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7289U -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及食品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及食品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7289U
CN220917289U CN202322465675.0U CN202322465675U CN220917289U CN 220917289 U CN220917289 U CN 220917289U CN 202322465675 U CN202322465675 U CN 202322465675U CN 220917289 U CN220917289 U CN 2209172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ouble
teeth
tooth
mai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656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吴佳豪
吴家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oyoung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656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72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72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72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及食品加工机,主机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啮合齿,主机还包括双联齿以及罩装双联齿的双联齿支架,双联齿通过双联齿支架安装于电机的输出端,双联齿支架与电机同轴设置,双联齿偏置于双联齿支架,双联齿支架的侧部设有供双联齿部分外露的开口;双联齿包括第一齿轮和设于第一齿轮上方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啮合齿啮合,主机还包括齿圈盖,齿圈盖套设于第二齿轮外周,齿圈盖的内侧壁设有内齿,第二齿轮通过开口外露与内齿啮合。齿圈盖套设在双联齿的外周,能够大大减小双联齿和齿圈盖啮合后减速组件的径向尺寸,从而节省主机内的径向空间,有助于主机的小型化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及食品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及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机通常包括主机、用于盛放食材的杯体,以及置于杯体内的粉碎装置,通过将主机与粉碎装置相连,使主机内的电机驱动粉碎装置旋转,对食物进行粉碎。但是,对于磨粉机、和面机等机器而言,要求粉碎装置或搅拌装置以较慢的转速旋转,因此需要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减速机构,以减小输出至搅拌装置或粉碎装置的转速。
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告号为CN21784253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榨汁机齿轮箱,其在直流电机的输出端依次设置一级齿轮、二级齿轮、三级齿轮和输出齿轮,其中,一级齿轮为双联齿,即为同轴固定的直径不同的两个齿轮,在配合时,直径较大的齿轮与上一级动力输出齿轮啮合,直径较小的齿轮则作为本级减速的输出齿轮,与下一级减速齿轮机构啮合,以此通过多级齿轮减速机构,使输出齿轮相对于电机以较慢的速度转动,以对粉碎装置进行驱动。
但是,该专利中,由于双联齿均为外齿轮,且用于与双联齿的输出齿轮配合的下一级减速齿轮同样为外齿轮,因此需要将双联齿与后方减速组件沿齿轮的径向并排布置实现啮合,这也就使得主机内部减速组件在齿轮径向的尺寸较大,占据主机内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主机的小型化,影响用户的使用以及收纳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及食品加工机,以在保证减速机构有效减小电机的输出转速的基础上,解决减速机构的径向尺寸较大,占据主机内较大的径向空间,不利于主机小型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啮合齿,主机还包括双联齿以及罩装双联齿的双联齿支架,双联齿通过双联齿支架安装于电机的输出端,双联齿支架与电机同轴设置,双联齿偏置于双联齿支架,双联齿支架的侧部设有供双联齿部分外露的开口;双联齿包括第一齿轮和设于第一齿轮上方的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啮合齿啮合,主机还包括齿圈盖,齿圈盖套设于第二齿轮外周,齿圈盖的内侧壁设有内齿,第二齿轮通过开口外露与内齿啮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啮合齿,并在电机的输出端设置双联齿与啮合齿配合实现对电机输出轴减速。