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0403518A -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 Google Patents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0403518A
TW200403518A TW092123356A TW92123356A TW200403518A TW 200403518 A TW200403518 A TW 200403518A TW 092123356 A TW092123356 A TW 092123356A TW 92123356 A TW92123356 A TW 92123356A TW 200403518 A TW200403518 A TW 2004035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ring
cam
group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23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275854B (en
Inventor
Hiroshi Nomura
Original Assignee
Penta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2473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8593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0254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612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entax Corp filed Critical Pentax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03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35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5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585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Description

欢、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4本發明關於―種用於可伸縮攝影(圖像)透鏡(可伸縮透細中的 機構福影透鏡完全回鱗,用來把構成投影光學祕的多個光學元件 的#刀回細到與攝影光學系統的攝影光軸偏離的位置。 【先前技術】 :安衣在諸u目機之躺光學設備巾的透鏡筒的小型化_直在不斷增 大需求。尤其是,强烈需要可伸輯影親的進-步小型化,_是其在 非心作狀悲下的長度。爲了滿足這些需要,本發明的發明人已經在中國提 出專利申π No. 03106208.3的可伸縮攝影透鏡,其中攝影光學系統的光學 元件回、,值到麟減料制攝影光軸驗置,並且當攝影透鏡完全 回縮時’光學元件(與攝影絲线的其他光學元件沿攝影光學系 統的光軸回縮。實現光學元件的這些複雜操作的機構,需要以高精度操作。 【發明内容】 爲了克服财技術的不足,本發_目的在於提供—麵於可伸輯 影透鏡(可伸縮透鏡筒)中的機構,該機構能够把攝影光學纽的光學元 件回縮到簡影光料制攝影光軸偏_位置,同時以高精度向一圖像 平面回縮光學元件。 爲了完成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關於一種光學元件伸縮機構,用於包 括具有多個鱗元件的光料_可伸縮透鏡,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包 括: 線性可動環(8),配置成沿所述光學系統的光軸被沒有轉動地導向, 所述線性可動環進一步配置成當所述可伸縮透鏡從操作狀態運動到完全回 縮狀悲時’沿所述光軸向一平面回縮; 200403518 可梳動框(6),在樞轴(33)上旋轉以繞 框定位在所述線性可輪H 士甘w 1[叫動’所述可擺動 k概可動_亚且由其續,所述可擺動 個光學元件之-的可伸縮光學元件; 社作爲所逑多 位置控制态(6e、35和39、及21a),配 舍所述可魏、#m _持所柯鶴框,從而 二Γ 作狀態下時’所述可伸縮光學轉保持在所述 軌置控繼進-麵置成繞__鶴所料擺動框,從 2所逃紐可動環與所述可擺動框—起向所述平__,所述可伸縮 光子元件回縮到與所述光軸偏離的位置;
内部光學元件⑺(S、A)),在所述光財向上,定位在所述 光學元件相對側之一上的所述線性可動環内; 、、 -對平行扁平表面(8。和8e),布置在所述線性可動環上,每_平行扁 平表面在與所述光軸正㈣方向上延伸並且在所述光財向上分別定位在 所述内部光學元件的前和後側上,所述—對平行騎表面在所述光轴方向 上不重叠第二光學元件;
通孔(8g),軸在所述線性可動環上,穿過所述線性可動環,從而在 所述光軸方向上所述通孔的前和後端分別在所述_對平行扁平表面處開 放’所述樞軸定位在所述通孔中;及 支撑板(36和37),分別附加到所述一對平行扁平表面上,以支撑所 述樞軸的相對端。所述樞軸平行於所述光軸延伸。一對平行扁平表面中的 至少一個(8e)與所述線性可動環的前端面和後端面之一平齊。 在本發明中,所述一對支撑板之一包括螺釘插孔(37d)並且所述一對 支撑板的另一個包括螺釘插孔(),從而所述一對支撑板由插入到所述 螺釘插入孔中並且鎖入所述螺釘孔的定位螺釘固定到所述一對平行扁平表 面上。 200403518 本發明的線性可動環,包括分別布置在所述一對平行扁平表面上的一 對定位凸起部(8j和8k),並且-對越板包括分肋賴—對定位凸起部 插入其中的-對定位孔(36f和37f)。另外,本發明中所述的可擺動框,包 括安裝在所述樞軸上而在所述樞軸上轉動的帶樞軸圓柱部分(6b),所述帶 樞軸圓柱部分與所述樞軸—起定位在所述通孔中,並^其中所述帶 樞軸圓柱部分在所述一對支撑板之間。 再者’本發明光學元件伸縮機構,進-步包括安裝在所述樞軸上的壓 縮盤簧(38),所述壓縮盤簧配置成在所述光軸方向上偏置所述可擺動框, 從而所述帶樞軸圓柱部分的_端壓緊所述—對支撑板之一。 而且’所述—對支撑板配置成在所述-對平行料表社勒,從而所述 一對支撑板相對於所述—對平行好表面的位置在與所述光軸正交的方向 上分別是可調整的。 所述内部光學元件包括快門和細巾的至少—個。根據本發明的光學 几件伸痛構,所錢學元件還可以包括至少—個後部光學元件(L⑺、 LG4、⑻,當所述可舰魏«倾態Τ時,職部光學树雜在所 述可伸縮光學元件後面;並且 *其中,所述可伸縮光學元件配置成定位在位於軸上空間徑向外側的轴 外空間中’其巾軸上郎巾財所述後部光學元件,從而所述可伸縮光學 ^件和所迷後部光學元件在光軸方向上的相同位置範圍内,此時所述可伸 、、侣透鏡位於完全雜狀態。所述可伸縮光學元件包括透鏡組⑽)。所述 光學系純括Μ距娜絲純;並且其情述可伸縮絲元件包括透 且作鱗轉焦距攝影光料統的_部分。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 在數位相機令。 在本發明光學元件伸縮機構中,所述位置控制器包括·· )18 ^ (j9)’配置成偏置所述可擺動框以在把所述可伸縮光學元件定位 到所述光軸上的方向上轉動;和 …、,4〇)配置成當所述線性可動環與所述可擺動框一起向所 l平面回、骑I服所轉簧的偏置力把所述可猶轉細從所述光轴 偏離的位置。 ,…方面林明避關於~種光學元件伸縮機構,用於包括具有多個 光學元件的光學系統的可伸縮透鏡,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包括: 、線性可動W8),配置成沿所述光學系統的光軸沒有轉動地被導向, 二述^性可練進-步配置成當所述可觸透鏡從操作狀態運動到完全回 縮狀怨時,沿所述光轴向一平面回縮; 可k動框(6) ’她軸(33)上旋狀麵述_獅,所述可擺動 框定位在所舰纽由其域,職可細_作爲所述多 個光學7G件之一的可伸縮光學元件; 、,4置H (6e、35和39、及21a),g己置成保持所述可獅框,從而 當所述可伸縮透鏡麵频作狀態謂,所述可伸絲學元件保持在所述 光軸上,所述位置控繼配置成繞所述樞軸轉動所述可擺動框,從而當所 述線性可Μ觸述可鶴框-起向所龄_斜,職可伸縮光學元 件回縮到與所述光軸偏離的位置;及 對支ί手板(36和π),在所逃光軸方向附加到所述線性可動環的相 對端上,所述-對支撑板的每—支撐板支撑所述姉對應的相對端。 該光學元件伸縮機構中所述樞軸一般平行於所述光轴延伸。在所述線 性可動環_部«巾所述可伸縮光學元件的運動細在所述光轴方向上 不會重叠在所述·可練上的__加區域(8^),所述_對支撑板 分別附加到所述附加區域對上。 200403518 本發明並揭露了日本專利申請案Ν〇·2〇〇2_247338 (2〇犯年8月π曰 提出申請)和Να 2G03姻3 (細年2月3日提”請)的主要内容, 這些專利申請案-併包括於本針作為參考。 【實施方式】 在一附圖中’為了“述得更清楚,用不同寬度和,或不同類型的線條 表不不同疋件的輪廓。另外在_些剖面圖中,為了描述得更清楚,儘管一 些元件被設置在不_周邊位置上,但其表示於同—個制平面上Τ 在第2-圖f,俯交焦透鏡(變焦透鏡筒)力的本實施例的一些元件 的標號附加有尾碼符號“⑻,,、“(L),,、“(R),,和‘‘(虹),,(見第$圖 至第10®)’其分職示:元件是@定的;元件單獨沿透鏡筒軸卻(見第 9圖和第㈣)線性移動,但不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元件繞透鏡筒轴现 轉動,但不沿透鏡筒轴Z0移動;以及元件單獨沿透鏡筒軸z〇移動,同時 繞透鏡筒軸ZG轉動。另外在第22圖中,變焦透鏡71的_些元件符號的尾 碼符號“(R,RL) ’’表示變焦操作期間元件繞透鏡筒軸烈轉動但不沿透鏡 筒軸zo移動,還表示電源開或關時變焦透鏡職相機體72伸出或回縮期 間,兀件沿透鏡筒軸Z0移動,同時繞透鏡筒軸Z0轉動,而變焦透鏡71的 -些兀件標號的尾碼符號“(S,L) ”表示:變焦透鏡71處於可以進行變焦 操作的k焦犯圍内時該元件是固定的,以及電源開或關時,變焦透鏡乃從 相機體72伸出或回縮期間該元件沿透鏡筒車由z〇線性移動但不繞透鏡筒軸 Z0轉動。 如第9圖和第1〇圖所不,組合到數位相機%中的變焦透鏡η的該實 施例配置有-個攝影光學系統,該系統由—個第—透鏡組⑹、_個快門 S、,個可調光圈A、一個第二透·LG2、一個第三透鏡組LG3、—個低 通慮波器(渡光片)LG4和-個CCD圖像感測器(固態像傳感裝置)6〇 200403518 組成。第9圖和第1〇圖中所示的“Ζι” 蝴制伽卜光轴 並且,攝影光轴Z1位於透鏡筒轴z〇 — (U同軸Z0)平行。 LG2沿攝影光軸Z1被以預定的 卜透鏡組⑹和第二透鏡組 勤’ k而執行變·隹;f品你,;货一 組__咖Z1驅動,從而 : 一詞意指平行於攝影光軸zi的方向,除非另有不同的2轴方向 如第^和第H)圖所示,相機7Q設置在_72中,其帶有—個固 二二的固定透鏡筒公和—個固定到固定糊22後部的cCD 支木i。CCD圖像❹m 6G被钱到ccd支架Μ上,通過— =固定。低__被咖支㈣通過渡波器支架部分训㈣ /山封件61固疋到CCD 6〇前方的位置。瀘波器支架部分训是與咖支 术成為-體的-個部分。相機7〇設置在ccd支架Μ後面,帶有_個 表不動態圖像的液晶顯示器(助)板2〇 ’使得操作者可以在拍攝之前看到 要拍攝關像如何,纖刺輯使顯作者心相他或邮經攝得的 影像圖以及各種拍攝資訊。 變焦透鏡71設置在固定透鏡筒22令,帶有一個从透鏡框(支撐並固 =第三透鏡組LG3的第三透鏡框)51,該AF透鏡框在光軸方向上被線性 &引,不繞攝影光軸轉動。具體地說,變焦透鏡71配置有一對AF導軸52、 53 ’它們平行於攝影光軸Z1延伸,在光軸方嚮導引AF透鏡框51,不使 AF透鏡框51繞攝影光軸Z1轉動。該對AF導軸52、53的每個導軸的前 後端分別固定到固定透鏡筒22和CCD支架21上。AF透鏡框51設置在與 對$孔51a、51b徑向相反的一側,該對AF導軸52'53分別適配在該對 導孔_,使得AF透鏡框51可以在該對AF導軸52、53上滑動。在此具體 實施例中,AF導軸53和導孔51b之間的缝隙量大於AF導軸52和導孔51a 200403518 之間的縫隙量。即,AF導軸52作為實現較高位置精度的一個主導轴,而 AF導軸53作為輔助導軸。相機70配置有一個AF馬達16〇 (見第i圖), 該馬達具有—個設獅紋⑽為進給驗軸_動鶴軸,轉動驅動幸由 旋入形成在AF螺母54 (見第丨圖)上的螺絲孔。該AF螺母%具有—個 防止轉動凸起54a。該AF透鏡框5i具有一個沿平行於光軸Z1延伸的導槽 51m (見第127圖)’該防止轉動凸起5如可滑動安裝於該導槽如中。此 外,該AF透鏡框51具有-個位於該处螺母54後面的止擔凸起如(見 第127圖)。該af透鏡框51由作為偏置元件的拉伸盤簧%沿光軸方向向 前偏移,並由該止擔凸起Sin和該AF螺母54的接合確定該AF透鏡框η φ 運動的前界限。當向該AF螺母54施加一個向後力時,該AF透鏡框5ι克 服拉伸盤* 55的偏置力而向後移動。由於這種結構,向前和向後轉動处 馬達160的轉動驅動軸使得AF透鏡框51在光軸方向上向前和向後移動。 另外,當一個向後力直接施加給該AF螺母54時,該处透鏡框Μ克服拉 伸盤簧55的偏置力而向後移動。 如第5圖和第6圖所示,相機70設置在固定透鏡筒22之上,帶有安 U固定透鏡筒22上的變焦馬達U0和減速嵩輪箱74。減速歯輪箱%包 含-細於將變焦馬達15〇的轉動傳遞到變焦齒輪28的減速齒輪^(見^ _ 4圖)。變焦齒輪28可轉動地裝配到平行於攝影光軸Z1延伸的J焦齒輪軸 29上。變焦齒輪軸29的前後端分別固定到固定透鏡筒22和ccd支架” 上。變焦馬達150和AF馬達160的轉動由控制電路14〇 (見第p圖^'妒 橈性PWB75控制,該撓性PWB部分位於固定透鏡筒22的週邊表面上。栌 制電路140綜合控制相機70的整個操作。 1 如第4圖所*,固定透鏡筒22在其内表面上設置有一個陰螺旋面咖、 一組三個尉生導槽22b、一組三個傾斜槽22c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二 12 200403518 陰螺旋面22a的螺紋在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的光軸方向和圓周方向傾斜的 方向延伸。三個-組的線性導槽22b平行於攝影光軸2延伸。三個一組的 爾曹^平行於陰螺旋面瓜延伸。三個一組的轉動滑動槽现形成在固 定透鏡筒22内周表面的前端眺,沿固定透鏡筒22關周延伸,分別連 通-組三侧斜槽22c的前端。陰螺旋面瓜不形成在固定透鏡筒η的内 °表的4寸疋七區(非螺方疋區22z),該特定前區位於一紅 接 的緊後面(見第u圖、第23圖至第26圖)。 Ma 。又’、.、透鏡71 0又置在固疋透鏡筒22上帶有一個螺環18。螺環18在其外 圓周面上設置有-個陽螺旋面18a和—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陽螺旋面 18a與陰螺旋面22a銜接’一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分別與—組三個傾斜 槽22c或-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配合(見第4圖和第12圖)。螺環18在 陽螺旋面版上設置有—個與變焦齒輪28嗜合的環形齒輪收。因此,當 Μ齒輪28的轉動傳遞給環形齒輪⑻時,螺環18在光轴方向上向前^ 向後移動,同時繞透鏡胁ZG在預定範_轉動,在該預定麵内陽螺旋 面18a保持與陰螺旋面瓜嗜合。螺環18相對固定透鏡筒22的向前移動超 過預定點使得陽螺旋面18a無螺旋面瓜脫開,從而通過一組三個轉動滑 動凸起18b與-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细接合,螺環18繞透鏡筒轴z〇轉動 但不在光軸方向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移動。 -組二個傾斜槽22c形成在固定透鏡筒22上以防止一組三個轉動滑動 凸起撕和固定透鏡筒22在陰螺旋面咖和陽螺旋面收相互接合時互相 干擾。為此’在固定透鏡筒22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每個傾斜槽故,這些傾 斜槽從陰螺旋面瓜的底部徑向向外定位(見第31圖中的上部),如第Μ 圖所示。陰螺旋面22a的兩個相鄰螺紋之間的圓周間隔大於陰螺旋面也 的另外兩個相鄰螺紋之間的圓周間隔,其中前兩個相鄰螺紋之間定位三個 200403518 傾斜槽22c中的—低i,%工乂门上& A 们俊兩個相鄰螺紋之間一個也不設置傾斜槽22c。陽螺 ,二8a包括三個寬螺紋18—和十二個窄螺紋。三個寬螺隱…分別 ^軸方向上三個轉綺動凸起18b之後(見第则。三個寬螺紋_ ΓΓ—寬度w:辨職侧寬度’账㈣微财的 母固了以處於陰螺旋面22a的兩個相鄰螺紋相連的位置,其中在該相鄰 的兩個^紋之間有三個傾斜槽22c中的一個(見第U圖和第12圖)。 固定透鏡筒22配置有-健向細定透· 22的止餅插孔奴。 八有止擋凸起26b的止播件26通過—個安娜丁 67固定咖定透鏡筒a 上,使得止擋凸起施可以插入到止標件插孔瓜或從止撞件插孔瓜中移 除(見第40圖和第41圖)。 從第9圖和第1G圖可以理解,相機7()的變⑽鏡力是—種可伸縮型, 其有三個外望遠鏡筒:第—外透鏡筒12、第二外透· 13和第三外透鏡筒 …它們同心地繞透鏡筒軸z〇分佈。螺環18在其内圓周面上三個不同的 圓周位置設置有三個轉動傳遞槽18d (見第4圖和第13圖),該凹槽的前端 在螺環㈣前端敞開,而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對應的三個不同圓周位置 處,第三外鏡筒15設置有三對轉動傳遞凸起❿(見第4圖和第Μ圖), 這些凸起從第三外透鏡筒15的後端向後伸出插入到三個轉動傳遞槽⑽ 中。三對轉動傳遞凸起1Sa和三個轉動傳遞槽18d树鏡筒轴z〇方向上彼 此姆㈣’但不繞透鏡筒軸ZG彼此崎轉動。即,螺環18和第三外透 鏡筒15作為-健體轉動。嚴格地講,三對轉動傳遞凸起⑸和三個轉動 傳遞槽舰分別可以繞透鏡筒軸Z0彼此相對輕微轉動,轉動量為三對轉動 傳遞凸起以和三個轉動傳遞槽18d之間的縫隙量。下面詳細描述這種结 構。 在螺環18的三個不同圓周位置處三個轉騎動凸起動的正面上設置 14 200403518 一組三個接合凹槽18e,它們形成在螺環18的 端敞開。在第三外透鏡筒i5上的對應三個不同圓周位置广在螺環㈣前 配置有-組三個接合凸起i5b,這些凸起從第三外透二,弟二外透鏡筒 伸出,纽還徑向向外凸出,分別從前面與-組三個接:二=賴 分別從前面與-組三個接合凹槽I8e接合的一組三個接合凸起^ =二 組二個旋回滑動凸起18b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 健 合凹槽接合(見第了…亥組二個接
_透鏡7⑽三外糊B和螺環U之_有三轉縮盤菩 -匕們在糾方向上峨此減的方向偏置第三外透_ 三個壓縮終25的後物敝到«在《 18前端的三鱗菩支撐孔 (非通孔)脱中,而三罐縮盤簀25的前端分顺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 丄5後端的三個接合凹槽15e麼接。因此,第三外透鏡筒15的—組三個辦 凸起15b分別通過三個壓縮盤簀25的彈力壓到轉動滑動槽加的前導向名 面22d-A (見第28圖至第3〇圖)上。與此同時,螺環18的—組三個難 滑動凸起18b分別通過三個壓縮盤簧25的彈力被壓到轉動滑動槽22d的核 導引面22d-B(見第28圖至第30圖)上。
第三外透鏡筒15在其_周面上設置有辣軸在其不同關位置處 的相對轉動導引凸起15d,一個繞透鏡筒轴z〇在圓周方向延伸的環向槽… 和-組二個平行於透鏡筒軸ZG延伸的猶傳遞槽15f (見第4圖和第Μ 圖)。多個相對轉動導引凸起况在第三外透鏡筒的圓周方向伸長,處於一 個與透鏡筒軸zo正交的平面中。從第14圖可以看出,每個轉動傳遞槽15f 與壞向槽15e成直角交叉。形成三個轉動傳遞槽15f的環向位置分別與三對 轉動傳遞凸起15a的環向位置對應。每個轉動傳遞槽i5f的後端在第三外透 鏡筒15的後端敞開。螺環18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一個在圓周方向繞透 15 200403518 鏡筒轴ZG延伸的環向槽18g(見第4圖和第⑽)。變焦透鏡了丨在第三外 透鏡筒15和螺環18内設置有一個第一線性導向環…第一線性導向環“ 在其外si周表面上以在光軸方向上從第—線性導向環14的後面到前面的順 雜次設置有-組三個線性導向凸起⑷、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Mb、 第-、、且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和_個環向槽⑷(見第4圖和第b圖)。該 、、且一個線性導向凸起Ma徑向向外凸向第—線性導向環Μ的後端附近。第 •’且相對轉動導向凸起Wb在第_線性導向環丨4上不同的環向位置處徑向
2外凸出’亚且每個在第—雜導向環14的環向方向上伸長,處於與透^ T❿ X的平面中。同樣’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e在第-線性^ 向環14上不同的環向位置處凸出,並且每個在第一線性導向環μ的射 方向上伸長,處於與透鏡筒轴z〇正交的平面中。環向槽⑷是一個㈣ ^鏡_ ZG上的環形槽。第_線性導向環14分別通過—組三個線性導 二起14續_組三個的線性導槽级的接合在光轴方向上相對於固定透 Z 22破導n外透鏡筒15通過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A與環
Η轉動弟14上’可以繞透鏡筒軸别相對於第—線性導向環 輛^ 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和環向槽⑸彼此接合,可以在夫 此相對地輕微滑動。同樣,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⑽環向 μ °±Iif 18 18g^, ° I4 ° 槽Me。如第15圖所_ — ··—個役向牙過弟-線性導向環14的通 °不’母個通槽14e包括前環向槽部分14M、後環向槽 16 200403518 P刀Me # CI連’環向槽部分和後環向槽部分⑷_2的傾斜前 辦曹部分Me-3。前環向槽部分㈤和後環向槽部分⑽彼此平行地在 第雜‘向%、14的玉衣向延伸。變焦透鏡71配置有一個巴輪環山,其前 部位於第-外透賴12的内部。固定助輪環U外圓周面的不同環向位 置的-組三個從動缝32分別與—組三個通槽⑷接合(見第3圖)。每 個從動滾柱32通過安裝螺釘仏固定熟輪環丨丨。該組三個從動滾柱y 還分別通繼組三個通槽Me接合_組三個轉動傳遞槽⑸巾。變焦透鏡 71在第-線性導向環14和第三外透鏡筒15之間設置有—個從動偏置環菁 17。-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從從動偏置環簧17向後凸出,分別與三個
^動傳遞槽15f^部接合(見第w圖 > 該組三做動卿凸起%向後 松壓-組三個從動雜32 ’當_組三個從動滾柱32接合到—組三個通槽 W的前環向槽部分14Μ巾時,消除—組三個從動滾㈣和一組三個通 槽14e之間的間隙。 下面將參考數位相機7G的上述結構討論變焦透鏡7ι的活動元件從固 定透鏡筒22前伸到凸輪環71的操作。通過變焦馬達15〇在透鏡筒前伸方 向轉動變焦齒輪28,使得螺環18由於陰螺旋面瓜與陽螺旋面收的接合, 在繞透鏡筒軸ZG轉向前鶴。騎18 _動導致第三外透鏡筒 15與螺環18 -起向前移動,同時繞透鏡筒轴z〇與螺環18 _起轉動,並還 較第-線性導向環14與螺環1δ和第三外頭鏡筒5 —起向前移動,因為 螺%< 1S和第三外透鏡筒丨5每個都補卿—線性導向環μ,使得由於第 -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與環向槽18g的接合、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 起14c與環向槽15e的接合以及該組姆轉動導向凸起⑸與環向槽⑷ 的接合,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以及螺環料第一線 性導向環丨4之間分別有相對轉動,並可沿共同轉軸(即,透鏡筒軸z〇)的 17 200403518 起移動。第三外透鏡筒15的轉動經—組三個轉動傳遞槽⑸和 二個從動滾柱32傳遞到凸輪環u, 、·且 合。因為-組三個從動滾柱32也分二f έ—^個轉動傳遞槽_ 11 14e ^;;:I ; ^ 14e's^( 線性導向環Η繞透鏡筒㈣轉動的==·=輪廟,相對於f — 線性導向環14本身與第三透鏡筒15 I ^上所迷,因為弟一 $累衣18 一起向1T移動,所以凸輪環 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與—組三個通槽14e的前端槽部分⑹ 2接合,在_糊嶋,4,_峨心線性 η的向前移動量和凸輪環u的向前移動量的和。 只有當陽螺旋面18a和陰螺旋面公彼此接合時,—組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娜分別在-組三個傾斜槽22c中移動,此時,凸輪環U、第三外透鏡 :⑽螺環丨8執行上述的轉練伸操作。當螺環18向__定的移動 购,陽螺旋面18a和陰螺旋面22a彼此脫開,使得—組單個轉動滑動凸起 騎-組三麵斜槽攻向—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现移動。因為即使當陽 螺旋㈣與陰螺旋面22a脫開時轉動,螺環18也不在光軸方向上相對於 固定透鏡筒22移動,所以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在各自的轴固定位置 處轉動’不會由於-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勘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 的接合而在光軸方向移動。另外,當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娜分別從一 組三麵斜槽22c中滑入到-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中時,基本上同時, -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進入到通槽⑷的前環向槽部分_中。在此 情況下’ H1為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移動到前環向槽部分^]的同時第一 線性導向環14停止’所以不會給予凸輪環n任何力使凸輪環丨丨向前移動。 因此’凸輪環11只在軸_定位置根據第三外透鋪15的轉動而轉動。 通過變焦馬達150 ’變焦歯輪28在透鏡筒回縮方向的轉動,使得變焦 18 200403518 ΓΓΓΖ嫩航件’從固定綱22㈣環11以與上述前伸摔作 L卿^作。在此反向操作中,變罐71的上述活統件通過螺環 柱2==:=的其则回叫济·㈣從動滾 、,且一们通;^ 14e的後環向槽部分I4e_2。 環14在其内圓周面上設置有—組三對«在不«触 了、延伸的f線性導槽14f,和_組六個形成在不同 α周位置、平行於攝影編丨延伸的第二線性導 Γ又f—個第二線性導向環⑴。第二線性導向環叫其外邊緣上設置Γ-=固攸弟—線性導向環10的環部動徑向向外伸出的分又凸起收。每 •又凸起10a在其徑向外端設置有—對徑向凸起該徑向 關聯的—對第-線蝴_目接合(見請和第18圖)中的。= 面’形成在第二外透鏡筒13外圓周表面後端上徑向向外伸出(見第3 m 的-組六個徑向凸起13a接合到—組六個第二線性導槽化中 圖) 沿槽滑動。因此’第二外透鏡筒13和第二線性導向環⑴都經第= 向環14在光軸方向被導引。 、11±¥ 變焦透鏡71在凸輪環n内部設置有—個間接支撐並 叫見第3圖)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δ。第—外透鏡筒12間接=組 透鏡組LG卜並位於第二外透鏡筒13的内部(見第2圖)。第二 % 1〇充當-侧於線性判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料鮮 ,向 件,而第二外親筒Β充當-個用於線性導弓!第一外透鏡筒心不 =丨 轉動的第二外透鏡筒13。 不使其 第二線性導向環10在環部上設置—組三個彼此平行地從環部1% 19 200403518 導鍵l==1Ge (舰說’是_麟鍵iGe和—個寬線性 的三個_ 8a 第18圖)。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配置有—組對應 性導鍵U)八 是兩個窄導㈣和—個寬導槽_),三個線 續外邊緣1二別與導槽8a接合。如第9圖和第10圖所示’ _1%的不連 從而 4成在凸輪環11後部_周表©上的不連續環向槽lle接合, 二/目對於凸輪環u繞透鏡筒軸zo轉動,並且在光輛 ^ ^π 〇 ΐ!: :":"10c10b
^、桌性¥向%10環向令每個線性導鍵10c的相對邊缘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相連導槽%中的環向相對導向面接合的 邊緣,該邊緣在凸輪環u中定位並被支撐,由此在光軸方向上線 v引弟-透鏡組活動框8 ’但不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該活動框8。
沿寬線性導鍵l〇c-W的外表面從環部跡的後面向前延伸,然後在寬線性 導鍵10〇W的前端附近徑向向内f曲,從而沿寬線性導鍵i〇c_w的^’表面 向後延伸。寬導鍵&W有-個比其他兩辦槽Sa寬崎向寬度,使得寬 線性導鍵lG〇W可以與寬㈣8a_w接合並可沿其滑動。郷丨9圖令可以 清楚地看到,第二透鏡姐錄框8在寬㈣8a_w t設置有可將胁剛π 置於其中的-個徑向凹槽8a-Wa和兩個位於徑向凹槽如愚對邊上以支撐 見線性導鍵1 GoW的分開的錢Sa_Wb。而其他^縛仙每個形成為一 寬線性導鍵1〇c-W有一個寬度大於其他兩個線性導鍵i〇c的環向寬 度’從而也充當支擇用於日絲控制的撓性PWB 77 (見第&圖至第π圖) 的支撐件。寬線性導鍵·W在其上設置有—健向通孔觀,撓性ρ職π 從令穿過(見第㈣)。寬線性導⑹㈣從環部跡的—部分向前伸出, 該部分被部分切除,使得徑向通孔觀的後端延伸穿過環部鳩的後端。 如第9圖和第125圖所示,用於曝光控制的撓性卿77穿過徑向通孔舰, 20 200403518 们解的底槽,其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週 導鍵和寬導槽㈣機筒轴z〇方向對齊時=有當寬線性 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ω柯以彼此倾。 L鏡組活動框 輪槽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細於移動第二透鏡組⑹的内凸 口弟17圖所不,這多個内凸輪槽Ua由— 周位置的前内, 、··一们形成在不同圓 不π〜^ 形成在三個前内凸輪槽叫後面的 ^向位置處的-組三個彳_輪槽㈤級成,後内凸輪样⑴2 开1凸^ U蝴刪的嶋⑽Η,彳㈣詳墙述。 19圖1鏡Γ_8在_絲上設置祕_從動料。如第 二個一 Γ =個凸輪從動件8b包括—組三個形成在不同環向位置分別與 -,,且的刚内凸輪槽.1接合的前凸輪從動件8b小和 :職動一面的不同環向位置分別與一一 ^ 接a的一個彳交凸輪從動件8卜2。 =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通過第二線性導向_在光轴方向無轉動地 掀所以凸輪環_轉動導致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上以 預疋的私動方式按照多個内凸輪槽Ha的輪廊移動。 又焦透鏡71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部設置一個支撐並固定第二透 鏡組LG2的第二透鏡框6 (徑向可回縮的透鏡框)。第二透鏡框6以_ % 為軸轉動,哺後端分別由前、後第二透雜支撐板(―對第二透鏡框 支撐板)36和〇7支榜(見第3圖和第1〇2圖至第刚圖)。該對第二透鏡 框支撐板36和37通過一個安裝螺釘%固定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樞 軸33 _攝影緋,並且平行麟影練ζι延伸。第二透 鏡框6可以,¼拖軸33在第9圖所示的攝影位置和第1〇圖所示的徑向回縮 值置之間域’其中在第9圖所示的攝影位置,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轴與
21 200403518 攝影光軸Z1重合,在第ι〇圖所示的徑向回縮位置,第二透鏡組的光 軸偏離攝影光軸Z:l。決定第二透鏡框6的攝影位置的觸_軸被安裝到 第二透鏡組活純8上。第二透鏡框6被前扭觀簣39偏置,在一個與轉 動限制軸35接觸的方向轉動。一個壓縮盤簧38裝配在樞軸%上,在光軸 方向消除第二透鏡框6的間隙。 第二透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一起在光軸方向移動。cc〇支架 21在其前表面上設置一個位置控制凸輪桿⑴,其CCD支架21向前伸出, 與第二透鏡框6接合(見第4圖)。如果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回縮方向向 後移動以接近CCD支架21 ’則形成在位置控制凸輪桿2u前端表面上的回 縮凸輪表面2lc (見第103圖)與第二透鏡框6的特定部分接觸,從而將第 二透鏡框6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 第二外透鏡筒I3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一組三個線性導槽说,這些導 槽形成在不同的環向位置,在光軸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第一外透鏡筒 在其後端的週邊表社設置_組三個接合凸起12a,這些喊分別可以盘一 組二個線性導槽13b可滑動銜接(見第2圖、第20圖和㈣圖)。因此, ^卜透鏡筒丨2通過第_雜_14和第二外透賴13在光軸方向被 引,不繞透鏡筒㈣轉動。第二外透鏡筒13 其後端附近的内 周表面上轉-個沿鄉二外透賴13侧顺㈣ 13C。凸輪環U在其週邊声 _ 、叹置—個不連續的環向槽lie,不連續的内 法蘭可在其中滑動銜接 付凸輪& 11可繞透鏡筒軸ZG相對於第二 外透鏡同13轉動,並且使得第_ 行弟一外透鏡同13不可在光軸方向相對於凸輪 垓11移動。另一方面,第一 彻 ,,^. 一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一組三個徑 向向内伸出的凸輪從動件31,而凸 凸輪請(用於移動第 二Ί、外周表面上設置-組三個外 ’兄、,且LG1的凸輪槽),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 22 200403518 分別可在其t滑動銜接。 變鱗鏡71在第一外頭鏡筒12的内部設置—個第一透鏡框i,該透梦 紅:弟-透鏡組調節環2由第一外透鏡筒12支撐。第一透鏡組⑽‘ t 透_ H透鏡框1在其週邊表面上設置-個陽 第—透輪爾淋嘯面繩有—嶋螺^ _紋=y叫觸敎la和陰敝2a_ —_ i相對於j 合向位置。第一透鏡框1和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組 核产12可 12_部触歧撐’並在細方向上姆於第-调可叫動。M、透鏡W在第_外透· n的前面 透鏡組5周_2向_動並離開第—外透鏡筒12。 變焦透鏡7丨在第—和第二透鏡組⑹和L(}2之間設置_個包括快門 可調光圈A的快門單元76 (見第1圖、第9圖和第10圖)。快門單元 76定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咖中,並由此支撐。快H S和第二透鏡=2 1的空間距_定。同樣,細Α和第二透鏡組咖之間的空間距離固 ^焦透鏡71在快門單元76的前面設置―個快門驅動器i3i用於驅動
^ ’亚在快Η早兀76的後面設置—個細驅動器132用於驅動光圈A 们=140圖)。撓性PWB 77彳_單元76延伸以在控制電路刚和每 個快門驅鮮丨3丨以及細驅動器阳之酸立導電連結。轉,在第9 圖中,為了使撓性PWB 77和周圍元件之間的相對位置清晰可辨,儘管撓 眭PWB 77實際上只設置在變焦透鏡71中攝影光轴以上的空間,但變隹透 =在攝影綱1 (變焦透鏡?1設置在廣角端)以下的y半部分的勤 圖中不出了撓性PWB 77。 變焦透鏡71在第-外透鏡筒12的前端設置一個透鏡遮撞機構,在數 23 200403518 200403518
位相機不使㈣,該機構在變紐鏡Ή彳減體Μ巾以防止變焦透 鏡71的攝影光學系統的最前透鏡元件、即第一透鏡組LG1受到應變時自動 關閉交焦透鏡71的前端孔徑。如第丨圖、第9圖和第⑴圖所示,透鏡遮 擋機構配置有一對遮擒葉片1〇4和1〇5。該對遮擔葉片1〇4和1〇5可分別繞 兩根樞軸轉動,該二樞軸向後伸出,定位聰影光軸Z1的徑向相對兩側。 該透鏡遮擔機構還配置有一對遮擒葉片偏壓彈簧106、一個遮擒葉片驅動環 1〇J個驅她偏壓彈簧1G7和-個遮擔葉片SI定板102。該對遮擒葉片 矛105刀別被一對遮擋葉片偏置彈簧1〇6偏置,在反方向轉動閉合j該 遮擔葉片驅動環1〇3可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並且與該對遮擔葉片购導 接合,當被驅動到在預定的轉動方向轉動時打開該對遮擔葉片104和⑽。 遮擔葉片驅動環1〇3被驅動環偏置彈簀⑽偏置,在遮鮮片打開的方向 轉動以打開該對遮擋葉片刚和⑴5。該遮擔葉片固定板⑺a位於葉片驅動 % 103和該對遮擔葉片1〇4和1〇5之間。驅動環偏置彈菁術的彈菩力大 闕對遮«片偏置彈簧轉簧力,使得在第9 _示的狀態;遮擔 茶片驅動環103被驅動環偏置彈簧1〇7的彈力固定在一個特定的轉動位 置’從而頂著該對遮擔葉片偏置彈簧腸的偏置力打開該對的遮擒葉片刚 和105 ’其中第9圖所示的狀態中變焦透鏡71向前延伸到可以執行變焦操 作的變焦區域内的-點。在變焦透鏡71從變焦區域中的已給位置到第、^ 圖所示的哺位置的回縮運動過財,遮擔葉片驅動環⑻通過形成在凸 第3圖和第關),在與前述遮齡開方向相反的遮擋賴合方向上受力轉 動。遮擋葉片驅動環103的轉動使遮擋葉片驅動環⑴ =脫開,從而糊賴叫㈣過載纖偏 每黃力閉合。變焦透鏡71在緊靠透鏡遮擅件機構的前方設置一個基本上為
24 200403518 圓形的透鏡遮標蓋(裝飾板)谢,該遮擔蓋覆蓋透鏡遮 1下面討論具紅赌_變錢鏡71的透鏡辦進操==面回。 备目才作0 上面已經討論了凸輪軸u受到驅動從f 1Q _示卿位置前
圖所不位置的階段’在第9圖所示位置處凸輪環u在軸向固定位置處轉 動,而不沿光軸方向移動,下面將對其作簡要介紹。 处T 在第1〇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變焦透鏡7丨被完全置於 相機體72内,從而使變焦透鏡71前表面與相機體72前表面充 、雨 過變焦馬達150沿透鏡筒前伸方向轉動變焦齒輪28,使螺環_第二= 由於陰螺旋面瓜與陽螺旋面1如的接合而前移,同時繞 魏同軸zo轉動’亚進—步使第—線性導向環14與螺環π和第三外透鏡 同起向機。同時,通過凸輪環u和第—轉向環Μ之間的前 而、.暑㈣職,_物妹分職触三俩槽⑷的前端槽部分 e-3之間的接合,借助第三外透鏡筒15的轉動而轉動的凸輪環旧 =向前移動’移動量等於第―線性導向環14的前移量和&輪環/的前 =之和。-旦螺環18與第三外透鏡筒15的組合件前進到預定點,那麼 面^與陰螺旋面22爾,同時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脫離前端槽 。以心分別進人前環向槽部分叫。因此,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 之中的母-個都繞透鏡筒似Q轉動,而不會沿光财向運動。 ▲由於该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81>1與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叫接合以 且一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分別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接合,所 以凸輪環11的轉動使得位於凸輪環U内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按照預定 運動方式相對於凸輪環u沿光軸方向飾。在第㈣所示變紐鏡η處 於回縮狀態下,位於第二透鏡組活_内的第二透雛6已經繞樞㈣ 25 200403518 =動從輪桿213保持在高於攝影光軸ζι的徑向回縮位置 攸而b二魏虹G2的光赌雜Z1鶴 置 的回縮編2處。^醜_框8軸紐置梅 =焦範關的-個位置處的過程中’第二透鏡框6脫離位置控㈣=斤示 立处’弟—透鏡組LG2的光軸通過前扭轉 / η重合。耻,第二透鏡框6 _錢影位置,直;攝影光輪 機體72内。 田夂…、透鏡71回縮相 此外,心输三個凸赌鱗31分顺舰三 合,因此凸輪環π的轉動使第一外透鏡筒12按照預定輪U化接 凸輪環11沿光軸方向運動,1中兮 、 式相對於 並沿光軸方,而錢透觸於⑽仙周圍、 因此’當第-透鏡組LG1從回縮位置前移時,第 圖像平面(CCD圖像感測器60的光 ^⑽相對於 對於_筒22的前移量和第—外透鏡筒二^ 之和確定,而當第二透鏡組LG2從回縮位置向的祕量 相對於圖像平面的轴向位置,由凸輪 °% ’弟二透鏡組LG2 和第二透鏡崎叫目_^ ===的前移量 上移動第—和第二透鏡_ == 距離來實現。當驅動變焦透鏡71從第 h文夂匕們之間的 鏡71首先進入第9圖_編i 回縮位置前進時,變焦透 的狀態。接著,魏透鏡71進人第9 、透鏡71位於廣角端 態,該狀態τ嶋鏡71 、如5g =2=^所示的狀 26 200403518 和第二透鏡組LG1和LG2之間的距離大於變焦透鏡71處於遠攝端時第一 和第二透鏡組之間的距離。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9圖中攝影光軸ζι上方 表示的遠攝端時,第一和第二透鏡組LG1和LG2已經彼此移近到一定距 離,該距離小於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的相應距離。變焦操作中第一和 第二透鏡組LG1和LG2之間距離的變化可以通過多個内凸輪槽 lla(lla-l,lla-2)和該組三個外凸輪槽lib❾輪廓獲得。在廣角端和遠攝端之 間的變焦範圍内,凸輪環11、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在它們各自的轴 向固定位置處轉動,亦即不沿光軸方向移動。 當第一到第三透鏡組LG卜LG2和LG3處於變焦範圍内時,通過根據 # 物距轉動AF馬達_,沿攝影光軸Z1方向移動第三透鏡组u來實現變焦 操作。 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變焦馬達150,使變焦透鏡71按照與上述前伸 操作相反的方式操作’使該變焦透鏡71完全回縮到相機體72内,如第1〇 圖所示。在變焦透鏡回縮過程中,第二鏡框6借助定位控制凸輪桿仏 繞樞軸33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同時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一起向後運 動。當變焦透鏡完全回縮到相機體72内時,第二透鏡組LG2徑向回缩 到-個空間内,該空間位於第K)圖所示的第三透鏡組⑹、低通渡波器、· LG4和CCD圖像感測聽60的回縮空間的徑向外側’即第二透鏡組⑽徑 向回縮到-錄向範圍内,絲圍基辑於第三透鏡組⑹、低通渡波器 LG4、CCD 減測II 6G在光軸方向的軸向翻。當變鏡完全回縮時, 用這種方式使第一鏡組LG2回縮的照相機7〇的構造減小了變焦透鏡?! 的長度,因此能夠減小相機體72在光軸方向即第1〇圖所示水平方向的厚 度。 如上所述’在’交焦透鏡71從第1〇圖所示鳴狀態變化到第9圖所示 27 200403518 準備攝影狀態(其至第三透鏡組LG1、LG2、⑹保持在變焦範圍 内)過程中’螺環ls、第三外綱u和凸輪環u向前伽麵動, 而當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時,螺環18、第三外透鏡筒15和凸輪 壞U在各自_向固定位置處轉動’不沿光輛方向軸。通過使三對轉動 傳遞凸起15a分別插人三個轉動傳遞槽18d内,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 彼此接合’-起繞透鏡筒軸zo轉動。在三對轉動傳遞凸起以分別接合在 二個轉動傳遞槽18d内的狀態下,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接合在触 二健合槽18e内,三個接合槽18e分別形成在螺環18内周表面上在三 個轉動滑_ 18b内(見第37圖和第38圖)。在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 % 之間繞透鏡筒軸ZG的相對轉角能夠使三對轉動傳遞凸起⑸分別接 合在二個轉峨請㈣及使該_接合凸㈣峨合在該組 =们接A 18e _狀·,該組三個壓縮盤簣%的前端分別與形 三=鏡筒15後端上的三個接合槽15e壓接,射馳三麵縮盤菁b 的滅分別插入螺環18前端上的三個彈篑支撐孔附内。 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都連接到第—線性導向環^上,由於第一 _對轉動導向凸起14b與環向槽18g接合,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 純向槽15e接合,以及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與環向槽⑷接合, ❹二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相對轉動以及螺環Μ和第 一線性導向環14之_對轉動成為可能。如第33圖至第36圖所示,第 -組相對轉鱗向凸起14e和環向槽…彼此接合,能夠沿光轴方向 微運動,細目對轉解向凸起⑸和環向彼此接合,能夠沿光轴工 方向相對輕微運動,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撕與環向槽呢彼此接人, 能夠沿光轴糊對輕微運動。因此,即使避綱18和第三外透簡15 沿先轴方向經第一線性導向環14彼此全部分離,但是也可以使它們沿光軸 200403518 ===18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沿 (間1)/纽酬透 15和第—轉向環Η之間的間隙量。 备弟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彼此接合,相對 、 動時,三個彈簧支撐謂和三個接合槽⑸之間在光轴方向的== ^盤黃25的自由長度,從而將三健縮盤簧b _固⑽三外透 .見同山和螺㈣的相對端表面之間。被壓縮在第三外透鏡筒Η 的相對端表面之間的三個壓缩般i 〇 不衣
