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31197A - Expos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Expos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31197A
TW200931197A TW097142378A TW97142378A TW200931197A TW 200931197 A TW200931197 A TW 200931197A TW 097142378 A TW097142378 A TW 097142378A TW 97142378 A TW97142378 A TW 97142378A TW 200931197 A TW200931197 A TW 2009311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xposure
substrate
wafer
region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2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Tadashi Nagayama
Original Assignee
Nik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on Corp filed Critical Nik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931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119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691Handling of masks or workpieces
    • G03F7/70733Handling masks and workpieces, e.g. exchange of workpiece or mask, transport of workpiece or mask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483Information management;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Testing; Wafer monitoring, e.g. pattern monitoring
    • G03F7/70491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software; Active and passive control, e.g. details of controlling exposure processes or exposure tool monitoring processes
    • G03F7/70525Controlling normal operating mode, e.g. matching different apparatus, remote control or prediction of fail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9/0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 G03F9/70Registration or positioning of originals, masks, frames, photographic sheets or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automatically for microlithography
    • G03F9/7096Arrangement, mounting, housing, environment, cleaning or maintenance of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Description

200931197 六、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對基板上的不同的多個區域進 行曝光的曝光技術,例如可應用於如下情況:對基板上的 . 缺欠的曝光照射(shot)區域,對與在基板上的完整的曝 :; 光照射區域内所曝光的圖案相關聯的圖案進行曝光。進而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使用該曝光技術的元件製造技術。 0 【先前技術】 例如在用以製造半導體元件或液晶顯示元件等各種 元件(電子元件、微型元件)的微影(lith〇graphy)過程 中,為了將標線片(reticle)(或光罩(ph〇t〇mask)等)的 圖案轉印曝光至塗佈有光阻劑的晶圓(或玻璃基板等)上, 使用了曝光裝置,例如:步進機(stepper)等成批曝光型 才又衫曝光裝置或者掃描步進機(scanning stepper)等掃描 曝光型投影曝光裝置(掃描型曝光裝置)。 φ 在藉由該些曝光裝置所曝光的晶圓的周邊部,局部超 出了有效曝光區域的缺欠的曝光照射區域(以下,稱為缺 欠曝光照射區域)是無法作為元件而使用的部分,因此本 ,來無需進行曝光。然而,在最近的元件製造過程中,為了 使形成有圖案的晶圓的表面平坦化,有時會使用進行化學 機械研磨即 CMP ( Chemical &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 機械研磨)製程。當使用該CMp製程時,在曝光及顯影 後的圓的周邊部亦需要將與晶圓的中心部具有相同階差 (或週期性或者圖案密集率)的圖案形成於晶圓上。此處, 5 200931197 為了容易進行說明,在使L&S(線與間隙(Line and Space )) 圖案形成於晶圓上的情況下,所謂階差,是指線的表面與 間隙的表面的高度之差。所謂圖案密集率,是有關於線的 寬度與間隙的寬度的比率。此時,若曝光裝置對該些缺欠 曝光照射區域亦曝光標線片的圖案,則產量會下降。 ; 目此’例如提出—祕光單元,其具備設置在顯影裝 • i内的簡單的曝絲學系統’且僅對晶圓㈣邊部的缺欠 ❹ 曝光照射區域進行曝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丨)。又,提出 -種曝絲置,在此曝絲置的標線片平台的標線片的附 近設置輔助圖案板,經由該輔助圖案板的圖案來對晶圓上 的缺欠曝光照射區域進行有效地曝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 2)。 [專利文獻1]曰本專利特開平5-2590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曰本專利特開2006-278820號公報 先前的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用的曝光單元不具備 高精度的對準(alignment)機構等,因此難以僅對晶/圓上 © 的缺欠曝光照射區域進行準確地曝光。與此相關,為了進 行缺欠曝統射區域曝光’ ^再重新開始進行高精度的對 準以及對焦(focus)位置測量,則可能會導致產量 (throughput)下降 ° 另-方面,對於在標線片平台上設有辅助圖案板的曝 光裝置,由於在對缺欠曝光照射區域的曝光過程中無法對 晶圓上的本來完整的曝光照射區域進行曝光,因此存在產 量改善的程度不太大的問題。 6 200931197 【發明内容】 本發明是有關於-種可對與晶圓等基板上的多個區 域(例如包含完整的曝光照射區域的區域與包含缺欠曝^ 照射區域的區域)分別對應的圖案進行有效地曝光的 技術以及元件製造技術。 ^ 以下,對本發明的構成標註實施形態的符號而加 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本實施形態。 Ο 本發明的一實施形態的曝光方法是對基板上包含第工 區域(65D)以及第2區域(65ND)的多個不同區域 曝光的曝光方法’該曝光方法包括:第1過程(步驟213、 =4),經由第!光學系統(pL)來對在二維平面内移動的 第1基板保持可動體(WST1)上所保持的第j基板(wi) 的上述第1區域進行曝光,與此動作的同時,來對在上述 一維平面内移動的第2基板保持可動體(WST1)上、戋
者上述第2基板保持可動體上所保持的第2基板(W2)上 的多個標記中的規定的標記(WM s丨、WM 2過程(步驟―,根據上述規定 、,、。果,實質上同時實施經由第2光學系統(4〇a〜4〇d)來 對保持在上述第2基板保持可動體上的上述第2基板的第 ^區域進行曝光的動作、及對上述多個標記中的除上述規 定的標記之外的標記(WM)進行檢測的動作;以及第3 過程(步驟113)’根據上述多個標記的檢測結果,經由上 述第1光學系統來對保持在上述第2基板保持可動體上 上述第2基板的第1區域進行曝光。 200931197 個d域、隹 一實施形態的曝光裝置是對基板上的多 的曝光裝置’該曝光裝置包括:第1基ΐ 體(WST1),保持基板且可在二維平面内移動 上的h (补對上述二個基板保持可動體 上的ί二個基板簡可動體上所保持的基板 ❹ Ο 進行檢測;f 1光學系統(PL),對 二域(65D)照射第1曝光光;以及第2光 ^統(4GA〜彻),對與上述第!區域不_基板上 ΓΓΓ照射第2曝光光,上述對準系統在上述 A拓昭:系統對保持在上述第1基板保持可動體上的第1 上或者保持在上述第2基板保二 系= 己進行檢測’上述第2光學系統在上述對準 進行的上述標記的檢測動作過程中,對保持在上述 照射的上述苐2基板上的上述第2區域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形態,可大致同時實施對第i基 板保持可動體上的第i基板的第i區域(例如包含完整的 ,光照射區域的區域)的曝光、及對第2基板保持可動體 =第2基板的第2區域(例如包含缺欠曝光照射區域的 =)的曝光’因此可對與各基板的第!及第2區域分別 子應的圖案進打有效地曝光。進而,由於實質上同時實施 用以進行上述第2基板的第!區域的曝光的對準系統的標 200931197 =測(第2過程的標記檢測動作)及上絲板的第2區 域的曝光’因而可進-步提高曝光過程的產量。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 ,下文特 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方式】 : 卩下’參關絲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的-例加 '以說明。 ❹ &〇、圖1疋概略地表不本實施形態的曝光裝置刚的全體 曝光裝置刚是由掃描步進機(婦描儀(謂ner)) ^且成畴贿光型且崎浸法岐料錢投影曝光裝 圖1中’曝光裝置100包括:照明系統1〇,其包含光 光學祕,且_作為曝光光束(beam)的曝光 的照明光瓜來對標線片R(光罩)進行照明; 灯’絲標線片R且進行移動;投影光學系 ❹日由標線片_曝光光il來對作為基板的晶圓 的元#ΒθΚΙ W1)上的包括含有完整的曝光照射區域 tt=65D(參照圖4A)的區域進行曝光;第1晶圓 /保持晶®W1且進行移動;以及第1控制系 制的電腦=影光學系統曝光動作等简^ -二光Λ置:: 圓(參 广以曝光光江八來對晶 圓(圖1中為晶圓W2)上的包含缺欠曝光照射區域的非 200931197 元件區域65ND (參照圖4A)的至少一部分進行曝光;第 2晶圓平台WST2’保持晶圓W2且進行移動;對準感應器 (alignment sensor) 26,對晶圓平台 WST1、WST2 上的 基準標記以及晶圓平台WST1、WST2上的晶圓上的標記 • (對準標記)進行檢測;第2控制系統20B,由控制對準 • 感應11 26的對準以及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40A〜 . 40D的曝光動作的電腦所組成;以及各種驅動系統等。第 1控⑽統2GA及第2控獅統進行測量f訊 ®作時序等資訊的交付及接收。 曝光裝置1〇〇包括二個相同構成的晶圓平台wsii、 WST2 ’與圖1的配置相反’亦存在如下過程:與經由投 影光學系統PL來對第2晶圓平台WST2上的晶圓進行曝 光的同時,經由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A〜4〇d來 對第1晶圓平台wsti上的晶圓進行曝光。以下,在圖i 中,與杈景>光學系統PL的光軸Αχ平行地設取z軸,且 在垂直於Z軸的平面(本實施形態中大致平行於水平面) 〇 内,將X軸設取為與圖1的紙面平行的方向,將γ軸設取 為與圖1的紙面垂直的方向’以此進行說明。掃描曝光時 的標線片R以及晶圓(晶圓W1等)的掃描方向為γ (與Υ轴平行的方向)。 在圖1中’如曰本專利特開20〇1_31325〇號公報(對 應的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03/0025890號公報)等中所揭 示,照明系統10中的照明光學系統例如包含如下系統而構 成.包含光學積分器(〇pticalintegrat〇r)(繞射光學元件、 200931197 複眼透鏡(fly eye lens)等)等的照度均勻化光學系統、 中繼透鏡系統(relay lens system)、標線片遮器(reticle bhnd)(視場光闌)以及聚光透鏡系統 (condenser lens system)等。照明系統1G藉由曝光光[而以大致均勾的 照度分佈來對標線片遮器所規定的標線片R上的狹縫 • _(Sht)狀的照明區域進行照明。作為曝光光IL,舉一例來 說’為了降低色差而使用有振盪波長已窄帶化的ArF準分 ❹ 子雷射(excimer laser)光(波長為193 m)。再者,作為 曝光光IL’亦可使用KrF準分子雷射光(波長為193nm)、 固體雷射(YAG ( yttrium aluminum garnet laser,釔鋁石榴 石)雷射、半導體雷射等)的諧波、或者水銀燈的明線等。 保持標線片R的標線片平台RST載置在未圖示的標 ,片基座上的引導面上,且在包含線性馬達(Unear m〇t〇r ) 等的標線片平台驅動部(未圖示)的作用下,沿γ方向以 指定的掃描速度受到驅動’並且沿X方向、Υ方向以及與 Ζ軸平行的軸的周圍的旋轉方向(ΘΖ方向)受到微小驅 © 動。標線片平台RST在引導面上的位置是由標線片干涉儀 (未圖示)例如以〇.5〜0.1 nm左右的解析度一直在測量 著。根據上述位置資訊,第1控制系統20A内的標線'片平 台控制部經由上述的標線片平台驅動部而控制標線片平a RST的位置及速度。 13 圖1中’投影光學系統PL例如在兩側遠心 (telecentric)處具有規定的投影倍率(例如1/4倍或 倍)。若以來自照明系統10的曝光光IL來對標線的 11 200931197 照明區域進行照明,則藉由通過了標線片R的曝光光IL, 經由投影光學系統PL而將上述照明區域内的電路圖案的 像,形成於晶圓W1上的一個曝光照射區域上的沿χ方向 細長的曝光區域31 (參照圖2)上。晶圓wi、W2例如^ 在半導體(矽等)或SOI ( silicon on insuiator,絕緣層^ 覆矽)等的直徑為200〜300 mm左右的圓板狀的基材的表 面上塗佈對曝光光IL感光的光阻劑(光敏劑)而成。在曰 日日 ❹ 圓、W2上形成有可對定向平面(〇rientati〇n j|at)(或 凹口(notch)部等)所形成的旋轉角進行檢測的切口部 Wla (參照圖2)。再者,投影光學系統PL是折射光學系 統或者由鏡片與透鏡所構成的反射折射系統(折反射系統 (catadioptricsystem))等。上述標線片基座以及投影光學 系統PL經由防振機構而支持於未圖示的框架上。 對準感應器26是自投影光學系統PL沿+χ方向分離 地配置。對準感應器26包含.照明系統,以相對較廣的波 長區域的照明光來照射被檢標記;以及倍率可變的受光系 〇 統,拍攝上述被檢標記的放大像,且上述對準感應器26 是對所取得的像進行圖像處理並檢測上述被檢標記的位置 的場像對準(Field Image Alignment,FIA)方式。對準感 應器26的檢測信號經由信號處理系統27而供給至第2杵 制系統20B。關於FIA方式的對準感應器,例:揭示於二 本專利特開平7-183186號公報中。 、 又’圖1中,以包圍構成投影光學系統PL的最靠近 像面側(晶圓側)的光學構件(未圖示)的前端部的方式, 12 200931197 大致環狀的喷嘴單元(nozzle unit) 23被未圖示的框架保 持著。又,喷嘴單元23内的液體供給路徑以及液體回收路 後分別經由供給管24A以及回收管24B而連結於液體供給
回收裝置25。液體供給回收裝置25在第1控制系統2〇A 的控制下’在晶圓的掃描曝光過程中,以局部液浸方式來 :- 對投影光學系統PL的前端與晶圓之間的液浸區域30供給 、. 並回收液體Lq。 ❹ 作為液體Lq,舉一例來說,使用曝光光il (此處為
ArF準分子雷射光)可透射的超純水(以下,僅稱為水)。 水相對於曝光光IL的折射率n為大致丨44。因此,對晶圓 進行曝光的曝光光IL的波長被短波長化為約134 nm (= 193 nmxl/n) ’從而解析度以及焦點深度提高。作為液體
Lq,亦可使用作為更高折射率的液體的十氫萘(Decalin) 等。 又,塗佈於晶圓W1、W2上的光阻劑的一例為排斥液 Φ ,Lq的斥液性的光阻劑,視需要可在該光阻劑上塗佈保 屢用的外塗層(topcoat)。又,在晶圓平台WST1、WST2 的上表面的包圍晶圓W卜W2的區域(除下述的形成有基 準標記等的區域之外)上,塗佈有排斥液體Lq的斥液性 的塗層(coating )。 再者,本實施形態中具備環狀噴嘴單元23,但並不限 於此,如國際公開第99/49504號小冊子所揭示,例如亦可 ^含供給液體的多個喷嘴構件、與回收液體的多個喷嘴構 件來構成液體供給回收系統。 13 200931197 圖1中’晶圓平台WST1、WST2分別經由多個空氣 軸承(airbearing)而非接觸地懸浮支持於水平配置在投影 光學糸統PL下方的晶圓基座WB上的垂直於z轴的引導 面(XY平面)上。晶圓基座WB經由多個防振台2而支 持於底層構件1上。晶圓W1、W2分別經由晶圓保持器 (waferholder) 36A、36B而以真空吸附(或者靜電吸附) 的方式保持於晶圓平台WST1、WST2上。 ❹ ❹ 又,第1晶圓平台WST1具備:χγ平台38A,在晶 圓基座WB上受到線性馬達或平面馬達等的驅動部(未圖 =)沿X方向、γ方向及51 z方向的驅動;z軸高低調整
平〇 35A,以及3個致動器(actuat〇r) 37A (例如包含音 圈馬達(voice coil motor)而構成),所述3個致動器37A 在XY平台38A上配置成支持2:軸高低調整平台35八且2 方向的位置可變。沿z方向獨立地驅動上述3個致動器 37A,藉此,可對相對於χγ平台38A的z軸高低調整平 台35A的Z方向的位置(對焦位置)以及平行於X軸及γ 轴的軸的周圍的傾斜角ΘΧ、ΘΥ進行控制,以便使晶圓 W1聚焦於投影光學系統pL的像面或者對準感應器%的 觀察面。 在XY平面内驅動圖1的XY平台38A且驅動致動器 37Α的曰曰圓平台控制部21Α的信號線’經由切換部da而 選擇性地連接於第1控制系統2GA的信躲2GAa或者第 2控制系統20B的信號線2〇Ba。 另一方面,第2晶圓平台WST2與第1晶圓平台WST1 200931197 同樣地具備·χγ平台38B,在晶圓基座WB上受到驅動. Z轴高低調整平台35B,其保持晶圓w2 ;以及3個致動器 训’沿Z方向驅動2軸高低調整平台35B。進而,驅動 第2晶圓平台WST2的晶圓平台控制部2ib的信號線經由 • 切換部19B而選擇性地連接於信號線20Aa或者信號線 • 細&。切換部19A、19B的切換是由第i控制系統2〇A所 控制。晶圓平台wsn、WST2在位於投影光學系統孔的 ❹ 下=的期間是由» 1控制系、统2 0 A所控制,在位於對準感 應器26的下方的期間是由第2控制系統2〇B所控制。 為了分別驅動晶圓平台WST1或者WST2,如下所 述’控制系統20A及20B對晶圓平台WST1或WST2的 晶圓基座WB的引導面上的位置資訊進行測量,且對晶圓 平台WST1或WST2上的晶圓W1或W2的表面的對焦位 置(Z方向的位置)的分佈資訊進行測量。 首先,在投影光學系統PL的下部侧面上,將對被檢 區域的多個測量點的對焦位置進行測量的斜入射方式的多 點自動對焦感應器(auto focus sensor )(以下,稱為af系 統)28支持於立柱(c〇iumn)(未圖示)上,上述自動對 焦感應器28包含:送光系統28a ’向包含投影光學系統pl 的曝光區域以及該曝光區域附近的區域的被檢區域傾斜地 投影多個狭縫像(檢測用圖案);及受光系統28b,接收來 自上述被檢區域的反射光。AF系統28的受光系統28b的 檢測信號被供給至信號處理部22A,信號處理部22A求出 上述被檢區域的各測量點的對焦位置的來自像面的散焦 15 200931197 (defocus)量,再將所求出的散焦量的分佈資訊(對焦位 置資訊)供給至第1控制系統20A。再者,斜入射方式的 多點AF系統的詳細的構成例如揭示於美國專利第 5633721號說明書以及日本專利特開細7_48819號公報 • 1^7 〇 • 同樣,在對準感應器26的下部側面上,與系統 28同樣地將具備送光系統29a及受光系統29b、且向包含 0 對準感應器26的視場26F的細長的被檢區域29F(參照圖 4A)投影多個狹缝像32的斜入射方式的多點AF系統29 支持於立柱(未圖示)上。AF系統29的受光系統29b的 檢測信號被供給至信號處理部22B,信號處理部22B求出 上述被檢區域的各測量點的對焦位置的來自規定的基準面 (例如包含對準感應器26的最佳對焦面的面)的散焦量, 再將所求出的散焦量的分佈資訊(對焦位置資訊)供給至 第2控制系統20B。 其次,圖2是表示圖1的晶圓基座WB上的晶圓平台 © wsn、wst2的平面圖。圖2中,晶圓平台WST1、WST2 的z轴高低調整平台35A、35B的χ方向及γ方向的侧面 被進行鏡面加工,以便可作為移動鏡的反射面而使用。再 者’亦可在該些側面上固定有柱(r〇d)狀的移動鏡。 並且,Y軸的雷射干涉儀46YA、46YB與X軸的雷射 干涉儀46XA、46XB支持於框架(未圖示)上,上述γ 轴的雷射干涉儀46ΥΑ、46ΥΒ是通過投影光學系統pL的 光軸AX以及對準感應器%的視場的中心而與γ軸平行 16 200931197 地對作為測量對象的平台的反射面照射測量用的多轴雷射 光束,上述X轴的雷射干涉儀46XA、46XB是通過光軸 AX以及上述視場的中心而與χ軸平行地對上述平台的另 一反射面照射測量用的多軸雷射光束。 在圖2的狀態下,藉由雷射干涉儀46χΑ、牝γΑ來測
