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32938A -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32938A
TW200532938A TW093107439A TW93107439A TW200532938A TW 200532938 A TW200532938 A TW 200532938A TW 093107439 A TW093107439 A TW 093107439A TW 93107439 A TW93107439 A TW 93107439A TW 200532938 A TW200532938 A TW 2005329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diode
light
scope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07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27063B (en
Inventor
Wen-Yung Yeh
Jenq-Dar Tsay
Chang-Cheng Chuo
Tung-Tsung Hsu
Jim-Yong Chi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093107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227063B/zh
Priority to JP2004106580A priority patent/JP2005268734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7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7063B/zh
Priority to US11/069,567 priority patent/US735853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0532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3293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 H01L33/22Roughened surfaces, e.g.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epitaxial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且特 別有關於一種特殊結構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以楛 南其發光效率。 【先前技術】 發,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簡稱LED)為 一種固癌兀件,可產生在光譜中特定波長區域的光,常用 來作為指示燈、照明設備與顯示器。 *第1圖為一常見之發光二極體結構,包括基材10、發 光二極體晶粒20、η型歐姆接觸電極“與卩型歐姆接觸電極 4〇,其中發光二極體晶粒2〇包括η型半導體層21、活化声 22與ρ型半導體層23,型歐姆接觸電極3()與?型歐姆▲ =電極40分別與n型半導體層21與?型半導體層^電性連 接,而出光面為發光二極體晶粒2〇之上表自,但如幻圖 =示,η型歐姆接觸電極“與㈣歐姆接觸電極4〇皆位於發 20 : Ϊ Ϊ晶粒2〇之上表面,此結構會使得發光二極體晶粒 的光被η型歐姆接觸電極3 0與ρ型歐姆接觸電極4〇 _使付發光一極體之整體發光效率下降。此外,如第 2圖所示’ η型歐姆接觸電極3〇可&於基材ι〇之下表面此 J 2 :材1 G必須為導電材料才可使η型半導體層21與η型歐 電性接觸’但發光二極體晶粒2。所發出的光 -:二? 姆接觸電極4 0遮住,同樣地也會使使發光 一極體之整體發光效率下降。 而上述之問題可藉由覆晶⑴ip chip)技術解決,
200532938 五、發明說明(2) ' " " 如第3圖所不,就是將第丨圖中之發光二極體之結構上下顛 倒,使η型歐姆接觸電極3 〇與p型歐姆接觸電極4 〇位於最下 方,2為發光面的基材10位於最上方,由於基材本身為透 明材質且其上表面並無遮光物質存在,並且有ρ型反射層 可將往下的光反射向上,故可提高發光二極體之整體發光 效率。 此外,由於發光二極體的折射率通常大於外界(如空 氣)的折射率,且習知發光二極體的形狀主要為立方體, 因此’當發光二極體所產生的光到達與空氣之界面時,大 於臨界角的光就會全反射到發光二極體内部,且發光二極 體又為界面皆相互平行的立方體,使得大於臨界角的光線 只能一直在内部全反射而無法向外發射出,導致發光二極 體之整體發光效率下降。 為解決上述問題,惠普(HP )公司發展出一種截頭倒 置 i合型發光二極體(truncated inverted pyramid LED, 簡稱TIP LED ),利用直接切割的方式將發光二極體晶粒 側面加工成倒金字塔型,使其側面不再是相互平行的面, 以使光線可有效地引出晶粒外進而以提高發光效率。此 TIP LED之相關文獻及專利如下:m. R. Krames et al.,
Appli· Phys· Lett· 75(16),236 5, 1 999、美國專利第 6, 2 2 9,1 6 0號與美國專利第6,3 2 3,0 6 3號。但此方式只能用在 容易加工(如切割)的材料上,如A1GaInP/GaP,但常見 之白光發光二極體通常為氮化鎵發光二極體,其基板大多 為藍寶石(sapphire )基板,而藍寶石基板相當堅硬不易
