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5566U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5566U
CN220865566U CN202322792175.8U CN202322792175U CN220865566U CN 220865566 U CN220865566 U CN 220865566U CN 202322792175 U CN202322792175 U CN 202322792175U CN 220865566 U CN220865566 U CN 220865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argo
terrain vehicle
frame
box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921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勇
张俊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921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5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5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5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车身覆盖件、悬架组件和货箱机构。行走组件设置在车架的下侧。车身覆盖件设置在车架上。悬架组件将行走组件连接至车架。货箱机构包括用于装载货物的车斗组件,车斗组件设置在车架上。货箱机构还包括载货组件、运输组件和控制组件,运输组件驱动载货组件;货箱机构包括载货组件与车斗组件直接连接的第一使用状态,和载货组件与车斗组件分离的第二使用状态,当货箱机构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运输组件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驱动载货组件在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之间移动。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货物通过载货组件和运输组件放置至车斗组件上,提高了搬运货物的效率。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全地形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全地形车有时也起着运输货物的作用。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全地形车的货箱较高,驾驶员无法将较重的货物搬运至全地形车的车斗组件内,进而降低了搬运货物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搬运货物的效率较高的全地形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车身覆盖件、悬架组件和货箱机构。行走组件设置在车架的下侧。车身覆盖件设置在车架上。悬架组件将行走组件连接至车架。货箱机构包括用于装载货物的车斗组件,车斗组件设置在车架上。货箱机构包括载货组件,货箱机构包括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当货箱机构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时,载货组件与车斗组件直接连接;当货箱机构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载货组件与车斗组件分离;货箱机构还包括运输组件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运输组件电连接,运输组件驱动载货组件;当货箱机构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运输组件在控制组件的控制下驱动载货组件在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之间移动。
进一步地,货箱机构还包括驱动运输组件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电连接至控制组件和运输组件,驱动组件驱动运输组件以带动载货组件运动至上货位置或下货位置。
进一步地,运输组件包括连接至驱动组件的第一伸缩结构和第二伸缩结构,第一伸缩结构的一端连接至第二伸缩结构,第一伸缩结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车斗组件或车架,第二伸缩结构的一端转动连接至车斗组件或车架,第二伸缩结构的另一端连接至载货组件。
进一步地,货箱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第一伸缩结构位置的检测件,检测件设置在第一伸缩结构上。
进一步地,载货组件与第一伸缩结构转动连接,载货组件的载货面基本沿预设平面延伸,当载货组件处于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时,预设平面基本垂直于全地形车的高度方向。
进一步地,载货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车斗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时,载货组件处于关闭位置,此时载货面基本垂直于全地形车的长度方向,车斗组件和载货组件围绕形成有用于承载货物的载物空间。
进一步地,运输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载货组件的定位销、第一定位孔和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定位孔后侧的第二定位孔,载货组件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当载货组件处于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时,定位销至少部分穿设于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内;当载货组件处于关闭位置时,定位销至少部分穿设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三定位孔内。
进一步地,运输组件包括基本沿全地形车高度方向延伸的传送结构和可拆卸连接至车斗组件的固定部,传送结构与固定部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传送结构与载货组件可拆卸连接,控制组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传送结构,以带动载货组件基本沿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传送结构上设置有若干个能够被驱动组件驱动并沿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移动的传送部,载货组件可拆卸连接至两个传送部之间。