單性力分別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 日二健縮盤黃 如第27圖至第31圖所示,固定透鏡^^轴方向向前和向後偏移。 槽内設置有兩個相對傾斜表面22c_A和洗二個傾斜槽攻中的每個 向彼此分離。—轉動滑_:== 18b'A" i8b-B ^ w ^ ^ 〜 、母個表面都平行於陰螺旋面22a的
ΓΓ ΐίΓ動滑動凸起i8b中的每-個上的兩個環向端— 2 B == 應傾斜槽Μ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_和 C-。母抓動滑動凸起18b的兩個環向端表面18 該都不干涉相應傾斜槽_的_相對傾斜表㈣妨祕= 18a與陰螺旋面22a接合時,每個傾斜槽22c内的兩個相 、于'、和22C_B不能將相應轉動滑動凸起18b固定在二者之 ί1们:圖卿。換句話說,當陽螺旋輪與峨祕接合時, 母個傾料槽22c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22c_a和⑽ 轉動滑動凸起娜的兩個環向端表面勘-A和獅接合。^…目愿 29 200403518 &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中的一個凸起的環向端表面勝A上設置有一 個成夠與止擋件26的止擋凸起施接合的接 則、第⑽圖、第42圖和圖43)。表面腕⑽37圖、第 内4=述’固定透鏡筒22在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创中的每個滑動槽 。又有兩個相對表面:前導向表面2似和後導向表面删,它們沿光 軸^向彼此分開的方向平行延伸。三個轉動滑動凸起中_起都 設固前滑動表面18b-c和一個後滑動表面18他這兩個表面彼此平 订收伸’並能夠分別在前導向表面ΜΑ和後導向表面2細上滑動。 =7圖至第39圖示’該組三個接合槽收分別形成在螺環㈣三個 τ 一凸起娜的前滑動表面18b_c上,在螺環18的前端處開口。 =23 _ 27騎_、透鏡71處於回_下,鮮該組三個 …月動凸起18b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傾斜槽攻内,但是每個轉動滑動凸 的兩個環向端表面_和.b不接觸每個傾斜槽瓜内的兩個 =關·表面22c-A和22c-B ’如第31圖所示。在變焦透鏡71的回縮狀 訂’ %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接合,同時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娜 /刀^合在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因此,如果螺環i8借助變焦齒輪28 劣動而沿透鏡筒前伸方向(第23財朝上的方向)轉動,其中該變焦齒 輪28與螺環18的環形齒輪收α齒合,那麼螺環18沿光轴方向(第幻圖 中朝j的方向)向前運動’同時由於陽螺旋面收與陰螺旋面咖接合而繞 透鏡同轴ZG轉動。在螺環18轉動前進操作朗,由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 凸起⑽分別在該組三麵斜槽22e内沿該傾斜槽移動,因此該組三個轉 動滑動凸起1813不干涉固定透鏡筒22。 丁 當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時,該 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在光軸方向的位置不會分別受到三個傾斜槽22c的限 30 200403518
制’此外,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前滑動表面18b_c和後滑動表面娜① 在光軸方向的位置也都不受相應傾斜槽22c的限制。如第35圖和第%圖 所示’由於三個壓縮盤簀25的彈性力而朝相反方向彼此偏離的第三夕°卜舰 筒15和螺環18沿光軸方向稍微分開一定距離,該距離相當於相對轉動導兄 向凸起14b、1如和15d分別與環向槽18g、15e和14d之間的間隙量,即 相當於螺環18和第-線性導向環14沿光軸方向的遊隙(間隙)量和第三 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在光軸方向的遊隙(間隙)量之和。在 此狀態下’由於三《縮„ Μ沒有受切_力,所叹t外透 鏡筒15和螺環18朝相反方向彼此偏離的三個壓縮 從而使第三外透_18之空雜大。/為^】透 鏡71從回縮狀態過渡到準備攝影狀態期間,即當該組三 接合在三酬錄畴,不_攝任何w .所κ存在剩動餘^
=隙不是個大_。在包括變焦透鏡?1的本實關的可_式遠距攝影型 .交焦透鏡中,通常’變焦透鏡處於回縮位置的總時間(包括斷電時間)大 於使用時間(操作時間)。因此,轉望給偏置树如三個壓縮盤簧25提 以防止偏置元件性能隨時間變化而惡化,除非變焦透鏡處於 71 Γ回Γι:此外’如果二個壓縮盤簧25的彈性力小,那麼在變焦透鏡 7^/7、蝴準備攝影狀咖,只有—_載施加到變焦透鏡 、目‘心運動部件上。這就減少了施加給Μ馬達150的負載。 方向1^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撕與環向槽18g接合,螺環丨8沿光軸 。^運動使得第-線性導向環14與螺環i8 一起沿光轴方向向前運
If 18 15 Π, Γ们、〜"由方向朝所運動’同時通過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與該組 而才曰邛刀14e-3的接合,使凸輪環η相對於第一線性導
31 200403518 向壞14繞透鏡筒軸Z0轉動。凸輪琢』的轉動使第一透鏡組⑹和第二 透鏡組LG2根據用於推動第一透鏡組⑹的該組三個外凸輪槽仙的輪廓 和用於推動第二透鏡組LG2的多個内凸輪槽lla (lla],的輪靡, 以預定推動方式沿攝影光軸Z1運動。 一旦運動到三個傾斜槽22c的前端之外,那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 分別進入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陽螺旋面18a和陰螺旋面公在螺環 18和固定透鏡筒22上的成形區域分別被確$,使得當該組三個轉動滑動2 起18b分別進入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時,陽螺旋面丨%和陰螺旋面a% 彼此脫離。更具體而言,固定透鏡筒22在其内表面上的緊鄰該組三個_ _ α動t —d之後’认置有上述非螺旋面區域22z,該區域上沒有幵》成陽螺旋 面22a的螺紋,非螺旋面區域22z沿光軸方向的寬度大於螺環18外周表面 上形成有陽±累旋面is的區域在光軸方向的寬度m確定陽螺旋面 18a和植一個轉動滑動凸起娜之間在光軸方向的空隙,使得當該組三個 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位於三個轉動滑動槽2况内時,陽螺旋面咖和該 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沿光軸方向位於非螺旋面區域22z内。因此,在 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分別進入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Μ時,陽螺旋 面18a和陰螺旋面22a彼此脫離,從而使螺環18即使相對於固定透鏡筒u _ 繞透顧軸Z0轉動,也不會沿光軸方向移動。此後,根據變焦齒輪烈在 透鏡筒前伸方向的轉動,螺環18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而不沿光轴方向移 動。如第24圖所示,即使在螺環18已經運動到其固定軸線位置之後,^ 焦齒輪28仍然與環形齒輪收保持接合,在該位置處,由於該組三個轉^ 滑動凸起撕與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接合,螺環繞透鏡筒軸Z0 轉動,而不沿光軸方向移動。這樣就能夠連續將變焦齒輪28的轉動傳遞仏 螺環18。 °
32 200403518 第圖:f第28圖所不^焦透鏡71的狀態下,當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 起撕已經在三個轉動滑動槽创内輕微移動時,螺環18在轴向固定位置 處轉動,該狀態對應於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侧域。如第Μ圖所示變 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每個轉動滑動凸起晰位於相應轉動滑動槽创 内,轉動滑動凸起的前滑動表面亂c和後滑動表面_面對相岸 轉動滑動槽说内的前導向表面職和後導向表面刪,從而能夠防止 螺環18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沿光轴方向運動。 士當驗三個轉動滑動&起分別運動到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现内 日才如第3〇圖所不’第三外透鏡筒15的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⑼分別在同 日年間移動到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從而借助三個壓縮盤簧Μ的彈 性力使該組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壓靠三個轉紐動槽_的前導向表 :22d-A’並且借助三個壓縮盤簣25的彈性力使螺環㈣該組三個轉動滑 二凸起分纖靠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细_後導向表面編。癌定 面咖和後_面2勘之_财_隙,使該組三 ^滑動凸起隱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⑼在光軸方向的位置比該組三 内日^滑動,8b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⑸她於該組三個傾斜修 ^此更罪近。當使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娜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 三個接人向她置更Γ物’二個魏盤簧25受顺大觀,從而給該組 忙狀二凸起说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施加比變焦透鏡71處於回 ^=_錄25所_雜力更大_力。之後,當該組三 内日^凸起18b和雜三個接合凸起说位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 定透η而彼此屢靠。這樣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们8相對於固 透鏡眺娜方_向位置保持穩定。即,第三外透鏡筒U和螺 33 200403518 環18由固定透鏡筒22支撐,第二外洁於铃 弟-外透鏡同15和螺% 18之間在光轴方向 沒有遊隙。 沿透鏡筒前伸方向從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各自的廣角端(從第 24圖和第圖所示的位置)開始轉動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使得該組 1個 接合凸起ISb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哪(其後滑動表面秦d)首先朝 該組二個轉動滑動槽22d的終端移動(第28 _中向上方向),並由前導向 表面組和後導向表面刪導向,接著到達第三外透鏡筒Μ和^ 的遠攝端_圖和第29圖所示位置)。由於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 分別保持接合在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防止了螺環18和第三外錢 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沿光軸方向移動,使它們繞透鏡筒㈣轉動,而不 會相對於岐透賴22 _方_。在此雜下,_環Μ借助 ^個驗盤黃25沿__偏置,即沿〜侧_表面動 後㈣表面壓力接觸的方向(見第32圖)朝後偏置,所以心 動凸起18b的後滑動表面叫固定透鏡筒η的: β引_環18使其能夠繞透鏡筒軸Z0轉動。 當螺環在轴向_位置處轉動時,由於該組三個從動 八 接合在該組三贿槽14e的前環向槽部分⑽“二刀別 定位置處轉動,而不相對於第一魂性^ „ ,衣η也在麵固 -和第1㈣τ 線料崎14沿槪^_。因此,第 弟-透鏡組LG1力LG2按照預定移動方式沿
Ua ( Ha, Π,2) ^^ 分的輪廓實現變焦操作。 谢日仙各自的變焦部 和螺齡峨輪椒—衡卜透鏡筒丨5 之外’使^tr嫩賴15㈣18 _娜自的遠攝端 …二他動滑動凸起滿到達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终端 34 200403518 (安衣拆卸。卩》)。在第26圖和帛3Q圖所示狀態下,變焦透鏡Μ的可活 動兀件如第-至第二外透鏡筒12、13和15可以從固定透鏡筒r前部從該 =定透鏡筒上拆卸下來。但是,如果如第41圖所示將止檔件%固定於固 疋透鏡筒22上’那麼這樣的可活動元件不㈣翻定透鏡筒Μ上拆卸下 來,除非將止擋件26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原因綠置在三個轉 動月動凸起18b中特定一個凸起上的接合表面哪玉與止撞件%的止擔凸 起施接觸,分別防止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達到三個轉動滑動槽咖 的終端(安裝拆卸部分)。
η沿L鏡筒回縮方向(第25圖所示向下方向),從第三外透鏡筒Η初 壞18各自的遠攝端開始轉動外透鏡筒15和螺環π,使該組三個轉細 凸起18b和該組三個接合凸起⑼分別朝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现内的三 ==瓜移動。在該運動期間,由於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借助三個 ^盤黃25的彈性力而分別齡三個轉動滑動槽创内的前導向表面 ^ ’同時螺環18的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借助三個壓縮盤菩Μ ^ ^ ^ 22d
I遊隙调 18 —起繞透鏡筒轴Z〇轉動,且它們之間在光轴方# ㈣步轉動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使它們_到 卜(弟24圖和第28圖所示位置)
Γ〇 18b'B 22c ^ 2 J ⑽,因此’ ” 18槽22c内的兩個相對傾斜表面⑽ 分別使柯叙 回縮方向的運動在—個方向上產生了分; 個轉動滑動凸起_環向端表面咖在光轴方向上沿 35 200403518 該組三麵斜槽现的傾斜表面22c_B向後移動,同時在該傾斜表面上滑 動。因此’螺環18按照與螺環18朝前移動並轉動時相反的方式,開始沿 光軸方向向後移動並繞透轴ZG轉動。通過該組三個轉崎動凸起^ 分別與該組三麵斜槽22e的接合’螺環18沿光轴方向稍微向後移動導致 陽螺旋面18a肖陰螺旋面22a再次接合。之後,沿透鏡筒轴回縮方向進—牛 轉動螺環18,使螺環〖8通過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娜分別與該組三個傾 斜,22c的接合而繼續沿光軸方向向後移動,直到螺環18到達如第μ圖 和第27圖所示的回縮位置,即直到變焦透鏡71完全回縮。由於螺们8和 第-線性導向環14的結構,第三外透鏡筒15沿光轴方向向後運動:同時 繞透鏡筒軸Ζ0轉動。在第三外透鏡筒15向後運動期間,該組三個接合凸 起bb分別與該組三麵斜槽22c内的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一起運 ^。當螺環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時,第—線性導向 環Η也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使第一線性導向環14支撐的凸輪環u沿光 車由方向向後運動。此外’當螺環18在軸向固定位置轉動之制始朝後運動 亚轉動時’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分別與接合在前端槽部分MW内的前環 向槽部分脫離’而凸輪環u沿光軸方向姉於第—線性導向環^向 後運動,同時繞透鏡筒軸Ζ0轉動。 一旦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別從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加進入該 t三個崎他内那麼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_係就從第 么圖和―第34 B1所不準備攝影狀態下_係變關第35圖和第%圖所示關 係,在第33圖和第34圖所示謝,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π沿光轴 ^向的相對位置關係被準確確定,在第35圖和第%圖所示關係中,因為 献二個接合凸起15b在光軸方向的位置和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咖在 光轴方向的位置分別不受到該組三鋪動滑動槽加的限制,使得第三外 200403518 賴心^—雜導_丨4之_接合在細方向帶_:,並且輝 壞18與弟-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接合在光轴方向也存在間隙,所以第一τ、 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的轴向位置只能粗略確定。在第35圖和第36 _ 示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⑽接合在該組三麵斜槽议内的狀 斤 於變焦透鏡71不再虚於進供媼旦/仙… 心卜,由 自在光轴方向上位置不卜她5和螺環18各 攸上迷描述中可以理解’在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财,具有該陽 面18a和陰軸22a (娜有分卿細環18和 7 向相對的外周和嶋峨個陽螺紋和陰螺紋)的簡單機構=2 起18b、—組三個傾斜槽22c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簡單 =日=_㈣f雜祕細賴作,射物轉動 鮮S18在,以及使·18實麵_的轉動操作, :4在駄的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而不會相對於_ 由方向移動。採用螺紋(陽螺紋和陰螺紋)配 / 元件如_ 18柯枝賴^關單配合,細 和凹槽、tr 個類似上述採用螺紋配合結構的簡單凸起 形成在印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娜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 地2 筒22的外㈣輸上,蝴和内周表面 ^麵螺旋面18a和陰螺旋面22a。這樣在變焦透㈣ ==⑽18b和-_轉動滑動槽22d就不需要額外的: 口此’可轉[個鮮、_σ赋桃轉實勒 丸仃的上述轉動前㈣動回縮操作和在_置的轉動操作1為 37 200403518 輪錢⑽㈣細嶋,增嫩18的㈣ 在螺環18的每槪’都树物之轉合。因此, J母^動別伸/轉動回縮操作和 -個單個齒輪的變焦齒輪 置味動知作中,作為 施例的變焦透鏡中能夠外^一將細轉給螺環18。因此,在該實 動傳遞到螺環18 種=緊凑的轉動傳遞機構,其提供將轉 環内的與該螺環相連接的部件亚可以南精度地驅動螺環18以及位於螺 如第31圖和第32圖戶斤干,降總 各古*祕奸 ,、陰螺 的每個轉動滑動凸起的 _ ;陰邊面1 %的每個螺紋的齒高,因此 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齒高大於_走面;二麵斜槽 變焦齒輪28由固定透”二T、 &的螺紋的齒高。另-方面, 斑_#18 便形成在變焦齒輪28周圍的輪齒從 =二!Γ固定透鏡筒22的内周表面(從陰螺旋面瓜的㈣ =向朝内犬出’該環形齒輪形成在陽螺旋面18a的每個 因此,從變焦透鏡71的前面丢,,,i;t ^面看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和變焦齒輪28 的輪齒位於透鏡筒軸Z0周圍相同的環形區域(徑向區域)。但是,變隹杏 輪28與一組^轉動滑動凸起哪的移動路徑並不交疊,這是因為變焦齒 輪28位於固疋透鏡筒22圓周方向的一組三個傾斜槽故中的兩個之間, 以及因為又焦ω輪28女裝在光軸方向上與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咖的位置 不同的一個位置上。因此,即使與—組三個傾斜槽咖或—組三個轉動滑 動槽職合,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撕也不會與變焦齒輪Μ發生干涉。 通過減少變焦齒輪28的輪齒從固定透鏡筒η内周表面的凸起量(從 陰螺旋面瓜的-個齒面),使變焦齒輪28的齒高比陽螺旋面_齒高 J月b夠防止、.且—個轉動滑動凸起跳和變焦齒輪^相互干擾。但是, 在此f月况下又焦回輪28的輪齒與陽螺旋面18&的輪齒的鳴合量小,使得 38 200403518 當螺環18在軸向固定位置轉動時很難獲得穩定的轉動。換言之,如果陽蟫 旋面咖的齒高增加,而不改變每個轉動滑動凸起咖白勺凸。起量,0那麼固丁、 定透鏡筒22的直徑以及變焦齒輪28與透鏡筒車由功之間的距離都將相應增 加。這使變焦透鏡7i的直徑增加。因此,如果改變陽螺旋面版的齒高或 者一組^轉動滑動凸起撕在螺環18徑向上的凸起量,以防止一組三個 轉動滑動凸祕和變焦齒輪28之_相互干涉,那麼螺環Μ就不能夠 被穩定地鶴;糾,也樣充錢_、魏心伙寸。減,根據 第27辑3〇圖所示的變焦齒輪28和―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的構 造,可以毫無問題地防止-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晰和變焦齒輪28之 相互干涉。 在變焦透鏡71的本細巾,在—糊在—她㈣定位置處轉 /刀·弟二«如5,錢可㈣綠拘目互觸移__ 18。此外, ==盤Γ25:彈性力分別將第三外透鏡筒15的-_接合凸 起⑽壓罪於-組三個轉動滑動槽22d内的前導向表面2心上, 螺環18的-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分麵靠於—組三個轉動^ · 内的後暢面22d-B上,消除第三外透鏡筒15和固定透鏡筒二之二 間隙以及螺&18㈣㈣· 22之間的_,_ ㈣光财向彼此朝相反的方向偏離。如上所述,—組軸 轉動螺㈣,或者在沿光軸方向_環18 __二= 用做消除上述間隙的元件。這將減少變焦透鏡71的元件數旦匕們也 因為驗«μ觀赫鱗雜雜魏魏冑= 外透娜和__㈣ 39 200403518 咖定設置的一個用於容納消除間隙的三個壓縮盤簧25的附加空間此 ^ -組二_合凸起m分別容置在—組三個接合槽收内。這就節省 第二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之間連接部分的空間。 如上所述,只有當變焦透鏡?1處於準備拍照狀態時,三健縮盤菩才 受到大的壓縮,給-組三個接合凸起说和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娜施 加很強的彈簧力。亦即,當轡隹读斤 又“、、、鏡71 >又有處於準備拍照的狀態時,例如 處於回縮《時’三個麵盤簧25沒有受舰大_縮,不能給一组三個 接合凸起⑼和-組三轉騎動凸起18b提做__力。這使得在 變焦透鏡71從_狀態轉變為準備拍雜態的_,尤其是在開始驅動透 鏡筒内的M、透鏡進行騎操作時,能夠減少施加在透鏡71的相關移 動部件上的負載,同時還提高了三個壓縮盤簧%的耐久性。 在拆卸變紐鏡71時首先使_ 18和第三外透鏡筒15脫離連接。下 ^將描述-種便於安裝和拆卸變紐鏡71的變紐鏡安裝機構,以及與螺 % 18和第二外透鏡筒15相連接的該變焦透鏡安裝機構的主要元件。 如上所述,固定透鏡筒22設置有徑向穿透固定透鏡筒22的止擔件插 孔22e,a玄孔從固定透鏡筒22的外周表面通到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之 中一個的底表面。固定透鏡筒22在其靠近止擋件插孔22e的一個表面上, 設置有一個螺孔22f和一個止擋件定位凸起22g。如第41圖所示,固定於 固定透鏡筒22上的止擋件26設置有一個沿固定透鏡筒22的外周表面伸出 的臂部26a,和從臂部26a徑向朝内凸出的前述止擋凸起26b。在止擋件% 的*而5又置有一個插入安裝螺釘67的插孔26c,在其另一端還設置有一個 勾部26d。如第41圖所示,通過將安裝螺釘67穿過插孔26c旋入螺孔22f 内勾部26d與止擋件定位凸起22g接合,將該止擔件26固定於固定透鏡 筒22上。在止擋件26以這種方式固定於固定透鏡筒22的狀態下,止擋凸 200403518 起26b位於止擋件插孔22e内,以使止擋凸起2奶的頂端伸入到一組三個 轉動滑動槽22d中-個特定的轉動滑動槽22d内。該狀態表示在第37圖内 注意’固定透鏡筒22未表示在第37圖中。 固定透鏡筒22在其前端,三個轉動滑動槽22d的前壁上設置有三個插
入/可拆卸孔22h ’通過這些孔’固定透鏡筒22d的前端分別與三個轉動滑 動槽22d在光軸方向相通。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之中的每一個孔都有— 個足夠的寬度’能夠使三個接合凸起15b中相連接的—個凸起沿光轴方向 插入到該插入/可拆卸孔22h内。帛42圖表示當變焦透鏡m立於第3圖和 第29圖所示的遠攝端時,三個插入/可拆卸孔孤的其中一個和周邊部分。 從第42圖可清楚看到,在變焦透鏡7H立於遠攝端的情況下,因為—組刀三 個接合&起说和三個插入河拆卸孔22h分別不沿光轴方向對齊(如第犯 圖所示的水平方向),所以,這三個接合凸起15b不能夠從三個轉動滑動槽 22d通過這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朝變焦透鏡71的前面拆卸。儘管在第= 圖令只表示了三個插人河拆卸孔中的—個,該位置關騎其餘的兩個插入/ 可拆卸孔22h也成立。另—方面,當變焦透鏡71位於第24圖和第π圖所 示的廣角端時’這三個接合凸起15b分別由三個插人河拆卸孔创定位,
而不是由第25圖和29所示的變焦透鏡71位於遠攝端時的三個接合凸起 定位。這意味著當變焦透鏡η處於準備照相狀態日夺,即當變焦^鏡刀 於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的焦距時,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不能夠分別通 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從三個轉動滑動槽22d中拆卸。 為了使三個接合凸起1%和三個插入河拆卸孔细在第42圖所示變焦 魏7丨位於遠攝端的狀態下,在光軸方向成—條直線,f要使第三外=鏡 筒15進-步按照從變焦透鏡71的前面看去稍針方向與螺環18 一起样 動,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 (第42圖上部所示)轉動—轉角(拆卸轉角; 41 200403518 弟:圖)。但是,在第41圖所示的止擋凸起26b插入止擋件插入 針方6的狀’如果第三外透鏡筒15沿從變焦透鏡71前面觀察的逆時 二18 —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轉動-轉角(許可轉角)Rt? (―見弟42圖)’且該轉角小於第42圊所示狀態下的物轉角肋,那麼, ^ 42圖所不的變焦透鏡71位於遠攝端狀態下,形成在三個轉動滑動凸 之-上的接合表面18b_E與止擋件26的止熟起挪接觸,防 二外透 15和螺環18進―步轉動(見第37圖>由 :_編,因此三個接合凸起叫三個插人/可拆卸孔^㈣ Θ刀別對背,使得不能夠分別從三個轉動滑動槽现通過三個插入河 斥=L22h拆卸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即,儘管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现 2Μ別通過三個插入/可拆卸孔22h與固定透鏡筒22前部相通,用做安 一斥卸#刀’但疋只要止擋件26保持固定於固定透鏡筒Μ上,1中止幹 凸起施在止擔件插入孔22e内,那麼第三外透鏡筒15就不能夠同螺/ 起轉個位置,而這個位置是触三個接合峡说分別定位於該組 二個轉動滑動槽22d端部的位置。 在拆卸變紐鏡7丨賴作中,首先需要將止料%從蚊透鏡筒w 拆下。如果拆下止擔件% ’那麼止擔凸起施就從止擔件触办中露出。 —旦止擔凸起26b從止擔件插孔22e露出,那麼可以將第三外透鏡筒⑽ 螺環18—起轉動拆轉角Ru。在魏透鏡力位於遠攝端縣下將第三外 透鏡筒15和螺環18 -起轉動拆卸轉角Rtl,使第三外透鏡筒Μ和螺環π 置於它們各自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以下稱為安裝/拆卸角位置)的特定轉 動位置’如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第26圖和第3〇圖表示第三外透鏡筒 15和螺㈣已經從變焦透鏡71位於遠攝端狀態被一起轉動了拆卸轉角 Rti ’從而被定位於各自的安裝/拆_角位置時,變焦透鏡7ι的一種狀態。 42 200403518 在變焦透鏡的該狀態下’第三外透鏡闾和螺環18定位於各個安裝/拆卸 角位置,該狀態以下稱為安裝/拆卸狀態。第43圖表示上面形成有三個插入 /可拆卸孔22h的固定透鏡筒22的一部分以及處於能夠被安裝/拆卸狀態的 周邊元件部分。從第43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如果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 環18已經如第43圖所示轉動了拆卸轉角Rtl,那麼三個插入/可拆卸孔ph 和形成在一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上的三個接合槽i8e將在光軸方向上 對齊’以便將容納在三個接合槽18e内的該组三個接合凸起15b通過三個 插入/可拆卸孔22h分別從變焦透鏡前面拆卸下來。即,第三外透鏡筒15 能夠從的前面將其從該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從一組三個接合槽18e 上分別將-組三個接合狄15b拆卸下來,使得第三外魏筒15的該組三 個接合凸起15b和螺環18的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㈣脫離三個壓縮盤菁 25的彈簧力,該壓縮盤簧25用於使該組三個接合凸起说和該組三個轉動 滑動凸起18b沿光軸方向朝相反的方向彼此偏賴。同時,三個轉動滑動 凸起撕的-個用於消除第三外透鏡㈣和固定透鏡筒^之間的間隙以 及螺環18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的間隙的功能被取消了。當該組三個接合 凸起说分別接觸該組三個轉動滑動槽现的端部(第 時,三個接合凸㈣和三個插人/可拆卸孔22h在光軸方向對齊。因此而) 15 18 22 逆料方向充分轉動,即如果第三外透賴15和螺環18 一起 ΜΑ::的述’拆卸角位置,那麼三個接合凸起⑽和三個插入河拆卸 孔2〜h將在光軸方向自動對齊。 透鏡所―卸_,㈣ 凸起吗環⑽⑷的^ 了來’但是通過—_對轉動導向 按口以及弟—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c與周邊槽 43 200403518 …的接合,第三外透鏡筒15仍然與第一線性導向環14接合。如第14圖 和^15騎示,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以不規_間環向形成 在第-線性導向環M上,其中第二組中的一些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與另 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的環向寬度不同。同樣,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 以不規則的_沿環向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其巾—些麟轉動導向 :起15d與另-組轉動導向凸起的環向寬度不同。第三外透顧15在後端 厂又置有多個插入/可拆卸孔15g,只有當第一線性導向環Μ位於相對於第三 外透鏡筒15的特定轉動位置時,第二_對轉鱗向凸起w可以通過孔 15g沿光軸方向分別從環向槽…拆卸下來。同樣,第一線性導向環⑷勺 所端設置有多個插入河拆卸孔Mh,只有當第三外透鏡筒U位於相對於第 -線性導向環Μ的特定猶位置時,雜相對轉轉向凸起⑸可以通過 孔14h沿光軸方向分別從環向槽14d上拆卸下來。 -第44圖至第47圖是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一線性導向環㈣展開圖,表 示在不同狀態下它們之_連接關係。具體„,第糊表示在變焦透鏡 力處於_狀態(對應於第23圖和第27圖巾每幅圖中所絲陳態)時, 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的連接狀態,第#圖表示當變焦 透鏡71處於廣角端(對應於第24圖和第28圖中每幅圖中所示的狀態)時, 弟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間_接狀態,第46g]表示當變焦 透鏡71處於遠攝端(對應於第Μ圖和第29圖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第 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14之_連接狀態,第47圖表示當變焦透 鏡處於安裝/拆卸狀態(對應於第%圖和第糊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 第三外透鏡筒15和第-線性導向環M之間的轉合狀態。如第44圖至第^圖 所不,由於一些第二組的相對導向凸起14c和一些相對轉動導向凸起分 別接合在環向槽15咖環向槽14d内,因此當變焦透鏡71位於廣角端和遠攝 44 200403518 而之間或者甚至在廣角端和回縮位置之間時,所有的第二組相對導向凸起 14C和相對導向凸起15d不能同時分別通過多個插入/可拆卸孔1化和多個插 入/可拆卸孔14h沿光财向插人環向槽15e和環向槽14d内,或者從令拆卸。
有田第二外透鏡筒丨5和螺環18—起轉動到已經拆除止擋件的第26圖和第 63圖所不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時,第二組姆_導向凸㈣。到達環向 槽15e内的各個特定位置’在該位置處,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和多個 插入/可拆射U5g在練方向對齊,_,―_對猶導向凸起⑸到達 環向槽Md内的各個特定位置,在此位置處,該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⑼和 多個插入/可拆射⑽沿光財向對齊。如糾圖和幻隨所示,這樣就能 夠從第-線性導向環Η的前面類環上拆卸第三外透鏡郎。注意,在第 5,6圖中沒有表示固定透鏡筒22。如果拆除第三外透鏡郎,那麼要保持在 第二外透鏡m5和螺環财_三個壓縮盤簣μ就暴露於變紐鏡力的外 側,因此也能夠被相應拆卸(見第39圖和第56圖)。
因此,如果在域件已·拆除後,第三外透鏡m5和螺賴一起轉 動到第26®和第63_示的各個安姆㈣位置,那麼第三外透柳地 能夠同時從固定透鏡筒22和第一線性導向環M上拆除。換句話說,錄件 %用做-種轉動限制裝置,用於限制第三外透鏡筒你螺環職透鏡祕 Z0相對於固定透飾2的轉域圍,使得魏透鏡他常卫作狀能時,第 三外透鏡筒15和螺額不能夠—起轉動到它們各自的安裝/拆卸角位置。從 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由一組二個鹩翻:典 口H動凸起H 一組三個轉動滑動槽 -和-』二個傾斜槽22c構成的導向結構簡單而緊湊;此外,只要該 增加止娜6 ’刪3__卿戰帛、 狀固定魏·_域_受格的關,使得_透鏡力處於正 书工作狀济㈣卜透鏡筒15和螺環18不能夠—起轉_的它們各自的 45 200403518 安裝/拆卸角位置。 ^仗又焦处鏡71拆卸第三外透鏡筒15,使得能夠進一步拆卸變焦透鏡 1下面“4其拆_方式。如第9圖和第賴所示,第三外透鏡筒15的前端 ,又置有们最4面的内法蘭15h,其徑向朝内凸起,封閉一組六個第二線性 、:g勺幻而第一外透鏡筒η的一組六個徑向凸起13a分別與一組六個 第、臬接合,由於最前面的内法蘭说防止分別從一組六個第二 、泉HU914g中拆却一組六個徑向凸起m,在第三外透鏡筒⑸口第一線性 導向衣Μ彼此連接的狀恕下,第二外透鏡筒13不能夠從變焦透鏡前面 拆卸口此1第二外透鏡筒时經拆卸下來,那麼魏夠從第-雜 φ 導^%14上拆卸第一外透鏡筒13。但是,如果不連續的内法蘭13c保持與凸 輪%11的不連績的%向槽Uc接合,那麼第二外透鏡筒η就不能夠沿光軸方 向從凸輪·上拆卸。如第2G圖所示,不連續的内法蘭m形成—個不連續 的槽,該槽沿第二外透鏡筒13的環向不等間隔地斷開。另—方面,如第^ 圖所不凸輪%11的外周表面設置有一組三個徑向向外凸起的外凸起W, 同日τ /、在、u外凸起llg的各個外表面上形成有不連續的環向槽He。 在一们外凸起llg中的每個外凸起上設置有不連續的環向槽11c,並且在該外 凸起llg的前端開有-個插入河拆卸孔llr。這些插入河拆卸孔山不等間隔· 地設置在凸輪環11的環向。 第52圖至第55圖是凸輪環u、第一外透鏡扣和第二外透鏡筒⑽展 開圖’表示第-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丨3與凸輪€11在獨狀態下的連接 關係。更具體而言’第52圖表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對應於第η圖 和27中每關所示的狀態)時,第—外魏郎和外透物3與凸輪環η 的連接狀態’第53圖表示當聽透鏡骑於翻端(對應於第糊和第^ 圖中每幅圖所示的狀態)時,第一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13與凸輪環⑽ 46 200403518 連接狀態’第54圖表示當變、隹#扭 一— 又…处鏡7:1處於遠攝端(對應於第25圖和第29圖 中,圖/斤不狀怨),時’第—外透鏡筒12和外透鏡筒I3與凸輪環11的連接 狀怨’弟表不當變焦透鏡力處於安裝/拆卸狀態(對應於雜圖和獅 圖中綱㈣_,帛―《鏡脚織m3熟輪·的連 接。如弟52圖至第54圖所示’由於不連續内法蘭13钟的一些部分與不 連續環向槽1財的至少—部分相接合,因此當變焦透鏡難於廣角端和遠 攝々而之間日守’或者甚至當其位於廣角端和回縮位置之間時,第二外透鏡筒 13不能夠沿光軸方向從凸輪環11上拆卸下來。只有當第三外透鏡郎和蟫 伽-起轉動到第26圖和63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肢置時,第三外透賴« 15的轉動才能使凸輪環__—個特定的機位置,在該位置處,第二 外透鏡‘的不連_法__所有部分都分別正好與三個插人坷拆卸 或一们外凸起11 g間的二個環向間隙對齊。這樣就能夠如第%圖和第π 圖所示的那樣從凸輪環⑽前面將第二外透鏡筒⑶足凸輪環社拆卸下 來。 此外’在第55圖所不的變焦透鏡?1處於安褒/拆卸狀態的狀態下,第一 外^鏡筒上的-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分別位於靠近一組三個外凸輪槽 lb則開口 ir而,以便能夠如第%圖所示從變焦透朗前面拆卸第一外透鏡筒_ 12。此外’在如第2圖所示鬆開兩組螺釘64,拆下固定環3之後,能夠將第 =鏡_節環2從第二外魏郎上拆下來。之後,也㈣從第—透鏡組 调節環2前面將該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支撐的第一透鏡框縱該第一透鏡組 調節環2上拆卸下來。 鮮在第58圖所示狀態下,第—線性導向環14、螺環18、凸輪環_ ^ -曩11内的其他些元件,比如第二透鏡組移動框8仍然保留在固定透鏡 筒22内,但可以根據需要進一步拆卸變焦透鏡71。 47 200403518 如第57圖和第湖所示’如果第三外透鏡郎由㈣定透鏡筒22充分 向前伸出的變焦透鏡71上拆卸下來,那麼就可以拆卸三組螺攸钟的每一 個。之後,如第59圖所示’如果_組三個從動滾_與—組三個螺釘孤— 起拆卸下來’職由於變紐鏡Μ再沒有元件能触肋輪環收光轴 方向相對於第-線性導崎14向後移動,因此就可以從第—雜導向物 後面將凸輪環11和第二雜導向環_組合件從第_雜導向賴上拆卸 下來。如第15圖和第59®所示’與每對第—線性導向環⑷相連接的相關分 叉喊施的該對徑向凸起與每對第一線性導向環14f的前端相接合,其^ -前端都形成-個封閉端,而每一後端都在第一線性導向環Μ的後端作為 φ 開口端。因此’凸輪_和第二線性導向環_組合件只能從第—線性導 向環14的後面從該第-線性導向環上拆卸下來。儘管第二線性導向環⑺和 凸輪環11彼此連接,其巾環部勘的科續外邊緣接合在不連續的環向槽以 内’能夠繞透鏡筒軸Z〇相互轉動’當第二線性導向環ω和凸輪‘二: 間相互處於—個特定轉動位置時,第二線性導向獅和凸輪環Η可^^ 圖所示那樣彼此脫開。 弟^3
