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85818U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85818U
CN217685818U CN202221311515.XU CN202221311515U CN217685818U CN 217685818 U CN217685818 U CN 217685818U CN 202221311515 U CN202221311515 U CN 202221311515U CN 217685818 U CN217685818 U CN 217685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late
heat exchange
water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115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帅
崔文福
郭强
田杰
刘恩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Network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115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85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85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85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第二换热片的一个侧边与第一换热片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且第二换热片与第一换热片呈角度排布;还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片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片;第一换热器连接在第二换热器的上侧,第二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片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片;第一换热器还包括位于第一换热器下部的第一接水盘,第一接水盘连接在第二换热器的上端;第二换热器还包括设在第二换热器下部的第二接水盘。本制冷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来分别接收冷凝水,避免了吹水现象,提高了第二换热器的效率。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及温控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制冷装置的广泛应用,制冷装置通常设置换热器进行换热。换热器包括一字型换热器和V字型换热器,由于V字型换热器的相比一字型换热器具有更大的换热面积,换热效率更高,在制冷装置内广泛使用。
现有技术中,V字型换热器多为大尺寸且长度较长的换热器,大尺寸的V字型换热器具有换热面积大的特点,能满足对于换热面积的需求,但大尺寸V字型换热器存在加工困难以及排出冷凝水不及时的问题。
大尺寸V字型换热器包括端板和换热管,端板设于大尺寸V字型换热器的一端,换热管穿设在端板上,大尺寸换热器往往使用大尺寸的端板。在生产过程中,加工出大尺寸的平直的端板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端板的生产成本较高,从而使大尺寸的V字型换热器的生产成本较高。
大尺寸V字型换热器往往在换热器的底部设置单个接水盘来接收大尺寸V字型换热器的冷凝水,从大尺寸V字型换热器顶部产生的冷凝水往往需要流动至底部时才能被接水盘接收并排出,冷凝水在大尺寸V字型换热器表面的流动路径较长,冷凝水附着在换热器表面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大尺寸V字型换热器在换热器过程中,在整个大尺寸V字型换热器的表面生成的冷凝水都向下流入底部的单个接水盘中,导致底部的单个接水盘内接收了大量的冷凝水,大量的冷凝水无法及时的通过接水盘的排水管排出,导致冷凝水在底部的接水盘处聚集的水量较多,产生吹水现象,影响大尺寸V字型换热器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接水盘,从而使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冷凝水能够分别被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接收,避免第二层换热器下部冷凝水积聚过多,避免了吹水现象,提高了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制冷装置,包括:
壳体;
第一换热片;
第二换热片,第二换热片的一个侧边与第一换热片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且第二换热片与第一换热片呈角度排布;
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片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片;
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连接在第二换热器的上侧,第二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片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片;
第一换热器还包括位于第一换热器下部的第一接水盘,第一接水盘连接在第二换热器的上端,第一接水盘用于接收第一换热器的冷凝水;
第二换热器还包括设在第二换热器下部的第二接水盘,第二接水盘用于接收第二换热器的冷凝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连接钣金,连接钣金包括凸出的中部和连接在中部两侧的连接部;
中部设于在第一接水盘的外侧,连接部分别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包括弯折加强钣金,弯折加强钣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钣金、第二钣金和第三钣金,弯折加强钣金连接在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之间,第一钣金和第三钣金所呈的角度与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所呈的角度相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的底面设有排水孔,制冷装置还包括排水管,排水管的一端与排水孔连接,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水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钣金和/或第三钣金均设有第一固定孔,制冷装置还包括电加热器,电加热器通过第一固定孔连接在弯折加强钣金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横向加强钣金,横向加强钣金连接在第一换热片与第二换热片所成的夹角的开口处,横向加强钣金提供横向支撑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别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端板和铜管,端板设有用于穿设铜管的铜管孔,第二换热器的后侧的两个端板共同形成加湿器安装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换热器管路,制冷装置还包括管路连接钣金和管路固定夹,管路固定钣金连接在第一换热片的后侧和第二换热片的后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管路固定夹连接管路连接钣金上,管路固定夹包括插接部和安装台,插接部为圆柱形套管结构,换热器管路能够安装在插接部的内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包括底面和连接在底面侧边的侧壁,底面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呈的角度与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所呈的角度相配合。