0338-A20289TWF(Nl);08-920110;i ce.ptd 第7頁 200532938 五、發明說明(3) 加工,故無法利用此方式來改善發光效率。 此外’ CREE利用較易加工的碳化矽(s i c )基板取代 氣化鎵發光二極體的藍寶石基板,也成功地將氮化鎵發光 一極體做成TIP形狀(Compound Semiconductor,7(1), 7,2 0 0 1 ) ’但氮化鎵與碳化矽之晶格並不匹配且碳化矽 在短波長範圍其對光的吸收係數會增大,反而會使發光效 率減低。 除利用倒金字塔型之發光二極體外,還有利用表面紋 理(surface texture)結構的設計來改變出光角度以提 南發光效率。 美國專利第6, 133, 589號提出在藍寶石基板或氮化鋁 鎵銦層上形成表面紋理後再繼續成長磊晶,當光到達此表 面紋理時,此表面紋理可改變光的方向使出光率增加。但 藍寶石基板的硬度相當高,要形成表面紋理相當困難;^ 氮化鋁鎵銦層上雖可形成表面紋理,但卻會導致磊晶品 不佳的問題。 、 另外,在美國專利第6, 258, 6 1 8號中是直接將表面紋 理做在p型半導體層上,但這會使得p型半導體層不再是一 平坦表面而導致電阻升高,而且因為?型半導體層並不 厚,所以在p型半導體層上製作表面紋理時常會挖穿口型 導體層,造成發光層發光區域減少或電子電動表面結合 (surface recombination)的現象,影響整體發光二極 的效能。 € 此外在C〇mpound Semic〇nduct〇r January 2〇〇2.
200532938
(Schmid et al·,Windisch et ai.)中也曾報導藉由曰 片接合(wafer bonding )的方式將電極放在承载層曰曰曰 (carrier layer)與半導體層間,並藉由剝落法曰 (lift-off )形成無電極出光面,再於此出光面上 面紋理以增加出光效率。但此方式雖可以解決卩型導表 層不再是一平坦表面而導致電阻升高的問題,但 面層的可能性,響整體發光 一和體的效此,此外,由於此技術還需要多製作一 層,所以也會使製程更加複雜。 θ m 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發光 效率。 二極 所以業界亟需提出 體與其製法來提高發光 【發明内容】 奸恭ί發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種發光二極 體’以長:咼其發光效率。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 光二極體晶粒包括1型半導體層、—活化層盘一括型 1導體層;^n型歐姆接觸電極與上述η型半導體層電性連 接,一Ρ型歐姆接觸電極與上述1)型半導體層電性 及-氮化錢鎵厚膜位於上述發光三極體晶’ 化銘銦鎵厚膜具有一斜側面與一紋理化的上表面。此鼠 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具有下列優點: 1.由於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為覆晶結構,且以氮 銦鎵厚膜為出光面,故在氮化鋁钿餿度描^ +見以虱化鋁 觸電極專其匕非透光物將光遮住,故可提高發光二極體的
200532938 五、發明說明(5) 整體發光效率。 2 ·由於作為出光面的氮化鋁銦鎵厚膜的侧面具有斜 度,可降低全反射而使發光二極體的整體發光效率提高。 3·由於作為出光面的氮化鋁銦鎵厚膜其上表面具有表 面紋理(surface texture),以提高發光二極體 發光效率。 ^ 4·由於氮化鋁銦鎵厚膜的厚度遠大於一般氮化鎵層的 厚度故可減低製作表面紋理時表面紋理深過此層的機 率〇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的 衣造方法,以更容易製造出高發光效率的發光二極體。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尚提供一種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形成一第一圖案於上述基板 上2利用磊晶法形成一具有斜侧面的氮化鋁銦鎵厚膜於上 述第一圖案上,且此氮化鋁銦鎵厚膜具有一第一平△表 :丄形成一發光二極體晶粒於上述氮化鋁銦鎵厚膜:第一 、’σ表面上且此發光一極體晶粒包括一 η型半導體声 :活化層與一ρ型半導體層;形成1型歐姆接觸電極曰盘上 述=導體層電性連接;形成一ρ型歐姆接觸電極盥: Ρ型半導體層電性連接;將上述結構上下錯置; 上 基板以露出上述氮化鋁銦鎵厚膜之一第_ *上迷 紋理化(texture)上述第二平台表面弟以一表面;以及 表面。 4币一卞口表面以形成一紋理化的 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具有下列優點·, 0338-A20289TWF(Nl);08-920110;i ce.ptd 第10頁 200532938 五、發明說明(6) 習知之氮化鎵發光二極體基板硬度高,要利用切割方 式形成斜側面相當不胃;而由於本發明之氮化铭姻嫁厚膜 形成後自然就具有斜側面,並不需額外加工(如切割),、 故可簡化製程、提升良率與降低製作成本。 【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 易懂,下文特舉出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 說明如下。此外,本實施方式會在許多例子中重複使用相 同的符號與/或名稱,這是為了簡化與清楚描述,並不是 表示這些組成之間有關係。 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的結構 第4圖為本發明發光二極體1〇〇之結構剖面圖,包括氮 化鋁銦鎵厚膜11 〇與發光二極體晶粒丨2 0。其中發光二極體 晶粒120包括η型半導體層121、活化層122與P型半導體層 123,且η型歐姆接觸電極130與η型半導體層121電性連 接,Ρ型歐姆接觸電極140與ρ型半導體層電性連接123,此 外,位於發光二極體晶粒1 2 〇上的氮化鋁銦鎵厚膜11 ο具有 斜側面1 1 1與紋理化的上表面丨丨2。其中具有斜側面丨丨1與 紋理化的上表面1 1 2的氮化鋁銦鎵厚膜;[丨〇為本發明最重要 的特徵。 