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49410U - 轻量化托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轻量化托架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49410U
CN221049410U CN202323286075.4U CN202323286075U CN221049410U CN 221049410 U CN221049410 U CN 221049410U CN 202323286075 U CN202323286075 U CN 202323286075U CN 221049410 U CN221049410 U CN 221049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kening
bushing
rubber
liner tube
hexago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2860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守明
陈守福
陈小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fud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fude Machinery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fud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fude Machin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49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49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量化托架总成。包括由6082铝材锻造的臂体、球头总成和后橡胶衬套,臂体一端设有六角棱柱,后橡胶衬套包括外支架、外衬管、中衬管、橡胶体,位于中衬管内的橡胶体内开设有六角内孔,六角棱柱吻合穿设在六角内孔内;位于外、中衬管间的橡胶体沿圆周交替设有两对称的第一减弱槽和两对称的第二减弱槽,第一、第二减弱槽径向截面分别呈两端向外弯折的长条状、圆形;其中一个第一减弱槽与外衬管间的橡胶体内设有弧形耳片,且该第一减弱槽内设有衬套插片,衬套插片呈向内弯曲的弧形片状且轴向两端伸出第一减弱槽并分别径向外延有凸沿。本结构质量轻、径向刚度、强度好,能提供更好的操纵性和舒适性。

Description

轻量化托架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托架总成。
背景技术
托架总成作为车辆悬挂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连接车辆的转向系统和车轮,并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其一般结构是:臂体一端通过橡胶衬套与车身连接,另一端通过球头与转向节连接,其作用是利用橡胶衬套的特性可缓解从路面传来的振动及冲击,确保操纵稳定性和整车舒适度。随着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汽车托架总成的特性对汽车特性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采用铸铁件、铸钢件制造的臂体,导致车辆整体重量较大,势必要进行减重设计。另一方面,为了有效的控制来自路面或者车轮的不平衡激励而引起的车身的震动,在设计时则需要橡胶衬套具有良好的径向刚度和扭转刚度。且传统臂体与橡胶衬套的连接多采用圆孔连接,当车辆处于急刹状态下会产生大幅扭转,造成衬套打转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轻量化托架总成,质量轻便、具有良好的径向刚度、强度,能够提供更好的操纵性和舒适性,降低疲劳失效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轻量化托架总成,包括L型的臂体、分别设于臂体两端的球头总成和后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采用6082铝材锻造成型,其与后橡胶衬套相连的一端设有六角棱柱;所述后橡胶衬套包括同轴布置的外支架、外衬管、中衬管以及设于外衬管与中衬管之间、中衬管内周壁上的的橡胶体,其中位于中衬管内的橡胶体内开设有与六角棱柱相吻合的六角内孔,所述六角棱柱穿设连接在六角内孔内;
位于外衬管与中衬管之间的橡胶体沿圆周交替开设有两个第一减弱槽和两个第二减弱槽,两个第一减弱槽、两个第二减弱槽分别关于六角内孔中心对称布置,第一减弱槽的径向截面呈两端向外弯折的长条状,第二减弱槽的径向截面呈圆形;其中一个第一减弱槽与外衬管之间的橡胶体内设有向内弯曲的弧形耳片,且该第一减弱槽内还设有衬套插片;所述衬套插片呈向内弯曲的弧形片状且其轴向两端伸出第一减弱槽并分别径向向外形成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所述衬套插片的内弧面与第一减弱槽靠内的侧壁贴靠,其外弧面与第一减弱槽靠外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
