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38351Y - 带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38351Y
CN2838351Y CN 200520127710 CN200520127710U CN2838351Y CN 2838351 Y CN2838351 Y CN 2838351Y CN 200520127710 CN200520127710 CN 200520127710 CN 200520127710 U CN200520127710 U CN 200520127710U CN 2838351 Y CN2838351 Y CN 283835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fixed head
buckle body
pair
fas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201277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室町哲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ai Rik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kai Rik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kai Rika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kai Rika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3835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3835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Buck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扣装置,形成于固定板前端部的一对卡定爪嵌入形成于带扣体底板部的一对卡定孔中,固定板的前端部与带扣体底板部通过铆钉连接。一对卡定爪形成为仅向固定板板厚方向的一侧突出。只要通过将固定板前端部在板厚方向与带扣体底板部重叠配合,就可以将一对卡定爪插入一对卡定孔中。

Description

带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扣装置,其用于构成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并保持着安装在安全带上的舌片。
背景技术
关于带扣装置,例如,其具有构成装置主体的带扣体,以及基端部固定于车体、而前端部连接于带扣体的长板状固定板(例如、参照日本实开昭61-199455号公报)。
该日本实开昭61-199455号公报公开的带扣装置,在固定板(铁板)的前端部,形成有从宽度方向的两端朝板厚方向突出的一对卡定爪。一对卡定爪的前端部向固定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伸出而形成一对扩径突片,一对卡定爪整体形成为大致T字形状。该固定板的一对卡定爪嵌合卡定于在带扣体(凸缘上部和凸缘下部)上所形成的卡定孔,并且通过同时贯通固定板和带扣体的两个小铆钉结合在带扣体上。所述一对扩径突片与带扣体背面贯通孔的孔缘部卡合以防止一对卡定爪从贯通孔脱落。
如上所述一对卡定爪整体略呈T形结构,因此,为了将一对卡定爪插入卡定孔,就必须在固定板相对于带扣体倾斜的状态下将一对卡定爪从带扣体的卡定孔插入,然后,再使固定板绕一对卡定爪转动,一直到使固定板相对于带扣体平行为止,因此造成固定板与带扣体的装配性较差。
此外,也有不在固定板上设置如上所述的卡定爪,而是仅通过较大的铆钉将固定板和带扣体连接固定的带扣装置。然而,由于带扣装置被要求小型化,固定板宽度尺寸也具有限制,所以如果对应较大的铆钉在固定板上形成较大的贯通孔,将导致固定板的强度降低的问题。另外,在对固定板和铆钉进行热处理以提高强度的情况下,由于产生成本较高且易产生裂纹等的问题。因此仅使用铆钉来确保连接强度是有限度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扣装置,在确保固定板与带扣体连接强度的同时,使两者的组装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带扣装置包括:具有板状底板部的带扣体;以及基端部固定于车体且前端部连接于带扣体底板部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带扣体具有形成于底板部的卡定孔;固定板具有对应卡定孔设置于前端部且仅向板厚方向突出而形成的卡定爪;并且,固定板的卡定爪从底板部的板厚方向一侧嵌入卡定孔,在固定板的前端部和底板部在板厚方向重叠配合的状态下,通过铆钉将固定板的前端部和底板部连接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带扣装置中,固定板前端部在板厚方向与带扣体底板部重叠配合,形成于该前端部的卡定爪嵌入形成于带扣体底板部的卡定孔中。并且,固定板前端部和带扣体底板部通过铆钉进行连接。作用于带扣体和固定板间的负荷分散在卡定爪与卡定孔的卡合部分以及铆钉上。由此确保固定板与带扣体的连接强度。
另外,固定板前端部的卡定爪,形成为仅向固定板板厚方向的一侧突出,并从带扣体底板部的板厚方向一侧嵌入卡定孔。因此,在将固定板装配于带扣体时,只要通过使固定板前端部在板厚方向与带扣体底板部重叠配合,就能够使卡定爪插入卡定孔。因此,不需要像现有的带扣装置那样,为了将卡定爪插入卡定孔而使固定板相对于带扣体转动,从而提高固定板与带扣体的组装性。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带扣装置,在确保固定板与带扣体的连接强度的同时,提高了两者的组装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带扣装置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准备具有板状底板部并在底板部上形成有卡定孔的带扣体;准备基端部固定于车体且前端部连接于带扣体的底板部的、具有对应卡定孔设置于前端部并仅向板厚方向突出而形成的卡定爪的固定板;将固定板的卡定爪从底板部的板厚方向一侧通过重叠配合嵌入到卡定孔中,在固定板的前端部和底板部在板厚方向重叠配合的状态下,通过铆钉将固定板前端部和底板部连接在一起。