本申请的制冷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第二换热片的一个侧边与第一换热片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且第二换热片与第一换热片呈角度排布,增大了换热面积同时减少了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的所占空间,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片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片;第一换热器连接在第二换热器的上侧,第二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片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片,第一换热器还包括位于第一换热器下部的第一接水盘,第一接水盘能够接收第一换热器的冷凝水,避免第一换热器的冷凝水流动至第二换热器,提高了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第一接水盘连接在第二换热器的上端;第二换热器还包括设在第二换热器下部的第二接水盘,第二接水盘用于接收第二换热器的冷凝水。本制冷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接水盘和第二接水盘来分别接收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冷凝水,避免了吹水现象,提高了第二换热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放大图A;
图3是图1中的放大图B;
图4是图1中的放大图C;
图5是图1中的放大图D;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换热器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放大图E;
图8是图6中的放大图F;
图9是图6中的放大图G;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弯折加强钣金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连接钣金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第一接水盘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换热器的另一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换热器的另一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放大图H;
图16是图14的放大图J;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换热器的另一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放大图K;
图1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横向加强钣金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端板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的放大图M;
图2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管路固定钣金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装置的管路固定夹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00、制冷装置;11、第一换热器;111、第一接水盘;1111、第一侧边;1112、第二侧边;1113、底面;1114、侧壁; 12、第二换热器;121、第二接水盘;122、加湿器安装孔;123、加湿器安装钣金;13第一换热片;14、第二换热片;15、排水孔;16、铜管;17、端板;171、铜管孔;172、第一端板;173、第二端板; 174、第三端板;18、连接钣金;181、中部;182、连接部;19、弯折加强钣金;191、第一钣金;192、第二钣金;193、第三钣金;194、第一固定孔;20、横向加强钣金;201、本体部;202、连接板;21、换热器管路;22、管路固定钣金;221、第四钣金;222、第五钣金; 223、第六钣金;23、管路固定夹;231、插接部;232、安装台;24、电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制冷装置包括冰箱、空调、冰柜等具有制冷功能的设备。
空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通过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包括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和蒸发过程,通过制冷剂的吸热、放热过程来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或热量,实现室内空间的温度调节。
压缩机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膨胀阀,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从膨胀阀流出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时吸收热量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膨胀阀,空调室内机包括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膨胀阀可以设于空调室内机或空调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能够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冰箱包括压缩机、换热器、干燥过滤器和毛细管组成,换热器也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冰箱生产冷量的动力来自压缩机,压缩机吸入来自蒸发器的低温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压缩后成为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排入冷凝器中,向周围的空气散热成为高压过冷制冷剂液体,高压过冷制冷剂液体经干燥过滤器了流入毛细管节流降压,成为低温低压液体的状态,进入蒸发器中汽化,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中的温度降低,汽化后的气体制冷剂又被压缩机吸入,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压缩机周而复始的运行,保证制冷循环的持续进行,保证了制冷过程的连续性。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由于制冷装置广泛使用换热器来进行热量的交换,所以换热器的生产工艺和换热效率直接影响制冷循环的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制冷装置运行的节能程度。相关技术中多采用V型换热器来进行换热, V型换热器包括两个换热片,两个换热片呈角度排布且相邻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两个换热器中与固定连接的侧边相对的侧边之间形成有开口,以使两个换热片在接水盘上的投影形成V型。
