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74067U - 车梯 - Google Patents

车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74067U
CN221074067U CN202322657088.1U CN202322657088U CN221074067U CN 221074067 U CN221074067 U CN 221074067U CN 202322657088 U CN202322657088 U CN 202322657088U CN 221074067 U CN221074067 U CN 221074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dder
rail
connecting piece
ladder fram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570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磊
刘丽静
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ze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ze Power Group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ze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ze Power Group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74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74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铁路接触网安装和检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梯,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梯框、梯架、底座和行走轮,梯框可升降地安装于梯架;梯架包括多个连接的杆件,任意两相邻的杆件之间的连接件包括能够扣合在一起以包裹连接位置的连接件分体,连接件分体与连接位置之间通过贯穿的锁紧件锁紧;行走轮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借助行走轮沿轨顶的滚动车梯沿钢轨的延伸方向运动。通过分体设计的连接件,使得连接分体横向方便地扣合、分离,以此实现对连接分体之间的多个杆件的固定,无需从连接件的端部装入、装出杆件,大大提升了安装、拆卸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车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铁路施工机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梯。
背景技术
铁路接触网的安装、检修等施工时,通常需要借助车梯爬到高处。同时,铁路旁边的交通状况差,基本没有道路可行,铁路周边可能会是任何地貌(如山区、沙漠等)交通工具不便同行,此时只能通过人力将提车运输至需要施工的位置,通常采用的做法是,将提车设计为可拆卸的多个零件,人力运输未组装的多个零件到施工现场后再行组装,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95757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其至少存在的技术问题有:构成爬架的端头与端头之间先搭接然后使用螺栓连接,该安装方式对端头与端头之间的相对位置有要求,亦即一端头的凹陷位置与另一端头的凹陷位置为能够贴合的平面(该专利的图4示出),不利于安装;同时,在运输时,端头的平面容易挤压、碰撞而发生变形,使得不能满足上述贴合要求,此时,进一步提升安装的困难、甚至无法安装,或者,通过螺栓强行安装,原本应该贴合的平面之间不能贴合而搭接不到位,影响整体的连接强度。
因此,亟需研制一种车梯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安装困难、安装后存在的连接强度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梯,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梯框、梯架、底座和行走轮,其中:
所述梯框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梯架;
所述梯架包括多个连接的杆件,任意两相邻的杆件之间的连接件包括能够扣合在一起以包裹连接位置的连接件分体,所述连接件分体与所述连接位置之间通过贯穿的锁紧件锁紧;
所述行走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借助所述行走轮沿轨顶的滚动所述车梯沿钢轨的延伸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梯架包括沿钢轨的延伸方向前后对称布置的两个爬梯,所述两个爬梯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第一端可拆卸安装于两个所述爬梯中的一者,所述加强杆的第二端可拆卸安装于两个所述爬梯中的另一者。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杆通过C型扣销与所述爬梯连接,所述C型扣销包括:
固定件,具有连接端和卡扣端,所述连接端形成适于与所述爬梯连接的结构,所述卡扣端形成具有开口的C型卡槽;