并且在第二方面中,带扣体在其安装有固定板的一侧具有锁定板,该锁定板使装配于座椅安全带端部且可插入带扣装置的舌片可脱开地卡定于带扣体。
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锁定板在与舌片插入侧相反的一侧端部可转动地装配于带扣体,卡定爪的长度也可以比端部与底板部的面对锁定板的面之间的距离小。
另外,第二方面中,在进行连接的工序中,相对于卡定爪在固定板基端部一侧,可以通过铆钉将固定板前端部和底板部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的带扣体、固定板以及铆钉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的带扣体、固定板以及铆钉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5中利用分解立体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10的结构。图4为表示该带扣装置10结构的剖面图。
如图4所示,带扣装置10具有壳体12。壳体12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开口的箱形筒状,该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开口作为舌片插入口14,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的开口作为固定板插入口16。另外,壳体12内侧收容有带扣体18。
带扣体18,具有沿壳体12长度方向形成为长平板状的底板部20,以及从底板部20的宽度方向两端朝底板部20的板厚方向一侧(箭头C方向一侧)一体地伸出的一对侧壁部22,整体剖面呈コ字形状。从壳体12的舌片插入口14插入的舌片24的插入板部26,从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箭头B方向)插入在该带扣体18上的一对侧壁部22之间。
另外,在一对侧壁部22之间,配置有推出器(knockout)32。推出器32的一部分和形成于底板部20的大致矩形的贯通孔34卡合。贯通孔34,沿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形成为细长状。推出器32可沿着贯通孔34在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设定范围内滑动。
另外,在贯通孔34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箭头A方向侧)的内周部上,突出地形成有卡合突起36,使压缩螺旋弹簧即推出器弹簧38的一端被卡定。推出器弹簧38的另一端卡定于推出器32。推出器32通过推出器弹簧38的弹力被向底板部20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箭头B方向侧)赋予势能。
该推出器32,通过被从一对侧壁部22之间插入的舌片24的插入板部26推压,克服推出器弹簧38的弹力向底板部20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滑动(图3所示状态)。
另一方面,本带扣装置10具有锁定板40。锁定板40具有:沿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形成长板状的主体部42。在主体部42的基端(箭头A方向的端部)形成有一对从宽度方向两侧突出的支承部44。该对支承部44,进入形成于带扣体18的各侧壁部22的支承孔46,锁定板40通过一对侧壁部22被支承为可绕一对支承部44(支承孔46)转过预定角度。
另外,在主体部42的基端侧,从宽度方向的两端向底板部20一侧(箭头D方向一侧)伸出一对臂部48。该对臂部48,形成为各前端位于推出器32的滑动轨迹上。当推出器32向底板部20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A方向一侧)滑动时,通过推出器32向底板部20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推压一对臂部48,使主体部42(锁定板40)向底板部20一侧(箭头D方向一侧)转动。
从主体部42的前端(箭头B方向一侧的端部),向主体部42的板厚方向的一侧(底板部20一侧、箭头D方向一侧)伸出卡合片50。该卡合片50形成为其前端侧(箭头D方向侧)向底板部20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箭头B方向侧)略微倾斜。另外,该卡合片50的前端部,与形成在底板部20上的贯通孔34相对应,通过锁定板40向底板部20侧转动,使卡合片50穿过贯通孔34以及被插入一对侧壁部22之间的插入板部26的卡合孔26A,来限制舌片24的脱出(保持舌片24)。
与锁定板40的卡合片50相对应,在所述推出器32厚度方向一侧(箭头C方向)的面上,形成有载置部32A。该载置部32A,在舌片24未插入一对侧壁部22之间的状态下,即在推出器32通过推出器弹簧38的弹力保持于贯通孔34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B方向侧)的状态下,阻挡卡合片50的前端部,以限制锁定板40向底板部20侧转动。
另外,从主体部42的前端,在卡合片5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朝底板部20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箭头B方向侧)延伸设置有一对抵接片52。该对抵接片52,与一锁定部件54相对应。
锁定部件54,隔着锁定板40的主体部42配置在与底板部20相反的一侧,其具有沿着一对侧壁部22相面对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大致呈三棱柱状的凸轮部56,以及沿着其长度方向贯通凸轮部56上端部(箭头C方向侧的端部)的轴58。
