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27754A - α-olefin 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α-olefin 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0427754A TW200427754A TW92123057A TW92123057A TW200427754A TW 200427754 A TW200427754 A TW 200427754A TW 92123057 A TW92123057 A TW 92123057A TW 92123057 A TW92123057 A TW 92123057A TW 200427754 A TW200427754 A TW 20042775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nent
- olefin polymer
- weight
- denatured
- polym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1/06—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grafted on to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liphatic hydrocarbons contain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Description
200427754 (υ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1係有關將碳數2至2 0之α -烯烴聚合物、有 機矽化合物,及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 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所變性之α -烯烴聚合物混合 (反應)所得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2係有關將含有有機矽化合物之碳數2至2 0 之^ -烯烴聚合物,及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 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所變性之碳數2至2 0 之α -烯烴聚合物,經混合(反應)所得之α -烯烴聚合物 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3係有關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製造方 法。 本發明4係有關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方 法。 【先前技術】 以往於提高成型性之目的上,多以提高聚烯烴熔融張 力之方式達成,但此複雜之步驟則需在使用特殊之設備下 方可達成。 提昇烯烴熔融張力之方法,例如①聚丙烯之電子線交 聯法(特開昭62- 1 2 1 704號公報,特開平2 - 695 3 3號公 報),②使用烯烴-非共軛二烯共聚物以形成交聯聚儲煙 之方法(特開平5 - 1 946 5 9號公報,特開平7-20692 8號公 (2) 200427754 報)’及③於聚丙烯中使聚乙燃共存之方:;: 2000-17124號公報)等。 但因爲①之方法中,爲進行電子線交聯而 之設備,②之方法中,需使用工業尙未生產之 二烯,③之方法中’需進行特殊之預聚合步驟 被廣泛使用。 又,與本發明之目的,即,與提昇熔融張 同,而有數件主要爲以賦予粘著性、塗裝性、 學特性等爲目的之技術提出,例如有數個關於 烷化合物等矽烷偶合劑與變性聚烯烴之反應, 產物有關之專利被提出(特開昭5 9 - 1 8 4 2 7 2號 平1-501949號公報,特開平5-112694號: 200 1 -2265 3 5 號公報等)。 其中,特表平1-501949號公報與特開平 公報中,爲揭示由變性聚烯烴與烷氧胺基矽烷 得之組成物,前述組合除未能提昇熔融張力外 會有產生凝膠化之疑慮。 又,其並未揭示(A )部分之未變性^ -稀 分。 特開昭5 9- 1 842 72號公報中,係爲由變性 烷化合物所得者,又,其雖揭示有添加未變性 術,但並未有任何有關高分子量的變性α -烯 記載或暗示。 特開2 00 1 -2265 3 5號公報中,係揭示將羧 去(特開昭 需使用特殊 特殊難共軛 等’故皆難 力之自的不 親水性等化 院氧胺基矽 及與其反應 公報,特表 ☆報,特開 5- Η 2 6 94 號 單純組合所 ,尙有部分 烴聚合物成 聚烯烴與矽 聚烯烴之技 烴聚合物之 酸變性聚合 (3) (3)200427754 物與,具有烷氧基矽烷基之胺化合物與羰基化合物之反應 產物溶解於有機溶劑中’再添加一般之熱塑型樹脂所得之 一液型交聯組成物。 但,此組成物爲一液型組成物,與通常爲固體之本發 明組成物並不相同。 又,於特表20 02 _ 5 1 8 5 7 3號公報中,係揭示羧酸酐經 接枝或共聚所得之橡膠,或將熱塑性樹脂,使其與胺基矽 烷反應所得之矽烷硬化熱塑性彈性體組成物,且凝膠含量 爲1 0至5 0質量%間之組成物。 前述技術,其與較佳之凝膠含量爲1質量%以下之本 發明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於本質上即屬不同之發明。 又,該公報中,對於(Β )成分之高分子量之變性α -烯烴聚合物,並未有任何記載或暗示。 又,目前於提昇聚烯烴特性之目的上,仍有多種試驗 進行中。 例如特開昭5 9 - 1 842 72號公報,特表平1 -5 0 1 949號 公報,特開平4 - 3 4 8 1 0 6號公報,特開平5 - 1 1 2 6 9 4號公 報,與200 1 -22 65 3 5號公報中,皆有揭示於提昇聚烯烴之 粘著性、塗裝性、印刷性、親水性等其他化學特性之目的 上’使烷氧胺基矽烷化合物等矽烷偶合劑與變性烯烴反 應,及其反應物等內容。 其中,特開昭5 9- 1 842 72號公報以外之公報,僅揭示 變性聚烯烴與烷氧胺基矽烷化合物之單純組合所得之組成 物’但並未言及矽烷化合物與,此矽烷化合物具有高度分 -7· (4) 200427754 散可能性狀之聚合物之組合。 前述單純組合之情形中,除未能期待其可提升組成物 之熔融張力外,該組成物亦有凝膠化之疑慮。 又,特開昭59-184 2 72號公報中,係揭示由變性烯烴 與矽烷化合物組合而成之組成物中,再添加未變性之烯烴 所得之組成物。
但,此特開昭5 9 · 1 8 4 2 7 2號公報中,並未強調有矽烷 化合物於未變性聚烯烴中形成高度分散之內容。 又,特開昭5 9- 1 842 72號公報,特開平:1-5(^949號 公報,特開平4-348 1 06號公報,特開平5- 1 1 2 694號公報 與特開2 00卜22 65 3 5號公報皆非以提昇聚烯烴物理特性爲 發明之目的。
又,以提昇聚烯煙物理特性爲目的之情形中,例如不 存在由矽烷偶合劑與變性烯烴反應所得成分之情形,或使 用變性劑(例如酸等)含量較多之變性烯烴時,除未能期 待其可提升組成物之熔融張力外,該組成物亦有部分會產 生凝膠化之疑慮。 一般而言,爲提昇聚丙烯等α-烯烴聚合物之熔融張 力,目前多需使用複雜之步驟或特殊設備方可達成前述目 的。 因此,目前急需一種可經由極常用之設備與實用原料 之組合,而提昇聚丙烯等α -烯烴聚合物之熔融張力的發 明。 本發明之1與2,鑒於前述現狀,而以提昇熔融張 -8- (5) (5)200427754 力,成型性大幅提昇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及其製造方 法爲發明之目的。 本發明之3,爲以提供溶融張力與流動性具有優良平 衡性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爲目的。 本發明之4,爲以提供熔融張力與流動性具有優良平 衡性之變性α -烯烴系聚合物組成物及其製造方法爲目 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者們,對於達成上述目的作深入硏究結果,發 現於使用常用之設備下,將有機矽化合物與,由同一分子 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 所變性,較佳爲由分子量較高之酸變性所得之α -烯烴聚 合物之混合(反應)[形成熔融張力之有效成分],於具有 可使有機矽合物產生高分散性狀之α -烯烴聚合物中進行 時’可製得可抑制凝膠發生,提昇熔融張力,並大幅提昇 成型性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因而完成本發明。 基於前述發現,本發明1爲關於 1、一種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特徵爲,將(A ) 於135°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〇·7至5dl/g 之範圍,碳數2至20之α -烯烴聚合物1〇〇質量份’ (Β 1 )式(1 )所示有機矽化合物〇 · 0 0 1至1質量份, xnSiYm ( OR) 4 · ( η + m ) (6) 200427754 (式中,X爲極性基部,較佳爲含有可與羧酸或其無 水物反應之基的取代基,γ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 R爲烴基,η爲1至3,m爲0至2之整數,且(n + m )= 1至3 ) 及(C 1 )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 之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較佳爲含有由不飽和羧酸及/或 其無水物產生之酸0.001至1質量% ,於135°C、四氫化
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U ]爲〇·7 dl/g以上之碳數2至20之 變性α -烯烴聚合物0 · 1至3 0質量份,經混合(接觸)所 得者。 2、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係滿 足下述①至③之條件, ① 由(Β 1 )成分之有機矽化合物產生之矽化合物含有 0.001至1質量份,
② 熔融張力(ΜΤ )與熔融流動係數(ΜΙ )爲滿足 MT/7x ( MI) J·8〉1 之關係式, ③ 不溶於1 3 0 °C之對二甲苯的成分量低於1質量份。 3、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式 (1)之X係由含有胺基、羥基、環氧基與異氰酸酯基之 取代基中所選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 4、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 (C 1 )成分之以極性基部變性之α ·烯烴聚合物,又滿足 下述①至③之條件, -10- (7) (7)200427754 ① 極I生基3嚴與α _烯烴聚合物之鏈的莫耳比(石】 値)爲 0.5 : 1 . 0 至 3 . 〇 :丨.〇, ②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數平均分子量(Μη)爲 2.5以下, ③ 爲1萬以下之成分量爲ο ]質量%以下。 5、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_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 (c 1 )成分之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 之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部爲無水馬來酸。 6、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_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 (C 1 )成分爲使用丙烯聚合物或丁烯聚合物所得之酸 變性α -烯烴聚合物。 7、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 (Α)成分爲中位五元組分率爲97莫耳%以上之 丙烯聚合物或1-丁烯聚合物。 8、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 (Α)成分之平均粒徑爲5〇至2000/im,體積密度爲〇.2 至 〇.6g/cm2。 9、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式 (1)中之X,爲使用含有胺基之取代基(Β1)成分。 1 〇、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爲 於(A )成分之熔點以下之溫度條件,使(Β 1 )成分分散 於(A)成分中,再與(C1 )成分混合(反應)所得者。 1 1、一種上述1所記載之^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 造方法,其特徵爲將(A )成分、(Β1 )成分與(C 1 )成 -11 - (8) 200427754 分熔融混練或於溶媒中混合者。 之發明者。 又,本發明者們,發現於使用常用之設備下,將分散 有有機矽化合物之α -烯烴聚合物與,由同一分子內含有 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所變 性,較佳爲與分子量較高之酸變性α -條烴聚合物反應, 可製得可抑制凝膠發生,提昇熔融張力,並大幅提昇成型 性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因而完成本發明。 基於前述發現,本發明2爲關於 1、一種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特徵爲,將(β 1 ) 式(1 )所示有機矽化合物0.001至1質量份,
XnSi Ym ( OR ) 4-(
(式中,X爲極性基部,較佳爲含有可與羧酸或其無 水物反應之基的取代基’ Y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 R爲烴基,η爲1至3,m爲0至2之整數,且(n + m)二 1至3 ) (A )於1 3 5 °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 0.7至5dl/g之範圍,碳數2至20之α-稀烴聚合物1〇〇 質量份, 及(C 1 )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 之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部,較佳爲含有由不飽和羧酸及/ 或其無水物產生之酸〇 · ο 〇 1至1質量% ,於1 3 5 °C、四氫 -12- 200427754
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0.7dl/g以上之碳數2至20 之經極性基部所變性,較佳爲酸變性α -烯烴聚合物ο.〗 至3 0質量份經混合(接觸)所得,且熔融張力(Μ τ )與 熔融流動係數(ΜΙ )爲滿足ΜΤ/7 X ( ΜΙ ) ^ 8 > 1之關係 式。 2、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不溶 於1 3 0 °C下之四氫化萘的成分量低於1質量份。
3、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 (C 1 )成分之以極性基部變性之α -烯烴聚合物,又滿足 下述①至③之條件, ① 極性基部含量與α -烯烴聚合物之鏈的莫耳比(万】 値)爲 0.5 : 1 . 0 至 3.0 : 1 . 〇, ②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數平均分子量(Μη)爲 2 · 5以下, ③ Mw爲1禹以下之成分量爲0.5質量%以下。
4、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 (C 1 )成分之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 &化合物爲無水馬來酸。 5、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式 (1 )之X係由含有胺基、羥基、環氧基與異氰酸酯基之 取代基中所選出之丨種以上之取代基。 6、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 (c 1 )成分爲使用丙烯聚合物或1- 丁烯聚合物所得之酸 變性α -烯烴聚合物。 -13- (10) (10)200427754 7、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 (Α )成分爲中位五元組分率[m m m m ]爲9 7莫耳%以上之 丙烯聚合物或〗·丁烯聚合物。 8、 如上述】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式 (1 )中之X,爲含有胺基之取代基。 9、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 (A )成分爲於製造丙烯聚合物或丁烯聚合物中之乾燥 步驟與移送步驟,或該聚合物之成型步驟中,由供應式 (1 )之有機矽化合物而製得者。 1 〇、一種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 造方法’其特徵爲將(A )成分與(c 1 )成分熔融混練或 於溶媒中混合者。 之發明者。 又’本發明者們發現於混合具有特定極性基部之聚丙 嫌系樹脂、矽烷偶合劑與氧化防止劑混合所得之組成物具 有較局之熔融張力,因而完成本發明。 基於前述發明,本發明3爲有關, 1、一種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爲將下述 (C2 )成分與(B )成分混合所得,熔融張力(MT )與熔 融流動係數(MI )滿足MT/7 X ( MI ) I·8 > 1之關係式, 且,1 3 0 °C之對二甲苯不溶成份量(G値)爲1重量%以 下, (C2)含有lxl(T6至0.25重量%之由同一分子內含 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部的 -14- (11) 200427754 聚丙烯系樹脂:1 0 0重量份, (Β )矽烷偶合劑:0.0 0 1至1重量份。 2、 如上述1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 與聚丙烯系樹脂C C2 )與矽烷偶合劑(Β )的同時,尙混 合有0.05至1重量份之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d) 所得者。 3、 如上述1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
中於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爲 無水馬來酸。 4 '如上述1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 中聚丙烯系樹脂(C2)爲,下述(C3)與(C5),或下 述(C 4 )與(C 5 )之混合物, (C 3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 · 0 1至1 0 0 g /1 0分鐘、熔點 爲145至170°C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100重量份,
(C 4 )熔融流動係數爲0 · 0 1至1 0 0 g /1 0分鐘,使用 C-NMR測定之中位五元組分率4〇至90莫耳 %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丨〇()重量份, (C 5 )含有前述極性基部0.0 〇 1至1重量% ,於1 3 5 C '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〇.7dl/g以上之變性聚 丙嫌系樹脂·· 0. 1至3 0重量份。 5 '如上述4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 中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4 )爲,差示掃描熱量計 (DSC )測定所得之溶解熱函爲丨00j/g以下,使用13C-N M R測疋之中位五元組分率([加⑺⑺m ]及[r r r r ])爲滿足 -15- (12) 200427754 [rrrr]/ ( l-[nirnmm]) $20% 之關{糸式。 6、 如上述5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_ 中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 5 )之極性基部與聚合物鏈 > 苗 比爲0.8至2。 7、 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其+ 矽烷偶合劑(B )爲式(1 )所示有機矽化合物,
XnSi Ym ( OR ) 4·…m ) ( 1 )
(式中,X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官能基的取代 基,Y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烴基,11爲 3,m爲〇至2之整數,且(n + m) =1至3) 8、 如上述7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其中@ (1)中之X爲含有胺基之取代基。
9、 一種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g 包含以含有砂院偶合劑(B)爲10至l〇,000PPm,磷系及 /或酚系氧化防止劑(D)爲500至10,000PPm之目的下, 混合矽烷偶合劑(B )、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 (D ),及下述聚丙烯系樹脂(C3)或(C4),並對前述 混合物100重量份,混合下述聚丙烯系樹脂(C5 ) 0.1至 30重量份之製造方法, (C 3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 · 0 1至1 0 0 g/1 0分鐘、熔點 爲145至17〇°C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4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〇1至l〇〇g/l〇分鐘,使用 -16- (13) 200427754 】3C-NMR測定之中位五元組分率()爲4〇至90 莫耳%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5)含有前述極性基部0.001至1重量% ,於n5 它、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〇.7 d 1 /g以上β變丨生聚 丙烯系樹脂。
1 〇、一種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 包含以含有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D)爲500至 l〇,〇〇0PPm之目的下,混合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 (D ),及下述聚丙烯系樹脂(C 3 )或(C 4 ) ’並使砂院 偶合劑(B )與,下述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 5 )反應’對 前述混合物1 0 〇重量份,混合前述反應物0 · 1至3 0重量 份之製造方法^ (c 3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 · 〇 1至1 〇 〇 g /1 0分鐘、熔點 爲1 4 5至1 7 0 °c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 4 )熔融流動係數爲0 · 0 1至1 0 0 g /1 〇分鐘,使用 13C-NMR測定之中位五元組分率([mmmm])爲40至90 莫耳%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5 )含有前述極性基部0.001至1重量% ,於135 °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〇 . 7 d 1 / g以上之變性聚 丙烯系樹脂。 之發明者。 又,本發明者們發現於特定之變性α -烯烴聚合物與 砂烷偶合劑之混合物中,混合α -烯烴聚合物時,即可有 效率地製得具有較高熔融張力之組成物,因而完成本發 -17- (14) (14)200427754 明。 基於前述發明,本發明4爲有關, 1、 一種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特 徵爲’包含將下述(C 6 )成分與(Β )成分混合,於所得 混合物[(B ) + ( C 6 )]中,將下述(a )成分以(A ) /[(B) + (C6)](重量比)爲o/ioo至99/1之比例進行 混合者, (C6)滿足下述(a)至(d)之碳數2至20之變性 α -烯烴聚合物:1 0 0重量份, (a )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 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部含量:0.0 0 1至0 · 4重量% , (b ) 1 3 5 °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 〇. 9至 5.0dl/g, (c)重量平均分子量/數平均分子量(Mw/Mn) : 3 以下, (d )前述極性基部與聚合物鏈之莫耳比:〇 · 1至 3.0, (B )矽烷偶合劑:0 · 0 〇 1至〇. 5重量份, (A )於1 3 5 °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〇 . 7 至5.0dl/g之碳數2至20之α-烯烴聚合物。 2、 如上述1所記載之^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方 法,其中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熔融張力(Μ Τ )與 熔融流動係數(ΜΙ )滿足ΜΤ/7 X ( ΜΙ ) ·°·8 > 1之關係 式,且,1 3 0 °C之對二甲苯不溶成份量(G値)爲1重量 (15) (15)200427754 %以下。 3、 如上述1所記載之^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方 法,其係將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c 6 )與砂烷偶合 劑(B )進行熔融混合。 4、 如上述3所記載之^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方 法,其係將熔融混合物[(B ) + ( C 6 )]與α -烯烴聚合物 (Α )進行熔融混合。 5、 如上述3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方 法’其中變性^ —烯烴聚合物(C 6 )爲變性丙烯(共)聚 合物或變性;!_ 丁烯(共)聚合物。 6、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方 & ’其中於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 合物爲無水馬來酸。 7、 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 造力法,其中矽烷偶合劑(Β )爲式(1 )所示有機矽化合 物,
