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6825A - Silicon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Silicon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6825A
TW200936825A TW97147656A TW97147656A TW200936825A TW 200936825 A TW200936825 A TW 200936825A TW 97147656 A TW97147656 A TW 97147656A TW 97147656 A TW97147656 A TW 97147656A TW 200936825 A TW200936825 A TW 20093682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centration
substrate
solid
carbon
oxyg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47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uichi Omote
Kazunari Kurita
Original Assignee
Sum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co Corp filed Critical Sumc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36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682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4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 H01L21/1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the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the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elements of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or AIIIBV compounds with or without impurities, e.g. doping materials
    • H01L21/30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 H01L21/322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modify their internal properties, e.g. to produce internal imperfections
    • H01L21/3221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using processe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L21/20 - H01L21/26 to modify their internal properties, e.g. to produce internal imperfections of silicon bodies, e.g. for gettering
    • H01L21/3225Thermally inducing defects using oxygen present in the silicon body for intrinsic get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8Charge coupled imagers
    • H01L27/14831Area CCD imagers
    • H01L27/14837Frame-interline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43Photodiode arrays; MOS ima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4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1/035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31/03527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31/035281Shape of the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Recrystallisation Techniques (AREA)

Description

20093682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提昇吸雜能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 基板,尤其,關於一種可提昇吸雜能,同時並提昇裝置之 加工濃度,可適宜使用於可供給至固體攝像元件製造之固 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的技術。 © 【先前技術】 本案係於2007年12月11日依據日本所申請之特願 2007-3 20094號主張優先權,其內容援用於此。 固體攝像兀件係從藉CZ ( Czochralski)法等所拉昇 之矽單結晶經切片的矽基板上形成電路所製造者《於矽基 板中混入重金屬等之雜質時,造成白傷缺陷的發生等固體 攝像元件之電特性明顯劣化。 於矽基板混入重金屬雜質之原因可舉例如,第一係在 © 由單結晶拉昇、切片、去角、及硏磨、硏削、蝕刻等表面 處理所構成之矽基板的製造步驟中之金屬污染;第二係於 矽基板上形成電路等之裝置步驟的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步 驟中的重金屬污染。 前者之矽基板的製造步驟中之金屬污染,認爲係於矽 單結晶基板上使磊晶層成長時因使用來自磊晶爐(磊晶成 長爐)構件之重金屬微粒或氯系氣體,故配管材料之金屬 腐蝕造成之重金屬微粒污染。在磊晶步驟中之金屬污染近 年藉使磊晶爐構件更換成無腐蝕性之材料等的努力已被改 200936825 善起來,但很難完全避免磊晶步驟中之金屬污染。 因此,自以往於矽基板內部形成吸雜層或使用高濃度 硼基板等之重金屬的吸雜能力高之基板,避免在磊晶步驟 之金屬污染。 又,在後者之固體攝像元件的製造步驟之重金屬污染 中係擔心在裝置製造步驟中之離子注入步驟、擴散、氧化 熱處理步驟中於矽基板的重金屬污染。爲避免裝置活性層 附近之重金屬污染,可利用以往於矽基板形成氧析出物( ® BMD )之IG (內部吸雜)法,於矽基板之背面形成背面 損傷等之吸雜位的EG (外部吸雜)法。 於參照文獻1中係提出一種對固體攝像元件的電特性 造成影響且以藉暗電流產生之白傷缺陷降低作爲目標,而 於矽基板之一表面以特定之摻雜量離子注入例如碳,於其 表面形成矽之磊晶層的技術。 於參照文獻2中係記載著於固體攝像元件基板使用被 碳離子注入之基板時,白傷缺陷係明顯地存於CCD製造 © 製造的最高到達溫度。 又,於參照文獻3中係亦記載著於0 0 0 5段中E G法之 例又,爲有關碳離子注入之技術。 [參照文獻1]特開平6-3 3 85 07號公報 [參照文獻2]特開2002-353434號公報 [參照文獻3]特開2006-3 1 3 922號公報 如此地’作爲被使用於固體攝像元件之矽基板,可使 用於磊晶成長前實施氧析出熱處理,形成氧析出物之內部 -5- 200936825 吸雜法或於矽基板離子注入碳離子等之離子的離子注入法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以上述習知之方法所形成之吸雜法、例如內部 吸雜法之情形係必須於砂基板預先形成氧析出物,因必須 〇 多階段之熱處理步驟,故擔心製造成本增加。進一步,因 必須局溫長時間之熱處理,故亦擔心此熱處理步驟中或步 驟間對矽基板的金屬污染增加。又,外部吸雜法之情形係 於背面形對背面損傷等,故於如此之加工步驟中產生金屬 污染,有形成裝置的不良原因等之缺點。 又,如參照文獻2,對碳注入基板實施高溫之熱處理 時,擔心以碳注入所形成的結晶缺陷(結晶格子變形等) 被緩和,作爲吸雜槽之功能會降低。因此,期待吸雜槽之 ® 形成係於CCD製程步驟中自然地進行。 