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4290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4290U
CN218164290U CN202221769312.5U CN202221769312U CN218164290U CN 218164290 U CN218164290 U CN 218164290U CN 202221769312 U CN202221769312 U CN 202221769312U CN 218164290 U CN218164290 U CN 218164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opening
heating element
hole
atom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93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文远
赵月阳
龚博学
李光辉
吕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693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4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4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4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雾化座和发热体;雾化座上设有下液孔;发热体设于雾化座,发热体与雾化座配合形成发热体吸液腔,下液孔与发热体吸液腔连通;其中,下液孔和/或发热体吸液腔设有阻气结构,以防止来自下液孔的气泡进入发热体吸液腔而粘附于发热体靠近下液孔的表面,避免气泡粘附在发热体靠近下液孔的表面造成的局部供液不足,进而避免发热体干烧。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的主要功能由雾化器实现,雾化器将内部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生成气溶胶被用户吸食。基于所需要的功能,雾化器中通常具有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储液腔、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的发热体以及供外部气体和气溶胶流动的气流通道,用户通过气流通道的端口吸食气溶胶。
现有的部分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具有锁液结构,保证雾化器倒置时仍有气溶胶生成基质供给发热体。其中,雾化器倒置时,发热体位于储液腔的上方,储液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在重力作用下向远离发热体的方向流动,储液腔内的气泡在浮力作用下向靠近发热体的方向运动进入锁液结构或停留在锁液结构内,甚至粘附在发热体上,造成发热体局部供液不足,进而导致发热体干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换雾化器倒置时气泡易粘附在发热体上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雾化座和发热体;所述雾化座上设有下液孔;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雾化座;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雾化座配合形成发热体吸液腔,所述下液孔与所述发热体吸液腔连通;其中,所述下液孔和/或所述发热体吸液腔设有阻气结构,以防止来自所述下液孔的气泡进入所述发热体吸液腔并粘附于所述发热体靠近所述下液孔的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液孔与所述发热体吸液腔的连接处设有所述阻气结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液孔为底端具有底壁的盲孔;所述发热体吸液腔位于所述下液孔的底端的一侧;所述下液孔的底端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下液孔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发热体吸液腔连通;所述阻气结构设于所述开口处。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气结构包括一个阻气柱或多个间隔设置的阻气柱,所述阻气柱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开口所在的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气结构包括一个所述阻气柱,所述阻气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液孔的深度方向相同;所述阻气柱为楔形;或,所述阻气柱为三棱柱,所述三棱柱的一条棱朝向所述开口。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气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所述阻气柱;所述阻气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液孔的深度方向相同,或所述阻气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液孔的深度方向垂直。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气柱设于所述下液孔的底壁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且与所述开口间隔设置,所述阻气柱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开口在所述阻气柱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或
所述阻气柱设于所述下液孔的底端的侧壁,所述阻气柱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开口在所述阻气柱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或
