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398180Y - 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398180Y
CN2398180Y CN 99246404 CN99246404U CN2398180Y CN 2398180 Y CN2398180 Y CN 2398180Y CN 99246404 CN99246404 CN 99246404 CN 99246404 U CN99246404 U CN 99246404U CN 2398180 Y CN2398180 Y CN 239818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device
handle body
movable plate
adjustable handlebar
handlebar conn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992464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必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 HSI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PI HSI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 HSI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filed Critical PI HSI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Priority to CN 9924640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39818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39818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39818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包括把手本体,在中央设有中空支杆,内有活动片,活动片连接弹性元件,其顶端由操纵杆自中空支杆外部贯连接,通过操纵杆上、下扳动而活动片作上、下运动,在末端有卡梢部;及组扣座,其下端连接车辆前轮支杆,中段与中空支杆下端枢连,在顶端至少设有一弧形轨部,其表面设有若干孔,通过操纵杆向上扳动及把手本体倾角位移,使活动片卡梢部卡扣固定于弧形轨部孔,使把手本体作多段不同倾角的活动调整及固定。

Description

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前方向控制把手,及可活动调整及固定其倾角角度的把手连接装置。
目前的电动代步车,一般多为三轮或四轮,且为了使该运转方向操纵更为简便,通常采用如同自行车的把手结构来控制方向,以使该电动代步车在运转时,其方向变换操作更加方便省力。但在现有的电动代步车的方向操纵把手结构中,其出厂时的前、后倾角角度是固定不变的,由于不同身材高、矮、瘦、胖的驾驶者,其双手的长度不一,故无法使每个驾驶者的双手都可舒适地掌握该方向控制把手,导致转动操纵不灵活,严重影响电动代步车的运转方向控制及操作。
此外,用螺钉锁合的方式来调整该方向操纵把手的架设倾角角度,虽然比上述现有的电动代步车方向操纵把手结构,稍具有可调整倾角角度的功能,但由于其调整结构复杂,再加上必需使用工具才可调整,对于不太熟悉机械常识的人员或残疾人,确实困难,并且,该方向操纵把手的倾角角度调整,除了费时费力外,必需在有工具设备及宽广的修理场地中来进行,造成调整操作上的不便,况且,当电动代步车由多人轮流使用时,则必需反复多次进行该方向操纵把手前、后倾角角度的调整,更加造成该方向操纵把手仰角调整操作上的不便及困难。
除此之外,在相关的现有专利文献方面,如发明人以前申请的专利第79983号“固定或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申请号:第81206151号),其初步揭露了关于电动代步车的方向操纵把手的前、后倾角活动调整、固定的机构及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使该车辆的方向操纵把手的前、后倾角,可通过一简便的操纵杆的上、下扳动操作来完成调整及定位,便于所有车辆驾驶者不需通过任何工具辅助,即可方便及迅速完成该方向操纵把手的调整及固定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使该车辆的方向操纵把手可作多段式的前、后倾角角度的调整及固定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可随时随地不受场地拘限,轻易简便地完成该方向控制把手的前、后倾角的调整及固定,不受多人轮流乘座而多次反复调整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它包括:一把手本体,在一侧设有一连接耳,在中央设有一中空支杆;一活动片,在上端连接有一弹性元件,且可上、下弹性位移的纳置于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内,在其下端设有一卡梢部,卡梢部末端设有一凸块;一操纵杆,一端设有一连接部,从该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一侧边横穿入该中空支杆内,并同时横贯穿过该活动片的上端,并从中空支杆的另一侧边穿出后,该连接部与把手本体一侧的连接耳对应连接组合,以通过上、下扳动而带动该活动片作上、下弹性位移;以及一组扣座,下端与车辆前轮支架相连接,中段部位与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下端相枢连,使把手本体可一沿圆弧轨迹作位移,并且,在上端设有一弧形轨部,其表面设有供该活动片下端卡梢部的凸块对应扣组的若干孔;其中,通过该操纵杆向上扳动使活动片下端的卡梢部的凸块脱离组扣座的弧形轨部孔,使把手本体可作向前或向后的倾角调整,并由该操纵杆放松后,使活动片下端的卡梢部的凸块扣入组扣座弧形轨部的孔中,以定位固定该把手本体调整后的前、后倾角角