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024532U - 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024532U
CN221024532U CN202321718059.5U CN202321718059U CN221024532U CN 221024532 U CN221024532 U CN 221024532U CN 202321718059 U CN202321718059 U CN 202321718059U CN 221024532 U CN221024532 U CN 221024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suction
opening
automatic
wo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80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增民
江志浩
刘立昌
安亚楠
杨森
白志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hua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hua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hua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hua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80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024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024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024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所述撑口装置包括物料台、夹持部和自动撑口部;所述物料台和所述自动撑口部分别置于所述夹持部相邻的两侧;所述物料台用于装载编织袋,且所述编织袋袋口位于靠近所述自动撑口部的一侧;所述夹持部用于将所述物料台上的所述编织袋拉入装袋区,且所述编织袋袋口位于所述自动撑口部的吸袋组件内;所述吸袋组件用于撑开所述编织袋袋口;所述自动撑口部还包括撑口组件,用于进一步撑开所述编织袋袋口。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编织袋的上料与撑袋操作,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筒子纱包装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
背景技术
在筒子纱包装流程中,需要将筒子纱装入编织袋内,并且还需要将筒子纱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传统的方法是使用人工装袋,但采用全人工包装方式效率较低;另外,目前也存在自动撑口装置,如CN 213323974 U公布了一种编织袋自动撑口装置,但其缺少编织袋自动上料的装置,仍需人工参与,阻碍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该装置可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将编织袋从物料台吸入并完成撑口的工作,与机械手配合,可完成产品的自动装袋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所述撑口装置包括物料台、夹持部和自动撑口部;所述物料台和所述自动撑口部分别置于所述夹持部相邻的两侧;
所述物料台用于装载编织袋,且所述编织袋袋口位于靠近所述自动撑口部的一侧;
所述夹持部用于将所述物料台上的所述编织袋拉入装袋区,且所述编织袋袋口位于所述自动撑口部的吸袋组件内;所述吸袋组件用于撑开所述编织袋袋口;
所述自动撑口部还包括撑口组件,用于进一步撑开所述编织袋袋口。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气缸、第二连接架、吸盘气阀、吸盘、移动组件、第三连接架、第二气缸、夹紧抓手和输送带;
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连接架相连,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架升降;在所述第二连接架上在所述第一气缸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多个所述吸盘,每个所述吸盘分别与所述吸盘气阀相连;
