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42926A - Field emitter,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field emitter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field emitter - Google Patents

Field emitter,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field emitter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field emitt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42926A
TW200842926A TW96146600A TW96146600A TW200842926A TW 200842926 A TW200842926 A TW 200842926A TW 96146600 A TW96146600 A TW 96146600A TW 96146600 A TW96146600 A TW 96146600A TW 200842926 A TW200842926 A TW 2008429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cathode
electron source
metal oxide
cathode electron
electric fiel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46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57966B (zh
Inventor
Mikio Takai
Chieko Fukuyama
Yoichi Takaoka
Yoshimasa Kumashiro
Tadahiko Takimoto
Original Assignee
Ishihara Sangyo Kaish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hihara Sangyo Kaisha filed Critical Ishihara Sangyo Kaisha
Publication of TW200842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42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7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796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0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 H01J9/022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of cold cathodes
    • H01J9/025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or electrode systems of cold cathodes of 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00Details of electrodes, of magnetic control means, of screens, or of the mounting or spacing thereof, common to two or more basic types of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1/02Main electrodes
    • H01J1/30Cold cathodes, e.g. field-emissive cathode
    • H01J1/304Field-emissive 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9/00Details of cathode-ray tubes or of electron-beam tubes of the types covered by group H01J31/00
    • H01J29/02Electrodes; Screens; Mounting, supporting, spacing or insulating thereof
    • H01J29/04Cath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1/00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 H01J31/08Cathode ray tubes; Electron beam tubes having a screen on or from which an image or pattern is formed, picked up, converted, or stored
    • H01J31/10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 H01J31/12Image or pattern display tubes, i.e. having electrical input and optical output; Flying-spot tubes for scanning purposes with luminescent screen
    • H01J31/123Flat display tubes
    • H01J31/125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 H01J31/127Flat display tubes provided with control means permitting the electron beam to reach selected parts of the screen, e.g. digital selection using large area or array sources, i.e. essentially a source for each pixel grou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03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shape
