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56947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56947U
CN213656947U CN202021751997.1U CN202021751997U CN213656947U CN 213656947 U CN213656947 U CN 213656947U CN 202021751997 U CN202021751997 U CN 202021751997U CN 213656947 U CN213656947 U CN 2136569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panel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frame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519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默轩
张荣海
张标
于德彤
刘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519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569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569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569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用于连接空调器的室外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框架、前面板、底板、背板和罩壳,所述前面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前部,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后部,所述罩壳罩在所述框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述底板和所述背板连接以形成安装腔体;其中,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隔热垫,所述隔热垫绕所述出风口布置,所述底板的前端部设置有上翻边,所述上翻边通过隔温件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底部;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中;室内风机,所述室外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中并用于驱动空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热交换。本实用新型实现减少空调室内机的外壳前端部形成凝露,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性。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空调分为壁挂式空调和柜式空调。其中,空调通常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安装在室内侧,而室外机安装在室外侧。
现有技术中的室内机通常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中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等部件,而外壳上通常配置有出风口和回风口。在使用时,在室内风机的作用下,外界空气经由回风口进入到外壳中并与室内换热器换热后从出风口输出至室内,以调节室内的温度。
但是,对于吊顶式空调而言,由于外壳采用钣金件加工而言,在夏季制冷模式下,由于出风口处的温度较低,外壳容易在出风口处产生凝露。而随着凝露在外壳的前面板上不断的积累进而会发生滴水的情况发生,导致用户体验性较差。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用户体验性高的空调技术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实现减少空调室内机的外壳前端部形成凝露,进而提高用户体验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其用于连接空调器的室外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框架、前面板、底板、背板和罩壳,所述前面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前部,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后部,所述罩壳罩在所述框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述底板和所述背板连接以形成安装腔体;其中,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隔热垫,所述隔热垫绕所述出风口布置,所述底板的前端部设置有上翻边,所述上翻边通过隔温件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底部;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中;
室内风机,所述室内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中并用于驱动空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热交换。
通过在前面板上设置隔热垫,隔热垫绕出风口布置,进而减少前面板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以减少在前面板表面形成过多的凝露,与此同时,对于底板的前部则通过其自身形成的上翻边与前面板进行连接,而两者的连接部位则通过隔温件间隔开,进而减少出风口处的冷量经由前面板传导至底板,这样,便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在外壳的前端部形成凝露,同时,隔温件的设计也解决了在前面板和底板连接部位无法布置隔热垫的问题,减少出现凝露滴水的情况发生,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垫可以采用毛毡或隔热棉。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件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的底部设置有折边结构,所述上翻边通过隔温件连接在所述折边结构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边结构上设置有若干隔热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边结构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立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立面部上分别设置有所述隔热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温件的侧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折边结构位于所述凹槽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立面部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在所述定位孔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上槽壁和下槽壁上分别设置有卡爪,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上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卡爪卡在对应的所述凹槽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面部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上翻边上设置有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温件上设置有镂空结构,所述螺钉还穿过所述镂空结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翻边的边缘还设置有内折边,所述内折边搭接在所述隔温件的上部并抵靠在所述隔热垫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底板分离后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前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图1中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冷媒介质。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气体。所排出的冷媒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冷媒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冷媒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冷媒。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冷媒,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冷媒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的部分,并且节流装置(如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工作使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机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超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盘管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机中,此时为冷凝器)中的高压环境下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气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参照图1-图5,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空调器包括安装在室内空间中的室内机以及安装在室外的室外机,室内机通过管连接到安装在室外空间中的室外机。
空调室内机则采用吊顶式安装的方式,其包括外壳1、室内换热器2和室内风机3。其中,外壳1内部形成安装腔体,室内换热器2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中,所述室外风机也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中并用于驱动空气与室内换热器2热交换。
对于外壳1而言,其包括:框架11、前面板12、底板13、背板14和罩壳15,前面板12设置在框架11的前部,底板13设置在框架11的底部,背板14设置在框架11的后部,罩壳15罩在框架11上并分别与前面板12、底板13和背板14连接以形成安装腔体。
其中,为了起到减少凝露产生的目的,则至少针对前面板12和底板13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改进,具体如下。
前面板12上设置有出风口121,前面板12上设置有隔热垫122,隔热垫122绕出风口121布置,底板13的前端部设置有上翻边131,上翻边131通过隔温件4连接在前面板12的底部。
