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40796U - 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40796U
CN221340796U CN202323004726.6U CN202323004726U CN221340796U CN 221340796 U CN221340796 U CN 221340796U CN 202323004726 U CN202323004726 U CN 202323004726U CN 221340796 U CN221340796 U CN 221340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late
bracket
top plat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047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香港
何建国
秦初荣
张东锋
刘志强
曾燕
朱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40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40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包括:中间横梁,用于传递荷载至车架纵梁,中间横梁设有横梁顶板;上装支承座,用于支撑上装设备,上装支承座固定连接至横梁顶板,上装支承座具有连接上装设备的凹设接口。本申请改变了常规的横梁结构,通过在横梁结构设置上装支承座,提供稳定的支撑,上装设备的作用力通过上装支承座传递到横梁结构和车架纵梁,满足车架刚度和结构强度的要求,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抗扭和抗弯性能,能够提供较好的承载能力,有效承受上装设备的重量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力和扭矩,采用该运输支承横梁结构,能够满足越野车底盘上安装空间狭小的限制、布局紧凑的要求,同时满足轻量化和工艺性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越野车的横梁是车辆底盘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连接纵梁的作用,用来保证车架的扭转刚度和承受纵向载荷,同时对车辆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越野车底盘设计过程中,根据需求,需要在车架上增加上装支承座,上装支承座是用于支撑和固定车辆上装(如货箱)的结构部件,作为上装和底盘之间的连接部件,为了确保承载力,上装支承座通常安装在车辆底盘的车架纵梁上。横梁和上装支承座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越野车底盘结构紧凑,局部空间有限,要求在保证布局合理的同时,确保横梁的强度以及舱体支架接口处的强度,并且要求轻量化设计,因而对结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现有的越野车结构,在局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上装支承座和横梁的结构和安装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为了承受上装设备的重量,需要在车架上为上装设备设计特定的接口,而舱体支架一般安装在纵梁上,为了给上装支承座和舱体支架提供接口,车架需要设计相适应结构,有时会导致车架上出现异型结构,这样浪费车架布置空间,也增加了加工工艺难度,且车架的强度和承载无法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装支承座和横梁的结构和安装受限制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能够在有限空间下,提供支撑上装设备的横梁结构,满足车架刚度和结构强度的要求,省去了单独的上装支承座,能够满足越野车底盘上车架安装空间狭小的限制、布局紧凑的要求,同时满足轻量化和工艺性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其包括:中间横梁,用于传递荷载至车架纵梁,中间横梁设有横梁顶板;上装支承座,用于支撑上装设备,上装支承座固定连接至横梁顶板,上装支承座具有连接上装设备的凹设接口。