作爲被使用於固體攝像元件之矽基板,可使用於磊晶 成長前實施氧析出熱處理,形成氧析出物之內部吸雜法或 於矽基板離子注入碳離子等之離子的離子注入法中,兩者 均於矽基板之製作步驟中懸心重金屬污染,故必須抑制在 矽基板製作步驟之金屬污染。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之事情者,欲達成以下之目的者 〇 1.謀求製造成本之刪減。 -6 - 200936825 2 .防止在裝置步驟中之吸雜能的降低。 3. 謀求吸雜能力之確實性與其提昇。 4. 謀求金屬污染之降低。 5. 謀求裝置步驟之加工精度的提昇。 6. 防止磊晶層之2次移位的發生。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第1態樣的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其係藉 © 由如下以解決上述課題;即於摻雜有砷(B)之p型矽基 板上使具有較該P型矽基板還低濃度之砷的矽磊晶層成膜 ,其特徵在於: 前述P型矽基板之砷濃度相當於電阻率1〜30m Ω cm 的濃度,碳(C)濃度爲 O.lxlO16 〜15xl016 atoms/cm3、氧 濃度爲 6.0xl017〜18.0xl017atoms/cm3。 又另一本發明係固體攝像元件之埋入型光二極體的正 下方位置,大小0.5〜10〇11111的81^0以密度1.〇\1〇1()〜6.(^ Ο 1014個/cm3存在。 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係藉 由如下以解決上述課題;即具有如下步驟: 拉昇砍單結晶之步驟,而該砂單結晶係具有依cz法 B濃度爲相當於電阻率l~3 0mQcm的濃度,且C濃度爲 0·1χ1016~15χ1016 atoms/cm3、氧濃度爲 6·〇χΐ〇17 〜ig.ox 1017atoms/cm3 ;及, 從前述單結晶經切片之p型砂基板表面上,使具有較 200936825 該p型矽基板還低濃度之B的矽磊晶層成膜之步驟。 進一步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其係藉由如 下以解決上述課題;即於摻雜有B之p型矽基板上使具有 較該P型矽基板還低濃度之B的矽磊晶層成膜,其特徵在 於: 前述P型矽基板之B濃度相當於電阻率1〇〜20m Ω cm 的濃度,C濃度爲0·5χ1016〜lOxlO16 atoms/cm3、氧濃度爲 ❹ 1 3 · 5 X 1 0 1 7〜1 6 · 0 X 1 0 1 7at 〇ms/cm3。 又另一本發明係固體攝像元件之埋入型光二極體的正 下方位置,大小O.5~100nm的BMD以密度l.OxlO11〜1·〇χ 1013個/cm3存在。 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係藉 由如下以解決上述課題;即具有如下步驟: 拉昇矽單結晶之步驟,而該矽單結晶係具有依CZ法 B濃度爲相當於電阻率1 0〜20m Ω cm的濃度’且C濃度爲 ❿ 0.5xl016 〜lOxlO16 atoms/cm3、氧濃度爲 13·5χ1017~16.0χ 1017atoms/cm3 ;及, 從前述單結晶經切片之P型矽基板表面上,使具有較 該P型矽基板還低濃度之B的矽磊晶層成膜之步驟。 本發明係可於育成前述矽單結晶時之惰性環境氣體中 添加氫。 又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其係於摻雜有B 之P型矽基板上使具有較該P型矽基板還低濃度之B的矽 磊晶層成膜,其特徵在於: -8- 200936825 前述P型矽基板之B濃度相當於電阻率8〜20mn cm 的濃度,C濃度爲O.lxlO16〜lOxlO16 atoms/cm3、氧濃度爲 8.0xl017~17.0xl017atoms/cm3。 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係具 有如下步驟: 拉昇矽單結晶之步驟,而該矽單結晶係具有依CZ法 B濃度爲相當於電阻率8〜20m Ω cm的濃度,且C濃度爲 0.1xl016~10xl016 atoms/cm3、氧濃度爲 8.0χ1〇17~ΐ7.0χ 〇 1 0 17atoms/cm3 ;及, 從前述單結晶經切片之P型矽基板表面上,使具有較 該p型矽基板還低濃度之B的矽磊晶層成膜之步驟。 又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其係於摻雜有B 之p型矽基板上使具有較該P型矽基板還低濃度之B的砂 磊晶層成膜,其特徵在於: 前述P型矽基板之B濃度相當於電阻率10〜2 ΟιηΩ cm 的濃度,C濃度爲0.5xl016〜lOxlO16 atoms/cm3、氧濃度爲 © 12.0xl016~10.0xl017atoms/cm3。 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係具 有如下步驟: 拉昇矽單結晶之步驟,而該矽單結晶係具有依CZ法 B濃度爲相當於電阻率1〇~20πιΩ cm的濃度,且C濃度爲 0·5χ1〇16 〜lOxlO16 atoms/cm3、氧濃度爲 12.0xl016 〜10·0χ 1 0 17atoms/cm3 ;及, 從前述單結晶經切片之P型矽基板表面上,使具有較 -9- 200936825 該P型矽基板還低濃度之B的矽磊晶層成膜之步驟。 [發明之效果] 適用於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的製造之砂基板’係使 添加碳所產生之析出物的核(重金屬之吸雜槽)成長’以 正上方形成矽磊晶層之狀態,不進行促進成爲吸雜槽之析 出的熱處理,可抑制於埋入光二極體之重金屬擴散者。 © 藉由使如此之矽基板用於固體攝像元件的製造’不進 行PBS ( Poly back seal )等之EG處理’提昇基板之吸雜 能,而防止於構成固體攝像元件之電晶體及埋入型光二極 體產生重金屬污染起因之缺陷’可防患未然固體攝像元件 之白傷缺陷(White spot )之發生,並可提昇固體攝像元 件之良率。 因此,若依本發明,藉由以碳、硼促進氧析出物之生 成,俾具有高的吸雜能,可提供能降低金屬污染影響之矽 〇 基板,藉此,可發揮如下之效果’即所謂良率之提高、製 造步驟數之刪減、製造成本之刪減、裝置步驟之微粒增加 ,可解決失焦點等之問題點。 適於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的製造之矽基板’係使添 加碳所產生之析出物的核(重金屬之吸雜槽)成長,於正 上方形成矽磊晶層者。因此,於矽基板中形成析出物之核 ,故可捕捉欲擴散於構成固體攝像元件之電晶體及埋入型 光二極體之重金屬,故可防止因此等金屬污染產生之缺陷 ,可防患未然固體攝像元件之白傷缺陷(white spot )之 -10 - 200936825 發生,並可提昇固體攝像元件之良率。 (用以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又本發明之製造方法,係可具有如下步驟: 拉昇矽單結晶之步驟,而該矽單結晶係可具有藉由 CZ法B濃度爲相當於電阻率10〜20mQcm的濃度,且C 濃度爲 0.5 X 1016~10 X 1〇16 atoms/cm3、氧濃度爲 13.5 X 1017〜16.0xl017atoms/cm3之添加碳的高濃度硼CZ矽單結 〇 晶;及’ 於自拉昇之添加碳的高濃度硼CZ矽單結晶經切片之 矽基板上,進行促進氧析出物之生成的熱處理之熱處理步 驟。 於本發明中,更宜具有於前述經切片之矽基板表面, 使B濃度爲電阻率〇.1~1 〇〇 Ω cm的磊晶層進行成膜之步驟 〇 本發明係可於育成前述矽單結晶時之惰性環境氣體中 〇 添加氫。 在本發明之矽基板中,依上述任一者記載之製造方法 所製造之矽基板, 亦可採用成爲內部吸雜槽的 BMD中,大小 0.5〜 lOOnm者以密度l.〇xl〇1G〜l.〇xl〇13/cm3存在之方法。