氮化鋁銦鎵厚膜1 1 〇所具之斜側面丨丨1有下列特徵··氮 化銘銦鎵厚膜110的成分為氮化鋁銦鎵ΙηγΝ, 0 SX,Υ < 1,0 gX + γ < 1 ),其中氮化鋁銦鎵之鋁、銦、 鎵各金屬比例並非固定值,所以此層非由單一化合物所組 0338-A20289TWF(Nl);08-920110;ice.ptd 第11頁 200532938 五、發明說明(7) " ------ 成,故稱為氮化鋁銦鎵厚膜。氮化鋁銦鎵厚膜丨丨〇的厚度 大,2 0 //m,且較佳為2〇 1〇〇 ,比一般發光二極體 之氮化鎵層來得厚,故稱為厚膜,此較厚之厚度是為了防 止表面紋理過深而穿過此層,並增加出光視窗大小。氮化 鋁銦鎵厚膜110的内徑大於15〇 ,且較佳為2〇〇 1〇〇〇 ^ m底4的形狀為多邊形(如四邊形或六邊形)、圓形 或橢圓形’底部與斜側面U1之夾角為43〜62。。 此外’氮化銘銦鎵厚膜1 1 0所具有的紋理化的上表面 11 2有下列特徵:紋理化的上表面丨丨2為凸狀結構或凹狀結 構,且此凸狀結構或凹狀結構的形狀為多邊形、圓形或橢 圓形’如第5 A〜5 D圖所示之氮化鋁銦鎵厚膜丨丨〇之紋理化 的上表面11 2依序為三角形凸狀結構、三角形凹狀結構、 圓形凸狀結構與圓形凹狀結構,且此形狀的尺寸小於發光 二極體晶粒120的尺寸且約為lnm〜5〇〇 //m。此外,凸狀結 構或凹狀結構的側面與底部呈垂直或傾斜,如第6 A〜6 Η圖 所示’其中第6Α圖為氮化鋁銦鎵厚膜丨丨〇之紋理化的上表 面112之凸狀結構與底部垂直之剖面圖、第6B〜6D圖為氮 化銘銦鎵厚膜11 〇之紋理化的上表面丨丨2之凸狀結構與底部 傾斜之剖面圖、第6 E圖為氮化鋁銦鎵厚膜1 1 〇之紋理化的 上表面112之凹狀結構與底部垂直之剖面圖、第6F〜6H圖 為氮化鋁銦鎵厚膜11 〇之紋理化的上表面丨丨2之凹狀結構與 底部傾斜之剖面圖。此外,此凸狀結構或凹狀結構重覆出 現’而重覆出現之週期小於該發光二極體晶粒的尺寸,此 週期為約1 nm〜5 0 0 // m。此外,此凸狀結構或凹狀結構之
200532938 五、發明說明(8) 高度差小於氮化鋁銦鎵厚膜1 1 0之厚度,否則會挖穿氮化 紹銦鎵厚膜11 〇使此元件受損,且此凸狀結構或凹狀結構 之高度差為lnm至氮化鋁銦鎵厚膜之厚度。 本發明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方法 第7A〜7F圖為一系列剖面圖,用以說明本發明發光二 極體的製造方法。首先提供基板丨〇5,接著在基板1〇5上形 成第一圖案,如第7A圖所示,再利用磊晶法形成具有斜側 面111的氮化铭銦鎵厚膜110於第一圖案上,且此氮化鋁銦 鎵厚膜110具有第一平台表面113,如第7β圖所示。接著形 成發光二極體晶粒1 2 0於氮化鋁銦鎵厚膜1 1 〇之第一平台表 面113上,此發光二極體晶粒12〇包括n型半導體層121 :活 化層122與p型半導體層123,再形成n型歐姆接觸電極13〇 與η型半導體層121電性連接以及形成ρ型歐姆接觸電極14〇 與Ρ型半導體層123電性連接,如第7C圖所示。接著提供下 底板(submount ) 150,在下底板15〇上具有第一凸塊 (bump ) 151與第二凸塊152,再將上述本發明之發光二極 體結構上下錯置,將n型歐姆接觸電極13〇與第一凸塊 (bump ) 151電性連接且將ρ型歐姆接觸電極14〇與第二凸 塊(bump) 152電性連接,如第7D圖所示。接著將基板1〇5 移除,以露出氮化鋁銦鎵厚膜11〇之第二平台表面114,如 第7E圖所不。再紋理化(texture )所露出的氮化铭銦鎵 厚膜110之第二平台表面114,以形成一紋理化的表面 112 ’如第7F圖所示。 如上所述其中之基板可為藍寳石(ΜρρΗπ) ΪΗ 0338-A20289TW(Nl);08-920110;ice.ptd 第13頁 200532938 五、發明說明(9) 基板、碳化矽(SiC )基板、矽(Si )基板、砷化鎵 (GaAs)基板或氮化紹(ain)基板等。而在基板上所 形成的第一圖案可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等圖形,且其 中之多邊形可為四邊形或六邊形,且圖案的内徑大於15〇 // m,且較佳為2 〇 〇 // m- 1 〇〇〇 v m,此圖案將決定之後形成 之氮化鋁銦鎵厚膜110的底部圖案。 此外,此氮化鋁銦鎵厚膜11 〇為氮化鋁銦鎵厚膜 (A lxGa (1_χ_γ )ΙηγΝ ’0$Χ,γ<1,〇$χ + γ<ι),是由蠢晶 法所l成的’如氮化物氣相蠢晶法(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簡稱HVPE)等,藉由控制HVPE磊晶成長 的各式參數來形成斜側面11 1,使此氮化鎵混成厚膜丨丨〇在 形成後自然具有斜側面111。由於此氮化鋁銦鎵厚膜i丨〇是 形成於基板105之第一圖案上,所以若此第一圖案為四邊 形,所形成的氮化鋁銦鎵厚膜11 〇就如倒金字塔型;若此 第一圖案為六邊形,所形成的氮化鋁銦鎵厚膜110就如第8 圖所示之圖形。由於氮化鋁銦鎵厚膜丨1〇的厚度大於2〇 # m,且較佳為zO/zDi-ioOvm,比一般氮化鎵發光二極體之 厚度還厚,利於之後之表面紋理化(surface texture) 步驟。而此氮化鋁銦鎵厚膜11〇的内徑大於15〇 ,且較 佳為200//111- 1000/^,且其底部與斜側面ιη之夾角為43 〜62。,此夾角是在磊晶時所自然形成的,且此夾角與氮 化鋁銦鎵厚膜11 〇晶格排列相關。 此外,發光二極體晶粒1 2 0是利用習知的發光二極體 晶粒形成方法所形成,如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法
