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07295U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07295U
CN221307295U CN202190000530.XU CN202190000530U CN221307295U CN 221307295 U CN221307295 U CN 221307295U CN 202190000530 U CN202190000530 U CN 202190000530U CN 221307295 U CN221307295 U CN 2213072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liquid
atomizing
atomizer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9000053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光辉
龚博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072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072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1),该雾化器(1)包括储液空间、雾化主体(10)以及至少一个换气通道,储液空间用于储存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主体(10)包括雾化组件(13),雾化组件(13)包括与储液空间导液连通的吸液面;至少一个换气通道包括设置于储液空间的内壁面上的换气管(1223),换气管(1223)包括换气口(1229),换气口(1229)远离内壁面和吸液面。通过将换气口(1229)设置在远离储液空间的内壁面和吸液面的位置,可以避免换气时气泡黏附在储液空间的内壁面和/或吸液面上。

Description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一般包括储液空间、多孔发热体、密封件、气流通道。密封件用于防止储液空间的液体流到发热体以外的地方。在加热雾化的时候,储液空间内的液体减少,内部气体空间增大,气压减少,液体流向发热体的阻力增大,容易导致供液不足,产生干烧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技术选择增设连通环境气体和储液空间的换气结构,在压力差的驱动下,环境气体通过换气结构给储液空间补充气体,平衡气压。目前,换气口一般设在储液空间底壁或周壁,但气泡容易黏附在换气口周围的壁面上,产生卡泡现象,阻碍换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
储液空间,用于储存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
雾化主体,所述雾化主体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与所述储液空间导液连通的吸液面;以及
至少一个换气通道,所述至少一个换气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储液空间的内壁面上的换气管,所述换气管包括换气口,所述换气口远离所述内壁面和/或所述吸液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器包括一个纵轴线,所述吸液面与所述纵轴线大致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壁面包括与所述吸液面相邻近的表面,所述换气管立设于该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表面为平坦的表面,且所述换气口至所述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换气口至所述吸液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纵轴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管的中心通孔呈阶梯孔设置,且各孔段的孔径朝远离所述内壁面的方向递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通孔包括靠近所述内壁面的第一孔段和远离所述内壁面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为0.5-1mm,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为0.2-0.6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管的长度为0.8-1.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空间包括形成于所述雾化主体内的汇集部,所述换气管立设于该汇集部的内壁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主体包括下座体,所述下座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雾化组件横向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并在所述雾化组件的下方形成一个雾化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与所述吸液面相对的雾化面,所述雾化面与该雾化腔导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换气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顶面的横向延伸的第一换气槽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内侧面的纵向延伸的第二换气槽,所述第一换气槽与所述第二换气槽相连通;所述雾化组件覆盖在所述第一换气槽上方,且所述第一换气槽远离所述内侧面的一端暴露于所述雾化组件之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主体包括上座体,所述上座体包括抵压在所述雾化组件上的抵持部以及设置于该抵持部上的外围框;所述至少一个换气通道包括上下贯穿所述抵持部且与所述换气口相连通的换气孔、形成于所述外围框的内壁面并呈纵向向下延伸的第三换气槽以及形成于所述抵持部下表面并将所述换气孔与所述第三换气槽相连通的第四换气槽;所述第三换气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换气槽远离所述内侧面的一端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片状发热体以及结合于该发热体周缘的软质密封件,所述换气孔与所述密封件正对,所述外围框环绕在所述密封件的外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包括片状基体,所述基体采用具有微孔阵列的玻璃或者片状的多孔陶瓷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抵持部上开设有上下贯通且与所述吸液面对应的下液口,所述抵持部下表面还包括环绕所述下液口的内围框,所述内围框抵挡于所述密封件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气管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换气通道包括两个换气通道,每一换气通道均包括一个换气管,该两个换气通道的换气管分别设置于所述吸液面的两相对侧。
