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40035A - Motor vehicle gearbox, in particular with a double clutch - Google Patents

Motor vehicle gearbox, in particular with a double clutch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40035A
TW200540035A TW094107408A TW94107408A TW200540035A TW 200540035 A TW200540035 A TW 200540035A TW 094107408 A TW094107408 A TW 094107408A TW 94107408 A TW94107408 A TW 94107408A TW 200540035 A TW200540035 A TW 2005400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put
gear ratio
output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7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oumen Antonov
Original Assignee
Antonov Automotive Euro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onov Automotive Europ filed Critical Antonov Automotive Europ
Publication of TW200540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4003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including a single counter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2003/082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herein at least one gear on the input shaft, or on a countershaft is used for two different forward gear ratio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16H2003/093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with multiple gears on the input shaft directly meshing with respective gears on th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even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84Meshing assisters
    • Y10T74/19288Double clutch and interposed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Moto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Description

200540035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汽車齒輪箱 白入士 _ 州符別是,但不限於是 匕a有二凝轉輸入機構的種類,例 雜人如〜』 疋二個同軸並由一雙 離口裔所控制之輸入軸,該雙離 另外-個輸入軸。 ㈣破用來選擇-個或 【先前技術】 傳統上,手排或自排控制齒輪箱 軸所支承之齒輪組。齒輪比則由 彳由一主 之你田品、士从* σ裔(典型為同步器) 之作用而被作動的齒輪組所界& 具有至少六速之齒輪箱,以上:此?的使用趨勢是朝向 長度上非常佔體積。 ㈢交付沈重並在 齒輪箱包含有二個現有的輸入 齒輪切換,同時限制其所傳遞降別疋獲传連續的 現有的汽車齒輪箱是包含有·=的降低。舉例而言, 匕3百·一個輸入軸與二個 其中,藉由-雙離合器在該二輸入軸 ^ 出軸的每一個則藉由數個齒輪 k ,而该二輸 這些齒輪組是藉由被安裝於該 “/—輸入轴, 乂 一 f月丨J iti軸上的輪人哭 擇性地作動。此種配置方 + 。裔而被璉 rH. + .h +., 方式疋需要一動力分配裳置 U1Stnbutl〇n device),無論那一展置 容許將運動傳遞到車輪,此蛛· 乍動,均 g、、=果會使該齒輪箱變 重。此外,其中一個輸入軸是管狀並圍繞著另外—個二 轴’此另-輸入軸的齒輪超過該管狀轴之末端…: 必須要延長輸出輪’使中央輪入轴能屬合該二輪出:;:: 200540035 果:成齒輪箱亦隨之加長’進而增加齒輪組 和^格。此種齒輪箱是無法被安裝到小型車柄中。、重里 【發明内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出一種與其所提供之齒輪比數 體積較小且重量較輕的齒輪箱。 目比 2發明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種軸向長度較短的齒輪箱。 發明另-目的是提出一種具有能符合至少一項 目的之雙離合器的齒輪箱。 、上 另外一項目的是想φ ^ , 輛之雙離合器的齒輪箱。一,、有易於安裝到四輪傳動車 件之==明而此種裝置包含有··用於支承數個帶齒部 / 1其特徵為該等帶齒部件的至少一個 向 is/ 輪(counter gear、 H 从 ro + ,)疋被用來傳遞在其他二旋轉部# 之間的運動,以產生一種专於4 々疋轉邛件 性她ί八I ^ ,而該反向齒輪亦可選擇 到另一旋轉部件,以產生另-種齒輪比。 何能==件可以是實心軸或㈣、外罩或是任 件的其他部件°此帶齒部件則可以是小 戈㈣齒輪或是能彼此餐合的其他部件。 在本發明範圍内,,,運動 件繞第-主轴之運動會經由 I一詞意謂第一旋轉部 於,,而、^疼 、、由中間帶齒部件,或經由,,反向齒 而:接:去再,:帶齒部… —旋韓邱杜 、以此反向齒輪與繞第三主軸旋轉之另 常ΓΓ 合’將上述運動傳遞出去,此第三主抽通 UPU。換言之,此反向齒輪被 200540035 用來作為運動傳遞之中間媒介,以反轉運動的方向和/或 容許二個相距甚遠之旋轉部件中間產生運動傳遞。 此種反向齒輪可被一旋轉輸出部件或一旋轉輸入部件 支承,使得此反向齒輪能被選擇性地搞合,以產生一種齒 輪比。 一個反向齒輪是被用來傳遞以下運動,例如是介於一 旋轉輸入部件與一旋轉中間部件之間,或介於二中間旋轉 部件之間,或介於一中間旋轉部件與一輸出部件之間。中 φ 間旋轉部件表示一個既非旋轉輸入部件,亦非旋轉輸出部 件的旋轉部件。 為了避免運動的某些困難度,在其傳遞之功能中,該 反向齒輪能從支承其本身之旋轉部件中鬆脫。 為了要產生一倒檔齒輪,一個具有用於得到一旋轉輸 出部件旋轉方向之齒輪比傳動功能的反向齒輪會被提供, 此反向齒輪對於另一齒輪比而言,亦是具有一用於得到該 旋轉輸出部件之旋轉方向的倒檔齒輪功能。此結果避免使 _ 用一個僅具有倒槽齒輪功能之額外齒輪。 特別是為了在選擇連續齒輪比的間隔中得到自由度, 一個反向齒輪可以包含有叢集式齒輪(cluster gear), 此叢集式齒輪則具有二組齒,每一組齒會與該旋轉部件相 連結的齒唱合。 該反向齒輪與數個其他帶齒輸出部件是被安裝於一旋 轉輸出部件上,而每一個帶齒輸出部件會被嚅合到安裝於 至少一旋轉輸入部件上之個別不同的帶齒輸入部件,以及 200540035 被σ齧合到安奘μ _ +
