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86485U - 车载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车载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86485U
CN218986485U CN202223439728.3U CN202223439728U CN218986485U CN 218986485 U CN218986485 U CN 218986485U CN 202223439728 U CN202223439728 U CN 202223439728U CN 218986485 U CN218986485 U CN 218986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vehicle
base structure
shell
lens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3972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reama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reama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reama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reama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3972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86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86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86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摄像机,包括底座结构以及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结构转动的摄像机组件,所述摄像机组件包括摄像机壳体、设置于所述摄像机壳体其中一侧的俯视镜头模组,设置于所述摄像机壳体相邻侧的后视镜头模组,所述俯视镜头模组用于面向地面设置,所述后视镜头模组用于面向车身的侧后方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摄像机,具有两个镜头模组,一次安装即可覆盖大部分的盲区监测。而且摄像机组件能够相对底座结构转动,使其能够覆盖的区域更广,根据不同的车型可以调整摄像机组件的角度,使其更好地对车辆盲区进行监测。

Description

车载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监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载摄像机。
背景技术
大型客车、公交车、大型货运车辆的侧向盲区很大,而这些区域中的行人、骑行者等都是处于很大的危险中的。为了弥补视野盲区,可以在车身的侧面设置摄像机。但是,目前的摄像机视野范围较小,导致仍然有较大的视野盲区无法覆盖到,通常需要多个摄像机配合才能实现盲区监测智能预警,多个摄像机的安装较为麻烦,而且成本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摄像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多个摄像机进行盲区监测智能预警导致的安装麻烦、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载摄像机,用于安装在车身上,车载摄像机包括底座结构以及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结构转动的摄像机组件,所述摄像机组件包括摄像机壳体、设置于所述摄像机壳体其中一侧的俯视镜头模组,设置于所述摄像机壳体相邻侧的后视镜头模组,所述俯视镜头模组用于面向地面设置,所述后视镜头模组用于面向车身的侧后方设置。
可选地,所述车载摄像机还包括转轴件和锁紧件,所述转轴件穿过所述底座结构和所述摄像机壳体设置,所述锁紧件用于锁紧所述底座结构和所述摄像机壳体。
可选地,所述转轴件为转轴螺钉,所述摄像机壳体相对所述底座结构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转轴螺钉的中心线重合;所述锁紧件为锁紧螺钉。
可选地,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摄像机壳体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重叠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其中一个为外安装部,另一个为内安装部,所述外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内安装部的外侧,且所述转轴螺钉穿过所述外安装部并与所述内安装部连接,所述锁紧螺钉穿过所述外安装部并与所述内安装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外安装部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遮挡盖,所述遮挡盖用于遮挡所述转轴螺钉和锁紧螺钉。
可选地,所述底座结构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以及供线缆穿过的第一过线孔。
可选地,所述车载摄像机还包括加长支架,所述加长支架的一端用于固定在所述车身上,所述加长支架的另一端用于固定在所述底座结构。
可选地,所述加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上盖和支架下盖,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底座结构连接的第三安装孔,所述支架上盖和所述支架下盖固定连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支架本体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摄像机壳体包括摄像机上壳体、摄像机下壳体以及连接所述摄像机上壳体和所述摄像机下壳体的螺纹件,所述摄像机上壳体和所述摄像机下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水圈;所述摄像机上壳体开设有通孔,所述摄像机下壳体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件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螺纹孔中,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防水软塞。