多个所述夹紧抓手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架上,所述第二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夹紧抓手夹紧所述编织袋;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架相连,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三连接架移动;所述输送带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架下方,所述自动撑口部位于所述输送带传送方向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平板和伺服电机;所述平板下表面上设有滑轨和齿条;两条所述滑轨对称设置在所述平板下表面中部;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架安装在所述平板下方;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架通过两个滑块与两条所述滑轨分别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架下端具有基板,所述基板位于所述输送带上方;连接轴通过多个均布的基座轴承安装在所述基板上,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接轴中部固接,另一端通过鱼眼接头与所述第二气缸相连;
所述夹紧抓手由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抓手和下抓手组成,所述上抓手固定在所述连接轴上,所述下抓手固定在所述基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袋组件包括上吸袋吸盘、吸袋上挡板、吸袋吸盘气缸、下吸袋吸盘和吸袋下挡板;多个所述上吸袋吸盘均布在所述吸袋上挡板上,多个所述下吸袋吸盘安装在所述吸袋下挡板上,所述吸袋上挡板和所述吸袋下挡板与两个所述吸袋吸盘气缸分别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撑口组件包括导轨、撑板支架、第三气缸、第四气缸、吸袋撑板、吸袋上撑板、撑板气缸和吸袋下撑板;
两个所述撑板支架上端与两个所述导轨分别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气缸驱动所述撑板支架沿所述导轨滑动;两块所述吸袋撑板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撑板支架之间,并与所述撑板支架竖直面平行;所述第三气缸安装在所述撑板支架上,并与所述吸袋撑板相连,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导轨相垂直;
所述吸袋上撑板和所述吸袋下撑板上下设置在两个所述撑板支架之间,两个所述撑板气缸与所述吸袋上撑板和所述吸袋下撑板分别相连,带动所述吸袋上撑板和所述吸袋下撑板反向升降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吸袋撑板中部安有尖头。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台包括平台和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平台靠近所述自动撑口部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台还包括支架和升降组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平台下方,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平台相连,带动所述平台升降。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装袋机,所述装袋机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编织袋的上料与撑袋操作,与机械手配合即可完成产品的自动装袋工作,大大提高了装袋效率,减少了人工成本,本装置体积紧凑,占用面积小,且通过吸袋撑板、吸袋上撑板和吸袋下撑板在横向与竖向方向同时撑口,加大了袋口空间,且撑口状态好,产品易进入。本实用新型通过夹紧部可将编织袋自动拉入装袋区内,可实现编织袋的自动上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物料台未显示平面和挡板;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物料台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物料台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部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撑口部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撑口部立体图。
