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925590A - Gas sensor, air-fuel ratio controller, and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Gas sensor, air-fuel ratio controller, and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925590A
TW200925590A TW097134921A TW97134921A TW200925590A TW 200925590 A TW200925590 A TW 200925590A TW 097134921 A TW097134921 A TW 097134921A TW 97134921 A TW97134921 A TW 97134921A TW 200925590 A TW200925590 A TW 20092559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layer
oxide semiconductor
gas sensor
ratio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4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tsuo Kondo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925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559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 G01N27/1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a solid body in dependence upon absorption of a fluid; of a solid body in dependence upon reaction with a fluid, for detecting components in the fluid
    • G01N27/125Composition of the body, e.g. the composition of its sensitive lay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82Resistor making
    • Y10T29/49099Coating resistive material on a base

Description

200925590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氣體感測器’尤其係關於一種包含氧 化物半導體層之電阻型氣體感測器。又,本發明亦係關於 一種包含如上所述之氣體感測器之空燃比控制裝置及輸送 機器。 【先前技術】 自環境問題或能量問題之觀點考慮,期望提高内燃機構 Ο 之里程、或者降低内燃機構之排氣氣體中所含之限制物質 (NOx等)之排出量。因此,為了於通常之最佳條件下進行 燃料之燃燒,則必須根據燃燒狀態對燃料與空氣之比率進 行適當控制。空氣與燃料之比率被稱作空燃比(a/f, air/fuel),於使用三元觸媒(Three_Way Catalyst)之情形 時’最佳之空燃比係理論空燃比。所謂理論空燃比係指空 氣與燃料無過量或不足而燃燒之空燃比。 ◎ 於燃料以理論空燃比計而燃燒之情形時,排氣氣體中含 有固定之氧。當空燃比小於理論空燃比時,亦即,燃料之 濃度相對較高時,與理論空燃比之情形時之氧量相比,排 氣氣體中之氧量減少。另-方面,當空燃比大於理論空燃 比(燃料之濃度相對較低)時,排氣氣體中之氧量增加。因 $,藉由對排氣氣體中之氧量或者氧濃度進行計^,而推 定空燃比究竟偏離理論空燃比多少程度,從而可對空燃比 進行調節並進行控制,而使燃料於最佳條件下燃燒。 作為對排氣氣體中之氧濃度進行計測之氧感測器,眾所 134400.doc 200925590 =知有如專利文獻!所揭示般之電阻型氧感測器。電阻型 =感測器對以與排氣氣體相接觸之方式而設置的氧化物半 2體層之電阻率之變化進行檢測。當排氣氣體中之氧分壓 生變化時,氧化物半導體層中之氧空位漠度亦發生變 • 冑,因此氧化物半導體層之電阻率發生變化。因此,藉由 對該電阻率之變化進行檢測,而可對氧濃度進行測定。 • 作為詩電阻魏❹"之氧化物半導體,自敎性及 穩、定性之觀點方面考慮,較為理想的是亦於專利文獻艸 所揭示之氧化飾(cerium oxide)。又,專利文獻2中亦揭示 有如下技術’ # ’於包含由含有鋪離子及錯離子之氧化物 (即鈽與錯之複合氧化物)所形成之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氧感 測器中,將锆離子之物質量相對於鈽離子及锆離子之物質 量之和的比例設為〇.5%〜4〇%,藉此可提高響應特性。 [專利文獻1 ]曰本專利特開2003 -1491 89號公報 [專利文獻2]專利第3870261號說明書 I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即便使用專利文獻丨及專利文獻2中所揭示之技 術,但因氧化物半導體層之電阻率之經時變化較大,故實 用方面無法獲得充分之耐久性。又,即便為了提高響應特 性而使用專利文獻2之技術,但亦如文獻中所記載般僅可 實現數秒左右之響應時間,從而無法獲得作為車載用感測 器之充分之響應特性。進而,專利文獻2中所具體記載之 響應時間,係氧分壓於稀領域内變化時之響應時間,而並 134400.doc 200925590 非係氧分壓於濃領域與稀領域之間變化時之響應時間。亦 即,專利文獻2中所揭示之組成並非係作為車載用感測器 之重要之濃稀(rich-lean)檢測精度優異之組成。 本發明係蓉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彡目的在於改善包含 含有鈽離子及鍅離子之氧化物半導體層的電阻型氣體感測 器之耐久性及響應特性。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氣體感測器係包含含有氧化物半導體層之氣體 檢測部之電阻型氣體感測器,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含有鈽 離子及锆離子,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中所含有之錯離子之 物質量相對於鈽離子及鉛離子之物質量之和的比例為4 5 % 以上6〇%以下,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具有含80 V〇l%以上之 立方晶之結晶相。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含有〇〇1 wt%以上1 〇 wt%以下之A1。 _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令,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含有〇〇1 wt%以上5 wt%以下之si。 或者,本發明之氣體感測器係包含含有氧化物半導體層 之氣體檢測部之電阻型氣體感測器,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 含有飾離子及錯離子,上述氧化物半導邀層進而含有
