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525207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525207A
TW200525207A TW093128069A TW93128069A TW200525207A TW 200525207 A TW200525207 A TW 200525207A TW 093128069 A TW093128069 A TW 093128069A TW 93128069 A TW93128069 A TW 93128069A TW 200525207 A TW200525207 A TW 20052520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substrate
layer
crystal display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28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88839B (en
Inventor
Koji Noguchi
Masaaki Kabe
Hidemasa Yamaguchi
Kazuyuki Endo
Shuichi Tatemori
Eiji Sakai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525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5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88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883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Description

200525207 … 九、發明說明: %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 本务明係關於一種液晶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具體而 曰,係關於一種其中同時使用一反射型顯示器及一透射型 顯不裔並採用一常黑模式的液晶顯示器及其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 與CRT(陰極射線管)顯示器相比,液晶顯示器具有形狀 4、重1輕、功率消耗低之優點,因此,液晶顯示器可用 作多種電子裝置(例如個人電腦、蜂巢式電話、數位照相機) 的顯示裝置。 液晶顯不器可大致分類爲透射型液晶顯示器及反射型液 晶顯示器。不同於CRT顯示器,液晶顯示器並非自發光顯 示器。因此,透射型液晶顯示器在背面中具有一平面光源 作爲光源’稱作背光源。其中係藉由一背光源的光透射過 一液晶面板來進行顯示。由於係使用一背光源來進行顯 示,因而透射型液晶顯示器具有在環境光微弱的情形下不 受影響及可以高亮度及高對比進行顯示的優點。 然而,由於背光源會占液晶顯示器總電功率消耗的 以上,因此透射型液晶顯示器之問題在於很難降低電功率 消耗。此外,倘若環境光很強,透射型液晶顯示器會存在 某些問題:看起來顯示較暗且可見性變差。 相反,反射型液晶顯示器使用環境光作爲光源,環境光 -源會受到一光反射器反射,當反射光透射—液晶面板時即 #進行顯示。由於必需將作爲一點光源的環境光源轉換爲 94641.doc 200525207 一位於顯不器表面上的表面光源,因此光反射器具有一不 平整表面以達成漫反射。如此之反射型液晶顯示器具有電 功率消耗低的優點,此乃因不同於透射型液晶顯示器,反 射型液晶顯示器不使用背光源。然而,當環境光較暗時, 由於反射光少,因此亮度及對比不足且可見性變差。具體 而言’倘爲彩色顯示器,反射光之可用性會因彩色據光器 而降低,且可見性尤其會變差。 爲克服透射型及反射型液晶顯示器之缺陷,例如日本未 審查專利公開案第2001-3 18377號曾揭示一種半透明或組 合型液晶顯示器,其同時使用透射型顯示器及反射型顯示 器。組合型液晶顯示器藉由在環境明亮時應用環境光反射 而在環境黑暗時應用背光來進行顯示。 圖10係一現有組合型液晶顯示器之一像素之平面圖。圖 11係該現有組合型液晶顯示器之一像素之透視圖。 如圖10所示,組合型液晶顯示器在一像素内既具有形成 反射電極之反射區域Ar 10亦具有形成透明電極之透射區域 Ar20。如圖11所示,液晶層130楔入第一基板11〇與第二基 板120之間。在第一基板110側,一不平坦反射電極形成於 反射區域ArlO内,而一透明電極形成於透射區域Ar2〇内。 第一基板110係一所謂TFT(薄膜電晶體)基板,一使用TFT 形成之開關元件、一輔助電容線、一閘極線及一信號線。 而且,在圖11中,爲簡化附圖,僅顯示一信號線112。 對於該組合型液晶顯示器,在反射區域ArlO内,由於穿 過液晶層1 30之光受到反射電極反射後再次穿過液晶層 94641.doc 200525207 13〇因此光共牙過液晶層i 3〇兩次。然而,在透射區域Ar2〇 . 内,透射光僅穿過液晶層130—次。因此,透射層Ar2〇内液 . 曰曰曰之尽度品没计爲反射區域Ar 10内液晶層130之厚度 的兩倍。 方面亦存在衆多種常白模式液晶顯示器作爲組合 型液晶顯示器,其中在不施加電壓之狀態下,透射區域之 透射率變爲最大。一般而言,此即緣何當採用在不施加電 壓之狀態下透射區域之透射率變爲最小的常黑模式時,在 不施加電壓的狀態下很難達成較佳之「黑色」顯示器。 八、;、而在#白色模式的組合型液晶顯示器中,需在一液 晶面板之一側上、在該面板之另一側上建立兩個光阻滞薄 膜及一個偏光器。實際上,在該等兩個側上共需設置六個 片相反,在吊黑模式中,在液晶面板之一側上應設置一 個光阻滯薄膜及一個偏光器,而在液晶面板之另一側上應 設置一個偏光器或一個偏光器及一個光阻滯薄膜,此優點 在於部件數量得以減少。 然而,在常黑色模式中,由於反射區域Arl〇與透射區域 Ar20之間的單兀間隙係由一形成於第一基板1 10之反射電 極下方的層ill來調整,因此在第一基板11〇上反射區域 ArlO與透射區域Ar2〇之邊界上存在一臺階c。 由於存在臺階C來調整液晶層130在第一基板110上反射 . 區域Arl0與透射區域Αι·20之邊界上的厚度,因此此部分的 - 阻滞未充分配向,且如圖12所示,存在會產生光茂漏區域 ΑΓ30之問題。因此,在尤其需要具有高對比的透射區域Ar20 94641.doc 200525207 處,存在無法獲得足夠對比之問題。 【發明内容】 曰本I明之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如下之液晶顯示器:此種液 曰曰』u p;^止在常黑模式液晶顯示器中因在—反射電極 ;、透月電極之間存在一用於調整液晶層厚度之臺階而導 致光或漏’並可顯示高對比之顯示,及提供製造上述液晶 顯示器之方法。 根據本發明之U樣,提供-種具有-反射區域及 透射:域之液晶顯示器,其中在施加至液晶層之電壓爲 、狀〜、下忒透射區域之透射率最小,而在施加高電壓 、二下σ亥透射區域之透射率最大,該液晶顯示器包含: 第基板其在该反射區域内形成有一反射電極及在 該f射區域内形成有-透射電極;―第二基板,其固定於 距:亥第—基板預定間隔處;該液晶層,其充於該第-基板 基板之間;及—間隔調整層’其形成爲用於藉由 縮窄該間隔來調整該第二基板之該反射區域中該液晶層之 厚度。 ;據本七明之帛一怨樣,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其中 該間隔調整層之厚度設^爲該透射區域内該液晶層厚度的 大約一半,以獲得高對比顯示。 、據本u之帛二恶樣,提供_種液晶顯示器,其中 至少在該反射區域與該诱^^ F七 少、 、忑還射&域之邊界上,該間隔調整層 形成爲位於該反射區域内一拓鮭未 製造誤差。 距離處,該距離的設定慮及了 94641.doc v 200525207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提供一種液晶顯示器,其中 -柱狀間隔件形成於該反射區域^該第—基板與該第二 基板之間隔由該間隔件及該間隔調整層之厚度所決定' 根據本發明之-第五態樣,提供_種液晶層/其中於該 第二基板上形成複數個能透射每一特定波長光之彩色濟光 器,且該間隔調整層係藉由調整置於該反射區域内的該彩 色/慮光為之厚度而形成。