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2201U - 间隙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间隙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2201U
CN220912201U CN202322896177.1U CN202322896177U CN220912201U CN 220912201 U CN220912201 U CN 220912201U CN 202322896177 U CN202322896177 U CN 202322896177U CN 220912201 U CN220912201 U CN 220912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slide
slider
measuring
scal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961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茂建
朱复宇
雍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961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2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2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2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Measuring Instrumen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间隙测量装置,涉及测量技术领域,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间隙的尺寸,间隙测量装置包括:测量主体和滑盖主体,测量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楔形塞舌,测量主体的靠近第二端的表面设置有预设刻度条;滑盖主体与测量主体滑动连接,滑盖主体用于在楔形塞舌塞入间隙时沿着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运动,以抵持待测物体,并使得滑盖主体的靠近第二端的端部对应一目标刻度值,其中,目标刻度值用于确定间隙的尺寸。本申请的间隙测量装置,操作简单、便于读数,并且能够高精确度地测量间隙的尺寸。

Description

间隙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隙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设备运营及维护时,以及日常需要测量待测物体的间隙的尺寸时,往往需要采用间隙测量装置,由于间隙一般较小,并且间隙的位置可能不便于采用复杂操作测量间隙的尺寸,而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设备维护时,需要操作简单,便于读数,并且精准测量间隙的尺寸,现有的具有多片不同厚度的探尺以及其他间隙测量装置往往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便于读数、精确度高的间隙测量装置,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间隙测量装置,操作简单、便于读数,并且能够高精确度地测量间隙的尺寸。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间隙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间隙的尺寸,所述间隙测量装置包括:测量主体和滑盖主体,所述测量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楔形塞舌,所述测量主体的靠近第二端的表面设置有预设刻度条;滑所述盖主体与所述测量主体滑动连接,所述滑盖主体用于在所述楔形塞舌塞入所述间隙时沿着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运动,以抵持所述待测物体,并使得所述滑盖主体的靠近第二端的端部对应一目标刻度值,其中,所述目标刻度值用于确定所述间隙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刻度条上的各个刻度值沿着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递减,所述预设刻度条上的各个刻度值对应为间隙尺寸值,所述滑盖主体包括沿着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相对的第一滑盖端部和第二滑盖端部,所述第二滑盖端部相对所述第一滑盖端部更靠近所述第二端,其中,在所述滑盖主体抵持所述待测物体时,所述滑盖主体的所述第二滑盖端部正对的刻度值为所述目标刻度值,所述目标刻度值等于所述间隙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主体为长条状,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测量主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所述测量主体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着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所述滑盖主体对应设置有滑块,所述滑盖主体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卡合,而与所述测量主体滑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主体至少包括第一主体侧面,所述滑槽至少包括