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5615A - Vertical butting contac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Vertical butting contac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25615A
TW200525615A TW93101577A TW93101577A TW200525615A TW 200525615 A TW200525615 A TW 200525615A TW 93101577 A TW93101577 A TW 93101577A TW 93101577 A TW93101577 A TW 93101577A TW 200525615 A TW200525615 A TW 2005256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on
doped
patent application
doped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31015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29376B (en
Inventor
Jih-Wen Chou
Chih-Hsun Chu
Cheng-Tung Huang
Shiang-Chung Chang
Shiang-Jung Jang
Wei Zhe Wong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p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p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Powerchip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to TW931015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229376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9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9376B/zh
Publication of TW2005256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5615A/zh

Links

Landscapes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Description

200525615 五、發明鋼ο) " ' 1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接觸元件結構,特別是關於一種具低電 阻值特性之喊連接觸元件(b u 11丨n g c 0 n t a c t )的結構及其 【先前技術】 在半導體製程中,接觸元件常用以電連接導電層,例如金 屬導線和離子摻雜層。通常,該行業者習慣將連接兩不同 層金屬内連線(metal interconnection)之接觸元件稱做 、「介層插塞(via plug)」或「介層窗插塞」;而將連接半 導體基底上的離子摻雜層與第一層金屬内連線之接觸元件 稱做是「接觸插塞(contact plug)」或「接觸窗插塞」。 在許多實際應用場合中,往往需要將半導體基底内兩不同 電性之離子摻雜層互相做電連接,或者在電路設計上使不 同電性之離子摻雜層短路(short —circuiting);此時,即 必須使用所謂的「毗連接觸結構」。 ,一顯示習知之毗連接觸插塞放大剖面結構。如圖一所 示’習知此連接觸插塞結構1係用以田比連離子井1 1與離子 換雜層12,使離子井11與離子摻雜層12互相電連結,並在 電路上形成短路。離子井U與離子摻雜層12皆形成於半導 體基底1 0的主表面(main surf ace)i 5上,且互為相反電
第11頁 200525615 五、發明說明(2) 性,例如,離子井1 1為p型井,則離子摻雜層丨2為N型井。 田比連接觸插塞結構1 一般係形成於兩相鄰電晶體3 Q與4 〇之 間的狹小空間處,其中離子摻雜層1 2即做為電晶體3 〇與4 〇 之汲極或源極。習知w比連接觸插塞結構1包含有金屬插塞 主體20,其係嵌於形成於介電層50内的接觸洞(contact h ο 1 e ) 2 2中。如熟習該項技藝者所知,接觸洞2 2通常係利 用電晶體30與40之側壁子(spacer)32與42作為蝕刻遮罩, 進行自行對準(s e 1 f - a 1 i g n e d )蝕刻介電層5 0,並繼續蝕刻 挖入半導體基底10的主表面15,使接觸洞22之深度超過離 子摻雜層12之接面深度(junction depth),暴露出在離子 摻雜層1 2下方部分的離子井1 1。