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67463A - 平板显示装置及制造该平板显示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平板显示装置及制造该平板显示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67463A
CN1667463A CNA2005100677164A CN200510067716A CN1667463A CN 1667463 A CN1667463 A CN 1667463A CN A2005100677164 A CNA2005100677164 A CN A2005100677164A CN 200510067716 A CN200510067716 A CN 200510067716A CN 1667463 A CN1667463 A CN 16674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panel
circuit board
spa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677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05151C (zh
Inventor
松冈隆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674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74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515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515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02F1/13312Circuits comprising photodetectors for purposes other than feedback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6Fixing elements
    • G02F2201/465Snap -fit

Abstract

一种平板显示装置,使得传感器板(41)能够容易地附着在其上。在该平板显示装置中,驱动电路(7)经由柔性印刷电路板(6)附着到液晶面板边缘部分。该液晶面板(2)附着到框架的主表面。柔性印刷电路板(6)朝向框架背面弯曲。驱动电路(7)附着到框架(32)的背面(32B)上,它们之间具有空间(A)。数字转换器板(41)插入到驱动电路(7)和框架(32)之间的空间(A)中。这样,数字转换器板(41)能够容易地附着到框架(32)的背面(32B)。

Description

平板显示装置及制造该平板显示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传感器面板的平板显示装置及制造该平板显示装置的方法。
近年来,由于例如移动电话系统的通讯设施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广泛地扩展,其中信息在户外移动装置之间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个人笔记本电脑进行移动处理引起了公众的注意。
另外,用于使液晶显示装置规模优化及产生良好的分辨率的技术以及笔记本式个人电脑的功耗、尺寸及重量减少的技术获得显著的进步。这些改进加速了移动处理技术的发展。
常规的液晶显示装置常用于具有将液晶显示面板作为平面显示面板的笔记本个人电脑这种类型中。作为平面光源的背光设置在面向液晶显示板的背面。背光和液晶显示板装在此液晶显示装置的框架中。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作为传感器面板的数字转换器板、插入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众所周知数字转换器板通过双面胶带设置在该液晶板的背光表面上或是凿密法(caulking)压紧在框架的外围(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号No.10-63419第2、3页以及附图2、3)。
在常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使数字转换器板插入到液晶面板的背面部分,数字转换器板通过凿密法固定在框架上或是通过双面胶带附着在背光的背面。这样,使数字转换器板插入在液晶面板的背面部分的程序就复杂。因此,传统技术的问题是很难使数字转换器附着在液晶面板上。
发明简述
基于上述事实的考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其中传感器面板能够容易地设置。
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包括:
平板显示面板;
电路板,以一定的距离面对平板显示面板设置,并电连接到平板显示面板;以及
传感器面板,插入及设置在电路板和平面显示面板之间的空间中,通过平面显示面板感知输入。
依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一种制造平板显示装置的方法,包括:
设置一个电路板电连接到平面显示面板,且电路板面对平面显示面板保持一定空间;以及
滑行插入传感器板到上述空间中。
本发明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得到阐明,且部分目的和优点会从该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所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依靠下面具体指出的手段及组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简述
