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47843U - 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47843U
CN220947843U CN202322695396.3U CN202322695396U CN220947843U CN 220947843 U CN220947843 U CN 220947843U CN 202322695396 U CN202322695396 U CN 202322695396U CN 220947843 U CN220947843 U CN 220947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spoiler
mounting structure
mount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953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岩
柯朝东
仝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him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953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47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47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47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包括支架,支架用于固定摄像头,支架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安装部,内板和前外板互相连接的位置向上凸起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摄像头,容纳腔内与内板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对应设置,前外板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镜头孔,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连接时,摄像头的镜头朝向镜头孔。该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通过扰流板的内板和前外板的连接处设置的一体成型的容纳腔,通过支架将摄像头固定后,直接将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进行紧固连接,确保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以及摄像头的安装操作过程简单便捷,而且能够提高扰流板的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Description

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视摄像头的安装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视系统由最初的倒车雷达改进而来,由装在车尾的后视摄像头摄取车后的画面,通过车内的车载显示器,如DVD显示屏显示出来。后来,采用后视摄像头提供实时的宽视角的车后图像,当车辆处于倒车状态时通过图像显示装置显示车后情况,给操作者减少倒车引起的人员或车辆损伤。
现有的部分汽车,会在汽车的尾部设置扰流板,通过设置扰流板来减少车辆尾部的升力,提高后轮的抓地力,提高汽车的稳定性。为了通过摄像头的广角视野传像来解决整车内后视野宽度影响,将后视摄像头布置在相对整车后方较高位置,即扰流板上,为保证后视摄像头输入信号的稳定及可靠性,后视摄像头与扰流板之间的安装结构比较重要。
例如,中国专利CN211076103U公开了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固定结构,属于汽车后视摄像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带隐藏式雨刮的扰流板不能安装摄像头的问题。本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固定结构,扰流板包括上板和下板,固定结构包括支架、上板后端的中间处向上凸起形成的第一固定槽和下板后端的中间处凹入形成的第二固定槽,上板和下板扣合固连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形成供摄像头嵌入的空腔,支架用于固定摄像头且支架固定在该空腔中。本固定结构使摄像头能安装在扰流板中。
例如,中国专利CN 210942012 U公开了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所述扰流板后端的中间处具有向下凸出且内部为空腔的凸起部,安装结构包括盖板,所述凸起部的前侧具有缺口,所述缺口与凸起部内部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缺口处且所述盖板与凸起部相固连,所述凸起部的后侧具有镜头孔,所述镜头孔与凸起部内部的空腔相连通且所述镜头孔与缺口正对设置。本安装结构使摄像头能安装在扰流板中。
现有技术中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和固定结构,存在安装结构较复杂,安装不方便的问题,随着整车各种智能驾驶功能需求的增加,后扰流板内部结构相匹配的附件增多,为了给驾驶员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在扰流板上匹配不同结构、不同配置的摄像头的趋势逐渐增加,而现有技术中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或固定结构,仅适应于单一规格的摄像头的安装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扰流板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容纳腔,通过支架将摄像头固定后,直接将支架上的第一安装部与容纳腔内的第二安装部进行紧固连接,确保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以及摄像头的安装操作过程简单便捷,而且能够提高扰流板的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扰流板包括互相连接的内板和前外板,安装结构包括支架,支架用于固定摄像头,支架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安装部,内板和前外板互相连接的位置向上凸起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纳摄像头,容纳腔内与内板