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666797Y - 双弹簧连续式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双弹簧连续式减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666797Y CN2666797Y CN 200320114737 CN200320114737U CN2666797Y CN 2666797 Y CN2666797 Y CN 2666797Y CN 200320114737 CN200320114737 CN 200320114737 CN 200320114737 U CN200320114737 U CN 200320114737U CN 2666797 Y CN2666797 Y CN 266679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level spring
- carrier plate
- lower carrier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双弹簧连续式减振器,属于机动车车辆悬挂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双弹簧结构的连续式减振装置。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含上支板、下支板、活塞、活塞筒、活塞杆、一级弹簧及二级弹簧。活塞杆装在上支板上其末端装活塞,活塞装入活塞筒中。上支板上有上固定耳。下支板的中段有凸沿,下端有下固定耳。一级弹簧套筒上端套在活塞筒外,其下端套在下支板的凸沿外,一级弹簧装在一级弹簧套筒内。二级弹簧装在上支板与一级弹簧套筒之间。减振器应用于摩托车前后轮减振。有益效果是减振效果好,从不超重到超重的减振作用是连续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属于机动车车辆悬挂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后轮左右各有一个单弹簧减振器起减振作用。摩托车一般设计载荷120公斤相当于两人骑乘的重量,其减振器一般在120公斤载荷范围内起减振作用。如果载荷超过120公斤,则一个单弹簧减振器就不适用,起不到减振作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02220404.0《摇臂式双后减振装置》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减振器,在后轮叉与车架之间,除了装一个传统的单弹簧减振器外,还加装一个摇臂式单弹簧减振器。在不超重条件下,传统的单弹簧减振器起减振作用,而在超重条件下,摇臂式单弹簧减振器的摇臂在超重的重力作用下转动一个角度,减振器的下固定耳下移与后轮叉直接接触,摇臂式减振器即开始起减振作用。但摇臂式双后减振装置的减振作用是突发的不连续的,即在超重达一定程度时才起减振作用,会产生短时的撞击,给骑乘者以不舒适的感觉。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双弹簧的连续式减振装置。
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含上支板、下支板、活塞筒、活塞杆、活塞、一级弹簧、一级弹簧套筒及二级弹簧。上支板的上端有连接减振器与车架的上固定耳。下支板与活塞筒为一体,下支板的下端有连接减振器与后轮叉的下固定耳,下支板的中段有其直径大于活塞筒外径的凸沿。活塞杆装在上支板上,活塞杆的下端装活塞,活塞装入活塞筒内可在其中向上、下方向活动。一级弹簧套筒的内孔分为二段,内孔上段内径稍大于活塞套筒外径,内孔下段内径稍大于下支板的凸沿的直径,一级弹簧套筒的上段套在活塞筒的外面其下段套在下支板的凸沿的外面。倔强系数较小的一级弹簧装在一级弹簧套筒内,其下端与下支板的凸沿的上端面接触,其上端与一级弹簧套筒内孔下段的上端面接触。倔强系数较大的二级弹簧装在上支板的下端面与一级弹簧套筒的上端面之间。减振作用分为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即不超重条件下,一级弹簧在由车架通过上支板、二级弹簧及一级弹簧套筒传递的重力作用下起减振作用;在第二阶段即超重条件下,一级弹簧的压缩量达到极限,只起传递力量的作用,成为二级弹簧的下支点,二级弹簧在由车架传递的超重载荷的作用下起减振作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动作是相互联结的,其减振作用是连续的,骑乘者不会产生突然的感觉。
下支板中段的凸沿的直径也可以等于一级弹簧套筒的外径,平时一级弹簧套筒的下端面与下支板的凸沿的上端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一级弹簧装在一级弹簧套筒内,其下端面与下支板的凸沿的上端面接触,其上端面与一级弹簧套筒的内孔下段的上端面接触。在不超重条件下,一级弹簧起减振作用;在超重条件下,一级弹簧套筒下移到其下端面与下支板的凸沿相接触的位置成为二级弹簧的下支点,二级弹簧起减振作用。
有益效果:应用于摩托车,可用作摩托车后轮的减振装置,也可用作前轮减振装置;可单独用作减振装置,也可用作双后减振装置。有益效果是减振效能好,而且从不超重到超重其减振作用是连续的,骑乘者不会有突变的感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是摩托车减振装置的更新换代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减振器的结构图。图2为凸沿直径与一级弹簧套筒外径相等的减振器的结构图。对图1及图2说明如下:1为上支板,2为下支板,3为活塞筒,4为活塞杆,5为活塞,6为一级弹簧,7为一级弹簧套筒,8为二级弹簧,9为上固定耳,10为下固定耳,11为凸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上支板1的上端有连接减振器与车架的上固定耳9。下支板2与活塞筒3为一体,下支板2的下端有连接减振器与后轮叉的下固定耳10,下支板2的中段有其直径大于活塞筒3外径的凸沿11。活塞杆4装在上支板1上,活塞杆4的下端装活塞5,活塞5装入活塞筒3内可在其中向上、下方向滑动。一级弹簧套筒7的内孔分为二段,内孔上段的内径稍大于活塞筒3外径,内孔下段的内径稍大于下支板2的凸沿11的直径,一级弹簧套筒7的上段套在活塞筒3的外面,下段套在下支板2的凸沿11的外面。一级弹簧6装在一级弹簧套筒7内,二级弹簧8装在上支板1的下端面与一级弹簧套筒7的上端面之间。
Claims (2)