XnSi Ym ( 〇R ) 4- ( n + m ) ( 1 ) (式中,x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官能基的取代 ^’Y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烴基,η爲1至 3’功爲〇至2之整數,且(11 + 1^)=1至3)。 8、 如上述7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方 法’其中式(1)中之X爲含有胺基之取代基。 -19- (16) 200427754 綜合上述說明,本發明即爲 !、一種α _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特徵爲將(A )於 135〇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〇 ]爲0.7至5dl/g之 範圍,碳數2至2 0之α -燃烴聚合物1 〇 〇質量份,(Β I ) 式(1 )所示有機矽化合物0.001至1質量份,
XnSiYm ( OR) 4 - ( η + ηι :> ( 1 )
(式中,X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基的取代基, Y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烴基,η爲1至3,m 爲0至2之整數,且(n + m) =1至3) 及(C 1 )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 之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部〇 . 〇 1至1質量% ,於1 3 5 °C、四 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 ]爲〇.7dl/g以上之碳數2至 2 0之變性α -烯烴聚合物〇. 1至3 0質量份,經混合(接 觸)所得者。
2、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爲將 (Β1 )式(1 )所示有機矽化合物0.001至1質量份,
XnSi Ym ( OR ) 4-( (式中,X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基的取代基, Y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烴基,η爲1至3,m 爲〇至2之整數,且(n + m) =1至3) (A )於1 3 5 °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U ]爲 0.7至5dl/g之範圍,碳數2至20之α -烯烴聚合物1 00 -20- (17) 200427754 質量份, 及(C 1 )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燏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 之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部0.0 1至1質量% ,於1 3 5 t:、四 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π ]爲0 ·7 d 1 / g以上之碳數2至 2 0之經酸變性α -烯烴聚合物〇 · 1至3 0質量份經接觸所 得,且熔融張力(Μ Τ )與熔融流動係數(ΜI )爲滿足 MT/7x ( MI ) 8〉1之關係式者。
3、 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 中式(1)中之X爲含有可與羧酸或其無水物反應之基的 取代基,及(C1)成分之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 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爲不飽和羧酸及/或其 無水物產生之酸。 4、 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嫌煙聚合物組成物,其 係滿足下述①至③之條件,
① 由(Β1)成分之有機矽化合物產生之矽化合物含有 〇·001至1質量份, ② 熔融張力(ΜΤ )與熔融流動係數(ΜΙ )爲滿足 ΜΤ/7χ ( ΜΙ )』·8 > 1之關係式, ③ 不溶於1 3 0 °C之對二甲苯的成分量低於1質量份。 5、 如上述].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式 (1)之X係由含有胺基、羥基、環氧基與異氰酸酯基之 取代基中所選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 6、 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 中(C 1 )成分之以極性基部變性之α -烯烴聚合物,又滿 -21 - (18) 200427754 足下述①至③之條件, ① 極性基部含量與α -烯烴聚合物之鏈的莫耳比(,5 ^ 値)爲 0.5: 1·0 至 3.0: 1.0, ② 重量平均分子量(M w )/數平均分子量(Μ η )爲 2.5以下, ③ M w爲1萬以下之成分量爲〇 . 5質量%以下。
7、 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 中(C 1 )成分之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 基之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部爲無水馬來酸。 8、 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 中(C 1 )成分爲使用丙烯聚合物或1 - 丁烯聚合物所得之 酸變性α -烯烴聚合物。 9、 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 中(Α)成分爲中位五兀組分爲97莫耳%以上 之丙烯聚合物或1-丁烯聚合物。
1 0、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其中(Α)成分之平均粒徑爲50至2000// m,體積密度爲 0·2 至 0.6g/cm2。 1 1、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其中式(1)中之X,爲使用含有胺基之取代基(Β1)成 分。 1 2、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其爲於(A )成分之熔點以下之溫度條件,使(β 1 )成分 分散於(A )成分中,再與(C〗)成分混合(反應)所得 -22- (19) 200427754 者。 1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其中(A )成分與(Β 1 )成分之混合物的調製,係於製造 丙烯聚合物或1 - 丁烯聚合物中之乾燥步驟與移送步驟, 或該聚合物之成型步驟中,供應(Β 1 )成分者。 1 4、一種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將(A )成分、(Β 1 )成分與 (C 1 )成分熔融混練或於溶媒中混合者。
1 5、一種上述1或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將含有(Β1)成分之(Α)成分與 (C 1 )成分熔融混練或於溶媒中混合者。
1 6、一種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爲將下述 (C 2 )成分與(Β )成分混合所得,熔融張力(μ Τ )與熔 融流動係數(ΜΙ )滿足ΜΤ/7 X ( ΜΙ )』·8 > 1之關係式, 且,1 3 0 °C之對二甲苯不溶成份量(G値)爲1重量%以 下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 (C2)含有lxl(T6至0.25重量%之由同一分子內含 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部的 聚丙烯系樹脂:1 0 0重量份, (Β )矽烷偶合劑:0.001至1重量份。 1 7、如上述1 6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 其與聚丙烯系樹脂(C2 )與矽烷偶合劑(Β )的同時,尙 混合有〇 . 0 5至1重量份之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 (D )所得者。 -23- (20) (20)200427754 1 8、如上述1 6或丨7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晈 物,其中於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 合物爲無水馬來酸。 1 9、如上述1 6或丨7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 物’其中聚丙燒系樹脂(C2)爲,下述(c3)與 (C5),或下述(C4)與(c5)之混合物, (C3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〇1至丨〇〇g/1 〇分鐘、培點 爲1C至17〇r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100重量份, (c 4 )熔融流動係數爲0 · 〇 !至丨〇 〇 g/】〇分鐘,使用 ]3C-NMR測定之中位五元組分率()爲4〇至% 旲耳%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1 0 0重量份, (C 5 )含有極性基部0. 〇 至1重量% ,於】3 5 ^、 四氨化奈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0 · 7 d丨/ g以上之變性聚丙烯 系樹脂:0. 1至3 0重量份。 2〇、如上述1 9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 其中未變性聚丙燒系樹脂(C4 )爲,差示掃描熱量計 (DSC )測定所得之溶解熱函爲i〇〇J/g以下,使用i3c_ NMR測疋之中位五元組分率([rrrr])爲滿足 [rrrr] / ( 1 - [mmmm] )^ 2 0 %之關係式。 2 1、如上述2 0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 其中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 5 )之極性基部與聚合物鏈之莫 耳比爲0 · 8至2。 22、如上述1 6或1 7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其 中砂院偶合劑(B )爲(B〗)式(1 )所示有機矽化合 -24- (21) (21)200427754 物 X n S i Y m ( OR) 4 -…m ) ( 1 ) (式中,X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官能基的取Θ 基,Υ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烴基,!!爲 3,111爲〇至2之整數,且(11 + 111)=1至3)。 23、 如上述22所記載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其中# (1 )中之X爲含有胺基之取代基。 24、 一種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_ # 包含以含有矽烷偶合劑(B)爲10至10,〇〇〇pprn,憐系及 /或·系氧化防止劑(D)爲500至M,〇〇〇ppm之目的下, 混合矽烷偶合劑(B )、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 (D),及下述聚丙嫌系樹脂(C3)或(C4),並對前述 混合物100重量份,混合下述聚丙烯系樹脂(C5 ) 〇.;[至 3 〇重量份之製造方法, (C 3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 · 〇 1至1 〇 〇 g /1 〇分鐘、熔點 爲1 4 5至1 7 0 °C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4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〇ι至1 00g/1 〇分鐘,使用 C-NMR測定之中{ία五兀組分率([mmmm])爲40至90 莫耳%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 5 )含有前述極性基部〇 · 〇 〇 1至1重量% ,於1 3 5 °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〇 · 7 d 1 / g以上之變性聚 丙烯系樹脂。 -25- (22) 200427754 2 5、一種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 包含以含有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D )爲5 00至 lO.OOOppm之目的下,混合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 (D ),及下述聚丙烯系樹脂(C 3 )或(C 4 ),並使矽烷 偶合劑(B )與,下述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 5 )反應·對 前述混合物1 〇0重量份,混合前述反應物〇. 1至3 0重量 份之製造方法,
(C3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〇1至ioogno分鐘、熔點 爲1 4 5至1 7 0 °C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4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〇1至]oog/;! 〇分鐘,使用 3C-NMR測定之中位五元組分率([mmmm])爲40至90 莫耳%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 5 )含有前述極性基部〇 · 〇 〇 1至1重量% ,於1 3 5 °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0.7 dl/g以上之變性聚 丙烯系樹脂。
2 6、一種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 特徵爲,包含將下述(C 6 )成分與(Β )成分混合,於所 得混合物[(B ) + ( C 6 )]中,將下述(A )成分以(A ) /[ ( B ) + ( C6 )](重量比)爲0/100至99/1之比例進行 混合者, (C6 )滿足下述(a )至(d )之碳數2至20之變性 α -烯烴聚合物:100重量份, (a )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 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部含量·· 0.001至0.4重量% , -26- (23) 200427754 (b ) 1 3 5 t:、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0.9至 5 . 〇 d 1 / g, (c)重量平均分子量/數平均分子量(M w/M η ) : 3 以下, (d )前述極性基部與聚合物鏈之莫耳比:. 1至 (B )矽烷偶合劑:0.001至0.5重量份,
(A )於1 3 5 t、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0 · 7 至5.〇dl/g之碳數2至20之α-烯烴聚合物。 2 7、如上述2 6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 方法,其中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熔融張力(Μ Τ ) 與熔融流動係數(MI )滿足ΜΤ/7 X ( MI ) -G·8 > 1之關係 式,且,130 °C之對二甲苯不溶成份量(G値)爲1重量 %以下。
2 8、如上述2 6或2 7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之製造方法,其係將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c 6 )與 矽烷偶合劑(B )進行熔融混合。 2 9、如上述2 8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 方法,其係將熔融混合物[(B ) + ( C6 )]與α -烯烴聚合 物(A )進行熔融混合。 3 〇、如上述2 6或2 7所記載之a - Μ烴聚合物組成物 之製造方法,其中變性α -烯烴聚合物(C 6 )爲變性丙烯 (共)聚合物或變性1 -丁烯(共)聚合物。 3 1 '如上述2 6或2 7所記載之^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27- (24) 200427754 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 性基之化合物爲無水馬來酸。 3 2、如上述2 6或2 7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之製造方法,其中矽烷偶合劑(Β )爲(Β 1 )式〔1 )所 示有機矽化合物,
XnSiYm ( OR) 4-(n + m) (1) (式中,X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官能基的取代 基,Y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烴基,η爲1至 3,m爲0至2之整數,且(n + m ) = 1至3 )。 3 3、如上述3 2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 方法,其中式(1)中之X爲含有胺基之取代基。 實施發明之最佳形態
以下,將對本發明1與2作詳細之說明。 本發明之1與2之(Α)成分的碳數2至20之烯 烴聚合物,例如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丙烯聚合 物、丙烯系共聚合物、1-丁烯聚合物、1-丁烯系共聚合 物、碳數5至20之高級α -烯烴聚合物等。 較佳者例如丙烯聚合物與1 - 丁烯聚合物等。 α -烯烴聚合物之原料單體之碳數若超過20時,則不 易製得具有實用性之高分子量物,且會增加對物性容易產 生不良影響(黏連性等)之低分子量成分等問題。 -28 - (25) (25)200427754 α -烯烴聚合物之分子量,於1 3 5 t、四氫化萘中測 定之臨界黏度[々]爲〇.7至5dl/g,較佳爲〗.〇至 3.5dl/g,更佳爲 I ·〇 至 2.5dl/g。 臨界黏度[π ]低於〇 · 7 d 1 / g時,本發明】、2之α -烯 烴聚合物組成物之彎曲彈性率、彎曲強度、艾佐德衝擊強 度等機械物性會降低,又,超過5 d 1 / g時其成型性會降 低。 又,本發明1之α -烯烴聚合物之形狀,以粉末狀或 碎片狀爲佳。 使用具有前述形狀之α -烯烴聚合物時,可使(Β 1 ) 成分之有機矽化合物容易高度分散於α -烯烴聚合物組成 物中。 特別是以使用表面積較高之粉末狀^ -烯烴聚合物爲 佳。 前述表面積例如爲0.01至5m2/g,較佳爲0.05至 2m2/g爲宜。 碎片狀之α -烯烴聚合物之粒徑例如爲2 0 0至2 0 0 0 // m,較佳爲 200 至 1500/im。 粉末狀之α -烯烴聚合物之平均粒徑,例如爲5 0至 2000# m,較佳爲 200 至 1500# m。 平均粒徑低於5 0 m時,於熔融混練中,常因供應 之α -烯烴聚合物所造成之阻塞而使反應過程不安定, 又,超過200/im時,因有機矽烷化合物爲能充分分散於 α -烯烴聚合物中,且會有造成α -烯烴聚合物供應狀態不 -29- (26) (26)200427754 安定之疑慮。 又’體積密度低於0.2g/cm3時,熔融混練時,因α _ 烯烴聚合物之供應量降低,故容易引起生產性之降低,於 超過0 · 6 g / c ^時,雖不會造成較大之問題,但因欲馨n 如此商體積密度之α -烯烴聚合物時需極特別之製造條 件,因而會造成費用提高之情形。 本發明1與2之〇_烯烴聚合物,爲丙烯聚合物與^ 丁稀聚合物之情形時,其中位五元組分率Μ莫 耳%以上爲佳。 [mmmm]低於9 7莫耳%以下時,會有造成彎曲彈性 率、熱變形溫度等物性降低之情形。 其中’中位五元組分率係爲A· Zambelli等 於’’Macromolccules,0,925 ( 1973) ” 中所提出之使用 13 C M R測定丙烯聚合物分子中之中位五元組分率單位爲 本發明之中位五元組分率之意。 又’ 1 - 丁烯聚合物之情形中,與丙烯聚合物相同般, 使用13C-NMR測定丙烯聚合物分子中之五元組分率單位 即爲本發明之中位五元組分率。 又’ I3C-NMR光譜測定中之光譜歸納法,則爲依A. Zambelli 等於 ’’Macromolccules,8,687 ( 1975),,中所提 出之內容爲依據。 本發明1與2之(B1)成分中之式(1)
XnSiYm ( 〇R ) (27) 200427754 (式中,X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官能教a 蔘的取代 基,Y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烴基,n s 场]^ 3 · m爲0至2之整數,且(n + m )二1至3 ) 所示有機矽化合物中,X爲由含有胺基、麫# ’工鸯、環氧 基與異氰酸酯基之取代基中所選出之1種以上之 ' 似代基爲 佳,又以含有胺基者爲最佳。 ~ R以使用碳數1至6之烷基爲佳,(n + m )以】> J至2
爲佳。
有機矽化合物之具體例,如3 -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石夕 烷、3 -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_胺基丙基三(甲氧乙氧 基)矽烷、3 -胺基丙_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 _胺基丙基一 乙氧基甲基矽烷、4-胺基丁基三乙氧基矽烷、胺基 乙基胺基丙基)二甲氧甲基矽烷、m -胺基苯基三甲氧基砂 烷、P-胺基苯基三甲氧基矽烷、3_ (卜胺基丙氧基)H 二甲基-卜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甲基三(2 -胺基乙氧 基)矽院、2 - ( 2 -胺基乙基硫乙基)二乙氧基甲基矽烷、 3-[2-( 2 -胺基乙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3 -環己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 -苄基胺基丙基三甲氧 基矽烷、3 - ( 2 -胺基乙基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 _胺 基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矽烷、3-(N -烯丙基胺基)丙基三甲 氧基矽烷、烯丙基胺基三甲基矽烷、N - 3 -(丙烯醯氧基-2-羥基丙基)-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雙(三甲氧基 矽烷基丙基)胺、雙[3-(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乙烯基 -31 - (28) 200427754
