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307252U -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307252U
CN221307252U CN202322843409.7U CN202322843409U CN221307252U CN 221307252 U CN221307252 U CN 221307252U CN 202322843409 U CN202322843409 U CN 202322843409U CN 221307252 U CN221307252 U CN 221307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nozzle
oil
connecting piece
shel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434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c Technolog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307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307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壳体组件包括管状的外壳体、吸嘴结构和吸嘴帽;吸嘴结构包括中空的吸嘴和中空的连接件,连接件卡接于外壳体的一端内,吸嘴的一端卡接于连接件的内侧壁上,吸嘴的另一端凸出于连接件,吸嘴的中空腔体与连接件的中空腔体相贯通;吸嘴帽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当吸嘴帽呈第一状态时,吸嘴帽盖设于吸嘴上;当吸嘴帽呈第二状态时,吸嘴帽套于外壳体的另一端上。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吸嘴结构和吸嘴帽采用可拆卸的卡接方式进行连接,使得壳体组件可拆卸,方便对壳体组件内部的零件进行维修保养或更换,吸嘴帽具有两种状态,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更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其原理为雾化液在雾化系统的电加热元件上受热气化成高温蒸汽并向开口端喷出,喷出后的蒸汽在大气中膨胀冷凝成微小液滴。
在现有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通常设计成一体式,壳体无法拆分,当内部零件损坏时,不能更换内部零件、以及对其进行维修保养,使用不便,同时,当雾化液耗尽,没办法重新加入雾化液再次使用电子雾化装置,重复利用率极差,浪费资源,导致用户使用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电子雾化装置的壳体不可拆卸,导致不能对电子雾化装置内部零件进行保养维修和不能更换,以及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包括:
管状的外壳体;
吸嘴结构,所述吸嘴结构包括中空的吸嘴和中空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卡接于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内,所述吸嘴的一端卡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内侧壁上,所述吸嘴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吸嘴的中空腔体与所述连接件的中空腔体相贯通;
吸嘴帽,所述吸嘴帽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
当所述吸嘴帽呈第一状态时,所述吸嘴帽盖设于所述吸嘴上;
当所述吸嘴帽呈第二状态时,所述吸嘴帽套于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上。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凸沿和环形的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边缘上,所述第一凸沿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和所述外壳体之间,所述吸嘴帽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相适配的卡块,所述卡块卡进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内,形成卡接固定,所述第一凸沿的一端面压紧于所述外壳体的端面上,所述吸嘴帽的端部压紧于所述第一凸沿的另一端面。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边缘设有环形的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凹槽与所述卡块相适配,所述卡块卡进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内,形成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环形的第二凸沿,所述第二凸沿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边缘上,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凸沿相适配的第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凸沿旋转卡进所述第三定位凹槽内,形成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沿设有多个第一缺口,所述连接件设有多个与所述缺口相适配的第一凸块,每一所述第一凸块旋转卡进每一所述第一缺口内,形成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装饰外套,所述装饰外套套设于所述外壳体上。