200532938 五、發明說明(10)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簡稱 MOCVD )等。接下來,為要將氮化鋁銦鎵厚膜1 i〇之表面紋 理化,故必須將基板1 〇 5移除以使被紋理化的表面露出, 此移除基板1 05的步驟可利用雷射剝離法、乾式蝕刻法或 濕式#刻法等方式進行,以將氮化鋁銦鎵厚膜丨丨〇之第二 平台表面114露出,以進行之後的表面紋理化(surface texture )步驟 ° 最後對所露出的氮化鋁銦鎵厚膜11〇之第二平台表面 114進行表面紋理化(surface texture)步驟,此步驟包 括先在此第二平台表面114形成第二圖案(未顯示),如 利用光罩製程、電子束微影術、干涉式微影術等,此第二 圖案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且圖案的尺寸小於該發光 二極體晶粒的尺寸,如約為lnm〜5〇〇 ;接著再立體化 上述第二圖案,如利用蝕刻或切割的方式立體化上述第二 圖案,使氮化鋁銦鎵厚膜110的第二平台表面114形成一: :化的=112,此紋理化的表面為凸狀結構或凹狀結、 ,二:第5A〜5D圖所示,且此凸狀結構或凹狀結構的侧面 與底邓呈垂直或傾斜狀,如第6A〜6H圖所示,且 小於氮化鋁銦鎵厚膜1 i 0之厚度,、冋又 厚削,此高度差約為 外’此凸狀結構或該凹狀結構重覆出現, : 期小於該發光二極體晶粒的尺寸,其 =之週 50 0 /zm 〇 马 lnm 〜 而第9圖所示即為在氮化鎵膜 上製作凹凸狀結構的電
200532938 五、發明說明(11) 子片,此一試片是先以干涉式微影技術在光阻上 形成週』為約330 nm ’尺寸為約3〇〇nm的凹凸狀圖案,再 經由反應式離子蝕刻等相關製程所得到之凹凸狀結構,置 1低f為約200·左右。由此結果可知,在氮化鎵系列材、 料上製作凹凸狀結構是實際可行的。 而第1G圖為藉由上述之雷射剝離法,將氮化㈣嫁厚 膜110之第三平台表面114露出,所得到之np型晶粒的⑽ 照^ ,此圖顯示藉由雷射剝離法的確可將氮化紹銦錄厚膜 與氧化鋁基板分開,露出氮化鋁銦鎵厚膜11〇之第二平么、 表面114,以進行之後的表面紋理化(surface te^ 口 步驟。 ; 最後再經過切割上底板(subm〇unt)之步驟(未顯示 )即可直接得到在上底板(subm〇unt)上封裝好之分離 一,顆表面紋理化之出光面之ΤΙρ型覆晶晶粒,這樣不但 可簡化晶粒切割步驟、增加良率與降低生產成本的效益, 還:直接彳寸到覆晶型式晶粒,使得晶粒散熱及出光等問題 獲知更佳的改善效果,提升發光二極體整體的發光效率。 雖然本發明已揭露較佳實施例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阳 ^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 範圍内,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護二 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乾
200532938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為一剖面圖,用以說明習知發光 構 二極體之結 結構 第2圖為一剖面圖,用以說明習知另一發光二 極體之 結構 構 第3圖為面圖,用以說明習知發光二極體之覆晶 〇 第4圖為一剖面圖,用以說明本發明發光二極體之結 第5A〜5D圖為一系列側視圖,用以說明本發明 極體之氮化鋁銦鎵厚膜之紋理化的上表面特徵。 第6A〜6H圖為一系列剖面圖,用以說明本發明發光二 極體之氮化鋁銦鎵厚膜之紋理化的上表面特徵。 第7:〜7F圖為一系列剖面圖,用以說本 極體的製造方法。 、% 〒8圖為一上視圖’用以說明本發明發光二極體之六 邊形氮化鋁銦鎵厚膜結構。 第9圖為一電子顯微鏡照片,用以說明本發明發光 極體之凹凸狀結構的氮化鎵膜。 之 第1 0圖為'一 S Ε Μ昭片,用Μ …、月用以說明本發明發光二極體 TIP型晶粒結構。 % 4 @ 【符號說明】 10、110〜基材 2 0、1 2 0〜發光二極體晶粒 21、121〜η型半導體層
200532938 圖式簡單說明
11、 122 活 化層 23 > 123 P型半導體層 30 ^ 130 η型歐姆接觸電極 40、 140 ρ型歐姆接觸電極 100 〜發 光 二 極體 105 〜基 板 111 〜斜 側 面 112 〜紋 理 化 的上表面 113 〜第 一 平 台表面 114 〜第 二 平 台表面 150 底 板 (submount ) 151 〜第 一 凸 塊(bump) 152 〜第 二 凸 塊(b u m ρ ) 0338-A20289TWF(Nl);08-920110;ice.ptd 第18頁

Claims (1)

  1. 200532938
    1 · 一種發光二極體,包括: 毛光一極體晶粒包括_n型半導體声 p型半導體層; θ 活化層與 及 一η型歐姆接觸電極與上述1^ 一Ρ型歐姆接觸電極與上述ρ 型半導體層電性連接; 型半導體層電性連接;以 二虱化氮化鋁銦鎵厚膜位於上述發光二極體晶粒上, 且此氮化链銦鎵厚膜具有一斜側面與一紋理化的上表面。 ^ 2 ·如申晴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亂化銘銦鎵厚膜為氣化㈣鎵厚㈣( Ν X,γ <1,0 d )。 3 ·如申请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氮化鋁銦鎵厚膜之厚度大於20 。 4 ·如申晴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氮化銘銦鎵厚膜之厚度較佳為20/zm〜100从m。 ^ 5 ·如申睛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氮化鋁銦鎵厚膜的内徑大於1 5 G // m。 ^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氮化鋁銦鎵厚膜的内徑較佳為200 //m〜1000 /zm。 ^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氣化銘姻嫁厚膜之底部的形狀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多邊形為四邊形或六邊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2005329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氮化铭姻鎵厚膜的底部與斜侧面之夾角為43〜62。。 I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該 氮化銘姻鎵厚膜的紋理化的上表面為一凸狀結構或一凹狀 結構。 