而对于外壳1的回风方式,则可以在底板13、背板14或罩壳15上配置回风口(未图示),在此不做限制。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媒进入到室内换热器2中以释放冷量,而在室内风机3的作用下,室内的空气经由回风口进入到外壳1的安装腔体中并与室内换热器2进行换热后,从出风口121输出冷风。
而在出风口121长时间输出冷风后,前面板12的温度将随之降低。而前面板12的外表面覆盖有隔热垫122,进而减少前面板12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从而实现减少在前面板12的表面形成凝露。
与此同时,由于底板13的前端部与前面板12的底部连接,而对于隔热垫122而言,受外观效果的限制,则无法将隔热垫122延伸覆盖住底板13和前面板12形成的连接部。
为此,为了减少底板13和前面板12之间热传导,则底板13上形成的上翻边131则通过隔温件4与前面板12的底部连接,从而利用所述隔热件来减少底板13和前面板12之间热传导。
而由于受隔温件4的隔热处理,减少了前面板12传递给底板13的冷量,从而避免或减少在底板13上形成凝露,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减少凝露的产生。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前面板12与底板13之间相互连接,前面板12的底部设置有折边结构123,上翻边131通过隔温件连接在折边结构123上。
具体的,对于前面板12和底板13进行组装时,则将上翻边131安装固定在折边结构123上,同时,对于隔温件4,则夹在上翻边131与折边结构123之间,进而使得两者能够更加牢固可靠的连接固定在一起。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减少热量在前面板12和底板13之间传递,则可以在折边结构123上设置有若干隔热孔124。具体的,在折边结构123上形成的隔热孔124,能够有效的阻挡冷量在折边结构上的传递,进而实现减少冷量传递至底板13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折边结构123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1231、立面部1232和第二平面部1233,第一平面部1231连接在前面板12的底部,第一平面部1231和立面部1232上分别设置有隔热孔124。具体的,对于折边结构123则采用多道弯折的方式加工而成,折边结构123的纵截面呈侧倒的U型结构,进而提高折边结构123的整体结构强度。
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隔温件4的侧部设置有凹槽41,折边结构123位于所述凹槽中。
具体的,隔温件4可以通过凹槽41安装在折边结构123,然后,再将上翻边131固定安装在折边结构123上。隔温件4设置的凹槽41,使得隔温件4整体呈侧倒的U型结构并半包裹在折边结构123上,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折边结构123与上翻边131接触,进而减少冷量的传递。
相对应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翻边131的边缘还设置有内折边132,内折边132搭接在隔温件4的上部并抵靠在隔热垫122上。具体的,内折边132能够搭接在隔温件4的上部,进而提高连接可靠性。并且,在外观上来讲,由于隔温件4被内折边132遮挡住,使得整体外观更加美观。
另外,内折边132的边缘贴靠在隔热垫122上,确保底板13与前面板12之间保持良好的隔热处理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定位柱42,立面部1232上设置有定位孔125,定位柱42插在定位孔125中。具体的,在组装时,为了提高组装效率,则可以先将所述隔热件通过定位柱42和定位孔125相互配合先装配到折边结构123上,然后,在将底板13上的上翻边131连接固定在折边结构123上,以方便操作人员快速的组装。
本申请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上槽壁和下槽壁上分别设置有卡爪43,第一平面部1231和第二平面部1233上分别设置有凹槽(未标记),所述卡爪卡在对应的所述凹槽中。
具体的,所述隔热件在通过定位柱42和定位孔125配合预装到折边结构123上后,卡爪43将卡在对应的凹槽中,以使得所述隔热件牢固的安装在折边结构123上。而对于所述凹槽而言,其可以为独立开设在第一平面部1231和第二平面部1233上的槽结构,也可以采用在第一平面部1231和第二平面部1233上设置的隔热孔124来替代。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立面部1232上设置有螺纹孔126,上翻边131上设置有通孔133,螺钉5穿过通孔133并螺纹连接在螺纹孔126中。具体的,在将底板13通过上翻边131固定安装在前面板12上时,则可以通过螺钉5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
一些实施例中,隔温件4上设置有镂空结构44,螺钉5还穿过所述镂空结构。具体的,通过镂空结构44来形成供螺钉5安装用的空间,同时,螺钉5穿过镂空结构44并连接在折边结构123上,可以使得隔温件4更加牢固的夹在折边结构123和上翻边131之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用于连接空调器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框架、前面板、底板、背板和罩壳,所述前面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前部,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底部,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后部,所述罩壳罩在所述框架上并分别与所述前面板、所述底板和所述背板连接以形成安装腔体;其中,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隔热垫,所述隔热垫绕所述出风口布置,所述底板的前端部设置有上翻边,所述上翻边通过隔温件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底部;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中;
室内风机,所述室内风机设置在所述安装腔体中并用于驱动空气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的底部设置有折边结构,所述上翻边通过隔温件连接在所述折边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结构上设置有若干隔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结构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平面部、立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连接在所述前面板的底部,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立面部上分别设置有所述隔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件的侧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折边结构位于所述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立面部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在所述定位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上槽壁和下槽壁上分别设置有卡爪,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上分别设置有凹槽,所述卡爪卡在对应的所述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面部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上翻边上设置有通孔,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温件上设置有镂空结构,所述螺钉还穿过所述镂空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翻边的边缘还设置有内折边,所述内折边搭接在所述隔温件的上部并抵靠在所述隔热垫上。
CN202021751997.1U 2020-08-20 2020-08-20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36569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1997.1U CN213656947U (zh) 2020-08-20 2020-08-20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51997.1U CN213656947U (zh) 2020-08-20 2020-08-20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56947U true CN213656947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9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51997.1U Active CN213656947U (zh) 2020-08-20 2020-08-20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569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6006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089964U (zh) 顶出风式空调室外机
CN21365694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915105U (zh) 一种空调
KR20030086691A (ko) 통합된 가정용 냉장시스템
CN21563756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393121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90178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84113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1481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324608U (zh) 空调器
CN210179777U (zh) 一种便携式小型空调
CN2158637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08274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14814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21240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1852258U (zh) 一种空调器的制冷系统
CN2210052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705775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481266U (zh) 一种格栅及空调器
CN115095924B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17875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61982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669584U (zh) 空调器
CN217520087U (zh) 一种分布式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