二胺、N-甲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 ( N-苯乙烯基甲 基-2 -胺基乙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3 -三 甲氧基矽烷基丙基)二乙烯基三胺、N -(三甲氧基矽烷基 丙基)異锍氯化物、N-(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N.N.N-三 -η-丁基銨溴化物、N-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N.N.N-三-η-丁 基銨氯化物、Ν-三甲氧基矽烷基丙基-Ν.Ν.Ν-三甲基銨氯 化物、2 -胺基乙基胺基甲基苯氧基二甲基矽烷、(胺基乙 基胺基甲基)苯乙基三甲氧基矽烷、Ν-(2 -胺基乙基)-3 -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Ν- (2 -胺基乙基)-3 -胺基 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Ν- ( 6-胺基己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 矽烷、3- ( m-胺基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Ν- ( 3-甲 基丙醯氧基-2-羥基丙基)-3 -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N-(3-三乙氧基矽烷基丙基)-4-羥基丁基醯胺、N-(3-三乙 氧基矽烷基丙基)葡糖醯胺、羥基甲基三乙氧基矽烷、 三-t-丁氧基矽烷醇、雙(2-羥基乙基)-3-胺基丙基三乙 氧基矽烷、N-(三乙氧基矽烷基丙基)-0-聚氧乙烯胺基 甲酸酯、3,4-環氧丁基三甲氧基矽烷、2- (3,4-環氧環己 基)乙基三甲氧基矽烷、(3 -環氧丙氧基丙基)二甲基乙 氧基矽烷、(3 -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 (3-環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 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乙氧基 矽烷、3 _異氰酸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三硫異氰酸酯丙基 酸三乙氧基矽烷、0-(乙烯氧基乙基)-N-(三乙氧基矽 烷基丙基)胺基甲酸酯、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二甲氧 -32- (29) 200427754 基甲基·3-六氫吡畊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2-(21女基乙基 硫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爲佳’又以3_胺基丙基二乙氧 基砂院爲更佳。 本發明1之有機矽化合物(B 1 )之添加量,以對α’ _ 烯烴聚合物(A ) 1 0 0質量份爲〇 · 〇 〇 I至1 0質量份’較佳 爲〇.]至0.5質量份。
添加量低於〇. 〇 1質量份時,α -嫌烴聚合物組成物之 熔融張力並未能向上提昇,超過1質量份時’除費用提高 外,其熔融張力並未有所改善。 本發明2之(Β 1 )之添加量’以對α _嫌煙聚合物 (Α) 100質量份爲0.001至1質量份,較佳爲0·1至0·5 質量份。 添加量低於〇. 〇 1質量份時,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 溶融張力並未能向上提昇,超過1質量份時’除費用提高 外,其熔融張力並未有所改善。
本發明2之(Β1)成分之含有有機矽化合物之(Α) 成分之α ·烯烴聚合物,例如可將(A )成分之α -烯烴聚 合物與(Β 1 )成分之有機矽化合物以熔融混練方式製造。 熔融混練法例如①將α -烯烴聚合物與有機矽化合物 之乾式混合物通過擠壓機之方法,②於擠壓機之α -烯烴 聚合物中添加有機矽化合物之方法等。 熔融混練溫度,一般爲1 7 0至3 0 0。(3,較佳爲1 8 0至 2 5 0 C。熔融混練(滯留)時間〜般爲1 〇秒至1 2 0秒。 熔融混練中,以置於不活性氣體環境下爲佳。 -33- (30) (30)200427754 依各種情形之不同,例如可添加蒸氣,或於減壓下去 除揮發成分等。 成型機可使用單軸擠壓機、雙軸擠壓機等。 雙軸擠壓機例如可使用20mm 0拉保擠壓機、35mm 0 TEM (東芝機械製雙軸擠壓機等)。 又’於由聚合器排出之α -烯烴之粉末或粒狀物中, 可再添加有機矽化合物,進行熔融混練,以製造顆粒狀之 (A )成分。 經上述方式,即可有效率的製造(A)成分。 本發明1與2之(C1)成分之碳數2至20之極性基 所變性之α -烯烴聚合物,例如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 乙烯、丙烯聚合物、丙烯系共聚合物、;! _ 丁烯聚合物、;[_ 丁烯系共聚合物與碳數5至20之高級α-烯烴聚合物等不 飽和羧酸及/或其無水物所得之變性物等。 α -烯烴聚合物以使用丙烯聚合物與1 - 丁烯聚合物爲 佳。 α -烯烴聚合物之原料單體的碳數若超過2 0時,將不 易製得實用性較高之高分子量物,且因對物性有不良影響 (黏連性),又會有造成低分子量成分含量增加之問題。 受極性基所變性之α -烯烴聚合物之分子量,一般於 135°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0.7dl/g以上, 較佳爲0.7至5dl/g,更佳爲0.8至3dl/g之間。 本發明1中,臨界黏度[7/ ]低於〇.7dl/g時,於α ·烯 烴聚合物組成物中,並未能有效率的生成可產生熔融張力 •34- (31) (31)200427754 之成分。 又,臨界黏度[7?]超過5dl/g以上時,容易造成與 (A )成分之α -儲烴聚合物之混合不良情形,而容易產生 凝膠成分等副產物。 本發明2中,臨界黏度[// ]低於0.7 d 1 / g時,於α -烯 烴聚合物組成物中,並末能有效率的生成可產生熔融張力 之成分。臨界黏度[7?]超過5dl/g以上時,容易造成與含 有(B 1 )成分之有機矽化合物的(A )成分之α -烯烴聚 合物之混合不良情形,而容易產生凝膠成分等副產物。 其中,形成熔融張力之有效成分,例如爲受極性基變 性之α -烯烴聚合物與有機矽化合物之反應,與隨後引起 之水交聯反應所生成之α -烯烴聚合物之高分子量聚合物 或具有長鏈結構或星型結構之α -烯烴聚合物。 本發明1與2之於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 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的含量,一般爲〇 . 〇 〇 1至 1質量% ,較佳爲〇 . 〇 1至〇 . 5質量% 。 含量低於0.001質量%時,將不易因與有機矽化合物 之反應,或與(Α)成分中所含有之有機矽化合物反應而 生成上述產生熔融張力之成分,超過1質量%時,與有機 矽化合物反應結果,除具有產生熔融張力成分外,亦容易 產生具有立體網狀結構(凝膠成分)之副產物。 受極性基變性之α烯烴聚合物之添加量,一般對α -烯烴聚合物100質量份爲0.1至30質量份,較佳爲1至 20質量份。 -35- (32) (32)200427754 添加量低於0 . 1質量份時,產生溶融張力之成分的生 成量會降低,而未能產生充分之效果,超過3 0質量份 時’除具有產生熔融張力成分外,亦容易產生具有立體網 狀結構物,而容易造成成型性不佳,外觀不佳等。又,受 極性基所變性之α -烯烴聚合物於組成物中所佔比例越高 時,其費用越高。 本發明1與2之(C 1 )成分之受極性基所變性之α -烯烴聚合物,又以符合下述①至③之條件爲佳。 ① 極性基含量與α -烯烴聚合物之鏈的莫耳比(/3 1 値)爲 0.5: 1.0 至 3.0: 1.0, 冷1値低於0.5時熔融張力並未能充分提昇,超過3.0 時,因會增加立體網目結構體之生成,故容易會有產生成 型不佳與外觀不佳等問題之疑慮。 其中,/31値係爲述平均分子量Μη [凝膠滲透色層分 析(GPC )法]求得之α -聚合物之鏈數(莫耳/g )與極性 基含量(莫耳/g )之比例,此數値爲1時,係指α -烯烴 聚合物之每一鏈上付加有於同一分子內含有1分子乙烯性 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 ②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數平均分子量(Μη)爲 2.5以下,
Mw/Mn超過2.5時,因受極性基所變性之α -烯烴聚 合物之分子量之均勻性會降低(因混有不同分子量之成 分),故與有機矽化合物反應所生成之提昇熔融張力之成 分並不均勻,而難以達到安定地熔融張力之提昇效果。 -36- (33) 200427754 ③Mw爲〗萬以下之成分量爲0.5質量%以下, 超過0.5質量%時,因組成物之低分子量成分之量增 加,而爲造成表面粗糙與黏連性之原因。
本發明1與2之α'-烯烴聚合物變性所使用之由同一 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 性基部,例如含有羧酸基、羧酸無水物基、羧酸酯基、羧 酸鹵化物基、羧酸醯胺基、羧酸醯亞胺基、羧酸鹽基、磺 酸基、磺酸酯基、磺酸氯化物基、磺酸醯胺基、磺酸鹽 基、環氧基、胺基、Π惡哗琳基等極性基之化合物。 前述化合物中,具體之例示如羧酸之無水物、酯、鹵 化物、醯胺、醯亞胺與鹽等。 其中,較佳者例如不飽和二羧酸或其無水物。
不飽和單或二羧酸之具體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 酸、馬來酸、內-二環[2.2·1]-5-庚烯-2,3-二羧酸、富馬 酸、四氫苯二甲酸、衣康酸、檬康酸、巴豆酸、異巴豆 酸、卡巴酸等 不飽和羧酸衍生物之具體例如,馬來醯氯、馬來醯亞 胺、無水馬來酸、迪克酸無水鹽、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醯 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 酸醯胺、無水檬康酸、無水衣康酸、無水卡巴酸、馬來酸 單甲酯、馬來酸二甲酯、富馬酸單甲酯、富馬酸二甲酯 等。 前述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或將二種以上組合使用皆 可。 -37· (34) 200427754 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的 使用量,對α -烯烴聚合物〗〇 〇質量份使用〇. I至]0質量 份,較佳爲使用〇. 2至2質量份。 該化合物之使用量低於0.1質量份時,同一分子內含 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之加成量降低’會造 成/3 1値低於0.5之情形。 超過10質量份時,產生臭氣之未反應之同一分子內 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例如不飽彳α @ _ 及/或其無水物會增加。 本發明1與2之α-烯烴聚合物的同一分子內含有乙 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所造成β 變性,一般多使用自由基起始劑。 本發明1、2之自由基起始劑,例如丁基過氧化物、 α,α-雙(t_ 丁基過氧基)二異丙基苯、苯醯過氧化物、 二氯苯醯過氧化物、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卜丁基過乙取 酯、t -丁基過二乙基乙酸酯、t -丁基過異丁醋、t -丁基過· sec-辛酯、t_ 丁基過三甲基乙酸酯、異丙苯基過二甲基乙 酸酯、t -丁基過苯甲酸酯、t -丁基過苯基乙酸醋、t -丁基 1.1- —^丁基過
異丙苯基過氧化物、二-t-丁基過氧化物 氧基-3,3, 5 -三己基環己烷、1,1-二-t-丁基過氧基環己院、 2,2 -二_(t_丁基過氧基)丁烷、月桂醯基過氧化物、2,5-二甲基,5-二(過氧基苯甲酸酯)己烷-3、丨,3-雙(卜丁 基過氧醯基異丙基)苯、1,4-雙(卜丁基過氧異丙基) 苯、2,5 -二甲基-2,5 -二(t-丁基過氧基)己丨完、2,4,4·二甲 -38- (35) 200427754 基戊基-2 -氫化過氧化物、二異丙基苯氫化過氧化物、異 丙苯基氫化過氧化物、4,4.-二-t-丁基過氧基戊醯酸-η-丁 酯、二-t -丁基過氧基六氫丁酯、二-卜丁基過氧基乙酸 酯、t -丁基過氧基3·3·5 -三甲基己酯、t -丁基過氧基-異丙 基碳酸酯胺基甲酸酯、琥珀醯基過氧化物與乙烯基三·( t-丁基過氧基)矽烷等。
較佳者例如2,5 -二甲基-2,5 -二(過氧基苯甲酸酯)己 烷-3、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α,α-雙(t-丁基過氧基) 二異丙基苯、2,5 -二甲基-2,5 -二(t -丁基過氧基)己烷 等。 自由基起始劑之使用量,例如對α ·烯烴聚合物1 〇〇 質量份爲〇·〇1至1質量份,又以〇.〇5至0.25質量份爲 佳。
低於〇 . 〇 1質量份時,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 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之加成量變少,受極 性基變性所得之α -烯烴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 ) /數平均分子量(Μη)將超過2.5。 超過1質量份時,受極性基變性所得之α -烯烴聚合 物之臨界黏度[々]則低於0.71 dl/g,分子量1萬以下之成 份量將會超過〇 . 5質量% 。 本發明1與2之受極性基變性所得之α —烯烴聚合物 之製造法,例如將α -烯烴聚合物、自由基起始劑、不飽 和羧酸及/或其無水物,進行熔融混練等方法。 本發明1之受極性基變性所得之α -烯煙聚合物,於 -39- (36) 200427754 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可添加依爾康1 0 1 0 [四(伸 甲基-3 - ( 3,,5 ·-二-1 - 丁基-4 ·-羥基苯基)丙酯)甲烷]、依 爾康168[三(2.4 -二-t-丁基苯基)亞磷酸酯]等與後述之 氧化防止劑,硬脂酸鈣等中和劑,並可再添加一般之添加 劑。 本發明1與2之熔融混練溫度’ 一般爲1 7 〇至3 0 〇 t:,較佳爲1 8 0至2 5 0 t。
熔融混練(滯留)時間爲1 〇秒至1 2 0秒。 熔融混練時,以於不活性氣體環境下進行爲佳。依各 種情形之不同,可添加蒸氣,或於減壓下去除揮發成分皆 pj。 成型機可使用單軸擠壓機、雙軸擠壓機等。 雙軸擠壓機例如可使用20mm 0拉保擠壓機、35mm 0 TEM (東芝機械製雙軸擠壓機等)。
熔融混練處理所得之受極性基變性所得之α _烴聚 合物,其後可進行下述①處理,②處理,或於①處理後進 行②處理等皆可。 經由此處理,可使未反應之同一分子內含有乙嫌性雙 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部含量降低。 ① 於丙醒或甲基乙基同等一·院基嗣與,己院、庚j;完、 萘烷等脂肪族或脂環式烴之混合溶媒中進行接觸處理; ② 於甲醇等醇,丙酮或甲基乙基酮等二烷基酮或醇與 二烷基酮之混合溶媒中進行接觸處理。 本發明1之α -烯烴聚合物聚合物,係與(A )成分之 -40- (37) (37)200427754 α -烯烴聚合物1 〇 〇質量份、(b 1 )成分之有機矽化合物 0 · 0 0 1至1質量份、及(C成分之受極性基變性之α -烯 烴聚合物接觸所得者。 又’本發明1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又以滿足下 述①至③之條件爲佳。 ① 由(Β 1 )成分之有機矽化合物產生之矽化合物含有 0 · 0 0 1至1質量份, ② 熔融張力(ΜΤ )與熔融流動係數(ΜΙ )爲滿足 ΜΤ/7χ ( ΜΙ ) ·ϋ·8 > 1 之關係式, 其中,熔融流動係數(ΜI [單位:g /1 〇分鐘])所求得 之Μ T c與熔融張力(Μ T [單位:g ])爲滿足下述關係式: MTc=7x(MI) ·〇δ (3) MT/MTc > 1 ( 4 ) 又,MTc[單位·· g]=7x (ΜΙ) ·°·8 ,爲以式(3) 爲基礎,具有烯烴聚合物之熔融張力的7倍熔融張力之 意。 因此,依式(4 )內容,ΜΤ之値,係指因熔融張力向 上提昇後可充分發揮之各種物性之熔融張力的程度,其與 成型加工性、主要例如與吹塑成型或熱成型之軋扁性與軋 剪性,而爲薄膜成型時高速成型性之指標。 ③不溶於1 3 0 °C之對二甲苯的成分量低於1質量份。 本發明2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爲含有(Β 1 )成分 -41 - (38) 200427754 之有機矽化合物,(A )成分之^ -烯煙聚合物1 0 〇質量 份,及(c 1 )成分之受極性基所變性之4希烴聚合物〇. 1 至3 0質量份經混合(反應)所得,且熔融張力(Μ Τ )與 溶融流動係數(ΜΙ )爲滿足ΜΤ/7 X ( ΜΙ ) _()_8 > 1關係式 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本發明2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以不溶於】3 0 t 之對二甲苯的成分量低於1質量份者爲佳。
本發明1、2凝膠成份量之指標,爲採用不溶於130 °C之對二甲苯的成分量(G値)。 此成份量高於1質量份以上時,成型品之外觀會有惡 化之疑慮。 不溶於1 3 0 °C之對二甲苯的成分量之測定方法,例如 可採用後述之方法。
製得本發明1與2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方法, 例如有熔融混練法,溶液中之反應法等,但於考慮經濟性 或生產效率上,以採用熔融混練法爲佳。 熔融混練法之條件,例如下述之條件等。 熔融混練溫度例如8 0至3 5 0 t,較佳爲1 3 0至2 5 0 t:。 熔融混練時間一般爲1秒至6秒,較佳爲3 0秒至3 小時。 成型機例如可使用單軸擠壓機、雙軸擠壓機等。 雙軸擠壓機例如可使用20mm (/)拉保擠壓機、35mm 0 TEM (東芝機械製雙軸擠壓機等)。 -42 - (39) 200427754 又,本發明中,於進行熔融混練時,其爲將(B I )成 分分散於(A )成分中之後,再與(C 1 )成分反應所製得 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爲更佳。 又,本發明2中,於熔融混練法時,擠壓機前半部係 含有(Β 1 )成分之有機矽化合物,以製造(A )成分之 α -烯烴聚合物,後半部再進行(C 1 )成分之受極性基所 變性α -烯烴聚合物進行混練。
本發明1與2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於不損及本 發明之效果下,可添加各種氧化防止劑。 本發明1與2之氧化防止劑,例如酚系、硫系與磷系 之氧化防止劑等。
酚系氧化防止劑例如2,6-二-t-丁基-Ρ-甲酚' 丁基化 羥基苯甲醚、2,6-二-t-丁基-4-乙基酚、硬脂基- /3-( 3,5-二-t-丁基-4-羥苯基)丙酯等單酚系氧化防止劑,2.2'甲 基雙(4-甲基- 丁基酚)、2,2'甲基雙(4-乙基-6-卜丁 基酚)、4,4’-硫代雙(3-甲基-6-1-丁基酚)、4,4’-亞丁基 雙(3-甲基- 6-t-丁基酚)、3,9-雙[1,1-二甲基- 245-( 3-t-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2,4,8,10-四 氧雜螺[5,5 ]十一烷等雙酚系氧化防止劑,1,1 , 3 -三(2 ·甲 基-4-羥基-5-t-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 (3,5-二-t·丁基-4-羥基苄基)苯、四-[伸甲基·3- ( 3’,5’-二-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酯]甲烷、雙[3, 3'-雙-(4’-羥 基-3’-t-丁基苯基)丁基疊氮]甘油酯、1,3,5-三(3’,5’-二-卜丁基_4’-羥基苄基)-“卜三卩井-2,4,6-(;^,311,51〇三 -43- (40) 200427754 酮、生育酚等高分子型酚系氧化防止劑。 硫系氧化防止劑例如二月桂基_ 3 · 3 ·-硫代二丙酯、二 肉宣蔻基-3 · 3 ' -硫代二丙酯、二硬脂基_ 3 · 3 ·-硫代二丙酯 等。
磷系氧化防止劑例如三苯基亞磷酸酯、二苯基異癸基 亞磷酸酯、苯基二異癸基亞磷酸酯、4.4·-伸丁基-雙(3-甲基丁基苯基雙十三基)亞磷酸酯、循環辛戊烷四基 雙(十八烷基亞磷酸酯)、三(壬苯基)亞磷酸鹽、三 (單或二壬基苯基)亞磷酸酯、二異丁基季戊四醇二亞磷 酸酯、10-(3,5 -二-t -丁基-4-羥基苄基)-9,10 -二氫-9-氧 雜-10·二氫-9-氧雜·1〇 -亞磷酸酯菲撐、三(2,4 -二_卜丁基 苯基)亞磷酸酯、循環辛戊烷四基雙(2,6 -二-t-4 -甲基苯 基)亞磷酸酯、2,2 -伸甲基雙(4,6 -二-t -丁基苯基)辛基 亞磷酸酯等。 氧化防止劑之添加量,以對(A ) 、 ( B 1 ) 、 ( C )
成分之總量而言,以100至10000質量ppm之範圍爲 佳。 較佳爲1000至5000質量ppm。 低於1 00質量ppm時,MI或MT會有不安定之可能 性’添加量超過1 0000質量ppm時,並未能得到與花費 相同之效果。 氧化防止劑,以同時使用磷系氧化防止劑與酚系氧化 防止劑爲家。 硬酯酸鈣等中和劑,可再添加於一般之添加劑中。 -44 - (41) 200427754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3組成物之各成分。 聚丙烯系樹脂(C 2 ),只要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 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以下稱爲變性劑)所產生之 極性基部含有1 X 1 〇·6至〇 . 2 5重量% ,較佳爲2 X 1 (Γ 5至 〇 · 1 5重量% ,更佳爲5 X 1 0 ·5至〇 . 1 0重量%之聚丙烯系樹 脂時並未有特別之限定。
極性基部含量低於1 X 1 0 ·6時,因未能推進與系烷偶 合劑(Β )之反應,故不易提昇組成物之熔融張力t 又,超過 〇. 2 5重量%時,因產生凝膠化,而造成組 成物之熔融張力降低,或耐熱性與機械物性降低等。 又’極性基部之含量,係於聚丙烯系樹脂(C2 )薄膜 成型’隨後使用傅里葉(Fourier)變換紅外線吸收光譜測定 所求得者。
聚丙烯系樹脂,可爲丙烯均聚物、及丙烯與α -烯烴 (例如乙烯、1 - 丁烯等)之無規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接 枝共聚物或其混合物等。 其中較佳者爲丙烯均聚物。 聚丙烯系樹脂(C2 )之極性基部,例如與本發明1與 2之α-烯烴聚合物變性所使用之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 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部爲相同 者。 本發明3所使用之變性劑並未有特別之限定,例如可 使用本發明1與2相同之變性劑。 前述聚丙烯系樹脂(C2 ),例如將不含極性基之聚丙 -45 - (42) (42)200427754 烯系樹脂、自由基起始劑與上述變性劑熔融混練而至製 造c 此時,添加條件、反應條件等’可配合極性基部之比 例爲1x1 0_6至0.25重量%之範圍作適當的調整i 本發明3之自由基起始劑之具體例’例如本發明1與 2相同之自由基起始劑等。 本發明中,聚丙烯系樹脂(C2 ),例如可使用不含極 性基部之聚丙烯系樹脂(末變性聚丙烯系樹脂)與,含有 極性基部之聚丙烯系樹脂(變性聚丙烯系樹脂)之混合 物。 此時,變性聚丙烯系樹脂中極性基部之比例或,其比 例於混合物中所含極性基部之比例,可適當地調整至} x 10 6至0.25重量% 。 聚丙烯系樹脂(C 2 ),於使用前述混合物時,較佳者 爲使用下述(C3)與(C5),或下述(C4)與(c5)之 混合物。 (C3 )熔融流動係數,較佳爲至分 鐘’更佳爲〇」_至50g/10分鐘,最佳爲I至2〇g/】〇分 鐘’溶點較佳爲⑷至17〇t,“ s pa之未變 性聚汽烯系樹脂; (ο )熔融流動係數,較佳爲〇 〇1至i〇〇g/i〇分 鐘更佳爲0.1至50g/10分鐘,最佳爲〗至2Qg/1()分 鐘,使用i3C-NMR測定之中位五元組分率[〇1〇1111111],較佳 爲40至90莫耳% ,更佳爲60至8〇莫耳%之未變性聚丙 •46- (43) (43)200427754 嫌系樹脂; (C 5 )極性基部之含量,較佳爲〇 · 〇 〇丨至1重量% , 更爲0 · 0 1至〇 . 5重量% ,於1 3 5 ΐ、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 界黏度’較佳爲0.7 d 1 / g以上,更佳爲〇 · 7至5 . 〇 d 1 / g,最 佳爲0.8至3 .Odl/g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其中所使用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4 ),爲未變性 之軟質聚丙烯系樹脂。 使用前述混合物時,可將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 5 )與 矽烷偶合劑(B )之反應(形成熔融張力之有效成分的反 應),於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3 )或(C4 )中進行。 經此反應,可抑制測定熔融張力時造成斷紗原因之一 的凝膠之發生。 又’可使形成熔融張力之有效成分均勻地分布於未變 性樹脂中。 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3 )或(CM )中,若熔融流 動係數未達 0 · 0 1 g/1 0分鐘時,樹脂組成物之成型性會有 降低之疑慮。 又,超過100g/10分鐘時,提昇熔融張力所產生之加 工性改良效果會有降低之疑慮。 熔點低於1 4 5 °c時,會有損害聚丙烯樹脂耐熱性之疑 慮。 中位五元組分率低於4 0莫耳%時,會有損害軟質聚 丙烯樹脂強度與耐熱性之疑慮。 又,超過90莫耳%時,會有損害軟質聚丙烯樹脂柔 -47- (44) (44)200427754 軟性之疑慮。 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 5 )中,極性基部含量低於 0.0 0 1重量%時,會有未能提昇熔融張力改善效果之疑 慮c 又,超過1重量%時,因與矽烷偶合劑(B )產生過 度反應而形成凝膠化,會有降低熔融張力之疑慮。 臨界黏度低於0.7 dl/g時’會有未能有效率地生成可 形成熔融張力之有效成分之疑慮或,造成所得樹脂組成物 之熔融流動係數或熔融張力降低之疑慮。 又,超過5 · 0 d 1 / g時,將會造成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3 )與(C4 )之混合不良,而會有容易產生凝膠等副 產物之疑慮。 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5 ),依差不掃描熱量計 (DSC )測定所得之溶解熱函較佳爲l〇〇】/g以下,更佳爲 9 0J/g以下。超過1 〇〇J/g時,會有損害柔軟性之疑慮。 又,使用13C-NMR測定之中位五元組分率([mmmm] 及[rrrr]),較佳爲滿足([rrrr]/l-[mmmm] ) - 20% 之關 係式。 此數値更佳爲20至30% 。 低於2 0%時,會有損害彈性恢復率之情形。 又,中位五元組分率[mmmm]與[rrrr]係爲 A. Zambelli 等 於 ’’Macromolccules’’ 第 6 卷第 925 頁 (1 97 3 )所提出之使用13C-N MR測定聚丙烯分子鏈中之 中位五元組分率單位中的中位五元組分率與消旋五元組分 -48- (45) (45)200427754 率之意。 又,13C-NMR光譜測定中之光譜歸納法,則爲依A. Zanibelli 等 於 ’’Macromolccules·’ 第 8 卷第 687 苜 (.1 9 7 5 )所提出之內容爲依據。 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 5 )其極性基部與聚合物鍊之莫 耳比(/3 2値)較佳爲0.5至3,更佳爲〇. 8至2. 〇。 莫耳比低於0.5時,因極性基部過少,故會有未能改 善樹脂組成物熔融張力之情形。 又,超過2時,因分子鍊過度切斷,故會有臨界黏度 過小之疑慮。 又’ A 値係爲依凝膠滲透色層分析(G P C )法求得 之數平均分子量(Mu )所算出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 5 )之聚合物之鏈數(莫耳/g )與極性基部(莫耳/g ) 之比例’此數値爲1時’係指聚合物之每一鏈上付加有1 分子變性劑之意。 變性聚丙稀系樹脂(c 5 )之添加量,以對未變性聚丙 烯系樹脂(C3)或(C4) 1〇〇重量份,較佳爲至3〇 重量份,更佳爲1至20重量份。 添加量低於0 · 1重量份時,聚丙烯系樹脂(C 3 )中之 極性基部會有過少之疑慮。 又’超過3 0重量%時,相反的極性基部會有過多之 疑慮。 則述未變性之聚丙烯系樹脂(C 3 )與(c 4 ),可依 公知方法進行適度之聚合即可。 -49- (46) (46)200427754 又,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 5 ),可依與上述相同方法 製造。 本發明3之矽院偶合劑(b ),並未有特別之限定, 較佳者例如(B 1 )式(1 )所示有機砍化合物’