双联齿罩装在双联齿支架的内部,通过双联齿支架安装在电机的输出端,并且双联齿的部分通过双联齿支架的侧部开口露出,双联齿的第一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的啮合齿相啮合,啮合齿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齿轮随第一齿轮同步转动。主机还设置有具有内齿的齿圈盖,齿圈盖套设在双联齿支架的外侧,第二齿轮通过开口露出并与内齿啮合,以向齿圈盖输出动力,从而对电机输出轴的转速进行减速,减小主机的输出转速。
由于内齿为设置于齿圈盖内侧壁的齿圈,因此在装配时将齿圈盖套设在双联齿的外周,相较于外齿轮沿径向并排布置的方式,本方案能够大大减小双联齿和齿圈盖啮合后减速组件的径向尺寸,从而节省主机内的径向空间,使主机能够设计为更细的结构造型,有助于主机的小型化发展,方便用户对主机进行收纳,同时也方便用户使用时握持主机,提升操作手感。
双联齿支架与电机同轴设置,提高美观的同时也简化了主机内的空间布局,节省主机内部空间。双联齿偏置于双联齿支架以方便与啮合齿以及齿圈盖的内齿相配合,提高结构紧凑性。
优选地,啮合齿为斜齿,第一齿轮为与啮合齿适配的斜齿轮。
由于双联齿的第一齿轮直接与电机输出轴的啮合齿啮合构成一级减速机构,电机输出轴的转速高,相同时间内啮合齿与第一齿轮的啮合次数多,通过将啮合齿设置为斜齿,第一齿轮对应为斜齿轮,通过斜齿轮的啮合传动,能够有效减小第一齿轮和啮合齿的啮合面积,从而减小啮合齿齿面与斜齿轮齿面之间的摩擦,降低齿轮啮合产生的噪音,提高使用体验。
优选地,齿圈盖的输出侧设置有传动轴,传动轴设置有配合齿,主机还包括与配合齿啮合传动的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以及设于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上方与第一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啮合传动的第二行星减速机构,电机的输出轴、双联齿支架、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以及第二行星减速机构四者同轴设置。
通过在齿圈盖的输出侧设置两级行星减速机构以增大减速比,提高减速效果。并且,第一行星减速机构和第二行星减速机构与电机的输出轴以及双联齿支架同轴且依次布置,能够进一步减小减速组件整体的径向尺寸,进而减小主机的径向尺寸。第一行星减速机构的第一行星轮与传动轴配合,并带动第一输出齿轮转动,第二行星减速机构的第二行星轮与第一输出齿轮配合,通过输出轴输出动力。
优选地,双联齿支架包括用于容置第一齿轮的第一容置部,以及用于容置第二齿轮的第二容置部,齿圈盖套设于第二容置部的外侧且与双联齿支架同轴布置;开口的至少部分区域开设于第二容置部的侧壁,以使第二齿轮的部分区域外露于开口与内齿啮合。
第二齿轮容置于第二容置部,并且部分区域通过开口露出,露出的部分用于与内齿啮合,将动力传递至齿圈盖,第二容置部罩装第二齿轮的部分区域,能够对第二齿轮起到防尘作用,减少落至第二齿轮处的灰尘,保证第二齿轮的清洁,从而保证传动效率和第二齿轮和内齿之间啮合的可靠性。同样的,第一容置部也能够对第一齿轮的至少部分区域起到遮挡灰尘的作用,保证第一齿轮的清洁。并且,尽管双联齿偏置于电机,但是双联齿支架以及齿圈盖与电机保持同轴装配,使得电机与减速组件整体在主机内部为直列式布置,优化主机内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有助于主机小型化设计。
优选地,主机还包括与双联齿支架固定的罩壳,罩壳具有安装腔,双联齿支架以及齿圈盖容置于安装腔内。
罩壳作为减速箱的外壳,双联齿支架、齿圈盖等减速零部件均位于安装腔内,从而避免了减速组件外露,降低减速组件沾染灰尘的风险。此外,双联齿支架分别与电机和罩壳固定,既承担对双联齿的支撑作用,又作为减速箱的底座,位于罩壳的一端,实现减速箱底座与一级双联齿支架一体化设计,精简了齿轮箱结构,双联齿装入双联齿支架后直接固定在电机上,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省去齿轮支架,降低了材料成本。
优选地,罩壳设置有卡接结构,双联齿支架设置有配合结构,卡接结构和配合结构卡接固定。
通过卡接固定的方式连接,装配简单方便,并且能够省去螺钉等额外连接件的使用,节约成本。
优选地,齿圈盖的输出侧设置有具有配合齿的传动轴,主机还包括设置于齿圈盖的输出侧的行星减速机构,行星减速机构包括一级行星组件,一级行星组件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支撑架一端的多个行星轮,行星轮围绕传动轴布置且与配合齿啮合,罩壳的内侧壁设置有配合齿圈,配合齿圈套设于支撑架的外周以与行星轮啮合。