Wt/❹以上10 wt%以下之A1及0.01 wt%以上5 wt%以下之Si。 於一較佳實施形態中’本發明之氣體感測器係氧感測 器》 本發明之空燃比控制裝置包含具有上述構成之氣體感測 134400.doc 200925590 器、以及連接於上述氣體感測器且對内燃機構之空燃比進 行控制之控制部。 本發明之輸送機器包含具有上述構成之空燃比控制裝 置。 • 本發明之氣體感測器之製造方法係電阻型氣體感測器之 製造方法’該電阻型氣體感測器包含含有氧化物半導體層 之氣體檢測部、及支持上述氣體檢測部之基板,該氣體感 ^ 測器之製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驟:準備含有鈽離子及錯離子 之/谷液之步驟,使用共沈殿法,由上述溶液製作含有45 mol%以上60 m〇1%以下之氧化鍅的氧化鈽_氧化鍅粉體的 步驟;以及使用上述氧化鈽_氧化锆粉體而於上述基板上 形成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步驟。 本發明之氣體感測器中,氧化物半導體層中所含有之锆 離子之物質量相對於鈽離子及錯離子之物質量之和的比例 (以下簡稱作「锆離子比率」)為45%以上60%以下,且, © 氧化物半導體層具有含8〇 v〇1%以上之立方晶之結晶相。 藉由使錯離子比率為45%以上6〇%以下,而使氣體感測器 對氣體濃度之變化之響應時間縮短,響應特性提高。又, 因抑制氧化物半導體粒子之粒成長,故耐熱性提高❶進 而,氧化物半導體層之電阻率之氧分壓依存性增大,因此 濃稀檢測精度提高。又,氧化物半導體層之結晶相含有 vol /。以上之立方晶,藉此響應特性提高並且電阻率之經時 變化得以抑制。如此,本發明之氣體感測器之耐久性及響 應特性優異。 134400.doc 200925590 較好的是,氧化物半導體層含有0.01 wt%以上1〇㈣以 下之A1。若氧化物半導體層之A1含量為〇〇1 以上⑺ ❹ ❹ 爾下’則基板與氧化物半導體層之密著性提高,且可 防止氧化物半導體層之剥離。又,因抑制氧化物半導體粒 子之粒成長之效果提高,㈣熱性亦進一步提高。而與此 相對,若⑷含量未滿0·01 wt%,則幾乎無法獲得如上所述 般之娜加之效果。又,若辦量超過1()㈣,則電性傳 導之抑制率增大,因此氧化物半導體層之電阻率增大。 又’較好的是,氧化物半導體層含有Q()i w:%以上$ 讀以下之Si。若氧化物半導體層之Si含量為〇〇ι心以 上wm以下,則基板與氧化物半導㈣之密著性提高, 從而可防止氧化物半導體層之剝離。而與此相對,若Μ 量未滿(UH wt%,則幾乎無法獲得如上所述般之^添加之 效果。又,若Si含量超過5 wt%,則電性傳導之抑制率增 大,因此氧化物半導體層之電阻率增大。 =發Γ之氣體感測器可適用作料濃度進行檢測之氧感 發明之氣趙感測器可較適於對内燃機構之空燃比 2控制之空燃比控制裝置。包含本發明之氣體感測器之 二燃比控制裝置可適用於各種輸送機器。 本發明之電阻型氣趙感測器之製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使用共沈㈣,由含有嶋子及錯離子之_ 牦m〇1%以上60 m〇I%以下之氧化錯之氧 乍:有 體。亦即,本發明之氣體感測器之製造方法中 ^ 沈派法而製作氧终氧化錯粉體…,可容易獲得= 134400.doc 200925590 化飾與氧化錯之均一之固溶體 體層之結晶相之立方晶比率。 性,並且可長期充分地抑制電 獲得較高之量產性。 ’且可充分提高氧化物半導 因此’可獲得充分之響應特 阻率之經時變化。又,亦可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改善包含含有飾離子及錄離子之氧化物 半導體層的電阻型氣體感測器之耐久性及響應特性。 【實施方式】
❹ 以下方面參照圖式—方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 說明。再者,纟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之實施形態。 首先,-方面參照圖丄及圖2, 一方面對本實施形態中之 電阻型氧感測器(氣體感測器)1G之構造進行說明。圖i及圖 2係模式性地表示氧感測器1〇之分解立體圖及刮面圖。 如圖1及圖2所示,氧感測器1〇包含用以對特定之氣體 (在此係指氧)進行檢測之氣體檢測W、及支持氣體檢測部 1之基板2。 氣體檢測部1含有電阻率根據氣體環境氣體中之氧分壓 而變化之氧化物半導體層3、及用以對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 電阻率進行檢測之電極4。氧化物半導體層3及電極4係藉 由基板2而支持。基板2由氧化㈣氧化鎮等絕緣體而形 成。基板2具有彼此相向之主面2a及背面沘,於主面以上 設置有氧化物半導體層3及電極4。 氧化物半導體層3含有鈽離子及鉛離子。亦即,氧化物 半導體層3係含有氧化鈽(cerium oxide)與氧化錯(zirconium 134400.doc 200925590 〇Xide)之複合氧化物。氧化物半導趙層3具有含微小之氧化 物半導體粒子之多孔質構造,根據氣體環境之氧分麼將氧 釋放或者吸收。藉此,氧化物半導體層3中之氧空位濃度 發生變化’從而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電阻率發生變化,^ 由利用電極4對該電阻率之變化進行計測,因此可對氧濃 度進行檢測。氧化物半導體粒子之粒徑較為典型的是$ nm〜500 nm,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孔隙率較為典型的 5〇/0〜50%°
電極4係由具有導電性之材料而形成,例如,由始或翻 姥合金、金等金屬材料而形成。對於電極4而言較好的 是形成為梳齒狀,以可高效地對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電阻 率之變化進行計測。 再者,此處雖未圖示,但較好的是於氣體檢測部〗上設 置觸媒層。觸媒層含有觸媒金屬,藉由觸媒金屬之觸媒作 用,而對應檢測之氣體(即氧)以外之至少丨種物質進行分 解。具體而s ,於氣體檢測部〗之氧之檢測中,對產生不 良影像之氣體或微粒子(例如完全未燃燒之烴或碳、氮氧 化物等)進行分解,以防止上述氣體或微粒子附著於氣體 檢測部1之表面上。作為觸媒金屬,可使用例如鉑。 於基板2之背面2b側,設置有用以使氣體檢測部i升溫之 加熱器5。本實施形態中之加熱器5係利用電阻損耗進行加 熱之電阻加熱型發熱元件。當對自加熱器5拉出之電極6施 加電壓時,電流會流入形成為特定之形狀之發熱體中而使 發熱體發熱,藉此進行加熱《熱經由基板2而傳遞至氣體 134400.doc 200925590 檢測部1。藉由加熱器5使氣體檢測部1升溫以使氧化物半 導體層3快速地活性化’藉此,可提高内燃機構起動時之 檢測精度。 木實施形態中之氧感測器10之特徵在於氧化物半導體層 3中之锆離子之存在比率及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結晶相(結 晶構造)。以下,將進行更具體的說明。 本實施形態中,氧化物半導體層3中所含之錯離子之物