XnSiYm ( OR) 4_( n + m! (】) [式中,X爲極性基部,較佳爲含有可與羧酸或其無 水物反應之基的取代基,γ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 R爲烴基,η爲1至3,m爲0至2之整數,且(n + m):=: 1至3] 式(1 )所示有機矽化合物之詳細內容,如本發明1 與2所述之內容。 矽烷偶合劑(B )之添加量,以對聚丙烯系樹脂 (C 2 ) 1 0 0重量份,以使用〇. 〇 〇 1至1重量份,較佳爲 0 . 1至0.5重量份。 添加量低於0 . 〇 〇 1重量份時,會降低熔融張力之改善 效果。 又’超過1重量份時,熔融張力之改善效果並未隨添 加量增加之比例而增加,故未能充分地活用矽烷偶合劑 (B )。 又,其會引起製造費用之上升。 本發明3之氧化防止劑(D ),例如三(2;4-二-t· 丁 基苯基)亞磷酸酯(汽巴特用化學公司製,依爾康168 -50- (47) (47)200427754 (商品名))’ (2.6-^_·-!> 丁基-4-甲基本基)季戊四醇二 亞磷酸酯(亞地可氣體公司製,P E P - 3 6 (商品名)), 4.4’-雙苯基二亞磷酸四(2.4-二-t-丁基苯基)(日本葛利 亞製’ S a n d e S t a b P - E P Q (商品名)寺碟系氧化防止劑 或,四(伸甲基·3-(3·,5·-二-t-丁基-4,-羥基苯基)丙 酯)甲烷(汽巴特用化學公司製,依爾康1 0 1 0 (商品 名)),四[伸甲基- 3-( 3·,5·-二-t-丁基-4,-羥基苯基)] 丙酯(亞地可氣體公司製,MARK A060(商品名)),n-辛基癸基-(4’-羥基-3’,5’-二-t-丁基酚)丙酯(汽巴特用 化學公司製,依爾康1 0 76 (商品名))等酚系氧化防止 劑。 其他’例如本發明1與2之酚系氧化防止劑與磷系氧 化防止劑等。 其中,較佳者爲依爾康1010與依爾康〗68。 磷係與酚系氧化防止劑,其可分別單獨使用1種或將 2種以上組合使用皆可。 又,其可與氧化防止劑組合使用。 氧化防止劑(D )之添加量,以對聚丙烯系樹脂 (C2) 100重量份,爲使用0.05至1重量份,較佳爲使 用0 · 1至0 · 5重量份。 添加量低於〇 ·5重量份時,會有連帶造成聚丙烯樹脂 加工中及保存中品質低落之疑慮。 又’超過1重量份時’容易出現費用過高之情形。 本發明#之變性聚丙烯樹脂組成物,其熔融張力 -51 - (48) (48)200427754 (Μ T )與熔融流動係數(Μ I )爲滿足Μ T/ 7 x ( Μ I ) —() 1 〉1之關係式。 此比値,較佳爲超過2之數値。 滿足此關係之組成物,與目前聚丙烯系樹脂相比較 時,可保持較高之熔融張力,且顯示出較佳之流動性而爲 較佳。 又,未滿足此關係之組成物,因熔融張力不足,故不 易適用於大型吹塑成型或發泡成型用,其他,亦不適用於 組成物軋扁性過大之用途、或成型方法。 此一關係,係於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4 )與矽烷偶合 劑(B )之反應所生成之成分,爲提升Μ T之結構物時 (高分子量,且具有分支結構之結構物)時成立。 即,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4 )之分子量顯著變小時, 例如[7?]爲〇 . 1 9時,因所生成之分支結構物之分子量過 小,故未滿足關係式下,而未能形成提昇ΜΤ之成分。 又,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 4 )之極性基部/聚合物鍊 (/S 2値)極高時’例如Θ 2値爲1 2,則持續形成分支結 構物至形成具有立體網目結構之結構物。 依前述方式生成之網目結構物,僅爲形成凝膠之成分 而已,未能作爲提昇ΜΤ之成分。 欲成立前述關係之另一因素,例如使提昇Μ Τ之成分 均勻地分散於樹脂中等。 因此’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4 )與未變性聚丙烯系樹 脂(C 2,C 3 )中均勻分散(充分相溶)點,爲極重要之 -52- (49) (49)200427754 因素。 換言之,可提升Μ T之可能結構物之形成,例如以選 擇有效的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 4 ),且選擇對生成之提昇 Μ 丁之成分均勻地分散於樹脂中之製造條件下、自由地調 節ΜΤ値。 基於前述對Μ Τ之調節,即可製得滿足前述關係式之 高Μ Τ物質。 又,本發明3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不溶於 1 3 (TC下之四氫化萘的成分量(G値)低於1重量% 。 較佳爲0.7重量%以下,更佳爲0 · 5重量%以下。 G値爲超高分子量形成凝膠化之成分量,G値超過1 重量%時,組成物所成型之物品會造成外觀不良之情形。 G値超過1重量%時,可使用降低變性聚丙烯系 (C4 )之添加量或酸價,降低矽烷偶合劑(Β )之添加 量,或降低變性聚丙烯系(C4 )之石2値之方式,使G値 降低至1重量%以下。 本發明3之組成物,必要時可適當地添加造核劑、氧 化防止劑、紫外線吸收劑、外部潤滑劑、可塑劑、靜電防 止劑、著色劑、難燃劑、難燃助劑等其他添加劑或,熱塑 型樹脂等。 造核劑例如二(p-t-丁基苯甲酸酯)鋁、其他羧酸之 金屬鹽,甲基雙(2,4-二-t-丁基苯基)酸性磷酸鈉、其他 磷酸之金屬鹽、滑石、酞菁衍生物等。 可塑劑例如聚乙二醇、聚醯胺低聚物、乙烯雙硬脂酸 -53- (50) 200427754 醯胺、苯甲酸酯、聚苯乙烯低聚物、聚乙烯蠟、礦物油、 矽油等。 難燃劑例如溴化聚苯乙烯、溴化間規聚苯乙烯 '溴化 聚苯醚等。 難燃助劑例如三氧化銻及其他銻化合物等。 前述添加劑與熱塑性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 以上組合使用皆可。 其次,將說明本發明3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組成物,係將下述(C2)與(B),或下示 (C2 ) 、( B )與(D )混合以製造者。 (C2)含有1χ1(Γ6至0.25重量%之由同一分子內含 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部的 聚丙烯系樹脂:1 0 0重量份, (B )矽烷偶合劑:0 · 0 0 1至1重量份, (D )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〇 · 〇 5至1重量份,
又,各成分之適當添加量如上所述。 其中,各成分之混合方法,例如熔融混練法或、溶液 混合法等,但於考慮經濟性時,以使用熔融混練法爲佳。 又,使用熔融混練法時,以先將矽烷偶合劑(B )預 先分散於聚丙烯系樹脂(C 2 )中爲佳。 各成分之混合,較佳爲於8 0至3 5 0 °C,更佳爲130 至2 5 0 °C,較佳爲1秒至6小時,更佳爲3 0秒至3小 時。 又,聚丙烯系樹脂(C2 ),係將下述(C3 )與 -54- (51) (51)200427754 (C4),或下示(C4)與(C5)混合以製造者。 (C 3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 · 〇 i至丨〇 〇 g /】〇分鐘、熔點 爲1 4 5至1 7 0 °C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1〇〇重量份, (C 4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 . 至丨〇 〇 g /】〇分鐘,使用 13CNNMR測定之中位五元組分率4〇至90莫耳 %之未變性聚丙儲系樹脂:〗〇 〇重量份, (c 5 )含有前述極性基部〇 . 〇 〇丨至1重量。/。,於i 3 5 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〇.7dl/g以上之變性聚 丙烯系樹脂:0 · 1至3 0重量份。 本發明3之組成物,較佳爲使用下述方法所製得者。 使砂丨元偶合劑(B)含量爲1〇至i〇,〇〇〇ppm,較佳爲 1〇〇至5 0〇〇pPm,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D )含量爲 5〇〇至10,000,較佳爲1000至5〇〇〇ppm之方式,混合矽 院偶合劑(B )、磷系/或酚系氧化防止劑(D ),及聚丙 烯系樹脂(C3)或(C4)。 其後,對此混合物1 00重量份,混以變性聚丙烯系樹 脂(C5)〇.l至30重量份。 或’使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D)含量爲5〇〇至 10,000 ’較佳爲1〇〇〇至5〇〇〇ppm之方式,混合磷系/或酉分 系氧化防止劑(D )與聚丙烯系樹脂(C 3 )或(C 4 )。 另使砂烷偶合劑(B )與變性聚丙烯樹脂(C 5 )反 應。 其後’對此混合物1 0 0重量份,混以反應物〇 .丨至3 0 重量份。 -55- (52) (52)200427754 本發明3之組成物,因具有較局之熔融張力,故可大 幅提昇聚丙烯系樹脂之成型性。 本發明之組成物,可使用薄片成型、薄膜成型、熱成 型、發泡成型、吹塑成型或其他成型法予以成型,特別是 對於以往因熔融張力不足所造成之聚丙烯系樹脂不易成型 之吹塑成型或薄片成型等極爲有效。 因此本發明之組成物,於使用現有之製造裝置即可簡 單地予以製造,而具有極廣泛用途。 又’可使用極少量之單價較高之矽烷化合物,故於製 造費用之觀點而言,爲具有相當之經濟性。 本發明之組成物的成型體,可用於各種常用之構件、 汽車內裝材料等。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4之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4之製造方法,爲將碳數2至20之變性α ·烯 烴聚合物(C6 ) 100重量份,與矽烷偶合劑(Β ) 0.001〜 〇 · 5重量份,較佳爲〇 . 〇丨〜〇 . 〇 5重量份混合,且混合物 [(B) + (C6)]中,再將碳數2至20之α-烯烴聚合物 (Α),依(A) /[(B) + (C6)](重量比)爲 0/100 至 9 9/1 ’較佳爲0/1 〇〇至99/1之比例進行混合之製造方法。 矽烷偶合劑(B )之添加量低於0.001重量份時,並 未能發現組成物所需要之熔融張力。 又,超過〇 · 5重量份時,矽烷偶合劑(B )並未能有 效地活用,於製造時會產生費用過高之情形。 -56- (53) 200427754 又,(A ) / [ ( B ) + ( C 6 )]之比例超過上述範圍時, 組成物並未能達到所需要之熔融張力。 本發明製造方法中,並未特別限制各成分之混合方 法,例如可使用熔融混合法或溶液混合法,但於考量經濟 性上,以使用熔融混合法爲佳。 因此本發明較佳爲將變性α -烯烴聚合物(C 6 )與矽 烷偶合劑(Β )熔融混合者。
又,較佳爲將變性α -烯烴聚合物(C 6 )與矽烷偶合 劑(Β )熔融混合,再將所得熔融混合物[(B ) + ( C 6 )] 與α -烯烴聚合物(A )熔融混合。 變性α -烯烴聚合物(C 6 )與矽烷偶合劑(B )之混合 溫度,較佳爲160至3 0 0 °C,更佳爲2 00至25CTC,混合 時間以1秒至1 0分鐘,較佳爲3 0秒至4分鐘爲宜。 低於1 6 0艺或低於1秒時,反應會有未能完成之疑 慮。
又,超過3 0 0 °C或1 0分鐘時,極容易造成變性α -烯 烴聚合物(C 6 )之劣化與混合物[(B ) + ( C 6 )]之凝膠 化。 又,混合物[(B ) + ( C 6 )]與^ -烯烴聚合物(A )之 混合條件並未有特別之限定,較佳者爲於上述相同溫度與 時間下進行。 以下,將說明本發明4之製造方法所使用之各成分。 變性α -燦烴聚合物(C 6 ),係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 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以下稱變性劑)所變性 -57- (54) 200427754 之碳數2至20之α -烯烴聚合物。 變性α -烯烴聚合物(C 6 ),其由變性劑所產生之極 性基部之含量,爲0.001至〇.4重量%較佳爲0.01至0.4 重量%更佳爲0 . 〇 3至〇 . 3重量% 。 極性基部含量低於0.0 0 1重量%時,組成物並未能達 到所需要之熔融張力。
又,極性基部之含量,係使變性α -烯烴聚合物 (C 6 )進行薄膜成型,隨後使用傅里葉(F 〇 u r i e r )變換紅外 線吸收光譜測定所求得者。 本發明4所使用之變性劑並未有特別之限定,例如可 使用本發明1與2相同之變性劑。 本發明4之變性α -烯烴聚合物(C 6 ),於1 3 51、 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0.9至5.〇dl/g之範 圍,較佳爲0.9至3.5dl/g更佳爲1.0至2.5dl/g。
[7?]低於0.9dl/g時,並未能發現組成物所需要之熔 融張力。 又,超過5.0 dl/g時,組成物之成型性將會降低。 又,組成物形成凝膠化時,G値將超過1重量% 。 變性烯烴聚合物(C6)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述平均 分子量(Mw/Mn)爲3以下,較佳爲2.5以下。 (Mw/Mn )超過3.0時,將會造成(C6 )之均勻性降 低,而未能達到組成物所須知熔融張力。 又’ Mw與Μη係由凝將滲透色層分析法(Gpc )所 測得者。 -58- (55) (55)200427754 變性α -烯烴聚合物(c 6 ),其極性基部與聚合物鍵 之莫耳比(/33値)爲〇·ι至3.0,較佳爲0.5至3〇,更 佳爲〇 . 5至2 · 0。 /5。値低於〇. 1時,並未能發現組成物所需要:之熔融 張力。又,超過3 · 〇時,組成物將會形成凝膠化,且^値 將超過1重量% 。 又,/3 3値係爲以GPC法求得之Μη所算出之(C6 ) 的聚合物之鏈數(莫耳/g )與極性基含量(莫耳/g )之比 例’此數値爲1時,係指聚合物之每一鏈上付加有一分子 之變性劑。 前述變性α -烯烴聚合物(C6 ),例如由碳數2至3 〇 之α -烯烴聚合物、自由基起使用與上述變性劑經熔融混 練方式而製得者。 此時,添加條件,反應條件等可依使(C 6 )之極性基 部之含量、[/? ]、Mw/Mn與/3 3値爲前述範圍內之方式作 適當的調節。 本發明4之(A)碳數2至20之烯烴聚合物,例 如可爲選自乙嫌(共)聚合物、丙;)¾ (共)聚合物、卜丁 烯(共)聚合物、局級烯烴(共)聚合物等所選出之單獨 一種或二種以上之組合。 其中較佳者爲丙烯(共)聚合物或丁稀(共)聚 合物。前述聚合物可依公知知方法適當地聚合。 本發明4之自由基起始劑,例如與本發明1至3相同 之自由基起始劑等。 - 59- (56) (56)200427754 本發明中較佳使用之變性α _烯烴聚合物(C 6 ) ’例 如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共)聚合物及無水馬來酸變性 1 - 丁烯(共)聚合物。 本發明4之矽烷偶合劑(B )並未有特別之限定,較 佳者爲(B 1 )式(1 )所示有機矽化合物’
XnSi Ym ( OR ) 4-…m ' ( 1 ) [式中,X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基的取代基’ γ 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煙基,η爲1至 爲〇至2之整數,且(n + m) =1至3] 式(1 )所示有機系化合物之詳細內容’例如本發明 1與2所記載之內容。 本發明4之製造方法,係將前述變性丙烯聚合物 (C 6 )與矽烷偶合劑(B ),於上述條件下進行混合’而 可有效率地得到可形成熔融張力之有效成分的混合物 [(B) + ( C6 )]。 又,產生混合物[(B ) + ( C 6 )]之詳細作用基至目前 尙未完全明瞭,一般推測爲下述情形。 即,變性α -烯烴聚合物(C6 )與矽烷偶合劑(B )混 合時,α -烯烴聚合物中經由接枝產生之極性基部與’可 與此極性基部反應(Β )部位(例如上述式(1 )之χ )產 生反應,形成接枝(Β )之(C 6 )結構物’再與由此結構 物(Β )產生之部位(例如,上述式(1 )之〇R )縮合’ -60- (57) (57)200427754 而生成混合物[(B ) + ( C 6 )]。 混合物[(B ) + ( C6 )]推測應爲以矽原子爲中心之支 鏈、交聯或超高分子量α -烯烴聚合物。 此時,推測(C 6 )之y3 3値較大時或,存在過剩 (B )時,其混合物[(B ) + ( C 6 )]較容易凝膠化t 具體而言,推測應爲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 (C 6 )、及3 -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b )混合時,係由 丙_聚合物經接枝所得之由無水馬來酸產生羧酸無水物基 與’ (B )之胺基反應產生接枝結構,又,此結構物再與 (B )所產生之甲氧基縮合,而生成混合物[(b ) + (C6)]。 本發明4之α ·烯烴聚合物(A ),其爲碳數2至20 之α -燏烴聚合物,且於1 3 5艺、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 求占度[々]爲0.7至5.0dl/g,較佳爲0.9至3.5dl/g,更佳爲 1·〇 至 2.5dl/g。 [W ]低於0.7 dl/g時,組成物之機械強度等物性會降 低。 又’超過5.0dl/g時,組成物之成型性會降低。 ^ -烯烴聚合物(A ),例如與變性α -烯烴聚合物 (C 6 )所使用之製造原料相同。 較佳者爲丙烯(共)聚合物與1-丁烯(共)聚合 物。 前述聚合物可使用公知方法適當地進行聚合。 本發明4之製造方法,較佳爲於上述變性α -烯烴聚 -61 - (58) (58)200427754 合物(C 6 )與矽烷偶合劑(b )同時,再加入磷系及/或酚 系氧化防止劑以進行混合。 前述本發明4之氧化防止劑之具體例,例如與本發明 1至3相同之磷系氧化防止劑或酚系氧化防止劑等、 本發明4之製造方法,必要時可適當地添加氧化防止 劑、造核劑、氧化防止劑、紫外線吸收劑、外部潤滑劑、 可塑劑、靜電防止劑、著色劑、難燃劑、難燃助劑等其他 添加劑或,熱塑型樹脂等。 本發明4之造核劑、可塑劑、難燃劑與難燃助劑等。 前述添加劑與熱塑性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 以上組合使用皆可。 本發明4之製造方法所得之^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較佳爲滿足熔融張力(Μ Τ )與熔融流動係數(Μ I )爲 ΜΤ/7χ ( ΜΙ ) ·0·8> 1 之關係式。 此比値,較佳爲超過2之數値。 滿足此關係式之組成物,與目前之α -烯烴聚合物組 成物相比較時,顯示出除可保持高度熔融張例外,尙具有 良好流動性之優點。 又,未滿足此關係之組成物,其因提昇熔融張力對具 有之成型性改良效果不足,故不易適用於大型吹塑成型或 發泡成型用,其他,亦不適用於組成物軋扁性過大之用 途、或成型方法。 又,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之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 成物,其於1 3 0 °C下之四氫化萘的不溶成分量(G値)’ -62- (59) (59)200427754 較佳爲1重量%以下,更佳爲〇. 5重量%以下。 G値爲超高分子量形成凝膠化之成分量,〇値超過] 重量%時’組成物所成型之物品會造成外觀不良之情形。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所得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因 熔融張力較高,故可大幅提昇^ —烯烴聚合物之成型性。 本發明之組成物,可使用薄片成型、薄膜成型、熱成 型、發泡成型、吹塑成型或其他成型法予以成型,特別是 對於以往因熔融張力不足所造成之聚丙烯系樹脂不易成型 之吹塑成型或薄片成型等極爲有效。 因此本發明之組成物,於使用現有之製造裝置即可簡 單地予以製造,而具有極廣泛用途。 又’可使用極少量之單價較高之矽烷化合物,故於製 造費用之觀點而言’爲具有相當之經濟性。 本發明之組成物的成型體,可用於各種常用之構件、 汽車內裝材料等。 本發明之製造方法,可使用現有之製造裝置簡單地實 施’又,不限於變性α ·烯烴聚合物,亦可用於製造其他 變性熱塑性樹脂(例如聚碳酸酯等)之組成物之情形,其 具有極廣泛的利用性。 又,較高價之矽烷偶合劑酯使用量,僅需使用少量下 即可完成,於製造費用上亦屬極具有經濟價値。 以下,將以實施例爲基礎,對本發明作更具體之說 明’但本發明並不受前述實施例限制。 本發明之物性測定,係依下述方法進行。 -63- (60) (60)200427754 [物性測定法] (1 )分子量分布M w / Μ η,爲使用凝膠渗透色層分析 法(G P C ),依下述裝置與條件下測定所得之丙燏聚合物 換算之 M w與Μ η。 M w爲1萬以下之成分量亦可依此G P C法測定。 GPC測定裝置 柱體:TOSOGMHHR-H ( S) ΗΤ 檢測器:液體色層分析用檢測器 WATERS 150C 測定條件: 溶媒:1,2,4 -三氯基苯 溫度:1 4 5 °C 流速:1 . 〇 m 1 樣品濃度:2.2 m g / m 1 注入量:1 6 0 // 1 檢量線:Univesal Calibration 解析程式:HT-GPC ( Ver. 1.0 ) (2 )聚合物之中位五元組分率([mmmm]及 [rrrr]),爲使用下述裝置與條件所測定者。
裝置:日本電子(公司)製 JNN-EX400型 I3C-NMR 裝置 方法:質子完全偶合法 濃度:220mg/3ml 溶媒:1,2,4 -三氯基苯與重苯之9 0 : 1 0 (容量比)混 -64- (61) (61)200427754 合溶媒 溫度:1 3 (T C 脈衝寬:4 5 ^ 脈衝重複時間:4秒 積算次數:10000次 (3 )酸變性α -烯烴聚合物之酸含量的測定 將酸變性α -烯烴聚合物進行薄膜成型’隨後使用傅 里葉(Fourier)變換紅外線吸收光譜測定所求得者° (4 )熔融流動係數(ΜI [單位:/1 〇分鐘])之測定法 依J I S _ Κ 7 2 1 0爲基準,於測定溫度2 3 0 t:、荷重 2 . 1 6 g下測定者。 丙烯聚合物組成物時,使用長8 m m、直徑2.0 9 5 m m 之孔板。 (5 )熔融張力(Μ T [單位:g ])之測定法 使用東洋精機公司製凱必拉1 C ,於測定溫度2 3 0 °C 下,拉伸溫度3 · 1 m /分鐘下測定。 丙烯聚合物組成物時,使用長8 m m、直徑2 · 0 9 5 m m 之孔板。 (6 )不溶於1 3 0 °C之對二甲苯的成分量(G値)之 測定法 於1公升圓底燒瓶中,加入樣品之聚合物組成物 lg,BHT ( 2,6 -二-t - 丁基·ρ_ 甲酉分)250mg ’ 對一甲本 5 00ml後’於130°C下攪拌3小時。 所得對二甲苯溶液迅速地以4〇〇孔目之不鏽鋼網過 (62) (62)200427754 濾,其後將該金屬網於90°C下真空乾燥4小時’經砰量 以求得未通過該金屬網成分之質量,爲不溶於1 3 之對 一甲苯成分量。 (7 )臨界濃度:於1 3 5 t:、四氫化萘中測定者、 (8 )聚合物粉末之平均粒徑 使用不同孔目之篩進行分級,將5 0 %質量部分之粒 徑作爲平均粒徑。 (9 )聚合物粉體之體積密度:依】IS K 691 1爲基準 馨 測定。 (1 0 ) yS 1、/5 2與A 3値:依前述方法測定。 (1 1 )溶解熱函(△ Η ):使用差示掃描熱量計 (DSC)測定。 【實施方式】 實施例1 ©(A)成分[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φ (1 )固體觸媒成分之製作 於內容積〇 . 5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三口燒瓶中’經氮 氣取代後,加入經脫水處理後之辛烷60ml、二乙氧基鎂 1 6 g。 將此溶液加熱至40°C,再加入四氯化矽2.4ml後經 2〇分鐘攪拌,再添加苯二甲酸二丁酯1.6ml。 將此溶液升溫至80°C,隨後滴入四氯化鈦77m卜於 內溫125 °C下,進行2小時攪拌接觸處理。 -66 - (63) 200427754 其後,停止攪拌並使固體沉澱,取出上澄淸液。 再加入100ml之脫水辛烷,於攪拌中升溫至】25 ΐ , 保持1分鐘後,停止攪拌並使固體沉澱,取出上澄淸液。 重複此洗淨操作7次。 隨後,再加入1 2 2 ηι 1之四氯化鈦,於內溫1 2 5 t下, 進行2小時攪拌,作第2次接觸處理。
其後,以上述1 2 5 °C之脫水辛烷,重複洗淨操作6 次,得固體觸媒成分。 (2 )預聚合 於內容積〇 · 5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三口燒瓶中,經氮 氣取代後,加入經脫水處理後之庚烷4 〇 〇 m 1、三異丁基鋁 2 5 m m ο 1 x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石夕垸2.5mmol、與上述固體觸 媒成分4 g。 於室溫下,攪拌中導入丙烯。
經1小時後,停止攪拌,得對固體觸媒I g爲4g之丙 烯產生聚合所得之預聚合觸媒成分。 (3 )丙烯之聚合 將內容積1〇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不鏽鋼製高壓釜充 分乾燥並以氮氣取代後,加入脫水處理之庚烷6公升、三 乙基銘12.5mmol、二環戊基二甲氧基5夕院0.3mmol。 其中,反應系內之氮氣經丙烯取代後,導入 0.098MPa之氫氣,其次於攪拌中導入丙燒。 於反應系內之內溫80 °C、全壓0.7 8 5 MPa之安定狀態 下,將以Ti原子換算爲含〇.〇25mmol之庚烷淤漿50ml加 -67- (64) (64)200427754 入其中,以連續供應丙烯之方式於8(TC下進行3小時之 聚合反應。 聚合結束後,加入50ml之甲醇’並進行降溫、解