附图结合到并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可以解释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附图与上面所描述的及下面所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依照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平板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所示为图1中沿着线a-a的截面图;以及
图3所示为图1中沿着线b-b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到图3,将描述本发明的平板显示装置及制造该装置的方法的具体实施例。
在图1到图3中,液晶显示装置1作为平板显示装置是输入/输出整型的轻薄液晶显示器,它相当的大,具有一个狭窄的框架。液晶显示装置1具有一个透明的、基本是矩形的平面显示面板2,主要用于笔记本型个人电脑(PC)的图像显示部分。
下面描述标明沿着液晶显示器的长边方向的X方向、标明沿着其短边方向的Y方向以及标明沿着其厚度方向的Z方向。
液晶面板2是光传输型平板显示面板,其允许彩色显示,并包含一个包括液晶的光调制层。液晶面板2具有一个矩形显示屏区域3作为有效显示区域来显示图像。显示屏区域3由多个按矩阵排列的显示像素(未示出)形成。
液晶面板2具有一个阵列基底4和相对基底5。阵列基底4包含多个沿着显示像素的行向(X方向)延伸的扫描线、多个沿着显示像素的列向(Y方向)延伸的信号线。阵列基底4进一步包含薄膜晶体管(TFT)(未图示),其设置在主表面的矩阵中。相对基底5设置在面对阵列基底4的主表面。相对基底5在其背面包含相对电极(未示出)。相对基底5的一边设置在阵列基底4的一端的内部。液晶层插入及密封在阵列基底4和相对基底5的中间。
多数的,例如,两个柔性印刷电路板6(FPC)在它们的第一端部电连接到液晶面板2的一边端部中阵列基底4的下端部的表面(从基底5向外延伸的部分)。每个柔性印刷电路板6具有一个平面细长的矩形形状。柔性印刷电路板6由集成电路驱动,且以预定的距离附着在阵列基底4的下端部。
驱动电路板7具有一个平面细长的矩形形状,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6的第二端部。驱动电路板7例如是扫描线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板7的一边在其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连接到柔性印刷电路板6。因此,驱动电路板7经由柔性印刷电路板6电连接到阵列基底4。
驱动电路板7为柔性印刷电路板6提供控制信号。柔性印刷电路板6将来自驱动电路板7的驱动信号提供给液晶面板2的扫描线或信号线(未图示)。由此,驱动液晶面板2,在液晶面板2的显示屏区域3上显示图像。
驱动电路7包括电路板8,该电路板8为平面细长的矩形形状。如图1所示,连接件9从电路板8的纵向方向(X方向)两端的每个端部分8A整体突出。连接件9直接连接到电路板8的主表面(此表面被X和Y方向界定)。每个连接件9的一端都对准电路板8的一边8B,以便与柔性印刷电路板6连接。而且,每个连接件9具有一个螺旋插入孔10,在连接件9的厚度方向延伸。
矩形平面起偏振片11和12,作为光学片,附着到液晶面板2的显示屏区域3的主和背表面上。起偏振片11和12光学改变入射光或是从显示屏区域3发出的光。
矩形框架挡板盖13附着到液晶面板2的主表面上。挡板盖13具有一个矩形框架体部分15。矩形窗口部分14在矩形框架体部分15的中心部分开口。窗口部分14暴露出液晶面板2的显示屏区域3。窗口部分14具有对应于显示屏区域3的形状。
主体部分15具有细长平面外围部分16,作为结合部分,覆盖包含在主体部分15的背面部分中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外围。外围部分16沿着主体部分15的外围方向形成整个外围,且从液晶显示装置1的主体部分15沿着厚度方向(Z方向)突出。
挡板盖13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两端具有边部分13A。平面附件部分17,主要为矩形,设置在每个边部分13A的外围部分16上。附件部分17的形状像一个耳状,以恰当的角度从外围部分16突出。附件部分17形成在每个边部分13A的高度方向(Y方向)的两端。每个附件部分17与挡板盖13的主体部分15大致平行,且与外围16的边缘成为一个整体。
附件部分17具有多个,例如,三个,沿着附件部分17的厚度方向(Z方向)延伸的螺旋孔18。螺旋孔18沿着附件部分17的纵向方向(Y方向)彼此相距一定的距离。螺旋孔18中的一个与驱动电路的螺旋插入孔10相通,以致当驱动电路板7设置为面对挡板盖13的背面侧时,驱动电路板7能够被旋入到挡板盖13中。
而且,接合凹槽19形成在外围部分16中,设置在挡板盖13沿着其高度方向(Y方向)的下端。接合凹槽19在外围部分16的纵向方向(X方向)延伸,且在外围部分16的宽度方向(Z方向)具有预定的宽度。
作为平面光源的矩形平面背光21,附着在液晶面板2的背面。背光21向液晶面板2的显示屏区域3发射光线。作为细长的圆柱形光源的背光21具有冷阴极管(未图示),以及光导板22引导光线从冷阴极管入射到液晶面板2。用于固定冷阴极管的灯座(未图示)附着在其纵向方向的末端部分。冷阴极管被如片状反射器的灯光反射器覆盖,并在圆周方向上大致像U形形状弯曲。
光导板22大致是矩形平面板。它具有光入射表面,入射光从冷阴极管入射到光入射表面上,以及光出射表面,出射表面将来自冷阴极管的入射光出射到液晶面板2。光导板22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即光入射表面与冷阴极管的轴向方向平行,光出射表面面对液晶显示面板2。光导板22是例如用树脂制成的棱镜光引导体。