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態樣,提供一種液晶層,…該 =二基板上形成複數個能透射每一規定波長光之彩色遽光 Π亥間RI調整層根據該彩色滤光器所透射的該波長光 至少在兩個該等彩色遽光器之間具有不同厚度。 、虞本毛月之-第七態樣,提供-種液晶層,其中該液 晶層在該第_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具有一致的取向:液 晶分子之長軸轉向同一方向。 …$月之/夜晶顯不器中,在第二基板之反射區域内, 一成藉由縮乍基板間隔來調整反射區域内之液晶層之間 隔調整層。較彳n、$ 1 ^况4 ’將該間隔調整層之厚度設定爲使 反射區域内液晶層之厚度約爲透射區域内液晶層厚度之一 半0 由於在第一其& + 土板中透明電極與反射電極之間,不存在用 於調整間隙之臺階 u 因此在此電極之邊界上液晶層之阻滯 不充分。 根據本發明之一繁 弟八怨樣,提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器 之方法’該液晶_ 日”肩不為具有一反射區域及一透射區域,且 94641.doc -10- 200525207 在施加至液晶層之電壓爲低之狀態下該透射區域之透射率 最小,而在施加高電壓之狀態下該透射區域之透射率最 大,該方法包含如下步驟:一在該第一基板之該反射區域 内形成一反射電極及在該第一基板之該透射區域内形成一 透明電極之步驟,一形成一用於調整該第二基板上該反射 區域内之該液晶層厚度之間隔調整層之步驟,一以預定間 隔固定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步驟,一形成充裝於該 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上該第二基板反射區域之間的該液 晶層之步驟,一以預定間隔固定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 之步驟,及一形成充裝㈣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 該液晶層之步驟。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態樣,提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器 之方法,其中該在該第一基板上該反射區域内形成一反射 “ 及在^亥第一基板上該透射區域内形成一透明電極之步 驟已=· 一在該第一基板上形成一用於平整該基板表面之 透月光敏薄膜之步驟,一藉由曝光該反射區域内的該光敏 薄膜表面來處理該光敏薄膜以使該反射電極具有可漫反射 :射:之表面狀態之步驟,一在該反射區域内形成覆蓋該 敏潯膜之該反射電極之步驟及—在該第—基板上該透射 區域内形成該透明電極之步驟。 之=據本發明之一第十態樣,提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器 法’其中該間隔調整層之厚度設定爲該透射區域内該 液曰曰層之厚度之大約一半,以獲得高對比顯示。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一態樣,提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 94641.doc -11 - 200525207 口。之方法/、中在该形成該間隔調整層之步驟中,形成亨 間隔調整層之方式須使至少在該反射區域與該透射區域^ 門邊力上。亥間隔調整層位於該反射區域内一距離處,該 距離的设定慮及了的製造誤差。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二態樣,提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 态之方法,其中於該反射區域内形成圓柱形間隔件,且藉 由該間隔件及該間隔調整層之厚度來確定該第一基板與該 苐二基板之間的間隔。 在上述製造本發明液晶顯示器之方法中,於第二基板上 的反射區域内形成間隔調整層,該間隔調整層藉由縮窄各 基板之間隔來調整反射區域内液晶層之厚度。較佳情況 爲,間隔調整件之厚度的設定須使反射層内之液晶厚度約 爲透射區域内液晶層厚度之一半。 由於在所製造之液晶顯示器中,爲固定如上文所述形成 有間隔調整層之第二基板及第一基板,在第一基板内透明 電極與反射電極之間不存在用於調整間隔之臺階,因此在 此電極邊界處,液晶層之阻滯不充分。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三態樣,提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 器之方法,其中該液晶顯示器具有一反射區域及一透射區 域,且在施加至液晶層之電壓爲低之狀態下,該透射區域 之透射率最小,而在施加高電壓之狀態下,該透射區域之 透射率最大,該方法包含如下步驟:一在該第一基板之該 反射區域内形成一反射電極及在該第二基板之該透射區域 内形成一透明電極之步驟,一在該第二基板上形成複數個 94641 .doc -12- 200525207 可透射一特定波長光之彩色濾光器、並在該第二基板上該 反射區域内形成一用於調整該液晶層厚度之間隔調整層之 步驟,一以預定間隔固定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之步 驟,及一形成充裝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該液 晶層之步驟。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四態樣,提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六 态之方法,其中該在該第一基板上該反射區域内形成該万 射電極及在該第一基板上該透射區域内形成一透明電極之 〆驟包合·一在該第一基板上形成一用於平整該基板表歪 之透明光敏薄膜之步驟,一藉由曝光該反射區域内的該为 敏薄膜表面來處理該光敏薄膜以使該反射電極具有可漫反 射=射光之表面狀態之步驟,_在該反射區域内形成覆蓋 该光敏薄膜之該反射電極之步驟,及—在該第—基板上該 透射區域内形成該透明電極之步驟。 哭根據本發明之—第十五態樣,提供—種製造—液晶顯示
2方法,、該方法進_步包含_如下步驟:藉由同時曝光 口乂透射區域内該光敏薄膜矣 、之表面來處理該光敏薄膜,使該 液曰日層之厚度對於透射區域内 $ & ^至)上述兩種彩色濾光器所 透射之該波長而有所不同。 根據本發明之一篦+ ;能4 叩+ /、心樣’提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 為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一 笛一# 下γ驟:在該第一基板與該 弟一基板之間形成一具有一致 具 欠取向之液晶層:液晶分子之 長軸轉向同一方向。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能 心樣,提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 94641.doc -13- 200525207 為之方法,其進一步治人 、 ^ 3 一如下步驟··在該反射區域及該 透射區域内分別以不同姑 U材科形成可透射同一波長光之彩色 濾光器。 本I月之第十八態樣,提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 、方法,、中藉由在形成該彩色據光器時調整該反射區 域内該彩色濾光器之厚度來形成該間隔調整層。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力能* 丁九心樣棱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 器之方法,其進一步句冬丁止时 IS 如下步驟··藉由改變該透射區 域内至少兩種該等彩多清 ^ /慮先為之厗度來形成該等彩色濾光 為’以使該液晶層之厚膚斟廡於兮〜 予沒對應於δ亥杉色濾光器所透射之該 波長。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態 器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一 弟一基板之間形成一具有一 長軸轉向同一方向。 