II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〇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 該凸狀結構或該凹狀結構的形狀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 形。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 該凸狀結構或該凹狀結構的形狀的尺寸小於該發光二極體 晶粒的尺寸。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 2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 該形狀的尺寸為1 ηιη〜5 〇 〇 # m。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〇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 該凸狀結構或該凹狀結構的側面與底部呈垂直或傾斜。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 該凸狀結構或該凹狀結構為一陣列。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5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 該陣列之週期小於該發光二極體晶粒的尺寸。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6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 5亥週期為Ιηπι〜500 //in。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〇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其中 該凸狀結構或該凹狀結構之高度羞小於氮化鋁銦鎵厚膜之 厚度。
    0338-A20289TW(Nl);〇8.92〇H〇;ice.ptd 第20貢 2005329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凸狀結構或該凹狀結構之高产 膜之厚度。 稱之问度差為1⑽至氮化鋁銦鎵厚 法,包括: 2 0. —種發光二 提供一基板; 形成一第一圖案於上述基板上; 利用蠢晶法形成一且右^ ^ 上 风/、有斜側面的氮化鋁銦鎵厚膜於 述第一圖案上,且此虱化鋁銦鎵厚臈具有一第一平台表 面; 、,形成一發光一極體晶粒於上述氮化鎵混成厚膜的第一 平台表面上,且此發光二極體晶粒包括一 n型半導體層、 一活化層與一 p型半導體層; 9 接; 形成一η型歐姆接觸電極與上述^型半導體層電性連 接; 幵> 成一Ρ型歐姆接觸電極與上述ρ型半導體層電性連 將上述結構上下錯置; 移除上述基板以露出上述氮化鋁銦鎵厚膜之一第二平 台表面,以及 紋理化(texture )上述第二平台表面以形成一紋理 化的表面。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〇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基板為藍寶石基板、碳化矽基板、矽基板、 砷化鎵基板或氮化鋁基板。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0338-A20289TWF(Nl);08-920110;ice.ptd 第21頁 2005329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方法,其中該第一圖案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2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多邊形為四邊形或六邊形。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第一圖案的内徑大於150//m。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第一圖案的内徑較佳為200#m〜1000//m。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蠢晶法為氫化物氣相蟲晶法(h y d r i d e vapor phase epitaxy ,簡稱HVPE ) 0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氮化鋁銦鎵厚膜為氮化鋁銦鎵厚膜(A1XG a 0_χ_γ) InYN,0 gX,Y < 1,〇 $χ + γ < 1 ) 〇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氮化鋁銦鎵厚膜之厚度大於20 //m。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氮化鋁銦鎵厚膜之厚度較佳為2 0 // m〜1 0 0 // m °
