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05261U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05261U
CN221005261U CN202322470449.1U CN202322470449U CN221005261U CN 221005261 U CN221005261 U CN 221005261U CN 202322470449 U CN202322470449 U CN 202322470449U CN 221005261 U CN221005261 U CN 221005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top cover
shell
clamping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704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云龙
赵现枫
曲明伟
孟庆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704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05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05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05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底座;壳体,连接于所述底座上,壳体包括室内进风口以及室内出风口;顶盖,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且与壳体、底座共同限定形成容纳腔;第一安装孔,贯穿设置于顶盖上;连接部,设于壳体的顶部且其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一一正对且供紧固件依次穿过;加强件,其上形成有与连接部适配连接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以夹持连接部的外部;第三安装孔,贯穿设置于夹持部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以使所述顶盖通过所述紧固件以及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端。通过设置加强件,提高了顶盖与壳体连接固定的加强,有效改善连接时出现的滑丝、断裂问题。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内机可为立式空调室内机和挂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形成其外观的机壳,机壳大体呈柱状且机壳上设有供换热后室内气体流出机壳内的室内出风口,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室内出风口一般设置在前侧或者左右两侧,使得室内能够向前吹或者向左右两侧吹。
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机壳通常包括筒状壳体和安装在壳体上、下端口上的顶盖和底座,其中,底座与地面接触。现有的顶盖通常采用紧固件固定在壳体上,顶盖上设置有安装孔,同样地,壳体上设置有塑料连接部,连接部上对应也开设有安装孔,其安装时需要先将顶盖上各安装孔与壳体上的各安装孔对位,然后将紧固件安装固定。
顶盖与壳体均为塑料制件,两个塑料制件的连接处较为薄弱,固定连接时经常容易出现滑丝,断裂等问题,影响装配效率,同时,使得壳体与顶盖的装配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差,有鉴于此,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底座,用于与地面接触;
壳体,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内部中空且其包括室内进风口以及室内出风口;
顶盖,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且与所述壳体、底座共同限定形成与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的容纳腔;
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贯穿设置于所述顶盖上;
至少一个连接部,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正对且供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顶盖和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安装孔进行连接;
至少一个加强件,其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部适配连接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以夹持所述连接部的外部;
第三安装孔,贯穿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以供所述紧固件穿过,以使所述顶盖通过所述紧固件以及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端。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立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在与顶盖连接的连接部上设置形成有夹持部的加强件,夹持部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使得紧固件通过顶盖、连接部以及加强件起到共同固定的作用,实现顶盖与壳体之间的紧密连接。加强件夹设于连接部上,两者配合实现顶盖与连接部连接固定的加强,改善连接处易出现滑丝、断裂等问题。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包括连接臂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相对应的一端,以限定形成具有敞口的所述夹持部,其中,所述第三安装孔沿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该结构下的加强件可方便地对连接部进行夹持设置。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侧面分别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限定形成有夹角α,其中,0°≤α≤10°;夹角α的设置使得加强件可适应不同斜度的连接部。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厚度尺寸为a,其中,0.2mm≤a≤1mm;该结构下的加强件便于加工,提高顶盖与壳体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节省物料。