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78325U - 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 - Google Patents

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78325U
CN210478325U CN201921367811.XU CN201921367811U CN210478325U CN 210478325 U CN210478325 U CN 210478325U CN 201921367811 U CN201921367811 U CN 201921367811U CN 210478325 U CN210478325 U CN 210478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rear axle
pipe
inner pip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678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展
程林
孙义杰
郝雷伟
周浩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678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78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78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78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该后轴衬套包括:衬套外管;衬套内管,同轴插装在所述衬套外管内,外壁上具有沿所述衬套内管的周向环绕所述衬套内管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至少具有两处位置距所述衬套外管的内壁的距离不同,橡胶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衬套内管和所述衬套外管之间。本实用新型能保证后轴衬套具备较好的刚度的同时,还能使后轴衬套具有良好的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提高车辆舒适性。

Description

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
背景技术
后轴衬套是扭转梁悬架中重要的部件,主要起缓和由路面传来的振动和冲击的作用,以确保扭转梁悬架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后轴衬套的耐久寿命和刚度是扭转梁悬架的主要性能指标,因此保证后轴衬套的耐久寿命和刚度才能确保扭转梁悬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相关技术中,后轴衬套包括:金属内管、套设在金属内管外的金属外管和位于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之间的橡胶材料,橡胶材料用于将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硫化连接在一起。
为了提高后轴衬套的刚度,通常会使用硬度较高的橡胶材料连接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由于较高硬度的橡胶材料受力形变的能力较差,其为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提供的缓冲力较小,且较高硬度的橡胶材料形变能力较差,也会导致后轴衬套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也较差,不利于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能在保证后轴衬套具备较好的刚度的同时,使后轴衬套具有良好的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提高车辆舒适性。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轴衬套,所述后轴衬套包括:衬套外管;衬套内管,同轴插装在所述衬套外管内,外壁上具有沿所述衬套内管的周向环绕所述衬套内管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至少具有两处位置距所述衬套外管的内壁的距离不同;橡胶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衬套内管和所述衬套外管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为多边形,或者,所述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为由平滑曲线连接而成的封闭图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为菱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菱形的相邻侧边的连接处圆弧过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橡胶连接件具有沿所述衬套外管的轴向延伸的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为条形,所述通孔包括连接区和位于所述连接区两侧的胀大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区的内壁呈锯齿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孔与所述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突出的位置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衬套内管为铝型材结构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扭转梁悬架,所述扭转梁悬架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后轴衬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轴衬套包括同轴套装在一起的衬套内管和衬套外管,衬套内管和衬套外管通过橡胶连接件连接,其中衬套内管的外壁上具有环绕衬套内管的环形凸起,且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至少具有两处位置距衬套外管的内壁的距离不同,由于采用环形凸起减小了衬套内管和衬套外管之间的间距,当采用相同硬度的橡胶连接件连接衬套内管和衬套外管时,相较于未设置环形凸起的衬套内管,本实施例中的后轴衬套允许橡胶连接件形变的空间较小,也即当形变一定程度后不容易继续形变。