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的矽基板係固體攝像元件之埋 入型光二極體的正下方位置,形成大小10〜10Onm哎BMU «Ι--- %»·- 以密度1.0xl01G~1.0xl013個/cm3存在之吸雜層, -11 - 200936825 於依上述製造方法所製造之矽基板的正上方形成硼濃 度爲電阻率0.1〜100 Ω cm的矽磊晶層, 在前述磊晶層之正下方係設有藉由以碳、氧及硼所形 成之複合體可形成重金屬的捕捉效率高的吸雜槽之前述吸 雜層。 此處,上述氧濃度爲以ASTM F 121 -1 979所測定者。 又,此時之BMD大小意指在矽基板之厚度方向截面 〇 的TEM觀察像中之析出物的對角線長,以該觀察視野內 之析出物的平均値表示。 發明人等係對於無製造成本上昇地避免於矽基板之重 金屬污染之手段,而進行專心硏究。首先,硏究有關以碳 離子注入之吸雜法之後,以碳離子注入所產生之吸雜作用 係主要以介由高能量之離子注入所造成的矽格子混亂(變 形)爲起點而轉化成進行析出之氧化物,如此之格子混練 係集中於離子注入的狹長區域之後,例如在裝置步驟的高 © 溫熱處理中氧化物附近之變形易被釋放’故可知特別缺乏 於裝置熱處理步驟中之吸雜效果。 因此,詳細硏究在矽基板中涉及吸雜槽形成的碳作用 之結果,見識到並非藉離子注入而強制地導入碳,藉由於 矽格子中以使碳與矽取代之形式固熔’而以此取代位置碳 爲起點,例如在裝置步驟中’伴隨移位之碳/氧系析出物 (碳/氧複合體)以高密度顯現,產生此碳/氧系析出物高 的吸雜效果。進一步,發現如此之取代碳係於矽單結晶中 以固熔狀態含有而被初次導入。 -12- 200936825 進一步,在高濃度B (硼)摻雜的矽單結晶中係相較 於其他之摻雜物而易引起以熱處理之氧析出物的凝集。此 係高濃度硼及氧等之雜質進行群簇,易形成就氧析出物的 核進行作用之複合缺陷。 進而,可知以如此之硼引起的熱處理所造成之氧析出 物的凝集,係於高氧濃度之矽單結晶中很顯著。 發明人等係分析硏究以碳、氧及硼所形成之複合體( 氧系析出物)之狀態/行爲,結果,發現在以上述之B濃 © 度、C濃度、氧濃度之條件所拉昇的矽單結晶中,加工成 晶圓而使磊晶層進行成膜,若經過低溫前熱處理之熱處理 步驟即以600~800°C促進碳、氧及硼所形成的複合體之析 出,就BMD之大小/密度而言,可形成於重金屬的吸雜所 需之吸雜槽,可製造用以具有充分的吸雜能之矽基板。 又,形成如本發明之P +基板且含有更高濃度硼之基 板時,不實施前述低溫前熱處理,可促進析出。 以下,在本發明中,說明有關認爲可呈現高的吸雜能 〇 之模式。 掺雜物(B)濃度爲約 lxl〇15atoms/cm3 ( 0·5~5χ1015 atoms/cm3),電阻率成爲約lOQcm之ρ-基板中係C濃度 爲約 lxlO]7 atoms/cm3 ( 0.5~5xl017 atoms/cm3),較 B 濃 度更多存在般掺雜C時,使氧濃度[〇i]爲約1〜ΙΟχΙΟ18 atoms/cm3。如此一來,相較於B濃度,C與Ο之濃度高 ,又,因爲同程度,故在如此之基板中易配對者認爲係C-〇。因此,在Si結晶中,關於吸雜槽之鍵結狀態認爲係形 -13- 200936825 成c-ο對。 此處,C係原子半徑小於Si,故如圖14A所示般,若 落入於Si之格子點,其附近扭曲,形成變形處。於此狀 態之基板實施在DK ( donor killer )或裝置製造步驟的熱 處理等,於C-O對(pair)附近的變形處格子集的氧會集 中,形成BMD。如此地,在接近易引起裝置區域或重金屬 污染之晶圓表面的位置,C被掺雜於矽基板中,其附近會 © 扭曲,故重金屬會擴散而被吸雜,其結果,可得到吸雜效 果。亦即,藉由具有C-Ο對,而成爲氧析出物之核生成中 心(nucleation center ) 〇 然而,掺雜物(B)濃度約爲lxlO18 atoms/cm3(0.5〜 5xl018 atoms/cm3)之高掺雜的p +基板或p + +基板時,B 濃度較上述P-基板多3次方以上。因此,認爲相較於上述 之P-基板,藉由C濃度與◦濃度同程度地變高之B濃度 的影響,相對於C-Ο,B-0、C-B易配對。進一步,形成 Φ 此等C-ο、B-0、C-B之複合體、或此以外,C-B-0或此 等與Si相關之許多的複合體,此等亦C-Ο對同樣地具有 變形處,故此等全部之對及複合體成爲析出核。亦即,在 高掺雜之基板中係如圖14B所示般,可形成許多之變形處 ,故相較於具有P-程度之B濃度的基板,壓倒性地存在許 多的析出核,可成爲吸雜槽之析出密度亦壓倒性地變高。 又,預測在上述之複合體形成中係矽結晶中之空孔( Vacancy)與格子間型砂(Interstitial - Si)亦相關。 又,在本發明中係使此等之析出核作爲以硼/碳/氧所 -14- 200936825 產生的複合缺陷。 又,在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中,防止重金屬污染乃非 常重要,故可想出以上述之B、0所產生的IG,進一步, 使作爲EG之PBS ( Poly back sea丨)形成於基板背面之情 形,但如此地,使多晶矽膜形成於基板背面時,係在至固 體攝像元件之製造步驟中的雙面硏磨步驟中,很難達到平 坦度被要求之程度,故不佳。因此,在固體攝像元件之製 造中,有時無法形成PBS,結果無法得到充分的吸雜能。 0 進一步,p/p +型之賦予PBS的基板係因其強力的吸雜 特性,故作爲對重金屬污染敏感之攝像元件用的矽基板乃 很有效。又,在電子裝置製造步驟中配線規則的微細化愈 進展,矽基板之平坦度愈影響裝置良率,故可求取高平坦 度。藉由對矽基板賦予PBS,吸雜特性會提高,但,矽基 板製造時之平坦度惡化、良率降低、成本上昇成爲問題。 然而’如本發明般,若爲C掺雜之高B濃度的p +基 板’不形成PBS,而可具有充分的吸雜能。 〇 亦即,如本發明之矽基板般,不賦予PBS,可防止矽 晶圓製造時之平坦度惡化,良率降低、成本上昇,同時藉 由添加碳而可製造與賦予PBS之基板同等的吸雜能力之矽 基板。 進一步’在固體攝像元件製造中,至此裝置步驟開始 前顯現充分的吸雜效果,必須於裝置步驟中維持此,故在 P型矽基板之製造步驟中係不掺雜C時,爲提高析出強度 ’宜使氧濃度[〇i]提高至約10〜20xl018 atoms/cm3。但, -15- 200936825 若如此地提高基板中之氧濃度,擔心移位伸展至磊晶層的 磊晶缺陷之發生。然而,如本發明般,掺雜C作爲上述之 濃度,有抑制約0.5 μιη以上之很大堆疊(SF)發生的效果 〇 進一步,如本發明般,掺雜C作爲上述之濃度亦可抑 制來自析出核之2次缺陷的伸展。此係爲釋放於大小 0.5~ 5 μιη之析出物所產生的變形,故於變形處之附近產生 © 2次移位,但如上述般掺雜C,可形成許多大小0.5〜 10Onm之析出物,即使釋放變形,亦只產生很小的2次移 位,而結果上無移位伸展至磊晶層。而且,如此地,可使 很小的析出核多數存在於密度約1.0x1 〇1()〜1.0x1 013/cm3, 故可顯現充分的吸雜能。 又,B濃度相當於電阻率1 0m~20m Ω cm之濃度、C 濃度爲 〇.5xl016 〜10xl016at〇mS/cm3、氧濃度爲 Ι.ΟχΙΟ18 〜 10.0xl018atoms/cm3 ° © 進一步,本發明係使氧、碳、硼、熱處理條件之全部 的要件如上述般滿足而初步達成者。此係於高濃度添加硼 之矽結晶以0.5xl016~10xl016 atoms/cm3的範圍添加碳時 ,在結晶成長過程中形成碳/硼/氧複合體,此等之複合體 係即使高溫熱處理亦安定存在,亦可在磊晶層成長後存在 。因此,磊晶成長後形成氧析出之核而作用,於裝置熱處 理步驟進行成長,對於在裝置熱處理步驟之重金屬污染可 有效地作用爲吸雜槽。 進一步,本案本發明人等驗證藉由前述P型砂基板之 -16- 200936825 B濃度相當於電阻率l~30m〇cm之濃度、C濃度爲〇.1χ 1016~15 X 1016atoms/cm3、氧濃度爲 6.0 x 1017〜18.0 x 1017atoms/cm3;或前述ρ型砂基板之B濃度相當於電阻率 10~2 0m Dcm 之濃度、C 濃度爲 0·5χ1016〜ΙΟχΙΟ16 atoms/cm3、氧濃度爲 1 3.5 x 1 0 17〜1 6 · 0 χ 1 0 17atoms/cm3 ;或 前述p型矽基板之B濃度相當於電阻率8〜2 0m Ω cm之濃 度、C 濃度爲 O.lxlO16〜10xl〇16atoms/cm3、氧濃度爲 8·0χ 1 017〜1 7.0x1 017atoms/cm3 ;或前述ρ型矽基板之Β濃度相 @ 當於電阻率10〜20mQcm之濃度、C濃度爲0.5xl016〜10x 1016atoms/cm3、氧濃度爲 12.0xl016~10.0xl017atoms/cm3 ;在成爲固體攝像元件之埋入型光二極體的正下方位置使 大小 0.5 〜lOOnm 之 BMD 以密度 1.0xl〇1G 〜l.OxlO11 〜6·0χ 1014個/cm3存在。 又,本發明之矽基板係適宜使用於固體攝像元件用之 矽基板,但亦可適用來作爲此以外之高吸雜能所需的P型 砂基板。 © 進一步,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方法係於固體 攝像元件之埋入型光二極體的正下方形成吸雜層,且爲重 金屬之捕捉效率高的固體攝像元件之矽基板,其特徵在於 :形成於已添加碳之高濃度硼CZ結晶及形成於其正下方 之矽磊晶層,於磊晶層之正下方形成以碳、氧及硼所產生 的複合體,形成吸雜槽。 在此本發明中,係可藉由於高濃度硼CZ結晶添加碳 而利用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製程(熱處理製程)而於磊晶 -17- 200936825 層之正下方形成氧析出物、亦即吸雜槽,可除去在裝置步 驟之重金屬污染,故可提昇電氣特性等之品質。 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矽基板之製造方法係於固體攝 像元件之埋入型光二極體的正下方形成吸雜層’且爲重金 屬之捕捉效率高的固體攝像元件之矽基板,其特徵在於: 形成以添加碳爲〇.5xl016~10.0xl〇16 atoms/cm3之高濃度 硼(電阻率<0.01Qcm) CZ結晶作爲基板之碳、氧及硼所 〇 構成之複合體、氧析出物所產生的吸雜槽。 