光导板22偏转从冷阴极管发射出来的光线、入射到光入射表面的光线以及传送到光导板22的光出射表面的光线。
光导板22发射所偏转的光线到液晶面板2的显示屏区域3的背面。灯光反射器反射来自冷阴极管发射的光线,以致光能够有效地入射到光导板22的光入射表面上。
多数的,例如,两个大致矩形的光学片23和24,它们彼此覆盖,设置在面对光导板22的光发射表面上。
光学片23和24为来自光导板22的光发射表面所发射的光提供光学特性(例如聚光特性和发散特性),以致发射光的亮度可以增加和均匀。
反射片25,例如是大致矩形的光学片,附着到相对光导板22的光发射表面的背面。反射片25将从光导板22的背面漏出的光线反射到光导板22的光发射表面。
在背光21中,光学片23和24附着在光导板22的光发射表面,反射片25附着在光导板22的背面,冷阴极管和灯光反射器附着在光导板22的光入射表面。背光21这样构成,装在大致矩形平板框架31的主表面一边。
框架31具有大致矩形的框架体32。框架体32主表面的中心部分,具有容纳凹槽33,用于安装背光21。矩形开口34设置在容纳凹槽33的中心部分。开口34顺厚度方向(Z方向)穿透主体32形成,且使液晶面板2的显示屏区域3暴露出来。
如图2和3所示,用于卡住液晶面板2的外围边缘的卡阶部分35围绕主体32的容纳凹槽处33的外围部分形成。卡阶部分35具有与液晶面板2的厚度大致相同的高度。
框架31在容纳凹槽33处卡住背光21,以及在卡阶部分35处卡住液晶面板2。这种情况下,框架31卡在挡板盖13中。如图2所示,接合爪部分36从主体32的下端外边相对于外表面以恰当的角度突出。接合爪部分36与主体32形成一个整体。
接合爪部分36位于主体32的外部外围部分,并沿着主体32的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当框架31卡在挡板盖13上时,接合爪部分36与挡板盖13的结合凹槽19结合。这样,挡板盖13设置且固定在框架31上。
而且,如图2所示,作为边缘部分的伸长的平面卡块部分37,与主体32的下端部分32A形成一个整体。卡块部分37相对于下端部分32A以恰当的角度从下端部分32A向主体32的内部突出预定宽度的空间A,其位于卡块部分37与主体32的背面32B之间。换句话说,卡块部分37沿着主体32的背面32B突出并横跨主体32的下端部分32A大致形成U型。
因此,所形成的空间A好象是沿着主体32的宽度方向(X方向)在主体32的背面32B和卡块部分37的内表面37B之间形成的狭长条。换句话说,主体32的背面32B和卡块部分37的内表面37B设置成彼此平行,它们之间形成空间A。
如图1所示,卡块部分37在主体32的下端部分32A的中心部分沿着其纵向方向(X方向)形成,它的其他两个部分与中心部分隔离。提供该卡块部分37以防止柔性印刷电路板6重叠。
作为传感器面板的大致矩形平面的数字转换器板41,,面向框架31的主体32的背面32B形成。数字转换器板41通过液晶面板2感知输入。这样,数字转换器41使得输入/输出整型的液晶显示装置1可操作。尤其是,当例如用户或输入笔触碰到显示屏区域3的任何部分时,数字转换器板41感知到作为标准的静电容量上的改变,由此检测出用户或者其它触碰到显示屏区域3上的位置。
数字转换器41容纳在驱动电路板7和框架31之间的空间A中。末端,例如数字转换器板41的下端41B在它的高度方向(Y方向)上结合并容纳在主体32背面和每个卡块部分37的内表面37B之间的空间A中。这样,卡块部分37用作定位装置来使该数字转换器板41相对于框架31定位。空间A的缺口G大致与数字转换器板41的厚度相等。
当数字转换器板41附着到框架31的背面时,如图3所示,数字转换器41在其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边端41A容纳在卡住框架31的挡板盖13的外围部分16中。换句话说,如图3所示,外围部分16在数字转换器板41的厚度方向(Z方向)从它的背面向后突出,在液晶面板2、背光21、框架31和数字转换器板41彼此堆叠的情况下,附着到挡板盖13上。
这样,外围部分16在挡板盖13的两边部分13A作为定位装置来沿着数字转换板41的宽度方向(X方向)定位该数字转换器板。这是因为在挡板盖13的每个边部分13A的外围部分16在Z方向的高度大于液晶面板2、背光21、框架31和数字转换器41的厚度的总和。
而且,数字转换器板41具有矩形平板体42。在矩形平板体42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两边,像耳型状的旋转附件部分43,沿着板体42的主表面(此位置由X方向和Y方向界定)从板体42突出。旋转附件部分43与数字转换器板41的板体42的外围部分形成一个整体。
当数字转换器板41容纳在挡板盖13中时,螺旋附件部分43覆盖在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上。螺旋附件部分43作为合成装置用于将数字转换器板41合成到挡板盖13,且允许数字转换器41旋到挡板盖13上。
在板体42的一边,两个螺旋附件部分43沿着高度方向(Y方向)设置在板体42两端附近。在板体42的另一端,一个螺旋附件部分43沿着它的高度方向(Y方向)以一定的长度设置在板体42的中心部分。
每个螺旋附件部分43在厚度方向上都有螺旋插入孔44通过。螺旋插入孔44分别与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上的螺旋孔18相通。尤其是,在板主体42的一边上每个螺旋附件部分43都有一个螺旋插入孔44。在板体42的另一边末端部分上的螺旋附件部分43沿着它的纵向方向(Y方向)具有两个螺旋孔44。
如图1和2所示,在液晶面板2、背光21、框架31和数字转换器板41容纳在挡板盖13中以及液晶面板2的显示屏区域3通过挡板盖13的窗口部分14暴露的情况下,通过弯曲柔性印刷电路板6到数字转换器41的背面,使得驱动电路板7容纳在框架31中且面向数字转换器41的背面。
驱动电路板7与液晶面板2的背面2B分离,且面对液晶面板2空间A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框架31位于驱动电路板7和液晶面板2之间。如上所述,空间A形成在驱动电路板7和框架31之间,更具体的是,在驱动电路板7的背面7B和主体32的背面32B之间。由于空间A的缝隙G与数字转换器板41的厚度大致相等,数字转换器板41能够插入到驱动电路板7的背面7B和主体32的背面32B之间。
