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90274Y - 前置两轮式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前置两轮式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90274Y CN2690274Y CN 200420048330 CN200420048330U CN2690274Y CN 2690274 Y CN2690274 Y CN 2690274Y CN 200420048330 CN200420048330 CN 200420048330 CN 200420048330 U CN200420048330 U CN 200420048330U CN 2690274 Y CN2690274 Y CN 269027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underframe
- motor bike
- wheel
- pre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置两轮式摩托车,摩托车的车体朝前端延伸梁架,梁架连结一底架、两具有油压缓冲器的消震机构、一控转龙头组,该底架与车体之间枢接该控转龙头组,该控转龙头系包括把手转轴及其连动的两拉杆,使拉杆连结至前轮的转向机构,而消震机构系包括两分别枢接于底架与转向机构间的A臂、以及枢接A臂与车体上部的两支油压缓冲器,透过该梁架与底架的基础,便于连结对称分布的控转龙头组、消震机构,让摩托车以简单机构形式而可如一体般地设置两前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置两轮式摩托车,其系涉及于交通工具的技术领域,尤指摩托车在不需改装之下,直接将前轮设为两轮式型态。
背景技术
按由前、后各一轮的摩托车,其骑乘性,对肢体不便的人士均有其困难性与安全顾虑,故而一公告编为二九八九三三号「普通摩托车改装为前置两轮式残障车的改装结构」新型专利案〔下称:参考案〕,即提供一种两轮型态的前轮,改变以往后轮为两轮形式造成转弯的平衡性不佳的问题。
固然参考案的设计立意十分良好,参考案的前置两轮式系以「改装原有摩托车」为创作的出发点,其系将摩托车原有的前轮叉架自上方切除,复于前轮叉顶端加装三角支架,依此再连结前轮转向、后轮传动的残障车。
然而,参考案将原有摩托车切除组件、拼装,整个安装过程极为复杂,施工耗时而不易抓住精准度,而且在切除摩托车的骨架,恐对本身的结构连接强度有所折损,安全顾虑难以预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者有鉴于前述习知的设计仍然存在的问题,因此开发出一种前置两轮式摩托车,藉由车体直接连接两具有缓冲、转向功能的前轮,而以两侧对称式的简单构造,直接安装在车体,径制出前置两轮式的摩托车,免于对摩托车原有机构进行切除,不但免除施工麻烦,更提供安全性更佳的功能,为其主要创作目的。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系在于提供一种前置两轮式摩托车,摩托车设置有车体,车体前端包括两前轮,各前轮配置有一转向机构,摩托车后端设置有一后轮,其主要特征在于:
车体前端延伸有数支梁架,于梁架连结一底架、两具有油压缓冲器的消震机构、一控转龙头组,其中;
该与梁架末端固定的底架,其包括二肩架,该底架为水平型态,朝前端方向分于两侧立设该肩架,该肩架朝上延伸;
该控转龙头组,其包括一供把手控制可转动的把手转轴、两拉杆、一转盘,其中;
该把手转轴呈纵伸状,顶端枢穿一位于其上的枢座,把手转轴末端连结固定该呈三角形的转盘一端,转盘其余两端系对准于同一水平线上而分别枢接该拉杆一端,拉杆另一端系枢接至前轮设置的转向机构,该枢座相应把手转轴的两侧系连接肩架的上端;
该消震机构,其包括两油压缓冲器、两A臂,其中;
各油压缓冲器一端枢接于该枢座相应肩架的外侧,另一端枢接于该A臂邻近前轮转向机构上,该A臂系为横向型态,A臂一端与拉杆相邻枢接于转向机构,A臂展伸的两端系枢接于底架上,用以A臂以该枢设处形成上、下倾摆而连动油压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系如下所列:
1、摩托车径于车体设置梁架,由梁架连接底架,藉其连结控转龙头组、消震机构即可,无须对原有摩托车改装,免除改装繁复流程及其耗时成本,机构强度能保有最初的安全性。
2、一般人或是初学者或是残障人士均可骑用。
3、消震机构的A臂、油压缓冲器,以及肩架等均是两侧对称式地设置在底架,元件形式简单而使整体构造十分精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轮的端视平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视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消震机构部份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消震机构动作的端视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前置两轮式摩托车,请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系在摩托车10车体11相应前端延伸有数支梁架15,由梁架15连结一底架20、两具有油压缓冲器5 1的消震机构50、一控转龙头组30、二各具转向机构42的前轮40,车体11后方系设置一可传动的后轮12,以下即针对各部元件及其关系说明如后。
该车体11系在底侧靠前端连伸梁架15,该梁架15延伸出的末端系连结固定该底架20,以及
该底架20如图1、图3所示,包括二肩架21、一保险杆24、二横臂22,该底架20为水平向架体型态,中央系连结该控转龙头组30,朝前端方向则分于两侧立设一肩架21,肩架21顶端系连结于控转龙头组30,底架20前端则往前斜伸ㄇ形的保险杆24,保险杆24与肩架21之间系连结一横向的横臂22,以及可进一步在两横臂22上固定反光板23,以增加安全警示功能;
该控转龙头组30,如图1、图3所示,其系包括一供把手控制可转动的把手转轴31、两拉杆32、一转盘34、两分别连结于一前轮40的转向机构42;该把手转轴31呈纵伸状,顶端系枢穿一位于摩托车10前挡板13下侧的枢座33,把手转轴31末端系连结固定该呈三角形的转盘34一端,转盘34其余两端系对准于同一水平线上而分别枢接该拉杆32的一端,拉杆32另一端系枢接至前轮40设置的转向机构42〔该转向机构为习知,非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所在,故于此不再赘述〕,以能连动转盘34左右旋转,以带动两前轮40朝同一方向转弯;