又,在此本發明中,在固體攝像元件裝置步驟中於磊 晶層正下方形成高密度且伴隨2次移位之微小的氧析出物 ,即使在低溫化之熱處理步驟中亦可保持充分的吸雜能力 〇 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矽基板之製造方法係於固體攝 像元件之埋入型光二極體的正下方形成吸雜層,且爲重金 屬之捕捉效率高的固體攝像元件之矽基板,其特徵在於: ® 添加碳之高濃度硼cz結晶,於此處形成碳濃度爲〇.5x 1016 〜ΙΟ.ΟχΙΟ16 atoms/cm3 及氧濃度爲 1·0χ1018 〜ΙΟ.ΟχΙΟ18 atoms/cm3所構成之複合體、氧析出物所產生的吸雜槽。 即使在本發明中尤其熱處理步驟之溫度帶域爲600°C 〜7 00 °C時’於磊晶層正下方可實現高密度之氧析出物的形 成’可期待高吸雜能力,故使用此等之基板而製作固體攝 像元件時’係可提昇電特性。藉此,可提昇固體攝像元件 之良率。 (1)可於矽基板中具有濃度爲0.5x1016~10x1016 -18- 200936825 atoms/cm3之固熔碳及濃度爲 1 3 · 5 x 1 0 17〜1 6.0 x 1 0 17 atoms/cm3之固熔氧。 (2) 可於前述矽基板之上具有矽之磊晶層。 (3) 可於前述磊晶層之上具有氧化膜。 (4) 可於前述氧化膜之上具有氮化膜。 (5) 當製造單結晶矽基板時,於矽結晶中,預先以 固熔濃度〇.5xl016〜lOxlO16 atoms/cm3含有碳及以固熔濃 度爲 1 3.5x1017~16.0x1017 atoms/cm3 含有氧。 · (6) 則述單結晶砂基板係可使用CZ(Czochra丨ski) 法或MCZ (磁場施加)法來製造。 (7) 於矽基板上形成埋入型光二極體之固體攝像元 件,於前述矽基板中,大小爲1 〇nm以上之碳、氧系析出 物爲lxl01Q〜ΙχΙΟ13個/cm3之密度存在。 (8) 前述熱處理爲可在裝置之製造製程(裝置步驟 )中之熱處理。 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係於作爲特定的硼濃 〇 度、氧濃度之CZ結晶、MCZ結晶中含有固熔碳,設定可 利用於此矽基板上搭載裝置之製造步驟的熱處理步驟之熱 處理條件,俾可形成作爲吸雜能力高之硼/碳/氧的複合體 之氧析出物。 因此,從埋入光二極體之正下方涵蓋矽基板之全厚而 形成擴展之吸雜槽,故尤其可抑制在裝置步驟中之重金屬 擴散而避免在裝置之缺陷,結果,可以低成本提供電特性 之良好的高品質之固體攝像元件。 -19- 200936825 進一步’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一種固體攝像元件用矽 基板,其係於摻雜有B之p型矽基板上使具有較該p型矽 基板還低濃度之B的矽磊晶層進行成膜,其特徵在於: 前述P型矽基板之B濃度相當於電阻率1〇~20ιηΩ cm 的濃度,C濃度爲〇·5χ1016〜ΙΟχΙΟ16 atoms/cm3、氧濃度爲 13.5xl018~16.0xl〇18atoms/cm3。 進一步’在固體攝像元件製造中,至裝置步驟開始前 〇 顯現充分的吸雜效果,必須於裝置步驟中維持此,故在p 型矽基板之製造步驟中係不掺雜C時,爲提高析出強度, 宜使氧濃度[〇i]提高至約10〜20xl018 atoms/cm3。但,若 如此地提高基板中之氧濃度,擔心移位伸展至磊晶層的磊 晶缺陷之發生。然而,如本發明般,掺雜C作爲上述之濃 度,有抑制約〇_5μιη以上之很大堆疊(SF)發生的效果。 進一步,本發明係掺雜C作爲上述之濃度亦可抑制來 自析出核之2次缺陷的伸展。此係爲釋放於大小〇.5〜5μπι © 之析出物所產生的變形,故於變形處之附近產生2次移位 ,但如上述般掺雜C,可形成許多大小0.5〜100nm之析出 物,即使釋放變形,亦只產生很小的2次移位,而結果無 移位伸展至磊晶層。而且,如此地,可使很小的析出核多 數存在於密度約1.0><101()〜1.0><1013/(^3,故可顯現充分的 吸雜能。 又,本發明之矽基板係適宜使用於固體攝像元件用之 矽基板,但亦可適用來作爲此以外之高吸雜能所需的P型 矽基板。 -20- 200936825 進一步,本發明係在成爲固體攝像元件之埋入型 極體的正下方位置使大小0.5〜100nm之BMD以密度 101()~1.0xl013個/cm3存在,俾可得到更進一步之吸雜 〇 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係於作爲特定的 度/氧濃度之CZ結晶、MCZ結晶中含有碳,可形成作 雜能力高之硼/碳/氧的複合體之氧析出物。 以下,依圖面而說明本發明之矽基板(固體攝像 用矽基板)的一實施形態。 圖1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中之矽基板的製造方法之 面圖,在圖中,符號WO係矽基板(P型矽基板)。 在圖1所示之例中係首先,例如於石英坩堝內積 置矽結晶之原料的多晶矽,進一步於此多晶矽表面上 塗佈石墨粉,同時投入B (硼)作爲摻雜物,例如 Czochralski法(CZ法),如後述已添加碳之CZ結 ,形成氫環境而拉昇。又,亦可能形成氫與Ar之混 境、或不爲氫環境之Ar環境。 又,所謂CZ結晶係以亦含有施加磁場之CZ結 Czochralski法所製造之結晶的稱呼。 此處,含有硼之P型的矽單結晶係於原料階段添 ,從添加碳之原料製作矽單結晶,同時並抑制其氧濃 而拉昇。從此添加碳之高濃度硼CZ矽單結晶,如a 所示般,可得到以固熔狀態含有碳之矽基板WO。
矽基板(晶圓)WO之加工方法係依一般,藉ID 光二 1 · Οχ 能力 硼濃 爲吸 元件 正截 層配 適量 依據 晶般 合環 晶的 加碳 t 〇i I ΙΑ 鋸或 -21 - 200936825 線据等之切割裝置而進行切片,使所得到之砂晶圓表面進 行硏磨、洗淨等之表面處理步驟。又,此等之步驟外,亦 有磨擦、洗淨、硏削等之各種步驟,依照步驟順序之變更 、省略等目的,適當步驟係可變更使用。 如此一來所得到之矽基板1係硼(B )濃度相當於電 阻率10〜20mQcm的濃度,且含有濃度爲〇.5χ1〇16~ΐ〇χ 1016atoms/cm3之固溶碳及濃度爲 1 3.5 x 1 0 17〜1 6.0 x 1017atoms/cm3 之固溶氧。 以固熔形態含有碳者係如上述般,因於矽格子中使碳 與矽進行取代之形式導入。亦即,碳的原子半徑係小於矽 原子,故於取代位置調配碳時,結晶的應力處係成爲壓縮 應力處,格子間之氧及雜質於壓縮應力處易被捕捉。以此 取代位置碳作爲起點,例如於製置步驟中,與伴隨移位之 氧的析出物易以高密度顯現,可對矽基板WO賦予高的吸 雜效果。 φ 如此之固熔碳的添加濃度係必須規定於上述之範圍。 爲何呢?固熔碳濃度不足上述範圍時,析出物之形成促進 變成不活潑。 另外,若超過上述的範圍,可促進碳/氧系析出物之 形成,可得到高密度之碳/氧系析出物,但抑制析出物之 大小的結果,析出物周圍之變形變弱的傾向會變強。因此 ,變形之效果弱,故用以捕捉雜質之效果減少。 進一步,藉形成高硼濃度,對此碳所產生之析出物的 影響,可促進碳、氧、硼之複合缺陷形成。 -22- 200936825 進而,必須使矽基板wo中之固熔氧濃度規定於上述 之範圍。爲何呢?固熔氧濃度不足上述的範圍時,不促進 氧析出物之形成,故無法得到上述之高密度的析出物。 另外,若超過上述的範圍,氧析出物的大小會減少, 可緩和母體矽原子與析出物界面之變形效果,擔心因變形 所產生的吸雜效果降低。 進一步,藉由形成高硼濃度,就對此氧析出物的影響 而言,可促進硼、碳、氧之複合缺陷形成。 然後,使添加碳之CZ結晶的上述矽基板WO之表面 進行鏡面加工後,使磊晶層成長,故例如進行組合SCI及 SC2之RCA洗淨。其後,裝入於磊晶成長爐,使用各種 CVD法(化學氣相成長法),如圖1B所示般,使p-之B 濃度爲電阻率0.1〜lOOQcm的幕晶層WOa。 此處,磊晶層WOa之厚度係從提昇固體攝像元件之 分光感度特性之理由,宜爲2〜10 μπι之範圍。 形成磊晶層WOa之Ρ/Ρ +型的矽基板W1係如圖1C所 示般,於該磊晶層WOa上依需要而形成氧化膜WOb、進 而形成氮化膜WOc後,供給至後述之裝置步驟,在此步 驟中藉由於磊晶層WOa形成埋入型光二極體,成爲固體 攝像元件W2。 又,氧化膜WOb及氮化膜WOc之厚度係從設計移送 電晶體之驅動電壓時的限制,分別使氧化膜 WOb爲 5 0〜10 Onm、及氮化膜WOc、具體上在固體攝像元件中之 多晶矽閘極膜WOc爲1.0~2.0μπι。 200936825 此處,供給至裝置步驟之矽基板W1的砂基板wo係 含有硼以及固熔碳之CZ結晶,但形成於該結晶成長中之 氧析出核,或氧析出物會受磊晶成長時之熱處理收縮’故 於矽基板w1階段的矽基板w0係被明顯化之氧析出物無 法以光學顯微鏡觀察。 又,磊晶後試樣之光蝕刻後的顯微鏡評估係無法以光 學顯微鏡觀察,或只能觀察低密度之BMD,但若進行 ❹ TEM觀察,可觀察微小尺寸(3 0nm左右)的析出物。 矽基板W1係含有固熔碳,故若以此矽基板W1作爲 起始材,在經過裝置步驟的初期階段中之熱處理的過程涵 蓋矽基板WO全體而氧析出物W7會自然產生地析出,故 可使對於在裝置步驟的金屬污染之吸雜能力高的吸雜槽, 從磊晶層正下方涵蓋矽基板WO之全厚而形成。因此,可 實現在磊晶層之附近區域的吸雜。裝置步驟之熱處理係就 可期待析出促進之溫度條件而言,較佳係宜爲以600-800 ❹ °C左右含有〇.25~3小時之低溫熱處理。 