量第1晶圓平台WST1(Z軸高低調整平台35Α)的至少χ 方向、Υ方向、ΘΖ方向的位置,並將該些測量資訊供給 至圖1的第1控制系統20Α。又,藉由雷射干涉儀46ΧΒ、 46ΥΒ來測量第2晶圓平台WST2(Z軸高低調整平台35Β) 的至少X方向、Υ方向、ΘΖ方向的位置,並將該些測量 資訊供給至圖1的第2控制系統2〇Β。圖2中,舉一 說晶圓平台赠i是在晶圓基座_中的:方: 沿者,折的雜MP1而在投影光學祕PL的下方與對準 感應器26的下方之間進行移動,第2晶圓平台WST2是 在晶圓基座WB的_γ方向侧沿㈣折的路徑Mp2而在投 影光學系統PL的下方與對準感應器%的下方之間進行移 動。 進而為了對者路徑MP1、Mp2* wsn、wst2 的 γ座#以势 γ μ " 土 w十σ / 標騎連續地測量,在 =!二:A、4㈣之間,設置有丫軸的雷射 心干、专儀做YD、46YE’且以沿γ方向夾持χ軸的 ===㈣式設置有X軸的雷射干涉儀 曰 。雷射干涉儀46XA〜46XD、46YA〜46YE 的測量解析度分別為例如〇 5〜〇1聰左右。舉一例來說, 17 200931197 將雷射干涉儀46XC、46YC、46YD的測量值供給至圖i 的第1控制系統20A,將雷射干涉儀46XD、46YE的測量 值供給至第2控制系統20B。 又,舉一例來說,將晶圓平台WST1及WST2的晶圓 的裝載(loading)以及卸載(unloading)的位置LP1及 . LP2分別設定在晶圓基座WB的+X方向的端部的+γ方向 . 及-Y方向的端部。再者,除此之外,例如亦可將位置LP1 ❹ 作為晶圓平台WST1、WST2共同的晶圓的裝載位置,將 位置LP2作為晶圓平台WST1、WST2共同的晶圓的卸載 位置。 本實施形態中’為了檢測位於圖2的位置LP2上的晶 圓W2的外形A1,將3個圖像處理型的預對準感應器 (prealignment sensor )(以下,稱為 pA 感應器)48a、48B、 48C支持於未圖示的框架上而配置。pa感應器48a〜48C 的檢測結果被供給至圖1的第2控制系統20B。同樣地, 亦可設置用以對位置LP1上所存在的晶圓的外形進行檢測 ❿ 的3個PA感應器(未圖示)。再者,例如於晶圓裝載系統 (未圖示)中設置有預對準感應器之情況下,可將pA'感 應器48A〜48C等省略。 又,圖2中,在第1晶圓平台WST1的上表面的晶圓 W1的附近,设置有·對曝光光il的照度及照射量分別進 行測量的照度不均感應器51A及照射量感應器52A、以及 形成有基準標記53A及受光開口 54A的基準構件。在受光 開口 54A的底面的Z軸高低調整平台35A的内部,設置 18 200931197 有空間像測量系統55A。如圖3A所示,空間像測量系統 55A為攝像型,其包括:成像系統56,使透射過受光開口 54A的曝光光IL成像;鏡片57,使曝光光IL彎折;以及 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型或者互補 '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型的二維攝像元件58,拍攝曝光 ' 光1L的像。照度不均感應器51A、照射量感應器52A以 ❹ 及攝像元件58的檢測信號經由信號處理系統(未圖示)而 供給至第1控制系統20A。 舉一例來說’在受光開口 54A的上表面形成有與基準 標s己53A存在規定關係的指標標記(未圖示),且藉由空 間像測量系統55A來對形成於標線片R上的標線片標記的 由投影光學系統PL所成的像與上述指標標記之位置關係 進行測量,由此進行標線片對準以及基線(base line)測 量。再者,如圖3B所示,亦可使用掃描型的空間像測量 系統55A1來代替攝像型的空間像測量系統55A,上述掃 ® 描型的空間像測量系統55A1包含形成有狹縫的狹縫板 59、集光透鏡60以及光二極體(photodiode)等的受光元 件61。空間像測量系統55A1藉由對狹縫板59的狹縫與被 檢標記的像進行相對掃描,來檢測被檢標記的像位置。 圖2中’亦可在第2晶圓平台WST2的上表面的晶圓 W2的附近,同樣地設置照度不均感應器51B、照射量感 應器52B、以及形成有基準標記53B及受光開口 54B的基 準構件,且在受光開口 54B的底面上設置與空間像測量系 19 200931197 統55A相同的空間像測量系統55B。 返回至圖1 ’以沿X方向爽持對 將1對相同構成的缺欠曝光照I" ' 支持於未圖示的框架上而配置射=曝光系統40A及備 區域曝光祕佩具備:光學構;^之—的缺欠曝光照射 ^ ^ ^ ^ 干構件41,自未圖示的光源出 ,,先導管所導向的曝光光ILA;聚光光學系統 ❹ =nd^optical system) 42,以曝光光μ來對被照射 =仃…明,標線片43,兼作為配置在被照射面上的視場 鏡片44,使來自標線片43的光f折;μ投影系 、:’將形成於標線片43上的線與間隙圖案(以下,稱 為L&S圖案。)的像63Χ (參照圖4C)形成至晶圓平台 WST2 (或WST1)上的晶® W2 (或W1)上的沿χ方向 細長的矩形的曝光區域46Α (參照圖2)。 曝光光ILA是與經由投影光學系統pL而對晶圓進行 曝光時所使用的曝光光IL(本實施形態中為ArF準分子雷 射光)相同波長(193 nm)。但是如下所述,缺欠曝光照 射區域曝光系統40A的解析度相較使用有液浸法的投影光 學系統PL的解析度亦可更粗糙數倍至數1〇倍左右。因 此,作為曝光光ILA,亦可使用相較曝光光il的波長範圍 更廣的ArF準分子雷射光。藉此,可增大曝光光ILA的照 度(脈衝能量(pulse energy)),故而即便藉由下述的多個 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0D而共有曝光光ILa 的光源,亦可獲得充分的照度。進而,晶圓Wl、W2的光 阻劑具有對ArF準分子雷射光的靈敏度,當上述光阻劑亦 20 200931197 ^有對KrF準分子雷射光(波長248nm)等的靈敏度時, '、了使用相較曝光光IL的波長更長的KrF準分子雷射光 等來作為曝光光ILA。由此可降低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 糸統40A的光源的成本。 另一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B是與缺欠曝光 :域曝光系統佩相同的構成,且以與缺欠曝光照射 &域曝光系統4GA相對的方式對稱配置著。如圖2所示, β 曝光騎^域曝光系統權在相對於對準感應器26 而與曝光區域46A對稱的矩形的曝光區域46B上 圖案的像。又,如圖2所示,設置有驅動機構47B f其使 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祕4GB (以及曝光區域46B)、相 對於未圖示的框架而沿X方向在規定範圍内(例如晶圓的 ,曝光照射區域的寬度左右)滑動。藉由圖1的第2控 制系統20B所控制的驅動機構47B例如是進給螺旋方式二 且具備對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B的驅動量進^監 ❹,,線性編碼器(linearencoder)。以缺欠曝光照射區域ς 光系統40Α、40Β所曝光的圖案的定位精度小於晶圓上的 曝光照射區域間的切割道(scribe line)區域的寬度(例如 為5〇 左右)時較佳,因此上述線性編碼器^測 度為左右即可。 進而’在圖2中,以沿Y方向夾持對準感應器%的 万式’將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0B在對準成 應器26的周圍旋轉90。而配置,且將另外一對缺欠曝光^ 射區域曝光系統40C、40D支持於未圖示的框架上而= 21 200931197 置。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C、40D分別以與缺欠 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 0 A相同的構成,且對沿γ方向細 長的矩形的曝光區域46C、46D沿著Y方向而投影規定週 期的L&S圖案的像63γ(參照圖4D)。又,設置有驅動機 構47D,其使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D (以及曝光 • 區域46D)相對於未圖示的框架而沿Y方向在規定範圍内 - (例如晶圓的一個曝光照射區域的寬度左右)滑動。 ❹ 又,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0B的曝光區 域46A、46B的X方向的寬度dx (參照圖4A)以及缺欠 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C、40D的曝光區域46C、46D 的Y方向的寬度dY,分別小於投影光學系統pL的曝光區 域31的X方向的寬度(大致等於晶圓上的曝光照射區域 的X方向的寬度)。然而’為了進一步提高缺欠曝光照射 區域曝光的效率,亦可使曝光區域46A〜46D的大小與曝 光區域31具有相同程度。本實施形態中設置有多個(圖2 中為4個)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A〜4〇〇,因此 Ο 可有效地進行缺欠曝光照射區域的曝光。但是,缺欠曝光 照射區域曝光系統亦可為一個(例如僅為缺欠曝光照射區 域曝光系統40A )。 其次,參照圖4A〜圖4D來對藉由本實施形態的圖i 的曝光裝置100所曝光的晶圓的曝光照射區域排列的一例 加以說明。