樣,提供一種製造一液晶顯示 如下步驟:在該第一基板與該 致取向之液晶層··液晶分子之 根據上述製造本發明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在製造彩色液 晶顯示器日夺,形成用於藉由縮窄各基板之間隔來調整反射 區域内液晶層厚度之間隔調整層。該間隔調整層之厚度較 佳設定爲使反射區域内液晶層之厚度約爲透射層内液晶層 厚度之一半。 阳曰 如上文所述,由於在所製造之液晶顯示器中,爲固定如 上文所述形成有間隔調整層之第二基板及第一基板,在第 一基板内透明電極與反射電極之間此電極之邊界處不存在 用於調整間隔之臺階,因此在此電極邊界處, ^ /促晶層之阻 94641 .doc -14- 200525207 滞不充分。 根據本發明’可防止由存在於反射電極與透明電極之間 用於調整液晶層厚度之臺階所產生之光洩漏,並可達成一 可進行高對比顯示之常黑模式液晶顯示器。 【實施方式】 下文將參照附圖來闡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及其製造方 法0 (第一實施例) 圖1係一本實施例之組合型彩色液晶顯示器之粗略視 圖。圖2係一顯示圖丨所示偏光器及阻滯薄膜之構造之圖式。 在本實施例液晶顯示器中,兩個偏光器2、3設置於液晶 單元1兩側,阻滯薄膜4設置於偏光器2與液晶單元丨之間, 且每一材料2至4皆黏附於液晶單元丨上。此外,一可於液晶 單元1與偏光器3之間設置其他阻滞薄臈。液晶單元丨之偏光 器2側係液晶顯示器之上側,偏光器3側係來自一背光源的 光射入之側,亦即下側。 阻滯薄膜4由(例如)聚碳酸g旨或Art〇n(由微公司製造)製 成並可用作半波片。在調整液晶層厚度來使液晶單元】可用 作一四分之-波片之情況中,由阻滞薄膜4及液晶單元 π/4至π/2範圍内構成一圓形偏光器。 如圖2所*,阻滯薄膜4之阻滯轴設定爲相對於液 之彩色濾光器基板附近的上側研磨方向順時針旋轉:: 匕外偏光益2之透射軸設定爲相對於阻滯薄: 順時針旋轉15度。而偏光器3之透射轴' ^且冰軸 了釉°又疋為相對於液 94641 .doc 200525207 晶單元1之TFT基板附近的下側研磨方向逆時針旋轉5度。 使用該構造,可獲得一如下之常黑模式液晶顯示器:透 , 射區域之透射率在施加低電壓狀態下或在斷電時變爲最 小’而在施加高電壓狀態下或在通電時變爲最大。此外, 阻滯薄膜4之阻滯軸、偏光器2、3之透射軸及液晶單元i之 研磨方向角皆可對應於液晶材料及單元厚度而改變組態, 而並不限定本實施例。 圖3係一液晶單元之一像素之平面圖。 如圖3所示,組合型液晶顯示器由反射區域Ar 1及透射區 域Ar2組成,其中反射區域Arl藉由在像素内具有反射電極 來貫施反射型顯示,而透射區域Ar 2藉由具有透明電極來實 施透射型顯示。 在反射區域Ar 1内,係藉由反射入射光並控制反射光量來 貝施反射型顯示,在透射區域Ar2内,係藉由控制來自下側 背光源的透射光量來實施透射型顯示。而且,信號線12之 接線方式使其圍繞每一像素。 圖4係一像素之透視圖,其用於解說液晶單元之構造。圖 5係一沿圖3中A-A’線剖切之剖視圖。 如圖4所示,液晶層30插入並固定於第一基板1〇與第二基 板20之間,由此構成液晶單元i。在第一基板1〇之外側設置 有圖1所示偏光器3,在第二基板2〇外側設置有圖i所示阻滯 薄膜4。 • 第一基板10係一所謂TFT(薄膜電晶體)基板。形成有一開 關元件、一輔助電容線、一閘極線及一信號線。而且,爲 94641.doc 200525207 簡化附圖,在圖3、圖4中僅顯示一信號線。 如圖5所示,在第一基板10處,形成由銀等構成的具有一 不平坦結構之反射電極14,並於透射區域Ar2内形成由 ITO(銦錫氧化物)等構成之透明電極15。透明電極15具有一 藉由使反射電極14形成不平坦表面來漫反射外部光之構 造。由此,可藉由擴展反射光之定向角而在大的角度範圍 内觀察螢幕。 在第一基板10上包括反射區域Arl及透射區域Ar2在内的 所有區域内,形成(未圖示)一由聚醯亞胺等構成的用於控制 液晶層3 0之取向方向之配向薄膜。此外,對該配向薄膜之 表面實施研磨製程。 第二基板20係一所謂彩色濾光器基板,形成有由一紅色 彩色濾光裔、一綠色彩色濾光器或一藍色彩色濾光器組成 之彩色遽光器21。換言之,將由一紅色彩色濾光器、一綠 色彩色濾光器或一藍色彩色濾光器組成之彩色濾光器2丨設 置於一個具有反射區域Arl及透射區域Ar2之像素内,三個 像素即構成一顯示單元。彩色濾光器21係一由染料或顏料 著色成每一顏色的樹脂層。對於紅色彩色濾光器,僅透射 大部分紅光波長範圍内的光,對於綠色彩色濾光器,僅透 射大部分綠光波長範圍内的光,而對於藍色彩色濾光器, 僅透射大部分藍光波長範圍内的光。 在弟一基板20之反射區域Ar 1内,形成用於調整單元間隙 之間隔調整層22,其形成方式使反射區域Arl内的單元間隙 G1約爲透射區域Ar2内早元間隙G2的一半。舉例而言,間 94641.doc 200525207 隔調整層22係由透明抗蝕樹脂形成。反射區域AH及透射區 域Ar2内的單元間隙G1、G2等於保持於基板⑺與基板別之 間之液晶層30之厚度。舉例而言,若透射區域Ar2内之單元 間隙G2係4.4微米,則將反射區域Arl内之單元間隙Gi調整 至約爲單兀間隙G2之一半,例如約爲2·4微米。 至少在反射區域Arl與透射區域Ar2之間的邊界上,間隔 调整層22形成爲位於反射區域Arl内部一距離3處,該距離4 的e又疋慮及了製造誤差等等。此乃因若間隔調整層22之末 端存在於反射區域Arl與透射區域Ar2之邊界上,該邊界上 的阻滯會不充分並導致光洩漏。距離d的設定應慮及製造誤 差,例如若製造誤差處於士5微米内,則將距離d設定爲5微 米。間隔调整層22之末端位於反射區域Arl内,但並不存在 問4,乃因反射區域Ar 1内反射型顯示器之對比絕對值不大 於透射區域Ar2中透射型顯示器之絕對值且反射區域Arl内 的少量光洩漏對對比幾乎無影響。 在第二基板20上,一由IT0等構成之透明反電極形成於包 括反射區域Arl及透射區域Ar2在内的所有表面上(未圖 不)°於反電極上,形成由聚醯亞胺等構成並用於控制液晶 層30之取向方向之配向薄膜(未圖示),並對配向薄膜表面實 施研磨處理。 液晶層30封裳有具有正介電常數各向異性之向列液晶並 與配向薄膜水平對準。使用例如一由CHISS〇公司製造的具 有折射率各向異性Δη= 〇1〇〇且在溫度爲25度時介電常數 各向異性Δε= 11之液晶材料作爲液晶層3〇。在施加低電壓 94641 .doc 18 200525207 之狀態下,換言之,在斷電時,液晶層3〇水平取向,而在 施加高電H況下,換言之’在加電時,液晶層3〇豎直 取向。 間隔件設置用於控制單元間隙且係藉由(例如)微影術 形成^位於基板丨〇與2 〇之間反射區域A r丨中的圓柱形物 體°羊5之,使用間隔件3 1之厚度及間隔調整層22之厚度 來調整透射區域^2内的單元間隙G2,另外,此單元間$ G2減去間隔調整層22之厚度即等於反射區域Ari内之單元 間隙G1。 接下來,將參照圖6至圖8來闡釋具有上述構造之本實施 例液晶顯示器之製造方法。 對於第一基板側之製造製程,首先,如圖6Α所示,一由 TFT等組成之開關元件、一辅助電容線、一閘極線及信號線 12形成於第一基板1〇上。而且,在圖6A及圖6B中,爲簡化 圖式,除信號線1 2之外之元件皆顯示爲元件層丨j。 下一步,如圖6B所示,爲藉由形成元件層u及信號線12 來將不平坦結構平坦化,於第一基板1〇之所有表面内形成 由透明抗蝕劑構成之光敏薄膜13。對於該透明抗蝕劑,係 使用例如由JSR公司製造的正性抗蝕劑pC3丨5G。 下一步,如圖7A所示,在預烘焙之後,使用一僅可曝光 光敏溥膜13之表面層之曝光量來曝光反射性區域Arl中之 光敏薄膜13,並於光敏薄膜13上形成不平坦形狀na。舉例 而言,以120度溫度實施預烘焙。 下一步,如圖7B所示,藉由在後烘焙處理之後變換光敏 94641 .doc -19- 200525207 溥膜13上之不平坦形狀,將不平坦形狀13a變換爲一圓形不 平坦形狀13b。舉例而言,在22〇度溫度下實施後烘焙處理。 如上文所述,藉由將不平坦形狀變爲圓形,可改良藉由覆 蓋該不平坦結構而形成之反射電極之漫射效能。 下步,如圖7C所示,藉由沈積諸如銀等反射電極材料 亚圖木化,形成反射電極14,反射電極14僅覆蓋反射區域
