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835559A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harging liquid material - Google Patents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harging liquid materia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835559A
TW200835559A TW096143164A TW96143164A TW200835559A TW 200835559 A TW200835559 A TW 200835559A TW 096143164 A TW096143164 A TW 096143164A TW 96143164 A TW96143164 A TW 96143164A TW 200835559 A TW200835559 A TW 20083555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liquid material
space
discharging
flow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6143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402105B (zh
Inventor
Kazumasa Ikushima
Original Assignee
Musashi Engineer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sashi Engineering Inc filed Critical Musashi Engineering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835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5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2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21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25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characterised by flow controlling means, e.g. valves, located proximate the outl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with,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05C5/0225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characterised by flow controlling means, e.g. valves, located proximate the outlet
    • B05C5/0237Fluid actuated valv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Description

200835559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目於-# 料之排出方法及褒置’·更具體而言,:體材 材料填充於與排出口連通之流路中時,可=液體 充液體材料的排出方法及裝置。 邊乳體地填 」,係包涵:液材在離開噴嘴 方式、以及液材在離開噴嘴 出方式。 ' 另外,本發明中所謂「排出 、前便接觸到工件之形式的排出 之後才接觸到工件之形式的排 【先前技術】 口起至的瓜置,習知有從供應液體材料的供應 動或進:=出的排出口間之流路内,配置旋轉移 =進退移動的軸體,利用軸體的動作而從排出口將液體 材料排出的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中的圖i所揭示農置,係在注射器中所儲存 的=體材料,經由孔而被導人於在分配裝置外殼上所形成 的机路中,再利用軸的進出移動而從喷嘴中將液體材料排 出。此處’軸插人於流動孔中,而流路係由插人於流動孔 的軸之間隙所形成。此外’軸係透過密封環構成不朝轴驅 動源的控制機構發生洩漏,因此,注射器内所儲存的液體 材料,係構成在直到喷嘴排出口的分配裝置内之流路均全 部充滿液體材料的狀態。 習知此種構造的排出裝置係當在流路内存在有氣泡 曰守’便發生裝置所排出的液體材料量呈不均勻。 96143164 5 200835559 將流路内的氣泡從流路中去除的裝置,有如專利文獻2 所揭示者。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裝置,係在從供應液體材 料的供應口起至排出液體材料的排出口間之流路内,依轴 •體形式配設旋轉移動的螺桿,藉由螺桿的旋轉動作從排出 口中將液體材料排出。在缸筒的侧面形成有氣泡脫除孔, 構成當混入氣泡的黏性液體流入於缸筒内的流路時,便從 氣泡脫除孔中將氣泡排出,而將無氣泡的黏性流 中壓出的構造。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 —322〇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昭62 —201671號公報 【發明内容】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排出裝置内所殘留的氣⑨,因為成為排出量不均勻、 在排出後從排出口發生液滴下垂(所謂「液滴滴自」)