當第二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起轉動到如第26圖和第幻圖所示的夂個 魏/拆卸位置時,雜三麵凸輪從麟81>1可·綠方 前面從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lla—1中拆卸下來,同時,該組二個俨凸_〜♦ 件8b-2分別位於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Ua_2的前開口端部丨ΐρχ。因此^ 透鏡組活動框8能夠如第3圖所示從凸輪環11的前部從該凸輪環上拆告一 來。由於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lla-2的前開口端部u心么是—個、f 延伸的線性槽’所以不管第二線性導向環喂否沿雜方向線^導:2 透鏡組移動框8,也就是說,不管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补 °一 才口5亥組三個j 凸輪從動件8b_2是否分別接合在三個前内凸輪槽Haq和三個後内凸輪槽 ί"..·ϋ 48 200403518 lla-2内,第二透鏡組移動框8都能夠從凸輪環η前面從該凸輪環上拆卸下 來。在第58圖所示凸輪環11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0保留在第一線性導向環“ 内的狀態下,只能拆卸第二透鏡組移動框8。 在鬆開一組螺釘66後,將該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拆卸下來,(見 第3圖)’隨後,就能夠將樞軸33和第二透鏡框6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拆 下。 除了位於凸輪環11内的元件,螺環18也能夠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 來。在此^况下,在CCD支架21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之後,螺環a 從女^/拆卸角位置沿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使其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却下 · 來。在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螺環18使得三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從該組三個轉 動滑動槽22d回移進入該組三個傾斜槽22c内,使陽螺旋面18a與陰螺旋面22& 嚙合,從而使螺環18繞透鏡筒軸Z0轉動的同時後移。一旦螺環18後移超出 第23圖和第27®所示位置,_貪心個轉騎動凸起撕就能夠分別從三 個傾斜槽22c的後開口端部22c_x從該三個傾斜槽22c上拆卸下來,同時使陽 螺方疋面18a與陰螺旋面22a脫離。這樣,螺環18就能夠與線性導向環14_起從 固定透鏡筒22的後部從該固定透鏡筒上拆卸下來。 18和線性導向環Μ通過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邮與環向槽1 & Φ 的接口而彼此接合。與第二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c類似,第一組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14b第-線性導向環14的環向不等間隔地形成在其上上,其中第一 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Mb中的一些凸起的環向寬度與另一些不同。螺環以的 内周表面設置有多個插入/拆卸槽18h,只有當第一線性導向環M相對於螺環 18位於特定_位置鱗向凸祕时能夠通過槽版沿 光車由方向進入螺環18。 弟18圖至第51圖表示第—線性導向環14和螺環18的展_,表示在不 49 200403518 同狀恶下它們之間的連接關係。具體而言,第48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 回縮狀態(對應於第23圖和第27圖中每幅圖所示狀態)時,第一線性導向 環14和螺環18之間的連接狀態,第49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丨處於廣角端(對 應於第24圖和第28圖中每幅圖所示狀態)日寺,第一線性導向環14和螺環18 之間的另一種連接狀態,第50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25圖和第29圖所 不的遠攝端時的連接狀態,糾g表示、透鏡力處於安裝聯卩狀態時 (對應於第26圖和第3帽中每幅圖所示狀態),第_線性導向環14和螺環18 之間的另-種連接狀態。如第48圖至第51圖所示,當變焦透鏡川立於回縮 位置和安裝/拆卸狀態的位置之間,其中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雜於第26 % 圖和第63圖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這時,所有的第一組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14b不能朗時分糖人多飾人/可拆卸槽丨8h巾或财拆卸下來, 這魏不能夠使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在光軸方向彼此脫離。只有當 螺環18進-步沿透鏡筒回縮方向(在第中向下的方向)轉動到第· 所示的超出螺環18_位置的_個特辅動位置時,第—組相對轉動導向 凸起14b才能夠同時分別插入多個插入/拆却槽娜中或從中拆却下來。在螺 咖轉動到雌定位置之後,相對於第__線性導向環M向前(在第仙暇 糾圖中向左的方向}移動螺_,使第一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⑽分別從φ 多個插入/拆卸槽18h到環向槽呢後部的位置上拆卸下來。換言之,能夠改 進第-線性導向賴和螺之間的連接結構,使所有第_組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14b能夠在螺環18和線性導向環14位於上述各個轉動位置的同時沿 先軸方向穿過多個插人/拆卸槽施通過螺,在上述轉動位置處螺咖 和線性導向環14能夠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 心接合在第三外透鏡筒15的環向槽15e_第二組姆轉動導向凸起l4c 光轴方向形成在第—線性導向環M上的第__對轉轉向凸起叫的 50 200403518 =面。如上所^第—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i4b在第—線性導向卵的不同 ;衣问位置喊㈣加長凸起’同時第二__動導向喊⑷在第一線性 導向環14的獨環向位置處械環向加長凸起。更具體而言,儘管第一组 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4b的各個位置與第二__導向凸咖的位置在 第-線性導向環Μ的環向並不重合,但是如第15圖所示,第—組相對轉動 導向凸起14b和第二_對轉鱗向凸起⑷的凸起數量、凸起間隔和對摩 凸起的環向寬度彼此相.即,第二__動導向凸起14。和多個插入/ 拆卸槽18h之間的有—個特定的相對轉動位置,在該位置處,第二組相對轉 動導向凸紙和多個插入/拆卸槽撕能在光軸方向彼此脫離開。如果在第 二組相_動導⑽紙和多個插人_卩槽戦於這種特定相對轉動位 置的狀恶下’從第-線性導向環14樹移觸獅,聰每個相對轉動導 向凸起14c都此夠從對應的插入/拆卸槽18h的前端插入到該插入/拆却槽撤 令,因此也同樣能夠從相同的插入/拆卸槽18h的後端從該插入/拆却槽斷 拆卸下來’從而能夠將螺賴從第—線性導向環14的前面從該第―線性導 向環14上拆卸下來。因此,每個插人/拆柳8h的前端和後端都分別形成開 口端,從而使相連接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⑷沿光轴方向穿過該插入/拆卸槽 18h而通過螺環18。 即,直到螺環18和第-線性導向環14從固定透鏡筒22上拆下,並相對 地轉動-個預定的轉動量時,螺環丨8和第—線性導向環Μ才能夠處於脫離 狀態。換言之,當拆卸第三外透鏡筒丨5時,螺環18和第一線性導向環⑷皮 此接合,並被支撐仙定透鏡筒22内部。由於不允許第—線性導向環_ 離接合,因此安裝過程方便。 從上述内容可以理解,在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令,在止擋件26已經從 固疋透鏡筒22上拆卸下來之後,執行轉動前伸/轉動回縮操作和固定位置轉 51 200403518 動操作的第二外透鏡筒15,可以通過將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一起轉動 到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的各個安裝/拆卸角位置而容易地從變焦透鏡7ι上拆 卸下來,第26圖和第63圖所示的安裝/拆卸角位置不同於它們在變焦範圍或 回縮範圍内各自的任何位置。此外,通過從變焦透鏡71中拆去第三外透鏡 筒15,可棘消三轉騎純起18b的消除第三外透鏡筒15和峡透鏡筒 22之間間隙和失累環18和固定透鏡筒22之間間隙的作用。此外,當變焦透鏡 71處於能夠在變焦透鏡71上插入或拆卸第三外透鏡筒15的安裝/拆卸狀態 時,在第三外透鏡筒I5從.變焦透鏡力上拆卸下來之後,第二外透鏡糾、 第-外透鏡簡12、凸輪環1卜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其他元件也都處於它們 _ 各自的安裝/拆卸位置’也關-個接_個地從變紐鏡71拆卸下來。 儘官上面只描述了變焦透鏡71的拆卸過程,但是也可以進行與上述拆 卸過程相反的過程,如變焦透鏡71的安裝過程。這還改善了組裝變焦透鏡 71的可操作性。 下面將主要參照第60圖至第72圖描述與第三外透鏡郎(還有螺環18) :關的變紐鏡另-個特點。在第_至細时,雜導向賴和 弟-外透鏡筒I5以及歸偏n個從紐柱32的從動偏置環簧 -:刀通^疋看不見的(即假定由虛線表示),但是為了說明起見也用實線 ^出來了。第64圖至第66圖表示從内部看時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的 科’因此,如第64圖和第65圖所示的傾斜前端槽部分Me韻傾斜方向與 其他圖中的相反。 ^乂上述‘述可以理解’在.交焦透鏡力的本實施例巾,剛好位於固定透 鏡,22 (即從岐透鏡筒22側面看去的第—可轉動透鏡筒)_可轉動透 鏡筒分成兩部分:帛三夕卜透鏡筒15和螺賴。在下面的描述中,為了清楚 起見,在-些情況下(如見第23圖至第26圖,第6〇圖至第_),第三外透 52 200403518 鏡郎和螺環職稱㈣梅透·u。可猶透·〇喊本功能是將 ^動傳ι^..σ—版m2 ’使三個從絲柱%繞透鏡祕zQ轉動。凸輪 %<1 一 1叉力’该力使凸輪環u繞透鏡筒轴z〇轉動,同時在光軸方向移動,經 過三敏動滾柱32 ’以預定的移動方式沿光軸方向移動第—和第二透鏡组 LG1和LG2。與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即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⑸接合的可轉 動透鏡筒KZ的接合部分滿足下祕要討論的—錄件。
/百先’與雜二倾動滾柱32接合的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⑸的長度必 須對應於該組三個從統柱32在光轴方向的鶴範目。這是因為每個從動 滾柱32不僅㈣細騎示的職於變紐鏡廣肖端的位置,在第⑼ 圖所不的_位置和第62®所示對應於M、透遠攝端的位置之間繞透 鏡筒㈣轉動,而且由第一線性導向環14的相關傾斜前端槽部分14邮動 而相對於可轉動透鏡筒ΚΖ沿光軸方向運動。
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基本作為一個整體:可轉動透鏡筒來操作。 這是因為三對轉動傳遞凸起15a與三個轉動傳遞槽18d的接合分別防止第三 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相對轉動。但是,在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由於第 三外透鏡筒15和螺環18為了安裝和拆卸·變焦透鏡目的而設置成分離的 疋件,因此在每對轉動傳遞凸起15a和相關的轉動傳遞槽18d之間,在轉動 方向(第66财所示的垂直方向)上存在小間隙。更具體而言,如第_ 斤示幵J成二對轉動傳遞凸起15a和三個轉動傳遞槽igd,從而使彼此平行 延伸的每個轉動傳遞槽18d内的螺環18的環向相對的兩側表面18小3之間的 每向空間WD卜稍微大於也彼此平行延伸的相關的每對轉動傳遞凸起⑸的 相對端表面15a-S之間的環向空間WD2。由於該間隙的存在,當第三外透鏡 筒15和螺環is之中的一個相對於另一個繞透鏡筒軸2〇轉動時,第三外透鏡 筒15和螺環18相對於彼此繞透鏡筒軸Z0作輕微轉動。例如,在第64圖所示 53 200403518
如靖獨獅三外侧i5摩嶋獅所示的透 ::二二(第64圖和第65圖中向τ的方向)轉動,那麼螺環18就相對 =一内^鏡筒15沿相同方向轉動—個轉動量“顺,,,從而使每個轉動傳遞 ==Γ姆她咖18攸-絲戰__轉動傳 =^i對編⑽之中姉翻—。,該組 紅15以抽成在第三外透鏡ms上,使得不管每對轉動傳遞 2則目關轉動傳遞槽·之間存在的間隙是否引起第三外透鏡筒15和 r=間相對轉動位置的改變,都能夠始終沿光轴方向平滑地引導該組 二個攸動滾柱。為了清楚起見,該間隙在附計被放大了。 在該Μ、透鏡的本實施财,沿雜方向向後㈣的三㈣動傳遞凸 ΓΓ成在 1 三外透鏡邮上,作為使第三外透鏡筒15和螺卿接合的接 二、心在弟二外透鏡筒15上形成三個轉動傳遞槽ISf充分利用了三對轉動 k ^⑸的化種結構。更具體而言’每個轉動傳遞槽卿主要部分都形 絲第三外透鏡m5的内周表面上,從而使三個轉動傳遞槽i5f的環向位置 二別對應三對轉動傳遞喊15a的環向位置。此外,每個轉動傳遞槽⑸的盆
端部沿光軸方向概延長’形成在蝴的—對轉轉遞凸起以的相對 導向表面15f-S (見第66圖)之間。 由於每個轉輯遞槽邮形成在第三外透鏡郎上,因此在每個轉動 麵成間隙或臺階,沒有形成—個延伸到第三外透鏡筒15和 =衣18上方的槽。岐第三外透鏡邮和螺賴之_姆轉動位置由於 母對轉動傳遞凸起l5a和相應的轉動傳遞槽繼之間的間隙而稍微變化,每 個轉動傳細5軸鱗向表祕_狀鋪不變。目此,該組三個轉 動傳遞槽⑼始終能夠沿光軸方向平滑地導向雜三個鶴滾柱%。 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_充分彻謂賴沿光軸方向突出的轉動 54 滾柱32在光軸方向的移動範_ (見第_)大於第三外透 IL) Λ表面上—個區域在光軸方向的軸向長度(除了三對轉動傳遞 圖 在σ亥區域^可以形成沿光軸方向延伸的槽。具體而言,在第60 二爷圖斤丁的狀怨’即交焦透鏡71處於第10圖所示回縮狀態下,每個 ^ =光軸方向向_麵螺環18的前端和後端之間的-點(回縮 处仁疋’因為二對轉動傳遞凸起15a需要分別保持接合在三個轉動傳
=門對應於回!佰點的一點處,因此即使三個從動滾柱现向後推到 自m,點’二個從動滾枉32也能夠與三個轉動傳遞槽聰持接合。因此, 即使與三個從動滾柱32接合(以導向三個從動滾柱32)的導向部分(三個 轉動傳遞槽⑻只形成在可_透·α的第三外透錦5上,也能夠沿 光軸方向在第二外透鏡筒b和螺環18的整個鷄範圍崎向三個從動滾柱 32 〇 卩使襄向礼15e契第二外透鏡筒15内周表面上的每個轉動傳遞槽所交 又’環向槽…也不會破壞三個轉動傳遞槽所的導向作用,因為該環向槽… 的深度比每個轉動傳遞槽15f的深度小。 ▲第67圖至第68圖表示一個與第料圖至第%圖主要表示的上述結構相比 車乂的對比:r例。在輯比實射,義15,(對應於變紐鏡的本實施例中 的第二外透鏡同15)設置有一組三個沿光軸方向線性延伸的轉動傳遞槽⑸, (在第67圖和第68圖中只表示了其中的—個),同時後,(對應於變焦透 鏡的本中的‘環18 )設置有—組三個沿光軸方向線性延伸的延伸槽 18x。-組三個從動_32,(對應於變焦透鏡71的本實施例中的—組三個從 動滾柱32)接合在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或該組三個延伸槽丨如内,從而 55 200403518 触綠方向在相躺獅賴肋⑽目應延伸槽 ΓΓΓΓ魂細爾肺娜卿娜,的範圍 内延伸的一組三個槽内蒋動。舒 ^ # ^ a 衣〇傻%18’通過前環15,的多個轉動傳 動傳副8,的相應的多個轉動傳遞伽,彼此接合,其㈣轉 兮^, 合在各轉動傳遞槽内。多個轉動傳遞凸起况形成在
二一面對舰18別表面的—個後端表面上,而多個轉動傳遞槽撕,形成 在後柳,的前表面上。多個轉動傳遞凸起15a,和多個轉動傳遞獅,之間 在轉動方向(_情_直方向)上存在微侧:。第棚表示三 個轉動傳遞細,和三個延伸槽18x沿光軸方向準確對齊的1 在具有上述結構的對比實例中,在第6?圖所示的狀態下,如果前環18, 相對於後環18,沿第68圖中箭頭趣,所示的方向(第67圖和第68圖中向下的 方向)轉動,那麼由於多個轉動傳遞凸起15a,和多個轉動傳遞槽撕,之間存 在的上述間隙,後環18,也沿相同的方向·轉動。這使得—組三個轉動傳 遞槽⑸’和一組三個延伸槽1δχ不能夠對齊。因此,在第68圖所示的狀態下,
在每個I動傳遞插lsf的導向表面和相應延伸槽版的相應導向表面之間產 生縫隙。該缝隙t干擾每個從動滾柱32,在相應、轉動舰槽⑸,和相應延伸 槽18x内沿光軸方向的運動,不能夠保證每個從動滾柱32,平穩運動。如果該 知隙又大,那麼母個從動滾柱32’有可能不能夠在相應轉動傳遞槽丨分,和相 應延伸槽18x之間移動並跨過二者之間的邊界。 假定去除該組轉動傳遞槽15f或該組延伸槽18χ,以避免在每個轉動傳 遞槽15f’的導向表面和相應延伸槽18χ的相應導向表面之間產生縫隙,那麼 可能需要另一組轉動傳遞槽15f,或延伸槽18χ沿光軸方向加長。因此,前環 15或者後環18’在光軸方向的長度將增加。例如,如果想要省略該組延伸槽 18χ,那麼就必須朝前加長每個轉動傳遞槽15f,,加長的長度相應於每個延 56 200403518 伸槽18x的長度。這就增加了變焦透鏡的尺寸,尤其是增加了它的長度。 與該對照實例相反,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沿光轴方向向1延 伸的三對轉動傳遞狄15a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作為使第三外透鏡筒 15和螺柳接合賴合料,該變紐鏡的本實關的優點是舰三輝 動傳遞槽⑸分靡終關平穩地沿雜方向導向三個從絲柱32,並顧 組二個轉動傳遞槽15f内不會產生任何縫隙。此外,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 的另一鑛妓:不需要沿雜方向向前加長第三外透鏡邮,每一轉動 傳遞槽15f就可以具有足夠的有效長度。 當變焦透鏡7丨位於廣角端和_位置之間時,對該組三個從動滾柱施 加-個方向的力’使它們繞經過一組三個轉動傳遞槽⑸的透鏡筒轴灣 動’將引奶輪環U猶鋪㈣_,並由於触三做驗柱财別 與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前端槽部分14e_3接合而同時沿光轴方向轉動。當變焦 透鏡71位於魏範圍㈣,由於該組三個從紐_分顺驗三個通槽 He的前環向槽部條]接合,凸輪顧在軸向固定位置處轉動,而不沿光 轴方向移動。由於凸輪環U在變紐鏡71準舰相·態下姊向固定位 置處轉動,因此凸輪環U必須沿光軸方向準確定位於—個預定位置處,以 確保變焦透顧的可移動透鏡組如第—透鏡組⑹和第二透鏡組⑹的光 學精度。儘管在凸輪環Η在沿光軸方向的轴向固定位置處轉動時凸輪· j光軸方向驗置_組三敏驗柱32分麟該組三個通槽^的三個 前環向槽部分的接合確定,但是,在三舰動滾柱邱前環向槽部分 14e-l之間存在_,從而使三個從動滾柱32能夠分別在三個通槽…的三個 前環向槽部分14e-l内平穩地移動。因此,當該組三個從動滾柱财別接合 在該組三個通槽14e的三個前環向槽部分14e]内時,就必須消除由間隙引起 的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和該組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 200403518 用於消除空隙的從動偏置環簧17定位於第三外透鏡筒15内,該從動偏 置環簣17的支樓結構表示在第33圖、第35圖、第63圖和第69圖至圖第调 中。最前部的内法蘭l5h形成在第三外透鏡筒15上,從第三外透鏡筒丨5内周 表面的前端徑向向内延伸。如第63圖所示,從動偏置環簧17是一個不平整 的%形το件,設置有多個沿光軸方向彎曲的能夠沿光軸方向彈性變形的彎 頭。更具體而言,從動偏置環簧17的佈置應當能夠使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 起17a沿光軸方向定位於從動偏置環簧17後端。從動偏置環簧口設置有一組 三個沿光軸方向向前突出的前凸弧形部分17b。三個前凸弧形部分丨几和三 個從動壓制凸起l7a交替設置,形成第4圖、14和63所示的從動偏置環簧17。 從動偏置環簧π佈置在最前㈣法蘭15h和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之 間’處於輕微受壓狀態,赠不會從第三外透鏡筒15_脫雜透鏡筒。 如果該組三爾凸_部分丨7b被安裝在最前部的峨_丨5h和乡個相對轉 動導向凸起15d之間,同時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和該組三個轉動傳遞 槽⑸沿光轴方向對準,那麼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na分別接合在該組三個 轉動傳遞槽ISf的各個前部,並因此得到支撐。當第一線性導向賴不連接 在第三外透鏡筒I5上時,每個從動壓制凸起1?a在光軸方向都與第三外透鏡 筒15的最前部内法蘭说間_足_距離,如第72圖所示,以便能夠在一 定程度上在相應的轉動傳遞槽15f内移動。 當第一線性導向環14連接於第三外透鏡筒15上時,從動偏置環簧17的 ,組三個前凸孤形部分17b由於受到線性導向環14的前端的向前壓制而朝 最剐部内法蘭15h變形,使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17b的形狀接近平面形 狀。當從動偏置環簧Π按照這種方式變形時,第—線性導向環㈣於從動 偏置環簧17的彈性而朝後偏移’從_定第—線性導向賴在光軸方向上 相對於第三外透鏡筒15的位置。㈤時,第一線性導向環娜環向槽刚内的 200403518 前導向表面壓靠在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的各倾表面上,而第二組相 對轉動導向凸起14e的各個後表面沿光軸方向壓靠在第三外透鏡如的環 向_曰15e内的後導向表面上,如第69圖所示。同時,第一線性導向環的前 端沿光軸方向位於最前部内法蘭说和多個相對轉動導向凸起⑸之間,而 從動偏置環簧Π的該組三個前凸弧形部分m的前表面並不完全與前内法 蘭15h壓制接觸。因此,當變焦透鏡域於回縮狀態時,碟保在該組三個從 動壓制凸起17a和最前部内法蘭15h之間的微小間距,從而使每個從動壓制 凸起17a在相應轉動傳遞槽15f内沿光軸方向移動在一定長度。此外,如第% 圖和第69圖所示’朝後延伸的每個從動壓制凸起na的頂端(沿光轴方向㈤♦ 後端)位於相應的徑向槽14的前環向槽部分丨如—丨内。 在第60圖和帛64圖所示的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從動偏置環 簧Π不接觸除第-線性導向環14之外的任何元件。同時,儘管接合在該 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内,但是由於每個從動滾柱32接合在相應的後環向 槽部分14e-2内,而定位於其後端附近,因此該組三個從動滾柱%仍然分 別遠離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 沿透鏡筒前伸方向(如第60圖至第69圖中向上的方向)轉動第三外透 鏡筒15 ’使得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15f分別朝上推動該組三個從動滾柱η,· 如第60圖和第69圖所示,將相應通槽14e内的從動滾柱%從後環向槽部 分14e-2移動到傾斜前端槽部分146_3。由於每個通槽的傾斜前端槽部分 14e-3沿-個方向延伸,該方向上在第—線性導向環14環向有_個元件,光 軸方向有-個元件,因此當從動滾柱32在相應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 14e-3内朝前環向槽部分⑽移動時,每個從動滾柱辦光轴方向逐漸朝前 移動。但S ’只要從動滾柱32位於相應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内, 那麼從動滾柱32總是遠離相顧制凸起17a。這意味著該組三個從動滾柱艾 59 200403518 根本就沒有被該組三個從動壓制凸起17a分別偏置。然而,由於當每個從動 滾柱32分別接合在後環向槽部分14e-2或相應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 14e-3内,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或從回縮狀態到準備攝影狀態的過渡狀 態下,因此,即使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和該組三個通槽I4e之間的空隙被徹 底消除了,也不會產生任何大的問題。如果有什麼不同的話,變焦透鏡71 上的負載將隨每個從動滾柱32的摩擦阻力的減少而減少。 如果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借助第三外透鏡筒15沿光軸方向的進一步轉 動而分別從該組三個通槽14e的傾斜前端槽部分14e_3移動到通槽He的前環 向槽部分14M,那麼第-線性導向賴、第三外透鏡郎和該組三個從動 滾柱32將位於如第61圖和第70圖所示的位置,從而使變焦透鏡71位於廣角 立而。由於母個彳疋動壓制凸起17a頂端如上所述位於相應徑向槽14的前環向槽 部分14e-l内,因此每個從動滾柱32_旦進人相應的前環向槽部分内就 與相應從動壓制凸起17a接觸(見第33圖、第61圖和第7〇圖)。這使得每一 從動滾柱光軸方向朝祕制每個從祕制凸起17&,從而引起從動偏置 彈戸、17進纟交形’使该組二個前凸弧形部分17b更接近平面狀。同時, 由於從動偏置Μ的雜,每個從紐㈣被沿光軸方向絲在相應前環 向槽部分14e]_後導向表面,從而分剌除該組三個從動滾柱32和該組 三個通槽14e之間的空隙。 此後,在變焦透鏡71處於第61圖和第70圖所示廣角端位置和處於第62 圖和第圖所示的遠攝端位置之_變焦操作_,即使該組三個從動滾 柱32在。亥組二個通槽的前環向槽部分⑽内移動,由於當每個從動滾柱 j2在僅/σ第-線性導向壞14的環向延伸的相應前環向槽部分内移動 牯每们k動滾柱:2並不沿光軸方向在相應轉動傳遞槽所内移動,因此每 60 200403518 變焦透鏡7!的變焦範圍内,該組三個從動滚柱&總是被該料咖光抽方 向朝後偏置’這樣就能夠使該組三個從練独相對於第—線性導向卵 獲得穩定的定位。 沿透鏡筒回縮方向轉動第三外透鏡筒15,使第—線性導向環Μ和該组 三個從動滾柱32按照與上述操作相反的方式操作。在該相反的操作中,每 個從動滾柱32 -旦通過相應通槽⑷内對應於變焦透鏡η廣角端(第w 圖令相細t Μ峨敏練柱32的位置)_⑽義),就盘相 應從動壓制凸起Ha·。從射端點下降到麵補…_應於變隹透 鏡回縮位置(第6〇圖料目應通槽Me内每個從動滾%的位置)㈣回 縮點)’該組三個從紐柱32各自都沒有受縣自該組三個從雜制凸起 Ha的壓力。如果該組三個從祕拠起17a不給該組三個從動滾柱^施 加任何壓力,那麼當每個從動滾柱32在相應通槽14__,每個從動 /袞柱J>2的摩擦阻力變小。因此蠻隹民 的摩擦阻力喊少而減少 馬㈣上__從動滾柱32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當·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鱗,馳三 個從祕制凸起17a分別被沿光軸方向固定在該組三 個從動滾㈣驗置處,在由触三個補⑷^ _而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動的三個從動滾柱Μ到達轴向固定位轉(即在 32 前環向槽部分1糾内)轉動範_各個攝影位置之後,該組^從動壓 制凸起17a隨即自動地向後偏置三個從動滾柱 土 壓靠在三個通槽14e的前環向槽部分⑽的後導向^;個_滾柱3 、土 便♦向表面上。採用這種構
”、過_單個偏置元件的_種簡單結構消_組三個從動滾柱U 〜且二個讀14以_空隙,解個偏置元件是 外,由於從動伧罢芦货η 3 ^ 初雨置化! 17。此 楊置知17疋-種沿内周表面佈置的復簡單的環形元件,以 61 200403518 二趣三個從動_凸起17a分別定位於該組三個轉動傳遞槽所内,因此 j偏置%簧17在變焦透鏡]内佔祕少的空間。因此,儘管構造小而 續早’但讀動偏置環簧π㈣在魏透鏡7丨處於準備攝影的狀態下使 11#定地沿光轴方向精確定位於預定@定位置。這就保證了攝影光 切=如第-透鏡組LG1和第二透鏡組LG2的絲精度。此外,由於該組 二個則凸弧形部分1?b被簡單地保持和支撐在最前部的内法蘭15h和多個 相對轉動導向凸起15d之間,因此容易拆卸從動偏置環菁17。
從動偏置環簧π不僅具有沿細方向偏置馳三做誠柱32,在另 軸方向上精確定位凸輪環u相對於第—線性導向環14的位置的作用,而 2有沿光軸方向向後偏置第—線性導向環14,在光軸方向上穩定定位第 2性導向環叫晴於第三外透鏡筒15的位置的作用。當多個相對轉動 ⑽糊14峨接合,如第叫72所柯沿光轴方向相 對於彼此稍作移動時,儘管第二組相對轉 人π 两㈣¥向凸起14c和環向…彼此接 :,可以沿光軸方向相對於彼此稍作移動,但是由於第_線性導向環μ 瞒接觸從動偏Μ簧17,被該從動偏置環簧17沿光财向向後偏置,因 此旎夠消除第二組相對轉動導向凸起Mc
相對導向凸起聯環向槽14d之_隙:向^之_隙以及多個 '宁、口此,在將凸輪環η、筮一 線性導向環14和第三外透鏡筒15三個環 弟 縮單元的情況下,通過-個單個偏置元件__個轉動前伸/轉動回 整個轉動前伸/轉動回縮單簡的所有動偏置 17就能夠消除 簡單的空隙雜結構。 、4、。這樣祕到了一個十分 弟73圖至第75圖表示線性導向結構元 用於沿光軸方向線性導向第-外透鏡筒 :賴’雜性導向結構 透鏡組活祕8(支撐第二魏虹叫 料—透鏡組LG1)和第二 不使第一外透鏡筒12和第二透 62 200403518 ^舌咖繞細軸z_。第76駐第7嶋補紐導向吐構 土%凡件的軸測透視圖。第73圖、第74圖、第75圖分別表示當變隹靜 71處於廣角端、遠攝端以及哺《、時的線性導向結構。在第73圖至^兄 旦出陰〜。此外,在弟73圖至第75圖的每幅剖面圖中,為了便於說明, 所有轉動元件中只有凸輪_虛線賴面線晝出。 、况’
—凸輪環U是-種雙側有槽的凸輪環,其外環表面上設置有用於按 =移動方式鶴第-外透· 12雜組三個外_# Ub,凸輪環/的内 環表面設置有多侧於按照預定移動方式㈣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内凸 輪槽11a ( Ua-Ula_2) m外透賴12沿徑向定位於凸輪環u 外側,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沿徑向定位於凸輪環u内側。另—方面, 於線性導向第-外透鏡筒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且不使第—外透鏡^ 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繞透鏡筒軸2〇轉動的第一線性導向環μ,沿= 向定位於凸輪環外側。
在第-線性導向環Μ、第一外透鏡筒12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δ之間具 有上述位置關係的線性導向結構中,第—線性導向環14直接沿光輛方向引 導第二外透鏡筒13 (用作沿光軸方向線性引導第—外透鏡筒12,且不使第 一外透鏡筒12繞透鏡筒軸Ζ0轉動的線性導向元件)和第二線性導向環⑺ (用作沿光軸方向線性地引導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而不使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8繞透鏡筒軸Ζ0轉動的線性導向元件),且不使它們繞透鏡筒軸烈轉 動。第二外透鏡筒13徑向位於凸輪環11和第一線性導向環14之間,通過 形成在第二外透鏡筒Π外周表面上的該組六個徑向凸起13a分別與該組六 個第二線性導槽14g的接合而沿光軸方向線性移動,而不繞透鏡筒軸冗^轉 動。此外,通過形成在第二外透鏡筒13内周表面上的該組三個線性導槽 63 200403518 ==-外透鏡筒12的該組三個接合凸起仏的接合, 至於第一線性導向環10,為了—班 環Π内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環部編—·果性咖14引導位於凸輪 外徑向突出形成該組三個分叉凸起10a、,立、於凸輪環後面,從環部10b向 槽⑷内,沿光轴方向從環部r〇b向:^魏组三對第一線性導 分別與該組三峨㈣合。 __雨,_建收,其 第73圖至第75圖所示的線性
内部可移統件(第—外於η 12^Γ舒,兩辦轉向外部和 開槽的凸輪環(凸輪严⑴透鏡組活動框8)分別位於雙側 元件(第—線性導^ #内部’線性導向結構的主要線性導向 與上述狀態類似卜;^動輪^部’當—個線性導向結構的狀態 外透鏡筒⑴咖:::Γ:Π==㈣(對應第二 性導向而不轉動的—個線性導向的可移動:=元:,方向缘 設置有-組線性導向部分,用於 …弟外透鏡筒m上 為内部移動元件(對應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73立於ς輪環内部的作
内部延伸軸_====轉_她輪環外部向 類常規線性導向沾構早s㈣内部可移動元件接合。採用這 動元件之間沿二:於凸輪環外部和内部的 尤轴方向_對速度快時,由線 移動元件的線轉向操作而產生_外,外部和内部可 精度無轉動地沿咖向線性導向内部此以高運動 64 200403518 與這種常規線性導向結構減,採用第γ3圖至第Μ圖所示變焦透鏡 7⑽性導向結構’可以通過當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與該組三對第」線性導 槽1奸接合時’其中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用作—個沿光轴方向線性導向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 (位於凸輪環u内部)而不讓其繞透鏡雜別轉動的線性 導向元件,使第二外透鏡筒13與該組六㈣二線性導槽七接合,其中第 二外透賴η㈣-偏雜方向_陶—外透顯u(位於凸輪環 η外部)而不讓其繞透鏡筒軸ζο轉動的線性導向元件,從而由第一線性導 向環η通過兩條路徑直接引導第二外透鏡筒13和第二線性導向環⑴,這 兩條路徑是:從該組三對第一線性導槽14f延伸到該組三個分又凸起咖 的第-路徑(内路),和從該組六個第二線性導槽%延伸到該組六個徑向 凸起13a的第二路徑(外路),這樣得到的結構能夠避免上述阻力問題。此 外’,直接引導每個第二線性導向環1G和第二外透鏡筒Η的第一線性 導向ί衣Μ貝際上由弟二線性導向環1〇和第二外透鏡筒B加強。這種社 構容易使紐導肖結構麵足㈣度。 ^ 每對第-卜2=間形成有相關第二線性導槽A _個相對侧壁,形成 、’/導槽14f,用於沿光軸方向線性引導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 ^同:Z。轉動第二線性導向環i。。該結構在_是使線性導向結構 間早’亚且不會嚴重影響第—線性導向環14的強度。 詳細描述凸輪環u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_ 违,形成在凸輪環U内周表面 三個前内凸沖η 夕·凸谢曰山由形成在不同位置的 °二個後内凸輪槽心2組成,其_凸_ lla~2 軸方向上三個前内凸輪槽叫後面的不同環向位置。如第 2 ’母個後内凸輪槽lla,2都形成為—個不連續的凸輪槽。凸輪環η的 全部六個凸輪槽: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叫和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㈤ 65 200403518 刀別不㈣狀和尺寸相同的六個參考凸輪圖“ντ” 表該三個前内凸輪槽Ua饰該 *考凸輪圖VT代 狀,並包括-個透鏡筒掉作凸糾lla-2中每個凸輪槽的形 操作部分由-峨部二鏡=絲/拆卸部分,透鏡筒 用作控制第二透鏡紐1刀構成。该透鏡筒操作部分 只在安㈣峨嶋,其不同於 控制第二透鏡組活_相對於凸輪環U運動’ 士焦部分用作 動框8從對應變焦透鏡71廣角端的位置移變^ =二^組活 位置的控制部分,該控制部分不同於透鏡筒回縮部Γ=Γ 的每個前内凸輪槽叫和其後面的後内凸輪 如果把光軸方向上 以說在嶋喻响_炫她^ 對,那麼就可 凸輪槽11a。 、弟—透鏡組LG2的三對内 如弟17圖所示,兮纟日-> ^ 方向(第Π圖所示水;:二:^槽lla]的參考凸輪請在光軸 J 丁乃问J上的軸向長度w 槽lla-2的參考凸輪圖VT在光輛方向 具/〜組三個後内凸輪 環η沿光轴方向的長度W2。在該的:長度,雜向長度大於凸輪 ㈣的參考凸輪圖ντ _向長度wi ;;,=叫(或後内嶋 由第π圖中長度W3表示,該長度僅大致等於沿光軸方向的長度 味著如果根據常規的凸輪槽成形方法進行、4 11的長度W2。這意 應的長凸輪_長凸輪槽軸在凸輪環周二卜4—組完全示縱一組對 例令的每一組凸輪槽都不能夠獲得足、’那麼凸輪環11的本實施 的凸輪機構,不用增加凸輪環u沿光車由二根據交焦透鏡的本實施例 活動框8沿練方向有足夠的勒顧方向=^就可賴證第二透鏡組 面進行討論。 重凸輪機構的詳細情況將在下
66 200403518 每個丽内凸輪槽lla-l不覆蓋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的全部區域,同時每 個後内凸輪槽lla-2也不覆蓋相應參考凸輪圖ν丁的全部區域。包括在相應 蒼考凸輪目VT中的每個制凸輪槽lla]的區域與包括在相應參考凸輪圖 ντ内的每個後内凸輪槽Ua-2的區域有部分不同。每個參考凸輪圖ντ大 致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VT1至第四部分VT2。第一部分VT1在光軸方 向上延伸。第二部分VT2從位於第一部分γΤ1後端的第一拐點VTh延伸 到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一拐點VTh後面的第二拐點VTm。第三部分VT3從 第二拐點VTm延伸到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二拐點VTm前面的第三拐點 VTn。第四部分VT4從第三拐點VTn延伸。第四部分VT4僅在安裝和拆卸 變焦透鏡71時使用’並且包括在每個前内凸輪槽lla-1和每個後内凸輪槽 lla-2内。每個前内凸輪槽lla-1形成在凸輪環u的前端附近,其不包括整 個第一部分ντι和一部分第二部分VT2,包括位於第二部分VT2中間點處 的一個前端開口 R1,以便使該前端開口 R1開在凸輪環U的前端表面上。 另一方面,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形成在凸輪環u的後端附近,不包括第 二部分VT2的毗連部分以及在第二拐點VTm相反側上的第三部分VT3。 此外’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在形成時包括位於第一部分ντι前端的一個 前端開口 R4 (對應於上述前開口端部lla-2x),從而使前端開口 R4開在凸 輪環11的前端表面上。在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上的每個前内凸輪槽llaq 的缺少部分包括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前内凸輪槽Ua-1後面的相應後内凸輪 槽lla-2内,而在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上的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的缺少部 分包括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後内凸輪槽lla-2前面的相應前内凸輪槽lla-1 内。即’如果每個前内凸輪槽lla_l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lla-2組合成單個 凸輪槽,該單個凸輪槽將包括一個參考凸輪圖VT的所有部分。換句話說, 每個前内凸輪槽lla-Ι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na-2中的一個凸輪槽由另一個 67 lla^ lla.2^t^^0 5 ^ H 19圖所示’分別與多個内凸輪槽11a接合的多個凸什動 件8b ’由形成在不同^ u 6位置處的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8b.卜和形成在 光軸方向上該組三個前凸從 , 成在 後凸輪從動件8b 7㈣ 不同環向位置處的該組三個 二” ^成,其中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1M,以及在光轴方向上 -凸輪從動件後面的後凸輪從動件㈣也象每對内纖丨 設置。確定三倾凸輪_ 8b姊三做凸輪從鱗㈣之間沿光^ 向的空㈣該組三個前凸輪從動件_分別與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叫
接σ仗:使—们後凸輪攸動件8b_2分別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接 合。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1>1的直徑與每個後凸輪從動件⑽的直徑相同。 第79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_所示回縮狀態時,多個内凸輪 槽ll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之間的位置關係。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
態時’每個前凸輪從動件叫位於相應前内凸輪槽Ua-i内第三拐點VTn 附近,而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位於相應後内凸輪槽㈤内第三拐點竹打 附近:由於每個前内凸輪槽lla姊每個後内凸輪槽UK巾各有一部分位 於第一和點VTn附近’因鱗麵凸輪從動件8b]和每嫩凸輪從動件 8b-2分別與相應的前内凸輪槽山]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心2接合。 在第79圖所示回縮狀態下沿透鏡筒前伸方向(第79圖所示的向上的 方向)車τ動凸輪% 11 ’通過相應的前内凸輪槽lla]和相應的後内凸輪槽 lla-2,分麟光財向向後料每爾凸輪從動件8Μ和每個後凸輪從動 件8b-2,使其在第三部分VT3上朝向第二拐點移動。在每個凸輪從動㈣ 運動的中間’由於每個後内凸輪槽lla_2不包括第二部分VT2和第三部分 VT3在位於第二拐點VTm相對側上的讀部分,@此每錄凸輪從動件 8b-2通過其開在凸輪環11後端表面上的第—後端開口 R3脫離相應的後内 68 200403518 凸輪槽1 la-2。同時,由於立/门, T由於母個丽内凸輪槽lla-1包括一桐产^ 部,該部分對應於每個後内凸輪槽Ua-2在光軸方向的缺軸方向的後 個前凸輪從動件叫與相應前内凸輪槽Ua-丨保持接八、^部’因此每 動件㈣通過第-後端開σ R3與相應後_槽後凸輪從 後,僅由於每個前凸輪從動件⑽與相應前内凸輪槽叫^離之_ 透鏡組活動框8就借助凸輪環u的轉動而沿光軸方向移動。-弟_ 第8〇圖表示當變焦透鏡處於第9圖令攝 端Γ多_凸騎叫多崎鶴㈣之鳴娜ΓΓ廣角
ΓτΙΓΓ^^ΖΙ j VT2内,稍微超過第二拐點VTm。儘管每個後 、、弟-心 述第一後端開口幻脫離相應後内凸輪槽lla-2,但是由於位通過上 件8b-2前面的相應前凸輪從動件叫與样、< 2動 合,因鱗個後凸輪從動件㈣保持在相應參考凸保持接 在第80圖所示變焦透鏡 (第8〇圖中所示向上的方向)騎動凸於ΓΓ沿透鏡筒前仲方向 沿光軸方㈣^輪^ 1 ’通過械㈣凸輪槽叫
-邻八VT1㈣ 動件8M,使其在第二部分VT2上朝第 祕。隨著每個前凸輪從鱗向前移動,當 v7:u;'; sb.2 VT2 重新Hi艮快進入形成在凸輪環n後端表面上的第二後端開口犯内, «:;3;™ 曰> 〜 輪才曰山,1和相應後内凸輪槽lla,2導向。但 疋,在母個後凸輪從動件㈣與相應後内凸輪槽u - 於缺少位於相應參考凸輪請上的每個前内凸輪槽叫的输因: 69 200403518 :個可凸輪從動件8b]通過前端開D R1脫_應的前邮輪槽叫。 =,·由於每個後内凸輪槽Ua_2在光軸方向包括有—個前端部分,該前 ,刀對應於母個_凸輪槽11Μ在練方向上的缺少的前端部分,因此每個 後凸輪從動件8b_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lla_2鱗接合。在每個前凸輪從動 跡1通翻端開口 R1與相應前内凸輪槽lla-i脫離時或脫離後,=由於 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2與相應的後内細t lla_2的接合,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通過凸輪環u的轉動而沿光軸方向移動。
^㈣圖表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第9圖中上述攝影光軸Z1上方所示的 —h,多個内凸輪槽! i 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8之間的位置關係。在第9 =中同於聽光軸21部分所表示離態下,每個前凸輪從動件叫位於 第-心VT2内’第—拐點VTh附近。儘管每個前凸輪從動件叫當前 通過上述前端開口 R1與相應前内凸輪槽叫脫離,但是由於位於前凸輪 攸動件8b-l之後的相應後凸輪從動件⑽與相應後内凸輪槽心·2保持接 合,因此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b-l保持在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上。
在第81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遠攝端狀態下,進一步沿透鏡筒前伸 方向(第81圖所示向上的方向)轉動凸輪環u,使每個後凸輪從動件心 通過第-拐點VTh進入第一部分ντ卜如帛82圖所示。此時,每個前凸 輪從動件8b-l已經脫離相應的前内凸輪槽^^丨,只有每個後凸輪從動件 8b-2與沿光軸方向延伸的相應後内凸輪槽lla_2的前端部分(第一部分 VT1)接合,從而能夠沿光軸方向從凸輪環u前部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凸輪壞11上拆卸下來,進而通過前端開口 R4從相應後内凸輪槽 上拆卸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因此,第82圖表示凸輪環u和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安裝在一起和彼此拆開的狀態。 如上所述’在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參考凸輪圖VT相同的每對凸輪 70 200403518 槽’即沿光軸方向在凸輪環u的不同點處形成每個前内凸輪槽u心丨和相 …後内凸輪;fg 1 la-2,此外,形成每個前内凸輪槽1 和相應的後内凸輪 槽lla-2 ’使前内凸輪槽lia-i的一端開口在凸輪環11的前端表面,其中前 内凸輪槽lla-l不包括整個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還使後内凸輪槽Uaj的 鈿開口在凸輪環11的後端表面,其中後内凸輪槽1丨心2不包括整個相應 參考凸輪圖VT;此外,前内凸輪槽lla-1和後内凸輪槽lla.2之中的一個 由另一個補充,以便包括整個相應參考凸輪@ VT。此外,|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輪環11的軸向運動的前界限時(對應於第9圖中高 ;聶?/光轴Z1 Μ戶斤表示的狀態,該狀態下變焦透鏡力處於遠攝端),只 有母個後凸輪從動件81>2與相應後内凸輪槽Iia_2接合,而當第二透鏡組 活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u的轴向運動的後界限時(對應於第&圖中 低於攝&綠Z1部分所表示的狀態,該狀態下變紐鏡71處於廣角端), 只有每_凸輪從動件81>1與相應前内凸輪槽㈣接合。採用這種結構, 可以使㊉—透鏡組_框8在光轴方向上獲得比凸輪環U的移動範圍更大 的=夠的=動補。即,不用犧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移動範圍就能夠 減^凸輪壤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該第二透鏡組活編在光軸方向上通 過第二透鏡框6支撐第二透鏡組LG2。 在具有-個可軸凸輪環和—侧_元件的典型凸輪機射,談 可轉動凸輪如彡成有_組糊,_元料― 接合的凸輪從動件,由於几趴卢χ、.且凸輪才曰 ㈣凸輪%切個凸赌姆於該凸輪動輪方向的 财.小,㈣於每熟㈣峡伸方向接近凸 環的轉動以更高岭位精度軸謎航件。此外,由於凸輪環上每個i 輪槽相對於凸輪轉財向_斜錢小,耻凸輪補树受到的阻力 71 200403518 變小’因此使凸輪環轉動的驅動力矩變小。驅動力矩減少使得凸輪機構的 兀件耐久私加’且使用於驅動凸輪環的馬達的功率消耗減少,因而能夠 採用小型馬達驅動凸輪環,從而減小了透鏡筒的尺寸。儘管已經知道=慮 各種因素如凸輪環外周或内周表面的有效面積和&輪環最大轉角來確定: 輪槽的實際轉,齡卩通#是⑽财±賴_情況。 如上所述’如果將每個前内嫩曹心-1和在光轴方向上位於其後的後 内凸輪槽lla-2看作-對(組),那麼就可以說在凸輪環Η上,沿其環向 間距地設置有用於引導第二透鏡组⑽的三對(組)内凸輪槽❿。同樣’, 如果將每個前凸輪從動件叫和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其後的後凸輪從動件 # 此-2看作-對(組)’那麼就可以說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沿其環向等 間距地叹置有二對(組)凸輪從動件8b。至於多個内凸輪槽Ha的參考凸 輪圖Γ ’ T果在凸輪環11内周表面上,沿凸輪環11關表面上的二條沿 凸輪% 11 ί衣向延伸的線,只佈置三個參考凸輪圖,那麼儘管每個參考凸輪 圖VT為波浪形,但是三個參考凸輪圖ντ在凸輪環u的内周表面上也不” έ相互干k u在文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由於必須在凸輪環11内周 表面的刖、佼刀上,沿光轴方向分別獨立形成三個前内凸輪槽山]和相 應的三個後凸輪槽(三個不連續的後凸輪槽)lla_2總共六個凸輪槽,因& Φ 為了縮短凸輪環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從而減少變焦透鏡71的長度,必 須在凸輪環11關表面上總麵置六個參考凸侧ντ。儘管六個内凸輪 槽lla-Ι和lla-2中每個凸輪槽都比參考&輪圖¥丁短,但是通常的情況是, 當凸輪槽數量大時’則凸輪環U上内繼#山]和山_2關距更緊密。 因此’如果凸輪槽數量大,那麼織難做到既要在凸輪環上形成凸輪槽, 又要使凸輪槽不相互干擾。為了防止該問題出現,已經按照慣例增加了每 個凸輪槽相對於凸輪環轉動方向的傾斜度(即,使每個凸輪槽的延伸方向 72 200403518 妾近凸輪環的環向方向),或增加凸輪環的直徑來擴大凸輪環上形成凸輪槽 _周表_面積。但是’就達•輪環鶴雜元件的高定位精度和節 名用於轉動凸輪環的驅動力矩而言,不希望增加每個凸輪槽的傾斜度,此 夕’由歸增加變域鏡的尺寸,因此也不希望增加凸輪環的直徑。 -與域傳統做法相反,根據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本發明的發明人 "見订这事貝.當每對凸輪從崎(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b-l和相應 保牲i輪攸動件此2)令的一個凸輪從動件與相應的内凸輪槽lla-1或lla-2 .' @ 丁另個凸輪攸動件8b_1或8b_2通過前内凸輪槽lia-i和後 凸^槽Ua.2之間的交又點時,只要六個邮輪槽^ (叫和心⑴ /凸—輪圖VT相同,那麼即使每個前内凸輪槽㈣與三個後内凸輪槽 畜1,――㈣輪槽做,也關料凸輪機_基扭作特性。基於這個 f內λΓ们月j内凸輪槽⑴·1和三個後内凸輪槽lla_2令與該槽相鄰的一個 =4 ’在凸輪環u的環向彼此相鄰,並有意相互交又 =凸輪圖VT的形狀,也不增加凸輪環U的直徑。更具體而言,如果 輪二1二弟17圖所示’那麼沿凸輪環11的環向彼此相鄰的第一對凸 ^六,^ =凸輪槽Ua_1和第二對凸輪槽G2的後内&輪槽lla_2彼此 又〜心% 11的%向彼此相鄰的第二恥輪槽G2的第-内凸輪槽 ^第三對凸輪槽G3 _凸輪槽ua_2彼此滅,沿凸輪環U的環 後内二對凸輪槽G3的前内凸輪槽山-1和第一對凸輪槽⑴的 後内凸輪槽lla-2彼此相交。 件%為2ΓίΓ1 凸輪從動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8l>1和相應的後凸輪從動 中的—個凸輪從動件與相應内凸輪槽或者lla_2, 凸輪從動件糾或者㈣通過前内凸輪槽lla]和_輪槽心之間