^ # , ^' s彡疋轉部件上之個別不同的中間$I #件’耦合用機構則被 +⑽中严“齒 部件而以直接或選擇性方;來經由反向齒輪和中間旋轉 的運動傳遞到該旋轉輪出部件將m-旋轉輸入部件 得到-種齒輪比,而且該數個其他帶齒;容許 則容許得到二齒輪比。’出°p件的母一個 為了限制該旋轉部件:;的尺寸則被大幅縮短。 度,可使用-個“ 從而限制該齒輪箱的長 】使用一個中間旋轉部 輪可以包含有一個被安I , V有一個反向齒 輪,此旋轉輸入部件則::疋::入部件上的第二反向齒 部件之間,此中間帶齒部 ::、中間-齒 所作動之第二中間旋轉部件上。、J疋轉輪入部件 件,==帶齒部件能被選擇性地麵合到-旋轉部 拖Λ · 輪比’此旋轉部件是-種具有等比例轉 功能之帶齒轉換部件,對於到達一旋轉轉換部件之齒: 匕而言’此帶齒轉換部件是被用來將運動傳遞到至少一個 因此Μ齒輪箱輸出齒輪是可被安置於―主轴上, 2軸則以較佳方式相對於引擎配置,特別是容許運動被 R到一個用於四輪傳動系統的軸心。因此,一個是至少 —反向齒輪之-部份的帶齒輸入部件能被搞合到至少一旋 轉輸入部件’以於旋轉輸入部件與旋轉轉換部件之間產生 個直接齒輪比’或是此帶齒輸入部件亦能從旋轉輸入部 件處鬆脫’以將來自旋轉輸出部件的運動傳遞到旋轉轉換 部件。 9 200540035 其中-個帶齒輸入部件可以$ 份,此帶反向齒輪之一部 ^雨入部件能被耦合一 於旋轉輸入部件鱼#絲认 方疋轉輪入部件,以 ,b , , B /疋轉輸出部件之間產生一個直接齒輪 友疋此▼齒輸入部件亦能從 將運動傳遞於一中門u ㈣入邛件處鬆脫,以 此旋# β讀部件與旋轉輸ά部件之間。 组而=部件和中間旋轉部件是藉由另外一對歯於 組而相互連結,該旋轉輪入部件 對以輪 是會嚙合在一起# &〃中間凝轉部件彼此之間 起並硓被選擇性地作動。 巾間旋轉部件上之帶齒部* 需旋轉輸出部件上tI Λ 4 …倒私齒輪比所 佳。 之帶齒部件令間以直接㈣合狀況為較 為了限制在齒輪切換過程中之動 轉輸入部件可以包含 了降’至少-個旋 引擎的旋轉輸入部件,苴… 擇性地耦合到 絲认 牛”中—個旋轉輪入部件合驅動* # 轉輸出部件所支承之反向齒幹n 會支承帶齒輸入部件,上: —固旋轉輸入部件則 與中間帶齒部件所定義之^ 輸入部件被用來界定出 盆-欠,至少有 義之齒輪^交替^的其他齒輪比。 ^_人,至j有—個旋轉輸入部件亦可人 選擇性地耦合到相同彳丨$ ι 3有一個鸫夠被 —鄰接齒輪比的切換包含有餐合至少齒輪比到 其他旋轉輸入部件鬆脫之動作。以上、^ 部件和從 以是共軸。 14二紋轉輸入部件可 一個鉍轉輸入部件可以僅包含右· 屬合和/或支承反向齒輪之帶齒部件。.—固與反向齒輪相 200540035 發明之裝置以能夠僅包含有一個旋轉 XV m λ#..,. 邓件為較 佳,上、 ,…土 U ο 'η ^ ^ ψψ m m ^ ^ 制位於齒輪箱輪出之動力傳遞機構的複雜度。 —項特定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裝置可以包含有: 杜古拉—個直接齒輪比’ 4一個直接齒輪比由第-輪“ 件直接屬合到帶齒輸出部件而產生, 輪入部 向齒—連串經過由旋轉輸㈣件所A承之第―反 〜輪的嚷合而產生的第一間接齒輪比, 反 連串經過由㈣輸人部件所支 一反向齒輪㈣合而產生的第二間接齒輪比,以及弟 的直接*二::第一旋轉輸入部件與第-反向齒輪之間 到旋轉輪出部件。 〃中此第-反向齒輪被輕合 Μ置亦可以包含有—個藉由介於_^ 旋轉輪出部件之間的直接嚅人 輪入邛件與 ,m 嚅合而產生的額外齒輪比,h 相同的叙合器是如同被用來將第 "中 件之耦合器。 Μ輪耦合到輪出部 該裝置可以包含有二個帶齒部件和八 亦即,容許一個帶齒部件或_ 重耦&窃, :rr 件、一 =二中:旋轉部件。因此’為了要產生八個齒輪二 如疋七個剷進齒輪比和一個倒檔齒輪比),、、 ·例 搞合器安裝成沿著四個大約是側“著側邊:::要將四個 是考量其齒輪比的數目較多時,此# 、 ^特別 特別被縮短。 _齒輪箱的轴向長度已 11 200540035 在該裝置包含-π、& -個同心輸入邻件;…入部件之應用實例中,其中的 並支承該:第:!Γ被設計成售合到第-中間旋轉部件 入到第 τ回部件’另外—個^輸人部件則會嚷 口^弟一反向齒輪,廿 嚿入釗# ^ ^ 並且以此夠經由另外一對齒輪組而被 蠢合到旋轉輸出部件為較佳。 因此’使用相同的帶齒立R生 ^ ^ N j π f u σ卩件(例如是一小齒輪或一環
形回幸兩)是能產生數個 I 之㈤輪比,容許減少產生全部 齒輪比所需之帶齒部件的數目。 【實施方式】 圖1表不出一個齒輪箱裝置100,其包含有二個同軸 之輸入軸,亦即,第一中央轴卜以及被安裝成能夠繞中 央軸1而自由旋轉之第二管狀軸2。每一個輸入軸均包含 有一個以旋轉之方式而被牢牢連結到其上之輸入離合器圓 盤6。這些圓盤6則被安裝成彼此相互對置。一個與該輸 入軸1、2同軸的驅動軸3包含有一個被安裝於該二輸入 圓盤6之間的選擇性圓盤(seiec ti 〇n disc) 7。此選擇 Φ性圓盤則被安裝成能夠相對於該二輸入軸而以同軸方式移 動0 因此,雙離合器8包含有三個位於不同位置處的圓盤, 其中在第一位置(如圖1和圖1 〇所示)處,離合器未被 嚅合,並且圓盤6、7並未接觸在一起,在第二位‘置處, 驅動軸3會與第一輸入軸1相嚅合(如圖2、圖4和圖6 所示),同時,此驅動軸3會從第二輸入軸2鬆脫,並且 在第三位置處,驅動軸3會與第二輸入軸2相嚆合(如圖 12 200540035 同時 3、圖5、圖7、圖8、圖9、圖11和 一 圖1 2所示) 此驅動軸3會從第一輸入軸1鬆脫。 此裝置100亦包含有一個輸出細 袖4和一個被安裝成平 行於輸入軸1、2而旋轉之中間軸5。 风十 此輪出軸4則被安詈 於輸入轴1、2與中間軸5之間。 該四個主轴1、2、4、5在一外罢, 卜罩(圖中未表示)内彼 此相互被固定住的位置處旋轉。相對 议 τ万;輸入軸1、2,此於 出軸4所具有的中央距離h41 (亦Β入 Ρ疋介於二主軸軸心之 間的距離)是會小於此輸出軸4從中 ^ 甲間轴5算起的中央距 離h45。在這些圖形中,為了要清楚 、 疋祝明,所以該箄主站 =平面表卜然而’ $了限制此種齒輪箱所 和儘量利用可使用的空間,實際的配 、 出軸4之軸心來,,加以折叠”。 置方式-可以沿著輸 在下列之内容中,齒輪箱中有離合器8被安置之側邊 (圖形中係表示左側)被稱為是,,基 r岡报由你主-丄 、 ° ’而且其相對側邊 (0形中係表不右側)被稱為是,,末梢,,。 依序從基部側邊到末梢側邊,該 有下列部件: 〆輸出軸4是分別握持 —一個與被連結到中間軸5之共 的共用轉換齒輪TC; 、用中間齒輪DC相韻合 —一個與被連結到管狀輸入軸2 輪E6相嚅人的笼>去±人 輪比輸入齒 σ的第,、齒輪比輸出齒輪§6; 個分別與第三齒輪比輸入齒 間齒輪D4相噤八砧楚 上 'Ε3和第四齒輪比中 第二和第四齒輪比輪出齒輪S34,其中, 13
ZUUD4UUJJ 此第 回輪比輸入齒輪Μ合、士 士 言狀糊入軸2的末 s ? 央輸入軸1支承超過該 則會被中間軸5支承,· 弟四齒輪比中間齒輪D4 一一個分別與第—& 間齒輪D2相舊合的第二輪々比輸人齒輪E1和第二齒輪比中 此第-齒輪比輸入齒輪弟一齒輪比輪出齒輪S12’其中 管狀輸入輛2的末 s被中央輪入軸1支承超過該 日J不柒,另外,此 則是會被中間軸5支承· 乐一㈣輪比中間齒輪D2
個分別與第五齒輪比輸入齒輪 間齒輪D7相墙人的楚 和第七齒輪比中 此第五齒輪比輸入齒輪 輪比輪出齒輪S57,其中 管狀輸入軸2的^央輸入軸1支承超過該 則會被中間軸5支承; ^輪比中間齒輪D7 共用轉換齒輪TC和第六齒 連,並且是具有不 輪比輸出齒輪S6會彼此相 ^ W數和直徑尺 個能選擇性自由旋轉於輪出广及』組成- 而被連結到此輸出軸4的 5疋、、坐由-耦合器C6 «平田4的叢集式齒 如是一個同步器或是一個韻1此耗合以6例 m梦⑴ 個讀夾離合器(jaw dutch),並 且疋被女裝到位於該叢隼々 /、工w輪之基部側邊的輸出軸4 上。另外’亦可以採用例如 S6的早一齒輪來嚅合一個 例如疋E6之輸入齒輪和嚅 ,、用中間齒輪DC,但是採用 叢集式齒輪則容許齒輪箱之齒輪比所佔用的空間能被自由 選擇。另外一方面,任何—個 w铷出齒輪S34、S12、S57是 可用一叢集式齒輪來取代。 200540035 藉由目前的解決方案,由於第六齒輪比是依據需求而 被安置於第五齒輪比與第七齒輪比之間’ f—齒輪比到第 六齒輪比是可以被自由選擇’而第六齒輪比如所希望的是 被定位在該第五齒輪比與第七齒輪比之間。 藉由使用二個位於輸出軸上之叢集式齒輪來取代僅採 用一個式齒輪,可使該第七盘輪比完全獨立作動。
