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8930U - 壳体组件及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58930U
CN220958930U CN202322664810.4U CN202322664810U CN220958930U CN 220958930 U CN220958930 U CN 220958930U CN 202322664810 U CN202322664810 U CN 202322664810U CN 220958930 U CN220958930 U CN 2209589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e
flanging
groove
gui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48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楚鹏
吴鉴松
罗忠祺
纪传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48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589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589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589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热水器,壳体组件包括:面壳及底壳。底壳与面壳围合形成内腔。底壳与面壳的其中一个具有第一翻边,另一个具有第二翻边。第一翻边的内侧设有导向部及抵压部。第二翻边设有通槽及引槽。第二翻边相对第一翻边处于靠近内腔的一侧。自抵压部至导向部的方向对应于自通槽至引槽的方向。抵压部与第一翻边的壁面之间形成夹持间隙,导向部与引槽插设配合,抵压部位于通槽中,引槽两侧的部分第二翻边与夹持间隙插设配合。抵压部与第二翻边之间的摩擦力能制止第二翻边沿分拆方向脱离抵压部,使面壳相对底壳保持稳定的安装位置,避免需要利用螺钉对面壳与底壳进行安装连接,因而不会因漏装螺钉而导致壳体组件无法保持稳定结构。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部分热水器的外壳结构包括面壳和底壳。面壳与底壳相围合而形成了一个能够容纳热水器其他部件的相对封闭空间,从而对热水器的其他部件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及避免用户接触到高温的部件。
面壳与底壳一般分别设置有翻边,在面壳的翻边与底壳的翻边的重叠位置,面壳与底壳两者的翻边分别设置了相重合的安装孔,当螺钉穿过相对重合的安装孔时,可将面壳固定于底壳。
然而,当使用螺钉固定面壳时,螺钉一般部分外露出面壳,导致热水器表面的平整性有所欠缺,对热水器表面的美观性造成影响及导致热水器表面不容易清洁。
另外,由于面壳与底壳的固定配合需要额外打螺钉,使得生产过程变得繁琐,生产过程中也容易存在出现漏打螺钉的情况,导致壳体组件的结构不稳定,可能出现自动分拆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其能有效地避免出现漏打螺钉的情况,在不借助于螺钉的情况下可使壳体组件的结构保持稳定,防止出现自动分拆的情况。
本发明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壳体组件,其能有效地保证热水器表面的平整性,进而提高热水器表面的美观性,并有利于实施热水器表面的清洁。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壳;及
底壳,与所述面壳围合形成内腔;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的其中一个具有第一翻边,另一个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连接有导向部及抵压部;所述第二翻边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槽及引槽;所述第二翻边相对所述第一翻边处于靠近所述内腔的一侧;自所述抵压部至所述导向部的方向对应于自所述通槽至所述引槽的方向;
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第一翻边的壁面之间形成夹持间隙,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引槽插设配合,所述抵压部位于所述通槽中,所述引槽两侧的部分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夹持间隙插设配合。
本申请所述的壳体组件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当面壳沿安装方向相对底壳移动时,由于第二翻边相对第一翻边处于靠近内腔的一侧,抵压部首先从外侧嵌入至通槽中,导向部则嵌入至通槽或引槽。面壳沿安装方向进一步移动时,导向部与引槽之间形成插设配合,导向部被限定于引槽的两个相对边缘之间,使面壳与底壳在其中一个与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齐。由于第二翻边的一些部分处于引槽的两侧,当该部分在导向部的引导下与夹持间隙形成插设配合时,在另一与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抵压部与第一翻边对引槽两侧的部分第二翻边形成限位。另外,由于引槽两侧的部分第二翻边受到抵压部的夹持,抵压部与第二翻边之间的摩擦力能制止第二翻边沿分拆方向脱离抵压部,使面壳相对底壳保持稳定的安装位置,避免需要利用螺钉对面壳与底壳进行安装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包括外翻边层及内翻边层;所述内翻边层处于所述外翻边层靠近于所述内腔的一侧;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抵压部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内翻边层一体化连接,所述抵压部与所述外翻边层之间形成所述夹持间隙。