    • H01J2201/30426Coatings on the emitter surface, e.g. with low work function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01/00Electrodes common to discharge tubes
    • H01J2201/30Cold cathodes
    • H01J2201/304Field emission cathodes
    • H01J2201/30446Field emission 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mitter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ld Cathode And The Manufacture (AREA)
  • Cathode-Ray Tubes And Fluorescent Screens For Display (AREA)
  • Discharge Lamps And Accessorie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20084292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爲有關組裝於利用經由電場釋放型平板顯示 器(FED),電場釋放型燈(FEL )等之電子線激發之發 光現象的機器之冷陰極電子源。 【先前技術】 近年來,作爲取代陰極線管(CRT )之畫像顯示裝置 ’開發有液晶顯示器(L C D )或電漿顯示器(P D P ),而 在目前’加上各種改良之中,作爲新的畫像顯示裝置,被 注目有電場釋放型平板顯示器(FED ),而作爲使用於 FED之冷陰極電子源的發射體材料係最爲希望Mo或碳素 /PdO或碳金屬管(CNT ),並做各種硏究。 另外’目前最爲一般的照明裝置之螢光燈係對於螢光 燈之激發源使用從水銀產生的紫外線,並從經由水銀之環 境負擔的問題尋求替代,作爲替代螢光燈之替代品,則從 低消耗電力’耐久性,發光效率的面,期待白色LED,但 LED元件的尺寸係頂多爲數mm程度爲小,故對於如室內 的照明而得到大面積的發光,只有排列膨大數量之led 來使用’並無法迴避成爲高成本之情況,更加地,L e D用 S光體係效率局之螢光體的變動少,作爲白色而得到遍佈 理想之可視區域全體的寬廣光譜情況則爲困難,因此,最 近注目有使用與FED相同之冷陰極電子源的照明,所謂電 場釋放型燈(FEL ) ,FEL係關於消耗電力,耐久性,發 200842926 光效率,比較於LED並不遜色,且因將螢光面 陣列作爲大面積化之情況則爲容易,故對於面發 合,更加地,期待關於發色光係經由多數之電子 光體的組合而實現良好之白色的情況。 利用於上述之冷陰極電子源的發射體材料, 道對於其電場釋放部分產生高的電場集中之材料 深寬比之材料則爲最佳,並提案有加上於上述之 線或針狀之形狀的各種材料,其中,提案有將廉 化學安定性亦優越之細線狀之氧化鈦使用於電子 之情況,但還未至實用化(參照專利文獻1 )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203 998號公報 【發明內容】 [欲解決發明之課題] 一般,如氧化鈦之金屬氧化物係從亦未具有 情況等,即使爲高深寬比,亦未必可期待良好之 ,另一方面,金屬氧化物係因比較於上述CNT 製作,故如可將其作爲發射體材料而利用,可利 在FED或FEL之冷陰極電子源而廉價地提供此 即,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將冷陰極電子源作爲放 而使用之冷陰極電子源。 [爲了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係重覆硏究爲提升使用於冷陰極電 與發射體 光亦爲適 線激發螢 係一般知 ,即爲高 CNT,細 價,對於 釋放材料 導電性之 放射特性 可廉價地 用於使用 等機器, 射體材料 子源之金 -6- 200842926 屬氧化物發射材料之特性的各種硏究時,使用活性處理化 於電子釋放部之金屬氧化物的冷陰極電子源,係發現具有 優越之發射特性,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之冷陰極電子源,其特徵乃針對在具有陰 極電極及形成在其上方之電子釋放部的冷陰極電子源,使 用活性化處理於電子釋放部之金屬氧化物,另外,本發明 係屬於冷陰極電子源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乃活性化處理 於包含形成在陰極電極上之金屬氧化物的電子釋放部之冷 陰極電子源之製造方法,更加地,本發明係爲使用上述冷 陰極電子源之FED及FEL。 [發明效果] 本發明之冷陰極電子源係爲發射開始電場低,且可得 到充分之發射電流情況之構成,更加地,因比較於C N T, 可利用低價之金屬氧化物粉體,故作爲FED用之發射體材 料而爲有用之構成,作爲有必要更低價之發射體材料而特 別有用之構成。 【實施方式】 [爲了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本發明係爲將針對在具有陰極電極及形成在其上方之 電子釋放部的冷陰極電子源,使用活性化處理於電子釋放 部之金屬氧化物之情況,作爲特徵之冷陰極電子源,在對 於電子釋放部,單只使用金屬氧化物之中,係幾乎未發現 200842926 發射現象,而得到充分之發射電流之情況係爲困難,而針 對在本發明係經由使用活性化處理於電子釋放部之金屬氧 化物之情況,可以低的施加電壓,確認電場電子釋放現象 ,特別是,當作爲活性化處理而使用高電場施加處理,或 經由雷射光之照射處理時,意外來說,即使使用本來未具 有導電性之金屬氧化物,發射開始電場爲低,病亦可得到 充分之發射電流者。 活性化處理係指對於基板上之電子釋放材料中,形成 所謂稱作發射測角之電子釋放部之方法,如文字敘述加上 於於電子釋放材料之中形成新的寄予發射之部位情況,亦 包含去除未寄予發射之部位或帶來不良影響之部位情況, 在此稱爲未寄予發射之部位係指不純物,排列於與施家電 場之方向不同之方向的電子釋放材料,即使排列於電場方 向,此等則成爲以緊密妨礙電場集中之電子釋放材料等。 