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它包括:一把手本体,在中央设有一中空支杆,在该中空支杆后端设有一中空座;一活动片,在上端连接有一弹性元件,并可上、下弹性位移的纳置于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后端的中空座内,在该下端设有一卡梢部,卡梢部末端设有一自中空座下端凸出的凸块;一操纵杆,为刹车把手状态,并连接有一操作钢缆,通过操纵杆的上、下扳动使操作钢缆作相对的伸、拉紧控制,操作钢缆的末端连接至活动片顶端,通过上、下扳动操作使操作钢缆带动该活动片作上、下弹性的位移;以及一组扣座,下端与车辆前轮支架相连接,中段部位与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下端相枢连,使把手本体可沿一圆弧轨迹作位移,并且,在上端设有一弧形轨部,其表面设有供该活动片下端卡梢部的凸块对应扣组的若干孔;其中,由该操纵杆向上扳动使活动片下端的卡梢部的凸块脱离组扣座的弧形轨部孔,以使把手本体可作向前或向后倾角调整,并由该操纵杆放松后,使活动片下端的卡梢部的凸块扣入组扣座的弧形轨部孔中,以定位固定该把手本体调整后的前、后倾角。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优点在于:其可由左、右平衡施力来控制运转方向的方向操纵把手,经由为简捷且不需任何工具辅助的方式,来迅速完成该方向操纵控制把手的前、后倾角,使车辆的乘座者,都可轻易地使用操作,此装置操作方便,简单。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图;
图3为一前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中该操纵杆横贯中空支杆及活动片的结构;
图4为一右侧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中该活动片下端的卡梢部凸块与组扣座弧形轨部的孔相为扣组的结构;
图5为一前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中该操纵杆向上扳动,使活动片卡梢部凸块脱离组扣座弧形轨部的孔的状态;
图6为一右侧视图,显示在图5状态下,该把手本体作自由前、后架设仰角角度调整的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应用实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图;
图9为图8的前视图,显示该操纵杆横贯中空支杆及活动片的结构;
图10为图8的右侧视图,显示该活动片下端的卡梢部的凸块与组扣座弧形轨部的孔相为扣组的结构;
图11为图8的前视图,显示该操纵杆向上扳动,使活动片卡梢部的凸块脱离组扣座弧形轨部孔的状态;
图12为图8的右侧视图,显示图11状态下,该把手本体作自由前、后架设仰角角度调整的状态;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
图14为一后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结构;
图15为图14的右侧视图,显示该活动片的卡梢部的凸块与组扣座弧形轨部的孔相为扣组的状态;
图16为一后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结构;
图17为图16的右侧视图,显示该活动片的卡梢部的凸块与组扣座弧形轨部的孔相为扣组的状态;
图18为一后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结构;
图19为图18的右侧视图,显示该活动片的卡梢部的凸块与组扣座弧形轨部的孔相为扣组的状态;
图20为一后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结构;
图21为图20的右侧视图,显示该活动片的卡梢部的凸块与组扣座弧形轨部的孔相为扣组的状态;
图22为一后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结构;
图23为图22的右侧视图,显示该活动片的卡梢部的凸块与组扣座弧形轨部的孔相为扣组的状态;
图24为一后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结构;
图25为图24的右侧视图,显示该活动片的卡梢部的凸块与组扣座弧形轨部的孔相为扣组的状态;
图26为一局部放大图,显示图24的实施例中该操作钢缆调整松、紧的调整锁螺结构。
首先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在以下各图中用100来表示,该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可应用于各种以T型把手来平衡施力操作使方向变换,如在图1中,显示应用四轮电动代步车的状态,为便于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用编号200标示该电动代步车。其中,该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包括一把手本体10,其形状为左、右手可平衡握持的“T”字状,在一侧设有一连接耳11,并在中央设有一中空支杆12,该支杆上端的两侧边各设有一长孔121(如图2、图3所示),下端两侧各设有一长耳122,该长耳122下缘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穿孔123,另外,支杆的最上端开设有一螺孔124可供螺丝5A螺入,用以限定弹性元件23,使之不会由中空支管顶部脱出。
一活动片20,纳置于把手本体10的中空支杆12内,在上端设有一套孔21,在其下端延伸设有一卡梢部22,该卡梢部22的末端设有一凸块221,该活动片20的上方套接一弹性元件23(如图3所示),其型态不限,在本实用新型中所列举的实施例为圈状弹簧的型态,使该活动片20受力后可作上、下弹性活动位移。
一操纵杆30,在一端设有一握持部31,可供操作者握持,另一端设有一连接部32,通过该操纵杆30一端,以横贯方式从该把手本体10一侧的长孔121穿入中空支杆12内,并贯穿活动片20上端的套孔21后,再自把手本体10另一侧的长孔121穿出,由其连接部32与该把手本体10一侧的连接耳11相吻对后,通过一螺栓1A穿锁连接(如图3所示),而使该操纵杆30可通过与把手本体10连接的一端为支点,而由另一端的握持部31在长孔121的槽长范围内作上、下扳动的操作,以带动于该中空支杆12内的活动片20也作相对的上、下位移动作。