由于外翻边层处于内翻边层背向于内腔一侧,因而外翻边层能遮盖内翻边层的空位,使第一翻边的外侧更加平整,并使第一翻边具有防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面壳具有第一翻边的情况下,所述外翻边层的一边缘连接于所述面壳的主板体,所述外翻边层的另一边缘一体化连接于所述内翻边层;或,在所述底壳具有第一翻边的情况下,所述外翻边层的一边缘连接于所述底壳的主壳体,所述外翻边层的另一边缘一体化连接于所述内翻边层。由于外翻边层的边缘与内翻边层的边缘一体化连接,因而可通过同一板材折弯而形成外翻边层及内翻边层,从而能可靠地使外翻边层与内翻边层形成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避免需要采用焊接或紧固件将外翻边层与内翻边层相对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压部的一端与所述导向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抵压部的一端和导向部的一端相互支撑,以提高导向部和抵压部的结构强度,和/或,所述抵压部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翻边的方向倾斜以形成翘起部,这样使第二翻边顺畅插设于夹持间隙内,有利于抵压部与第二翻边的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所述抵压部远离于所述第一翻边。由于导向部的至少一部分相对抵压部远离于第一翻边,因而能降低导向部朝向于第一翻边的表面与第二翻边发生干涉,有利于引槽两侧的部分第二翻边能够顺利地插设入夹持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翻边的边缘折弯形成限位条,所述限位条用于对所述面壳或所述底壳进行限位;所述通槽延伸至所述限位条。在面壳与底壳沿安装方向对接到位时,限位条对面壳与底壳的其中一个进行抵持,从而使面壳与底壳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背向于所述抵压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倾斜段,沿从所述导向部指向所述抵压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倾斜段朝远离于所述第一翻边的方向倾斜设置;及/或,所述抵压部背向于所述导向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倾斜段,沿从所述抵压部指向所述导向部的方向,所述第二倾斜段朝远离于所述第一翻边的方向倾斜设置。当面壳沿安装方向相对底壳移动时,由于第一倾斜段相对于第一翻边的表面倾斜设置,在第一翻边的表面相对第二翻边表面平行的情况下,第一倾斜段能够对第二翻边的外边缘产生倾斜力,让第二翻边沿垂直于表面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能让导向部及抵压部卡入至通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引槽的宽度;所述引槽在宽度方向上处于所述通槽的两个宽度边缘之间,所述引槽的宽度边缘与所述通槽的宽度边缘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抵压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引槽的宽度。由于抵压部的宽度大于引槽的宽度,因而抵压部能够与引槽两侧的相邻壁块接触,从而能减小引槽两侧壁块的延伸长度,有利于提高通槽及引槽的边缘形状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从所述抵压部指向所述导向部的方向,所述抵压部靠近于所述导向部的一端朝远离于第一翻边的方向倾斜延伸。通过抵压部靠近于导向部的一端的倾斜延伸,能增大抵压部靠近于导向部的一端与第一翻边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抵压部靠近于导向部的一端与第二翻边发生干涉的可能性。
一种热水器,包括:壳体组件。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壳;及
底壳,与所述面壳围合形成内腔;所述底壳与所述面壳的其中一个具有第一翻边,另一个具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连接有导向部及抵压部;所述第二翻边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槽及引槽;所述第二翻边相对所述第一翻边处于靠近所述内腔的一侧;自所述抵压部至所述导向部的方向对应于自所述通槽至所述引槽的方向;
所述抵压部与所述第一翻边的壁面之间形成夹持间隙,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引槽插设配合,所述抵压部位于所述通槽中,所述引槽两侧的部分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夹持间隙插设配合。