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中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换气口设置在远离储液空间的内壁面和吸液面的位置,可以避免换气时气泡黏附在储液空间的内壁面和/或吸液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雾化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雾化器在分解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雾化主体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所示雾化主体在分解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雾化主体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雾化组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需要理解的是,“前”、“后”、“左”、“右”、“上”、“下”、“第一”、“第二”等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殊的差别,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可呈手握式杆状结构,用于供使用者吸食气溶胶。如图所示,该电子雾化装置可包括雾化器1以及与该雾化器1相配合的电源装置2。该雾化器1可用于储存和加热雾化诸如药液等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并将气溶胶导出。该电源装置2可用于给该雾化器1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和该电源装置2可均大致呈椭圆柱状,且两者沿轴向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和该电源装置2可以采用磁吸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可以理解地,该雾化器1和该电源装置2并不局限于呈椭圆柱状,其也可以是横截面呈圆形、跑道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柱状,或者呈非柱状。
图3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该雾化器1可包括雾化主体10以及沿纵轴线X套接于该雾化主体10上的壳体20,雾化主体10和壳体20一道界定有用于存储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液空间C。雾化主体10用于将储液空间C中的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生成气溶胶,壳体20用于保护雾化主体10,并将气溶胶与空气的混合物导出。该储液空间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形成于雾化主体10的外壁面和壳体20的内壁面之间的储液仓214以及形成于雾化主体10内的下液通道。该储液仓214用于存储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该下液通道用于将储液仓214的液体输送至雾化组件13。
壳体2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一端带有开口212、一端带有出气孔210的扁型外壳21以及一端与该出气孔210相连通、另一端朝该外壳21的开口212方向延伸的导气管道22,该导气管道22的末端插设于雾化主体10中,以导出雾化主体10工作时产生的雾气。外壳21的内壁面和该导气管道22的外壁面之间界定环形的储液仓214。开口212可供雾化主体10塞入到壳体20中。外壳21的开口端内侧还可以设置卡扣结构216,以与塞入外壳21的开口端内的雾化主体10相卡扣。
一同参阅图7至图9,雾化主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前侧和后侧对称,左侧和右侧也对称,以方便成型和后续组装。雾化主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下座体11、与下座体11卡扣连接的上座体12、夹设于下座体11和上座体12之间的雾化组件13以及间隔地穿设于下座体11中并分别与雾化组件13电性连接的一对电极14。可以理解地,雾化主体10并不局限于为对称结构,非对称结构也可以适用。雾化组件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水平布置,也即其呈所在平面与雾化主体10的纵轴线X相垂直的方式布置。
下座体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硬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且其优选地前侧和后侧对称、左侧和右侧对称,以便制造和后续组装。下座体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大致呈椭圆形的基座111、立设于基座111顶面长轴方向上的第一端的第一支撑臂112以及立设于基座111顶面第二端的第二支撑臂113。第一支撑臂112和第二支撑臂113一道从雾化组件13的下侧抵持雾化组件13,形成该雾化组件13的下侧抵持部(第二抵持部)。第一支撑臂112和第二支撑臂113之间具有间隔,以让雾化组件13横向架设于第一支撑臂112和第二支撑臂113上时,在雾化组件13的下侧形成雾化腔110,该雾化腔110用于让雾化组件13雾化出的气溶胶与从外界吸入的空气混合,并气流带走。
基座1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位于中部、且上下贯通的进气通道1110以及一对上下贯通的安装孔1112,该一对安装孔1112用于分别供该一对电极14的下端穿置。
再如图7所示,第一支撑臂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一支撑部1121以及由第一支撑部1121顶面远离第二支撑臂113的位置向上延伸的第一抵挡部1122。第一支撑部1121用于支撑雾化组件13的一端,第一抵挡部1122上形成第一卡孔1120,以与上座体12卡扣。
第二支撑臂1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二支撑部1131以及由第二支撑部1131顶面远离第一支撑臂112的位置向上延伸的第二抵挡部1132。第二支撑部1131用于支撑雾化组件13的另一端,第二抵挡部1132上形成第一卡孔1130,以与上座体12卡扣。
第一支撑部1121和第二支撑部11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分别包括形成于顶面横向延伸的一对第一换气槽1123以及形成于内侧面的一对纵向延伸的第二换气槽1125,该一对第一换气槽1123分别与该一对第二换气槽1125相连通,每一第一换气槽1123远离雾化腔110的一端暴露于雾化组件13之外,并与上座体12的相应的第三换气槽1225的下端相连通。
上座体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硬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其可前侧和后侧对称,左侧和右侧也对称。上座体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本体部121以及设置于该本体部121下部的抵压部122。
该本体部1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一对下液口1210以及出气通道1212,出气通道1212可位于本体部121顶部中部,并沿纵向设置。该一对下液口1210可分别设置于该出气通道1212的两相对侧,并沿纵向设置。该本体部1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汇集部1214,该汇集部1214位于该一对下液口1210下方,并分别与该一对下液口1210相连通,以让储液仓214中的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如图3中箭头N示出的方向流入汇集部1214中。出气通道1212用于供壳体20的导气管道22的下端相连通。汇集部1214以及该一对下液口1210一道形成上述的下液通道。
该本体部12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一对导气槽1216(如图4所示),该一对导气槽1216分别形成于该本体部121两相对侧外壁面上,并由上往下延伸。该一对导气槽1216与外壳21一道界定将雾化腔110与出气通道1212相连通的导气通道(图4中箭头M示意出了气体流向)。