因’因而必需加以確實地去除排出。然而,排出裝置 混入於流路中之液體材料中的氣泡,A多殘留於流路 形成的角部、流路徑變化的段差部、袋部中,在後續的 出作業中’即便使液體材料連續流動,仍存在有如 滯般的較難排出情形。 Ίτ 專利文獻1的圖1所揭示裝置中,就構造上,有在浐 存容器的液體材料導入於流路中之位置(即孔與流路= 結點)的入口起,至密封環為止的流路中所充滿的空 在開始使用時,於導入液體材料之時會容易殘留的^+題’。 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裝置中,雖在|置内無氣泡地填充 96143164 6 200835559 液體材料後,可將混入於液體材料中的氣泡去除排出,但 是會有無法將最初在填充液體材料之時便已混入的氣泡 去除之情況。具體而言,當開始使用時在未注入液體材料 的f態下,注入液體材料之際,因為在充滿裝置流路内的 工虱亚未完全排出的情況下,液體材料便從供應口到達排 出口’因而為將流路内所殘留的氣體/氣泡排出,便必* 採取將液體材料從排出口維持一定時間排出之作業,但:
即便經過此種作業,依情況仍會有部分空氣殘留於 的情形。 T 3於上述問題,本發明目的在於提供—種#裝置開始 2 = ϊ行液體材料填充之時,能無殘留氣體/氣泡 將液體材料填充於流路内的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及裝 置。 (解決問題之手段) 體述問題’發明者發明-種從供應液體材料的液
肚〜口起㈣$ σ H 料填充之際,便可將裝置内流路中所充滿 的乱體疋全取代為液體材料。 的i卩材料之排出方法’係在連通於喷嘴 的弟一 &路插通作業軸, 注入液體材料,在第第1路的第二流路 出的排出方法;4徵=Γ料而將液體材料排 於第-产腺月窜寺在在作業轴延設方向設置連設 ^ 流路的空間⑷,藉由將從第二流路流 96143164 200835559 入第一流路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設^為大於從第二流 路流入空間⑷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而防止氣泡殘留: 丄2發明係在第1發明中,上述空間⑷係較第一流路 形成較大徑或較寬廣。 第3發明係在第〗或2發明中,第二流路之 成^二流路將液體材料分職人空間⑷及第1路糸構 4發明係在第!至3項中任一項發 之終端部係設置阻隔從第-冶致、ώ & 牡罘一机路 L : 此處,所謂「障壁構件」並不僅侷 ==,亦可為筛網狀物,指任何能產生流動阻力的 構ΓΓ亦可在板狀「障壁構件」設置單數或複數 的數量或直徑大小進行流動阻力的調整。 部到達空間⑷的高度。 構件係具有其上端 第6發明係在第!至5項中任一項發 之終端部係設有連通於第二流路 :弟:-路 ⑻’而進行流動阻力之調整。一間⑷的缺口部 第7發明係在第!至6項中任一 ⑷中係裝設中央處有形成作業軸插通用之孔:空間 件。 W遇用之孔的密封構 倒係在第7發明中’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 倒ΐ=明係在第7發明中’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 96143164 200835559 第l 〇發明的裝置,係具備有··將液體材料排出的喷嘴; 連通於喷嘴的第一流路;連通於第一流路及液體材料供應 源的第二流路;中央處形成有作業軸插通用之孔的密封構 件,插通於密封構件與第一流路的作業軸;以及使作業軸 產生動作的驅動手段;如此所成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 其特徵在於··在作業軸延設方向設置連接於第一流路與第 一流路的空間(4),並設置相較於從第二流路流入於第一 流路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而減少從第二流路流入於空 間(4)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而成之防止氣泡殘留機構。 第11發明係在第10發明中,上述空間(4)係形成較第 一流路大徑或較寬廣。 ^第12發明係在第10或u發明中’第二流路之終端部 係構成從第二流路分別將液體材料流入空間(4)及第一流 路0 第13龟明係在第1 〇至12項中任一項發明中,在第二 li :路之終端部係設置有阻隔從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 障壁構件。此處,「障壁構件」係與第4發明中的「障壁 構件」相同之定義。 第Μ發明係在第13發明中,上述障壁構件係具有上端 部到達空間⑷的高度,且設置於第二流路之終端部。 明係在第1G或14發明中,在第二流路之終端 ,又有連通於第二流路與空間⑷的缺口部(3"。 =6發明係在第1()至15項中任—項發明中,其 述雄、封構件係裝設於空間(4)。 、 96143164 9 200835559 第17發明係在第16發明中,上述密封構件係構成侧面 截面呈倒凹形狀。 .第18發明係在第16發明中,上述密封構件係構成侧面 截面呈倒V字狀。 第19發明係在第1 〇至丨8項中任一項發明中,在利用 上述驅動手段使作業軸前進移動之後,便急遽停止,使液 體材料從排出口飛散排出。 ζ\ "第20么明係在第10至18項中任一項發明中,上述作 I f軸j系構成在棒狀體表面的軸方向具有螺旋狀凸緣之螺 杯藉由驅動手段使作業軸轉動以使液體材料從排出口 出。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因為當在裝置開始使用時將液體材料進行 填充之際,便可無殘留氣體/氣泡地將液體材料填充於汽 路内,結果便可防止排出量不均、液滴滴垂現象,、可穩^ G地施行均勻所需量的塗佈。 再者,因為將在流路内所殘留的氣體/氣泡加以排出, ,而將液體材料從排出口維持一定時間排出的作業可達 取小限度,便可毫無浪費地有效使用液體材料。 