使用圖1說明本發明之電子釋放部,爲電子釋放材料 之金屬氧化物1係堆積於陰極基板2上,但當其堆積量爲 一樣時,不易對於電子釋放材料引起電場集中,發射開 始電壓則上升’或無法得到充分之發射電流,對此,發現 到由局部地形成其堆積量成爲稀疏之部分3的情況,在稀 疏範圍與緊密範圍的邊界4,得到高的電場集中效果情況 ,更加地,當針對在其邊界4,作爲成採取電子釋放材料 突出之構造5時,因得到高的電場集中效果,故爲理想, 而針對在本發明’邊界係只包含邊界及其附近,理想係爲 邊界’在圖中係將針狀材料爲例,其針狀的形狀係爲了使 -8 - 200842926 前端突出而爲理想的形狀,但可適用之形狀並不限於此。 稀疏範圍之局部的存在及突出之構造的存在係可由電 子顯微鏡照相而確認,圖2 A及B係爲未進行活性化之電 子釋放部的電子顯微鏡攝影像,針對在圖3 A及B,確認 有稀疏範圍之局部的存在及突出之構造的存在,然而,其 稀疏部分之面積,位置,間隔,或突出之構造數量等,並 無特別限定,而在確認有效果的程度,如存在於電子釋放 部即可,做爲活性化處理之方法係如後述所述’可適用各 種方法。 作爲可針對在本發明所使用之金屬氧化物係利金屬氧 化物係例如可舉出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鋅等,其中,氧 化鈦及氧化錫係對於發射特性優越,且因可廉價地製作’ 故爲理想之金屬氧化物,然而,氧化鈦係做爲其結晶形’ 了解到有金紅石型,銳鈦礦型,板鈦礦型之構成,但亦可 使用任一結晶型之氧化鈦之情況,金屬氧化物之粒子形 狀係理想爲針狀,板狀等之向異形狀的構成,更理想爲針 狀之構成,但亦可爲粒狀之向異性小之形狀的構成’另外 ,對於粒子的尺寸亦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數nm〜10 範圍之構成者。 作爲活性化處理,可適用於電子釋放部貼上膠帶之後 剝離之所爲膠帶剝離處理,機械性硏磨電子釋放部之處理 ,於電子釋放部,施加與電極面垂直之方向的高電場之處 理,經由對於電子釋放部之雷射光的照射處理等。 對於作爲活性化處理,是用膠帶剝離處理之情況’係 -9- 200842926 對於電子釋放部,使用具有導電性之金屬氧化物之情況則 爲理想,而更理想係做爲金屬氧化物,使用針狀導電性氧 化鈦及/或針狀導電性氧化錫,而針狀導電性氧化鈦係爲 短軸口徑〇·1〜〇·5μιη,長軸口徑0〜ΙΟ.Ομηι,其中,軸比( 長軸口徑/短軸口徑)10〜20之形狀則爲理想,另外,針 狀導電性氧化錫係爲短軸口徑0.005〜(Κ 0 5 0 μιη,長軸口徑 0.1〜5·0μηι,其中,軸比(長軸口徑/短軸口徑)20〜100之 形狀則爲理想,然而,針對在本發明,針狀係指亦包含除 針狀之其他,稱爲棒狀或柱狀之形狀的構成。 另外,該粒子之導電性係越高越理想,作爲導電性之 指標而使用體積阻抗時,爲大的同時爲1 0 Ω c m之範圍則 爲理想,而更理想爲0 · 0 1〜1 0 0 Ω c m之範圍。 另外,針狀導電性氧化鈦係可使用公知之構成,例如 可舉出具有記載於日本特開平2-92 824號公報之針狀低次 氧化鈦,或記載於日本特開平6-2796 1 8號公報之導電性 銻含有氧化錫之被覆層的氧化鈦,另外,作爲針狀導電性 氧化錫,係使用例如記載於日本特開平8 - 2 1 7 4 4 4號公報 ,日本特開平8 - 2 1 7 4 4 5號公報,日本特開平8 - 2 3 1 2 2 2 號公報之針狀導電性氧化錫。 針狀導電性氧化錫係爲於針狀二氧化鈦,施以導電處 理之構成,例如,可依據記載於上述公報之方法而製造, 即,可在不活性氣體環境中加熱二氧化鈦粉末與金屬鈦粉 末之混合物,或在氨氣環境中加熱還原二氧化鈦粉末而製 造,而在氨氣環境中加熱還原二氧化鈦粉末之方法係經由 -10- 200842926 適當調整加熱之〗哀境及溫度等之條件情況,可使欽與養的 比率變化,由此可得到具有期望之導電性之導電性不定比 氧化鈦粒子之情況而爲理想,然而,對於針對在本發明之 氧化鈦,係亦包含經由在氨氣環境中之熱處理,以氮素置 換氧之一部分之氧氮化鈦。 另外,對於做爲活性化處理而適用高電場施加處理或 經由雷射光之照射處理之情況,因無論導電性之有無而可 使用各種構成之情況,故爲理想。 對於做爲活性化處理而適用高電場施加處理之情況, 例如當將如氧化鈦之電容率高之金屬氧化物,作爲電子釋 放材料時,因可更加強與電場之相互作用,故爲理想,更 加地,針對在高電場施加處理,即使經由引起微之放電, 亦可剝離電子釋放部之一部分而得到微小之稀疏範圍。 對於適用高電場施加處理之情況’係有必要將電子釋 放部作爲陰極,間隔一定的距離,形成於對向側’設置陽 極電極之活性化處理裝置,對於作爲活性化之電子釋放部 成爲大面積之情況,當作爲亦對應陽極電極之大小時,經 由電極的彎曲等,無法針對在電子釋放部全範圍而維持均 一之電極間隔,而進行均一之活性化處理之情況係變爲困 難,因此,例如,由使用如圖4所示之棒狀的陽極電極6 ,而使陽極電極6或陰極電極7之任一’或其雙方移動的 同時,從脈衝高壓電源8,施加電場之情況,可均一地活 性化所期望之尺寸的電子釋放部,如根據此方法’因可由 廉價,且容易地製造所期望尺寸(面積)之冷陰極電子源 -11 - 200842926 ,故爲理想。 作爲陽極電極,係可使用ITO玻璃,金屬A1板等之 公知的材料,更加地,將導電性氧化物或金屬成膜於公知 之塑料基板之構成,亦可做爲陰極基板而使用,而如此之 基板係因可適用於可撓性配線基板之用途,故更爲理想。 作爲陽極電極,亦可使用同樣的構成。 更加地,陰極電極係爲鋁,或於表面具有鋁的層之基 板,金屬氧化物爲氧化鈦之情況則爲理想,另外,陰極 電極則爲於表面具有導電性氧化鈦的層之基板,金屬氧 化物爲氧化鈦之情況則爲理想,而基板並無特別限定,例 如爲玻璃。 活性化後之陰極電極之功函數與電子釋放部之金屬氧 化物之功函數的差爲2 eV以下之情況則爲理想,而更理想 爲0.5 eV以下之情況。 於陰極電極上形成含有金屬氧化物之電子釋放部的方 法係可使用將金屬氧化物,理想爲金屬氧化物粉體,分散 於任意之溶液,並由將基板沉靜於其分散液而靜置之情況 ,使金屬氧化物粉體自然沉澱於基板上而堆積之方法(沉 澱法),或C V D法,電泳堆積法等之公知的方法。 更加地,將金屬氧化物,理想爲金屬氧化物粉體與固 定化物質,分散於任意之溶液,作爲電子釋放源組成物, 理想係亦可將塗漿狀之前述組成物,塗佈於基板上而形成 電子釋放部’而塗佈方法並無特別限定,而亦可使用網板 印刷法,噴墨印刷,浸瀆法,旋塗法,刮塗法,薄層塗佈 -12- 200842926 法之任一的方法,而溶液亦無特別限定,但可使用甲苯, 萜丙醇,丁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乙酸鹽,甲基異丁基甲 酮,甲基乙基甲酮,環已烷,苯甲醚,N -甲基-2 -吡咯烷 酮,η-正丁醇,異丙醇,乙睛等。 