现有的横梁主要是用于连接底盘的左右车架纵梁,由于横梁结构本身组成车架,横梁结构作为车架纵梁的连接部分,但横梁结构并不直接支撑上装设备;常规上装支承座和横梁结构是两个独立的结构,上装支承座安装在车架上,横梁结构和上装支承座均独立设计,没有将上装支承座和横梁结构相结合的。而本申请改变了常规的横梁结构,省去了单独的上装支承座,减小了原来在车架纵梁上的安装位,而采用在横梁结构上增设上装支承座,能够适应较小的底盘空间,通过在中间横梁设置横梁顶板,形成支撑上装设备的基础,通过上装支承座提供上装设备稳定的支撑结构,上装设备的作用力通过上装支承座传递到横梁结构和车架纵梁,满足车架刚度和结构强度的要求,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抗扭和抗弯性能,能够提供较好的承载能力,有效承受上装设备的重量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力和扭矩,凹设接口作为上装设备的连接口,便于安装上装设备,采用该运输支承横梁结构,能够满足越野车底盘上安装空间狭小的限制、布局紧凑的要求,同时满足轻量化和工艺性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装支承座包括:支承立板,支承立板设有若干个且竖向相间隔设置,相邻支承立板之间的间隔空间通过顶板和支承底板封闭;顶板,连接在所有支承立板顶部和侧边,顶板的两端边缘固定至支承底板;支承底板,用于连接横梁顶板,支承立板垂直连接支承底板。通过顶板与上装设备连接并起到支撑作用,支承立板在竖向方向上对顶板提供支撑力,增强了上装支承座的结构刚度,同时通过支承底板与中间横梁结合,形成支撑的基础,从而上装支承座能够作为横梁结构的一部分,对上装设备进行支撑;同时间隔空间封闭形成了封闭空间,能够有效减轻上装支承座重量,起到防水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板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凹设接口设在第一顶板,第一顶板的两边缘分别连接有第二顶板,第二顶板的边缘固定至支承底板。通过第一顶板凹设接口与上装设备连接,实现支撑,通过第二顶板与第一顶板连接形成整个顶板结构,对所连接的上装设备进行支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装支承座还包括支承加强筋,支承加强筋连接在第二顶板外侧,支承加强筋垂直连接至支承底板。通过支承加强筋增强顶板与支承底板的横向连接强度,增强结构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运输支承横梁结构还包括支承支架,中间横梁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支承支架,支承支架的外侧面用于连接车架纵梁,外侧面为倾斜面。支承支架作为横梁结构的两端,与车架纵梁进行连接,支承支架倾斜设置,能够适配车架纵梁的倾斜角度,便于安装横梁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承支架包括支架立板和支架侧板,支架立板设有若干个且竖向相间隔设置,支架侧板连接至支架立板的侧边,支架侧板内侧设有支架加强筋,支架加强筋连接于支架立板,支架侧板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纵梁的接口。通过支架立板和支架侧板连接形成支承支架,增加了支承支架的结构强度,支架立板作为横向连接的部分,也起到横向连接的作用,通过支架侧板,支承支架能够与车架纵梁的“Z”型梁和“C”型梁整体连接,支架侧板也作为支承支架与中间横梁连接部位,使整个横梁结构受力平衡,横梁结构与车架纵梁的连接更加灵活方便;通过支架加强筋也增强了支架侧板的横向连接强度,增强支承支架的整体刚度,由于支架侧板上可设置安装孔,作为外侧舱体支架的安装接口,为舱体支架的安装提供连接基础;同时能够有效减轻横梁结构重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承支架还包括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第一垫板设在朝向中间横梁的支架侧板外侧,第二垫板设在朝向车架纵梁的支架侧板外侧。第一垫板作为中间横梁与支承支架之间的连接部件,第二垫板作为支承支架与车架纵梁之间的连接部件,能够使连接更紧密和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横梁还包括:横梁立板,横梁立板垂直连接横梁顶板,横梁立板设有若干个且竖向相间隔设置,相邻层横梁立板之间的间隔空间通过横梁侧板和横梁底板封闭;横梁侧板,横梁侧板连接在横梁立板两边,横梁侧板通过弯折方式形成上下两段,下段横梁侧板与支架侧板连接;横梁底板,横梁底板连接在横梁立板的底部。横梁立板作为横梁结构的横向连接部分,通过横梁侧板与横梁底板围绕横梁立板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增强中间横梁的承载能力;同时横梁结构形成了封闭空间,能够有效减轻横梁结构重量,避免因积水导致的腐蚀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横梁还包括套筒,横梁立板设有若干避让孔并在避让孔处形成孔边缘,套筒连接所有孔边缘,横梁立板在避让孔处通过套筒形成封闭。避让孔的设置,能够合理避让横梁结构周边部件占用空间,使中间横梁更适用于实际车型的制造,便于维护修理;通过套筒的设置,能够将横梁立板形成封闭空间,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横梁还包括加强块和横梁加强筋,加强块固定至横梁顶板上背离上装支承座的一面,横梁加强筋设在横梁侧板的内侧,横梁加强筋连接横梁立板。