数字转换器板41设置在框架31的主体32和驱动电路板7之间。驱动电路板7沿着数字转换板41的高度方向(Y方向)面向数字转换板41的背面附着在下端部分。
这种情况下,每个柔性印刷电路板6弯曲并容纳在框架31的每个卡块部分37之间。
而且,如图1所示,电缆50从框架31的上端部分32C拉出。电缆50的一端电连接到背光21中冷阴极管的两端。电缆50的另一端作为插头连接到插座51中。背光21的冷阴极管通过电缆50经由插座51提供电源开启。
下面描述上述实施例的操作。
首先,在液晶显示装置1中,通过插座51和电缆50将电源提供到冷阴极管,使得冷阴极管发光。从冷阴极管发出的光线直接入射到光导板22的光入射表面,或者随后被覆盖冷阴极管的灯光发射器的内表面反射。
入射到光导板22的光入射表面的光,经由形成在光导板22的背面上的棱镜(没示出)或者附着在光导板22背面上的反射片25,反射到光导板22的光发射表面。反射光从光导板22的光发射表面发射。
所发射的光通过光学片23和24。这时,所发射的光经由光学片23和24赋予了预定的光学特性。这样,发射光的亮度可以增加和均匀。
通过光学片23和24的光经由起偏振片12辐射到液晶面板2的显示屏区域3上。
入射到液晶面板2的显示屏区域3上的光经由起偏振片11有选择性地通过液晶面板2。结果,用户能够看到显示在液晶面板2显示屏区域3上的图像。
在液晶显示装置1中,图像在显示屏区域3显示的情况下,通过液晶显示面板2的输入信号能够被感知。尤其是,当用户触碰到显示屏区域3表面上的任何区域时,数字转换器板41感知到作为标准的静电容量的改变。结果,检测到用户所触碰到的显示屏区域3上的位置。
下面将描述上述实施例的第一装备操作。
首先,背光21装配在框架31的容纳凹槽33处,其后,液晶面板2装配在框架31的卡阶部分35。这种情况下,框架31容纳有背光21,以及液晶面板2容纳在挡板盖13中。然后,框架31的接合爪部分36与挡板盖13的接合凹槽19接合。
这时,将液晶面板2设置为使显示屏区域3通过挡板盖13的窗口部分14暴露出来。另外,将每个连接到液晶面板2的柔性印刷电路板6容纳在框架31的卡块部分37之间的位置。
然后,数字转换器板41的下端部41B插入到形成在主体32的背面32B和框架31中每个卡块部分37的内表面37B之间的空间A中,且数字转换器板41的表面41C覆盖在主体32的背面32B上。空间A的缝隙G与数字转换器板41的厚度大致相同。插入到空间A中的数字转换器板41的下端41B紧靠主体32的下端部分32A。因此,数字转换器41设置并容纳于空间A中。
这时,数字转换器板41的边端41A设置在挡板盖13的外围部分16中。另外,数字转换器板41的螺旋附件部分43的螺旋插入孔44与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的螺旋孔18相通。因此,螺旋体(未图示)被插入到彼此相通的螺旋插入孔44和螺旋孔18中。结果,将数字转换器板41的螺旋附件部分43固定到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上。
而且,将每个柔性印刷电路板6弯曲到数字转换板41的背面41D上,由此使得驱动电路板7面对数字转换器板41的背面41D电连接到液晶面板2上。这时,驱动电路板7的连接件9的螺旋插入孔10与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的螺旋孔18相通。这种情况下,螺旋体(未图示)插入到彼此相通的螺旋插入孔10和螺旋孔18中。这样,将驱动电路板7的连接件9固定到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上。
依照上述的第一装配操作,形成空间A以使得数字转换板41能够设置在框架31和驱动电路板7之间。因此,由于没有通过凿密法、双面胶布粘接等等方法附着数字转换器板41的相对复杂的工作,数字转换器板41能够可靠地固定到框架31上。特别的,由于框架31具有能够插入及设置数字转换器板41的空间A,在装配操作的任何时候,数字转换器板41都能够容易地附着到框架上。
现在将描述上述实施例的第二装配操作。
首先,像在第一装配操作中一样,背光21和液晶面板2容纳在框架31中,框架31容纳在挡板盖13中,框架31的接合爪部分36与挡板盖13的接合凹槽19接合。
然后,每个柔性印刷电路板6向框架31的背面弯曲,且将驱动电路板7设置成面对主体32,以便在驱动电路板7和主体32的背面32B之间形成空间A。空间A具有狭缝G。这时,驱动电路板7的背面7B与每个卡块部分37的内表面37B大致平行。这样,开口AP形成在驱动电路板7和框架31之间,通过开口AP能够将数字转换器电路41插入。开口AP形成在对着数字转换器板41的下端41B接合框架31的结构处。这样,驱动电路板7的连接件9的螺旋插入孔10与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的螺旋孔18相通,驱动电路板7的连接件9通过螺杆固定到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上。
然后,数字转换器板41通过开口AP滑动插入形成在主体32的背面32B和驱动电路板7的背面7B之间的空间A中。通过开口AP插入得数字转换器板41的下端41B在与开口AP相应的位置与卡块部分37接合,数字转换器板41覆盖到主体32的背面32B上。这样,数字转换器41容纳到空间A中。
这时,数字转换器板41的边缘端41A设置在挡板盖13的外围部分16中。另外,数字转换板41的螺旋附件部分43的螺旋插入孔44与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的螺旋孔18相通。然后,数字转换器板41的螺旋附件部分43依靠螺杆固定到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
依照上述第二装配操作,只要将数字转换器板41插入框架31和驱动电路板7之间的空间A中,该数字转换器板41就能够附着在框架31和驱动电路板7之间。