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边缘设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装饰外套对应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旋转卡进所述限位槽内,形成限位固定。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嘴帽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第一通孔,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装饰片,所述装饰片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围成的中心处。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部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吸嘴结构设有通气管道,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外壳体的腔体贯通,所述通气管道分别与所述外壳体的腔体和多个所述第一通孔贯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供电组件、注油结构和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注油结构的雾化件电连接,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注油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壳体组件的吸嘴结构压紧于所述注油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件的一端卡接于外壳体的一端内,吸嘴的一端卡接于连接件的另一端内,吸嘴帽可盖设于吸嘴上,或吸嘴帽可套设于外壳体的另一端上,外壳体、吸嘴结构和吸嘴帽采用可拆卸的卡接方式进行连接,使得壳体组件可拆卸,方便对壳体组件内部的零件进行维修保养或更换,吸嘴帽具有两种状态,可随意变换,使得用户在使用时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嘴帽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嘴帽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去掉装饰外套的吸嘴帽处于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去掉装饰外套的吸嘴帽处于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嘴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吸嘴的正面视角的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件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件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注油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注油盖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注油盖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14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注油结构和吸嘴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油棉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油棉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油棉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储油棉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发热丝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咪头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电子雾化装置;10、壳体组件;11、外壳体;110、第三定位凹槽;111、第一凸块;112、第二定位凹槽113、限位槽;12、吸嘴结构;120、吸嘴;1201、第二凸块;1202、凸圆弧;121、连接件;1211、第二凸沿;1212、第一缺口;1213、第二缺口;1214、倾斜凹槽;1215、凹圆弧;1216、第一凸沿;1217、第一定位凹槽;122、吸嘴密封圈;1221、本体;1222、第三凸沿;123、吸油棉;13、吸嘴帽;130、卡块;131、第一通气孔;20、注油结构;21、注油盖;210、排气孔;211、第三通气孔;212、注油管;213、第四凸沿;214、第一注油孔;22、储油壳体;220、油杯;221、发热丝密封圈;2210、第四缺口;23、雾化组件;230、加热结构;2301、加热丝;2302、金属壳体;231、导油无纺布;232、过腔管;25、储油棉;250、第四通气孔;251、狭缝;252、第二注油孔;30、装饰片;40、装饰外套401、限位块;50、供电组件;51、电池壳体;52、电池;53、咪头开关;54、咪头密封圈;540、第三缺口;60、阻气硅胶;70、第一等高限位柱;80、第二等高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除非另有说明,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为不排他的包含,可能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照图1-图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1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5所示,壳体组件10包括管状的外壳体11和吸嘴结构12。
