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6547U -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6547U
CN221076547U CN202322653846.2U CN202322653846U CN221076547U CN 221076547 U CN221076547 U CN 221076547U CN 202322653846 U CN202322653846 U CN 202322653846U CN 221076547 U CN221076547 U CN 2210765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wind
wire coil
electromagnetic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538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曹然
林高伟
金立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538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765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65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65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设有安装孔的壳体、固定于安装孔处的面板支架、安装于面板支架的面板、以及位于面板下方的电磁线盘,面板凸出于壳体布置,面板与电磁线盘之间的安装孔处形成有积热腔,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架和绕设于线盘架的电磁线圈,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设于壳体内部的散热风扇,面板支架和/或线盘架设有导风组件,以在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和积热腔之间形成导风通道。通过导风组件和导风通道,保证气流顺利从散热风扇出风口导流至积热腔处,增加积热腔处空气对流,使积热腔有效散热,避免面板和电磁线盘温升过高,从而保证电磁烹饪器具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电器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用户对生活电器的使用感受要求随之提高,在电磁烹饪器具,如电磁炉中,为了提升用户使用感受,保证电磁炉工作效率,对电磁炉的面板会进行高度抬升,以使加热区域凸显,保证锅具的放置位置准确,从而对锅具实现高效加热。而为了保证电磁线盘对于锅具的加热能够处在有效的磁场范围内,在面板抬升的前提下,电磁线盘在电磁炉内部的设置位置也会同步提升。
但现有电磁炉结构中,通常设有散热部件对电磁炉内部进行散热,避免内部各部件在工作过程中温升过高而导致使用不稳定,降低电磁炉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但在将电磁线盘抬高一定距离后,散热部件提供的散热气流大部分集中于电磁线盘的下方,气流高度未抬升,导致电磁线盘上方风量较少,空气对流效果差,电磁炉在连续工作时面板支架上方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去,热量积聚形成积热腔,从而造成面板和电磁线盘温升过高,影响电磁炉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解决了电磁烹饪器具面板及电磁线盘温升过高而工作效率低,工作性能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设有安装孔的壳体、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处的面板支架、安装于所述面板支架的面板、以及位于所述面板下方的电磁线盘,所述面板凸出于所述壳体布置,所述面板与所述电磁线盘之间的所述安装孔处形成有积热腔,所述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架和绕设于所述线盘架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散热风扇,所述面板支架和/或所述线盘架设有导风组件,以在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和所述积热腔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本申请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具体包括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面板支架内侧的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具有与所述面板支架固连的第一定位端、朝向所述线盘架延伸的第一自由端、及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自所述第一定位端向所述第一自由端倾斜向上延伸,以将风导流至所述积热腔。
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面板支架的两个挡风件,且所述挡风件具有位于所述面板支架的内圈的内延段,所述导风通道包括位于两个所述内延段之间的第一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流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上方。
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面板支架的两个挡风件,且所述挡风件具有位于所述面板支架的内圈的内延段,所述第一导流件构成至少部分所述内延段。