本结构改进臂体的材料,在满足轻量化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足够强度及刚度,提升操控感受和舒适感;同时后橡胶衬套与臂体连接采用六角状轮廓,解决车辆处于急刹状态产生大幅扭转造成衬套打转失效,并增设弧形耳片以及位于第一减弱槽内的条状衬套插片,改变衬套径向刚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轻量化托架总成中,所述六角棱柱的端部设有自外向内依次连通的锥形孔和直孔,所述锥形孔的孔壁上设有多条沿六角棱柱轴向延伸的开缝;所述六角棱柱内还插接有一个胀紧螺栓,所述胀紧螺栓包括圆锥头和螺纹杆,所述圆锥头与锥形孔相适配,所述螺纹杆与直孔螺纹配合,通过胀紧螺栓的旋入,使圆锥头向内推进并顶推锥形孔壁,致使锥形孔向外胀开并与六角内孔形成紧密配合。本结构可增加六角棱柱与六角内孔之间的连接牢固度,进一步规避衬套打转失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轻量化托架总成中,所述衬套插片采用天然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轻量化托架总成中,所述第一凸沿、第二凸沿均包括凸出于衬套插片外弧面的凸弧面,且第一凸沿的凸弧面两端还分别向外弯折有凸耳。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轻量化托架总成中,所述弧形耳片采用Q235冷轧板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轻量化托架总成中,所述外支架采用铝材6063制成,更进一步的减轻重量,实现轻量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结构采用铝材6082锻造臂体,即满足轻量化化要求,又满足足够强度及刚度,锻铝控制臂可以吸收更高能量的碰撞冲击,韧性好,由于重量轻,可以降低车身的重心,提升操控感受和舒适感。
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后橡胶衬套与臂体连接面轮廓形状,采用六角状轮廓取代传统的圆形轮廓,并配合设置在臂体六角棱柱内的胀紧结构,通过锥形孔、直孔、开缝、圆锥头、螺纹杆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六角棱柱向外胀紧后橡胶衬套的六角内孔,实现两者间的紧密配合,有效解决车辆处于急刹状态产生大幅扭转造成衬套打转失效。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橡胶衬套的橡胶体内增加弧形耳片,并在减弱槽内增加衬套插片,改变衬套径向刚度,提升整车操纵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所述后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所述后橡胶衬套与臂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所述衬套插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A-A剖切示意图。
图6为图4沿B-B剖切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所述六角棱柱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所述后橡胶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轻量化托架总成,包括L型的臂体1、分别设于臂体1两端的球头总成和后橡胶衬套2。所述臂体1采用6082铝材锻造成型,其与后橡胶衬套2相连的一端设有六角棱柱3;所述后橡胶衬套2包括同轴布置的外支架201、外衬管202、中衬管203以及设于外衬管202与中衬管203之间、中衬管203内周壁上的的橡胶体204。其中,外支架201采用铝材6063制成,位于中衬管203内的橡胶体204内开设有与六角棱柱3相吻合的六角内孔,所述六角棱柱3穿设连接在六角内孔内。六角状轮廓的设计使得后橡胶衬套2与臂体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和稳定,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和应力,解决车辆处于急刹状态产生大幅扭转造成衬套打转失效的问题。
位于外衬管202与中衬管203之间的橡胶体204沿圆周交替开设有两个第一减弱槽207和两个第二减弱槽208,两个第一减弱槽207、两个第二减弱槽208分别关于六角内孔中心对称布置,第一减弱槽207的径向截面呈两端向外弯折的长条状,第二减弱槽208的径向截面呈圆形;其中一个第一减弱槽207与外衬管202之间的橡胶体204内设有向内弯曲的弧形耳片205,所述弧形耳片205采用Q235冷轧板制成。
结合图2-图6,该第一减弱槽207内还设有采用天然橡胶制成的衬套插片206,所述衬套插片206呈向内弯曲的弧形片状且其轴向两端伸出第一减弱槽207并分别径向向外形成第一凸沿206a和第二凸沿206b,所述衬套插片206的内弧面与第一减弱槽207靠内的侧壁贴靠,其外弧面与第一减弱槽207靠外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一凸沿206a、第二凸沿206b均包括凸出于衬套插片206外弧面的凸弧面,且第一凸沿206a的凸弧面两端还分别向外弯折有凸耳206c。
通过在橡胶体204内开设两种不同形状的减弱槽并合理设计其布局方式,有效减弱衬套橡胶体204受力时所产生的内应力,预留受力变形空间,增加了后橡胶衬套2使用寿命。同时增加弧形耳片205和衬套插片206,改变后橡胶衬套2的刚性和抗扭强度,有助于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2