吸嘴结构12包括吸嘴120和中空的连接件121,吸嘴120的一端卡接于连接件121的内侧壁上,吸嘴120的另一端凸出于连接件121,其中,连接件121包括环形的第二凸沿1211,第二凸沿1211设置于连接件121的另一端边缘上,外壳体11靠近吸嘴120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二凸沿1211相适配的第三定位凹槽110,第二凸沿1211旋转卡进第三定位凹槽110内,形成卡接固定,使得连接件121和外壳体11固定后不能左右移动,提高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稳定性,同时,第二凸沿1211设有多个第一缺口1212,外壳体11设有多个与第一缺口1212相适配的第一凸块111,因连接件121的材质为硅胶,硅胶具有弹性,因此,在安装时,对连接件121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便可以将连接件121的第二凸沿1211卡进第三定位凹槽110内,此时连接件121和外壳体11在左右方向不能移动,然后旋转连接件121,旋转至每一第一凸块111对应卡进每一第一缺口1212时,形成卡接固定,此时连接件121和外壳体11在上下方向不能移动,使得连接件121和外壳体11形成十字的固定,避免外壳体11和连接件121产生松动的情况,使得壳体组件10更为紧固。当然,连接件121与外壳体1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外壳体11和连接件121可以采用压铆工艺进行铆接连接,使得壳体组件10的设计更为紧凑,结构更为简单。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10还包括吸嘴帽13,以及提升壳体组件10的美观,吸嘴帽13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如图3所示,当吸嘴帽13呈第一状态时,当不使用时,吸嘴帽13盖设吸嘴帽13盖设于吸嘴120上,用于保护吸嘴120;如图4所示,当吸嘴帽13呈第二状态时,当使用时,将吸嘴帽13套设于外壳体11的另一端上,避免用户乱扔或者漏掉吸嘴帽13,即防止吸嘴帽13脱落;吸嘴帽13具有两种状态使得壳体组件10使用更为方便,并且具有防尘效果。
更进一步地,连接件121包括环形的第一凸沿1216和环形的第一定位凹槽1217,第一定位凹槽1217设置于连接件121的一端边缘上,在生产时,连接件121一体成型,降低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吸嘴帽13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1217相适配的卡块130,且第一凸沿1216位于第一定位凹槽1217和外壳体11之间,当卡块130卡进于第一定位凹槽1217内,形成卡接固定时,第一凸沿1216被外壳体11和吸嘴帽13夹紧,提高连接件121的紧固性,具体的,第一凸沿1216的一端面压紧于外壳体11的端面上,吸嘴帽13的端部压紧于第一凸沿1216的另一端面;同时,吸嘴帽13采用卡接方式连接于连接件121上,使得连接件121和吸嘴帽13可以拆分,该卡接方式利用连接件121、吸嘴帽13和吸嘴120自身的结构做卡接连接,不需要额外的固定结构便可以进行固定,使得壳体组件10的结构设计更为紧凑、工艺更为简单,降低生产成本。
更进一步地,外壳体11远离吸嘴120的一端边缘设有环形的第二定位凹槽112,第二定位凹槽112与卡块130相适配,卡块130卡进于第二定位凹槽112内,形成卡接固定,使得用户在使用前可以将吸嘴帽13套设在外壳体11远离吸嘴120的一端部,避免用户乱扔或者漏掉吸嘴帽13,降低用户成本。
其中,吸嘴帽13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呈环形分布,使得吸嘴帽13更美观,外壳体11远离吸嘴120的一端部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吸嘴结构12设有通气管道,多个第二通孔均与外壳体11的腔体贯通,通气管道分别与外壳体11的腔体和多个第一通孔贯通,而当吸嘴帽13套设于外壳体11远离吸嘴120的一端部上时,多个第一通孔可以保证外壳体11的腔体与外界的贯通,因外壳体11的结构为管状,因此外壳体11具有中空的腔体,从而实现气流的贯通。
壳体组件10还包括装饰片30,装饰片30设置于多个第一通孔围成的中心处,装饰片30使得吸嘴帽13更美观,提高用户使用的体验感。
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组件10还包括装饰外套40,装饰外套40套设于外壳体11上,装饰外套40采用卡接方式连接于外壳体11上,使得用户能够轻松拆卸装饰外套40,且装饰外套40可以设置多种图案和颜色,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装饰效果进行更换装饰外套40,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装饰外套40同时使得壳体组件10的外观更为丰富多彩。当然,如图5和图6所示,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不组装装饰外套40,使壳体显示自己的本色。
进一步地,外壳体11远离吸嘴120的一端边缘设有一圈环形的限位槽113,同时在装饰外套40对应的位置设有与限位槽113相适配的限位块401,装配时,装饰外套40套进外壳体11上,并往里推进使得限位块401卡进限位槽113内,形成限位固定,并且限位块401的边缘设有倒角圆弧,限位槽113内的底边同样设有与限位块401相适配的倒角圆弧,使得限位块401容易卡进限位槽113内,也容易脱离限位槽113,操作更省力快捷。