以下,代表性地說明對於晶圓W2的曝光例。 圖4A是表示圖1的第2晶圓平台Wst2上的晶圓 W2的平面圖。圖4A中’晶圓W2的曝光面藉由多個χ 22 200931197 方向的寬度為DX且Y方向的寬度為DY的曝光照射區 SA而沿X方向、γ方向被劃分。在鄰接的二個曝光;射 區域SA的邊界部分別設有寬度為5〇以瓜左右的切‘割曾 區域SLA。舉一例來說,晶圓W2在第1層的電路形& = 束後,在各曝光照射區域SA上形成有作為精細對準標= (fine alignment mark )的二維的晶圓標記WM及二維:^ 索對準標記(search alignment mark) WMS。太音分…你 中,舉一例來說,對晶圓W2上的二個搜索 WMS1、WMS2進行檢測,繼而對晶圓W2的χ方向 方向的位置以及ΘΖ方向的旋轉角進行檢測(搜索對準)。 其後,對在晶圓W的規定個數(圖4Α中為1〇個)的曝 光照射區域(以下,稱為樣本曝光照射區域)SA1〜SA10 上所附s史的晶圓標記WM的位置進行檢測,並以例如ega (Enhanced Global Alignment,進步型全晶圓調准)方式進 行晶圓W2的對準。 > 又,在晶圓W2的曝光面上,在有效曝光區域内僅包 〇 括含有全部該有效曝光區域的完整的曝光照射區域SA之 元件區域65D是以由實摺線形成的邊界線65所包圍的區 域。另一方面’邊界線65外側的區域是僅包含局部超出了 有效曝光區域的作為曝光照射區域的缺欠曝光照射區域 (例如缺欠曝光照射區域SAD卜SAD2等)的非元件區域 65ND。非元件區域65ND是由簡單形狀的4個非元件區域 06A、66B、66C、66D及複雜形狀的4個非元件區域67A、 67B、67C、67D所構成,上述非元件區域66A、66B、66C、 23 200931197 66D被與晶圓W2^_道區域SLA相平行的直線(與γ 軸或X轴平行的直線,例如包含邊界部65a的直線)及晶 圓W2的邊緣部所包圍,上述非元件區域 67A、67B、67C、 671^被由摺線形成的邊界部(例如邊界部糾及 w 的邊緣部所包圍。 Ο
、進而在曰曰UW2的元件區域65D内的各曝光照射區 域SA的大致全部表面上,如圖4B所示,具有χ方向的 週期ΡΧ的L&S圖案的像62Χ或者具有γ方向的週期ργ 的L&S圖案的像62Υ經由圖i的投影光學系統札而曝 光。週期PX、PY可定為接近於投影光學系統PL的 極限的值。此時,當在後工程中實施CMP (Chemical & Mechanical Polishing)製程時,較佳為在晶圓W2上的非 元件區域6涵内’亦對與像αχ《62γ具有相同週期性 (其中’職亦可更大)或者密集性的L&s随的 曝光。 订 因此,舉一例來說,在非元件區域65ND中的簡單形 狀的4個非元件區域66A〜66D内,使用圖2的缺欠曝光 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0D來對圖4C所示的X方向的 週期QX的L&S圖案的像64χ、或者圖4D所示的γ方向 的週期QY的L&S圖案的像64Y進行曝光。因此,藉: 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〇D而在圖4A的矩形 的曝光區域46A、46B以及矩形的曝光區域46C、46D内了 分別投影有圖4C的沿X方向的週期qX的L&s圖案的像 63X以及沿γ方向的週期qY的L&s圖案的像63丫。然後, 24 200931197 當對缺欠曝光照㈣域進行曝糾,對圖4A的曝光 46A、46B或者46C、46D照射曝光光ILA,並且利用第2 晶圓平台WST2而沿Y方向或χ方向來對晶圓W2進行掃 描,藉此以掃描曝光方式來對非元件區域66a〜66d, L&S圖案的像64X或64Y進行曝光。 :_ 像64X、64Y的週期QX、QY分別為在完整的曝光昭 -· 射區域SA内所曝光的圖4B的L&S圖案的像62Χ、62γ 〇 的週^ ΡΧ、ΡΥ的5〜20倍左右。又,像62Χ、62Υ的線 部(亮部)的線寬為大致週期QX、QY的1/2,因此像⑽又、 64Y的線部的線寬為像αχ、62Y的線部(亮部)的線寬 的5〜20倍左右。再者,當可使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 統40A〜40D的解析度細緻時,,亦可使在非元件區域66a 〜66D内所曝光的l&S圖案的像的線寬小於上述線寬的5 倍。進而,在CMP製程中不會產生問題的情況下,亦可 使非元件區域66A〜66D内所曝光的L&S圖案的像的線寬 大於上述線寬的20倍。 ^ 另一方面,在非元件區域65ND中的複雜形狀的4個 非元件區域67A〜67D内,經由圖1的投影光學系統pL 而對標線片R的圖案的像62X、62Y進行曝光。如上所述, 由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Α〜40D及投影光學系統 PL來分擔非元件區域65ND的曝光’藉此有時可縮短對於 全體晶圓的曝光時間。 其次,參照圖7及圖8的流程圖來對圖1的曝光裝置 1〇〇的曝光動作的一例加以說明。圖7的步驟101〜1〇9以 25 200931197 及步驟114、115的動作主要是由第2控制系統2〇Β所控 制,圖7的步驟110〜113以及圖8的步驟21〇〜213的動 作主要是由第1控制系統20Α所控制。如圖2所示,於第 1晶圓平台wsti上裝載有晶圓W1的狀態下,在圖7的 步驟101中,移動第2晶圓平台WST2以使第2晶圓平台 WST2的中讀圖2的裝載位置Lp2;fe_致,從而裝載晶 Ο ❹ 圓W2。在裝載之前,在晶圓W2上以未圖示的塗佈顯影 機(Coater&Devel〇per)來塗佈光阻劑(步驟121)。 在下一步驟102中,使用圖2的PA感應器48A〜48C 來對第2晶圓平台WST2上的晶圓W2的外形基準的位置 以及旋轉角進行檢測,以進行晶圓W2的預對準。藉此, 可使圖4 A的晶圓W2的各曝光照射區域s A的搜索對 记WMS進入到對準感應器26的視場内。再者,當如上 述地在晶Ϊ裝载系統(未圖示)中完成了 準時,可省略步驟1〇2。在下一步驟1〇3+,將第 千台WST2移動至對準感應器%的視場侧,利用對準感 應器26來檢_ 2的基準標記53B(基線測量的—部分)。 此時,預先使用圖2的例如晶圓平台術 = 來對缺欠•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备 $曝先^ 46Α〜46D的位置進行測量。根據該些 ί知的與空間像測量系統55B的指標標記的 做、4^番解料錢11 26的檢射心與曝光區域 的位置_。因此,根騎料絲% 結果,可求出晶圓W2上的各曝光照射區域(包括缺欠曝 26 200931197 xpxji.vj.v/v 光照射區域)與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A〜4〇C的 位置關係。再者’自該階段起,實施由圖丨的AF系統29 進行的晶圓W2或者被檢面的對焦位置的測量、以及基於 該測量結果的被檢標記相對於對準感應器26的聚焦。 • 在下一步驟104中’例如降低對準感應器26的倍率 * 來擴大視場,並檢測圖4A的晶圓W2上的二個搜索對準 標記WMS1、WMS2,以求出晶圓W2之曝光照射區域排 〇 列的X方向、Y方向的偏移(offset)以及0Z方向的旋轉 角。利用該搜索對準,圖1的第2控制系統20B能以小於 切割道區域SLA的寬度的精度而識別晶圓W2上的非元件
區域65ND的位置’且可使晶圓W2的各曝光照射區域SA 内的晶圓標記WM進入到圖2的對準感應器26的高倍率 的視場内。 在下一步驟105中,實施由圖丨的入!^感應器29進行 的晶圓W2的表面的對焦位置測量、以及被檢標記相對於 對準感應器26的聚焦,並且如圖5所示,藉由對準威庳器 ® 26而對晶圓W2上的二個樣本曝光照射區域的 晶圓標記進行檢測(精細對準的一部分)。如此,於樣本曝 光照射區域SA2的測量已結束的狀態下,圖2的缺欠曝光 ,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A、備的曝光區域46A、働(該狀 態下未照射曝光光ILA)位於有利於對@ 5的非元件區域 66A、66B進行曝光的(第2晶圓平台WST2的移動量較 少即可)位置A3、B3的附近。 因此,在步驟106中,藉由圖2的驅動機構47B而使 27 200931197 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b沿χ方向微動,以將圖5 的曝光區域46A、46B的X方向關隔設定為由耕區域 65D的X方向的寬度加上曝光區域46A的寬度所得的值之 後’使曝光區域46B的·Χ方向的邊緣部重合於元件區域 65D的+Χ方向的邊界部65b内。其後,對第2晶圓平台 • WST2進行定位,以使曝光區域46八、466來到位置a3、 B3。然後,開始對曝光區域46A、46B照射曝光光正八, ❹ 且/σ Y方向對第2晶圓平台WST2掃描之後,沿方向 僅以曝光區域46Α的寬度而使第2晶圓平台術2步進移 動’藉此’曝光區域46A、46B移動至位置A5、B5。然後,
ΙΓδΊΓ對第2晶圓平台WST2進行掃描,從而曝光區域 :、46B如圖5的軌跡TA、TB所示會在非元件區域66八、 66B内進行㈣移動(曝光區域46A ,域=的邊界部65a内),因此在非元件區域66a、= 内’對圖4C的L&S圖案的像64χ進行曝光。 ©隹位^據圖1的AF系統29所測量的晶請的對 的歷程或者即時的實測值,而求出最接近 Γί=46Α、46Β的晶圓W2的表面的對焦位置的資 =並根據該資訊而在上述掃插曝光過程中,對第2 = ί二:灯2的2軸高低調整平台视的2位置以及高度進 =2得晶圓W2的表面聚焦於缺欠曝光照射區2 45相較投影光學系統⑶的^圖才又衫糸統 述的控制可獲得需要的聚焦精度〜冰’如如上所 28 200931197 的情ίΐ: til;件方區::6A、66B的x方向的寬度較窄 W2進行i次相對掃對曝光區域46A、46B與晶圓 體進行曝光。# 對曝光區域46A、46B的全 的揭匕’圖2的對準感應器26的視場位於圖6 ❹ ❹ 區iSA2上。因此,在步驟浙中,若對 : ’、、、測篁對象的樣本曝光照射區域進行判定, 階段中殘留有樣本曝光照射區域SA3〜SA10,故而 M «s回至步驟1G5’藉由對準感應器26來對圖6的二個 站1 丁光…、射區域SA3、SA4的晶圓標記進行檢測。在此 ’ ® 2的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Qc、備的 f區域46C、46D位於有利於對圖6的非元件區域说、 66D進行曝光的(第2晶圓平台術2的移動量較少即 位置C3、D3的附近。 於是,轉至步驟106,藉由圖2的驅動機構47D而沪 Y方向對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衫統侧進行驅動,將 6的曝光區域46C、46D的γ方向的間隔設定為由元件區 域65D的γ方向的寬度加上曝光區域46匸的γ方向的寬 度所得的值之後,將曝光區域46D的1方向的邊緣部㈣ 件區域65D的+Y方向的邊界部内,從而將曝光區域 46C、46D定位於位置C3’D3。