    3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氮化鋁銦鎵厚膜的内徑大於1 5 0 // m。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氮化鋁銦鎵厚膜的内徑較佳為2 0 0 // m〜1 0 0 0 β m 〇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0338-A20289TWF(Nl);08-920110;ice.ptd 第22頁 2005329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方法,其中該氮化鋁銦鎵厚膜的底部與斜側面之夾角為4 3 〜62。 。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〇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形成發光二極體晶粒的方法為金屬有機化學 氣相沉積法(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簡稱MOCVD ) °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移除基板的方法為雷射剝離法、乾式蝕刻法 或濕式蝕刻法。 / 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〇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紋理化(texture )第二平台表面的步驟包 括: 疋義出一第《一圖案於該第二平台表面上;以及 立體化上述第二圖案。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在第二平台表面上定義出第二圖案的方法為 光罩製程、電子束微影術或干涉式微影術。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立體化第二圖案的方法為蝕刻或切割。 3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第二圖案為多邊形、圓形或橢圓形。 3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第二圖案的尺寸小於該發光二極體晶粒的尺
    0338-A20289TWF(Nl);08-920110;ice.ptd 第23頁 200532938 六、申請專利範圍 4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9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第二圖案的尺寸為lnm〜500//m。 4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紋理化的表面為一凸狀結構或一凹狀結構。 4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凸狀結構或該凹狀結構的側面與底部呈垂直 或傾斜。 4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凸狀結構或該凹狀結構為一陣列。 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陣列之週期小於該發光二極體晶粒的尺寸。 4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4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陣列之週期為1 n m〜5 0 0 // m。 4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1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凸狀結構或該凹狀結構之高度差小於氮化鋁 銦鎵厚膜之厚度。 4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所述之發光二極體的製造 方法,其中該凸狀結構或該凹狀結構之高度差為1 nm至氮 化鋁銦鎵厚膜之厚度。
    0338-A20289TWF(Nl);08-920110;i ce.ptd 第24頁
TW093107439A 2004-03-19 2004-03-19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TWI227063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3107439A TWI227063B (en) 2004-03-19 2004-03-19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04106580A JP2005268734A (ja) 2004-03-19 2004-03-31 発光ダイオ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069,567 US7358537B2 (en) 2004-03-19 2005-03-02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3107439A TWI227063B (en) 2004-03-19 2004-03-19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27063B TWI227063B (en) 2005-01-21
TW200532938A true TW200532938A (en) 2005-10-01

Family

ID=35054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07439A TWI227063B (en) 2004-03-19 2004-03-19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358537B2 (zh)
JP (1) JP2005268734A (zh)
TW (1) TWI2270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069A (zh) * 2011-04-02 2011-09-14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具多重环带结构分布图形的衬底及其制法与应用
