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403265U - 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403265U CN221403265U CN202323048290.0U CN202323048290U CN221403265U CN 221403265 U CN221403265 U CN 221403265U CN 202323048290 U CN202323048290 U CN 202323048290U CN 221403265 U CN221403265 U CN 2214032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heat exchanger
- outdoor unit
- wall
- air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换热器,其具有多排,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部分和第二换热器部分;折弯部分,其呈弧状,连接在第一换热器部分和第二换热器部分之间;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夹紧件,夹持在第一换热器部分靠近折弯部分的一端或/和设置在第二换热器部分靠近折弯部分的一端,夹紧件包括:连接部;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壁和第二夹持壁,第一夹持壁和第二夹持壁分别连接在连接部相对的两端,用于夹紧多排换热器,夹持部的最小夹持距离小于换热器的厚度;定位部,连接在夹持部的内壁面上,装配状态下定位部位于换热器的翅片之间。本空调室外机可以降低翅片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多是两排及以上结构,两排换热器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如果间隙过大,气流在经过换热器之间的间隙时,就会产生1200Hz~2000Hz频段的翅片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可以降低换热器之间的翅片音。
本申请的一方面,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换热器,其具有多排,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部分和第二换热器部分;折弯部分,其呈弧状,连接在第一换热器部分和第二换热器部分之间;空调室外机还包括:
夹紧件,夹持在第一换热器部分靠近折弯部分的一端或/和设置在第二换热器部分靠近折弯部分的一端,夹紧件包括:连接部;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壁和第二夹持壁,第一夹持壁和第二夹持壁分别连接在连接部相对的两端,用于夹紧多排换热器,夹持部的最小夹持距离小于换热器的厚度;定位部,连接在夹持部的内壁面上,装配状态下定位部位于换热器的翅片之间。
本申请中,在换热器上靠近折弯部分的位置设置夹紧件,通过夹紧件将换热器夹紧,同时,在夹紧件上设置定位部,定位部位于相邻翅片之间,通过定位部可以保证夹紧件在换热器上不会移位,从而减小了折弯部分的间隙,降低了气流通过间隙时产生的翅片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远离连接部的方向上,第一夹持壁和第二夹持壁分别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第一夹持壁到第二夹持壁的距离大于换热器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部靠近夹持部的自由端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远离连接部的方向上,定位部的横截面逐渐变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壁上定位部与第二夹持壁上定位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夹持部的最小夹持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还包括:第一引导部,由第一夹持壁的自由端向远离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引导部,由第二夹持壁的自由端向远离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形成;在远离夹持部的方向上,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分别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引导部的自由端与第二引导部的自由端的距离大于换热器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底板上具有翻边,换热器的迎风侧与翻边相抵;空调室外机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连接在底板上,并与换热器的出风侧相抵,限位件和翻边将换热器的底端夹住。
本申请中,在底板上连接限位件,由限位件和底板的翻边对换热器底端在前后方向进行限位,减小了换热器之间的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和夹紧件上下相对。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换热器,其具有多排,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部分和第二换热器部分;折弯部分,其呈弧状,连接在第一换热器部分和第二换热器部分之间;
空调室外机还包括:
夹紧件,夹持在第一换热器部分靠近折弯部分的一端或/和设置在第二换热器部分靠近折弯部分的一端,夹紧件包括:连接部;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壁和第二夹持壁,第一夹持壁和第二夹持壁分别连接在连接部相对的两端,用于夹紧多排换热器;定位部,连接在夹持部的内壁面上,装配状态下定位部位于换热器的翅片之间。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局部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在换热器处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夹紧件的立体图;
图6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夹紧件的侧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底板的立体图。