經由使用固定化物質之情況’電子釋放部之金屬氧化 物之一部分與基板則經由固定物質所結著,防止電子釋放 部於動作中帶電等而剝離之情況’並可傳達長時間安定之 發射電流者,而爲理想° 作爲固定物質係可舉出例如玻璃粉末或膠體二氧化矽 ,烷基矽酸鹽等之玻璃組成物,或金屬,金屬氧化物, 配位之奈米粒子或溶膠等’而理想爲玻璃組成物,特別是 使用玻璃組成物之情況,添加量係以Si02換算,對於金 屬氧化物100重量部而言,爲1〜5 00重量部之情況則爲理 想,對於使用玻璃粉末之情況,係可使用軟化點爲3 00 °C 〜600°C,平均粒子徑爲〇·1〜5μιη之構成。 金屬氧化物與固定化物質之添加比例或溶劑並無特別 限定,而因應金屬氧化物或固定化物質之種類,適宜由實 驗所決定。 對於對於固定化物質使用玻璃組成物之情況等,係爲 了得到街著效果而有必要熱處理,例如,對於使用玻璃粉 末或膠體二氧化矽之情況,以較此等表面進行冷拉爲高的 溫度,而對於使用烷基矽酸鹽之情況,以較烷基矽酸鹽開 始聚合反應爲高的溫度進行熱處理,而熱處理溫度之上限 係經由使用之陰極基板或金屬氧化物粉體之耐熱溫度所選 -13- 200842926 擇,100°C 〜1 000°C,而理想係 200°C 〜600°c。 作爲熱處理環境係可利用大氣,不活性氣體,針空等 ,對於陰極基板,引起經由氧化之劣化的情況係由不活性 氣體環境或真空的熱處理則爲適合。 另一方面,對於電子釋放源組成物含有有機物之情況 ,係有必要經由熱處理之有機物之氧化分解去除,對於此 情況係適合在大氣中的熱處理,因此,亦可組合不同環境 之燒成,進行多階段的熱處理。 對於電子釋放源組成物,係爲了使金屬氧化物或固定 化物質分散而亦可添加分散劑,而爲了調整黏度提升塗佈 性而亦可加上樹脂,作爲樹脂係可廣泛利用丙烯酸系樹脂 ,纖維系樹脂,醇酸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環氧樹脂等之 公知的構成,但因有必要經由熱處理之去除,故更理想爲 使用以比較低溫分解之丙烯酸系樹脂或纖維系樹脂等情況 ,而樹脂之含有量係因經由塗佈方法而適合的黏度不同, 故作適宜調整,例如,使用網板印刷法或薄層塗佈法等之 情況係因可利用至比較黏度高之構成,故作爲固體成分, 即金屬氧化物與樹脂的和,理想爲於電子釋放源組成物中 ,含有1〜70重量%之情況,另一方面,對於使用噴墨印刷 等之情況,係可適用低黏度之構成,於電子釋放源組成物 中,含有固體成分1〜3 〇重量%之情況爲理想,另外,位了 使組成物之導電性提升,亦可混和金屬微粒子或導電性碳 等之導電性物質,此等添加物並無特別限定,而如使用在 調製通常之有機塗料時使用之構成即可,而添加比例亦如 -14- 200842926 因應金屬氧化物或固定化物質之種類或量’適宜訂定即可 〇 經由以上的方法,根據活性化處理於含有形成在陰極 電極上之金屬氧化物之電子釋放部的情況而得到本發明之 冷陰極電子源,做爲活性化處理係如前述所述,可使用膠 帶剝離處理,或高電場施加處理,經由雷射光之照射處理 等,但在實用面中,理想爲高電場施加處理或經由雷射光 之照射處理,而使用於高電場施加處理之電場強度係理想 爲 8ν/μηι,更理想係脈衝寬度 5〜2000μ3,重複頻率數 1〜1 00 0 Hz之頻率高電場,經由雷射之照射處理之情況, 所使用之射光的波長係理想爲150〜50 Onm之範圍,而更理 想爲 248nm之 KrF準分子雷射,或雷射的能量密度係 10 0〜2 0 OmJ/cm2,脈衝寬度係5〜20 ns,脈衝之重複頻率數 1〜100Hz,此時的能量密度係 0.1〜20MW/cm2,更理想爲 0.7 〜8.6MW/cm2,又更理想爲 3 〜7MW/cm2。 更加地,本發明係爲使用上述冷陰極電子源之FED及 FEL,本發明之冷陰極電子源係如上述所述,可經由塗佈 法形成金屬氧化物層於基板上,並因適合於製造大面積之 冷陰極電子源,故作爲將大面積之冷陰極電子源做爲必要 之大畫面FED及FEL用之發射材料爲最佳的構成。 本發明之F E L係經由於導電性基板上,形成金屬氧化 物之冷陰極,在於對向配置塗佈螢光膜之玻璃等之透明基 板而進行真空密封的情況所得到,爲了確保螢光膜之導電 性而提升光的反射率,螢光膜表面係亦可具備金屬A1或 -15- 200842926 金屬Zn等之導電性的蒸鍍膜,另外,本發明之FEL係因 由驅動電壓,脈衝寬度的調整,或因應需要而構成閘極電 極於電極間之情況,可容易地進行燈的調光,作爲照明器 具可說是優越。 圖5係爲二極型FEL之構成例,圖6係爲具有閘極電 極之FEL之構成例,而針對在圖5及圖6,9係螢光體層 ,:I 〇係A1蒸鍍膜,11係電子釋放部,1 2係陰極電極,1 3 係絕緣性支撐基盤,1 4係玻璃,1 5係電源,1 6係絕緣層 ,1 7係閘極電極。 以下,經由實施例而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係並不限 定於此等實施例之構成。 [實施例] 實施例1 將平均長軸徑1 . 6 8 μιη,平均短軸徑0 · 1 3 μηι之金紅石 型針狀氧化鈦(FTL-100,石原產業製),在氨氣中,以 8〇〇°C的溫度進行1小時燒結,得到體積阻抗〇.〇2QCm針 狀導電性氧化鈦,進行其針狀導電性氧化鈦之X線繞射測 定時,加上於金紅石型之二氧化鈦之峰値,亦得到鈦的低 級氧化物及/或氮化物之峰値,另外,經由電子顯微鏡觀 察,確認到保持原來的針狀氧化鈦之形狀的情況,更加地 ,元素分析之結果,了解到氮素/氧=〇. 70 5 (摩爾)與含有 氮素之情況,將所得到之針狀導電性氧化鈦,與A g塗漿 混合而塗佈於IΤ Ο,經由貼上膠帶於表面後剝離之所爲膠 -16 - 200842926 帶剝離處理,製作一部分之針狀導電 於基板之本發明之冷陰極電子源,將 I TO基板,與前述冷陰極電子源,以 配置,並且將螢光膜呈成爲陽極,將 陰極地連接電源,真空密封爲l〇_5Pf 光元件(元件A ),當施加電壓於元 光,確認到從電場5ν/μηι開始發射之 發射之電子之電流,因經由穿隧(] 程式,得到F-N圖表時,在5ν/μηι 示直線性,故確認到前述發射爲電場 實施例2 將平均長軸徑5 . 1 5 μ m,平均短_ 型針狀氧化鈦(FTL-3 00,石原產業 8 00 °C的溫度進行1小時燒結,得到儀 狀導電性氧化鈦,以和實施例1同樣 冷陰極電子源及電場釋放型發光元件 圖表時,在5 V/μιη以上之電場範圍, 到前述發射爲電場釋放之情況。 實施例3 取代於針狀導電性氧化鈦, Ι.