質量(莫耳數)相對於鈽離子及锆離子之物質量之和(莫耳數 之和)的比例(以下簡稱作「锆離子比率」)為45%以上6〇% 以下,又,氧化物半導體層3具有含8〇 v〇I%以上之立方晶 之結晶相(結晶構造)。氧化物半導體層3具有上述般之構 成,藉此能以如下所述之方式來改善氧感測器1〇之耐久性 及響應特性。 首先,當鍅離子比率(係指氧化錯之物質量相對於氧化 鈽及氧化錯之物質量之和的比例)為45%以上6〇%以下時, 響應時間(更具體而言係氧分壓於濃領域與稀領域之間變 化時之響應時間)縮短’響應特性提高…因抑制了置 :高溫下時之氧化物半導體粒子之粒成長,故对熱性提 同進而,濃領域與稀領域之電阻率之差(差距)增大(即電 古率之氧刀壓依存性增大),因此濃·稀之檢測精度提 者抑制氧化物半導體粒子之粒成長之理由將說明 储:下。當鈽離子比率較高時,具有粒子間之凝集增強之 二,藉由熱而容易進行粒成長。與此相對,當鈽離子比 -時具有凝集較弱而均一分散之傾向,從而不易進 134400.doc -12· 200925590 行粒成長。藉由將鈽離子比率設為55%以下,亦即,將錯 離子比率設為45%以上,而可充分抑制粒成長。又以 45/0以上之比率而存在之鍅離子成為粒成長之障壁,因此 藉由其而可抑制粒成長。 又’除了含有鈽離子之外亦含有锆離子之氧化物半導體 層3之結晶相’不僅含有立方晶亦含有正方晶,立方晶之 比例越尚則響應特性越提南’並且電阻率之經時變化受到 抑制。具體而言,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結晶相含有8〇 v〇1% 以上之立方晶,藉此提高響應特性之效果或抑制電阻率之 經時變化之效果變得明顯。 本實施形態中之氧感測器1〇中,锆離子比率為45%以上 60/。以下,且,結晶相含有8〇 ν〇ι%以上之立方晶,因此耐 久性及響應特性優異。 此處,實際試製本實施形態中之氧感測器1〇,對使錯離 子比率變化而評估耐久性及響應特性之結果進行說明。表 1中表示電阻率及響應時間與鍅離子比率之關係。 再者,氧化物半導體層3係將混合有氧化鈽•氧化锆粉 體與媒劑之漿料(氧化鈽•氧化錯粉體之含量為1〇 wt%)塗 佈於由氧化鋁所形成之基板2上後進行燒成而形成,藉由 對氧化鈽-氧化锆粉體之氧化錯含量進行調整而使錯離子 比率變化。例如當使用氧化锆含量為45 m〇1%之粉體時, 氧化物半導體層3中之鍅離子比率為45%。氧化物半導體 層3係形成為燒成後之厚度為2〇 μιη。又氧化物半導體層 3中所含有之氧化物半導體粒子之粒徑為丨〇〇 nm ,氧化物 134400.doc 13 200925590 半導體層3之孔隙率為1 〇%。氧化鈽-氧化鍅粉體係藉由後 述之共沈澱法製作而成。 又’作為電阻率,表示為700 °C下之體積電阻率⑴· m)。體積電阻率vr係使用電阻R、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厚 度t彼此相向之電極之長度(電極長)w、及電極間之距離^ 而由下述式所表示。 VR=(R · t · w)/d 電阻R之測定中,係使用horiba製模型氣體評估裝 置’分別測定氧感測器10之溫度(收容氧感測器10之爐内 溫度)設為700。(:、A/F(空燃比)=12時之電阻率、及a/f=16 時之電阻率。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厚度t、電極長w、電極 間距離d係使用股份有限公司KEYENCE製超深度形狀測定 顯微鏡VK-85 50而測定。 又,當對響應時間(ms)進行測定時,使用25〇 cc之單氣 筒引擎,使燃料噴射量變動,將入/1?從12向16(亦即從氧濃 〇 度較低之濃狀態向氧濃度較高之稀狀態)變化時之電阻率 達到10倍(亦即電阻率增加至原來之電阻率之i 〇〇〇%)為止 之時間作為響應時間而示於幻令。減,當使A/F從16向 (從氧/農度較馬之稀狀態向氧濃度較低之濃狀態)變化 時,將電阻率達到1/10(亦即電阻率減少至原來之電阻率之 10%)為止之時間作為響應時間。 134400.doc -14- 200925590 [表l] 锆離子 比率 700°C下之 體積電阻率(Ω·πι) 700°C下之響應時間(ms)
Ο ❿ 如表1所示,於锆離子比率為45%、5〇%、60❶/〇之情形時 (實施例卜2及3) ’ A/F=12時之體積電阻率與A/F=16時之 體積電阻率之差較大,於浪領域與稀領域電阻率之差距較 大。具體而言,確保2〇〇倍以上之差距。與此相對,於錯 離子比率為20%之情形時(比較例1)’ A/F 12時之體積電阻 率與A/F=16時之體積電阻率之差較小,於濃領域與稀領域 電阻率之差距較小。具體而言,差距為1〇0倍左右。又’ 於錯離子比率為70%之情形時(比較例3),電阻率之差距本 身較大,但電阻率過於增高,從而給檢測帶來障礙。 又,如表1所示,於锆離子比率為45%、5〇%、6〇%之情 ηβα、 紉夕妙離子比率為20。/〇、40%、 形時(實施例1、2及3),較之鉛離Τ ρ干π 7〇%之情形時(比較例1、2及3),響應時間較短。具體而 言,使A/F自12向16變化時之響應時間,相對於實施例1、 2及3中為1〇0 ms以下,而於比較例1、2及3中超過了 100 134400.doc -15- 200925590 ms。又,使A/F自16向12變化時之響應時間,相對於實施 例1、2及3中為50 ms以下,而比較例1、2及3中超過了 5〇 ms。如此’實施例1、2及3較之比較例1、2及3響應時間較 短’尤其是使A/F自12向16變化時(亦即自氧濃度較低之狀 態向較高之狀態變化時)響應時間存在明顯差異。 繼而,表2中表示電阻率之經時變化與锆離子比率之關 係。表2中,利用將初期之電阻率設為1之相對值,表示為 了使絰時變化加速而於1〇〇〇下進行熱處理時之電阻率之 推移(初期、1〇〇小時後、500小時後、1〇〇〇小時後及5〇〇〇 小時後之電阻率)。電阻率之測定中係使用H〇RIba製模型 氣體評估裝置。又’熱處理中使用電氣爐,於大氣氣體環 境下將爐内溫度保持為丨〇〇(rc直至特定之時間為止。 134400.doc 200925590
5000 h後 0.75 0.82 0.96 1.01 1.01 1.02 ;D Μ ίζϊΒΓ 1000 h後 0.80 0.83 0.94 1.02 1.01 1.03 m.l sv 喊 4ϊ W W P o o o 500 h後 0.84 0.85 0.95 1.01 1.02 1.02 100 h後 0.84 0.85 0.95 0.99 1.02 1.02 r—< 产Η Λ Ο -O M. m 20% 40% 45% 50% 60% 70% 1 Η rq r-H (Ν m ¥ -Ο •u £ ΙΚ IK -17- 134400.doc 200925590 如表2所示,於锆離子比率為45%、50%、60%之情形時 (實施例1、2及3),即便於5000小時後電阻率之變化亦為 5%以下。與此相對,於锆離子比率為20%、40%之情形時 (比較例1及2),電阻率於100小時後已變化了 1〇。/。以上。 又’於锆離子比率為70%之情形時(比較例3),電阻率之經 時變化雖然較小,但如表1表示,電阻率過高或者響應時 間較長,因此不適合作為氧感測器中所使用之氧化物半導 體層。 如上所述,藉由使锆離子比率為45%以上60%以下,響 應特性提高’濃.稀之檢測精度提高。又,電阻率之經時 變化亦得到抑制《然而,若僅將锆離子比率設定於上述範 圍内,則無法獲得上述效果。 如表1及表2中所示之例中,以含有8〇 v〇1%以上之立方 晶之方式而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3,因此於錯離子比率為 45%以上60%以下之範圍内可獲得優異之效果。為了於不 僅含有鈽離子亦含有鍅離子之氧化物半導體層3中,實現 含有80 V〇1%以上之立方晶之結晶相,可使用例如藉由共 沈澱法製作而成之氧化鈽-氧化鍅粉體來形成氧化物半導 體層3。