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802728Y - 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802728Y
CN2802728Y CNU2005201104146U CN200520110414U CN2802728Y CN 2802728 Y CN2802728 Y CN 2802728Y CN U2005201104146 U CNU2005201104146 U CN U2005201104146U CN 200520110414 U CN200520110414 U CN 200520110414U CN 2802728 Y CN2802728 Y CN 280272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itting diode
led
thin
transparent cover
colour mix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5201104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5201104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80272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80272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80272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其主要包括:数个薄型LED,为具有相同亮度等级,不同成色,外表预封有薄壳的接脚晶体;一支架,其上设有一插孔平台,以供前述数薄型LED接脚插接而紧靠配置,以及;一透明罩体,其内部注胶罩封于薄型LED及支架的上部;据此,使制成的发光二极管混色效果佳,内封的LED能独立分色分光有相同亮度等级,而且利用支架亦可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发光二极管上的改良,尤指一种内封的LED能先经独立分色分光具有相同亮度等级,使制成的发光二极管具有极佳混色效果,而且底下又设有支架可有效提高散热效果的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LED的寿命至少比目前的照明系统长10年,而且功耗更低,此外,LED不含汞对环境无害,未来可能取代灯管成为最佳的照明灯源,但在短期内LED的价格和数量上都没有优势,还无法取代普通的家庭照明灯管,不过由于LED的应用范围普及于所有电子产品如手机、汽车、红绿灯等,其实用前景相当可观,在业界不断积极研发下,已衍生出许多获准专利案。
譬如,已公开的TW591811号一种混色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至少包括:一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具一第一电性;一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片,位于该第一电极上;一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片,位于一部分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片上;一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具一第二电性,且该第二电极位于另一部分的该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片上;一第三电极,该第三电极具该第一电性,且该第三电极位于一部分的该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片上;以及一第四电极,该第四电极具该第二电性,且该第四电极位于另一部分的该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片上。
又公知全彩LED是指红、绿、蓝三种波长的晶片,集合制成在一承载器内如PCB板或支架,透过三种晶片发光颜色来混合出全彩光线的LED,然而其制造上存有如下缺点:
1.因为三种波长的晶片因亮度或波长的偏差,每种晶片依其亮度可分为6级,三种晶片混组色彩即有6×6×6=216种等级,而无法制作出统一标准三色(RGB)的全彩LED。
2.因为三个晶片集合在一承载器上,使其很难有效散热,致使三个晶片因温度升高的热效应,使其全彩LED因发光度衰减,各个晶片衰减度不一,故很难得到色度一致及亮度均匀优良的全彩LED。
3.因为三个晶片集合在一承载器上,若有单独的晶片故障,即难以更换维修,故整体成品的良品率无法有效提高。
因鉴于上述前案及公知全彩LED所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人在经多方深入加以研究、设计、实验及改良后,终于研制成功本实用新型。
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封的LED能先经独立分色分光具有相同亮度等级,使制出的发光二极管混色效果极佳,而且底下又设有支架可有效提高散热效果的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
为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具有相同亮度等级,不同成色,外表预封有薄壳及接脚的薄型LED、一支架及一透明罩体,
该支架,其上具有一供前述数个薄型LED接脚插接而紧靠配置的插孔平台;以及
该透明罩体,其内部注胶罩封在薄型LED及支架的上部。据此,使制成的发光二极管混色效果佳,内封的LED能独立分色分光有相同亮度等级,而且利用支架亦可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及其他特点,兹举本实用新型较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以下所述。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封装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三色晶片品状分布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制造时可方便更换晶片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成品的应用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设底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其主要包含:
数个薄型LED1,为具有相同亮度等级,不同成色,外表预封有薄壳11的接脚晶体;
一支架2,其上设有一插孔平台21,以供前述数个薄型LED1的接脚12插接而紧靠配置;以及
一透明罩体3,其内部注胶罩封于薄型LED1及支架2的上部;
请参图1~图4所示,实施时,该透明罩体3可呈圆拱型或椭圆拱型,且该支架平台21上共设有六个插孔22,使其上可插接三颗红、绿、蓝薄型LED1呈品状分布排列。
据此,请参图1~图5所示,可先将红、绿、蓝薄型LED1经分光分色确定半成品等级后,再一一选择组合利用支架2使其紧密结合,最后封胶制成一混色发光二极管,其组成品因为所有内封的LED1均经独立分色分光而有相同亮度等级,故使制成的混色发光二极管效果极佳,而且三个颜色的LED1下方因设有支架2,使接脚12部分腾空,故亦可有效提高其散热效果。
请参见图4所示,因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设计方式,故在制造时半成品可先经检测,倘制造中发现某一LED1故障,即可在注胶封装前将其简单取下替换,以有效提高制造良品率,减少传统生产时废件过多导致浪费成本的情形。
请参见图6所示,制造时该支架2亦可设成厚块状,使薄型LED1插入可获得更好的固定,而且其底下亦可再增设一具有倒脚41的底架4,以适应不同用途所需的高度,而且又可用中间空隙达到散热的实用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结构可大幅提高混色发光二极管发光成色的制造品质,而且又能提高生产上的良品率,以及有效增进产品应用的散热效果,功能上远胜于传统结构,具有其进步性及产业利用价值,遂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的申请。
上述的具体实施例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说明及本申请专利范围所载的结构特征及在功效上所作等效性的变换或修改,其本质未脱离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者,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具有相同亮度等级,不同成色,外表预封有薄壳及接脚的薄型LED、一支架及一透明罩体,
该支架,其上具有一供前述数个薄型LED接脚插接而紧靠配置的插孔平台;以及
该透明罩体,其内部注胶罩封在薄型LED及支架的上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平台上共具有六个插孔,其上插接的三颗红、绿、蓝薄型LED呈品状分布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罩体呈圆拱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明罩体呈椭圆拱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呈厚块状,且其底下具有一带倒脚的底架。
CNU2005201104146U 2005-06-23 2005-06-23 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272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1104146U CN2802728Y (zh) 2005-06-23 2005-06-23 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5201104146U CN2802728Y (zh) 2005-06-23 2005-06-23 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802728Y true CN2802728Y (zh) 2006-08-02

Family

ID=36847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110414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802728Y (zh) 2005-06-23 2005-06-23 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802728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75655B (zh) 白光面光源发光装置
CN103123950B (zh) 一种led光源的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CN201062757Y (zh) 白光面光源发光装置
CN101093068A (zh) 白光器件及制造方法
CN2802727Y (zh) 混色点矩阵led改进结构
CN2867596Y (zh) 发光二极体模组的结构改良
CN1416171A (zh) 一种可自由变色的发光装置
CN202598261U (zh) 一种高亮度高显色指数的暖白光led灯及led模组
CN2802728Y (zh) 混色发光二极管改进结构
CN201133611Y (zh) Led与oled相配合的三基色器件
CN200979881Y (zh)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光源装置及具有该光源装置的灯具
CN201057603Y (zh) 发光二极体模组的结构改良
CN202996832U (zh) 一种cob面光源
CN201535450U (zh) 一种适合照明的大功率led灯
CN101901864B (zh) Led模组和led照明装置
CN103904073A (zh) Led和oled集成照明模块
CN204741021U (zh) 一种共阴极全对称cob封装结构
CN201281244Y (zh) 发光二极管照明组件
CN203165896U (zh) Led和oled集成照明模块
CN203150540U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CN101968169A (zh) 一种高亮度高显色指数的暖白光led灯
CN2829093Y (zh) 发光二极管组合模块及由其构成的灯
CN2486834Y (zh) 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改良
CN2854813Y (zh) 发光二极管的封装结构改良
CN202282125U (zh) 一种高清户外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