其中:1-物料台、1.1-平台、1.2-支架、1.3-挡板、1.4-升降组件、1.4.1-电机、1.4.2-支撑轴、1.4.3-第一导向轴、1.4.4-高度传感器、2-夹持部、2.1-第一气缸、2.2-第一连接架、2.3-第二连接架、2.4-吸盘气阀、2.5-吸盘、2.6-平板、2.6.1-滑轨、2.6.2-齿条、2.7-第二导向轴、2.8-伺服电机、2.9-第三连接架、2.9.1-基板、2.9.2-基座轴承、2.9.3-连接轴、2.9.4-连杆、2.10-第二气缸、2.11-连接板、2.12-鱼眼接头、2.13-夹紧抓手、2.14-输送带、3-自动撑口部、3.1-上吸袋吸盘、3.2-吸袋上挡板、3.3-吸袋吸盘气缸、3.4-下吸袋吸盘、3.5-导轨、3.6-撑板支架、3.7-第三气缸、3.8-第四气缸、3.9-吸袋撑板、3.9.1-尖头、3.10-光轴、3.11-吸袋上撑板、3.12-撑板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申请文件中的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方位或位置关系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建立的。附图不同,则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故不能以此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相接”、“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也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器件内部的联通,也可以是两个元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用于自动撑开编织袋的袋口,便于实现产品的自动装袋。
如图1所示,该撑口装置包括物料台1、夹持部2、自动撑口部3和中控单元,物料台1和自动撑口部3分别置于夹持部2相邻的两侧,编织袋置于物料台1上,且编织袋袋口位于靠近自动撑口部3的方向,由夹持部2拉入装袋区,并通过自动撑口部3撑开袋口,产品由上料部输送至袋口外侧后,通过机械手推入编织袋内。本实施例不仅适用于编织袋,也适用于其他包装袋,本实施例仅以编织袋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物料台1由平台1.1、支架1.2、挡板1.3和升降组件1.4组成。平台1.1用于装载编织袋,其通过升降组件1.4安装在支架1.2上方,并可通过升降组件1.4调节高度,挡板1.3安装在平台1.1靠近自动撑口部3一端,即可防止编织袋掉落平台,又利于上料时整齐码放编织袋。上料时,编织袋的袋口端位于挡板1.3一端,通过升降组件1.4可调节最上层编织袋的高度,使最上层的编织袋始终保持在预设高度。
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1.4可由电机1.4.1、支撑轴1.4.2、第一导向轴1.4.3和高度传感器1.4.4组成,电机1.4.1和高度传感器1.4.4分别安装在支架1.2上,并分别与中控单元相连,中控单元根据高度传感器1.4.4检测的高度控制电机1.4.1动作,电机1.4.1与支撑轴1.4.2螺纹连接,支撑轴1.4.2顶端与平台1.1固定相连,多根第一导向轴1.4.3均布在支撑轴1.4.2四周,顶端与平台1.1固定相连,下部与支架1.2活动连接。
夹持部2用于将物料台1上的编织袋拉入装袋区。如图4和图5所示,夹持部2包括第一气缸2.1、第一连接架2.2、第二连接架2.3、吸盘气阀2.4、吸盘2.5、平板2.6、第二导向轴2.7、伺服电机2.8、第三连接架2.9、第二气缸2.10、连接板2.11、鱼眼接头2.12、夹紧抓手2.13和输送带2.14。中控单元与第一气缸2.1、吸盘气阀2.4、伺服电机2.8、第二气缸2.10以及输送带2.14的驱动分别连接,以控制各部件动作。
平板2.6和输送带2.14上下设置且分别安装在整机机架上,且平板2.6的长度方向与输送带2.14的传送方向垂直,自动撑口部3位于输送带2.14传送方向的一端。第一连接架2.2安装在平板2.6靠近物料台1的一端,位于物料台1的侧部上方。第一气缸2.1安装在第一连接架2.2的中部,在第一连接架2.2下方第二连接架2.3与第一气缸2.1的输出杆以及第二导向轴2.7下端相连,两根第二导向轴2.7对称设置在第一气缸2.1的两侧,并与第一连接架2.2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接架2.3上在第一气缸2.1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多个吸盘2.5,每个吸盘2.5分别与吸盘气阀2.4相连。在第一气缸2.1作用下,第二连接架2.3可升降以调节吸盘2.5的高度。
在平板2.6下表面上设有滑轨2.6.1和齿条2.6.2,两条滑轨2.6.1对称设置在平板2.6下表面中部,伺服电机2.8通过第三连接架2.9安装在平板2.6下方,且伺服电机2.8的输出轴与齿条2.6.2啮合连接,第三连接架2.9通过两个滑块与两条滑轨2.6.1分别滑动连接。在伺服电机2.8驱动下第三连接架2.9可沿滑轨2.6.1移动。第三连接架2.9的驱动方式包含但不限于伺服电机2.8以及啮合传动的驱动方式。