Arl中$成有不平坦形狀之光敏薄膜13。隨後,藉由沈積諸 如ITO等透明電極材料並圖案化,於透明區域射2處形成透 明電極1 5。 在第二基板側之製造製程中,首先,如圖8A所示,在第 二基板20上由一諸如玻璃等透明絕緣基板構成彩色遽光器 1在形成形色濾光器21時,係藉由塗覆諸如聚醯亞胺等 擴财顏料及染料之樹脂並圖案化,使紅色⑻、綠色⑹ 或藍色(B)彩色濾光器形成於每一像素内。 下-步,如圖8B所示,藉由塗覆透明抗蝕劑、然後藉由 曝光及影像顯影進行圖案化並僅留下反射區域A r 1内之透 月抗蝕J,來形成間隔調整層22。此時,如上文參昭圖5 所述’間調整層22之形成方式須使至少在反射區域Μ 人透射區域Ar2之邊界上,間隔調整層22之末端位於反射區 域Arl内一距離d處。 接下來,如圖8C所不,藉由在第二基板之所有表面上 形成IT0薄膜,形成反電極23。 、接下來’如圖8D所不’使用微影術在反射區域Arl内形 成□柱$間件3!。作爲各基板間之間隔之間隙係由間隔 94641,doc -20 - 200525207 件31之厚度及間隔調 會較難製造,而且^ 予度心供。若間隙過小,則 列所需之¥备φ ^ 71曰不足。而若間隙過大, 、"而之駆動電屢會變高且 慮到此等情況來設定㈣#31^/ Α目此,應考 . 0Β 一仵31之厚度。舉例而言,較佳十主 爲,間隔件31之厚度約爲2.5微米。 月 作爲下一製造製程,於楚一 f ^ ,, _ 、 ' 土板10及第二基板20上形成 σ D/ :並(舉例而言)實施配向製程。此外,此配向製程 可=用藉助紫外_照來配向之光配向方法。 、 隨後’藉由使用密封材料來黏著第-基板1G與第二基板 20並在該等基板之間注入向列液晶來製成液晶單元卜 然後,藉由將阻滯薄膜4及偏光器2附裝於此液晶單元ι 之上側面上,換言之,附裝在靠近第二基板20之侧面上, 並將偏光器3附裳於下側面’形成圖!所示液晶顯示器。 根據上述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藉由設定第二基板2〇 上之間D周整層22來調整反射區域Arl與透射區域Ar2之間 的單το間隙,從而在第一基板1〇側將反射區域Ari與透射區 域Ar2之間的邊界平坦化。 因此由於在透射區域Ar2周圍亦均勻地控制阻滯,因此 可防止光茂漏。藉由形成上述構造之液晶顯示器,可保證 透射區域Ar2周圍之光洩漏消失,如圖9所示。而且,在本 貫施例之液晶顯示器内,當將電壓施加至液晶層3 0來量測 對比時,對比比爲12〇。 此外’作爲對照實例,製造具有圖1〇至圖U所示構造之 液晶顯示器,以形成臺階C,使第一基板11 〇側上反射區域 94641.doc 21 200525207
Arl與透射區域Ar2之間的臺階C約爲2微米,並在反射區域 110内形成2.5微米之間隔件m,且不形成第二基板ι2〇上之 間隔調整層,但使用與第一實施例相同之液晶材料等。如 圖12所示’對於此對照實例之液晶顯示器,在透射區域周 圍出現光、Λ漏Ar 3 0。而且,在此對照實例之液晶顯示器中, 當將電壓施加至液晶層13 〇來量測對比時,對比比爲6 〇。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可達成能防止 透射區域Ar2周圍出現光洩漏並能提高對比比之常黑模式 組合型液晶顯示器。 而且,對於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製造方法,如圖6至圖 7所示,在使用諸如透明抗蝕劑等光敏薄膜13將因第一基板 1 〇上之元件層11而引起之臺階平坦化之後,藉由僅曝光反 射區域Arl上之感光薄膜13之表面,在該表面上形成不平坦 結構。因此,由於反射區域Arl及透射區域Ar2之平坦化與 用於反射區域Arl漫反射的不平坦結構之形成可同時進 行,因此可在未使製程複雜化的情況下製成液晶顯示器。 (第二實施例) 在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内,除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之構 造外,改變透射區域Ar2上液晶層30之厚度,使其對於每一 彩色濾光器皆有所不同。 圖13A係紅色(R)像素之—剖視圖,圖nB係綠色(g)像素 之一剖視圖,圖13C係藍色(B)像素之一剖視圖。 ’、 如圖13A所示,在紅色像素處,一紅色彩色濃光器取形 成於第二基板20上,如圖13B所示,在綠色像素處,一綠色 94641.doc -22 - 200525207 彩色濾光器21G形成於第二基板2〇上,如圖nc所示,在藍 色像素處,一藍色彩色渡光器21B形成於第二基板2〇上。關 於上述方面,其類似於第一實施例。 在本貫施例中,將紅色像素内透射區域Ar2之單元間隙 RG、綠色像素内透射區域Ar2之單元間隙GG及藍色像素内 透射區域Ar2之單元間隙BG設定爲不同的值。 在本貫施例中,每一像素内之透射區域Ar2之單元間隙 RG、GG及BG皆發生改變,其改變量爲透射區域—内光敏 薄膜13之厚度。此外,亦可藉由改變每_像素内每一彩色 濾、光器21R、21G、21Β之厚度,來改變每—像素内透射區 域Ar2之每一單元間隙RG、GG及BG。 在下文中,將闡釋改變每一像素内透射區域Ar2之每一單 元間隙RG、GG及BG之原因。 倘若將液晶單元1之液晶層3〇設定爲用作一四分之一波 片並由一作爲半波片之阻滯薄膜4及液晶單元丨製造一處於 兀/4至π/2範圍内之圓形偏光器,則很難達成顯示黑色以使所 有波長的光完全不能透射,在透射區域Ar2内尤其如此,其 原因在於阻滯薄膜(例如目前作爲主流之聚碳酸酉旨及A加η) 之波長色射與液晶分子不匹配。 圖14係一顯示在構建如圖2Α至圖2D所示常黑模式液晶 顯示器之情形中光波長與透射率之關係的圖式。此外,在 圖14中,轭加至液晶層之電壓處於施加低電壓之狀態下, 換言之,處於透射區域之透射率最小之情況下。 如圖14所不,即使在波長55〇奈米處將可見性設定爲所顯 94641 .doc •23- 200525207 示之最黑色,因而亮度最低,但波長短於55〇奈米之藍光側 之透射率及波長長於5 5 0奈米之紅光側之透射率仍會變 高,由此難以達成在所有波長下皆顯示黑色。因此,爲易 於在所有波長下皆顯示黑色,改變每一單元間隙rg、gg、 BG。 圖15係一顯示藍色彩色濾光器的透射率及液晶層透射率 與每一光波長之關係圖。在圖15中,(:乂1表示藍色彩色渡 光器之透射率,CV2表示液晶層之透射率。 在圖15中,藉由調整單元間隙BG以透射波長爲4〇〇至55〇 示米之光將藍色彩色濾光盗言史定爲最小,圖+顯示設定 液曰曰層30之阻颅之情況下的結果。因此,對於波長爲 奈米或以上之紅光,液晶層30之透射率變高,但藍色彩色 濾光器不透射紅光,因此對於藍色像素内之結果,所有波 長光之透射率皆變小並可有利地顯示黑色。 在紅色像素及綠色像素内,藉由以一類似方式調整單元 間隙及液晶層30之阻滞’可顯著改良每一彩色濾光器在波 長範圍内白勺光透射及斷電時所有像素内m篇(換言 之’顯示黑色)。如上文所述,藉由改變每—紅色⑻、綠色 (G) k色(B)像素内的單元間隙以使液晶層⑽之阻滞最佳 化’可容易地達成顯示黑色。 圖16A係-顯示在斷電時藍色像素内之單元間隙與亮度 Y之關係圖’圖16B係一顯示在斷電時之性質之圖式。 圖1 7 A係|頁不當斷電時綠色像素内之單元間隙與亮度 Υ之關係圖,圖™一顯示在斷電時之性質之圖式。 94641.doc 200525207 圖崎'一顯示當斷電時紅色像素内之 γ之關係圖,圖18B係— 隙”冗度 …、貝不在斬電時之性質之圖,。 在圖16至圖18中,χ、 ' 表示亮度。 ㈣表-色彩及色彩度之參數,γ 自圖16可看出,在藍声 則亮度最小。而且,若單元間隙爲4·2微米, 元間隙爲4.4微米,則亮 外在綠色像素内,若單 ……一 此外,自圖18可看出,在 、、〃 ’右早兀間隙爲4.6微米,則亮度最小。如上所 ^藉由將單元間隙設定MG>GG>BG,可獲 色且較佳地,對比變爲最高1如上所述來控制單、 則根據對對比之量測,會獲得一甚高值:對比比 中施加至液晶層之電壓與液晶顯 圖1 9係一顯示本實施例 不器内色度之關係圖。 在圖19中,Chi係在將單元間隙設定爲rg= 4·6微米、