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对应设置,前外板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镜头孔,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连接时,摄像头的镜头朝向镜头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通过扰流板的内板和前外板的连接处设置的一体成型的容纳腔,通过支架将摄像头固定后,直接将支架上的第一安装部与容纳腔内的第二安装部进行紧固连接,确保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以及摄像头的安装操作过程简单便捷,而且能够提高扰流板的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包括具有贯穿通孔的固定框,固定框用于套设在摄像头主体的顶部和外侧,第一安装部为对称设置在固定框两侧的连接板。
上述结构形式的支架,能够通过固定框极其稳定可靠地实现对摄像头的固定,又能够通过两侧的连接板简单便捷且稳定可靠地固定在容纳腔内,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以使容纳腔的尺寸尽可能小,从而尽可能缩小扰流板整体的结构尺寸,有效节省成本,且易于加工制作,并对摄像头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为安装柱,连接板上设有与安装柱对应的安装孔。
具体地,采用安装柱作作为第二安装部与连接板连接,结构简单,安装简单便捷,且安装柱能够对连接板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安装柱优先采用BOSS柱,BOSS柱的外周均匀间隔设有支撑筋结构,以增加整个安装结构的结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框的底部设有第一卡扣,第一卡扣用于与摄像头的主体卡接。
通过进一步在固定框的底部对称设置第一卡扣对摄像头进行固定,能够更好地固定摄像头。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包括至少两组,支架分别用于固定不同结构的摄像头,各组支架的第一安装部之间的安装距离均相同。
通过将适配不同规格型号的摄像头的支架的安装距离设置成统一的标准尺寸,便于在扰流板上匹配安装不同规格型号及不同结构的摄像头,为驾驶员提供不同情景下的安全性,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配置,提升车辆的豪华感。
在一实施例中,镜头孔上设有摄像头堵盖,摄像头堵盖上设有与镜头孔连通的中心孔,摄像头堵盖用于遮堵摄像头的镜头的外周。
通过进一步设置摄像头堵盖,在避免对摄像头的正常工作过程产生影响的前提下,能够很好地对摄像头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堵盖上靠近容纳腔的一端间隔设有第二卡扣,第二卡扣卡接在前外板上,摄像头堵盖的内底面上沿中心孔的周边设有遮挡圈,遮挡圈用于套设在摄像头的镜头的外周。
通过第二卡扣卡接的形式将摄像头堵盖卡接在前外板上,结构紧凑美观,装配简单,通过遮挡圈的设置,能够有效确保对摄像头进行有效防护,且不会影响镜头的正常摄像功能,对于镜头端的外观及尺寸一致的摄像头,同一摄像头堵盖可以实现多摄像头的遮堵,降低开发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堵盖内沿遮挡圈的周边间隔设有支撑筋,支撑筋用于与摄像头的镜头的外周抵接。
通过支撑筋进一步对摄像头的镜头进行抵接,能够有效提高遮堵固定的可靠性。在一实施例中,遮挡圈包括至少两组,每组遮挡圈的内径和长度均不同,内径较大的遮挡圈的长度大于内径较小的遮挡圈的长度。
在摄像头堵盖内设置不同内径和不同长度的遮挡圈,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及不同尺寸的镜头的遮堵,从而在扰流板上匹配不同结构、不同配置的摄像头时可以通用摄像头堵盖,有效提高安装结构的适用性,节省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堵盖的外形与容纳腔的外形对应一致。
上述结构形式的摄像头端盖,能够全方位提高扰流板及车辆的整体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通过扰流板的内板和前外板的连接处设置的一体成型的容纳腔,通过支架将摄像头固定后,直接将支架上的第一安装部与容纳腔内的第二安装部进行紧固连接,确保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以及摄像头的安装操作过程简单便捷,而且能够提高扰流板的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的第一整体装配结构;
图2示意性显示了图1的A向局部放大结构;
图3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的第二整体装配结构;
图4示意性显示了图3的B向局部放大结构;
图5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外板与摄像头堵盖的装配结构;
图6和图7分别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摄像头堵盖的整体结构;
图8和图9分别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的整体装配外观;
图10至图12分别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种摄像头与第一种支架的装配结构;
图13和图14分别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种摄像头与第二种支架的装配结构;
图15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摄像头堵盖与扰流板的整体装配结构;
图16示意性显示了图15的C向局部放大结构;
图17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摄像头的整体装配结构;
图18示意性显示了图17的D向局部放大结构;
图19示意性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摄像头的整体装配结构;