进一步地,载货组件基本沿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移动以形成有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
上述全地形车可以将货物放置在载货组件上,控制组件控制运输组件以使载货组件运动,以将载货组件上的货物运输至车斗组件,从而便于将货物安放在车斗组件上,进而提高了搬运货物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的载货组件处于下货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的载货组件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在配备另一种货箱机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全地形车在其货箱机构的载货组件处于下货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示出了一种全地形车100,该全地形车100包括车架11、行走组件12、车身覆盖件13、悬架组件14和货箱机构15。其中,车架11构成了全地形车100的基本框架,车架11用于支撑行走组件12、车身覆盖件13、悬架组件14和货箱机构15。车身覆盖件13设置在车架11上,用于保护全地形车100内的零部件。悬架组件14与行走组件12连接,从而将行走组件12连接至车架11。货箱机构15包括车斗组件151,车斗组件151设置在车架11上,车斗组件151用于装载货物。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左侧、右侧、前侧、后侧、上侧和下侧。具体地,行走组件12设置在车架11的下侧。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货箱机构15还包括载货组件152、运输组件153和控制组件154。其中,载货组件152用于承载货物。控制组件154与运输组件153电连接,载货组件152连接至运输组件153,以使控制组件154通过运输组件153控制载货组件152移动。运输组件153连接至车斗组件151和/或车架11,从而提高了运输组件153的工作稳定性。货箱机构15包括载货组件152与车斗组件151直接连接的第一使用状态,和载货组件152与车斗组件151分离的第二使用状态,当货箱机构15处于第二使用状态时,运输组件153带动载货组件152在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之间移动。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货物放置在载货组件152上,使货箱机构15处于第二使用状态,通过控制组件154控制运输组件153运输的方向,以使载货组件152上的货物从上货位置移动至下货位置或使载货组件152上的货物从下货位置移动至上货位置。在不需要搬运货物时通过运输组件153运输至车斗组件151,使货箱组件15处于第一使用状态,提高了全地形车100的搬运货物的效率的同时方便载货组件的收纳。通过上述设置,减轻了搬运人员的工作量。搬运货物人员将过重的货物放置在载货组件152,搬运人员仅需要操作控制组件154即可使载货组件152通过运输组件153将货物移动至车斗组件151,从而提高了货箱机构15的搬运货物的效率,进而提高了搬运人员搬运货物的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货箱机构15还包括驱动组件(图未示),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运输组件153,驱动组件电连接至控制组件154和运输组件153,驱动组件驱动运输组件153以带动载货组件152运动至上货位置或下货位置。通过上述设置,使驱动组件可以为控制组件154和运输组件153提供电力,使控制组件154可以控制运输组件153运动,从而可以使运输组件153带动载货组件152运动,以使载货组件152上的货物运动至下货位置后,便于搬运人员将货物推至车斗机构151上,进而完成对货物的搬运,提高了货箱机构15的搬运效率,提高了全地形车100的搬运效率。其中,驱动组件可以设置为电动机等;上货位置是指将货物放至载货组件152的位置;下货位置是指将搬运人员能够将货物推动至车斗组件151的位置。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运输组件153包括第一伸缩结构1531和第二伸缩结构1532。第二伸缩结构1532基本沿第一预设直线101方向延伸并用于调节载货机构152的相对位置,第一伸缩结构1532用于调节第一伸缩结构1531和全地形车100的基准面103之间的夹角。第一伸缩结构1531和第二伸缩结构1532转动连接。第一伸缩结构1531和第二伸缩结构1532电连接至驱动组件,从而可以使驱动组件可以为第一伸缩结构1531和第二伸缩结构1532提供电力。第一伸缩结构1531和第二伸缩结构1532还电连接至控制组件154,从而可以使使控制组件154控制第一伸缩结构1531和第二伸缩结构1532运动。具体地,第一伸缩结构1531的一端连接至第二伸缩结构1532,第一伸缩结构153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车斗组件151或车架11上,第二伸缩结构1532的一端转动连接至车斗组件151或车架11,第二伸缩结构1532的另一端连接有载货组件152。更具体地,控制组件154可以控制第一伸缩结构1531和第二伸缩结构1532的伸缩。当载货机构152处于下货位置时,搬运人员操作控制机构154,控制组件154控制第二伸缩结构1532伸长后,搬运人员再操作控制组件154,使第一伸缩结构1531带动第二伸缩结构1532移动至上货位置;载货机构152处于上货位置时,搬运人员操作控制机构154,控制组件154控制第二伸缩结构1532收缩后,搬运人员再操作控制组件154,使第一伸缩结构1531带动第二伸缩结构1532移动至下货位置,此时搬运人员可以将货物推动至车斗机构151。通过上述设置,搬运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控制组件154控制第一伸缩结构1531和第二伸缩结构1532的伸缩长度,使载货结构152上的货物能够从上货位置移动到下货位置,也可以使载货结构152从下货位置移动到上货位置,从而提高了货箱机构15的搬运效率,提高了全地形车100的搬运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组件154可以包括第一按钮、第二按钮、第三按钮和第四按钮,其中,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可以控制第一伸缩结构1531的伸缩,第三按钮和第四按钮可以控制第二伸缩结构1532的伸缩长度;第一伸缩结构1531可以设置为电动液压杆,第二伸缩结构1532可以设置为电动滑轨。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货箱机构15还包括检测件155。检测件155用于检测第一伸缩结构1531位置,检测件155设置在第一伸缩结构1531上。