该消震机构50,如图2、图4,其系包括两油压缓冲器51、两A臂52,其中,该油压缓冲器51一端系枢接于该枢座33相应肩架21的外侧,另一端系枢接于A臂52邻近前轮40转向机构42上,该A臂52系为横向配置,一端系与拉杆32相邻枢接于转向机构42,A臂52展伸的两端系设置套筒521而枢接于底架20上,使A臂52以该枢设的支点形成上、下倾摆动作,在往上倾摆时则对油压缓冲器51产生弹性压缩;据此组成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使用实施时,在控制把手〔图中未标号〕时,便可驱转把手转轴31,以令其带动转盘34左右旋摆,带动拉杆32随其左右横移,而拉杆32在左右位移之中,便拉动转向机构42、前轮40跟随朝左右方向转弯;
本实用新型另有一实施的特点,其系如图2、图5所示,如遇到路面颠簸之时,前轮40遇之而形成往上抬高态势,为恐对骑乘者以及车体11造成不平稳,故前轮40上抬位移量带动A臂52,令其以套筒之处为枢转支点,形成该前轮40所属A臂52往上倾升,进而压缩油压缓冲器51,使该油压缓冲器51吸收该振动量,大幅降低震动作用力对车体11的影响,保障骑乘的平衡、平稳效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直接由车体11连接出梁架15、肩架21、底架20,透过肩架21、消震机构50俱以控转龙头组30为中心,形成两侧对称式的架构连结控转龙头组30,而可以此简单机构设计,平稳有效地提供骑乘稳定、结构单纯等优异功能。
Claims (5)
1.一种前置两轮式摩托车,摩托车设置有车体,车体前端包括两前轮,各前轮配置一转向机构,摩托车后端设置有一后轮,其主要特征在于:
车体朝前端延伸有数支梁架,于梁架连结一底架、两具有油压缓冲器的消震机构、一控转龙头组,其中;
该与梁架末端固定的底架,其包括二肩架,该底架为水平型态,朝前端方向分于两侧立设该肩架,该肩架朝上延伸;
该控转龙头组,其包括一供把手控制可转动的把手转轴、两拉杆、一转盘,其中;
该把手转轴呈纵伸状,顶端枢穿一位于其上的枢座,把手转轴末端连结固定该呈三角形的转盘一端,转盘其余两端对准于同一水平线上而分别枢接该拉杆一端,拉杆另一端枢接至前轮设置的转向机构,该枢座相应把手转轴的两侧系连接肩架的上端;
该消震机构,其包括两油压缓冲器、两A臂,其中;
各油压缓冲器一端枢接于该枢座相应肩架的外侧,另一端枢接于该A臂邻近前轮转向机构上,该A臂为横向型态,A臂一端与拉杆相邻枢接于转向机构,A臂展伸的两端系枢接于底架上,用以A臂以该枢设处形成上、下倾摆而连动油压缓冲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两轮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架设置于车体底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两轮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另包括有一保险杆、二横臂,底架前端往前斜伸ㄇ形的保险杆,保险杆与肩架之间连结有横向的横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置两轮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臂上各固定至少一反光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两轮式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震机构的A臂,其两端设置有套筒,该套筒枢接于底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20048330 CN2690274Y (zh) | 2004-04-12 | 2004-04-12 | 前置两轮式摩托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420048330 CN2690274Y (zh) | 2004-04-12 | 2004-04-12 | 前置两轮式摩托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90274Y true CN2690274Y (zh) | 2005-04-06 |
Family
ID=34672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2004833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90274Y (zh) | 2004-04-12 | 2004-04-12 | 前置两轮式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90274Y (zh) |
-
2004
- 2004-04-12 CN CN 200420048330 patent/CN269027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61693B1 (en) | Bicycle suspension | |
ES2316682T3 (es) | Vehiculo de tres rtuedas provisto de mecanismo basculante. | |
KR100489771B1 (ko) | 차량의 스윙 아암식 현가(懸架) 장치 | |
CA2174958A1 (en) | Rear wheel suspension for a bicycle and bicycle equipped therewith | |
US4114713A (en) | Motorized three wheel vehicle | |
CN2690274Y (zh) | 前置两轮式摩托车 | |
CN1503746A (zh) | 驱动轮由摆动臂支撑的车辆的后悬架 | |
JP6525427B1 (ja) | 自転車のフレーム | |
US20110291382A1 (en) | Rear suspension for a two-wheel vehicle | |
CN209176845U (zh) | 机车双轮平衡悬吊系统 | |
CN2818297Y (zh) | 人力、电动三轮车 | |
CN2846204Y (zh) | 车辆用驱动机构 | |
CN2344265Y (zh) | 防侧翻三轮车 | |
CN200948843Y (zh) | 双人休闲自行车 | |
CN1045269C (zh) | 带分叉车架的自行车 | |
CN218198645U (zh) | 一种倒三轮车的侧面平行四边形联动机构及倒三轮 | |
CN2830243Y (zh) | 中轴后移无链自行车 | |
CN101301911B (zh) | 类菱形客车 | |
CN2799372Y (zh) | 车架结构 | |
CN2499317Y (zh) | 倒三轮摩托车 | |
CN2219248Y (zh) | 前驱动自行车 | |
CN1071129A (zh) | 片簧结构活体车 | |
CN216546505U (zh) | 一种前悬架结构及倒三轮车 | |
CN2803885Y (zh) | 双驱助力自行车 | |
CN2319305Y (zh) | 重力加速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