所述线盘架设有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具有与所述线盘架固连的第二定位端、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自所述第二定位端向所述第二自由端倾斜向下延伸,以将风导流至所述积热腔。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面板支架外周的挡风件,所述挡风件包括内延段、外延段以及连接所述内延段和所述外延段且位于所述面板支架下方的下延段,所述内延段一端与所述面板支架固连、另一端朝向所述线盘架延伸,所述外延段一端与所述面板支架固连、另一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所述下延段的顶端与所述面板支架固连、下部向下延伸。
所述挡风件与所述面板支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所述面板支架设有两个所述挡风件,两个所述挡风件之间的周向距离大于所述散热风扇的外径。
所述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面板支架的下方,所述导风通道包括位于两个所述内延段之间的第一导风通道、及位于两个所述外延段之间的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向下的投影覆盖所述电路板的部分区域。
所述内延段向内延伸并形成向内张开的扩口结构,所述外延段向外延伸并形成向外张开的扩口结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导风组件引导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通过导风通道到达积热腔,对面板及电磁线盘进一步实现散热效果。首先,面板通过面板支架凸出于壳体,将加热区域显性化,方便用户将锅具等需加热器皿准确放置,避免锅具放偏,同时对壳体其他区域的耐热性要求降低,从而降低制作成本;其次,凸出的面板较原有高度抬升,出现积热腔,为避免面板温升过高,通过散热风扇及导风组件将气流引导至积热腔,对面板实现进一步散热,导风组件对散热风扇吹出的风集中引流,避免气流过度向四周分散或向下流动,从而实现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导风通道形成于出风口和积热腔之间,保证气流顺利从散热风扇出风口导流至积热腔处,增加积热腔处空气对流,使积热腔有效散热,避免面板和电磁线盘温升过高,从而保证电磁烹饪器具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通过第一导流件在面板支架处对散热风扇吹出的风进行导流,由于散热风扇的位置相对靠下,通过第一定位端向第一自由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导流面,第一导流件将气流通过向上倾斜的第一导流面实现向上引流,将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向上引流至积热腔,加速积热腔的热量散失,对积热腔进行有效降温,避免面板温升过高,进一步保证电磁烹饪器具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挡风件阻挡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由于气流有着向压强更小的方向流动的趋势,为避免气流四散而无法流向积热腔,通过挡风件对有向四周扩散趋势的气流形成阻挡,有效将气流集中,有利于提升对积热腔的降热效率,且进一步通过位于面板支架内圈的内延段对气流形成导向,引导气流向着面板方向流动,提升散热风扇对面板的散热作用;同时,设置第一导流件位于第一导风通道上方,第一挡风件与第一导流件结合,将气流集中,且第一导流件的第一导流面对气流有向下引流效果,将散热风扇吹出的气流高度抬升,加强其对积热腔的散热效果,实现对面板支架上方的有效散热降温,避免面板温升过高。
(4).通过设置第一导流件构成部分内延段,在挡风件将气流聚拢,第一导流件对聚拢的气流进行导流的同时,通过内延段尤其是第一导流件倾斜形成的第一导流面将气流向内且向上引流,避免气流经挡风件聚拢后向下散开,通过第一导流面将挡风件聚集的气流第一时间向上形成向上引导,使更多气流吹向面板,对面板支架上方的积热腔实现有效降温,避免面板温升过高,从而保证电磁烹饪器具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5).通过第二导流件在线盘架处对散热风扇吹出的风进行导流,由于散热风扇的位置靠下,通过第二定位端向第二自由端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导流面,且第二自由端朝向出风口方向,第二导流件对气流通过向下倾斜的第二导流面实现阻挡,避免气流向下扩散,从而对气流形成向上的流向引导,将散热风扇吹出气流进一步集中到电磁线盘上方,从而使部分气流流动至电磁线盘的上方,对电磁线盘进行降温,进一步保证电磁烹饪器具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6).通过设置挡风件对散热风扇吹出的风形成阻挡,避免气流四散,从而实现初步引流,避免气流分散至挡风件外侧,挡风件的内延段、外延段和下延段,从不同方向实现对气流的阻挡,加强挡风效果,使得出风口的风尽可能多地朝向电磁线盘和面板流动;挡风件与第一导流件或第二导流件配合时,进一步通过第一导流件和第二导流件将集中的气流引导至积热腔,从而实现对面板和电磁线盘的散热效果,进一步保证电磁烹饪器具的工作可靠性。
(7).挡风件与面板支架一体成型,避免在电磁烹饪器具内部对挡风件进行单独组装,由于挡风件设于面板支架,而面板支架周围设有电磁线盘、散热风扇等组件,对挡风件进行单独安装操作空间较小,与面板支架一体成型的挡风件能够减少安装步骤、降低安装难度,且挡风件加工难度低,便于生产使用。
(8).两个挡风件在不同方向实现对气流的阻挡,将散热风扇吹出的风集中,便于对气流进行集中引导,从而提高对积热腔的散热效率;两个挡风件的周向距离大于散热风扇的外径,气流从出风口吹出时,开始向四周扩散,设置周向距离更大的两个挡风件,有利于对初步扩散的气流进行聚集,加强挡风件对气流的集中效果,从而使得尽可能多的气流流向积热腔,实现对面板和电磁线盘的散热效果。