通过其数字转换器板可以插入得空间A包括形成在框架31的主体32和驱动电路板7之间的第一空间,以及主体32和卡块部分37之间的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在数字转换器板41插入的方向(Y方向)并排设置。此空间同样具有一个狭缝G。因此,相对于第一装配操作,数字转换器板41能够沿着数字转换器板41的插入方向容纳在一个较宽的空间中。从而,数字转换器板41能够更容易地附着在框架31的背面。
如上所述,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数字转换板41能够容易地附着到框架31的背面。而且,在框架31的下端部分,框架31具有卡块部分37,数字转换器板41的下端41B与卡块部分37接合并固定。因此,通过将插入框架31的背面与驱动电路板7之间的数字转换器板41的下端与框架31的卡块部分37接合,数字转换器板41设置及固定到框架31中。
因此,当数字转换器板41附着到框架31的背面时,数字转换器板41容易地设置在数字转换器板41插入的方向上。另外,应用简单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及可靠地防止附着在框架31的背面的数字转换器板41从数字转换器板41的插入方向(Y方向)脱离。
而且,位于挡板盖13两端边缘部分13A的外围部分16,从容纳在挡板盖13中的数字转换器板41的背面突出。因此,当数字转换器板41容纳到挡板盖13中时,数字转换器板41的边端41A在那个位置紧靠着外围部分16且被其固定。
因此,当数字转换板41附着到框架31的背面时,数字转换板41能够容易地设置在宽度方向上(X方向)。另外,应用简单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及可靠地防止附着在框架31的背面的数字转换器板41从垂直于数字转换器板41插入方向的宽度方向(X方向)脱离。
此外,附件部分17设置在挡板盖13的两边,螺旋孔18形成在每个附件部分17中。另外,螺旋附件部分43设置在数字转换器41的两端。当数字转换器板41附着在面向容纳在挡板盖13中的框架31的背面时,螺旋附件部分43覆盖在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上。每个螺旋附件部分43具有螺旋插入孔44,螺旋插入孔44与相应的挡板盖13的螺旋孔18相通。
这样,当数字转换板41附着到框架31的背面时,每个数字转换器板41的螺旋插入孔44与相应的挡板盖13上的螺旋孔18相通,以便能够将数字转换器41依靠螺杆固定在框架31的背面。
因此,数字转换板41能够容易地设置及附着到框架31的背面,并可靠的固定在其上。因此,可以确保数字转换板41不会在宽度方向(X方向)和数字转换器板41的插入方向(Y方向)脱离。
此外,在液晶面板2附着到框架31的情况下,柔性印刷电路板6向框架31的背面弯曲,驱动电路板7面对着框架31的背面。这种情况下,形成在驱动电路板7的两端部分的连接件9上的螺旋插入孔10,分别与容纳在框架31的挡板盖13的附件部分17上的螺旋孔18相通。
因此,经由螺旋插入连接件9的螺旋插入孔10和挡板盖13的螺旋孔18,能够将驱动电路板7固定到挡板盖13上。这样,确保了驱动电路板7的背面7B与主体32的背面32B之间的空间A,使得数字转换器板41被驱动电路板7及框架31固定并夹在它们中间。由于数字转换器板41在框架31的厚度方向上(Z方向)设置及固定到其背面,数字转换器板41能够更可靠地固定到框架31的背面。
如上所述,依照本发明,电路板面对平面显示面板彼此分开,在它们的至少一部分之间具有空间。这样,传感器面板能够插入及设置到平面显示面板和电路板之间的空间中。从而,传感器面板能够容易地附着到面板上。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空间A形成在框架31和驱动电路板7之间,数字转换器板41插入及设置到该空间A中。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种结构。如果驱动电路板7与液晶面板2分离,以致空间A形成在液晶面板2和驱动电路板7之间的至少一部分空间中,同样可以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及有益之处。
尤其是,框架31不必设置在液晶面板2和驱动电路板7之间;即,具有与数字转换器板41的厚度大致相同的空间A的狭缝G可以形成在液晶面板2和驱动电路板7之间或是驱动电路板7和框架31之间,其定位在液晶面板2和驱动电路板7之间。可替换的,空间A可以形成于液晶面板2和框架31之间,其定位于液晶面板2和驱动电路板7之间。
在上面的描述中,将具有包括液晶的光学调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1描述为平板显示装置示示作为例子。然而,本发明可用于其他不同于液晶显示装置1的显示装置,例如具有有机EL面板的平板显示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了解其他的益处及改进。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仅仅限于特定细节和这里所描述的典型的具体实施例。因此,任何不脱离本发明附加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要求所限定的总体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改进。

Claims (13)

1、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平面显示面板;
一电路板,面对平面显示面板设置,两者间有空间,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到平面显示面板;以及