然後,在接觸洞2 2底部的 石夕基底表面形成金屬矽化物(s i 1 i c i d e )層2 4,以降低接觸 電阻。最後進行金屬填入,將接觸洞2 2填滿金屬,再以化 學機械研磨(CMP )將接觸洞2 2外的金屬去除,即完成習知 田比連接觸插塞結構1之製作。 然而’隨著半導體元件尺寸的縮小,電晶體汲極/源極的 接面深度也隨之變淺,亦即超淺接面(u 11 r a - s h a 1 1 〇 w j u n c t i 〇 n )元件,如此使得習知毗連接觸插塞結構i在電連 接離子摻雜層1 2時遇到電阻值過大的問題。這是由於毗連 接觸插塞結構1的金屬插塞主體2 〇與離子摻雜層1 2的有效 接觸面積變小的緣故。此外,由於電晶體汲極/源極的接 面深度變淺,在形成金屬矽化物層2 4時,會造成離子摻雜 層1 2内的摻質濃度明顯下降。因此,需要一種改良之毗連
第12頁 200525615 五、發明說明(3) 接觸插塞結構,以解決上述習知技藝之不足,並改善下世 代先進半導體元件之效能。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新穎的毗連接觸插塞結 構,能有效降低接觸電阻。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毗連接觸元 件結構,包含有一基底,其上具有至少一電晶體,該電晶 體具有一側壁子;一第一離子摻雜層,設於該電晶體一側 之該基底中;一第二離子摻雜層,設於該第一離子摻雜層 下方之該基底中,且該第二離子摻雜層之電性與該第一離 子摻雜層之電性相反;一接觸洞,貫穿該第一離子摻雜 層,通達該第二離子摻雜層;一底部金屬矽化物層,形成 於該接觸洞之底部;一摻雜多晶矽層,由該兩相鄰電晶體 之側壁子表面向下延伸至該接觸洞底部,且該摻雜多晶矽 層電性與該第一離子摻雜層相同;一側壁金屬矽化物層, 由部分該摻雜多晶矽層轉化而成,由該兩相鄰電晶體之側 壁子表面向下延伸連接至該底部金屬$夕化物層;一離子外 擴散延伸區,與該第一離子摻雜層相接,其中該離子外擴 散延伸區之電性與該第一離子摻雜層相同;以及一金屬 層,設於該底部金屬矽化物層與該側壁金屬矽化物層之 上,並填滿該接觸洞。
第13頁 200525615 五、發明說明(4) 一離子摻雜層相同; .M ^ 化物層與該侧壁金屬矽:J J : 該底部金屬矽 /化物層之上,並填滿該接觸洞。 ί : ί,ί ί G;J更進-步了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 而所附圖式僅供參考細說明與附圖。然 限制者。 。兒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 式 方 施 實 [ 藉發例示號 即本施面符 下為實剖之 以二佳之同 由明 立思ο 圖較構相 中二結用 其第塞沿 ;之插則 例明觸域 施發接區 實本連或 佳為®th件 較三明元 之圖發之 明,本似 發例作類 本施製或 明實為同 說佳六相 細較圖中 詳一至圖 式第四。 圖之圖圖 百先、,請參閱圖二,圖二為依據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 士毗連接觸插塞結構1 〇 〇之剖面示意圖。本發明第一較佳 貫施例之毗連接觸插塞結構100係用以毗連離子井n與離 子摻雜層1 2,使離子井1丨與離子摻雜層丨2互相電連結, 並在電路上形成短路。離子井Η與離子摻雜層12皆形成 於半導體基底10的主表面(main surface)i5上,且互為 相反電性,例如,離子井1 1為P型井,則離子摻雜層丨2為 N型井。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係以離子井丨丨為p型井
第14頁 200525615
(卩)’離子摻雜層12為]\1型井(1\[+>)炎>/丨>^〜 插塞結構1 00係形成於兩相鄰電a乍,明。毗連接觸 間處,其中電晶體3。與二= ί = 晶體3〇與4〇之沒極或源極。依據本 ;f 接觸洞22的尺寸在0.35微米以 :丄ί ϋ Γ :同㈣’本發明毗連接觸插塞結構1 〇〇 :二有/屬插土主體20,其係嵌於形成於介電層50内的 ,觸洞(contact h01e)22中。接觸洞22係利用電晶體30 〃、4 0之側壁子3 2與4 2作為餘刻遮罩,進行自行對準 (self-al igned)餘刻介電層50,並繼續蝕刻挖入半導體 基底10的主表面15 ’使接觸洞22之深度超過N+離子摻雜層 12之接面深度(junction depth),暴露出在n+離子摻雜層 1 2下方部分的P離子井1 1。根據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 例’ N+離子推雜層1 2具淺接合接面或超淺接合接面,例如 5 0至4 0 0埃之接面深度;接觸洞2 2之深度係低於基底1 〇之 主表面1 5以下,例如8 0 0至1 2 0 0埃左右。 本發明毗連接觸插塞結構1 0 0另包含有一底部金屬矽化物 層2 6,以及一側壁金屬矽化物層2 5由電晶體3 0與4 0之側 壁子32與42表面向下延伸至底部金屬矽化物層26。根據 本發明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在側壁金屬矽化物層2 5與側 壁子32與42之間尚有一摻雜多晶石夕(doped polysilicon) 層2 5 a,且其電性與N+離子摻雜層1 2相同。底部金屬矽化 物層2 6與側壁金屬矽化物層2 5皆是由鈦/氮化鈦(T i / T i N )