所以在保证后轴衬套刚度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后轴衬套可以采用硬度较低的橡胶材料制成橡胶连接件,由于采用了硬度较低的橡胶,其受力形变的能力更好,可以为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提供较大的缓冲力,并且由于较低硬度的橡胶材料形变能力较好,也使得后轴衬套具备良好的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同时由于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至少具有两处位置距衬套外管的内壁的距离不同,因此可以使得后轴衬套在径向平面内的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刚度,有利于提高后轴衬套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后轴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扭转梁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轴衬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轴衬套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轴衬套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轴衬套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套内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套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套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套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衬套内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衬套外管,2-衬套内管,20-环形凸起,21-圆弧过渡,3-橡胶连接件,31-通孔,32-胀大区,33-连接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相关技术中,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后轴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后轴衬套通常包括金属内管2、金属外管1和连接金属内管2与金属外管1的橡胶材料3,其中橡胶材料3和金属内管2的结构决定了后轴衬套的刚度和耐久性能。相关技术中的金属内管2、金属外管1多为环形的钢制管件,因而后轴衬套质量大;并且,为提高后轴衬套的刚度和耐久性能需要使用硬度较高的橡胶材料3,而硬度较高的橡胶材料3受力形变的能力较差,导致后轴衬套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也较差,不利于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同时,环形的钢制管件在径向平面内的各个方向上刚度均一致,适用性也较差。
图2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扭转梁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扭转梁悬架A上安装有后轴衬套B,扭转梁悬架两侧C处用于安装后轮。在整车转向时后轮产生侧向力,侧向力通过扭转梁悬架A传递至后轴衬套B,依靠后轴衬套B的缓冲作用可以抑制整车侧倾。然而相关技术中环形的钢制管件在径向平面内的各个方向上刚度均一致,当后轮产生侧向力的方向和大小都不一致时,后轴衬套仍只能提供同等大小缓冲力,因此其适用性较差。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轴衬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轴衬套的右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轴衬套的主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轴衬套的俯视图。如图3、4、5、6所示,该后轴衬套包括:衬套外管1、衬套内管2和橡胶连接件3。衬套外管1同轴插装在衬套外管1内,衬套外管1的外壁上具有沿衬套内管2的周向环绕衬套内管2的环形凸起20,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至少具有两处位置距衬套外管1的内壁的距离(如图2中L1、L2所示)不同;橡胶连接件3连接于衬套外管1和衬套外管1之间。
其中,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是指环形凸起在垂直于衬套内管的轴向的方向上的截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轴衬套包括同轴套装在一起的衬套内管和衬套外管,衬套内管和衬套外管通过橡胶连接件连接,其中衬套内管的外壁上具有环绕衬套内管的环形凸起,且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至少具有两处位置距衬套外管的内壁的距离不同,由于采用环形凸起减小了衬套内管和衬套外管之间的间距,当采用相同硬度的橡胶连接件连接衬套内管和衬套外管时,相较于未设置环形凸起的衬套内管,本实施例中的后轴衬套允许橡胶连接件形变的空间较小,也即当形变一定程度后不容易继续形变。所以在保证后轴衬套刚度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中后轴衬套可以采用硬度较低的橡胶材料制成橡胶连接件,由于硬度较低的橡胶受力形变的能力较好,所以可以为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提供较大的缓冲力,并且由于较低硬度的橡胶材料形变能力较好,也使得后轴衬套具备良好的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同时由于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至少具有两处位置距衬套外管的内壁的距离不同,因此可以使得后轴衬套在径向平面内的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刚度,有利于提高后轴衬套的适用性。