通过加强块的设置,能够便于设置连接件并增强连接处的结构强度,通过横梁加强筋增强中间横梁在对接支承支架处的接口强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改变了常规的横梁结构,减小了原来在车架纵梁上的安装位,而采用横梁结构安装上装支承支座,采用在横梁结构上增设上装支承座,能够适应较小的底盘空间,通过在中间横梁设置横梁顶板,形成支撑上装设备的基础,通过上装支承座提供上装设备稳定的支撑结构,上装设备的作用力通过上装支承座传递到横梁结构和车架纵梁,满足车架刚度和结构强度的要求,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抗扭和抗弯性能,能够提供较好的承载能力,有效承受上装设备的重量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力和扭矩,凹设接口作为上装设备的连接口,便于安装上装设备,采用该运输支承横梁结构,能够满足越野车底盘上安装空间狭小的限制、布局紧凑的要求,同时满足轻量化和工艺性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运输支承横梁结构与车架纵梁连接的实施例立面图;
图2示出了运输支承横梁结构的实施例立面图;
图3示出了运输支承横梁结构的实施例俯视图;
图4示出了图2的A-A截面图;
图5示出了运输支承横梁结构的实施例侧视图。
附图标记:1-上装支承座,11-支承立板,12-第一顶板,13-第二顶板,14-支承底板,15-支承加强筋,2-中间横梁,21-横梁顶板,22-横梁立板,23-加强块,24-横梁侧板,25-第一套筒,26-第二套筒,27-横梁底板,28-横梁加强筋,3-支承支架,31-支架立板,32-支架侧板,33-第一垫板,34-第二垫板,35-支架加强筋,4-车架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垂直是指部件之间近似90°的直角角度,允许存在直角上下的浮动值,如5°以内的浮动值。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申请:
请参照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横梁结构包括中间横梁2和上装支承座1,中间横梁2作为横梁结构的主体部分并组成车架,用于传递荷载至车架纵梁4,上装支承座1作为与上装设备的连接部件,用于支撑上装设备;中间横梁2设有横梁顶板21,如图,横梁顶板21为中间横梁2顶部设置的板件结构,横梁顶板21通过焊接方式与上装支承座1的底部连接,也能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上装支承座1的底部为平整面,确保上装支承座1与横梁顶板2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而上装支承座1的顶部凹设形成接口,该凹设接口与上装设备的底部接口对准连接,从而通过上装支承座1实现横梁结构与上装设备连接。上述设置改变了常规的横梁结构,省去了单独的上装支承座1,减小了原来在车架纵梁4上的安装位,而采用在横梁结构上增设上装支承座1,采用该运输支承横梁结构,能够满足越野车底盘上安装空间狭小的限制、布局紧凑的要求,同时满足轻量化和工艺性要求;同时中间横梁2和上装支承座1采用拼接和焊接方式组合,结构简单,制造安装灵活性高。
通过在中间横梁2设置横梁顶板21,形成支撑上装设备的基础,通过上装支承座1提供上装设备稳定的支撑结构,上装设备的作用力通过上装支承座1传递到横梁结构和车架纵梁4,满足车架刚度和结构强度的要求,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抗扭和抗弯性能,能够提供较好的承载能力,有效承受上装设备的重量和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各种力和扭矩,凹设接口作为上装设备的连接口,便于安装上装设备。
请参照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装支承座1包括支承立板11、顶板和支承底板14,支承立板11设有两个且竖向相间隔设置,支承立板11还可采用两个以上的数量,两个支承立板11平行布置形成双层结构,相邻支承立板11之间的间隔空间通过顶板和支承底板14封闭,间隔空间封闭形成了封闭空间,能够有效减轻上装支承座1重量,起到防水作用。具体地,支承立板11在底部与支承底板14连接,支承立板11的顶部和侧边与顶板连接,支承立板11垂直于支承底板14,顶板在支承立板11的顶部和侧边各处垂直于支承立板11,顶板沿支承立板11的边缘从其一侧延伸至另一侧,且顶板的两端边缘均与支承底板14焊接固定,支承立板11在顶部设为凹口,顶板也随凹口的形状连接形成凹设接口,支承立板11在底部平齐设置,支承底板14为板件结构,支承底板14与横梁顶板21焊接固定。