本实施方式在齿圈盖的输出侧设置行星减速机构,以进一步降低齿圈盖的输出转速,实现多级减速。且行星减速机构的减速比较高,因此能够大幅降低齿圈盖的输出转速,使主机整体的输出转速较慢,并且提高减速后的输出转矩,驱动粉碎装置或搅拌装置旋转。配合齿圈环绕在多个行星轮的外周,与行星轮啮合,对行星轮起到支撑作用,使行星轮稳定转动,减小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和震动,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优选地,双联齿支架设置有沿径向凸出的固定凸耳,固定凸耳设置有与电机固定的固定结构,罩壳的侧壁对应固定凸耳设置有避让凹槽。
双联齿支架通过固定凸耳上的固定结构与电机固定,同时罩壳的侧壁对应固定凸耳设置避让凹槽,从而方便了双联齿支架与罩壳的安装周向定位,在装配时,可将罩壳上的避让凹槽与固定凸耳对准,使固定凸耳容纳至避让凹槽内,完成固定前的定位。同时在双联齿支架与罩壳固定后,避让凹槽两侧的槽壁还能够与固定凸耳止挡以形成周向限位,防止双联齿支架与罩壳发生相对转动。此外,避让凹槽对固定凸耳形成避让,还能够减小双联齿支架与罩壳安装后整体的轴向尺寸,使双联齿支架能够更多地容纳至安装腔内,减小减速组件的整体高度,有助于减小主机高度,实现小型化发展。
优选地,主机还包括外壳,双联齿支架包括本体以及自本体的侧壁沿径向凸出的固定凸耳,本体设置有与电机固定的第一固定孔位,固定凸耳设置有与外壳固定的第二固定孔位。
双联齿支架分别与电机和外壳固定,将电机与外壳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电机以及减速组件整体的稳定性,减小电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具体的,电机和壳体对应第一固定孔位和第二固定孔位设置有连接孔位,可将第一固定孔位和第二固定孔位分别与连接孔位对准后,通过紧固件穿过以紧固连接。同时,第一固定孔位位于本体,第二固定孔位位于固定凸耳,使得两处连接位置相隔较远,既能够避免在固定凸耳或本体开孔较多导致强度的下降,又使得第一固定孔位和第二固定孔位处具有较大的装配空间,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以及紧固件的穿过,降低装配难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上述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下方的杯体,所述杯体内设置有粉碎装置所述主机的输出轴能够与所述粉碎装置相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粉碎装置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其主机内部的电机的输出动力,经由包括双联齿、齿圈盖在内的多级减速机构的减速后输出,驱动粉碎装置旋转对杯体内的食品进行加工,满足磨粉、和面等食品加工要求,在保证减速效果的基础上,由于齿圈盖套设在第二齿轮的外周,使得减速机构的径向尺寸减小,从而有助于主机的小型化设计,进一步地有助于食品加工机的整机小型化。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主机的结构爆炸视图,其中外壳未示出;
图2为图1中双联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双联齿和双联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齿圈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齿圈盖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双联齿与齿圈盖配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减速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主机部分区域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主机的剖视图。
其中:
1电机;11啮合齿;
2双联齿支架;21第一容置部;22第二容置部;23本体;231第一固定孔位;24固定凸耳;241第二固定孔位;25开口;
3双联齿;31第一齿轮;32第二齿轮;33定位销;
4齿圈盖;41内齿;42传动轴;43配合齿;
5第一行星减速机构;51第一行星轮;52第一输出齿轮;
6第二行星减速机构;61第二行星轮;62输出轴;
7罩壳;71避让凹槽;72卡接口;73安装腔;74配合齿圈;