以上各图中,10、壳体;10a、主进风口;10b、侧进风口;10c、出风口;11、顶板;12、底板;121、翻边;1211、抵压部;13、前侧板;14、后侧板;15、左侧板;16、右侧板;20、换热器;201、第一排换热器;202、第二排换热器;21、第一换热器部分;22、第二换热器部分;23、折弯部分;30、风机;40、夹紧件;41、夹持部;411、第一夹持壁;412、第二夹持壁;42、连接部;43、定位部;431、第一定位部;432、第二定位部;44、引导部;441、第一引导部;442、第二引导部;50、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和实施方式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合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合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和风机30。
壳体10形成空调室外机的整体外观。壳体10包括顶板11、底板12、前侧板13、后侧板14、左侧板15和右侧板16。
在本申请的方位描述中,定义出风口10c所在的一侧为前,与之相对的一侧为后。
壳体10的后侧板14上设有主进风口10a,壳体10的左侧板15上设有侧进风口10b,壳体10的前侧板13上设有出风口10c。室外空气从主进风口10a、侧进风口10b进入壳体10内,从出风口10c吹出壳体10。
换热器20对应进风口设置在壳体10内,用于从引入到进风口中的空气吸收热量或者向所述空气传输热量。
换热器20包括第一换热器部分21、第二换热器部分22和折弯部分23。第一换热器部分21对应主进风口10a,第二换热器部分22对应侧进风口10b,折弯部分23呈弧形、连接在第一换热器部分21和第二换热器部分22之间。
换热器20通常会沿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多排。示例性地,参照图4,换热器20具有两排,分别为第一排换热器201和第二排换热器202,第一排换热器201较第二排换热器202靠近进风口。
两排换热器20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特别是在换热器的折弯部分23,由于前后两排换热器20的折弯半径不同,可能会导致两排换热器20之间的间隙过大,气流在经过换热器20之间的间隙时,就会产生1200Hz~2000Hz频段的翅片音。
为了解决翅片音的技术问题,结合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夹紧件40,夹紧件40夹紧在第一换热器部分21上靠近折弯部分21的一端,或者/和,夹紧在第二换热器部分22上靠近折弯部分21的一端。也就是说,夹紧件40夹紧在第一换热器部分21的左端,或者,夹紧件40夹紧在第二换热器部分22的后端,或者,夹紧件40具有多个,其中一个夹紧在第一换热器部分21的左端,另一个夹紧在第二换热器部分22的后端。
夹紧件40靠近折弯部分23将两排换热器夹紧,可减少换热器20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因换热器20之间的间隙而产生的翅片音。
夹紧件40可夹持在第一换热器部分21的顶端,夹住第一换热器部分21的前面和后面;夹紧件40可夹持在第二换热器部分22的顶端,夹住第二换热器部分22的左面和右面。
参照图5和图6,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夹紧件40包括夹持部41和连接部42,夹持部41包括第一夹持壁411和第二夹持壁412,第一夹持壁411和第二夹持壁412分别连接在连接部42相对的两端。
以夹紧件40连接在第一换热器部分21的顶端为例,夹紧件40大致呈倒″U″形,连接部42位于顶部,第一夹持壁411从连接部42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夹持壁412从连接部42的前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夹持部411与第一换热器部分21的后面相抵,第二夹持部412与第一换热器部分22的前面相抵。
夹紧件40可以采用钣金材质,由于第一夹持壁411、第二夹持壁412处于悬臂状态,第一夹持壁411、第二夹持壁412在受到外力时会相对连接部42发生变形。
当夹紧件40处于自由状态时,自由状态是指夹紧件40在装配到换热器20上之间、处于不受外力的状态,第一夹持壁411和第二夹持壁412的最小夹持距离L1小于换热器20的厚度L0。这样,在将夹持件40装配到换热器20上时,由于换热器20的厚度L0比较大,其会对夹持部41产生向外的张力,使得第一夹持壁411和第二夹持壁412外扩变形;第一夹持壁411、第二夹持壁412受到向内的复原力,从而能够将换热器20牢牢夹住。
因此,本申请的夹紧件40的作用是将换热器20夹紧,而不仅仅是夹住,将换热器20夹紧才能减小换热器20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翅片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远离连接部42的方向上,即,从上到下方向上,第一夹持壁411向第二夹持壁412方向倾斜,第二夹持壁412向第一夹持壁411方向倾斜,使得第一夹持壁411和第二夹持壁412呈现收拢状。
第一夹持壁411的自由端(底端)到第二夹持壁412的自由端(底端)的距离为最小夹持距离L1。第一夹持壁411的连接端(顶端)到第二夹持壁412的连接端(顶端)的距离L2大于换热器20的厚度。
如果,第一夹持壁411和第二夹持壁412平行,那么整个夹持部41会与换热器20抵接,换热器20与夹持部41接触的面积就比较大,换热器20上翅片因受到夹持力而变形的面积也比较大;而本申请中将第一夹持壁411和第二夹持壁412设置成倾斜式,可以使得夹持部41的顶端与换热器20不接触,减少夹持部41与换热器20的接触面积,也就减少夹持件40在换热器20上的夹持面积,减少了翅片变形的面积。
示例性地,夹持部41底端的L1比换热器20的厚度小2mm,夹持部41顶端的L2比换热器20的厚度大1.5mm;夹持部41的壁厚为1mm,可以保证夹持部41的强度和变形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40还包括定位部43,定位部43设置在夹持部41的内壁上。
具体地,第一夹持壁411在朝向第二夹持壁412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定位部431,第二夹持壁412在朝向第一夹持壁411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定位部432。
定位部43为设置到夹持部41上的凸起结构。装配状态时,定位部43位于换热器20的翅片之间,起到定位约束作用,可以防止夹持件40移位。
由于夹持部41的夹持位置主要集中在夹持部41的底端,在装配状态下,夹持部41的底端抵压换热器20,夹持部41的顶端与换热器20不接触,如果将定位部43远离夹持部41的底端设置,那么定位部43如果要插接到翅片内,就需要定位部43在前后方向的尺寸更大,因此,本申请将定位部43靠近夹持部41的底端设置,使得定位部43在前后方向以很小的尺寸的就可以插到翅片之间,起到定位作用。
从上到下,定位部43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夹持件40从上向下装配时,定位部43下端的尖部具有引导作用,更加有利于定位部43进入到翅片之间的间隙内。