其後,開始對曝光區域46(:、 46D照射曝光光ILA,沿_X方向對第2晶圓平台wst2. 描之後,沿-Y方向僅以曝光區域46C的寬度而使第2晶 平台WST2步進移動,藉此,曝光區域46C、46D移動至 29 200931197 位置C5、D5。然後,沿+X方向對第2晶圓平台wst2進 行掃描,從而曝光區域46C、46D如圖6的軌跡TC、TD 所不會在非元件區域66C、66D内移動,因此在非元件區 域66C、66D内,對圖4D的L&S圖案的像64γ進行曝光。 在此狀態下,對準感應器26的視場位於圖6之晶圓W2 • 的樣本曝光照射區域SA5的附近。 接著在步驟107中,因在該階段中殘留有樣本曝光照 Ο 射區域SA5〜SA10,故而動作返回至步驟1〇5,藉由對準 感應器26而對圖6的殘留的樣本曝光照射區域SA5〜 SA10的晶圓標記進行檢測。此時因以缺欠曝光照射區域 曝光系統40A〜40D所曝光的非元件區域並無殘留,故而 動作自步驟106移至107。又,由於應測量的樣本曝光照 射區域亦無殘留,故而動作轉至步驟108,對於以缺欠^ 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0D所曝光的非元件區域^缺 欠曝光照射區域)是否殘留進行最終的判定。當存在應曝 • 光的非元件區域時,動作返回至步驟1〇6。 另一方面,當在步驟108中不存在應曝光的非元件區 域時,動作轉至步驟109,圖i的第2控制系統2〇b根^ 晶圓W2的樣本曝光照射區域SA1〜SA1〇的晶圓標記 量結果L例如以EGA方式將圖2的基準標記53B作為美 準而计算出晶圓W2的各曝光照射區域的排列座標 資訊)。進而,第2控制系統20B根據在對準過^中藉由 AF系統29所獲得的測量值而求出晶圓W2的表面的 位置的分佈資訊(對焦位置資訊)。該些晶圓W2的對準^ 30 200931197 訊以及對焦位置資訊自第2控制系統2〇B發送至第1控制 系統20A。 工 其次,在圖7的步驟11〇中,如圖9所示,將第2晶 圓平台WST2沿著路徑Mp2而移動至投影光學系統pL的 曝光區域側。與此同時,第丨晶圓平台WST1沿著路徑
G MP1而移動至對準感應器26的視場側之後,在位置Lpi 處將第1晶圓平台WST1上的曝光結束的晶圓更換為未曝 光的晶圓W3。 在下-步驟111中’以圖9的第2晶圓平台WST2的 空間像測里系統55B來對圖1的標線片R的標線片標記的 像位置進行檢測(基線測量)。在下一步驟112中,第i 控制系統2GA使用上述像位置、及基準標記別與受光開 口 54B的既知的位置_,可將自上述第2控制系統· 所供給的晶圓W2的各曝光黯區域的排悲標換算成以 標線片的像作絲準的㈣座標。其後,使祕算後的排 列座標,可高精度地騎晶® W2的各曝光闕區域盡標 線片R的像的對準。 … 進而’第1控制系、统20A例如經由af系統28而對 晶圓W2上的由AF系統2 9所測量的1點的對焦位置(此 處為相對於投影光學系統PL的像面的散焦量)進行測量。 然後,使用該測量值’將自上述第2控制系統細所供给 的晶圓W2的對焦位置的分佈f訊換算絲自投影光學系 統PL的像面的散焦量的分佈。此後,預先驅動z轴高低 調整平台35B來使晶圓W2的曝光區域31的表面重合到 31 200931197 L 1.X·' 2面上,由此使散焦量減小,因而可更高速且高精度地進 行基於AF系統28的測量值的聚焦。 在下一步驟113中,進行第2晶圓平台WST2上的曰 圓W2的對焦位置測量及聚焦,並且以液浸法在晶圓^ ’ ^的各曝光騎區域⑽標線ϋ R的随的像進行掃描曝 , 光。此時,本實施形態中,在圖4Α的非元件區域65Nd
# 4個非元件區域67A〜67d的缺欠曝光照射區域内 〇 分別對標線片R的圖案的像(圖4B的像62X、62Y)進杆 曝光。具體而言’沿X方向、γ方向驅動圖9的晶圓平a WST2,使晶圓W2步進移動至掃描開始位s。贫通,開二 向圖1的液浸區域30供給液體Lq,且開始照射曝光光IL, ^經由標線片平台RST而沿Y方向對標線片R進 =時’經㈣9的晶圓平台WST2而對曝光區域3^儿 圓W2上的一個曝光照射區域相對應的方向而進; 倍率作為速度比來掃描的掃描曝光。利用反覆上: =進移動與掃描曝光的步進掃描(Stepandsean)動H LA W2上的元件區域6®及非元件區域6⑽ :=6一的曝光照射區域上轉印標線片r wSTfI^l114中’如圖2所示,將第2晶圓平台 載位置LP2,從而在步驟115中進行晶圓 7的卸載之後,轉至步驟1G1而進行下一個晶 圓 另一方面,將步驟115中所卸載的曝光 =載 曝光裝置100搬送至塗佈顯影機f 2自 顒〜機(未圖示)中’在步驟122 32 200931197 光阻劑的顯影。在下-步驟⑵中,進行包 ^已‘‘.I㈣日日_加熱(硬
過程、CMP製程等的^ 4 UtchmW 視需要而/5 土板處理。然後,在下一步驟124中, 元件组彡過如及基板處料程之後,經過 =ft (包括切割(㈣)過程、焊接(b。—以 困元件等的元件。此時, 有規定的=祕i的曝光面上的Α致整個表面上曝光有具 理而在日11 & Mi&S圖案的像’且藉由顯影以及基板處 宰,因個表面上形成有具有上述週期性的圖 案因此可容易實施CMP製程。 進>二?:第1晶圓平台WST1上的晶圓Wb亦同時 上曰ΓΊ W步驟101〜115的對於第2晶圓平台WST2 的曝光動作相同的動作。其中,如圖8所示, 2、 〜108的第2晶圓平台WST2上的晶圓W2的對 ❹ 2及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動作同時,實施步驟21〇〜 的、&由^光學系統PL來對於第1晶圓平台 3【曰圓W1進行標線片R的圖案的像的曝光。反之,當 ,於第1晶圓平台WST1上的晶圓進行鮮驟105〜1〇8 2應的對準以及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時,同時會實施 的步驟110〜II3中的藉由投影光學祕pL來對於第 2曰日圓平台WST2上的晶圓進行曝光。 本實施形態的個效果以及變形例如下所述。 Ο)圖1的曝光裝置1GG的曝光方法是一種對晶圓 33 200931197 上的圖4A所示的多個區域進行曝光的曝光方法,上述多 個區域包括含有元件區域65〇的區域(第1區域)以及非 元件區域65ND内的區域(第2區域),上述曝光方法包括: 步驟105,與經由投影光學系統PL (第1光學系統)而對 在引導面(二維平面)内移動的第1晶圓平台WST1 (第 ; 1基板保持可動體)上所保持的晶圓W1的第1區域進行 曝光的動作(步驟213)的同時,來對在上述引導面内移 ❹ 動的第2晶圓平台WST2 (第2基板保持可動體)上的晶 圓W2上的搜索對準標記WMS1、WMS2進行檢測;步驟 105〜108 ’根據上述搜索對準標記WMS1、WMS2的檢測 結果,實質上同時實施經由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 40A〜4GD(第2光學系統)而對第2晶®平台WST2上的 晶圓W2的第2區域進行曝光的動作、及對晶圓W2上的 樣本曝光照射區域SA1〜SA10内所附設的晶圓標記胃 進行檢測的動作;以及步驟113,根據晶圓標記WM的檢 測結果,經由投影光學系統PL而對第2晶圓平台WST2 上的晶圓W2的第1區域進行曝光。 又,曝光裝置100具備:第1晶圓平台WST1 ;第2 晶圓平台WST2;對準感應器26’其對第2晶圓平台WST2 上的基準標記53B以及晶圓平台WST1、WST2上的晶圓 的標記的至少一者進行檢測;對晶圓上的上述第丨區域照 射曝光光IL的投影光學系統PL ;以及對與上述第〗區域 不同的晶圓上的第2區域照射曝光光ILA的缺欠曝光照射 區域曝光系統40A〜40D。並且,對準感應器26在投影光 34 200931197 對於在第1晶圓平台WST1上所保持的晶圓W1 …射曝光光IL的動作過程中,檢測第2晶圓平台Wst2 ^的基準標記53B或者晶圓Μ上的標記,缺欠曝光照射 區域曝光系統40A〜40D在對準感應器26進行的標記的檢 測動作過程中,對第2晶圓平台WST2上所保持的晶圓 W2上的上述第2區域照射曝光光ILA。
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大致同時進行對第丨晶圓平台 WST1上的晶圓W1的第j區域(包含完整的曝光照射區 域的區域)的曝光、及對第2晶圓平台WST2上的晶圓 W2的第2區域(包含缺欠曝光照射區域的區域)的曝光, 因此可對分別對應於晶圓W1、W2的第〗及第2區域的圖 案進行有效地曝光。進而,由於實質上同時實施用以進行 晶圓W2的第1區域的曝光的對準感應器26的標記檢測 (步驟105的標記檢測動作)、及晶圓W2的第2區域的曝 光(步驟106),故而可進一步提高曝光過程的產量。 (2)又,在圖4A中,晶圓W2的表面被分割為由多 個完整的曝光照射區域(劃分區域)所組成的元件區域 65D、及由多個部分缺欠的曝光照射區域所組成的非元件 區域65ND,上述第1區域包含元件區域65D與非元件區 域65ND的一部分的區域(複雜形狀的非元件區域67A〜 67D),上述第2區域包含上述非元件區域65ND中的未包 3於上述第1區域的區域(間単形狀的非元件區域66A〜 66D)。此結果為,非元件區域65ND (缺欠曝光照射區域) 中,藉由投影光學系統PL而對包含於上述第1區域中的 35 200931197 第frf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 +述第區域進行曝光。如此來分擔缺欠曝光昭 射區域的曝光,從㈣時可提高曝絲㈣產量。 再者’例如當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
40Α 〜40D Β、,或者當與圖1的投影光學系統PL之晶圓 ^的曝光時_比’神感應器26及缺欠曝光照射區域 二⑽4=〜ΦΟΟ的晶圓W1的對準以及缺欠曝光照射 ❹