8外壳;81外罩;82底壳;821固定柱;83装配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包括电机1,电机1的输出轴设置有啮合齿11,主机还包括双联齿3以及罩装双联齿3的双联齿支架2,双联齿3通过双联齿支架2安装于电机1的输出端,双联齿支架2与电机1同轴设置,双联齿3偏置于双联齿支架2,双联齿支架2的侧部设有供双联齿3部分外露的开口25;双联齿3包括第一齿轮31和设于第一齿轮31上方的第二齿轮32,第一齿轮31与啮合齿11啮合,主机还包括齿圈盖4,齿圈盖4套设于第二齿轮32外周,齿圈盖4的内侧壁设有内齿41,第二齿轮32通过开口25外露与内齿41啮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在电机1的输出轴设置有啮合齿11,并在电机1的输出端设置双联齿3与啮合齿11配合实现对电机1输出轴减速。双联齿3罩装在双联齿支架2的内部,通过双联齿支架2安装在电机1的输出端,并且双联齿3的部分通过双联齿支架2的侧部开口25露出,双联齿3的第一齿轮31与电机1的输出轴11的啮合齿相啮合,啮合齿11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第二齿轮32随第一齿轮31同步转动。主机还设置有具有内齿41的齿圈盖4,齿圈盖4套设在双联齿支架2的外侧,第二齿轮32通过开口25露出并与内齿41啮合,以向齿圈盖4输出动力,从而对电机1输出轴的转速进行减速,减小主机的输出转速。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机内部,在电机1的输出端设置有至少两级减速机构,其中,啮合齿11与第一齿轮31的啮合配合构成一级减速机构,第二齿轮32与齿圈盖4的内齿41配合构成二级减速机构。
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齿圈盖4作为动力输出的传动轴42的连接位置,也就是主机内总的减速级数不做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传动轴42用于与食品加工机的粉碎装置相连接,以将动力传递至粉碎装置,驱动粉碎装置旋转,也就是说,电机1的输出转速经由啮合齿11和第一齿轮31的一级减速、第二齿轮32和齿圈盖4的二级减速后,输出至粉碎装置,减速级数为二级。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主机内还设置有其他减速机构,传动轴42与该减速机构相配合,以将动力传递至下一级减速机构,经由后端的至少一级减速机构再次减速后,再将动力输出至粉碎装置,也就是说,电机1的输出转速经由啮合齿11和第一齿轮31的一级减速、第二齿轮32和齿圈盖4的二级减速、以及齿圈盖4输出侧的其他减速机构的减速后,减速级数为三级、四级或者更多,最终输出至粉碎装置。其中,本实施例对于齿圈盖4的传动轴42对下一级减速机构的传动方式不做限定,其可以通过在传动轴42设置配合齿43,下一级减速机构对应设置与配合齿43啮合的齿轮或齿圈实现配合,也可以通过将传动轴42设计为非圆形,在下一级减速机构设置形状适配的插口,二者配合实现传动。
由于内齿41为设置于齿圈盖4内侧壁的齿圈,因此在装配时将齿圈盖4套设在双联齿3的外周,相较于外齿轮沿径向并排布置的方式,本方案能够大大减小双联齿3和齿圈盖4啮合后减速组件的径向尺寸,从而节省主机内的径向空间,使主机能够设计为更细的结构造型,有助于主机的小型化发展,方便用户对主机进行收纳,同时也方便用户使用时握持主机,提升操作手感。
双联齿支架2与电机1同轴设置,提高美观的同时也简化了主机内的空间布局,节省主机内部空间。双联齿3偏置于双联齿支架2以方便与啮合齿11以及齿圈盖4的内齿41相配合,提高结构紧凑性。
此外,相较于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单行星减速机构而言,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和内齿圈的啮合方式实现减速,能够在保证减速比以及输出转矩的基础上,利用齿圈盖4代替行星架、多个行星轮以及太阳轮的设置,精简了减速结构,减小了齿轮箱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相较于多个行星轮的配合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通过单一的第二齿轮32与内齿41配合,减少单个减速机构中啮合的齿轮数量,能够有效减小齿轮啮合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提高使用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啮合齿11为斜齿,第一齿轮31为与啮合齿11适配的斜齿轮。
由于双联齿3的第一齿轮31直接与电机1输出轴的啮合齿11啮合构成一级减速机构,啮合齿11的旋转转速在20000rpm以上,转速高,相同时间内啮合齿11与第一齿轮31的啮合次数多,通过将啮合齿11设置为斜齿,第一齿轮31对应为斜齿轮,通过斜齿轮的啮合传动,能够有效减小第一齿轮31和啮合齿11的啮合面积,从而减小啮合齿11齿面与斜齿轮齿面之间的摩擦,降低齿轮啮合产生的噪音,提高使用体验。
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第二齿轮32为直齿轮,内齿41相对应的为直齿,直齿轮与内齿41啮合实现减速,直齿轮转速低,但承受扭矩大,因此采用直齿轮能够提高强度,保证稳定配合。