在将夹紧件40装配到换热器20上时,将夹紧件40的底端对准换热器20从上往下按压,由于翅片比较薄,容易变形,定位部43上尖端更容易进入翅片之间的缝隙中,因此,本申请中定位部43的设计方便了装配;同时,定位部43上尖端的设置也减小了定位部43与翅片的接触面积,也就减少了翅片受到定位部43的挤压产生的变形量。
具体地,从左右方向观察,定位部43可呈三角状。
第一定位部431到第二定位部432之间的最小距离L3小于第一夹持壁411底端到第二夹持壁413底端的距离L1。由于在装配状态下,夹持部41的底端必然与换热器20抵接,而L3小于L1可以保证定位部43插接到翅片之间。
沿左右方向,定位部43具有间隔布设的多个,多个定位部43的限位作用,保证了夹紧件40在换热器21上位置的固定性。
示例性地,从第一换热器部分21的左端起向右侧60mm范围为有效夹持范围,夹紧件40装配在该有效夹持范围才能减小折弯部分23的间隙,如果超出该范围,对折弯部分23的间隙没有作用;同样的,从第二换热器部分22的后端向前侧60mm范围为有效夹持范围。
定位部43的限位作用可以保证夹紧件40不会轻易移动位置,而保持在有效夹持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紧件40还包括引导部44,引导部44连接在夹持部41上远离连接部42的一端(下端)。
具体地,第一夹紧部411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引导部441,第二夹紧部412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引导部442。
第一引导部441从上到下向远离第二引导部442的方向倾斜,第二引导部442从上到下向远离第一引导部441的方向倾斜,使得第一引导部441和第二引导部442形成扩口状,在装配时起到引导的作用,便于将夹持件40卡到换热器20上。
引导部44可以由夹持部41的下端向外折弯形成。
夹紧件40在自由状态下,第一引导部441的底端到第二引导部442的底端的距离L4大于换热器20的厚度。这样,在向换热器20上装配夹紧件40时,引导部441的底端能够卡在换热器20的两侧,然后在引导部44的斜面的引导作用下,使得夹紧件40能够更加顺利地卡在换热器2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4,空调室外机还包括限位件50,限位件50连接在底板12上,并与换热器20抵接,用于将换热器20的底端限位。
限位件50位于第一换热器部分21的靠近折弯部分23的一端,或者,限位件50位于第二换热器部分22的靠近折弯部分23的一端,或者,限位件50具有多个,分别位于第一换热器部分21的靠近折弯部分23的一端和第二换热器部分22的靠近折弯部分23的一端。
结合图7,底板12的后端设有向上的翻边121,换热器20的后侧与底板12的翻边121相抵,限位件50与换热器20的前侧相抵,翻边121和限位件50将换热器20的底端夹住。
本申请通过翻边121和限位件50对换热器20底端在前后方向进行限位,减小了换热器20之间的间隙。
夹紧件40和限位件50上下相对设置,夹紧件40夹持在换热器20的顶端,限位件50限制住换热器20底端的移位,从上下两个方向将换热器20夹紧。
具体地,翻边121上设有向前侧凸出的抵压部1211,抵压部1211与换热器20相抵。由于换热器20上与翻边121相抵的位置被遮盖,被遮盖的这部分换热器将不能进行与空气的换热;通过抵压部1211与换热器相抵,可以减少换热器20被遮盖的面积。
抵压部121具有间隔设置的多个,对换热器20形成多点抵压,即可以保证限位效果,又尽可能地减少了换热器20被遮盖的面积。
限位件50可呈″L″形,其横向的底边与底板12通过螺钉连接,或者以焊接的方式连接,限位件50的竖向的边与换热器20相抵。
本申请中,通过在多排式换热器20的靠近折弯部分23的位置安装夹紧件40,由夹紧件40将换热器20夹紧,减小了多排换热器20之间的间隙,降低了空气在间隙处产生的翅片音。
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夹紧件40的最小夹紧距离L1小于换热器20的厚度,从而保证夹紧件40能对换热器20产生夹紧力。
本申请中,第一夹持壁411和第二夹持壁412呈收拢状的倾斜式设计,可以使得夹持部41的顶端与换热器20不接触,减少夹持部41与换热器20的接触面积,也就减少夹持件40在换热器20上的夹持面积,进而减少了翅片变形的面积。
本申请中,在夹持部41的内壁上设置定位部43,装配状态时,定位部43位于换热器20的翅片之间,起到定位约束作用,可以防止夹持部41移位。
本申请中,在远离连接部42的方向上,定位部43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可以起到引导作用,更加有利于将定位部43进入到翅片之间的间隙内。
本申请中,夹紧件40在自由状态下,第一引导部441的自由端到第二引导部442的自由端的距离L4大于换热器20的厚度。这样,在向换热器20上装配夹紧件40时,引导部441的底端能够卡在换热器20的两侧,然后再引导部44的斜面的引导作用下,使得夹紧件40能够更加顺利地卡在换热器20上
本申请中,在底板12上连接限位件50,由限位件50和底板12的翻边121对换热器20底端在前后方向进行限位,减小了换热器20之间的间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换热器,其具有多排,所述换热器包括:
第一换热器部分和第二换热器部分;
折弯部分,其呈弧状,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分之间;
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
夹紧件,夹持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部分靠近所述折弯部分的一端或/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部分靠近所述折弯部分的一端,所述夹紧件包括:
连接部;
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壁和第二夹持壁,所述第一夹持壁和所述第二夹持壁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两端,用于夹紧多排所述换热器,所述夹持部的最小夹持距离小于所述换热器的厚度;
定位部,连接在所述夹持部的内壁面上,装配状态下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换热器的翅片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夹持壁和所述第二夹持壁分别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