73 200403518 的乂又點時’保持恰當的接合’第—到第三對凸輪槽G1、G2、G3中每對 槽的前内凸輪槽叫和後内凸輪槽Ua_2不僅形成在光轴方向的不同轴向 位置處’而且形成在凸輪環u的環向的不同位置處。第—卿三對&輪槽
Gj、G2、G3中每對槽的前邮輪槽lla]和後内凸輪槽㈣之間在凸輪 =的環向的位置差在第17圖情ΉΓ,表示。該位置差改變前内凸輪; 1和後内凸輪槽iia-2在凸輪環η的環向的交又點。因此,在第一到第 輪槽Gh G2、G3的每對槽中,交叉雖於制凸輪槽1⑹的第 ή: νΓ上的第二拐點VTm附近,也位於第—部分ντι前端處的前端 开口 1 2 3 4(前開口端部分lla_2x)、第一拐點VTh附近。 m描述中可以理解,通過按照上述方式形成該組三個前内凸制 ^和相應三個後内凸輪槽lla_2,在該組三個前内凸輪從動件_通 =三個前内凸輪槽叫崎又點時,該組赛凸輪從動件心 嶋㈣職合,從而使驗三輸輪從動件;b: 一刀別通過這些交又點,而不會與該組三倾内 =圖)。鮮每倾邮輪槽-具麵於部姊透顧 :在即:透鏡筒操作部分内的交又點,但咖^ 分包括交叉闕槽,變紐鏡71魏夠可靠地與凸輪環-起: 吻母做凸輪從動件_彳達如第Μ騎示的㈣凸輪 之
74 1 ’但是較又點位於透鏡筒安裝/拆卸部分内,即在透鏡阶:: 2 外,因此每錢凸輪從鱗_不處於從凸輪賴得觀的^ 3 對於遠組三個後内凸輪槽llaj,在變 〜因此, 4 必要考慮每罐輪W8b_2在凸二;·:神_狀態時,不 在㈣槽m交又點處與相應後内凸輪槽 厶 J 丄〇 lla~2脫離的可能性。 内凸“槽⑴.1的交又點位於該前内凸輪槽lla-1的-部分内, 凸輪*動件81>1通過該交又點在變紐鏡71處於第79圖所示的 帛8〇圖所不的廣角端狀態之間進行狀態交換,而每個後凸輪槽 一山、人又位於上述透鏡筒安裝/拆卸部分内。因it匕,在變焦範圍處於 Y而矛退攝立而之間’每個前内凸輪槽lla-Ι或者每個後内凸輪槽lla-2中 又有又又點。讀,不管凸輪槽之間是否存在交叉點,都能夠保證在變 Ά鏡71的交缝作期間以高定位精度驅動第二透鏡組⑹。 _ P通過σ周即上倾置差b,能夠改變每個&輪從動件與相應凸輪槽的 妾口丁間和脫料間。此外,通過調節上述位置差b,可以使兩個凸輪槽 (1彳lla-2)之間的父叉點位則曹中不會對變焦操作產生不利影響的 一個適當部分内。 從上述描述中可以理解,在該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 ,通過有意使在 凸輪環11的環向彼此相鄰的每個前内凸輪槽lla]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 lla-2毗鄰該前内凸輪槽的一個後内凸輪槽交叉,以及進一步通過不僅在光 軸方向的不同軸向位置處,而且在凸輪環u的環向的不同位置處形成每個 前内凸輪槽lla-Ι和相應後内凸輪槽lla_2,將每個前内凸輪槽丨丨心丨和每 個後内凸輪槽lla-2以節省空間又不會破壞驅動第二透鏡組LG2定位精度 的方式,成功的佈置在凸輪環Π的内周表面上。因此,不僅能夠減少凸輪 環11在光軸方向的長度,而且能夠減少凸輪環Η的直徑。 利用凸輪環11的上述結構,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軸方向的運動量 比^:焦透鏡長度大。但是傳統的方法通常很難通過一個小型線性導向結構 引導這樣一個在光軸方向線性移動範圍大的活動元件,同時又不使該活動 元件繞光軸轉動。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能夠沿光軸方向線性可靠地 75 200403518 2第=_繼8,„又靴纖卿2曝,同時也不增 弟一透鏡組活動框8的尺寸。 ㈣圖至第75圖和第79圖至第82圖中可以看出’第二線性導向 環㈣11沿繼向鶴。這是陶:轉向環10的 =!Γ 輪崎11峨_侧⑸接合,能夠 相對於凸輪環u繞透鏡筒軸Ζ〇轉動 “ *不满目對於占輪環11沿光軸方 r圊內 焦透鏡71從回縮位置通過廣角端到遠攝端的操作 =1=變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附近的—個焦距時,第二透鏡組活動 於,、相對於凸輪環u _向運_後界限處,而當魏 ==端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u的軸向二 :處。更具體而言,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叫每個後凸輪從動件心 =位於相應前叫槽lla领第:拐點VTm和械她輪槽㈣ ^弟-拐點VTm上時,即當每個前内凸輪從動件叫和每個後凸輪 队2都位於輔纽置和賴位置之_近其廣角 活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凸輪環向運動的後界限處。透鏡組 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1G,_透鏡71處於第73 _ 8 廣角端時,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0c沿光轴方向從環部勘向前突出,而第 ==動框8的後端向後突出,到第二線性導向環ω的環箱之 為了使具有這樣-種結構的第二魏組活驗8姆於第 _方向移動,第二線性導向㈣的環部鳴設置有,心孔^1〇 =:,該孔的直編允許第:透鏡婦咖通過該孔。該也 二们雜喊收位於向前突出通過該中心孔ι%_τ的位置。換句, 組=線性導鍵H)C形成在第二線性導向環ω上不會干擾環部勘的㈣ 位置處。形成在第二透鏡脑驗8上的每個導槽%的前端和後端,射 76 200403518 =透鏡組活祕8的前端和後端表面上.,從而使麵顺性導鍵收 此夠分別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和後部向前和向後伸出。 因此,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位於光轴方向上 的任何位置處,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都不干擾第二線性導向環料” 伽。這樣就能夠利用每個線性導鍵陶崎個導槽8a的整個長产作為二 2件,用於線性將第二透餘_框8,關時又不使其繞透鏡筒車二 轉動。例如,在第84圖和第85圖所示狀態下,該狀態表示當變隹透鏡力 位於廣角端時(即當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位於其相對於第二線性導向 __運動後界限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⑴的位^關 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半部差不多都沿光轴方向通過中心孔祕_丁 從環部i〇b向後突出’每個線性導鍵1〇c在其後端附近沿光轴方向的後部 分與相應導槽8a在其前端附近沿光軸方向的前部分接合。此外,每個線性 導鍵收的前端從相應導槽8a向前突出。假定不同於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 =,每個線性導鍵10c不是沿徑向定位於環部鳩内,而是從環部娜的 Μ部向前突出’那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將不能夠向後移動到第84圖和% 所7F位置以外,這是因為-旦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接觸到環部娜,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就不能向後運動。 此後,如果變焦透鏡71的焦距從廣角端改變到遠攝端,那麼當變焦透 鏡71處於廣角端時,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環部1〇b後面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8的後部,已經從環部勤⑨光軸方向穿過中心孔.τ向前運動,從而使 整個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處於環部10b的前面,如第86圖和87所示。結 果,每個線性導鍵l〇c的後端從相應導槽8a向後突出,使得只有每個線性 導鍵10c的前部和相應導槽8a的後部沿光軸方向彼此接合。在變焦透鏡Μ 的焦長從廣角端變換到遠攝端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沿光轴方向運動期 200403518 間’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0c與該組三個導槽如保持接合,從而能夠可靠地 &光轴方向線性引導第二透鏡組活動框&而不會使其繞透鏡筒轴初轉動。 在只考慮第二線性導向環i〇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間的線性導向功 此的情况下’光轴方向上的每個線性導鍵的幾乎全部部分和光轴方向 上的每個導槽8a的幾乎全部部分理論上都被用作有效導向部分,這些部分 在彼此脫離之前-直保持相互接合。但是,各個有效導向部分令的每個有刀 效導向部分都確定有一個餘量,以便不會破壞該組三個線性導鍵廳和节 組三個導槽8a之間的接合穩定性。例如,在第84圖和第%圖所示變隹透 鏡力處於廣角端的狀態下,第84圖和第85圖所示的該組三個線性導鍵收 ㈣組三個導槽8a之間的相對位置對應變焦透鏡7i的廣角端,使得儘管 母個導槽8a仍然具有使相應線性導鍵收進一步沿光轴方向向後運動的空 間’但仍然能夠保證該組三個線性導鍵1〇c和該組三辦槽以之間有足夠 的接合^。儘管當每個前凸輪從動件…和每個後凸輪從動件_分別位 、相應則内凸輪槽Ua-i的第二拐點VTm上和相應後内凸輪槽心2的第 -拐點上時,即當每個祕輪從動件_和每個後凸輪從動件糾立於上 位置和龍位置之間靠近其則位置附近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相對於凸輪環U進行的轴向運織界限,但是,即使第二透鏡組活 ^ 8位於I個細瓣環_观峨输,也能夠保 =組二個線性導向建10c與該組三個導槽Sa之間具有 示細鏡Μ處於遠攝端嶋下,當變焦透❹ ΓΓ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可以進—步向前運動到第二線 r生¥向壞ίο,在安裝/拆卸狀態下每 合(見第82圖)。 母们捣㈣與相應導槽8a保持接 如上所述’為了提高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相對於凸輪環π的最大移動 78 200403518 ::二,活動框8的多個凸輪從動件扑包括 件8卜1,它們形成在不 丨叫凸輪攸動 相接合,·以及_组-個/ <刀別與該組三個前内凸輪槽叫 且一们後凸輪從動件8b,2, 動件队1後_不同環形 dm絲·三個前凸輪從 接合。切隹、#於7 &亚刀別與該組三個後内凸輪槽.2相 件8b二 回縮位置抛動到廣角端時,該組三個後凸什動 件8b-2從環部觸向後運動, 们便凸輪攸動 該組三個彳__ 8b_2㈣箱=^廣_鶴顺攝端時, 伽分卿-輪加===賴凸輪從動
輪槽11a 2日* % 试弟―·如犯麟触三個後内凸 内切後内凸輪從動件队2位於環部鳩之後。環部1〇b 8b-9T^,L,^x ,置有—^向槽他,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 一 4向为別通過這些槽通過環部鳩(見第88圖和第的 接人日槽版形成在環部1%上,在與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8b·2 狀H 從動件在光軸方向對準。因此,在後凸輪從動修2相 ^弟-、.泉性導向環10從第79圖所示的回縮位置朝第8〇圖所示的對庫變 :、透鏡力廣角端位置的向後運動期間,在每個後凸輪從動件…達到相應
仙凸,槽㈤的第一後端開口 R3時’三個徑向槽l〇e也在光軸方向上 與二個第-後端開σ R3對準’允許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_分別通過 :個徑向槽10e和三個第一後端開口 R3向後移動到環部_之外。此後, 每個後凸輪從動件8b_2在相應參考凸輪圖ντ的第二拐點竹⑺處改變運動 方向’然後沿光軸方向向前運動,並繼續位於環部10b之後,直到如第80 圖和第85圖所示到達相紐内凸輪槽Ua_2的第二後端開口幻。當每個後 $輪從動件81>2從第_所輯應變焦透鏡廣角端的位置進_步向前運動 時’-旦到達相應後内凸輪槽Ua_2的第二後端開口幻,那麼此時三個徑 向槽l〇e沿光軸方向與三個第二後端開口 R2對準,允許該組三個後凸輪從
79 200403518 動件8b’2分別通過二個徑向槽他和三個第二後端開口 μ進人該組三個 後内凸輪槽lla-2 t。因此,由於環部鳩設置有三個徑向槽他,通過這 低向;f曰l〇e雜二個後凸輪從動件8卜2能夠沿光轴方向通過環部 斤乂第一雜‘向王衣1〇的環部1〇b丨干擾該組三個後凸輪從動件㈣ 的運動。 從上述描述相理解’娜上述線性導向結構,在光軸方向運動範圍 較大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可以由第二線性導向環ι〇可靠地進行線性導 向,同咐會繞透鏡筒軸Z0轉動,而且第二線性導向㈣的環部_也 不干擾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由第79圖至第82圖可見,因為在光軸方向上, 每個線性導鍵10c的長度比凸輪環u的長度小,所以該實施例中的線性導 向結構不大於傳統線性導向結構。 位於凸輪環Η内的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間的 支撐結構在上面已經討論過了。下面將討論位於⑽環η外部的第一外透 鏡筒12和第二外透鏡筒13之間的支撐結構。 凸輪核11和第-外透鏡筒12圍繞透鏡筒軸ζ〇同心設置。通過從第一 外透鏡筒向内徑向突出的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31與形成在凸輪環^外 周表面的該組三個外凸輪槽Ub的接合,第一外透鏡筒12在光轴方向上以 預定運動方式運動。第90圖至第酬圖表示該組三_輪從動件Μ和該 組三個外凸輪槽11b之間的位置關係。在第9〇圖至第1〇〇圖中,第一外透 鏡筒η由單點劃線表示’而第二外透鏡筒u由雙點劃線表示。 如第關所示’形成在凸輪環u外周表面上的每個外凸輪槽仙的 -端(前端)設置有-個開口在凸輪環u前端表面的前端開口部分仙-x, 在另-端(後端)設置有-個開口在凸輪環„後端表面的後端開口部分 m-γ。因此’每個外凸輪槽llb的相對端分別形成開口端。每個外凸輪槽 200403518 llb的則關口部分此乂和後端開口部分11(>γ之間,設置有〆個從後端 F刀lb Y朝光軸方向前部傾斜線性延伸的傾斜前端部分11卜L,以及 们位於傾料則端部分Ub丄和前端開口部分此χ之間的彎曲部分,該 1部分將沿光軸方向向後彎曲(第16圖所柏下的方向)。用於在照相 之刚改㈣焦透鏡71的焦距的變焦部分包含在每個外凸輪槽Ub的彎曲部 内女第94圖至第1〇〇圖所示,言玄組三個凸輪從動件可以分 別通過其前端開口部分llb_x插入三個外凸輪槽仙内,也可以分別從中 ^其取出。當魏透鏡Μ處於雜端時,每個凸輪從動件3丨如第93圖和 第圖所不位於相應畜曲部分111>ζ内前端開口部分m寸近。當變焦 、、見&於廣角*而日7’每個凸輪從動件31如第92圖和帛%圖所示位於 相應彎曲部分Ub-Z内傾斜前端部分llb_L附近。 在第90圖和第95圖所不變焦透鏡力處於回縮狀態下,每個凸輪從動 牛位於相應仗端開口部分11ι>γ内。每個外凸輪槽仙的後端開口部分 iib-γ的寬度大於傾斜前端部分111>L和彎曲部分㈣在凸輪環“環向 的寬度,從而允許每個凸輪從鱗B在—絲度上在減後端開口部分 Y内々凸輪11 %向運動。儘管每個外凸輪槽Hb的後端開口部分 開口在凸輪% 11後部,但是因為凸輪環u設置有至少一個止擔部分,节 战部分較第-外透鏡筒12相對於凸輪環u軸向運動的後界限,戶^ λ、且一们凸輪k動件31也不會分別通過三個後端開口部分仙―γ脫 三個外凸輪槽lib, 更具體而言,凸輪環11右n m 一 在,、則*而不同%向位置處設置有如第16 示沿光軸方向向前突出的-組三個前凸起部分uf。上述形成在凸輪環 上向外位向大出的_個外凸^ Ug分卿成在光軸方向上該組三個前凸 部分Ilf後面。每個外凸起ug今罟古 g α又置有一個相應的不連續環向槽部分lle。 200403518 5玄組二個從動滾柱32分別通過二個安裝螺釘32a固定在三個外凸起Ug 上。違組三個前凸起部分Ilf前端分別設置有一組三個前止擋表面Us 1 這些前止擋表面位於一個與攝影光軸Z1垂直的平面内。該組三個外凸起 的前端設置有一組三個後止擋表面lls-2,這些後止擋表面位於一個與 攝影光軸Z1垂直的平面内。另一方面,如第21圖所示,第一外透鏡筒19 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一組三個凸起,且在這些凸起的後端表面上設置有 一缸三個前止擋表面12s-l,該表面12s-l與相應的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 lls-Ι相對,以便該组三個前止擋表面12s_i能夠分別接觸三個前止擋表面 Us-Ι。第一外透鏡筒12的後端設置有與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Us_2對應的 組二個後止擔表面12s-2,以便三個後止擔表面12s々能夠分別接觸三個 後止擋表面lls-2。每個前止面12s_4和每個後止縣面以2分別平行 於每個W止擋表面lls-Ι和每個後止擋表面lls_2。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 lls-Ι和该組二個後止擋表面lls-2之間的距離與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my
和该組三個後止擋表面12s-2之間的距離相同。
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每個前止擋表面叫非常靠近相 前止擒表面11S·卜而每雜讀表面㈤料#近_後止擔表面 山士從而使第-外透鏡筒12不能夠進—步向紐動到第%圖和第% 所不的位置之外。在變焦透鏡71的透鏡筒回縮操作中,因為當該被三個 輪從動件w由於每個後端開口部分辦具有較寬的環向寬度而分別進 趣二個外凸輪槽llb的後端開σ部分麟時,第—外透鏡心停止 凸輪環U通過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Μ沿光軸方向驅動,因此,在每_ 止編叫和每個後止擋表面12s_2分別即將接觸相應前止擋表面⑴ 隹0相應俊止絲面lls_2m_ _卩停蝴_。在f 焦透鏡71處於曝態下,該組三個前繼面_和該組三個脚
82 200403518 表面12s-l之間的距離被確定為大約〇 lmm。同樣,在變焦透鏡71處於间 縮狀恶下’该組二個後止擋表面1丨^2和該組三個後止擋表面l2s_2之間的 距離也被確定為大約cumm。但是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可以允許第一外透 鏡筒12依罪慣性回縮,從而使前止擋表面和12s-1與後止擋表面lls-2 和12s-2分別相互接觸。 第-外透鏡筒12的在其内周表面上設置有—個徑向向内突出的内法蘭 12c。該組三個前止擒表面12s-1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内法蘭12。前面。第, 外透鏡筒12的内法蘭12c設置有一組三個徑向槽12d,該組三個前凸起部 · 分iif可以分別通過這些徑向槽沿光軸方向通過内法蘭12c。當該組三個前 止擋表面lls-Ι接近該組三個前止擋表面12s-1時,該組三個前凸起部分llf 通過該組三個徑向槽12d而通過内法蘭12c。 儘官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每個凸輪環u和第一外透鏡筒口的 前部和後部都沿光軸方向設置有_組前止縣面(lls]或l2s])和'組 後止植表面(lls-2或12s-2) ’但是每個凸輪環u和第一外透鏡筒12僅能 設置有該組前止擋表面或該組後止絲面中的—個表面,以確定第一外透 鏡筒12相對於*輪環U的軸向動的後界限。相反,每個凸輪環“和$ 馨 -外透鏡筒12都能設置有-組或多組附加止擒表面。例如,除了前止擔表 面Us-i和叫以及後止齡面㈣和12s奴外,還可以形成每個都處 於兩個相鄰前凸起部分以之間的三個前端表面m,其能夠接觸内法蘭⑶ 的後表面12h,以確定第-外透鏡筒12相對於凸輪環u的轴向運動後界 限。注意’在所述實施例中,該前凸起部分Uf不與後表面现接觸。 在三個外凸輪槽11b中的每個凸輪槽中,除了用作透鏡筒安裝/拆卸部 分的前端開口部分llb-X之外,其他所有部分都用作由變焦部分和透鏡筒 回縮部分組成的透鏡筒操作部分。即,從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第%圖 83 200403518 和第95圖所示外凸輪槽llb内相應凸輪從動件3ι的位置(即後端開口部 分Ub-Y),延伸到變焦透鏡處於遠攝端狀態,第%圖和第99圖所示外四 輪槽仙内相應凸輪從動件31的位置的三個凸輪槽仙中的每個凸輪槽的 -個特定部分’用作由變焦部分和透鏡筒回縮部分組成的透鏡筒操作部 分。在Μ透鏡7丨的該實施例中,每個外凸輪槽仙的後端開口部分辦 = 3凸輪環η後部上的開〇。這種結構使得不必在每個後端開口 Μ辦後面的_部分凸輪環丨丨上形成任何有—嫩的後端 減Γ 在光軸方向的長度。在—種有凸輪槽的常規凸輪環中,至 少母個議曹㈣部分的_個終端(每個凸輪槽的—端 凸凸Γ插入到該凸輪槽内的開口端)必須形成為一個封閉 而’㈣要求凸輪财_個具有—定厚度的端絲賴每個凸輪 形成在變一一_:, 由前止面運動的後界限 表面的設置不受該組三個外凸輪槽 :3 °12s_2)確定’這些 假定凸輪環11和第_外透产Y °",,·且-個凸輪從動件31的限制。 和該組三個输動件受該組三個梅槽llb (山-卜叫、lls姊η 才田表面,比如耻擔表面和後止播表面 那麼就能觸除_6斤祕如果凸赌鱗3丨_目應凸輪槽仙, 相應侧目則峨娜财再次與 、义焦透鏡71處於㈣圖所示的回縮狀態,所以變 84 2U0403518 ^鏡^的先學轉不必具有高度的定位精度由於該原因即使 知開口心财具有很寬的環向寬度,以致每 合在相應後端開口部分胸内,也 件地接 應凸輪從_1較鬆祕合在、/相反’由於允許相 的透鏡筒_物成在料外峨llb的透纖作部分 凸輪=被確定為能夠使其終端位於外凸輪槽nb沿光轴方向的最 撕^ 嶋Ub物冑細靖__部分成 力地$成為—個開σ端如後端開σ部分Ub-Y。 llb γ為可了凸倾麟31從凸輪縣件31贿接合的後端開口部分 llb nb-L j 11 的不^ΓΓ置由—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ut,而第—外透鏡筒12 向位置處設置由-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i2t。該 、,且—個傾斜刖端表面llt和 續的#而—L 人,且-個削止擒表面叫分別變成-組三個連 ⑵表=弟一外透鏡筒12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由一組三個後端凸起 卿^母固俊端凸起都是基本上等腰的三角形。該組三個接合凸起i2a分 开^ δ亥組二财端凸起⑵上。每倾端凸起12f的兩個等邊令有-個 表面Γ個傾斜前絲面之一。如第95圖至第_圖所示,每個傾斜前端 、t和母麵斜賴表面12t平行於傾斜前端部分I〗从延伸。 轉_和第95圖所示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三個内法蘭… 母――個的-個邊緣ED1的位置與相鄰的傾斜前端表面m環向相對,此 =個外凸起llg中每—個的一個邊緣ED2的位置與相鄰傾斜前表面⑵ 的此外’在弟9G圖至第95圖所示相同的狀態下,每個内法蘭i2c 稍微離開該相鄰傾斜前端表面Ut,而每個外凸起叫的邊緣 85 200403518 i2t ° 90 95 . 二_鏡筒前伸方向(第91圖和第96_示向 引起每個傾斜前踹矣而11f h & 乂 "相鄰内法蘭12c的邊緣ED卜同時引起每個 傾斜刖i而表面12t如第9 Θ和弟96圖所示接觸相應外凸起llg的邊緣 八別離門11從第95 81所示的三個邊緣咖和三個邊緣ED2 ㈣所=1U㈣輪細Ut W,轉動到第 和1傾^以咖*二個邊緣啦分別接觸三個傾斜前端表面川 和二個傾科可端表面12
靡德州, 4動的初始階段,每個凸輪從動件31只在
心 故llb-Y内沿凸輪環U的環向運動,因此,第-外透鏡H 12不二為凸輪環11的轉動而相對—沿繼向移動透- 在弟91圖和第96圖所示二彳周、真 傾斜前端表面山和三個傾钭m和三個邊緣ED2分別接觸三個 位於相應外凸輪槽llb的傾斜前 凸輪攸動件 步轉動引起每個邊細i在_;:;^的插入端。凸輪環11的進一 =ED 縣612似動’《便依照三個邊緣咖和三個
動,由三個爾糊1树_上的清動運 相對於凸輪% U向前推動第_ 由於每個傾斜前端表® llt料個傾斜 — 5 1 lb丄延伸,因此通過凸輪環丨動_ j平仃於傾斜則端部分 ^ f動,、.二二個傾斜前端表面lit作用A篦一 外透鏡筒12上的力,使每個凸輪從動件 用在弟 口部分财運動到其傾斜前端部分n "相應勒輪槽仙的後端開 97圖所示完全進入相應外卿lb ^ 。在每個凸輪從動㈣如第 .Fm π , σθ^ ㈣表面⑵分概軸應邊緣EDI和相庳邊 緣_,因此’只疋由於該组三個凸輪從師Μ分顺該组三個外凸輪二 86 200403518 lib接合’使得第-外透鏡筒12沿光轴方向被線性弓丨導。 她透鏡7丨從㈣輪_狀_始的侧前伸摔作 11 12
神眺表面12t,這些表_能分顺三個傾斜_分飢的那此表 面的功能相同,再假定第一外透鏡筒12帶有三個邊緣和三個邊緣、 Em =的功能分別與三個凸輪從動件31的那些邊緣的功能相 就能夠使母個凸輪從動件31正確進入相應外凸輪槽仙的傾斜前端部/ 說内,甚至在其中從第95圖所示每個凸輪從動件31較鬆接合在相錢 端開口部分财的狀制始朝相麟曲部分咖運動。這避 變焦透鏡71不正常工作。 '^尤 儘管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每個凸輪環u和第一外透鏡筒以置 有-組三個傾斜前端絲㈤或12t),但是,凸輪環u和第—外透鏡筒 12—中只能夠在其中—個上設置有—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㈤或⑵),或者 在每個凸輪環U和第-外透鏡筒12上設置—組以上的三個傾斜前端表面。 第1〇1圖表示第95圖所示結構的另—個實施例,其中變焦透鏡7ι處
於回縮狀態。第圖中與第95®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但都附帶有“”,的附 圖標記表示。 每個外凸輪槽Ub,在其每個傾斜前端部分11|>L,的後端,設置有一個 代替第95圖所示凸輪環u的後端開口部分111>¥的後端開口 ub_K。與每 個後端開口部分1 lb-Υ不同,每個後端開口丨lb《形成為相應外凸輪槽i化 的一個簡單端部開口。在變焦透鏡處於廣角端狀態下進行透鏡筒回縮操 作,引起每個凸輪從動件31,在相應傾斜前端部分llb丄,内向後運動(第1〇1 圖所示向右的方向),從而使變焦透鏡一旦到達回縮位置,每個凸輪從動件 31’就通過相應外凸輪槽丨化’的後端開口 U1>K&凸輪槽Ub,中出來。如果 87 200403518 每個凸輪從動件31’通過相應外凸輪槽nb,的後端開〇仙《從凸輪槽 lib’中出來’則第一外透鏡筒12,停止由凸輪聲』,經該組三個凸輪從動件 3Γ驅動,從而停止峨運動。同時,由於每倾止絲面叫,和每個後 止擒表面如’的位置分別非常#近相應前止面iis],和相應後止 面⑴-2’ ’因此避免第—外透鏡筒12,進—步向後運動。因此,即使每個凸 輪從動件3Γ通過相應外凸輪槽仙,的後端開Qub《從凸輪槽版中出 來’也可以避免第-外透鏡筒12,過度地向後運動。在第ι〇ι圖所示實施例 中丄與第95圖所示實施例類似,在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希望該組三 月)止4田表面lls_l和邊組二個後止擅表面12s」,之間的距離大約為 〇·ΐ醜’’在變紐鏡處於簡狀態時,希魏組三個後止摟表面㈣ 和赦二個後止擋表面12s_2’之間的距離大約也為Μ職。但是在另一個實 施例中呵以鱗第-外透賴12,細_縮,從而使社絲面⑴], 和12s-l’與後止擔表面Us_2,和i2s_2,分別相互接觸。 …根據第ιοί圖所示結構’其中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每個凸輪 攸動们1,從相應外四輪槽llb,中出來,能夠進一步減小凸輪環⑴的尺寸, 口為母個外凸輪槽Ub,不必設置任何用於在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容納 目應凸輪從鱗的容轉分,該部分相#於凸輪環u的每個後端開口 llb-Y 〇 1〇1圖所不回縮狀態下,每個内法蘭12c,的邊緣EDI,與相應前凸 、^^Ml,f’的傾斜前端表面1U,接觸,而三個外凸起Hg,中的每個㈣起的 =,、彖EDr與麵、後凸起部分以,的傾斜前端表面⑵,接觸。每個傾斜前端 妗 彳每個傾斜月端表面12t’平行於傾斜前端部分llb-L,延伸。由於該 =冓’在第ι_所示狀態下轉動凸輪環n,,從而使第—外透鏡筒η,被 1於凸輪% 11向11推動,接著使當前位於相應外凸輪槽lib,外的每個凸 88 輪從動件31,從相應外凸輪槽 11U5 ib的便纟而開口 llb-K進入該相應外凸輪槽 的傾斜前端部分Ub以。此後,沿透鏡«伸方向進-_凸輪環 •,使每㈣輪從動件31,運動到相應外凸輪槽仙,内的相應f曲部分 级每们凸輪錢件31,在相應外凸輪槽lib,内運動,依照凸 =哀1的_執行變焦操作。將每個凸輪從動件31,_相應外凸輪槽 …月J而開口 #刀llb-x’就能夠從凸輪環H,上拆卸下第一外透鏡筒12,。 〜攸上面可以购’在第1G1 _示實施例中,能夠可靠確定第一外透 ^门蝴於凸輪% U的細運動岐界限,啊,即使在變焦透鏡回
縮到相機體内時每個凸輪從動件31’通過其後端開〇1财從相應外凸輪槽 仙二中出來’每個凸輪從動件31,也都能夠適當進人相應外凸輪槽服的傾 斜前端部分llb-L,内。
如第脱圖所示,第二透鏡組LG2由第二透鏡活動框8經由周邊元件 支撐。第二透鏡框6設置有-個圓柱透鏡固定座知,—個帶她圓柱部分 6b,-個擺臂部分6e和-個接合凸起6卜該圓柱透鏡固定座&直接固定 和支撐第二透鏡組LG2。擺臂部分6c沿圓柱透鏡岐座⑭的徑向延伸, 下面將詳細描述當數位相機7G的主開關(未示出)關閉時,容納第9 圖所示相機體72内的變焦透鏡71的變焦透鏡結構,該結構組合了使第二 透鏡框6(第二透鏡組LG2)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結構。在下面的描述中, 術語“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別指從數位相機?〇前面和後面觀看時的垂 直和水平方向’例如第110圖中的垂直方向和第⑴圖中的水平方向。此外, 術語“向前/向後方向”對應光轴方向(即平行於攝影光轴ζι的方向)。 將圓柱透鏡固定座6a連接到帶樞軸圓柱部分奶上。接合凸起6形成在二 柱透顧錢6a上,在f雜料分6e的扣上延伸。和峰 6b設置有-個通孔6d,該通孔沿平行於第二透鏡組LG2光袖方向料。刀帶 89 200403518 樞軸圓柱持㈣前端和魏,連接舰 部分6b的前、後側卜八^ 刀6c的一部分帶樞軸圓柱 r部八6。^ — 有—働彈簧切部分6f和-個後彈簀支 牙口刀g。在泫前彈簧支撐部分6f前端 、 周表面上設置有—l β物黃支撑部分6f的外 们刖5平育保持凸起6h。在該後彈笼太 近,該後彈簧支撐部 平汽支撑μ 6❿端附 f “、 g的外周表面上5又置有—個後彈簧保持凸起6i。帶 在其外周表面上猶—個晴擺臂部分㈣方向延 ^立置控制臂6j。該位置控制f 6j設置有—彈簧接合孔狄,擺臂 M W置有個—個第二彈簧接合孔6p (見第ιΐ8圖至第⑽圖)。 第二透鏡框6設置有個一個沿光軸方向從擺臂部分6c向後突出的後凸 起部分6m。該後凸起部分6m的後端設置有個一個接觸表面6n,該表面位 於-個與第二透鏡組⑽的絲垂直,即觸影光軸ζι垂直的平面内。 儘管光遮蔽環9如第丨〇4圖、第滿圖、第128圖和第ι29圖被固定,但 是接觸表面6η在光軸方向上絲第二透鏡减遮蔽環的後面。即,接觸表 面6η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二透鏡組!^^的最後位置的後面。 觔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是一個垂直加長的窄板,其在水平方向上具有 較乍見度。鈾弟二透鏡框支撐板36設置有一個第一垂直延長孔、一個 樞轴孔36b、一個凸輪桿可插孔36c、一個螺釘插孔36d、一個水平延長孔 36e和一個第二垂直延長孔36f,這些孔按照該順序從頂部到底部設置在前 第一透鏡框支撐板36内。所有這些孔36a到36f都是沿光軸方向穿過前第 一透鏡框支撐板36的通孔。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樓板36的外邊緣上,第一 垂直延長孔36a附近設置有一個彈簧接合槽36g。 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類似,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也是一個在 水平方向上具有較窄寬度的垂直加長窄板。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設置有 一個第一垂直延長孔37a、一個樞軸孔37b、一個凸輪桿可插孔37c、一個 200403518 &釘孔j7d、-個水平延長孔37e和一個第二垂直延長孔仍,這些孔按照 摘序從頂部到底部設置在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π内。所有這些孔%到 j7f都疋沿光軸方向穿過該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通孔。在該後第二透 支&板)7的凸輪#可插孔37c的内邊緣上,設置有一個導鍵可插槽 W °則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通孔Mai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p的 通孔37a-37f分別沿光軸方向對準。 。亥、’且‘釘66没置有一個螺紋軸部66a和一個固定於螺紋軸部一端 的頭部。該頭部設置有—個用作調節工具的菲力浦螺絲刀(未示出)的頂 端能夠插入的十字槽66b。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螺釘插孔36d的直徑 · 能夠使該«釘66的歡軸部66a通過該孔插人。驗螺釘%的螺紋轴 4 66a鎖過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螺釘孔別,將前第二透鏡框支樓板 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δ上。 雙’、、、透鏡71在如弟一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之間 設置有一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第一偏心軸34χ。第一偏心軸34χ設置有一 個大直徑部分34X-a,在大直徑部分34X-a的前端和後端還分別設置有沿光 軸方向向前和向後突出的_個前偏心銷34χ々和—個後偏心銷34χ<。前偏 。銷j4X b和後偏心銷34X-C具有與大直徑部分34X-a的軸線不同心的共 _ 同軸線。丽偏心銷34X七的前端設置有一個能夠使作為調節工具的平刃螺 絲刀(未示出)的端部插入的槽34X-d。 變焦透鏡71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之間 設置有一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第二偏心軸34γ。第二偏心軸34γ的結構與 第一偏〜軸34Χ的結構相同。即,第二偏心軸設置有一個大直徑部分 34Y-a ’在大直徑部分34Y-a的前端和後端還分別設置有沿光軸方向向前和 向後突出的一個前偏心銷34γ七和一個後偏心銷34Y-C。前偏心銷34γ—b 91 200403518 和後偏心銷34Υ·(:具有與大直徑部分Wa的軸線不同心的共同轴線。前 偏心銷34Y_b的前端設置有-個能夠使作為調節工具的平刃螺絲刀(未示 出)的尖》端插入的槽34Y-d。 牙過第二透鏡框6的通孔6d後端部的孔徑增大,形成一個彈簧容置大 直徑孔6Z (見第126圖),從而使壓縮盤簧38容置在彈簣容置大直徑孔6z 内。前扭轉盤簧39和後扭轉盤篑40分別裝配在前彈簧支撐部分分和後彈 戸、支撐口F刀6g上。月;】扭轉盤黃39設置有一個前彈簧端39a和一個後彈簧 端39b,後扭轉盤簧40設置有一個前固定彈菁端術和一個後可活動彈菁 端 40b。 枢軸33從通孔6d後端裝配在通孔6d内,從而使第二透鏡框6的帶枢 轴圓柱部分6b能夠在樞軸33上沿徑向沒有游隙的自由轉動。樞軸33的前、 後端的直徑與前第二透鏡框支雜%的樞軸孔娜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7的樞軸孔37b相符,以便枢轴33的前端和後端分別裝配在柩轴孔娜和 樞軸孔37b内,由該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卩支 標。在樞軸33裝配在通孔6d内的狀態下,樞轴33的軸線平行於第二透鏡 且LG2的光軸延伸。如帛in圖所τ,樞車由33的後端附近設置有一個法蘭 J3a ’該法蘭插入彈簧容置大直徑孔6Z内,與容置在彈菁容置大直徑孔6z 内的壓縮盤簧38的後端接觸。 如第106圖和帛1〇7目所明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是一環形元件, 其具有沿光軸方向穿賴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貫穿畴空間%。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8的關表社在沿鎌方向的大致巾心處,錄有—個中心 内法蘭8s。中心’法蘭8s的内邊緣形成-個能夠讓第二透鏡框6在其中擺 動的垂直加長_ a 8t。快Η單元76蚊在中㈣賴8s的前表面上。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δ在沿光軸方向上中心法蘭85後面的關表面上,設置 92 200403518 ’·兄’且活動框8在中心法蘭8s後面的内周表面上,還設置有—個徑向向外(第 圖所不向上的方向)開槽的第二徑向槽以(見第⑴圖和第ιΐ2圖), Λ帛透鏡框6的接合凸起6e外邊緣的形狀相符,以便接合部分6e 能夠部分進入第二徑向槽8r内。 3第106圖和帛1〇7圖所不,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端表面上(特 別疋仗第—透鏡組雜框8麻觀察時,在垂直加長開口 &的右手側上,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前端表面的右側部分),設置有—個垂直加長前固定表 有個k向向外(第U1目所示向上的方向)開槽的第一徑向槽叫(見第 1圖和第112圖)’其形狀與第二透鏡框㈣圓柱透鏡固定座&外周表面 的七狀相付,U便圓柱透鏡@定座6a能夠部分進人徑向槽_。第二透
2 8c ’其上固定有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為了便於說明,在第1〇6則 第107圖中則固疋表面8c用陰影線表示。前固定表面8c在光抽方向與垂^ 力長開σ 8t不重t ’亚位於與透鏡筒轴ZQ (攝影光軸u,第二透鏡缸LG 縣軸i垂直的—個平關。前固定表㈣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快門單元7| 雨面。_定表面8e暴露於第二透鏡組簡框8的前部。第二透鏡組活食 框8的前端設置有-組三個沿光軸方向向前延伸的延伸部分如。該組三個 延伸=成為第二透餘活_的延料分,其從第二透鏡_ 框8月p而向則延伸。该組二個所凸輪從動件_分別形成在該組三個延伸 部分8d的外周表面上。第二透敎活輸8的後端表面上(制是從第二 透鏡組活雜8後峨察時,在垂直加長賴口 &左伟上,第二透触 活動框8後端表面的左側部分),設置有_個垂直加長後固定表面如,立上 固定有後仏透舰支撐板…後固定表祿位於中心内法蘭&上沿光 軸方向細定表㈣相對的對側,與該前固定表面&平行。後固定表面 8e形成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端表__部分;即,後固定表面知與第 93 200403518 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端表面齊平。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設置有一個第一偏心軸支撐孔8f,一個帶樞軸圓 柱部分接收孔8g,-個螺釘插孔8h和―個第三偏心軸支撐孔&,它們按照 違順序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頂部到底部進行設置。所有這些孔8❿,池, 8i都疋通孔,在光軸方向上前固定表面以和後固定表面如之間穿過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通孔8f、8h、別在光轴方向上分別 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通孔36a、36d和36e對準,而且分別與後第二 透鏡框支撐板37的通孔37a、37d和37e對準。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 周表面上帶絲圓㈣分純孔8g内設置有—鶴光軸方向延伸的簡 _ 8p。鍵槽8p在光軸方向上前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之間穿過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8。第-偏心轴支撐孔8f的直徑確定為能夠使大直徑部分34x_a 可轉動裝配在第-偏心軸支撐孔8fj^,第二偏心軸支撐孔&的直徑確定為 能夠使大直徑部分34Y.a可轉動魏在第二偏心轴支撐孔_ (見第ιΐ3 圖)。另-方面,螺釘插孔8h的直徑確定為能夠使螺紋軸部—插入該螺 釘插孔内,並且螺紋軸部―和螺釘插孔8h _周表面之間具有相當的間 隙(見第113圖)。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固定表面^和後固定表面% 上分別設置有沿光軸方向向前和向後突㈣一個前凸起部8j和一個後凸起 · 部8k。前凸起部8j和後凸起部&有一個沿光軸方向延伸的共同轴線。第 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垂直加長開口 8t下面設置有—個沿光軸方向穿過中心 内法蘭8s白勺通孔8m ’以便轉動限制轴35能夠插入該垂直延長孔汾内。 轉動限制軸35叹置有-個大直徑部分35a,此外在其後端還設置有一 個沿光轴方向向後突出的偏心銷35b。偏心銷说的轴線與大直徑部分说 的軸線偏心。轉動限制軸35的前端設置有一個槽35c,能夠讓用作調節工 具的平刃螺絲刀(未示出)的頭部插入槽中。 94 200403518 第108圖至第112圖表示從不同角度觀察時,將第1〇2圖至第ι〇7圖 所示上述元件組裝在-起的-種狀態。下面將描述將元件組裝到_起的一 種方式。 首先’ IT扭轉盤黃39和後扭轉盤簧4〇被固定於第二透鏡框6上。同 時,前扭轉盤簧39的-個簧_分裝配在帶樞軸圓柱部分你的前彈菁i 撐部分6f上’其後彈簧端39b與位於帶樞轴圓柱部分你和擺臂部分&之 間的-部分第二透鏡框6接合(見第1〇4圖),扭轉盤簧39的前彈箬端 39a不與第二透鏡框6的任何部分接合。後扭轉盤簧仙的―個菩圈部分麥 配在帶姉圓柱部分㈣後彈簧支撐部分知上,其翻定彈I端伽和
