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7006A - Light polarizing film, a method of continuously fabricating same, and reflective optical devices using same - Google Patents

Light polarizing film, a method of continuously fabricating same, and reflective optical devices using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27006A
TW200527006A TW093134462A TW93134462A TW200527006A TW 200527006 A TW200527006 A TW 200527006A TW 093134462 A TW093134462 A TW 093134462A TW 93134462 A TW93134462 A TW 93134462A TW 200527006 A TW200527006 A TW 2005270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element
polarized
light
length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34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eizo Miyata
Original Assignee
Myata Seizo
Koei Shoji Ltd Compan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yata Seizo, Koei Shoji Ltd Company filed Critical Myata Seizo
Publication of TW200527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700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1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 G02B5/282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reflecting for infrared and transparent for visible light, e.g. heat reflectors, laser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3/00Compression moulding, i.e. apply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low the moulding material;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3/3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3/34Feeding the material to the mould or the compression means
    • B29C2043/3405Feeding the material to the mould or the compression means using carrying means
    • B29C2043/3422Feeding the material to the mould or the compression means using carrying means roll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200527006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偏光光學元件及其連續的製造方法、使用該 偏光光學元件的反射光學元件,尤其涉及一種採用滾壓技術 製造的從可見光範圍至紅外線範圍均可使周的格栅型偏光 光學元件及其連續製造方法以及使用該偏光光學元件的反 射光學元件。 【先前技術】 截至目前爲止,人們知道3種薄膜狀的偏光光學元件的 製作方法。第1種方法如下述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那樣,即 將碘這樣的二色性色素摻雜到延伸的聚乙烯醇(PVA)薄膜中 的方法。在該方法中,將吸附著碘錯合物等的二色性物質的 P V A的薄膜通過旋轉的滾筒之間,一邊加熱一邊沿著一軸延 伸,使PVA分子定向的同時使得碘錯合物也定向。在該結 構的薄膜狀的偏光光學元件中,因爲振動面垂直於薄膜延伸 方向的光是可以透過的,但是振動面平行於薄膜延伸方向的 光被吸收而消失,所以,如果將兩個該薄膜狀的偏光光學元 件重疊設置,那麼因整個振動面的光被吸收而變得黑暗。因 爲由該第1種方法製造的偏光光學元件價格便宜、消光比 佳,而且可製造任意大小的薄膜狀的偏光光學元件,所以, 在目前的液晶顯示裝置等中廣泛地使用,但是,使用範圍幾 乎限於可見光範圍。 第2種薄膜狀的偏光光學元件的製作方法如下述專利文 獻2所公開的那樣,即將兩種的高分子或無機微粒子分散到 -6- 200527006 高分子中,沿著一軸延伸處理之方法。例如在延伸方向使得 ^ 混合的物質的折射率保持一致,而在其垂直方向上儘量產生 大的折射率差△ η之方法。即使與上述方法相反,即在延伸 方向使得折射率差Δη變大而在垂直方向上的折射率差An =〇這種設置也是可以的。在任意情形中,理想的狀祝是將 一個方向上的折射率差△!!儘量大而爲0.5以上,將另一方 向上的折射率差△ η設置爲0,但是,探究該條件是極其困 難的事情。因此,在由該第二種方法製成的偏光光學元件 中,可製成小面積的偏光光學元件,但是,即使局部上延伸 φ 倍率略微不同時,該部分的折射率差△ η與其他部分就變得 不同,所以偏光功能變弱。