在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夹持壁到所述第二夹持壁的距离大于所述换热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靠近所述夹持部的自由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上,所述定位部的横截面逐渐变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壁上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夹持壁上定位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夹持部的最小夹持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还包括:
第一引导部,由所述第一夹持壁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形成;
第二引导部,由所述第二夹持壁的自由端向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形成;
在远离所述夹持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分别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的自由端与第二引导部的自由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换热器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板上具有翻边,所述换热器的迎风侧与所述翻边相抵;
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换热器的出风侧相抵,所述限位件和所述翻边将所述换热器的底端夹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和所述夹紧件上下相对。
10.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换热器,其具有多排,所述换热器包括:
第一换热器部分和第二换热器部分;
折弯部分,其呈弧状,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部分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部分之间;
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
夹紧件,夹持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部分靠近所述折弯部分的一端或/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部分靠近所述折弯部分的一端,所述夹紧件包括:
连接部;
夹持部,包括第一夹持壁和第二夹持壁,所述第一夹持壁和所述第二夹持壁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相对的两端,用于夹紧多排所述换热器;
定位部,连接在所述夹持部的内壁面上,装配状态下所述定位部位于所述换热器的翅片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48290.0U CN221403265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空调室外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048290.0U CN221403265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空调室外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403265U true CN221403265U (zh) | 2024-07-23 |
Family
ID=91920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048290.0U Active CN221403265U (zh) | 2023-11-10 | 2023-11-10 | 空调室外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403265U (zh) |
-
2023
- 2023-11-10 CN CN202323048290.0U patent/CN2214032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20815A (zh) | 空调机的室外机 | |
CN108344206B (zh) | 蒸发器组件和冰箱 | |
US10557652B2 (en) |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 |
CN221403265U (zh) | 空调室外机 | |
KR20070014222A (ko) | 알루미늄 파이프로 형성된 열교환기의 지지 브래킷 | |
CN115435396A (zh) | 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673388U (zh) | 一种空调器 | |
KR100541473B1 (ko) | 열 교환기의 온도센서 착탈장치 | |
CN217464662U (zh) | 空调器 | |
CN212108745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3300273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6346668U (zh) | 空调器 | |
CN216522074U (zh) | 空调室外机 | |
CN21800166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9014479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 | |
CN217685818U (zh) | 制冷装置 | |
US11988463B2 (en) |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for appliance condenser | |
CN22100526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692453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92899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576539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7357241U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8154514U (zh) | 移动空调器 | |
US20240125562A1 (en) | Heat exchanger | |
JP7353489B2 (ja) |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