所述阻气柱设于所述开口的侧壁;所述阻气柱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口的侧壁间隔;或所述阻气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口的侧壁的不同位置连接。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气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液孔的深度方向相同;沿着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所述阻气柱的自由端的端面向靠近所述发热体的方向倾斜。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气柱为三棱柱,所述三棱柱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朝向所述开口且位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等腰三角形与所述顶角相对的边平行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方向。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液孔的底壁内表面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低于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雾化座上还设有出雾孔,所述雾化座上设有两个所述下液孔,分别位于所述出雾孔的两侧;所述下液孔的底端的侧壁靠近所述出雾孔的部分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下液孔的底壁配合形成所述开口。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阻气结构与所述雾化座一体成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主机;所述雾化器用于存储和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雾化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所述主机用于为所述雾化器工作提供能量。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包括雾化座和发热体;雾化座上设有下液孔;发热体设于雾化座,发热体与雾化座配合形成发热体吸液腔,下液孔与发热体吸液腔连通;其中,下液孔和/或发热体吸液腔设有阻气结构,以防止来自下液孔的气泡进入发热体吸液腔而粘附于发热体靠近下液孔的表面,避免气泡粘附在发热体靠近下液孔的表面造成的局部供液不足,进而避免发热体干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壳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储液腔结构的简易示意图;
图6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阻气结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阻气结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图7a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阻气结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阻气柱与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实施方式的简易示意图;
图11是阻气柱与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简易示意图;
图12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阻气结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所述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电子雾化领域,为了解决棉芯发热体干烧、积碳和焦糊味等现象,越来越多的雾化器选择采用陶瓷发热体、玻璃发热体、硅基发热体等作为其雾化元件。此类发热体的尺寸较小,如玻璃发热体和硅基发热体的总厚度一般在一毫米左右;较厚的陶瓷发热体也朝着轻薄化发展。小尺寸的发热体的储液量小,在供液不足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干烧失效。最常见的发热体供液不足的使用场景是倒抽,如用户在躺卧状态下使用电子雾化装置。为了增强雾化器的储液能力,发热体须配合相应的锁液结构以保证在倒置情况下仍有气溶胶生成基质供给发热体。雾化器倒置使用时产生的气泡会在浮力的作用下进入或停留在锁液结构内,这些气泡一旦黏附到发热体吸液面将引起局部供液不足,进而导致发热体干烧。为保证雾化器在倒置状态下能够正常工作,必须设计防止气泡黏附在发热体吸液面的结构。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雾化器1及电子雾化装置100以解决上述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该电子雾化装置100可用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雾化器1和主机2。
其中,雾化器1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该雾化器1具体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美容、休闲吸食等。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雾化器1可用于电子气溶胶化装置,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并产生气溶胶,以供抽吸者抽吸,以下实施例均以此休闲吸食为例。