壓C 將內容物全量移至附有過濾器之過濾槽,升溫至8 5 t後進行固液分離。 又,使用8 51:之庚烷6公升洗淨固體部2次’進行 真空乾燥結果得丙烯聚合物(A ) 2.5kg。 固體觸媒lg之觸媒活性’於聚合3小時後爲 3 3.1kg/g-cat. 3hr。 以下爲此丙烯聚合物之特性。 a ·臨界黏度[7?]爲1 .7〇dl/g, b · 13C-NMR之成分爲中位五元組分率[mmmm]: 9 8 . 〇 m ο 1 % , c ·聚合物粉末之平均粒徑:1 200 m ’ d·聚合物粉末之體積密度:〇.38g/cm3 ②(C 1 )成分[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作爲(C 1 )成分之原料的丙烯聚合物,除未添加氫以 外,可同樣地依前述①之(A)成分之合成方法中(3)丙 嫌聚合之方法予以合成。 所得丙烯聚合物之臨界黏度[]爲7.65dl/g ° 於上述丙烯聚合物2kg中,加入無水馬來酸6g、與 過己炔258/40(日本油脂公司製,2,5-二甲基-2,5_雙(卜 丁基庚氧基)己炔-3,不活性固體4 0 %稀釋物)2 § ’以 -68- (65) (65)200427754 乾摻合物之形式於2 0 m m之雙軸擠壓機熔融混練。 於所得顆粒狀之樣品〗k g中,加入丙酮0.5 k g,庚院 〇.7kg。並於85 t下進行2小時加熱攪拌(於耐壓容器中 實施)。 於操作結束後,使用金屬網回收顆粒後,將其於 1 . 5 k g之丙酮中浸漬1 5小時。 其後,再使用金屬網回收顆粒,於風乾後,於8 0 °C 下進行6小時、1 3 0 °C下進行6小時之真空乾燥。 以下爲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特性。 a .無水馬來酸之含量:0 · 〇 9 8質量% , b·臨界黏度[?7]·· 1.43dl/g, c. /3 1 値:0.99, d. MW/Mn : 2.03 e. .Mw爲1萬以下之成分量:〇·2質量% ③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製作 (Α)成分,係於上述丙烯聚合物粉末38〇g中,添 加(B1)成分之3 -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APTES) 〇.95g,依爾康1〇1〇 〇.24g,依爾康168 0.56g與硬脂 酸鈣〇.2g後,充分攪拌。 其次,將(C 1 )成分之上述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 物2 0 0 g加入其中,於混合後,使用雙軸擠壓機,於2 3 〇 °C下進行熔融混練。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物性値如表1所示。 MTc之値’爲由式(3)所求得之計算値。 (66) (66)200427754 所得丙嫌聚合物組成物之M τ /M T c之値,顯示出2 . 0 之高數値。 實施例2至5 除改變(C 1 )成分之量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相同 方法製作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1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 T /M T c之値,顯示出1 . 5 至2.7之高數値。 實施例6至8 於實施例1①之(A )成分之合成中的(3 )丙烯聚合 步驟中,除使用改變氫條件所合成之具有不同臨界黏度之 (A )成分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1製作丙烯聚合物組成 物。 聚合物粉末之體積密度爲0·36至〇.39g/cm3之範圍。 其結果如表1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T/MTc之値爲1 .6至2.7 之高數値。 實施例9 於實施例1①之(A )成分之合成中的(3 )丙烯聚合 步驟中,除使用三氯化鈦與二乙基鋁氯化物所得之觸媒替 代Ti/Mg觸媒,並使用下述(2)之預聚合與(3)之丙烯 -70- (67) 200427754 聚合條件所合成之(A )成分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1製 作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1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Μ T/M Tc之値爲2.1之_數 値。 (2 )預聚合
將內容積2 · 0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三口燒瓶以氮氣取 代後,加入脫水處理之庚烷1 .5公升、二乙基鋁氯化物 (DEAC ) 31.5g、索爾維觸媒(三氯化鈦)4.5g。 其後,加入0.〇59MPa之氫氣,隨後於攪拌中導入汚 烯。 於反應系內之內溫8 0 °C、全壓0.7 8 5 Μ P a之安定狀態 下’將含有上述聚合觸媒成分之固體觸媒〇.6g之庚烷淤 獎5〇ml加入其中,以連續供應丙烯之方式於6(rc下進行 4小時之聚合反應。
所製得之丙烯聚合物爲2.4g,其活性爲4.0kg/g · cat • 4hr 〇 以下爲所製得丙烯聚合物之特性。 a •臨界黏度[7?]爲1 .79dl/g, b · 13C-NMR之成分爲中位五元組分率[111111111111]: 9 3 · 3 访 01 % , c •聚合物粉末之平均粒徑:300//m, d·聚合物粉末之體積密度:0.51g/cm3 -71 - (68) 200427754 比較例1 除未使用(B 1 )成分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1製作丙 稀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1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Μ T / Μ T c之値爲0.6之低數 比較例2 除未使用(C 1 )成分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1製作丙 烯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1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T/MTc之値爲0.5之極低 數値。 實施例1 0至1 4
除使用合成(C 1 )成分時變更過氧化物使用量所得$ 臨界黏度與無水馬來酸含量不同之(C 1 )成分以外,_ _ 皆依實施例1製作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1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T/MTc之値爲1.7 g 3 之高數値。 比較例3 除未使用(A )成分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1 4製作 -72- (69) 200427754 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1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1與M 丁’因凝膠過多而 無法測定。 比較例4
除使用臨界黏度較小,無水馬來酸含量較高之市售變 性丙烯聚合物(三洋化成公司製,優_克斯1 0 1 0 )替代 實施例1之(C 1 )成分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1製作丙烯 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1所不。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T/MTC之値爲0.4之極低 數値。 比較例5 除使用臨界黏度較小,無水馬來酸含量較高之市售變 性丙烯聚合物(東洋化成公司製,東洋達可1 000P )替代 實施例1之(c成分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1製作丙少希 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1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T/MTc之値爲0.4之極低 數値。 實施例1 5至1 8 -73- (70) (70)200427754 除改變(B 1 )成分之使用量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1 製作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1所示。 所得丙稀聚合物組成物之Μ T / Μ T c之値爲2 7至3 0 之局數値。 實施例1 9 於實施例1中,除使用3 -胺基丙基三甲氧基政院 (APTMS )外,其他皆依實施例1製作丙烯聚合物組成 物。 其結果如表1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T/MTc之値爲1.2之數 値。 又,各實施例中,(A)成分、(B1)成分與(C1) 成分可同時摻合,或先將(A )成分與(B 1 )成分充分摻 合後,再與(C 1 )成分摻合進行熔融混練所得之結果係爲 相同者。 實施例2 0 於與實施例1之(A )成分相同之丙烯聚合物600g 中,加入有機矽化合物(B 1 )之3 -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 烷(APTES) 1.8g,依爾康 1010[四(伸甲基- 3-( 3’,5’-二-t-丁基-4’-羥基苯基)丙酯)甲烷]〇.24g,依爾康 168[三(2,4-二+ 丁基苯基)亞磷酸酯]〇.56g與硬脂酸鈣 -74- (71) 200427754 〇 · 2 g後,充分攪拌。 其次,將此粉末狀混合物,使用雙軸擠壓機,於2 3 0 C下進行熔融混練,得含A P T E S 3 0 0 0 p p m之丙烯聚合物的 顆粒。 ②(C 1 )成分之合成 依合成實施例1之(C 1 )成分相同方法進行合成。 ®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製作
於上述含有(B 1 )成分之(A )成分顆粒4 〇 〇 g中, 混合(C1 )成分之顆粒20g後,使用20mm之雙軸混練 機’於2 3 (TC下進行熔融混練。 所得丙儲聚合物組成物之物性値如表2所示。 Μ T c値爲依式(3 )所求得之計算値。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ΜI與Μ Τ之値,分別爲 5.1g/l〇 分鐘,與 4.2g。
此MT之値,爲依MI與MT之關係式(3 )所求得之 MTc値之2.2倍。 即,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Μ T,如圖1所示般, 顯示出較ΜΤ/7χ ( ΜΙ ) ·ϋ·8二1 (計算値)之關係式爲高 之熔融張力。 實施例21至24 除改變ATES之添加量與(Α)成分中有機矽化合物 之含量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2 0相同般製作丙烯聚合物 組成物。 -75- (72) (72)200427754 其結果如表2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Μ I / Μ T値之比,顯示出2 · 9 至3 . 8之商數値。 實施例2 5至2 7 除使用實施例2 0①之合成(A )成分中之(3 )丙烯 聚合中,改變氫條件所合成之具有不同臨界黏度之丙烯聚 合物成分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2 0相同般製作丙稀聚合 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2所示。 所得丙烧聚合物組成物之Μ I / Μ T値之比,顯示出1 · 8 至3 . 〇之高數値。 比較例6 除未添加有機矽化合物外,其他皆依實施例2 〇相同 般製作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2所不。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Μ I /Μ Τ値之比,顯示出〇 · 6 之極低數値。 比較例7 除未使用(C 1 )成分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2 〇相同 般製作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2所示。 -76- (73) (73)200427754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I/MT値之比,顯示出〇.5 之極低數値。 實施例2 8至3 2 除改變(C 1 )成分之無水馬來酸含量以外,其他皆依 實施例2 0相同般製作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2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I/MT値之比,顯示出1.9 至3 · 7之高數値。 實施例3 3至3 5 除改變(C 1 )成分之添加量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 2 〇相同般製作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2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I/MT値之比,顯示出丨.7 至3 . 〇之高數値。 比較例8 除(C 1 )成分使用臨界黏度較小’無水馬來酸含量較 高之市售變性丙烯聚合物(三洋化成公司製,優美克斯 1 G 1 〇 )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2 0相同般製作丙烯聚合物 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2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I/MT値之比,顯示出0.4 -77- (74) (74)200427754 之極低數値。 比較例9 除(C1)成分使用臨界黏度較小,無水馬來酸含Μ較 高之市售變性丙烯聚合物(東洋化成公司製,東洋達可 1 0 OOP )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20相同般製作丙烯聚合物 組成物。 其結果如表2所示。 所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MI/MT値之比,顯示出0.3 之極低數値。 參考例1至8 實施例1至8 (與實施例2 0至2 7相同)之丙烯聚合 物之MI與MT之測定結果如表3所示。
Mi/MTc之比,顯示出0.3至0.5之極低値。 -78- 200427754 物性値 MT/MTc 〇 c\i IjD t— csi CO c\i 卜 c\i 卜 c\i CO CNi CD T c\i CD d LO d CM CO CD r— CD T— 00 X— 卜 T— ! o 寸 Ο o CO h- CNi 00 oi CD c\i CNI ^— 卜 00 T— CO CD t— O CNJ CN CO CD CN CO 00 c\i S CD CD O) T— T— ^— 〇 (N s T— r— CN X™ CO CD x— ! 〇 T- σ> τ— cvi CM CNI CN s CN 寸 τ- CN r— CO τ— ㈢ 卜 ΓΟ 守 c\i o ΙΩ CO CD 卜 CN CO CD 00 σ> T— CO d 卜 d 00 CD uo CO CO CO t— cd 00 c\i 不能測定 CD d 卜 o' 卜 〇 CD CD ΙΩ τ— CD 0 01 Ml [g/10min] CM LO CM CD LO 七 00 CO T— CO s x— CO CNj x— G) CN CN LO CO LO LT> in 00 in CvJ CD I不能測定I in in LO LO cd CNI 七 卜 七 CO CD CB値 [wt-%] ΙΩ CN d T— Τ Ο CO CO d ? d ID CD O s d CD CN O LO CN d in <N d o d o d 卜 r~ d d ω d CD 〇 00 G) d I 19.70 I CD d τ— Γ0 T— o d 00 CNI d CO CNJ d d CD ^— o 製造條件 | (C1)成分 添加量 質量份 CO i〇 CD c\i t— 00 T— T— CO 七 t— CO in CO LO CO ίό CO in CO irj I CO l〇 CO l〇 CO LO CO in CO in' o T— CO in CO LO Γ0 lO CO Lri CO tri CO in CO LO s d d 另 d d O CD d d o d I o d d S d 另 d o d o CD I 39.90 | 另 CD s d S d S d S O S O Mw/Mn S OJ s c\i s c\i S CN s c\i S oi s c\i S CN s CN S 04 I CD σ> T— CO t— 04 g oi 00 CN CN oi CO c\i | 4.072.60 | S oi s CN s cn S oi s cvi s CN 趙 O) O) d O) O) d O) O) o' O) σ> c> O) O) o σ> σ> d σ> CJ) d O) d CJ) CD d O) σ> d I s d s CO t— 00 oq T— CD CT> T- CD 〇y m T— CN CD r— T— CJ) CJ) d CJ) ay d CD G) d O) CD d σ> CJ) d 含氧率 [wt%] | 0.098 1 | 0.098 | 0.098 I j 0.098 0.098 | 0.098 | 0.098 0.098 0.098 I 0.098 I 0.063 I_ 寸 Τ Ο ID CNI o' CD CO o' N- o' o CM τ— 寸· 0.098 | 0.098 j 0.098 ! 0.098 0.098 臨界黏度 [di/g] CO t— CO 寸 T—* CO r— CO CO t— CO ^— CO CO τ— 薜 CN 00 T— CO CN| g CD CD d CNI o CN d d ο CO T— CO τ- CO τ— CO T— CO T— 性狀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Ί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 顆粒1 (Β1)成分 添加量 重量份 in CM d in CM d ID CM d LO CN d LO CN o' LO CN 〇 in CN d LO CN d LO 04 d I in CM d UO CN d LO CN d UO CM d LO CN d uo OJ d l〇 CNJ d in (N d LD CN d g d 2 CM Τ Ο 1 0.075 j LO CN d 種類 APTES APTESI APTES| APTES APTES APTES APTES APTES APTESI * APTES APTES APTES APTES j APTES| APTES| [APTESI | APTES| [APTES| APTES | APTESj APTES APTES APTMS [Α滅分:100重量份 性狀 粉末 粉末 I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I粉末| 粉末 I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粉末 臨界黏 度[dl/g] o 卜 τ— o T— o O t— o s x— CO CD T— CN 05 o o o T— o o 卜 T— o 卜 T— o I o o r- o 卜 T- o 卜 x— o T— o τ— o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I 實施例4 |實施例5 I |實施例6 I |實施例7 I 實施例8 |實施例9 I |比較例1| |比較例2 | 實施例10 實施例11 丨實施例121 |實施例13| |實施例141 |比較例3 I 比較例4 比較例5 實施例15 實施例16 實施例17 i 實施例18 實施例19 褰惑遲签^賴鹚念链(13)-§滕。鹚如鹚汆炽_汆堪(13)銶汆链(¥) : V ig^s 舊 Enrllls Μ SM-ε : ssldv :遯^®llfNJlllsEw狴·ε : swldv -79- 200427754 (N撇 MT/MTc CM c\i CM CO CO CO σ> c\i 寸 CO o ΓΟ CD 〇j 00 ,— CD d in o 卜 CO τ— c\i 〇 csi 0 01 O) ,— T— O) c\i ο cd 寸 d CO d MTc [g] 1.90 2.14 1.63 I 2.22 2.57 1.20 2.83 6.05 1.44 1.44 2.10 s X— 1.79 1.72 1_63 1.63 2.41 | 2.83 1.40 σ> x— 物性値 ㈢ CN 00 CD OJ CD LD CD 卜 00 CD cd CO r~ t— x— 00 d 卜 d 卜 00 CO CD CO CO t— CO cvi x— ΙΟ 00 LD 〇 CD d I Ml [g/10min] τ— LO CD 七 CN ΙΟ CO T— (J) t— CO CN T— CM CN ID CO in uo in 00 in CN CD CM CD 00 CO τ— CO in in LO G値 [wt-%] 0.24 0.27 0.28 I 0.27 0.25 0.25 0.24 0.25 I o.oo I 0.00 0.15 0.30 0.49 0.75 | 0.95 | 0.10 0.46 0.66 0.67 I 1.31 ! 製造條件 (C1)成分 添加量 重量份 CO id CO LO CO in CO LO CO in CO in CO in CO in CO in I CO LO CO LO CO ib CO ib CO in CD oi t— t— 14.3 CO LO CO in 含氧量 [wt.-%] 0.098 0.098 0.098 I 0.098 0.098 0.098 0.098 0.098 0.098 | I 0.063 0.14 I 0.25 0.36 0.098 0.098 0.098 ! CN 寸 臨界黏度 [dl/g] 1.43 CO ^— _______ 1.43 i 1.43 1.43 | 1.43 1.43 I i 1.82 1.23 1.08 0.96 1.43 1.43 1.43 0.20 0.46 (A)成分:100重量份 APTES 量 ppm ' 2500 500 1000 | 3500 5000 2500 2500 2500 o 2500 2500 2500 | 2500 2500 [ 2500 | 2500 2500 2500 __I 2500 2500 臨界黏度[dl/g] o o r— 1.70 I o o T— 1.54 1.93 2.24 o T— 1.70 1.70 1.70 1.70 1.70 I 1:70 ^1 1.70 1.70 1.70 1.70 1.70 j 03 CN CO 寸 CN CN 卜 CD 比較例7 〇〇 ON 〇 CO CO Ol CO cn CO UO cn 比較例8 比較例9 1 實施例 實施例 I實施例 實施例 實施例 實施例 實施例 實施例 |比較例 實施例 實施例 實施例 實施例 I實施例 實施例 實施例 實施例 遯/¾ S^N]111S M«^-e:saldv -80 (77) 200427754 —希聚合物之物性値(參考値) 物性ί 直 MI [g / 1 0 m i η 1 MT [g] MTc [gl Μ T / Μ T c __^考例1 0.55 5.8 11.3 0.5 j考例2 ].49 1.9 5.09 0.4 _^考例3 1.77 1.8 4.43 0.4 j考例4 2.78 1.0 3.09 0.3 j考例5 4.23 0.6 2.2 1 0.3 j考例6 6.50 0.5 1.57 0.3 j考例7 9.69 0.3 1.14 0.3 j考例8 17.6 0.2 0.7 1 0.3 製造例1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固體觸媒成分之製作 於內容積0.5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三口燒瓶中,經氮 氣取代後,加入經脫水處理後之辛烷6 0 m 1、二乙氧基鎂 1 6g。 將此溶液加熱至4 0 °C,再加入四氯化矽2.4 m 1後經 2〇分鐘攪拌,再添加苯二甲酸二丁酯16ml。 將此溶液升溫至80t,隨後滴入四氯化鈦77ml,於 内溫1 2 5。(:下,進行2小時攪拌接觸處理。 其後’停止攪拌並使固體沉澱,取出上澄淸液。 -81 - (78) (78)200427754 再加入100ml之脫水辛烷,於攪拌中升溫至1251, 保持1分鐘後,停止攪拌並使固體沉澱,取出上澄淸液。 重複此洗淨操作7次。 隨後,再加入1 2 2 m 1之四氯化鈦,於丨Λ]溫1 2 5 t下, 進行2小時攪拌,作第2次接觸處理。 其後,以上述1 2 5 °C之脫水辛烷’重複洗淨操作6 次,得固體觸媒成分。 (2 )預聚合觸媒之製作 於內容積0.5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三口燒瓶中,經氮 氣取代後,加入經脫水處理後之庚烷400ml、三異丁基鋁 25mmol、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矽烷 2.5mmol、與上述(1) 所製得之固體觸媒成分4g。 將其於室溫下,攪拌中導入丙烯。 經1小時後,停止攪拌,得對固體觸媒1 g爲4 g之丙 細產生聚合所得之預聚合觸媒成分。 (3)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將內容積1 0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不鏽鋼製高壓釜充 分乾燥並以氮氣取代後,加入脫水處理之庚烷6公升、三 乙基錦12.5mmol、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石夕院〇.3mmol。 其中’反應系內之氮氣經丙烯取代後,於攪拌中導入 丙烯。 於反應系內之內溫8 0 °c、全壓0 · 7 8 5 Μ P a之安定狀態 下’將上述(2)所製得之預聚合觸媒成分以Ti原子換算 爲含0.0 8 mmol之庚烷淤漿50ml加入其中,以連續供應丙 -82- (79) 200427754 烯之方式於8 0 t下進行3小時之聚合反應ε 聚合結束後,加入50ml之甲醇’並進行降溫、解 壓。 將內容物全量移至附有過丨慮益之過濾彳曰 彳皿至S 5 它後進行固液分離。 又,使用8 5 °C之庚烷6公升洗淨固體部2次’進行 真空乾燥結果得丙烯聚合物2.5kg °
