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45147Y - 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 Google Patents

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45147Y
CN2845147Y CNU2005200177703U CN200520017770U CN2845147Y CN 2845147 Y CN2845147 Y CN 2845147Y CN U2005200177703 U CNU2005200177703 U CN U2005200177703U CN 200520017770 U CN200520017770 U CN 200520017770U CN 2845147 Y CN2845147 Y CN 284514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hot
light
automatic switch
wire transduc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0177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杉英司
薮肇
横田浩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4514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4514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向顶棚面埋设,而且也能够采用原有的安装框埋设在壁面上的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其具有:用于检测人体的热线传感器、在由热线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时生成控制信号的控制机构、和插入从电源到负载的供电路上并通过控制信号通断的开关机构、和用于保持壳体(1)的被安装在顶棚面上的安装部件(2)。壳体(1)以可在原有的安装框安装到3个的配线器具中的1个的尺寸形成。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突设有与设在安装框上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爪(63)。采用安装部件(2)能够埋设在顶棚面上。此外,通过卸下安装部件(2),能够采用原有的安装框埋设在壁面上。

Description

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人体的存在,通断向负载的供电的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的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埋设在设于顶棚面上的埋入孔内,检测人体的存在,通断向负载的供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种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如图17所示,在壳体H上具有覆盖设于顶棚面CS上的埋入孔CH的凸缘部H1、和用与凸缘部H1的之间夹持顶棚材CB的夹持部H2。
专利文献1:特开平5-150029号公报
以往的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由于未形成可在具有凸缘部H1等的原有的安装框上安装壳体H的形状,所以不能采用原有的安装框埋设在壁面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的事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其不仅能够在顶棚面上埋设,而且也能够采用原有的安装框在壁面上埋设。
第1项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检测从人体放射的热线的热线传感器、在由热线传感器检测到热线时生成对应人体是否存在的控制信号的控制机构、和插入从电源到负载的供电路上的与控制机构输出的控制信号相对应来通断从电源到负载的供电的开关机构、收纳热线传感器和控制机构和开关机构并设置有使热线射入热线传感器的受光面的窗部的壳体、以将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设于顶棚面上的埋入孔内的状态保持壳体并被安装在顶棚面上的安装部件,安装部件,具有保持壳体的保持部、在保持部的周围覆盖埋入孔的凸缘部和在与凸缘部的之间夹持顶棚面的夹持部;壳体,按能够安装在原有的安装框上的尺寸形成,同时具有与设在原有的安装框上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安装部件的保持部具有供壳体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根据本发明,不仅能够采用安装部件在顶棚面上埋设,而且通过从壳体卸下安装部件,也能够采用原有的安装框埋设在壁面上。
第2项发明,如第1项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收纳在壳体内的发光元件;收纳在壳体内并根据热线传感器的输出来点亮发光元件的发光控制机构;被安装在壳体上的、用于将发光元件的光导出到壳体上的向安装部件的下侧露出的面上的导光部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发光元件的点亮确认动作。
第3项发明,如第2项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将导光部件形成整个周围地围住壳体窗孔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容易确认发光元件的点亮