活动件,在封堵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可运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其中:
在所述封堵位置下,所述活动件对所述C型卡槽的开口至少部分封堵;
在所述避让位置下,所述活动件对所述C型卡槽的开口完全无封堵,或者,减小所述封堵的程度;
弹性件,提供将所述活动件保持在所述封堵位置的弹性力,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C型卡槽的开口的侧面形成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到所述连接端的距离沿远离所述C型卡槽的开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杆包括水平布置的水平加强杆和倾斜布置的倾斜加强杆。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斜加强杆和/或所述倾斜斜加强杆为绝缘杆。
进一步地,还包括抓轨器,所述底座横向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抓轨器能够夹持于轨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制动自锁件,所述行走轮通过所述制动自锁件能够锁止在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杆件包括纵杆和横杆,其中:
所述连接件具有沿直线延伸的贯通孔和自所述贯通孔横向延伸的侧向孔,分别用于套装在所述纵杆的杆段和套装所述横杆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纵杆和/或所述横杆为绝缘杆;
所述梯架高度方向上由两个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所述纵杆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梯框、梯架、底座和行走轮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梯框提供一个框架,并通过梯架可将梯框置于到合适高度(如6.2米),用户可沿梯架上下攀爬,爬到梯框后可对梯框附近的接触网进行安装、检修等作业,在用户的推动或者(电机等)的驱动下行走轮沿轨顶滚动,可将车梯移动至需要施工的位置;
通过分体设计的连接件,使得连接分体横向方便地扣合、分离,以此实现对连接分体之间的多个杆件的固定,无需从连接件的端部装入、装出杆件,大大提升了安装、拆卸的便利性,避免采用搭接方式造成的安装困难、一旦搭接平面发生变形而造成的搭接不到位无法保证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申请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申请。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申请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来描述和解释本申请。
图1为车梯一实施例通过抓轨器夹持于钢轨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区域Z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区域Z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区域Z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区域Z4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C型扣销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车梯;
11、梯框;111、高度调节孔;
12、梯架;121、爬梯;1211、纵杆;1212、横杆;1213、连接件;12131、连接分体;12132、贯通孔;12133、侧向孔;1214、锁紧件;
13、底座;
14、行走轮;141、自锁孔;
15、加强杆;151、水平加强杆;152、倾斜加强杆;
16、C型扣销;161、固定件;1611、连接端;1612、卡扣端;16121、C型卡槽;16122、开口;162、活动件;1621、导向部;
17、抓轨器;
18、制动自锁件;
19、连接件;
2、钢轨;21、轨顶;22、轨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A和/或B”表示所有可能的A与B的组合,比如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术语“至少一个A或B”或者“A和B中的至少一个”含义与“A和/或B”类似,可以包括只是A、只是B或者A和B;单数形式的术语“一个”、“这个”也可以包含复数形式;术语“内侧”、“外侧”、“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梯1,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梯框11、梯架12、底座13和行走轮14,其中:
梯框11可升降地安装于梯架12;
梯架12包括多个连接的杆件,任意两相邻的杆件之间的连接件1213包括能够扣合在一起以包裹连接位置的连接分体12131,连接分体12131与连接位置之间通过贯穿的锁紧件1214锁紧;
行走轮14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13,借助行走轮14沿轨顶21的滚动车梯1沿钢轨2的延伸方向运动。