可选地,所述俯视镜头模组为广角镜头模组,所述后视镜头模组为长焦镜头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摄像机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车载摄像机包括底座结构和摄像机组件,摄像机组件具有俯视镜头模组和后视镜头模组,俯视镜头模组面向地面设置,可以覆盖车辆侧下方、部分侧前方和部分侧后方的盲区,后视镜头模组面向车身的侧后方,可以覆盖车辆侧后方的盲区,从而消除大型车辆侧面的大部分盲区甚至全部盲区。该车载摄像机具有两个镜头模组,一次安装即可覆盖大部分的盲区监测。而且摄像机组件能够相对底座结构转动,使其能够覆盖的区域更广,根据不同的车型可以调整摄像机组件的角度,使其更好地对车辆盲区进行监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车载摄像机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车载摄像机的立体结构图二(遮挡盖未示出);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结构的爆炸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摄像机组件的爆炸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车载摄像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长支架的爆炸结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底座结构;11-第一安装孔;12-第一过线孔;13-外安装部;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遮挡盖;161-插脚;162-卡扣;17-第一缓冲层;2-摄像机组件;21-摄像机壳体;211-摄像机上壳体;2111-通孔;212-摄像机下壳体;2121-螺纹孔;213-内安装部;214-第一螺纹孔;215-第二螺纹孔;22-俯视镜头模组;23-后视镜头模组;24-螺纹件;25-防水软塞;26-电路板;27-电源线;3-转轴螺钉;4-锁紧螺钉;5-加长支架;51-支架本体;511-第二安装孔;512-第三安装孔;513-第二过线孔;52-支架上盖;53-支架下盖;54-第二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机进行说明。车载摄像机用于固定在车身上,可用于对车身周围的盲区进行监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摄像机可用于大型货运车、大型客车、公交车等车辆,也可用于中小型车辆上。
请参阅图1,车载摄像机包括底座结构1以及摄像机组件2,摄像机组件2能够相对底座结构1旋转,也就是说,摄像机组件2上的镜头模组的位置可以进行一定地调节,从而可以覆盖更多的视野盲区,也能够适用于多种车型,根据车型的不同,调节摄像机组件2与底座结构1之间的角度,以覆盖对应的视野盲区。
摄像机组件2包括摄像机壳体21、俯视镜头模组22和后视镜头模组23,俯视镜头模组22设置于摄像机壳体21的其中一侧,后视镜头模组23设置于摄像机壳体21的相邻侧,俯视镜头模组22和后视镜头模组23均设置在摄像机壳体21上,使得一个车载摄像机就可以替代多个镜头的拍摄功能,对于需要使用多个镜头覆盖盲区的情况来说,无需同时安装多个镜头,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摄像机仅需安装一次,安装更为方便。
其中,在该车载摄像机安装至车身的侧面之后,俯视镜头模组22面向地面设置,俯视镜头模组22可以覆盖车身侧下方、部分侧前方和部分侧后方的盲区,由于俯视镜头模组22的拍摄角度有限,而大型车的侧后方盲区较多,单独使用俯视镜头模组22无法覆盖大部分的侧后方盲区,需要配合后视镜头模组23共同监测。后视镜头模组23面向车身的侧后方设置,可以覆盖车辆的侧后方盲区。
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载摄像机,包括底座结构1和摄像机组件2,摄像机组件2具有俯视镜头模组22和后视镜头模组23,俯视镜头模组22面向地面设置,可以覆盖车辆侧下方、部分侧前方和部分侧后方的盲区,后视镜头模组23面向车身的侧后方,可以覆盖车辆侧后方的盲区,从而消除大型车辆侧面的大部分盲区甚至全部盲区。该车载摄像机具有两个镜头模组,一次安装即可覆盖大部分的盲区监测。而且摄像机组件2能够相对底座结构1转动,使其能够覆盖的区域更广,根据不同的车型可以调整摄像机组件2的角度,使其更好地对车辆盲区进行监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俯视镜头模组22为广角镜头模组,广角镜头模组的拍摄角度较大,能够覆盖更多的车身侧前方和侧后面的区域,有效消除车身侧面的盲区。俯视镜头模组22能够覆盖的范围此处不作限定,俯视镜头模组22可覆盖前15米、后10米的区域。后视镜头模组23为长焦镜头模组,长焦镜头模组可以拍摄较远的物体,适用于对车身侧后方进行监测,后视镜镜头模组的覆盖区域此处不作限定,可覆盖后方8米至30米的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车载摄像机还包括转轴件和锁紧件,转轴件穿过底座结构1和摄像机壳体21设置,使得摄像机壳体21与底座结构1转动连接。底座结构1用于与车身固定连接,摄像机壳体21能够相对底座结构1转动,摄像机壳体21的转动中心线与转轴件相互重合。锁紧件用于锁紧底座结构1和摄像机壳体21,在需要调节摄像机壳体21的角度时,可以松开锁紧件,调整完毕后,再将锁紧件锁紧固定,从而使摄像机壳体21和底座结构1相对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底座结构1上设置有第一转动配合结构,摄像机壳体21上设置有第二转动配合结构,第一转动结构和第二转动配合结构相互插接,形成摄像机壳体21的转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转轴件为转轴螺钉3,具体而言,转轴件穿过底座结构1与摄像机壳体21螺纹连接,或者,转轴件穿过摄像机壳体21与底座结构1螺纹连接。摄像机壳体21相对底座结构1转动的转动中心线与转轴螺钉3的中心线重合,也就是说,转轴螺钉3作为摄像机壳体21和底座结构1的转轴使用。锁紧件为锁紧螺钉4,可以将摄像机壳体21和底座结构1锁紧。转轴螺钉3和锁紧螺钉4均可以从摄像机壳体21和底座结构1上拆除,如此,在安装车载摄像机时,可以先安装底座结构1,例如螺纹件24穿过底座结构1固定至车身上,然后再通过转轴螺钉3连接底座结构1和摄像机壳体21,最后安装锁紧螺钉4。无需一体安装车载摄像机,使得底座结构1和车身的连接结构可以被隐藏在底座结构1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及图4,底座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摄像机壳体21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供转轴件和锁紧件安装。由于底座结构1的相对两侧和摄像机壳体2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安装部,使得摄像机壳体21的相对两侧均由底座结构1支撑,从而使得摄像机壳体21与底座结构1的连接以及摄像机壳体21的角度调节更加稳定。