雾化器1的具体结构与功能可参见以下实施例所涉及的雾化器1的具体结构与功能,且可实现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主机2包括电池(图未示)和控制器(图未示)。电池用于为雾化器1的工作提供电能,以使得雾化器1能够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形成气溶胶;控制器用于控制雾化器1工作。主机2还包括电池支架、气流传感器等其他元件。
雾化器1与主机2可以是一体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计。
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雾化器1包括壳体11、雾化座12和发热体13。壳体11的一端为敞口端,雾化座12设于壳体11内且封堵该敞口端,雾化座12与壳体11配合形成储液腔10,储液腔10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座12包括顶座121和底座122,底座122将壳体11的敞口端封堵,即壳体11与顶座121配合形成储液腔10;顶座121和底座122配合形成安装腔(图未标),安装腔用于安装发热体13。即,发热体13设于安装腔内,发热体13同雾化座12一起设于壳体11内。顶座121上设有下液孔1211,发热体13通过下液孔1211与储液腔10流体连通,发热体13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生成气溶胶。
发热体13与安装腔的底壁之间间隔设置形成雾化腔120,即发热体13远离储液腔10的表面与安装腔的腔壁配合形成雾化腔120;发热体13雾化产生的气溶胶释放于雾化腔120内。壳体11具有出雾通道111,顶座121上设有出雾孔1210,出雾孔1210将雾化腔120与出雾通道111连通。底座122上设有进气通道1221,进气通道1221将外界气体与雾化腔120连通。外界气体通过进气通道1221进入雾化腔120内,携带雾化腔120内的气溶胶经出雾孔1210流至出雾通道111,用户通过出雾通道111的端口吸食气溶胶。
其中,顶座121上设有两个下液孔1211,两个下液孔1211分别位于出雾孔1210的两侧。下液孔1211为底端(即下液孔1211远离储液腔10的一端)具有底壁的盲孔,下液孔1211的底端的侧壁设有开口1211a,发热体13通过开口1211a以及下液孔1211与储液腔10流体连通。具体地,下液孔1211的底端的侧壁靠近出雾孔1210的部分设有缺口,缺口与下液孔1211的底壁配合形成开口1211a;开口1211a远离储液腔10的一侧与下液孔1211的底面齐平,使得下液孔12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全部通过开口1211a流至发热体13。可以理解,也可以通过在下液孔1211的底端的侧壁靠近出雾孔1210的部分设通孔,通孔作为开口1211a,能够使下液孔12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流至发热体13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发热体13为片状,发热体13包括导液基体(图未标)和发热元件(图未标),发热元件设于导液基体的表面,导液基体用于导引气溶胶生成基质,发热元件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导液基体的材料可以为多孔陶瓷,也可以为致密材料;当导液基体的材料为致密材料,可以为石英、玻璃、致密陶瓷或硅。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体13可以为现有的多孔陶瓷发热体或棉芯发热体,具体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雾化座12由顶座121和底座122上下装配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座12也可以由两个结构件左右装配形成,具体根据需要进行设计。也就是说,本申请并不限定雾化座12的结构,仅以顶座121和底座122形成的雾化座12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壳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的内部具有隔片112,隔片112的长度方向与雾化器1的轴向方向相同,隔片112将储液腔10分隔为两个子储液腔101;具体地,壳体11具有两个隔片112,两个隔片112分别设置于出雾通道111的相对两侧,隔片112的一侧与出雾通道111的外表面连接,隔片112的另一侧与壳体11的内表面连接,隔片112将壳体11与顶座121围设形成的空间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两个子储液腔101。顶座121上设有两个下液孔1211,一个下液孔1211与一个子储液腔101连通,另一个下液孔1211与另一个子储液腔101连通;即,两个下液孔1211与两个子储液腔101一一对应连通。可选的,隔片112与壳体11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中,两个隔片112共面设置且两个隔片112所在的平面垂直于雾化器1的宽度方向。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隔片112,将壳体11的内表面与出雾通道111的外表面相切并连接,从而将壳体11与顶座121围设形成的空间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两个子储液腔101。
雾化器1还包括密封件14,密封件14套设于顶座121的表面,用于防止漏液。密封件14设于顶座121的顶面和侧面,隔片112与密封件14位于顶座121的顶面的部分抵接,以将两个子储液腔101完全分隔开来,即,两个子储液腔101为相互独立的空腔。可以理解,当顶座121上并未设置用于密封的密封件14时,隔片112与顶座121抵接,以将两个子储液腔101完全分隔开来。密封件14位于顶座121的顶面的部分设有贯穿孔(图未标),贯穿孔对应于顶座121上的下液孔1211和出雾孔1210设置,以使下液孔1211和出雾孔1210露出,实现下液孔1211与储液腔10连通,出雾孔1210与出雾通道111连通。
发热体13与顶座121配合形成发热体吸液腔130,发热体吸液腔130分别与两个下液孔1211连通。具体地,顶座121靠近底座122的一端具有台阶槽(图未标),台阶槽包括靠近下液孔1211的第一凹槽(图未标)和远离下液孔1211的第二凹槽(图未标);第二凹槽的尺寸大于第一凹槽的尺寸;发热体13设置于第二凹槽内并覆盖第一凹槽,发热体13与第一凹槽配合形成发热体吸液腔130。