梯框11、梯架12、底座13和行走轮14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梯框11提供一个框架,并通过梯架12可将梯框11置于到合适高度(如6.2米),用户可沿梯架12上下攀爬,爬到梯框11后可对梯框11附近的接触网进行安装、检修等作业,在用户的推动或者(电机等)的驱动下行走轮14沿轨顶21滚动,可将车梯1移动至需要施工的位置;车架包括多个连接的杆件,两相邻的杆件之间的连接件1213包括能够扣合在一起以包裹连接位置的连接分体12131,连接分体12131横向上可方便地安装和拆卸,避免采用搭接方式造成的安装困难、一旦搭接平面发生变形而造成的搭接不到位无法保证连接强度。
继续参见图1和图2,梯框11上沿高度方向开设多组高度调节孔111,每组高度调节孔111同高,可使用连接件1213穿过对应的高度调节孔111后固定于梯架12,从而实现高度调节。为了进一步方便调节,连接件1213可使用蝶形螺栓等无需借助工具即可进行安装、拆卸的零件。
继续参见图1,还需要说明的是,梯架12包括沿钢轨2的延伸方向前后对称布置的两个爬梯121,用户可自爬梯121进行爬上、爬下,方便使用,两个爬梯121的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提高了稳定程度,避免了车梯1(向钢轨2的前后方向)倾倒。
继续参见图1,车梯1的实施例还可包括加强杆15,加强杆15的第一端可拆卸安装于两个爬梯121中的一者,加强杆15的第二端可拆卸安装于两个爬梯121中的另一者,通过加强杆15可施加两爬梯121之间的拉力和/或压力,从而使得两爬梯121固定为一体,提高了强度和刚度,尤其是刚度的增加是极为有利,避免了车梯1受负载而发生的变形引起的晃动,保证了车梯1的安全作业。
加强杆15与爬梯121之间的一种可拆卸安装方式,加强杆15通过C型扣销16与爬梯121连接,继续参见图1、图3和图6,C型扣销16包括固定件161、在封堵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可运动地安装于固定件161的活动件162、将活动件162保持在封堵位置的弹性件(图中未画出)。
固定件161具有连接端1611和卡扣端1612,连接端1611形成适于与爬梯121连接的结构(如形成图示的缩颈部,以插装在爬梯121中),卡扣端1612形成具有开口16122的C型卡槽16121,以方便卡扣组成爬梯121的各杆件。
活动件162在封堵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可运动(图6中示意出活动件162可转动地安装,对应地该弹性件的一种方式为提供活动件162沿方向T转动的弹性力,弹性件可为扭簧、圆柱螺旋弹簧等)地安装于固定件161,在封堵位置下,活动件162对C型卡槽16121的开口16122至少部分封堵,加强杆15被活动件162封堵在C型卡槽16121内,避免加强杆15从C型卡槽16121内脱出;在避让位置下,活动件162对所述C型卡槽16121的开口16122完全无封堵,或者,减小封堵的程度,方便加强杆15完全打开或者至少部分打开的开口16122中脱出,方便拆卸。
弹性件提供将活动件162保持在封堵位置的弹性力,活动件162朝向C型卡槽16121的开口16122的侧面形成导向部1621,导向部1621到连接端1611的距离沿远离C型卡槽16121的开口16122的方向逐渐增大,对加强杆15滑入、滑出C型卡槽16121起导向作用。
还需要说明的是,加强杆15包括水平布置的水平加强杆151和倾斜布置的倾斜加强杆152,继续参见图1,从而可从水平方向、倾斜方向对车梯1进行强度、刚度的提高,进一步保证安全作业。
还需要说明的是,水平斜加强杆15和/或倾斜斜加强杆15为绝缘杆,以隔绝车梯1上方的接触网、施工用电(如发电机发的电)或者施工机具自带的电,提高放电性能。
车梯1的实施例还可包括抓轨器17,继续参见图1和图4,底座13横向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抓轨器17能够夹持于轨头22,通过抓轨器17的设置,可防止车梯1横向(钢轨2的横截面方向)上发生侧倾,进一步提高了作业安全。关于抓轨器17,其能够夹紧车梯1(如图示的底座13)的同时又能够夹紧轨头22,从而在钢轨2的横截面方向上对车梯1进行限位。抓轨器17的结构为本领域的通用技术,不再一一赘述,如本申请人申请的授权公告号为“CN218644211U”的实用新型专利。
车梯1又一实施例还可包括制动自锁件18,继续参见图1和图5,行走轮14通过制动自锁件18能够锁止在底座13,制动自锁件18的一种具体结构为自锁分度销,自锁分度销安装于底座13上,自锁分度销的作用杆能够伸出以穿入形成在行走轮14的自锁孔141,从而实现制动。
杆件的一种具体结构为,其可包括纵杆1211和横杆1212,继续参见图1和图3,连接件1213具有沿直线延伸的贯通孔12132和自贯通孔12132横向延伸的侧向孔12133,分别用于套装在纵杆1211的杆段外和套装横杆1212的端部外,扣合在一起的连接件1213大体呈“三通”结构,该分体设计的“三通”相比整体结构的三通至少具备如下便利:整体结构的三通的纵杆1211安装时只能从贯通孔12132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该纵杆1211通常具有较长的长度(如3.1米),整体结构的三通穿入、穿出长度大、操作困难;分体设计的连接件1213仅需要从侧面扣合在一起,将纵杆1211和横杆1212夹持在中部即可,大大减轻了安装、拆卸的难度,提高了安装、拆卸的效率,适合快速安装、拆卸的要求。
另外,纵杆1211和/或横杆1212为绝缘杆,进一步提升了车梯1的绝缘性能;梯架12高度方向上由两个通过连接件19连接的纵杆1211限定,对于纵杆1211满足的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少的节数,继续参见图1和图3,进一步提升安装、拆卸的便利性,两相连接的纵杆1211之间可通过螺栓等锁定,同时倾斜加强杆15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较低的那个梯架12的横杆1212,倾斜加强杆15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较高的那个梯架12的横杆1212,以此对两段式的纵杆1211进行加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车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梯框、梯架、底座和行走轮,其中:
所述梯框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梯架;
所述梯架包括多个连接的杆件,任意两相邻的杆件之间的连接件包括能够扣合在一起以包裹连接位置的连接件分体,所述连接件分体与所述连接位置之间通过贯穿的锁紧件锁紧;
所述行走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借助所述行走轮沿轨顶的滚动所述车梯沿钢轨的延伸方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梯架包括沿钢轨的延伸方向前后对称布置的两个爬梯,所述两个爬梯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第一端可拆卸安装于两个所述爬梯中的一者,所述加强杆的第二端可拆卸安装于两个所述爬梯中的另一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通过C型扣销与所述爬梯连接,所述C型扣销包括:
固定件,具有连接端和卡扣端,所述连接端形成适于与所述爬梯连接的结构,所述卡扣端形成具有开口的C型卡槽;
活动件,在封堵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可运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件,其中:
在所述封堵位置下,所述活动件对所述C型卡槽的开口至少部分封堵;
在所述避让位置下,所述活动件对所述C型卡槽的开口完全无封堵,或者,减小所述封堵的程度;
弹性件,提供将所述活动件保持在所述封堵位置的弹性力,所述活动件朝向所述C型卡槽的开口的侧面形成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到所述连接端的距离沿远离所述C型卡槽的开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包括水平布置的水平加强杆和倾斜布置的倾斜加强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加强杆和/或所述倾斜加强杆为绝缘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抓轨器,所述底座横向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抓轨器能够夹持于轨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制动自锁件,所述行走轮通过所述制动自锁件能够锁止在所述底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包括纵杆和横杆,其中:
所述连接件具有沿直线延伸的贯通孔和自所述贯通孔横向延伸的侧向孔,分别用于套装在所述纵杆的杆段和套装所述横杆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杆和/或所述横杆为绝缘杆;
所述梯架高度方向上由两个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的所述纵杆限定。
CN202322657088.1U 2023-09-28 车梯 Active CN221074067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74067U true CN221074067U (zh) 2024-06-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9395A (zh) 一种悬挂式空轨列车车体
CN221074067U (zh) 车梯
CN105620505A (zh) 导向复合式专用吸能结构及其在列车上的应用
CN112849187B (zh) 转向装置及磁悬浮车辆
CN212737925U (zh) 一种车用可折叠式抽拉梯
CN113650460B (zh) 一种悬架系统摆臂连接件及摆臂组件
CN112195700B (zh) 一种路政用的匝道加固防撞装置
CN210971390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车架
CN112429028A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贯通道
CN112026831B (zh) 防爬器传力结构、端部底架及轨道车辆
CN209082399U (zh) 一种防撞公路隔离栏
CN213799648U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贯通道
CN216185125U (zh) 一种轨道运输平板车
CN219601392U (zh) 车辆的车身及车辆
CN215474978U (zh) 防撞装置及车辆
CN219806797U (zh) 车身前部行人保护结构与车辆
CN212921409U (zh) 一种汽车防撞保险杠
CN220076190U (zh) 车辆前排座椅安装结构与车辆
CN218865440U (zh) 一种左右通用型25%偏置碰撞壁障
CN218754885U (zh) 路轨两用检修作业平台
CN216580431U (zh) 一种物流用具有防护结构的双后桥牵引汽车
CN216002163U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安装结构
CN210882322U (zh) 骨架式半挂车
CN216580417U (zh) 一种流动检测车车体
CN218398008U (zh) 一种用于城轨车辆受电弓检修的托载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