第4项发明,如第2或3项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具有设定发光元件的点亮时的亮度的设定机构,发光控制机构根据设定机构设定的亮度,控制发光元件点亮时的亮度。
第5项发明,如第4项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设定机构具有收纳在壳体内的用于接收从外部作为无线信号发送的设定信号的具有收信机构,基于收信机构接收的设定信号来设定发光元件的点亮时的亮度。
本发明,由于具有收纳热线传感器的壳体和保持壳体同时安装在顶棚面上的安装部件,壳体以可安装在原有的安装框上的尺寸形成,同时具有与设在原有的安装框上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因此不仅能够采用安装部件在顶棚面上埋设,而且通过从安装部件卸下壳体,也能够采用原有的安装框在壁面上埋设。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a)表示壳体,(b)表示将安装部件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
图2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电路构成的方块图。
图3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表示上述的壳体的后视图,(b)是(a)的主要部为放大图。
图5是表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无线信号变更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时的亮度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6表示上述发光二极管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自动开关的其它实施方式的立体图,(a)表示壳体,(b)表示将安装部件安装在壳体上的状态。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9表示上述的安装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顶棚面上埋设上述自动开关的方法的说明图,(a)表示配设前的状态,(b)表示配设后的状态。
图11是表示在顶棚面上埋设上述自动开关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不采用安装部件,在顶棚面上埋设上述自动开关的方法的说明图,(a)表示配设前的状态,(b)表示配设后的状态。
图13(a)是上述自动开关的主视图,(b)是其右侧视图,(c)是壳体的右侧视图。
图14(a)是表示在原有的安装框上安装上述自动开关的壳体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表示在原有的安装框上安装上述自动开关的壳体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15(a)是表示在带装饰板的1个用安装框上安装上述自动开关的壳体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表示在带装饰板的1个用安装框上安装上述自动开关的壳体的状态的右侧视图,(c)是上述自动开关的壳体的右侧视图。
图16是表示自动开关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以往例的侧视图
图中:1—壳体,2—安装部件,8—导光部件,12—夹具,21—突缘部,23a—被卡合部,31—热线传感器,32—控制部,33—电源部,34—开关驱动部,35—显示部,36—设定部,38—信号接收发送部,63—卡爪,LD—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具有如图1(a)所示的壳体1、和如图1(b)所示保持壳体的同时安装在顶棚面CS(参照图10(a))上的安装部件2。在壳体1内收纳组装有检测从人体放射的热线的热线传感器31(参照图2)的印刷布线板3(参照图3)。热线传感器31,例如由热电传感器和放大热电传感器的输出的放大电路构成。
在印刷布线板3上,如图2所示,除热线传感器31外,分别组装如下部件:控制部32,例如由CPU构成,如果利用热线传感器31检测热线,就生成回答人体是否存在的控制信号;电源部33,其生成各部的工作电源,并具有被连接在插入从电源到负载的供电路中的端子部4的之间的用来通断从电源到负载的供电的开关部(未图示);开关驱动部34,根据从控制部32输出的控制信号,通断电源部33的开关部;显示部35,具有发光二极管LD(参照图3)和作为点亮发光二极管LD的发光控制机构的驱动电路,在利用热线传感器31检测人体时点亮发光二极管LD;设定部36,设定显示部35点亮发光二极管LD的亮度;存储部37,例如由不挥发性存储器构成,存储从在热线传感器31检测到人体开始向负载供电到停止向负载供电的工作保持时间的值。即,在利用热线传感器31检测人体时,显示部35按由设定部36设定的亮度点亮发光二极管LD,控制部32从存储部37读取工作保持时间的值,通过生成与所述工作保持时间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开关驱动部34,在整个所述工作保持时间的期间内,向负载进行供电。
壳体1,如图3所示,由设置收纳印刷布线板3的收纳凹部51的框体5和粘附在框体5上并覆盖收纳凹部51的盖6构成。框体5和盖6,分别由例如合成树脂成型品构成。以下,上下左右以图3为基准,以图3的左上一右下方为前后方向进行说明。在框体5的左右两端面分别突设卡合突起52,在盖6的左右两端部分别突设能贯通卡合孔62a的卡合片62,通过在卡合孔62a内卡入卡合突起52来结合盖6和框体5。
