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2230U - 气动薄膜调节阀 - Google Patents

气动薄膜调节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2230U
CN220792230U CN202322515718.1U CN202322515718U CN220792230U CN 220792230 U CN220792230 U CN 220792230U CN 202322515718 U CN202322515718 U CN 202322515718U CN 220792230 U CN220792230 U CN 220792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eedback
piece
valv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157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海山
钱斌杰
花桥建
许海雷
叶罗
徐江
周晓韡
陈林
陈星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N Energy Tai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N Energy Tai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N Energy Tai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N Energy Taizhou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157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2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2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2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riven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包括气动执行机构、阀体和定位器,所述气动执行机构包括气缸连接杆,所述阀体包括阀杆,所述定位器包括具有条形孔的摆杆,所述气动薄膜调节阀还包括:连接件,连接所述阀杆与所述气缸连接杆;和反馈组件,包括反馈件和反馈杆,所述反馈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以使得所述反馈件与所述连接件能够沿轴向同步移动,且使得所述反馈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件移动,所述反馈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反馈件,以随所述反馈件同步移动,所述反馈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条形孔。该气动薄膜调节阀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定位器的反馈杆与摆杆脱离,并可以防止摆杆变形。

Description

气动薄膜调节阀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气动薄膜调节阀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
背景技术
气动薄膜调节阀由气动执行机构和调节阀本体两部分组成,气动执行机构通过压缩空气控制阀门开度在0%-100%之间调节,但识别阀门开度需要定位器来实现,其中,定位器可以安装在调节阀本体上,定位器上通常设置具有条形孔的摆杆,调节阀的反馈杆插入摆杆的条形孔中,以使得摆杆可以随着阀杆沿自身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而同步运动,进而实现阀门开度的反馈。但在调节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调节阀的阀杆容易发生自转,进而导致定位器的反馈杆与摆杆的条形孔脱离,或者由于过度拉扯导致摆杆变形,不能有效识别阀门开度,造成调节阀无法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该气动薄膜调节阀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定位器的反馈杆与摆杆脱离,并可以防止摆杆变形,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包括气动执行机构、阀体和定位器,所述气动执行机构包括气缸连接杆,所述阀体包括阀杆,所述定位器包括具有条形孔的摆杆,所述气动薄膜调节阀还包括:
连接件,连接所述阀杆与所述气缸连接杆;和
反馈组件,包括反馈件和反馈杆,所述反馈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以使得所述反馈件与所述连接件能够沿轴向同步移动,且使得所述反馈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件移动,所述反馈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反馈件,以随所述反馈件同步移动,所述反馈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条形孔。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
所述第一连接盘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缸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盘可拆卸连接所述阀杆,所述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所述阀杆和所述气缸连接杆均同轴线设置,所述反馈件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