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厚度尺寸为b,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厚度尺寸为c,其中,0.2mm≤b≤1mm,1mm≤c≤2mm,且b<c。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臂背离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侧设置有翻边孔,所述翻边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同轴设置,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翻边孔并与所述翻边孔连接;其中,所述加强件夹持在所述连接部上时,将所述第二夹持臂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顶盖之间;通过设置翻边孔,增加了顶盖与壳体的连接稳固性。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厚度尺寸为d,其中,1mm≤d≤2mm,该结构下的加强件强度高,且该厚度尺寸增加了第三安装孔的深度,有效改善滑丝,断裂等问题。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尺寸为m,m满足:0.1n≤m≤2n,其中,n为所述壳体形成外观面的侧壁的厚度尺寸;通过对连接部的厚度以及壳体形成外观面的侧壁的厚度进行合理设置,避免出现外观缺陷。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由所述顶盖的顶面朝向所述底座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容纳部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设置以容纳所述紧固件,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容纳部的底壁上;和/或,所述加强件为钣金件。通过设置容纳部,避免紧固件外露在顶盖的外部,提高整机美观性。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底座,用于与地面接触;
壳体,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内部中空且其包括室内进风口以及室内出风口;
顶盖,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且与所述壳体、底座共同限定形成与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的容纳腔;
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贯穿设置于所述顶盖上;
至少一个连接部,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正对且供紧固件依次穿过;
至少一个加强件,夹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部,所述加强件为钣金件,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的连接臂;
第三安装孔,贯穿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以及所述第二夹持臂上,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以供所述紧固件穿过,以使所述顶盖通过所述紧固件以及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端;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中至少一个的厚度为1mm~2mm或0.2mm~1mm,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厚度为0.2mm~1mm时,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翻边孔。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立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在与顶盖连接的连接部上设置加强件,加强件夹设连接部且其上设置有连接部的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的第三安装孔,使得紧固件通过顶盖、连接部以及加强件起到共同固定的作用,使得顶盖与壳体之间连接紧密。加强件夹设于连接部上,两者配合实现顶盖与连接部连接固定的加强,改善连接处易出现滑丝、断裂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图;
图4是图3的局部爆炸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立式空调室内机的视图;
图8是图7中B-B处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加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2的正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加强件的正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方式加强件的正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加强件设有翻边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正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壳体与底座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顶盖与紧固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20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机壳的局部爆炸图。
以上各图中:立式空调室内机100;机壳10;底座1;壳体2;室内进风口21;室内出风口22;进风格栅23;前面板24;进风面板25;固定部26;导风板27;侧壁28;顶盖3;第一安装孔31;容纳部32;抵接部33;室内换热器4;换热风机5;连接部6;第二安装孔61;紧固件7;加强件8;连接臂81;第一夹持臂82;第二夹持臂83;第三安装孔84;翻边孔85;夹持部86;第二平面87;第一平面8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100,下面参考图1~20对立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立式空调室内机100是空调器的一部分,另外,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室外机。