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多采用大尺寸的一体式V型换热器。由于换热器的尺寸较大,生产换热器需要采用大尺寸的部件,生产技术难度大,生产设备投入较大,常规的加工方法无法生产处符合要求的大尺寸部件,造成加工成本高。同时,由于大尺寸换热器的换热片的轴向长度过大,导致结构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当大尺寸V型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很大,在换热过程中,换热器周围的空气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冷凝在换热器的表面,冷凝水顺着换热器的表面流下,导致位于下侧的换热器的表面聚集较多的冷凝水,使下侧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下,当冷凝水聚集较多的时候会产生吹水问题,使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参照图1-图9,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制冷装置可以是空调、冰箱、冰柜等具有制冷功能的设备中任意一种。制冷装置包括壳体和换热器,换热器设于壳体内,制冷剂在换热器中流动,以和外界的环境进行能量的交换。
参照图1-图9,制冷装置包括换热片,换热片包括第一换热片13 和第二换热片14,第二换热片14的一个侧边与第一换热片13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且第二换热片14与第一换热片13呈角度排布,
制冷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第一换热器11 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片13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片14。第一换热器 11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2的上侧,第二换热器1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换热片13和至少一个第二换热片14。
第一换热器11还包括位于第一换热器11下部的第一接水盘111,第一接水盘111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2的上端,第一接水盘111用于接收第一换热器11的冷凝水。
具体地,第一换热器11的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的附近空气中的气态水冷凝为液态水,冷凝的液态水附着在第一换热片 13和第二换热片14的表面,受到重力的作用向下流动至第一接水盘 111,第一接水盘111能够接收第一换热器11的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流下的冷凝水,避免第一换热器11的冷凝水流动到第二换热器12,减少第二换热器底部冷凝水积聚的水量,从而减少第二换热器12表面附着的冷凝水的质量,避免过量的冷凝水影响第二换热器12的换热效率。
第二换热器12还包括设在第二换热器12下部的第二接水盘121,第二接水盘121用于接收第二换热器12的冷凝水。
具体地,第二换热器12的第二接水盘121用于接收从第二换热器12的换热片流下的冷凝水,防止水直接流在机壳内。由于第一接水盘111接收第一换热器11的冷凝水,第二接水盘121只需要接收第二换热器12的冷凝水,减少第二换热器底部冷凝水积聚的情况,减少第二接水盘121内冷凝水的质量,避免第二接水盘121内冷凝水的含量过多产生吹水现象,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在第二接水盘 121的投影为V形,能使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保持良好的换热性能并且减少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所占的空间。
参照图1-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11和第二接水盘121上分别设有排水孔15,第一接水盘111的水能通过排水孔15排出第一换热器11。
第一接水盘111包括底面1113和连接在底面1113的侧边的侧壁 1114,底面1113包括呈角度排布的第一侧边1111和第二侧边1112,第一侧边1111和第二侧边1112所呈的角度与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所呈的角度相配合。
具体地,第一接水盘111的底面1113设有排水孔15,冷凝水能从排水孔15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111的排水孔15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一端连通换热器的外部,能将第一接水盘111 内的水排出至换热器的外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排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接水盘,将第一接水盘的水导入第二接水盘,再将第二接水盘的水通过第二接水盘的排水孔导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水盘111的形状为扇环形,能够与第一换热片13与第二换热片14形成的V形排布相配合,节省了第一接水盘111的用料,减少了第一接水盘111的成本。
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连接在底面1113上侧,侧壁1114 位于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的外侧,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在第二接水盘121上的投影能够被第一接水盘111在第二接水盘121上的投影所覆盖。侧壁1114能对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起到限位的作用,限制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移动至第一接水盘111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盘为扇环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盘121为四边形,由于第二接水盘121处于换热器的最下侧,四边形的第二接水盘121能使换热器固定的更加牢固。第二接水盘 121的底面1113设有排水孔15,第二接水盘121的冷凝水能从排水孔15排出换热器,以使第二接水盘121内避免聚集太多的冷凝水,从而减少第二接水盘121内的冷凝水发生吹水现象的概率,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照图1-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分别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端板17和铜管16,端板 17设有多个铜管孔171,铜管16穿设在端板17的铜管孔171内。第二换热器12的后侧的两个端板17共同形成加湿器安装孔122