又,在本發明中,所謂硼、碳、氧系析出物係意指含 有硼、碳或氧之複合體(Cluster)的析出物。 爲實現此吸雜係硼、碳、氧系之複合體的析出物W7 係宜尺寸爲 0.5〜100nm,且於砂基板 WO中,以 l.〇x 101° 〜l.OxlO13 個 /cm3 存在。 使析出物W7之大小於上述之範圍中,爲下限以上係 因使用母體砂原子與析出物的界面所產生之變型效果而增 加捕捉格子間雜質(例如重金屬等)(吸雜)之機率。又 -24- 200936825 ,析出物W7之尺寸若爲上述之範圍以上,基板強度降低 ,或,出現在磊晶層之移位產生等的影響,故不佳。 又,析出物W7之矽基板中的密度於矽結晶中之重金 屬的捕捉(吸雜)係依存於母體矽原子與析出物之界面所 產生之變形及界面準位密度(體積密度),故宜爲上述之 範圍。 又,上述之裝置步驟係可採用固體攝像元件之一般製 造步驟。其一例有關CCD裝置而表示於圖2中,但不須 ^ 特別限定於圖2之步驟。 亦即,裝置步驟係首先,如圖2A所示般,準備矽基 板3,其係於圖1B所示之p +型矽基板1上形成p型之磊 晶層2,如圖2B所示般,於此磊晶層2之特定位置形成 第In型電井區域11。其後,如圖2C所示般,於表面形 成閘極絕緣膜12,同時並於第In型電井區域11的內部藉 離子注入而選擇性地注入於p型及η型之雜質,而分別形 成構成垂直移送電阻器之ρ型的移送通道區域13、η型之 〇 通道阻擋區域14及第2η型電井區域15。 其次,如圖2D所示般,於閘極絕緣膜12之表面的特 定位置形成移送電極16。其後,如圖2Ε所示般,藉由於 Ρ型之轉送通道區域13與第2η型電井區域15之間選擇性 地注入Ρ型及η型之雜質,俾形成層合有η型之正電荷蓄 積區域17與ρ型的雜質擴散區域18之光二極體19。 進一步,如圖2F所示般,於表面形成層間絕緣膜20 之後,藉由於除了光二極體19之正上方的層間絕緣膜20 -25- 200936825 表面形成遮光膜21,俾可製造固體攝像元件1〇。 在上述裝置步驟中,例如係在閘極氧化膜形成步驟、 元件分離步驟及多晶矽閘極電極形成中,進行60(TC〜1000 °C左右的熱處理爲通例,在此熱處理中,可謀求上述之析 出物(氧析出物)W7的析出,在以後之步驟中,可作用 爲吸雜槽。 又,在此等之裝置步驟中的熱處理條件,係對應於圖 Φ 3之各條件者。 具體上,係可謂相對於使磊晶層WOa成膜之矽基板 W1,從圖3所示之起始(initial ),階段1、階段2、階 段3、階段4、階段5分別對應於光二極體及移送用之電 晶體形成步驟的各步驟終了的時點。 又,上述之熱處理係可爲在600〜800°C、0.25〜3小時 、氧、與氬、氮等之惰性氣體的混合環境中。藉此,可於 矽基板具有IG (吸雜)效果。 ® 又,作爲可IG效果顯現化之熱處理的條件低於上述 的溫度範圍,硼、碳、氧之複合體形成會不足,產生基板 之金屬污染時無法顯現充分的吸雜能,故不佳,又,若高 於上述之溫度範圍,氧析出物之凝集產生過剩,結果,吸 雜槽之密度不足,故不佳。 又,在此熱處理中,係若爲可與600 °C、30分之條件 同等的析出顯現之熱處理溫度/時間以上,溫度之上下及 處理時間的增減亦可設定於相異之條件,又,若爲可與 8 GG °C、4小時之條件同等的析出顯現之熱處理溫度/時間 -26- 200936825 以下’溫度之上下及處理時間的增減亦可設定於相異之條 件。 在本發明中係不須進行用以顯現如此之IG效果的熱 處理作爲矽晶圓的製造步驟。 然後,說明有關添加碳之高濃度硼CZ矽單結晶的拉 昇。 圖4係適用於說明本實施形態中之矽單結晶的製造之 CZ爐的縱截面圖。CZ爐係具備配置於腔室內之中心部的 ❹ 坩堝1、與配置於坩堝1之外側的加熱器2。坩堝1係以 外側之石墨坩堝lb保持於內側收容原料融液3之石英坩 堝la的雙重構造,藉由被稱爲基座之支撐軸進行旋轉及 昇降驅動。於坩堝1之上方係設有圓筒形狀之熱遮蔽體7 。熱遮蔽體7係以石墨製作外殼,於內部塡充石墨質的構 造。熱遮蔽體7之內面係從上端部至下端部而成爲內徑漸 減之推拔面。熱遮蔽體7之上部外面係對應於內面之推拔 面,下部外面係使熱遮蔽體7之厚度朝下方而漸增之方式 © 約形成直立面。 此CZ爐係例如可使目標直徑31 0mm、體長爲例如 1 200mm之300mm的單結晶育成者。 若舉例熱遮蔽體7之規格例,如以下般,落入於坩堝 之部分的外徑例如爲570mm,在最下端之最小內徑S爲例 如370mm,半徑方向之寬W爲例如100mm,對逆圓錐台 面之內面的垂直方向之斜率爲例如2Γ。又,坩堝1之內 徑爲例如65 0mm,熱遮蔽體7之下端的融液面之高度Η爲 -27- 200936825 例如6 0 m m。 然後,說明有關用以育成添加碳之高濃度硼CZ矽單 結晶之操作條件的設定方法。 首先,於坩堝內裝入高純度矽之多結晶例如250kg, 以結晶中之電阻率成爲8m Ω cm〜1 Om Ω cm之方式添加p型 之摻雜物(B)。 就矽基板而言,P +型爲較佳之理由係就裝置設計上之 G 理由而言,使裝置動作時所產生之浮游電荷非刻意之寄生 電晶體動作,可以使用P +晶圓(矽基板)防止所謂閂鎖 (Latch up)現象,有時裝置之設計很容易。又,有如下 優點:使用溝道構造之電容器之情形,溝道附近之電壓施 加時的空乏層擴展爲P +之情形係可防止。 本實施形態中係碳濃度成爲上述範圍之方式於矽熔融 液添加摻雜物。 又,如成爲上述之氧濃度,控制結晶旋轉速度、坩堝 ® 旋轉速度、加熱條件、施加磁場條件等。 繼而,於裝置內在惰性氣體環境中形成減壓之 1 .3 3-26.7kPa ( 10~200torr ),於惰性氣體(Ar 氣體等) 中使氫氣爲3〜20體積%之方式進行混合而流入於爐內。壓 力係 1 .33kPa ( 10 torr )以上,宜爲 4~26.7kPa( 30-2 00 toΓΓ)、更宜爲4~9·3kPa(30~70torr)。壓力之下限係若 氫氣之分壓變低,融液及結晶中之氫濃度變低’故爲防止 此,規定上述之下限的壓力。壓力之上限係若爐內之壓力 增大,在Ar等之惰性氣體的融液上之氣體流速降低,俾 -28- 200936825 從碳加熱器或碳構件脫氣之碳,或從融液蒸發之SiO等的 反應物氣體很難排氣,俾結晶中之碳濃度高於所希望値, 又,SiO會凝集於爐內之融液上部的1100°c左右或更低之 部分,產生塵埃,掉落於融液,以引起結晶之有移位化, 故用以防止此等,規定上述之上限的壓力。 然後,藉加熱器2進行加熱而使矽熔融,形成融液3 。其次,使安裝於晶種夾頭5之種結晶浸漬於融液3,一 邊使坩堝1及拉昇軸4旋轉一邊進行結晶拉昇。結晶方位 U 係{ 1 00 }、{ 111 }或{ 11 〇 }之任一者,進行用以結晶 無移位化之晶種縮小後,形成肩部,改變肩部而形成例如 310mm之目標體徑。 其後,以一定之拉昇速度育成體部至例如1 200mm, 以一般條件進行縮徑,進行尾部縮小之後,終止結晶成長 。此處,拉昇速度係可依電阻率、矽單結晶徑尺寸、所使 用之單結晶拉昇裝置之熱區域構造(熱環境)等而適當選 定,但例如定性地係可採用在單結晶面內之0SF環產生之 Ο 區域所含有的拉昇速度,其下限係於單結晶面內產生0SF 環區域且不產生移位群簇之拉昇速度以上。 又,使在前述惰性環境中之氫濃度設定於爐內壓相對 於4.0~9.33 kPa(30〜70 torr)爲3%以上20%以下之範圍 。爐內壓爲1_33 kPa(10 torr)以上,宜爲4.0〜26.7 kPa (3 0 t o r r 〜2 0 0 t o r r ),更宜爲 4 · 0 〜9 · 3 k P a ( 3 0 t 〇 r r ~ 7 0 torr )。此下限値若氫之分壓變低,融液及結晶中之氫濃 度變低,故爲防止此,規定上述之下限的壓力。上限値係 -29- 200936825 若爐內壓力增大,在ΑΓ等惰性氣體之融液上的氣體流速 降低,俾從碳加熱器或碳構件進行脫氣之碳,或從融液所 蒸發之SiO等的反應物氣體很難排氣,俾結晶中之碳濃度 高於所希望値,又,SiO凝集於爐內之融液上部之110CTC 左右或更低溫之部分,產生塵埃,落下於融液,引起結晶 之有移位化,爲防止此等,規定上述的上限壓力。氫分壓 宜爲40pa以上,400Pa以下。 © 在含有氫之情性環境中育成時之矽單結晶中的氫濃度 係可依環境中之氫分壓而控制。氫導入於結晶係環境中之 氫溶解於矽融液而成爲一定(平衡)狀態,進一步,於結 晶係凝固時藉由濃度偏析而分配液相與固相中之濃度。 融液中之氫濃度係從亨利的法則依存於氣相中之氫分 壓,凝固後之結晶中氫濃度係控制環境中之氫分壓,朝結 晶之軸方向可以所希望之一定濃度控制。 若依如此之矽單結晶育成方法,藉由於含有氫之惰性 © 環境中拉昇矽單結晶,俾於結晶徑方向全域不含COP及 移位群簇,且,擴大可拉昇格子間矽優勢區域(PI區域) 的單結晶之PI區域拉昇速度的範圍而拉昇,可使單結晶 直體部作爲不含有移位群簇之格子間矽優勢區域(PI區域 ),同時OSF環之寬縮小,俾拉昇無原生(Grown-in)缺 陷單結晶時,係擴展必須設定於非常窄的範圍之PI區域 拉昇速度,極容易且以快於習知之拉昇速度育成無原生缺 陷單結晶,同時並於結晶面內以產生〇 S F環區域之條件拉 昇矽單結晶時,係可縮小Ο S F環之寬而降低其影響。 -30- 200936825 又,此處,PI區域拉昇速度範圍係以氫環境中與無氫 之惰性環境進行比較時,上述之凝固後之結晶內的軸方向 溫度斜率G之値以一定且不變化的狀態進行比較者。 