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所述测量主体的所述第一主体侧面,其中,所述预设刻度条设置于所述测量主体的所述第一主体侧面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盖主体至少包括第一滑盖侧面,所述第一滑盖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侧面平行且相对,所述滑块至少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对应设置于所述滑盖主体的所述第一滑盖侧面,所述滑盖主体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卡合,而与所述测量主体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滑盖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二滑盖端部的边沿正对的刻度值为所述目标刻度值,所述目标刻度值等于所述间隙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楔形塞舌至少包括塞舌底面和塞舌顶面,所述塞舌底面和所述塞舌顶面在远离所述第一端处相交,所述塞舌底面并与所述第一主体侧面垂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相对的第一滑槽端和第二滑槽端,所述第一滑槽端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滑槽端靠近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的所述第一滑槽端时,所述第一主体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一端的边沿与所述第一滑盖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一滑盖端部的边沿平齐,所述第一主体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二端的边沿与所述第一滑盖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二滑盖端部的边沿平齐;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的所述第二滑槽端时,所述第一滑盖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一滑盖端部的边沿与所述塞舌底面和所述塞舌顶面的相交线平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盖主体还包括滑盖顶面,所述滑盖顶面与所述第一滑盖侧面垂直,其中,所述滑盖顶面的位于所述第一滑盖端部的边沿设置有具有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用于与所述待测物体的边沿形状适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楔形塞舌具有最大长度L1和最大高度H1,在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配合结构到所述滑盖顶面的所述第一滑盖端部的最大距离为L2,所述间隙的尺寸为H2,所述在所述滑盖顶面通过所述配合结构抵持所述待测物体时,所述第一滑盖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二滑盖端部的边沿到所述第二端的距离为L3,其中,所述间隙的尺寸H2与距离L3满足以下关系式:H2=H1+L2/L1*H2-L3/L1*H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待测物体的边沿形状为圆弧形,所述配合结构为圆弧结构。
本申请的间隙测量装置,通过设置滑盖主体与测量主体滑动连接,滑盖主体用于在楔形塞舌塞入间隙时沿着第二端到第一端的方向运动,以抵持待测物体,并使得滑盖主体的靠近第二端的端部对应一目标刻度值,并通过目标刻度值确定间隙的尺寸,操作简单、便于读数,并且能够高精确度地测量间隙的尺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中靠近测量主体的第一端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测量间隙的尺寸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测量间隙的尺寸时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间隙测量装置,10、测量主体,110、第一端,120、第二端,130、预设刻度条,131、目标刻度值,140、滑槽,141、第一滑槽,142、第二滑槽,143、第一滑槽端,144、第二滑槽端,150、第一主体侧面,160、第二主体侧面,20、楔形塞舌,210、塞舌底面,220、塞舌顶面,30、滑盖主体,310、第一滑盖端部,320、第二滑盖端部,330、滑块,331、第一滑块,332、第二滑块,340、第一滑盖侧面,350、第二滑盖侧面,360、滑盖顶面,361、配合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服务器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间隙测量装置1,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间隙的尺寸,间隙测量装置1包括:测量主体10和滑盖主体30,测量主体1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第一端110设置有楔形塞舌20,测量主体1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表面设置有预设刻度条130;滑盖主体30与测量主体10滑动连接,滑盖主体30用于在楔形塞舌20塞入间隙时沿着第二端120到第一端110的方向运动,以抵持待测物体,并使得滑盖主体3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端部对应一目标刻度值131,其中,目标刻度值131用于确定间隙的尺寸。