请参照图1-图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注油结构2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5所示,注油结构20包括储油壳体22、雾化组件23、储油棉25、注油盖21。其中,
储油壳体22包括管状的油杯220和发热丝密封圈221,发热丝密封圈221塞进并挤紧于油杯220的底部的内侧壁,因发热丝密封圈221的材质具有弹性,因此发热丝密封圈221在油杯220内被挤压时可以更好密封油杯220的底部,从而使得储油壳体22可以避免雾化液渗漏。
雾化组件23设置于储油壳体22内,雾化组件23用于雾化雾化液。
储油棉25,用于储存雾化液,设置于储油壳体22内,避免雾化液的渗漏,储油棉25设有第四通气孔250。
注油结构20包括注油盖21、储油棉25和储油壳体22,储油壳体22设置于外壳体11内,储油棉25的一端固定于储油壳体22内,注油盖21盖设于储油壳体22上,注油盖21的一端压紧于储油棉25上,连接件121压紧于注油盖21的另一端上,注油盖21设有第一注油孔214、排气孔214和第三通气孔211,第一注油孔214和排气孔210位于第三通气孔211的两侧,排气孔210可以避免储油壳体22在注油的过程中腔体的压力过大;注油盖21的另一侧面设有与第一注油孔214相通的注油管212,储油棉25对应设有与注油管212相适配的第二注油孔252,且注油管212插入第一注油孔214内,因注油管212为硬材质,可以更好地插入第一注油孔214,使得雾化液可以进入储油棉25的内部,从而使用雾化液可以从储油棉25的内部向储油棉25的外部扩散,避免雾化液直接注在储油棉25的表面,储油棉25不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导致雾化液渗漏。且第一注油孔214处于连接件121的中空范围内,将吸嘴120拆卸后,便可以通过第一注油孔214向储油壳体22内注油。储油棉21设有与第三通气孔211相通的第四通气孔250。因吸嘴120和连接件121可以拆分,当将吸嘴120拆卸后,且连接件121为中空结构,便可以露出注油盖21以及注油盖21上的第一注油孔214,因此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注油孔214向储油壳体22内注油,当雾化液使用完毕后,用户可以将吸嘴120拆卸下来,然后再次向储油壳体22内注油,因此第一注油孔214的设置使得注油结构20可以重复向注油结构20添加雾化液,避免注油结构20一次性使用,使得注油结构20重复使用率高,降低使用成本。
雾化组件23用于将雾化液雾化,雾化组件23设置于第四通气孔250内,且狭缝251夹紧雾化组件23的一侧,雾化液通过储油棉25与雾化组件23接触处向雾化组件23导油,当雾化组件23工作时,便可将雾化液雾化。
注油盖21设有第一注油孔214,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注油孔214向储油棉25添加雾化液,避免雾化液耗尽,无法使用,注油盖21盖设于储油壳体22上,因注油盖21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或者塑胶,使得注油盖21具有弹性,因此注油盖21的一端塞进并挤紧于油杯220远离发热丝密封圈221的一端内,使得注油盖21具有弹性,使得发热丝密封圈221在被挤紧时具有一个朝向油杯220的侧壁的张力,因此使得注油盖21与接触处的密封性更好,因此注油盖21也可以阻挡雾化液渗漏。使得注油结构20的结构简单。注油盖21还设有排气孔210和第三通气孔211,排气孔210避免在往第一注油孔214注油时,储油壳体22内的压力过大,排气孔210可以将在注油时储油壳体22内的气体排放出来,进而减小储油壳体22内的气压压力,注油盖21盖设于油杯220上时,第三通气孔211与第四通气孔250贯通,使得注油结构20实现气流流通,同时注油盖21的第一注油孔214的底部压紧于所述储油棉25的狭缝251上,当用户注油时,雾化液通过第一注油孔214流向狭缝251进而慢慢向储油棉25的其他地方渗透,完成注油。第一注油孔214的设置使得注油结构20可以重复向注油结构20添加雾化液,避免注油结构20一次性使用,使得注油结构20重复使用率高,降低使用成本。
进一步的,注油盖21的端面设有第四定位凹槽,起到定位的作用,第一注油孔214、排气孔210和第三通气孔211均设置于第四定位凹槽的底部端面上。
在一实施方式中,雾化组件23包括过腔管232和加热结构230,过腔管232的一端嵌设于加热结构230内,使得加热结构230对过腔管232起到加热的作用,过腔管232的另一端凸出于加热结构230,并插入第三通气孔211中,使得过腔管232的另一端限位于第三通气孔211内。
其中,加热结构230和导油无纺布231,导油无纺布231包括伸出部和导油部,伸出部连接于导油部,导油部设置于加热结构230内,伸出部凸出于加热结构230,加快吸收雾化液的速度,节省注油时间。导油部呈管状结构,加热结构230包括环状的加热丝2301和管状的金属壳体2302,导油部设置于金属壳体2302的内侧上,加热丝2301贴合设置于导油部的内侧壁上。
示例性的,如图20所示,导油无纺布231按照金属壳体2302的管状结构围绕一圈使得导油部为中空结构,并固定在金属壳体2302的内侧壁上,导油无纺布231的两端作为伸出部被狭缝251夹紧。加热丝2301呈环状结构,其环状与导油部的中空结构的内侧壁相适配。
具体地,过腔管232的一端嵌设于金属壳体2302,并与导油部的中空腔体贯通,金属壳体2302的一端插入发热丝密封圈221的内孔进行固定,金属壳体2302设有镂空部,导油无纺布231设置于镂空部处,并遮挡该镂空部,雾化液通过该镂空部从储油棉25导向导油无纺布231上,避免储油棉25上的雾化液过多导向导油无纺布231上,造成漏油情况,即金属壳体2302可以阻挡储油棉25上的雾化液向其他地方渗漏,金属壳体2302保证了既可以向导油无纺布231导油,又不会过量导油。
过腔管232的另一端凸出于金属壳体2302,并与插入第三通气孔211中,且过腔管232的内腔与第三通气孔211贯通,注油结构20具有完整贯通的的气流通道,即依次贯通的发热丝密封圈221的内孔、金属壳体2302的中空腔体、过腔管232的管腔和第三通气孔211,注油结构20可以对雾化液进行雾化并将雾化产生的雾化气体向第三通气孔211送出。