㈤-4.4微米及降4.2微米情況下之曲線圖,㈤係在將每 一紅色W、綠色⑼、藍色(Β)像素皆設定爲4·4微米情況下 之曲線圖。在每-曲線圖中,當透射率變大時,色度皆在 右側變大。 如圖1 9所不,藉由改變每一紅色(R)、綠色(g)、藍色(β) 像素内之單元間隙,可減小自顯示黑色至顯示白色時的半 色凋色移。㊉黑模式之一問題在於,在顯示黑色時,黑色 看起來爲藍色,藉由改變每一紅色(R)、綠色(G)、藍色 像素内之單元間隙,可顯著改良黑色顯示。 94641.doc -25- 200525207 接下來,闡釋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製造方法。 如上文所述,在(例如)如圖7A所示反射區域Arl中及透射 區域Ar2中不平坦結構之製程内,爲改變每一紅色(R)、綠 色(G)、藍色(B)像素内之單元間隙,僅曝光光敏薄膜13之 表面部分。藉由控制曝光量,可在每一紅色(幻、綠色(G)、 藍色(B)像素内改變透射區域内光敏薄膜13之厚度。舉例而 言’若將單元間隙設定爲RG>GG>BG,則藉由不曝光藍色 像素而曝光每一紅色及綠色像素且使紅色像素中之曝光量 大於綠色像素,即可達成此目的。另一方面,若將單元間 隙設定爲RG=GG〉BG,則例如藉由不曝光藍色f素@ _ 同之曝光量來曝光每一紅色及綠色像素,即可達成此目的。 此時,較佳構造情形爲,在光透射區域内不留有臺階。 因此,製造方式應使臺階形成於信號線上或不透射光之反 射區域内。對於在反射區域内製成之臺階,如圖BA至 所示,將反射電極14圖案化以覆蓋臺階之一部分。 在如圖8A所示第二基板20上形成彩色渡、光^21之製程 令,至於另-種改變每-紅色(R)、綠色⑼、藍色⑻像素 内單元間隙之方法,可採用改變每一紅色(R)、綠色⑹、 藍色(B)像素内彩色濾光器厚度之方法。 如上所述,在反射區域Arl内光敏薄膜13之表面上形成不 :坦結構之曝光過程中’藉由亦控制透射區域Ar2中之很光 量及曝光每一紅色⑻、綠色⑼、藍色(Β)像素内或改變每 一紅色W、綠色⑼、藍色⑻像素内彩色濾、光器之厚度, 可改變每-紅色⑻、綠色⑹、藍色晴素 94641 .doc -26- 200525207 因此,如上所述,可在不會使製程複雜化之情況下製成具 有高對比之液晶顯示器。 (第三實施例) 本實施例在設定每一彩色濾光器内最適當之單元間隙厚 度或液晶顯示器30之厚度方面類似於第二實施例,但其進 一步使液晶層30中液晶分子之扭轉角爲〇度。 圖20係一用於闡釋本實施例之液晶層3〇配向之圖式。 在本實施例中,充裝於第一基板10與第二基板2〇之間之 液晶層30具有一致之取向。如圖2〇所示之其中液晶層儿之 液晶分子30a未上下扭轉且液晶分子3〇a之長軸轉向同一方 向之取向即稱作一致之取向。液晶分子3〇a相對於第一基板 10及第二基板20以預定之預傾角p傾斜。該一致之取向可藉 由如圖中箭頭所示平行及反向研磨形成於第一基板1〇及第 二基板20上之配向薄膜(未圖示)來達成。此外,可配合第一 實施例,使用以輻照紫外線來配向之光配向方法形成具有 一致取向之液晶層30。 在下文中,使用圖21所示之潘卡瑞(Poincare)球來闡釋在 使用具有一致取向之本實施例液晶層3〇之情形下之顯示效 能。 圖2 1所不潘卡瑞球表示偏光與位置的關係。圖中顯示, 在潘卡瑞球之北極N及南極s處,光係圓形偏光,而在赤道 線E處,光係線形偏光。在赤道線之每一點處,線形偏光之 偏光軸方向互不相同。在其他點處,光皆爲橢圓形偏光。 圖22A及圖22B係顯示在透射區域Ar2爲最小透射率時波 94641.doc •27- 200525207 長為㈣奈米之紅色(R)光、波長爲55q 波長爲050奈米之誃色/ 1上”未之、、表色(G)光及 巧21所Λ ( R在潘卡瑞球上之軌迹。圖22Α係 /口圖21所不前頭丁v所看到 謂所看到的圖式。 圖2_沿圖㈣示箭 圖22A及圖22B所示執迹係在如 虹咨Π?、说△ ^ /兄下獲得··調整每一 、,工色(R)、綠色(G)、藍色(B)像素内之 ^ ^ ^ ^ ϊ 早70間隙’以使透射 革.艾4最小,並將光設定爲處於 ^ ^ ^ 卜而取之赤道線上,換 吕之,使所有波長光皆變爲線形偏 曰链_时4 /堝尤圖23係顯示此時液 日日顯不态之一構造實例之圖式。 如圖23所示,將阻滯薄膜4之 一,心、 軸δ又疋爲相對於液晶單 兀1之彩色濾光器基板附近之上側 上側研磨方向順時針旋轉60 度,並進—步將偏光器2之透射軸設^爲相對於阻滞薄㈣ ,阻滞軸順時針旋轉15度。此外,將偏光器3之透射軸設定 爲相對於液晶單元1之TFT美;iwa 基板附近之下側研磨方向逆時針 旋轉45度。 此外,作爲-對照實例,在圖24A及圖24b中,在使用具 有扭轉取以液晶層之㈣下’每_波長光在潘卡瑞球: 之軌迹皆顯示處於透射區域之最小透射率。圖24a係沿圖η 所示箭頭TV所看到的圖式’圖24B係沿圖21所示箭頭^所 看到的圖式。 圖24A及圖24B係顯示在如下情形下之執迹:調整每—紅 色(R)、綠色(G)、藍色(B)像素内之單元間隙以使透射率變 爲最小,並將光設定爲處於潘卡瑞球之赤道線上,換言之, 使所有波長光皆變爲線形偏光。圖25係顯示此時液曰^顯示 94641.doc -28- 200525207 為之一構造實例之圖式。 如圖25所不,若扭轉取向爲45度,則將阻滯薄膜4之阻滯 軸設定爲相對於液晶單元1之彩色濾光器基板附近之上側 研磨方向順時針旋轉99度,並進一步將偏光器2之透射軸設 疋爲相對於阻滯薄膜4之阻滯軸順時針旋轉2丨度。此外,將 偏光為3之透射軸設定爲相對於液晶單元}之tft基板附近 之下側研磨方向逆時針旋轉13度。 士圖22A及圖22B所示,若液晶層3〇之取向係一致取向, 則將當紅光、綠光、藍光穿過偏光器2並射入阻滯薄膜4時 的偏光顯示爲點H1,乃因每一光皆係線性偏光,將穿過作 爲一半波片之阻滯薄膜4之後之偏光顯示爲點H2,將在穿過 液晶層30之途中之圓形偏光顯示爲點H3,並將在穿過液晶 層30後的偏光顯示爲點H4。 如上所述,若採用一致之取向,則所有紅光、綠光及藍 光皆穿過潘卡瑞球上的幾乎同一軌迹,換言之,每一偏光 皆幾乎一致。因此,藉由將偏光器3之透射軸設定爲點H4 所不之線形偏光,會使透射率變小並可較佳地達成顯示黑 色。 另一方面,如圖24A及24B所示,若液晶層3〇之取向係45 度扭轉取向,則將當紅光、綠光、藍光穿過偏光器2並射入 阻滞薄膜4時的偏光顯示爲點n,乃因每一光皆係線性偏 光,將在穿過作爲一半波片之阻滯薄膜4之後之偏光顯示爲 點12。然而,在穿過液晶層3〇之途中,綠色光變爲點η處之 圓形偏光,而藍色及紅色光則不變爲圓形偏光。同樣,在 94641.doc 200525207 穿過液晶層30之後’綠色光爲點14處所顯示之偏光,而藍 色及紅色光之偏光則散射。因此’若根據綠色光呈現點14 處所示圓形偏光時的偏光來設定偏光器3之透射軸,將會因 藍色及紅色光穿過而無法降低透射率且無法較佳地顯示黑 色。 在一致之取向中,由於偏光移動圓上的液晶層取向狀態 在相同,因此藉由改變每一像素之厚度並使阻滯值最佳 化,可使每一 RGB光之執迹皆近乎相同,因此可獲得所述 結果。相應地,若爲扭轉取向,則由於偏光移動圓上液晶 層之取向狀態不同,因而每一 RGB光之軌迹不會相同。 此外,在該說明中,係闡述自圖丨中偏光器2側入射光之 情況下每-顏色之光的偏光。在實際中,背光源係位於偏 光器3側,但所獲得之結果相同。 圖26係一顯示液晶層3〇之扭轉角與料比之關係的圖 如圖26所示,藉由使扭轉角扭轉〇度,換言之,藉由採用 致之取向而非扭轉液晶分子,可顯著提供對比。 圖27係-顯示斷電時液晶面板(亦即液晶單μ、偏光器 2、3及阻滯薄膜4)之透射率相對於光波長之圖式。在圖: 中,⑵表示—致取向之情況,㈤表示45度扭轉取向之; 如圖27所不,若設置爲使對最可見的550奈米波長光 射:爲〇’則與扭轉取向之情形相比,—致取向之情形更^ 了月匕降低對短於555奈米波長之藍光側及對長於⑽奈米波 94641.doc -30- 200525207 長之紅光側之透射率。因此, 光洩漏,可使在透射率最小時 率最小時得到改良。 藉由防止紅光側及藍光側之 黑色變成紫色之問題在透射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除第二實施例 之構造會使紅色⑻、、綠色⑹、藍色(B)像素之單元厚度最 佳化之外’亦可藉由使液晶層30採用—致取向而顯著改良 透射率最小時的對比及黑色度。 (弟四實施例) 圖28係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内液晶單元之一像素之剖 視圖。 σ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8所示,採用具有不連續薄膜厚度 之不連續彩色濾光器作爲反射區域Arl内之彩色濾光器 21-1及透射區域Ar2内之彩色濾光器21_2。而且,使所製作 衫色濾'光器21-1之厚度爲透射區域Ar2之彩色渡光器21_2 之厚度與第一實施例中間隔調整層22之厚度之和。因此, 需要在所#紅色(R)、綠色(G)、Μ色(B)像素内开多成總共六 個彩色濾光器。 作爲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反射區域A"中的每一紅色 (R)、綠色(G)、藍色(B)像素内之每一彩色濾光器皆不相同 且使用透射區域Ar2。因此,不必分別形成獨立的間隔調整 層,藉由改變彩色濾光器厚度,可調整反射區域Ar丨與透射 區域Ar2之單兀間隙。