在第三连接架2.9下端具有基板2.9.1,基板2.9.1位于输送带2.14上方。连接轴2.9.3通过多个均布的基座轴承2.9.2安装在基板2.9.1上,连杆2.9.4一端与连接轴2.9.3中部固接,另一端通过鱼眼接头2.12与第二气缸2.10相连,第二气缸2.10通过连接板2.11安装在第三连接架2.9上,第二气缸2.10通过鱼眼接头2.12和连杆2.9.4带动连接轴2.9.3转动。夹紧抓手2.13由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抓手和下抓手组成,多个夹紧抓手2.13的上抓手间隔均布在连接轴2.9.3上,与之对应的下抓手分布固定在基板2.9.1上。
另外,在装袋区远离物料台1的边缘设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与中控单元相连,中控单元根据行程开关反馈的位置信号判断编织袋是否到达指定位置。
当第一气缸2.1带动吸盘2.5下移与编织袋接触后,吸盘气阀2.4吸气,吸盘2.5吸住编织袋后,第一气缸2.1带动吸盘2.5上移吸起编织袋一侧。此时伺服电机2.8推动第三连接架2.9靠近物料台1直至编织袋侧边置于夹紧抓手2.13的上抓手与下抓手之间停止,第二气缸2.10推动连接轴2.9.3向外转动,使得上抓手向下抓手方向转动实现夹紧抓手2.13的闭合动作,夹紧抓手2.13夹紧编织袋。伺服电机2.8反向转动带动夹紧抓手2.13将编织袋拉入输送带2.14上的装袋区。当编织袋到达指定位置后,第二气缸2.10通过收缩带动连接轴2.9.3向内(即向第二气缸2.10方向转动)转动,夹紧抓手2.13张开将编织袋放置在装袋区。
自动撑口部3用于实现编织袋的撑口动作。如图6和图7所示,自动撑口部3包括上吸袋吸盘3.1、吸袋上挡板3.2、吸袋吸盘气缸3.3、下吸袋吸盘3.4、导轨3.5、撑板支架3.6、第三气缸3.7、第四气缸3.8、吸袋撑板3.9、光轴3.10、吸袋上撑板3.11和撑板气缸3.12。其中,中控单元与吸袋吸盘气缸3.3、第三气缸3.7、第四气缸3.8、撑板气缸3.12以及上吸袋吸盘3.1和下吸袋吸盘3.4匹配的吸盘气阀分别连接,通过中控单元控制各部件动作。
多个上吸袋吸盘3.1均布在吸袋上挡板3.2上,吸袋上挡板3.2中心通过吸袋吸盘气缸3.3与整机机架相连,同时吸袋上挡板3.2还通过在吸袋吸盘气缸3.3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导向轴与整机机架连接,实现导向功能。在吸袋上挡板3.2下方均布多个下吸袋吸盘3.4,多个下吸袋吸盘3.4安装在吸袋下挡板上,吸袋下挡板通过吸袋吸盘气缸3.3安装在整机机架上,下吸袋吸盘3.4可根据工况通过吸袋吸盘气缸3.3调节高度,以实现不同工况下所需的下吸袋吸盘3.4高度。吸袋吸盘气缸3.3驱动吸袋上挡板3.2向下移动接触编织袋后,上吸袋吸盘3.1和下吸袋吸盘3.4分别吸住编织袋的上面和下面,使编织袋袋口张开。上吸袋吸盘3.1和下吸袋吸盘3.4与夹紧部2中的吸盘2.5的吸气原理相同,均是通过吸盘气阀吸气吸住编织袋。另外,本实施例夹紧部2与自动撑口部3中的吸盘和吸盘气阀也可由其他可带起编织袋的组件替代,如胶粘组件。
在吸袋上挡板3.2外侧两个导轨3.5对称安装在整机机架上,两个撑板支架3.6上端与导轨3.5滑动连接,第四气缸3.8与导轨3.5平行设置在撑板支架3.6靠近夹紧部2的一侧的整机机架上,两个竖直设置的撑板支架3.6分别通过第四气缸3.8驱动沿导轨3.5移动。在撑板支架3.6上安装第三气缸3.7,第三气缸3.7的行程与导轨3.5的滑动方向相垂直。两块吸袋撑板3.9对称设置在两个撑板支架3.6之间,并与撑板支架3.6竖直面平行。吸袋撑板3.9中部与第三气缸3.7的输出轴相连,在两个第三气缸3.7作用下,两块吸袋撑板3.9反向移动,以实现撑开和闭合动作。在第三气缸3.7上下对称设置光轴3.10,光轴3.10一端与撑板支架3.6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吸袋撑板3.9固接,在吸袋撑板3.9移动时实现导向功能,来保证吸袋撑板3.9稳定移动。本实施例的吸袋撑板3.9中部还安有尖头3.9.1,尖头3.9.1外径小于吸袋撑板3.9的前部,由此编织袋只需张开与尖头3.9.1适配的尺寸即可实现第一次撑口动作,大大减小了编织袋的张开尺寸,利于加快生产效率。在两块撑板支架3.6之间,设置吸袋上撑板3.11和吸袋下撑板,其中,吸袋上撑板3.11和吸袋下撑板分别通过撑板气缸3.12安装在整机机架的上部和下部,两个撑板气缸3.12可分别带动吸袋上撑板3.11和吸袋下撑板做升降移动,且移动方向相反,通过吸袋上撑板3.11上移与吸袋下撑板下移分别撑开编织袋的上下两边,使编织袋袋口进一步撑开。
在自动撑口部3的侧部设置上料部,用于产品的上料,与自动撑口部3相接的一端侧部设有机械手,机械手在中控单元控制下将上料部输送过来的产品推入已撑开袋口的编织袋内。
利用本实施例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进行产品装袋工序过程如下:
1、将编织袋放置于物料台1的平台1.1上,且袋口朝向挡板1.3;吸盘2.5在第一气缸2.1作用下向下移动,与编织袋接触后,吸盘气阀2.4吸气,吸住最上层的编织袋,第一气缸2.1带动吸盘2.5上移吸起编织袋;
2、伺服电机2.8启动,驱动夹紧抓手2.13向编织袋方向移动,到达编织袋边缘后,使得编织袋侧边置于夹紧抓手2.13的上抓手和下抓手之间,第二气缸2.10驱动夹紧抓手2.13夹紧编织袋侧边;
3、伺服电机2.8反向转动,驱动夹紧抓手2.13反向移动,将编织袋拉到装袋区内的指定位置,夹紧抓手2.13张开,并退出装袋区,此时编织袋的袋口端置于上吸袋吸盘3.1与下吸袋吸盘3.4之间;