通过顶板与上装设备连接并起到支撑作用,支承立板11在竖向方向上对顶板提供支撑力,增强了上装支承座1的结构刚度,同时通过支承底板14与中间横梁2结合,形成支撑的基础,从而上装支承座1能够作为横梁结构的一部分,对上装设备进行支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板包括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13,第一顶板12位于支承立板11的顶部,支承立板11的两边倾斜于水平面设置,使支承立板11的两边与底部形成锐角,第二顶板13位于支承立板11的两侧,这样形成第二顶板13-第一顶板12-第二顶板13的连接结构,凹设接口设在第一顶板12,第一顶板12垂直连接于支承立板11且随支承立板11的顶部凹口形状形成凹设接口,第一顶板12的两边缘分别与第二顶板13的一边缘连接,第二顶板13的另一边缘固定至支承底板14。通过第一顶板12凹设接口与上装设备连接,实现支撑,通过第二顶板13与第一顶板12连接形成整个顶板结构,对所连接的上装设备进行支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装支承座1还包括支承加强筋15,支承加强筋15连接在第二顶板13外侧,支承加强筋15设有至少两个,且若干支承加强筋15垂直于第二顶板13的外侧面,支承加强筋15呈三角形,支承加强筋15的一边与第二顶板13连接,支承加强筋15的另一边垂直连接至支承底板14,通过支承加强筋15增强顶板与支承底板14的横向连接强度,增强结构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横梁2包括横梁顶板21、横梁立板22、横梁侧板24和横梁底板27,横梁顶板21为板件结构,在横梁顶板21的底部还焊接有加强块23,加强块23为块状结构,加强块23焊接固定至横梁顶板21上背离上装支承座1的一面,加强块23的设置,是为了便于设置连接件并增强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在支承底板14开设连接孔,连接孔的设置位置正对加强块23,在横梁顶板21同样开设连接孔,该连接孔的一端延伸至加强块23内,这样采用螺纹连接件,如螺杆,可进一步将横梁顶板21与支承底板14连接固定,增强上装支承座1与中间横梁2的连接强度。横梁立板22的顶端边缘垂直焊接至横梁顶板21的底部,横梁立板22设有两个竖向相间隔设置,也可采用两个以上的其他数量,两个横梁立板22形成双层结构,相邻层横梁立板22之间的间隔空间通过横梁侧板24和横梁底板27封闭。
请参照图4,上述实施方式具体地,横梁侧板24垂直连接在横梁立板22的侧边处,横梁底板27垂直连接横梁立板22,横梁立板22的两侧设为上下两段弯折形状,使得横梁立板22的侧边向外凸出,横梁立板22的底部向内凹设形成避让凹口,该避让凹口为了适应车辆底盘上的其他部件所占空间,适用于实际生产制造;横梁侧板24连接在横梁立板22两边,随横梁立板22的形状,横梁侧板24通过弯折方式形成上下两段,其中上段横梁侧板24倾斜于水平面,由于横梁立板22的两侧均具有横梁侧板24,两个上段横梁侧板24的底端较顶端的间距更大,下段横梁侧板24同样倾斜设置,位于横梁立板22两侧的下段横梁侧板24形成底端间距窄、顶端间距宽的结构,下段横梁侧板24与支架侧板32连接,连接方式采用栓接,这样横梁侧板24倾斜地连接在支承支架3的内侧面,该设置能够有效地将上装设备的作用力传递至横梁结构两侧的支承支架3;横梁立板22的底部连接横梁底板27,横梁底板27的形状随横梁立板22的避让凹口连接布置,横梁底板27在其连接面上垂直于横梁立板22的底边并焊接固定。横梁立板22作为横梁结构的横向连接部分,通过横梁侧板24与横梁底板27围绕横梁立板22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有利于增强中间横梁2的承载能力;同时横梁结构形成了封闭空间,能够有效减轻横梁结构重量,避免因积水导致的腐蚀现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横梁2还设有套筒,套筒为筒状结构,套筒是由于开设避让孔进行对应设置的,横梁立板22设有若干避让孔并在避让孔处形成孔边缘,每个横梁立板22的避让孔位置对应,套筒连接所有孔边缘,即套筒的一端边缘连接在中间横梁2一侧的横梁立板22的孔边缘处,套筒的另一端边缘连接至中间横梁2另一侧的横梁立板22的孔边缘处,这样横梁立板22在避让孔处通过套筒形成封闭。避让孔的设置,能够合理避让横梁结构周边部件占用空间,使中间横梁2更适用于实际车型的制造,便于维护修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高;通过套筒的设置,能够将横梁立板22形成封闭空间,起到防水的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横梁立板22设有四个避让孔,套筒包括第一套筒25和第二套筒26,其中两个较大,靠近横梁顶板21下方,第一套筒25设在该两个避让孔处;另两个避让孔较小,靠近横梁立板22的两边且位于横梁立板22上下两段的中间位置,第二套筒26设在该两个避让孔处;通过第一套筒25和第二套筒26保持了中间横梁2的封闭空腔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间横梁2还设有横梁加强筋28,横梁加强筋28采用板件,用于加强结构强度,横梁加强筋28设在横梁侧板24的内侧,横梁加强筋28的一边垂直焊接于横梁侧板24的内侧面,横梁加强筋28的另一边垂直焊接于横梁立板22,通过横梁加强筋28增强中间横梁2在对接支承支架3处的接口强度。