在實際製造本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及 里測對比比時,可獲得與第一實施例相等之對比比之值 120 〇 94641.do, 31 200525207 此外’在本實施例φ ’亦與弟二實施例一道,於在万 區域Arl之光敏薄膜士 於在反射 程中,_由俱^、表面上形成不平坦結構之曝光製 藉由改變每,(R): 色⑻像素’或 )、綠色⑹、藍色(B)像素内彩色遽光 口口之厚度,即可改變每_ 、、、色(R)、、、、彔色(G)、藍色(^)像♦ 内之單元間隙。而且,如第—杏 言 弟一見訑例一般,液晶層3 0亦可 ^ 取向因此,如上所述,在不會使製程複雜化之 ί月形下,即可製成具有高對比之液晶顯示器。 舉例而吕,該等實施例内之數值及材料僅係其中一個 例而非僅限於此等實例。而且,在第二至第四實施例中, 係闡釋其中在每一红芦^ ^ 、、工邑(R)、綠色(G)、藍色(B)像素内皆使 單元間隙最佳化之實例’但亦可使至少兩個像素之單元間 隙最佳化。舉例而言’可使紅色及綠色像素之單元間隙:目 等,而僅改變藍色像素之單元間隙。 應注意,本發明並非僅限於該等實施例,而是亦包括歸 屬於申請專利範圍内之修改形式。 $ 【圖式簡單說明】 參照附圖閱讀上文給出的較佳實施例說明,可更清楚地 瞭解本發明之此等及其他目的及特徵。附圖如下: 圖1係一根據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之組合型彩色液晶顯示 器之粗略方塊圖; 圖2係一顯示圖1所示偏光器及阻滯薄膜之構造之圖式 圖3係液晶單元之一像素之平面圖; 圖4係一像素之透視圖,其用於闡釋液晶單元之構造·, 94641.doc -32- 200525207 圖5係一沿圖3中線A-A,剖切之剖視圖; 圖6A及圖6B係製造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之 方法之過程圖; 圖7A至圖7C係製造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之 方法之過程剖面圖; 圖8A至圖8D係製造第一至第四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之 方法之過程剖面圖; 圖9係一闡釋第一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之效果之圖式; 圖1〇係一現有實例之液晶單元之平面圖; 圖11係一像素之透視圖,其用於闡釋液晶單元之構造; 圖12係一闡釋現有液晶顯示器之效果之圖式; 圖13A至圖13C係第二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之一像素之 d視圖,其中圖13A係紅像素之一剖視圖,圖i3B係綠(g) 像素之一剖視圖,圖13C則係藍(B)像素之一剖視圖; 圖14係一顯示在構造常黑模式液晶顯示器之情況下光波 長與透射率之關係圖; 圖15係一顯示在每一光波長情況下藍色濾光器之透射率 與液晶層之透射率之關係圖; 圖1 6 A係一顯示藍色像素内斷電時的單元間隙與亮度γ 之關係圖,圖1 6Β係一顯示斷電時之性質之圖式; 圖17 Α係一顯示綠色像素内斷電時的單元間隙與亮度γ 之關係圖,圖17Β係一顯示斷電時之性質之圖式; 圖1 8 Α係一顯示紅色像素内斷電時的單元間隙與亮度γ 之關係圖,圖1 8Β係一顯示斷電時之性質之圖式; 94641.doc -33- 200525207 之電壓與液晶 圖1 9係一顯示第二實施例中施加至液晶層 顯示器内色度之關係圖; 圖2 0係'一顯不弟二貫施例液晶層之取向之图式 圖2 1係一用於解釋潘卡瑞球之圖式; 致取向情況下潘 圖22A至圖22B係顯示在液晶層採用 卡瑞球上之偏光軌迹之圖式; 圖2 3係一顯示在液晶層採用一致取向之情形下液晶顯示 器之一較佳構造實例之圖式;
圖2 4 A及圖2 4 B係顯示在液晶層採用扭轉取向情況下潘 卡瑞球上之偏光執迹之圖式; 圖25係一顯示在液晶層採用扭轉取向之情形下液晶顯示 器之一較佳構造實例之圖式; 圖26係一顯示液晶層之扭曲角與對比比之關係之圖式; 圖27係一顯示斷電時一致取向與扭轉取向之每一波長光 透射率之比較結果之圖式;
圖28係第四實施例之液晶顯示器内液晶單元之一像素之 剖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液晶單元 2 偏光器 3 偏光器 4 阻滯薄膜 10 第一基板 11 元件層 94641.doc -34- 200525207 12 信號線 13 光敏薄膜 13a 不平坦形狀 13b 不平坦形狀 14 反射電極 15 透明電極 20 弟二基板 21 彩色濾光器 21-1 彩色濾光器 21-2 彩色濾光器 21B 藍色彩色濾光器 21R 紅色彩色濾光器 21G 綠色彩色濾光器 22 間隔調整層 23 反電極 30 液晶層 30a 液晶分子 31 間隔件 110 第一基板 111 間隔件 112 信號線 120 弟二基板 130 液晶層 Arl 反射區域 94641.doc -35 200525207
Ar2 透射區域 ArlO 反射區域 Ar20 透射區域 Ar30 光洩漏區域 B 藍色光 C 臺階 CV1 透射率 CV2 透射率 d 距離 E 赤道線 G1 單元間隙 G2 單元間隙 GG 單元間隙 G 綠色光 HI 點 H2 點 H3 點 H4 點 11 點 12 點 13 點 14 點 N 北極 P 預傾角
94641 .doc -36- 200525207 R 紅色光 RG 單元間隙 S 南極 sv 箭頭 TV 箭頭
94641.doc -37-

Claims (1)

  1. 200525207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液晶顯示器,其具有一反射區域及一透射區域,且在 施加至液晶層之電壓爲低之狀態下該透射區域之透射率 最小,而在施加高電壓之狀態下該透射區域之透射率最 大’该液晶顯示器包含·· 第基板,其在該反射區域内形成有一反射電極並 在該透射區域内形成有一透明電極; 一第二基板,其固定於距該第一基板一預定間隔處; 口亥液曰曰層,其充裝於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及 ]隔凋i層,其形成爲用於藉由縮窄該間隔來調整 該第二基板之該反射區域内該液晶層之厚度。 2.根據明求項1之液晶顯示器,其中該間隔調整層之厚度設 定爲該透射區域内該液晶層之該厚度的大約一半,以獲得 高對比顯示。 & 3. 根據請求項i之液晶顯示器,其中該間隔調整層形成爲至 乂在錢射(I域與該透射區域之間的邊界上位於該反射 區域内—距離處,該距離的設定慮及了製造誤差。 4. 根據請求項i之液晶顯示器,其中一柱狀間隔件形成於該 反㈣域内且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一間隔由 β亥間隔件及該間隔調整層之厚度所決定。 5·根據請求項1之液晶層,其中 =第二基板上形成複數個透射每—特定波長光 色濾光器,及 該間隔調整層係藉由調整設置於該反射區域内的該彩 94641.doc 200525207 色滤光器之厚度而形成。 6·根據請求項1之液晶層,其中 於該第二基板上形成複數個透射每一規定波長光之彩 色渡光器,及 依照該彩色濾光器所透射的該波長光,該間隔調整層 至少在兩個該等彩色濾光器之間具有不同厚度。 7.根據請求項5之液晶層,其中該液晶層具有一致之取向: 在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液晶分子之一長軸轉 向同一方向。 _ 8· —種製造一液晶顯示器之方法,該液晶顯示器具有一反射 區域及一透射區域,且在施加至液晶層之電壓爲低之狀態 下。亥透射區域之透射率最小,而在施加高電壓之狀態下該 透射區域之透射率最大,該方法包含·· 在省第基板上之該反射區域内形成一反射電極及在 。亥第基板上之该透射區域内形成一透明電極之步驟; 形成用於调整該液晶層在該第二基板上該反射區域 _ 内之厚度之間隔調整層之步驟; 、預疋間卩同固疋邊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步驟;及 形成充哀於5亥第-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該液晶層 之步驟。 