在盖6的前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比左右两端部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61,在突出部61上,前后贯通地设置用于向热线传感器31射入热线的圆形状的窗孔61a。此外,在盖6上安装封闭窗孔61的聚光透镜7,其将热线聚光在热线传感器31的受光面上。另外,在窗孔61a的周围突设从前方看围住聚光透镜7的突起61b。此处,为了扩大可检测的范围,聚光透镜7比突起61b向前方突出。此外,在框体5上安装导光部件8,用于将发光二极管LD的光导向壳体1的前方。导光部件8,具有剖面扇形状形成的本体部81、在本体部81的上下突出的连结部82、从连结部82的上下的端部分别向后方突设的腿部83。在收纳凹部51的底面,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靠右侧且上下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凹设嵌合凹部51a,通过将各腿部83分别嵌合在嵌合凹部51a内,将导光部件8结合在框体5上。在突起61b的右端部设置前后开放的切口61c,在将盖6结合在框体5上时,由导光部件8的本体部81封闭切口61c。通过设置导光部件8,更容易识别发光二极管LD的光。
在框体5的后面上下并列设置2个端子部4。各端子部4,是分别由端子螺丝41、安装在框体5上并拧合端子螺丝41的第1端子板42、插入端子螺丝41并在与第1端子板42的之间夹持电线(未图示)的第2端子板43构成的螺丝固定端子。在框体5上,前后贯通地分别设置2个螺丝插入孔51b,用于穿过端子螺丝41,第1端子板42具有本体部42b以及铆接部42c,在本体部42b上贯通地设置拧合端子螺丝41的螺孔42a,铆接部42c从本体部42b的右端向前方突设,呈U字形状,从框体5的后方导入铆接在收纳凹部51内,在螺丝插入孔51b的上下,分别在铆接部42c与本体部42的之间夹持框体5。
此外,为了不与端子部4误接触,在框体5的后侧安装从后方看分别覆盖各端子部4的端子盖9。如图4所示,在框体5的后面分别设置2个突部53和支持突起54,2个突部53向后方突出,夹持端子部4地上下对向,支持突起54以在突部53的之间隔开端子部4的方式向后方突出。各突部53分别具有向内侧突设的按压部53a,且该按压部53a比支持突起54的后面靠向后方,端子盖9被夹持在支持突起54和按压部53a的之间。另外,在端子盖9上贯通地设置定位孔91,在支持突起54的后面向后方突设定位突起54a,通过在定位孔91内插入定位突起54a,防止端子盖9向左右方向的位置偏移。
此外,在框体5的后面露出设定部36所具有的例如旋转开关的调整旋钮36a,通过扭转调整旋钮36a,能够设定发光二极管LD的点亮时的亮度。此外,也能够设成以下方式,即如果某种程度地向使发光二极管LD的亮度变暗的方向转动调整旋钮,即使在热线传感器检测人体时,不点亮发光二极管LD。此外,如图4(b)所示,在框体5的后面的调整旋钮36a的周围附加显示36b,按照若向哪个方向转动调整旋钮36a,则发光二极管LD在点亮时的亮度有相应的变化的方式表示。
此外,为了能从图5所示的遥控装置RC,例如基于作为红外光或电波这样的无线信号发送的设定信号,设定发光二极管LD的亮度,而在印刷布线板3上组装用于在与遥控装置RC的之间接收发送无线信号的信号接收发送部38。如果信号接收发送部38收到设定信号,控制部32在设定部36设定与收到的设定信号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D点亮时的亮度的值。此处,设定信号,也可以是表示发光二极管LD点亮时的亮度的值,也可以是使发光二极管LD点亮时的亮度值增减的信号。此外,如果在信号接收发送部38收到来自遥控装置RC的规定的要求信号,控制部32从设定部36读出发光二极管LD点亮时的亮度的值,作为无线信号发送给信号接收发送部38。遥控装置RC,具有接收无线信号的接收部和液晶显示部,如果接收部收到所述无线信号,就在所述液晶显示部显示接收的亮度的值。同样,也能够通过无线信号重写存储部37中的工作保持时间的值。如果采用此构成,容易变更工作保持时间的设定。
此处,作为无线信号在采用红外光的情况下,为了不将无线信号误检测为来自人体的热线,所用红外光的波长需要远离人体发出的热线(红外光)的波长。此外,作为无线信号在采用红外光的情况下,不仅可以使导光部件8与发光二极管LD光学耦合、也与信号接收发送部38的受光部及发光部光学耦合,作为向信号接收发送部38输入输出红外光的导光部件兼用导出发光二极管LD的光的导光部件8。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要点,即用于配设壳体1的构成。壳体1,按在被JIS C 8304规定的大方连用型的现有的安装框F(参照图14)上可安装到3个的配线器具中的1个的尺寸(以下,称为“1个模组尺寸”)形成。另外,在盖6的左右两端部上,前后并排各2个地分别突设卡爪63,卡在作为设在安装框F上的被卡合部的卡合孔Fa、Fb内。
安装部件2,由合成树脂成型品构成,具有覆盖埋入孔的圆盘形状的凸缘部21。在凸缘部21上,贯通地设置可上下并排2个插通壳体1的突出部61的尺寸的贯通孔21a。此外,在贯通孔21a的左侧,作为被卡合部,从凸缘部21的后面向后方突出,前端向右侧弯曲的被卡合突起(未图示),上下4个并排地突设,在凸缘部21的前面形成脱模孔22a,用于脱出形成被卡合突起的模具。另外,在贯通孔21a的右侧突设被卡合片23,在被卡合片23上上下并列左右贯通地设置作为被卡合部的2个矩形状的被卡合孔23a。在被卡合孔23a的后侧的内面上分别朝前方突设突起23b。
如要在安装部件2上安装壳体1,如图6中箭头A1所示,从安装部件1的后方在贯通孔21a内插入壳体1的突出部61,将壳体1的左侧上的卡爪63卡合在上数第2个的被卡合突起内,将壳体1的左侧下的卡爪63卡合在上数第3个的被卡合突起内,同时如果相对于安装部件2向前方推入壳体1,右侧的卡爪63就按压被卡合片23的左面,一边弹性变形一边向前方移动。然后,如果右侧的卡爪63达到被卡合孔23a,卡合片23就返回,右侧的卡爪63卡入被卡合孔23a,壳体1结合在安装部件2上。此时,通过设在上侧的被卡合孔23a上的突起23b抵接在上侧的卡爪63的上端,设在下侧的被卡合孔23a上的突起23b抵接在下侧的卡爪63的下端,能够防止壳体1的相对于安装部件2的上下方向的晃动。