另外,爲獲得預定的偏光性能, 必須具有某程度厚度,所以,很難獲得薄膜化的高性能的偏 光光學元件。 另外,第3種薄膜狀的偏光光學元件的製作方法是這樣 的,即通過將細金屬絲的間隔設爲偏光的波長以下而獲得偏 光性之方法。由該方法製作的偏光光學元件被稱爲格柵型偏 光光學元件。細金屬絲的間隔d設爲比光的波長λ間隔小很 多,具體而言,以(1<λ/2之間隔等間距地設置時,表示出作 爲偏光光學元件的作用。該形式的偏光光學元件具有如下功 能,即將振動面與金屬線的長度方向相同的光予以反射,將 振動面與該金屬線的垂直方向相同的光予以透過。因此,該 格柵型的偏光光學元件與上述第1種的薄膜狀的偏光光學元 件的動作原理完全不同,將兩個格柵型偏光光學元件以垂虐: 的方式重疊設置時,因爲可反射整個振動面上的入射光’所 200527006 以實質上如鏡子的作用。該格柵型的偏光光學元件雖然可提 · 高光的透過率,但是需要將導電性的細金屬絲及其間隔設置 . 在偏光的波長以下。因此,先前使用在波長較長的紅外光等 中,在可見光的偏光上不適合,所以,幾乎不使用。 作爲這樣的格栅型偏光光學元件的一個例子,在下述的 專利文獻3中公開有格柵型偏光光學元件的製造方法,即在 電介體中或電介體表面上將金屬以格子狀的方式分佈而成 結構的格柵型偏光光學元件中,將金屬以格子狀方式塡充在 兩個電介體之間且一體化後,將上述金屬格子整體沿著直線 · 方向上加熱延伸或壓延而製造得到上述格柵型的偏光光學 元件。 然而,在下述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格柵型的偏光光學元 件的製造方法中,因爲需要加熱到金屬伸展所需要的溫度, 所以以高分子物質作爲電介體的情形,在該溫度時高分子物 質已經變爲溶液狀態或已經分離,這樣,不能製作偏光光學 元件,另外,大面積化實際上也是困難的。 另外,下述的專利文獻4中公開了 一種格柵型的偏光光 · 學元件,在透明而柔軟的基板上形成金屬膜,且藉由在金屬 膜的熔點以下時延伸基板和金屬膜的方式,這樣,形成由具 有各向異性的形狀的金屬部分和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 然而,如果利用下述專利文獻4中公開的格柵型偏光光 學元件的製造方法,因爲透明而柔軟的基板藉由延伸而均勻 地延伸,故在該基板上的金屬薄膜上也施加均勻的延伸力, 所以,由金屬膜形成的金屬線不以波長級的間隔規則地並 200527006 列。即使用如金這樣的延展性良好的金屬時,因爲該金屬與 基板一起延伸而仍覆蓋基板,一方面,使用如鋁這樣的延展 性很小的金屬時,因爲產生不規則的裂紋,或金屬從基板上 脫落,所以存在幾乎不能得到偏光效果這樣的問題。 另外,近年來,如下述專利文獻5质公開的那樣,提出 在玻璃板上利用光阻而製作細溝,藉由在該處蒸發金屬,製 成可見光域的偏光光學元件的方法,但是,在該方法中,製 造過程複雜,價格變高,不能實現實用上5cm2以上者的大 面積化。 因此,在上述的格柵型的偏光光學元件的製造方法中, 只能獲得最大幾平方釐米的偏光光學元件,不能獲得具有該 面積以上的大面積的薄膜狀的格柵型的偏光光學元件。因 此,人們強烈需要開發出這樣一種大面積的薄膜狀的格柵型 的偏光光學元件及其便宜的製造方法,其具有從可見光範圍 到紅外光範圍使得偏光效果提高,且具有使用波長的大約 1 /1 〇的幅寬即從幾十奈米至幾微米的幅寬,使用波長的1 0 倍以上的長度即從幾百奈米至幾百微米長度的導電體和電 介體爲交互地配置的結構。 K專利文獻13特開平05 — 019247號公報(段落〔000 8〕) ϋ專利文獻23特開2002 - 022966號公報(申請專利範 圍、段落〔0033〜0043〕) ϋ專利文獻3]1特開平9一 090 122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段落〔〇〇1 1〜0021〕、第1圖) Κ專利文獻43特開2001 - 074935號公報(申請專利範 200527006 圍、段落〔0010〜0014〕、第1圖、第2圖) [[專利文獻5U特表2003 — 529680號公報(申請專利範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人爲解決上述先前的格柵型偏光光學元 件的製造上的問題,且爲了提供一種高性能、大面積且製造 成本低的格柵型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方法而進行不斷 地硏究,結果發現,利用極小直徑和長度比該直徑長很多的 細微的導電性纖維時,利用滾壓技術能夠將具有光或電波的 波長以下的幅寬的導電性細線,以比光或電波的波長小很多 的間隔並列地設置在高分子薄膜的表面,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的第1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格栅型偏光光學元 件,該元件可使用於從可見光範圍到紅外光範圍的波長的 光,且性能高、面積大且製造成本低。 另外,本發明的第2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運用滾壓延伸技 術的上述格柵型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方法。 更進一步地,本發明的第3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將上述格 柵型偏光光學元件複合化,從可見光範圍、紅外光範圍到毫 米波、微波的範圍較大的波長帶域幅寬中的格柵型的反射光 學元件。 本發明的前述第1目的是通過下述結構得以實現的。 即,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元 件之發明的特徵在透明的高分子薄膜上塗覆纖維狀的導電 性物質以及含有熱硬化性樹脂、光硬化樹脂以及化學交聯性 硬化劑的混合液,使得纖維型導電物質一邊定向一邊硬化, -10- 200527006 固定其定向而獲得偏光光學元件,形成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 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 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的長 度,比偏光的入射光的波長要短,長方向的長度比偏光的入 射光的波長要長。 