共沈殿法係如下方法:#向含有兩種以上之金屬 離子之溶液t添加鹼以達到過飽和之狀態時,利用使複數 種難溶性鹽同時沈澱而製作粉體。表丨及表2中所示之實施 例卜3及比較例卜3中均使用共沈殿法。當使用共沈搬法 時,可獲得如後加以詳細敍述之均—性較高之粉體,因此 可提高立方晶比率。 134400.doc •18· 200925590 與此相對,專利文獻2中,揭示了使用藉由喷霧熱分解 法製作而成之粉體所形成之氧化物半導體層作為實施例。 喷霧熱分解法係如下方法:將金屬鹽溶液於高溫爐内進行 喷霧,瞬時進行熱分解,藉此製作金屬氧化物之粉體。然 而’於使用藉由噴霧熱分解法製作而成之粉體之情形時, 難以使錯離子比率為45%以上60%以下,且,難以使立方 晶之比例為80 vol%以上。其原因在於專利文獻2中所揭示 之氧感測器耐久性及響應特性較差。 表3中表示了粉體製作中使用共沈澱法之情形及使用噴 霧熱分解法之情形時,結晶相中之立方晶之比率(v〇l%)。 再者,於使用共沈澱法之例(實施例i〜3及比較例N3)中, 係按照以下之順序製作粉體。首先,以特定之濃度將硝酸 飾水溶液與鹽基性硫酸鍅水溶液進行混合,接著,添加25 wt%氧化鈉水溶液直至混合液之pH值達到13為止,從而獲 得沈澱物。然後,對所生成之沈澱物進行固液分離並加以 回收,於大氣中700eC下使固形份燒成3小時,藉此獲得氧 化鈽-氧化鍅粉體。又,於使用噴霧熱分解法之例(比較例 4〜9)中,以特定之濃度將硝酸鈽水溶液與硝酸氧锆水溶液 進行混合’使該混合水溶液作為液滴於7〇0°c之高溫爐内 喷霧並進行熱分解,藉此獲得氧化鈽_氧化锆粉體。 使用有共沈澱法之情形與使用有喷霧熱分解法之情形之 任一例中,藉由網版印刷法’將1〇 wt%之所獲得之粉體與 90 wt%之有機溶媒之媒劑混合而成之漿料印刷於氧化鋁基 板(已形成有以鉑作為主成分之電極者)上,繼而於大氣中 134400.doc -19- 200925590 500°c下進行加熱,然後,於大氣中l〇〇〇°C下進行燒成, 藉此形成厚膜之氧化物半導體層。使用RIGAKU製X射線 繞射裝置RINT2000來測定該氧化物半導體層之X射線繞射 圖案,藉此決定結晶相中之立方晶之比率。具體而言,根 據所測定出之資料而求出立方晶之(111)面與正方晶之 (111)面之峰值角度與峰值強度,並根據強度比(=正方晶之 峰值強度/立方晶之峰值強度)而算出立方晶之比率。 [表3] 锆離子 粉體製作方法 立方晶(111) 正方晶(111) 立方晶比率 角度(2 0Γ) 角度(2 0Γ) 比較例1 20% 共沈澱法 28.6 - 100 vol% 比較例2 40% 28.7 29.9 92 vol% 實施例1 45% 29.1 29.9 95 vol% 實施例2 50% 29.3 29.9 93 vol% 實施例3 60% 29.5 29.9 91 vol% 比較例3 70% 29.7 29.9 93 vol% 比較例4 20% 喷霧熱分解法 28.7 100 vol% 比較例5 40% 28.9 29.9 80 vol% 比較例6 45% 28.9 29.9 70 vol% 比較例7 50% 28.9 29.9 57 vol% 比較例8 60% 28.9 29.9 46 vol% 比較例9 70% 28.9 29.9 35 vol% 根據表3可知,於使用了共沈澱法之情形時(實施例1〜3 134400.doc -20- 200925590 較使用了喷霧熱分解法之情形(比較例 及比較例1 ~3) ’ 4〜9)’可提高V方晶之比率。尤其是使用嘴霧熱分解法 時’隨著锆離子比率提高,正方晶之比率增加而立方晶之 比率大幅降低,與此相對,使用共沈澱法時,即便隨著锆 離子比率增大而正方晶之比率並未怎麼增加,立方晶之比 率保持較高狀態(表3中所例示者為9〇 vol%以上)。 表4中表示了使用了共沈澱法之實施例1〜3及比較例1〜3 Ο 及使用了噴霧熱分解法之比較例4〜9中,電阻率及響應時 間與錯離子比率之關係。實施例1~3及比較例1〜3所示之資 料與表1中所示者相同。
134400.doc 21- 200925590
寸 (N 6 个 Ο s 〇 Ο % % % Se 卜 r ^ II < ο*-^ 〇 Ο ο g 〇 〇 Ο Ο Ο Ο 〇 ο ο ο m (Ν ο 寸 卜 卜 00 卜 个 (N (Ν r-H ^Η <Ν (Ν <Ν (N (Ν CN II < • α V S o o 〇 〇 Ο Ο Ο 〇 Ο ο v〇 卜 oo 〇 ο 寸 in ο <N ca cn m m 寸 00 Μ 無 韜 II < CN ο 〇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ο 卜 ν〇 (N m ν〇 寸 νο v〇 οο 寸 Ο) CN U ▼—Η ο r*H <Ν ο ▼"Η r4 (Ν m 〇 〇 1! 卜 < 黎 Φ 戚 韜 镞 条 式 ο o in ο Ο Ο ο Ο ^Τί ο Ο ο ΜΑ 游 <Ν 寸 寸 ν〇 卜 (Ν 寸 in ν〇 卜 t τ-Η <N τ-Η CN cn m 寸 in Ό 卜 00 ΟΝ 餐 餐 馨 Jj %C IK Λ3 Jj aJ 〇3 -Ο aJ -22- 134400.doc 200925590 根據表4可知,當使用嘴霧熱分解法時 低,因此響應時間較長或者電阻率過於卜立以比率較 施m〜3與比較例"進行比較 便將實 1更錄離子比率為45% 以上嶋以下而立方晶比率較低(具體而言未滿8〇 ν〇ι%) 時,無法獲得充分之響應特性,且電阻率較高。 又,表5中表示了使用了共沈澱法之實施例i〜3及比較例 ❹ 1 3與使用了嗔霧熱分解法之比較例4〜9中,電阻率之經時 變化與錯離子比率之關係。實施例1及比較例1〜3中所示 之資料係與表1所示者相同。 ❹ 134400.doc 23- 200925590
G ❹ 【ιη<】 0 000^ sd
S 0 96. 0 10 10. S· 0〇〇0 οε or ο寸· οε οε· ε ^翱跻癍WJ_ Ρ000Ι 0 000-
00VO 0 00- (踩每)qo 0〇〇.ο εοο.ο 寸6.0
S.I Ιο.ι εο·ι 0〇〇·0 ο寸 οε οιos τ 寸00,0 寸8.0 0/os
ι 冢銻 qJLX soo 0 sood %0寸 S6 0 S6 0 10 66 0 y〇o们 s s 06 ο s s 寸00 ο οι 0<Ν 0CNοε 90 εο 寸ο οε 寸ο 0/009 0/00 卜
I y〇o寸 y〇os o/osyo9 ε i#辑駟 寸f#鎵省 6冢銻省 00革鎵省 卜冢銻玉 134400.doc •24- 200925590 低根;::可法知抑’:使用爆分解法時,立方晶比率較 1〜3與比輕; 電阻率之經時變化。尤其是將實施例 6〇〇/以下 進行比較時,即便錯離子比率為45%以上 充二Γ比率較低時(具體而言未滿8°舞無法 充-獲得抑制電阻率之經時變化之效果。 低再:i於使用了嗔霧熱分解法之情形時,立方晶比率變 Ο 經時變化特性’或無法充分抑制電阻率之 八’、在於當使用喷霧熱分解法時,難以獲得 使用哈、氧化鉛之均—之固溶體,粒子直徑亦較大。又, 霧熱分解法時,亦存在量產性較低之問題。 、此相冑共沈搬法中’自含有兩種以上之金屬離子之 液使複數種難雜鹽同時沈殿,因此獲得均—性較高之 粉體。因此,容易獲得氧化飾與氧化鉛之均一之固溶體, 粒子直徑亦可減小,因此立方晶比率增高,獲得充分之響 應特並且可充分抑制電阻率之經時變化。又,使用共 沈淑:法時,量產性亦較高。 本實施形態中之氧感測器10可例如以如下之方式而製 造。 β首先,準備基板2。基板2包含絕緣性之表面較好的 是’具有於以下之步驟中所進行之熱處理溫度或氧感測器 10之使用溫度下亦不會產生實質變形等程度之賴性。