如图3所示,双联齿3通过定位销33固定在双联齿支架2侧面非中心位置,以使双联齿3偏置于双联齿支架2。当然,双联齿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于双联齿支架2,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双联齿支架2包括用于容置第一齿轮31的第一容置部21,以及用于容置第二齿轮32的第二容置部22,齿圈盖4套设于第二容置部22的外侧且与双联齿支架2同轴布置;开口25的至少部分区域开设于第二容置部22的侧壁,以使第二齿轮32的部分区域外露于开口25与内齿41啮合。
第二齿轮32容置于第二容置部22,并且部分区域通过开口25露出,露出的部分用于与内齿41啮合,将动力传递至齿圈盖4,第二容置部22罩装第二齿轮32的部分区域,能够对第二齿轮32起到防尘作用,减少落至第二齿轮32处的灰尘,保证第二齿轮32的清洁,从而保证传动效率和第二齿轮32和内齿41之间啮合的可靠性。同样的,第一容置部21也能够对第一齿轮31的至少部分区域起到遮挡灰尘的作用,保证第一齿轮31的清洁。并且,如图7所示,尽管双联齿3偏置于电机1,但是双联齿支架2以及齿圈盖4与电机1保持同轴装配,使得电机1与减速组件整体在主机内部为直列式布置,优化主机内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有助于主机小型化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开口25的设置位置不做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中,开口25设置于第二容置部22的侧部,以使第二齿轮32的部分区域能够自开口25外露,与齿圈盖4配合,而第一容置部21的侧部封闭,以使第一容置部21的侧壁围绕第一齿轮31。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开口25的部分区域位于第二容置部22,部分区域位于第一容置部21,以使第二齿轮32的部分区域从开口25中外露,第一齿轮31的部分区域同样从开口25中外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8所示,主机还包括与双联齿支架2固定的罩壳7,罩壳7具有安装腔73,双联齿支架2以及齿圈盖4容置于安装腔73内。
罩壳7作为减速箱的外壳,双联齿支架2、齿圈盖4等减速零部件均位于安装腔73内,从而避免了减速组件外露,降低减速组件沾染灰尘的风险。此外,双联齿支架2分别与电机1和罩壳7固定,既承担对双联齿3的支撑作用,又作为减速箱的底座,位于罩壳7的一端,实现减速箱底座与一级双联齿支架2一体化设计,精简了齿轮箱结构,双联齿3装入双联齿支架2后直接固定在电机1上,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省去齿轮支架,降低了材料成本。
本实施方式对于罩壳7与双联齿支架2的固定方式不做限定,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罩壳7设置有卡接结构,双联齿支架2设置有配合结构,卡接结构和配合结构卡接固定。
通过卡接固定的方式连接,装配简单方便,并且能够省去螺钉等额外连接件的使用,节约成本。
具体的,双联齿支架2的外侧壁沿自身周向设置有多个卡接凸起(图中未示出),如图6所示,罩壳7的内壁对应卡接凸起设置有卡接口72,卡接凸起与卡接口72配合完成卡接。当然,也可以在罩壳7的内壁设置多个卡接凸起,相对应的,在双联齿支架2的外壁设置卡接口或卡接槽,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双联齿支架2也可以和罩壳7通过其他方式固定,例如螺钉连接、磁吸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优选地,如图1、图5、图8所示,齿圈盖4的输出侧设置有具有配合齿43的传动轴42,主机还包括设置于齿圈盖4的输出侧的行星减速机构,行星减速机构包括一级行星组件,一级行星组件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支撑架一端的多个行星轮,行星轮围绕传动轴42布置且与配合齿43啮合,罩壳7的内侧壁设置有配合齿圈74,配合齿圈74套设于支撑架的外周以与行星轮啮合。
本实施方式在齿圈盖4的输出侧设置行星减速机构,以进一步降低齿圈盖4的输出转速,实现多级减速。且行星减速机构的减速比较高,因此能够大幅降低齿圈盖4的输出转速,使主机整体的输出转速较慢,并且提高减速后的输出转矩,驱动粉碎装置或搅拌装置旋转。配合齿圈74环绕在多个行星轮的外周,与行星轮啮合,对行星轮起到支撑作用,使行星轮稳定转动,减小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和震动,起到降低噪声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架的另一端设置有输出轴,用于输出经由行星减速机构减速后的动力,输出轴可以直接与粉碎装置相连,将动力输出至粉碎装置,也可以在输出轴的后端继续设置更多的减速机构,以将转速进一步降低。例如,行星减速机构可以为多个,且依次配合。其中,第一级行星减速机构的行星轮与齿圈盖4的传动轴42配合,并将动力传递至第一级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出齿轮,第二级行星减速机构的行星轮则与输出齿轮相配合,以进一步实现减速,最后一级的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与粉碎装置相连,用于动力输出。