具体地,铜管16包括连接在两根平行的直管之间的弧状连接管,弧状连接管穿设于端板17的铜管孔171。端板17连接在第一换热片 13和第二换热片14的弧状连接管所在的侧面上。第一换热片13的后侧面和前侧面均连接有端板17,第二换热片14的后侧面和前侧面均连接有端板17。第一换热片13的后侧面的端板17与第二换热片 14的前侧面的端板17通过铆钉或螺钉等方式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二换热器12后侧的两个端板17在靠近第一接水盘 111处形成加湿器安装孔122,加湿器安装孔122为梯形开口,其中,梯形开口中较长的梯形底边靠近第一接水盘111,梯形开口的两个相对的不平行的梯形侧边处设有翻边,翻边位于梯形开口。制冷装置还包括加湿器,加湿器通过加湿器安装孔122安装在第二换热器12上,使制冷装置具有多功能性,能够更好的发挥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功能。
参照图10-图18,制冷装置还包括连接在第一接水盘111后侧的加湿器安装钣金123,加湿器安装钣金123从第一接水盘111的后侧的侧壁1114向斜下方延伸形成。加湿器安装钣金123包括弯折板和斜向延伸板,弯折板连接在斜向延伸板的上侧斜边处,能对加湿器起到固定的作用。
参照图1-图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连接钣金18,连接钣金18包括凸出的中部181和连接在中部181两侧的连接部182。
中部181设于在第一接水盘111的外侧,中部181的长度与第一接水盘111的侧壁1114的长度相配合,中部181用于限制第一接水盘111向外侧移动;
连接部182为两个,两个连接部182分别与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连接。
具体地,连接钣金18的两个连接部182分别连接在两个上下排布的端板17上,连接部182设有连接孔,连接部182与端板17之间可以通过铆钉或螺钉等方式固定。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孔呈列式排布。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连接部182的形状相同,两个连接部182的连接孔关于中部181对称,当铆钉或螺钉穿设在连接孔中时,对称的连接孔能使两个上下排布的端板17受力均衡,使连接钣金18的固定效果更加稳定。
参照图20-图21,端板1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板172、第二端板173和第三端板174,第一端板172和第三端板174相对设置,且第一端板172从与第二端板173的连接侧边向远离换热器的方向延伸,第三端板174从与第二端板173的连接侧边向远离换热器的方向延伸。
连接钣金18连接在呈上、下排布的两个端板17的第一端板172 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换热器11的前侧的端板17与第二换热器 12的前侧的端板17均通过连接钣金18固定,第一换热器11的后侧的端板17与第二换热器12的后侧的端板17均通过连接钣金18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与第二换热器12通过四个连接钣金 18进行固定,使第一换热器11与第二换热器12的固定效果更加稳定。
现有技术中的大尺寸一体式V型换热器具有大尺寸的端板17,本申请的换热器的端板17通过连接钣金18固定为一体,端板17的尺寸较小,单个端板17对换热器的内部部件的固定效果更好,且尺寸较小的端板17更容易加工,节省了制造成本,简化了制造步骤。
参照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包括弯折加强钣金19,弯折加强钣金1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钣金191、第二钣金 192和第三钣金193,第一钣金191和第三钣金193所呈的角度与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所呈的角度相配合。
第一钣金191与第三钣金193分别连接在第二钣金192的相对的侧边上,第一钣金191与第二钣金192的夹角为钝角,第三钣金193 与第一钣金191的夹角为钝角。
具体地,第一钣金191为梯形结构,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梯形底边,短的梯形底边连接在第二钣金192上,长的梯形底边不与第二钣金192连接,长的梯形底边先向原远离第三钣金193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板,第一延伸板的不与梯形底边相邻的侧边处向远离第二钣金192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板。
第一钣金191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不平行的梯形侧边,梯形侧边处设有远离翻边,翻边位于第一钣金191远离第三钣金193的一侧。
第三钣金193与第一钣金191的结构和尺寸相同,其中,第三钣金193的长的梯形底边先向远离第一钣金19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板,第一延伸板的不与梯形底边相邻的侧边处向远离第二钣金192 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延伸板。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钣金193的翻边位于第三钣金193远离第一钣金191的一侧。
翻边能加强第一钣金191和第三钣金193的梯形侧边的强度,使第一钣金191和第三钣金193的折断的难度增加,保持弯折加强钣金 19的稳定性,从而使第一换热片13与第二换热片14的稳定性增加。
参照图1-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弯折加强钣金19连接在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之间,第一钣金191和第三钣金 193所呈的角度与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所呈的角度相配合,以使弯折加强钣金19能对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的安装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
弯折加强钣金19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个弯折加强钣金19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1的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之间,一个弯折加强钣金19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2的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 之间,以使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均能被弯折加强钣金19 固定,使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的强度增加更加不易变形。
第一钣金191和第三钣金193均设有向背离第二钣金192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延伸部上设有第二固定孔,弯折加强钣金19通过第二固定孔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1和/或第二换热器12的内部。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弯折加强钣金19,第二换热器12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弯折加强钣金 19,使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的稳定性增强。
