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909365Y - 散热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909365Y
CN2909365Y CN 200620113848 CN200620113848U CN2909365Y CN 2909365 Y CN2909365 Y CN 2909365Y CN 200620113848 CN200620113848 CN 200620113848 CN 200620113848 U CN200620113848 U CN 200620113848U CN 2909365 Y CN2909365 Y CN 290936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fins group
radiating fin
fins
conduc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Ceas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138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国仁
刘文荣
叶海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812858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909365(Y)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138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90936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90936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90936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Ceas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器结构,包括热传导座、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及至少一个热管;其中:第一鳍片组设于热传导座上,而第二鳍片组则位于第一鳍片组上方,并使热管的散热部穿入第二鳍片组中,而热管的受热部再与热传导座进行传热连接,且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皆由多个散热鳍片排列而成,而第一鳍片组的各散热鳍片上具有顶缘,另外第二鳍片组的各散热鳍片中,位于最下方的散热鳍片平置于第一鳍片组的各散热鳍片的顶缘上而相接触。以构成组装结构较具稳固性的散热器。

Description

散热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结构,尤其是一种利用热管结合技术而配合于上、下迭置的两散热鳍片组间,并使两散热鳍片组紧邻相接而使该散热器具有较稳固的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计算机产业快速的升级,已发展出许多高精密度的电子组件,这些电子组件随着技术水准的提升,其不仅功能增强、运作的速度加快,更伴随着热量的大幅提升。因此,为维持电子组件在其许可的温度下继续运作,现今的散热器以利用结合热管的技术来快速且有效的解决散热问题。
然而,目前应用于散热器上的热管皆穿设有多个散热鳍片,但由于热管通常竖立设置于散热器上,所以穿设于热管上的散热鳍片并不具有较佳的稳固结合结构,以致使该散热器在整体的结构上不够稳固。
鉴于此,本设计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失,于是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散热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其使穿设于热管上的散热鳍片除了以热管作为支撑外,还进一步压制在另一组散热鳍片上,以使该散热器整体形成较具稳固性的组合型态,同时也可增加热传导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包括:热传导座;
第一鳍片组,包括多个竖立散热鳍片以横向连续间隔排列而成,并设于该热传导座上;
第二鳍片组,包括多个平置散热鳍片以纵向连续间隔排列而成,并位于该第一鳍片组上方;以及
热管,具有受热部与散热部,且该散热部穿入该第二鳍片组的各该散热鳍片中,而该受热部则与该热传导座进行传热连接;
其中,该第一鳍片组的各该散热鳍片上具有顶缘,而该第二鳍片组的各该散热鳍片中,位于最下方的散热鳍片平置于该第一鳍片组的各该散热鳍片的顶缘上而相接触。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横向连续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纵向连续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因此,散热鳍片组除了以热管作为支撑外,还进一步压制在另一组散热鳍片上,以使该散热器整体形成较具稳固性的组合型态,同时也可增加热传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线4-4的断面剖视图;
图5是图4增设风扇及风罩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
散热器1          热传导座10            接合面100
导热面101        凹槽102               第一鳍片组11
散热鳍片110      流道111               顶缘112
第二鳍片组12     散热鳍片120、120′    流道121
穿孔122          热管13                受热部130
散热部131        风扇14                风罩1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贵审查委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用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及平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该散热器1大致包括热传导座10、第一鳍片组11、第二鳍片组12、以及至少一个热管13;其中:
该热传导座10由导热性良好的材质所制成,如铜、铝等,可呈平板状体,并具有形成于该热传导座10底部表面的接合面100、以及形成于该热传导座10顶部表面且位于接合面100相对处的导热面101。接合面100用以与如中央处理器(CPU)等电子发热组件(图略)相平贴,而导热面101上则设有至少一个可供上述热管13局部置入的凹槽102。
第一鳍片组11设于上述热传导座10的导热面101上。该第一鳍片组11包括多个竖立的散热鳍片110,各散热鳍片110以横向连续间隔排列而成,并在各散热鳍片110间形成有流道111以供散热所需,而各散热鳍片111的设置与热传导座10的导热面101相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各散热鳍片111与热传导座10一体成型而形成于导热面101上,也就是说,第一鳍片组11与热传导座10可为铝挤型散热器;或如图6所示,各散热鳍片111也可通过导热胶或其它如锡等可作为导热介质的焊料,以粘着或焊接等热传结合手段固着在热传导座10的导热面101上。
第二鳍片组12位于上述第一鳍片组11上方处,该第二鳍片组12也包括多个散热鳍片120,并以平置且纵向连续间隔的排列而成,同时各散热鳍片120间也形成有流道121,而各散热鳍片120上贯穿有彼此相对应的穿孔122,每一散热鳍片120上所穿设的穿孔122数量与上述热管13的数量一致。此外,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11、12的各散热鳍片110、120由铜、铝等导热性良好的材质所制成。
各热管13可呈U字型的弯曲形状,且各热管13皆具有受热部130与散热部131。而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每一热管13以其呈U字型的底部作为受热部130,另外,呈U字型向上延伸的两端则作为散热部131,以构成所述的热管13。各该热管13的受热部130与散热部131必须分别与上述热传导座10与第二鳍片组12进行传热连接,其中的受热部130置入热传导座10的凹槽102中,而散热部131则穿设于第二散热体12的穿孔122内,以使热管13可将热传导座10所吸附的热量传递至第二鳍片组12上。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使上述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11、12之间紧密接触,也就是说第二鳍片组12迭置于第一鳍片组11上方,以使该散热器1整体形成较具稳固性的组合型态,同时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11、12间也可因彼此相接触而增加热传导效果者。该第一鳍片组11的各散热鳍片110上具有顶缘112,且各散热鳍片110的顶缘112等高而相切平,另外第二鳍片组12的各散热鳍片120中,具有位于最下方的散热鳍片120′,而该散热鳍片120′面朝向下的表面,即与第一鳍片组11各散热鳍片110的顶缘112相接触,以使该散热鳍片120′平置于第一鳍片组各散热鳍片110的顶缘112上,如此即可使第二鳍片组12其余的各散热鳍片120依次迭置,以构成组装结构较为稳固的散热器1。
此外,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散热风扇14,该风扇14装设于上述热传导座10后侧处,并同时朝向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11、12的各流道111、121而相对,以使该风扇14所产生的气流可顺势将蕴藏在各流道111、121内的热量带走;另外,在该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11、12外还可罩设呈ㄇ字型的风罩140,该风罩140配合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11、12的各流道111、121方向而设置,以集中气流走向。
因此,通过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结构。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横向连续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组包括多个纵向连续间隔排列的散热鳍片,因此,散热鳍片组除了以热管作为支撑外,还进一步压制在另一组散热鳍片上,以使该散热器整体形成较具稳固性的组合型态,同时也可增加热传导效果。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进行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传导座;
第一鳍片组,包括多个竖立散热鳍片以横向连续间隔排列而成,并设于所述热传导座上;
第二鳍片组,包括多个平置散热鳍片以纵向连续间隔排列而成,并位于所述第一鳍片组上方;以及
热管,具有受热部与散热部,且所述散热部穿入所述第二鳍片组的各所述散热鳍片中,而所述受热部与所述热传导座进行传热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鳍片组的各所述散热鳍片上具有顶缘,而所述第二鳍片组的各所述散热鳍片中,位于最下方的散热鳍片平置于所述第一鳍片组的各所述散热鳍片的顶缘上而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座呈平板状体,并具有形成于所述热传导座底部表面的接合面、以及形成于所述热传导座顶部表面的导热面,且所述第一鳍片组设于所述导热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传导座于其导热面上设有凹槽,所述热管的受热部置入所述凹槽内而传热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呈U字型的弯曲形状,且所述热管呈U字型的底部为所述受热部,而其呈U字型向上延伸的两端则为所述散热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设在所述热传导座后侧处的散热风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鳍片组、第二鳍片组外还罩设有呈ㄇ字型的风罩。
CN 200620113848 2006-05-16 2006-05-16 散热器结构 Ceased CN290936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3848 CN2909365Y (zh) 2006-05-16 2006-05-16 散热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13848 CN2909365Y (zh) 2006-05-16 2006-05-16 散热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909365Y true CN2909365Y (zh) 2007-06-06