固體觸媒lg之觸媒活性’於聚合3小時後爲 9.8kg/g-cat. 3hr° 此聚合物具有以下之特性。 臨界黏度[7? ] : 7.65dl/g,
Mw/Mn : 3.99 ( Μη : 37 萬)
Mw爲100萬以上之成分量:41重量% 13C-NMR之成分爲中位五元組分率[mmmm]·· 96.3mol °/〇 ,
(4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酸變性P P - 1 )之 合成 於上述(3)所合成之丙烯聚合物2kg中,加入無水 馬來酸(變性劑,M A Η ) 6 g、與過己炔2 5 B / 4 0 ( 2,5 -二甲 基-2,5-雙(t- 丁基庚氧基)己炔-2/無機載體(40/6〇 (wt/wt )品)(商品名,自由基起始劑,化藥亞可公司 製,P Η ) 2 g,以乾摻合物之形式於2 〇 m m之雙軸擠壓機溶 融混練。 又’此加熱攪拌,係於耐壓容器中實施。 -83- (80) 200427754 於操作結束後,使用金屬網回收顆粒後 1 . 5 k g之丙嗣中N漬1 5小時ε 其後,再使用金屬網回收顆粒,於風乾後 下進行6小時、1 3 01下進行6小時之真空乾燥 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酸變性PP- 1 )。 此聚合物具有以下之特性。 無水馬來酸之含量(變性率):0.0 9 5質量% 臨界黏度[7? ] : 1 .35dl/g, 由無水馬來酸產生之極性基部/聚合物鏈( [冷 3 値]:1 . 〇, 實施例3 6 於 MI: 7.3g/10 分鐘、 MT: 0.7g、Tm: 1 丙烯粉末(均聚苯乙烯,H700,出光石油化學 (未變性P P - 1 ) : 3 8 0 g中,添加 3 -胺基丙基 矽烷(APTES ) : 0.3g,依爾康1010 (商品名, 防止劑,汽巴特用化學公司製):0.24g,依爾虜 品名,磷系氧化防止劑,汽巴特用化學公 0.5 6 g,硬脂酸鈣:0 · 2 g,製造例1 ( 4 )所合成 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酸變性PP-1 ) : 20g後 合。 將此粉末摻合物,使用20mm之雙軸擠壓榜 下進行熔融混練,以製造聚合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將其於 ,於 8 ,得無水 莫耳比)
6 1°C之聚 公司製) 三乙氧基 酚系氧化 :168 (商 司製): 之無水馬 ,充分摻 於 2 3 0 °C -84- (81) 200427754 實施例3 7 於 MI: 4.2g/10 分鐘、MT: 0.6g、Tm: 16 厂C 之聚 丙烯粉末(均聚苯乙烯’ H4 00 ·出光石油化學公司製) (未變性p P - 2 ) : 3 6 0 g中’添力口 A P T E S : 1 . 0 g,依爾康 】0 1 0 : 0.2 4 g,依爾康1 6 8 : 0 · 5 6 g,硬脂酸鈣:〇 . 2 g,酸 變性P P - 1 : 4 0 g後,充分摻合。
將此粉末摻合物,使用20mm之雙軸擠壓機於2 3 0 °c 下進行熔融混練,以製造聚合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實施例3 8 於 MI ·· 1 .8g/10 分鐘、MT : 1 .8g、Tm : 1 60°C 之聚 丙烯粉末(均聚苯乙烯,F2 00GP,出光石油化學公司 製)(未變性 PP- 3 ) : 3 8 0 g 中,添力口 APTES : 1 .0g,依
爾康 1010:0.24g,依爾康 168:0.56g,硬脂酸鈣: 〇.2g,酸變性PP-1 : 20g後,充分摻合。 將此粉末摻合物,使用20mm之雙軸擠壓機於23 (TC 下進行熔融混練,以製造聚合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實施例3 9 於製造例1 ( 4 )中,除將ΜΑΗ變更爲8g,ph變更 爲〇 · 8 g以外,其他皆依製造例1 ( 4 )相同方法合成無水 -85- (82) 200427754 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變性率:0.0 5 7 wt % ,臨界黏 度:1 . 7 9 d I / g,極性基部/聚合物鏈:0.8 4 )(酸變性 P P - 2 )。 於實施例36中,除使用酸變性PP-2替代酸變性PP-1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3 6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 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實施例4 0 於製造例1 ( 4 )中,除將ΜΑΗ變更爲24g,PH變更 爲1 6g以外,其他皆依製造例1 ( 4 )相同方法合成無水 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變性率:0.43wt% ,臨界黏度: 0.75dl/g,極性基部/聚合物鏈:1 .78 )(酸變性PP-3 )。 於實施例36中,除使用酸變性PP-3替代酸變性PP-1以外,其他皆依實施例 3 6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比較例1 〇 於實施例36中,除不使用APTES以外,其他皆依實 施例3 6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比較例1 1 -86- (83) 200427754 於實施例 36中,除使用變性率:4.2 wt % 、臨界黏 度:0.19dl/g、極性基部/聚合物鏈:2.10之無水馬來酸變 性丙烯聚合物(三洋化成公司製,優美克斯I 0 1 0 (商品 名))(酸變性P P -4 )替代酸變性P P - 1外,其他皆依實 施例3 6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比較例1 2 於實施例3 6中,除使用變性率:4.1 wt % 、臨界黏 度:0.5 6dl/g、極性基部/聚合物鏈:1 2.0之無水馬來酸變 性丙烯聚合物(東洋化成公司製,東洋達可1 0 0 0 P (商品 名))(酸變性P P - 5 )替代酸變性P P - 1外,其他皆依實 施例3 6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實施例4 1 於實施例 3 6所使用之未變性 p p - 1 : 8 0 0 g中,添加 APTES:2.0g,依爾康 1010: 0.48g,依爾康 168: 1 · 1 2 g,硬脂酸鈣:〇 · 4 g後,充分摻合。 將此粉末摻合物,使用20mm之雙軸擠壓機於2 3 0 °C 下進行熔融混練後製得含 A P T E S : 2,5 0 0 p p m,氧化防止 劑2,000ppm之聚丙烯顆粒。 將此顆粒3 8 0 g與酸變性pp-i之顆粒20g混合後,使 用2 0 m m之雙軸擠壓機於2 3 0 °C下熔融混練,以製造聚合 -87- (84) (84)200427754 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實施例4 2 方々貝施例41中’除將APTES之使用量變更爲lg以 外,其他白依貝施例4】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丨生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實施例4 3 於貫施例4 1中’除將酸變性PP- 1以實施例3 9所使 用之酸變I生p p - 2替代以夕卜其他皆依實施例4】相同方法 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比較例1 3 於貫S也例4 1中’除不使用酸變性p p _ 1以外,其他皆 依實施例4 1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實施例44 於製造例1 ( 3 )所合成之丙烯聚合物:8 0 0 g中,加 入無水馬來酸:〇.8g、過己炔 25B/40: 0.32g、依爾康 1010: 0.48g、依爾康168: l」2g、硬脂酸·· 0.4g後,使 用2 0mm之雙軸擠壓機於2 3 0 °C下熔融混練。 -88 - (85) (85)200427754 於所得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變性率: °-049wt % 、[ β ] : 1 .96dl/g、極性基部 / 聚合物鏈〔p 3 値):0.7 1、酸變性P P - 1 )之顆粒狀樣品:4 0 0 g中,加 人A P T E S : 1 . 0 g後,得酸變性p p · 6與a P T E S之反應物、 隨後將含有依爾康1〇1〇: 〇.24g、依爾康168: 0 · 5 g、硬酯酸鈣:〇 · 2 g 之 μ I : 7.3 g /1 0 分鐘、T m : 1 6 1 °C 之聚丙烯(未變性P P - 4 ) 3 8 0 g與,上述反應物2 0 g使用 雙軸擠壓機於2 3 0 t下熔融混練,以製造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 又,參考例1至8 (請參考表3 )之使用齊格勒觸媒 聚合所得之均聚丙嫌樹脂的(m m m m )全部爲9 6至9 6.5 莫耳% 。 · 實施例3 6至4 4,比較例1 〇至1 3,未變性 P P -1至3 與參考例1至8之組成物之ΜI與Μ T之關係係如圖2所 7]\ 。 由此圖表得知,實施例之組成物’與比較例之組成物 相比較時,顯示出具有較高熔融張力’良好流動性’與優 良之實用性。 (86)200427754
寸 物性値 | G値(重 量%1) ο o ΓΝ 〇 o 卜 d rs >—> d CN d s d 〇 oc d - MT/MI'c Η 寸 o <N q — ΓΛ ΓΛ rs 卜 <N rn rr> <N 〇 <N 〇 d Cv d MT(g) C< cc rn 寸· rs 00 IT) oc o 卜 ο o 卜 o MI (g/l〇 分) Γ-* rn ^sO 寸 <N m oc On ΓΊ 樹脂組成物 I 酸化防止劑 (D) _ m β |sS rs d S d S d 〇· s d Os d 〇\ d On d S d S d s d s o s o APTES(B) 添加量*2 (重量份) 0.075 (N d CN d 0.075 0.075 V"! (N 〇 0.125 1_ (N 〇 s o o 0.075 0.075 cs d 聚丙烯系樹脂(C2) 1 ΜΑΗ變性聚丙嫌(C5 ) 1 添加量 *2(重量 份) »〇 二 uS wS vS m vS m vS wS o 極性基部 聚合物(莫 耳比) o p q s d 00 p :〇· s d d q o rsi o (N 1 m (dl/g) rn Os o' rn in rn Os Cs ro as d d 1 ΜΑΗ變性 率(重量 %) 0.095 0.095 0.095 0.057 o 0.095 0.095 0.057 1 0.049 0.095 (N 1 種類 酸變性PP-1 酸變性PP-1 酸1變性 PP-l 酸變性pp-2 酸變性pp-3 酸變性PP_ 1 酸變性pp-1 酸變性PP-2 酸變性PP-6 酸變性PP-1 酸變性PP-4 酸變性pp- 1 5 未使用 未變性聚丙烯(C3 ) | 卜 Xy 卜 d 〇 as 卜 d o d 卜 d 卜 d r- o 卜 d 卜 d 卜 o Ο HP 2 :v〇 § S 5 2 2 5 S 5 MI (g/10 分) m 卜: (N m m m m rn (> m 卜· m m m 卜: 種類 未變性 PP-l 未變性 PP-2 未變性 PP-3 未變性 PP-l 未變性 PP-l 未變性 PP-l 未變性 | pp-i 未變性 PP-l 未變性 PP-4 未變性 PP-l 未變性I PP-l 未變性 PP-l 未變性 PP-l ΜΑΗ 變性率(重量 %) X 9.5x 103 4.75x ΙΟ'3 4.75x 103 卜 | 4.75x l〇? 4.75x l〇3 2.85x 10? 2.45x 103 — <N d 0.205 〇 實施例36 實施例37 實施例38 實施例39 實施例40 實施例41 實施例42 實施例43 實施例44 比較例101 1 比較例11 比較例12 比較例B 009 一 。¥ 另Mw^w _ 001 U 3 ) 。«运腾^甶__001(〇) 齩齩逞 韋 親裝Ξ 伥r ~ 要™趁 鲁· * *广—、
—<N Q 关关^
•90- (87) (87)200427754 製造例2 [未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1 )固體觸媒成分之製作 於內容積0.5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三口燒瓶中,經氮 氣取代後,加入經脫水處理後之庚烷20ml、二乙氧基鎂 4 g、及苯二甲酸二丁酯1 .6 g,於反應系內保持9 0 t ,於 攪拌下,滴入四氯化碳4ml。 隨後再滴入四氯化鈦1 1 1 m 1後升溫至1〗0 t:。 所得固相部再加入四氯化駄1 1 5 m 1後,於1 1 0。(:下再 反應2小時。 反應結束後,將產物以精製之庚烷1 00ml洗淨數次, 得固體觸媒成分。 (2 )預聚合觸媒之製作 於內容積〇 · 5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三口燒瓶,經氮氣 取代後,加入經脫水處理後之庚烷3 0 0 m 1、與上述(1 ) 所製得之固體觸媒成分1 0 g。 將反應系設定爲1 5 °C後,加入三乙基鋁4.2 m m ο 1、及 環己甲基一甲氧基5夕院(CHMDS) l.lmmol後,於擾伴中 等入丙烯。 經2小時後,停止攪拌,得對固體觸媒1 g爲2 g之丙 _聚合所得之預聚合觸媒成分。 (3 )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將內容積10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不鏽鋼製高壓釜充 分乾燥並以氮氣取代後,加入丙烯 2kg、三乙基鋁 -91 - (88) (88)200427754 6mmol、CHMDS 2.4mmol、及 1-稀丙基- 3.4 -二甲氧^基苯 (ADMS) 0.48mmol 後,升溫至 65°C c 其次,投入上述(2 )所製得之預聚合觸媒成# 0 . 1 2 g,於7 (T C下進行3小時聚合反應。 其結果,製得臨界黏度[7?]爲5.26dl/g之丙烯聚合物 9 6 0 g ° 重複此聚合反應結果,可合成未變性丙烯聚合物原料 之丙烯聚合物。 (4 )未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上述(3 )所合成之丙烯聚合物1 0 0重量份中,加 入依爾康 1010:0.06重量份、依爾康 168:0.14重量 份、硬酯酸鈣:〇.〇5重量份、與過己炔25 B/40 : 0.03 5重 量份後,充分混練。 所得聚合物顆粒之物性如表5所示。 製造例3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2 ( 3 )所合成之丙烯聚合物1 〇〇重量份 中,加入無水馬來酸:0.3重量份、過己炔25B/40 : 〇·1 重量份後,充分摻合攪拌。 使用20mm雙軸擠壓機,於1801下,對此粉末摻合 物進行熔融混練。 於所得顆粒狀樣品lkg中,加入丙酮〇.5kg與庚嫁 0.7kg,於85 t:下進行加熱攪拌。 (89) (89)200427754 又,此加熱攪拌,係於耐壓容器中實施。 反應結束後,回收顆粒,再將其浸漬於1 . 5 k g之丙酮 中1 5小時。 其後,回收顆粒,風乾後,於9 0 下真空乾燥6 + 時,得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酸變性PP- 7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5所示。 製造例4 [未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2 ( 4 )中,除將過己炔25B/4〇之使用量變 更爲0.0 1 5重量份以外,其他皆依製造例2 ( 4 )相同方 法,合成未變性丙烯聚合物(未變性PP·6 )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5所示。 製造例5 [未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1)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 2 ( 3 )中,除變更 CHMDS使用量爲 0.4 8 m m ο 1外,其他皆依製造例 2 ( 3 )相同般,合成丙烯 聚合物l,〇70g 。 (2 )未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2 ( 4 )中,除將製造例2 ( 3 )所合成之丙 烯聚合物以上述(1 )所合成之丙烯聚合物替代外,其他 皆依製造例2 ( 4 )相同般,合成未變性丙烯聚合物(未 -93- (90) (90)200427754 變性p p - 7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5所示。 製造例6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3中,除將製造例2 ( 3 )所合成之丙烯聚 合物以製造例5 ( 1 )所合成之丙烯聚合物替代外,其他 皆依製造例3相同方法合成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 (酸變性P P - 8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5所示。 製造例7 [未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1)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 2(3)中,除變更 CHMDS使用量爲 〇.48mmol,ADMB之使用量爲1.44 mmol外,其他皆依製 造例2 ( 3 )相同般,合成丙烯聚合物8 4 9 g。 (2 )未變性丙條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2 ( 4 )中,除將製造例2 ( 3 )所合成之丙 _聚合物以上述(1 )所合成之丙烯聚合物替代外,其他 皆依製造例2 ( 4 )相同般,合成未變性丙烯聚合物(未 變性P P - 8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5所示。 -94- (91) (91)200427754 製造例8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3中,將製造例2 ( 3 )所合成之丙烯聚合 物,以製造例7 ( I )所合成之丙烯聚合物替代外,其他 皆依製造例3相同般,合成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燏聚合物 (酸變性P P - 9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5所示。 製造例9 ^ 於製造例2 ( 4 )所合成之未變性PP-5顆粒之粉碎 物:3 8 0g中,加入APTES : 1 .0g、製造例3所合成脂酸 變性PP-7 : 2 0g後,充分摻合攪拌。 將此摻合物,使用2 0 m m之雙軸擠壓基於2 3 0。(:下熔 融混練,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之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 實施例4 6至4 8 於實施例4 5中,將酸變性P P - 7之添加量變更爲1 〇 g (實施例4 6 ) 、3 0 g (實施例4 7 ) 、4 0 g (實施例4 8 ), 未變性p P · 5之添加量爲3 9 〇 g (實施例4 6 ) 、3 7 0 g (實施 例4 7 )、3 6 0 g (實施例4 8 )外,其他皆依實施例4 5相同 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 -95- (92) 200427754 實施例4 9至5 0 於實施例4 5中,將A P T E S之添加量變更爲〇 . 3 g (實 施例4 9 )、0 · 6 g (實施例5 0 )外,其他皆依實施例4 5相 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 實施例5 1
於實施例45中,將未變性PP-5以製造例4所合成未 變性P P - 6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4 5相同方法製得聚合 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 實施例5 2 於實施例4 5中,將未變性P P - 5以製造例5所合成未 變性ρ P - 7替代,酸變性P P - 7以製造例6所合成之酸變性 PP-8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45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 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 實施例5 3 造例7所合成未 所合成之酸變性 法製得聚合物組 於實施例1 0中,將未變性P P、5以_ 變性P P - 8替代,酸變性P P - 7以製造例8 p P — 9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1 〇相_ $ 成物° -96- (93) (93)200427754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 比較例1 4 於實施例45中,除未使用APTES外·其他皆依實施 例4 5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 比較例1 5 於實施例45中,除未使用酸變性PP-7外,其他皆依 實施例4 5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 比較例1 6 於實施例45中,除將酸變性PP-7以酸變性PP-4替 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4 5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 -97- 200427754 94
I ^
釔链褰嬰逼 (ί航 (mm % ) ο Ο OC 〇 r^i 〇 rN 〇 g d X O o = ° ΜΓ/Ml'c r^i rsi r^i rsi OC rvi (N o rsi 二 rn ΓΜ r- rs rsi ο 〇 r- M 1(g) 卜 r^, yr\ c> — iTi sc· OC r- rN r^t ο TT o MI(g/IO 分) 卜 tr; OC tr: IT', — o tr: yr‘ yrt <N rsi OC vr, κη rt 'sC sC 卜 fsi υ m r 氧化防ih 劑(【)) 添加景 *2(ΜΜ 份) 〇 S o 〇v 〇 OC Ό* 〇 :〇 〇 〇 o c O ο d s o o o APTl;S(R ) 添加最 *2(重量 份) 〇 rvj o ir> 〇 (N 〇 0.075 i_ 〇 <N 〇 <N 〇 tr> <N 〇 ο *y^j rN d ΓΝ 〇 ΜΛΙI變性聚丙《(C5 ) _ _ πζ ώηΐ! ^ rsi rn m ITi m y^i m m rn o r^i 極性基部/ 聚合物鏈 莫耳%) 一 二 二 = o O = | \v) (dl/g) - rs 〇 〇 孰_ ^ O O 〇 o ο 〇 d o o fN 〇 d 1 r^i 騷 m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8 酸變性 PP-9 酸變性i PP-7 赵;r 酸變性 pp-4 未變性聚丙烯(C4) Δ H(l/g) ΓΝ N〇 rs Γνϊ rs sc sC JO 寸 (N (N ΓΜ 100xrrrr/( 1 -mmmm ) (%) 卜 o 〇 〇· r- 〇 卜 ο 卜 o 卜 〇 r- o 卜 o 卜 o 卜 d 卜 〇 (mm mm(莫 耳%) c< Ό <N cK rs) c> 'sO (N s <Ν s ΓΝΙ sC (N 〇< \〇 o rn Cs) S <^4 cK 〇< 'sC MI (g/io 分 鐘) ir^ \6 iT't sC s〇 sC y^i Ό· iTi rsi r- in κη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6 未變性 PP-7 末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ΜΛΗ變性 率(重量 %) b r- rsi 8.25x 10° X b b b X υο o 'O b o 〇 m ^ 麵匡 OC 〇 _(累 〇 爱- is;累 Kg Oi Λ匡 m 驾… 1¾匡 鎰一 鏟一 鍫一 rq 。属 _ _霖 腾煥ί 紳一 v^Uj Unil M*^i ']^-l I Λ φ Ξ盹 — Μ 寸 (Ν 一 υ υ W W褂 Ε: <π ^ 踩酴θ 驾恢Μ 粼叢$ 来Κ + ^7 ΪΞ ** 7;<η ·7!-γπ ^ »— (Ν ρ* i ο ο ο ο (95) 200427754 實施例5 4 於未變性 P\P - 5顆粒:1 0 0重量份i 1010: 0.03重量份、依爾康168: 0.07 鈣:0.025 重量份、APTES: 0.25g 後,使 擠壓機於 2 3 0 t下進行熔融混練後製 2.500ppm之顆粒。 隨後,將此顆粒:1 0 0重量份與酸變 份,使用20mm之雙軸擠壓機於230 °C下 造聚合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6所示。 實施例5 5至5 7 於實施例5 4中,將酸變性p p - 7之添 量份(實施例5 5 ) 、8重量份(實施例: (實施例5 7 )外,其他皆依實施例5 4相 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 實施例5 8至5 9 於實施例5 4中,除使用含A P T E S (貫施例5 8 ) 、1,6 0 〇 p p m之顆粒(實施, 皆依實施例5 4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衫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 中,加入依爾康 重量份、硬脂酸 ,用2 0 m m之雙軸 得含 APTES : 性P P - 7 : 5重量 熔融混練,以製 加量變更爲3重 6 ) 、1 2重量份 同方法製得聚合 6所示。 8〇〇ppm之顆粒 列5 9 )外,其他 1 ° 6所示。 -99- (96) (96)200427754 實施例6 0 於實施例 5 4中,除使用製造例4所合成之未變性 P P - 6替代未變性P P - 6外,其他皆依實施例5 4相同方法 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6所示。 實施例6 1 於實施例 5 4中,除使用製造例 5所合成之未變性 P P - 7替代未變性 P P - 5,使用製造例 6所合成之未變性 P P - 8替代酸變性P P - 7外,其他皆依實施例5 4相同方法 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6所示。 實施例62 於實施例 5 4中,除使用製造例 7所合成之未變性 PP-8替代未變性 PP-5,使用製造例 8所合成之酸變性 P P - 9替代酸變性P P - 7外,其他皆依實施例5 4相同方法 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6所示。 比較例1 7 於實施例54中,除未使用酸變性PP-7外,其他皆依 實施例54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6所示。 -100- (97) (97)200427754 比較例1 8 於實施例54中,除使用酸變性PP-5替代酸變性PP-7外,其他皆依實施例5 4相同方法製得聚合物組成物。 製造條件與各種物性値測定結果如表6所示。 實施例4 5至6 2,比較例1 4至1 8,未變性P P · 5至8 與參考例1至8之組成物中的MI與MT之關係系如圖3 所示。 途中,計算値爲MT/7x(MI) _G8=1。 由此圖中得知,實施例之組成物,較比較例之組成物 具有更高之熔融張力,與良好之流動性,及優良的實用 性。 -101 - 200427754