具體上,藉由使可拉昇格子間矽型之無原生缺陷區域 (PI區域)所構成之無原生缺陷單結晶之PI區域拉昇速 度範圍,形成氫環境,而相較於無氫時爲4倍以上,進一 步,如圖5所示般,可擴大至4.5倍之效益而進行拉昇, 藉由如此之範圍的拉昇速度而拉昇所希望的單結晶。 © 此時,可縮小OSF環之發生區域。又,PV區域(空 孔型之無原生缺陷區域)的大小不受添加氫而改變。 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如上述般進行添加氫,容易拉昇無 原生缺陷單結晶,同時藉由添加碳,而亦可降低OSF環之 影響,故藉由此等綜效效果,於此晶圓上使磊晶層成長時 ,可降低起因於OSF環之缺陷,進行具有前述所希望之品 質的單結晶之拉昇,提昇作業效率,可大幅地刪減矽單結 晶、或從此矽單結晶進行製造之矽基板的製造成本。 Ο 【實施方式】 [實施例] 以下,說明有關本發明之實施例。 〈實施例1〉 圖7、8係表示使用本發明之添加碳的高濃度硼CZ矽 單結晶經切片之矽基板,其吸雜能力評估結果的圖表。 -31 - 200936825 吸雜能力評估實驗的流程圖係如圖9所示般,依磊晶 晶圓準備步驟S 1、強制金屬污染步驟S2、強制金屬污染 測定步驟S3、金屬污染擴散熱處理步驟S4、吸雜能測定 步驟S 5而定。 在磊晶晶圓準備步驟S1中係於石英坩堝內層合配置 矽單結晶之原料的多晶矽,於此多晶矽之表面上適量塗佈 石墨粉而添加硼,依據Czochralski法(CZ法),添加碳 © ,製作已控制氧濃度之添加碳的高濃度硼CZ結晶。此時 ,使上述之B濃度相當於電阻率8mficm~10mQcm的濃 度,C 濃度爲 0.5xl〇16~l〇xl〇16atoms/cm3、氧濃度爲 Ι.Οχ 1018〜10.0xl018atoms/cm3。 然後,如表示於圖1(b),使上述添加碳的高濃度硼 CZ結晶爲矽基板WO。 鏡面加工其表面後,進行組合SCI及SC2之RCA洗 淨,其後,裝入於磊晶成長爐,再使B濃度爲電阻率 ❹ 0.1~100Ω(:ιη之矽磊晶層作爲膜厚2.5μηι而以CVD法形成 。又,CVD法係以SiHCl3 (三氯矽烷)及SiH4 (單矽烷 )作爲原料氣體而進行。 然後,促進依本發明之碳、氧及硼所形成之複合體析 出的熱處理而進行DK處理(熱處理)。 又,爲了比較,此條件係在硼濃度、碳濃度、DK處 理條件、EG處理之有無等,準備條件相異之矽磊晶晶圓 〇 在強制金屬污染步驟S2中係以Ni、或Cu作爲污染 -32- 200936825 源,而於晶圓表面強制性金屬污染。污染程度係即使於Ni 、Cu 之任一者,準備 7.5x 101 Utoms/cm2 左右、與 l_5x 1013atoms/cm2左右的2種類者。 強制金屬污染測定步驟S3中係以原子吸光分析法測 定污染。 在金屬污染擴散熱處理步驟S4中係如圖3所示般, 以5階段之步驟進行熱處理。 表示於圖3之熱處理係分別如以下般。 從圖中之起始(initial ),至圖中之階段(step ) 1的 步驟1之熱處理 昇溫速度l〇°C /分, 保持溫度900°C 45分, 降溫速度5°C /分。 至圖中之階段(step ) 2的步驟2之熱處理 昇溫速度l〇°C /分, 保持溫度800°C 90分, 降溫速度3°C /分。 至圖中之階段(step ) 3的步驟3之熱處理 昇溫速度5°C /分, 保持溫度900°C 30分, 降溫速度l〇°C /分。 至圖中之階段(step ) 4的步驟4之熱處理 昇溫速度5°C /分, 保持溫度950°C 50分, -33- 200936825 降溫速度3°C /分。 至圖中之階段(step ) 5的步驟5之熱處理 昇溫速度l〇°C /分, 保持溫度1〇50°C 30分, 降溫速度3°C /分。 在吸雜能測定步驟S5中係拉出在圖3所示之階段1 及階段5的時點之晶圓,使在此等之時點的表面污染程度 Ο 與強制金屬污染測定步驟S 3同樣地,以原子吸光分析法 從表面測定深度2 μπι之污染,表面污染程度降低至檢測界 線(在 Ni 中爲 lxl〇1Qatoms/cm2 或 5xl09atoms/cm2,在 Cu中係lxl09atoms/cm2),判定吸雜能。 此處’實施例1〜24係強制地進行以Ni所造成之金屬 污染’又’實施例25〜49係強制地進行以cu所造成之金 屬污染者。 又,在此等之實施例中’將矽基板之硼濃度、碳濃度 ® 、氧濃度、及、磊晶層硼濃度、E(3處理方法、金屬污染 擴散熱處理步驟S4之處理條件、及、圖7、8所示之檢測 污染程度數値表示於表1、表2。 -34- 200936825 [表i] 實驗例No 基板種類 (B濃度) 氧濃度 碳濃度 熱處理 EG等表 面處理 步驟 1 P/P++ 低 4ml ιπΓ j\w 姐 /ι\\ 階段1 2 p/p+ 低 iffi /i\\ 4cni ΤΤΤίΤ / ι、、 PBS 階段1 3 P/P+ 中 Μ ΑπΤ Mil: j \ \\ PBS 階段1 4 p/p+ 中 Μ AnL· ΜΙΓ •η、、 PBS 階段1 5 p/p- 低 Απτ 1111: J V /frrr Trtr PBS 階段1 6 p/p+ 高 Μ Μ j\w BSD 階段1 7 p/p+ 高 並 900°C 30 分 BSD 階段1 8 p/p+ 高 有 Μ y\w fit 階段1 9 p/p+ 局 有 600°C 30 分 Μ 階段1 10 p/p+ 局 有 600。。2小時 iffi y» \n 階段1 11 p/p+ 高 有 700°C 30 分 te y i、、 階段1 12 p/p+ 局 有 700〇C 2小時 M /\\\ 階段1 13 p/p++ 低 Μ jw\ Μ y\\\ M 階段5 14 p/p+ 低 Μ Μ j\ \\ PBS 階段5 15 p/p+ 中 Μ y\\\ Μ j\\\ PBS 階段5 16 p/p+ 中 Μ Μ J ν \\ PBS 階段5 17 p/p- 低 Μ J » \Λ ίΒΕ /» \Ν PBS 階段5 18 p/p+ 局 /frrr Mil Μ /\w BSD 階段5 19 p/p+ 尚 iffi 900°C 30 分 BSD 階段5 20 p/p+ 局 有 Μ J \ M j\\\ 階段5 21 p/p+ 局 有 600°C 30 分 4E j\ w 階段5 22 p/p+ 局 有 600。。2小時 ΛΕ 階段5 23 p/p+ 局 有 700°C 30 分 te J \ w 階段5 24 p/p+ 高 有 700°C 2小時 M j \ \\ 階段5 -35- 200936825 [表2]
在表1、2中,基板種類(B濃度)中之所謂p/p +係 準備於P +型之矽基板表面層合P型之磊晶層的矽晶圓之 意義。同樣地,所謂p/p-係準備於P-型之矽基板表面層合 -36- 200936825 P型之磊晶層的矽晶圓,p/p + +意指於P + +型之矽基板表面 使電阻率爲10Ω cm左右之p型的磊晶層成長之矽晶圓者 〇 此處,硼(B )濃度爲p +型係意指電阻率〇.〇1 Ω cm 左右,亦即,相當於電阻率1 ΟιηΩ cm〜1 00m Ω cm左右之濃 度,P型係意指電阻率爲10Ω cm左右,亦即,相當於電 阻率0.1 ~1 〇〇 Ω cm左右之濃度,p + +型係意指電阻率爲 O.OOlQcm左右,亦即,相當於電阻率0.5~10mQcm左右 ® 之濃度,P -型係意指電阻率爲1 0 0 Ω c m左右,亦即,相當 於電阻率>l〇〇cm左右之濃度。 又,磊晶層之膜厚係任一者均爲2.5 μπι。 矽基板之氧濃度Oi係低爲低Oi,表示25ppma ( 12.5 xl017atoms/cm3 ),中係中 Oi,表示 27.5ppma(13.75x 1017atoms/cm3 ),高係高 Oi,表示 30ppma ( 15 x 1017atoms/cm3 )。 矽基板之碳濃度係無乃意指檢測限度(5 x 1015 〇 atoms/cm3)以下,有乃意指 1.5xl016atoms/cm3。 所謂熱處理係表示促進以本發明之碳、氧及硼所形成 之複合體的析出之熱處理,DK處理之條件者,無係不進 行磊晶層成膜以外之熱處理者,又,進行之情形係記載各 別之熱處理溫度、時間。又,實施例7之外,實施90CTC 30分、或875 °C 45分之熱處理作爲IG強化熱處理。 所謂EG等表面處理係表示於晶圓背面之外部吸雜的 方法,無係意指鏡面硏磨後不對晶圓背面進行EG處理, -37- 200936825 PBS係意指於晶圓背面形成厚〇.8μπι之多晶矽層作爲多晶 矽背封(poly back seal)者。此時,PBS形成條件爲650 〇C。 又,B S D係背面損傷,使晶圓背面之粗糙面進行處理 成Ra0.5pm左右者。 又,步驟係表示於圖3所示之起始(initial )、階段 1及階段5之中,在任一階段之晶圓中進行測定者。 © 又,在實施例3 7所示之例中爲了比較,就形成低氧 、無碳摻雜之晶圓而言,不使磊晶層成膜。 從此等之結果,可知在本發明之範圍添加碳之實驗例 中,係即使階段1程度的熱處理,污染金屬亦成爲檢測限 度以下,可發揮充分之吸雜能力,進一步,可知即使至階 段5進行熱處理,亦可發揮充分之吸雜能力。亦即,可知 在本發明之範圍添加碳之實驗例中,若經過600 °C、0.5 小時左右之熱處理,具有充分之吸雜能力,謂Ni及Cu之 ¥ 於固體攝像元件等的裝置製造中可有效地吸雜成爲問題之 金屬污染。 又,與習知技術之多晶矽背封處理之試料的吸雜能力 進行比較而被添加碳之試料係可顯示高的吸雜能力。 