本发明所述的壳体组件,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第二翻边相对第一翻边处于靠近内腔的一侧,导向部及抵压部处于第一翻边靠近于内腔的一侧,且沿朝向内腔的方向卡入通槽及引槽,因而导向部及抵压部不会外露,避免了面壳与底壳之间的安装固定结构对具有翻边的壳体组件的平整性造成影响,有利于保证热水器表面的美观性及使热水器表面容易清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1图所示的壳体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壳体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壳体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壳体组件中的面壳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面壳的A处放大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壳体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有翻边的壳体组件的B处放大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壳体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壳体组件的C处放大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壳体组件沿DD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00、壳体组件;20、面壳;201、内腔;40、第一翻边;41、导向部;411、第一倾斜段;42、抵压部;421、内边缘面;422、内边缘线;423、第二倾斜段;44、外翻边层;45、内翻边层;451、夹持间隙;60、主板体;30、底壳;50、第二翻边;51、通槽;52、引槽;53、壁块;54、限位条;55a/55b、宽度边缘;70、主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地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地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水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水器为燃气热水器。热水器包括燃烧器、换热器及阀体。燃烧器通过燃烧气体燃料,为通过燃烧器的流体加热。阀体用于控制热水器内水路的通断。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热水器为电热水器。热水器包括储水腔及电热件。电热件在通过电流时产生热量,并对储水腔中的流体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及图2所示,热水器还包括壳体组件100,壳体组件100设有内腔201。具体地,壳体组件100可用于容置燃烧器、换热器或阀体。具体地,壳体组件100还可用于容置储水腔及电热件。
结合图1至图1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10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壳体组件100包括:面壳20及底壳30。底壳30与面壳20围合形成内腔201。底壳30与面壳20的其中一个具有第一翻边40,另一个具有第二翻边50。第一翻边40的内侧连接有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第二翻边50设有通槽51及引槽52。第二翻边50相对第一翻边40处于靠近内腔201的一侧。自抵压部42至导向部41的方向对应于自通槽51至引槽52的方向。抵压部42与第一翻边40的壁面之间形成夹持间隙451,导向部41与引槽52插设配合,抵压部42位于通槽51中,引槽52两侧的部分第二翻边50与夹持间隙451插设配合。
具体地,当面壳20沿安装方向相对底壳30移动时,由于第二翻边50相对第一翻边40处于靠近内腔201的一侧,抵压部42首先从外侧嵌入至通槽51中,导向部41则嵌入至通槽51或引槽52。面壳20沿安装方向进一步移动时,导向部41与引槽52之间形成插设配合,导向部41被限定于引槽52的两个相对边缘之间,使面壳20与底壳30在其中一个与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对齐。由于第二翻边50的一些部分处于引槽52的两侧,当该部分在导向部41的引导下与夹持间隙451形成插设配合时,在另一与安装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抵压部42与第一翻边40对引槽52两侧的部分第二翻边50形成限位。另外,由于引槽52两侧的部分第二翻边50受到抵压部42的夹持,抵压部42与第二翻边50之间的摩擦力能制止第二翻边50沿分拆方向脱离抵压部42,使面壳20相对底壳30保持稳定的安装位置,避免需要利用螺钉对面壳20与底壳30进行安装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翻边50相对第一翻边40处于靠近内腔201的一侧,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处于第一翻边40靠近于内腔201的一侧,且沿朝向内腔201的方向卡入通槽51及引槽52,因而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不会外露,避免了面壳20与底壳30之间的安装固定结构对壳体组件100的平整性造成影响,有利于保证热水器表面的美观性及使热水器表面容易清洁。
具体地,结合图3及图5所示,面壳20包括主板体60,主板体60用于在内腔201面向于用户的一侧形成内腔201的边界。更具体地,内腔201面向于用户的一侧为正向侧。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板体60的一个或多个边缘连接有第一翻边40。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主板体60的一个或多个边缘连接有第二翻边50。