S 物性値 I g A G g泛 〇 rs 〇 r- d On d 〇 r- rs d OC ° 卜 MT/NHc 寸 rS rK r^i OC r^: OC r4 OC yr\ r^: Cn d rs d MT(g) \D O r^ \D \6 OC cK 00 rn O d 寸 d MI(g/10 分) CN 卜 吁 wS 二 〇 00 <N r- iri On 寸 樹脂組成物 I 聚丙烯系樹脂(C2) I r-r vlE! ^ if ^ m rs in iTi o ό MAH變性聚丙淑C5 ) | i顋^ 起 <jn H 1¾} M = = 二 c\ d q 1 CN [v\ (dl/g) 寸 rn s rj 1 VO d 淑細I ^ ^ iy il o' o o o 〇 o d o o (N d 1 駿 ffi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PP-7 酸變性 ρρ·8 酸變性 PP-9 钽ffP 酸變性i PP-5 氧化防止 劑(D) 含量 (ppm ) 2000 2000 ί 2000 i_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 cn a 2500 2500 2500 2500 〇 00 〇 2500 2500 2500 i 2500 2500 未變性聚丙烯(C4) | Δ H(l/g) <N <N CN 〇 rs (N VO (N rs VO <N δ 寸 (N (N O 100χπττ/(1-mmmm) (%) S S g S' ir* S s s oi (N v〇 (N S S (mmmm( 莫耳%) cK so Os rs ON rs CS (N OS (N cK (N OS \〇 O r-5 *〇 (N On rs Os MI (g/10 分鐘) SO \〇 ^Τϊ >n yr\ rs 卜 寸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6 未變性 PP-7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未變性 PP-5 MAH變性率 (重量%) 5.24x 1C3 3.20x 103 8.15x l〇'3 1 1.18x l〇'3 5.24x 10'3 5.24xl03 5.24x l〇3 4.76x 10'3 5.71x 10'3 〇 0.195 ig ^ 實施 例55 實施 例56 實施 例57 實施 例5 8 On 辑^ is;匡 實施 例60 實施 例61 實施 例62 比較 例17 00
891Μβ逞+ 0101 傷Μ逞(α) (脊佘豉減)條尔銮旧:5遐延:』』·^ (#负时減)微尔耍ww5}fl-: SSUIUI -102- (99) (99)200427754 製造例9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1 )固體觸媒成分之製作 於內容積〇 . 5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三口燒瓶中,經氮 氣取代後,加入經脫水處理後之辛烷6 0 m 1、二乙氧基鎂 1 6g ° 將此溶液加熱至4 0 °C,再加入四氯化矽2.4 m 1後經 2〇分鐘攪拌,再添加苯二甲酸二丁酯1 .6ml。 將此溶液升溫至80 °C,隨後滴入四氯化鈦77ml,於 內溫1 2 5 t下,進行2小時攪拌接觸處理。 其後,停止攪拌並使固體沉澱,取出上澄淸液。 再加入1 0 0 m 1之脫水辛烷,於攪拌中升溫至1 2 5 °C, 保持1分鐘後,停止攪拌並使固體沉澱,取出上澄淸液。 重複此洗淨操作7次。 隨後,再加入122ml之四氯化鈦,於內溫125 °C下, 進行2小時攪拌,作第2次接觸處理。 其後,以上述1 2 5 °C之脫水辛烷,重複洗淨操作 6 次,得固體觸媒成分。 (2 )預聚合觸媒之製作 於內容積〇 . 5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三口燒瓶中,經氮 氣取代後,加入經脫水處理後之庚烷400ml、三異丁基鋁 25mmol、二環戊基二甲氧基石夕院 2.5mmol、與上述(1) 所製得之固體觸媒成分4g。 -103- (100) (100)200427754 將其於室溫下,攪拌中導入丙烯。 經1小時後,停止攪拌,得對固體觸媒1 g爲4 g之丙 烯產生聚合所得之預聚合觸媒成分。 (3 )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將內容積1 〇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不鏽鋼製高壓釜充 分乾燥並以氮氣取代後’加入脫水處理之庚烷6公升、三 乙基銘12.5mmol、二環戊基一甲氧基5夕院0.3 mmol。 其中,反應系內之氮氣經丙烯取代後,於攪拌中導入 丙烯。 於反應系內之內溫8 0 °C、全壓0.8 Μ P a之安定狀態 下,將上述(2 )所製得之預聚合觸媒成分以T i原子換算 爲含0.08mmol之庚烷淤漿50ml加入其中,以連續供應丙 烯之方式於8 0 °C下進行3小時之聚合反應。 聚合結束後,加入50ml之甲醇’並進行降溫、解 壓。 將內容物全量移至附有過濾器之過濾槽,升溫至8 5 °C後進行固液分離。 又,使用8 5 °C之庚烷6公升洗淨固體部2次’進行 真空乾燥結果得臨界黏度[π ] : 7.65dl/g之丙烯聚合物 2.5kg ° 固體觸媒1 g之觸媒活性,於聚合3小時後爲 9.8kg/g-cat· 3 hr 〇
(4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上述(3 )所合成之丙烯聚合物1 〇〇重量份中’力D -104- (101) (101)200427754 入無水馬來酸(變性劑):0.3 重量份與、與過己炔 25Β/4〇(2·5 -二甲基- 2·5 -雙(t -丁基庚氧基)己炔-3’不 活性固體4 0 %稀釋物(商品名,自由基起始劑’化藥亞 可公司製,PH) 0.05重量份後,使用 20mm之雙軸擠壓 機於1 8 0 t下熔融混練。 於所得顆粒狀樣品:1 〇〇重量份中,加入庚烷:5 0重 量份與,丙酮5 0重量份,於耐壓反應器中,於8 5 ΐ下進 行3小時洗淨。 洗淨後,將顆粒濾除,再加入於200重量份之丙酮 中’靜置1 6小時。 其後,將顆粒濾除,於風乾後,於90 °C下進行6小 時真空乾燥,得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酸變性PP-10) 〇 此聚合物之物性値系如表7所示。 製造例1 1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9 ( 4 )中,除將過己炔25ΒΜ0之使用量變 更爲〇· 1重量份以外,其他皆依製造例9相同方法,制得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未變性P P -〗2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7所示。 製造例1 2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105- (102) (102)200427754 於製造例9(4)中’除將過己炔25B M0之使用量變 更爲0 · 2重量份以外,其他皆依製造例9相同方法,製得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未變性P P - 1 3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7所示。 製造例1 3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9 ( 4 )中,除將無水馬來酸之使用量變更 爲].2重量份,又,過己炔25B/40之使用量變更爲〇·2重 量份以外,其他皆依製造例9相同方法,製得無水馬來酸 變性丙烯聚合物(未變性P P - 1 4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7所示。 製造例1 4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1 )預聚合觸媒之製作 於內谷積〇 · 5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三口燒瓶中,經_ 氣取代後,加入經脫水處理後之庚烷40〇mi、— 7 ^ 一乙基鋁氯 化物:1 8g、市售索爾維型三氯化鈦觸媒(東蘇公司製) 2 g ° 於內溫保持2 0 °C下,攪拌中導入丙嫌。 經8 0分鐘後,停止攪拌,得對固體觸媒丨 g 爲 0 · 8 g 之丙烯聚合所得之預聚合觸媒成分。 (2 )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106- (103) (103)200427754 將內容積1 0公升之附有攪拌機之不鏽鋼製高壓釜充 分乾燥並以氮氣取代後,加入脫水處理之庚烷6公升,反 應系內之氮氣以丙烯取代。 其後,加入氫:〇 . 6 Μ P a G ,於攪拌中導入丙燏、 於反應系內之內溫65 t、丙烯壓力:0.75 M PaG之安 定狀態下,將上述(1 )所製得之預聚合觸媒成分以固體 觸媒換算爲含〇.5g之庚烷淤漿50ml加入其中,以連續供 應丙烯之方式於6 5 t下進行1 . 5小時之聚合反應。 聚合結束後,加入 50ml之甲醇,並進行降溫、解 壓。 將內容物全量移至附有過濾器之過濾槽,升溫至8 5 °C後進行固液分離。 又,使用8 5 °C之庚烷6公升洗淨固體部2次,進行 真空乾燥結果得臨界黏度[7y ] . 4〇2dl/g之丙儲聚合物 2 · 1 k g 〇 固體觸媒1 g之觸媒活性,於聚合7.5小時後爲4.2 kg/g-cat. 7 · 5hr ° (4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上述(2 )所合成之丙烯聚合物1 00重量份中,加 入無水馬來酸:1 .2重量份與、與過己炔25B/40 : 0.0125 重量份後進行乾摻合攪拌,使用20mm之雙軸擠壓機於 1 8 (TC下熔融混練。 於所得顆粒狀樣品:1 〇 〇重量份中,加入丙酮5 0重 量份,與庚院·· 5 0重量份,於耐壓反應器中,於8 5 °C下 -107· (104) (104)200427754 進行2小時加熱攪拌。 又,此加熱攬拌,係於耐壓容器中實施。 操作結束後,使用金屬網回收顆粒,再將其浸漬於 1 0 0重量份之丙酮中1 5小時。 其後,使用金屬網回收顆粒,於風乾後,於8 0 t下 進行6小時、1 3 (TC下進行6小時真空乾燥,得無水馬來 酸變性丙烯聚合物(酸變性PP- 1 5 )。 此聚合物之物性値系如表7所示。 製造例1 5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14 ( 3 )中,除將過己炔25 ΒΜ0之使用量 變更爲〇 . 〇 5重量份以外,其他皆依製造例1 4相同方法, 製得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未變性PP- 1 6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7所示。
製造例1 6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於製造例14 ( 3 )中,除將過己炔25BM0之使用量 變更爲〇 . 1重量份以外,其他皆依製造例1 4相同方法, 製得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未變性PP- 1 7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7所示。 製造例1 7 -108- (105) 200427754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之使用量變 同方法,製 於製造例9 ( 4 )中,除將過己炔25BM0 更爲0.0 2 5重量份以外,其他皆依製造例9相 得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未變性P P - 1 8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7所示。 比較製造例1 [丙烯聚合物之合成] 外,其他 (未變性 於製造例 9 ( 4 )中,除不使用無水馬來| 皆依製造例 9相同方法,製得丙烯聚合衫 PP )。 此聚合物之物性如表7所示。 實施例6 3 [丙烯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 1 0 0重量份 :0.0 5重量 ,汽巴特用 磷系氧化防 i脂酸鈣: 於2 3 0 °C下 於製造例9 ( 4 )所合成之酸變性PP- 1 0 : 中,添加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ΑΡΤΕ S ) 份,依爾康1 〇 1 〇 (商品名,酚系氧化防止劑 化學公司製):〇.〇 6g,依爾康168 (商品名, 止齊,汽巴特用化學公司製):0. 1 4 g,碌 〇.〇6g,經乾摻合後,使用20mm之雙軸擠壓機 進行熔融混練,製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所示。 -109- (106) (106)200427754 實施例64至67 於貫施例6 3中’除A P T E S之添加量,分別變更爲 0.02 5重量份(實施例64 ) 、〇.0]重量份(實施例 65) 、〇_丨重量份(實施例66) 、0.2重量份(實施例 67)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3相同方法製造丙嫌聚合物組 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所示。 實施例6 8 於實施例63中,除APTES以3_胺其历宜—m ^ 妝基丙基二甲氧基矽 烷(APTMS )替代外,其他皆依甯旆 Ί1Χ具施例63相同方法製造 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 m ^ 實施例6 9 於實施例63中’除酸變性Pp r 1 0以製造例1 〇所合成 之酸變性PP- 1 1替代外,其他皆 U白依貫施例63相同方法製 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 & #。 實施例7 0 於實施例63中’除酸變性”,以製造例"戶卜成 之酸變性PP-12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3相同方:製 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β
-11CU (107) (107)200427754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所示。 實施例7 1 於實施例6 3中,除酸變性P P - ] 0以製造例1 2所合成 之酸變性P P - 1 3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 3相同方法製 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所示。 實施例7 2 於實施例6 3中,除酸變性P P - 1 0以製造例1 3所合成 之酸變性P P - 1 4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 3相同方法製 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所示。 實施例7 3 於實施例63中,除酸變性PP- 1 0以製造例1 4所合成 之酸變性PP- 1 5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3相同方法製 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所示。 實施例74 於實施例63中,除酸變性PP- 1 0以製造例1 5所合成 之酸變性PP- 1 6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3相同方法製 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111 - (108) (108)200427754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所示。 實施例7 5 於實施例6 3中,除酸變性P P - 1 0以製造例1 6所合成 之酸變性PP- 1 7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3相同方法製 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所示。 比較例1 9 於實施例63中,除不使用APTES外,其他皆依實施 例63相同方法製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所示。 比較例2 0 於實施例63中,除酸變性PP- 1 0以比較製造例1所 合成之未變性PP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3相同方法製 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所示。 比較例2 1 於實施例63中,除酸變性PP- 1 0以無水馬來酸變性 丙烯聚合物之東洋達可1 00 0P (商品名,東洋合成公司 製)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3相同方法製造丙烯聚合 物組成物。 -112- (109) (109)200427754 各種物性値之測定結果如表7所示 比較例22 於實施例6 3中,除酸變性p p _ 1 〇以無水馬來酸變性 丙烯聚合物之優美克斯1 0 1 〇 (商品名,三洋化成公司 製)替代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 3相同方法製造丙烯聚合 物組成物。 各種物性値之測疋結果如表7所示。 實施例7 6 於實施例63中,除將APETS之添加量變更爲0.25 重量份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 3相同方法製造丙唏聚合物 組成物。 隨後,於此組成物中,添加臨界黏度[7? ] : 1 · 7 0 d 1 / g 之均聚丙烯(F704NP,出光石油化學公司製),以均聚 丙烯/組成物=20/80 (重量比)之方式添加,並於2 0 0 °C 下製得熔融摻合物,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此組成物之物性値如表7所示。 實施例7 7、7 8 於實施例7 6中,除變更均聚丙烯/組成物(重量比) 爲4 0 / 6 0 (實施例7 7 )、6 0 / 4 0 (實施例7 8 )外,其他皆 依實施例7 6相同方法製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此組成物之物性値如表7所示。 -113- (110) (110)200427754 實施例7 9 於實施例63中,除使用製造例1?所合成之酸變性 p P -1 8替代酸變性p P -1 0外,其他皆依實施例6 3相同方 法製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隨後’於此組成物中,添加實施例7 6所使用之均聚 丙烯,以均聚丙燒/組成物=9 0 / 1 〇 (重量比)之方式添 加,並於2 0 0 °C下熔融摻合,得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此組成物之物性値如表7所示。 · 實施例8 0、8 1 於實施例7 9中’除變更均聚丙烯/組成物(重量比) 爲8 0 / 2 0 (實施例8 0 ) 、7 〇 / 3 〇 (實施例8】)外,其他皆 依實施例79相同方法製造丙烯聚合物組成物。 此組成物之物性値如表7所示。 -114- 200427754 Z漱 物性値 I G値(詎景 %) 0.24 I 0.21 | 0.17 I 0.33 I 0.31 I 0.18 I 0.17 | 0.13 ] 0.07 1 0.06 | 0.12 I 0.09 L^OO7 I o o 21.7 -.9:51 I 0.38 I L!27— 0.03 ... °J5- I 0.23 | MT/MTc 寸 ΓΟ ΓΟ O) c\i o CO Lf) CO 00 <N CO CO CM CO O) csi Csj CO O) csi CO c\i | 0.14 ] 1 °:12.1 CO 卜 csi O) csi 04 — MT(g) 11.3 I 00 Ο) CD σΐ 10.8 | 11.2 | CD CO 00 in CO 〇 <N CO O) 卜· CM CO 卜 CO 〇_ CN d 不能測定 I不能測定 IT) ώ O) 00 00 r- in 〇6 寸 00 Ml(g/10 分) LO CN 卜 c\i CD csi CO csi Γ0 CNi 00 CN CO ro 00 O)· _____ _____1 N CO 10.5 CO <〇 不能測定 I不能測定 00 csi o CO CO CO LO o LO 製造條件 I 丙烯聚合物(A) I (A) /(B+C1)(重量比) ο/loo I 0/100 I 0/100 I 0/100 I ο/loo I 0/100 I 0/100 ] 0/100 | 0/100 | 0/100 Π [ 0/100 ] 0/100 [ 0/100 I 0/100 ] | 0/100 j 0/100 I 0/100 I 20/80 I 40/60 I 60/40 I 90/10 I 80/20 I 70/30 m_)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1.70 I 1.70 | 1.70 I 1.70 o ]1.70 矽烷偶合劑(B) I 添加量”(重量 份) 0.05 I 0.025 I 0.01 I o' CM o' 0.05 I 0.05 I 0.05 I 0.05 I 0.05 I 0.05 I I 0.05 | 0.05 I o [ 0.05 | 0.05 I 0.05 I 0.25 I 0.25 I 0.25 | 0.25 I 0.05 I 0.25 種類 APTES I APTES I APTES I APTES I APTES | APTES I APTES | APTES | APTES I APTES I ;APTES I [APTES I_ I APTES I I I APTES I APTES | APTES I I APTES I APTES I APTES I APTES I APTES | APTES 無水馬來酸變性丙烯聚合物(C6) I 冷3値 ρ q q q q o σ» - 0.88 | 00 0.86 | 々· IT) o I CM CD csi o 〇· q I 0.63 | 0.63 | 0.63 Mw/Mn CM CN CM c\i CM CN CN csi CM CN CN CN csi o c\i CNI 04 00 cvi (D CN 卜 CN CN csi c\i 00 c\i — CN <\i (N c\i CM csi 寸 c\i 寸 csi 寸 csi [r/](d/g) 1.82 | CM CO 1.82 | 1.82 | CM 00 CM 00 1.69 | 1.34 | CO 1.05 I 1.88 | CO CO 1.14 | I (I 0.56 I 019__ CNI CO | 1.82 CM CO | 2.39 I 2.39 | 2.39 變性率(重量%) 0.073 | 0.073 I 0.073 I 0.073 I 0.073 I 0.073 | 0.15 | 0.11 | 0.12 | 0.25 | 0.088 | 0.18 0.24 | i 0.073 I O CNI — I 0.073 j I 0.073 I 0.073 I 0.037 I 0.037 0.037 種類 酸變性PP-10 酸變性PP -10 酸變性pp-i〇 酸變性PP_1〇 酸變性PP-10 酸變性PP-10 酸變性PP-11 酸變性PP-12j 酸變性PP-13| 酸變性PP-14 酸變性PP —15 酸變性PP-16 I酸變性PP-17j |酸變性PP-101 未變性PP 東洋達可 1000P 優美克斯1010 酸變性PP-10 I 酸變性PP-10 酸變性PP-10 酸變性PP-18 酸變性PP-18 酸變性PP-18 實施例63 實施例64 實施例65 實施例66 實施例67 實施例68 實施例69 實施例70 實施例71 實施例72 實施例73 實施例74 實施例75 實施例19 比較例20 比較例21 比較例22 實施例76 實施例77 實施例78 實施例79 實施例80 實施例81 。_写腾^^__0 0 1(9 3)鬆如齡恢獎贮起、粼氍嵌崎«鹿菽:1* -115- (112) (112)200427754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依本發明1與2之內容,可製得一種抑制凝膠產生、 提昇熔融張力、大幅提昇成型性之-烯烴聚合物組成 物。 依本發明3之內容,爲提供一種兼具有優良熔融張力 與流動性之平衡性的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及其製造方 法。 依本發明4之內容,爲提供一種兼具優良熔融張力與 流動性之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方法。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爲實施例2 0至3 5、比較例6至9、參考例1至 8之組成物及計算値之ΜΙ與ΜΤ之關係圖。 圖2爲實施例3 6至4 4、比較例1 0至1 3、未變性 ΡΡ-1至3、參考例1至8之組成物及計算値之ΜΙ與ΜΤ 之關係圖。 圖3爲實施例4 5至6 2、比較例1 4至1 8、未變性 ΡΡ-5至8、參考例1至8之組成物及計算値之ΜΙ與ΜΤ 之關係圖。 -116-