该抵压部122在一些实施例可包括环形的抵持部1220,该抵持部1220抵压在雾化组件13的边缘部上侧,构成雾化组件13的上侧抵持部(第一抵持部),其与下座体上的雾化组件13的下侧抵持部(第一支撑部1121和第二支撑部1131)一道将雾化组件13夹持固定。该抵持部1220的中部包括一个上下贯通且与雾化组件13的吸液面135正对的下液口1222,该下液口1222与该本体部121的汇集部1214相连通,且位于汇集部1214的正下方,以让汇集部1214内的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流到雾化组件13的吸液面135。下液口12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长方形,且尺寸与雾化组件13的吸液面135相适配。
该抵压部122在一些实施例可包括形成于抵持部1220底面且环绕下液口1222的内围框1224以及形成于抵持部1220底面周缘的外围框1226,内围框1224用于横向抵挡在雾化组件13的密封件132内侧,外围框1226用于横向抵挡在密封件132的外侧。
抵持部12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一对上下贯穿的换气孔1221,该一对换气孔1221与雾化组件13的密封件132正对,并将抵持部1220下侧与位于抵持部1220上侧的汇集部1214相连通,以在储液空间C的液体气压过低时,往储液空间C内换气,实现储液空间C内气液平衡。抵持部1220上表面构成储液空间C的一个底壁面,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对应该一对换气孔1221分别设置一对换气管1223。该一对换气管1223分别与该一对换气孔1221相连通,且该一对换气管1223的轴线与发热体131的吸液面135相垂直,令得换气管1223末端的换气口1229突出于抵持部1220上表面(即储液空间C的一个底壁面)一段距离,以避免或减少换气过程中的气泡黏附在抵持部1220上表面和发热体131的吸液面135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换气口1229至发热体131的吸液面135的垂直距离优选地大于该换气口至该抵持部1220的上表面的垂直距离。该抵持部1220的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水平布置的平坦表面。可以理解地,换气管1223并不局限于设置于汇集部1214的表面,其在一些实施例中,随着换气孔1221的位置变化,也可以设置在下液口1210或储液仓214的内壁面上。
如图8所示,换气管12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与抵持部1220一体成型。换气管1223的中心通孔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阶梯孔设计,且靠近抵持部1220一侧的第一孔段的孔径大于远离抵持部1220一侧的第二孔段孔径。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孔段的孔径为0.5-1mm,第二孔段的孔径为0.2-0.6mm。在一些实施例中,换气管1223的长度为0.8-1.5mm。
如图9所示,外围框1226的内壁面靠近每一换气孔1221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一对纵向延伸的第三换气槽1225,抵持部1220的下表面对应形成有将该换气孔1221与该第三换气槽1225相连通的第四换气槽1227。如此,第二换气槽1125、第一换气槽1123、第三换气槽1225、第四换气槽1227、换气孔1221以及换气管1223依序连接,形成雾化器1的换气通道D。可以理解地,虽然图示的雾化器1的换气通道D包括分布于雾化组件13四角落附近的四个,但不限于四个,少于四个或多个四个时也可适用,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多个元件组合而成,用字母
外围框1226分别靠近该一对换气孔1221的两相对侧壁下端面各向下延伸出一个弧形的嵌入部1228,以分别嵌入下座体11的第一支撑部1121和第二支撑部1131的上表面。第一支撑部1121和第二支撑部1131的上表面分别形成有供嵌入部1228的末端嵌入的一对弧形嵌入槽1126,每一嵌入槽1126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对第一换气槽1123相连通(如图7所示)。
如图10所示,雾化组件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片状的发热体131以及结合于该发热体131的边缘部的软质密封件132,发热体131可包括位于上侧133的吸液面135以及位于下侧134并与吸液面135相对的雾化面136,密封件132结合于发热体131的边缘部上时,让吸液面135和雾化面136均露出。
发热体1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片状基体1311以及形成于该基体1311底面的发热层1312。该基体1311可以是具有微孔阵列的玻璃,也可以是片状的多孔陶瓷。
基体1311在一些实施例可包括平坦且相互平行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中,上表面的中部区域形成吸液面135,下表面的中部区域形成雾化面136。基体1311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0.1~10mm。在一些情形下,基体1311的厚度可为0.1~1mm。基体1311的孔隙率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0.2~0.8,其适配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表面张力范围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为38~65mN/m。可以理解地,发热体131并不局限于呈长方形片状,其在一些实施例也可以呈正方形片状、圆形片状、椭圆形片状、跑道型片状、异形片状等其他形状。
软质密封件1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长方形环形,以让发热体131的上部吸液面135和下部雾化面136露出。软质密封件1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覆在发热体131的周缘,且内侧壁面形成有供发热体131的边缘嵌置的凹槽1320,以让发热体131的边缘部的上侧、下侧以及外侧均被密封件132包覆,其一个方面可以防止漏液,另一方可以保护发热体131不被压坏。软质密封件13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形成于一边框上的插槽1322,以让发热体131能够插入到该密封件132中。软质密封件13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与发热体131一体注塑成型。密封件13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拼接而成。
雾化主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加强件15,加强件15可包括长方形环状本体。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为不容易碎且可以承受较大的力的材料,可以是金属片、致密陶瓷、硬胶,优选为金属片,例如钢片SUS-316L(食品级),厚度范围为0.1-0.5mm(优选地,在强度达到要求的情况下越薄越好)。该加强件15的环状本体两端分别被第一支撑臂112和第二支撑臂113支撑,以承托雾化组件13。该加强件15的环状本体的四条边框分别承托于雾化组件13的密封件132的四边框下方,让雾化组件13的发热体131四周均匀受力,避免应力过大而断裂。雾化组件13的软质密封件132均匀受力时,密封性更好。加强件15的环状本体的中心通孔150形成让发热体131的雾化面136露出的开口。
软质密封件1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一对圆弧形第一限位凸起1321,该一对第一限位凸起1321分别形成于该密封件132的两相对边框的外壁面上。相应地,加强件15的两相对侧边的外侧分别设置一对圆弧形第二限位凸起。加强件15的该两相对侧边的内侧各内凹形成一个圆弧形避让槽152,以为该一对电极14的安装提供避让空间。
雾化主体10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包括密封套16,其套于上座体12上部,以实现上座体12与壳体20内壁面之间的液密封。密封套16的顶壁上在一些实施例可形成一对下液孔160以及一个过气孔162,该一对下液孔160分别与上座体12的一对下液口1210对应连通,该过气孔162与该上座体12的出气通道1212对应连通。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液空间,用于储存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