进一步地,注油盖21设有第一等高限位柱70和第二等高限位柱80,第一等高限位柱70、第二等高限位柱80和注油管212位于注油盖21的同一侧面,当将注油盖21盖合在储油壳体22上时,注油管212插入第二注油孔252内,第一等高限位柱70、第二等高限位柱80均压紧于储油棉25上,注油管212、过腔管232、第一等高限位柱70和所述第二等高限位柱80共同形成一个限位,对储油棉25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避免储油棉25注油后坍塌。
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0所示,储油棉25设有截断储油棉25的侧壁的狭缝251,第二注油孔252与狭缝251相间隔,即第二注油孔252和狭缝251位于第四通气孔250的两侧,狭缝夹紧导油无纺布231的伸出部,为导油无纺布231提供支撑作用,避免导油无纺布在注油后坍塌。注油管212插入第二注油孔252内,且注油管212的端部呈漏斗型,并与第二注油孔252相配合,漏斗型的结构可以避免在注油时,雾化液量过大使得储油棉25吸收不过来,因此注油管212的端部呈漏斗型结构起到减缓雾化液流速的作用。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第二注油孔252也可以设置于狭缝251的范围内,当向第一注油孔214注油和第二注油孔252注油时,雾化液可以同时被储油棉25和雾化件同时吸收,加快吸收效率,节省注油时间。同时使得注油结构20设计更为紧凑、简单。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第二注油孔252和狭缝251呈90°夹角设置,即第二注油孔252和狭缝251的夹角为90°,此时第二注油孔252靠近导油无纺布,使得注油更容易,以及可以更快吸收雾化液加快吸收效率,节省注油时间。当然狭缝25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开设,或者选择在储油棉25的任意位置上开设。
进一步地,加热丝2301的导电线穿过发热丝密封圈221的内孔与外部设备进行电连接,从而实现对加热丝2301供电,开始雾化。
进一步地,第三通气孔211可以设置为直通孔,直通孔降低生产难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当然,第三通气孔211也可以设置为阶梯孔,因阶梯孔的直径不一致,使得阶梯孔起到减缓雾化产生的雾化气体的流速,避免呛到用户。
请参照图1-图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5所示,电子雾化装置100包括上述的壳体组件10和上述的注油结构20。其中,
壳体组件10,用于保护电子雾化装置100内部零件以及使得电子雾化装置100美观,壳体组件10包括管状的外壳体11和吸嘴结构12。
吸嘴结构12包括中空的吸嘴120和中空的连接件121,吸嘴120可拆卸设置于连接件121上,即吸嘴120插入并固定在连接件121上,且吸嘴120的中空与连接件121的中空相贯通,吸嘴120的一端采用卡接方式连接于连接件121的内侧壁上,使得吸嘴120与连接件121可以拆分,实现壳体组件10的拆分,吸嘴120的另一端凸出于连接件121,其中,连接件121包括环形的第一凸沿1216,第一凸沿1216设置于连接件121的另一端边缘上,外壳体11远离吸嘴120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与第一凸沿1216相适配的第一定位凹槽1217,第一凸沿1216旋转卡进第一定位凹槽1217内,形成卡接固定,使得连接件121和外壳体11固定后不能左右移动,提高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凸沿1216设有多个第一缺口1212,连接件121设有多个与第一缺口1212相适配的第一凸块111,因连接件121的材质为硅胶,硅胶具有弹性,因此,在安装时,对连接件121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便可以将连接件121的第一凸沿1216卡进第一定位凹槽1217内,此时连接件121和外壳体11在上下方向不能移动,然后旋转连接件121,旋转至每一凸块对应卡进每一第一缺口1212时,形成卡接固定,此时连接件121和外壳体11在左右方向不能移动,使得连接件121和外壳体11形成十字的固定,避免外壳体11和连接件121产生松动的情况,使得壳体组件10更为紧固,当要拆卸连接件121使,用户使用一定的力变可以将连接件121拔出,使得壳体组件10不仅可以拆分,还使得壳体组件10组装后更为紧固。
注油结构20包括注油盖21、储油棉25和储油壳体22,储油壳体22设置于外壳体11内,储油棉25的一端固定于储油壳体22内,注油盖21盖设于储油壳体22上,注油盖21的一端压紧于储油棉25上,连接件121压紧于注油盖21的另一端上,注油盖21设有第一注油孔214、排气孔214和第三通气孔211,第一注油孔214和排气孔210位于第三通气孔211的两侧,排气孔210可以避免储油壳体22在注油的过程中腔体的压力过大;注油盖21的另一侧面设有与第一注油孔214相通的注油管212,储油棉25对应设有与注油管212相适配的第二注油孔252,且注油管212插入第一注油孔214内,因注油管212为硬材质,可以更好地插入第一注油孔214,使得雾化液可以进入储油棉25的内部,从而使用雾化液可以从储油棉25的内部向储油棉25的外部扩散,避免雾化液直接注在储油棉25的表面,储油棉25不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导致雾化液渗漏。且第一注油孔214处于连接件121的中空范围内,将吸嘴120拆卸后,便可以通过第一注油孔214向储油壳体22内注油。储油棉21设有与第三通气孔211相通的第四通气孔250。因吸嘴120和连接件121可以拆分,当将吸嘴120拆卸后,且连接件121为中空结构,便可以露出注油盖21以及注油盖21上的第一注油孔214,因此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注油孔214向储油壳体22内注油,当雾化液使用完毕后,用户可以将吸嘴120拆卸下来,然后再次向储油壳体22内注油,因此第一注油孔214的设置使得注油结构20可以重复向注油结构20添加雾化液,避免注油结构20一次性使用,使得注油结构20重复使用率高,降低使用成本,其中雾化液可以为油。