TWI387136B (zh) * 2009-04-10 2013-02-21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半導體及其形成方法與覆晶式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05791B2 (ja) * 2002-03-14 2005-10-12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半導体発光装置
US8269236B2 (en) * 2006-02-08 2012-09-18 Showa Denko K.K.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JP5091233B2 (ja) 2006-06-23 2012-12-05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垂直型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060586A2 (en) 2006-11-15 2008-05-22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extured phosphor conversion layer light emitting diode
TW201448263A (zh) 2006-12-11 2014-12-16 Univ California 透明發光二極體
JP2008182069A (ja) * 2007-01-25 2008-08-07 Toshiba Corp 半導体発光素子
US9634191B2 (en) * 2007-11-14 2017-04-25 Cree, Inc. Wire bond free wafer level LED
US8536614B2 (en) 2008-01-11 2013-09-1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magnetic film
US7906786B2 (en) * 2008-01-11 2011-03-1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I398020B (zh) * 2008-12-01 2013-06-01 Ind Tech Res Inst 發光裝置
CN103311418B (zh) * 2012-03-06 2017-05-24 展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模组
US10096742B2 (en) * 2012-03-28 2018-10-09 Sens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c. Light emitting device substrate with inclined sidewalls
US9276170B2 (en) * 2012-10-23 2016-03-01 Toyoda Gosei Co., Ltd.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element
WO2014203123A1 (en) 2013-06-19 2014-12-24 Koninklijke Philips N.V. Led with patterned surface features based on emission field patterns
JP6608352B2 (ja) * 2016-12-20 2019-11-20 Dowa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592166B2 (en) 2020-05-12 2023-02-28 Feit Electric Company, In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illumination and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US11876042B2 (en) 2020-08-03 2024-01-16 Feit Electric Company, Inc. Omnidirectional flexible light emit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79924A (en) * 1996-03-22 1998-07-1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Ordered interface texturing for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6229160B1 (en) * 1997-06-03 2001-05-08 Lumileds Lighting, U.S., Llc Light extraction from a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via chip shaping
US6291839B1 (en) * 1998-09-11 2001-09-18 Lulileds Lighting, U.S. Ll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a finely-patterned reflective contact
US6133589A (en) * 1999-06-08 2000-10-17 Lumileds Lighting, U.S., Llc AlGaInN-based LED having thick epitaxial layer for improved light extraction