ΙΟμπι,平均短軸徑0·015μιη之針狀 石原產業製)以外係由和實施例1同 性氧化鈦則垂直配向 f塗佈ΖηΟ螢光膜之 125μηι之間隔平行地 冷陰極電子源呈成爲 ι,得到電子釋放型發 件Α時,螢光膜則發 情況,測定經由作爲 Fowler-Nordheim )方 以上之電場範圍,表 釋放之情況。 3徑0.27μιη之金紅石 製),在氨氣中,以 !積阻抗〇.〇44ncm針 之方法製作本發明之 (元件B )得到F-N 表示直線性,故確認 除使用平均長軸徑 氧化鈦錫(FS-10P, 樣的處理,製作本發 -17- 200842926 明之冷陰極電子源及電場釋放型發光元件(元件C )得到 F-N圖表時,在5ν/μιη以上之電場範圍,表示直線性,故 確認到前述發射爲電場釋放之情況。 實施例4 將具有平均長軸徑1.68 μηι,平均短軸徑0.13 μπι之針 狀形狀之氧化鈦(FTL-100,石原產業製),分散於水中 ,由將A 1基板沉靜於其分散液中而靜置之情況,於A 1 基板上,堆積針狀氧化鈦,而於未具有此導電性之針狀氧 化鈦膜,將24 8nm之KrF準分子雷射,以3MW/cm2之能 量密度,脈衝寬度20ns,作爲一次通過照射,製作本發明 之冷陰極電子源,而將塗佈有ZnO螢光膜之ITO基板, 與前述冷陰極電子源,以2 5 0 μηι之間隔平行地配置,並且 將螢光膜呈成爲陽極,將冷陰極電子源呈成爲陰極地連接 電源,真空密封爲l(T5Pa,得到電子釋放型發光元件(樣 品D )。 當施加電壓於樣品D時,螢光膜則發光,確認到從電 場1 ·5 ν/μπι開始發射之情況,測定經由作爲發射之電子之 電流,因經由穿隧(Fowler-Nordheim)方程式,得到F-N 圖表時,在1.5 ν/μπι以上之電場範圍,表示直線性,故確 認到前述發射爲電場釋放之情況,又,針對在電場8ν/μηι 之發射電流係爲lO^mA/cm2。 除了將雷射光的能量密度作爲7MW/cm2之情況以外 係與實施例1同樣做爲得到本發明之冷陰極電子源(樣品 •18- 200842926 E ), 確認到當施加電壓於樣品E時,電場則以2 V/ μπι 開始發射,從F-N圖表,其發射爲場致發射,針對在電 場8ν/μιη之發射電流係爲ImA/cm2。 將樣品D及E之表示施加電壓與發射電流密度的關係 圖表,表示於圖7,將將樣品D及E之表示F-N圖表,表 示於圖8。 實施例6 將作爲平均長軸徑1.6 8 μπι,平均短軸徑0.13 μιη之針 狀形狀之氧化鈦(FTL-100,石原產業製)與平均粒徑 1 · 1 μιη之玻璃粉末,以1 : 0. 1 2之重量比,分散於添加分 散劑之甲苯與η-正丁醇之混合溶液中,並添加丙烯酸樹脂 而作爲塗料化,使用薄層塗佈法而塗佈於I Τ Ο玻璃基板上 ,將塗料組成物中的有機物,以氮素環境中5 0 0 °C,進行 一小時燒結而除去,與所得到的氧化鈦的膜,以1 2 5 μιη之 間隔平行地配置ΙΤΟ基板,而氧化鈦膜呈成爲陽極,對 向側之IΤ Ο基板呈成爲陰極地連接電源,真空密封爲1 〇· 5Pa,而於所得到之電極間,將3.5kV,脈衝寬度167μ5, 重複頻率數6 0 Η ζ之脈衝局電場,進行1秒施加而進行活 性化處理,得到本發明之冷陰極電子源。 由將對向之ΙΤΟ電極替換爲ΖηΟ螢光膜之電極,以 和前述同樣的方法進行真空密封的情況,得到使用本發明 之冷陰極電子源之電場釋放發光元件(樣品F ),當施加 電壓於樣品F時’ ZnO螢光膜則一樣發光,確認到從電場 -19- 200842926 3. 5 V/μηι開始發射之情況,測定經由作爲發射之電子之電 流,因經由穿隧(Fowler-Nordheim )方程式,得到 F_N 圖表時,在5ν/μιη以上之電場範圍,表示直線性,故確認 到前述發射爲電場釋放之情況,又,針對在電場8ν/μιη 之發射電流係爲lO^mA/cm2。 將樣品F之表示施加電壓與發射電流密度的關係圖表 ,表示於圖9,將樣品F之ZnO螢光膜的發光圖案,表示 於圖1 〇。 實施例7 將作爲平均長軸徑1.68μπι,平均短軸徑0.13μηι之針 狀形狀之氧化鈦(FTL-100,石原產業製)與平均粒徑1.1 ,之玻璃粉末,以1 : 〇. 1 2之重量比,分散於添加分散劑 之甲苯與η-正丁醇之混合溶液中,並添加丙烯酸樹脂而作 爲塗料化,使用薄層塗佈法而塗佈於IΤ Ο玻璃基板上,將 塗料組成物中的有機物,以氮素環境中4 0 0 °C,進行一小 時燒結而除去,於未具有其導電性之針狀氧化鈦的膜, 將波長24 8nm之KrF準分子雷射,以1MW/cm2之能量密 度,脈衝寬度20ns,作爲一次通過照射,得到冷陰極電 子源,以1 2 5 μιη之間隔平行地配置前述冷陰極電子源,並 且將螢光膜呈成爲陽極,將冷陰極電子源呈成爲陰極地連 接電源,真空密封爲l〇^Pa,得到電子釋放型發光元件( 樣品G ) ’施加電壓於樣品G,但即使提升電壓至8 V / μ m ,亦無法確認到發射。 -20- 200842926 實施例8 除將基板做爲蒸鍍鋁之玻璃板之情況外,係由和實施 例7同樣做爲’得到本發明之冷陰極電子源(樣品Η ) ’ 確認到當施加電壓於樣品Η時,電場則以3 V/ μηι開始 發射,從F-N圖表,其發射爲場致發射,針對在電場 5ν/μιη之發射電流係爲lO^mA/cm2。 從此等實施例,了解到本發明之冷陰極電子源係爲發 射特性則飛躍性提升之構成者。 [產業上之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之冷陰極電子源係對於組裝於利用經由電場釋 放型平板顯示器(FED ),電場釋放型燈(FEL )等之電 子線激發之發光現象的機器之冷陰極電子源爲有用 【圖式簡單說明】 [圖1 ]係爲針對在此發明之實施型態的電子釋放部之 構造。 [圖2A]係爲未進行活性化之電子釋放部的電子顯微鏡 攝影像。 [圖2B]係爲未進行活性化之電子釋放部的電子顯微鏡 攝影像。 [圖3 A]係針對在此發明之實施型態的作爲活性化之電 子釋放部的電子顯微鏡攝影像。 -21 - 200842926 [圖3B]係針對在此發明之實施型態的作爲活性 子釋放部的電子顯微鏡攝影像。 [圖4]係爲係針對在此發明之實施型態的高電 處理裝置之構成。 [圖5]係爲係針對在此發明之實施型態的二極 之構成例。 [圖6 ]係爲係針對在此發明之實施型態的具有 極之FEL之構成例。 [圖7]係爲樣品D及E之表示施加電壓與發射 度的關係圖表。 [圖8]係爲樣品D及E之表不F-N圖表。 [圖9 ]係爲樣品F之表示施加電壓與發射電流 關係圖表。 [圖10]係爲樣品F之ZnO螢光膜的發光圖案。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金屬氧化物 2 :陰極基板 3 :堆積量成爲稀疏的部分 4 :稀疏範圍與緊密範圍的邊界 5 :電子釋放材料突出之構造 9 :螢光體層 10 : A1蒸鍍膜 1 1 :電子釋放部 化之電 場施加 型 FEL 閘極電 電流密 密度的 -22- 200842926 1 2 :陰極電極 1 3 :絕緣性支撐基盤 1 4 :玻璃 1 5 :電源 1 6 :絕緣層 1 7 :閘極電極 -23-

