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9128U - 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79128U
CN216279128U CN202122405039.XU CN202122405039U CN216279128U CN 216279128 U CN216279128 U CN 216279128U CN 202122405039 U CN202122405039 U CN 202122405039U CN 216279128 U CN216279128 U CN 2162791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shock
absorbing bushing
modular
rub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50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元毅
吕兆平
潘俊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50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791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791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791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该组合式减震衬套包括外减震衬套和内减震衬套,其中,外减震衬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外管、外层橡胶件和第二外管,第一外管、外层橡胶件和第二外管硫化成一体,内减震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设于所述第二外管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双重隔振结构解决减震衬套隔振率不足,冲击感大,受较大载荷力时,变形位移大的问题,提升了车辆底盘操控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衬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热门对生活的质量也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
汽车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在汽车普及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仅仅在于经济性和安全性,乘坐的舒适性也成为了人们购车考虑的首要因素。
减振衬套是汽车动力传动、底盘系统中用于车身与底盘、动力连接的零件,起到缓和冲击、减振、隔音的作用;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中用于底盘扭力梁悬架1与车身连接的一种典型结构,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底盘扭力梁悬架1和扭梁橡胶衬套2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扭梁橡胶衬套2与连接件3的结构示意图。
这种扭梁衬套2现在应用很广泛,在扭梁橡胶衬套2两端增加两个连接件3,这样直接和车身连接,省去了车身连接支架,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但是当汽车悬架受到冲击时,分离式衬套连接件3存在脱出风险,造成后桥断裂失效的不良后果,而且还存在以下缺陷:
1、为满足整车操控需求,扭梁橡胶衬套2和隔振橡胶体5的硬度不能太低,但过硬又会导致的隔振率不足,导致冲击感大,影响舒适性;
2、这种单隔振橡胶体5结构,要隔振好,得采用硬度低的橡胶,会使衬套受力后变形量大,导致操控变差。
3、橡胶环4与连接件3断面随着路面的变化会发生相对位移会,有较大的异响风险;
4、耐久性不足,单层橡胶体5容易出现耐久性不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旨在通过双重隔振结构解决减震衬套隔振率不足,冲击感大,受较大载荷力时,变形位移大的问题,提升车辆底盘操控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包括外减震衬套和内减震衬套,其中,所述外减震衬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外管、外层橡胶件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外层橡胶件和所述第二外管硫化成一体,所述内减震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设于所述第二外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外管在刚度要求小的方向开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外管的外周设置缩颈或者收边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内减震衬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芯管、内橡胶体和内套管,所述内芯管、内橡胶体和内套管硫化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内套管为翻边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是,所述组合是减震衬套通过螺栓与车身连接支架打紧,然后再打到车身大梁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组合式减震衬套。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双重隔振结构,可以设计为不同硬度的橡胶或者不同材料的橡胶,以及不同方位的开孔,解决了隔振率不足,冲击感大的问题;
2、通过双重隔振结构,解决了受较大载荷力时,变形位移大造成操控性能变差的问题;
3、通过取消橡胶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橡胶环与连接件断面随着路面的变化会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较大的异响风险的问题;
4、减小单层胶料较厚,变形量大、时续运动冲击时内部发热等因素导致耐久性能变差的问题;
5、解决了内减震衬套连接件脱出导致后桥断裂等问题;
6、本实用新型还能改善整车路噪,提升NVH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底盘扭力梁悬架1和扭梁橡胶衬套2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扭梁橡胶衬套2与连接件3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减震衬套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减震衬套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减震衬套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减震衬套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减震衬套较佳实施例与车身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3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包括外减震衬套和内减震衬套,其中,外减震衬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外管1、外层橡胶件2和第二外管3,第一外管1、外层橡胶件2和第二外管3硫化成一体,内减震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设于第二外管3内。
本实施例中,外减震衬套和内减震衬套可采用不同硬度或材料的橡胶,从而通过不同的硬度组合方便调试后得到更好的底盘操控性。本实施例通过外减震衬套和内减震衬套双重隔振结构,解决了受较大载荷力时,变形位移大造成操控性能变差的问题,以及减小单层胶料较厚,变形量大、时续运动冲击时内部发热等因素导致耐久性能变差的问题,并且能改善整车路噪,提升NVH性能。