两个子储液腔101、两个下液孔1211以及发热体吸液腔130形成U型结构(如图5所示,图5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储液腔结构的简易示意图)。具体地,两个子储液腔101分别为第一子储液腔101、第二子储液腔101;两个下液孔1211分别为第一下液孔1211和第二下液孔1211,第一子储液腔101、第一下液孔1211、发热体吸液腔130、第二下液孔1211以及第二子储液腔101依次连接形成U形结构;雾化器1倒置时,两个子储液腔101内的气体和/或气溶胶生成基质不串流。
通过上述设置,雾化器1在倾斜或翻转的过程中,两个子储液腔10内的气体无法突破下液孔1211靠近储液腔10的端口的表面张力,无法实现两个子储液腔101之间的气体流通。由于两个子储液腔101之间无法实现气体流通,两个子储液腔10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气体只能在各自区域内进行流动,而其整体若要向某一侧流动,则必然受到两侧气体的阻力,因此在下液孔1211靠近储液腔10的端口的表面张力和两个子储液腔101内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发热体吸液腔13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只能滞留在发热体吸液腔130内,以及下液孔12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只能滞留在下液孔1211内,从而达到实现倾斜和倒置后在发热体吸液腔130和下液孔1211内储液的效果,保证倒抽时的供液充足,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发热体13烧焦或烧断的现象。也就是说,U形结构实现雾化器1倒置(发热体13位于储液腔10上方)时的锁液,保证雾化器1短时间内倒抽供液充足。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U形结构仅是能够实现雾化器1倒置时锁液的一种可能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锁液结构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能够实现雾化器1倒置时锁液即可,具体根据需要进行设计。
由于雾化器1倒置时,发热体13位于储液腔10的上方,储液腔1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在重力作用下向远离发热体13的方向运动,储液腔10内的气泡在浮力作用下向靠近发热体13的方向运动,为了避免气泡甚至粘附在发热体13靠近下液孔1211的表面,造成发热体13局部供液不足,本申请实施例在下液孔1211和/或发热体吸液腔130设有阻气结构15,以防止雾化器1倒置过程中,来自下液孔1211的气泡进入发热体吸液腔130并粘附在发热体13靠近下液孔1211的表面。可以理解,雾化器1倒置过程中,由于来自储液腔10的气泡体积较大,通过设置阻气结构15,可以防止来自储液腔10的气泡进入发热体吸液腔130;而雾化器1正置或平置过程中,从发热体13进入的气泡体积较小,可以通过阻气结构15进入下液孔1211,进而进入储液腔10。
需要说明的是,该阻气结构15使得单相气溶胶生成基质或单相气体均能够顺利通过,气泡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无法通过阻气结构15,从而防止气泡粘附在发热体13靠近下液孔1211的表面。也就是说,阻气结构15在不明显降低雾化器1储液、下液性能的情况下,阻气结构15增大了气泡从下液孔1211进入发热体吸液腔130的难度,能够有效避免雾化器1倒置时的气泡粘附在发热体13靠近下液孔1211的表面,进而避免了发热体13的局部供液不足,避免发热体13干烧。
在一实施方式中,阻气结构15与顶座121一体成型,利于简化装配工艺。可选的,一体注塑成型。
在一实施方式中,阻气结构15设于下液孔1211内,阻止气泡通过开口1211a进入发热体吸液腔130,进而避免气泡粘附于发热体13靠近下液孔1211的表面。可选的,阻气结构15设于下液孔1211的入口处(储液腔10与下液孔1211的连接处),阻止雾化器1倒置过程中,储液腔10内的气泡进入下液孔1211,进而避免气泡粘附于发热体13靠近下液孔1211的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阻气结构15设于发热体吸液腔130内,且位于发热体13靠近下液孔1211的一侧,即位于发热体13与开口1211a之间或位于发热体吸液腔130靠近开口1211a的端部内,防止通过下液孔1211、开口1211a进入发热体吸液腔130内的气泡粘附于发热体13靠近下液孔1211的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阻气结构15设于下液孔1211与发热体吸液腔130的连接处,以防止从下液孔1211来的气泡进入发热体吸液腔130,进而避免气泡粘附在发热体13靠近下液孔1211的表面。具体地,如图4所示,下液孔1211通过开口1211a与发热体吸液腔130连通,阻气结构15设于开口1211a内或开口1211a附近;开口1211a的一部分被阻气结构15遮挡,另一部分不被阻气结构15遮挡。开口1211a与阻气结构15配合形成气液分离装置,单相气溶胶生成基质和气体可以顺利通过,气泡无法通过,在不影响供液性能的基础上阻值气泡靠近发热体13。
下面以阻气结构15设于开口1211a处或开口1211a附近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6,图6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阻气结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阻气结构15包括一个阻气柱151或多个间隔设置的阻气柱151。阻气柱15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开口1211a所在的面,以阻止气泡从下液孔1211进入发热体吸液腔130。
在阻气结构15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阻气结构15包括一个阻气柱151,阻气柱151的延伸方向与下液孔1211的深度方向相同,阻气柱151为楔形。阻气柱151设于下液孔1211的底壁,阻气柱151远离下液孔1211的底壁的端部为自由端。