一传感器板,插入并设置在电路板和平面显示面板之间的空间中,并感知通过平面显示面板的输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容纳有传感器板、平面显示面板和电路板的框架,该框架具有一边缘部分,此边缘部分与传感器板的外围部分接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传感器板具有耳型突出部分,从传感器板的外围部分突出,以将传感器板固定到框架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框架的边缘部分具有沿着平面显示面板的背面延伸的卡块部分,以便在框架和平面显示面板之间形成空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框架型挡板盖,其容纳有平面显示面板、电路板和传感器板,挡板盖具有与传感器板的外围部分接合的接合件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平面显示面板是一液晶面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一框架,其容纳有传感器板、平面显示面板和电路板,该框架在它自己和电路板之间形成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框架和电路板形成一开口,该开口使得传感器板可以插入到该空间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框架具有相对开口并与传感器板的边缘接合的结构,从而相对于框架定位该传感器板。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包括:一框架型挡板盖,其容纳有平面显示面板,电路板和传感器板,该挡板盖具有与传感器板的两边端接合的结构,从而相对于框架定位传感器板。
11、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平面显示面板;
一电路板,面对平面显示面板设置,两者之间具有第一空间,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到平面显示面板;
一传感器板,感知通过平面显示面板的输入;以及
一框架,容纳有传感器板、平面显示面板和电路板,并具有第二空间使得该传感器板能够附着到框架上,
其中传感器板通过电路板和平面显示面板之间的第一空间和框架的第二空间插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板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框架具有与通过第二空间插入的传感器板的边缘接合的结构,从而相对于框架定位该传感器板。
13、一种制造平板显示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设置一电连接到一平面显示面板的电路板,使其面对平面显示面板设置,两者之间有空间;以及
将传感器板滑动插入到此空间中。
CNB2005100677164A 2004-02-25 2005-02-24 平板显示装置及制造该平板显示装置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515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50246 2004-02-25
JP2004050246 2004-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7463A true CN1667463A (zh) 2005-09-14
CN100405151C CN100405151C (zh) 2008-07-23

Family

ID=34858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771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5151C (zh) 2004-02-25 2005-02-24 平板显示装置及制造该平板显示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60193B2 (zh)
JP (1) JP4805585B2 (zh)
KR (1) KR100658551B1 (zh)
CN (1) CN100405151C (zh)
TW (1) TWI323362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9896A (zh) * 2011-06-07 2011-12-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液晶显示器
CN101900894B (zh) * 2009-05-27 2012-0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和柔性印刷线路板
CN101726912B (zh) * 2008-10-28 2013-07-3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4396233A (zh) * 2012-06-22 2015-03-04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5741B2 (ja) * 2004-05-24 2008-03-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6208563A (ja) * 2005-01-26 2006-08-10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319590B1 (ko) * 2007-02-15 2013-10-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태블릿 컴퓨터