参考图1,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0,机壳10安装于室内且坐落于地面上,机壳10可形成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外观,且机壳10内部限定出容纳腔。机壳10具有顶端与底端,且机壳10的顶端与机壳10的底端为机壳10在其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
在当前示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大体呈柱状。其中,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可以为圆柱状、方柱状、不规则柱状等形式。
参考图1~图3,机壳10包括室内进风口21以及室内出风口22,且室内进风口21与容纳腔连通,以使室内风由室内进风口21进入风容纳腔中,室内出风口22与容纳腔连通,以使容纳腔中的气流可以由室内出风口22流至室内。
其中,室内出风口22处可设置导风板27,导风板27连接于机壳10上,使得导风板27可移动地打开或者关闭室内出风口22,导风板27可滑动或者转动连接在机壳10上以打开或关闭室内出风口22。
继续参考图2,立式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室内换热器4和换热风机5,室内换热器4设置于容纳腔内,用于与进入容纳腔内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从容纳腔内的室内空气中吸收热量或者向容纳腔内的室内空气传输热量。换热风机5设置于容纳腔内,作为气流驱动源,用于驱动机壳10外部的室内空气经过室内进风口21进入容纳腔16,并使得容纳腔16内的空气沿进风口11朝出风口12的方向流动。
其中,室内换热器4可位于换热风机5靠近室内进风口21的一侧,也就是说,在风道内的气流方向上,室内换热器4相对换热风机5位于上游。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换热器4还可位于换热风机5靠近室内出风口22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室内空气从室内进风口21进入到容纳腔内,进入到容纳腔内的室内空气与室内换热器4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经换热风机5从室内出风口22排出到室内,从而使得立式空调室内机100制冷与制热,达到用户的舒适温度。
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室外风机和室外换热器,室外机壳上设有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室外风机以及室外换热器设于室外机壳内,室外换热器用于与进入室外风道内的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室外风机用于为室外机壳内的空气的流动提供动力。在室外风机的驱动下,室外空气经室外进风口进入到机壳10内,进入到室外机壳内的空气在室外换热器处与室外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经室外出风口流出室外机壳。
空调器还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膨胀阀,室外换热器以及压缩机设于室外机壳中,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排出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膨胀阀可以提供在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
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两者中,其中一者为冷凝器且另一者为蒸发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
空调器具有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环状地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使制冷剂循环。空调器包括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为蒸发器,室外换热器为冷凝器,制冷剂按照顺序经由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内换热器进行循环。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为冷凝器且室外换热器为蒸发器,制冷剂按照顺序经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膨胀阀以及室外换热器进行循环。
参考图3~图4,机壳10包括底座1、壳体2以及顶盖3。底座1用于与地面接触,壳体2连接于底座1上且壳体2的内部中空,顶盖3连接于壳体2的顶端,且顶盖3与壳体2、底座1共同限定形成与室内进风口21、室内出风口22连通的容纳腔。
具体地说,底座1连接于壳体2的底端且底座1形成机壳10的底端,顶盖3连接于壳体2的顶端且顶盖3形成机壳10的顶端。其中,室内进风口21与室内出风口22均形成于壳体2上。
为了实现顶盖3与壳体2的连接,参考图5,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6,至少一个连接部6设置于壳体2的顶部。顶盖3上贯穿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31,连接部6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1,第一安装孔31与第二安装孔61一一正对且供紧固件7依次穿过,顶盖3和2壳体通过连接部6和第一安装孔31进行连接。
具体地说,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31与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61一一对应,且相对应的第一安装孔31与第二安装孔61同轴设置,以使紧固件7依次贯穿。顶盖3安装时,紧固件7依次贯穿第一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61,以使顶盖3通过紧固件7连接于壳体2的顶端。
其中,紧固件7可以为螺纹件,相应地,第一安装孔31与第二安装孔61为螺纹孔,螺纹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31、第二安装孔61以将顶盖3与壳体2进行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第二安装孔61为螺纹孔。