此外,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消橡胶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橡胶环与连接件断面随着路面的变化会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较大的异响风险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外层橡胶体与第一外管1、第二外管3硫化成一体,在刚度要求小的方向设置开孔7,可以降低该方向的刚度,解决隔振率不足,冲击感大的问题,以满足冲击柔和的要求。
第一外管1还可以通过缩颈或收边工艺来增加外层橡胶体隔振结构的刚度和耐久性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内减震衬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芯管4、内橡胶体5和内套管6,内芯管4、内橡胶体5和内套管6硫化成一体。
本实施例中,内层隔振结构由上下对称两部份组成,内橡胶体5、内芯管4及内套管6硫化成一体,上下两部分通过过盈配合压入第二外管3中,内减震衬套和外减震衬套形成了双层隔振结构,从而解决冲击振动大的问题。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将内套管6设置为翻边结构,有利于提高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减震衬套的轴向刚度,解决转弯时变形大的问题。
在装配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减震衬套时,先通过螺栓8与车身连接支架9打紧,然后再打到车身大梁上,螺栓8锁死后可确保内减震衬套在各种路况下不会脱出,降低车辆后桥断裂风险。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减震衬套的技术创新点如下:
1、内减震衬套方便更换,内减震衬套与外减震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在一起;
2、内减震衬套和外减震衬套可以橡胶硬度或者材料不同,由于内减震衬套和外减震衬套是单独硫化成型,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橡胶材料,满足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大阻尼,耐热性;
3、内减震衬套和的内套管6设计成翻边结构,有利于提高该组合式减振衬套的轴向刚度。
4、通过与车身连接支架9配合锁紧,可确保内减震衬套不会脱出。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减震衬套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双重隔振结构,可以设计为不同硬度的橡胶或者不同材料的橡胶,以及不同方位的开孔,解决了隔振率不足,冲击感大的问题;
2、通过双重隔振结构,解决了受较大载荷力时,变形位移大造成操控性能变差的问题;
3、通过取消橡胶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橡胶环与连接件断面随着路面的变化会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较大的异响风险的问题;
4、减小单层胶料较厚,变形量大、时续运动冲击时内部发热等因素导致耐久性能变差的问题;
5、解决了内减震衬套连接件脱出导致后桥断裂等问题;
6、本实用新型还能改善整车路噪,提升NVH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如上实施例所述的组合式减震衬套,该组合式减震衬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上面已经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减震衬套和内减震衬套,其中,所述外减震衬套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外管、外层橡胶件和第二外管,所述第一外管、外层橡胶件和所述第二外管硫化成一体,所述内减震衬套通过过盈配合压设于所述第二外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在刚度要求小的方向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管的外周设置缩颈或者收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减震衬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芯管、内橡胶体和内套管,所述内芯管、内橡胶体和内套管硫化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为翻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减震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是减震衬套通过螺栓与车身连接支架打紧,然后再打到车身大梁上。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减震衬套。
CN202122405039.XU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 Active CN2162791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5039.XU CN216279128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5039.XU CN216279128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79128U true CN216279128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66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5039.XU Active CN216279128U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791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13152A (en) Composite transverse beam and spring system for an automobile
US7566063B2 (en) Wheel suspension system
KR20170075804A (ko) 완충기
US20120211959A1 (en) Stabilizer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3232469B (zh) 一种前悬架系统及车辆
CN212950847U (zh) 一种后侧围加强框架组件
CN216279128U (zh) 一种组合式减震衬套及汽车
CN212219822U (zh) 一种稳定杆衬套
KR100958981B1 (ko) 이중관을 이용한 차량의 후륜 현가장치용 튜브형 토션빔
JPH0643161B2 (ja) フレ−ム式柔構造車軸懸架装置
CN110789327A (zh) 一种发动机前悬置橡胶软垫
CN208664875U (zh) 一种汽车扭转梁及安装结构
CN201810718U (zh) 汽车发动机后悬置件
CN210283807U (zh) 后纵臂总成结构及汽车底盘后悬架
CN107933235B (zh) 一种多材料混合结构汽车后悬架扭转梁
CN211869094U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连接衬套
CN213228234U (zh) 一种稳定杆吊杆总成及应用该总成的车辆
CN213082838U (zh) H型臂和汽车多连杆后悬架
CN218953897U (zh) 一种扭力梁衬套
CN111762013A (zh)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抗扭拉杆及其刚度设计方法
CN219172173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上的抗扭联杆支架总成
CN214304993U (zh) 一种后减震器总成
CN216101398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
CN219263052U (zh) 一种后副车架后衬套
CN216508587U (zh) 摆臂安装组件、副车架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