具体地,结合图3及图7所示,底壳30包括主壳体70,主壳体70用于形成内腔201除正向侧以外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主壳体70的一个或多个边缘连接有第一翻边40。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主壳体70的一个或多个边缘连接有第二翻边5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拆方向与安装方向相反设置。结合图1及图3所示,安装方向与箭头F1的方向同向,分拆方向与箭头F1的方向相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6所示,第一翻边40包括外翻边层44及内翻边层45。内翻边层45处于外翻边层44靠近于内腔201的一侧。导向部41与抵压部42的至少一个与内翻边层45一体化连接,且所述抵压部42与所述外翻边层44之间形成上述的夹持间隙451。具体地,在对平整的板材进行冲压后,冲压所形成的凸起的部分为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而板材剩余的平面部分为内翻边层45。在冲压出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之后,内翻边层45剩余了形状及大小与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相应的空位,空位可作为夹持间隙451的一部分。由于外翻边层44处于内翻边层45背向于内腔201一侧,因而外翻边层44能遮盖内翻边层45的空位,使第一翻边40的外侧更加平整,并使第一翻边40具有防水性。本实施例中,外翻边层40与内翻边层50可以通过钣件弯折的工艺方式一体成型,通过冲压的方式对内翻边层50加工以形成导向部41和抵压部42,这样可以简化工艺流程,降低工艺难度,从而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同时这种实施方式还提高了第一翻边40的整体美观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翻边层45通过外翻边层44连接于面壳20的主板体60或底壳30的主壳体70。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外翻边层44通过内翻边层45连接于面壳20的主板体60或底壳30的主壳体7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6所示,面壳20具有第一翻边40,外翻边层44的一边缘连接于面壳20的主板体60,外翻边层44的另一边缘一体化连接于内翻边层45。具体地,由于外翻边层44的边缘与内翻边层45的边缘一体化连接,因而可通过同一板材折弯而形成外翻边层44及内翻边层45,从而能可靠地使外翻边层44与内翻边层45形成固定的相对位置关系,避免需要采用焊接或紧固件将外翻边层44与内翻边层45相对固定。进一步地,为提高第一翻边40的紧凑性,外翻边层44与内翻边层45相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结合图8所示,外翻边层44的一边缘一体化连接于面壳20的主板体60,因而避免在第一翻边40与面壳20的主板体60之间形成缝隙,提高了面壳20的平整性及防水性。
在另外一个实施方式中,底壳30具有第一翻边40,外翻边层44的一边缘连接于底壳30的主壳体70。进一步地,外翻边层44的一边缘一体化连接于底壳30的主壳体70,因而避免在第一翻边40与底壳30的主壳体70之间形成缝隙,提高了底壳30的平整性及防水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8所示,所述抵压部42的一端与所述导向部41的一端固定连接,使抵压部42的一端和导向部的一端相互支撑,以提高导向部41和抵压部42的结构强度,另外,所述抵压部42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翻边40的方向倾斜形成翘起部,这样使第二翻边50顺畅插设于夹持间隙451内,有利于抵压部42与第二翻边50的配合,配合上述的实施,导向部41的一端就可以直接与翘起部形成连接,两者之间的连接具体可以是一体成型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向部41的至少一部分相对抵压部42远离于第一翻边40。具体地,由于导向部41的至少一部分相对抵压部42远离于第一翻边40,因而能降低导向部41朝向于第一翻边40的表面与第二翻边50发生干涉,有利于引槽52两侧的部分第二翻边50能够顺利地插设入夹持间隙45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6所示,导向部41背向于抵压部42的一侧设有第一倾斜段411,沿从导向部41指向抵压部42的方向,第一倾斜段411朝远离于第一翻边40的方向倾斜设置。具体地,当面壳20沿安装方向相对底壳30移动时,由于第一倾斜段411相对于第一翻边40的表面倾斜设置,在第一翻边40的表面相对第二翻边50表面平行的情况下,第一倾斜段411能够对第二翻边50的外边缘产生倾斜力,让第二翻边50沿垂直于表面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能让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卡入至通槽51。结合图4所示,第二翻边50沿平行与箭头F3的方向弹性变形。更具体地,在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通过第二翻边50的边缘后,第二翻边50复位,且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处于通槽51的边缘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5及图6所示,抵压部42背向于导向部41的一侧设有第二倾斜段423,沿从抵压部(42)指向导向部(41)的方向,第二倾斜段423朝远离于第一翻边40的方向倾斜设置。具体地,当面壳20沿分拆方向相对底壳30移动时,在第二倾斜段423相对于第一翻边40的表面倾斜设置的情况下,由于第二倾斜段423能够对第二翻边50的内边缘产生倾斜力,让第二翻边50沿垂直于表面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能让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脱离通槽51。