可选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其中一个为外安装部13,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另外一个为内安装部213,外安装部13位于内安装部213的外侧。具体而言,第一安装部位于第二安装部的外侧,使摄像机壳体21的一端夹设于两个第一安装部之间,此时,第一安装部为外安装部13,第二安装部为内安装部213;或者,第一安装部位于第二安装部的内侧,使底座结构1的一端夹设于两个第二安装部之间,此时,第一安装部为内安装部213,第二安装部为外安装部13。
其中,转轴螺钉3穿过外安装部13并与内安装部213连接,锁紧螺钉4穿过外安装部13并与内安装部213连接。外安装部1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5,内安装部213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14和第二螺纹孔215,转轴螺钉3穿过第一通孔14连接于第一螺纹孔214,锁紧螺钉4穿过第二通孔15连接于第二螺纹孔215。第二通孔15呈弧形,使得锁紧螺钉4能够在第二通孔15内进行位置调节。
可选地,外安装部13为安装凸起,内安装部213为安装凹槽,安装凸起位于安装凹槽内,如此,使车载摄像机的外表平滑,整体性更强。
可选地,请参阅图3,外安装部13的外侧设置有遮挡盖16,遮挡盖16用于遮挡转轴螺钉3和锁紧螺钉4,使车载摄像机的表面更加美观,也能够防止灰尘、雨水等通过转轴螺钉3和锁紧螺钉4处进入车载摄像机内。遮挡盖16与外安装部13可拆卸连接,在需要调整摄像机组件2的角度时,可以将遮挡盖16拆下,松脱转轴螺钉3和锁紧螺钉4,对摄像机组件2的角度进行调整。
其中,遮挡盖16可以通过螺纹件24可拆卸连接于外安装部13。或者,遮挡盖16的一侧设置有插脚161,另一侧设置有卡扣162,遮挡盖16的插脚161插入外安装部13中,卡扣162卡接于外安装部13。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底座结构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具体而言,第一安装孔11贯穿底座结构1设置,在安装车载摄像机时,可以先安装底座结构1,通过螺纹件穿过底座结构1并连接至下述的加长支架5或者直接连接至车身上,然后再将摄像机组件2安装至底座结构1上。第一安装孔11的数量可为多个,其具体数量和分布此处不作限定。
底座结构1上还开设有第一过线孔12,摄像机组件2还包括电路板26以及电源线27,俯视镜头模组22和后视镜头模组23均与电路板26电性连接,电源线27与电路板26电性连接,且电源线27穿出摄像机壳体21设置,底座结构1上的第一过线孔12供电源线27穿过至与外部电源连接。
可选地,请参阅图3,底座结构1背向摄像机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缓冲层17,在底座结构1安装至车身上时,可以对底座结构1进行缓冲,还能够防止车载摄像机相对车身振动。第一缓冲层17上也相应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一过线孔12正对的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6,车载摄像机还包括加长支架5,加长支架5的一端固定在车身上,加长支架5的另一端固定在底座结构1。加长支架5的作用在于使摄像机组件2可以更加远离车身设置,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加长支架5的长度此处不作限定,可配备多个长度的加长支架5,从而使该摄像机组件2的适用范围更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加长支架5包括支架本体51、支架上盖52和支架下盖53,支架上盖52和支架下盖53之间固定连接形成容纳空间,支架本体51位于容纳空间内。支架本体5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511,支架本体5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三安装孔512,第二安装孔511用于与车身配合连接,第三安装孔512用于与底座结构1配合连接,第三安装孔512与第一安装孔11正对设置。具体而言,在安装车载摄像机时,先将支架本体51固定连接在车身上,然后将底座结构1固定连接在支架上,最后再将摄像机组件2连接于底座结构1,将支架上盖52和支架下盖53盖设在支架本体51的外周。
可选地,支架本体51开设有第二安装孔511的一端还开设有第二过线孔513,供上述的电源线27穿过。
可选地,加长支架5还包括第二缓冲层54,第二缓冲层54设置于支架本体51的用于面向车身一侧,在支架本体51安装至车身上时,可以对支架本体51进行缓冲,还能够防止车载摄像机相对车身振动。第二缓冲层54上也相应开设有与第二安装孔511和第二过线孔513正对的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摄像机壳体21包括摄像机上壳体211和摄像机下壳体212,摄像机上壳体211和摄像机下壳体212通过螺纹件24固定连接。摄像机上壳体211和摄像机下壳体212之间设置有防水圈,防止水和灰尘等进入至摄像机壳体21的内部。摄像机上壳体211开设有通孔2111,摄像机下壳体212开设有螺纹孔2121,螺纹件24穿过通孔2111并与螺纹孔2121连接,使得摄像机上壳体211和下壳体相互固定。