一组扣座40,在下端设一插接部41,插接部表面设有若干螺合孔411,以插入连接于如图1所示的电动代步车200的前轮支杆210上,并由螺栓2A锁合,使其成为一体连动的状态,在该组扣座40的中段部位设有一连接段42,该连接段下缘设有一枢孔421,此枢孔横贯该连接段42,用以吻对上述中空支杆12下端长耳122的穿孔123,通过一螺栓3A及螺帽4A相互穿锁连接,使该把手本体10的中空支杆12下端与该组扣座40中段相为枢连,即使该把手本体10可枢孔421为中心,作图弧轨迹的前、后角度位移调整,并且,在组扣座40上端,设有一弧形轨部43,在本实用新型中列举以四分之一圆弧为例,该弧形轨部43连于连接段42的顶、底之间,并且其前缘设有一止挡片431,以止挡及限制该把手本体10的中空支杆12,在沿圆弧形轨迹向前调整角度时,不致失去阻挡,而使把手突然前倾,使操作失去重心平衡而酿成意外,并且该弧形轨部43表面设有若干孔432,以供上述活动片20下端卡梢部22的凸块221对应扣组连接(如图3、图4所示),其详细的操作及定位扣组,以下将详细描述。
请再配合图5及图6所示,其为上述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在实际应用于电动代步车200的把手本体10的前、后角度调整的操作过程,其中,如图5所显示,其为将操纵杆30向上扳动,使该活动片20也随之向上位移,此时弹性元件23受活动片20的压迫而为压缩状态,活动片20下端卡梢部22的凸块221,则由原先扣组于组扣座40弧形轨部43孔中的状态,被向上拉起而脱离该孔432,在此时则再按图6所示,通过把手本体10向后拉引位移,即可使该把手本体10经由枢孔421作圆弧位移轨迹,而自由调整该把手本体10的角度,当达到所欲设定的角度后,通过操纵杆30放松,弹性元件23向下释放其弹力,使该活动片20也随之向下位移,而使该卡梢部22的凸块221扣入该组扣部40弧形轨部43表面对应的孔432中,而达到自由活动调整把手本体10的前、后角度及定位固定的功能。
请再参阅图7所示,其为上述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在实际使用于四轮式电动代步车200的应用实例,其中,通过一前盖300将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整体予以罩盖,并在该前盖300一侧设一孔槽310,使该操纵杆30可露出供操作,并且在该控制电动代步车200前轮转向的把手本体10的前、后角度调整及定位操作上,仅只需由操纵杆30的轻便向上扳动,再向前或向后自由调整该把手本体10的前、后仰角,并再通过操纵杆30的放松即可完成定位固定,除可达到简捷省力操作的功效外,在操作过程中,完全不必使用额外的工具辅助及不受限于使用场所,极适合如老人、妇女及残疾者来操作及使用。
请再配合图8~图10所示,其为上述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在实际应用上的第一实施例,其中,与上述图1~图7所示的结构差异之处在于该组扣座40的弧形轨部43前缘的止挡片431上设有一螺孔431’,以供一调整螺栓433锁入适当的长度,此作用是调整组扣座40与支杆12间的微小公差。
请再配合图11及图12所示,其显示上述图8~图10中所示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的第一实施例,其中,把手本体10的前、后角度调整及定位操作状态,相同地,一如上述在图5及图6所示的操作过程,通过操纵杆30向上扳动,使该把手本体10为可向前或向后作位移,以调整其前、后倾角度至所要调整的角度后,再将操纵杆30放松定位,即可达到调整其前、后倾角度调整及定位的效果,进一步地增加其实用范围及功效。
请再参阅图13所示,其为上述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在应用上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其中,与上述图1~图7所示的结构差异之处,在于该把手本体10中空支杆12上的长孔121分别设于该中空支杆12的前、后端,并且该连接耳11也呈垂直九十度的形状,以使该操纵杆30一端的连接部32也以垂直九十度的方式,与该设于中空支杆12前端缘的连接耳11相为连接,使该操纵杆30可更加接近使用者且便于省力操作。
请再配合图14及图15所示,其为上述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在实际应用上的第三实施例,其中,与上述图1~图7所示的结构差异之处,是该中空支杆12后方下端,设有一中空座13,活动片20及弹性元件23同时置纳于中空座13内部,该活动片20下端的卡梢部22的凸块221仍与该组扣座40的弧形轨部43的孔432相对应扣组,该操纵杆30类似于刹车把手,通过上、下扳动以控制一操作钢缆33的松、紧而使活动片同步上升或下降,且该操作钢缆33的末端连接至该中空座13内的活动片20上端的套孔21中,以通过该刹车把手型态的操作杆30向上扳动,以使操作钢缆33拉紧,而使活动片20向上接起,并使该卡梢部22的凸块221脱离弧形轨部43的孔432,使把手本体10也可作前、后倾角的调整,并通过操纵杆30的放松,使该卡梢部22的凸块221再次扣入组扣座40的弧形轨部43的孔432中完成定位固定,也可达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前、后倾角调整及定位的功效,并且更进一步地使角度调整及定位操作上更为简便省力。
请再参阅图16及图17所示,其为上述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在实际应用上的第四实施例,其中,与上述图14及图1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差异处,是该组扣座40的弧形轨部43前缘的止挡片431上设有一螺孔431’,以供一调整螺栓433锁入适当的长度,此作用与图8~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所产生的功效完全相同,对该把手本体10的前、后倾角调整及定位具有微调的效果。并且,该把手本体10的前、后倾角度调整及定位方式,与该图14及图1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完全相同,是采用如同刹车把手型的操纵杆30来作上、下扳动操作,以达成把手本体10前、后倾角度的调整及定位。