此外,如图7所示,在安装部件2上也可以安装具有2个卡爪63的壳体1,且该壳体1是可在原有的安装框F上安装到3个的配线器具中的2个的尺寸(以下,称为“2个模组尺寸”)。在安装如此的壳体1的情况下,在安装部件2的被卡合突起内1对1地卡合壳体1的左侧的各卡爪63,壳体1的右侧的卡爪63中的上侧的2个卡合在上侧的被卡合孔23a中,下侧的2个卡合在下侧的被卡合孔23a中。此时,通过将设在各被卡合孔23a上的突起23b分别被卡爪63夹在,能够防止壳体1相对于安装部件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偏移。如果采用2个模组尺寸的壳体1,例如能够进行扩展,设置用于与其它带热线传感器的开关进行通信的信号线的端子等,在其它带热线传感器的开关上容易追加在检测人体时也导通负载的功能。
此外,在安装部件2上,如图6中箭头A2所示,安装圆盘形状的覆盖凸缘部21前面的装饰板10。在凸缘部21上,在贯通孔21a的4角附近,分别前后贯通地设置装饰板安装孔21b、21c,通过将突设在装饰板10的后面的4个卡爪(未图示)分别卡在装饰板安装孔21b、21c内,将装饰板结合在安装部件2上。在装饰板10的中央部,前后贯通地设置窗孔10a,在将装饰板10安装在安装部件2上时,如图8所示,聚光透镜7、突起61b和导光部件的本体部81,通过窗孔10a露出。
另外,在安装部件2上,在贯通孔21a的上下分别向后方突设支柱24,支柱24向上下方中远离贯通孔21a的一侧的一方开口,形成剖面“コ”字形状。在支柱24的后端部,从前方看,在相对于开口面左旋邻接的侧面上设置缺口24a。另外,在凸缘部21上的支柱24的前侧,贯通地设置螺丝插入孔21d,松紧螺丝11,如图9所示,从凸缘部21的前方插入插入孔21d,配置在支柱24内。另外,在松紧螺丝11上拧合夹具12。夹具12,由贯通设置拧合在松紧螺丝11上的螺孔的本体部12a、从本体部12a的端部朝前方突设的连结部12b、从连结部12b的前端向与本体部12a的相反侧突出的按压部12c构成。此外,在支柱24的后端部,设置具有插通松紧螺丝11的贯通孔24b,防止向夹具12的后方脱落的限制部24c。
如要将安装部件2安装在顶棚面CS上,将电线C连接在端子部4上,同时以将夹具12导入缺口24a内的状态,如图10(a)所示,前面朝下方地按箭头A3所示,在埋入孔CH内插入支柱24,将凸缘部21抵接在顶棚面CS上,分别紧固各松紧螺丝11。于是,通过松紧螺丝11的旋转,如图11所示,夹具12从缺口24a出来,向下方移动。进而,如果紧固松紧螺丝11,通过夹具12的按压部12c抵接在顶棚面CS上,顶棚面CS就夹持在凸缘部21和夹具12的之间,至此,如图10(b)所示,安装部件2在顶棚面CS上的安装结束。此处,在装饰板10的前面(图10(b)中的下面),为提高装饰性,设置从装饰板10的中心的距离越接近装饰板10的半径的大约一半、越增大从顶棚面CS的突出尺寸的倾斜面。
此外,为了也能够直接在顶棚面CS螺丝固定安装部件2,在凸缘部上的贯通孔21a的左右分别前后贯通地设置螺丝插入孔21e,以插通拧合在顶棚面CS上的螺钉(未图示)。
另外,在将本实施方式安装在顶棚面CS上时,也可以在卸下安装部件2的状态下,在顶棚面CS上安装壳体1。例如,如图12(a)所示,在顶棚面CS上贯通地设置插通聚光透镜7的贯通孔CH1,壳体1的前面朝下,如图12(b)所示,在贯通孔CH1内插入聚光透镜7,例如通过胶带(未图示)将壳体1粘接在顶棚面CS的上面。在此种情况下,如要向顶棚面CS的上侧导入壳体1,例如在顶棚由天花板构成的情况下,卸下与安装部位的天花板相邻的天花板,从此处导入壳体1。
根据上述构成,不仅能够在采用图13所示的安装部件的顶棚面上埋设,也能够在采用图14所示的原有的3个用的安装框F或图15所示的1个用的带装饰板的安装框P的壁面上埋设。
另外,也可以代替在盖6的前面设置突起61b,如图16所示,将导光部件8的本体部81形成围住聚光透镜7的整个周围的形状,用发光二极管LD的光使聚光透镜7的整个周围发光的构成。如果采用此构成,容易确认发光二极管LD的点亮。

Claims (5)

1.一种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检测从人体放射的热线的热线传感器、在由热线传感器检测到热线时生成对应人体是否存在的控制信号的控制机构、和插入从电源到负载的供电路上的与控制机构输出的控制信号相对应来通断从电源到负载的供电的开关机构、收纳热线传感器和控制机构和开关机构并设置有使热线射入热线传感器的受光面的窗部的壳体、以将壳体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设于顶棚面上的埋入孔内的状态保持壳体并被安装在顶棚面上的安装部件;
安装部件,具有保持壳体的保持部、在保持部的周围覆盖埋入孔的凸缘部和在与凸缘部的之间夹持顶棚面的夹持部;
壳体,按能够安装在原有的安装框上的尺寸形成,同时具有与设在原有的安装框上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安装部件的保持部具有供壳体的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收纳在壳体内的发光元件;收纳在壳体内并根据热线传感器的输出来点亮发光元件的发光控制机构;被安装在壳体上的、用于将发光元件的光导出到壳体上的向安装部件的下侧露出的面上的导光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将导光部件形成遍及全周包围壳体窗部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设定发光元件点亮时的亮度的设定机构,发光控制机构根据设定机构设定的亮度来控制发光元件点亮时的亮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其特征在于:设定机构,具有被收纳在壳体内的用于接收从外部作为无线信号发送的设定信号的收信机构,基于收信机构接收的设定信号来设定发光元件的点亮时的亮度。