位於輸入軸1上之第三齒輪比輪入齒輪E3和第一齒輪 比輸入齒輪E1會被選擇成彼此獨立地自由旋轉,或是其 中一個輸入齒輪會被耦合到輸入軸〗,另外一個輸入齒輪 :藉由-雙重耦合器Π3而從輸入軸i鬆脫,此雙重耦: 器C13是被安裝到輸入軸!上的輪入齒輪E3與E1之間。 位於中間軸5上之第四齒輪比中間齒輪D4和第二齒輪 比中間齒輪D2會被選擇成彼此獨立地自由旋轉,或是其 中—個中間齒輪會被麵合到中間軸5,而另外一個中間齒 輪則藉由-雙重耗合器C24而從中間軸5鬆脫,此雙重^ 合器C24是被安裝到中間軸5上的中間齒輪“與μ之間。 該等輪出齒輪S34、S12和S57是以可旋轉之方式㈣ 連結到輸出軸4。 輸入齒輪E5是會被選擇成於中央輸入軸丨上自由旋 轉,或是藉由一耦合器C5而被耦合到此中央輸入軸丨,2 耦合器C5則被安裝於在齒輪E5之末梢側邊的中央輸入軸 中間齒輪D7是被選擇成於中間軸5上自由旋轉,或是 藉由一耦合器C7而被耦合到此中間軸5,此耦合器c7 = 15 200540035 被女衷方;在齒輪D7之末梢側邊的中間軸5上。 是被安有螺旋齒的齒輪箱輸出sb 接驅動)一個差速= ,以驅動(至少是間 aIffl + 差速益(圖形中未表示)的輸入,此差速哭
則被用來駆動車輪轴(圖形中未表示)。 L 在圖2到圖8中’分別說明 之裝置的操作,_用於母個齒輪比 力之狀態下。在:言:: 成僅是在麵合與傳遞動 以粗線來表示Λ二开》中,與產生齒輪比有關的部件是 如圖2所示,為了要產生第 輸入齒輪Ε1是藉由輕合器C13而被叙合到第二:二比 並且驅動鈾9 A 1 4 ^ 将i入軸1, 齒輪比浐入心合到該第一輸入軸】。於是,此第- …第和;接::驅動第一和第二齒輪比輸出齒輪 矛弟一齒輪比輸出齒於 軸4上。轉合器C5、C6是在未被轉合之位置處?。:::輸出 則可:安置於中間齒輪D2的耦合位置處。& 。裔C24 將驅動軸3,二成,後,稭由反轉輸入離合器8,以 J手田^ &合到第二輸入軸2, 繞輸出轴4而自由旋轉的叢集式轉弟換::得以被w 之運動傳遞到中間軸5。於是第W:ST會將輸入轴2 接著會驅動第-和第二齒輪比輪比中間齒輪⑽ 二齒輪比輸出齒輪S12則被固=mi2,此第一和第 被維持於齒輪E1的搞合位置處 麵合器⑴ 往後切換到第_齒輪或是被 =相能夠方便被 於輸入齒輪E3之耦合位 16 200540035 置處,以預備切換到第三齒輪。 在圖4所示之應用實例 5, o , ^ ^ 错由間早地再度反轉離合 口口 8以將驅動軸3嚅合到第一於 第二齒於& _ a ^ 輸入軸1,而有效地產生 動;:=::是,此第三齒輪比輸入齒輪Μ接著會驅 弟二㈣輪比輸出齒輪S3,此第三齒 被固定到輸出轴4上。 和出u輪S3則 的糕人/ 5器C24被維持於齒輪D2 〜“立置處,以藉由簡單地反轉離合器 相在後切換到第二齒輪,或是上述之#合器m^輪 換到中間齒輪D4的麵合位置處。 °以被切 在圖5所示之應用實例中, 再度反轉離人》。 δ 夕生第四齒輪比, 繞輸出Γ/ 以將驅動軸3餐合到第二輪入轴2。 二轴4而自由旋轉的叢集式反向齒輪st 入軸2之旋轉運動傳遞 一輸 由被固定…… 項動作之產生係藉 動是#由企Γ 用中間齒輪Dc之作用。上述運 疋错由與中間軸5相耦合的 以一褕h w彻扣甲間齒輪D4而 咖。=之,入度被傳遞到第三和第四齒輪比輸出凿輪 處,以2 3被维持於輸入齒輪E3的轉合位置 :由反轉離合器8而預備將操作狀況回復到第三齒 :楊器,⑴可以被安置於空楷位置處,此空檀位 是二…未被輕合之位置,…合器“ 置於輸入齒輪E5之耦合位置處。 以將ίΓ所示之應用實例中,藉由簡單地反轉離合器8, 生=轴3儒合到第一輸入轴-第五齒輪比得以被產 、,被連結到第-輸入軸!的第五齒輪比輸入齒輪 17 200540035 E5接著會驅動第五和第七齒輪比輪出 ^ w 5 7 ? ^ X -ί 第七齒輪比輸出齒輪S57則被連結到於 ^ 合器C24被維持於中間齒輪D4的耦八位 轉離合器8而預備將操作狀 ;…藉由反 器,可以被安置於空槽位置處,而==’或是麵合 置於反向齒輪ST連同輸出軸4之麵合位置:益C6疋被安 在圖7所示之應用實例中, 驅動軸3嗡合到第-浐入舳?=轉離合器8’以將 於… 輪入軸2’第六齒輪比得以被產生。 二被固定到第二輸入轴2的第 接者會驅動第六齒輪比輸出齒輪:輪 广 輪%則是被搞合到輸出轴4。 第/、回輪比輸出齒 入齒輪i 被維持於輸 為8而預備將操作狀反轉離口 可a Μ # w ^ 1 设到第五齒輪,或是耦合器C5 了以被女置於未被耦合之位置處。 在圖8所示$座田—> 檔位置、,由八貫例中’藉由將離合器8安置於空 將丄:=:rc6安置於未一^ ㈣第二輸入轴2二位置,而接著藉由’將驅動轴3 被固定到第二輸入轴;二:齒輪比被有效地產生。於是, 驅動反向齒輪ST,以葬Γ六齒輪比輸入齒輪E6接著會 軸2的旋轉運動傳中二輪DC二將第二輸入 此則被固定到中心/中間轴5 ’而上述之共用中間齒輪 由被搞合到中間轴5 >和屬合此反向齒輪ST。此運動藉 到第五和第七齒 的第七齒輪比中間齒輪D7而被傳遞 比輪出齒輪S57。 18 200540035 因此’反向齒具有以下之雙重功能··藉由介於輸
入與輸出之間的直接ng合來|决 、月J 无齒口木產生數個齒輪比(在本應 例中是六個齒輪比)中之一個备 貫 r之個齒輪比,以及將第二輸入棄 2的運動傳遞到中間轴5, 粉入勒 丁门孕由5則會支承中間齒輪 這些中間齒輪事實上是,,重靳容罢,, ^ 輪 貝上疋重新女置過,,之輸入齒輪。已知爱 盘輪比的數目,齒輪箱的軸向長度會被大幅縮短。由於榦 出齒輪S12、S34、S57均會被作動用於二種不同的齒輪比f 齒輪的數目亦隨之減少。七個齒輪比中的四個齒輪比由單 一魯合作用所產生’而其餘的二個齒輪比則由三個連續的 墙合作用所產生,以上結果造成產生齒輪比所需之平均餐 合作用的數目小於2,此猶壯、、w 種狀况對於一雙離合器齒輪箱和 甚至是—傳統式單—離合器齒輪箱而言,料非常有助 益。 由於二個輸人轴依然是保持獨立,從圖形中可以看出, 此裝置包含有六個連續的齒輪比’從第一齒輪比到第六齒 輪比,其中的一個齒輪比經常是藉由從用於產生一鄰接齒 輪比之主軸中權合-不同的輸入轴而得到。因此,當需要 切換齒輪比時’係使用第一齒輪比來預備第二齒輪比,使 用第二齒輪比來預備第三齒輪比’使用第三齒輪比來預備 第四齒輪比’使用第四齒輪比來預備第五齒輪比和使用第 五齒輪比來預備第六齒輪。i 頂角乐w獅比因此,必須將離合器8從一 個屬合位置切換到另一個,合位置,以從一個齒輪比往上 切換到上面-個齒輪比。這些齒輪比之間的快速、平順齒 輪切換動作則會令人無法察覺到動力的降低^同的結果 19 '200540035 亦適用於齒輪比之往下切換過程。預備好,但尚未作 齒輪比會以不同於引擎 、 、擎3之轉速的速度來旋轉未被嚅合 輸入轴1或2,但此結果並#^制。 =9所示之實施例中’第七前進齒輪比是 齒輪比來取代。至此,第七齒輪比中間齒輪D7已被取出田 和以+間倒檔齒輪DR來替換。在所說明之應 此中間:楷齒輪是具有足夠的直徑尺寸,並且是相二 五和^田齒輪比輸出齒輪S5R而保持偏斜。一個倒槽惰輪 PI疋會連㈣合到此中間倒檔齒輪㈣合到 和时 齒輪比輸出齒輪。 布倒h 在圖8所示之應用實例中,中間轴5是 輪ST嚅合到第六齒於t卜於A | d 寸欠向函 乐/、U輪比輸入齒輪與嗡合到共用中間齒 而被驅動。中間倒槽齒輪卯是藉由一搞合器 ; 被耦合到中間軸5,此中nς ό 卞用而 軸5本身則是經由倒 來驅動弟五和倒檔齒輪比輸出齒輪s5r。 在圖10所不之實施例中,其中所描述之與如 實施例的不同處為已增加一個第七前進齒輪比,保二 植齒輪比。至此’一個已被增加的第七齒輪比輸入齒輪E7 能在第一輸入軸1之末梢側邊上而自由旋轉,而且以 可旋轉之方式仙定到輸_ 4上的第七齒輪比輸出 S7會連續嗡合到該輸入齒輪E 出ω輪 雙重搞合it⑸,以能夠:立二 5則會變成-個 此夠獨立地麵合第五齒輪比輸入齒輪 Ε5和弟七齒輪比輸入齒輪Ε7。 不論那一個齒輪比已被有效地建立,相鄰接的齒輪比 20 •200540035 或二個相鄰接窗輪比中的任何-個齒輪比B 備,隨後,齒輪比的切換動作之施行=可以同步被預 8。甚至是對於第一齒_ 日由反轉該離合器 亦為有效。 輪比到倒播齒輪比的範圍,此結果 此外,齒輪箱輪出齒輪SB不再 式被固定到輸出軸4上,而β、&π女羞成以可旋轉之方 ^ 而疋被固定到Μ抽h 個轉換齒輪R被安裝成固定到連續與第三=上。一 E3相’合的轉換軸上。因此,該轉換齒輪會j :::齒輪 輸出軸4之旋轉速度有關的係數。 a出-個與 第三齒輪比的產生是藉由將轉換齒輪; 輸入齒於F q^ 直接喔合到該 翰入4 Ε3’此輸入齒輪Ε3則是藉由麵 結到第一輸入軸1,其中的動 而破連