更具体地,第二倾斜段423是对通槽51的内边缘产生倾斜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6及图11所示,沿从抵压部42指向导向部41的方向,抵压部42靠近于导向部41的一端朝远离于第一翻边40的方向倾斜延伸。具体地,通过抵压部42靠近于导向部41的一端的倾斜延伸,能增大抵压部42靠近于导向部41的一端与第一翻边40之间的距离,降低了抵压部42靠近于导向部41的一端与第二翻边50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具体地,抵压部42靠近于导向部41的内边缘面421沿逐渐靠近导向部41的方向翘弯或弯折,在抵压部42远离于导向部41一侧相对于第一翻边40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能使抵压部42的内边缘线422与第一翻边40的之间形成较大的开口,让引槽52的相邻壁块53能更容易地进入至抵压部42与第一翻边40之间的间隙。结合图6所示,逐渐靠近导向部41的方向与箭头F4同向。更具体地,抵压部42的内边缘线422为抵压部42靠近于导向部41的边缘。导向部41的内边缘面421为在导向部41面向于第一翻边40一侧与内边缘线422相邻的表面。进一步地,抵压部42的内边缘线422与导向部41一体化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及图11所示,第一翻边40一体化连接于面壳20的主板体60。具体地,由于第一翻边40一体化连接于面壳20的主板体60,因而第一翻边40与主板体60之间不会形成缝隙,从而能减少壳体组件100从正向侧可看到的缝隙,提高了壳体组件100正向侧的平整性。进一步地,对于第一翻边40背向于主板体60的边缘与第二翻边50之间形成的缝隙,在面壳20与底壳30的相对方向上,该缝隙朝向底壳30一侧,从而不容易被用户观察到,以及能减少水滴的溅入。结合图1及图3所示,面壳20与底壳30的相对方向平行于箭头F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及图11所示,第二翻边50的边缘折弯形成限位条54,限位条54用于对面壳20或底壳30进行限位。通槽51延伸至限位条54。具体地,在面壳20与底壳30沿安装方向对接到位时,限位条54对面壳20与底壳30的其中一个进行抵持,从而使面壳20与底壳30处于预定的相对位置。通过第二翻边50的边缘折弯形成限位条54,由于限位条54相对第二翻边50的其他部分相垂直,使第二翻边50的边缘形状更加稳定。限位条54的边缘与面壳20或底壳30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避免第二翻边50对面壳20或底壳30产生过大的压强。另外,由于通槽51延伸至限位条54,因而第二翻边50对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形成一定的避位效果,第二翻边50只需小幅的弹性形变,即可让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通过第二翻边50的边缘并卡入通槽51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8及图10所示,通槽51的宽度大于引槽52的宽度。引槽52在宽度方向上处于通槽51的两个宽度边缘55a之间,引槽52的宽度边缘55b与通槽51的宽度边缘55a间隔设置。抵压部42的宽度大于引槽52的宽度。具体地,通槽51或引槽52的宽度方向垂直于通槽51与引槽52之间的相对方向。抵压部42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抵压部42与导向部41之间的相对方向。在引槽52的宽度边缘55b与通槽51的宽度边缘55a间隔设置的情况下,通槽51与引槽52之间呈T形配合,第二翻边50在引槽52两侧的宽度边缘55b与通槽51的宽度边缘55a之间形成有壁块53。由于抵压部42的宽度大于引槽52的宽度,因而抵压部42能够与引槽52两侧的相邻壁块53接触,从而能减小引槽52两侧壁块53的延伸长度,有利于提高通槽51及引槽52的边缘形状稳定性。结合图10所示,通槽51的宽度方向或引槽52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箭头F5。抵压部42的宽度方向或导向部41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箭头F5。
进一步地,通槽5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线重合于引槽5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线,抵压部4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线重合于导向部41在宽度方向上的中线,从而使在引槽52两侧用于抵持抵压部42的壁块53的延伸长度一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壳(20);及
底壳(30),与所述面壳(20)围合形成内腔(201);所述底壳(30)与所述面壳(20)的其中一个具有第一翻边(40),另一个具有第二翻边(50);所述第一翻边(40)的内侧连接有导向部(41)及抵压部(42);所述第二翻边(50)设有相互连通的通槽(51)及引槽(52);所述第二翻边(50)相对所述第一翻边(40)处于靠近所述内腔(201)的一侧;自所述抵压部(42)至所述导向部(41)的方向对应于自所述通槽(51)至所述引槽(52)的方向;