9 _根據5青求項8之製造一、、杰曰- ,夜日日顯不态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 基板上之該反射區域肉彡 ^ Αι _ -飞内士成一反射電極並在該第一基板 上之該透射區域内形成_、悉 八^〜成一透明電極之該步驟包含: 在該第一基板上形成_ 用方;使该基板表面平坦化之透 94641 .doc 200525207 明光敏薄膜之步驟; 藉由曝光該反射區域内的該光敏薄膜表面來處理該光 敏薄膜,以使該反射電極具有可漫反射入射光之表面狀 態之步驟; 在该反射區域内形成覆蓋該光敏薄膜之該反射電極之 步驟,及 在該第一基板上該透射區域内形成該透明電極之步 驟。 10. 根據請求項8之製造-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中該間隔調 i層之尽度δ又疋爲泫透射區域内該液晶層之該厚度之大 約一半,以獲得高對比顯示。 11. 根據請求項8之製造一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中在形成該 間隔調整層之該步驟中,該間隔調整層之形成方式須使至 少在該反射區域與該透射區域之間的邊界上,該間隔調整 層位於該反射區域内一距離處,該距離的設定慮及了製造 誤差。 12·根據請求項8之製造一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中一圓柱形 間隔件形成於該反射區域内且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 之間的一間隔係由該間隔件及該間隔調整層之厚度所決 定。 、 1 3 · —種製造一液晶顯不器之方法,其中該液晶顯示器具有一 反射區域及一透射區域,且在施加至液晶層之電壓爲低之 狀態下該透射區域之透射率最小,而在施加高電壓之狀態 下該透射區域之透射率最大,該方法包含: 94641 .doc 200525207 在該第一基板上之該反射區域内形成一反射電極及在 該第一基板上之該透射區域内形成一透明電極之步驟; 在該第二基板上形成複數個透射一特定波長光之彩色 濾光器並在該第二基板上該反射區域内形成用於調整該 液晶層厚度之間隔調整層之步驟; 以預定間隔固定該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步驟; 形成充衣於4第一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的該液晶層 之步驟。 !4·根據請求項13之製造_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 基板上該反射區域内形成該反射電極及在該第―基板上 該透射區域内形成該透明電極之該步驟包含: 在炫第基板上形成一用於使該基板表面平坦化之透 明光敏薄膜之步驟; 错由曝光該反射區域内的該光敏薄膜之表面來處理該 光敏薄膜’以使該反射電極具有可漫反射一入射光之表 面狀態之步驟; 在口亥反射區域内形成覆蓋該光敏薄膜之該反射電極之 步驟;及 在該第一基板上該透射區域内形成該透明電極之 驟0 15·根據請求項14之製造—液晶顯示器之方法,該方法進—步 包含:下步驟:藉由同時曝光該透射區域内該光敏薄膜之 表面來處理該光敏薄膜,使該液晶層之厚度對於該透射區 域内至少兩種該等彩色遽光器所透射之該波長而有所不 94641.doc 200525207 1 6 · 17. 18 19. 20. 同。 根據請求項1 5之製造一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如下步驟:形成一具有一致取向之液晶層,亦即使該第一 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一液晶分子之一長軸轉向同一方 向。 根據請求項13之製造一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如下步驟··在該反射區域及該透射區域内分別以不同材料 形成一透射同一波長光之彩色濾光器。 根據晴求項17之製造一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中藉由在形 成Λ采"色;慮光裔時调整自亥反射區域内該彩色濾光器之尸 度來實施該間隔調整層之形成。 根據請求項17之製造一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如下步驟··藉由改變該透射區域内至少兩種該等彩色濾光 器之厚度來形成該等彩色濾光器,以使該液晶層之厚度對 應於該彩色濾光器所透射之波長。 、 根據請求項19之製造一液晶顯示器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如下步驟··形成一具有一致取向之液晶層,亦即使該第_ 基板與該第二基板之間液晶分子之一長軸轉向同一方向。 94641 .doc
TW093128069A 2003-09-16 2004-09-16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the same TWI28883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23058 2003-09-16
JP2004033697A JP4089631B2 (ja) 2003-09-16 2004-02-10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5207A true TW200525207A (en) 2005-08-01
TWI288839B TWI288839B (en) 2007-10-21

Family

ID=34554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8069A TWI288839B (en) 2003-09-16 2004-09-16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73889B2 (zh)
JP (1) JP4089631B2 (zh)
KR (1) KR101086586B1 (zh)
CN (1) CN100351687C (zh)
TW (1) TWI2888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31757A (ja) * 2005-05-25 2006-12-07 Omron Corp 面光源装置と該面光源装置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8089922A (ja) * 2006-09-29 2008-04-17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用液晶駆動側基板
JP4513027B2 (ja) 2006-12-20 2010-07-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488001B2 (ja) * 2006-12-20 2010-06-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62952B2 (ja) * 2007-04-26 2013-03-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用反射板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用アレイ基板
JP2009098608A (ja) * 2007-09-27 2009-05-07 Toray Ind Inc 液晶表示装置用基板の製造方法
US20110090428A1 (en) * 2008-06-17 2011-04-21 Noritaka Ajar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0096993A (ja) * 2008-10-16 2010-04-30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353682B (zh) * 2013-07-12 2016-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透明显示装置