勒力疋不會被傳遞經過於φ畆 〇其他的齒輪比是採用先前所 月1J 輸出軸4的運動是經由第三齒輪比輸 =了 到轉換軸1〇以外,在輸入軸内去*人E3而被傳遞 在輸入軸尚未被耦合之狀態下,此第 二回輪比輸入齒輪E3會於輸出軸4 -個本發明的反向齒輪。在目前之使用狀::。= :輪比而言’輸出齒輪S4僅是一個輸出齒輪。對於第三 :輪比和第四齒輪比以外的其他齒輪比而言,動力經由: 、一反向齒輪之齒輪而被傳遞到轉換軸} 〇。 倘若使用於具有二驅動轴之車輛上,弓^擎和轉換_ 為橫向放置’此轉換軸10亦包含有一斜齒輪rc,以容許 驅動一個縱向傳動軸1 1。 實際上,轉換軸1()是位於輸人軸丨、2之下方,而且 21 '200540035 輸土軸4和中間軸5是位於輸入轴卜2之上方為較佳。 換吕之,圖ίο是於其本身之平面上旋轉18〇度。 接著,在車輛中之轉換軸10的位置是相當低,此,士果 特別是適用於-四輪傳動㈣,特別是由於驅動轴通 被配置成比引擎還要低。 此外,相較於被一主軸(例如是輸出軸4)支承而被 安置於齒輪箱的中央,上述之結果容許此#輪箱輸出齒輪 SB能夠相對於該齒輪箱裝置而被更加自由地安置。此外, _齒輪箱輸出齒輪SB的螺旋齒會於支承該齒輪之主軸上產 生轴向應力,特別是由於該齒輪的直徑較小。因此,相較 於將此齒輪箱輸出齒輪直接安裝於齒輪箱輸出軸上,以是 提供有轉換軸1 0和提供用於此轉換軸1 〇之軸承為較佳。 作為一項用於如圖1到圖12所示之實施例的應用實 例’上述之齒輪是具有下列直徑,單位為公厘: E6 : 117 E3 : 81 ® El : 45 E5 : 107 S6 : 84 TC : i〇l S4 或 S34 : 120 S12 : 156 S5R 或 S57 : 94 DC : 119 22 200540035 D4 : 64 D7 : 126 DR : 13〇 E7 : 123 S7 : 78
口此,所得到之齒輪比如下 第一齒輪比:3. 47 第二齒輪比:2. 08 第三齒輪比:1· 48 第四齒輪比:1. 〇2 第五齒輪比:〇. 88 第六齒輪比·· 〇. 72 第七齒輪比:〇· 63 倒檔齒輪比:2. 9 5 D圖13所示之齒輪箱2〇〇 5所示齒輪箱的不同處為第 、中所描述之與如圖 被對調。更特別B e ^月·』軸與第二輸入軸之角色 又符別之處疋反向齒輪 的末端,而甘斤 . T疋被女裝到輸出軸4 木而而其第五齒輪比輸出齒於 入齒鈐ρς , Α 輪S5疋被嚅合到一個輸 ^輪E5,此輸入齒輪E5 似叛 ],* 被牛牛地固定到第一輸入軸 並且超過管狀軸2的末端。 於是,中間轴5會被第一鈐x ^, I 认 輸入軸1所驅動,而非藉由 一輸入軸2之作動,此第一輪 到輪屮 〗入軸1依然疋經由被安裝 輸出軸4上之反向齒輪ST來驅動該中間軸5。 輪出齒輪S12和S34被安置於反向齒輪的基部側邊上, 23 200540035 並且分別被嚅合到在中間軸5上而被安裝成能夠自由旋轉 的中間齒輪Dl、D3,此二中間齒輪Dl、D3亦是位於一搞 合器C13的二側邊,此耦合器C13則被用來容許一個中間 齒輪或另外一個中間齒輪被嚅合到中間軸5,或是均未被 屬合。上述齒輪S1 2和S34亦分別被嚅合到在第二輸入軸 2 (而非第一輸入軸1 )上而被安裝成能夠自由旋轉的輸入 齒輪E2、E4,此二輸入齒輪E2、E4亦是位於耦合器C24 的二側邊,此耦合器C24則被用來容許一個輸入齒輪或另 外一個輸入齒輪被嚅合到輸入軸2,或是均未被嚅合。 被固定到輸入軸2中與輸入齒輪E2、E4相對之基部側 邊上的第六齒輪比輸人齒輪E6 {藉由與—個被連結到中 ,軸15之共用齒輪FC相嚅合來驅動此第二中間軸15。於 保持同軸之輸入軸1、2會被安裴於輸出軸4盘第: 中間軸15之間。 *弟一 是在第二中Η Μ 間倒楷齒輪Μ
輪F6、FR“ 15上而被安裝成能夠自由旋轉,此二齒 亦疋位於—雙重耦合器C6R的二側碡 Λ抽 耦合器C6R & 一 側邊,此雙重 被嚟八 、用來谷許一個齒輪F 6或另外一個|
破&合到中間 r個齒輪FR # 軸15 ’或是均未被嚅合。 如二/破§合到第四齒輪比輸入齒輪E4。 7黑占線箭頭1 圖形所示之實施二 屬合到共同轉換齒㉟Tc。由於 式,上,為沿著輸入軸之軸心而,,折晶,,& 、上述之結 对$的平坦型 疋可以產生(參考圖14)。 24 200540035 除了該二輸入細 〇 1、2的角色對調以外,每一 輪比到第五齒輪比的 卜母個第回 產生第二、第—、—置方式疋稭由採用與如圖1中分別 而得到。 #四、第三和第六齒輪比相類似之方法 對第六齒輪比而古,刼八抑p 絲合器⑽G24是在空懸置處,而 15,動力懸Λ 輪比中間齒輪F6搞合到中間軸 1 ϋ動力則精由齒輪Pfi j Ρη h w M F6-E4n合而從第二 被用央從輸入轴2鬆脫的輸入齒輪Ε4 破用來作為一個介於第— 向齒輪。此時耗合上Γ 5與輸出軸4之間的反 輪ST)叙人# 出齒輪s5 (亦即是反向齒 " 輪出轴4’以藉由簡單地反轉雙輸入離合器
圖形中未表不)而預備將操作狀況回復到第五齒輪比。 對於倒檔之择作而A 米作而§,耦合器C6R會將中間倒檔齒輪 FR連結到第二中問批 T間軸15,耦合器C5R則會從輸出軸4中 釋,出八用轉換齒輪Tc (亦即是反向齒輪st ),並且麵 合裔C13會將齒輪D1連結到中間軸5。 八圖14為一個與主軸保持垂直之平面的視圖。如圖所 不在如圖14所示之平面内的主軸突出部位會共同組成 個四邊形。於是’此齒輪箱的構造會變成更加簡潔。 圖14亦說明用於產生倒檔齒輪比所需之齒輪E6和 FC FR和TC、TC和DC、D1和S12的連續配置方式。 作為項用於如圖13到圖14所示之實施例的應用實 例,上述之齒輪是具有下列直徑,單位為公厘: E6 : 118 25 "200540035 E4 : 104 E2 : 70 E5 ·· 112 FC : 86 F6 : 100 FR : 140 S34 : 100 S12 : 134 S5 : 92 TC : 74 DC : 102 D1 : 42 D3 : 76
因此’所得到之齒輪比如下: 第一齒輪比:3 β 61 第二齒輪比:U i 苐二齒輪比:1 4 g 苐四齒輪比:〇 第五齒輪比:〇 第六僮輪比:〇 了^ 倒槽僮輪比:1 6 9 在圖 15所示夕鸯 α不之實施例中,其中所描述之與如圖1 3所 示實施例的不同處兔由ρ目, 处為中間倒檔齒輪FR會嚅合到一個被安 裝成於一額外主站μ彳 保持空轉之倒檔惰輪ΡΙ,此倒檔惰輪 26 '200540035 PI則會被嚷合到第1窗輪比輸入齒輪E2。k 第二齒輪比輸出齒輪S12被用來作為 二此’第—和 的輸出齒輪。 個用於倒檔齒輪比 作為-項用於如K 15所示之實施例的應 檔齒輪比中間齒輪FR的直徑是42公厘,:’二此倒 倒檔齒輪比是2 33。由於@ 此,所得到的 比輸出齒* Sl2的最大直徑則會被減 =二齒輪 輪箱會變得更加簡潔。 ⑶公厘。該齒 如圖15所不之裝置亦包含有一個由第七齒輪比翰 輪E7所產生的第七齒輪比,此第七齒輪比輪入齒輪π : 成固定到第-輸入軸1和被,合到第七齒輪比輸: 齒輪…此第七齒輪比輸出齒輪^則藉由使用麵合器⑸ 而能夠被有選擇性地_合到輸出# 4,採用㈣之耗合器 C57來作為第五齒輪比輸出齒輪S5(亦即是反向齒輪J) 口。 由於僅藉由使用四個雙重耦合器即可產生八個齒輪比 (七個前進齒輪比加上一個倒檔齒輪比),此實施例是特 別有利,對於每一種齒輪比而言,四個雙重耦合器中僅有 一個雙重耦合器是在耦合位置處,以簡化其控制方式,並 且對於每一種齒輪比而言,可以同時預備相鄰接之齒輪 比,或是依據不同的應用實例來預備二個相鄰接之齒輪比 中的任何一個齒輪比,接著,用以藉由簡單地反轉雙輸入 離&如(圖形中未表示出來)而施行齒輪比的切換動作。 上述之四個麵合器是被安裝於四個不同的軸心上,使得該 搞合器所佔有之軸向體積不致於會被增加。七個前進齒輪 27 200540035