Claims (1)
- (1)200427754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特徵爲片 1 3 5 t、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0 · 7至 範圍,碳數2至2 0之α -烯烴聚合物1 〇 〇質量份 式(1 )所示有機矽化合物0.001至1質量份, XnSi Ym ( OR ) 4-( n + m ) ( 1 ) (A )於 5dl/g 之 (B 1 ) (式中,χ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基的 Y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烴基,11爲 爲〇至2之整數,且(n + m) =1至3) 及(C 1 )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 之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部〇 . 〇 〇 1至1質量% ,於 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Θ]爲〇.7dl/g以上 至 2 0之變性α -烯烴聚合物〇. 1至 3 0質量份 (接觸)所得者。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α -烯烴聚合物 其爲將(Β1 )式(1 )所示有機矽化合物0.001 份, 取代基, 1 至 3,m 與極性基 ^ 1 3 5 °C、 之碳數2 ’經混合 組成物, 至1質量 XnSiYm ( OR ) 4-( n + ( 1 ) (式中,X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基的 Y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烴基,η爲 取代基, 1 至 3,m-117- (2) (2)200427754 爲0至2之整數,且(n + m ) = 1至3 ) (A )於1 3 5 °C 、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π ]爲 0.7至5dl/g之範圍,碳數2至20之α-嫌烴聚合物100 質量份, 及(C 1 )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 之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部0.001至1質量% ,於135t、 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0.7dl/g以上之碳數2 至2 0之經酸變性α -烯烴聚合物〇. 1至3 0質量份經接觸 所得,且熔融張力(ΜΤ )與熔融流動係數(Ml )爲滿足 MT/7x ( MI) n> 1之關係式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 物,其中式(1)中之X爲含有可與羧酸或其無水物反應 之基的取代基,及(C1)成分之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 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爲不飽和羧酸及 /或其無水物產生之酸。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 物,其係滿足下述①至③之條件, ① 含有由(Β1)成分之有機矽化合物產生之矽化合物 0 · 0 0 1至1質量份, ② 熔融張力(Μ Τ )與熔融流動係數(ΜI )爲滿足 ΜΤ/7χ ( ΜΙ ) ·°·8 > 1 之關係式, ③ 不溶於1 3 (TC之對二甲苯的成分量低於1質量份。 5 ·如上述1所記載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其中式 (1)之X係由含有胺基、羥基、環氧基與異氰酸酯基之 -118- (3) 200427754 取代基中所選出之1種以上之取代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α -烯烴聚会 物,其中(C 1 )成分之受極性基部變性之α •烯 物,又滿足下述①至③之條件’ ① 極性基部含量與α -烯烴聚合物之鏈的莫耳 値)爲 0.5 ·· 1 · 0 至 3 . 0 ·· 1 . 0, ②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數平均分子量( 2.5以下, ③ Mw爲1萬以下之成分量爲0.5質量%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α _烴聚爸 物,其中(C1)成分之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嫌性· 與極性基之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部爲無水馬來酸。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α -烯烴聚爸 物,其中(C1)成分爲使用丙烯聚合物或1-丁傾 所得之酸變性α -烯烴聚合物。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α -烯烴聚爸 物’其中(Α)成分爲中位五元組分率[mmmm]97 以上之丙烯聚合物或丨_ 丁烯聚合物。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α -烯烴赛 成物’其中(Α)成分之平均粒徑爲50至2000 密度爲0.2至〇.6g/cm2。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α -烯烴赛 成物’其中式(1)中之X,爲使用含有胺基之 (Β 1 )成分。 、物組成 烴聚合 比(/3 ] Μη )爲 物組成 重鍵結 物組成 聚合物 物組成 莫耳% 合物組 1,體積 合物組 取代基 -119- (4) (4)200427754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α -烯烴聚合物組 成物,其爲於(A )成分之熔點以下之溫度條件,使 (B 1 )成分分散於(A )成分中,再與(c 1 )成分混合 (反應)所得者。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α -烯烴聚合物組 成物,其中(A )成分與(β 1 )成分之混合物的調製,係 於製造丙烯聚合物或1- 丁烯聚合物中之乾燥步驟與移送 步驟,或該聚合物之成型步驟中,供應(B1)成分者。 14·如申請專利範圆第1或2項之α —烯烴聚合物組 成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將(A )成分、(B 1 )成分與 (c 1 )成分熔融混練或於溶媒中混合者。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α -烯烴聚合物組 成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爲將含有(Β1)成分之(Α)成 分與(C 1 )成分熔融混練或於溶媒中混合者。 16. —種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其特徵爲由下述 (C 2 )成分與(Β )成分混合所得,熔融張力(μ τ )與熔 融流動係數(Μ I )滿足Μ Τ / 7 X ( Μ I ) - Q 8 > 1之關係式, 且 l3〇C之d 一甲本不溶成份量(G値)爲1重量%以 τ $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 (C2)含有lxlO·6至0.25重量%之由同一分子內含 胃2燦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所產生之極性基部的 聚两烯系樹脂:100重量份, (B )矽烷偶合劑:0.0 0 1至1重量份。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 -120- (s) 哦物、萁k _ _ A 除聚丙烯系樹脂(c 2 )與矽烷偶合劑(B )外, (t)) ·〇5至1重里份之磷系及/或·系氧化防止劑 月旨钽 申請專利範圍第1 6或1 7項之變性聚丙烯系樹 火物, — ^ 其中於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 化合物I ^ — 均馬無水馬來酸。 19· 脂彳日 〇申請專利範圍第1 6或1 7項之變性聚丙烯系樹 Μ成物(Cs ’其中聚丙烯系樹脂(C2)爲,下述(C3)與 ’或下述(C4)與(C5)之混合物, 爲1 )熔融丨;IL動係數爲〇 · 〇 1至1 0 0 g /1 〇分鐘、熔點 h至170t: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100重量份, u ( C 4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 · 〇】至1 〇 〇 g /1 〇分鐘,使用 測疋之中k五兀組分率([mrnrnm])爲4〇至90 吴耳%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I⑽重量份, (C5) 3有極丨生基部〇·〇〇】至1重量% ,於、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〇.7dl/g以上之變性聚丙烯 系樹脂:0 · 1至3 0重量份。 2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9項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 成物,其中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4 )爲,差示掃描熱量 計(DSC )測定所得之溶解熱函爲looj/g以下,使用门。 N M R測定之中位五兀組分率([m m m m ]及[r r r Γ ])爲滿足 [rrrr]/ ( ) - 2〇% 之關係式。 2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0項之變性聚丙系樹脂組 成物,其中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5 )之極性基部與聚合物 -121 - (6) (6)200427754 鏈之莫耳比爲0.8至2。 2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或1 7項之變性聚丙烯系_ 脂’其中砂院偶合劑(B )爲(B 1 )式(1 )所示有機石夕 化合物, XnSiYm ( OR ) 4-( n + m i ( 1 ) (式中,X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官能基的取代 基,Y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烴基,η爲 3,111爲0至2之整數,且(11 + 111)=1至3)。 2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2項之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其中式(1)中之X爲含有胺基之取代基。 2 4· —種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 包含使矽烷偶合劑(B)爲1〇至i〇,〇〇〇pprn、磷系及/或 酚系氧化防止劑(D)爲500至l〇,〇〇〇ppm之目的下,混 合矽烷偶合劑(B )、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D ), 及下述聚丙燃系樹脂(C3)或(C4),並對前述混合物 100重量份,混合0.1至30重量份之下述聚丙烯系樹脂 (C 5 )的製造方法, (C 3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 . 〇 }至丨〇 〇 g/〗〇分鐘、熔點 爲i 45至170 °C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 4 )熔融流動係數爲〇 · 〇】至〗〇 〇 g / 1 〇分鐘,使用 】3C-NMR測定之中位五元組分率()爲4〇至9〇 莫耳%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122- (7) (7)200427754 (C 5 )含有極性基部〇 · 〇 〇丨至1重量% ,於1 3 5 :C、 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〇 . 7 d丨/ g以上之變性聚丙烯 系樹脂。 2 5. —種變性聚丙烯系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 包含使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D )爲5 0 0至 l〇.〇〇〇ppm之目的下,混合磷系及/或酚系氧化防止劑 (D ) ’及下述聚丙録系樹脂(c 3 )或(C 4 ),並使5夕院 偶合劑(B )與,下述變性聚丙烯系樹脂(c 5 )反應,並 k寸則述混合物1 0 0重量份’混合前述反應物〇 .;[至3 0重 量份之製造方法, (C 3 )熔融流動係數爲0 . 〇 1至1 〇 〇 g /1 〇分鐘、熔點 爲1 4 5至1 7 0 °C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 4 )熔融流動係數爲0 · 0 1至1 0 〇 g/1 〇分鐘,使用 13C-NMR測定之中位五元組分率([mmmm])爲40至90 莫耳%之未變性聚丙烯系樹脂, (C 5 )含有前述極性基部〇 . 〇 01至1重量% ,於1 3 5 C、四氯化蔡中測疋之臨界黏度爲〇 . 7 d 1 / g以上之變性聚 丙烯系樹脂。 2 6 · —種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 特徵爲,包含將下述(C6 )成分與(Β )成分混合,並於 所得混合物[(B ) + ( C 6 )]中,將下述(a )成分以 (A) /[(B) + (C6)](重量比)爲 0/100 至 99/1 之比 例進行混合者, (C6)滿足下述(a)至(d)之碳數2至20之變性 -123- (8) (8)200427754 α -烯烴聚合物:1 〇 〇重量份’ (a )由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結與極性基之 化合物產生之極性基部含量:0·001至〇·4重量% , (b ) 1 3 5 、四氯化蔡中測足之臨界黏度爲 〇 _ 9主 5.0dl/g , (c)重量平均分子量/數平均分子量(M w/M η) :3 以下, (d )前述極性基部與聚合物鏈之莫耳比:〇. 1至 3.0, (B )矽烷偶合劑:0.0 〇 1至〇 · 5重量份, (A )於1 3 5 °C、四氫化萘中測定之臨界黏度爲〇 · 7 至5.0dl/g之碳數2至20之烯烴聚合物。 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項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之製造方法,其中變性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之熔融張力 (ΜΤ )與熔融流動係數(ΜΙ )爲滿足ΜΤ/7χ ( ΜΙ ) ·0·8 > 1之關係式,且,1 3 0 °C之對二甲苯不溶成份量(G 値)爲1重量%以下。 2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或2 7項之α - _烴聚合物 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將變性α -嫌烴聚合物組成物 (C 6 )與矽烷偶合劑(Β )進行熔融混合。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8項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之製造方法,其係將熔融混合物[(Β ) + ( C 6 )]與α -烯 烴聚合物(A )進行熔融混合。 3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或2 7項之α -細煙聚合物 -124- 200427754 Ο) 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中變性α-烯烴聚合物(C6)爲變 性丙烯(共)聚合物或變性卜丁烯(共)聚合物ε 3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或2 7項之α -烯烴聚合物 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同一分子內含有乙烯性雙重鍵 結與極性基之化合物爲無水馬來酸。 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6或2 7項之α -烯烴聚合物 組成物之製造方法,其中矽烷偶合劑(Β )爲(Β 1 )式 (1 )所示有機矽化合物, XnSiYm (OR) 4-( n + m) ( 1 ) (式中,X爲含有可與極性基部反應之官能基的取代 基,Y爲烴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R爲烴基,η爲1至 3,111爲0至2之整數,且(11 + 111)=1至3)。3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2項之α -烯烴聚合物組成物 之製造方法,其中式(1)之X爲含有胺基之取代基。 -12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2241732A JP4167028B2 (ja) | 2002-08-22 | 2002-08-22 | 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2241731A JP4167027B2 (ja) | 2002-08-22 | 2002-08-22 | 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2259198A JP4172971B2 (ja) | 2002-09-04 | 2002-09-04 | 変性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2296463A JP4172985B2 (ja) | 2002-10-09 | 2002-10-09 | 変性α−オレフィン重合体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427754A true TW200427754A (en) | 2004-12-16 |
Family
ID=31950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92123057A TW200427754A (en) | 2002-08-22 | 2003-08-21 | α-olefin 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0427754A (zh) |
WO (1) | WO200401855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27423A (zh) * | 2017-04-18 | 2018-11-02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含不饱和键的双甲硅烷基化合物和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27733A (ja) * | 1996-02-22 | 1997-09-02 |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 防水シート |
EP1021486B1 (en) * | 1998-06-22 | 2004-09-2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ilane vulcanized thermoplastic elastomers |
EP1069139A3 (de) * | 1999-07-13 | 2003-03-12 | Clariant GmbH | Wässrige Polymerdispersion, ihre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
-
2003
- 2003-08-20 WO PCT/JP2003/010513 patent/WO200401855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3-08-21 TW TW92123057A patent/TW200427754A/zh unkno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27423A (zh) * | 2017-04-18 | 2018-11-02 |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含不饱和键的双甲硅烷基化合物和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4018557A1 (ja) | 2004-03-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6193643A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 |
KR100514013B1 (ko) | 폴리프로필렌계수지및폴리프로필렌계수지조성물 | |
KR101280685B1 (ko) |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용도 | |
JP4595316B2 (ja) |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その重合体を含む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組成物からなる射出成形体 | |
US5093404A (en) | Modified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 |
JP6916713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 |
JPH0391547A (ja) | 樹脂用添加剤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 |
JP2003327642A (ja) | プロピレン−エチレ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 | |
JP3931725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からなる射出成形体 | |
WO2004090028A1 (ja) | 水添共重合体を含有するポリマー発泡体 | |
KR20160039406A (ko) | 고충격 고강성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 제조된 성형품 | |
JP6229384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 |
CN112334537A (zh) | 丙烯聚合物组合物 | |
TW200427754A (en) | α-olefin 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
JP6806715B2 (ja) | ジエンゴム/ポリプロピレン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コポリマー、それを含有する組成物、および調製方法 | |
JP3732623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及び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 |
JP3544252B2 (ja) | 自動車内装部材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自動車用内装部材 | |
US20090326157A1 (en) | 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 and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 same | |
JP7028669B2 (ja) | 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 |
JP2020169318A (ja) | 特定のアイオノマーを含む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 |
JP4034150B2 (ja) | 変性ポリオレフィン組成物 | |
JP2020158652A (ja) | プロピレ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 |
JP2018204008A (ja) |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 |
JPH059352A (ja) | ポリ1−ブテン樹脂組成物 | |
JP4836516B2 (ja)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自動車外装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