请再配合图18及图19所示,其为上述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在实际应用上的第五实施例,其中,与上述图13及图1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差异之处,是活动片20上端的套孔21露出于该中空座13顶端之处,以使该操作钢缆33于更换或调整长度时更加方便。
请再参阅图20及图21所示,其为上述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在实际应用上的第六实施例,其中,与上述图18及图19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差异处,是该组扣座40的弧形轨部43前缘的止挡片431上设有一螺孔431’,以供一调整螺栓433锁入适当的长度,此作用与图8~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所产生的功效完全相同,且对该把手本体10的前、后倾角调整及定位具有辅助微调的效果。
请再配合图22及图23所示,其为上述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在实际应用上的第七实施例,其中,与上述图13及图1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差异之处,在于该中空座13的顶端向内螺锁有一调整锁螺组14,通过调整锁螺组的正向或逆向旋转,可调整该操作钢缆33的松紧度,其调整操作方式将在以下详细描述。
请再参阅图24~图26所示,其为上述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100,在实际应用上的第八实施例,其中,与上述图22及图23所示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差异处,是该组扣座40的弧形轨部43前缘的止挡片431上设有一螺孔431’,以供一调整螺栓433锁入适当的长度,此作用与图8~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所产生的功效完全相同,且对该把手本体10的前、后倾角调整及定位具有辅助微调的效果。此外,图26显示上述图24及图25所示的调整锁螺组14对操作钢缆33松紧度的操作结构,其中,通过该调整锁螺组14的正或逆向旋转,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可使该操作钢缆33的长度相对作微量的伸、拉调整,而达到简捷调整操作钢缆33紧度的效果,用以防止钢缆使用日久变长,而无法顺畅拉升卡梢部的缺陷。

Claims (26)

1.一种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把手本体,在一侧设有一连接耳,在中央设有一中空支杆;一活动片,在上端连接有一弹性元件,且可上、下弹性位移地纳置于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内,在其下端设有一卡梢部,卡梢部末端设有一凸块;一操纵杆,一端设有一连接部,从该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一侧边横穿入该中空支杆内,并同时横贯穿过该活动片的上端,并从中空支杆的另一侧边穿出后,该连接部与把手本体一侧的连接耳对应连接组合,以通过上、下扳动而带动该活动片作上、下弹性位移;以及一组扣座,下端与车辆前轮支架相连接,中段部位与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下端相枢连,使把手本体可沿一圆弧轨迹作位移,并且,在上端设有一弧形轨部,其表面设有供该活动片下端卡梢部的凸块对应扣组的若干孔;其中,通过该操纵杆向上扳动使活动片下端的卡梢部的凸块脱离组扣座的弧形轨部孔,使把手本体可作向前或向后的倾角调整,并由该操纵杆放松后,使活动片下端的卡梢部的凸块扣入组扣座弧形轨部的孔中,以定位固定该把手本体调整后的前、后倾角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为“T”字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的上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供操纵杆横向贯穿的长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的下端两侧各设有一长耳,与该组扣座的中段部位枢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的长耳,设有一穿孔;该组扣座的中段部位设有一枢孔,与穿孔吻对而枢接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片的上端设有一供操纵杆横向贯穿的套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在活动片上方的弹性元件为圈状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操纵杆两端呈垂直九十度形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扣座的下端设有一插接部,插入连于车辆前轮支架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扣座中段部位设有一连接段,与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的下端枢连。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扣座上端的弧形轨部为四分之一圆弧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弧形轨部前缘设有一止挡该把手本体调整范围的止挡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片上设有一供一调整螺栓锁入并作微调用的螺孔。
14.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前后端设有长孔及前端设有一连接耳,垂直的操纵杆一端的连接部自中空支杆的后端向前端穿出并连接在该连接耳上。
