護層 © 15.··業已吸附色素之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 ,15 A· .·多孔質氧化物半導體層(使色素吸附前者) 20…色素增感太陽電池(光電轉換元件) 21.. .相對電極 . 21a...基材 21b...觸媒層 22.. .電解質
25

Claims (1)

  1. 200939485 七、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包含有: 集電配線;及 保護層,係覆蓋該集電配線者, 5 又,前述保護層包含有: 第1保護層,係含有玻璃成分者;及 第2保護層,係配置於前述第1保護層之上方且由 絕緣樹脂層所構成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板,其 10 中前述第2保護層係由具有250°C以上之耐熱性之絕緣 性樹脂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光電轉換元件用電極基 板,其中前述第2保護層係由選自於聚醯亞胺衍生物、 矽氧化合物、含氟彈性體、含氟樹脂之1種或複數種所 15 構成。 26
TW097145703A 2007-11-28 2008-11-26 Electrode substrate for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TW20093948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07813 2007-1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9485A true TW200939485A (en) 2009-09-16

Family

ID=40678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5703A TW200939485A (en) 2007-11-28 2008-11-26 Electrode substrate for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229941A1 (zh)
EP (1) EP2216850A4 (zh)
JP (1) JPWO2009069551A1 (zh)
KR (1) KR20100072092A (zh)
CN (1) CN101868882A (zh)
AU (1) AU2008330770A1 (zh)
TW (1) TW200939485A (zh)
WO (1) WO20090695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6545B (zh) * 2009-09-25 2013-11-21 Innolux Corp 導電板的製作方法及其製備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28607A (en) * 2006-12-11 2008-07-01 Fujikura Lt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JP4841574B2 (ja) * 2008-02-14 2011-12-21 株式会社Spd研究所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82936A (ja) * 2009-06-08 2010-12-16 Tozai Co Ltd 集成マイカ板
JP5486996B2 (ja) 2010-04-13 2014-05-07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757567B2 (en) 2010-05-03 2014-06-24 Sunpower Corporation Bracket for photovoltaic modules
JP5465783B2 (ja) 2010-06-16 2014-04-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用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EP2634857B1 (en) * 2010-10-29 2019-07-17 Fujikura, Lt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JP2013051143A (ja) * 2011-08-31 2013-03-14 Fujikura Ltd 光電変換素子用電極、及び、光電変換素子
KR101894431B1 (ko) * 2011-10-06 2018-09-04 주식회사 동진쎄미켐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모듈 및 이의 전극 보호층 형성 방법
JP6048047B2 (ja) * 2012-10-02 2016-12-2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および色素増感太陽電池用光電極
JP6197282B2 (ja) * 2012-12-03 2017-09-20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電極および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US9293624B2 (en) * 2012-12-10 2016-03-22 Sunpower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electroless plating of a solar cell metallization layer
JP6034280B2 (ja) * 2013-12-11 2016-11-30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JP6598710B2 (ja) * 2016-03-04 2019-10-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入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36805A (ja) * 1999-02-08 2002-10-29 クルス グラス プラス スピーゲル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光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UPP967799A0 (en) * 1999-04-09 1999-05-06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Australia Ltd Methods to implement sealing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to single cell and multi-cell regenerative photovoltaic photoelectrochemical devices
KR100689229B1 (ko) * 2002-10-03 2007-03-02 가부시키가이샤후지쿠라 전극 기판, 광전변환 소자, 도전성 글래스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및 색소증감 태양전지
JP4515061B2 (ja) * 2003-08-28 2010-07-2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4503226B2 (ja) 2002-10-22 2010-07-1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電極基板、光電変換素子、並びに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JP4674435B2 (ja) 2003-01-15 2011-04-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電変換素子
JP4601286B2 (ja) * 2003-11-07 2010-12-2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多孔質半導体電極の形成方法及び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用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
JP4606777B2 (ja) * 2004-05-31 2011-01-0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湿式太陽電池
JP2006059680A (ja) * 2004-08-20 2006-03-02 Fujikura Ltd 透明導電性基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電変換素子
JP4528082B2 (ja) * 2004-10-04 2010-08-18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導電性パターンを有する電極基板および太陽電池
JP5000119B2 (ja) * 2005-02-17 2012-08-15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素子
JP5008841B2 (ja) 2005-08-02 2012-08-22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6545B (zh) * 2009-09-25 2013-11-21 Innolux Corp 導電板的製作方法及其製備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68882A (zh) 2010-10-20
EP2216850A4 (en) 2013-08-28
WO2009069551A1 (ja) 2009-06-04
US20100229941A1 (en) 2010-09-16
EP2216850A1 (en) 2010-08-11
AU2008330770A1 (en) 2009-06-04
JPWO2009069551A1 (ja) 2011-04-14
KR20100072092A (ko) 2010-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9485A (en) Electrode substrate for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JP5008841B2 (ja) 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光電変換素子および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JP5101038B2 (ja) 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電極基板の評価方法
JP5184548B2 (ja) 光電変換素子用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1042959B1 (ko)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367817B2 (ja) 湿式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200908355A (en) Dye-sensitised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515061B2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8091339A (ja) 染料感応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318356B1 (ko) 페로브스카이트계 염료를 이용한 고체형 박막 태양전지 및 제조 방법
KR100932901B1 (ko)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1158892A1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用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JP5160045B2 (ja) 光電変換素子
US20130228214A1 (e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on nickel-coated paper substrate
JP5095148B2 (ja) 作用極用基板及び光電変換素子
JP4932196B2 (ja) 電極及び光電変換素子
JP5128076B2 (ja)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59680A (ja) 透明導電性基板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電変換素子
JP5208431B2 (ja) 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光電変換素子の製造方法、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6463269A (zh) 光电转换元件、色素敏化太阳能电池以及色素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
JP5251149B2 (ja) 酸化物半導体電極用積層体、酸化物半導体電極、および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KR20170059530A (ko) 금속 실리사이드를 이용한 촉매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염료 감응형 태양 전지
JP2014056739A (ja)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
TW201330289A (zh) 色素增感型光電氣化學電池用半導體光電極與其製造方法以及色素增感型光電氣化學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