4、吸袋上挡板3.2在吸袋吸盘气缸3.3作用下向下运动,上吸袋吸盘3.1和下吸袋吸盘3.4分别吸气吸住编织袋的上下两面,吸袋上挡板3.2在吸袋吸盘气缸3.3作用下向上移动,将编织袋撑开;
5、两个第三气缸3.7伸出,使得两个吸袋撑板3.9紧靠在一起;
6、两个第四气缸3.8收缩,驱动两个吸袋撑板3.9与尖头3.9.1伸进编织袋内部;两个第三气缸3.7收缩,带动两个吸袋撑板3.9将编织袋拉开,实现第一次撑口操作;
7、撑板气缸3.12伸出,直至吸袋上撑板3.11和吸袋下撑板相接;第四气缸3.8伸出,编织袋被向外拉套在吸袋上撑板3.11与吸袋下撑板上;撑板气缸3.12缩进,吸袋上撑板3.11上移,吸袋下撑板下移,编织袋被打开,同时第三气缸3.7伸出使得两个吸袋撑板3.9向内移动一定距离后,第四气缸3.8缩进,使得吸袋撑板3.9深入编织袋,第三气缸3.7缩进,两个吸袋撑板3.9撑在袋口两侧,实现第二次撑口动作,方便装入产品;
8、推纱机械手将上料部输送过来的产品推入已撑开袋口的编织袋内。
虽然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现方式的解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包含范围的限定。实施例中的细节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口装置包括物料台(1)、夹持部(2)和自动撑口部(3);所述物料台(1)和所述自动撑口部(3)分别置于所述夹持部(2)相邻的两侧;
所述物料台(1)用于装载编织袋,且所述编织袋袋口位于靠近所述自动撑口部(3)的一侧;
所述夹持部(2)用于将所述物料台(1)上的所述编织袋拉入装袋区,且所述编织袋袋口位于所述自动撑口部(3)的吸袋组件内;所述吸袋组件用于撑开所述编织袋袋口;
所述自动撑口部(3)还包括撑口组件,用于进一步撑开所述编织袋袋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2)包括第一气缸(2.1)、第二连接架(2.3)、吸盘气阀(2.4)、吸盘(2.5)、移动组件、第三连接架(2.9)、第二气缸(2.10)、夹紧抓手(2.13)和输送带(2.14);
所述第一气缸(2.1)与所述第二连接架(2.3)相连,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连接架(2.3)升降;在所述第二连接架(2.3)上在所述第一气缸(2.1)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多个所述吸盘(2.5),每个所述吸盘(2.5)分别与所述吸盘气阀(2.4)相连;
多个所述夹紧抓手(2.13)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架(2.9)上,所述第二气缸(2.10)用于驱动所述夹紧抓手(2.13)夹紧所述编织袋;所述移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气缸(2.10)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架(2.9)相连,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三连接架(2.9)移动;所述输送带(2.14)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架(2.9)下方,所述自动撑口部(3)位于所述输送带(2.14)传送方向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平板(2.6)和伺服电机(2.8);所述平板(2.6)下表面上设有滑轨(2.6.1)和齿条(2.6.2);两条所述滑轨(2.6.1)对称设置在所述平板(2.6)下表面中部;所述伺服电机(2.8)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架(2.9)安装在所述平板(2.6)下方;所述伺服电机(2.8)的输出轴与所述齿条(2.6.2)啮合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架(2.9)通过两个滑块与两条所述滑轨(2.6.1)分别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架(2.9)下端具有基板(2.9.1),所述基板(2.9.1)位于所述输送带(2.14)上方;连接轴(2.9.3)通过多个均布的基座轴承(2.9.2)安装在所述基板(2.9.1)上,连杆(2.9.4)一端与所述连接轴(2.9.3)中部固接,另一端通过鱼眼接头(2.12)与所述第二气缸(2.10)相连;
所述夹紧抓手(2.13)由上下相对设置的上抓手和下抓手组成,所述上抓手固定在所述连接轴(2.9.3)上,所述下抓手固定在所述基板(2.9.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袋组件包括上吸袋吸盘(3.1)、吸袋上挡板(3.2)、吸袋吸盘气缸(3.3)、下吸袋吸盘(3.4)和吸袋下挡板;多个所述上吸袋吸盘(3.1)均布在所述吸袋上挡板(3.2)上,多个所述下吸袋吸盘(3.4)安装在所述吸袋下挡板上,所述吸袋上挡板(3.2)和所述吸袋下挡板与两个所述吸袋吸盘气缸(3.3)分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口组件包括导轨(3.5)、撑板支架(3.6)、第三气缸(3.7)、第四气缸(3.8)、吸袋撑板(3.9)、吸袋上撑板(3.11)、撑板气缸(3.12)和吸袋下撑板;