延伸部包括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上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有多个,多个第二固定孔在第二延伸板上沿较长的梯形底边的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孔的数量为两个。弯折加强钣金19通过螺钉或铆钉穿设在第二固定孔中,以连接在换热器的端板17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延伸板通过第二固定孔连接在端板17的第一端板172或第三端板174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横向加强钣金20,横向加强钣金20连接在第一换热片13与第二换热片14所成的夹角的开口处,能对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提供横向支撑的力,且横向加强钣金20设于弯折加强钣金19远离电加热器24的一侧,能避免横向加强钣金20阻碍电加热器24的安装和拆卸。
横向加强钣金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个横向加强钣金20设于第一换热器11的第一换热片13与第二换热片14所成的夹角的开口处,一个横向加强钣金20还设于第二换热器12的第一换热片13与第二换热片14所成的夹角的开口处。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横向加强钣金20连接在第一换热器11的第一换热片13与第二换热片14所成的夹角的开口处,两个横向加强钣金20分别位于第一换热器11的上部和第一换热器11 的下部,使第一换热器11的上部和下部均能被横向加强钣金20固定,提高第一换热器11的稳定性,避免弯折加强钣金19失效时第一换热器11结构不稳定。两个横向加强钣金20连接在第二换热器12的第一换热片13与第二换热片14的所成的夹角的开口处,两个横向加强钣金20分别位于第二换热器12的上部和下部,使第二换热器12的上部和下部均能被横向加强钣金20固定,提高第二换热器12的稳定性。
参照图19,横向加强钣金20包括本体部201、翻边和连接板202,本体部201的侧边处延伸形成翻边,横向加强钣金20的两个相对的侧边处均设有翻边,横向加强钣金20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边处设有连接板202,翻边和连接板202位于本体部201的同一侧。连接板202 上设有连接孔,连接板202通过螺钉穿设在连接孔中,或铆钉穿设于连接孔中与端板17进行连接,能够使横向加强钣金20牢固连接在两个相对设置的端板17之间,给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施加支撑力,使第一换热片13与第二换热片14之间稳固连接。翻边与连接板202位于本体部201的同一侧,翻边能够增强侧边的强度,防止横向加强钣金20的两侧受力而导致横向加强钣金20产生弯折,增强横向加强钣金20的支撑强度,使第一换热器11和第二换热器12能够稳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横向加强钣金20设有多个装饰孔,装饰孔位于本体部201上,能够减轻横向加强钣金20的重量,减少横向加强钣金20的材料,减少横向加强钣金20的成本。多个装饰孔呈列式排布,使本体部201的受力更加均匀,减少本体部201发生弯折的概率。装饰孔还可以用于通风,减轻对风在换热器的内部的流动时的阻力,使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
弯折加强钣金19的第一钣金191、第二钣金192和第三钣金193 处设有多个装饰孔,能够减轻弯折加强钣金19使用材料的重量,减少成本。装饰孔还可以用于通风,减轻对风在换热器的内部的流动时的阻力,使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升。
参照图1-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钣金191和/或第三钣金193均设有第一固定孔194,制冷装置还包括电加热器24,电加热器24通过第一固定孔194连接在弯折加强钣金19上。
具体地,电加热器24包括延伸连接板202,延伸连接板202上设有与第一固定孔194相配合的连接孔,螺钉或铆钉穿设在连接孔和第一固定孔194中以使电加热器24固定在第一钣金191和/或第三钣金19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连接有两个弯折加强钣金19,电加热器24竖直连接在上下两个对应的第一钣金191或第三钣金193 上,以使电加热器24的上下两端都能被固定在弯折加强钣金19上,使电加热器24被牢固固定在弯折加强钣金19上,使换热器具有了电加热功能,实现了制冷装置的多功能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换热器管路21,制冷装置还包括管路连接钣金18和管路固定夹23,管路固定钣金22 连接在第一换热片13的后侧和第二换热片14的后侧。
第一换热器11的后侧和第二换热器12的后侧均设有管路连接钣金18。
管路连接钣金1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四钣金221、第五钣金222 和第六钣金223,第四钣金221和第六钣金223分别连接在第一换热片13的后侧和第二换热片14的后侧。
第四钣金221与第五钣金2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六钣金223 与第五钣金22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第四钣金221和第六钣金223分别连接在第一换热片13和第二换热片14的两个后侧的端板17上,第四钣金221的侧边处设有向远离第六钣金223的方向延伸的翻边,第六钣金223的侧边处设有远离第四钣金221的方向延伸的翻边,翻边能够加强管路连接钣金18的支撑强度,减少管路连接钣金18弯折的概率。
参照图22-图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管路连接钣金18 上设有管路固定夹23,制冷装置还包括换热器管路21,换热器管路 21连接在管路固定夹23内。
管路固定夹23连接在第五钣金222的后侧,管路固定夹23包括插接部231和安装台232。安装台232设有连接孔,安装台232贴合在第五钣金222的后侧,且通过螺钉或铆钉穿设于连接孔内与第五钣金222连接。插接部231连接在安装台232的后侧,插接部231为圆柱形套管结构,换热器管路21能够安装在插接部231的内部。
安装台232包括安装片,安装片包括第一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插接部231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条状开口和形成条状开口的两个竖直侧边,两个竖直侧边分别与第一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连接。当换热器管路21安装到插接部231时,由于螺钉或铆钉将安装台232压紧在第五钣金222上,使插接部231的两个竖直侧边也受到安装台 232传递的挤压力,从而使处于插接部231内的换热器管路21受到插接部231的挤压力,使换热器管路21压紧在插接部231内,从而稳固连接在管路固定夹23内。
本申请的制冷装置的换热器不仅适用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进行叠加,也适用于多层换热器进行叠加,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n换热器叠加成一个大的换热器,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第一换热片;