JP5012464B2 (ja) * 2007-12-04 2012-08-2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タッチ入力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90088202A (ko) * 2008-02-14 2009-08-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JP5172385B2 (ja) 2008-02-25 2013-03-27 株式会社ワコム 表示機能付き入力装置及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TWI370299B (en) * 2008-06-05 2012-08-1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TWI410706B (zh) * 2010-03-19 2013-10-0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CN101813848B (zh) * 2010-03-30 2011-08-10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TW201232099A (en) * 2011-01-25 2012-08-01 Wintek Corp Display having a frame, touch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frame
KR101810998B1 (ko) * 2011-06-29 2017-12-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995869B1 (ko) 2012-10-31 2019-10-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갖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898154B2 (ja) 2013-09-10 2016-04-0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イザ・パネルによる入力が可能な電子機器および入力方法
CN106898264B (zh) * 2017-03-06 2019-10-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1417A (ja) * 1989-07-18 1991-05-23 Rico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05143231A (ja) * 1991-11-20 1993-06-11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
JPH05341285A (ja) * 1992-06-10 1993-12-2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05341275A (ja) * 1992-06-10 1993-12-24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H0667800A (ja) * 1992-08-24 1994-03-11 Canon Inc 情報入出力装置及び座標入力用ペンキャップ及び電子機器
JPH08179289A (ja) * 1994-12-27 1996-07-12 Nec Eng Ltd ディジタイザ及びバックライト付きlcdユニット
JPH09319498A (ja) * 1996-05-31 1997-12-12 Toshiba Corp ペン入力情報処理装置
JPH1063419A (ja) 1996-08-21 1998-03-06 Kyocera Corp 手書き入力装置一体型の液晶ユニット
JPH10288766A (ja) * 1997-04-15 1998-10-27 Seiko Epson Corp 位置入力用タブレット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6756970B2 (en) * 1998-11-20 2004-06-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Pen-based computer system
KR100534376B1 (ko) * 1999-06-21 2005-12-08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디지타이저를 가진 액정표시소자
JP2002107697A (ja) 2000-09-28 2002-04-10 Sony Corp 表示パネル
JP2002152630A (ja) * 2000-11-10 2002-05-24 Citizen Watch Co Ltd 表示装置を有する装置
JP2002196312A (ja) * 2000-12-25 2002-07-1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510716B1 (ko) * 2000-12-29 2005-08-30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일체형 엘시디
JP2003015821A (ja) * 2001-06-29 2003-01-17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情報表示入力装置及びcn反射型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0655549B1 (ko) * 2002-08-29 2006-1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가능한 복합형 컴퓨터