作 為基板2之材料’適合使用氧化鋁或氧化鎂等陶瓷材料。 其次,於基板2之主面2a上形成電極4。電極々由具有導 電性且具有與基板2同程度之耐熱性之材料(例如銘)而形 134400.doc -25· 200925590 成乍為電極4之形成方法,例如可使用網版印刷法。 繼而’以覆蓋電極4之方式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3。具體 而。首先,準備氧化錦氧化錯粉體。例如,準備含有 飾離子及錯離子之溶液,使用共沈搬法,由該溶液製作含 有45 m〇l%以上6〇 m〇1%以下之氧化錯之氧化錦·氧化錯粉 體。其次,使用該氧化鈽_氧化錯粉體而於基板2上形成氧 化物半導體層3 〇例如,將混合有氧化飾_氧化錯粉體與有 機溶媒之媒劑之浆料,以覆蓋電極4之方式而塗佈於基板2 之主面2a上,然後進行燒成,藉此形成氧化物半導體層 3 〇 如上所述,以與於基板2之主面2a上形成電極4及氧化物 半導體層3不同之方式,於基板2之背面2b上形成加熱器 5。作為加熱器5之材料,可使用鉑或鎢等金屬材料。又, 亦可使用非金屬材料,例如,可使用氧化銖等良導體氧化 物。作為形成加熱器5之方法,適合使用網版印刷法。如 _ 上述方式,可製造氧感測器1〇。 繼而’就氧感測器1〇之更佳構成進行說明。 自提高氧感測器1〇之耐久性及響應特性之觀點考慮,氧 化物半導體層3之立方晶比率更好的是90 v〇l%以上。然 而,於鍅離子比率為45。/()以上之情形時,立方晶比率超過 95 vol%藉由製法而難以實現。因此,自使用量產性較高 之製法(例如共沈澱法)而可簡便地製造之方面考慮,立方 晶比率較好的是95 ν〇ι%以下。 又’較好的是,氧化物半導體層3含有0.01 wt%以上1〇 134400.doc •26· 200925590 以下之A1(氧化物半導體層3中作為氧化銘而存在)。若 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A1含量為0·01 wt%以上1〇 wt%以下, 則可提高基板2與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密著性,且可防止氧 化物半導體層3之剝離。又,因抑制氧化物半導體粒子之 粒成長之效果較強,故耐熱性亦進一步提高。與此相對, 若AI含量未滿請wt% ’則幾乎無法獲得如上所述般之μ . 添加之效果。又,若AI含量超過10 wt%,則電性傳導之抑 制率增大,因此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電阻率增大。 為了使氧化物半導體層3以特定之比例含有A1,可於氧 化物半導體層3之材料中添加A1,亦可於基板2之材料中使 用含有A1之材料(例如氧化鋁),於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形成 製程中使A1自基板2向氧化物半導體層3中擴散。 又,較好的是,氧化物半導體層3含有〇 〇1 wt%以上5 wt/。以下之si(氧化物半導體層3中作為二氧化石夕而存在)。 若氧化物丰導體層3之以含量為〇〇1 wt%以上5 wt%以下, φ 則基板2與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密著性提高,從而可防止氧 化物半導體層3之剝離。若Si含量未滿〇.〇1 wt%,則幾乎無 法獲彳寸如上所述之Si添加之效果。又,若“含量超過5 wt%,則電性傳導之抑制率增大,因此氧化物半導體層3 之電阻率増大。 為了使氧化物半導體層3以特定之比例含有Si,可於氧 化物半導體層3之材料中添加Si,亦可於基板2之材料中使 用含有Sl之材料’於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形成製程中使Si自 基板2向氧化物半導體層3中擴散。 134400.doc -27· 200925590 此處,使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A1含量及Si含量變化,對 評估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剝離難度(與基板2之密著性)之結 果進行說明。表6中表示了锆離子比率為45%之實施例 4〜23中’ A1含量及Si含量與進行剝離試驗時之氧化物半導 體層3之殘存率之關係。又,表7中表示了錯離子比率為 60%之實施例24〜43中之同樣之關係。再者,剝離試驗係 藉由將Scotch Tape(註冊商標)貼附於氧化物半導體層3後撕 下而進行。對試驗前之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重量與試驗後 ❹ 之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重量進行測定,根據下述式而算出 殘存率。 殘存率(%)=(試驗後重量/試驗前重量)Χ1〇〇 ❹ 134400.doc 28· 90 5 5 2 9 ο 20 ο r—-|9啭|_—I 氧化物半導體層殘存率(%) 1000°C -1000 h後 〇 寸 〇 ON 100 100 100 100 100 in On 100 100 100 100 in ON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〇h(初期)| 〇 〇\ 1 100__1 100 1 100__1 1 100__1 1 too__1 in 〇\ 丨 100__1 1 _ 1 1 1Q0__1 1 100___1 υη 〇\ 1 iQQ 1 1 100__1 100 1 loo__1 100 100 100 700°C下之體積電阻率(Ω · m) A/F = 16之情形時 280 280 300 320 330 350 430 280 330 350 380 480 280 350 370 380 400 440 450 500 A/F=12之情形時 Η m 产·Η 00 Η 寸 ι ( 卜 寸 Η (N in 2.35 <N CO in m r_ i 寸 τ-Η 2.26 CA m cn 寸 1 ( CN in v〇 2.31 2.45 2.86 Si含量 (wt%) 〇 Ο Ο Ο Ο o o I o.oi I m in 00 0.01 00 00 1 A1 含量(wt%) 〇 0.01 ψ 1Η m in o 〇 o O ο 〇 0.01 r—< cn o o r—i 識 45% |實施例4 1實施例5 1實施例6 1 1實施例7 1實施例8 1 |實施例9 I |實施例l〇| |實施例111 |實施例12| |實施例13| 1實施例14| |實施例15| |實施例16 |實施例17| |實施例18| |實施例19j 實施例20 |實施例21| |實施例22| 實施例23 134400.doc -29- 200925590 Ο ❹ 氧化物半導體層殘存率(%) 1000〇C-1000 h後 Ο in Ο 〇\ 100 100 100 100 100 Ον 100 100 100 100 in On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Oh(初期)| 卜 〇\ 100 100 100 100 1 100 1 σ\ 100 100 100 100 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100 | ά ϊξίΒΓ A/F=16之情形時 350 350 380 400 410 440 540 350 420 440 480 520 350 