6C 6P J的弟-免黃接合孔6k中。前固定彈簧端伽被固定於第二彈箬接合 孔印中,同時允許後可活動彈簧端.在第_彈菁接合孔狄 圖所示範圍“NR1,,内運動。在自由狀能 朽μ 触馳f4G轉上的第二透 鏡^战,其帽固定彈簀端4Ga和後可活動彈簧端她輕微錢,以 相反方向運動,彼此靠近,以便後 山 〖見弟20圖)。通過前彈筈保梏凸艇 牝防止前扭轉盤簧39從前彈簧支撐山、 〜'、、^ 簧支撐部分,同時通過後彈簧保持凸起6i防止方2開二翁 部分%的後端沿光軸方向離__支撐:分〜黃4G從後彈簧支撐 除了财扭轉盤簧39和後杻轉盤簧 形成在後彈菁支撐部分㉖後端部分内之夕卜,麵縮盤菁職入 33被插入到通孔6d内。同時 4大直徑孔6Z之後,樞軸 與壓縮《躺礎錢轉战部分6g, 車由向長度,從而使樞轴33的相對端^度大於帶樞軸圓柱部分㈣ 樞軸圓柱部分邰的前、後端 95 200403518 伸出。 在上述帶樞軸圓柱部分6b安裝操作的同時’第一偏心轴34X和第二偏 心軸34Y被分別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gf和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丨内。如第 113圖所示,第一偏心軸34χ的大直徑部分34X_a前端部(第113圖所示 的左端部)的直徑大於大直徑部分34}(^其餘部分的直徑,第一偏心輛支 撐孔8f的相應前端部(第113圖所示的左端部)的内徑大於第一偏心車由支 撐孔8f其餘部分的内徑。同樣,第二偏心軸34γ的大直徑部分34Y^t 月U立而 部(第113圖所示的左端部)的直徑大於大直徑部分34Y_a其餘部分的直 從,第一偏心軸支撐孔以的相應前端部(第in圖所示的左端部)的内彳⑤ · 大於第二偏心轴支撐孔8丨其餘部分的内徑。因此,當從第一偏心軸支撐孔 8fm端(第113圖所示的左端)將第一偏心軸34χ插入第一偏心軸支撐孔 8f内時,一旦位於大直徑部分34X-a和第一偏心軸34χ的其餘部分之間的 階梯部分接觸第一偏心軸支撐孔8f的大直徑前端部的底部,如第113圖所 示,就能夠防止第一偏心軸34X進一步插入第一偏心轴支撐孔内。同樣, 當從第一偏心軸支撐孔8i前端(第113圖所示的左端)將第二偏心軸 插入第二偏心軸支撐孔8丨内時,一旦位於大直徑部分34Y_a和第二偏心軸 34Y的其餘部分之間的階梯部分接觸第二偏心軸支撐孔別的大直徑前端部 0 的底部,如第113圖所示,就能夠防止第二偏心軸34γ進一步插入第二偏 心軸支撐孔8i内。在此狀態下,前偏心銷34X_b和前偏心銷34γ七沿光軸 方向從前固定表面8c向前突出,而後偏心銷34X-C和偏心銷34Y-C沿光軸 方向從後固定表面8e向後突出。 接著,m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分別固定於 丽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8e上,而從帶樞軸圓柱部分仍的前彈簧支撐 部分6f前端突出的樞軸33的前端,被裝配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的樞 96 200403518 轴孔屬内’同時’槐軸33的後端裝配在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樞軸 内此日丁攸如固疋表面8c向前突出的前偏心銷34X-b、前偏心銷 34Y-b和前凸起部8j分別插入第一垂直延長孔施、水平延長孔如和第二. 垂直延長孔36f内’此外,從後固定表面%向後突出的後偏心銷34χ^、 後偏心銷34Y_e續凸起部8k分職人第—餘延紐W、水平延長孔 ^7e和第一垂直延長孔37f内。前偏心銷七在第一垂直延長孔内分 別^ 4第-垂直延長孔36a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1關所示垂直和 水平方向)可移動和不可移動,前偏心銷34γ七在水平延長孔如内分別 了水平延長孔地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u。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鲁 可私動和不可移動,前凸起部在第二垂直延長孔祕内分別沿第二垂直 延長孔淑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110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移動 —σ私動同k ’後偏心銷34X-C在第一垂直延長孔37a内分別沿第一 ^ 長孔j7a的長度方向和覓度方向(第111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 私動和不可移動’後偏心銷34Y_C在水平延長孔37e内分別沿水平延長孔 ^的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第m圖所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移動和不可 動後凸起部8k在第二垂直延長孔37f内分別沿第二垂直延長孔37f的 又方向和見度方向(第⑴騎示垂直和水平方向)可鑛和不可鶴。_ 最後,該組螺釘66的螺紋軸部66a被插入到螺釘插孔遍和螺釘插孔 =亚牙過螺釘孔顶鎖入,將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才反%和後第二透鏡框 支|牙板,7固定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在該狀態下,鎖緊安裝螺釘% _、安衣‘釘66與螺釘孔37d 口齒合,使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 二透鏡框支撐板37分別壓靠前固定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從而使將前 弟=鏡框支擇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固定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上’匕們之間有一定的間距’該間距等於前固定表面^和後固定表面如 97 200403518 之間:光軸方向的距離。結果,通過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如和後第二透鏡 框支樓板37防止第一偏心軸淑和第二偏心軸阶脫離第二透鏡組活動 々/樞車由”的法蘭j3a接觸後第二透鏡框支樓板P,防止其向後移 動版第—透鏡框支#板37之外,從而利_在後彈篑支撐部分知的彈 簧容置大直徑孔6Z内的壓縮盤f 38的彈性力,使姉%沿光轴方向向前 偏置:帶樞細主部分6b的前端壓靠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這就保 持了第透鏡框6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在第
透鏡框支心板37破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狀態下,導鍵可插槽巧 與鍵心8p在光軸方向相通(見第ία圖)。 般笼m透鏡框支撐板36固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之後,前扭轉 现尹、9的則5早黃端39a置於彈簧接合槽响内。前扭轉盤箬39的後彈菩 端携與如上所述位於帶樞轴圓柱部分此和擺臂部分&之間的一部分第 -透雜6接合:將前彈簧端观置於彈簀接合槽⑽中使前扭轉盤㈣ 是曲’攸而二起第二透鏡框6偏置而繞樞轴33沿逆時針方向轉動,如從第 一透鏡框6㈣看到的那樣(第114圖所示的逆時針方向)。
2 了安裝第二透鏡框6之外,轉動限_5從通孔如前端插 =透鏡組活動框8的通孔8m内。通孔8m _周表_於防止轉動限制^ 内從弟⑽圖和第1〇9圖所示轉動限制軸35的位置進-步插入通孔8m 。在轉動限制軸35適當插入通孔8m _(態下,轉動限制㈣的偏心 鎖如第109圖所示從軌8爪後端向後突出。 如上述方式將第二透鏡框6正確安裝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的狀 透鏡框6可以繞樞轴33擺動。第二透鏡組活咖的帶 广接收孔8g足夠大’所以當第二透鏡框6擺動時,帶枢軸圓柱,二 口_分6C不干涉帶樞軸圓柱部分接收孔8g内的内邊緣。由於槐㈣ 98 200403518 :行魏影光轴Z1和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延伸,因此當第二透鏡框6 把動k ’弟二透鏡組LG2繞樞軸33擺動,同時其光轴保 I如第则獅,帛二輸_㈣峨終=:: 凸起6e的頭部與偏心銷35b的接合確定。前杻轉㈣%使第二透鏡框^ 偏置,從而沿一個方向轉動,使得接合凸起&的頭部接觸偏心銷说。 …接著,將快門單元76翻定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以獲得_個如 第108圖至第112圖所示的元件。如第1〇8圖至第圖所示,快門單元 %固•中心内法蘭8s的前部。在快門_ %蚊於中心内法㈣前: 的狀怨下,_定表面8e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快門單元%喊門$和可調 光圈A的前面。如第⑴目和第112圖所示,不管第二透鏡框6相對於第 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如何變化,第二透鏡框6關柱透鏡固定座知的 所部都位於垂直加口㈣,也就細好在快門單元76後面。 在第一透鏡組活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〇彼此連接的狀態下,從快 門单元76延伸的撓性pwR77如第125圖所示進行安裝。如上所述,第二 ‘向裒ίο的覓線性導鍵i〇c_w接合在寬導槽8a_w内。在透鏡筒轴z〇 徑向上的撓性PWB 77、寬導槽8a-W和寬線性導鍵i〇c-W都位於變焦透鏡 71的相同%向位置處。即,撓性p _ 77、寬導槽8心w和寬線性導鍵⑺^ w 都在垂直於光軸方向的徑向對準。如第125圖所示,撓性PWB包括一個第 一直部77a、—個環形彎部77b、一個第二直部几和一個第三直部77d,它 們按知、该順序從快門單元76側面依次設置。撓性pwB 77的一個彎部形成 在在見線性導鍵1〇c-W前端附近,第二直部77c和第三直部77d之間。從 快門單元76的該側開始(第125圖所示的左側),首先第一直部77a沿光 車甴方向從快門單元76向後延伸,接著撓性PWB 77徑向向外彎曲,向前延 伸’故而使環形彎部77b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後端附近,使第二直 99 200403518 部77c沿見線性導鍵1〇〇W的内表面在光軸方向上向前延伸。接著,挽性 PWB徑向向外彎曲,向後延伸,從而使第三直部77d沿寬雜導鍵.w 外表面在光軸方向上向後延伸。接著,第三直部77d的頂端(撓性pWB的 頂端)牙過徑向通孔10d向後延伸,並進一步穿過通孔22q (見第4圖和第 40圖)延伸到固定透鏡筒22外側,並通過主電路板(未示出)連接至控制 電路心第王直部77dii過固定裝置如雙面帶(未示出)被部分固定於寬 線性導鍵lOc-W的外表面,從而使環形彎部77b的尺寸可以根據第二透鏡 組活動框8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G之間的相對軸向運動進行變化。 位於第二透鏡组活動框8後面的AF透鏡框S1由不透明材料製成,並 φ 設置有-個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e、—個第—臂部51d和—個第二臂部 51e。第51d和第一臂部516位於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lc的徑向相 對兩側。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〇在光軸方向上位於第一臂部5ld和第二 臂部51e之前。内部分別安裝有該對处導向軸&和53的該對導向孔5以 和52a分別形成在第一臂部51〇1和第二臂部%上。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 5k形成為-盒形(矩形環狀),其包括一個基本成正方形的前端表面加 和四個側表面51c3、51c4、51c5和51c6。前端表面如位於一個與攝影 光軸Z1垂直的平面内。四個側表面似、似、加和遍沿大致平行 · 於攝影光轴zi的方向向後延伸,從端表面51el的四邊朝ccds]像感測 器60延伸。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的後端形成一個朝低通遽波器⑽ 及CCD目像感測器60開口的開口端。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Mc的前端表 面51cl上形成有一個圓形開口 51c2,其中心與攝影光轴ζι重合。第三透 鏡組LG3位於該圓形開口 51c2内。第一臂部51d和第二臂部5ie沿彼此背 離的相反方向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徑向延伸。更具體而言,第一臂 部51d沿從AF透鏡框Μ前面看去的下右側方向,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 100 200403518 51c位於兩個側表面如和遍之間的一個角徑向延伸,同時第二 沿從AF透鏡框S1前面看去的上左側方向,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U :兩個側表面51c4和51c5之間的另一個角徑向延伸,如請圖所示。如 第128圖和第129圖所示’第一臂部训被固定於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他 ^兩個側表面5k3和⑽之_角的後端,同時第二臂部W被固定於 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e位於兩個側表面遍和似之間的角的後端。
—如第二圖所示’第_臂部51d和第二臂部仏的徑向外端徑向定:於 固定透鏡筒22的圓柱壁22k的外側。該對導向孔51a和52&分別形成在第 一臂部51d和第二臂部51e的徑向外端,該徑向外端都位於圓才主壁级的 外側。因此,AF導向軸52裝配在導向孔51a内,並用作沿光軸方向以高 定位精度引導AF透鏡框51的主導向軸,該AF導向軸52位於圓柱壁22k 外側,而AF導向軸53較鬆地裝配在導向孔51b内,並用作沿光軸方向輔 助引導AF透鏡框51的輔助導向軸,該AF導向軸53也位於圓柱壁2外外 侧。如第9圖所示,圓柱壁22k在其外周表面上的不同環向位置處設置有
兩個徑向凸起22tl和22t2。在徑向凸起22tl的後表面上形成有一個轴支撐 孔22vl。同樣,在徑向凸起22t2的後表面上形成有一個軸支撐孔22v2。 CCD支架21的前表面上設置有兩個在光軸方向上分別與軸支撐孔22vl和 22v2相對的轴支撐孔21vl和21v2。AF導向轴52的前端和後端分別通過 (固定到)軸支撐孔22vl和軸支撐孔21vl支撐。AF導向軸53的前端和 後端分別通過(固定到)軸支撐孔22v2和軸支撐孔21v2支撐。 圓柱壁22k設置有兩個切掉部分22m和22η (見第11圖),其沿AF導 向轴52和53被切掉,用來在AF透鏡框51沿光轴方向運動時防止第一臂 部51d和第二臂部51e與圓柱壁22k發生干涉。如第122圖和第130圖所 示,該對導向孔51a和52a位於攝影光軸Z1的徑向相反側,因此,該對 101 200403518 AF導向轴52和53位於攝影光軸Z1的徑向相反側。 该AF透鏡框51㊣夠沿光轴方向,向後運動到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化 與形成在CCD支架21前表面上的渡波器保持器部分加(見第的 接觸點(AF透鏡框51軸向運動的後界限)。換句話說,CCD支架21包括 -個止擋表面(濾波器保持器部分21b的前表面),其確定处透鏡框Η 轴向運動的後界限。在河突透鏡保持架部分他接觸濾波器保持器部分2化 的狀態下,從CCD支架21向前η驗置控熟輪桿⑴的前端在光轴 方向上位於AF透鏡框51的前面(見第121圖、第123圖和第124圖)。前 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凸輪桿可插孔36c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凸 輪桿可插孔说位於位置控制凸輪桿仏的軸線上。即,凸輪桿可插孔1, 凸輪桿可插孔37c和位置控制凸輪桿叫沿光轴方向對準。 如第赐圖和第HH圖所示,位置控制桿加的前端設置有上述的回 縮凸輪表面m,其相對於光軸方向傾斜,並且在位置控制凸輪桿加的内 側邊緣駿置有-個拆卸位置保持表面別,其從_凸輪表面仏沿光轴 方向向後延伸。如第118圖至第12〇圖和第122圖所示,其中位置控制凸 輪桿化從其前面看,錄控制桿21a社致梅彡勒⑺徑向的方向上 有一定的厚度。回縮凸輪表面21e形成為—個傾斜表面,該表面大體沿回 L:寬f方向,在從位置控制凸輪桿〜的徑向啊^ _上即攸更罪近攝影光轴η的-側到離攝影光轴ζι較遠的_側) 刚°換句話說’回縮凸輪表面21e形成為-個傾钭 + 6 攝影光㈣的方向_斜。在第118 _ 12請+,為便=開 回縮^面21C劃有陰影線。此外,形成位置 、面刀別疋凹表面和凸表面,以防止位置控制凸輪桿叫干 的帶枢^ W6b °軸說,趣__㈣Γ第= 102 200403518 鏡組6的樞轴33為中心的圓柱的—部分,回縮凸輪表面仏是一個形成在 該圓柱周邊(邊緣表面)上的傾斜表面。該位置控制凸輪桿關下表面 〜置有们/σ光軸方问延長的導鍵21e。該導鍵21e從位置控制凸輪桿加 购延伸到位置控制&輪桿21a前端之後的—個中點。因此,該導鍵仏 中沒有-部分形成在位置控制凸輪桿21a上其前端附近。導鍵…的橫截面 形狀使其㈣沿光軸方向進人導鍵可插槽%内。 上述容置結構包括-個使第二透鏡框6回縮到其徑向回縮位置的結 構’下面將討論由該結構支撐的第二透鏡組⑹,第三透鏡組⑹和其他 相關7G件物作。第二透鏡組活動⑽目對於咖支架21在光軸方向的位 置’通過凸輪環U根據多個内凸輪槽Ua (㈣和㈣)⑽輪圖進行 的軸向運動與凸輪環U自身的軸向運動相結合來確定。當變焦透鏡刀大 約位於第9 _稍影細Z1 ±撕補顧稱,第二親組活動框8 支木-1最遠’ §交焦透鏡處於第1〇 _所示回縮狀態時,第二透鏡 、.且活動框8瑕#近CCD支架2卜利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從其最前轴向位 置(廣角端)到最後軸向位置(_位置)的後縮運動,第二透鏡框6回 縮到其徑向回縮位置。 在廣角端和遠攝端的變焦範圍内,如第⑴圖所示,通過接合凸起知 與轉動限制軸35的偏心銷35b接合,第二透鏡框6仍然保持在一個固 定位置處。同時’第二透鏡組⑹的光轴與攝影光軸η重合,從而使第 =鏡㈣位於其攝影位置處。當第二透鏡框6位於如第m圖所示的攝 〜位置N· 部分位置控制臂和後扭轉盤簧如的後可活動彈簧端獅 凸輪桿插可孔37c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部。 在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下,一旦數位相機7〇的主開關斷開, _工制书路140就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AF馬達160,如第121圖、第 103 200403518 123圖和第m圖所示將AF透鏡框51向後朝CCD支架2i移動到最後位 置(回縮位置)。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將第三透鏡組LG3保持在其前端 表面5icm近。緊鄰在第三透鏡組LG3後的空間是—個由四個側表面 51c3、51c4、51c5和51c6包圍的開口空間,以便由CCD支架21 (濾波器 保持器部分2ib)支撐的低通濾、波器⑽和CCD圖像感測器6() _進人 緊鄰在第三透鏡組LG3後面的空間内,從而在处透鏡框51回縮到最後位 置時減少第三透鏡組LG3和低通濾波器La之間的間隙。在处透鏡框5i 處於如第K)騎示最後位置·態下,位置控拠輪桿⑴的前端在光轴 方向上位於AF透鏡框51前面。 隨後,控制電路140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變焦馬達15〇,執行上述透 鏡同回縮操作。沿透鏡筒回縮方向持續驅動變焦馬❸%,使其超過變焦透 鏡71廣角端,使得凸輪環U沿光軸方向向後運動,同時由於該組三個從 動滾柱32分別與該組三個賴14e的接合而繞透鏡筒軸z〇轉動。從第17 圖所示多個内凸輪槽lla和多個凸輪從動件处之間的關係可以理解,即使 第二透鏡組活脑8在光軸方向相對於凸輪環n的位置,在變焦透鏡71 々於回%位置日丁比’^焦透鏡處於廣角端時更靠近變焦透鏡力前部,但 疋由於在透鏡筒回縮操作中,凸輪環^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的向後運動 里比第一透鏡組活動框8在凸輪環^内相對於該凸輪環η的向前運動量 更大目此第_透鏡組_框8在變紐鏡7丨處於Θ縮狀態時也能夠接近 CCD支架21。 第一透鏡組活動框8與第二透鏡框6 一起進一步回縮,引起位置控制 凸輪# 21a岫端進入凸輪桿可插孔37c (見第1〇5圖)内。如上所述,一部 分位置控制臂6j和後扭轉盤簀4〇的後可活動彈簧端雜如第⑴圖所示通 A凸輪杯可插孔Pc恭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後部。帛118圖表示此 104 200403518 日似焦透鏡7!前面觀察時,位置控制臂句·、後可活動彈菁端働和位置 II輪桿^之間的位置關係。在攝影光軸Z1的徑向上,後可活動彈菩 知稱比位置控制臂句·(除了形成在其上的一個用於形成第一彈菁接合孔 6k的^起之外)更减位置控制凸輪桿仏。另—方面,回縮凸輪表面⑴ 形成^-個·職影雜Z1的方向向前傾斜的傾斜表面。在請圖所 j悲下’ _凸輪表面仏的最前料㈣卩在彳_贿㈣後可活動 弹黃端概的後面。使第二透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起朝CCD支 架21向後運動’同時保持第118圖所示位置_,引起回縮凸輪表面… 接觸仗可活崎黃端儀,而不是第二透鏡框6的位置控制臂句·。第⑵ 圖表示後可活動彈簧端儀剛剛接觸回縮凸輪表面仏之前第二透鏡框6 的位置。 使第二透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一起進_步向後運動,同時保 持後可活動彈簧端佩與回縮凸輪表面21c接觸,使得後可活動彈菁端働 根據回縮凸輪表面21c的形狀,沿第m圖所示順時針方向在回缩凸輪表 面2lc上滑動。後可活動彈簧端職的順時針轉動通過前固定彈菩端術 傳遞給第二透鏡框6。與㈣8 _示情況概,後扭魏簧4q的彈性力 (剛性)是預先確定好的,其能夠通過前固定彈簧端他將她從後可活 動彈簧端4〇b傳遞給第二透鏡框6,而不會使前固定彈菁端伽和後可活動 彈簧端4〇bit-步受璧而沿相反的彼此接近的方向運動。即,在前扭轉盤 簧39將第二透鏡框6保持於攝影位置時,後扭轉盤菁4〇的彈性被設計為 大於前扭轉盤簧39的彈性。 -旦通過後扭轉盤簧4〇從回縮凸輪表面21c接枚轉動力,那麼第二透 鏡乡且6將抵抗前扭觀簧39的彈性力,根據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租缩運 動,繞樞軸33從第m圖所示攝影位置朝第112圖所示径向回縮位置轉動。 105 200403518 隨著第二透鏡框6的轉動,後杻轉盤簧40在回縮凸輪表面2le上彳1 m 圖所示位置滑動到第Fi% - a $ 只嗌各 < 圖所不位置。一旦弟二透鏡框6轉動到第H2圖 不务目位置,那麼後可活動彈篑端德就從回縮凸輪表面21c運動 到與其接合的物位置保持表面训。之後,第二透鏡框S沒有通過第二透 鏡組活動框8的回縮運動沿絲%朝徑向回触置猶。在第二透鏡框6 被保持於第112圖所示徑向_位置離態下,圓柱透鋼定座^外周 部分進入彳_ 8q内,_合_6耕邊緣進人第二魏 的第二徑向槽8r。
…在第二透鏡框6到達徑向回縮位置之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繼續向 後運動,Μ到達第1()圖所示的回縮位置。在第4鏡組活動框8向後運 動期間,第二透鏡框6與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一起向後運動到帛以圖所 不的位置處’將第二透鏡框6保持在徑向回縮位置,其中後可活動彈菁端 儀與回乡但凸輪表面21c保持接合。同時,位置控制凸輪桿2㈣前端從凸 輪桿可插孔★通過凸輪桿可插孔i和帶樞軸圓柱部分接收孔%向前突 出0
如第10圖和第124圖所示,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第二透 鏡框6的圓柱透鏡固定座6a已經運動到緊鄰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μ。的上 方空間内,丽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已經運動到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内的该空間内,其中第二透鏡組LG2位於變焦透鏡71處於準備攝影狀態的 位置弟一透鏡組LG3緊鄰在快門單元76後面。此外,通過前突透鏡保持 架部分51c的向後運動,低通濾波器LG4和CCD圖像感測器6〇已經從後 面進入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c内,因此,通過比較第9圖和第1〇圖可以 看出’第二透鏡組LG3和低通渡波器LG4之間以及第三透鏡組LG3和CCD 圖像感測為60之間在光軸方向的距離,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要 106 200403518 比變焦透職_時小。即,在_透鏡7i處朗縮錢下,第二透鏡 組⑹在徑向上位於裝有第三透鏡組⑹、低通渡波器⑽和⑽圖像 感測為6〇的空間之外的空間内。在包括有多個光學元件的常規攝影透鏡筒 中’其中-個和多财活純學元件僅可以沿攝影雜方向鶴,不可能 使攝’v透鏡同的長度小於所有多個光學元件的總厚度。但是,根據變焦透 兄71的令置π構’基本上不必要在攝影光軸Z1上保障容置第二透鏡组LG2 的任何空間。這樣财缺舰魏力的紐祕μ 學元件的總厚度。 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处透鏡框51在形狀和支撐結構方面有多 種特點’使其能触-種高度節省空_方式將魏透鏡71 _到相機體 72内。下面將詳細討論這些特點。 用作以高定位精度沿光軸方向引導处透鏡框51的主導向轴的^導 向軸52 ’和用作沿綠方向輔助料AF透鏡框51的輔助導向軸的A導 向軸53 ’位於攝影光㈣徑向相對_上,固定透鏡筒22的圓柱壁扱 外側(位於不干涉變焦透鏡71的任何活動元件的位置)。由於AF導向轴 52和AF導向軸53都不是干擾第一至第三透鏡組⑹、lg2和⑹以及 低通遽波請4之中-個或者多個的障礙,因此當變焦透鏡η回縮到相機 體72内時,AF透鏡框51的這種結構有助於減少變焦透鏡η的長度。
換句話說,根據AF透鏡框51的這種結構,由於該對Μ導向轴2和 53能夠自由佈置,而不受岐透鏡筒22比如第二透鏡框6内活動部件的限 制,因此可以使在光軸方向上引導AF透鏡框51的每個处導向轴52和幻 喊度足夠長’以高定位精度沿光轴方向引導AF透鏡框Μ。如第9圖和 第H)圖所示,該LCD板20剛好位於變焦透鏡筒71之後(在光轴ζι的向 後延伸線上),而該對AF導向軸52和53在透鏡筒轴z〇徑向上位於該LCD 200403518 板2咖。這種方_f的該對料㈣&和Μ,都刪至朝相機 體72後敎纽伸的妹向長度,耐會切尺找較大的咖板%。 貫際上’ AF導向軸52後端延伸到如第9圖所示相機體72内低於 20的一個位置處。 i 一此外,由於這種結構’其中AF透鏡框S1所具有的形狀使第一臂部训 從可突透鏡保持架部分51__表面加和㈣之間的那個角的後端 向外徑向延伸’第二臂部51e從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Mc位於兩側表面㈣ 和Μ之__㈣後端向外徑向延伸’從而使讀突透鏡保持竿部分 slc的外周表面’第-臂部训,第二臂部A和固定透鏡筒η的内周表面 (AF導向軸52和53)所圍成的環形空間得到保障。該環形空間不僅用於 容置第二透鏡組LG2 ’而且祕容置_元件如第—至第三外透鏡筒^、 13和15以及螺環18的後端部,以便最大限度地彻相機體π的内部空間。 此外’該環形空間有助於使變焦透鏡71在相機體72内進—步回縮(見第 二圖)。如果AF透鏡框51沒有上述節省空間的結構,即如果每個第一和 第:臂部別和%形成在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W上,從其軸向中部和軸 向別W險向延伸’而不像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卿樣,那麼像第二透鏡 組LG2廷樣的元件就不能夠回縮到第1〇圖所示它們各自的位置處。 此外,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AF透鏡框S1構成為能夠使第三透 鏡組LG3由在其前端空間内的前突透鏡保持架部分他支撐,使低通液波 。LG4和CCD ®像感測器⑼在變;!、透鏡71 ®縮狀態下容置於前突透鏡保 持架部分Sic後部的空間内。這就進一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變焦透鏡力的 内部空間。 一旦在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下開啟數位相機7〇的主開關,該控 制電路140將沿透鏡筒前伸方向驅動AF馬達16〇,使上述活動部件按照與 108 200403518 上相縮操作相反的方式操作。當凸輪環u相對於第二透鏡组活動框8轉 動,,凸輪環11前進,同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第—外透鏡筒12與凸 輪環η —起前進,而不相對於第一線性導向環丨4轉動。在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前進的起始階段’由於後可活動彈簧端.飲然與拆除位置^持表 面21d接合’因此第二透鏡框6保持在該徑向回縮位置内。如第1⑼^戶^ 不’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進-步向前運動,使後可活動彈簧端.首先到 達位置控制凸輪桿加前端,接著脫離將肖回縮凸輪表面A接合的拆卸位 置保持表面21d。在該階段中,第二透鏡框6 _柱透鏡固定座^已經沿 光軸方向運動到前突透鏡座部分仏前,因此即使第二透鏡㈣開始沿朝 向攝影位置的方向繞姉33轉動,難透綱定座6 鏡座部分仏。第二魏_框δ進,_, 概在回縮凸輪表面仏上滑動’從而使第二透鏡框“過前扭轉盤菁外 的彈性力,開始從徑向回縮位置轉動到攝影位置。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進-步向前運動首先引起後可活動彈箬端嫌ρ 離開拆卸位置保持表面別的方向在回縮凸輪表面⑴上保持滑動(第^ 圖所示從左到右的方向),接著在後可活動彈簧端·運動到回縮凸輪表面 21c上的預定點時’使後可活動彈簧端佩脫離回縮凸表面仏。此時,從 第二透鏡框6前面觀察時’後可活動彈簧端她和回縮凸輪表面仏之門 的相對位置對應於第118圖所示的相對位置關係。結果,第二透鏡框6完 全不受位鍋彳凸赌21a_卜因此,第二透_如第⑴圖所示被 保持在攝影位置,哺合祕6e_端受顺扭轉盤㈣的彈性力舞制 而與轉動限制轴35的偏心銷35b壓接。即,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轴頌影 光轴zi重—合。當數位相機7__開啟時,在變焦透鏡7ι已經延伸到 廣角端之前’第二透鏡框6完成從徑向回驗置麟影位置的轉動。 109 200403518 化當變焦透鏡η從第10圖所示回縮狀態變化到第9圖所示準備攝影狀 態時’儘管AF透鏡框51從其最後位置處向前運動,但是甚至在第9圖所 示準備攝驗態下,前紐織部分5k健覆蓋低祕㈣咖和CCD 圖像感測器6G的前部,所以前端表面51el和四個側表面5k3、他4、似 和51c6能夠防止不必要的光如漫射光通過除了第三透数⑹外的任何其 他部件入射到低通濾波器LG4和CCD圖像感難6()上。因此,A透鏡、 框^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1c不僅作為—個支擇第三透鏡組⑹的元件,而 且還作為-個在變焦透鏡71 _狀態下容置低通濾波器㈣和咖的的 元件,並關作-個在變紐鏡71準舰她態下防止不必要的光如漫射 光入射到低和CCD ®賴湘6G上的光遮蔽元件。 通常’支撐攝影透鏡系統的可活動透鏡組的結構必須是精密的,以便 不損害攝影透齡統軌學餘。在變紐鏡職實施财,由於第二透 鏡組LG2受到驅動不僅沿攝影雜Z1運動,而轉動回縮顺向回縮位 置,因此尤其要求每個第二透鏡框6和樞轴Μ具有高尺寸精度,該精度比 簡單的可活動Tt件的精度高幾個數量級。例如,在快門單元76 (具有曝光 控制裝置如快門S和光圈A)設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部時,如果一 個對應於樞軸33的樞軸設置在快門單元76的前面和後面,那麼該枢轴的 長度將X到限制’或是使該樞軸用作懸臂型樞軸。然而,由於必須保證該 樞軸(如樞軸33)和-個用於裝入該樞轴,並相對轉動的通孔(例如通孔 6d)之間的最小間隙’因此如果該樞軸是―個短軸和—觸臂樞轴,那麼 这樣-個赚可能引起通孔的軸線相對於樞軸的軸線傾斜。由於要求每個 第二透鏡框6和姉33具有非常高的尺寸精度,所咖卩使在傳統透鏡支撐 m構的A差内’在’交焦透鏡的該實施例巾也必彡貞防止丨^見這種傾斜。 在第二透鏡框6的上述回縮結構中,由於在第1〇8圖、第谢圖和第 200403518 113—财可以看到’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樓板π分別 口疋;月;I 口疋表面8c和後固定表面8e上,它們在光轴方向上分別位於快鬥 單元二的前面和後面’還可以看見插軸幻設置為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之間延伸,因此樞軸%的前端和後端分別由 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支撐。因此,柩㈣的 軸線不容“騎^透触6的舰6d __斜^外,由於作為支 撐樞轴33的結構的元件的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後第二透鏡框支擇板
37和帶樞軸圓柱部分接收孔8g位於不與快門單元%重疊的位置,因此可 以加長_ 33 Μ必考細〗單元% (不干涉朗單元⑹。實際上,枢 軸加長’從而其長度接近第二透鏡組_框8在光财向的長度。依照枢 軸33的長度,延長帶樞軸圓柱部分㈣光軸方⑽長度。即,保證在帶 姉0柱部分6b和_ 33之間在_方向上具有_個寬雜合範圍。採 用疋種結構,第二透鏡框6幾乎不可能姆於樞㈣傾斜,因此能夠使第 二透鏡框6以高定位精度繞樞軸33轉動。 從而固定表面gc和後固定表面8 φ — 疋表面^大出的剛凸起部&•和後凸起部8k ^
疋則弟-透鏡框《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的位置,該前第 切板3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通過鋼安賴釘的牢则 二在弟—透鏡組活動框8上。採用這種結構,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料 後第一透鏡框支撐板37以高定位精度相 ’ 义门 祁耵於弟一透鏡組活動框δ進行定 立。=此,樞軸33也以高定位8 =^鏡_實施财,該組三個延伸部分Μ形成在第二透鏡妨 動忙8則4而表面上,在前固定表面8c前面, ^ 活動框8地後端表面齊平。即,前 (與弟—透鏡细 8的月山疋表面8C不形成在第二透鏡組活動相 的取㈣表面上。但是,如果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形成為一個沒有凸域 111 200403518 簡單圓柱元件,如該組三個延伸部分8d, 那麼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 第二透雜支撐扳π職夠分絲顧單_元件的最前端和最後端 表面上 在第二透鏡框6社述_結構中,如果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沿光轴 方向從對應廣角端的位置到回縮位置的運動範圍,充分用於使第二透鏡框6 繞樞軸33從攝影位置轉軸_縮位置,那麼第二透鏡框6將在移向徑 _縮位置途中干涉AF透鏡框51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ic。為了防止該問 々的!X生在第_透鏡框6的上述回縮結構中,在__個比第二透鏡組活動 框8:軸向的運動範圍足夠短的轴向運動範圍内,第二透鏡框6完成到徑 α。ί 4置的車亨動’之後,第二透鏡框6的圓枉透鏡固定座如沿平行於 幸^方向向仗運動到緊鄰在河突透鏡座部分He上面的一個空間内。因此, =焦透鏡71中必須保證細柱透顧定座&平移到緊鄰在前突透鏡座 :分5lc上面的空間的空間。為了保證第二透鏡框8在沿光轴方向運動的 :短距_,具有從·位置轉_徑向_位置的足夠的轉動範圍就需 增加回縮凸輪表面21e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移動方向即相對於 ^方向爾度,W⑽絲…繼咖伽丨驗置控制 ^桿叫的前端。當在第二透鏡組8向後運動期間,以這種方式形成的 ^凸輪編le鍵㈣剛4㈣,冑—錄嫩制力施 力口 ^置控制凸輪桿21a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這樣一個反作用力比 相侧力A,在該情況T,—個凸輪表面(對應凸輪表面21c) 二透鏡組義框8運財向_斜度小,在第二透鏡組8向後運 軔,月間该凸輪表面擠壓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 位置控制凸輪桿21a是—種與固定透鏡筒22類似的固定元件,而第二 透鏡組活動框8是-個線性可活動树;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間接由固 112 200403518 定透鏡筒22通過中間元件比如第—和第二線性導向環14和1(),而非直接 由固疋透鏡筒22線性導向’同時並不繞透鏡筒轴z〇轉動。在下面兩個接 合中的每個接合都存在-個_,這兩個接合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與 第二線性導向環1G的接合,以及第二線性導向環ω與第—線性導向環^ 的接合。由於該原因’如果在位置控制凸輪桿2U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上施加-餘大的反侧力,就必須考麵這_隙可能導致第二透鏡組 活動忙8和CCD支.21在垂直於透鏡筒軸z〇的平面内不對準,從而給第 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回縮操作帶來不利影響。例如, 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時,對於其繞樞轴Μ的轉 φ 動,如果該第二透鏡框6轉動到其原始徑向外界限(見第ιΐ2圖)以外厂 那麼圓柱透鏡固定座6a可能會干涉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周表面。同 樣’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_位置時,如果第二透鏡框6 在原始位置前停止轉動,即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時, 如果第二透鏡框6沒有轉動到原始徑向外界限,那麼圓枉透鏡固定座知可 能會干涉AF透鏡框51和其他元件。 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見帛1〇6圖)時,通過 將導鍵24插入導鍵可插槽37g +,使第二透鏡框6精確地保持在徑向回 « 縮位置内,從而避免位置控制凸輪桿21a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不對準。 具體而言,當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處於朝賴位置回縮的回縮過程中,其 中第二透鏡框6已經通過後扭轉盤簧4〇的後可活動彈簧端概與拆卸位置 保持表面21d接合而被保持在徑向回縮位置内,這時,導鍵仏通過導鍵 可插槽37g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δ後端進入該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鍵槽 8Ρ内。由於導鍵21e和鍵槽8ρ是沿光軸方向延伸的_個延長凸起和一個延 長槽,因此當導鍵21e接合在鍵槽8ρ内時,導鍵2le可以在光軸方向上相 H3 200403518 對於鍵槽8p自由運動,避免在鍵槽8p的寬度方向上運動。由於該結構, 當回縮凸輪表面21c壓迫後可活動彈簧端40b時,即使有一個比較大的反 作用力施加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導鍵21e與鍵槽8p的接合也能夠防 止第一透鏡組活動框8和位置控制凸輪桿2la在垂直於透鏡筒軸z〇的平面 内不對準。因此,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時,能 夠精確地將第二透鏡框6保持在徑向回縮位置。 在變焦透鏡雜實_中,儘管在第二透鏡框6已鱗_徑向回縮
位置後導鍵2le Μ始接合在鍵槽Sp 0,但是也可以在第二透鏡框6已經轉 動到徑向_位置之前_向徑向_位置作_運動的過程中,使導鍵 仏開始接合在賴8p内。醉輯,t第二透雜6最終被保持在徑向 回、%位置時’必須只能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和位置控制凸輪桿仏精確 對準。導鍵2^_8p開始接合的時間可以通過例如改變導鍵…在光 軸方向上結構的轴向範圍而自由確定。 …導鍵2le和鍵槽8p可以分別用一個與該鍵槽8p相當的鍵槽和一個與 该導鍵21e相當的導鍵代替。
儘管在上述實施例中,導鍵21e形成在包括回縮凸輪表面加的位置 制凸輪和* 21a上’但是與導嫌)彳士 a 、V,建21e相δ的-個元件可_成在除位置控制 輪杯21a之外的CCD支架的ρ 7 β 、、彳何位置上。但疋,從結構觀點,希望導鍵2 ==:Γ—起形成在位置控制凸輪桿仏上。此外,為了將^ 力C和位置控制凸輪桿精確地對準,希望導鍵2^形成在位j
控制凸輪桿21a上,該凸㈣日田你乂门^ J _ 輪卜用作—個能夠通過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側a 與弟二透鏡框6接合的接合部分。 不僅在回縮凸輪表面2lc壓 、 々山 组活動框8上的上述反作心,匕動無餘她日,施加給第二_ 而且弟一透鏡框6回縮結構中每個元件έ
114 200403518 疋位精度都料二透雜6的操作精度產生不鄉響。如上所述,不希望 第-透鏡框6繞樞轴33從攝影位置到徑向回縮位置的轉動範圍過剩或不 足。但是,如果給第二透鏡框6施加一個能夠使第二透鏡框6回縮超過第 112圖所示徑向回縮位置的力,那麼由於在變焦透鏡力的回縮狀態下圓柱 透鏡固定座6a和接合凸起6e非常靠近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周表面,從 而獲得-種具有節省空__結構的第二透鏡框6 (見第ιΐ2圖),因此 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受到一個機械應力。 為了防止這種機械應力施加到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上,而不是帶 樞軸圓柱部分的位置控制臂6j上,後扭轉盤簧4〇的後可活動彈菁端儀 用作個此夠當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回縮到徑向回縮位置時與回縮凸 輪表面21c和拆卸位置保持表面21d接合的部分,從而使第二透鏡框6運 動的微小誤差被後扭轉盤簧4〇的彈性變形吸收。與第118圖至第12〇圖所 不上述變焦透鏡處於正常回縮操作中的前固定彈簧端4〇a和後活動彈簧端 40b相比笞後扭轉盤黃4〇通過前固定彈簧端4〇a將扭矩從後可活動彈 簧端4〇b傳遞給第二透鏡框6時,前固定彈簧端40a和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 沒有受到進一步壓縮而沿彼此接近的相反方向運動,但是由於後可活動彈 簧端4〇b可以如上所述在第一彈簧接合孔6k内在範gql内運動,因此如 果位置控制凸輪桿21a從第120圖中所示原始位置稍微向左偏離,那麼與 在第120圖所示範圍ql内第118圖至第12〇圖所示的後可活動彈簧端4此 相比’該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受到進一步壓縮而沿靠近前固定彈簧端4〇a 的方向運動。因此,該後可活動彈簧端4〇b在範圍NRi内的這種運動能夠 吸收位置控制凸輪桿2ia與其原始位置的偏差。即,在圓柱透鏡固定座如 和接合凸起6e接觸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周表面的狀態下(在圓柱透鏡固 定座6a的外周部分和接合凸起6e的外邊緣已經分別進入徑向槽叫和第二 115 200403518 L向槽8r的狀悲下)’即使位置控制凸輪桿2ia進一步壓迫後可活動彈簧端 ,也能夠通過後扭轉盤簧4〇的彈性變形防止給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 構施加額外的機械應力。 在第二透鏡框6的鳴結構巾,當第二透鏡框6處於第m圖所示徑 向回縮位置日可,彳能臂部分6c的控向外表面㈤比鄰寬導槽8a-W底部,部分靠 近寬導槽8a-W底部。換句話說,寬導槽8a_w底部形成在一條在樞軸% 的軸線和第二it鏡組LG2 _縮光軸Z2之間延伸的直線中點的徑向外 側,一部分撓性PWB 77位於寬導槽8a_w内。由於這種結構,當第二透鏡 框6位於徑向回縮位置時,擺臂部分6c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側支撐該 部分撓性PWB 77,如第112圖所示。第126圖中用實線表示當第二透鏡框 6處於徑向回縮位置時的撓性PWB77和第二透鏡框6,並用雙點劃線表示 當第二透鏡框6處於攝影位置時的第二透鏡框6。從第126圖中可以理解, 通過徑向向外推壓橈性PWB 77的第一直部77a和環形彎部77b,擺臂部分 6c防止撓性PWB 77徑向向内彎曲。 具體而言,擺臂部分6c的徑向外表面設置有一個直平表面6q,並緊接 著該直平表面6q之後設置有一個傾斜表面6r。後凸起部分6m沿光軸方向 從緊鄰直平表面6q之後的一部分擺臂部分&向後突出(見第1〇5圖)。在 ’交焦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直平表面叫徑向向外推壓第一直部77&,同時 傾斜表面6r和後凸起部分6111徑向向外推壓環形彎部7几。該傾斜表面如 是傾斜的,以對應環形彎部77b的彎曲。 在典型的可回縮透鏡中,撓性PWB在一個沿光軸方向導向的可活動元 件和一個固定元件之間延伸情況下,該撓性pWB必須足夠長,以便覆蓋可 活動το件的全部運動範圍。因此,當可活動元件的前進量最小時,即當可 回縮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撓性PWB傾向於下垂。由於在變焦透鏡7丨處 116 200403518