Claims (1)

  1. 20084292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冷陰極電子源,屬於具有陰極電極及形成在 其上方之電子釋放部的冷陰極電子源,其特徵乃使用活性 化處理於電子釋放部之金屬氧化物。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作爲活性化處理之金屬氧化物之一部份乃經由固定化物質 ,固定於陰極電極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金屬氧化物乃經由活性化處理,於陰極電極上,具有稀疏 範圍而堆積者。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金屬氧化物乃經由活性化處理,在稀疏範圍與緊密範圍之 邊界,至少具有一個突出的部分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金屬氧化物乃氧化鈦及/或氧化錫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金屬氧化物之形狀爲針狀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金屬氧化物乃針狀導電性氧化鈦及/或針狀導電性氧化錫 者。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針狀導電性氧化鈦乃將針狀二氧化鈦做導電處理之構成者 〇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24- 200842926 導電處理乃在氨氣環境中之加熱還原處理。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陰極電極之功函數與電子釋放部之金屬氧化物之功函數的 差爲2eV以下者。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陰極電極之功函數與電子釋放部之金屬氧化物之功函數的 差爲0.5eV以下者。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陰極電極係爲鋁,或於表面具有鋁的層之基板,金屬氧化 物乃氧化鈦。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陰極電極則爲於表面具有導電性氧化鈦的層之基板,金屬 氧化物乃氧化鈦Q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固定化物質乃玻璃組成物者。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活性化處理乃經由雷射光之照射處理者。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其中’ 活性化處理乃高電場施加處理者。 1 7. —種冷陰極電子源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乃含有將 形成於陰極電極上之金屬氧化物做活性化處理之工程者°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冷陰極電子源之製造 方法,其中,活性化處理乃高電場施加處理者。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冷陰極電子源之製造 -25- 200842926 方法,其中,作爲施加之高電場之強度乃8ν/μιη上之脈衝 電場者。 2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冷陰極電子源之製造 方法,其中,高電場施加處理乃離陰極電極一定的間隔, 配置陽極電極,掃描陽極電極與陰極電極之任一,或其雙 方的同時而進行者。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冷陰極電子源之製造 方法,其中,活性化處理乃經由雷射光之照射處理者。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之製造 方法,其中,雷射光之照射密度乃0. 1〜20MW/cm2之範圍 者。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之製造 方法,其中,包含將含有金屬氧化物與固定化物質之塗漿 ,塗佈於陰極電極上之工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冷陰極電子源之製造 方法,其中,塗佈方法乃網板印刷法,噴敷法,浸漬法, 旋塗法,刮塗法,薄層塗佈法之任一者。 25. —種電子釋放源組成物,其特徵乃含有金屬氧化 物與固定化物質者。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之電子釋放源組成物, 其中,固定化物質乃玻璃組成物者。 2 7. —種電場釋放型平板顯示器,其特徵乃使用如申 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 28. 一種電場釋放型燈,其特徵乃使用如申請專利範 -26- 200842926 圍第1項之冷陰極電子源
TW096146600A 2006-12-06 2007-12-06 冷陰極電子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此之發光元件 TWI4579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9187 2006-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42926A true TW200842926A (en) 2008-11-01
TWI457966B TWI457966B (zh) 2014-10-21

Family

ID=39492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6600A TWI457966B (zh) 2006-12-06 2007-12-06 冷陰極電子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使用此之發光元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WO2008069243A1 (zh)