【實施方式】 • _以下,針對貫施本發明的較佳形態,參照圖1至3進行 况明。另外,本說明書中,將從液體材料供應口 14至排 出口 15之間的液體材料通道,簡稱「流路」。 在填充液體材料時,最好將裝置内的流路中所充滿的氣 96143164 200835559 體、王部取代為液體材料,因而最好從供應液體材料的液體 材料供應σ起至排出σ之間,依照離液體材料供應口的距 離順序(流路順序)進行液體材料之填充。 特別在液體材料流動的流路内插通作業軸,並利用作業 軸的動作而將液體材料排出的構造裝置中,最好將從作業 :所插通的抓路上端起至下端的排出口為止的流路中之 空間,依照流路順序進行液體材料的填充。 圖1所揭示係可從作業軸所插通的流路上端進行液體 =料的供應,並將液體材料依照流路順序,填充於流路下 端的排出口中之構造例。 圖1中的⑷〜⑻係截至在本發明裝置㈣流路中填充 液體材料為止之情況,依8階段示意的說明圖。、 圖1係從第二流路5朝第一流路2供應液體材料的過程 :說明剖視圖。如圖1所示,在圓筒狀空間的第一流路2 中,插通具有圓柱狀紅轴的作業轴j。第一流路2與第二 連接部分,由連通於第—流路2,且形成具妹 弟-w路2内徑更大直徑的圓周形狀之密封空間4,盥资 封空間4中所配設的圓環狀密封構件3進行密封,第H 路2與第二流路5係構成利用密封空間4而相連通。’L (a)係液體材料注入前的狀態。 如(b)所示,當開始液體材料的供應,首先,第二漭 5便由液體材料充滿。 一 μ 材料,首先流 如(c)所示,從第二流路5中流出的液體 入於密封空間4中。 96143164 11 200835559 如(d)所示’若更進一步供應液體材料,則密封空間4 的空間内之空氣便被更進一步的排出,取而代之由液體材 •料所填充,且在第一流路2中亦經由密封空間4而流入液 體材料。 如(e)所示,流入第一流路2中的液體材料,在作業軸 1與第一流路2的内壁之間隙中進行流動,但因為相較於 在該間隙中流動的流動阻力,在密封空間4中的流動阻力 ( 較低’因而液體材料便優先供應於密封空間4的空間。 如(f)所示,若密封空間4的空間被液體材料掩蓋,並 將與之後所供應的液體材料同量的液體材料供應於第一 流路2,便成為(g)、(h)的狀態。 依如上述,液體材料在第一流路2内的最前進面,在較 早的階段如(d)〜(g)所示,形成斜向橫跨第一流路2的圓 周狀,但是隨液體材料在第一流路2中朝下方前進,便如 (h)所示,便相對於進行方向呈垂直。 U 如此,根據圖1所圖示構造,因為從在較作業軸1所插 通的第一流路2更靠上方側所設置之作為空間的密封空 間4進行液體材料注入,便可效率佳地將流路内的氣體取 代為液體材料。換言之,將液體材料填充於密封空間4中 •的步驟中,密封空間4中所殘存的氣體與喷嘴7係在氣體 連通於媒介的情況下實施。 再者,就同樣的技術思想,亦可如圖2所示,將第一流 路2與第二流路5在未經由密封空間4的情況下進行= 通。液體材料的填充相較於在作業軸丨與第一流路2内壁 96143164 12 200835559 之間隙中流動的流動阻力,因為密封空間4的流動阻力較 低,因而液體材料優先地供應於密封空間4的空間,就此 點而言與圖1相同。 ’ 另一方面,如圖3所示 第 、 流路5與密封空間4未連 通的構仏中,並未依照距液體材料供應口的距離順序(流 路順序)進行液體材料的填充’而如⑻所示,潛在有穷^ 空間4中殘留氣體(氣泡)的危險。即,為能在無殘留:泡 =情況下’將液體依照流路順序進行填充,將第二流路與 密封空間4相連通’以及相較於在作業軸丨與第—流路1 内壁之間隙中流動的流動阻力之下,密封空間4中的流動 阻力較低,屬於必要條件。另外,第二流路5並未必 要呈水平,亦可構成斜向。 但是,如專利文獻卜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習知裝置中, 一般係構成從作業轴所插通的流路(第-流路)、以及連通 於該,面非端部處的流路(第二流路)供應液體材料。狹 而,虽流路形成此種構造的情況下 ' =流路、與在水平或斜向方向上所設置的第 氣:的二連:二:在ΐ密封構件側(上方側)容易殘留 卩從弟一^路所供應的液體材料,從第一 在;::r 部:導 ::填置内時,相較於在排出二二 液體材料ΓΓ:::殘留氣體的情況’因為密封構件側的 人缺k動,因而殘留氣體將不會被排出,頗難 96143164 13 200835559 將殘留氣體完全去除。 用e於、封構件側有殘留氣體的狀況,在裝置開始使 狀能A、:液體材料填充時’在密封構件侧有殘留氣體的 下Γ於I:路的密封構件側未完全充滿液體材料的狀態) ;,流路靠排出口側的徑方向區域被液體材料掩埋 的h況較容易發生(參照圖3(f))。 一= >、排出口空間性連通的部分被阻塞狀態下,對於從第
姑:路:與第二流路5的連結部30起至排出口 15的液體 流動’位於流動停滯處的密封構件側氣體殘留於第 =路2中。(如圖3所示,設置未與第二流路5相連通 之密封空間4的情況,亦同。) 、在/;IL路中未殘存氣體的情況下進行液體材料填充 日寸,於雄、封構件侧的第一流路2内之氣體,保持空間性連 通於排出口的狀態下’將密封構件侧的區域完全填充液體 材料’因為可在流路内未殘留氣體的情況下,填充液體材 料,因而屬於必要條件。 若如本發明構成流路,在無殘存氣體的情況下,將液體 材料填充於密封構件侧之前,第一流路靠排出口側的徑方 向區域並不會被液體材料掩埋。即,因為相較於第一流路 2,液體材料將優先供應於密封空間4,因而可一邊對從 液體材料供應口 14起至排出口 15間之流路進行氣泡排 出,一邊從上游至下游依序填充液體材料。 再者,若依如本發明構成流路,因為在流路内填充有液 體材料之後,仍持續對密封空間4供應液體材料,因而即 96143164 14 200835559 使因疏忽狀況導致氣泡存在於流路内,藉由更進一步將液 體材料注入’便可輕易地將氣泡從排出口排出於外部。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詳細内容由實施例進行說明,惟本 發明並未受該等實施例任何限制。 [實施例1 ] 圖4所揭示的本實施例裝置,係關於一種利用喷嘴了使 液體材料飛散排出形式的排出裝置。