上述实施例中,顶盖3、壳体2以及连接部6均为塑料制件,塑料制件在固定连接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滑丝、断裂等问题,使得顶盖3与壳体2的连接稳固性较差,不利于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生产、装配。
为了改善顶盖3与壳体2的连接过程中易出现的滑丝、断裂等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至少一个加强件8,参考图5~图9,至少一个加强件8与至少一个连接部6一一对应,加强件8夹设于连接部6的外部,通过加强件8与连接部6配合的连接方式实现顶盖3与壳体2之间连接固定的加强。
具体地说,加强件8上形成有与连接部6适配连接的夹持部86,夹持部86夹持于连接部6的外部,加强件8上贯穿设置有第三安装孔84,第三安装孔84与第二安装孔61同轴设置以供紧固件7穿过,以使顶盖3通过紧固件7与加强件8连接于壳体2的顶端。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孔84贯穿设置于夹持部86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
其中,加强件8为钣金件,且加强件8可以使用金属材料冲压成型,结构强度高且方便加工成型。
本实施例提供的立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在与顶盖3连接的连接部6上设置加强件8,且紧固件7通过顶盖3、连接部6以及加强件8起到共同固定的作用,使得顶盖3与壳体2之间连接紧密。加强件8夹设于连接部6上,两者配合实现顶盖3与连接部6连接固定的加强,改善连接处易出现滑丝、断裂等问题。同时,加强件8为钣金件,通过钣金件与塑料制件结合的连接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顶盖3与壳体2的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参考图10,加强件8包括连接臂81、第一夹持臂82以及第二夹持臂83,第一夹持臂82与第二夹持臂83相对设置,连接臂8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夹持臂82与第二夹持臂83相对应的一端,以限定形成具有敞口的夹持部86。其中,第一夹持臂82以及第二夹持臂83形成夹持部86相对设置的两侧壁,第三安装孔84贯穿设置于第一夹持臂82、第二夹持臂83上,且第三安装孔84沿第一夹持臂82、第二夹持臂83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
具体地说,通过设置夹持部86,使得连接部6夹设于夹持部86内。继续参考图10,本实施例中,夹持部86具有敞口且夹持部86由第一夹持臂82、连接臂81以及第二夹持臂83依次连接形成,也就是说,夹持部86为一端开口的开口槽,开口槽的设置方便了加强件8与连接部6的初始装配,可方便地对连接部6进行夹持设置。
加强件8装配时,开口槽的开口朝向连接部6与壳体2的连接处,使得加强件8包裹连接部6的顶端、底端以及与壳体2相对的侧端。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加强件8包括第一夹持臂82、第二夹持臂83以及连接在第一夹持臂82和第二夹持臂83之间的连接臂81。其中,第一夹持臂82和第二夹持臂82中至少一个的厚度为1mm~2mm或0.2mm~1mm。当第一夹持臂82和第二夹持臂83的厚度为0.2mm~1mm时,第一夹持臂82和第二夹持臂83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翻边孔85。
参考图11,定义第一夹持臂82朝向连接部6的侧面为第一平面88,定义第二夹持臂83朝向连接部6的侧面为第二平面87。也就是说,第一夹持臂82与第二夹持臂83相互靠近的侧面分别为第一平面88与第二平面87,第二平面87与第一平面88限定形成有夹角α,其中,0°≤α≤10°。通过设置夹角α,使得加强件8可适应不同斜度的连接部6。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2,第一夹持臂82与第二夹持臂83的厚度尺寸为a,其中,0.2mm≤a≤1mm。该结构下的加强件8便于加工,提高顶盖3与壳体2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有利于节省物料。
进一步的,当第一夹持臂82与第二夹持臂83的厚度尺寸为a时,为了提高顶盖3与壳体2的连接稳定性,加强件8上还可设置翻边孔85。具体地说,第一夹持臂82背离第二夹持臂83的一侧设置有翻边孔85,翻边孔85与第三安装孔84同轴设置,紧固件7贯穿翻边孔85并与翻边孔85连接。其中,加强件8夹持在连接部6上时,将第二夹持臂82置于连接部6与顶盖3之间。
本实施例中,翻边孔85与第三安装孔84同轴设置,顶盖3在装配时,将加强件8安装于连接部6上,且将紧固件7依次贯穿第一安装孔31、第二夹持臂82上的第三安装孔84、第二安装孔61、第一夹持臂83上的第三安装孔84以及翻边孔85,以使顶盖3与壳体2紧固连接,增加了紧固件7与加强件8的连接面积,提高了顶盖3与壳体2的连接稳固性。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夹持臂82与第二夹持臂83的厚度尺寸相同,且第一夹持臂82与第二夹持臂83的厚度尺寸为d,其中,1mm≤d≤2mm,该结构下的加强件8强度高,且该厚度尺寸增加了第三安装孔84的深度,有效改善滑丝,断裂等问题,无需设置翻边孔85。
本申请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图15所示,第一夹持臂82的厚度尺寸为b,第二夹持臂83的厚度尺寸为c,其中,0.2mm≤b≤1mm,1mm≤c≤2mm,且b<c。该结构下的加强件8,其夹设在连接部6上时,第一夹持臂82可置于连接部6与顶盖3之间,同样地,第二夹持臂83也可置于连接部6与顶盖3之间。
具体地说,加强件8夹持在连接部6上时,将第一夹持臂82置于连接部6与顶盖3之间,此时第一夹持臂82位于连接部6的上方,第二夹持臂83位于连接部6的下方。将位于连接部6的下方的第二夹持臂83的厚度尺寸设置为大于位于连接部6的上方的第一夹持臂82的厚度尺寸,可有效改善滑丝问题,提高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在第一夹持臂82背离第二夹持臂83的一侧设置有翻边孔85,翻边孔85与第三安装孔84同轴设置,紧固件7贯穿翻边孔85并与翻边孔85连接。当在第一夹持臂82上设置翻边孔85时,将加强件8夹持在连接部6上时,可将第二夹持臂83置于连接部6与顶盖3之间。
也就是说,将第二夹持臂83置于连接部6与顶盖3之间时,则在第一夹持臂82远离连接部6的一侧设置翻边孔85,翻边孔85与第三安装孔84同轴设置,紧固件7贯穿翻边孔85并与翻边孔85连接。本实施例中,厚度尺寸较小的第一夹持臂82设置于连接部6的底部时,通过设置翻边孔85进一步提高顶盖3与壳体2的连接稳固性。
第二安装孔61沿连接部6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其中,连接部6的厚度方向即为机壳10的长度方向。
参考图16、图17,连接部6的厚度尺寸为m,m满足:0.1n≤m≤2n,其中,n为壳体2形成外观面的侧壁28的厚度尺寸,n的取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本实施例中,壳体2形成外观面的侧壁28的厚度尺寸n在2mm~4mm之间。壳体2形成外观面的侧壁28的厚度尺寸n不能过小,过小则使得连接部6的结构强度不够,不能保证顶盖3与壳体2之间的连接。同样地,壳体2形成外观面的侧壁28的厚度尺寸n不能过大,过大则容易导致在壳体2的外观面上出现凹痕,进而使得机壳10整机外出现缺陷,不利于整机的外观美观性。