而且,在通孔2111内设置有防水软塞25,防水软塞25封堵在通孔2111的内部,防止雨水进入至通孔2111的内部,并渗透至摄像机壳体21的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摄像机,用于安装在车身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结构以及能够相对所述底座结构转动的摄像机组件,所述摄像机组件包括摄像机壳体、设置于所述摄像机壳体其中一侧的俯视镜头模组,设置于所述摄像机壳体相邻侧的后视镜头模组,所述俯视镜头模组用于面向地面设置,所述后视镜头模组用于面向车身的侧后方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摄像机还包括转轴件和锁紧件,所述转轴件穿过所述底座结构和所述摄像机壳体设置,所述锁紧件用于锁紧所述底座结构和所述摄像机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件为转轴螺钉,所述摄像机壳体相对所述底座结构的转动中心线与所述转轴螺钉的中心线重合;所述锁紧件为锁紧螺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摄像机壳体的相对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重叠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其中一个为外安装部,另一个为内安装部,所述外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内安装部的外侧,且所述转轴螺钉穿过所述外安装部并与所述内安装部连接,所述锁紧螺钉穿过所述外安装部并与所述内安装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安装部的外侧可拆卸连接有遮挡盖,所述遮挡盖用于遮挡所述转轴螺钉和锁紧螺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结构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以及供线缆穿过的第一过线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摄像机还包括加长支架,所述加长支架的一端用于固定在所述车身上,所述加长支架的另一端用于固定在所述底座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上盖和支架下盖,所述支架本体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底座结构连接的第三安装孔,所述支架上盖和所述支架下盖固定连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支架本体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壳体包括摄像机上壳体、摄像机下壳体以及连接所述摄像机上壳体和所述摄像机下壳体的螺纹件,所述摄像机上壳体和所述摄像机下壳体之间设置有防水圈;所述摄像机上壳体开设有通孔,所述摄像机下壳体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件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螺纹孔中,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防水软塞。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俯视镜头模组为广角镜头模组,所述后视镜头模组为长焦镜头模组。
CN202223439728.3U 2022-12-21 2022-12-21 车载摄像机 Active CN218986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9728.3U CN218986485U (zh) 2022-12-21 2022-12-21 车载摄像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39728.3U CN218986485U (zh) 2022-12-21 2022-12-21 车载摄像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86485U true CN218986485U (zh) 2023-05-09

Family

ID=86190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39728.3U Active CN218986485U (zh) 2022-12-21 2022-12-21 车载摄像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86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6703B2 (e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viewing in blind spots
RU2381629C2 (ru)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видеокамеры с обзором в 360°
JP2011228957A (ja) カメラユニット取付方法及びカメラユニット
JP2006327512A (ja)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車載用デジタルカメラ、車載カメラ付きドアミラー
CN218986485U (zh) 车载摄像机
CN205523966U (zh) 双摄像头模组及后视镜、行车记录仪
EP1437261B1 (en) Outer mirrors
CN214225990U (zh) 一种车载etc和dvr摄像头一体式装置
KR100574194B1 (ko) 카메라가 장착된 차량용 룸미러 어셈블리
CN214930673U (zh) 一种两轴调节光电吊舱
KR100894484B1 (ko) 차량용 후방 감시카메라
EP4275999A1 (en) Rearview mirror-type front/rear integrated simultaneous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motorcycles
CN201092289Y (zh) 防盗式汽车成像装置
CN213028246U (zh) 一种汽车全景监控设备
CN220199016U (zh) 前挡风玻璃支架及车辆
CN220186478U (zh) 监控设备
CN217227439U (zh) 一种车载摄像装置及车辆
CN220947843U (zh) 摄像头在扰流板中的安装结构
CN215526344U (zh) 3d相机安装装置及3d相机
CN115134494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
CN217753661U (zh) 一种无人车用传感器安装支架及传感器模组
CN215705987U (zh) 一种多车型全景环视系统
CN219619017U (zh) 一种车载仪表板显示屏支架的安装结构
CN215851037U (zh) 一种车载防护型监控摄像头
CN216069865U (zh) 一种大巴车摄像头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