第一伸缩结构1531基本沿第二预设直线102方向延伸,从而可以使检测件155通过检测第二预设直线102和基准面103之间的夹角,以控制第二伸缩结构1532的第一预设直线101和基准面103之间的夹角,进而可以使载货机构152在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检测件155可以设置为角度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载货组件152与第二伸缩结构1532转动连接,载货组件152的载货面基本沿预设平面延伸,当载货组件152处于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时,预设平面基本垂直于全地形车100的高度方向。通过上述设置,当载货组件152处于上货位置时,可以降低搬运人员的上货难度,提高载货组件152的上货效率;当第二伸缩结构1532运动至下货位置时,可以使搬运人员将货物平推至车斗组件151,从而提高了货箱机构15的搬运效率,提高了全地形车100的搬运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载货组件152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521,车斗组件151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511,当第一卡接部1521与第二卡接部1511卡接时,载货组件152处于关闭位置,此时载货面基本垂直于全地形车100的长度方向,车斗组件151和载货组件152围绕形成有用于承载货物的载物空间1512。,具体地,载货组件152将货物放置于载物空间1512后,第一卡接部1521与第二卡接部1511卡接,从而使载货组件152处于关闭位置。通过上述设置,在提高载货组件152的稳定性的同时,也可以防止全地形车100在行驶过程中产生震动而导致货物从载物空间1512中掉落,从而提高了货箱机构15的运输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全地形车100的运输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运输组件15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载货组件152的定位销1533、第一定位孔1534和第二定位孔1535。第二定位孔1535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定位孔1534后侧。载货组件152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1536。当载货组件152处于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时,定位销1533至少部分穿设于第二定位孔1535和第三定位孔1536内。通过上述设置,当载货组件152处于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时,可以防止货物过重而导致载货组件152不稳定,避免货物从载货组件152上掉落,从而提高了载货组件152的稳定性。第一卡接部1521与第二卡接部1511卡接时,载货组件152处于关闭位置,载货面沿预设平面延伸并基本垂直于全地形车100的长度方向,定位销1533至少部分穿设于第一定位孔1534和第三定位孔1536内,从而可以便于第一卡接部1521与第二卡接部1511卡接。
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运输组件153包括传送结构1537和固定部1538。传送结构1537基本沿全地形车100高度方向延伸。固定部1538可拆卸连接至车斗组件151。传送结构1537与固定部1538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传送结构1537与载货组件152可拆卸连接,控制组件154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传送结构1537,以带动载货组件152基本沿全地形车100高度方向移动。具体地,载货组件152包括一个载货面,当载货组件152处于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时,载货面基本垂直于全地形车100的高度方向。载货组件152基本沿全地形车100高度方向移动以形成有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通过上述设置,载货组件152处于上货位置时,搬运人员将货物放置在载货组件152上后,搬运人员操作控制组件154,由驱动组件提供电力,使传送结构1537带动载货组件152沿全地形车100高度方向运动,当载货组件152运动至下货位置时,搬运人员将载货组件152翻转,以使载货组件152上的货物推动至车斗组件151内,从而提高了搬运人员的搬运效率,进而提高载货组件152的运输效率,也提高了货箱机构15的运输效率。
具体地,传送结构1537上设置有若干个能够被驱动组件驱动并沿全地形车100高度方向移动的传送部1537a,载货组件152可拆卸连接至两个传送部1537a之间,从而可以使载货组件152可以便于搬运人员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载货组件152放置至传送部1537a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可以使搬运人员放至载货组件152,以提高搬运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货箱机构15的搬运效率,进而提高了全地形车100的搬运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车架;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下侧;
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将所述行走组件连接至所述车架;
货箱机构,所述货箱机构包括用于装载货物的车斗组件,所述车斗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货箱机构包括载货组件、运输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运输组件电连接,所述运输组件驱动所述载货组件,所述货箱机构包括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当所述货箱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使用状态时,所述载货组件与所述车斗组件直接连接;当所述货箱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使用状态时,所述运输组件在所述控制组件的控制下驱动所述载货组件在上货位置和下货位置之间移动以使所述载货组件与所述车斗组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机构还包括驱动所述运输组件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至