可选地,所述反馈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插槽,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反馈杆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并排且间隔布置的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之间形成所述插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板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上的一个或多个安装位,多个所述安装位沿所述板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反馈杆用于可选择地连接于任意一个所述安装位。
可选地,所述板体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安装位构造为第一螺纹孔,所述反馈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
可选地,所述反馈杆构造为螺纹杆,且所述反馈杆背离所述安装位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两个限位螺母,两个所述限位螺母分别位于所述摆杆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气动薄膜调节阀还包括螺栓,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中的一者设有第三螺纹孔,另一者设置有通孔或第二螺纹孔以及与所述通孔或第二螺纹孔连通的沉槽,所述沉槽用于容纳所述螺栓的头部,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螺纹孔,或者,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和所述第三螺纹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盘通过沿周向布置的多个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连接件将阀杆与气缸连接杆进行连接,以使得气缸连接杆可同步带动阀杆沿其轴向同步移动,其中,反馈组件的反馈件连接于连接件,可以使得反馈件可以随着连接件沿轴向同步移动,并且该反馈件还可以沿垂直于轴向的第一方向相对于连接件移动,即,在气动薄膜调节阀运转时,阀杆与气缸连接杆会出现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的情况,其中,反馈件可不随着阀杆与气缸连接杆的转动进行同步转动,同时,反馈杆的一端连接反馈件,反馈杆可随着反馈件同步移动,反馈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摆杆的条形孔内,因此,当气缸连接杆与阀杆沿轴向移动时,可同步带动反馈件沿轴向移动,当反馈件沿轴向移动时,可带动反馈杆同步地沿轴向移动,通过反馈杆拨动定位器的摆杆进而使得定位器能够有效地识别此时的阀门的开度,便于人员根据阀门的开度进行后续的相关操作。另外,反馈件不会随着气缸连接杆与阀杆绕自身轴线转动,有效避免反馈杆与摆杆相互脱离的情况出现,也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反馈杆脱离摆杆时拉扯摆杆变形的情况。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气动薄膜调节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反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缸连接杆;2-阀杆;3-定位器;301-摆杆;3011-条形孔;4-连接件;401-第一连接盘;402-第二连接盘;5-反馈组件;501-反馈件;5011-第一连接部;50111-限位柱;50112-插槽;5012-第二连接部;50121-板体;501211-安装位;502-反馈杆;6-限位螺母;7-沉槽;8-第二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在本公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参考图1至图3所示,该气动薄膜调节阀包括气动执行机构、阀体和定位器3,气动执行机构包括气缸连接杆1,阀体包括阀杆2,定位器3包括具有条形孔3011的摆杆301,气动薄膜调节阀还包括连接件4和反馈组件5,其中,连接件4连接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反馈组件5包括反馈件501和反馈杆502,反馈件501连接于连接件4,以使得反馈件501与连接件4能够沿轴向同步移动,且使得反馈件501能够沿垂直于轴向的第一方向相对于连接件4移动,反馈杆502的一端连接于反馈件501,以随反馈件501同步移动,反馈杆502的另一端插接于条形孔301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连接件4将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进行连接,以使得气缸连接杆1可同步带动阀杆2沿其轴向同步的移动,其中,反馈组件5的反馈件501连接于连接件4,可以使得反馈件501可以随着连接件4沿轴向同步移动,并且该反馈件501还可以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相对于连接件4移动,即,在气动薄膜调节阀运转时,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会出现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的情况,其中,反馈件501可不随着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的转动进行同步转动,同时,反馈杆502的一端连接反馈件501,反馈杆502可随着反馈件501同步移动,反馈杆502的另一端插接于摆杆301的条形孔3011内,因此,当气缸连接杆1与阀杆2沿轴向移动时,可同步带动反馈件501沿轴向移动,当反馈件501沿轴向移动时,可带动反馈杆502同步地沿轴向移动,通过反馈件501拨动定位器3的摆杆301进而使得定位器3能够有效地识别此时的阀门的开度,便于人员根据阀门的开度进行后续的相关操作。另外,反馈件501不会随着气缸连接杆1与阀杆2绕自身轴线转动,有效避免反馈杆与摆杆相互脱离的情况出现,也避免了相关技术中反馈杆脱离摆杆时拉扯摆杆变形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连接件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盘401和第二连接盘402,其中,第一连接盘401可拆卸连接气缸连接杆1,第二连接盘402可拆卸连接阀杆2,第一连接盘401与第二连接盘402上均设有用以连接气缸连接杆1和阀杆2的连接螺纹孔,气缸连接杆1和阀杆2的其中一端均设有与连接螺纹孔对应的外螺纹,同时,在本公开中,第一连接盘401、第二连接盘402、阀杆2和气缸连接杆1均同轴线设置,反馈件501沿垂直于轴向的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盘401和第二连接盘402。