图20示意性显示了图19的E向局部放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设有”、“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术语“上”、“外周”、“顶部”、“外侧”、“内”、“底面”、“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如图1至图4、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扰流板包括互相连接的内板101和前外板102,安装结构包括支架11,支架11用于固定摄像头103,支架11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安装部111,内板101和前外板102互相连接的位置向上凸起形成容纳腔12,容纳腔12用于容纳摄像头103,容纳腔12内与内板101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部121,第二安装部121与第一安装部111对应设置,前外板102上设有与容纳腔12连通的镜头孔13,第一安装部111与第二安装部121连接时,摄像头103的镜头1031朝向镜头孔13。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2设置在内板101后部靠近中间的位置处以确保车辆整体的美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100,通过扰流板的内板101和前外板102的连接处设置的一体成型的容纳腔12,通过支架11将摄像头103固定后,直接将支架11上的第一安装部111与容纳腔12内的第二安装部121进行紧固连接,确保摄像头103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以及摄像头103的安装操作过程简单便捷,而且能够提高扰流板的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如图10至图14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1包括具有贯穿通孔的固定框112,固定框112用于套设在摄像头主体的顶部和外侧,第一安装部111为对称设置在固定框112两侧的连接板。上述结构形式的支架11,能够通过固定框112极其稳定可靠地实现对摄像头103的固定,又能够通过两侧的连接板简单便捷且稳定可靠地固定在容纳腔12内,且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以使容纳腔12的尺寸尽可能小,从而尽可能缩小扰流板整体的结构尺寸,有效节省成本,且易于加工制作,并对摄像头102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
如图15和图16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121为安装柱,连接板上设有与安装柱对应的安装孔。具体地,采用安装柱作作为第二安装部121与连接板连接,结构简单,安装简单便捷,且安装柱能够对连接板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安装柱优先采用BOSS柱,BOSS柱的外周均匀间隔设有支撑筋结构,以增加整个安装结构100的结构强度。
如图6和图7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框112的底部设有第一卡扣113,第一卡扣113用于与摄像头103的主体卡接。通过进一步在固定框112的底部对称设置第一卡扣113对摄像头103进行固定,能够更好地固定摄像头103。
如图10至图12和图17至图20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1包括至少两组,支架11分别用于固定不同结构的摄像头103,各组支架11的第一安装部111之间的安装距离均相同。通过将适配不同规格型号的摄像头103的支架11的安装距离设置成统一的标准尺寸,便于在扰流板上匹配安装不同规格型号及不同结构的摄像头103,为驾驶员提供不同情景下的安全性,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配置,提升车辆的豪华感。
如图5、图8、图9、图15和图16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镜头孔13上设有摄像头堵盖14,摄像头堵盖14上设有与镜头孔13连通的中心孔141,摄像头堵盖14用于遮堵摄像头103的镜头的外周。通过进一步设置摄像头堵盖14,在避免对摄像头103的正常工作过程产生影响的前提下,能够很好地对摄像头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
如图6和图7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堵盖14上靠近容纳腔12的一端间隔设有第二卡扣142,第二卡扣142卡接在前外板102上,摄像头堵盖14的内底面上沿中心孔141的周边设有遮挡圈143,遮挡圈143用于套设在摄像头103的镜头的外周。通过第二卡扣142卡接的形式将摄像头堵盖14卡接在前外板102上,结构紧凑美观,装配简单,通过遮挡圈143的设置,能够有效确保对摄像头103进行有效防护,且不会影响镜头的正常摄像功能,对于镜头端的外观及尺寸一致的摄像头103,同一摄像头堵盖14可以实现多摄像头的遮堵,降低开发成本,如图7所示,摄像头103的型号为5R6V,如图8所示,摄像头103的型号为12V3L,两种型号的摄像头103的镜头结构一致,可以通用同一尺寸结构的摄像头堵盖14
如图6和图7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堵盖14内沿遮挡圈143的周边间隔设有支撑筋144,支撑筋144用于与摄像头103的镜头的外周抵接。通过支撑筋144进一步对摄像头103的镜头进行抵接,能够有效提高遮堵固定的可靠性。
具体地,在一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遮挡圈143包括至少两组,每组遮挡圈143的内径和长度均不同,内径较大的遮挡圈143的长度大于内径较小的遮挡圈143的长度。在摄像头堵盖14内设置不同内径和不同长度的遮挡圈143,可以适用于不同规格及不同尺寸的镜头的遮堵,从而在扰流板上匹配不同结构、不同配置的摄像头时可以通用摄像头堵盖14,有效提高安装结构的适用性,节省成本。
如图5、图8和图9所示,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堵盖14的外形与容纳腔12的外形对应一致。上述结构形式的摄像头端盖14,能够全方位提高扰流板及车辆的整体美观性。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通过扰流板的内板和前外板的连接处设置的一体成型的容纳腔,通过支架将摄像头固定后,直接将支架上的第一安装部与容纳腔内的第二安装部进行紧固连接,确保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简单,稳定可靠,以及摄像头的安装操作过程简单便捷,而且能够提高扰流板的整体外观的美观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扰流板包括互相连接的内板和前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用于固定摄像头,所述支架的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安装部;