雾化主体,所述储液空间包括形成于所述雾化主体内的下液通道,所述雾化主体包括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与所述储液空间导液连通的吸液面;以及
至少一个换气通道,所述至少一个换气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液通道的内壁面上的换气管,所述换气管包括换气口,所述换气口远离所述内壁面和/或所述吸液面,所述内壁面包括与所述吸液面相邻近的底壁表面,所述换气管立设于所述底壁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一个纵轴线,所述吸液面与所述纵轴线大致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表面为平坦的表面,且所述换气口至所述底壁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换气口至所述吸液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纵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管的中心通孔呈阶梯孔设置,且各孔段的孔径朝远离所述内壁面的方向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通孔包括靠近所述内壁面的第一孔段和远离所述内壁面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为0.5-1mm,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为0.2-0.6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管的长度为0.8-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雾化主体内的汇集部,所述换气管立设于该汇集部的内壁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主体包括下座体,所述下座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雾化组件横向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上,并在所述雾化组件的下方形成一个雾化腔;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与所述吸液面相对的雾化面,所述雾化面与该雾化腔导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换气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顶面的横向延伸的第一换气槽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内侧面的纵向延伸的第二换气槽,所述第一换气槽与所述第二换气槽相连通;所述雾化组件覆盖在所述第一换气槽上方,且所述第一换气槽远离所述内侧面的一端暴露于所述雾化组件之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主体包括上座体,所述上座体包括抵压在所述雾化组件上的抵持部以及设置于该抵持部上的外围框;所述至少一个换气通道包括上下贯穿所述抵持部且与所述换气口相连通的换气孔、形成于所述外围框的内壁面并呈纵向向下延伸的第三换气槽以及形成于所述抵持部下表面并将所述换气孔与所述第三换气槽相连通的第四换气槽;所述第三换气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换气槽远离所述内侧面的一端相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片状发热体以及结合于该发热体周缘的软质密封件,所述换气孔与所述密封件正对,所述外围框环绕在所述密封件的外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包括片状基体,所述基体采用具有微孔阵列的玻璃或者片状的多孔陶瓷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上开设有上下贯通且与所述吸液面对应的下液口,所述抵持部下表面还包括环绕所述下液口的内围框,所述内围框抵挡于所述密封件的内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管设置于所述抵持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换气通道包括两个换气通道,每一换气通道均包括一个换气管,该两个换气通道的换气管分别设置于所述吸液面的两相对侧。
17.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190000530.XU 2021-12-30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Active CN221307295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07295U true CN221307295U (zh) 2024-07-12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75886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147257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137963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242691A1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US11910835B2 (en) Electronic atomizing device and atomizer thereof
CN114938864A (zh) 一种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2130729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794571A (zh)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76253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85943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3123162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756560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3123248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422219U (zh) 雾化装置
CN220024164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1307268U (zh) 一种雾化装置以及雾化设备
CN22130726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762539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20966406U (zh) 雾化器和雾化装置
CN21816429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784236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92026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3124524A1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3097618A1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