1.双弹簧连续式减振器,包含上支板(1)、下支板(2)、活塞筒(3)、活塞杆(4)及活塞(5),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级弹簧(6)、一级弹簧套筒(7)及二级弹簧(8);上支板(1)的上端有连接减振器与车架的上固定耳(9);下支板(2)与活塞筒(3)为一体,下支板(2)的下端有连接减振器与后轮叉的下固定耳(10),下支板(2)的中段有其直径大于活塞筒(3)外径的凸沿(11);活塞杆(4)装在上支板(1)上,活塞杆(4)的下端装活塞(5),活塞(5)装入活塞筒(3)内可在其中向上、下方向滑动;一级弹簧套筒(7)的内孔分为二段,内孔上段内径稍大于活塞筒(3)外径,内孔下段内径稍大于下支板(2)的凸沿(11)的直径,一级弹簧套筒(7)的上段套在活塞筒(3)的外面,下段套在下支板(2)的凸沿(11)的外面;一级弹簧(6)装在一级弹簧套筒(7)内,其下端与下支板(2)的凸沿(11)的上端面接触,上端与一级弹簧套筒(7)内孔下段的上端面接触;二级弹簧(8)装在上支板(1)的下端面与一级弹簧套筒(7)的上端面之间。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弹簧连续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下支板(2)中段的凸沿(11)的直径等于一级弹簧套筒(7)的外径;平时一级弹簧套筒(7)的下端面与下支板(2)的凸沿(11)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一级弹簧(6)装在一级弹簧套筒(7)内,一级弹簧(6)的下端与下支板(2)的凸沿(11)的上端面接触,上端与一级弹簧套筒(3)内孔下段的上端面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320114737 CN2666797Y (zh) | 2003-10-04 | 2003-10-04 | 双弹簧连续式减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320114737 CN2666797Y (zh) | 2003-10-04 | 2003-10-04 | 双弹簧连续式减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666797Y true CN2666797Y (zh) | 2004-12-29 |
Family
ID=3434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32011473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666797Y (zh) | 2003-10-04 | 2003-10-04 | 双弹簧连续式减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666797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76246A (zh) * | 2014-08-05 | 2015-01-14 | 江苏爱德森机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后减振器 |
CN107980301A (zh) * | 2017-12-27 | 2018-05-04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蔬菜移栽机的减振系统及其减振方法 |
-
2003
- 2003-10-04 CN CN 200320114737 patent/CN266679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76246A (zh) * | 2014-08-05 | 2015-01-14 | 江苏爱德森机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后减振器 |
CN107980301A (zh) * | 2017-12-27 | 2018-05-04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蔬菜移栽机的减振系统及其减振方法 |
CN107980301B (zh) * | 2017-12-27 | 2023-11-21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用于蔬菜移栽机的减振系统及其减振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889874Y (zh) | 立式弓片减振器 | |
CN2666797Y (zh) | 双弹簧连续式减振器 | |
CN1603652A (zh) | 双弹簧连续式减振器 | |
CN220227640U (zh) | 一种双刚度减震器 | |
CN111688863A (zh) | 一种摩托车多连杆悬架结构 | |
CN2617624Y (zh) | 小轮车用双重减振装置 | |
CN2934048Y (zh) | 电动自行车单悬臂后轮减震装置 | |
CN2664993Y (zh) | 摩托车复合式双后减振装置 | |
CN220884663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单边撑s形后叉支架 | |
CN2671946Y (zh) | 摩托车避震器 | |
CN201457651U (zh) | 一种避震车身 | |
CN110682754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轻量化后悬架结构 | |
CN201205959Y (zh) | 一种摩托车的前减震器 | |
CN2382639Y (zh) | 自行车减震装置 | |
CN220884684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s形后叉钩爪支架 | |
CN1623847A (zh) | 摩托车复合式双后减振装置 | |
CN2705384Y (zh) | 摩托车内筒变刚度前减振器 | |
CN201872877U (zh) | 一种三轮汽车及摩托车前悬架 | |
CN221273395U (zh) | 两轮交通工具的减震机构 | |
CN214189967U (zh) | 一种摩托车 | |
CN2892657Y (zh) | 全场地四轮车发动机悬挂固定结构 | |
CN2500512Y (zh) | 三轮摩托车后悬挂装置 | |
CN2620662Y (zh) | 摩托车后悬挂装置 | |
CN2222672Y (zh) | 一种带减震装置的自行车 | |
CN2363955Y (zh) | 一种自行车前轮防震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