罩壳7的配合齿圈74环绕在行星轮的外周,对行星轮起到支撑作用,在行星轮受到配合齿的驱动而转动时,配合齿圈74不旋转,罩壳7保持固定。当存在多级行星减速机构时,各个行星减速机构的行星轮均与配合齿圈74配合。
优选地,如图3、图6所示,双联齿支架2设置有沿径向凸出的固定凸耳24,固定凸耳24设置有与电机1固定的固定结构,罩壳7的侧壁对应固定凸耳24设置有避让凹槽71。
双联齿支架2通过固定凸耳24上的固定结构与电机1固定,同时罩壳7的侧壁对应固定凸耳24设置避让凹槽71,从而方便了双联齿支架2与罩壳7的安装周向定位,在装配时,可将罩壳7上的避让凹槽71与固定凸耳24对准,使固定凸耳24容纳至避让凹槽71内,完成固定前的定位。同时在双联齿支架2与罩壳7固定后,避让凹槽71两侧的槽壁还能够与固定凸耳24止挡以形成周向限位,防止双联齿支架2与罩壳7发生相对转动。此外,避让凹槽71对固定凸耳24形成避让,还能够减小双联齿支架2与罩壳7安装后整体的轴向尺寸,使双联齿支架2能够更多地容纳至安装腔73内,减小减速组件的整体高度,有助于减小主机高度,实现小型化发展。
具体的,如图3、图8所示,双联齿支架2包括本体23和固定凸耳24,其中,本体23位于安装腔73内,固定凸耳24位于安装腔73外部。固定凸耳24为两个且沿本体23的径向相对设置于本体23的两侧,避让凹槽71与固定凸耳24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图5、图8至图10所示,齿圈盖4的输出侧设置有传动轴42,传动轴42设置有配合齿43,主机还包括与配合齿43啮合传动的第一行星减速机构5,以及设于第一行星减速机构5上方与第一行星减速机构5的输出端啮合传动的第二行星减速机构6,电机1的输出轴、双联齿支架2、第一行星减速机构5以及第二行星减速机构6四者同轴设置。
通过在齿圈盖4的输出侧设置两级行星减速机构以增大减速比,提高减速效果。并且,第一行星减速机构5和第二行星减速机构6与电机1的输出轴以及双联齿支架2同轴且依次布置,能够进一步减小减速组件整体的径向尺寸,进而减小主机的径向尺寸。
具体的,如图1、图8至图10所示,第一行星减速机构5包括多个围绕传动轴42设置且与配合齿43配合的第一行星轮51,以及第一输出齿轮52,第二行星减速机构6包括多个围绕第一输出齿轮52设置且与第一输出齿轮52配合的第二行星轮61,以及用于输出动力的输出轴62。
第一行星减速机构5的第一行星轮51与传动轴42配合,并带动第一输出齿轮52转动,第二行星减速机构6的第二行星轮61与第一输出齿轮52配合,通过输出轴62输出动力。
减速箱内部为多级多种减速机构复合减速,一级减速方式为斜齿轮减速,二级为齿圈齿轮减速,三、四级为行星减速,多重复合减速结构增大了齿轮箱减速比,提高减速后的输出转矩,同时减小减速箱体积。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10所示,主机还包括外壳8,双联齿支架2包括本体23以及自本体23的侧壁沿径向凸出的固定凸耳24,本体23设置有与电机1固定的第一固定孔位231,固定凸耳24设置有与外壳8固定的第二固定孔位241。
双联齿支架2分别与电机1和外壳8固定,将电机1与外壳8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电机1以及减速组件整体的稳定性,减小电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具体的,电机1和外壳8对应第一固定孔位231和第二固定孔位241设置有连接孔位,可将第一固定孔位231和第二固定孔位241分别与连接孔位对准后,通过紧固件穿过以紧固连接。同时,第一固定孔位231位于本体23,第二固定孔位241位于固定凸耳24,使得两处连接位置相隔较远,既能够避免在固定凸耳24或本体23开孔较多导致强度的下降,又使得第一固定孔位231和第二固定孔位241处具有较大的装配空间,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以及紧固件的穿过,降低装配难度。
第一固定孔位231和第二固定孔位241可以是开设于双联齿支架2的通孔,也可以在双联齿支架2设置固定柱,将第一固定孔位231和第二固定孔位241开设于固定柱。如图3所示,固定凸耳24为两个且相对位于本体23的两侧,每个固定凸耳24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位241,第一固定孔位231同样为多个且沿本体23的中心对称设置于本体23的两侧。
双联齿支架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分别与外壳8和电机1固定,例如卡接固定、螺纹连接等等。当然,也可以使双联齿支架2与电机1的固定,与外壳8的固定分别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例如通过卡接固定的方式将双联齿支架2固定于电机1,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将双联齿支架2固定于外壳8。