在該情形中,偏光特性是由作爲主要成分的纖維狀導電 性物質的尺寸、濃度、分散狀態、定向狀態等決定的,所以, 高分子薄膜、熱硬化性樹脂、光硬化樹脂或化學交聯性硬化 劑只要是透明的則可適宜選擇公知的上述物質來使用。 在上述的偏光光學元件中,該由上述各向異性的導電性 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的長度範 圍,可爲欲使其偏光的入射光的波長的1/20 — 1/2,長方向 的長度可爲該入射光的波長的2倍以上。在該情形中,該由 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 短方向上的長度未達1/20時,因爲上述各向異性的導電性 部分的光吸收乃至反射較多,所以,因光透過率差而不佳, 且超過1 /2時偏光特性變差。更進一步地,該由各向異性的 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長方向上的 長度未達2倍時,偏光特性變差。另外,在製作時長方向上 的長度限制理論上是不存在的,由使用的偏光光學元件的尺 寸來決定即可。 偏光的入射光爲可見光時,因爲波長範圍約爲400nm-7OOnm,如果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 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的長度設置爲2 0 n m — 3 5 Ο n m的範 200527006 圍,長方向的長度設置爲8〇〇nm以上,則可獲得偏光性能良 好的偏光光學元件。 另外,偏光的入射光爲紅外光時,因爲波長範圍約爲 7 OOnm以上,如果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 體部分構成的結搆的短方向上的長度設置爲3 Sum —丨μίϊ1的 範圍,長方向的長度設置爲1 Ομιη以上,則可獲得偏光性能 良好的偏光光學元件。 另外,上述纖維狀導電物質最好爲從金屬鬚、導電性氧 化物鬚、奈米碳管中選擇的至少一種較佳。更進一步地,在 形成有上述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的表面上可設有由兼具 防止導電性部分剝離的功能的電介體多層膜構成的反射防 止膜。 另外,本申請的第2目的是通過以下的結構予以實現 的。即在本申請的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 2項所記載的偏光 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方法中,其特徵在於包括下述的(1)〜 (3)步驟所構成的偏光光學的連續製造方法,形成由各向異 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該由各向 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 向上的長度,比欲使其偏光的入射光的波長要短,長方向的 長度比欲使其偏光的入射光的波長要長。 (1) 將透明的高分子薄膜連續地供給的步驟; (2) 在上述透明的高分子薄膜上,塗覆纖維狀的導電性 物質以及含有熱硬化性樹脂、光硬化樹脂或化學交聯性硬化 劑的混合液,且使得薄膜通過壓縮輥之間,使得上述纖維狀 -12- 200527006
導電性物質沿著一個方向定向; I (3 )使得含有上述熱硬化性樹脂、光硬化樹脂或化學交 聯性硬化劑的混合液硬化而固定上述纖維狀導電性物質的 定向。 在上述的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方法中,該由各向異 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 上的長度範圍可爲欲使其偏光的入射光的波長的1/20 -1 /2,長方向的長度可爲該入射光的波長的2倍以上。在該 情形中,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 φ 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的長度未達1/20時,因爲上述各向異 性的導電性部分的光吸收乃至反射較多,所以,因光透過率 差而不佳。另外,超過1/2時偏光效率變差。更進一步地, 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 構的長方向上的長度未達2倍時,偏光效率變差。另外,在 製作時長方向上的長度限制理論上是不存在的,通過使用的 偏光光學元件的尺寸來決定即可。 偏光的入射光爲可見光時,因爲波長範圍約爲400nm- φ 7 OOnm,如果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 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的長度設置爲20nm — 350nm的範 圍,長方向的長度設置爲8 OOnm以上,則可製造出偏光效率 良好的偏光光學元件。 另外,偏光的入射光爲紅外光時,因爲波長範圍約爲 7 OOnm以上,如果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 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的長度設置爲35nm— 的 -13- 200527006 範圍,長方向的長度設置爲ΙΟμιη以上,則可製造出偏光效 率良好的偏光光學元件。 另外,上述纖維狀導電物質最好爲從金屬鬚、導電性氧 化物鬚、奈米碳管中選擇的至少一種較佳。更進一步地,在 形成有上述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的表面上可設有由兼具 防止導電性部分剝離的功能的電介體多層膜構成的反射防 止膜。 更進一步地,本發明的上述的第3目的是藉由以下的結 構予以實現的。即在本申請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 3至1 5項所 記載的反射光學元件之發明,其特徵該元件爲反光學元件, 具有由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之任一項所記載的偏光 光學元件構成的兩個薄膜以各自的導電性物質垂直這樣的 設置之構造。 