请参照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运输支承横梁结构还包括支承支架3,支承支架3包括支架立板31和支架侧板32,支架立板31和支架侧板32采用拼接和焊接方式组成,支架立板31设有两个且竖向相间隔设置,也可采用其他数量,两个支架立板31平行布置,支架立板31为L形弯折板,支架立板31共设有两个,两个支架立板31背对设置且相间隔,这样使得支架立板31的弯折部分与中间横梁2的横梁侧板24的下段对接,而支架侧板32垂直焊接在两个支架立板31的端部,这样相邻支架立板31之间的间隔空间通过支架侧板32半封闭,能够有效减轻横梁结构重量。通过支架立板31和支架侧板32连接形成支承支架3,增加了支承支架3的结构强度,支架立板31作为横向连接的部分,也起到横向连接的作用,通过支架侧板32,支承支架3能够与车架纵梁4的“Z”型梁和“C”型梁整体连接,支架侧板32也作为支承支架3与中间横梁2连接部位,使整个横梁结构受力平衡,横梁结构与车架纵梁4的连接更加灵活方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侧板32内侧设有支架加强筋35,支架加强筋35为板件结构,支架加强筋35的一边垂直连接于支架立板31的一面,支架加强筋35的另一边垂直连接至支架侧板32,通过支架加强筋35也增强了支架侧板32的横向连接强度,增强支承支架3的整体刚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侧板32在外侧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纵梁4的接口,由于支架侧板32上可设置安装孔,作为外侧舱体支架的安装接口,为舱体支架的安装提供连接基础;在支架侧板32的内侧设有用于连接中间横梁2的接口,中间横梁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支承支架3,具体地,在中间横梁2的两侧,横梁侧板24的下段与支承支架3的支架侧板32通过接口设置栓接件连接,也可采用焊接方式,支承支架3朝向中间横梁2的边缘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正好与横梁侧边的倾斜角度相匹配,支架侧板32随支架立板31的侧面倾斜设置,支承支架3朝向车架纵梁4的一侧为外侧、朝向中间横梁2的一侧为内侧,支承支架3的外侧用于连接车架纵梁4,支架立板31的外侧凸起设置,而支架侧板32在支架立板31的外侧形成凸起端,该凸起端正好能够卡入车架纵梁4的“C”型口,而支架侧板32的下段倾斜连接车架纵梁4的“Z”型车架纵梁4的内侧,连接方式可采用设置接口对接,也可采用焊接,支承支架3作为横梁结构的两端,与车架纵梁4进行连接,支承支架3倾斜设置,能够适配车架纵梁4的倾斜角度,便于安装横梁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承支架3还设有垫板,包括第一垫板33和第二垫板34,垫板的设置,在中间横梁2和支承支架3之间、支承支架3和车架纵梁4之间形成接触,增大了接触面,避免连接不稳固情况,第一垫板33焊接在朝向中间横梁2的支架侧板32外侧,第一垫板33作为中间横梁2与支承支架3之间的连接部件,第二垫板34作为支承支架3与车架纵梁4之间的连接部件,第二垫板34焊接在朝向车架纵梁4的支架侧板32外侧,这样设置能够使中间横梁2与支承支架3之间、支承支架3与车架纵梁4之间对接更紧密和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运输支承横梁结构接口功能多样化,提供了多种接口,一是上装支承座1提供对上装设备的接口,二是连接车架纵梁4的接口,三是连接舱体支架的接口,通过多种接口,便于不同外部结构的连接,适用于越野车整车布局比较紧凑、要求较高的车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横梁(2),用于传递荷载至车架纵梁(4),所述中间横梁(2)设有横梁顶板(21);
上装支承座(1),用于支撑上装设备,所述上装支承座(1)固定连接至所述横梁顶板(21),所述上装支承座(1)具有连接上装设备的凹设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支承座(1)包括:
支承立板(11),所述支承立板(11)设有若干个且竖向相间隔设置,相邻层所述支承立板(11)之间的间隔空间通过顶板和支承底板(14)封闭;
顶板,连接在所有所述支承立板(11)顶部和侧边,所述顶板的两端边缘固定至所述支承底板(14);