Family

ID=38128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13848 Ceased CN2909365Y (zh) 2006-05-16 2006-05-16 散热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90936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3670B (zh) * 2010-02-01 2014-07-0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3670B (zh) * 2010-02-01 2014-07-02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5566A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701072Y (zh) 散热装置
CN101060763A (zh) 散热装置
CN100561399C (zh) 散热器
CN2909365Y (zh) 散热器结构
CN2713632Y (zh) 散热装置
CN2636421Y (zh) 具有双层鳍片的散热装置
CN2681336Y (zh) 散热装置
CN2746530Y (zh) 传导散热结构
CN2842730Y (zh) 下吹式散热装置
CN2819289Y (zh) 散热装置
CN100345289C (zh) 热管式散热器
CN2553514Y (zh) 改良型散热器
CN2699363Y (zh) 散热器
CN2802422Y (zh) 热管散热器
CN2681335Y (zh) 散热装置
CN101384152A (zh) 散热装置
CN2682473Y (zh) 与计算机机壳结合的散热片固定结构
CN2671119Y (zh) 散热装置
CN2909797Y (zh) 散热装置
CN201206806Y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2826921Y (zh) 热管与散热鳍片的穿孔排列结构
CN2653575Y (zh) 双层式散热装置
CN2547004Y (zh) Cpu的散热器
CN2667661Y (zh) 集成式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35 Partial or whole invalidation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IW01 Ful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081017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