从而,本申请中的上述间隙测量装置1,通过设置滑盖主体30与测量主体10滑动连接,滑盖主体30用于在楔形塞舌20塞入间隙时沿着第二端120到第一端110的方向运动,以抵持待测物体,此时使得滑盖主体3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端部对应一目标刻度值131,从而可通过目标刻度值131确定间隙的尺寸。因此,测量时,只需要将楔形塞舌20塞入间隙即可进行测量,操作简单,无需重复塞入多片不同厚度的探尺,并且滑盖主体3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端部对应一目标刻度值131,便于读数,能够直观地得到目标刻度值131,并且能够高精确度地测量间隙的尺寸,排除多片不同厚度的探尺因每片探尺的自身形变与间隙不同而产生的误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测量主体10与楔形塞舌2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而使得楔形塞舌20设置于测量主体10的第一端110,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铆接、卡接、磁吸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方式而使得楔形塞舌20设置于测量主体10的第一端11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使得楔形塞舌20设置于测量主体10的第一端110。具体的,当测量主体10与楔形塞舌20通过一体成型而使得楔形塞舌20设置于测量主体10的第一端110时,间隙测量装置1的整体性更好,结构简单可靠,不易损坏;而当楔形塞舌20通过卡接、磁吸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方式可拆卸连接于测量主体10时,可以根据待测物体的间隙尺寸,按照具体需要更换不同的楔形塞舌20,以完成对间隙尺寸的测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预设刻度条130上的刻度值沿着从所述第一端110至所述第二端120的方向排列,且所述预设刻度条130的其中一个末端的刻度值可以与测量主体10的第二端120平齐,而与测量主体10的第一端110不平齐。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预设刻度条130的任一末端的刻度值也可以与测量主体10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均不平齐,即,预设刻度条130可以设置于测量主体10的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之间,并设置于靠近测量主体10的第二端120的表面。其中,预设刻度条130上的刻度值沿着从所述第一端110至所述第二端120的方向排列,包括了预设刻度条130上的各个刻度值可以沿着从测量主体10的第二端120到第一端110的方向递减,也可以沿着从测量主体10的第二端120到第一端110的方向递增。其中,预设刻度条130上的最小刻度值(即零刻度线)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预设刻度条130的分度值与量程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本申请不以此为限,只要滑盖主体3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端部对应一目标刻度值131,此目标刻度值131能够确定间隙的尺寸即可。
另外,目标刻度值131可以等于间隙的尺寸,直接得到间隙的尺寸;目标刻度值131也可以为其他与间隙的尺寸相关的值,并能够通过此目标刻度值131计算间隙的尺寸,间接得到间隙的尺寸。本申请不以次为限,只要能够测量待测物体的间隙的尺寸即可。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滑盖主体30与测量主体10可以通过滑槽140、滑轨、滑块330、滑轮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方式而滑动连接,本申请不以次为限。
如图1、图2所示,预设刻度条130上的各个刻度值沿着从第二端120到第一端110的方向递减,预设刻度条130上的各个刻度值对应为间隙尺寸值,滑盖主体30包括沿着第一端110到第二端120的方向上相对的第一滑盖端部310和第二滑盖端部320,第二滑盖端部320相对第一滑盖端部310更靠近第二端120,其中,在滑盖主体30抵持待测物体时,滑盖主体30的第二滑盖端部320正对的刻度值为目标刻度值131,目标刻度值131等于间隙的尺寸。
从而,通过设置预设刻度条130上的各个刻度值沿着从第二端120到第一端110的方向递减,预设刻度条130上的各个刻度值对应为间隙尺寸值,并且在滑盖主体30抵持待测物体时,滑盖主体30的第二滑盖端部320正对的刻度值为目标刻度值131,能够使得目标刻度值131等于间隙的尺寸,更便于度数,能够直观地通过目标刻度值131得到间隙的尺寸,而无需通过对目标刻度值131进行额外的计算,才能得到间隙的尺寸。
其中,如图2所示,预设刻度条130可以与测量主体10的第二端120平齐,而与测量主体10的第一端110不平齐,并且,预设刻度条130上的各个刻度值可以沿着从第二端120到第一端110的方向递减至零,即,预设刻度条130上的最小刻度值可以为零。
请一并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测量主体10为长条状,第一端110和第二端120为测量主体10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测量主体10还设置有滑槽140,滑槽140沿着第一端110到第二端120的方向延伸,滑盖主体30对应设置有滑块330,滑盖主体30通过滑块330与滑槽140卡合,而与测量主体10滑动连接。