第15頁 200525615 五、發明說明(6) 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其它金屬矽化物,例如钽及氮化 姐(Ta/TaN)亦可採用。底部金屬矽化物層26係形成於接 觸洞22的底部表面,並位於p+摻雜區13上方,並與p+摻雜 區13,鄰,。形成摻雜區13的目的在進一步提升導電 性。需注意在某些實施例中,p+摻雜區丨3亦可省略。側壁 ,屬f化物層25以及摻雜多晶矽層25a乃本發明之主要特 徵之一,其中側壁金屬矽化物層25較佳厚度约為30至3 00 埃^ ^,且由部分的摻雜多晶矽層25a所形成。摻雜多晶 ^ /^摻質(電性削+離子摻雜層12相同),例如填 ΐ f雜多晶矽與半導體基底10之間的接觸部 分,向外擴政形成高濃度的離子外擴散延伸區(〇u t 一 diffusion extension) 14。本發明之另一主要特徵即為 環^(annular)離子外擴散延伸區14,其環繞包圍本發明 毗連接觸插塞結構1 〇 〇之下端,並與離子摻雜層丨2融入合 併(merge)。金屬插塞主體20係形成於底部金屬 26與側壁金屬石夕化物層25之上,且填滿接觸洞“。如 此,與習知技藝相較,本發明由於有侧壁金屬矽化物声 25、摻雜多晶矽層25a與離子外擴散延伸區14 曰 得金屬石夕化物層與淺接合接面之離子摻雜層12之/ I 效接觸面積加大,進而降地接觸電阻。在 中,換雜多晶石夕層25a亦可能被完全轉化在成 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邮b連 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 請參閱圖三,圖三為依據本發明 接觸插塞結構2 0 0之剖面示意圖
200525615 五、發明說明(7) 係關於一種雙向(bi-directional)可電抹除可程式化記 憶體(EEPR0M)。根據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毗連接觸 插塞結構200用以田比連p型離子井(shallow P well; SPW) 11與N+離子摻雜層12,使P型離子井(SPW)ll與N+離子摻雜 層12互相電連結,並在電路上形成短路。p型離子井 (SPW)ll與N+離子摻雜層12皆形成於半導體基底1〇的主表 面(main surface)l5上,其中N+離子摻雜層12係形成於電 晶體130與140之間的p型離子井(SPW)ll内,而p型離子'井 (S P W ) 1 1由淺溝絕緣結構8 5隔絕’因此淺溝絕緣結構8 5之 深度大於P型離子井(SPW)ll之接面深度。p型離子井 (SPW)ll係形成於一記憶體深N型井(cell N well· CNW) 6 〇中。由複數個串聯的記憶體胞所組成之記憶體串8 〇形 成於P型離子井(SPW)ll上,其中電晶體140即屬於記憶體 串80之末端記憶體電晶體,並與毗連接觸插塞結構2〇〇~相 鄰。電晶體1 3 0可以為另一記憶體串之末端記憶體電晶 體,亦可能為一選擇電晶體。根據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實 施例’記憶體串8 0中的每一記憶體胞皆為堆疊結構,亦 即在浮動閘極上方堆疊一控制閘極。 毗連接觸插塞結構2 0 0同樣包含有金屬插塞主體2 〇,其係 嵌於形成於介電層5 0内的接觸洞2 2中。接縮、、因? 9孫刹用’ 電晶體m與14〇之側壁子132與142作為係= 自行對準蚀刻介電層5 0 ’並繼續钱刻挖入半導體基底1 〇 的主表面,使接觸洞22之深度超過N+離子摻雜層if之接面
第17頁 200525615
層12 下方部分的P型離子 井 冰度’暴路出在N +離子推雜 (SPW) 11。 〜、 構2°〇另包含有-底部金屬石夕化物層26, 9 S ! >1 1 ί金屬矽化物層2 5由電晶體1 3 〇與1 4 〇之側壁子 # μ t第一 _ 2Ζ至底部金屬石夕化物層26。根據本 m气心仏貫施例,在側壁金屬石夕化物層25與側壁 子3 2 /、42之間尚有一摻雜多晶矽層25a,且其電性與N+離
子摻雜層1 2相同。底部金屬矽化物層2 6與側壁金屬矽化 物層25皆是由鈦/氮化鈦所構成,但不限於此。其它金屬 矽化物’、例如鈕及氮化鈕亦可採用。底部金屬矽化物層 2 6係形成於接觸洞2 2的底部表面,並位於p+摻雜區丨3上 方’並直接與P+摻雜區1 3相鄰接。p+摻雜區1 3在進一步提 升導電性。需注意在某些實施例中,p+摻雜區丨3亦可省 略。側壁金屬矽化物層2 5以及摻雜多晶矽層2 5 a乃本發明 之主要特徵之一,其中側壁金屬矽化物層2 5較佳厚度約 為3 0至3 0 0埃之間,且由部分的摻雜多晶矽層2 5 &所形 成。摻雜多晶矽層2 5 a内的摻質,例如磷或砷,經由摻雜 f ^石夕與半導體基底丨0之間的接觸部分,向外擴散形成 局/辰度的離子外擴散延伸區(〇ut-diffusion extension) 14。環狀(annular)離子外擴散延伸區14環繞包圍毗連接