比中的四個齒私μ H , 輻比疋會牽涉到一個承受負載之配置方式, Γ個其餘的三個齒輪比則是會牽涉到三個配置方式,於 X負載之配置方式的平均數目僅為大約1. 85,其中 增加之優點是第七齒輪比僅牽涉到一個配置方式。 在此貫施例中,备甘 田八禾被耦合,且用於倒檔之操作時, 輪比輪人齒輪E2亦被用來作為-個反向齒輪。 ㈣^之齒輪箱輸出齒輪(圖形中未表示)是可以被連 結到輸出軸4。 、;纟^明並不限定到這些已被描述之應用實例, 並^在不超過本發明的料之狀況下,針對以上的這㈣ 用貫例是可以做數種調整。 “ 在如圖H)_ 12所示之實施例中,係取代具有第三 广:::二齿輪’其、中亦可以將轉換齒輪傷合到在輸入轴 、▲由5上而被安裝成能夠自由旋轉的齒輪E1、E2、 ^,並且該轉換齒輪亦是會㈣合到被安裝成 轴4上之齒輪的其中之一齒輪。另外,亦可以將此轉2 輪屬合到被安裝成固定在輸出轴4上之絲si ': 中之一齒輪。 I、 在圖1到圖8所示之實施例中,中央距離h41會大於 中央距離M5,使得從基部到末梢處之輸人齒輪; 個被連結到輸人軸2的第七齒輪比齒輪和三個被安裝^ 入轴1上的第四、第二和第六齒輪比齒輪。因此,從二 到末梢處,中間軸從齒輪Dc開始是且有第二第一土 〇P 五齒輪比齒輪。藉由此種配置= ^ = 28 200540035 比與第七齒輪比之間㈣動作的全部齒輪比切換作用 由同時定位耦合器來加以預冑,接著’再藉由簡單地反‘ 離合器8而能有效地得到全新的齒輪比。 在所有的貫施例中,命-心Λ虹, J 4 一輸入軸1、2可以採用單一主 轴來取代,而且雙離合器8可以採用-傳統式離合器來取 代’此傳統式離合器被用來選擇性嚅合或鬆脫與驅動軸3 相對之該單一輸入軸。在此應用實例中’僅有用於建立有 ΓΓ::之輕合器是在搞合位置處。為了要改變齒輪 二輸入離5器會被鬆脫,麵合器之位置亦隨之被改變, 接著,輸入離合器會被重新嚆合。 在如圖1 0所示之應用實中, 由以可自由旋轉之方^ U ㈤輪比的產生係藉 方式,將第八齒輪比中間齒輪安置於 間轴5的末端和舊人到|认 I到齒輪S7,並且藉由以—雙重麵合器 來取代耦合器CR。 本發明之齒輪銘 奋工也, 輪相可以被自動控制。在車輛駕駛人可能 會干涉之狀況下,一相以“β 一 控制裔疋經由一預設的作動邏輯來 控制耦合器和輸入離合 木 ΰ益之刼作,並且避免或遲延執行來 自車輛駕敬人的壬你〆a ά 、 仃危險扣令,這些危險指令例如是當車 輛正往前移動時,切 、 矣到倒核’或是嗡合那些對於引擎和 /或齒輪箱和/或康& — 订進執跡控制或其煞車控制造成危 險的不適宜齒輪。 在圖1 0所示之B# ffl r t t 貫例中,在轉換輸出上的相對改善 結果係獨立於如阁0 圖9和圖1 〇所描述之其他改善内容。 依然是在圖1 % - 所不之應用實例中,輸入齒輪E5、E7 29 '200540035 可以被連結到中央輸入軸1,而一個雙重耦合器可以被安 置於輸出齒輪S5R與S7之間,以選擇性地將該二齒輪的 其中之一齒輪嚅合到輸出軸4 ’或是均未被嚅合。然而, 搞合器必須接著要傳遞較大的倒檔扭力。 •如圖1 3到圖1 5所示之實施例可以被配置成用來將齒 輪箱輸出齒輪(例如是齒輪SB )傳遞到一轉換軸(例如是 轉換軸1 〇 ),此轉換轴則被安置於在圖1 3和圖1 5所示之 平面的後方。 【圖式簡單說明】 從非限定實例相關之下列描述内容中,本發明之其他 特徵與優點亦將變得顯明。 圖形中: —圖1為本發明之齒輪箱裝置第—實施例的概略示意 圖,其包含有七個被安裝於一輸入轴、—輸出轴與一中間 軸上的前進齒輪比(forward ratio);
乂-圖2到圖8分別概略表示出如圖i中用於每一個七 種前進齒輪比之裝置的操作; 一圖10概略表示出本發明之齒輪箱 第三實施例應用到四輪傳動系統,而且 比是被增加到如圖9所示之裝置中; -圖9為在倒樓操作模式下之第二實施例的概略示意 …其中’七個前進齒輪比是由一倒檔齒輪比取代; 的第三實施例,此 其中第七前進齒輪 10所示之裝置於第七前 一圖11和圖12分別說明如圖 進齒輪比與倒檔齒輪比的操作; 30 '200540035 圖13說明亦包含有第 例; 圖】4為沿著如圖丨? 一 圖,"斤不之裝置中直線XIV所取的視 示出主轴相對於彼此之配置方式,而且此種配 置方式特別是用於產生一倒檔齒輪比;以及 圖15說明如圖U所示之裝置的變化型式。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第一中央軸/輸入軸 第二管狀軸/輸入軸 驅動軸/引擎 輪出軸 中間軸 0 輪入離合器圓盤 7 選擇性圓盤 8雙離合器 10轉換軸 1縱向傳動軸 15第二中間軸 16點線箭頭 100齒輪箱裝置 20()齒輪箱裝置 C5耦合器 C6耦合器 C7耦合器 31 200540035 C13雙重耦合器 C24雙重耦合器 C57雙重耦合器 C5R雙重耦合器 C6R雙重耦合器 CR 耦合器 D1 第一齒輪比中間齒輪 D2 第二齒輪比中間齒輪 φ D3 第三齒輪比中間齒輪 D4 第四齒輪比中間齒輪 D7 第七齒輪比中間齒輪 DC 共用中間齒輪 DR 中間倒檔齒輪 E1 第一齒輪比輸入齒輪 E2 第二齒輪比輸入齒輪 E3 第三齒輪比輸入齒輪 • E4 第四齒輪比輸入齒輪 E5 第五齒輪比輸入齒輪 E6 第六齒輪比輸入齒輪 E7 第七齒輪比輸入齒輪 F6 第六齒輪比中間齒輪 FC 共用齒輪 FR 中間倒檔齒輪 h 41中央距離 32 200540035 h45中央距離 PI 倒檔惰輪 R 轉換齒輪 RC 斜齒輪 S1 2第一和第二齒輪比輸出齒輪 S34第三和第四齒輪比輸出齒輪 54 第四齒輪比輸出齒輪 55 第五齒輪比輸出齒輪 S57第五和第七齒輪比輸出齒輪 S 5 R第五和倒槽齒輪比輸出齒輪 56 第六齒輪比輸出齒輪 57 第七齒輪比輸出齒輪 SB 齒輪箱輸出齒輪 ST 叢集式齒輪/反向齒輪 TC 共用轉換齒輪
33

Claims (1)

  1. 200540035 十、申請專利範圍: i•一種齒輪箱裝置〇00、⑽),其包含有用於支承 帶齒部位(㈣、sl2、S34、S5、S57、S6、S7m D7、DC' FC、F6、FR、ST、SB)之旋轉部件(1、2、4、5、 15),其特徵為至少該帶齒部件的一個反向齒輪(st4 = E3、E4 )被用來傳遞介於二旋轉部件之間的運動,以 一齒輪比,該反向齒輪亦可以被選擇性地耦合到1產生 部件’以產生另一齒輪比。 疋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之裝置,其特 1 反向齒輪(ST)會被一個與其相輕合之旋轉輸出部件:二 所支承,以產生該其他齒輪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或第2項所述之裝置,复 為·该反向齒輪(E2、E3、E4)會被 心: 轉輸入部件所支承,以產生該其他齒輪比。輕合之旋 壯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到第3項中任何一項所述之 衣置,其特徵為:至少一個反向、,L 於仏絲认 輪(ST )被用來傳搋介 於一奴轉輪入部件(1、2)與 木得遞" 的運動。 +間紅轉部件(5)之間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到第 裝置,其特徵為:至少一個反向齒、二任何一項所述之 遞介於-中間旋轉部件(5)與 4)被用來傳 的運動。 /、 轉輸出部件(4)之間 6·如申凊專利範圍帛】項 裝置,其特徵A · 員中任何一項所述之 為.在其傳遞運動之作用中,該反向齒輪會 34 *200540035 從支承反向齒輪之旋轉部件中鬆脫。 7=請專利範圍第!項到第6項中任何 :置,其特徵為:至少-㈣於—齒輪比之反向齒輪(ST) 曰造成一旋轉輸出部件(4)得到旋轉方向,對於 鲁 輪比而言’該反向齒輪亦可以提供倒檔: 轉輸出部件的旋轉方向。 ⑨之功此予該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到第7項中任何一 裝置,其特徵為:至少一個反向齒輪 、“ 輪(S5、ΤΓΜ 4普* 、 具有二組齒 合到一㈣一式齒輪(ST),每—組齒輪是會被嗡 M 轉部件相連結之齒輪,並且將介於行 轉部件之間的運動傳遞出去。 “於錢 9. 如巾請專利範圍第】項到第8項中任何— 裝置’其特徵為:反向齒輪(ST) 、 件1 数13其他贡齒輸出部 (S12-S34)被安裝於—旋轉輸出部件(4)上,而—一 均被屬合到被安裝於至少-旋轉輸入部件(心 的個別不同帶齒輸入部件(E卜E4),而且一— 亦均被舊合到被安裝於一中間旋轉:固齒輪 同中間帶齒部件(dc、Di_d4), (5)上的個別不 被用來經由反向齒輪(ST) 。#(C13、C6、C24) 接或選擇性方式,將來自至,、_ β疋轉部件(5)而以直 運動傳遞到旋轉輸出部件(4;一。旋轉輪入部件(1、2)的 裝置中任何一項所述之 性相合到另外—個旋轉 彳(E3)是能夠被選擇 干(!),以產生一齒輪比,一 35 200540035 ::具有等比例轉換功能的轉換部件係用於傳遞到 換部件(1G)之齒輪比,而該旋轉轉 來將運動傳遞到至少—個車輪轴。、° )貝“皮用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 一個帶齒輸人部件(E3)是屬於至少:特徵為. 該帶齒輸入部件(E3 )可以被 °回輪,而且 件⑴,以於旋轉輪入部件個旋轉輪入部 之間產生-直接齒輪比,或是”轉::轉換部件(1°) 髮胳、 飞疋°亥疑轉轉換部件(10)會被 件(10/將&轉輸出部件(4)的運動傳遞到旋轉轉換部 個二2·:ν"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 1固贡齒輸入部件σ 且兮冊以 (Ε3)疋屬於至少一個反向齒輪,而 =齒輸入部件(Ε2、Ε3)可以被輕合到至少—個旋轉 ^/件(2) ’以於旋轉輸入部件(2)與旋轉輸出部件 奋被二間產生一直接齒輪比’或是該旋轉輸出部件(〇 Θ 4 ’以將介於中間旋轉部件(15)與旋轉輸出部件 )之間的運動傳遞出去。 1 上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 2輸入部件⑴和中間旋轉部件(15)是藉由另外一 皮此相互,合之齒輪組(E"C)而被連結在一起。 特1女申叫專利範圍第12項或第1 3項所述之裝置,其 鱼,:)丨於在一中間旋轉部件(15 )上之帶齒部件(FR ) 靛轉輸出部件(4)上之帶齒部件(Tc)中間的直接 -合作用是用於—倒檔齒輪比。 36 •200540035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笙〇 tS v 弟9項所述之裝置,其特徵為··至 少一個反向#輪是包含有一桐 ^ 個被安裝於一旋轉輸入部件 (1)上之第二反向齒輪 (Ε2、Ε4),而該旋轉輸入部件 (1 )是介於一帶齒輸出部件Γ ^ 仟(4 )與一帶齒中間部件(F 6、 FK )之間’其中該帶歯中門都a γ "曰1部件(F6、⑴則被安裝於第 二中間旋轉部件(15 )上,爷繁— # w亥弟一中間叙轉部件(1 5 )被 用來支承至少一個盈帶專认 ^ ”回輪入部件(E6 )相嗡合之共用帶 齒部件(DC) 。 用w 1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頊丨 之酤罢^ ^ y 項到第15項中任何一項所述 之4置’其特徵為··至少_伽# ώ由土入 ^ ^ ^ 個凝轉輸入部件包含有二個能 夠被父替和選擇性耦合到一 η 9 , ^ J艇動轴(3)之旋轉輸入部件 ),錢轉輸入部件(2、1)的其巾 部件會驅動被旋轉輸出部件;、 疋别入 黑& , ^ ;所支承之反向齒輪(ST), 另外一個旋轉輸入部件則奋 E2、P4、 “支承帶齒輸入部件(El、E3、 2 E4),以經由中間帶齒部件(D2 > 替地界定出不同的齒輪比。 D3)而父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 之裝置,苴特矜a 弟15項中任何一項所述 被選擇性噶人1 少一個旋轉輸入部件包含有二個能 :擇比餐合到相同引擎之旋轉輪入 ㈣輪比切換到相翻 (1 2),從 一旋轉輸入部件(】、疋包含有一個嚅合至少 1 1干u、2)和鬆脫另一旋韓 18. 如申枝疋褥輸入部件的作用。 戈甲%專利範圍第1 6項或第〗7 TS 特徵為:第17項所述之裝置,其 疋轉輪入部件(1、2)是同轴。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到 1 β項中任何一項所述 37 *200540035 之裝置,其特徵為:_個 少一反向齒輪(§了) 輸入°卩件僅包含有一個與至 9Π , φ 目餐合之帶齒部件(E5、Ffn • 口 #專利範圍第1項到第 。 之裝置,其特徵為··哕 、]弟項中任何一項所述 (4) 。 /、置包含有一個單一旋轉輸出部件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筮 裝置包含有: ^所述之農置’其特徵為,該 — 二個直接齒私仏 > •入部件(Ε2、Ε4 )直1礎母個直接齒輪比藉由第一輸 而產生,)直接嚷合到-帶齒輸出部件(S2、⑷ -二個藉由-連串經過由旋轉 之第-反向齒輪(ST) σ牛⑷所支承 比, 作用而產生的第-間接齒輪 —一個藉由一i鱼虫γ、ra , 所支承之至少第二反A:由旋轉輸入部件⑺、E2) —反向#輪的儒合作用 齒輪比,以及 生的第二間接 ’—一個藉由介於第-旋轉輸入部件(】…一 齒輪(ST)之間的直接入 人弟反向 1中兮第w S 5而產生的齒輪比(E5-S5), T Λ % 反向齒輪(ς;Τ) 知 22如申μ ()被耦““疋轉輸出部件(4)。 •々申㉔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裝 二裝置包含有一個藉由介於一旋轉輸入部⑴、:為: 輸出部件⑷中間之直接喝合所產生的額外叫轉 S7 ),其中相同的编人哭(r w輪比.(£7_ J幻m合态(C57 )被用來將裳 ⑻耗合到輪出部件⑷。 將第一反向齒輪 38 200540035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或第22項所述之裝置,复 特徵為:該裝置包含有二個中間旋轉部件(5、丨5 ) ,/、 且其中亦包含有一個位於至少一旋轉輪入部件(ι、2) 2 的雙重耦合器(C24)、一個位於旋轉輪出部件⑷ 雙重轉合器(C57)和一個位於每一個中間旋轉部件(5: 15)上的雙重耦合器(C6R、C13)。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到第23項中任何一項所述 件特徵為’該裝置包含有二個保持同心的輪入部 間":2),其中-個輸入部件⑴會被屬合到第—中 β|Μ牛(15 )和支承二個第-帶齒部件(E2、E4 ), 且以了個輸人部件則會被•合到第二反向齒輪(ST),而 出部件⑷為較佳。 S7)而被,合到旋轉輪 ^如先前中請專利範圍中任何—項料之裝置係用於 夕一動力輪軸的車輛齒輪箱。 十一、圖式: 如次頁 39