(9).通过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将部分气流引导至电路板处,进一步对电路板进行散热。在电磁烹饪器具工作过程中,电路板各元器件始终实行电路控制,尤其电路板逐渐小型化,各个元器件安装紧凑,提高了对电路板的散热需求,设置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向下的投影覆盖至电路板的部分区域,在通过导风组件对积热腔进行降温散热的同时,同时实现对电路板的散热,进一步扩展导风组件的实用性并进一步增强其应用效果,从而保证电磁烹饪器具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10).首先,外延段距离散热风扇更近,外延段首先对出风口的气流形成集中引导,其向外张开的扩口结构使得尽量多的气流沿外延段流向导风通道,完成对气流尽可能多地聚集;其次,内延段位于面板支架与线盘架之间,内延段向内张开的扩口结构使得外延段集中的气流尽可能多的向着面板与电磁线盘的方向流动,扩口结构使得沿内延段的延伸方向空间逐渐增大,气体压强减小,有利于气体向内快速流通,从而进一步加强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磁烹饪器具的爆炸图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挡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面板支架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面板、21-面板支架;3-导风组件、31-第一导流件、311-第一定位端、312-第一自由端、313-第一导流面、32-挡风件、321-内延段、322-第一导风通道、323-外延段、324-第二导风通道,325-下延段;4-电磁线盘;5-散热风扇、51-出风口;6-电路板;7-显示板;8-钢化玻璃;9-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包括设有安装孔的壳体1、固定于安装孔处的面板支架21、安装于面板支架21的面板2、以及位于面板2下方的电磁线盘4,面板2凸出于壳体1布置,面板2与电磁线盘4之间的安装孔处形成有积热腔,电磁线盘4包括线盘架和绕设于线盘架的电磁线圈,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部的散热风扇5,面板支架21和/或线盘架设有导风组件3,以在散热风扇5的出风口51和积热腔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电磁烹饪器具主要部件由壳体1、面板2、钢化玻璃8、面板支架21、电路板6、显示板7、电磁线盘4、散热风扇5、电源线9等组成。通过设置导风组件3引导散热风扇5吹出的气流通过导风通道到达积热腔,对面板2及电磁线盘4进一步实现散热效果。首先,面板2通过面板支架21凸出于壳体1,将加热区域显性化,方便用户将锅具等需加热器皿准确放置,避免锅具放偏,同时对壳体1其他区域的耐热性要求降低,从而降低制作成本;其次,凸出的面板2较原有高度抬升,出现积热腔,为避免面板2温升过高,通过散热风扇5及导风组件3将气流引导至积热腔,对面板2实现进一步散热,导风组件3对散热风扇5吹出的风集中引流,避免气流过度向四周分散或向下流动,从而实现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导风通道形成于出风口51和积热腔之间,保证气流顺利从散热风扇5出风口51导流至积热腔处,增加积热腔处空气对流,使积热腔有效散热,避免面板2和电磁线盘4温升过高,从而保证电磁烹饪器具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所示,导风组件3包括设于面板支架21内侧的第一导流件31,第一导流件31具有与面板支架21固连的第一定位端311、朝向线盘架延伸的第一自由端312、及第一导流面313,第一导流面313自第一定位端311向第一自由端312倾斜向上延伸,以将风导流至积热腔。
通过第一导流件31在面板支架21处对散热风扇5吹出的风进行导流,由于散热风扇5的位置相对靠下,通过第一定位端311向第一自由端312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导流面313,第一导流件31将气流通过向上倾斜的第一导流面313实现向上引流,将散热风扇5吹出的气流向上引流至积热腔,加速积热腔的热量散失,对积热腔进行有效降温,避免面板2温升过高,进一步保证电磁烹饪器具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实施方式对于第一导流件31与面板支架21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31与面板支架21分体成型,并通过胶粘等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或者通过卡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固定于面板支架2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件31与面板支架21一体成型,以省却后期的装配工序。
而且本实施方式对于第一导流面313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面313呈斜面布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面313呈弧形。
如图5所示,导风组件3还包括设于面板支架21的两个挡风件32,且挡风件32具有位于面板支架21的内圈的内延段321,导风通道包括位于两个内延段321之间的第一导风通道322,第一导流件31位于第一导风通道322的上方。
通过设置挡风件32阻挡散热风扇5吹出的气流,由于气流有着向压强更小的方向流动的趋势,为避免气流四散而无法流向积热腔,通过挡风件32对有向四周扩散趋势的气流形成阻挡,有效将气流集中,有利于提升对积热腔的降热效率,且进一步通过位于面板支架21内圈的内延段321对气流形成导向,引导气流向着面板2方向流动,提升散热风扇5对面板2的散热作用;同时,设置第一导流件31位于第一导风通道322上方,第一挡风件32与第一导流件31结合,将气流集中,且第一导流件31的第一导流面313对气流有向下引流效果,将散热风扇5吹出的气流高度抬升,加强其对积热腔的散热效果,实现对面板支架21上方的有效散热降温,避免面板2温升过高。
如图4所示,导风组件3还包括设于面板支架21的两个挡风件32,且挡风件32具有位于面板支架21的内圈的内延段321,第一导流件31构成至少部分内延段321。