两个所述撑板支架(3.6)上端与两个所述导轨(3.5)分别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气缸(3.8)驱动所述撑板支架(3.6)沿所述导轨(3.5)滑动;两块所述吸袋撑板(3.9)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撑板支架(3.6)之间,并与所述撑板支架(3.6)竖直面平行;所述第三气缸(3.7)安装在所述撑板支架(3.6)上,并与所述吸袋撑板(3.9)相连,所述第三气缸(3.7)与所述导轨(3.5)相垂直;
所述吸袋上撑板(3.11)和所述吸袋下撑板上下设置在两个所述撑板支架(3.6)之间,两个所述撑板气缸(3.12)与所述吸袋上撑板(3.11)和所述吸袋下撑板分别相连,带动所述吸袋上撑板(3.11)和所述吸袋下撑板反向升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袋撑板(3.9)中部安有尖头(3.9.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台(1)包括平台(1.1)和挡板(1.3),所述挡板(1.3)安装在所述平台(1.1)靠近所述自动撑口部(3)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台(1)还包括支架(1.2)和升降组件(1.4);所述支架(1.2)位于所述平台(1.1)下方,所述升降组件(1.4)安装在所述支架(1.2)上并与所述平台(1.1)相连,带动所述平台(1.1)升降。
10.一种装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袋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
CN202321718059.5U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 Active CN221024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8059.5U CN221024532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8059.5U CN221024532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024532U true CN221024532U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83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8059.5U Active CN221024532U (zh) 2023-07-03 2023-07-03 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024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8326B (zh) 小包装产品二次装袋装置
CN114013740A (zh) 一种包装设备用打包袋供给及开袋装置
CN112249737B (zh) 一种复烤烟包智能卸车装框系统
CN221024532U (zh) 一种编织袋自动吸袋撑口装置及装袋机
CN210914421U (zh) 一种箱体自动码垛机
CN210794754U (zh) 一种码垛机器人传输系统
CN116526088A (zh) 一种圆柱形软包电池注液设备
CN110803523A (zh) 板材自动码垛机
CN217376401U (zh) 吸塑盘装卸一体化设备
CN114132751B (zh) tray盘用自动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N212711668U (zh) 一种高效玻璃搬运装置
CN216581231U (zh) 一种水果装箱机
CN217534412U (zh) 板料码垛设备
CN213201124U (zh) 配重件搬运装置
CN218892764U (zh) 一种预制袋缓存与连续取袋开袋装置
CN219296696U (zh) 一种纸杯加工用上吸式分页机
CN216917773U (zh) 一种组合拆垛机构
CN220363950U (zh) 一种自动扫码垛码机及加工设备
CN220010264U (zh) 一种上置储袋仓多袋同步供袋机
CN220786292U (zh) 一种不规则袋装中式香肠自动叠堆机械手臂
CN220925615U (zh) 用于软性片状材料的下料装置
CN213905471U (zh) 一种顶盖和孔板的组装设备
CN219326298U (zh) 一种自动抓料叠料装置及下料设备
CN219238616U (zh) 一种可适应不同高度物流箱的拆垛装置
CN212126691U (zh) 一种屏幕存放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