轴58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部,进入形成于一对侧壁部22的卡合孔60,凸轮部56可绕轴58的轴线转动地支承在一对侧壁部22上。
在凸轮部56的上端侧(与底板部20相反的一侧、箭头C方向侧),朝向与底板部20相反一侧(箭头C方向侧)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大致呈板状的被推压部62。该被推压部62,与后述的解除按钮70相对应。
另外,在凸轮部56的下端侧(底板部20一侧、箭头D方向侧),形成有与轴58同心的圆弧状的锁定面56A。该锁定面56A,如图3所示,在锁定板40向底板部20转动的状态(舌片24的插入板部26插入一对侧壁部22之间的状态)下,与锁定板40的抵接片52的表面(箭头C方向侧的面)抵接。
另外,在凸轮部56厚度方向的一端侧(箭头A方向一侧),形成有抵接面56B。该抵接面56B,如图4所示,在锁定板40从底板部20离开的状态(舌片24的插入板部26从一对侧壁部22之间拔出的状态)下,与锁定板40的抵接片52的前端抵接。
另外,在凸轮部56厚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B方向侧),装配有保持架64。在保持架64上朝向与凸轮部56相反一侧突出形成有卡合突起66,使压缩螺旋弹簧即锁定弹簧68的一端被卡定。锁定弹簧68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带扣体18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箭头B方向侧)的解除按钮70相结合。
解除按钮70,具有由乘坐人员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部72。操作部72,形成为向带扣体1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A方向侧)开口的箱形,内侧的底壁部分上压接着锁定弹簧68的另一端,由此,保持架64和锁定部件54被向离开操作部72的方向(箭头A方向)赋予势能。
从操作部72宽度方向的两端,向底板部20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A方向侧)伸出一对臂部74。该对臂部74配置在一对侧壁部22的外侧,形成为沿着与一对侧壁部22相面对的方向彼此相互面对。
从一对臂部74的各自前端(箭头A方向侧的端部)的各自宽度方向的一端(箭头D方向侧的端部),分别向底板部20一侧(箭头D方向侧)延伸有伸出部76。该对伸出部76具有预定的弹性,形成为沿着一对侧壁部22的相面对方向彼此相互面对。
在该对伸出部76各自的前端,分别形成有向各侧壁部22(相面对方向的内侧)突出的爪部78。这些爪部78,朝向底板部20侧(箭头D方向侧)形成为厚度渐薄(薄厚な)的楔形,并分别嵌入形成于一对侧壁部22的长孔80内。长孔80沿着舌片24的插入方向(箭头A方向)形成为细长状。各爪部78可通过长孔80内周部沿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在预定范围内移动。由此,通过长孔80,解除按钮70的移动方向(操作方向)被限制在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上。
另外,在该对臂部74的各自前端,沿彼此相对的方向架设有细长的大致棒状的连接部82,通过该连接部82将该对臂部74的各自前端连接起来。
另外,解除按钮70在操作部72上端侧(箭头C方向侧)形成有向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A方向侧)突出的推压部84。推压部84,与所述锁定部件54的被推压部62相面对地配置,在对解除按钮70进行推压操作时,通过推压部84向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A方向侧)推压被推压部62,锁定部件54的凸轮部56绕轴58向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箭头B方向侧)转动。
另一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本带扣装置10,具有形成为长板状的固定板86。固定板86的前端部穿过壳体12的固定板插入口16,重叠配合在底板部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A方向侧)的板厚方向的一侧(箭头C方向侧)上。
在固定板86的前端部,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一对卡定爪88。该对卡定爪88,形成为仅向固定板86的板厚方向的一侧(底板部20一侧、箭头D方向侧)突出,并嵌入在形成于底板部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卡定孔90中。另外,如图1所示,该对卡定爪88的长度尺寸L1设定为比锁定板40的端部与底板部20的面对锁定板的面之间的距离L2小。
另外,在固定板86的前端部,相对于一对卡定爪88在基端部侧(箭头A方向一侧)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在厚度方向贯通固定板86的圆形的透孔92。对应该透孔92,在底板部20上形成有同样地在板厚方向贯通底板部20的圆形透孔94。在该透孔92和透孔94中插入铆钉96进行铆接,通过该铆钉96将固定板86和底板部20连接在一起。
另外,固定板86的基端部侧(省略图示),在车辆的座位侧方被固定在车体(全部省略图示)上,由此,将本带扣装置10安装在车辆上。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上述结构的带扣装置10中,在如图4所示的非配合状态下,如果将舌片24的插入板部26从壳体12的舌片插入口14插入,则如图3所示,插入板部26的前端抵接在推出器32的端部上并进行推压,克服推出器弹簧38的弹力作用而使推出器32向贯通孔3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箭头A方向侧)滑动。