所述内板和所述前外板互相连接的位置向上凸起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摄像头,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内板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对应设置;
所述前外板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镜头孔,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时,摄像头的镜头朝向所述镜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具有贯穿通孔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用于套设在摄像头主体的顶部和外侧;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两侧的连接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为安装柱,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柱对应的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的底部设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用于与摄像头的主体卡接。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至少两组,所述支架分别用于固定不同结构的摄像头,各组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的安装距离均相同。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孔上设有摄像头堵盖,所述摄像头堵盖上设有与所述镜头孔连通的中心孔,所述摄像头堵盖用于遮堵摄像头的镜头的外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堵盖上靠近所述容纳腔的一端间隔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卡接在所述前外板上;
所述摄像头堵盖的内底面上沿所述中心孔的周边设有遮挡圈,所述遮挡圈用于套设在摄像头的镜头的外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堵盖内沿所述遮挡圈的周边间隔设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用于与摄像头的镜头的外周抵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圈包括至少两组,每组所述遮挡圈的内径和长度均不同,内径较大的遮挡圈的长度大于内径较小的遮挡圈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堵盖的外形与所述容纳腔的外形对应一致。
CN202322695396.3U 2023-10-08 2023-10-08 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220947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95396.3U CN220947843U (zh) 2023-10-08 2023-10-08 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95396.3U CN220947843U (zh) 2023-10-08 2023-10-08 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47843U true CN220947843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15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95396.3U Active CN220947843U (zh) 2023-10-08 2023-10-08 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47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16442A1 (en) Vehicular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EP0873910B1 (en)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for use in assembing an exterior rear view mirror and method of assembly thereof
EP2233360B2 (en) Snap fit connection in a rear view mirror
US20130107046A1 (en) Vehicle front grille assembly
KR20160097923A (ko) 차량의 리어뷰 미러 일체형 전방 카메라 모듈
CN220947843U (zh) 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CN205523966U (zh) 双摄像头模组及后视镜、行车记录仪
EP3860880B1 (en) Adjustable mounting mechanism for a rearview assembly
JP2005112052A (ja) 車室内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インナーミラー
CN213619618U (zh) 一种集成有红外摄像头和扬声器的a立柱内饰板及汽车
CN211032373U (zh) 无边框自动防眩目内后视镜
CN208119074U (zh) 一种汽车车载摄像头安装支架
CN220465362U (zh) 一种无边框车内后视镜
CN211076103U (zh) 一种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固定结构
CN217455824U (zh) 一种倒车镜支架
CN217515293U (zh) 摩托车的雷达感知器配置构造
CN218316472U (zh) 一种配合车辆后视监控的显示装置
KR101524794B1 (ko) 룸미러 지지대 장착형 차량용 블랙박스
CN217623348U (zh) 一种内后视镜总成
CN218839350U (zh) 一种汽车前挡支架
CN214647949U (zh) 房车安全监控系统
CN218661582U (zh) 一种用于内后视镜的固定结构、内后视镜及车辆
CN218986485U (zh) 车载摄像机
CN211780046U (zh) 一种车载显示屏安装底座
CN213948379U (zh) 一种具有生命检测功能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