具体的,如图10所示,外壳8包括外罩81和底壳82,外罩81和底壳82互相独立,外罩81的一端具有配合口,底壳82固定于配合口处以与外罩81配合围成装配腔室83,底壳82设置有固定柱821,以用于与第二固定孔241位配合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食品加工机,包括上述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下方的杯体,所述杯体内设置有粉碎装置所述主机的输出轴能够与所述粉碎装置相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粉碎装置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优选为磨粉机、和面机,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需要减速的机型,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食品加工机,其主机内部的电机1的输出动力,经由包括双联齿3、齿圈盖4在内的多级减速机构的减速后输出,驱动粉碎装置旋转对杯体内的食品进行加工,满足磨粉、和面等食品加工要求,在保证减速效果的基础上,由于齿圈盖4套设在第二齿轮32的外周,使得减速机构的径向尺寸减小,从而有助于主机的小型化设计,进一步地有助于食品加工机的整机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啮合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还包括双联齿以及罩装所述双联齿的双联齿支架,所述双联齿通过所述双联齿支架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双联齿支架与所述电机同轴设置,所述双联齿偏置于所述双联齿支架,所述双联齿支架的侧部设有供所述双联齿部分外露的开口;
所述双联齿包括第一齿轮和设于所述第一齿轮上方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啮合齿啮合,所述主机还包括齿圈盖,所述齿圈盖套设于所述第二齿轮外周,所述齿圈盖的内侧壁设有内齿,所述第二齿轮通过所述开口外露与所述内齿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啮合齿为斜齿,所述第一齿轮为与所述啮合齿适配的斜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圈盖的输出侧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设置有配合齿,所述主机还包括与所述配合齿啮合传动的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上方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机构的输出端啮合传动的第二行星减速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双联齿支架、所述第一行星减速机构以及所述第二行星减速机构四者同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联齿支架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齿轮的第一容置部,以及用于容置所述第二齿轮的第二容置部,所述齿圈盖套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外侧且与所述双联齿支架同轴布置;所述开口的至少部分区域开设于所述第二容置部的侧壁,以使所述第二齿轮的部分区域外露于所述开口与所述内齿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还包括与所述双联齿支架固定的罩壳,所述罩壳具有安装腔,所述双联齿支架以及所述齿圈盖容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壳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双联齿支架设置有配合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和所述配合结构卡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圈盖的输出侧设置有具有配合齿的传动轴,所述主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齿圈盖的输出侧的行星减速机构,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包括一级行星组件,所述一级行星组件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一端的多个行星轮,所述行星轮围绕所述传动轴布置且与所述配合齿啮合,所述罩壳的内侧壁设置有配合齿圈,所述配合齿圈套设于所述支撑架的外周以与所述行星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联齿支架设置有沿径向凸出的固定凸耳,所述固定凸耳设置有与所述电机固定的固定结构,所述罩壳的侧壁对应所述固定凸耳设置有避让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还包括外壳,所述双联齿支架包括本体以及自所述本体的侧壁沿径向凸出的固定凸耳,所述本体设置有与所述电机固定的第一固定孔位,所述固定凸耳设置有与所述外壳固定的第二固定孔位。