通过设置第一导流件31构成部分内延段321,在挡风件32将气流聚拢,第一导流件31对聚拢的气流进行导流的同时,通过内延段321尤其是第一导流件31倾斜形成的第一导流面313将气流向内且向上引流,避免气流经挡风件32聚拢后向下散开,通过第一导流面313将挡风件32聚集的气流第一时间向上形成向上引导,使更多气流吹向面板2,对面板支架21上方的积热腔实现有效降温,避免面板2温升过高,从而保证电磁烹饪器具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线盘架设有第二导流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导流件具有与线盘架固连的第二定位端、朝向出风口5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二导流面,第二导流面自第二定位端向第二自由端倾斜向下延伸,以将风导流至积热腔。
通过第二导流件在线盘架处对散热风扇5吹出的风进行导流,由于散热风扇5的位置靠下,通过第二定位端向第二自由端倾斜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导流面,且第二自由端朝向出风口51方向,第二导流件对气流通过向下倾斜的第二导流面实现阻挡,避免气流向下扩散,从而对气流形成向上的流向引导,将散热风扇5吹出气流进一步集中到电磁线盘4上方,从而使部分气流流动至电磁线盘4的上方,对电磁线盘4进行降温,进一步保证电磁烹饪器具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而且本实施方式对于第二导流面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面呈斜面布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流面呈弧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所示,导风组件3包括至少部分设于面板支架21外周的挡风件32,挡风件32包括内延段321、外延段323以及连接内延段321和外延段323且位于面板支架21下方的下延段325,内延段321一端与面板支架21固连、另一端朝向线盘架延伸,外延段323一端与面板支架21固连、另一端朝向出风口51延伸,下延段325的顶端与面板支架21固连、下部向下延伸。
通过设置挡风件32对散热风扇5吹出的风形成阻挡,避免气流四散,从而实现初步引流,避免气流分散至挡风件32外侧,挡风件32的内延段321、外延段323和下延段325,从不同方向实现对气流的阻挡,加强挡风效果,使得出风口51的风尽可能多地朝向电磁线盘4和面板2流动;挡风件32与第一导流件31或第二导流件配合时,进一步通过第一导流件31和第二导流件将集中的气流引导至积热腔,从而实现对面板2和电磁线盘4的散热效果,进一步保证电磁烹饪器具的工作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挡风件32与面板支架21分体成型。挡风件32通过胶粘等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或者通过卡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固定于面板支架21。
优选地,挡风件32与面板支架2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挡风件32与面板支架21一体成型,避免在电磁烹饪器具内部对挡风件32进行单独组装,由于挡风件32设于面板支架21,而面板支架21周围设有电磁线盘4、散热风扇5等组件,对挡风件32进行单独安装操作空间较小,与面板支架21一体成型的挡风件32能够减少安装步骤、降低安装难度,且挡风件32加工难度低,便于生产使用。
优选地,如图7所示,面板支架21设有两个挡风件32,两个挡风件32之间的周向距离大于散热风扇5的外径。
两个挡风件32在不同方向实现对气流的阻挡,将散热风扇5吹出的风集中,便于对气流进行集中引导,从而提高对积热腔的散热效率;两个挡风件32的周向距离大于散热风扇5的外径,气流从出风口51吹出时,开始向四周扩散,设置周向距离更大的两个挡风件32,有利于对初步扩散的气流进行聚集,加强挡风件32对气流的集中效果,从而使得尽可能多的气流流向积热腔,实现对面板2和电磁线盘4的散热效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6所示,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电路板6,电路板6位于面板支架21的下方,导风通道包括位于两个内延段321之间的第一导风通道322、及位于两个外延段323之间的第二导风通道324,第一导风通道322和第二导风通道324向下的投影覆盖电路板6的部分区域。
通过第一导风通道322和第二导风通道324将部分气流引导至电路板6处,进一步对电路板6进行散热。在电磁烹饪器具工作过程中,电路板6各元器件始终实行电路控制,尤其电路板6逐渐小型化,各个元器件安装紧凑,提高了对电路板6的散热需求,设置第一导风通道322和第二导风通道324向下的投影覆盖至电路板6的部分区域,在通过导风组件3对积热腔进行降温散热的同时,同时实现对电路板6的散热,进一步扩展导风组件3的实用性并进一步增强其应用效果,从而保证电磁烹饪器具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7所示,内延段321向内延伸并形成向内张开的扩口结构,外延段323向外延伸并形成向外张开的扩口结构。
首先,外延段323距离散热风扇5更近,外延段323首先对出风口51的气流形成集中引导,其向外张开的扩口结构使得尽量多的气流沿外延段323流向导风通道,完成对气流尽可能多地聚集;其次,内延段321位于面板支架21与线盘架之间,内延段321向内张开的扩口结构使得外延段323集中的气流尽可能多的向着面板2与电磁线盘4的方向流动,扩口结构使得沿内延段321的延伸方向空间逐渐增大,气体压强减小,有利于气体向内快速流通,从而进一步加强散热效率。