US6956627B2 (en) * 2002-09-10 2005-10-18 Au Optronics Corp.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igitizer, and housing, fastened by screws
JP4126610B2 (ja) * 2002-12-26 2008-07-30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液晶表示装置
US7012655B2 (en) * 2003-03-28 2006-03-14 Lg.Philips Lcd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digitize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6912B (zh) * 2008-10-28 2013-07-3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1900894B (zh) * 2009-05-27 2012-01-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和柔性印刷线路板
CN102269896A (zh) * 2011-06-07 2011-12-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液晶显示器
CN102269896B (zh) * 2011-06-07 2013-05-2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液晶显示器
CN104396233A (zh) * 2012-06-22 2015-03-04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658551B1 (ko) 2006-12-19
US20050185111A1 (en) 2005-08-25
CN100405151C (zh) 2008-07-23
JP4805585B2 (ja) 2011-11-02
TW200606496A (en) 2006-02-16
KR20060042214A (ko) 2006-05-12
JP2005275381A (ja) 2005-10-06
TWI323362B (en) 2010-04-11
US7460193B2 (en) 2008-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67463A (zh) 平板显示装置及制造该平板显示装置的方法
CN1249502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66523C (zh) 液晶显示模块以及具有此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317585C (zh) 液晶显示器
KR101035502B1 (ko) 발광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CN1487337A (zh) 平板显示装置
KR10127912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I401505B (zh) 液晶顯示裝置
CN1306321C (zh) 导电元件和具有这种导电元件的液晶显示器
CN1504975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81040A (zh) 具有提高的冷却效率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372160A (zh) 显示装置、利用该显示装置的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461965A (zh) 背光组件以及带有该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504802A (zh) 平板显示装置
CN1920625A (zh)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940660A (zh) 显示装置
CN1786784A (zh) 液晶显示器
CN1740865A (zh) 背光源组合体及具有该背光源组合体的液晶显示器
CN1469167A (zh) 照明装置、背光组件和配有此装置和组件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837909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881030A (zh) 背光组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881035A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758116A (zh) 白光产生单元、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797119A (zh) 灯支撑件、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831615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LTD.

Owner name: JAPAN DISPLAY MIDDLE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obile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ATSUSHITA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