10.一种食品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食品加工机的主机,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下方的杯体,所述杯体内设置有粉碎装置所述主机的输出轴能够与所述粉碎装置相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粉碎装置旋转。
CN202322465675.0U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及食品加工机 Active CN2209172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5675.0U CN220917289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及食品加工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65675.0U CN220917289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及食品加工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7289U true CN220917289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40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65675.0U Active CN220917289U (zh) 2023-09-11 2023-09-11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及食品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72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2344A (zh) 车辆用车门后视镜及其组装方法
TW201433057A (zh) 馬達、具有馬達的旋轉機構與電子裝置
US20020077213A1 (en) Two-stage gear mechanism
CN220917289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的主机及食品加工机
CN111053469B (zh) 旋转机构及食物处理器
CN216742661U (zh) 一种用于料理机的驱动装置
WO2021018152A1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机
CN214707417U (zh) 一种双输出的食物处理器电机及食物处理器
CN212643448U (zh) 一种榨汁机及其多级减速装置
JP4717746B2 (ja) ギヤード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6692031U (zh) 二级减速行星齿轮机构及其食品料理机
CN209825003U (zh) 驱动装置、驱动底座及立式和面机
CN109938063B (zh) 驱动装置、驱动底座及立式和面机
CN220354453U (zh) 一种减速结构及料理机
CN215305260U (zh) 一种传动稳定的食品加工机
CN213425953U (zh) 内建减速机构的马达
CN215272156U (zh) 料理机
CN221054257U (zh) 一种按摩器机芯齿轮箱结构及按摩器
CN220930132U (zh) 一种吸顶屏减速箱机构
CN220441739U (zh) 一种输出机构及搅拌设备
CN217449334U (zh) 底座及净化装置
CN220168202U (zh) 电风扇
JP2002250408A (ja)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8791927U (zh) 驱动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19982773U (zh) 一种左右通用智能电动翻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