本申请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设有安装孔的壳体、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处的面板支架、安装于所述面板支架的面板、以及位于所述面板下方的电磁线盘,所述面板凸出于所述壳体布置,所述面板与所述电磁线盘之间的所述安装孔处形成有积热腔,所述电磁线盘包括线盘架和绕设于所述线盘架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支架和/或所述线盘架设有导风组件,以在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口和所述积热腔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面板支架内侧的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具有与所述面板支架固连的第一定位端、朝向所述线盘架延伸的第一自由端、及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自所述第一定位端向所述第一自由端倾斜向上延伸,以将风导流至所述积热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面板支架的两个挡风件,且所述挡风件具有位于所述面板支架的内圈的内延段,所述导风通道包括位于两个所述内延段之间的第一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流件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面板支架的两个挡风件,且所述挡风件具有位于所述面板支架的内圈的内延段,所述第一导流件构成至少部分所述内延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盘架设有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具有与所述线盘架固连的第二定位端、朝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自由端、及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自所述第二定位端向所述第二自由端倾斜向下延伸,以将风导流至所述积热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面板支架外周的挡风件,所述挡风件包括内延段、外延段以及连接所述内延段和所述外延段且位于所述面板支架下方的下延段,所述内延段一端与所述面板支架固连、另一端朝向所述线盘架延伸,所述外延段一端与所述面板支架固连、另一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延伸,所述下延段的顶端与所述面板支架固连、下部向下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风件与所述面板支架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板支架设有两个所述挡风件,两个所述挡风件之间的周向距离大于所述散热风扇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烹饪器具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面板支架的下方,所述导风通道包括位于两个所述内延段之间的第一导风通道、及位于两个所述外延段之间的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向下的投影覆盖所述电路板的部分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延段向内延伸并形成向内张开的扩口结构,所述外延段向外延伸并形成向外张开的扩口结构。
CN202322653846.2U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Active CN2210765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3846.2U CN221076547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53846.2U CN221076547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6547U true CN221076547U (zh) 2024-06-04

Family

ID=91262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53846.2U Active CN221076547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765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48767B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21076547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20192746U (zh) 烹饪设备
CN203615403U (zh) 高效散热的电磁炉
CN212511293U (zh) 电磁炉
CN212408761U (zh) 电磁炉
CN210951424U (zh) 电磁炉
CN210891802U (zh) 用于烹饪装置的门体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09026877U (zh) 一种具有导风结构的电磁炉底座
CN218209717U (zh) 电磁炉
CN212996006U (zh) 烹饪器具的底壳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21930528U (zh) 双风道降温结构及电热器
CN214745945U (zh) 一种风幕电磁灶
CN211408604U (zh) 烹饪器具
CN218738468U (zh) 一种光波炉用锅体组件及光波炉
CN221180174U (zh) 底座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3940528U (zh) 一种煎烤炉、餐桌及厨用加热系统
CN213395439U (zh) 烹饪器具
CN217235685U (zh) 一种双风扇高效散热的电磁炉底座
CN221888071U (zh) 一种炒菜炉
CN117606055A (zh) 底座组件及具有底座组件的家用电器
CN215723406U (zh) 超薄电陶炉
CN216822995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474488U (zh) 一种可视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219367708U (zh) 一种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