於回縮狀態下’通過回縮第二透鏡組使其位於_練22上和通過變焦透 鏡71採用三級伸縮結構,使變焦透鏡71的長度大大減少,因此在該變焦 透鏡的本實關巾,雜性PWB的這鮮魏向制強。由於橈性顺 的任何下»相辑鏡_部元件听擾,❹雛ρ·的下垂部分進 入可回縮透鏡内部元件内可㈣起可回縮透鏡轉,耻可_透鏡必須 提供-種防止侧雜PWB出現這_題的輯,是,在傳統可回縮透 鏡中’ _防止結構通常很複雜。在變焦透鏡刀的該實施例中,考慮到挽 性PWB 77在變焦透鏡Ή處於回縮狀態下趨向於下垂這個事實,通過位於 徑向回縮位置内的第二透鏡框6,將環形彎部爪徑向向外推壓,這樣能夠 通過-種簡單的結構可靠的防止撓性pwB 77下垂。 、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内,由於第二 2^框6沿練柯向後運動同時又繞她%轉動,因此第二透鏡框6從 傾1延、她置的運細空,是從攝影光轴ζι上的—點(前點) 傾狀伸到位於前點之後和高於攝影光轴Z1的一點(後點)。另一方面, 51上其前端表面51el和側表面5ie5之間設置有—個有_
方向的_向光轴方向的後面傾斜。沿圓柱透鏡固定座6a的運動路徑3 位於前端表面加和側表面51e5之間的前突透鏡座部分5㈣邊緣,從而卓 ::二槽:斜表面51h。此外,有槽傾斜表面训形成為一個凹表面,該表 ”圓柱透鏡固定座6a的相關外表面的形狀相符。 、 如上所述’在第二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開始運 八;,㈣向後糊其軸向铜後界限(即二 =㈣(前突透鏡座部分5!c)刪波器 置:’ 面)。在—视w瓣51彳_ ^ 117 200403518 2-=二透鏡框6還未辦從攝影位1_彳徑向曝置,如果第 軸方向向後運動,同時又繞她33轉動,_到徑向 柯W面20柱透鏡固編a的後端首先向後傾斜運動,同時接近有 =+表面51h ’接著進_步__ 錯過(就 槽表面51h,最終遠到裳闰& - a ^ M^U^rW 不、疋全回縮位置。即,第二透鏡框ό從 職向回縮位置_縮操作,可以在練方向上更靠近μ 的一點處完成,靠近量為該傾斜表面51h的凹入量。
如果有槽傾斜表面训或—個類似的表面不形成在AF透鏡框51上, =弟-透鏡框6從攝影位置到徑向簡位置的贿操作必須在—個比所 7施例中更早的階段完成,以防止圓柱透鏡固定座如干涉Μ透鏡框51。 =’必須增加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向後運動量和位置控制凸輪桿^ =CD支* 22的突出量;這與進—步使變焦透鏡7丨小型化相違背。如果 弟二透鏡組活動框8 _後運動定,那麼就不得不增加哺凸輪表面 =相對於攝影光軸方向的傾斜度。但是,如果傾斜度過大,那麼當回縮凸 輪表面2lc壓迫後可活動彈簧端樣時,就要增加施加給位置控制凸輪桿 叫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上的反作用力。因此,不希望通過增加回縮凸輪 表面2ic _斜度來防止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操作中發生物。相反, 在又焦透鏡的5亥貫施例中’由於有槽傾斜表面仙的形成,甚至在AF透鏡 框Γ已經回縮至11非常靠近郯透鏡框51的點之後,也能夠進行第二透鏡框 仗攝如位置到㈣雜位置的回縮勒。因此,即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的向後運動量有限,回縮凸輪表面21。也不必相對於光軸方向很大程度地 貝斜k樣把夠使變焦透鏡71進一步小型化,同時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 崎運動平穩。與AF透鏡框51類似,CCD支架21的其頂表面上有槽傾 斜表面5!h後面設置有—個有槽傾斜表面批,其形狀與有槽傾斜表面仙
118 200403518 的形狀相时觀斜表峨和娜面2if物幌鏡固定座 ’運動H成喊為—個單—傾斜表面。儘管該从透鏡框51作為 =固在所示糊巾被州妨㈣向箱⑽,但是議似㈣ :㈣的«鏡框是-種不沿光軸方向被導向的透鏡框,—個類諸透 •見框51的透鏡框也可以形成—個相當於有槽傾斜表面训的有槽傾斜表 面,亚具有類似上述有槽傾斜表面51的特點。 攸"^田逃中可以理解’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結構被設計成在AF透鏡 框51如弟123圖和第124圖所示已經回縮到該卻透鏡框μ袖向運動的後 "阳(回,.倍位置)的狀訂’在第二透鏡框6向後運動同時又向外徑向回 縮到徑向回縮位置時,第二透鏡框6不會干涉AF透鏡框^。在該狀態下, -旦主開關斷開,控制電路14〇就沿透鏡筒回縮方向驅動Μ馬達_,將 AF透鏡框51向後移動到細縮位置。较,如果af透鏡框μ在主開關 斷開時由於某種原因意外地不能夠回縮到回縮位置,那麼Μ透鏡框Μ可 能干涉該第二透鏡框6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起向後運動並同時轉動到 徑向回縮位置過程中間的運動路徑(見第127圖和第129圖)。 〃為了防止發生這種問題’變焦透鏡71設置有_個自動鑛結構。即, 第二透鏡框6的擺臂部分6c上設置有沿光軸方向向後突出到第二透鏡組 LG2後端以外的後凸起部分6m ’而处透鏡框51的面對後凸起部分^的 前突賴座部分51e的那部分前端表面似上,設置有—個從前端表面 51cl向河突出的肋狀延長凸起51f(見第⑵圖、第以圖和第⑺圖至第 130圖)。如第130圖所示,延長凸起51f垂直延長,並位於—健直於攝 影光軸Z1的平面内,在第二透鏡6從攝影位置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的轉動 中’對應後凸起部分6m (接觸表面6n)繞樞轴33的轉動範圍。後&起部 分6m和肋狀延長凸起51£是上述自動保險結構的元件。 119 200403518
採用自動保險結構,-旦主開關斷開,在AF透鏡框51不回縮到回縮 位置和意外地未到達回縮位置的狀態下,即使第二透鏡框6開始回縮到後 向回縮位置,後凸起部分6m的接觸表φ 6n也能夠首先可靠地接觸透 鏡框51的肋狀延長凸起51f。這樣,即使發生故障,也能防止第二透鏡組 LG2與AF透鏡框51碰撞而被擦傷或損壞。換句話說,由於第二透鏡框6 在任何角位置處,後凸起部分6m的運動路徑在光軸方向上不與第三透鏡組 LG3重合’所以除了後凸起部分6m之外,第二透鏡框6的任何部分都不可 能接觸第三透鏡組LG3而擦傷第三透鏡組LG3。因此,由於後凸起部分知 和延長凸起5lf只是第二透鏡組LG2與AF透鏡框51能夠相互接觸的部 刀’因此即使在主開關斷開時^透鏡框M意外未到達回縮位置,也能夠 T止第二透鏡組LG2和第三透鏡組LG3的性能變差。如果發生這樣一錢 ,那麼處於向後運動同時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過程中的第二透鏡框6,获 能夠通舣凸起部分6m強有力的推動未到達回縮位置的Μ透鏡框&。’匕 注意,儘管在所述實施例中,接觸表面6n和肋狀延長凸起训是(可 能)接觸表面,但是也可以提供另一個實施例,其令第二透鏡框$和处透 鏡框51的(可能)接觸表面不同於所述實施例中的接觸表面。例如,可以 在AF透鏡框51上設置一個凸起,其類似後凸起部分的凸起。即,可以提 t、=適田的位置,在第二透鏡組LG2和第三透鏡組l⑺接觸任何其他元 件之鈾,使上述凸起和另一個元件彼此接觸。 一接觸表面6n位於—個與攝影光抑垂直辭_,而延長凸起51 =旦面形成為—個傾斜接觸表面5lg,如第128圖所示,該傾斜表面向 二广轴Z1的光軸的—個平面傾斜’傾斜角度為鮮該傾斜接觸 i凸起部分6m從第二透鏡框6處於攝影位置時的位置運動到 - l處於徑向回縮位置時的位置的運動方向(請圖至第即 120 200403518
所不向上)上’朝光轴方向的後部傾斜。不像所述實施例那樣,如果該延 長凸起51 f的刖表面形成為—個平行於接觸表面如的純粹平面,那麼在延 長凸起51f和接觸表面6n之間產生的摩擦阻力變大,阻礙第二透鏡框6的 順利運動,結果當第二透鏡框6處於向後運動同時轉動到徑向回缩位置的 過程中,接觸表面&接觸延長凸起训。相反,根據自動保險結構的該實 把例’當第二透鏡框6處於向後運動同時又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的過程中 W即使接觸表面6η接觸延長凸起Mf,由於延長凸起训相對於接觸 表面^傾斜’鼠待在延長凸起训和接面&之間產錄大的摩擦 力4即使發生上逃故障,也能夠可靠地回縮變焦透鏡力,而在延長凸 起^和驅面6n聊趣小嘛力。找咖崎的本實施 將弟128圖所示的傾斜角贈所希望的傾斜角度設定為3度。 可以形成該延長凸起51f,使有槽傾斜表面仙與固定在圓柱透鏡固定 H後端的光遮蔽環9接觸,在AF透鏡框51意外未到達回縮位置,而未 ㈣部分如接觸延長凸起训部分少的情灯,使該有槽傾 斜表面仙無自動鑛結構的上述實施财_斜_絲抑起同樣 作用。
—在第二透鏡框6的回縮位置’即使第二透鏡組啦處於攝影位置,在 弟二透鏡組LG2«觸影雜Z1精確重合的情況下,第二透鏡虹① 的光軸位置可以在-個垂直於攝影光軸21的平面内的多個方向上進行啁 整。這種調整通過兩個定位裝置實現H位裝置,翻於調整前透鏡 框支樓板36和後透鏡框支撐㈣姉於第二透触轉框S的位置,及 第二定位裝置,其_整轉動_ 35的偏心銷说與第二透編的 接合凸起6e的接合點U心軸地和第二偏心轴w是第—定位 的亦前透鏡框支撐板36域透鏡框支撐板π相對於第二透触活動 121 200403518 的位置通過轉動第_偏心轴34χ和第二偏心軸W進行調整。轉動限 韦1J車由3 5 a望一— ± 疋一疋位裝置的元件;偏心銷35b與接合凸起6e的接合點通過 轉動轉動限制軸35進行調整。 首先了©將时制於調整前透鏡框支撐板36和後透鏡框支撐板37 子於第一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的第—定位裝置。如上所述,第一偏心 的#偏’。銷34X-b插入第一垂直延長孔36a内,在第一垂直延長孔 、、,内夠’。孔縱向運動’但不能沿橫向運動,而第二偏心軸34Y的後偏 r Y b插入水平延長孔36e内,在水平延長孔36e内能夠沿孔縱向運 動,但不能沿橫向運動,如第i關、第114圖和帛115圖所示。第一垂直 延長孔36a的縱向與數位相機^的垂直方向一致,垂直於水平延長孔脱 _向’水平延長孔的縱向與數位相機7〇的水平方向一致,如第則圖、 第^4圖和第115圖所示。在下面的描述中,第—垂直延長孔施的縱向被 %為γ向’’,而水平延長孔36e的縱向被稱為“X向”。 ,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上的第-垂直延長孔37a的縱向平行於前第二 透鏡框支撐板36的第-垂直延長孔3如的縱向。即,第一垂直延長孔% 沿Υ向加j。該第-垂直延長孔36a和第一垂直延長孔%沿光轴方向分 卿成在前、鄕二魏财撐板36和37 触置處。水平延長孔 祝的縱向平行於水平延長孔36e的縱向。即,水平延長孔37e沿X方向加 長。水平延長孔36e和水平延長孔说沿光軸方向分別形成在前、後第二透 鏡框支撐板36和37上的姆位置處。與前細肖3偏_,後偏心銷 34X-C在第一垂直延長孔37a内可以沿γ向運動,但不能沿χ向運動。前 偏心鎖34Y-b在水平延長孔37e内沿χ向可以運動,但不能沿γ向運動。 與該對第-垂直延長孔36a和37a以及該對水平延長孔地和%類 似,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的第二垂直延長孔3紅的縱向平行於後第二透 122 200403518 鏡框支撐板37的第二垂直延長孔37f的縱向,同時,第二垂直延長孔3矸 和第一垂直延長孔37f沿光軸方向形成在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 上的相對位置處。該對第二垂直延長孔36£和37f都沿γ向加長,平行於該 對第-垂直延長孔36a# 37a延伸。接合在第二垂直延長孔撕内的前凸起 部8j在第二垂直延長孔36f内沿γ向可以運動,但不能沿χ向運動。與前 凸起部8j _,接合料二垂直延長孔3?f _後凸起部故料二垂直延 長孔37f内能夠沿Υ向運動,但不能沿乂向運動。 如第113圖所示,大直徑部分34X-a插入第一偏心轴支撐孔紅内,因 而不沿其徑向運動,並因此可繞大直徑部分的車由(調節轴⑻轉動。 同樣,大直徑部分34Y-a插入到帛二偏心軸支撐孔& ν ,從而不沿孔徑向 運動,並因此可繞大直徑部分34Y-a的軸(調節軸ργ!)轉動。 前偏心銷34Y-b和後偏心銷34Y-C具有與上述大直徑部分34Y_a的轴 偏心的共同軸線。因此,第二偏心軸34¥在調節軸ργι上的轉動引起前、 後偏心銷34Y-b和34b.e繞調節軸PY1轉動,即在—個圍繞該調節轴ργι 的圓圈内轉動’從而引起前偏心銷34Y-b沿Y向推壓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乂亚沿χ向運動,同時引起後偏心銷34Y-c沿γ向推壓後第二透鏡框支撐 板37並沿X向運動。此時,由於第一垂直延長孔施和第二垂直延長孔 36f沿γ向加長,因此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沿¥向線性運動,同時由前 偏心銷34Y-b和前凸起部8】沿相同的方向導向,同時,由於第一垂直延長 孔〇7a和第-垂直延長孔37f沿γ向延長,因此後第二透鏡框支撑板37沿 Y向線性運動’同日7由後偏心銷34Y·(:和後喊部%沿相同的方向導向。 因此,可以改變第二透鏡框6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g在前固定表面8c 上的位置,從而調整第二透鏡組LG2在Y向的光軸位置。 雨偏心銷3仪七和後偏心銷34X-C具有與上述大直徑部分34X_a偏心 123 200403518 的共同軸線。因此,第一偏心軸34X在調節軸ρχ上的轉動引起前、後偏 心銷34X-b和34X-C繞調整ΡΧ轉動,即,在一個圍繞該調節軸ρχ的圓圈 内轉動,從而使前偏心銷34X-b沿X向推動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並沿γ 向運動,同時使後偏心銷34X-C沿X向推動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並沿γ 向運動。同時,儘管前偏心鎖34Y-b和後偏心銷34Y-c可以分別在水平延 長孔36e和水平延長孔37e内沿X向運動,但是由於第二垂直延長孔36f 不能在X向上相對於前凸起部8j運動,因此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繞一 個波動軸(未示出)擺動,該波動軸沿大致平行於前、後凸起部句和% 的共同軸的方向在該共同軸附近延伸,同時由於第二垂直延長孔37f不能在 X向上相對於前凸起部8k運動,因此該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7繞該波動 軸擺動。該波動軸的位置對應於下面兩個結果位置··一個前結果位置,其 位於涉及前偏心銷34Y-b的水平延長孔36e的位置和涉及前凸起部8j的第 二垂直延長孔36f的位置之間,和一個後結果位置,其位於涉及後偏心銷 34¥七的水平延長孔37e的位置和涉及後凸起部8k的第二垂直延長孔37f 的位置之間。因此,該波動軸通過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外和37繞該 波動軸的縣平行於自身波動。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兄和37繞該波 動軸的擺動,侧_ 33沿χ向大致成線性職。因此,第二透鏡组LG2 通齡-偏心軸34X在調節轴叹上的轉動而沿心運動。 义第/I:圖表不第一疋位裝置的另一個實施例,該第一定位裝置用於調 ,前三後第二細蚊撐板%、π崎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 8的位置。該 第一定位裝置_實關與上述[定位裝置的不同在於:與前凸起部幻 1後(⑽接口的―個讀斜延長孔施,和—個後傾斜延長孔讲,代替 第二垂直延長孔附和第二垂直延長臟分別形成在前和後第二透鏡框支 。 上。亥别傾斜延長孔36f,和該後傾斜延長孔37f,相互平行地 124 200403518 延伸’與X向和γ向都有—㈣傾斜度,都與光轴 延長⑽和_延長謂,的每嶋包含χ向分量由=傾斜 士卜,裳一伯 因
,-偏心轴w在調節軸PY1上的轉動使得前傾斜延長孔36f,和一個 延長孔37f,相對於前凸起部8j和後凸起部8k沿γ向運動同時輕微 士—向運動。因此,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沿Y向運動 才匕們各自的下端部沿χ向輕微擺動。另一方面,第一偏心轴地在調節 軸^上的轉動使得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沿X向運動,同時 在¥向上輕微運動(擺動)。因此,可以通過第-偏心軸34Χ的操作與第 二偏,34Υ的操作相結合,在—個垂直於攝影光軸ζι的平面内,在多個 方向凋整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
一在通過操作第一偏心轴34χ和第二偏心軸34γ調整第二透鏡組⑽ 的光軸位置之前,f要鬆開安賴釘66。在調整操作結束之後再鎖緊安裝 螺釘66。之後,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被緊固於前固定表面% 和後固定表面8e上,並保持在各自的調整位置處。因此,樞軸%也保持 在其調整位置處。因此,由於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取決於樞軸% 的位置,所以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也保持在其調整位置處。由於光 轴位置。周^^操作的結果,文裝螺釘%已經從其以前的位置徑向運動;但是, 因為安裝螺釘66沒有徑向運動到由於螺紋軸部分66a較鬆裝配在第113圖 所不螺釘插孔8h内,通過光軸位置調整操作而干涉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 程度’因此也不會出現問題。 種一維定位裝置組合了一個可沿第一方向線性運動的第一可運動階 段和一個可以沿垂直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運動的第二可運動階段,其中 將要被調整位置的一個物體在第二可運動階段被固定,該二維定位裝置是 本領域公知技術。這種傳統二維定位裝置通常很複雜。相反,由於每個前 125 200403518 第二透鏡框支樓板6和後第二透鏡框支樓板37被支撐在—個對應的單個平 表面(前岐表面8e和後固定表面8e)上,並可以沿χ向和¥向在該平 表面上運動,使其能_得—_單的二較位裝置,因此驗調整前、 後第二透鏡框捕板36和37相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位置的上述第 一定位裝置很簡單。 • 上述第疋位衣置包括兩個用於支撐第二透鏡框6的支撐板(該 對第-透鏡框支撐板36和⑺,它們沿光軸方向彼此分開以便增加支撐第 二透鏡框6的結構的穩紐。第二透鏡框6可以伽其中的-個支撐板支 撐’在此情況τ,第—定位裝置只能提供在這-個支撐板上。 …然而,在第-定位裝置的上述實施例中,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後 μ t鏡忙支择板37佈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後側,每個第一和 =二偏心軸MX的前端和後端都分別設置有—對偏心銷⑼抑和他c),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後側分別設置有—對凸起部(8j和狄)。採用這 種方案’偏心軸34X和34γ的轉動都能夠使該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如和 ^作_體元件平行運動。㈣,用—健合在影4χ^的螺絲刀 轉動第-偏心軸34X,使前、後偏心銷淑七和34X_e沿相同的轉動方向 動相同的轉動畺’從而使該對第二透鏡框支撐板%和P作為一個 麵元件沿X向平行運動。同樣,用—個接合在槽3心内的螺絲刀轉動 第-偏心軸34Y ’使得前、後偏心銷胃七和34γ<沿相同的轉動方向一 起轉動相同的獅量,從而使該娜二透鏡框支撐板%和π作為一個整 體凡件沿Y向平行運動。當分別採用接合在槽34Xd和34Y-d内的螺絲刀 =動第-和第二偏心軸3奴和34γ時,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無偏差地 第_透鏡框支撐板36的運動。因此,第二透鏡組⑽的光轴不 ^由於第$位裝置的操作而傾斜,這樣就能夠在-麵直於攝影光軸21
126 200403518 的平面内’以南定位精度沿多個方向二維調整第二透鏡組LG〕的光軸位置。 由於第一和第二偏心軸34χ*34γ被支撐和固定在前第二透鏡框支撐 板和後第一透鏡框支撐板37之間,其中該前、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 和W佈置於快門單元76的前、後側,所以每個第一和第二偏心轴⑽和 Y被加長’使其長度像樞軸33的長度那樣接近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在光 軸方向的長度。這防止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傾斜,因此能夠在一個垂直於 攝影光轴Z1的平面内,以高定位精度沿多個方向在二維平面上調整第二透 鏡組LG2的光軸位置。 _下面將討論用於調整轉動限制車由35的偏心銷35b與第二透鏡框6的接 合凸起6e的接合點的第二定位裝置。如第ιη圖和第ιΐ2圖所示,轉動限 制轴d的大直桎部分祝可轉動裝配到通孔8_,其中偏心鎖说從通 孔8ηι後出。注意,轉動限娜%的大直徑部分祝自身並不相 1於通孔8m轉動’但疋如果預先施加一定量的力,那麼就能夠轉動該大直 徑部分35a。 如第109騎示,偏心銷35b位於第二透鏡框6接合凸起㈣端的運 動路經1。該偏心鎖35b從大直徑部分35a後端向後突出,使偏心銷说 的軸如第117圖所示偏離大直徑部分故的轴。因此,偏心銷说在其轴 ^卽軸PY2)上的起該偏心销35b繞調節轴ργ2轉動,從而使該 偏心鎖说沿γ向運動。由於轉動限制轴35的偏心銷说用作—個確定第 =透鏡框6的攝影位置的元件,因此偏心銷说在Y向的位利起第二透 鏡組⑽沿Υ向運動。因此,第二透鏡组⑹的光軸位置可以通過轉動限 制轴35的操作而在Y向進行調整。因此,第:透鏡組迎的光轴位置可 以通過結合·轉動晴4 35和第二偏心軸卿而在γ向進彳。在 弟二偏心軸34Υ的調整範圍不足的特定情況下,希望辅助操作位置限制轴 127 200403518 35。 ,如第no圖所示,第一偏心軸34Χ的槽34以,第二偏心轴34γ的槽 MY-d和轉動限制軸35的槽3Sc都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面。此 ^設置有十字槽66b的安裝螺釘66 _部暴露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 刖面。由於這種結構,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轴位置可以用上述第一和第二 定位裝置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在二維平_進行難,即第一和 第二定位裝置的所有操作元件都可以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接觸 到。另一方面,位於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徑向外側的第一外透鏡筒U的内 周表面上⑦置有内法蘭12e,該内法蘭徑向向内突出,與固定環3 —起圍住 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 如第131圖和第132圖所示,第-外透鏡筒n的内法蘭12〇上設置有 四個螺絲刀插孔叫卜阳、阳、叫4。這些插孔分別沿光轴方向穿透 内法蘭12c,以便槽3偏、槽34γ+槽35c和十字槽⑽分別暴露於第 -外透 12的前部…個縣刀可时別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前部 通過四個螺絲刀插孔12gi、12g2、12g3、12g4分別與槽34X-d、槽34Y-d、 槽35c和十字槽66b接合,而不用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前部拆卸第一外 透鏡筒12。如第2圖、第131圖和第132圖所示,切掉與螺絲刀插孔12故、 12g3、12g4對準的固定環3的部分,以便不干涉螺絲刀。通過拆卸透鏡擔 蓋101和緊鄰在該透鏡擋蓋101之後的上述透鏡遮擔機構,使四個螺絲刀 插孔12g卜12g2、12g3、12g4各自的前端暴露於變焦透鏡71前部。由於 該結構,誠上述第-和第二定位裝置,基本上除了透鏡遮擋機構,不用 拆卸變焦透鏡71的元件,即在大致完整的形式下,就能夠從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8前部二維地調整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軸位置。因此,即使組裝過程 中,第一透鏡組LG2的偏向度超過公差,採用第一和第二定位裝置也能夠 200403518 在最後組娜巾纖在高面_耻物仙 這能夠提高組裝過程的可操作性。 直 上面主要討論在數位相機70的主開關斷開時,相機體7 透鏡組LG2和位於第二透鏡組之後的复 弟— 論當數位城㈣__時,容置;^件的賴。下面將詳細討 結構改進。 β卜透鏡㈣1的魏透鏡71的 如第2圖所示,第-外透鏡㈣的内法蘭⑶ 的外周表面h別設置有職的—解向凸起%,這些導向凸起沿彼此背 離的相反抑軸向㈣突出,並被可滑動裝配在_—導槽⑶内。在 弟9圖、弟141圖和弟142圖中只表示了一個導向凸起%和相廣 槽⑶。該對第-導槽辦行於攝影光轴Z1延伸,使第一透鏡第 -舰組調節環2的組合件可以通過該對輪起物靖第—導槽= 的接合,相對於第一外透鏡筒12沿光軸方向運動。 , 固定環3通過兩個安裝螺釘料固定 β , 处蜆同12上,靠近該對 V间凸起2b的前部。固定環3在其相對於 ^ 、“先軸Z1的徑向相對位置處 5又置有-對㈣接收部分3a,以便_對壓縮盤簧24能夠以受 裝在該對彈簀接收部心和鱗導向凸起%之間。因此,制”卿文 盤黃24的彈性力,第—透鏡組調節環2在 :、.s 向後偏置。 n上相對乐-外透鏡筒12 在 = 目機㈣《辦’第—她i挪導透鏡組調節環 ==置可_改魏咖—魏™環2的 陰1文2順合健進行。該娜操作相錢鱗鏡η處於第⑷ 圖所示準編嘱嚮。㈣丨_複_辦—透鏡框丨 129 ZUU4UJM8 _起相對於第—外透鏡筒以光軸方向的運動。另一方 面,當變焦透鏡71回縮到第1〇圖所 $ 置日",即使在P透鏡框1 购-透鏡框_門單元76前表面接觸處的—點從而防止 U第142圖)’第—外透鏡筒12與固 =也4相對於第—透鏡框i和第—透鏡_節環卜起向後運動, 同牯壓迫該對壓縮盤簧24。即,當 又…透鏡71回縮到回縮位置時,第一外 2==^’ m定方歧容置,該料能夠減少第-透鏡框1 :(二:二72内。通過螺紋(類似於陰螺紋2a和陽螺紋1a)將透鏡 上二二透鏡框U直接固定於外透鏡筒(相當於第一外透鏡筒12) ,亚透鏡框和該外透鏡筒之間不設置任何㈣元件(相當於第一透 鏡組调印環2 )的傳统伸έ宿读户々々产i 中以,/ 本領域是公知的。在這種伸縮式透鏡筒 门由於=外透髓縮人相機體⑽縮人勒量與透鏡框的相應縮入運動 Γ秀目該外透鏡筒不能相對於該透鏡框進—步向後運動,不像該變 焦透鏡的本貫施例的第一外透鏡筒12那樣。 第-透鏡框i的後端設置有_個環形端凸起lb (見第则、第m ==丨圖和㈣圖),其後端位於第_透鏡組LG1後表面上沿光轴方 =後點,因此環形端凸起lb的後端接觸快門單元76的前表面,從而 7、、、透鏡71回縮到_位置時防止第—透鏡虹⑴後 76以避免其被損壞。 「』早凡 =-透鏡_« 2❹卜縣面上_何位置射鄉成兩 ,射每轉向凸_每,並且每 ^狀™選。卿-她„環2鱗_喊量,在固定^ 也可以設置有兩個以上的彈簀接收部分,其中該每個彈簧接收部分對庫 130 200403518 每個彈簧彳級部分3a,並且每個科接Μ分的職可膽選。此外,該 對彈簧接收邙八、τ θ ^ 士 人口丨刀ja不疋必需的;該對壓縮盤簧24可以以受壓方式分別安 、疋裹j後表面上對應的兩個區域和該對導向凸起此之間。 一、#透鏡、、且σ周略^2在其外周表面前端上,繞攝影光軸Z1大致等角間 置有—組四個接合凸於(見第2圖),這些接合狄都與固定環3 =月』表面3e接合。通過該組四個接合凸起&與固定環3的前表面& (見 第第141圖)的接合(卡銷接合)確定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相對於 《(即相對於第一外透鏡筒12)的轴向運動後界限。該組四個接合 凸起2c用作一組接合卡銷。 σ -月且而σ 的内邊緣上設置有—組四個槽% (見第2圖),分 別對應於舰四個接合凸起2e。雜四健合喊&可以從後面分別插入 雜四個槽3b内,並在該組四個接合凸起&從後面插人該組四個槽几之 後,通過轉動第-透鏡組調節環2和蚊環3中的—個環,使該環姆於 其中另-個環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從而使這些接合凸起盘 環3的前表面3e接合。在第—透鏡組靖環_定環3中的—個環相對 I! 2cl 対物性力在壓_環3的前表叫能夠在第2圖中看見的固定 壞3的-個表面)上。該組四個接合 c 的 結合防止第一透鏡框i和第 的則表面X的牢固 k、見、·且σ周即ί衣2的組合件從第一外诱5 的後部脫離出來,並因此確定第一透镜 、兄同 的軸向運_限。鏡伽^姆於第—外透鏡筒12 當變焦透鏡71如第1G圖和第142圖所示全部回縮到相機體7)内時, 由於弟-透鏡組環2已經通過進—步壓縮麵縮盤簧24,而相對於 第一外透鏡筒12從第141圖所示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的位置處稍微向前運 131 ±〇 T 口此4組四個接合凸起2c的後表面2c】稅離 疋’—旦變焦透鏡7:!進入第⑷m麻一,,隹 疋b的刖表面3C。但 新H 圖斤不準備攝景多狀態 新與河表面3c接合。因此,在變 b «便表面加重 合凸起2C的後表面如〜…、,’關71的準備攝影狀態下’四個接 外透鏡心在光轴方向位透鏡組 回縮到相機體72内時,第 ’ l使在變焦透鏡 _盤簣24的動作自動返_其原始位置。湖赠助該對
除四:鏡組調節環2外周表面上的任何位置處形成至少兩個但 —個凸起。個接合凸起,其中每個凸起對應於嗔合凸起2C中的 (根據弟-透鏡組調節環2的接合凸起數,可以在固定❸上設 個/兩個但除喃之外敝意靖,其巾細_於四靖此中的-對I i此外’只要第—透鏡組調節環2的每個接合凸起可插人固定環3的 J曰内’那麼弟一透鏡組調節環2的每個凸起的形狀以及固定環3的每 個彈簧接W分的做就可贿選。
女上所述田交焦透鏡71從準備攝影狀態變化到回縮狀態時,第二透 □定透鏡MLG2關柱透鏡座部分&,郷二透餘活動框$ 内沿著背離攝影光軸Z1的方向繞樞軸33轉動,同時固定第三透鏡組⑹ JlAF透鏡框51進入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中的一個空間内,其中該透鏡座 :分6a已經從該空間中回縮(見第134圖、第136圖和第137圖)。此外, 田、又焦透鏡71從準備攝影狀態變_回縮狀態時,固定第—透鏡組⑹ 的第一透鏡框1從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前部進入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見 第U3圖和第135圖)。因此,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必須設置兩個内部空間·· 個緊鄰在中心内法蘭%之前的前内空間,它允許第一透鏡框i沿光軸方
132 200403518 向在其中_ ’以及-個_在中心内闕8s之後哺内郎,它允許第 二透鏡框6沿一個垂直於攝影光軸Z1的平面縮入,並允許AF透鏡框51 在其中沿光軸方向運動。在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快門單元兀,更具體 為執仃機構,被s又置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部,其以節省空間的 方式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_空間最大化,從而容置—個社的透鏡 組。 弟140圖顯示快門單元76的元件。該快門單元%設置有一個底座⑽, 該底座有—個中心圓孔⑽,其令心位於攝影光㈣上。該底座⑽的前 表面(此夠在第14〇圖中看見的一個表面)上高於圓孔版的部位,設置 有個契底座12 -體的快門執行機構支撐部腸。該快門執行機構支撐部 纖設置有—個容置糾執行機構131的讀為除形的容置槽则。 在快門執行機構戰人容勘2%1之後叫_板⑵麵定於該 决門執订機構支料隱上,從而使雜門執行麟⑶㈣底座1 撐在該底座前部。 識門早凡76設置有-個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i2〇c,該元件固定於 底佼部’從底座12G後面觀察,其位於圓柱槽1繼的右侧。該快 門早兀76設置有_個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122,鼓撐蓋具有—個容置光 圈執订機構1相大體糊姉的謂f丨心該細執行機構支撐宴122 固定於光_彳满_元件後部。在__構132裝人二槽 ΓΤ後’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122固定於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i2〇c後 4 ,仗而犯夠由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隱將光圈執行機構⑺支樓在該 支撐讀後邓。快門早兀76設置有_個蓋環123,該環固定於 構支撐蓋122上,驗覆蓋其相表面。 丁钱 固定板121通過安裝螺釘咖固定於光圈執行機構支撐部礙上。 133 該光圈執行機構切元件12 i9〇;;;^ 129b^^r, 120,0, 〇 ⑵上。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㈣;_裝螺釘129e固定於固定板 釘19%的4 e 部处有_侧於鎖人安裝螺 的τ、釘孔,该下端部形成為-個後凸起部分P0cl。 元件A嫩紐m糾,_細騎機構支撐 .U雜nS設置有—對快Η葉片si和S2,該可調光圈A 、寸光圈葉片A1和Μ。該對快門葉片Sl和&分別以從底座
後部向後突出的第一對鎖(未示出)為軸轉動,該對光圈葉片Μ和八2分 別以從底2 12〇後部向後突出的第二對銷(未示出)為轴轉動。第一和第 1、’肖在第140圖t未表tf出來。快門單元76在快門8和可調細a之間 設置有-個隔板125 ’用於防止快門s和可調光圈八相互干涉。快門S、隔 板125和可調光圈A按照該順序從前到後沿光袖方向固定於底座⑽後 部’隨後’帛片固定板126被固定於底座120後部,以便將快門s、隔板 125和可調光圈A固定在底座12〇和葉片固定板126之間。隔板125和葉 片固定板126分別設置有一個圓孔125a和一個圓孔12如,待攝物像的光線 通過這些孔,通過第三透鏡組LG3和低通濾波器LG4入射到CCD圖像感 測為60上。圓扎125a和126a與底座120的中心圓孔i2〇a對準。 快門執行機構131設置有一個轉子131a、一個轉子磁鐵(永久磁鐵) lolb、一個鐵製定子131c和一個卷軸13Id。轉子131a設置有一個徑向臂 部,和一個偏心銷131e,該偏心銷從徑向臂部頂端向後突出,插入該對快 門葉片S1和S2的凸輪槽Sla和S2a内。有電流通過並經撓性pwB 77控 制轉子131a轉動的導線束(未示出)捲繞在卷軸13Id上。電流通過繞在 卷軸131d上的導線束,使轉子131a根據隨電流流向變化的磁場向前或向 後轉動。轉子131a向前和向後的轉動引起偏心銷131e向前和向後擺動,從 134 200403518 而通過該偏心銷131e與凸輪槽Sla和S2a的接合,分別使該對快門葉片si 和S2開啟和關閉。 光圈執行機構132設置有一個轉子132a和一個轉子磁鐵(永磁鐵) 〜°該轉子132a設置有一個具有兩個九十度彎的徑向臂部。以及一個從 °亥後向臂部頂端向後突出的偏心銷132c,該偏心銷插入該對光圈葉片Ai 和A2的凸輪槽Ala和A2a中。有電流通過並經撓性PWB 77控制轉子132a 轉動的導線束(未示出)捲繞在該光圈執行機構120c和該光圈執行機構支 122上。電流通過繞在光圈執行機構i2〇c和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η〕 上的導線東,使轉子132a根據隨電流流向變化的磁場向前或向後轉動。轉 子l32a向前和向後的轉動引起偏心銷132c向前和向後擺動,從而通過偏心 銷l〇2c與凸輪槽Ala和A2a的接合,分別使該對光圈葉片八丨和A2開啟 和關閉。 快門單元76製備成一個預製元件,裝入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並固定 在“上。如第1〇8圖和第11〇圖所示,快門單元76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中由其支撐,使底座12〇緊鄰在中心内法蘭8s的前面。撓性卩胃万的終 而邛77e被固定於固定板12ι的前表面上(見第1〇8圖、第“ο圖、第 圖和第135圖)。 第一透鏡組活動框8是與其他轉動環如凸輪環π同軸的圓柱形。第二 透鏡組活龍8 _線與變焦透鏡71的透轴ZG重合。攝影光轴ζι向 下偏離透鏡筒軸Z0,紐第二魏組活驗8时_些可以使第二透鏡組 lgw_徑向回縮位置的空間(見第u㈣至第112圖)。另—方面,支 樓第-透鏡組LG1的第-透鏡框i是圓柱形,其中心位於攝影光轴21上, 亚被沿攝影光軸zi導向。由於這種結構,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由第一 透鏡組LG1佔翻空確保在第二透敎活動框8 _鏡_ z〇的下 135 200403518 面。^⑽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從攝影光轴 (即咼於透鏡筒軸ZG)的中心内 ②切釉Z0對面 前方空間),以便快Η執行機構二二_足夠_(上 和固定板121)位於沿第二透镜,且、.偷支知讀(快門執行機構支撐部懸 這種結構,暢-透鏡框^=8嶋面的上前方酬。採用 部進入該商框8,第-透触⑼所碰^透餘輯框8的前 弟边鏡始既不干涉快門 定板12卜具體而言,在變隹透 苒i也不干涉固 文…、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 固定板⑵之後的快門執行結 =1矛位㈣
姑、、儿她古“ A 位於個軸向祀_,第一透鏡組LG1 被4軸方向疋位於雜向範圍内;即,固定板 位於第-透鏡組LG1的徑向如n m订、..。構131 動框㈣内部’從而有助於進—步減小變議η的長度。、·. 儘官為了便於說明,第133岡 框i的第-透鏡組調節環mi135圖中沒有表示出圍繞第一透鏡 於第-外· 12内並得^0;^魏組啦的第—透鏡框1位
于引支彳牙,通過弟138圖所示的第一透鏡組調節環 ^弟—外透賴12 —起㈣軸方向物。第—外透· 12 _法蘭12c 八南於固定第一透鏡框1和第一透鏡組調節環2的部分設置有-個通孔 12^通孔從第—外透鏡筒12前㈣後峨察大致為獅,並沿光轴方 D于匕第透鏡冑12。通孔12cl的形狀能夠使固定板m從後面進入通 孔咖。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位置時,固定板i2i如第138圖所示進入 通孔12cl。 在位於中心内法蘭8s後面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後内空間内,不僅 AF透鏡框μ的刖突透鏡座部分% (第三透鏡組卿沿高於攝影光轴 Z1的光軸方向移進和移出,其中攝影光軸η低於透鏡筒似❾,而且當變 …、透鏡71縮入相機體72内時,圓柱透鏡固定座如從攝影光軸ζι縮入位 136 200403518 於透鏡筒軸ZG對_議。因此,在與透鏡筒軸ZG和攝影光㈣都正 交的-條直線M1 (見第m圖)的方向上(垂直方向),在第二透餘活 動框8内中心法蘭%後面,基本上不存在額外空間。在與直線mi垂直並 與攝影光轴Z1正交的-條直線隐的方向上(見第112圖),在第二透^ 組活動框8⑽直線则側(左側和右側)直到第:透鏡組活動框8的兄申 心法闌8s後面的内周表面’成魏保障了既不干涉第二透鏡虹G2也不干 涉第三透鏡組LG3的兩側空間。如第⑴圖和第112圖所示,兩側空間中 位於如第m圖所社側(從第二透驗_觀察時,透賴軸z〇和攝 影光軸Zi的左側)的左输科⑽可細^二透鏡㈣擺臂部分& 擺動的空間’部分用作容置上述第_定位裝置的帥,這樣就能_整前、 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36和37姆於第二透敎活驗8的位置。上述兩 側空間位於如第m _示右_右側空fa_作容置光賊行機構⑴ 及其支撐元件(細執行機構支撐蓋122和蓋環123)的空間,以便光圈執 行機構132及其支撐元件沿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周表面定位。更且髀 而言’光圈執行機構m及其支撐元件(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⑵和蓋環 123)位於直線M2上。因此’如第U1圖、第112圖和第π圖中能夠理 解的那樣,光圈執行機構〇2、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丨22和蓋環123既不干 涉第二透鏡組LG2的運動翻,也不干涉第三透餘⑹的運動範圍。 具體而言’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 中心内法蘭8s後面’第二透鏡組LG2(圓柱透鏡固定座㈣和第三透鏡社⑺ (前突透鏡座部分⑽分別容置在透鏡筒轴z〇的上、下兩側,而上述第 :定位裝置和細執行機構m雜於透鏡雜ZG的右側和左側。這樣, 當變焦透鏡71的簡麟下,就關最大限度地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 的内部空間。在該狀態下,細執行機構支撐蓋122、蓋環123和光圈執行 137 200403518 機⑽在偷位於容置第二透鏡組LG2和第三透鏡組⑹的空間外側 的工間内。讀就有助於進_步減少變焦透鏡π的長度。 —_變焦透鏡的本實施射,快門單元i2G的底座⑽位於中心内法 鬧8s則面’而光圈執行機構132、光圈執行機構支樓蓋⑵和蓋環⑵都 4 ;中二内_ 。為了使光81執行機構132、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 122和蓋環123能夠在中心内法蘭㈣面延伸,令心内法㈣設置有一^固
大體為圓形的通孔8sl (見第11〇圖至第U2圖),其中該環⑵安裝在該 通孔8sl内。在通孔8sl下面,該中心内法蘭&還設置有一個容置槽紀, 其容置光圈執行機構支撐元件12〇c的後凸起部分·i。 F透鏡框51的心透鏡座部分^上,圍繞該前突透鏡座部分% 的四側表面 5lc3、51c4、51c5、51c6t_^5ic4^M—^5ii, 其是通過娜-部分前突透鏡座部分51e _成的。賴51丨的形狀對應於 環蓋123外周表面的形狀和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容置槽紀的形狀,以便 &犬透鏡座^刀51c在^:焦透鏡7i處於回縮狀態下不會干涉環蓋123和容 置才曰8s2即,§ ’交焦透鏡全部縮入相機體了2内時(見第I。圖、第no 圖和第137目), 123的外周部分和容置槽8s2部分進入槽&内。這樣 就進一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的内部空間,減少了變焦 透鏡71的長度。
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甚至在構造快門執行結構131和光圈執 行機構132時也考慮到利用變焦透鏡71的内部空間。 因為快門單元76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受其支撐,並朝向該活動框 的前部,所以底座120前面的空間在光軸方向很窄如第9圖和第1〇圖所示。 由於底座120前面空間的限制,該快門執行結構13丨採用了這種結構,其 中轉子磁鐵131b和卷軸131d在光軸方向上彼此不毗鄰,但都沿一個垂直 138 ^0403518 向二方向彼此分別定位’以便通過定子UlC將卷軸⑽側面產 生的磁^的變化傳遞到轉子磁鐵l31b。哆 光轴方向上_,從_ # 行結構131在 二古度攸而使快門執行結構⑶能夠毫無問題地位於底座120 刖面的有限空間内。 -
另-方面,因料二透鏡組LG2和其他可轉部件都位於底座後 ,因此’錢座12G後面的空間在垂直於光轴方向的-個方向上也受到 限制由於底座12〇後面的空間限制’該光圈執行結構m採用了這種結 ”中導、泉束直接魏在細執行機構支撐元件H和覆蓋轉子磁鐵 ⑽的光圈執行機構支撐蓋⑵上。該結構減少了光圈執行機構出在垂 直於光軸方向的方向上的高度,從而能夠使細執行機構m毫無問題地 位於底座120後面的有限空間内。