如果推出器32向贯通孔34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进行预定量的滑动,则将推出器32的载置部32A与锁定板40的卡合片50相面对的状态解除,同时推出器32推压锁定板40的一对臂部48,使锁定板40向底板部20侧转动。
由此,卡合片50的前端部移动接近底板部20。并且,在该状态下,插入板部26的卡合孔26A与形成于底板部20的贯通孔34重合。因此,如图3所示,在该状态下,转动的卡合片50贯通插入板部26的卡合孔26A和底板部20的贯通孔34。
另外,通过使锁定板40的转动,解除锁定板40的抵接片52与锁定部件54的抵接面56B的抵接状态。这里,锁定部件54由于通过保持架64受到锁定弹簧68的弹力作用,所以通过锁定弹簧68的弹力作用,使锁定部件54的凸轮部56向底板部20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A方向侧)转动,以与锁定板40的转动相连动,并且使凸轮部56的锁定面56A与抵接片52的表面(箭头C方向侧的面)抵接(图3所示状态)。因此,卡合片50限制锁定板40向远离底板部20的方向转动,从而成为相对于带扣装置10的舌片24的插入状态(保持状态)。
另外,在所述舌片24的插入状态下,如果对解除按钮70的操作部72进行推压操作,则锁定部件54的被推压部62通过解除按钮70的推压部72被推压向底板部20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A方向侧),锁定部件54的凸轮部56克服锁定弹簧68的弹力作用向底板部20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箭头B方向侧)转动。
由此,解除凸轮部56的锁定面56A与锁定板40的抵接片52的抵接状态,从而解除锁定部件54对锁定板40转动的限制。并且,由于在锁定板40的卡合片50上,借助舌片24的插入板部26以及推出器32施加有推出器弹簧38的弹力作用,所以在卡合片50上作用有离开底板部20方向的分力。因此,锁定板40通过作用于卡合片50的分力从底板部20上离开,解除卡合片50对舌片24的保持。由此,推出器32受到推出器弹簧38的弹力作用而向贯通孔34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B方向侧)滑动,并且由于该推出器32的滑动,将舌片24的插入板部26从壳体12的舌片插入口排出。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10中,固定板86的前端部与带扣体18的底板部20在板厚方向重叠配合,形成于该前端部的一对卡定爪88嵌入形成于带扣体18的底板部20的一对卡定孔90中。另外,固定板86的前端部与带扣体18的底板部20通过铆钉96连接。作用于带扣体18与固定板86之间的负荷分散在一对卡定爪88与卡定孔90的卡合部分以及铆钉96上,从而确保固定板86与带扣体18的连接强度。即,即使通过一对卡定爪88也能够确保固定板86与带扣体的连接强度,因此可以实现铆钉96小型化,并且不需要在固定板86与铆钉96上施加热处理以使强度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10中,一对卡定爪88,形成为仅向固定板86的板厚方向的一侧(箭头D方向侧)突出,并从带扣体18的底板部20的板厚方向的一侧(箭头C方向侧)嵌入一对卡定孔90中。因此,在将固定板86装配于带扣体18时,只要将固定板86的前端部与带扣体18的底板部20在板厚方向重叠配合,即可将一对卡定爪88插入一对卡定孔90。因此,不需要像现有带扣装置那样为了使卡定爪插入卡定孔而使固定板相对带扣体转动,从而提高了固定板86与带扣体18的组装性。
并且,一对卡定爪88的长度尺寸L1被设定为比锁定板40的端部与底板部20的面对锁定板的面之间的距离尺寸L2小。因此,即使在将除壳体12之外的其他全部构成部件的组装在带扣体18上之后,也能够通过使固定板86从带扣体18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箭头A方向侧)向带扣体18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箭头B方向侧)插入一对侧壁22之间,而将固定板86装配于带扣体18。由此,不需要在向带扣体18装配各构成部件的过程中进行固定板86与带扣体18的装配,从而提高了生产性。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带扣装置10中,在确保固定板86与带扣体18连接强度的同时,提高了两者的组装性。
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在固定板86的前端部设有一对(两个)卡定爪88,然而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固定板86的的前端部仅设置一个卡定爪,或是设置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卡定爪。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带扣体18的底板部20上,与所述一个或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卡定爪相对应地形成卡定孔。

Claims (4)

1.一种带扣装置,包括:具有板状底板部的带扣体;以及基端部固定于车体且前端部连接于所述带扣体的所述底板部的固定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扣体具有形成于所述底板部的卡定孔;
所述固定板具有卡定爪,该卡定爪与所述卡定孔相对应地设在前端部,且形成为只向板厚方向的一侧突出;