TW (1) TWI457966B (zh)
WO (1) WO20080692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5170B (zh) * 2012-06-28 2016-04-27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场发射体的制备方法
RU2525856C1 (ru) * 2013-04-16 2014-08-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люс" им. М.Ф. Стельмаха" (ОАО "НИИ "Полюс" им. М.Ф. Стельмаха") 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 прибор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полого холодного катода в газовом разряде
RU2581610C1 (ru) * 2014-12-17 2016-04-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люс" им. М.Ф. Стельмаха" (ОАО "НИИ "Полюс" им. М.Ф. Стельмаха") Способ создания анодной окисной плёнки холодного катода газового лазера в тлеющем разряде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RU2713915C1 (ru) * 2019-09-11 2020-02-11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Полюс" им. М.Ф. Стельмаха"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окисной пленки холодного катода газового лазера в тлеющем разряде постоянного тока
CN111081504B (zh) * 2019-12-10 2022-07-05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场发射阴极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05405B2 (ja) * 1993-03-25 2002-07-22 石原産業株式会社 棒状微粒子導電性酸化チタ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26524A (en) * 1996-05-31 1998-03-10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ield emission device having nanostructured emitters
TW432420B (en) * 1998-07-21 2001-05-01 Futaba Denshi Kogyo Kk Cold cathode electronic device, and field emission luminous device and cold cathode luminous device each includes same
JP2000123714A (ja) * 1998-10-19 2000-04-28 Sony Corp 冷陰極電界電子放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冷陰極電界電子放出表示装置
US6504292B1 (en) * 1999-07-15 2003-01-07 Agere Systems Inc. Field emitting device comprising metallized nanostructur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4043153B2 (ja) * 1999-07-30 2008-02-06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放出源の製造方法、エミッタ基板の製造方法、電子放出源及び蛍光発光型表示器
JP4136211B2 (ja) * 1999-08-02 2008-08-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円筒状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US6436221B1 (en) * 2001-02-07 2002-08-2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of improving field emission efficiency for fabricating carbon nanotube field emitters
CN1155980C (zh) * 2001-11-27 2004-06-30 北京大学 一种场发射阴极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US7455757B2 (en) * 2001-11-30 2008-11-25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Deposition method for nanostructure materials
JP2004127730A (ja) * 2002-10-03 2004-04-22 Hidetoshi Saito 針状金属酸化物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83611B2 (ja) * 2003-03-25 2008-04-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陰極電子源の製造方法