第二换热片,所述第二换热片的一个侧边与所述第一换热片的一个侧边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换热片与所述第一换热片呈角度排布;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片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片;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侧,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换热片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换热片;
所述第一换热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下部的第一接水盘,所述第一接水盘连接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端,所述第一接水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冷凝水;
所述第二换热器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换热器下部的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凝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连接钣金,所述连接钣金包括凸出的中部和连接在中部两侧的连接部;
所述中部设于在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外侧,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弯折加强钣金,所述弯折加强钣金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钣金、第二钣金和第三钣金,所述弯折加强钣金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片之间,所述第一钣金和所述第三钣金所呈的角度与所述第一换热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片所呈的角度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的底面设有排水孔,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孔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水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钣金和/或所述第三钣金均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孔连接在所述弯折加强钣金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横向加强钣金,所述横向加强钣金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片与所述第二换热片所成的夹角的开口处,所述横向加强钣金提供横向支撑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分别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端板和铜管,所述端板设有用于穿设铜管的铜管孔,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后侧的两个所述端板共同形成加湿器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换热器管路,所述制冷装置还包括管路连接钣金和管路固定夹,所述管路固定钣金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片的后侧和所述第二换热片的后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固定夹连接所述管路连接钣金上,所述管路固定夹包括插接部和安装台,所述插接部为圆柱形套管结构,所述换热器管路能够安装在插接部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水盘包括底面和连接在底面侧边的侧壁,所述底面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所呈的角度与所述第一换热片和所述第二换热片所呈的角度相配合。
CN202221311515.XU 2022-05-27 2022-05-27 制冷装置 Active CN217685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1515.XU CN217685818U (zh) 2022-05-27 2022-05-27 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11515.XU CN217685818U (zh) 2022-05-27 2022-05-27 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85818U true CN217685818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03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11515.XU Active CN217685818U (zh) 2022-05-27 2022-05-27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85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685818U (zh) 制冷装置
CN212179051U (zh) 空调器
CN217082744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019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014485U (zh) 空调室外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186961U (zh) 空调器
CN101349467A (zh) 空调器室外机的冷媒管
CN216745097U (zh) 一种冰箱
CN219414991U (zh) 空调器
CN205505203U (zh) 空调器
CN2179289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778285U (zh) 驻车空调
CN219222656U (zh) 室内机及空调
CN216976930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3630712U (zh) 移动式空调
CN21648128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111981583B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CN213480415U (zh) 一种室外空调器
CN217082711U (zh) 空调器
CN214009374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8761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87001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692453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705775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928998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