更詳言之,本實施例 的裝置係藉由作業軸的軸方向高速移動動作、以及接續之 急遽停止動作,而從喷嘴7前端使液體材料飛散排出之形 式的液體材料排出裝置。 《構造》 本實施例的裝置的主要構成要素係:插設有喷嘴γ的流 路區塊16、將流路區塊16與空壓區塊18相連結的連結 區塊17構成使作業軸丨產生動作之驅動源的空壓區塊 18、以及在各區塊的内部所設置空間中往復運動的作業轴 1 ° 作業轴1係由:棒狀I#缸& 輛身邛21、與在軸身部21後端 固接的凸緣2 0所構成。作紫紅 审目辨e u 業軸1係配設成在區塊間延伸。 更具體而έ,凸緣20係西? ¥ + ^ 室12内壁面密接碑叙、,*成一工壓區塊18中所形成的 ^ 轴身部21貫通空壓區塊18下面 所設置的孔27與連!士卩祕1r7 ^ r ® 允壓: 鬼17,並插通至流路區塊16。 工& £塊18係内部設有 18上面插設有測微儀二二2的中空筒體。在空壓區塊 於室12内,並依包_周^職儀下端的棒狀體插入 八周圍的方式配設有彈簣10。形成 96143164 200835559 凸緣20上面接觸於彈簧1〇下端的狀態。即,在未對室 12的下方空間供應空氣壓力之狀態下,彈簧10按壓凸緣 20 ’具有使轴身部21前端配座於閥座6上的作用。
在室12的下方空間侧面設有空氣壓力供應孔19,並盥 供f空氣壓力的空氣壓力供應管9連通。當從空氣壓力供 應管9、供應空氣壓力,便產生使凸緣20下面上升之力的 作用,並產生使作業轴i移往上方而按壓彈箸i 〇的作用。 此處,在空壓區塊18下面所設置的孔27,由在苴上面所 裝設的〇形環13密封,且構成凸緣20側面與室、12内壁 面進行密接滑動’因而從空氣壓力供應管9所供應的空氣 壓力便不會從室12的下方空間洩漏出於外部。
流路區塊16係内部具有第一流路2與第二流路5。 第一流路2係在流路區塊16内朝垂直方向設置的空 間,其上端連通於密封空間4,而下端則插設有喷嘴7。 在第-流路2巾’作㈣i的軸身部21貫通插入於連結 區塊17内的貫通孔26中。貫通孔26由密封構件3密封。 第二流路5係在流路區塊16内朝水平方向設置之* 間’其中-端連通於第一流路2的側面,另一端則構成; 體材料供應π 14。液體材料供應σ 14係在流路區塊16 侧面,置的孔,連通於液體材料供應管8。從液體材料 供應管8將經調壓為所需壓力的液體材料供應於第二流 路5 〇 針對在流路區塊16中所形成的流路詳細情形,參照圖 5與圖6進行說明。 96143164 16 200835559 路Λΐί接於直徑大於第—流路2的㈣空間 、,二:二7設有密封構件3,俾防止液體材料 />入連、、Ό區塊〗7的貫通孔26中。 構成第二流路5 一端的液體材料供應 在流路區塊16伽而你:游士 g 係认置於 W4。凹部的液體材料供應管連接 口β 3 4。液體材料供庫營逵垃 材料供…接4係利用接頭等連接液體 %而連接於第-5的另—端係利用連結部 將第-、六政\彳机 連、、、口部30係上面呈缺口,構成 將弟一桃路5與密封空間4相、查、3 + 士 n 4相連通之流路的缺口部31。 針對岔封構件3’參照圖7進行詳細說明。 圖7中,(a)係密封構件3的上 側面、⑷係側面的截 j )係底面、(〇係 4〇與彈性體41構成。4構件3係由密封構件本體 您封構件3係在中央虛# # 士 4〇 , . ^ 夹絲成有供作業軸1插通用的孔 42。此外,密封構件本體 、用妁孔 環狀俨。狃士 * “ 係成截面呈〔字狀凹部的 银狀體。猎由在凹部中, ^ 6/1 _ ,. 依將被封構件本體40按壓垆士 的方式插入彈性體41,蕻此插竑一 t 牧i擴大 I击丄1 — 3匕便確貫與插通入孔42中的冼 業軸1密接,且確實地與密 w中的作 《液體材料之導人》 l間4的壁面密接。 若從空氣供應管9朝室 10,在凸綾?η μ姑认 、、彖20便上升而壓縮彈筈 若凸竣t ί測微儀11·^時便停止上升。” 供應液體材料的液體材料:2=更離開闕座6。此時, 仏應口 14、與喷嘴7前端的排 96143164 17 200835559 開閥座6的狀:下相連通。在轴身部21前端離 =液體材料供應管8進行液體材料 ^應則所供應的液體材料便流人第二流路5中,並通過 連結部3G再流人於密封空間4與第—流路2中。、過 面f::'5中,因為在與第一流路2間之連接部分的上 門Γ。所以口 V卜因而第二流路5便直接連通於密封空 爾二"i 入液體材料擠壓的流路中之氣體,便 ,留氣體地進行^材間4與第-流路2無殘 15將液體材料=4另= 情形,作θ n # 卜,原理上雖不會發生氣體殘留 疋就口口貝安全上的觀點而言,現實運用上护^夕 :有液趙材料排出。但,相較於如習知裝;== :;定時間排出的情況下,只要大幅排"、量之=: 口 15已排出液體材料 :====9排㈣此便利 座於閥座6,藉此便將流路阻斷,而結束 狀能[、一、作業。在軸身部21前端配座於閥座6的 口 路2的液體材料不會從喷嘴7前端的排出 路。體材料毫無殘存氣體地填充於流 排出作業係從Μ壓力供應管9朝室12的下方空間施 96143164 18 200835559 :空虱壓力的供應與排出。#,朝室12下方空間進行空 ^壓力的供應,藉由使凸緣20上升移動,使軸身部21 ; 端離開閥座6 ’❿對喷嘴7供應液體材料,接|,再使室 L2下方ΐ間中所蓄壓的壓力全力釋放出,而促進利用Ϊ 1〇的彈力所造成的伸長變形動作,使凸緣20產生下降 動作’藉由軸身部21前端抵接於閥座6,便從噴 兑 端的排出口 15將液體材料飛散排出。 ,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裂置係適用於液體材料排出用閥的例子。 呈本實施例裝置,係將經導入於閥内且經調壓 從喷液體?料’在使作業軸1與閥座6相離開下 、 ,並藉由使作業軸1與閥座6彳目i@ γ 止從喷嘴7排出之形式的排出裝置。6相配座而分 《構造》 本實施例的裝置係未經由 與流路區塊16直接連結的構造塊17而將空壓區塊18 具有棒狀體的軸身部21、 凸緣20的作孝軸!,禮…在軸身^ 21後端所形成之 栳… 構成在各區塊間延伸。 作業軸1的凸緣2〇俜配w此纺 的室12之内辟… 成與空壓區塊以中心所形成 z之内壁面畨接滑動,作举麵 空壓區塊18的孔?7 卞系釉1的轴身部21貫通在 中。8的孔27,並插通於流路區塊16的第一流路2 用 空壓區塊18係内 凸緣20而分隔為 部設有室12的令空 上方空間與下方空間 筒體 室12係利 96143164 200835559 室12的上方空間連通於空氣愿力供應管咖, 下方空間連通於空氣屢力供應管9。 的 若在從空氣壓力供應管9供應空纽力之同時,從“ 應相將空氣愿力排出,便將對凸 :: 用壓力’而使作業軸i朝上方移動。 面作 ^者/:若在空氣屢力供應管咖供應空氣屢力之同時, f 力供應官9將空氣壓力排出,便將對凸緣2〇上 面作用壓力,而使作業軸1$月下方移動。 作業軸1的軸身部21係利用在空壓區 所裝設的0形環13而密封:孔27中 又凸緣20側面構成與室12 ==接_’㈣空錢力便不致從η 洩漏出於外部。 分工间 流::塊16係内部具有第-流路2與第二流路5。 第机路2係在流路區塊16内朝垂直方向設置的空 〃、上鳊連通於密封空間4,而下端則插設有喷嘴7。