440 460 480 490 520 530 630 製 卜 P ο ο 卜 A/F=12之情形時 1.43 1.57 1.64 1.80 1.88 1.95 2.45 1.60 1.68 1.73 1.97 2.54 1.60 〇 1.86 1.95 1.99 2.51 2.65 3.66 J Si 含量(wt%) Ο Ο Ο Ο Ο Ο Ο 0.01 οο 0.01 ψ i m oo 00 A1 含量(wt%) Ο 0.01 τ-Η ro Ο ιη Ο Ο ο Ο ο 0.01 cn o o ID 60% 1實施例24 1實施例25| 1實施例26 1實施例27| 1實施例28 1實施例29| 實施例30 實施例31 實施例32 1實施例33| 1實施例34| 實施例35 |實施例36| 實施例37 實施例38 實施例39 丨實施例40 實施例41 |實施例42 實施例43 134400.doc -30- 200925590 根據表6及表7可知’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八丨含量為〇〇1 wt%以上’藉此基板2與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密著性提高, 從而可防止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剝離。根據例如表6之實施 例4與實施例5之比較或表7之實施例24與實施例25之比較 可知’當A1含量為〇_〇1 wt%以上時,與A1含量未滿0.01% 之情形相比,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殘存率明顯提高。然 而,根據表6之實施例5〜9與實施例1 〇之比較或表7之實施 例25~29與實施例30之比較可知’當A1含量超過10 wt% © 時’電性傳導之抑制率增大,因此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電 阻率增大。 又’根據表6及表7可知,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si含量為 0.01 wt%以上,藉此基板2與氧化物半導體層3密著性提 高,從而可防止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剝離。例如根據表6之 實施例4與實施例11之比較或表7之實施例24與實施例3 ^之 比較可知,當Si含量為〇·〇ι wt%以上時,與$丨含量未滿 Q ⑴〇1/〇之情形相比,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殘存率明顯提高' 然而,根據表6之實施例丨丨〜^與實施例15之比較或表7之 實施例31〜34與實施例35之比較可知’當以含量超過5 wt% 時,電性傳導之抑制率增大,因此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電 阻率增大。 繼而,對包含本實施形態中之氧感測器1〇且將内燃機構 作f驅動源之輸送機器進行說明。圖3係模式性地表示包 含氧感測器10之兩輪摩托車300。 如圖3所示,兩輪摩托車300包含本體框架3〇1與引擎(内 134400.doc •3】- 200925590 燃機構)1〇〇。於本體框架301之前端設置有前管302。於前 管302上以向左右方向可搖動之方式而設置有前叉303。 又’於前叉303之下端可轉動地支持有前輪304 ^於前管 302之上端安裝有把手305。 以自本體框架301之後端上部向後方延伸之方式而安裝 有座軌306。於本體框架301之上部設置有燃料箱307,於 座軌306上設置有主座308a及串座308b。又,於本體框架 301之後端安裝有向後方延伸之後臂309。於後臂309之後 端可轉動地支持有後輪310。 於本體框架301之中央部保持有引擎100。引擎100之前 部安裝有散熱器311。引擎100之排氣埠上連接有排氣管 3 12。如以下詳細說明般,排氣管上按照靠近引擎1 〇〇之順 序而設置有氧感測器10、三元系觸媒104及消音器126。氧 感測器10之前端部露出於排氣管312之排氣氣體所通過之 通路内,氧感測器10對排氣氣體中之氧進行檢測。氧感測 器10中安裝有如圖1等所示的加熱器5,當引擎1〇〇起動時 藉由加熱器5使含有氧化物半導體層3之氣體檢測部1升溫 (例如5秒内升溫至700°C為止),藉此提高檢測靈敏度。 引擎100上連結有變速器315,變速器315之輸出轴316安 裝於驅動鏈輪317上。驅動鏈輪317經由鏈條318而連結於 後輪310之後輪鏈輪319上。 圖4係表示引擎1 〇〇之控制系統之主要構成。於引擎 之氣缸101上設置有吸氣閥11〇、排氣閥1〇6及火花塞1〇8。 又,設置有對使引擎冷卻之冷卻水之水溫進行計測之水溫 134400.doc -32· 200925590 感測器116。吸氣閥110連接於具有空氣吸入口之吸氣管 122上。吸氣管122上設置有空氣流量計112、節流閥之節 流感測器114及燃料喷射裝置111。 空氣流量計112、節流感測器114、燃料喷射裝置111、 水溫感測器11 6、火花塞108及氧感測器10連接於作為控制 部之電腦118。電腦118中亦輸入有表示兩輪摩托車3 〇〇之 速度杳之車速信號120。 藉由未圖不之啟動馬達,騎車人使引擎1 〇 〇起動,電腦 118根據自空氣流量計112、節流感測器π 4及水溫感測器 Π 6所獲得之檢測信號及車速信號120,而計算出最佳燃料 量’並根據計算結果向燃料喷射裝置11丨輸出控制信號。 自燃料喷射裝置111喷射之燃料與自吸氣管122供給之空氣 混合後,經由以適當之時序開閉之吸氣閥11〇而向氣缸1〇1 喷出。氣缸101中所喷出之燃料燃燒,成為排氣氣體並經 由排氣閥106而導向排氣管312。 Q 氧感測器10對排氣氣體中之氧進行檢測,並將檢測信號 向電腦118輸出。電腦118根據來自氧感測器1〇之信號,而 判斷空燃比偏離理想空燃比多少程度。並且,以相對於藉 由1空氣流量計112及節流感測器114所獲得之信號而規定 的二氣量,成為理想空燃比之方式對自燃料喷射裝置^ 噴出之燃料量進行控制。如此,藉由含有氧感測器i 〇、連 接於氧感測HU)之電腦(控制部)118之空燃比控制裝置而 適當控制内燃機構之空燃比。 圖5表示氧感測器H)之加熱器5之控制流程。起㈣擎 13440〇.<i〇c •33· 200925590 100 ’主開關成為打開狀態(步驟S丨),開始向加熱器5通電 (步驟S2)。其次,對加熱器5之溫度進行檢測(步驟S3),並 判疋加熱器5之溫度是否低於設定溫度(步驟S4)。加熱器5 之溫度之檢測係利用加熱器5之電阻值依存於溫度而變 化’而可藉由對流經加熱器5之電流(或者施加至加熱器5 之電廢)進行檢測而進行。於加熱器5之溫度低於設定溫度 之情形時,繼續進行向加熱器5之通電(步驟S2)。另一方 面,於加熱器5之溫度為設定溫度以上之情形時,使向加 熱器5之通電停止固定時間(步驟S5),而再次開始對加熱 器5通電(步驟S2)後’進行加熱器5之溫度之檢測(步驟 S3)。藉由上述般之控制流程,將加熱器5之溫度保持為固 定。 兩輪摩托車300包含耐久性及響應特性優異之氧感測器 W,因此,能夠以經過長期間而優異之檢測精度對排氣氣 體中之氧濃度及其變化進行檢測。因此,能夠以適當之空 燃比而將燃料及空氣加以混合,並於最佳條件下燃燒燃 料’從而可降低排氣氣體中之以N〇x為首之限制物質之濃 度。又,里程可進一步提高。 再者,在此係列舉兩輪摩托車,但本發明亦可適用於四 輪車輛等其他輸送機器。又’内燃機構不限於汽油引擎, 亦可為柴油引擎。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根據本發明,可改善包含氧化物半導體層之電阻型氣體 感測器之耐久性及響應特性。本發明之氣體感測器具有優 134400.doc -34- 200925590 異之耐久性及響應特性,因此可適用於客車、公共汽車、 卡車摩托車、拖拉機、飛機、汽船、工程車輛等各種輸 送機器用之空燃比控制裝置中。 【圖式簡單說明】 圖1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中之氧感測 器1〇之分解立體圖。 圖2係模式性地表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中之氧感測 器10之剖面圖。