觸插塞結構2 0 0之最下端,並往上與N+離子摻雜層丨2融入 合併(merge)。金屬插塞主體2〇係形成於底部金屬矽化物 層2 6與側壁金屬矽化物層2 5之上,且填滿接觸洞2 2。毗
第18頁 200525615 五、發明說明(9) 連接觸插塞結構2 0 0上面電連接一金屬導線90,用來傳輸 位元線訊號。 請參閱圖四至圖六,以下即藉由圖四至圖六詳細說明本 發明就連接觸插塞結構之製作方法。首先,如圖四所 示,提供一基底10,其上具有一離子井U。在基底1〇之 主表面1 5上形成複數個電晶體,包含有兩相鄰之電晶體 30以及40。在兩相鄰之電晶體3〇與40之間的基底1 〇内形 成有淺接面之離子摻雜層1 2。電晶體3 0以及4 0皆具有側 壁子3 2與4 2,例如氮化矽側壁子。接著,進行一化學氣 相沈積製程,沈積一介電層5 0,覆蓋主表面1 5上之複數 個電晶體,且填滿兩相鄰電晶體3 〇與4 0之間的空隙。可 繼續進行一平坦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研磨,將介電層 5 0表面平坦化。 θ 如圖五所示,接著利用黃光以及蝕刻製程,以及利用側 壁子3 2與4 2作為刻遮罩,採自行對準方式在相鄰電晶 體3 0與4 0之間的介電層5 0中蝕刻出接觸洞2 2。接觸洞& 係貫穿該離子摻雜層1 2 ’通達該離子井1 1。根據本發明 之較佳實施例,N+離子摻雜層1 2具淺接合接面或超淺"接合 接面,例如5 0至4 0 0埃之接面深度;接觸洞2 2之深度係^ 於基底10之主表面15以下,例如800至1200埃左右。接一 著,進行一化學氣相沈積製程,於接觸洞2 2内壁,包括 側壁子3 2與4 2表面上沈積一摻雜多晶矽層,例如丨〇 〇至
200525615 五、發明說明(ίο) 3 0 0埃。然後進行非等向性乾蝕刻,回蝕誃曰 層矣並:續向下挖掉一部份基底1〇,形成由;壁夕子曰;二 ^22 ® ^ ^ ^ ^ ^ ^ #1 ^ 3植H觸H丁广一f子換雜製程,將高濃度的摻質如 BF2植入接觸洞22底部,形成底部摻雜區丨3。 =圖六所示,接著進行一接觸洞回火(c〇ntact anneai) 衣私,例如回火溫度在6 9 0。(:至95〇^,時間介於5秒至3〇 心在回火的過程中,摻雜多晶矽層側壁子2 5 a内的摻質 |向與其相接觸之基底1〇擴散,而形成離子外擴散延伸 區1 4。離子外擴散延伸區丨4環繞緊鄰於摻雜多晶矽側壁 子2 5 a下部,並融入合併於離子摻雜層丨2。然後,進行一 金屬石夕化物製程,將接觸洞底部暴露出來的基底丨〇反應 成底部金屬矽化物2 6,同時將部分的摻雜多晶矽層側壁 子2 5 a與金屬反應成側壁金屬矽化物2 5。最後,於接觸洞 2 2中填入金屬,例如鎢。如此,即完成本發明毗連接觸 插塞結構之製作。 以亡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 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專利之涵 蓋範圍。
第20頁 200525615 圖式簡單說明 圖式之簡單說明 圖一顯示習知之田比連接觸插塞放大剖面結構。 圖二為依據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毗連接觸插塞結構 之剖面示意圖。 圖三為依據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毗連接觸插塞結構 之剖面示意圖。 圖四至圖六顯示本發明毗連接觸插塞結構之製作方法。 圖式之符號說明 1 田比 連 接 觸 插 塞結 構 10 半 導 體 基 底 11 離 子 井 12 離 子 摻 雜 層 13 P + 換 雜 區 14 離 子 外 擴 散 延 伸 區 15 主 表 面 2 5a 摻 雜 多 晶 矽 側 壁 子 20 金 屬 插 塞 主 體 22 接 觸 洞 24 金 屬 矽 化 物 層 25 側 壁 金 屬 矽 化 物 層 26 底 部 金 屬 矽 化物 層 30 電 晶 體 32 側 壁 子 40 電 晶 體 42 側 壁 子 50 介 電 層 60 記 憶 體 深N型井 80 記 憶 體 串 85 淺 溝 絕 緣 層 90 位 元 線 金 屬 導 線 100 田比 連 接 觸 插 塞結 構 130 電 晶 體
第21頁 200525615 圖式簡單說明 140 電晶體 132 側壁子 142 側壁子 2 0 0 毗連接觸插塞結構 第22頁 11··

Claims (1)