在該情形中,申請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所記載格柵型 偏光光學元件具有下述功能,即反射光,該光具有與導電性 部分的長方向相同的振動面,透過光,該光具有與其垂直方 向相同振動面。因此,將該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所記載 的兩個格柵型偏光光學元件以垂直相交方式重疊設置時,可 反射整個特定波長範圍的振動面上的入射光,因此獲得一種 實質上如鏡子作的反射光學元件。 在該情形中,藉由前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所記載 的偏光光學元件的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 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尺寸予以選擇,可使得可見光、紅外 光、毫米波以及微波被反射,或者使得可見光得以透過,而 -14- 200527006 紅外光、毫米波以及微波被反射。 利用本發明的上述結構可實現如下優良的效果。即根據 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所記載偏光光學元件,利 用極小直徑和長度比直徑長很多的細微的導電性纖維時,如 以下的實施例詳述的那樣,利用滾壓技術,可提供一種大靣 積、薄膜狀、偏光性能良好、光透過率高且可用於從可見光 範圍至紅外光範圍的格柵型偏光光學元件。特別地,根據申 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的前述偏光光學元件,更進一步 地’因爲上述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形成的表面上設有由兼 具防止導電性部分剝離的功能的電介體多層膜構成的反射 防止膜’從而可得到被抑制惡化且光透過率提高的偏光光學 元件。 更進一步地,根據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 2項 所記載的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方法,可將前述申請專利 範圍第1至6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元件,藉由連續地、簡單 且低價地製造成大面積的偏光光學元件。 更進一步地,根據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1 3至1 5項 所記載的反射光學元件,可獲得大面積的薄膜狀的可反射一 定波長乃至電磁波的反射光學元件。因此,如果將該反射光 學元件用於如汽車的前玻璃、側玻璃等中時,即使有對面行 駛來的車的遠光,對於駕駿員來講也不會刺眼。另外,如果 用於建築物的玻璃窗戶上,因爲可見光可以透過而紅外光以 及波長大於紅外光的電磁波被反射,所以,不僅室內變得明 亮,而且可提高建築物的隔熱性。 -15- 200527006 【實施方式】 -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實施本發明的最佳的形態予以說 、 明。另外,本發明不限於下述的實施例中所記載的內容,本 發明係可適用於等同申請專利範圍中記載的技術的範圍所 包含之技術者。 『實施例12 在實施例1中,使用第1圖所示的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 製造裝置10,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的表面上固 定導電性ZnO鬚而製作薄膜狀的偏光光學元件。首先,將來 春 自PET薄膜的供給滾筒1 1的PET薄膜12通過滾筒13供給, 利用T形模具14將由聚乙稀醇、甲醛、金屬處理後的ZnO 鬚以及水組成的混合液以一定的厚度塗覆在該PET薄膜的 表面上,然後,藉改變雙軸滾筒的上部1 6和下部1 6 ’的周邊 速度,施加剪斷應力的同時進行塗覆。此時,ZnO鬚沿著薄 膜的長方向定向。然後,通過溫度保持在預定的溫度上的恆 溫槽17和滾筒1 8而乾燥、硬化後由捲繞滾筒1 9捲繞,這 樣,可得到導電性的ZnO鬚定向於薄膜長方向上的偏光光學 φ 兀件。該偏光光學兀件在紅外光的波長1 μ m -1 0 μ m範圍時偏 光反射性非常高,使該偏光光學元件垂直相交而測定紅外線 的反射率時該値爲9 9 %。另外,在本實施例1中,儘管在將 含有導電性的ΖιαΟ鬚的混合液塗覆在PET薄膜上時採用τ 模具法,但是不限於此,也可採用刮刀(D 〇 c t 〇 r B 1 a d e)法等 公知的塗覆方法。 K實施例2 3 -16- 200527006 在第2實施例中,利用在實施例1中所使用的第1圖所 示的裝置,製造在導電性物質的表面上設有反射防止膜的薄 膜狀偏光光學元件。第2圖中表示出實施例2中使用的偏光 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裝置20的結構。另外,在第2圖中, 與第1圖中所示的結搆相同的結搆部分採用相同的元怦符號 表示,省略其詳細的說明。首先,通過與實施例1同樣而製 造的恆溫槽1 7以及滾筒1 8而被乾燥、硬化的表面上,塗覆 由導電性的ΖηΟ鬚構成的導電性物質,將從低折射率和高折 射率的高分子薄膜彼此相互多層層疊後的反射防止薄膜的 φ 供給滾筒22供給的反射防止薄膜,通過滾筒23層疊在已經 附有上述導電性物質的PET薄膜21的面上,通過滾筒24 而被粘接。該新添加的反射防止膜不僅具有防止光反射的作 用’而且在滾筒24的強大壓力下具有防止粘附到PET薄膜 表面上的ΖηΟ鬚脫落的作用。此後,藉由在恆溫槽25內的 熱處理作用,加強了粘接的牢固性。通過滾筒26由捲繞滾 筒27捲繞。捲繞到該捲繞滾筒27上的薄膜狀的偏光光學元 件具有與實施例1中的偏光光學元件相同的偏光效果。 · 『實施例3 3 在實施例3中,利用在第3圖中所示的偏光光學元件的 連續製造裝置30,通過在聚碳酸酯薄膜上固定有奈米碳管而 製造薄膜狀的偏光光學元件。首先,將來自聚碳酸酯的供給 滾筒3 1的聚碳酸酯薄膜32通過滾筒33供給到周邊速度各 不相同的雙軸滾筒34、35。而且,將混合有市售的奈米碳管 的光阻溶液3 6以液滴3 7的狀態從上述的周邊速度不同的雙 -17- 200527006 軸滾筒3 4、3 5的上部滴下,施加剪斷應力的同時進行塗覆 作業。此時,奈米碳管沿著薄膜的長方向定向。然後,用曝 光裝置3 8進行光照射固定定向,且用捲繞滾筒3 9進行捲 繞。如此獲得的薄膜狀的偏光光學元件的偏光度在可見光的 波長420〜7 00ητχι的範圍爲98%。 式簡單說明】 第1圖爲實施例1中使用的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裝 ®的槪略示意圖;