具体地,阻气柱151的横截面形状为梯形且具体包括相对的第一边151a和第二边151b,以及连接第一边151a和第二边151b的两条侧边(图未标);其中,阻气柱151的横截面指的是阻气柱151沿着垂直于下液孔1211深度方向的截面。第一边151a的长度小于第二边151b的长度,第一边151a位于第二边151b靠近开口1211a的一侧。由于第一边151a的长度小于第二边151b的长度,连接第一边151a和第二边151b的两条侧边为倾斜的,有效增大了流通面积。当雾化过程中,从发热体13进入发热体吸液腔130的气泡大多数为小气泡,阻气柱151做如上设置,增大了流通面积,有助于小气泡的排出。且,阻气柱151的第二边151b所在的表面可以阻挡气泡从下液孔1211流向发热体吸液腔130,进而防止气泡粘附在发热体13靠近储液腔10的表面。
可选的,阻气柱151位于开口1211a的中间位置。
可选的,沿着靠近开口1211a的方向,阻气柱151的自由端的端面1510向靠近发热体13的方向倾斜,以利于发热体吸液腔130内的气泡排至下液孔1211。阻气柱151的自由端的端面1510可以为倾斜的平面或倾斜的弧面。
可选的,阻气柱151的自由端的端面1510为平面。
请参阅图7a和图7b,图7a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阻气结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图7a的截面示意图。
在阻气结构15的第二实施方式中,阻气结构15包括一个阻气柱151,阻气柱151的延伸方向与下液孔1211的深度方向相同,阻气柱151为三棱柱。阻气柱151设于下液孔1211的底壁,阻气柱151远离下液孔1211的底壁的端部为自由端。
具体地,阻气柱151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朝向开口1211a,且与该顶角相对的边平行于开口1211a;即,三棱柱的一条棱朝向开口1211a,且与该棱相对的侧面平行于开口1211a。其中,阻气柱151的横截面指的是阻气柱151沿着垂直于下液孔1211深度方向的截面。当雾化过程中,有气泡从发热体13进入发热体吸液腔130,气泡在浮力作用下运动至开口1211a,其中的大气泡会被阻气柱151上比较尖锐的棱分割成小气泡,使其能够顺利流出;三棱柱平行于开口1211a侧面可以阻挡气泡从下液孔1211流向发热体吸液腔130,进而防止气泡粘附在发热体13靠近储液腔10的表面;且阻气柱151做如上设置,增大了流通面积,有助于小气泡的排出。
可选的,阻气柱151位于开口1211a的中间位置。示例性的,阻气柱151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朝向开口1211a且位于开口1211a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该等腰三角形的与该顶角相对的边平行于开口1211a的宽度方向。
可选的,沿着靠近开口1211a的方向,阻气柱151的自由端的端面1510向靠近发热体13的方向倾斜,以利于发热体吸液腔130内的气泡排至下液孔1211。阻气柱151的自由端的端面1510可以为倾斜的平面或倾斜的弧面。也就是说,阻气柱151远离发热体13的端面(即阻气柱151的顶面)为倾斜的平面或倾斜的弧面,且阻气柱151的顶面靠近开口1211a的一侧低于远离开口1211a的一侧。例如,阻气柱151的顶面为平面三角形,三角形朝向开口1211a的顶角低于三角形平行于开口1211a的边。
可选的,阻气柱151的自由端的端面1510为平面。
可以理解,根据图6和图7a,只要阻气柱151的宽度沿着靠近开口1211a的方向逐渐减小即可,阻气柱151的横截面不限于梯形和三角形,阻气柱151的横截面的侧边也可以为弧形。
请参阅图8,图8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阻气结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阻气结构15的第三实施方式中,阻气结构15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阻气柱151,阻气柱151的延伸方向与下液孔1211的深度方向相同。阻气柱151设于下液孔1211的底壁,阻气柱151远离下液孔1211的底壁的端部为自由端。
具体地,阻气柱15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或边数大于等于五的正多边形;多个阻气柱151的形状相同或不同。当多个阻气柱151的形状相同时,多个阻气柱151的尺寸相同或不同;其中,尺寸包括阻气柱151的长、宽、高等。多个阻气柱151沿着开口1211a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阻气柱151之间的间距相等或不相等。多个阻气柱151与开口1211a的距离相同或不相同。
可选的,沿着靠近开口1211a的方向,阻气柱151的自由端的端面1510向靠近发热体13的方向倾斜,以利于发热体吸液腔130内的气泡排至下液孔1211。阻气柱151的自由端的端面1510可以为倾斜的平面或倾斜的弧面(如图9所示,图9是图8的截面示意图)。
可选的,阻气柱151的自由端的端面1510为平面。
图6-图8所示的阻气柱151均设于下液孔1211的底壁,阻气柱151与开口1211a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图10所示,图10是阻气柱与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实施方式的简易示意图。阻气柱151设于下液孔1211的底壁靠近开口1211a的一侧且与开口1211a间隔设置,间隔距离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此时,阻气柱151的高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开口1211a在阻气柱15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其中,开口1211a在阻气柱15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指的是开口1211a靠近储液腔10一侧的壁面与远离储液腔10一侧的壁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11所示,图11是阻气柱与开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简易示意图。阻气柱151也可设于下液孔1211的底端的侧壁,即,阻气柱151设于开口1211a靠近储液腔10一侧的壁面上。此时,阻气柱151的高度小于等于开口1211a在阻气柱151高度方向的尺寸。阻气柱151可以为如图6-图8所示的结构。