圖3係模式性地表示包含氧感測器〗〇之兩輪摩托車之例 的圖。 圖4係模式性地表示圖3所示之兩輪摩托車中之引擎之控 制系統的圖。 圖5係表示氧感測器1〇之控制流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氣體檢測部 2 基板 3 氧化物半導體層 4 電極 5 加熱器 6 電極 10 氧感測器(氣體感測器) 100 引擎 300 兩輪摩托車 ❹ 134400.doc -35-

Claims (1)

  1. 200925590 十、申請專利範面: 1. 一種氣趙感測器,苴儀句冬人士 ,、你匕含含有氧化物半導體層之氣體 檢測部之電阻型氣體感測器; 上述氡化物半導體層含有鈽離子及鍅離子; 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中所含有之錯離子之物質量相對 ;錦離子及錯離子之物質量之和的比例為以上⑹% 以下; 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具有含8Q _%以上之立方晶之結 P 晶相。 2. 如請求項1之氣體感測器,其中 述氧化物半導體層含有〇 〇1 wt%以上i〇 wt%以下之 A卜 3. 如請求項1或2之氣體感測器,其中 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含有0,01 wt%以上5 Wt%以下之 S卜 4. 種乳體感測器,其係包含含有氧化物半導體層之氣艎 檢測部之電阻型氣體感測器; 上述氧化物半導體層含有鈽離子及錯離子; 比氧化物半導體層進而含有0,01 wt%以上1〇 wt%以 下之A1及〇.〇1 wt%以上$ wt%以下之&。 5. 如㈣求項丨至4中任一項之氣體感測器,其係氧感測器。 6. 一種空燃比控制裝置,其包含·· 如請求項5之氣體感測器;以及 控制°卩,其連接於上述氣體感測器且對内燃機構之空 134400.doc 200925590 燃比進行控制。 7. —種輸送機器’其包含如請求項6之空燃比控制裝置。 8. —種氣體感測器之製造方法,其係電阻型氣體感測器之 製造方法’該電阻型氣體感測器包含含有氧化物半導體 層之氣體檢測部、及支持上述氣體檢測部之基板,該氣 體感測器之製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準備含有鈽離子及錯離子之溶液之步驟; 使用共沈殿法,由上述溶液製作含有45 m〇i%以上60 mol /。以下之氧化鍅的氧化鈽氧化鍅粉體的步驟;以及 使用上述氧化鈽-氧化錯粉體而於上述基板上形成上述 氧化物半導體層的步驟。 134400.doc
TW097134921A 2007-09-11 2008-09-11 Gas sensor, air-fuel ratio controller, and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TW20092559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35236 2007-09-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5590A true TW200925590A (en) 2009-06-16

Family

ID=40260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4921A TW200925590A (en) 2007-09-11 2008-09-11 Gas sensor, air-fuel ratio controller, and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90066472A1 (zh)
EP (1) EP2037267A3 (zh)
JP (1) JP2009085944A (zh)
CN (1) CN101387615A (zh)
BR (1) BRPI0803490A2 (zh)
TW (1) TW20092559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814452D0 (en) * 2008-08-07 2008-09-10 Melexis Nv Laminated temperature sensor
SG11201505088UA (en) * 2011-09-29 2015-08-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3843146B (zh) * 2011-09-29 2016-03-16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半导体器件
KR20130046357A (ko) 2011-10-27 2013-05-07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JP6082562B2 (ja) 2011-10-27 2017-02-15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半導体装置
US9103731B2 (en) * 2012-08-20 2015-08-11 Unison Industries, Llc High temperature resistive temperature detector for exhaust ga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US10914246B2 (en) 2017-03-14 2021-02-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ir-fuel ratio regulat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11307752B2 (en) 2019-05-06 2022-04-19 Apple Inc. User configurable task trigg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36343B1 (fr) * 1995-07-03 1997-09-19 Rhone Poulenc Chimie Composition a base d'oxyde de zirconium et d'oxyde de cerium, procede de preparation et utilisation