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运输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运输组件以带动所述载货组件运动至所述上货位置或所述下货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包括连接至所述驱动组件的第一伸缩结构和第二伸缩结构,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伸缩结构,所述第一伸缩结构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所述车斗组件或所述车架,所述第二伸缩结构的一端转动连接至所述车斗组件或所述车架,所述第二伸缩结构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载货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机构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伸缩结构位置的检测件,所述检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组件与所述第一伸缩结构转动连接,所述载货组件的载货面基本沿预设平面延伸,当所述载货组件处于所述上货位置和所述下货位置时,所述预设平面基本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的高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车斗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时,所述载货组件处于关闭位置,此时所述载货面基本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的长度方向,所述车斗组件和所述载货组件围绕形成有用于承载货物的载物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载货组件的定位销、第一定位孔和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后侧的第二定位孔,所述载货组件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当所述载货组件处于所述上货位置和所述下货位置时,所述定位销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三定位孔内;当所述载货组件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定位销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三定位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包括基本沿所述全地形车高度方向延伸的传送结构和可拆卸连接至所述车斗组件的固定部,所述传送结构与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所述传送结构与所述载货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控制组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传送结构,以带动所述载货组件基本沿所述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结构上设置有若干个能够被所述驱动组件驱动并沿所述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移动的传送部,所述载货组件可拆卸连接至两个所述传送部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货组件基本沿所述全地形车高度方向移动以形成有所述上货位置和所述下货位置。
CN202322792175.8U 2023-10-17 2023-10-17 全地形车 Active CN220865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92175.8U CN220865566U (zh) 2023-10-17 2023-10-17 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92175.8U CN220865566U (zh) 2023-10-17 2023-10-17 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5566U true CN220865566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07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92175.8U Active CN220865566U (zh) 2023-10-17 2023-10-17 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5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6687B2 (en) Vehicle battery replacing apparatus
CN112770997B (zh) 行走机器人
US5846045A (en) Over-the-cab loader and carrier
CN220865566U (zh) 全地形车
CN111959591B (zh) 行走、举升、上平台一体机、控制方法及上平台方法
CN211035100U (zh) 一种叉车式agv小车
CN218841124U (zh) 装卸车系统
JP3356539B2 (ja) 荷役車両
CN212685370U (zh) 一种自分离自组合的车厢
JPH07215695A (ja) フォークリフト形無人搬送車の走行制御装置
CN212559294U (zh) 一种高平台车厢装卸作业用可分离叉车装置
CN114477028A (zh) 一种具有双层载物功能的电动搬运车
JP2753791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組立方法
CN112573444A (zh) 堆高车
JP3503728B2 (ja) 搬送車の被案内部構造
CN217146202U (zh) 电动台车
CN213057161U (zh) 半导体料板自动装卸车
CN218703339U (zh) 一种电动辅助平地搬运车
CN110606098B (zh) 一种基于快捷稳固装车的一体化铁路驮背运输车
JP2753792B2 (ja) 自動二輪車の自走組付台車
CN219193508U (zh) 一种便于货物取放的滚筒agv
CN215479479U (zh) 一种转向升降台
CN217225534U (zh) 一种自带夹具的agv搬运装置
CN219031671U (zh) 一种子母式无人搬运叉车
AU587240B2 (en) Loading equipment for motor transport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