参照图7-图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六角棱柱3的端部设有自外向内依次连通的锥形孔302和直孔303,所述锥形孔302的孔壁上设有多条沿六角棱柱轴向延伸的开缝301;所述六角棱柱3内还插接有一个胀紧螺栓4,所述胀紧螺栓4包括圆锥头401和螺纹杆402,所述圆锥头401与锥形孔302相适配,所述螺纹杆402与直孔303螺纹配合。通过向内旋转胀紧螺栓4,带动圆锥头401不断向内并顶推锥形孔302,使锥形孔302的孔壁可向外胀开而与六角内孔形成紧密配合,增加其连接牢固度,避免打转。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但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6)

1.一种轻量化托架总成,包括L型的臂体、分别设于臂体两端的球头总成和后橡胶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采用6082铝材锻造成型,其与后橡胶衬套相连的一端设有六角棱柱;所述后橡胶衬套包括同轴布置的外支架、外衬管、中衬管以及设于外衬管与中衬管之间、中衬管内周壁上的橡胶体,其中位于中衬管内的橡胶体内开设有与六角棱柱相吻合的六角内孔,所述六角棱柱穿设连接在六角内孔内;
位于外衬管与中衬管之间的橡胶体沿圆周交替开设有两个第一减弱槽和两个第二减弱槽,两个第一减弱槽、两个第二减弱槽分别关于六角内孔中心对称布置,第一减弱槽的径向截面呈两端向外弯折的长条状,第二减弱槽的径向截面呈圆形;其中一个第一减弱槽与外衬管之间的橡胶的体内设有向内弯曲的弧形耳片,且该第一减弱槽内还设有衬套插片;所述衬套插片呈向内弯曲的弧形片状且其轴向两端伸出第一减弱槽并分别径向向外形成第一凸沿和第二凸沿,所述衬套插片的内弧面与第一减弱槽靠内的侧壁贴靠,其外弧面与第一减弱槽靠外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角棱柱的端部设有自外向内依次连通的锥形孔和直孔,所述锥形孔的孔壁上设有多条沿六角棱柱轴向延伸的开缝;所述六角棱柱内还插接有一个胀紧螺栓,所述胀紧螺栓包括圆锥头和螺纹杆,所述圆锥头与锥形孔相适配,所述螺纹杆与直孔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插片采用天然橡胶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沿、第二凸沿均包括凸出于衬套插片外弧面的凸弧面,且第一凸沿的凸弧面两端还分别向外弯折有凸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耳片采用Q235冷轧板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托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架采用铝材6063制成。
CN202323286075.4U 2023-12-04 轻量化托架总成 Active CN221049410U (zh)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49410U true CN221049410U (zh) 2024-05-3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72245B1 (ko) 완충기
CN110626137B (zh) 一种重载乘用车后悬架
CA2676286A1 (en) Axle body
US20150226280A1 (en) Damping rubber spring for an automobile suspension
KR100779351B1 (ko) 차량용 프레스타입 스티어링 너클
CN215205057U (zh) 一种转向节
CN221049410U (zh) 轻量化托架总成
CN110667327A (zh) 一种汽车控制臂衬套结构
CN210478325U (zh) 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
CN205705961U (zh) 汽车车轮轮毂
CN216886892U (zh) 一种乘用车轻量化铝合金前转向节
CN101314313A (zh) 一种扭转梁式后轴
CN112590937B (zh) 一种横梁总成
CN105216863B (zh) 一种转向节及独立悬架
CN220199407U (zh) 一种转向节
CN110500351A (zh) 一种双头高强度耐冲击汽车螺栓
CN215720427U (zh) 一种新型防转免扩孔操稳型后轴节橡胶衬套
CN206086335U (zh) 左悬置总成及其双头螺栓、支架和支架组件及车辆
CN216279128U (zh) 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
CN114572311B (zh) 适配后转向器后驱动双电机双叉臂悬架的后悬架横梁总成
CN211617349U (zh) 后纵臂结构、后悬架及车辆
CN211519164U (zh) 一种前下摆臂总成及汽车
CN212827735U (zh) 减震型轻量化控制臂总成
CN108973565A (zh) 一种后悬挂拖曳臂与车身连接的加强结构
CN215096858U (zh) 衬套组件及悬置纵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