所述抵压部(42)与所述第一翻边(40)的壁面之间形成夹持间隙(451),所述导向部(41)与所述引槽(52)插设配合,所述抵压部(42)位于所述通槽(51)中,所述引槽(52)两侧的部分所述第二翻边(50)与所述夹持间隙(451)插设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40)包括外翻边层(44)及内翻边层(45);所述内翻边层(45)处于所述外翻边层(44)靠近于所述内腔(201)的一侧;所述导向部(41)与所述抵压部(42)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内翻边层(45)一体化连接,所述抵压部(42)与所述外翻边层(44)之间形成所述夹持间隙(4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壳(20)具有第一翻边(40)的情况下,所述外翻边层(44)的一边缘连接于所述面壳(20)的主板体(60),所述外翻边层(44)的另一边缘一体化连接于所述内翻边层(45);或,在所述底壳(30)具有第一翻边(40)的情况下,所述外翻边层(44)的一边缘连接于所述底壳(30)的主壳体(70),所述外翻边层(44)的另一边缘一体化连接于所述内翻边层(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42)的一端与所述导向部(41)的一端固定连接,和/或,所述抵压部(42)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翻边(40)的方向倾斜以形成翘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41)的至少一部分相对所述抵压部(42)远离于所述第一翻边(4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50)的边缘折弯形成限位条(54),所述限位条(54)用于对所述面壳(20)或所述底壳(30)进行限位;所述通槽(51)延伸至所述限位条(5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41)背向于所述抵压部(42)的一侧设有第一倾斜段(411),沿从所述导向部(41)指向所述抵压部(42)的方向,所述第一倾斜段(411)朝远离于所述第一翻边(40)的方向倾斜设置;及/或,所述抵压部(42)背向于所述导向部(41)的一侧设有第二倾斜段(423),沿从所述抵压部(42)指向所述导向部(41)的方向,所述第二倾斜段(423)朝远离于所述第一翻边(40)的方向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51)的宽度大于所述引槽(52)的宽度;所述引槽(52)在宽度方向上处于所述通槽(51)的两个宽度边缘(55a)之间,所述引槽(52)的宽度边缘(55b)与所述通槽(51)的宽度边缘(55a)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抵压部(42)的宽度大于所述引槽(52)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抵压部(42)指向所述导向部(41)的方向,所述抵压部(42)靠近于所述导向部(41)的一端朝远离于所述第一翻边(40)的方向倾斜延伸。
10.一种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100)。
CN202322664810.4U 2023-09-28 2023-09-28 壳体组件及热水器 Active CN2209589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4810.4U CN220958930U (zh) 2023-09-28 2023-09-28 壳体组件及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4810.4U CN220958930U (zh) 2023-09-28 2023-09-28 壳体组件及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58930U true CN220958930U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76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4810.4U Active CN220958930U (zh) 2023-09-28 2023-09-28 壳体组件及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589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82346B (zh) 燃烧器装置和具备该燃烧器装置的供热水装置
CN220958930U (zh) 壳体组件及热水器
JP4686205B2 (ja) 板金部材と他の部材との連結構造
KR20100006539U (ko) 리셉터클 터미널
JP4304478B2 (ja) コネクタ
CN217356571U (zh) 一种线条灯
CN212299178U (zh) 一种上盖组件及电暖器
JP4005570B2 (ja) 差込みコネクタケーシング内に差込みコネクタ接点挿入体を固定する装置
JP2000151129A (ja) ケースの固定構造
JP2006266516A (ja) 燃焼装置
JP5286044B2 (ja) 電気接続箱のハーネス経路規制構造
CN212511746U (zh) 空调器
JP2007141480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1397192A (zh) 空调器
CN113446811A (zh) 一种用于固定显示屏组件的发泡门体、冰箱门体、冰箱
JP6805773B2 (ja) 温水装置の取付金具
CN221750194U (zh) 壳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113324329B (zh) 电热水器组装方法及电热水器
CN110827674A (zh) 一种显示板安装结构及空调装置
CN220303869U (zh) 一种热水器
CN219045765U (zh) 壳体组件及电炉
CN217428386U (zh) 一种加热管组件
CN212566209U (zh) 加湿器防水结构和加湿器
JP6445337B2 (ja) 器具据付装置、保護ダクト装置、保護ダクト設置構造及び架設体
CN220206028U (zh) 用于空调器的外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