曝光㈣敝短時’亦可藉由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 ,、統4〇A〜柳來對晶圓W2的非元件區域65ND的全體 進行曝光。 (3)又,圖4A中,晶圓W2上的上述第2區域 兀件區域66A〜66D)是以平行於正交的二方向中的任一 方向的直線及晶圓W2的邊緣部所包圍的簡單形狀的區 域。因此’對於上述第2區域,可使用圖2的缺欠曝光昭 射區域曝光系統40A〜侧例如以掃描曝光方式圖、 4C、圖4D的圖案的像64χ、64γ進行有效地曝光。圖 ⑷又,對準感應器26在對第2晶圓平台 的晶圓W2上的多個標記中的至少二個標記(搜索對 記WMS卜WMS2)進行檢測(步驟1〇4)之後,缺: 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0D對晶圓W2上的上述 區域照射曝光光ILA (步驟1()6)。此時,使用步驟收 檢測結果,賴以必要的精度而識耻述帛2區域的位置。 再者’在圖4A中,例如當預對準的精度較高時 可省略搜索鮮標記WMS1、WMS2職_作(步= 36 200931197 104)。此時’藉由對晶圓W2上的二個樣本曝光照射區域 (例如SA1、SA2)的晶圓標記(精細對準標記)的位置 進行檢測’而可識別非元件區域65ND的位置。因此,在 上述二個樣本曝光照射區域的晶圓標記的檢測後,可藉由 . 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0D而對上述第2區域 ' 進行曝光。 • - 又,對準感應器26在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 ❹ 統40A〜40D開始照射上述第2區域中的非元件區域 66A、66B (最初的步驟1〇6)之後,開始對晶圓W2上的 與上述至少二個標記不同的樣本曝光照射區域SA3之後 的晶圓標記進行檢測(第2次的步驟1〇5>藉此,可將搜 索對準的結果使用在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用的定位與精 細對準用的定位該兩者。 、 (6) 又,更具備對第2晶圓平台WST2在引導面内 =位置進行控制的晶圓平台控制部21B,該晶圓平台控制 部21B根據上述至少二個搜索對準標記WMS1、WMS2的 ° 檢測資訊而使第2晶®平台WST2移動。#由使用搜索對 準標記WMS1、WMS2的檢測資訊而可容易使其後的標記 進入到對準感應器26的視場内。 (7) 又,投影光學系統!^在晶圓的上述第i區域内 ,圖4B的L&S圖案的像62X、62Y (第1圖案)進行曝 光,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A〜4〇D在上述第2區 域内對與第1圖案不同的L&s圖案的像6攸、64γ (第2 圖案)進行曝光。藉此,可使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 37 200931197 40A〜40D的解析度相較投影光學系統PL的解析度更粗, 因而例如當以投影光學系統PL而進行液浸曝光時,能夠 以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0D來進行乾式曝 光。由此’可簡化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A〜4〇D 的構成。 (8 )又,當上述的像64X、64Y的線寬為像62χ、62γ 的最小線寬的5〜20倍時,可簡化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 系統40Α〜40D ’並且可良好地進行後過程的CMp製程。 再者,在圖4A的非元件區域65ND内,亦可藉由缺 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0D來僅進行趙 敏度的曝光量的曝光(所謂的周邊曝光),而不對 = 進行曝光。 ❹ (9)又’更具備AF系統29 (面位置檢測部),其用 以對沿著在第2晶圓平台WST2上所保持的晶圓—^引 導面的法線方向(Z方向)的對焦位置(面位置資訊)進 行檢測,根據藉由AF系統29所檢測的面位置f訊° 制保持在第2晶圓平台WST2上的晶圓W2與 : 射區域曝I魏嫩〜備關隔。藉此、 度而進行缺欠曝光崎區麟光。 ^解析 再者’亦可使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佩〜柳 ===少的小型的AF系統(自動對焦感應 )來代替如圖1所示地使料同的AF系統29。此時, 使用以該AF系統所測量的晶圓上的對焦位置的資訊,、 可正確地精對應的缺欠曝光騎區域曝域統佩〜 38 200931197 40D的聚焦’並且可預絲晶圓表面的對焦位置的分佈資 訊進行測量。 、 (1〇)又’更具備驅動機構(調整部)47B (或47D), 其對多個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GA〜4GD中的二個 缺人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曝光部)4〇a、_ (或彻、 40D)的間隔進行調整。 利f驅動機構47B,對應於晶圓W2的曝光照射區域 〇 ?列”整缺欠曝光照射II域曝光系統40A、40B的間 隔’藉此如圖5所示,能以1對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 統40A、她同時對晶圓W2的第2區域進行曝光。因此, 可進一步有效地進行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 (11) 又,圖2的對準感應器26的檢測位置是在由 多個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统4〇A〜4〇D的曝光區域 46A 46D所包圍的位置巾。藉此,可有效地實施對準以 及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 (12)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在自缺欠曝光照射區域 © 曝光系、统40A〜40D而對晶圓W2上的曝光區域46a〜46d (第2區域的-部分)照射曝光光正2的期間,使缺欠曝 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A〜娜與晶圓Μ進行相 動。即,以掃描曝光方式,例如可對於晶圓W2上的 串的多個缺欠曝光照射區域連續而有效地曝光 L&S圖案的像。此時’只要可曝光L&s圖案的像即 因此在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A〜4〇D中 43 (參照圖1 )上,僅沿非掃插方向而形成規定週期的咖 39 200931197 圖案即可,無需設置標線片43的掃描機構。 再者’亦可藉由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 40D ’以步進重複(step and repeat)方式在晶圓W2上進 行曝光。 (13)又’投影光學系統PL的曝光是經由投影光學 系統PL與晶圓之間的液體Lq而進行的,缺欠曝光照射區 域曝光系統40A〜40D的曝光是以乾式曝光的方式進行 的。 ❹ * 再者’本發明亦可應用於以乾式曝光的方法進行投影 光學系統PL的曝光的情況。又,亦可使用液浸法而進行 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0D的曝光。 (M)又’曝光光IL的波長與曝光光ILA的波長為 大致相同波長時較佳。藉此’可利用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 光而以短時間來使晶圓上的光阻劑感光。 此處’供給作為曝光光束的曝光光IL的光源及供給 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用的曝光光ILA的光源,可為相同 〇 的光源。 又’為了將來自光源的曝光光ILA引導至缺欠曝光照 射區域曝光系統40A〜40D而使用了光導管,但亦可為如 下構成:不使用光導管’而是使用由透鏡等所組成的傳輸 光學系統以將來自光源的曝光光ILA引導至缺欠曝光照射 區域曝光系統40A〜40D。 (i5)又,上述實施形態的元件製造方法包括:準備 塗佈有光阻劑的晶圓(感光性基板)的過程(步驟121); 200931197 使用上述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1〇〇,經由投影光學系統pL 以及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4〇A〜4〇D而分別在晶圓 上曝光規定的圖案的過程(步驟101〜115);對所曝光的 晶圓進行顯影,在晶圓的表面上形成與上述已曝光的圖案 • 相對應的形狀的光罩層的過程(步驟122);以及經由上述 光罩層而以晶圓的表面進行加工的過程(步驟123)。 . 此時,藉由曝光裝置100,可有效地進行包含缺欠曝 ❹ 光照射區域的晶圓的曝光,並可在後工程中良好實施CMP 製程,因此能夠以咼良率高產量而製造元件。 再者,本發明不僅應用於掃描曝光型的投影曝光裝 置,亦可應用於使用成批曝光型(步進機型)的投影曝光 裝置而進行曝光的情況。又,本發明亦可應用於以乾式曝 光型的曝光裝置而進行曝光的情泥。 另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半導體元件的製造製程中的 應用,例如亦可廣泛應用於形成在方形的玻璃板 (glass-plate )上的液晶顯示元件、或者電漿顯示器(plasma 〇 display)等顯示裝置的製造製程、或者攝像元件(CCD 等)、微機器(Micro Machine )、微機電系統(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 MEMS )、薄膜磁頭(出匕 film magnetic head)以及去氧核糖核酸(De〇xyrib〇nucleicAcid,DNA) 晶片等各種元件的製造製程。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形態,理所當 然,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要旨的範圍内可採用各種構成。 200931197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一例的曝光裝置的概略 構成的示圖。 圖2是表示圖1的晶圓基座WB上的晶圓平台 WSTl、WST2的平面圖。 圖3A是表示圖2的空間像測量系統55A的構成的斧 圖,圖3B是表示空間像測量系統的另一例的示圖。 ❹ ❹ 圖4A是表示圖1的晶圓W2的曝光照射區域圖的^ 例的平面圖,圖4B是表示藉由圖!的投影光學系統所 曝光之圖案的放大圖,圖4C是表示藉由圖4A的曝光區威 46A所曝光的圖案的放大圖,圖4d是表示藉由圖々A的爆 光區域46C所曝光的圖案的放大圖。 圖5是用以說明藉由曝光區域46A、46B而對晶圓 W2的缺欠曝光照射區域進行曝光之動作的平面圖。Μ 圖6是用以說明藉由曝光區域46C、46D而對晶圓 W2的缺欠曝光照射區域進行曝光的動作的平面圖。Μ 圖7是表示圖1的曝光裝置100的曝光動作的一 流程圖。 圖8是表示由圖1的二台晶圓平台同時實施 一部分的流程圖。 圖9是表示第2晶圓平台WST2移動至投 :的下方、第i晶圓平台細移動至對準感應器予2= 下方的狀態的平面圖。 ”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42 200931197 1 :底層構件 2 .防振台 10 :照明系統 19A、19B :切換部 20A:第1控制系統 20Aa、20Ba :信號線 20B :第2控制系統 ©21A、21B :晶圓平台控制部 22A、22B :信號處理部 23 :喷嘴單元 24A :供給管 24B :回收管 25 ··液體供給回收裝置 26 :對準系統 26F :視場 27 :信號處理系統 ❿ 28、29 : AF系統 28a、29a :送光系統 28b、29b :受光系統 29F :被檢區域 30 :液浸區域 32 :狹縫像 35A、35B : Z軸高低調整平台 36A、36B :晶圓保持器 43 200931197 37A、37B :致動器 38A、38B : XY 平台 40Α、40Β、40C、40D :缺欠曝光照射區域曝光系統 (第2光學系統) 41 :光學構件 42:聚光光學系統 • 43、R:標線片 ^ 44、57 :鏡片 45 :投影系統 31、46A、46B、46C、46D :曝光區域 46XA、46XB、46XC、46XD、46YA、46YB、46YC、 46YD、46YE :雷射干涉儀 47B、47D :驅動機構 48A、48B、48C : PA 感應器 51A、51B :照度不均感應器 52A、52B :照射量感應器 ❿ 53A、53B:基準標記 54A、54B :受光開口 55A、55A1、55B :空間像測量系統 56 :成像系統 58 :攝像元件 59 :狹縫板 60 :集光透鏡 61 :受光元件 44 200931197 62X、62Y、63X、63Y、64X、64Y :像 65 :邊界線 65a、65b、65c、65e :邊界部 65D :第1區域 • 65ND :第2區域 66A、66B、66C、66D、67A、67B、67C、67D :非 元件區域 Ο 100 :曝光裝置 IL、ILA :曝光光 RST :標線片平台 AX :光軸 PL :投影光學系統(第1光學系統)
Lq :液體
Wl、W2、W3 :晶圓 Wla :切口部 WST卜WST2 :晶圓平台 ® WB :晶圓基座 A1 :外形 LP卜 LP2、A3、A5、B3、B5、C3、C5、D3、D5 : 位置 MP1、MP2 :路徑 WMS、WMS1、WMS2 :搜索對準標記 SADI、SAD2 :缺欠曝光照射區域 dX、dY、DX、DY :寬度 45 200931197
xj^/xx.uv/C WM :晶圓標記 SLA :切割道區域 SA :曝光照射區域 SA 卜 SA2、SA3、SA4、SA5、SA6、SA7、SA8、SA9、 SA10 :樣本曝光照射區域 PX、PY、QX、QY :週期 ΤΑ、TB、TC、TD :執跡 X、Y、Z :方向
46

Claims (1)

  1. 200931197 L· pXA.i 七、申請專利範固·· 個:及第 2 _ 你柱j第1光學系絲對在·^維平面内移動的第1基板 此動_^所_的第1基板的第1區域進行曝光’與 ❹ 2基板上4第基板簡可域上所保持的第 記巾的規定的標記進行檢測; 根據上述規定的標記的檢測結果 由第2光學系統來對伴持質上门時實施經 上述第2基板的第2 j板保持可動體上的 ^及己中的除上錢定的標記之外的標記進行檢測的動作; 根據上述多個標記的檢測結果,經由上 統來對保持在上述第2基板保持可動體上的== 的第1區域進行曝光。 Θ上述第2基板 ====分割為多個完整的劃分區域與多個部分 八上述第2基板的上述第!區域包含上述多個完 刀區域與上述多個部分缺欠的劃分區域的―』 以第2基板的上述第2區域包含上述多$欠 的劃分區域中的未包含在上述第!區域中的區域。刀缺人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曝光方法,其中上述 47 200931197 第2基板上的上述第2區域是以平行於相互正交的二方向 中的任-方向的直線及上述第2基板的邊緣部所包圍的區 域0 ,4.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項所述之曝 光方法,其中上述第i光學系統是對各基板的上 域曝光第1圖案, ❹ ❺ ㈣^述第2光料、統是對各基板的上述第2區域曝光第 2圖莱, 述第2圖案的線寬是上述第1圖案的最小線寬的5 〜倍。 光方i如Πί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項所述之曝 光的波長㈣=於上述第1絲系統巾使㈣第1曝光 光的波長範圍更廣。 曝先 光方:如:3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項所述之曝 ^方法’其中在經由上述第2光學系統來對上述第2 區域的—部分進行曝光的朗,使上述 基板與上述第2光學系統進行相對移動。 曝光裝置’對基板上的多個區域進行曝光,談 曝先裝置的特徵在於包括: 』臀尤这 動;第1基板保持可動體,保持基板且可在二維平面内移 内移^ ;2基板保持可動體,保持基板且可在上述二維平面 48 200931197 對準系統’對上述二個基板保持可 持可動體上所保持的基板上咖= 以及第^光學系統’對基板上的第!區域照射第4光光; 第2光學系統,對與上述第! 2區域照射第2曝光光; 域不同的基板上的第 上述對準系統在上述第i光學系統 基板保持可動體上的第i基板照射 、 過程中,對上述第2基板保持可動體上== 2基板保持可動體上的第2基板上的標記進行檢第 的檢系統在上述對準系統所進行的上述標記 ==程:,對保持在上述第2基板保持可動體上 板上的上述第2區域照射上述第2曝光光。 ㈣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曝光裝置,其中上述 ❹ 美拓上述第2基板㈣可動體上所保持的上述第2 土板上的多個標記中的至少二個標記進行檢測之後, ^述第2光學祕對上述第2基板上的上述第2 照射上述第2曝光光。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曝光裝置,其中上述 =系統在上述第2光學系統開始對上述第2區域照射上 ’*·· 2曝光光之後,開始對上述多個標記中的與上述至少 一個標記不同的標記進行檢測。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或第9項所述之曝光裝置, 49 ❹ ❹ 200931197 使上二雜㈣檢測資訊而 曝光中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ι〇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曝光上述第1光學系統對上述第1區域,對第^圖案進行 上述第2光學系統對上述第2 案不同的第2_進行曝光。 、十、^2.如申明專利範圍帛11項所述之曝光裝置,其中上 述第f案的線寬是上述第1_的最小線寬的5〜 曝光i7項至第12财任—項所述之 样聽辨1已括面位置檢測部’用以對上述第2基板保 ^可動體上所保持的上述第2基板的沿著上述二維平面 法線方向的面位置資訊進行檢測, 、 持在,立置檢測部所檢測的面位置資訊,來控制保 2光學系保持可動體上的上述第2基板與上述第 曝光i4署如申it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μ/ '、中上述第2光學系統包括對上述第2基板上 部多個上述第2區域分別照射上述第2曝光光的多個曝光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曝光裝置,更包括 50 200931197 =的口:系統的上述多個曝光Μ的二個 二,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或第Μ項所述之曝光裝 ’、中上述對準系統的檢測位置是在由基於上述第‘ 上述多個曝光部的上述第2曝光光的多個照射位 置所包圍的位置上。 ❹ ❹ 曝央i7署如H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6項中卜項所述之 ί光裝置,其巾在自上述第2光㈣統對上述第2基板上 =^第2區域的—部分照射上述第2曝光光的期間,使 述第2基板與上述第2光學系統進行相對移動。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7項中任—項所述之 ρ置’其巾上述第2區域位於基板上的上述第i 的周圍。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曝光裝置其 述第2區域是以平行於正交的二方向中躲一方向的直 及上述基板的邊緣部所包圍的區域。 、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19項中任一 曝光装置,其中 上述第1 II域是經由上述第丨光學系統與基板之 液體而進行曝光, 上述第2區域並不是在上述第2光學系統與基板之 經由液體而進行曝光。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20項中任一項所述之 曝光裝置’其中用於上述第i區域的曝光的上述第ι曝光 51 200931197 光的波長、與用於上述第2 H域的曝光的上述第2曝光光 的波長為大致相同波長。 22.—種元件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準備感光性基板; 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21項中任一頊所述 - 之曝光裝置,經由上述第1及第2光學系統而在上述感光 性基板上分別曝光規定的圖案; ❹ 將所曝光的上述感光性基板顯影,將與經由上述第1 及第2光學系統而曝光的圖案相對應的形狀的光罩層形成 在上述感光性基板的表面上;以及 經由上述光罩層而對上述感光性基板的表面進行加 工。 ❹ 52
TW097142378A 2007-11-14 2008-11-03 Expos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TW200931197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9637907P 2007-11-14 2007-11-14
US12/247,892 US20090123874A1 (en) 2007-11-14 2008-10-08 Exposure method, exposur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1197A true TW200931197A (en) 2009-07-16

Family