从而,通过设置滑槽140和滑块330,滑盖主体30通过滑块330与滑槽140卡合,能够实现滑盖主体30与测量主体10滑动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测量主体10可以为长方体、梯形体、圆柱体等长条状立体图形,本申请不以此为限,测量主体10还可以为其他未列出的长条状立体图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滑槽140可以直接开设于测量主体10的表面,也可以与测量主体10通过焊接、粘接、铆接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方式而固定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固定连接;滑块330可以与滑盖主体30对应测量主体10的表面一体地连接,也可以与滑盖主体30对应测量主体10的表面通过焊接、粘接、铆接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方式而固定连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固定连接。
如图2、图3所示,测量主体10至少包括第一主体侧面150,滑槽140至少包括第一滑槽141,第一滑槽141设置于测量主体10的第一主体侧面150,其中,预设刻度条130设置于测量主体10的第一主体侧面15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位置。
从而,通过设置测量主体10至少包括第一主体侧面150,滑槽140至少包括第一滑槽141,将第一滑槽141设置于测量主体10的第一主体侧面150,将预设刻度条130设置于测量主体10的第一主体侧面15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位置。
其中,图3所示,测量主体10为长方体,第一主体侧面150为测量主体10在长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个面。
另外,如图3所示,预设刻度条130可以与第一主体侧面150的位于第二端120的边沿平齐,而与第一主体侧面150的位于第一端110的边沿不平齐,并且,预设刻度条130上的各个刻度值可以沿着从第二端120到第一端110的方向递减至零,即,预设刻度条130上的最小刻度值可以为零。
如图2、图3所示,滑盖主体30至少包括第一滑盖侧面340,第一滑盖侧面340与第一主体侧面150平行且相对,滑块330至少包括第一滑块331,第一滑块331对应设置于滑盖主体30的第一滑盖侧面340,滑盖主体30通过第一滑块331与第一滑槽141卡合,而与测量主体10滑动连接,其中,第一滑盖侧面340的位于第二滑盖端部320的边沿正对的刻度值为目标刻度值131,目标刻度值131等于间隙的尺寸。
从而,通过设置滑盖主体30至少包括第一滑盖侧面340,第一滑盖侧面340与第一主体侧面150平行且相对,滑块330至少包括第一滑块331,第一滑块331对应设置于滑盖主体30的第一滑盖侧面340,使得滑盖主体30通过第一滑块331与第一滑槽141卡合,而与测量主体10滑动连接,故而第一滑盖侧面340的位于第二滑盖端部320的边沿正对的刻度值为目标刻度值131,目标刻度值131等于间隙的尺寸。
其中,如图3所示,滑盖主体30为U型,第一滑盖侧面340为滑盖主体30与第一主体侧面150平行且相对的其中一个面。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滑槽141可以直接开设于第一主体侧面150,第一滑块331可以与第一滑盖侧面340对应测量主体10的表面一体地连接,测量主体10和滑盖主体30的结构更加简单可靠,便于滑盖主体30通过第一滑块331与第一滑槽141卡合,而与测量主体10滑动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中靠近测量主体10的第一端110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测量主体10还包括第二主体侧面160,第二主体侧面160与第一主体侧面150平行且相对,滑槽140还包括第二滑槽142,第二滑槽142设置于测量主体10的第二主体侧面160;滑盖主体30还包括第二滑盖侧面350,第二滑盖侧面350与第二主体侧面160平行且相对,滑块330还包括第二滑块332,第二滑块332对应设置于滑盖主体30的第二滑盖侧面350,滑盖主体30还通过第二滑块332与第二滑槽142卡合,而与测量主体10滑动连接。
从而,通过设置量主体还包括第二主体侧面160,滑槽140还包括第二滑槽142,第二滑槽142设置于测量主体10的第二主体侧面160;以及设置滑盖主体30还包括第二滑盖侧面350,滑块330还包括第二滑块332,第二滑块332对应设置于滑盖主体30的第二滑盖侧面350,滑盖主体30还通过第二滑块332与第二滑槽142卡合,能够进一步增强滑盖主体30在测量主体10上滑动的稳定性,结构稳定的条件下,度数也更加准确,提高了测量间隙尺寸的精确度。
其中,如图4所示,第二主体侧面160为测量主体10在长度方向上与第一主体侧面150相对的另一个面,第二滑盖侧面350为滑盖主体30与第二主体侧面160平行且相对的另一个面。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滑槽142、第二滑块332、第二滑槽142与第二主体侧面160的连接方式、第二滑块332与第二滑盖侧面350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滑块332与第二滑槽142的配合方式可以与上述第一滑槽141、第一滑块331、第一滑槽141与第一主体侧面150的连接方式、第一滑块331与第一滑盖侧面340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滑块331与第一滑槽141的配合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二滑槽142、第二滑块332、第二滑槽142与第二主体侧面160的连接方式、第二滑块332与第二滑盖侧面350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滑块332与第二滑槽142的配合方式也可以与上述第一滑槽141、第一滑块331、第一滑槽141与第一主体侧面150的连接方式、第一滑块331与第一滑盖侧面340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滑块331与第一滑槽141的配合方式不同,只要能够实现滑盖主体30与测量主体10之间稳定地滑动连接即可。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图3。如图1、图2、图3所示,楔形塞舌20至少包括塞舌底面210和塞舌顶面220,塞舌底面210和塞舌顶面220在远离第一端110处相交,塞舌底面210并与第一主体侧面150垂直。