在一实施方式中,吸嘴结构12还包括吸嘴密封圈122,吸嘴密封圈122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橡胶或树脂类等胶,因此,吸嘴密封圈122具体弹性,吸嘴密封圈122的一端塞进吸嘴120内,吸嘴密封圈122的另一端凸出于吸嘴120,并压紧于吸嘴120的端部,具体的,吸嘴密封圈122包括本体1221和第三凸沿1222,本体1221呈管状结构,第三凸沿1222设置于本体1221的一端的边缘上,使得第三凸沿1222凸出于本体1221的周侧,从而使得吸嘴密封圈122安装在吸嘴120上时,第三凸沿1222可以卡紧于吸嘴120的端部上,避免吸嘴密封圈122完全塞进吸嘴120内,同时,第三凸沿1222的另一端压紧于注油结构20的注油盖21上,且注油盖21设有第四定位凹槽,第三凸沿1222卡进第四定位凹槽内,因注油盖21和吸嘴密封圈122的材质都具有弹性,组装后注油盖21和吸嘴密封圈122在储油壳体22和吸嘴120的压紧下,能更好地密封,提高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密封性。其中,吸嘴密封圈122的内孔分别与通气管道和吸嘴120的中空腔体贯通,形成出雾化气体通道。
进一步的,吸嘴密封圈122的内孔设置于本体1221上,吸嘴结构12还包括环状的吸油棉123,吸油棉123设置于吸嘴密封圈122的内孔内,因此,吸油棉123的内孔分别与通气管道和第四通气孔250贯通,形成出雾化气体通道。
在一实施方式中,吸嘴120设有具有倾斜面的第二凸块1201,连接件121的内侧壁的顶部边缘设有与第二凸块1201相适配的第二缺口1213,连接件121的内侧壁设有与倾斜面相适配的倾斜凹槽1214,在组装时,将吸嘴120的第二凸块1201对应与连接件121的第二缺口1213对齐后并沿着第二缺口1213的方向推进吸嘴120,直至第二凸块1201脱离第二缺口1213后,旋转吸嘴120直至第二凸块1201卡进倾斜凹槽1214内,从而形成卡接固定,因第二凸块1201和倾斜凹槽1214配合时是倾斜配合的,因此在配合时,吸嘴120一直给连接件121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从而使得连接件121紧紧压紧在注油盖21上,进一步提高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密封性。拆卸时,将旋转吸嘴120至第二凸块1201对齐第二缺口1213时,停止转动,然后沿着第二缺口1213的反方向往外拉出吸嘴120,直至第二凸块1201完全脱离第二缺口1213时,便完成将吸嘴120拆卸。组装和拆卸只需旋转吸嘴120即可,使得组装和拆卸更为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第二凸块1201的倾斜面设有凸圆弧1202,倾斜凹槽1214对应设有与凸圆弧1202相适配的凹圆弧1215,在安装时,旋转吸嘴120直至凸圆弧1202卡进凹圆弧1215内,形成限位固定,避免吸嘴120和连接件121相互转动或者松动,进一步提高连接件121和吸嘴120的紧固性。凸圆弧1202和凹圆弧1215中的圆弧设计可以保证凸圆弧1202卡进凹圆弧1215中形成固定,又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主要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便可以将吸嘴120转动,同时,也减轻凸圆弧1202和凹圆弧1215相互磨损的程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包括阻气硅胶60,阻气硅胶60可拆卸设置于吸嘴120上,当不使用时,将阻气硅胶60插入吸嘴120内,阻气硅胶60的材质具有弹性,并且阻气硅胶60和吸嘴120采用螺纹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螺纹连接方式使得阻气硅胶60拆卸更为方便快捷;阻气硅胶60随着螺旋式螺纹的挤压,其张力越来越大,使得阻气硅胶60更紧密挤压于吸嘴120的内侧壁,使得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密封性更好。使用时将阻气硅胶60拆卸下来,使得电子雾化装置100内部形成一个气流流通的通道,从而使雾化产生的雾化气体从吸嘴120的中空腔体中扩散出来。
在一实施方式中,注油盖21设有多个环形的第四凸沿213,在一实施方式中,注油盖21设有多个环形的第四凸沿213,组装时,将注油盖21设有第四凸沿213的一端旋转插入储油壳体22内,注油盖21得材质可以为硅胶或者塑料,使得其具有弹性,当注油插入储油壳体22内时,多个凸沿更紧密地挤进于储油壳体22得内壁,提高密封性能。该固定方式不仅使得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结构设计更凑,还简单,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实施方式中,雾化组件23包括过腔管232和加热结构230,过腔管232的一端嵌设于加热结构230内,使得加热结构230对过腔管232起到加热的作用,过腔管232的另一端凸出于加热结构230,并插入第三通气孔211中,过腔管232的另一端限位于第三通气孔211内。