如图7、11所示,本实施例中,环形凸起20在衬套内管2的轴向上的长度可以与衬套内管2的轴向长度相同或相当。相当可以是指环形凸起20的长度与衬套内管2的轴向长度之间的差值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示例性地,衬套内管2的轴向长度为X时,环形凸起20的长度在2/3X至X之间,则可以认为环形凸起20的长度与衬套内管2的轴向长度相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长度限定范围仅为示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定环形凸起的长度与衬套内管的轴向长度之间的实际关系,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为由平滑曲线连接而成的封闭图形。如图7、8所示,衬套内管2的外壁上的环形凸起20的外轮廓为平滑曲线,使得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可以存在至少两处位置距衬套外管1的内壁的距离不同,这样当使用同等硬度的橡胶材料作为橡胶连接件3连接衬套内管2和衬套外管1时,橡胶连接件3能为后轴衬套在径向平面内的不同方向上提供不同的刚度,从而提高后轴衬套的适用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为多边形。其中,多边形可以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环形凸起20呈多边形的径向截面使得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可以存在至少两处位置距衬套外管1的内壁的距离不同,这样当使用同等硬度的橡胶材料作为橡胶连接件3连接衬套内管2和衬套外管1时,橡胶连接件3能为后轴衬套在径向平面内的不同方向上提供不同的刚度,从而提高后轴衬套的适用性。
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为菱形。菱形状的径向截面使得环形凸起20的侧边、环形凸起20的角部位置距衬套外管1的内壁的距离都不同,从而使后轴衬套在径向平面内的不同方向上提供不同的刚度,提高后轴衬套的适用性。
需要说明的时,具体采用何种图形作为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要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在后轴衬套在径向平面内的某个方向需要较高的刚度时,此时可以设置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在对应的位置距衬套外管1的距离较近,从而相比于后轴衬套其他方向位置具有更高的刚度。
如图4、11所示,菱形的相邻侧边的连接处圆弧过渡21。本实施例中,菱形上相邻侧边的连接处,即菱形的角部位置,该处位置设置了圆角,使该位置能与橡胶连接件3具有的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连接稳定性;同时使用圆角与橡胶连接件3接触在工作状态下后轴衬套受挤压时,还可以避免环形凸起20的尖锐部分对橡胶连接件3造成损坏,提高可靠性。
如图4所示,橡胶连接件3具有沿衬套外管1的轴向延伸的通孔31。通过设置通孔31可以为橡胶材料制成的橡胶连接件3具有更大的形变的空间,从而在不调整橡胶材料硬度的情况下,使橡胶材料更容易形变,提高后轴衬套的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使车辆的舒适性更好。
可选地,通孔31的截面形状为条形,通孔31包括连接区33和位于连接区33两侧的胀大区32。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橡胶连接件3的呈条形的通孔31的截面形状为马鞍形,且呈条形的通孔31的两端的胀大区32的尺寸大于位于胀大区32之间的连接区33的尺寸,即呈条形的通孔31的两端相较于中间部分有所胀大。这样在保证橡胶连接件3的形变空间足够的情况小,还可以减小在橡胶连接件3上开孔的大小,使橡胶连接件3能具备良好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31的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形、多边形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如图4所示,通孔31可以为不同的长度,通孔31的长度较长时可以为橡胶连接件3提供较大的形变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1的长度也可以结合通孔31具体分布的位置决定。例如,图4中所示的两种长度的通孔31,两种长度的通孔31各具有2个,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包括4个凸起区域,且4个通孔31分别分布在4个凸起区域处。其中长度较长的两个通孔31(图4中左右两侧的通孔),由于其分布在长度较大的两个凸起区域上,因而为使该凸起区域满足刚度需求,从而使通孔31的长度与凸起区域的长度相匹配,也即根据通孔31具体分布的位置决定通孔31的长度。
可选地,通孔31有多个,多个通孔31沿衬套内管2周向间隔分布。如图4所示,橡胶连接件3上具有四个通孔31,四个通孔31周向间隔布置,从而橡胶连接件3在不同方向上都能具有更大形变空间,进一步提高后轴衬套的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和车辆的舒适性。
其中,通孔31与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突出的位置相对。通孔31与突出的位置相对可以是:通孔31的布置位置可以与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上距离衬套外管1较近的位置在同一直线,或者,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突出的位置位于通孔31的中心线与衬套内管2的中心线的连线上。
若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为多边形时,外轮廓上径向突出于外轮廓的位置可以是:多边形中两条直线的连接处。
若环形凸起的径向截面为由平滑曲线连接而成的封闭图形时,外轮廓上径向突出于外轮廓的位置可以是:平滑曲线上曲率陡变的位置,也即平滑曲线上的凸起处。
由于外轮廓上径向突出于外轮廓的位置为环形凸起上距离衬套外管1较近的位置,因此后轴衬套上该处位置的橡胶连接件可形变收缩的空间较小,使后轴衬套具备较高的刚度,而为了让后轴衬套还具备一定的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以提高车辆舒适性,因此可以通过设置通孔的方式为后轴衬套补偿一定的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例如,如图4所示,橡胶连接件3上四个通孔31均与菱形的环形凸起20的四个角部位置保持在在同一直线上,以使后轴衬套具备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提高车辆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和通孔31的布置位置均能起到调节后轴衬套调节运动间隙的能力,因此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起到实现后轴衬套具有不同刚度的目的,提高后轴衬套的适用性,有利于平台化车型的推广应用。
可选地,衬套内管2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衬套内管2可以为铝型材采用一次加工工艺制程,例如,采用拉压的方式使得铝型材能具有不同的截面形状,形成衬套内管2的同时也加工制成了衬套内管2上的环形凸起20,也即衬套内管2整体为铝型材结构件。
可选地,衬套内管2为钢制结构件或铝型材结构件。本实施例中衬套内管2可以为钢制结构件,也即是使用传统的钢制管件,可直接使用,无需重新加工制作。衬套内管2可以为铝型材结构件,铝型材结构件与钢制结构件结构相比质量更小,有利于实现后轴衬套的轻量化设计。