支承底板(14),用于连接所述横梁顶板(21),所述支承立板(11)垂直连接所述支承底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第一顶板(12)和第二顶板(13),所述凹设接口设在所述第一顶板(12),所述第一顶板(12)的两边缘分别连接有第二顶板(13),所述第二顶板(13)的边缘固定至所述支承底板(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支承座(1)还包括支承加强筋(15),所述支承加强筋(15)连接在所述第二顶板(13)外侧,所述支承加强筋(15)垂直连接至所述支承底板(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支架(3),所述中间横梁(2)的两侧分别连接有所述支承支架(3),所述支承支架(3)的外侧面用于连接车架纵梁(4),所述外侧面为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支架(3)包括支架立板(31)和支架侧板(32),所述支架立板(31)设有若干个且竖向相间隔设置,所述支架侧板(32)连接至所述支架立板(31)的侧边,所述支架侧板(32)内侧设有支架加强筋(35),所述支架加强筋(35)连接于所述支架立板(31),所述支架侧板(32)设有用于连接车架纵梁(4)的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支架(3)还包括第一垫板(33)和第二垫板(34),所述第一垫板(33)设在朝向所述中间横梁(2)的所述支架侧板(32)外侧,所述第二垫板(34)设在朝向车架纵梁(4)的所述支架侧板(32)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横梁(2)还包括:
横梁立板(22),所述横梁立板(22)垂直连接所述横梁顶板(21),所述横梁立板(22)设有若干个且竖向相间隔设置,相邻层所述横梁立板(22)之间的间隔空间通过横梁侧板(24)和横梁底板(27)封闭;
横梁侧板(24),所述横梁侧板(24)连接在所述横梁立板(22)两边,所述横梁侧板(24)通过弯折方式形成上下两段,下段所述横梁侧板(24)与所述支架侧板(32)连接;
横梁底板(27),所述横梁底板(27)连接在所述横梁立板(22)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横梁(2)还包括套筒,所述横梁立板(22)设有若干避让孔并在避让孔处形成孔边缘,所述套筒连接所有所述孔边缘,所述横梁立板(22)在所述避让孔处通过所述套筒形成封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支承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横梁(2)还包括加强块(23)和横梁加强筋(28),所述加强块(23)固定至所述横梁顶板(21)上背离所述上装支承座(1)的一面,所述横梁加强筋(28)设在所述横梁侧板(24)的内侧,所述横梁加强筋(28)连接所述横梁立板(22)。
CN202323004726.6U 2023-11-06 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 Active CN221340796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40796U true CN221340796U (zh) 2024-07-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83437U (zh) 纯电动汽车地板结构
CN213292296U (zh) 一种铁路车辆、铁路车辆的底架及侧梁
CN110733523A (zh) 一种低地板有轨电车浮车端梁及下部铰接安装座结构
CN110712682B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201046846Y (zh) 钢质带隔热层集装箱箱体侧板加强筋安装结构
CN111516475A (zh) 一种车辆电池框架的通用结构
CN221340796U (zh) 一种运输支承横梁结构
CN112290138A (zh) 电池托盘及车辆
CN218967018U (zh) 一种电动拖拉机用车架及电动拖拉机
CN209719726U (zh) 悬架横梁
WO2014023059A1 (zh) 车架
CN216102386U (zh) 一种拉杆可调式半挂车用加强纵梁
CN115416468A (zh) 一种动力电池安装结构、车架总成和新能源商用车
CN213008127U (zh) 车体底架、轨道车辆车体及轨道车辆
CN110854332B (zh) 电动汽车电池托架
CN212182414U (zh) 一种新型底盘电池托架
CN216002542U (zh) 一种电动车集成式安装支架总成
CN206842788U (zh) 一种自带减震降噪的轻量化轿底
CN221138073U (zh) 一种构架及转向架
CN216841895U (zh) 一种轻量化托架及尿素箱总成
CN221114077U (zh) 一种连杆安装支架以及副车架总成
CN216783629U (zh) 一种车架前悬组合支架
CN220842187U (zh) 一种发动机支架固定结构
CN220299326U (zh) 一种装配式台架集装箱结构
CN216994565U (zh) 一种门槛梁加强板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