CNU2005200177703U 2004-06-25 2005-05-27 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Expired - Lifetime CN2845147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88797A JP2006012644A (ja) 2004-06-25 2004-06-25 熱線センサ付き自動スイッチ
JP2004188797 2004-06-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45147Y true CN2845147Y (zh) 2006-12-06

Family

ID=35779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1777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845147Y (zh) 2004-06-25 2005-05-27 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012644A (zh)
CN (1) CN284514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9017B (zh) * 2016-07-06 2019-01-21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夾持安裝構造及具有該夾持安裝構造之電氣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40213C5 (de) 2006-01-19 2019-08-01 Bcs Automotive Interface Solutions Gmbh Halteklammer für einen Regensensor
KR200451197Y1 (ko) 2008-05-28 2010-12-07 김진수 천정매립형 센서스위치의 센서등
JP2011099713A (ja) * 2009-11-04 2011-05-1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人体感知センサ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49017B (zh) * 2016-07-06 2019-01-21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夾持安裝構造及具有該夾持安裝構造之電氣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12644A (ja) 2006-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45147Y (zh) 带热线传感器的自动开关
CN1108688C (zh) 蜂窝式电话组件及组装蜂窝式电话的方法
CN1835399A (zh) 开关和负载控制系统
CN102112800A (zh) 照明装置以及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US7044627B2 (en) Display retainer and backlight
JP5721446B2 (ja) 室内ランプの固定構造
JP2007185980A5 (zh)
CN107407477A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2821387Y (zh) 一种可安装在墙面插座面板或墙面开关面板内的led灯
US8899812B2 (en) Front bezel assembly with backlight source, non-self-luminous display device with backlight source in front bezel,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backlight source thereof
TW201105132A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KR200488388Y1 (ko) 광 가이드 커버를 포함하는 usb 커넥터 소켓 구조
US7726850B2 (en) Light-reflecting and light-shielding apparatus of computer panel
US7211743B1 (en)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printed wiring assemblies in a device housing
US6733142B1 (en) Image projector system operable in a slide projection mode and a liquid crystal projector mode
JP2000322902A (ja) Led足元灯
CN1248215C (zh) 光学传感器保持器
JP2007184191A (ja) インジケータ装置
JP3101994B2 (ja) 電子機器の表示装置
JPH11355403A (ja) 発光体用レンズを備えた電話機とそのレンズの取り付け方法
JP3865348B2 (ja) 押ボタン装置、ならびにその取付方法
CN2665727Y (zh) 复合式光纤连接器
JP2004322798A (ja) 表示装置
CN216789932U (zh) 面板灯
CN110050460A (zh) 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Expiration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