参考图18、图19,顶盖3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部32,容纳部32由顶盖3的顶面朝向底座1方向凹陷形成,容纳部32与连接部6对应设置以容纳紧固件7,第一安装孔31开设于容纳部32的底壁上。
具体地说,顶盖3朝向底座1的方向凹陷形成容纳部32,紧固件7适于容纳部32内。可以理解的是,容纳部32指的是顶盖3相对顶盖3的顶端朝向底座1的方向为凸起。这样,将紧固件7设置于容纳部32内可以使得顶盖3较为美观。
容纳部32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装配紧固件7的的第一安装孔31,将第一安装孔31设于容纳部32内,可以避免直接在顶盖3的外表面上打孔而影响顶盖3的结构可靠性,同时,便于装配。
其中,容纳部32和紧固件7均为多个,同时,多个容纳部32在顶盖3间隔设置,多个容纳部32与多个紧固件7、连接部6一一对应。这样,将第一安装孔31设于容纳部32内,避免在同一平面内多处打孔的情况,可以保证顶盖3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参考图20,顶盖3的底端设置有抵接部33,抵接部33沿顶盖3的边缘设置。壳体2的上方设置有固定部26,固定部26连接于壳体2的内侧壁上且固定部26与壳体2的顶端之间具有间距。其中,连接部6可设置于固定部26上。
顶盖3装配时,抵接部33的底部与固定部26的顶部接触,当紧固件7连接完成后,抵接部33与固定部26相抵接。当顶盖3装配完成后,壳体2的顶端的高度不低于抵接部33的顶端高度,从而使得抵接部33位于壳体2内,使得整机外观更加整洁。
继续参考图20,本实施例中,壳体2包括进风面板25和前面板24,前面板24位于机壳10的前侧,进风面板25连接在前面板24的后侧。顶盖3连接于前面板24与进风面板25的上方,底座1连接于前面板24与进风面板25的下方。
进风面板25、前面板24、顶盖3以及底座1围设形成容纳腔。其中,顶盖3形成机壳10的顶端,底座1形成机壳10的底端,且底座1适于坐落于室内空间的地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方向以用户面朝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方向为准,其中,前侧为立式空调室内机面向用户的一侧,与前侧相反的一侧为后侧,左侧、右侧以用户面朝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方向区分左右。
本实施例中,室内进风口21可设置在进风面板25上,室内出风口22可设置于前面板24上,该设置使得立式空调室内机100运行时,由后侧进风经过室内换热器4换热后,朝前侧吹出换热后的室内风即空调风,方便设置。
室内进风口21处可设置进风格栅23,用于对进入机壳10的室内风进行过滤,避免较大杂质进入容纳腔内。
其中,室内出风口22为长条形,且室内出风口22沿机壳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室内出风口22竖向设置在立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前侧。其中,室内出风口22可设置一个或者多个。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立式空调室内机100,顶盖3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1,壳体2上设置具有第二安装孔61的连接部6,通过设置形成有夹持部86的加强件8,使得加强件8夹持于连接部6上,夹持部86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安装孔84,使得紧固件8贯穿各安装孔通过顶盖3、连接部6以及加强件8起到共同固定的作用,实现顶盖3与壳体2之间的紧密连接。加强件8夹设于连接部6上,两者配合实现顶盖3与连接部6连接固定的加强,改善连接处易出现滑丝、断裂等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用于与地面接触;
壳体,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内部中空且其包括室内进风口以及室内出风口;
顶盖,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且与所述壳体、底座共同限定形成与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的容纳腔;
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贯穿设置于所述顶盖上;
至少一个连接部,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正对且供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顶盖和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安装孔进行连接;
至少一个加强件,其上形成有与所述连接部适配连接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以夹持所述连接部的外部;
第三安装孔,贯穿设置于所述夹持部相对设置的两侧壁上,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以供所述紧固件穿过,以使所述顶盖通过所述紧固件以及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连接臂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相对应的一端,以限定形成具有敞口的所述夹持部,其中,所述第三安装孔沿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夹持臂、所述第二夹持臂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侧面分别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限定形成有夹角α,其中,0°≤α≤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厚度尺寸为a,其中,0.2mm≤a≤1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厚度尺寸为b,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厚度尺寸为c,其中,0.2mm≤b≤1mm,1mm≤c≤2mm,且b<c。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背离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侧设置有翻边孔,所述翻边孔与所述第三安装孔同轴设置,所述紧固件贯穿所述翻边孔并与所述翻边孔连接;其中,所述加强件夹持在所述连接部上时,将所述第二夹持臂置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顶盖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厚度尺寸为d,其中,1mm≤d≤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连接部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所述连接部的厚度尺寸为m,m满足:0.1n≤m≤2n,其中,n为所述壳体形成外观面的侧壁的厚度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由所述顶盖的顶面朝向所述底座方向凹陷形成,所述容纳部与所述连接部对应设置以容纳所述紧固件,所述第一安装孔开设于所述容纳部的底壁上;和/或,所述加强件为钣金件。