并且,所述固定板的所述卡定爪从所述底板部的板厚方向的一侧嵌入所述卡定孔中,在所述固定板的前端部与所述底板部在板厚方向重叠配合的状态下,通过铆钉将所述固定板的前端部和所述底板部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锁定板,该锁定板设置于所述带扣体的装配有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使舌片可脱开地卡定于所述带扣体上,所述舌片安装在座椅安全带的端部,并可以插入所述带扣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板在其与插入所述舌片一侧相反一侧的端部可转动地装配在所述带扣体上,所述卡定爪的长度比所述端部与所述底板部的面对所述锁定板的面之间的距离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卡定爪在所述固定板基端部一侧,通过所述铆钉将所述固定板的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底板部连接在一起。
CN 200520127710 2004-11-01 2005-11-01 带扣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38351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17720A JP2006122552A (ja) 2004-11-01 2004-11-01 バックル装置
JP2004317720 2004-11-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38351Y true CN2838351Y (zh) 2006-11-22

Family

ID=367178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2012771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38351Y (zh) 2004-11-01 2005-11-01 带扣装置
CN 200510117304 Pending CN1768634A (zh) 2004-11-01 2005-11-01 带扣装置及带扣装置的装配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17304 Pending CN1768634A (zh) 2004-11-01 2005-11-01 带扣装置及带扣装置的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6122552A (zh)
CN (2) CN2838351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8240A (zh) * 2018-08-24 2018-12-11 艾陌极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安全带锁扣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34437B2 (ja) * 2008-05-28 2013-01-3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バックル
JP2017154713A (ja) 2016-03-04 2017-09-07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バックル装置
WO2018157305A1 (zh) * 2017-02-28 2018-09-07 深圳龙海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绳带触发锁定装置
CN108442048B (zh) * 2018-03-13 2021-03-23 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带销装配设备
CN109877582B (zh) * 2019-04-15 2021-01-05 宁波慧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锁扣总成装配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68240A (zh) * 2018-08-24 2018-12-11 艾陌极智能装备(深圳)有限公司 智能安全带锁扣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8634A (zh) 2006-05-10
JP2006122552A (ja) 2006-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38351Y (zh) 带扣装置
CN2884971Y (zh) 带扣装置
US7918001B2 (en) Multi-pivot latch assemblies
CN1228009C (zh) 用于拉链的可分离底部止挡装置
CN1490487A (zh) 侧杆方式的可变编码型圆筒锁头
CN1778523A (zh) 汽车内装部件安装装置
CN1512081A (zh) 用于片状部件的紧固件
CN101754635A (zh) 用于成型轨道的具有壳体的组件
CN1697263A (zh) 连接器
CN1961156A (zh) 结构构件的固定装置
CN1917326A (zh) 电气机器
CN1651678A (zh) 穿入式连接器
CN1760055A (zh) 遮阳板
CN1835295A (zh) 带锁紧夹的电气插塞连接器
CN1683735A (zh) 滑动式栓锁组件
CN1471199A (zh) 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CN1485563A (zh) 带夹子
CN2772288Y (zh) 绳索扣
CN107487232B (zh) 后排座椅坐垫的安装结构、固定卡扣和车辆
CN1744393A (zh) 压接装置
CN1207479C (zh) 门定位器
CN1197148A (zh) 用于滑动关闭件的配件
CN1070433C (zh) 安全皮带装置
US20200406786A1 (en) Vehicle seat slide apparatus
CN1374432A (zh) 窗的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122

Termination date: 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