第2圖爲實施例2中使用的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裝 ®的槪略示意圖; 第3圖爲實施例3中使用的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裝 ®的槪略示意圖。 [$件符號說明】 10, 20, 30 221,31 14 16,16,,34,35 25 19, 27, 39 36 37 38
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裝置 供給滾筒 T形模具 雙軸滾筒 恆溫槽 捲繞滾筒 混合有奈米碳管的光阻溶液 液滴 曝光裝置

Claims (1)

  1. 200527006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偏光光學元件,在透明的高分子薄膜上塗覆纖維狀的 導電性物質以及至少含有熱硬化性樹脂、光硬化樹脂以及 化學交聯性硬化劑其中一種物質的混合液,使得纖維型導 電物質一邊定向一邊硬化,固定上述的定同而獲得該偏光 光學元件,形成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 部分構成的結構,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 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的長度比偏光的入射光 的波長要短,長方向的長度比偏光的入射光的波長要長。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元件,其中,該 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 構的短方向上的長度範圍爲欲使其偏光的入射光的波長 的1/20 — 1/2,長方向的長度爲該入射光的波長的2倍以 上。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元件,其中,上 述偏光的入射光爲可見光,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 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的長度設置爲 20nm — 350nm的範圍,長方向的長度設置爲800nm以上 〇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元件,其中,上 述偏光的入射光爲紅外光,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 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的長度設置爲 3 5nm — Ιμιη的範圍,長方向的長度設置爲ΙΟμιη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元件,其中,上 -19- 200527006 述纖維狀導電物質係由金屬鬚、導電性氧化物鬚'奈米碳 管(Carbon Nano Tube)中選擇至少一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元 件,其中,更進一步地,上述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形成 的表靣上設有由兼具防止導電性部分剝離的功能的電介 體多層膜構成的反射防止膜。 7. —種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方法,包括下述的(1)〜(3) 三個步驟,形成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 部分構成的結構,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 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的長度比欲使其偏光的 入射光的波長要短,長方向的長度比欲使其偏光的入射光 的波長要長,該步驟包括: (1 )將透明的高分子薄膜連續地供給之步驟; (2) 在上述透明的高分子薄膜上,塗覆纖維狀的導電性物 質以及含有熱硬化性樹脂、光硬化樹脂或化學交聯性硬化 劑的混合液,且使得薄膜通過壓縮滾筒之間,使得該纖維 狀導電性物質沿著一個方向定向之步驟; (3) 使得含有上述熱硬化性樹脂、光硬化樹脂或化學交聯 性硬化劑的混合液硬化而固定上述纖維狀導電性物質的 定向之步驟。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 方法,其中,該由各向異性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 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的長度範圍爲欲使其偏光的 入射光的波長的1/20 — 1/2 ’長方向的長度爲該入射光的 200527006 波長的2倍以上。