TW094107408A 2004-03-24 2005-03-11 Motor vehicle gearbox, in particular with a double clutch TW200540035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403015A FR2868141B1 (fr) 2004-03-24 2004-03-24 Boite de vitesses pour l'automobile, notamment a double embrayag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40035A true TW200540035A (en) 2005-12-16

Family

ID=34944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7408A TW200540035A (en) 2004-03-24 2005-03-11 Motor vehicle gearbox, in particular with a double clutch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80942A1 (zh)
EP (1) EP1735544A1 (zh)
JP (1) JP2007530881A (zh)
KR (1) KR20070009636A (zh)
CN (1) CN1957193A (zh)
AR (1) AR048920A1 (zh)
FR (1) FR2868141B1 (zh)
TW (1) TW200540035A (zh)
WO (1) WO200510352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2132B (zh) * 2007-09-28 2013-01-11 Honda Motor Co Ltd 雙離合器式變速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52934B2 (en) * 2007-02-20 2010-07-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 speed transmission having a countershaft gearing arrangement
US7703346B2 (en) * 2007-02-22 2010-04-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with countershaft gearing
US7610825B2 (en) * 2007-02-22 2009-11-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with countershaft gearing
US7640818B2 (en) 2007-02-23 2010-01-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with a countershaft gearing
US7644639B2 (en) 2007-02-23 2010-01-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with countershaft gearing
AT503476B1 (de) * 2007-06-28 2010-11-15 Avl List Gmbh Getriebe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07049271B4 (de) * 2007-10-15 2016-10-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8001199B4 (de) * 2008-04-16 2018-12-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oppelkupplungsgetriebes
US7987740B2 (en) * 2008-09-03 2011-08-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with countershaft gearing arrangement
GB2465978A (en) * 2008-12-03 2010-06-09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Gearbox with synchronizers on input shaft to reduce inertia
US8434380B2 (en) * 2009-01-23 2013-05-0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ual clutch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US8528431B2 (en) * 2009-04-28 2013-09-1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8443686B2 (en) 2009-05-12 2013-05-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ven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EP2322821B1 (en) * 2009-11-13 2013-01-09 C.R.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Gearbox for a motor vehicle double-clutch transmission
JP5123283B2 (ja) * 2009-12-24 2013-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
GB2476956A (en) * 2010-01-14 2011-07-20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Dual clutch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having a dual clutch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DE102010008101B4 (de) 2010-02-15 2021-04-2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11005532A1 (de) * 2011-03-15 2012-09-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bridantrieb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2004721B4 (de) 2012-03-01 2013-10-31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Stufenwechselgetriebe
US10047840B2 (en) * 2014-02-17 2018-08-14 Engineering Center Steyr Gmbh & Co Kg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that can be shifted under full load
DE102015220627A1 (de) 2015-10-22 2017-04-27 Deere & Company Gruppenschaltgetriebe