从而,通过设置楔形塞舌20至少包括塞舌底面210和塞舌顶面220,塞舌底面210和塞舌顶面220在远离第一端110处相交,塞舌底面210并与第一主体侧面150垂直,在楔形塞舌20塞入待测物体的间隙时,便于与测量主体10滑动连接的滑盖主体30沿着第二端120到第一端110的方向运动,以抵持待测物体,并确定间隙的尺寸。
具体的,楔形塞舌20在塞入待测物体的间隙时,塞舌底面210与待测物体的间隙的一面进行面接触,塞舌顶面220与待测物体的间隙的另一面进行线接触,滑盖主体30沿着第二端120到第一端110的方向运动,以抵持待测物体,滑盖主体3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端部对应一目标刻度值131,即可通过目标刻度值131确定间隙的尺寸。
如图2、图3所示,第一滑槽141包括相对的第一滑槽端143和第二滑槽端144,第一滑槽端143靠近第一端110,第二滑槽端144靠近第二端120,在第一滑块331滑动至第一滑槽141的第一滑槽端143时,第一主体侧面150的位于第一端110的边沿与第一滑盖侧面340的位于第一滑盖端部310的边沿平齐,第一主体侧面150的位于第二端120的边沿与第一滑盖侧面340的位于第二滑盖端部320的边沿平齐;在第一滑块331滑动至第一滑槽141的第二滑槽端144时,第一滑盖侧面340的位于第一滑盖端部310的边沿与塞舌底面210和塞舌顶面220的相交线平齐。
从而,通过设置在第一滑块331滑动至第一滑槽141的第一滑槽端143和第二滑槽端144时,第一主体侧面150、第一滑盖侧面340与塞舌底面210和塞舌顶面220的相交线在测量主体10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关系,建立了第一滑盖侧面340的位于第二滑盖端部320的边沿到第二端120的距离与待测物体的间隙的尺寸之间的线性关系。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测量间隙的尺寸时的平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楔形塞舌20具有最大长度L1和最大高度H1,间隙的尺寸为H2,在滑盖顶面360抵持待测物体时,第一滑盖侧面340的位于第二滑盖端部320的边沿到第二端120的距离为L3,其中,间隙的尺寸H2与距离L3满足以下关系式:H2=1-L3/L1*H1。
从而,通过间隙的尺寸H2与距离L3之间的关系式,能够对预设刻度条130的分度值进行设置,从而使得目标刻度值131等于间隙的尺寸,通过度数,就可以直接得到间隙的尺寸。
具体的,根据楔形塞舌20在平面示意图中的三角关系,H2/(L1-L3)=H1/L1,等式变换后,即可得到H2=1-L3/L1*H1。又根据上述相关结构的长度关系,在滑盖顶面360抵持待测物体时,第一滑盖侧面340的位于第二滑盖端部320的边沿到第二端120的距离也为L3。因此,预设刻度条130的最大量程可以设置为楔形塞舌20的最大高度H1的值,从而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将预设刻度条130的实际长度对应最大高度H1的值,得到预设刻度条130中各个刻度值之间的实际距离,进而设置预设刻度条130的分度值。如此,滑盖主体3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端部对应的目标刻度值131也就等于间隙的尺寸,通过度数,就可以直接得到间隙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刻度条130的最大量程也可以大于楔形塞舌20的最大高度H1的值,便于更换不同最大高度H1的楔形塞舌20时,预设刻度条130也能够通过滑盖主体3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端部对应的目标刻度值131直接得到间隙的尺寸。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图3。如图1、图2、图3所示,滑盖主体30还包括滑盖顶面360,滑盖顶面360与第一滑盖侧面340垂直,其中,滑盖顶面360的位于第一滑盖端部310的边沿设置有具有配合结构361,配合结构361用于与待测物体的边沿形状适配。
从而,通过设置配合结构361,能够与待测物体的边沿形状适配。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配合结构361可以是在滑盖顶面360的位于第一滑盖端部310的边沿开设的曲线结构、折线结构等平面结构,也可以是立体结构,配合结构361还可以是在滑盖顶面360的位于第一滑盖端部310的边沿设置的可更换的配合结构361,针对待测物体不同的边沿形状,设置不同的配合结构361与待测物体的边沿形状适配,增加了测试间隙尺寸的灵活性。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间隙测量装置测量间隙的尺寸时的平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楔形塞舌20具有最大长度L1和最大高度H1,在第一端110到第二端120的方向上,配合结构361到滑盖顶面360的第一滑盖端部310的最大距离为L2,间隙的尺寸为H2,在滑盖顶面360通过配合结构361抵持待测物体时,第一滑盖侧面340的位于第二滑盖端部320的边沿到第二端120的距离为L3,其中,间隙的尺寸H2与距离L3满足以下关系式:H2=H1+L2/L1*H2-L3/L1*H1。
从而,在具有配合结构361时,通过间隙的尺寸H2与距离L3之间的关系式,也能够对预设刻度条130的分度值进行设置,从而使得目标刻度值131等于间隙的尺寸,通过度数,就可以直接得到间隙的尺寸。