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 方法,其中,該偏光的入射光爲可見光,該由各向異性的 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上 的長度設置爲20nm — 350nm的範圍,長方向的長度設置爲 8 0 0nm以上°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元件的連續製造 方法,其中,上述偏光的入射光爲紅外光,該由各向異性 的導電性部分和高分子電介體部分構成的結構的短方向 上的長度設置爲35ηιη—1μιη的範圍,長方向的長度設置爲 1 0 μπι以上。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的連續製造方 法,其中,上述纖維狀導電物質爲從金屬鬚、導電性氧化 物鬚、奈米碳管(Carbon Nano Tube)中選擇的至少一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至1 1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偏光光學 元件的連續製造方法,其中,更進一步地,上述各向異性 的導電性部分形成的表面上設有由兼具防止導電性部分 剝離的功能的電介體多層膜構成的反射防止膜。 13. —種反射光學元件,該元件具有由上述申請專利範圍第1 至6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偏光光學元件構成的兩個薄膜以各 自的導電性構件垂直的方式所設置之構造。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記載的反射光學元件,其中, 其能夠反射可見光、紅外光、毫米波以及微波。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3項所記載的反射光學元件,其中, 可見光能夠透過,而紅外光、毫米波以及微波被反射。
TW093134462A 2003-11-14 2004-11-11 Light polarizing film, a method of continuously fabricating same, and reflective optical devices using same TW200527006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86010A JP2005148417A (ja) 2003-11-14 2003-11-14 偏光光学素子及びその連続的製造方法、並びに該偏光光学素子を使用した反射光学素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7006A true TW200527006A (en) 2005-08-16

Family

ID=34567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34462A TW200527006A (en) 2003-11-14 2004-11-11 Light polarizing film, a method of continuously fabricating same, and reflective optical devices using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28905B2 (zh)
JP (1) JP2005148417A (zh)
KR (1) KR20050046573A (zh)
CN (1) CN100417956C (zh)
TW (1) TW20052700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24713A2 (en) * 2005-08-19 2007-03-01 Colorlink, Inc. Stereoscopic eyewear
JP2007183524A (ja) 2006-01-06 2007-07-19 Cheil Industries Inc 偏光光学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793082B2 (ja) * 2006-04-28 2011-10-12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ロール状反射型偏光素子、ロール状反射吸収一体型偏光素子、ロール状視野角拡大反射吸収一体型偏光素子及びロール状位相差補償反射吸収一体型偏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080018832A1 (en) * 2006-07-20 2008-01-24 Seoung Ho Lee Polarization film using carbon nano tub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0816293B1 (ko) 2007-04-02 2008-03-25 주식회사 탑 엔지니어링 분산액 코팅 장치
KR100915459B1 (ko) * 2007-10-29 2009-09-04 웅진케미칼 주식회사 나노선의 배향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용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4842412B1 (ja) * 2010-05-28 2011-12-2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偏光性材料及びそれを含む偏光膜製造用塗料並びに偏光膜
KR101313132B1 (ko) * 2010-11-11 2013-09-30 (주)탑나노시스 연속식 탄소나노튜브 코팅 필름 제조 장치 및 이의 탄소나노튜브 코팅 필름 제조 방법
JP5238828B2 (ja) * 2011-01-07 2013-07-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712309B1 (ko) 2016-01-06 2017-03-03 성융제 쌀눈의 이탈을 방지하는 쌀 도정장치