$—流路2令,作業軸丨的軸身部21貫通插入於連結 區塊17内的貫通孔26中。 密^空,4係形成直徑大於第—流路2。在密封空間4 又有在封構件3 ’俾防止液體材料滲入於空壓區^ 8 的孔27中。 第机路5係在流路區塊16内朝水平方向設置之空 ::其中-端連通於第一流路2的側面,另一端則構成液 體材料供應口 14。 構成第一机路5 一端的液體材料供應口 14,設置於在 96143164 20 200835559 流路區塊16侧面所形成呈凹部的液體材料供靡 34。液體材料供應管連接部34利用接頭等連 .供應管8。此外,第二流路5的另 ^液體材料 於第一流路2。連結部3〇係上 、、、。。卩30連接 2 5與密封空間“目連通成為流路的缺口部3心;二 =二同的構造’但因為缺口部”較 = 大且上面呈缺口,因而可較實 文 封空間4填充液體材料。 Η更項畅且快速地對密 々再者’⑥、封構件3就形成截面呈〔字狀凹部之環狀體 孩、封構件本體40,以及在凹部中, _、 件本體㈣大的方式插入之:f 密封構 飞砌八之構成處,亦與實施例工 7同’但就彈性體41形狀係形成環狀之處則有所 彈性體41係就確實地鱼孔42所奸、g从从鲁 且與密封空間4壁面確實1=用=相密接, 同。 雉貝么接的作用之處,與實施例1相 《液體材料之導入》 應若η氣Γ管9朝室12的下方空間内進行空氣供 •心 、至 上方空間的空氣從空氣供應管Β35排出, 便利用空氣壓力之作用上升,待抵接於上升位 置凋正構件36之後便停止上升。 。右凸士、彖20上升’作業軸j的軸身部21前端便離開間座 政日守,供應液體材料的液體材料供應口 14、盥噴嘴7 前端的排出口 15,便以氣體為媒介而連通。在作、業轴i 的軸身# 21别端離開閥座6的狀態下,若從液體材料供 96143164 21 200835559 應管8供應液體材料,則所供應的液體材料便流入第二流 路5中,並通過連結部3〇再流入於密封空間4與第一流 路2中。 .第二流路5中’因為在與第-流路2間之連接部分的上 面。又有缺口口p 31 ’因而第二流路5便直接連通於密封空 間4。因此,受所注入液體材料擠壓的流路中之氣體,便 可從缺口部31逸出,俾對密封空間4與第一流路2無殘 留亂體地進打液體材料填充,並從喷嘴7前端的排出口 1 15將液體材料排出。 相較於實施例1的缺口部31之下,缺口較大的本實施 例,可較實施例1更順暢且快速地將液體材料導入於密封 空間4中’因而提高防止密封空間4中殘存氣體的效果。 經確認從排出口 15排出液體材料之後,便將室12下方 空間的空氣壓力經由空氣麼力供應管9排出,且藉由從空 氣壓力供應管B35朝室12上方空間供應空氣,使作業轴 〇 1的凸緣20下降移動,便利用使軸身部21前端配座於闕 座6而將流路阻斷,便完成液體材料的填充作業。在軸身 部21前端配座於閥座6的狀態下,第一流路2的液 料將不會從噴嘴7前端的排出口 15洩漏出。 排出作業係藉由對呈現在無殘存氣體情況下而將液體 材料填充於流路狀態的閥中,加壓供應經調壓過的液體材 料,而使作業轴i進行往復移動,俾與閥座6間呈離開的 開閉動作來實施。 藉由上升位置調整構件36的開度、閥座6與作業軸】 96143164 m 200835559 間之離開時間等,進行液體材料排出量的調節。 [實施例3] 圖9所揭示本實施例裝置’係關於—種使前端具有螺旋 狀凸緣的作業軸i產生旋轉,而從喷嘴7將液體材料 之形式的排出裝置。 《構造》 本實施例的裝置的主要構成要素係底板24、在其上端 所設置的頂板25、在其上端所配設的馬達50、在底板24 中央處所配設的密封區塊23、在底板24下端且連接於穷 封區塊23配設的流路區塊17、以及各區塊的内部所設^ 空間内進行轉動的作業軸1。 作業軸1係由軸身部2卜以及具有朝轴身部21延伸方 =螺旋狀的凸緣之前端部22構成,並配設成貫通密封 =且㈣路區塊16延伸出。轴身部21經由作業軸 連、、、D構件51,連結有插人穿過頂板25的貫通孔中之馬達 :凝轉軸’並利用馬達5〇的驅動而使作業軸工以延 万向為軸進行轉動。 ^空間4係穿過密封區塊23下面所形成的凹部,且 史有貫通孔。密封空間4係形成直徑較大於流路區 」流路成之第一流路2,並連通於第二流路5與第 間4中配設有密封構件3,俾防止 入铪封區塊23中。 密封構件3係構成可與作業軸1旋轉滑動。更詳言之, 96143164 23 200835559 ,V字的 内壁面而 —另外,密封構件3亦可構成倒凹字狀,又亦可將 子$構件使用於作業軸丨往復動作的裝置中。 机路區塊16係上面將連接於密封區塊23而固定,
㈣有將㈣材料排出㈣嘴7。此外’側面具有連結於 液體材料供應管8的液體材料供應口 14。 、 9流路區塊16係具有:中央處插通作業轴1的第一流路 2、以及供應液體材料的第二流路5。 第一流路2係在流路區塊16中央且朝垂直方向所形成 的空間,上端連通於密封空間4,而下端將連通於喷 的排出口 15。 、