〈實施例2〉 在上述實施例1中,於圖3所示之起始(initial)之 前’形成DK ( Donor Killer)而進行熱處理,其後,進行 與實施例1同樣之熱處理。 -38- 200936825 於圖6、圖3中所示之起始、階段1及階段5中拉出 之晶圓爲l〇〇nm以上之複合體,或,於光蝕刻處理後觀察 伴隨2次移位之缺陷者。各別之實施例的編號係對應於表 1、2及圖7、8所示者。 又,在圖6中,所謂Ramp係有無C摻雜之晶圓,作 爲P/P +之矽晶圓者,各別之熱處理條件,係從700°C以5 t /秒進行昇溫,以900°C保持30分後,以3 t /秒昇溫至 700。。者。 ❹ 光蝕刻之條件係1 8 0秒、浸漬於含有s C 1等一般所使 用之鉻酸的蝕刻液,從表面蝕刻2μηι而實施光學顯微鏡觀 ffi· Τ 察。 又,表面觀察係以光學顯微鏡觀察實施。 〈實施例3〉 在上述實施例1中,與實施例2同樣地,表示觀察所 拉出之晶圓的截面之TEM照片。 ❹ 在此等中,照片內,包圍成爲IG槽的複合體之析出 物而顯示,同時並使各別之圖像內的析出物個數記載於其 照片之下部。 從此包圍之部分的個數/分布,可知進行C-dope之晶 圓係很多約3 Onm之微小析出物。 從此等之結果,與習知技術之多晶矽背封處理之試料 的吸雜能力進行比較而被添加碳之試料係可顯示高的吸雜 能力。 -39- 200936825 在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步驟中使用上述之磊晶基板, 可利用裝置製造步驟而自然地進行氧析出物成長、形成。 在裝置步驟自然地析出,故對於在裝置步驟之金屬污染的 吸雜能力尚,於幕晶層正下方形成氧析出物,故可實現近 接吸雜。 如以上做法般而製作磊晶基板,可形成對重金屬具耐 性之固體攝像元件。 Ο 〈實施例4〉 對於形成本發明之磊晶層的矽基板,製作圖2所示之 CMOS裝置,製造固體攝像元件。於此裝置步驟之閘極氧 化膜形成的步驟(圖2(c))中,藉由經過700。(3之熱處 理’而於矽基板1中係徑爲1 OOnm左右的硼/碳/氧析出物 以lxlO6個/cm2之密度存在。 對於所得到之固體攝像元件,硏究PN接合二極體之 © 暗時、逆方向漏電流後,如圖11所示般,使用本發明之 矽基板的固體攝像元件係相較於習知之高〇i的基板、或 、只對高Oi實施PBS之基板,可以3次方抑制漏電流。 此結果,顯示對於製程步驟之重金屬污染具有充分的耐性 〈實施例4 > 硏究對於本發明之矽基板中的C濃度變化,其白點產 生的關係。 -40- 200936825 圖12係表示本實施例之圖表,縱軸表示顯示白點產 生之漏電流’橫軸表示碳濃度者。 在圖中’以虛線及三角表示之數據,係於氧濃度爲 13_5xl016 atoms/cm3的p +型基板層合p型之磊晶矽層者, 以二點虛線及圓點所示之數據,係於氧濃度爲1 6.0 X 1 0 17 atoms/cm3的p +型基板層合p型之磊晶矽層者,以實線及 四角形所不之數據係於氧濃度爲14~16xl〇n atoms/cm3的 型基板層合η型之磊晶矽層者。 ❹ 從此結果,可知如本發明般,若於ρ型基板進行C摻 雜,與以碳濃度約3〜5~7xl 016 atoms/cm3漏電流減少之η 型基板相異,以廣達碳濃度約 0.5~1〜5〜7~10 X 1016 atoms/cm3之範圍起因於重金屬污染之漏電流會減少,亦 即,爲具有充分的吸雜能之基板。 進一步,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TEM觀察此ρ型基 板截面者,爲圖13。如圖13所示般,此處,碳濃度Cs 爲 1.5 X 1016 atoms/cm3,氧濃度 Oi 爲 1 3 · 5〜1 5.5 x 1 〇 18 〇 atoms/cm3。在TEM照像中,以圓包圍之部分的黑點,係 大小50nm以下之析出物,又,影像中,位於以四角包圍 之部分的很大黑色部分,係大小0.2 5 μπι之層合缺陷。 從此結果可知,如本發明般,於高摻雜硼之Ρ型基板 進行C摻雜,同時並使氧濃度爲上述範圍而形成磊晶層膜 ,不進行用以析出之熱處理,產生許多大小1〜5 Onm左右 之析出核爲1.〇><1〇1()〜6.0)<1014個/(;1113。 -41 - 200936825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之矽基板,其係於摻雜有B 之P型矽基板上使具有較該P型矽基板還低濃度之B的矽 磊晶層進行成膜, 藉由使矽基板用於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該矽基板係 前述p型矽基板之B濃度相當於電阻率10〜20m Ω cm的濃 度,C 濃度爲 0.5xl016~10xl016 atoms/cm3、氧濃度爲 13.5 ❾ xl017~16.0xl017atoms/cm3,俾不進行 PBS ( poly back seal )等之EG處理,提昇基板之吸雜能,而可防止於構成固 體攝像元件之電晶體及埋入型光二極體產生重金屬污染起 因之缺陷,可使固體攝像元件之白傷缺陷(白點)的發生 防患未然,可提昇固體攝像元件之良率者。 【圖式簡單說明】 圖1A係表示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的製造 ® 方法之一實施形態的正截面圖。 圖1B係表示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的製造 方法之一實施形態的正截面圖。 圖1C係表示本發明之固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的製造 方法之一實施形態的正截面圖。 圖2A係表示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順序的圖。 圖2B係表示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順序的圖。 圖2C係表示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順序的圖。 圖2D係表示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順序的圖。 -42- 200936825 圖2E係表示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順序的圖。 圖2F係表示固體攝像元件之製造順序的圖。 圖3係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的熱處理之圖。 圖4係CZ拉昇爐之縱截面圖。 圖5係表示以添加氫所產生之拉昇速度區域的變化之 模式圖。 圖6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矽基板之光學顯微鏡觀 察結果的圖像。 圖7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吸雜能力評估結果之圖 〇 圖8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吸雜能力評估結果之圖 〇 Η 9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吸雜能力評估方法之流 程圖。 圖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矽基板之ΤΕΜ觀察結 果的圖像。 圖11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的ΡΝ接合漏電流測定 結果之圖表。 Η 12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矽基板碳濃度與漏電 流之關係的圖。 圖13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矽基板之ΤΕΜ觀察結 果的圖像。 圖14Α係表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析出核的槪念圖。 匱I 14Β係表示用以說明本發明之析出核的槪念圖。 200936825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W 0、W1 :矽基板 W 0 a :嘉晶層 1 : P +型矽基板 2 :嘉晶層 3 :矽基板 © 1 〇 :固體攝像元件 1 1 :第In型電井區域 1 2 :閘極絕緣膜 13 :移送通道區域 1 4 :通道阻擋區域 15:第2n型電井區域 1 6 :移送電極 17:正電荷蓄積區域 © 18 :雜質擴散區域 19 :光二極體 20 :層間絕緣膜 21 :遮光膜 W7 :析出物 -44

Claims (1)