15.一种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把手本体,在中央设有一中空支杆,在该中空支杆后端设有一中空座;一活动片,在上端连接有一弹性元件,并可上、下弹性位移地纳置于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后端的中空座内,在该下端设有一卡梢部,卡梢部末端设有一自中空座下端凸出的凸块;一操纵杆,为刹车把手状态,并连接有一操作钢缆,通过操纵杆的上、下扳动使操作钢缆作相对的伸、拉紧控制,操作钢缆的末端连接至活动片顶端,通过上、下扳动操作使操作钢缆带动该活动片作上、下弹性的位移;以及一组扣座,下端与车辆前轮支架相连接,中段部位与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下端相枢连,使把手本体可沿一圆弧轨迹作位移,并且,在上端设有一弧形轨部,其表面设有供该活动片下端卡梢部的凸块对应扣组的若干孔;其中,由该操纵杆向上扳动使活动片下端卡梢部的凸块脱离组扣座的弧形轨部孔,以使把手本体可作向前或向后倾角调整,并由该操纵杆放松后,使活动片下端的卡梢部的凸块扣入组扣座的弧形轨部孔中,以定位固定该把手本体调整后的前、后倾角。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为“T”字形状。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在活动片上方的弹性元件为圈状弹簧。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扣座的下端设有一插接部,插入连于车辆前轮支架中。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扣座中段部位设有一连接段,与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的下端枢连。
20.如权利要求15或19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本体的中空支杆的下端两侧各设有一长耳,与该组扣座中段的连接段相连接。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扣座上端的弧形轨部为四分之一圆弧状。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弧形轨部前缘设有一止挡该把手本体调整范围的止挡片。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片上设有一供一调整螺栓锁入的螺孔。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片的上端露出于中空座外。
25.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座上端螺锁有一调整锁螺。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锁螺通过正、逆向旋转以调整操作钢缆的松紧度。
CN 99246404 1999-10-18 1999-10-18 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39818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246404 CN2398180Y (zh) 1999-10-18 1999-10-18 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9246404 CN2398180Y (zh) 1999-10-18 1999-10-18 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398180Y true CN2398180Y (zh) 2000-09-27

Family

ID=34032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9246404 Expired - Lifetime CN2398180Y (zh) 1999-10-18 1999-10-18 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398180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7720C (zh) 自行车把手
US9051016B2 (en) Bicycle training handle
CN1621300A (zh) 自行车控制装置
CN1169131A (zh) 自行车的手驱动装置
CN101058329A (zh) 便携式电动代步机
CN1317956A (zh) 步行辅助车
US6755285B1 (en) Wheeled walker brake lever mounting structure
CN1230344C (zh) 刹车操纵装置
CN2398180Y (zh) 可调式把手连接装置
CN1311740A (zh) 两轴手操纵杆
CN2398179Y (zh) 齿式可调把手连接装置
CN1639438A (zh) 锁闩组件
CN1178817C (zh) 自行车刹车组件
CN200966694Y (zh) 四轮助行器
CN110799412A (zh) 用于两轮车的可切换侧向支撑装置及其用途以及将侧向支撑装置耦合至两轮驱动装置的方法
CN2442712Y (zh) 可伸缩收合的把手
CN212500814U (zh) 一种轻型智能轮毂前驱电动自行车
JPS601087A (ja) 自転車の走行時座席着座部昇降装置
US20040150185A1 (en) Front wheel drive handlebar for use with bicycles
CN2902873Y (zh) 折叠自行车
CN200957143Y (zh) 一种助步车煞车控制装置
CN2145746Y (zh) 自行车的外套式加速握杆
CN2521106Y (zh) 利用置物盘收车之结构
CN216269483U (zh) 方向盘及车辆
CN2578215Y (zh) 代步车操纵杆无段调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