=一流路5係從流路區塊丨6側面朝中央方向水平形成 的工間且其中一端的上部構成連通於密封空間4,而另 一端則構成液體材料供應口 14。 本實施例中,由於在第二流路5的終端處所設置作為障 土構件的壁28,為能將與第一流路間的直接連通阻斷, 便如實施例1與2,使第一流路與第二流路未直接的連 通。本實施例中,與圖丨同樣地,構成僅經由密封空間4 便將第一流路2與第二流路5相連通,但是亦可藉由壁 28的高度調整,而調整從第二流路流入於第一流路與密 封空間4中的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 另外,在實施例1與2的裝置中,構成設有壁28的流 96143164 24 200835559 路亦不會有任何問題。 《液體材料之導入》 從液體材料供應管8所徂處、—此 λλ ^ 上 斤么應的液體材料,從液體材料供 應口 14注入於第二流路5 於第一流路2,再從排出口^亚通過密封空間4而供應 5〇 ^ ^ . 15排出。此時,藉由使馬達 b ϋ產生動作而使作業站 ^ ^ i0 ^ . ’、 彡疋轉動作,便可更順暢地使液 體材枓朝弟一流路2令流入。 經確認從排出口 15排出饬躲44^丨 m ^ ^ 出液體材料之後,便停止從液體 缠減〜/體材科的供應,或停止作業軸1的旋 _作’猎此便結束液體材料對流路的填充。 本實施例的裝置係不同於第二流路5、 流路2的實施例^2之梦 間4便連通於第-流路2:以第一=路5僅經由密封空 w L 所以,相較於貫施例1與2的 Μφ . , 山對二間4殘存氣體情形。 祕* 一 弟―,巩路5與第一流路2中,於盔氣 體殘存下填充液體材料之狀能 ^ ……、 M ^ q ^ - y. 心之後才貫施。藉由從液體材 / ‘二8進仃液體材料供應’且進行 作,而實施排出作業。 矜别 【圖式簡單說明】 圖Ua)至⑻為依照在本發明構造之流路中填充的液體 材料流動經過說明圖。 r m夜體 圖2為圖1所示裝置的流路變化例說明剖視圖。 、二3(:姉)為在圖1的對比流路中所填充液體材料的 流動經過說明圖。 96143164 25 200835559 圖4為實施例!的排出裝置概略剖視圖❶ 圖5為圖4所示裝置的流路區塊概略剖視圖。 圖6為圖4所示裝置的流路區塊立體圖。 =:(:)!(d)為圖4所示裝置的密封構件概略圖。 圖8為貫施例2的排出裝置概略剖視圖。 圖9為實施例3的排出裝置概略剖視圖j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 1 作業軸 2 第一流路 3 密封構件 4 密封空間 5 第二流路 6 閥座 7 噴嘴 8 液體材料供應管 9 空氣壓力供應管 10 彈簧 π 測微儀 12 室 13 0形環 14 液體材料供應口 15 排出口 16 流路區塊 17 連結區塊 96143164 26 200835559 18 空壓區塊 19 空氣壓力供應孔 20 凸緣 21 軸身部 22 前端部 23 密封區塊 24 底板 25 頂板 26 貫通孔 27 子L 28 壁 30 連結部 31 缺口部 32 凹部 33 喷嘴連接部 34 液體材料供應管連接部 35 空氣壓力供應管B 36 上升位置調整構件 40 密封構件本體 41 彈性體(彈簧) 42 子L 50 馬達 51 作業軸連結構件 96143164 27

Claims (1)

  1. 20083555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係在連通於喷嘴的第一流 路插通作業軸,並從連通於第一流路的第二流路注入液體 材料,在第一流路填充液體材料而將液體材料排出的排出 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作業軸延設方向設置連設於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的 工間(4),藉由將從第二流路流入第一流路的液體材料之 流動阻力,設定為大於從第二流路流入空間(4)的 料之流動阻力,而防止氣泡殘留。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其 中上述二間(4)係較第一流路形成大徑或較寬廣。 /·如中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 八中第一 w路之終端部係構成從第二流路將液體材料 別流入空間(4)及第一流路。 盆t如中>5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 八,在第二流路《終端部係設置阻隔從第二流路流 一流路的障壁構件,來調整流動阻力。 Φ,·如申f專利範圍第4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其 上述&壁構件係具有其上端部到達空間⑷的高度。 1中如二: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 ( ’瓜路之終端部係設有連通於第二流路與空間 (4的缺口部⑻,而進行流動阻力之調整。 其中,二ΐ專!!耗圍第1或2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 述二間(4)中係裝設中央處有形成作業軸插通 96143164 28 200835559 用之孔的密封構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其 中’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凹形狀。 9.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7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方法,其 中,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v字狀。 10·—種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係具備有:將液體材料排 出的喷嘴、連通於噴嘴的第一流路、連通於第一流路及液 體材料供應源的第二流路、中央處形成有作業軸插通用之 孔的密封構件、插通於密封構件與第一流路的作業軸、以 及使作業減㈣作的闕手段;如此所叙液體材料之 排出裝置,其特徵在於: 在作業軸延没方向設置連接於第一流路與第二流路的 空間(4),並設置相較於從第:流路流人於第—流路的液 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而減少從第二流路流入於空間(4)的 液體材料之流動阻力而成之防止氣泡殘留機構。