ID=40624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2378A TW200931197A (en) 2007-11-14 2008-11-03 Expos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123874A1 (zh)
JP (1) JP2009124118A (zh)
TW (1) TW200931197A (zh)
WO (1) WO20090637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0362B (zh) * 2014-09-22 2016-09-21 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機台的遮光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34585A1 (ja) 2009-05-21 2010-11-25 旭化成イー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多層多孔膜
CN103034063B (zh) * 2011-09-29 2015-03-0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光刻设备
JP2015032800A (ja) * 2013-08-07 2015-0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リソグラフィ装置、および物品製造方法
KR20150080449A (ko) * 2013-12-06 2015-07-09 에베 그룹 에. 탈너 게엠베하 기질들을 정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JP5582267B1 (ja) * 2014-01-17 2014-09-03 株式会社東光高岳 連続走査型計測装置
CN104597721B (zh) * 2015-01-20 2016-09-2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紫外光刻二维平台
JP6308958B2 (ja) * 2015-02-25 2018-04-11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基板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DE102016122353A1 (de) * 2016-11-21 2018-05-24 Manz Ag Bearbeitungsanlage
NL2020344A (en) 2017-02-03 2018-08-14 Asml Netherlands Bv Exposure apparatus
JP6688273B2 (ja) * 2017-11-13 202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リソグラフィ装置、リソグラフィ方法、決定方法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7430194B2 (ja) * 2019-02-26 2024-02-09 エーエスエムエル ネザーランズ ビー.ブイ. 検査装置、リソグラフィ装置及び測定方法
CN113759654B (zh) * 2020-05-19 2023-07-21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晶圆边缘曝光装置、方法及光刻设备
CN113900356B (zh) * 2020-07-07 2023-03-21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曝光方法及曝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4406B2 (ja) * 1991-10-30 2001-09-04 株式会社ニコン 面位置検出方法及び装置、半導体露光装置、並びに前記方法を用いた露光方法
JP3395798B2 (ja) * 1993-12-22 2003-04-14 株式会社ニコン 位置検出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露光方法及び装置
SG107560A1 (en) * 2000-02-25 2004-12-29 Nikon Corp Exposure apparatus and exposure method capable of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distribution
KR100466311B1 (ko) * 2002-07-05 2005-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공정의 노광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노광 방법
KR100585170B1 (ko) * 2004-12-27 2006-06-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트윈 기판 스테이지를 구비한 스캐너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반도체 사진 설비 및 상기 설비를 이용한 반도체 소자의제조방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0362B (zh) * 2014-09-22 2016-09-21 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曝光機台的遮光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23874A1 (en) 2009-05-14
WO2009063736A1 (en) 2009-05-22
JP2009124118A (ja) 2009-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1197A (en) Expos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production method
JP5238771B2 (ja) リソグラフィ機器及び方法
JP2009135166A (ja) 露光方法及び装置、露光ユニット、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KR101885751B1 (ko) 센서 시스템, 기판 핸들링 시스템 및 리소그래피 장치
TW200944963A (en) Stage drive method and stage unit,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05081295A1 (ja) 露光方法、露光装置及び露光システム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H10163097A (ja) 投影露光装置及び投影露光方法
JP2006278820A (ja) 露光方法及び装置
TW201937313A (zh) 圖案形成裝置、對齊標記檢測方法和圖案形成方法
TW201207360A (en) Focus test mask, focus measurement method, exposure method and exposure apparatus
TW200421048A (en) Lithographic apparatus
JP2009105397A (ja) リソグラフィ装置および方法
US20040257547A1 (en)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W200832079A (en)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and surface treatment apparatus, exposure method and exposure apparatus,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02231616A (ja) 位置計測装置及び方法、露光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11049285A (ja) マスク形状計測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露光方法及び装置
TWI251129B (en) Lithographic apparatus and integrated circuit manufacturing method
KR20200088529A (ko) 초극자외선 리소그라피용 펠리클 검사 시스템
JP2000031015A (ja) 位置検出方法、位置調整方法、走査露光方法及び走査型露光装置並びに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2170757A (ja) 位置計測方法及びその装置、露光方法及びその装置、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13247304A (ja) 基板保持装置、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4096109A (ja) アライメントツール、リソグラフィ装置、アライメント方法、デバイス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デバイス
JPH1140493A (ja) 走査型露光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US20050128455A1 (en) Exposure apparatus, alignment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010123793A (ja) 光学特性計測方法、露光方法、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