JP4678156B2 (ja) * 2004-08-11 2011-04-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ソードパネルの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方法、冷陰極電界電子放出表示装置のコンディショニング方法、及び、冷陰極電界電子放出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1046976B1 (ko) * 2004-10-19 2011-07-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자 방출원 형성용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전자 방출원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방출원
JP4517865B2 (ja) * 2005-01-26 2010-08-04 Jfe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06210162A (ja) * 2005-01-28 2006-08-10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電子線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57966B (zh) 2014-10-21
JP2013016504A (ja) 2013-01-24
JP5517369B2 (ja) 2014-06-11
JPWO2008069243A1 (ja) 2010-03-25
WO2008069243A1 (ja) 2008-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702C (zh) 场致发射型电子源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JP4932873B2 (ja) 自発光素子、自発光装置、画像表示装置、自発光素子駆動方法、および自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517369B2 (ja) 冷陰極電子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界放出型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ランプ
JP2006120636A (ja) 電子放出源形成用の組成物、これを利用した電子放出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放出源
JPWO2005051045A1 (ja) 発光素子
JP2019175648A (ja) 電界電子放出膜、電界電子放出素子、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926709B2 (ja) 電界電子放出膜、電界電子放出素子、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0192245A (ja) エミッタの製造方法、エミッタ、電界放出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電界放出発光素子及び照明装置
JP5926750B2 (ja) 電界電子放出膜、電界電子放出素子、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KR20070108829A (ko) 탄소나노튜브 후막의 제조방법, 그를 이용한 전계방출형표시소자
JP2005521217A (ja) 電界電子放出材料および装置
JP5444893B2 (ja) ナノ炭素材料複合体基板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放出素子並びに照明ランプ
JP7324132B2 (ja) 電界電子放出素子、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7636790B (zh) 用于场发射阴极的纳米结构的制造方法
JP2010027480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材料、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124547B2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6287028A (ja) レーザー発光構造体
JP2010135133A (ja) 冷陰極電子源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界放出素子
Ye et al. Application of ZnO nanopillars and nanoflowers to field-emission luminescent tubes
Chung et al. Improvement of lighting uniformity and phosphor life in field emission lamps using carbon nanocoils
JP7393246B2 (ja)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分散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界電子放出素子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4014234A (ja) 電子放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30157B2 (ja) 電界電子放出素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RU2468462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электронно-полевых катодов
CN101051583A (zh) 使用碳纳米管的场发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