US6987613B2 (en) * 2001-03-30 2006-01-17 Lumileds Lighting U.S., Llc Forming an optical element on the surface of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for improved light extraction
TW565957B (en) * 2002-12-13 2003-12-11 Ind Tech Res Inst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7136B (zh) * 2009-04-10 2013-02-21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半導體及其形成方法與覆晶式發光二極體封裝結構
CN102185069A (zh) * 2011-04-02 2011-09-14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具多重环带结构分布图形的衬底及其制法与应用
CN102185069B (zh) * 2011-04-02 2013-02-13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具有多重环带结构分布图形的衬底及其制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221527A1 (en) 2005-10-06
JP2005268734A (ja) 2005-09-29
TWI227063B (en) 2005-01-21
US7358537B2 (en) 2008-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532938A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US8895329B2 (en) Patterned substrate for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employing the same
US9530936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having vertical topolog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I506811B (zh) 具電流阻斷結構之發光裝置及製造具電流阻斷結構發光裝置之方法
CN103828073B (zh) 发光二极管及制造该发光二极管的方法
TWI304278B (en) Semiconductor emitting device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0631981B1 (ko) 수직구조 3족 질화물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165276B2 (ja) 垂直構造窒化ガリウム系発光ダイオー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709845B2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devices with cellular array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CN105009308B (zh) 用于创建多孔反射接触件的方法和装置
JP2010500774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外部発光効率の改善
US20130009167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patterned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I433353B (zh) 包含紋路化基板的裝置及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KR20110031248A (ko) 질소면의 표면상의 구조물 제조를 통한 고효율 3족 질화물계 발광다이오드
JP2006295188A (ja) 垂直構造3族窒化物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00099523A (ko) 발광소자
KR20100099477A (ko)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4148846B2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発光ダイオード素子
TW201003980A (en) Substrate for mak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 emitting element using the same
WO2018137337A1 (zh) 薄膜型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JP2009500872A (ja) 光抽出が改善したレーザリフトオフled
CN102044605B (zh) 半导体发光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KR100765236B1 (ko) 패터닝된 발광다이오드용 기판 제조방법 및 그것을채택하는 발광 다이오드 제조방법
JP5702165B2 (ja) 表面粗化による高効率窒化ガリウムベースの発光ダイオード
TWI292230B (en) Light emitting di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