KR102323281B1 (ko) * 2014-10-31 2021-11-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5259707A (zh) * 2015-11-27 2016-01-2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444134B (zh) * 2016-09-26 2019-08-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32514A (en) * 1984-01-31 1986-12-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l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100279C (zh) * 1996-10-29 2003-01-2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屏
JP3368823B2 (ja) 1998-04-15 2003-01-2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US6204897B1 (en) * 1998-08-18 2001-03-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tegrated resistor for measuring touch position i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403633B2 (ja) * 2000-05-10 2010-01-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36126B2 (ja) * 2000-08-30 2007-06-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透過反射両用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633297B2 (ja) 2000-12-05 2011-02-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凹凸パターン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方法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2311449A (ja) * 2001-02-06 2002-10-23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03107476A (ja) * 2001-09-28 2003-04-09 Nippon Oil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4050119B2 (ja) * 2001-10-02 2008-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4094278B2 (ja) 2001-11-20 2008-06-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55331A (ja) 2002-03-01 2003-09-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029663B2 (ja) * 2002-05-22 2008-01-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534411B2 (ja) 2002-05-24 2010-09-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透過反射型液晶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214748B2 (ja) * 2002-09-20 2009-0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6788367B2 (en) * 2003-01-21 2004-09-07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86586B1 (ko) 2011-11-23
JP4089631B2 (ja) 2008-05-28
TWI288839B (en) 2007-10-21
CN1619390A (zh) 2005-05-25
US7973889B2 (en) 2011-07-05
KR20050027951A (ko) 2005-03-21
US20050117097A1 (en) 2005-06-02
CN100351687C (zh) 2007-11-28
JP2005115315A (ja) 2005-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2399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08840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KR101222421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7079206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for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particular diffusive buffer layer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H09166780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WO2000048039A1 (fr) Afficheur a cristaux liquides
TW200525207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the same
JP4337854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707200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310569B2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141086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33967B2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これ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US725684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141557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5157373A5 (zh)
JP4494552B2 (ja) 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US8120735B2 (en)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539798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231874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high brightness and wide viewing angle
JP379517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224092B1 (ko) 반사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320051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