DE102016207222B4 (de) * 2016-04-28 2021-02-25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in Vorgelegebauweise
KR20220086090A (ko) * 2020-12-16 2022-06-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변속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45241C2 (de) * 1974-09-21 1982-11-04 Fichtel & Sachs Ag, 8720 Schweinfurt Schalt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JPS5894657A (ja) * 1981-12-01 1983-06-04 Toyota Motor Corp 歯車式変速装置
JPS58149442A (ja) * 1982-02-27 1983-09-05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変速機
JPS6174963A (ja) * 1984-09-17 1986-04-17 Daikin Mfg Co Ltd トルクコンバ−タ付パワ−トランスミツシヨン
JPH0637923B2 (ja) * 1985-06-12 1994-05-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GB8602560D0 (en) * 1986-02-03 1986-03-12 Automotive Prod Plc Rotary transmission
JPH01224545A (ja) * 1988-03-02 1989-09-07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変速機
JPH01303340A (ja) * 1988-05-31 1989-12-07 Fuji Heavy Ind Ltd 縦置式エンジンにおける自動変速機
JPH0650138B2 (ja) * 1988-12-22 1994-06-29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歯車変速機
JPH02132156U (zh) * 1989-04-07 1990-11-02
JPH04302749A (ja) * 1991-03-29 1992-10-26 Suzuki Motor Corp 変速機
JPH04307149A (ja) * 1991-04-02 1992-10-2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歯車式変速機
EP0984202B1 (de) * 1998-08-25 2002-07-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 subsidiary of Ford Motor Company Wechselgetriebe in 3-Wellenbauweise,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JP2003139204A (ja) * 2001-10-31 2003-05-14 Aichi Mach Ind Co Ltd 変速機
JP4133668B2 (ja) * 2003-08-07 2008-08-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平行軸式変速機
US7044014B2 (en) * 2004-05-25 2006-05-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ual clutch automatic transax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2132B (zh) * 2007-09-28 2013-01-11 Honda Motor Co Ltd 雙離合器式變速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80942A1 (en) 2007-08-09
WO2005103525A1 (fr) 2005-11-03
KR20070009636A (ko) 2007-01-18
JP2007530881A (ja) 2007-11-01
AR048920A1 (es) 2006-06-14
CN1957193A (zh) 2007-05-02
EP1735544A1 (fr) 2006-12-27
FR2868141A1 (fr) 2005-09-30
FR2868141B1 (fr) 2007-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40035A (en) Motor vehicle gearbox, in particular with a double clutch
TW541262B (en) Internal transmission device with automatic shift mechanism for a bicycle and method of power transmission in a bicycle component
TWM418049U (en) Dual gear train driving structure at input side of basin-type gear
TWM419843U (en) Multi-stage speed change mechanism
TW200835869A (en) Actuator, valve and damper device
TW201139891A (en) Coaxial epicyclic gear train with bidirectional input and one-way output
CN102199861B (zh) 一种用于踩踏式洗衣机的多级齿轮传动系统及该洗衣机
TWI378061B (zh)
TWI323232B (en) Sixteen-speed drive hub for bicycles
CN106972693B (zh) 一种中置电机和配置该中置电机的电动自行车
TWI285613B (en) Nine-speed drive hub for bicycles
TW200840684A (en) Interchangeably manual or automatic ratchet wrench tool
CN2871369Y (zh) 多功能自行车传动机构改良
JP5120901B2 (ja) モータ及びペダリング兼用変速機
CN111016625B (zh) 中央驱动型单侧双电机智能传动系统
WO2007104224A1 (fr) Métier à tresser grande vitesse
CN202180741U (zh) 正反转变速轮毂电机
CN2585646Y (zh) 单柄轮椅车驱动装置
CN201515598U (zh) 微耕机离合式差速机构
TWI334911B (zh)
CN206040575U (zh) 重合闸断路器的电操机构
CN202319874U (zh) 正反转变速轮毂电机
CN2542537Y (zh) 正三轮车方向盘中置转向机构
CN201401545Y (zh) 阀驱动装置
TWI294838B (en) Shifting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