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2提供的雾化器的阻气结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阻气结构15的第四实施方式中,阻气结构15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阻气柱151,阻气柱151的延伸方向与下液孔1211的深度方向垂直。阻气柱151设于开口1211a的侧壁,阻气柱151的一端与开口1211a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开口1211a的侧壁间隔;或阻气柱151的两端分别与开口1211a的侧壁的不同位置连接(如图12所示)。其中,开口1211a的侧壁指的是下液孔1211设开口1211a部分的侧壁。阻气柱151的长度小于等于开口1211a在阻气柱151长度方向的尺寸。
具体地,阻气柱151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或边数大于等于五的正多边形;多个阻气柱151的形状相同或不同。当多个阻气柱151的形状相同时,多个阻气柱151的尺寸相同或不同;其中,尺寸包括阻气柱151的长、宽、高等。多个阻气柱151沿着开口1211a间隔排列,相邻的两个阻气柱151之间的间距相等或不相等。多个阻气柱151与开口1211a的距离相同或不相同。
可以理解,图12中所示的阻气结构15可以仅包括一个阻气柱151,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图6-图8所示的阻气柱151的延伸方向与下液孔1211的深度方向平行,图12所示的阻气柱151的延伸方向与下液孔1211的深度方向垂直,不同于图6-图8、图12,阻气柱151的延伸方向与下液孔1211的深度方向形成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依然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
继续参见图9,在本实施例中,下液孔1211的底壁内表面远离开口1211a的一侧低于靠近开口1211a的一侧。沿着远离开口1211a的方向,下液孔1211的底壁的内表面向远离储液腔10的方向倾斜。具体地,下液孔1211的底壁的内表面为倾斜的平面或曲面或台阶面,只需沿着远离开口1211a的方向,向远离储液腔10的方向倾斜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子储液腔101、两个下液孔1211以及发热体吸液腔130形成U形结构。
当雾化器1正常使用时,储液腔10位于发热体13上方,发热体13靠近储液腔10的表面的气泡通过开口1211a进入下液孔1211,下液孔1211的底壁内表面做如上设置,以将气泡向远离开口1211a的方向导引,将下液孔1211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向靠近开口1211a的方向挤压,进而使得下液孔1211靠近开口1211a处仍有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通过开口1211a进入发热体13。当雾化器1倒置时,发热体13位于储液腔10上方,储液腔10内的气泡向靠近发热体13的方向移动,由于下液孔1211的底壁内表面做如上设置,气泡位于下液孔1211的底壁远离开口1211a的一侧运动,避免气泡进入开口1211a,气泡卡在下液孔1211内,避免气泡进入发热体吸液腔130内,进而避免气泡粘附于发热体13靠近下液孔1211的表面。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座,所述雾化座上设有下液孔;
发热体,设于所述雾化座;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雾化座配合形成发热体吸液腔,所述下液孔与所述发热体吸液腔连通;
其中,所述下液孔和/或所述发热体吸液腔设有阻气结构,以防止来自所述下液孔的气泡进入所述发热体吸液腔并粘附于所述发热体靠近所述下液孔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孔与所述发热体吸液腔的连接处设有所述阻气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孔为底端具有底壁的盲孔;所述发热体吸液腔位于所述下液孔的底端的一侧;所述下液孔的底端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下液孔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发热体吸液腔连通;所述阻气结构设于所述开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结构包括一个阻气柱或多个间隔设置的阻气柱,所述阻气柱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开口所在的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结构包括一个所述阻气柱,所述阻气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液孔的深度方向相同;所述阻气柱为楔形;或,所述阻气柱为三棱柱,所述三棱柱的一条棱朝向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结构包括多个相互平行的所述阻气柱;所述阻气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液孔的深度方向相同,或所述阻气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液孔的深度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柱设于所述下液孔的底壁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且与所述开口间隔设置,所述阻气柱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开口在所述阻气柱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或
所述阻气柱设于所述下液孔的底端的侧壁,所述阻气柱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开口在所述阻气柱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或