可选地,橡胶连接件3的通孔31位置还可以填充尼龙材料。采用尼龙材料填充通孔31可以减小橡胶连接件3中橡胶材料在工作中的应变,提高后轴衬套的耐久寿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扭转梁悬架,该扭转梁悬架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后轴衬套。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后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衬套包括:
衬套外管(1);
衬套内管(2),同轴插装在所述衬套外管(1)内,外壁上具有沿所述衬套内管(2)的周向环绕所述衬套内管(2)的环形凸起(20),所述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至少具有两处位置距所述衬套外管(1)的内壁的距离(L1、L2)不同;
橡胶连接件(3),连接于所述衬套内管(2)和所述衬套外管(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为多边形,或者,所述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为由平滑曲线连接而成的封闭图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为菱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菱形的相邻侧边的连接处圆弧过渡(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连接件(3)具有沿所述衬套外管(1)的轴向延伸的通孔(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1)的截面形状为条形,所述通孔(31)包括连接区(33)和位于所述连接区(33)两侧的胀大区(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33)的内壁呈锯齿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1)与所述环形凸起(20)的径向截面的外轮廓上突出的位置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后轴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内管(2)为铝型材结构件。
10.一种扭转梁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梁悬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后轴衬套。
CN201921367811.XU 2019-08-21 2019-08-21 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 Active CN210478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7811.XU CN210478325U (zh) 2019-08-21 2019-08-21 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67811.XU CN210478325U (zh) 2019-08-21 2019-08-21 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78325U true CN210478325U (zh) 2020-05-08

Family

ID=70536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7811.XU Active CN210478325U (zh) 2019-08-21 2019-08-21 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783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5834A (zh) * 2021-03-31 2021-06-04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衬套及后扭力梁
CN113619684A (zh) * 2021-09-15 2021-11-0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副车架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5834A (zh) * 2021-03-31 2021-06-04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衬套及后扭力梁
CN113619684A (zh) * 2021-09-15 2021-11-09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副车架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56783B2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CN210478325U (zh) 后轴衬套和扭转梁悬架
EP2540534B1 (en) Suspension structure, bush structure and suspension characteristic adjusting method
CN101610922B (zh) 悬挂装置
US5845938A (en) Deformable suspension and for automotive vehicle
US8434770B2 (en) Transverse link on a motor vehicle
US9610818B2 (en) Ring link assembly
US9561699B2 (en) Chassis link for a motor vehicle
US6843492B2 (en) Vehicular suspension
US20090194964A1 (en) Wrap used on the joint of an arm and axle beam for a pneumatic suspension system
CN112238720A (zh) 调节自由度改进型衬套和悬挂系统
CN103075452B (zh) 一种空气悬架用导向簧总成
CN201012616Y (zh) 双层式轮圈
CN210851917U (zh) 一种前束控制臂及悬架系统
CN112776549A (zh) 用于车辆悬架的空隙衬套
CN106794737A (zh) 用于组合拉杆轴的横梁
GB2528735A (en) A control arm of a suspension
CN210363175U (zh) 具有对称式轮辐的工程车轮辋
CN216033599U (zh) 后轴衬套
KR100629330B1 (ko) 커플드 토션빔
JP4855832B2 (ja) トーコレクトブッシュ
CN217835278U (zh) 潘哈德杆和车辆
CN111361375B (zh) 扭力梁后桥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882302U (zh) 一种高强铝合金转向节结构
CN217917505U (zh) 悬架用控制臂、悬架系统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