  1. 200936825 十、申請專利範圍 1·一種矽基板,其係於摻雜有B之P型矽基板上使具 有較該p型矽基板還低濃度之B的矽磊晶層進行成膜之固 體攝像元件用矽基板,其特徵在於: 前述P型矽基板之B濃度相當於電阻率l〜30m〇cm 的濃度,C濃度爲O.lxlO16〜15xl016 atoms/cm3、氧濃度爲 6·0χ1017〜18.0xl017atoms/cm3。 ❹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矽基板,其中固體攝像 元件之埋入型光二極體的正下方位置大小〇.5~l〇〇nm的 BMD 以密度 1.0χ101()〜6.0xl014 個 /cm3 存在。 3. —種矽基板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具有如下步驟: 拉起矽單結晶之步驟,而該矽單結晶係具有藉由CZ 法B濃度爲相當於電阻率1〜30m Ω cm的濃度,且C濃度 爲0.1父1016〜15\1016&1〇1113/(^3、氧濃度爲6.0><1017〜18.0\ 1017atoms/cm3 ;及, ® 於自前述矽單結晶經切片之p型矽基板表面上,使具 有較該P型矽基板還低濃度之B的矽磊晶層進行成膜之步 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矽基板之製造方法,其中 於育成前述矽單結晶時之惰性環境氣體中添加氫。 -45-
TW97147656A 2007-12-11 2008-12-08 Silicon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093682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0094 2007-12-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6825A true TW200936825A (en) 2009-09-01

Family

ID=40755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47656A TW200936825A (en) 2007-12-11 2008-12-08 Silicon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9075257A1 (zh)
TW (1) TW200936825A (zh)
WO (1) WO20090752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444B (zh) * 2018-06-26 2020-01-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01646A (ja) * 2014-06-11 2016-01-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113224B1 (en) 2015-06-12 2020-07-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camera
JP2019192808A (ja) * 2018-04-26 2019-10-31 学校法人東北学院 半導体装置
JP7306536B1 (ja) 2022-06-14 2023-07-11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0715A (ja) * 1996-07-29 1998-02-20 Sumitomo Sitix Corp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270713B2 (ja) * 2000-05-09 2009-06-03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2002353146A (ja) * 2001-05-23 2002-12-06 Sony Corp 半導体基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れによる半導体基板を使用する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656788B2 (ja) * 2001-11-19 2011-03-23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シリコ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2006073580A (ja) * 2004-08-31 2006-03-16 Sumco Corp シリコンエピタキシャルウェーハ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04889B2 (ja) * 2005-05-25 2011-01-05 株式会社Sumco 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シリコン単結晶育成方法
JP2007149799A (ja) * 2005-11-25 2007-06-14 Shin Etsu Handotai Co Ltd アニール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アニールウェーハ
JP2007273959A (ja) * 2006-03-06 2007-10-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検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1444B (zh) * 2018-06-26 2020-01-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11164746B2 (en) 2018-06-26 2021-11-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1908864B2 (en) 2018-06-26 2024-02-2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a semiconducto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075257A1 (ja) 2011-04-28
WO2009075257A1 (ja) 200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8837B2 (ja) シリコン基板の製造方法
TWI412083B (zh) 矽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TW201003746A (en) Silicon substrate for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0945421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ilicon substrate
TW201003764A (en) Thin silicon waf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037106B1 (ko) 실리콘 에피택셜 웨이퍼 및 실리콘 에피택셜 웨이퍼의 제조방법
JP2010003899A (ja) シリコンウェハ、半導体装置、シリコンウェハ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0936825A (en) Silicon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I442478B (zh) 矽基板及其製造方法
JPWO2009075288A1 (ja) シリコン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TWI436429B (zh) 製造磊晶矽晶圓的方法以及磊晶矽晶圓
TW201145357A (en) Epitaxial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011054622A (ja) シリコン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401809B2 (ja) シリコン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401808B2 (ja) シリコン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54654A (ja) 薄厚化デバイス素子用シリコンウェーハの製造方法
JP2011023533A (ja) シリコン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