所述阻气柱设于所述开口的侧壁;所述阻气柱的一端与所述开口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口的侧壁间隔;或所述阻气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口的侧壁的不同位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下液孔的深度方向相同;沿着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所述阻气柱的自由端的端面向靠近所述发热体的方向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柱为三棱柱,所述三棱柱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朝向所述开口且位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等腰三角形与所述顶角相对的边平行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液孔的底壁内表面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低于靠近所述开口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上还设有出雾孔,所述雾化座上设有两个所述下液孔,分别位于所述出雾孔的两侧;所述下液孔的底端的侧壁靠近所述出雾孔的部分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下液孔的底壁配合形成所述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气结构与所述雾化座一体成型。
1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器,用于存储和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所述雾化器为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主机,用于为所述雾化器工作提供能量。
CN202221769312.5U 2022-07-08 2022-07-0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164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9312.5U CN218164290U (zh) 2022-07-08 2022-07-0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9312.5U CN218164290U (zh) 2022-07-08 2022-07-0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4290U true CN218164290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1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9312.5U Active CN218164290U (zh) 2022-07-08 2022-07-0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4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84794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6147257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794578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109664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794579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794577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756580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6429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5177025A (zh)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916708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052302A1 (zh) 雾化器、电子雾化装置以及液体导流机构
CN21824567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8267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34701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794571A (zh) 发热体、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26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07340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588220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00818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682034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25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58822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7397879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7397878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4007343A1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