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 中,上述空間(4)係形成較第一流路大徑或較寬廣。 12·如申清專利範圍第1Q $ ^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 置其中第一机路之終端部係構成從第二流路分別將液 體材料流入空間(4)及第一流路。 13·如申明利範圍第丨〇或丨丨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 置’其中’在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設置有阻隔從第^ 流入第一流路的障壁構件。 &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 96143164 29 200835559 I上!fp早壁構件係具有上端部到達空間⑷的高度,且 设置於第二流路之終端部。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〇或…員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 置,其中,在第二流路之終端部係設有連通於第二流路與 空間(4)的缺口部(31)。 16·如申'月專利乾圍帛10或11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 置其中,上述密封構件係裝設於空間(4)。 (]1?·如申明專利範圍第16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 ’上述密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凹形狀。 18·如申、明專利範圍第16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置,其 上述也封構件係構成側面截面呈倒V字狀。 W如申巧專利範圍第1〇或“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 ^中在利用上述驅動手段使作業軸前進移動之後, 便心遽停止,使液體材料從排出口飛散排出。 申明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液體材料之排出裝 ϋ '中,上述作業軸係構成在棒狀體表面的軸方向具有 好私^凸表之螺桿’藉由驅動手段使作業軸轉動以使液體 材枓從排出口排出。 96143164 30
TW096143164A 2006-11-15 2007-11-1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id material TWI402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9284 2006-1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5559A true TW200835559A (en) 2008-09-01
TWI402105B TWI402105B (zh) 2013-07-21

Family

ID=39401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6143164A TWI402105B (zh) 2006-11-15 2007-11-1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liquid material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5191052B2 (zh)
KR (1) KR101386999B1 (zh)
CN (1) CN101534964B (zh)
HK (1) HK1131362A1 (zh)
TW (1) TWI402105B (zh)
WO (1) WO200805990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8620A (zh) * 2009-06-03 2012-05-09 武藏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定量排出方法以及装置
TWI629110B (zh) * 2013-11-06 2018-07-11 武藏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Liquid material discharge device and method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41421B2 (ja) * 2012-03-15 2016-12-07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液体材料吐出機構および液体材料吐出装置
US10471461B2 (en) 2017-03-01 2019-11-12 Nordson Corporation Liquid dispensing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8102A (ja) * 1991-11-19 1993-06-01 Tokico Ltd 液体噴射装置
JP4663894B2 (ja) * 2001-03-27 2011-04-06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液滴の形成方法および液滴定量吐出装置