EP1035074B1 (en) * 1999-03-05 2007-02-14 Daiichi Kigenso Kagaku Co., Ltd. Zirconium- and cerium-based mixed oxide,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catalyst material comprising the mixed oxide and use of the catalyst in exhaust gas purification
JP2003149189A (ja) * 2001-08-28 2003-05-21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抵抗型酸素センサ
JP3946982B2 (ja) * 2001-11-01 2007-07-18 ニッケイ・メル株式会社 ジルコニア・セリア基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
US7214643B2 (en) * 2002-03-22 2007-05-08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Chuo Kenkyusho Metal oxid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atalyst
JP3870261B2 (ja) 2002-07-08 2007-01-17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抵抗型酸素センサとそれを使った酸素センサ装置及び空燃比制御システム
AU2003244059A1 (en) * 2002-06-27 2004-01-19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istance type oxygen sensor and oxygen sensor device using it and air/fuel ratio control system
JP4054869B2 (ja) * 2002-12-25 2008-03-05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抵抗型酸素センサの酸素分圧検出部分の製造方法
JP4334894B2 (ja) * 2003-03-20 2009-09-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の製造方法
TW200817672A (en) * 2006-05-12 2008-04-16 Yamaha Motor Co Ltd GAS sensor,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066472A1 (en) 2009-03-12
EP2037267A2 (en) 2009-03-18
JP2009085944A (ja) 2009-04-23
BRPI0803490A2 (pt) 2009-05-05
CN101387615A (zh) 2009-03-18
EP2037267A3 (en) 200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25590A (en) Gas sensor, air-fuel ratio controller, and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CN108061746B (zh) 气体传感器的输出劣化抑制方法
JP6896577B2 (ja) 可燃性ガス濃度測定装置,可燃性ガス濃度測定システム,排ガス処理システム,可燃性ガス濃度測定方法,及び定数の導出方法
US8984861B2 (en) Catalyst deterioration diagnosis method,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exhaust gas using the diagnosis method, catalyst deterior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and apparatus for purification of exhaust gas using the diagnosis apparatus
EP3211412B1 (en) Sulfur oxide detection system
US7236083B2 (en) Resistance type oxygen sensor and oxygen sensor device using it and air/fuel ratio control system
JP3870261B2 (ja) 抵抗型酸素センサとそれを使った酸素センサ装置及び空燃比制御システム
US20090320450A1 (en) Exhaust purification device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EP1855105A1 (en) Gas sensor,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10605765B2 (en) Gas detection device
JP6323434B2 (ja) 硫黄酸化物検出装置
JP5783424B2 (ja) ガスセンサ制御装置
JP4110961B2 (ja) ガスセンサ用ガス感応膜の製造方法
JP2006194793A (ja) ガス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駆動装置ならびに自動車両
JP2007327941A (ja) ガス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内燃機関ならびに輸送機器
JP4625930B2 (ja) 抵抗型酸素センサとそれを使った空燃比制御システム
JP2008026307A (ja) 酸素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内燃機関ならびに輸送機器
JP2006133083A (ja) 抵抗型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ES2310921T3 (es) Sensor de oxigeno, motor de combustion interna y un aparato de transporte que incorporan.
JP2002174621A (ja) 炭化水素ガス濃度測定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炭化水素ガス濃度測定方法
JP5981256B2 (ja) ガスセンサのヒータ制御装置
JP3065182B2 (ja) 触媒の浄化率検出装置
JP6683956B2 (ja) ガス検出装置
JP6753433B2 (ja) ガスセンサ
WO2007099789A1 (ja) ガス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内燃機関ならびに輸送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