具体的,根据楔形塞舌20在平面示意图中的三角关系,H2/(L1+L2-L3)=H1/L1,等式变换后,即可得到H2=H1+L2/L1*H2-L3/L1*H1。又根据上述相关结构的长度关系,在滑盖顶面360抵持待测物体时,第一滑盖侧面340的位于第二滑盖端部320的边沿到第二端120的距离也为L3。因此,预设刻度条130的最大量程可以设置为楔形塞舌20的最大高度H1的值,从而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将预设刻度条130的实际长度对应最大高度H1的值,得到预设刻度条130中各个刻度值之间的实际距离,进而设置预设刻度条130的分度值。如此,滑盖主体3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端部对应的目标刻度值131也就等于间隙的尺寸,通过度数,就可以直接得到间隙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刻度条130的最大量程也可以大于楔形塞舌20的最大高度H1的值,上述已进行过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图3。如图1、图2、图3所示,待测物体的边沿形状为圆弧形,配合结构361为圆弧结构。
从而,在测试边沿形状为圆弧形的待测物体(例如传感器)与某一物体之间的间隙的尺寸时,配合结构361为圆弧结构,能够与待测物体的边沿形状更好地适配。
具体的,在车辆的车载控制系统中,尤其是云巴等列车的车载控制系统中,速度传感器是其中关键的组成部分,用于测量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行驶距离,也是保障列车安全行驶的关键部件。载控制系统通过速度传感器进行列车的测速和测距,每周期采集两个速度传感器的脉冲数据进行测速和测距计算,根据车轮脉冲数据和轮径值计算列车运行速度以及上电以来的累积走行距离,车载控制系统每周期需要根据测速和测距结果判断并决定是否执行列车紧急制动。因此,速度传感器安装在云巴等列车行驶轮的轮轴上,其安装必须符合既定标准。速度传感器安装间隙要求数值标准为1.0±0.2mm,速度传感器安装间隙过大或者过小均可能造成速度传感器故障,直接影响行车安全。运营和维护人员必须要准确测量速度传感器与行驶轮的间隙尺寸,超过标准范围时需要调整间隙确保间隙尺寸在范围内。
在测量速度传感器与行驶轮之间的间隙的尺寸时,如图6所示,先将楔形塞舌20逐渐塞入速度传感器与行驶轮之间的间隙,使得塞舌底面210与行驶轮进行面接触,塞舌顶面220与速度传感器进行线接触,并让滑盖主体30沿着第二端120到第一端110的方向运动,圆弧结构用于与速度传感器的边沿形状适配,以抵持速度传感器,滑盖主体30的靠近第二端120的端部对应一目标刻度值131,此目标刻度值131即为速度传感器与行驶轮之间的间隙的尺寸。
本申请的间隙测量装置1通过上述结构,操作简单,便于读数,能够直观地得到目标刻度值131,并且能够高精确度地测量间隙的尺寸。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间隙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间隙的尺寸,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量主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楔形塞舌,所述测量主体的靠近第二端的表面设置有预设刻度条;
滑盖主体,与所述测量主体滑动连接,所述滑盖主体用于在所述楔形塞舌塞入所述间隙时沿着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运动,以抵持所述待测物体,并使得所述滑盖主体的靠近第二端的端部对应一目标刻度值,其中,所述目标刻度值用于确定所述间隙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刻度条上的各个刻度值沿着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第一端的方向递减,所述预设刻度条上的各个刻度值对应为间隙尺寸值,所述滑盖主体包括沿着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相对的第一滑盖端部和第二滑盖端部,所述第二滑盖端部相对所述第一滑盖端部更靠近所述第二端,其中,在所述滑盖主体抵持所述待测物体时,所述滑盖主体的所述第二滑盖端部正对的刻度值为所述目标刻度值,所述目标刻度值等于所述间隙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主体为长条状,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测量主体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所述测量主体还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着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所述滑盖主体对应设置有滑块,所述滑盖主体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卡合,而与所述测量主体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主体至少包括第一主体侧面,所述滑槽至少包括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置于所述测量主体的所述第一主体侧面,其中,所述预设刻度条设置于所述测量主体的所述第一主体侧面的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主体至少包括第一滑盖侧面,所述第一滑盖侧面与所述第一主体侧面平行且相对,所述滑块至少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对应设置于所述滑盖主体的所述第一滑盖侧面,所述滑盖主体通过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卡合,而与所述测量主体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滑