數位相機70在高於變焦透鏡71的部位設置有一個變焦取景器,其焦 距對Mf、透鏡71的焦距而發生變化。如第9圖、第1()圖和第143圖所 不二變焦取景器設置有一個變焦型觀察光學系統,其包括一個物鏡孔板仏 (第143圖中未表示),一個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一個第二可活 動動力變化透鏡8lc、一個反射鏡81d、一侧定透鏡—、一個棱鏡(正 像系統)81f、一個目鏡和一個目鏡孔板81h,它們按照上述順序沿取景器 光物體一側開始佈置。物鏡孔板和目鏡孔板8化固定於相機體Μ 上,其餘光學元件(8lb-8lg)由取景器支撐框幻支撐。在由取景器支撐框 82支4牙的光學元件81l>81g中,反射鏡81d、固定透鏡81e、稜鏡81f和目 鏡81g都固定在取景器支撐框82上它們各自的預定位置處。該變焦取景器 設置有分別固定在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透 鏡81c上的一個第一可活動框83和一個第二可活動框料。第一可活動框 83和第二可活動框84分別由一根第一導向軸85和一根第二導向軸86沿 J39 200403518 光軸方向導向’该第一導向軸85和第二導向軸86沿平行於攝影光軸Z1的 方向延伸。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c 有一個共同軸,不管第一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81b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 透鏡81c之間的相對位置怎樣變化,該軸始終保持與攝影光轴Z1平行。第 一可活動框83和第二可活動框84分別由第一壓縮盤簧87和第二壓縮盤簧 88向前朝物體一側偏置。該變焦取景器設置有一個大致為圓柱形的組合有 凸輪的齒輪90。該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安裝在一個轉軸的上,並由該轉 軸支撐。該轉軸89固定於取景器支撐框82上,平行於光軸Z3 (攝影光軸 Z1)延伸。 該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0的前端設置有一個正齒輪部分9〇a。該組合有 凸輪的齒輪90在緊鄰正齒輪部分9〇a後面設置有一個第一凸輪表面9〇b, 在第一凸輪表面90b和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後端之間設置有一個第二凸輪 表面90c。5亥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由一個壓縮盤簧9〇d向前偏置,以消除 間隙。一個從第一可活動框83突出的第一從動銷83a (見第148圖)通過 第二、’宿^ 5 87的彈性力壓靠在第一凸輪表面9〇b上,同時從第二可活動 框84突出的第二從動銷8如(見第143圖、第146圖和第ι48圖)通過第 二壓縮盤t 88咐單性力壓靠於第二凸輪表面9〇c上。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 的轉動使仔分卿定第—可活動動力變化透鏡和第二可活動動力變化 透鏡81c的第一可活動框83和第二可活動框84,按照預定運動方式沿光轴 方向運動,同時根據第一凸輪表® 90b和第二凸輪表面9〇c白勺輪廓改變二 者之間的空間,以便與變焦透鏡71的焦距同步改變變焦取景器的焦距。第 156圖是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的外周表面展開圖,表示在三種不同狀態, 即在又“、、透鏡71處於廣角端、遠攝端和回縮位置的每種狀態下,第一從動 .肖矛第凸輪表面90b的位置關係,以及第二從動銷84a和第二凸輪表
140 200403518 面9〇C之間的位置關係。除了物鏡孔板81a和目鏡孔板81h之外,變焦取景 态的所有το件組裝在一起,製成一個如第143圖所示的取景器單元(配件) 80。忒取景器單元80通過第5圖所示的安裝螺釘8〇a安裝在固定透鏡筒22 頂部。 數位相機70在螺環is和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之間設置有一個取景器 驅動齒輪30和一個齒輪系(減速齒輪系)91。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設置有 一個正齒輪部分30a,其與螺環18的環形齒輪18c相嚙合。變焦馬達15() 的‘動通過取景益I區動齒輪3〇和凿輪系91 (見第146圖和第147圖)從環 形齒輪18c傳遞給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該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在其正齒輪 4刀30a的後面没置有一個半圓柱部分3〇b,並進一步設置有分別從正齒輪 部分j〇a丽端和半圓柱部分3〇b後端突出的一個前轉動銷3〇c和一個後轉動 銷30d ’使該前轉動銷3〇c和後轉動銷3〇cUi於取景器驅動齒輪%的一個 同‘軸上σ亥鈾轉動銷3〇c可轉動安裝於一個軸承孔22p内(見第6圖), A軸承孔-2p幵》成在固疋透鏡筒22上而後轉動銷可轉動安裝於另一軸 承孔21g内(見第8圖),該轴承孔21g形成在CCD保持器2丨上。由於這 種結構,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可繞其平行於透鏡筒軸2〇 (螺環丨8的轉轴) 延伸的轉軸(轉動銷3以和3〇〇1)轉動,但不能沿光軸方向運動。齒輪系 91由多個齒輪構成:一個第一齒輪91a、一個第二錄仙 一第四咖。第一至第三齒輪91a、91b、心 由一個大齒輪和一個小齒輪構成的雙齒輪,第四齒輪91d是如第5圖和第 146圖所不的-個簡單的正會輪。第—至第四齒輪仙、_、…和91d分 別可轉動錢在四辦行於攝影光軸Z1觀定魏筒a㉔的轉動銷 上。如第5圖至第7圖所示,一個#輪固定板92通過安裝螺釘咖固定於 該固定透鏡筒22上,緊鄰在第一至第四嵩輪91α、·、9ι〇和_前面, 141 200403518 防止第一至第四齒輪91a、91b、91c和91d從它們各自地轉動銷令出來。如 第146圖至第M8圖所示,採用這種恰當固定於其固定位置的齒輪系%, 取景驅動齒輪30的轉動能夠通過齒輪系91傳遞給組合有凸輪地齒輪 90。第6圖至第8圖表示取景器驅動齒輪%、取景器單元⑽和錄系% 都固定在EI定透鏡筒22上時,變f、透鏡71所處的—種狀態。 如上所述,螺環18受到連續驅動,在繞透鏡筒軸卻相對於固定透鏡 筒22^第-線性導向環14轉動的同時,沿透鏡筒轴z〇(攝影光轴⑴力
向向前運動,直到變焦透鏡71從回縮位置達到廣角端(變焦範圍)為止。 之後’螺環18在峡位置相對於固定透鏡筒22和第_線性導向環μ繞透 鏡筒軸zo轉動’即不沿透鏡筒軸ZG (攝影雜ζι)運動。第μ圖至第 25圖、第144圖和第145圖表示螺環18的不同操作狀態。具體而言,第 23圖和第144圖表示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下的螺環π,第%圖和第⑷ 難=焦透鏡71處於廣角端時的螺環1δ,圖25表示變焦透鏡π處於 的:環18。在第144圖和第145圖中,為了容易理解取景器驅動 回輪30和螺環18之間的位置關係,固定透鏡筒22沒有畫出。
在螺環18繞透鏡筒軸ζ〇轉動的同時沿光軸方向運動期間,即變隹透 辦糊爾編錢的—崎(即緊鄰在變焦 二=^間’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不繞透鏡筒轴初轉動。僅當變隹透 ^軸^肖辦_之_絲_,取景_絲30繞透 =同軸Z0在,定位_。即,在__ =:分3_用取景器驅動齒晴部的_小部分,=由 在細鏡的回罐下位於前轉編肖撕後㈣咖 二:二透鏡71的回縮狀態下不與螺環的18的環形齒輪心 心在#麵71剛__端之前’環形齒輪⑻晴到達正齒輪
142 200403518 部分30a並與其喷合。錢,從廣角端到遠攝端,由於螺環i8不沿光轴方 向(如第23圖至第25圖、帛144圖和第145圖所示水平方向)運動,因 此環形齒輪18c與正齒輪部分3〇a保持嚙合。 從第153圖至帛155目中可以理解,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的半圓柱部分 屬a又置有-個不凡整的圓柱部分3〇Μ和一個平表面部分動2,該平表面 部分形成為該不完全圓柱部分3Gbl的_個切掉部分,以便該平表面部分 30b2沿取景器驅動齒輪30的轉軸延伸。因此,半圓柱部分勘具有一個非 圓形的k截面’即大致為D形的橫截面。如第153圖至第155圖所示,正 齒輪她上-麵鄰平表面部分雇的特定齒,沿該正齒輪3()a的這些特 定齒與環形齒輪18c 口齒合的方向(即帛153圖所示水平方向),徑向向外突 出到超過平表面部分30b2的位置。當變焦透鏡71處於回縮狀態時,取景 器驅動齒輪30處於其特定角度位f,在該位置平表面部分避如第⑸ 圖所示面向螺環18的環形齒輪收。在第⑸圖所示狀態下,由於平表面 部分3%2非常靠近環形齒輪18c的齒頂圓,取景器轉齒輪%即使被驅 動也不能轉動。也就是說,即使取景器驅_輪3()觸在第153圖所示狀 態下轉動,平表面部分30b2也將碰到環形齒輪18c的一些齒,使取景器驅 動齒輪不能夠轉動。 μ 如果螺環18向前運動,直到螺環18的環形齒輪收如第i45圖所示 恰當地與取景器驅動齒輪30的正齒輪部分3〇a接合,那麼螺幻8中包括 全部環形齒輪18c的那部分在光軸方向上位於半圓柱部分3〇b的前面。在 此狀態下,由於半圓柱部分3〇b在變焦透鏡的軸向上不與環形齒輪收 交疊,因此取景器驅動齒輪30通過螺環18的轉動而轉動。 时 儘管螺環IS在其環形齒輪ISc前面設置有該組三個轉動滑動凸起 18b,其中每個轉動滑動凸起18b的徑向高度大於環形齒輪收的徑向高度 143 200403518 咖輪3G在螺環18的環向上位於該三個轉 角&的Mr'18的轉動結束’因此當螺環18在廣 =驅動齒輪30。隨後,由於在環形齒輪收與正齒 干餘 該組三贿動滑動凸起⑽在繼向上位於正齒輪部條前面, 因此该組二個轉動滑動凸起18b和正齒輪部分施不相互干涉。 軸方ΐίΓΓΓΙ^於Γ種狀態下繞透鏡筒轴z〇轉動的同時又沿光 评18正外邻Μ種“下在透鏡筒軸ZG上的—侧定位置處轉動的 4 18,正齒輪部分3〇a形成在取景器齒輪3G的特定部分 ΓΓ在舰的軸向固定位聯動時才與環職輪收接合^ =圓柱部分3Gb軸在取咖_輪3()上其場部分伽後面, ==^ΙΓ^Ζ()_3_光財_時,取景器驅動 半陳部分观與環形齒輪㈣生避纖。由於該 二二η焦透鏡71在回縮位置和緊鄰廣角端之後的—個位置之間延 和回縮時’取景器驅動齒輪3G不轉動’但是取景_齒輪如僅在變 …顧71受到驅動而在廣角端和遠攝端之間改變焦距時轉動。簡言之,取 德駆動錄3〇僅在其轉與變域鏡7丨_縣學纽 到驅動。 丁4又 定…fn衣18何吩轉動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都轉動,那麼由於即使 在^…鶴齒輪〕〇不必驅動變焦取景器時,即變焦透鏡η從回縮狀態 二Κ伸顺角㈣,取景純麵輪如也轉動,所以從該取景器驅動齒 兩延伸到變焦取景器可活動透鏡的驅動傳遞系統就不得不設置一個使可活 動透鏡不與取景㈣_齒輪接合的空轉部分。第Μ圖是__於第⑼ 144 200403518 圖的展開圖’表示設置有這樣一種空轉部分的組合有凸輪的酱輪的外周 表面(相當於變焦透鏡71的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在第156圖和第π 圖中,為了表示清楚’都未畫出正齒輪部分術。 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的第一凸輪表面鳴,相當於組合有凸輪的錄 90的第-凸輪表面· ’設置有一個長線性表面9〇bi,,該表面即使在组八 有凸輪的齒輪90轉動時也能夠防止彳__,(相當於從麵 1)1 轴方向Z3’(相當於光轴Z3)運動。同樣,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0,的第二凸 輪表面败,相當於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的第二凸輪表面恢’設置有Γ個 長線性表面90cl,,該表面即使在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轉 Γ第動ΓΓ當於從動鎖84a)沿光轴方向z3,運動。通過比較第陶 ==伽解亀_⑽bl,侧了第—嶋祕,的一個 =2區域’因而縮短了該第二凸輪表面鳴,的其餘環 加了該凸輪表面的傾钭产。8 這不可避免地增 慨,的一她峨w 了第二凸輪表面 域,該其餘環向區域轿凸輪表輪,的其餘環向區 飞用作先軸方向推動從動銷 =:::::輪表面~ 量下每個情敎’磐組合有⑽触輪9㈣每單位轉動 «I = _組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即沿光_的運動 -凸輪表面9(2,錄1^定位精度移動每個從動銷83’和84,。如果減少第 生,那麼就不得凸輪表面9〇〇’中每個表面的傾斜度以避免該問題發 的小型化。在^用合有凸輪的齒輪9〇,的直徑,這將不利於變焦透鏡 下,也存在這樣的問^代替0柱形凸輪元件如組合有凸輪的齒輪的情況 145 200403518 相反,在該變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其中當取景器驅動齒輪%不必要 ’其不會翻動,在該實施财,組合有凸輪的錄⑻不必在第一 和第二凸輪表面90b和90c上都設置一個空轉部分。因此,既不用增加該 *表面的傾_度’也不用增加組合有凸輪㈣輪9◦的直徑,就可以在第 。。第&輪表® 90b和90c中的每個表面上保障一個凸輪表面的有效環 向^域’違區域用於沿光軸方向移動從動銷8%和8如。換句話說,既能夠 。又…、取不為的驅動系統小型化,又能夠以高精度驅動取景器光學系統的 ° 一動透鏡。在交焦透鏡的本實施例中,因為考慮到第⑽圖至第刚圖 =不齒輪之間存在間隙和遊隙,當變焦透鏡川足回縮位置向前延伸時,在 =透鏡71 _達到變焦區域⑽端)之前,環_輪㈣將與正齒 ^刀加㈣合’因此,組合有凸輪的錄州的第—和第二凸輪表面_ 90c /刀^置有與上述線性表面_,和财一樣的線性表面嶋和 ①、紐表面9〇bl和90cl的環向長度遠遠小於對比實施例十線性 表面90bl,和90cl,的環向長度。 在交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iy τγ/ 、 衣形回輪18c形成為使取景器驅動齒輪30 言,環形 &αΑ,. 口紐齒輪齒18cl的齒高比環形齒輪18c 的其他正吊齒輪齒18b2的齒高短。 弟149駐弟152圖表不在變$、魏π鄕 處於回縮狀態到第145圖所示變焦 又…、透鏡乃 ^ 0± ^ . ,兒71處於廣角端狀態的狀態變化過程 叫序中,各不同狀態下螺環18 、柱 正齒輪部分施之間的位置關係。聊=18娜』驅動齒輪30的 1, 、形_輪18c和正齒輪部分30a之間的位 =在…8沿槪輸,肖·_巾間獲得的。 口此,短齒輪㈣1接近正齒輪部分施,並如㈣騎示緊鄰在
U6 200403518 正齒輪部分3〇a附近。第153圖表示從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前部觀察的第⑼ 圖所示狀態。從第⑸圖中可以看到,短齒輪齒Uel没有與正齒輪部分他 嚙合。正常齒輪齒收2隨齒輪齒觀轉正齒輪部们加更遠,因此也 沒有與正齒輪部分30a鳴合。在螺環18外周表面的特定部分上=有开/成用 作環形齒輪18c齒輪齒的齒輪齒;該特定部分位於螺環18環向上緊鄰短齒 輪齒18cl的部分,在該短齒輪齒18cl相對兩側的一側上。因此,在第⑼ 圖和第⑸_示階段,該環形齒輪18c沒有與正齒輪部分施嗜合,以致 螺環18的轉動不能夠傳遞給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在該聯接中,在第⑼圖 和第⑸圖所示階段,該環形齒輪收的—部分仍然面向該平表面部分回 30b2,以防止該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轉動。 螺環18沿透鏡筒前伸方向的進一步轉動,使短齒輪齒_到達盆如 第⑸圖所示位置。在第151圖所示階段,短齒輪齒咖接觸正齒輪部分
3〇a的-個齒,然後沿透職前伸方向(第⑸圖中的向上方向)壓迫該音, 並開始使取景器驅動齒輪3〇轉動。 U 沿透鏡筒前進方向進一步轉動螺環18,使正常齒輪齒_的一個靜 迫正齒輪部分3〇a的下一個齒輪齒,從而持續轉動取景器驅動齒輪%,盆土 中正常齒輪18e2的該齒在螺環18環向内,在短錄齒_相對兩側的1 側上毗鄰該短齒輪齒l8cl。之接 s 之後,%形嵩輪18c通過正常齒輪18c2邀 齒輪齒的接合,將螺環18的進-步轉動傳遞給取景器驅動 ㈣輪対謂圖所示螺環18達物角綱階段,由於 18cl已經通過與正齒輪部㈣㈣合點,因此短獅㈣不再用於 螺5衣18絲角端和遠攝端之關變焦範_的後續轉動。 因此,在該變焦透鏡的該實施例中,首先與取景器驅動齒輪3 輪部分3Ga接合的—部分環形齒輪收形成至少-個《輪齒〇叫’其 147 200403518 齒高小於魏職輪料他齒_高。根據誠構, 與正齒輪部分3〇a „仏止人 18c ’那麼環職輪收就能夠可靠和安全地與正齒 輪口P刀j〇a 口圈合。即,為古( “(正㊉)齒輪齒情況下,由於相鄰高齒輪齒頂 爷不同的相對角度,它們的。齒合很淺㈠刀始。齒合區窄),以致於它 們之間_合有可能失敗(失去接合)。然而,由於短觸阳—直運 動,直驗齒輪齒收1和高齒輪齒(取景器驅動齒輪30的正齒輪部分撕) 抑鍋爾彳·彳目紐,嶋獅_合(初始 ^ 吏它們之間不可能有失去接合的機會(失去接合)。此外,該 ^構減/了 %形齒輪18e於正齒輪部分施的嗔合過程的衝擊,從而能夠平 • 化括取'7、益驅動齒輪3G的變焦取景n轉系制操作’並減少變 焦取景器驅動系統產生的噪音。 、儘官上相述主要觀在魏透鏡川細縮位置輕焦顧前伸的操 °矛中Ίχ現的㈣’但是當變焦透鏡回縮到回縮位置的操作中也確實 有同樣的特徵。 、 、/文里解在艾焦透鏡的實施例中,第二透鏡組LG2回縮成與攝影 光軸f偏離,同時向圖像平_縮以定位在安裝有第三透鏡組⑹、低通 渡波器LG4及CCD圖像感測器6〇的空严曰 1 (軸線上空間)徑向外側的空間 ^線心間)巾。這使得有可能當變紐鏡變焦透鏡71處於完全回縮狀 騎,最大程度地减小變焦透鏡變焦透鏡71白勺長度,此長度變得顯著比一 般可伸縮變焦透鏡的長度短。 、 另外,第一透鏡框6 (第二透鏡組£G2)能以高定位精度繞柩軸%轉 動,因爲樞軸33的前端和後端分別由前部第二透鏡框支撑板36和後部第 透.兒忙支择板37支择,這些支撑板足够地彼此隔開以保證樞轴%的足 够長度。况且,姉33的前端和後端能分別由前部第二透鏡框支撑板%
148 200403518 和後部第二透鏡框支撑板37支撑,而斑μ α — 班門早το 76無關(不與快門單元 76干涉),因爲樞軸33定位成不盥快門1 _ /門早70 76重叠,即使用作與第二透鏡 組脱不同的光學元件的快門單元76定位在第二透鏡組活動框8内也是如 此0 本發明不局限於上述賭實施例。例如,儘餘變鱗鏡的上述實施 例中樞軸33平行於攝影光軸Z1延伸,但第二透鏡組柩抽^能由不平行於 攝影光軸zm伸雜滅替,射,絲元件(第二透鏡組lg2)繞雜
軸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即,僅當魏透鏡變焦透鏡?1在準備攝影狀態下 時’光學元件(第二透鏡組LG2)的光财需要與攝就軸Z1重合。換句 話說’當變焦透鏡變焦透鏡71在回縮狀態下時,光學元件(第二透鏡組 的光軸能對於攝影光軸Z1傾斜。 儘管在變焦透鏡的實施例中,第二透鏡組LG2用作回縮到徑向回雜 置的可伸贼學猶,但魏魏魏7丨紐改,赠任何其他透鏡 組用作可伸縮光學讀,或者諸如倾狀器LG4之類的 件用作可觸光學元件。 ^ 本發明不僅能適用於諸如上述變焦透鏡變焦透鏡7 i之類的可伸縮變焦 透鏡’而且也適驗可伸縮固定焦距透鏡,其中透鏡筒分別在使用和不艾使 用時從相機體伸出和回縮。 根據本發明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不僅能包括在諸如上述數位相機之 類的數位相機中,而且也能包括在其他光學儀器中。 顯然可以對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可以進行多種改變,但是這種改進都 在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精神和範圍内。應職出,這裏包含的所有内容僅 用於說明,並不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149 200403518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根據本發明的變焦透鏡的一個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第2圖是支撐該變焦透鏡第一透鏡組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3圖是支撐該變焦透鏡第二透鏡組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4圖是用於從固定透鏡筒伸出和回縮第三外透鏡筒的該變焦透鏡的 透鏡筒伸縮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第5圖是該變焦透鏡的透視圖、局部分解立體圖,表示取景器單元到 麦焦透鏡的安裝程式以及從齒輪系到變焦透鏡的安裝過程·, 第6圖是由第5®巾所示元件組成的變焦透鏡裝置的透視圖; ^ 第7圖是第6圖中所示變焦透鏡裝置的側視圖; 第8圖是從斜後方觀察第6圖中所示變焦透鏡裝置的透視圖; 第9圖是安裝有第6圖至第8圖所示的變紐鏡裝置的數位相機的一 個實施例的軸向截關,其情影光軸社铸和攝影光軸的下半部分別 表示變焦透鏡處於遠攝端和廣角端的狀態; 第1〇圖是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第9圖所示數位相機的軸 圖; 第η圖是第1圖令所示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 # 第12圖是第4圖令所示螺環的展開圖; :13圖是第丨圖_所示螺環的展開圖,虛線表示其内圓周表面的結構; 第14圖是第i圖t所示第三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第15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第16圖是第1圖中所示凸輪環的展開圖; 第17圖是第1圖中所示凸於 輪%的展開圖,虛線表示其内圓周表面的結 150 200403518 第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二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第圖疋第1圖令所示第二透鏡組活動框架的展開圖; 第2〇圖是第丨圖中所示第二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第21圖是第1圖中所示第—外透鏡筒的展開圖; 圖疋.亥又焦透鏡元件的概念圖,表示這些元件之間作有關的 關係; ' 第圖疋私%、第二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該變焦 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上述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24圖是觸環、第三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酬,表示在該變 焦透鏡的廣角端時,上述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25圖是該螺環、第三外透鏡筒和_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該變 焦透鏡的祕端時,上述元件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26圖疋δ亥螺環、第三外透鏡筒和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它們之 間的位置關係; 第27圖疋5亥固定透鏡筒的展開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回縮狀態時,螺 環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28圖疋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 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29圖疋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螺環 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30圖是與第2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的一組轉動滑動凸起相對 於固定透鏡筒的位置; 第31圖是沿第27圖中Μ2-Μ2線的截面圖; 第32圖是沿第23圖中Μ1-Μ1線的截面圖; 151 200403518 第33圖是第9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上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4圖是第9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下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5圖是第10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上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6圖是第10圖中所示變焦透鏡的下半部基礎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第37圖是第三外透鏡筒和螺環之間連結部分的基礎部分的放大載面 圖; 第38圖是與第37圖相似的視圖,表示拆去止擔元件的狀態; 第39圖是與第3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第38圖所示的狀態下第三外 透鏡筒和螺環在光軸方向上彼此脫離的狀態; 第40圖疋固疋透鏡茼、止擔元件和一組安裝螺釘的基礎部分的透視 圖,表示從固定透鏡筒中拆去止擋元件和安裝螺釘的狀態; 第41圖是她於f 4G _透個,表輯過絲螺釘止狀件被正 確安裝到固定透鏡筒上的狀態; 第42圖是與固定透鏡筒的相應基礎部分有關的螺環基礎部分的放大展 開圖; 第43圖是與第4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上的特定轉動滑動凸起與 固定透鏡筒的圓環槽之間的位置關係; 弟44圖是與固定到凸輪環上的一從動滾柱組有關的第三外透鏡筒和第 一線性導向環的展開圖; 第45圖是與第4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 和固定透鏡筒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46圖是與第44圖相似的葙m t ^ 勺視圖,表不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螺環 和固定透鏡筒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47圖是與第44圖相似的顏圄主 1視圖表不螺壞和固定透鏡筒之間的位置 152 200403518 關係; 弟48圖是螺環和第—線性導向環的展_,表示變焦透鏡在回縮狀態 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斤第49圖是與第賴目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螺環 和第一線性導向環的位置關係; 第50圖是與第4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端時,螺環 和第一線性導向環的位置關係; 第圖是與第4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和第—線性導向環之間的 位置關係; 第52圖是凸輪環、第一外透、第二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的 展開圖,表不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53圖是與第5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廣角端時,凸輪 %、弟-外透鏡筒、第二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弟54圖是與第52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凸輪環、第一外透鏡筒、第二 外透鏡筒和帛:輯峨嶋賴_彻彻位置關係; •弟55圖是與第52 __視圖,表示凸輪環、第—外透鏡筒、第二 外透鏡筒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圖是該變焦透鏡基礎部分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一線性導向環 中拆去第三外透鏡筒的狀態; 树第57圖是該變焦透鏡基礎部分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圖所示的 •k:焦透鏡塊巾拆去第二外透鏡筒和從動偏置環簧的狀態; 第58圖是變焦透鏡元件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57圖所示的變焦透 鏡塊中拆去第一外透鏡筒的狀態; 第59圖是變焦透鏡元件的分解立體圖,表示從第兄圖所示的變焦透 153 200403518 鏡塊中拆去第二雜導向環,從包含在該變焦透鏡财的 去從動滾柱組的狀態; 兩衣甲拆 弟60圖是與固定到凸輪環的從動滾柱組有關的螺環、第三祝 第-線性導向環和從動偏置環簧的展表示變紐鏡處於^ 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狀心 ^ 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__廣 弟-外透鏡同H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2圖疋與⑽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焦透鏡的遠攝 弟二外透鏡筒、第-線性導向環之_位置g :=:Γ_ 一㈣細、*-線 的基礎邹5==^==飾·侧㈣糊和螺環 _ k鏡间和‘壞的内部徑向觀察的放大展開圖; 的狀=圖疋與弟6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螺環在透鏡筒伸出方向上轉動 :64圖中所示的第三外透鏡筒和螺卿分的放大展開圖; 圖空第66 ^一比較例中前環和後環部分放大展開圖;該比較例是與第64 圖中所示㈣三«簡和螺環相比較; 的狀鄕Ο圖她的視^,絲後環姉於前職第67圖所示 的狀‘怒下輕微轉動的狀態; 口 "丁 f 69圖是第6〇圖(第44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錢_61圖(第45圖)中所相面_放大圖; Γ1圖^62圖(第46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圖疋第6。圖(第47圖)中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154 200403518 第73圖是第5圖和第ι〇圖中所示變焦 半部_截面圖,表示該變焦透鏡在廣角端時的線 弟74圖是與第73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該 導向結構; 又…、透鏡在廣角端時的線性 第75圖是與第7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 線性導向結構; 又…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的 第76圖是第5圖至第1〇圖令所示變焦 第一外透鏡筒、外透鏡筒、第二線性導向環 ^視圖,其中包括 別徑向位於凸輪環_科_第—外透顧^ ,表示分 置關係; 1 I雜導向%之間的位 第77弟圖5暇㈣圖情示變焦透鏡的部件透視圖,其中包括 圖令所不的所有元件和第一線性導向環 /拆卸位置伸出的狀態; 〜、弟一外透鏡筒向其組裝 f78圖是第77騎示的料從其斜後方看切透視圖; 表不錢焦透鏡的回縮狀態下,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传.展開圖, J =與第79圖相似的簡,表示峨她廣角端時,凸輪 < μ-m活動框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弟81圖是與第7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變 環、f二透鏡組活動框和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驗置關係r凸輪 弟82圖是與第79圖相似的視圖 第二綱崎竭觸#、;知嶋、‘條活動框和 動件凸輪環_圖’表示第二透鏡組_的—组前凸輪從 牙/兩%的-組所内凸輪槽和一組後内凸輪槽之間交點的狀態; 155 200403518 第84圖是從斜前方觀察第5圖至第10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部分的透 視圖,其中該部分包括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第二線性導向環、快門單元和 其他元件; 第85圖是從斜後方觀察第84圖中變焦透鏡部分的透視圖; 第86圖是與第84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當第二透鏡_動口位於其相 對於第二線性導向環軸向運動的前界限處時與第二線性導向環之間的位置 關係; =87圖是從斜後方觀察第86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部分的透視圖; 第88圖是第二線性導向環的正視圖; 〜第89圖衫二透鏡組活雜n性導向環和其他元件處於纟旦裝狀 •怒的後視圖; 弟9〇圖讀第—外透鏡筒的—組凸輪從動件麵的凸輪環和第一外透 ^的展帽,表示在該變焦透鏡處於_狀態時,第—外透鏡筒和凸輪 每之間的位置關係; 件通==第=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外透鏡筒的每個凸輪從動 :__.透鏡_時- -外料9G __簡,表示在簡紐_雜端時,第 透鏡同和凸輪環之間的位置關係; 位置L s讀賴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外透鏡筒和凸輪環之間的 第圖是第90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156 200403518 第96圖是第91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97圖是與第95圖和第96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一外透鏡筒的每個 凸輪從動件位於凸輪環的有關外凸輪槽的傾斜導弓丨部分的狀熊; 第98圖是第92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99圖是第93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100圖是第94圖所示圖面的局部放大圖; 第101圖是與第95圖相似的視圖,表示該凸輪環外凸輪槽组的結構的 另-實施例’表示該魏透鏡處於回驗態時,第—外透顧和凸輪環之 間的位置關係; 第_是該變焦透鏡用於支撐裝有第二透鏡組的第二透鏡框的結構 的分解立Μ,該結_時驗將第二透鏡__徑向回縮位置益調節 第二透鏡框的位置; 弟103圖疋弟102圖中所示的繁-读倍拆南 魏框祕崎_結_及電荷 耦合器件(CCD)支架的位置控制凸輪桿的斜前方透視圖; 第104圖是第103圖中所示的第-读锫^职 置控制凸輪桿的結構的 秤俊方透視圖, 第1〇5圖是相似於第1〇4圖的視圖’表示位置控制凸輪桿在進入一個 凸輪桿可插孔過財的«,郎輪桿可魏位於安裝在第二娜 框的一個後第二透鏡框支撐板上; 第106圖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正視圖; 第107圖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透視圖; 視圖; 第娜圖是第二透鏡組活動框以及安農在其上的快門單元的斜前方透 第潜圖是請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快門單元的斜後方 157 200403518 透視圖; 第110圖疋帛1〇8 II中所示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快門單元的正視圖; 第111圖是第108 II中所示的第二透鏡組活動框和快門單元的後視圖; 第112圖疋相似於第lu圖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回縮到徑向回縮位 置的狀態; 第113圖是沿第11〇圖中M3-M3線的剖面圖; 第114圖是帛105圖和帛108_至第112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框的結 構正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保持在第11〇圖所示拍攝位置時的狀態; 第II5圖疋帛1H圖中所示第二透鏡框的結構的部分正視圖; 第116圖是相似於第115圖的視圖,但表示不同的狀態; 第m圖是第105圖和第灌圖至第116圖中所示的第二透鏡框結構 的部分正視圖; 弟⑽圖疋弟105圖和第灌圖至第116圖令所示的第二透鏡框結構 的部分正視圖’表示當第二透鏡框保持在如第_圖和第m圖所示拍攝 位置時,第二透鏡框和CCD支架的位置控制凸輪桿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19圖是相似於第118圖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和CCD支架的位 置控制凸輪桿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20圖是是相似於第118圖的 ⑽視圖,表不當苐二透鏡框保持在如第 112圖所示的徑向回縮位置時,第 之間的位Μ係; 魏跡咖技的位雜制凸輪桿 第⑵圖是從CCD支架的斜前下方觀察的第}圖和第*财所示的自 動凋焦(AF)透鏡框和CCD支架的透^ ^ CCD支架接觸的狀態;U圖’表不AF透鏡框完全回縮到與 第122圖是CCD支架、AF透鏡框 一1兄、,且活動框的正視圖; 158 200403518 第123圖是CCD支架、AF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第二透鏡框 和其他元件的透視圖; 弟124圖是與第123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完全向後移動並 完全轉動到徑向回縮位置的狀態; 第125圖是第9圖中所示的變焦透鏡上半部基礎部分的軸向截面圖, 表不用於該透鏡巾曝光控·撓性_電路板(p猶)的佈線結構; 第⑶圖是第二透鏡、撓性PWB和其他元件的透視圖,表示由第二透 鏡框支撐撓性PWB的方式; 第m圖是第二透鏡框和AF透鏡框的透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回制 緊靠AF透鏡框的狀態; 第Π8圖是第二透鏡框和^透鏡框的側視圖,絲第二透鏡框與处 透鏡框剛剛接觸前的狀態; 、 弟129圖是與第128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二透鏡框與处透鏡框接觸 時的狀態; 弟130圖是第二透鏡框和AF透鏡框的正視圖,表示它們之間的位置關 係; # 第⑶圖是包圍第二透鏡組活動框的第一外透鏡筒和由第一外透鏡筒 固定的第一透鏡組的第一透鏡框的透視圖; 第圖是第一外透鏡筒和第一透鏡框的正視圖; /第133目是第-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AF透鏡框和快門單元的 斜所方透視®,表示在該變紐鏡處於待拍攝狀態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 係; # 第134圖是帛133圖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μ透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斜後方透視圖; 159 200403518 第1j5圖疋與第IB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一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 動框、AF透鏡框和快門單元之間的位置關係,表示該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 態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36圖是第135圖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AF透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斜後方透視圖; 第7圖疋第135圖中所示的第一透鏡框、第二透鏡組活動框、A?透 鏡框和快門單元的後視圖;
i弟138圖是第一透鏡框、第一外透鏡筒、第二透鏡組活動框、af透鏡 框和快Η單元在該變紐鏡處於回縮織_透視圖,表補變焦透鏡處 於回縮狀態時,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弟139圖是第138圖中所示的第—透鏡框、第—外透鏡筒、第二透鏡 ,、且活動框、AF透鏡框和快Π單元的正視目; · 第140圖是該變焦透鏡的快門單元的分解立體圖; 第=圖是第9圖中所示變焦透鏡上半部中的第—透鏡組附近的㈣ 刀的縱向截_,其中該變焦透鏡處於待拍攝狀態;
半部與第141圖相似的視圖’表示第10辭所示的變焦透鏡 的相同心刀,其中,該變焦透鏡處於回縮狀態; 1=圖是第5圖至第8财所示取景器單摘分解立體圖; 請圖是舆第23圖相似的視圖,是與變焦翁 關的螺環和第三外透鏡筒的展_,表示 “驅動^ 們之間的位置關係; 枝-透鏡處於回縮狀態時,它 弟145圖是與第24圖相似的視圖,是與變焦 關的螺伽纖崎_,她帛 “[動⑽ 間的位置關係·, '、、、透鏡的廣角端時,它們之 160 200403518 第M6圖是該變焦透鏡的功率傳輸系統的透視圖,其用於將變焦馬達 的轉動通過螺環傳遞給組裝在取景器單元中的取景器光學系統的可活動透 jbjL· · 鏡’ 第I47圖是第I48圖中所示功率傳輸系統的正視圖; 第I48圖是第I48圖t所示功率傳輸系統的側視圖; 第149圖是螺旋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放大展開圖,表示螺旋環在透 鏡筒伸出方向上« I44騎示的聰位置躺娜145騎示的廣角端 的過程中,螺旋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之間的位置關係; 第150圖是與第14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帛149圖中所示狀態之後 的狀態; 第151圖是與第14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第15〇圖中所示狀態之後 的狀態; 第152圖是與第149圖相似的視圖,表示在帛151圖中所示狀離之後 的狀態; 〜 第153圖是第150圖中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視圖;
第I54圖是第⑸目中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視圖; 第155圖是第152圖中所示的螺環和取景器驅動齒輪的正視圖; 第156圖是取景器單元的組合有凸輪的齒輪展開圖; 一第157 ®是與第_相似的視圖,是組合有怠速部分帶凸輪的齒輪 與第156圖中所示的帶凸輪的齒輪相比較的實施例。 [主要元件符號對照說明] 6···第二透鏡框 6a…圓柱形透鏡座部分 6b…帶樞軸圓柱部分 6c…擺臂部分 6d···通孔 6e…接合凸起 6f···前彈簧支撐部分 6g…後彈簧支撐部分 161 200403518 6h…前彈簧保持凸起 6i…後彈簧保持凸起 6j…位置控制臂 6m…後凸起部分 6n…接觸表面 6q…直平表面 6r…傾斜表面 33…極轴 33a…法蘭 3 4X···第一偏心轴 34X-a···大直徑部分 34X-b···前偏心銷 34X-C···後偏心銷 34X-d···槽 37Y…第二偏心軸 34Y-a···大直徑部 34Y-b···前偏心銷 34Y-C···偏心銷 34Y-d···槽 35···轉動限制轴 35a···大直徑部分 35b…偏心銷 35c···槽 36…第二透鏡框支撐板 36a…第一垂直延長孔 36b···樞軸孔 36c···凸輪桿可插孔 36d···螺釘插孔 36e···第一垂直水平延長孔 36f···第二垂直延長孔 36g···彈簧接合槽 37…後透鏡框支撐板 37a···第一垂直延長孔 37b···極轴孔 37c···凸輪桿可插孔 37d···螺釘孔 37e···水平延長孔 37f···第二垂直延長孔 37g···導鍵可插槽 38…壓縮盤簧 39…前扭轉盤簧39 39a···前彈簧端39a 3%…後彈簧端3% 40…後扭轉盤簧 40a···前固定彈簧端40a 40b…後可活動彈簧端 66···螺釘 66a···螺紋轴部 66b…十字槽 LG2···第二透鏡組

Claims (1)