JP2002346450A (ja) 2001-05-24 2002-1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流体吐出装置
WO2005097359A1 (ja) * 2004-04-09 2005-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粘性流体塗布装置
JP4350105B2 (ja) * 2006-06-12 2009-10-21 武蔵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液体定量吐出バルブおよび液体定量吐出装置
EP2138241B1 (en) * 2007-04-10 2014-05-28 Musashi Engineering,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harging viscous liquid material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8620A (zh) * 2009-06-03 2012-05-09 武藏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定量排出方法以及装置
CN102448620B (zh) * 2009-06-03 2014-05-07 武藏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定量排出方法以及装置
TWI629110B (zh) * 2013-11-06 2018-07-11 武藏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Liquid material discharge device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86999B1 (ko) 2014-04-18
HK1131362A1 (en) 2010-01-22
CN101534964A (zh) 2009-09-16
TWI402105B (zh) 2013-07-21
JPWO2008059909A1 (ja) 2010-03-04
WO2008059909A1 (fr) 2008-05-22
CN101534964B (zh) 2012-03-21
JP5191052B2 (ja) 2013-04-24
KR20090086402A (ko) 2009-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848168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harging viscous liquid material
KR102223165B1 (ko) 액체 재료 토출 장치, 그 도포 장치 및 도포 방법
TW200835559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charging liquid material
KR102329039B1 (ko) 액체 재료 토출 장치
JP5137710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US20120325204A1 (en) Medicinal Device with Container
CN107530140A (zh) 用于个人护理器具的粉末输送喷嘴和方法
CN101732781B (zh) 稀释液/药物混合注射器组件
JP2004283714A (ja) 液剤吐出ディスペンサ
US20110210184A1 (en) Device for mixing media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eroflair spray nozzle")
EP2931164B1 (en) Powder jet device for dispensing a dental material
JP200519367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TW200524749A (en) Removing gas from a printhead
JP5856332B1 (ja) 微量流体流出方法および微量流体ディスペンサ
TWI231774B (en) Delive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liquid material
EP2515785A1 (en) A dispensing device for a dental material and a method of filling the device
WO2003035276A1 (fr) Procede pour la distribution d'une substance liquide et dispositif correspondant
JPWO2019181812A1 (ja) 液体材料吐出装置
JP2012106170A (ja) 液体塗布装置及び液体塗布方法
JP5141881B2 (ja) 鼻腔内投薬装置
TWI359083B (en) Removing gas from a printhead
JP4241016B2 (ja)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CN212284677U (zh) 一种点胶机
EP3079629B1 (en) Device for dispensing a dental paste, an air stream and a medicament
TW202120030A (zh) 生物體黏接劑塗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