10.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用于与地面接触;
壳体,连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壳体内部中空且其包括室内进风口以及室内出风口;
顶盖,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端且与所述壳体、底座共同限定形成与所述室内进风口、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的容纳腔;
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贯穿设置于所述顶盖上;
至少一个连接部,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一一正对且供紧固件依次穿过;
至少一个加强件,夹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外部,所述加强件为钣金件,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的连接臂;
第三安装孔,开设于所述第一夹持臂以及所述第二夹持臂上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设置以供所述紧固件穿过,以使所述顶盖通过所述紧固件以及加强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顶端;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中至少一个的厚度为1mm~2mm或0.2mm~1mm;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厚度为0.2mm~1mm时,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翻边孔。
CN202322470449.1U 2023-09-12 2023-09-12 立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1005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0449.1U CN221005261U (zh) 2023-09-12 2023-09-12 立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70449.1U CN221005261U (zh) 2023-09-12 2023-09-12 立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05261U true CN221005261U (zh) 2024-05-24

Family

ID=91124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70449.1U Active CN221005261U (zh) 2023-09-12 2023-09-12 立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05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6006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10052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3300240U (zh) 空调机
CN215062436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90178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61870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87616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7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65694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95548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9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87615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334678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9868111U (zh) 空调器
CN2158637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10978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272837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WO2021082336A1 (zh) 一种风管机
CN22016955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67338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395633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16143812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3395576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3395581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681436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