进一步地,注油盖21设有第一等高限位柱70和第二等高限位柱80,第一等高限位柱70、第二等高限位柱80和注油管212位于注油盖21的同一侧面,当将注油盖21盖合在储油壳体22上时,注油管212插入第二注油孔252内,第一等高限位柱70、第二等高限位柱80均压紧于储油棉25上,注油管212、过腔管232、第一等高限位柱70和所述第二等高限位柱80共同形成一个限位,对储油棉25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避免储油棉25注油后坍塌。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子雾化装置100还包括供电组件50,供电组件50包括管状的电池壳体51、电池52、咪头开关53和咪头密封圈54,电池壳体51设置于外壳体11的腔体内,电池52设置于电池壳体51的腔体内,咪头开关53设置于咪头密封圈54的通孔上,咪头密封圈54塞进并挤紧于电池壳体51的一端的内侧壁,注油结构20设置于电池壳体51远离咪头密封圈54的另一端内,即咪头密封圈54和注油结构20分别设置于电池壳体51的相对两端上。具体地,注油结构20包括储油壳体22,而储油壳体22包括管状的油杯220和发热丝密封圈221,发热丝密封圈221为中空结构,发热丝密封圈221的一端塞进并挤紧于油杯220的底部的内侧壁,发热丝密封圈221的另一端塞进并挤紧于电池壳体51远离咪头密封的另一端内,且限位于电池52,咪头密封圈54和发热丝密封圈221分别设置于电池壳体51的相对两端上形成对电池52的夹紧固定,发热丝的导电线穿过发热丝密封圈221的走线孔与电池52实现电连接,发热丝密封圈221分别与油杯220和电池壳体51连接均采用同样的卡接方式连接,卡接方式使得组装和拆卸更为方便。咪头密封圈54和发热丝密封圈221的材质采用胶类,使得其具有弹性,因此咪头密封圈54和发热丝密封圈221夹紧电池52时不会损坏电池52,起到保护电池52和固定电池52的作用。
进一步地,咪头密封圈54的中心处设有贯穿的阶梯孔,阶梯孔包括孔径依次变大的第一内孔、第二内孔、第三内孔和第四内孔,咪头开关53固定于第二内孔的凹槽内,电池52的一端固定于第四内孔内,第四内孔的侧壁设有多个第三缺口540,使得第一内孔与电池壳体51的腔体相通,使得气流可以从第四内孔流向电池壳体51的腔体,发热丝密封圈221夹持电池52的一端的侧壁也设有多个第四缺口2210,使得气流从第四内孔流向电池壳体51的腔体,再从电池壳体51的腔体流向发热丝密封圈221的中空部,形成电子雾化装置100整个气流通道。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咪头密封圈54、发热丝密封圈221和吸嘴密封圈122的材质可以为硅胶、橡胶或树脂类等胶。提高咪头密封圈54、发热丝密封圈221和吸嘴密封圈122的密封性能。
电子雾化装置100工作原理,当用户吸吸嘴120,因气流通道是贯通的,气流便从壳体端部的第四通孔流向咪头开关53,且咪头开关53与第二内孔的凹槽接触处是具有缝隙的,气流从缝隙经过,当然为了气流能更好流入电子雾化装置100的腔体内,可以在咪头密封圈54设有第五通气孔,使得气流同时从缝隙和第五通气孔经过,咪头开关53感应到气流速度的变化,然后控制电池52给加热丝2301供电,加热丝2301供电后,开始雾化,雾化产生的雾化气体经过腔管232、注油盖21的第三通气孔211、吸油棉123的内孔的通气孔流向吸嘴120的中空腔体,从而从吸嘴120的中空腔体孔向外界扩散。该电子雾化装置100的完整气流通道依次是外壳体11的第四通气孔250、缝隙和第五通孔、第四内孔、第三缺口540、电池壳体51的腔体、第四缺口2210、发热丝密封圈221的内孔、加热丝2301的内孔、过腔管232的管腔、注油盖21的第三通气孔211、吸油棉123的内孔和吸嘴120的中空腔体。其中,通气管道包括吸油棉123的内孔和吸嘴120的中空腔体,吸油棉123的内孔与吸嘴120的中空腔体相互贯通。
电子雾化装置100组装,将储油棉25套设于加热结构230上,将组装后的部件完全塞进油杯220内,将发热丝密封圈221塞进油杯220的一端部,然后注油盖21盖设于油杯220的另一端,完成注油结构20的组装;接着,将电池52放入电池壳体51内,将咪头开关53固定在咪头密封圈54内,然后将已固定咪头开关53的咪头密封圈54的一端安装在电池壳体51的一端,将已组装好的注油结构20的发热丝密封圈221安装在电池壳体51的另一端,然后将已组装好的整体部件放进外壳体11内,将连接件121固定在外壳体11的内侧壁内,此时,连接件121与外壳体11的另一端的内侧壁形成一个限位空间,固定已组装好的整体部件;再接着,吸油棉123固定在吸嘴密封圈122内,将已固定有吸油棉123的吸嘴密封圈122固定在吸嘴120内,完整吸嘴结构12的组装,将吸嘴结构12的吸嘴密封圈122卡接于连接件121内,然后将装饰外套40套设于外壳体11上,再将吸嘴帽13盖设于连接件121上,吸嘴帽13覆盖吸嘴120,完成整个电子雾化装置100的组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管状的外壳体;
吸嘴结构,所述吸嘴结构包括中空的吸嘴和中空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卡接于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内,所述吸嘴的一端卡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内侧壁上,所述吸嘴的另一端凸出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吸嘴的中空腔体与所述连接件的中空腔体相贯通;
吸嘴帽,所述吸嘴帽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其中,
当所述吸嘴帽呈第一状态时,所述吸嘴帽盖设于所述吸嘴上;
当所述吸嘴帽呈第二状态时,所述吸嘴帽套于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凸沿和环形的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凹槽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边缘上,所述第一凸沿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和所述外壳体之间,所述吸嘴帽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相适配的卡块,所述卡块卡进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内,形成卡接固定,所述第一凸沿的一端面压紧于所述外壳体的端面上,所述吸嘴帽的端部压紧于所述第一凸沿的另一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边缘设有环形的第二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