盖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二滑盖端部的边沿正对的刻度值为所述目标刻度值,所述目标刻度值等于所述间隙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塞舌至少包括塞舌底面和塞舌顶面,所述塞舌底面和所述塞舌顶面在远离所述第一端处相交,所述塞舌底面并与所述第一主体侧面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包括相对的第一滑槽端和第二滑槽端,所述第一滑槽端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滑槽端靠近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的所述第一滑槽端时,所述第一主体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一端的边沿与所述第一滑盖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一滑盖端部的边沿平齐,所述第一主体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二端的边沿与所述第一滑盖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二滑盖端部的边沿平齐;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至所述第一滑槽的所述第二滑槽端时,所述第一滑盖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一滑盖端部的边沿与所述塞舌底面和所述塞舌顶面的相交线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主体还包括滑盖顶面,所述滑盖顶面与所述第一滑盖侧面垂直,其中,所述滑盖顶面的位于所述第一滑盖端部的边沿设置有具有配合结构,所述配合结构用于与所述待测物体的边沿形状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塞舌具有最大长度L1和最大高度H1,在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配合结构到所述滑盖顶面的所述第一滑盖端部的最大距离为L2,所述间隙的尺寸为H2,所述在所述滑盖顶面通过所述配合结构抵持所述待测物体时,所述第一滑盖侧面的位于所述第二滑盖端部的边沿到所述第二端的距离为L3,其中,所述间隙的尺寸H2与距离L3满足以下关系式:H2=H1+L2/L1*H2-L3/L1*H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物体的边沿形状为圆弧形,所述配合结构为圆弧结构。
CN202322896177.1U 2023-10-26 2023-10-26 间隙测量装置 Active CN220912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96177.1U CN220912201U (zh) 2023-10-26 2023-10-26 间隙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96177.1U CN220912201U (zh) 2023-10-26 2023-10-26 间隙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2201U true CN220912201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8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96177.1U Active CN220912201U (zh) 2023-10-26 2023-10-26 间隙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2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86706U (zh) 一种长度测量中便于确定测量基准的量具
CN105865392A (zh) 用于软包动力电池厚度变化测量的测量装置
US4473952A (en) Two directional measuring devices
CN111561855B (zh) 一种焊缝检验装置及检验方法
CN105526869A (zh) 多功能板材检测装置
CN220912201U (zh) 间隙测量装置
CN209182496U (zh) 一种数字雷达探头的检测装置
CN103591873A (zh) 一种测量仪
CN202141405U (zh) 一种能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长度的游标卡尺
CN201955045U (zh) 间距尺
CN103542789B (zh) 一种不规则型钢的宽度或高度公差测量装置
CN111780687B (zh) 廓形检测系统的校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0154481U (zh) 一种用于铁路钢轨侧磨数据检测尺
CN205279961U (zh) 面差检测工具
CN209416251U (zh) 一种圆弧检测装置
CN206803894U (zh) 一种车轮检查器
CN208636418U (zh) 铁路车辆与计轴器电磁兼容测试用传感器的辅助安装量规
CN217818407U (zh) 一种用于测量铁路线路中心偏移量的测量尺
CN217236674U (zh) 一种全自动薄膜厚度测量装置
CN208606696U (zh) 一种型材r角测量工具
CN217818498U (zh) 一种型钢腿厚测量装置
CN110260769A (zh) 一种皮带轮系共面度检测工具及检测方法
CN203534375U (zh) 一种不规则型钢的宽度或高度公差测量装置
CN214149205U (zh) 火车车轮磨损检查器
CN216593250U (zh) 一种球罐棱角度测量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