CN107748406B (zh) * 2017-11-24 2024-04-16 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薄偏光片及其加工方法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9247A (ja) 1991-07-09 1993-01-29 Nitto Denko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H0990122A (ja) 1995-09-28 1997-04-04 Kyocera Corp グリッド型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JP4427837B2 (ja) 1999-09-03 2010-03-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グリッド型偏光光学素子
AU2230801A (en) * 1999-12-28 2001-07-09 Gunze Co., Ltd Polarizing plate
JP3476753B2 (ja) 2000-07-11 2003-12-10 清蔵 宮田 偏光機能を有する散乱導光シート
JP3710368B2 (ja) * 2000-09-25 2005-10-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3011225A (ja) * 2001-06-27 2003-01-15 Sumitomo Chem Co Ltd フィルム貼合装置
US6714350B2 (en) * 2001-10-15 2004-03-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Double sided wire grid polarizer
JP3789370B2 (ja) * 2002-02-14 2006-06-21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16998A (zh) 2005-05-18
CN100417956C (zh) 2008-09-10
KR20050046573A (ko) 2005-05-18
US20050105018A1 (en) 2005-05-19
US7528905B2 (en) 2009-05-05
JP2005148417A (ja) 2005-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15960B2 (ja) 偏光素子、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339687B2 (ja) コレステリック液晶光学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と使用方法
US20090152748A1 (en) Polarizer Fil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4746475B2 (ja) 反射型偏光板
JP2008537793A (ja) 表示に使用される構造化配向フィルム
WO2020022513A1 (ja)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素子
WO2007097596A9 (en) Very thin achromatic quater wave film laminate for transflective lcd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0527006A (en) Light polarizing film, a method of continuously fabricating same, and reflective optical devices using same
CN101622557A (zh) 偏振片和使用该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TW200728084A (en) Infrared light reflecting film
TWI551448B (zh) 織狀薄膜及其製造方法
WO1998005984A1 (fr) Film oriente avec pores
JP2009109993A (ja) 偏光板のセット、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H11248937A (ja) 偏光ポリビニレン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04046194A (ja) 光学補償子の製造方法
JP2012014001A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0921164A (en) A polarizer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ed thereof
JP2010256625A (ja) 断熱部材
WO2016208327A1 (ja) 車両用画像表示機能付きミラー
WO2019015018A1 (zh) 一种全固态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4146035A (ja) 偏光子の製造方法、偏光子、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0724218B (zh) 洗出/再填充技术制备单层胆甾相液晶薄膜的方法及应用
CN105264408B (zh) 相位差薄膜及其制造方法、采用其的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使用该装置的3d图像显示系统
JP2024038173A (ja) 配向フィルム、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枚葉の配向フィルムの切り出し方法
WO2005026795A1 (ja) 異方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