凹槽与所述卡块相适配,所述卡块卡进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内,形成卡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环形的第二凸沿,所述第二凸沿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边缘上,所述外壳体靠近所述吸嘴的一端的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凸沿相适配的第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凸沿旋转卡进所述第三定位凹槽内,形成卡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沿设有多个第一缺口,所述连接件设有多个与所述缺口相适配的第一凸块,每一所述第一凸块旋转卡进每一所述第一缺口内,形成卡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装饰外套,所述装饰外套套设于所述外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边缘设有环形的限位槽,所述装饰外套对应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旋转卡进所述限位槽内,形成限位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帽设有多个环形分布的第一通孔,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装饰片,所述装饰片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围成的中心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远离所述吸嘴的一端部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吸嘴结构设有通气管道,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外壳体的腔体贯通,所述通气管道分别与所述外壳体的腔体和多个所述第一通孔贯通。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供电组件、注油结构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注油结构的雾化件电连接,所述供电组件和所述注油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壳体组件的吸嘴结构压紧于所述注油结构上。
CN202322843409.7U 2023-10-20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21307252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307252U true CN221307252U (zh) 2024-07-12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13290U (zh) 雾化组件
CN206821974U (zh) 电子烟
CN206866632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0158009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8129431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92961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03736222A (zh) 一种过滤器及带有该过滤器的口罩
CN112704272A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雾化芯组件、发热组件和操作方法
CN221307252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124311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7426564A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1888927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6821786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531655U (zh) 电子雾化器
CN215347023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759144U (zh) 雾化器和电子烟
WO2020238608A1 (zh) 储液组件、烟弹及其电子烟
CN216821785U (zh) 一种雾化芯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21265235U (zh) 主机、雾化杯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08490836U (zh) 导电接触结构和雾化核心及电子烟
CN206994428U (zh) 一种雾化器
CN111317183A (zh) 一种防冷凝液渗漏的方法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1458861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02021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18423709U (zh) 雾化装置及吹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