  1. 200403518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光學元件伸縮機構,用於包括具有多個光學元件的光學系 統的可伸縮透鏡,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包括·· 線性可動環(8),配置成沿所述光學系統的光軸沒有轉動地被導向, 所述線性可動環進一步配置成當所述可伸縮透鏡從操作狀態運動到完全 回縮狀態時,沿所述光軸向一平面回縮; 可才危動框(6),在樞軸(33)上旋轉以繞所述樞軸擺動,所述可擺 動框定位在所述線性可動環内並且由其支撑,所述可擺動框支撑作爲所 述多個光學元件之一的可伸縮光學元件; 位置控制器(6e、35和39、及21a),配置成保持所述可擺動框,從 而當所述可伸縮透鏡在所述操作狀態下時,所述可伸縮光學元件保持在 所述光軸上,所述位置控制器進一步配置成繞所述樞軸轉動所述可擺動 框,從而當所述線性可動環與所述可擺動框一起向所述平面回縮時,所 述可伸縮光學元件回縮到與所述光軸偏離的位置; 内部光學元件(76 (S、A)),在所述光軸方向上定位於所述可伸縮 光學元件相對側之一上的線性可動環内; 一對平行扁平表面(8c和8e),布置在所述線性可動環上,每一個平 行爲平表面在與所述光軸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並且在所述光轴方向上分別 疋位在所相部光學元件的制和後側上,所述_對平行扁平表面在所 述光軸方向上不重叠第二光學元件; 通孔(8g),軸在所述線性可動環上,穿過所猶性可動環,從而 在所述光軸方向上通孔的前、後端分別在所述—對平行爲平表面開放, 所述樞軸定位在所述通孔中;及 -對支撑板(36和37) ’分別附加到所述一對平行扁平表面上,以 163 200403518 支林所述楣軸的相對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樞 軸平行於所述光軸延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一 對平行辭表面其中至少—個(8e)與所述雜可動環的前端面和後端 面一平齊。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一 對支撑板其中之—包括螺釘插孔(37d)並且所述-對支撑板的另一個包 括螺釘插孔(36d),從而所述-對支撑板由插人顺輯釘插入孔性 且鎖入螺釘孔的定位螺釘固定到一對平行扁平表面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線 性可動環包括分別布置在所述-對平行扁平表面上的_對定位凸起部(8j 和8k);及 其中所述i支撑板包括分別把所述—對定位凸起部插人其中的一 對定位孔(36f和37f)。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可 擺動框包括裝配在舰而在姉上_的雜細柱部分 (6b),所述帶樞軸圓柱部分與枢軸一起定位在所述通孔(㈣中,並且 其中所述帶樞軸圓柱部分在所述一對支撑板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進一步包括 安裝在所述枢軸上的壓縮盤簧(38),所趙縮盤簧配置成在所述光袖方 向上偏置所述可擺動框,從而所述帶枢軸圓柱部分的—端壓緊所述一對 支撑板之一。 8 ·如申明專利犯圍第1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一 164 200403518 對支撑板配置餘所述_解行鮮表社勒,從而對支撑板 相對於所述-對平行4平表面的位置在與所述綠正交的方向上分別是 可調整的。 •如^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的光學树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内 邻光學元件包括快門和光圈中的至少一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光 學轉包括至少後部絲元件(LG3、LG4、6G),當職可侧透鏡在
    所_作《下時,錢部光學元件粒麵述可伸絲學元; 並且 其中’所述可伸觀學元件配置成定位在位於轴上空向外側的 車卜空間巾’其巾轴上郎帽紐部光學元件,從而所述可伸縮光學 元件和後部光學元件在光麵方 透鏡位於完全向上__置關内,㈣所述可伸縮 Η .如中請專利範㈣!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 伸縮光學元件包括透鏡組(LG2)。 、中所这了
    I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J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 學系統包括M、輯影光m並且 ,、中所述光 ,、中所述可伸I佰光學元件包括透鏡組 統的-部分。 焦距攝影光學系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 子7C件伸縮機構結合在數位相機中。 "中所述光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 置控制器包括: 冓其中所述位 彈菁⑼),配置成偏置所述可擺動框,將所述可伸縮光學元件定位 165 200403518 到所述光軸上的方向上轉動;和 ,四輪士(2la、4〇),配置成當所述線性可動環與可擺動框一起向所述 平面回、㈣,克服所述彈簧的偏置力而將所述可擺動框轉細從所述光 車由偏離的位置。 B 種光學元件伽機構,用純括具有夠絲元件的光學系 統的可伸縮透鏡,所述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包括·· 線性可動環⑻,配置成沿所述光學系統的光軸沒有轉動地被導向,
    所杉懷.魏-步配置成當所述可魏透鏡從操作狀態運動到完全 回縮狀怨時,沿所述光輛向一平面回縮; 可k動框⑹在樞轴(33)上旋轉以繞所述樞軸擺動,所述可擺 動框定位麵舰性可動勒並結其切,所料鶴框支撑作爲所 述多個光學元件之一的可伸縮光學元件; 位置控制_ ' 35和39、及21a),配置成保持所述可擺動框, 而當所柯伸鏡在操作狀態下時,所财伸縮光學元件保持在光奉 上’所述位置控繼配置成繞樞軸轉動所述可擺動框,從而當所述制
    可動環與可擺雜-起向所述平__,所述可舰光學元件回齡 與所述光軸偏離的位置;及 -對支撑板06和37),在所述光轴方向附加到所述線性可動環的 相對端上’所述-對支撑板的每—支撐板支撑所述樞軸對應的相對端。 16.如找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所述樞 軸平行於所述光軸延伸。 17·如申明專利犯圍弟15項所述的光學元件伸縮機構,其中在所述線 性可動環_«卩种所述可伸縮光學元件的運動細在所述光轴方向 上不會重叠於所述線性可動環上的—對附如區域㈤和㈣,所述一對 166 200403518 支撑板分別附加到所述一對附加區域上。
    167
TW092123356A 2002-08-27 2003-08-26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TWI275854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47338A JP2004085932A (ja) 2002-08-27 2002-08-27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JP2003025412A JP4361286B2 (ja) 2003-02-03 2003-02-03 レンズ鏡筒の光学要素退避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3518A true TW200403518A (en) 2004-03-01
TWI275854B TWI275854B (en) 2007-03-11

Family

ID=28793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23356A TWI275854B (en) 2002-08-27 2003-08-26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035535B2 (zh)
KR (1) KR100803650B1 (zh)
CN (1) CN100487551C (zh)
DE (1) DE10339381A1 (zh)
GB (1) GB2394068B (zh)
HK (1) HK1065107A1 (zh)
TW (1) TWI2758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371A (ja) 1997-06-12 1999-01-0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3771909B2 (ja) * 2002-02-21 2006-05-10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沈胴式ズームレンズ鏡筒及び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沈胴方法
US7043154B2 (en) 2002-08-27 2006-05-09 Pentax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US6987930B2 (en) * 2002-08-27 2006-01-17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US7050713B2 (en) 2002-08-27 2006-05-23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US7088916B2 (en) * 2002-08-27 2006-08-08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US7058293B2 (en) 2002-08-27 2006-06-06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6952526B2 (en) 2002-08-27 2005-10-04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US7031603B2 (en)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US7025512B2 (en)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US6978088B2 (en) 2002-08-27 2005-12-20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7068929B2 (en) * 2002-08-27 2006-06-27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7010224B2 (en) 2002-08-27 2006-03-07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US7039311B2 (en) 2002-08-27 2006-05-02 Pentax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JP2004085934A (ja) *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097367B2 (en) 2002-08-27 2006-08-29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US6990291B2 (en) * 2002-08-27 2006-01-24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having a moving optical element support frame
US6959148B2 (en) 2002-08-27 2005-10-25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US7027727B2 (en)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US7035535B2 (en) 2002-08-27 2006-04-25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US6965733B1 (en) 2002-08-27 2005-11-15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US7085486B2 (en) 2002-08-27 2006-08-0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US7106961B2 (en) * 2002-08-27 2006-09-12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US6963694B2 (en) * 2002-08-27 2005-11-0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US7079762B2 (en) * 2002-08-27 2006-07-18 Pentax Corpor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US7079761B2 (en) * 2002-08-27 2006-07-18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JP2004085932A (ja)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031604B2 (en)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JP3863829B2 (ja) 2002-08-27 2006-12-27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229223B2 (en) * 2004-02-03 2007-06-12 Pentax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JP4520190B2 (ja) * 2004-03-18 2010-08-04 Hoya株式会社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及び沈胴式レンズ鏡筒を備えたカメラ
JP4497970B2 (ja) * 2004-03-22 2010-07-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
JP2005326628A (ja) * 2004-05-14 2005-11-24 Optech:Kk レンズ鏡筒
JP4520253B2 (ja) * 2004-09-02 2010-08-04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684597B2 (ja) 2004-08-13 2011-05-18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制御装置
JP4628039B2 (ja) * 2004-08-13 2011-02-09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703992B2 (ja) 2004-09-02 2011-06-15 Hoya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カム機構
JP4727300B2 (ja) * 2005-05-31 2011-07-20 Hoya株式会社 可動部材の支持構造およびレンズ鏡筒の可動部材支持構造
JP4722567B2 (ja) * 2005-05-31 2011-07-13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ばね張設構造
JP4744939B2 (ja) * 2005-06-01 2011-08-10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537892B2 (ja) * 2005-06-01 2010-09-08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537896B2 (ja) * 2005-06-27 2010-09-08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7003970A (ja) * 2005-06-27 2007-01-11 Pentax Corp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偏光フィルタ回転制御方法
JP4744964B2 (ja) * 2005-07-22 2011-08-10 Hoya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4744963B2 (ja) * 2005-07-22 2011-08-10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4874744B2 (ja) * 2006-08-24 2012-02-15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335259B2 (ja) * 2008-03-12 2013-11-06 Hoya株式会社 光学要素位置制御機構
TW200938944A (en) * 2008-03-13 2009-09-16 Hoya Corp Imaging device
JP5383347B2 (ja) * 2008-07-02 2014-01-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TWI379149B (en) * 2008-09-23 2012-12-11 Coretronic Corp Assembling mechanism
CN101738703B (zh) * 2008-11-21 2011-11-16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TWI464477B (zh) * 2009-12-22 2014-1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TWI417572B (zh) * 2010-03-05 2013-12-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光學裝置及其光學調節組件
JP5909679B2 (ja) * 2010-07-20 2016-04-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TWI471629B (zh) * 2011-12-07 2015-02-01 Ability Entpr Co Ltd 鏡頭機構
TWI471628B (zh) 2011-12-07 2015-02-01 Ability Entpr Co Ltd 鏡頭機構
CN203606983U (zh) * 2013-07-31 2014-05-21 深圳市松凤堂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书画学习机
TWI491950B (zh) * 2013-08-16 2015-07-11 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變焦鏡頭
JP6198616B2 (ja) * 2014-01-22 2017-09-20 Hoya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CN105372780A (zh) * 2014-08-12 2016-03-02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
CN105068610B (zh) * 2015-08-25 2018-12-1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JP7005397B2 (ja) * 2018-03-14 202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回転操作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
JP7218127B2 (ja) * 2018-08-31 2023-0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77427A (en) 1965-07-29 1968-04-09 George J. Fischer Light-sensitive optical control system for a television camera
US5678137A (en) 1978-11-29 1997-10-14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with annular light shielding member around axially moving lens housing
US4451129A (en) 1981-03-05 1984-05-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having a plurality of built-in lenses
JPS58145930A (ja) 1982-02-24 1983-08-3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ンズ系切替式カメラの切替機構
JPS58202435A (ja) 1982-05-19 1983-11-25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自己現像処理カメラ
US4643554A (en) 1982-12-20 1987-02-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with focal length varying device
US4597657A (en) 1983-10-17 1986-07-01 Nippon Kogaku K. K. Compact camera capable of encasing a phototaking optical system
US4669848A (en) 1983-12-07 1987-06-02 Nippon Kogaku K. K. Camera having partially retractable taking optical system
JP2515718B2 (ja) 1984-09-12 1996-07-10 株式会社ニコン 二焦点カメラのレンズ位置情報伝達装置
US4771303A (en) 1984-11-10 1988-09-13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US5099263A (en) 1984-11-10 1992-03-24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EP0207162B1 (en) 1984-12-04 1993-01-20 Konica Corporation Automatic focus regulating method and camera with automatic focus regulator
US5223873A (en) 1985-05-14 1993-06-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gnification change-over device for a camera
JP2540502B2 (ja) 1985-05-25 1996-10-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光学系保護部材を備えたカメラ
US5136324A (en) 1986-03-03 1992-08-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he optical system at different speeds
US4937609A (en) 1986-05-09 1990-06-26 Nikon Corporation Camera having soft focus filter
US4887107A (en) 1986-07-29 1989-12-12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JPH052911Y2 (zh) 1986-10-28 1993-01-25
JPH0690350B2 (ja) 1986-12-15 1994-11-14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カメラ
EP0598703B1 (en) 1986-12-24 2000-08-09 Minolta Co., Ltd. Focal length switchover camera
US4974949B1 (en) 1987-12-21 1996-06-04 Asahi Optical Co Ltd Zoom lens barrel
JPH02220014A (ja) 1989-02-21 1990-09-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US5086312A (en) 1989-08-31 1992-02-0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Variable focal length camera with focus adjusting device
JP2802950B2 (ja) 1989-11-20 1998-09-24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のカム機構
JP3041083B2 (ja) 1991-05-31 2000-05-1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H0534769A (ja) * 1991-07-31 1993-02-12 Canon Inc カメラ
GB2261298A (en) 1991-11-08 1993-05-12 Ind Tech Res Inst Zoom lens mount having openended slots
JPH0584908U (ja) 1992-04-17 1993-11-16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遊び除去装置
US5264939A (en) 1992-05-29 1993-11-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interlaced viewing signal from the output signal of a non-interlaced camera system
US5636062A (en) * 1992-12-14 1997-06-03 Nikon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driving a lens
JP2575125Y2 (ja) 1992-12-14 1998-06-25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駆動力伝達装置
JP3312345B2 (ja) 1993-01-13 2002-08-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コンバータレンズを内蔵したレンズ鏡胴
US5661609A (en) 1993-07-06 1997-08-2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mount
JP3240758B2 (ja) 1993-07-15 2001-12-2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及びカメラ
JP3358260B2 (ja) 1993-12-06 2002-12-16 株式会社ニコン 沈胴式ズームカメラ、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鏡筒装置
US5818647A (en) 1993-12-21 1998-10-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barrel
JPH07239437A (ja) 1994-02-25 1995-09-12 Sony Corp 電磁駆動装置及び電磁駆動装置を用いたレンズ駆動機構
JPH08146278A (ja) 1994-11-24 1996-06-07 Nikon Corp レンズ鏡筒
CN1069974C (zh) 1995-02-08 2001-08-22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筒
US5765049A (en) 1995-06-26 1998-06-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apparatus having lens system change-over mechanism
JP3344193B2 (ja) 1996-01-31 2002-11-11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多段繰り出し鏡胴
US5909600A (en) 1996-05-31 1999-06-01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structure
DE19623066A1 (de) 1996-06-10 1997-12-11 Eastman Kodak Co Photographische Kamera
US5790907A (en) 1996-06-10 1998-08-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mpact photographic camera having lens slide
JP3334031B2 (ja) 1996-08-06 2002-10-15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胴
JP3793291B2 (ja) 1996-09-11 2006-07-05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コンパクトカメラのレンズ収納方法及び装置
JPH10293239A (ja) 1997-04-18 1998-11-04 Asahi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H114371A (ja) 1997-06-12 1999-01-0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US5926322A (en) 1997-08-04 1999-07-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Zoom lens device with zooming position detector
JP3887081B2 (ja) 1997-10-01 2007-02-2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3231680B2 (ja) 1997-10-24 2001-11-26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多段繰出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3762533B2 (ja) 1998-01-28 2006-04-05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のファインダ機構
US6069745A (en) 1998-02-04 2000-05-3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ens barrell
JP4285846B2 (ja) 1998-09-09 2009-06-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00111786A (ja) 1998-10-02 2000-04-21 Canon Inc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2000250092A (ja) 1999-02-26 2000-09-1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絞り装置
US6064533A (en) 1999-03-31 2000-05-16 Eastman Kodak Company Zoom assembly
US6597518B2 (en) 2000-01-31 2003-07-22 Pentax Corporation Zoom lens barrel
US6520691B2 (en) 2000-01-31 2003-02-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ier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a movable lens barrel
JP2001215391A (ja) 2000-02-01 2001-08-10 Asahi Optical Co Ltd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可動フード機構
US6570718B2 (en) 2000-02-01 2003-05-27 Pentax Corporation Zoom lens having a cam mechanism
JP2001235669A (ja) 2000-02-23 2001-08-31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装置
JP2002099030A (ja) 2000-09-21 2002-04-05 Canon Inc カメラ
JP2002277712A (ja) 2001-03-21 2002-09-25 Asahi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ガイド機構
US6665129B2 (en) 2001-03-22 2003-12-16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and a zoom lens barrel
US6522482B2 (en) 2001-03-22 2003-02-18 Pentax Corporation Zoom lens barrel assembly
JP3742562B2 (ja) 2001-03-22 2006-02-0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ストッパ構造
JP3574629B2 (ja) 2001-05-31 2004-10-06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3766609B2 (ja) 2001-07-06 2006-04-1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構造
JP3655865B2 (ja) 2001-10-31 2005-06-02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US6717744B2 (en) 2001-10-31 2004-04-06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JP3650599B2 (ja) 2001-10-31 2005-05-18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3771909B2 (ja) 2002-02-21 2006-05-10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沈胴式ズームレンズ鏡筒及び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沈胴方法
JP2004085934A (ja)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068929B2 (en) 2002-08-27 2006-06-27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7035535B2 (en) 2002-08-27 2006-04-25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US7050713B2 (en) 2002-08-27 2006-05-23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JP3863829B2 (ja) 2002-08-27 2006-12-27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027727B2 (en)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cam mechanism
US6990291B2 (en) 2002-08-27 2006-01-24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having a moving optical element support frame
US6978088B2 (en) 2002-08-27 2005-12-20 Pentax Corporatio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US7079762B2 (en) 2002-08-27 2006-07-18 Pentax Corporation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US7085486B2 (en) 2002-08-27 2006-08-01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US6987930B2 (en) 2002-08-27 2006-01-17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US7088916B2 (en) 2002-08-27 2006-08-08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US7043154B2 (en) 2002-08-27 2006-05-09 Pentax Corporatio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US6963694B2 (en) 2002-08-27 2005-11-0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US7031604B2 (en)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US7010224B2 (en) 2002-08-27 2006-03-07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JP2004085932A (ja) 2002-08-27 2004-03-18 Pentax Corp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の繰出カム機構及び繰出カム機構
US7039311B2 (en) 2002-08-27 2006-05-02 Pentax Corporation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US7025512B2 (en) 2002-08-27 2006-04-11 Pentax Corporation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US7031603B2 (en) 2002-08-27 2006-04-18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US7106961B2 (en) 2002-08-27 2006-09-12 Pentax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US6881036B2 (en) 2002-09-03 2005-04-19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omposite integrally bladed rotor
US6711349B1 (en) 2003-05-29 2004-03-23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mera assembly having a traveler and pivotable turret driven by an over-center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75854B (en) 2007-03-11
US7035535B2 (en) 2006-04-25
GB0320036D0 (en) 2003-10-01
KR100803650B1 (ko) 2008-02-19
KR20040019240A (ko) 2004-03-05
CN100487551C (zh) 2009-05-13
CN1485676A (zh) 2004-03-31
GB2394068B (en) 2006-03-29
GB2394068A (en) 2004-04-14
DE10339381A1 (de) 2004-03-11
HK1065107A1 (en) 2005-02-08
US20040042775A1 (en) 2004-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403518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TW200403519A (en) Photographing lens having a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TWI269909B (en) Photographing lens
TW200403477A (en)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TW200403473A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TW200403466A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advancing/retracting mechanism
TWI272414B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guide mechanism
TW200403471A (en) A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otatable ring
TW200403470A (e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TWI269902B (en) Cam mechanism and zoom lens
TWI269905B (en)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TW200404175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TW200403464A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a rotatable ring
TW200403469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9908B (en) Retractable lens barrel
TWI267671B (en) Lens barrel
TWI269903B (en) A cam mechanism of a photographing lens
TWI269897B (en) Cam mechanism and zoom lens
TW200403479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TW200403483A (en) A retracting mechanism of a retractable lens
TW200403480A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lens
TW200403472A (en) A lens barrel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TWI269907B (en) Optical element retracting mechanism for a retractable photographing lens
TW200405054A (en) Lens barrel
TWI269911B (en) A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and a zoom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otation transfer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