  1. 200525615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祈b連接觸(b u 11 i n g c ο n t a c t )元件結構,包含有: 一基底,其上具有兩相鄰之電晶體,各該電晶體皆具有 側壁子; 一第一離子摻雜層,設於該兩相鄰之電晶體間的該基底 中; 一第二離子摻雜層,設於該第一離子摻雜層下方之該基 底中,且該第二離子摻雜層之電性與該第一離子摻雜層 之電性相反; 一接觸洞,形成於該兩相鄰電晶體之側壁子間,且該接 觸洞係貫穿該第一離子摻雜層,通達該第二離子摻雜 層; 一底部金屬矽化物層,形成於該接觸洞之底部; 一摻雜多晶矽層,由該兩相鄰電晶體之側壁子表面向下 延伸至該接觸洞底部,且該摻雜多晶矽層電性與該第一 離子掺雜層相同; 一側壁金屬矽化物層,由部分該摻雜多晶矽層轉化而 成,由該兩相鄰電晶體之側壁子表面向下延伸連接至該 底部金屬矽化物層; 一離子外擴散延伸區,由該摻雜多晶矽層外擴散而成, 並與該第一離子摻雜層相接,其中該離子外擴散延伸區 之電性與該第一離子摻雜層相同;以及 一金屬層,設於該底部金屬石夕化物層與該側壁金屬石夕化 物層之上,並填滿該接觸洞。
    第23頁 200525615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中 該摻雜多晶矽層之厚度係由下向上遞減。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中 該側壁金屬矽化物層包含有鈦以及氮化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中 該底部金屬矽化物層包含有鈦以及氮化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中 該第一離子摻雜層係為N+摻雜,用來作為該兩相鄰之電晶 體之汲極或源極。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中 該第二離子摻雜層為P型摻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中 該兩相鄰電晶體的其中之^ 一係為一記憶體串(in e m ο Γ* y s t r i n g )的末端電晶體記憶體胞。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中 該兩相鄰電晶體各為一記憶體串(memory string)的末端 電晶體記憶體胞。
    第24頁 200525615 六、申請專利範圍 9 . 一種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包含有: 一基底,其上具有至少一電晶體,該電晶體具有一側壁 子; 一第一離子摻雜層,設於該電晶體一側之該基底中; 一第二離子摻雜層,設於該第一離子摻雜層下方之該基 底中,且該第二離子摻雜層之電性與該第一離子摻雜層 之電性相反; 一接觸洞,貫穿該第一離子摻雜層,通達該第二離子摻 雜層; 一底部金屬矽化物層,形成於該接觸洞之底部; 一側壁金屬石夕化物層,由該側壁子向下延伸至該底部金 屬矽化物層; 一離子外擴散延伸區,緊鄰該側壁金屬矽化物層之下 部,並與該第一離子摻雜層相接,其中該離子外擴散延 伸區之電性與該第一離子摻雜層相同;以及 一金屬層,設於該底部金屬矽化物層與該側壁金屬矽化 物層之上,並填滿該接觸洞。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 中該側壁金屬矽化物層包含有鈦以及氮化鈦。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 中該底部金屬矽化物層包含有鈦以及氮化鈦。
    第25頁 200525615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 中該第一離子摻雜層係為N+摻雜,用來作為該電晶體之汲 極或源極。 1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 中該第二離子摻雜層為P型摻雜。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 中該電晶體係為一記憶體串(m e m 〇 r y s t r i n g )的末端電晶 體記憶體胞。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所述之毗連接觸元件結構,其 中該電晶體係為一堆疊電可抹除可程式化快閃記憶體胞 (stacked flash memory cell) 〇
    第26頁
TW93101577A 2004-01-20 2004-01-20 Vertical butting contac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I229376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3101577A TWI229376B (en) 2004-01-20 2004-01-20 Vertical butting contac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3101577A TWI229376B (en) 2004-01-20 2004-01-20 Vertical butting contac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29376B TWI229376B (en) 2005-03-11
TW200525615A true TW200525615A (en) 2005-08-01

Family

ID=3607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3101577A TWI229376B (en) 2004-01-20 2004-01-20 Vertical butting contact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229376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29376B (en) 2005-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00164B (zh) 半导体结构及制备方法
TW441128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TW201203457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side-junction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JP2001148472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76207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40928A (zh) 没有栅分隔件应力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JPH10270575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315221A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3132435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392167B1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009574B (zh) 双极晶体管
JP2011243948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01337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MOS-transistor formed on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US6097061A (en) Trenched gate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KR20140029927A (ko) 매립게이트를 구비한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009572B (zh) 双极晶体管
JP4822792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42335B1 (ko)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6380589B1 (en) Semiconductor-on-insulator (SOI) tunneling junction transistor SRAM cell
KR100791683B1 (ko) 수평형 모스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80008584A (ko) 반도체 소자 및 이의 실리사이드막 제조 방법
US2012005625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JP4461158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40079984A1 (en) Polysilicon self-aligned contact and a polysilicon common source lin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JP2009064964A (ja)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