在一些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盘401与气缸连接杆1的连接,以及第二连接盘402与阀杆2的连接还可以采用螺钉连接的形式进行连接;例如,可以在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的端部固连有耳板,该耳板上设有供螺钉穿设的开口,同时,在第一连接盘401与第二连接盘402的外壁面上设有供对应的耳板嵌入的嵌入槽,嵌入槽的底面上开设有供螺钉螺纹连接的螺纹孔,当需要将第一连接盘401和第二连接盘402分别连接在气缸连接杆1与阀杆2上时,耳板嵌入至嵌入槽后,拧紧螺钉即可,同时,在本公开中,气缸连接杆1与阀杆2在运转时,存在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的情况,出于连接稳定性的考虑,还可对耳板与嵌入槽的外形轮廓进行限定,即,耳板与嵌入槽的外形轮廓均为矩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反馈件501包括第一连接部5011和第二连接部5012,其中,第一连接部5011包括插槽50112,该插槽50112用以连接第一连接盘401和第二连接盘402,即,第一连接盘401和第二连接盘402插接于插槽50112内,同时,反馈杆502的其中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部5012,另一端插入条形孔3011内,当连接件4带动反馈件501沿轴向同步移动时,反馈杆502可拨动定位器3的摆杆301移动,进而有效识别阀门开度,便于人员根据此时的阀门开度进行后续的操作。
具体地,参考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5011包括并排且间隔布置的两个限位柱50111,两个限位柱50111之间形成插槽50112,其中,第一连接盘401与第二连接盘402可位于两个限位柱50111之间,当第一连接盘401与第二连接盘402沿轴向开始移动时,第一连接盘401与第二连接盘402可抵接两个限位柱50111中的其中一个限位柱50111(以图1所示,一个限位柱50111位于第一连接盘401的上方,另一个限位柱50111位于第二连接盘402的下方,当第一连接盘401与第二连接盘402沿轴向上升时,第一连接盘401与位于第一连接盘401上方的限位柱50111抵接,当第一连接盘401与第二连接盘402沿轴向下降时,第二连接盘402与位于第二连接盘402下方的限位柱50111抵接),进而实现连接件4可带动反馈件501沿轴向同步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所示,第二连接部5012包括板体50121以及设置在板体50121上的一个或多个安装位501211,安装位501211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构造,例如,参考图2所示,该安装位501211可以构造为第一螺纹孔,并且当安装位501211为多个时,多个安装位501211沿板体50121的延伸方向延伸,反馈杆502用于可选择地连接于任意一个安装位501211,设有多个安装位501211的好处在于,人员可根据实际的安装情况使得反馈杆502更便捷地插接在定位器3的摆杆301的条形孔3011内,同理,在本公开中,为了在板体50121上能够设置有多个安装位501211,板体50121可以沿垂直于轴向的第一方向延伸。
在一些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安装位501211也可以构造为例如连接柱等,连接柱上设置有与反馈杆螺纹连接的内螺纹或外螺纹,本公开不限于此。
在一些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安装位501211的数量还可以只为一个,例如,该安装位501211可以构造为长条形通槽,反馈杆502背离条形孔3011的一端穿设该长条形通槽,反馈杆502靠近板体50121的一端的外壁面上设有外螺纹,此段外螺纹上安装有两个夹持螺母,板体50121位于两个夹持螺母之间,通过两个夹持螺母的夹持作用将板体50121与反馈杆502进行连接。
同理,为了使得反馈杆502背离板体50121的一端可以较为牢固地连接摆杆301,反馈杆502的构造可以为螺纹杆,其中,反馈杆502背离安装位50121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两个限位螺母6,两个限位螺母6分别位于摆杆301的相对两侧,通过两个限位螺母6的限位作用,以进一步防止反馈杆502脱离摆杆30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气动薄膜调节阀还包括螺栓,其中,该螺栓(未图示)用以连接第一连接盘401和第二连接盘402,即,第一连接盘401和第二连接盘402中的一者设有第三螺纹孔,另一者设置有通孔或第二螺纹孔8以及与通孔或第二螺纹孔8连通的沉槽7,沉槽7用于容纳螺栓的头部,螺栓穿过通孔并螺纹连接于第三螺纹孔,或者,螺栓螺纹连接于第二螺纹孔8和第三螺纹孔。为了便于理解,参考图1和图3所示,以第一连接盘401上设有第二螺纹孔8为例进行说明,即,当第一连接盘401上设有第二螺纹孔8以及与第二螺纹孔8连通的沉槽7,第二连接盘402上设有第三螺纹孔,其中,螺栓可依次经沉槽7和第二螺纹孔8后螺纹连接于第二连接盘402的第三螺纹孔,最终完成第一连接盘401与第二连接盘402的固定。
具体地,为了使得第一连接盘401与第二连接盘40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以采用多个螺栓对第一连接盘401与第二连接盘402进行固定,即,第一连接盘401通过沿周向布置的多个螺栓连接于第二连接盘402。
在一些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之间的连接还可以采用套管进行固定,即,该套管内设有用以收纳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的通腔,同时在该套管外壁面上螺纹连接有紧定螺钉,其中,紧定螺钉可伸至通腔内与阀杆2或气缸连接杆1抵接,为了提高连接强度,可在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上均开设有收纳槽,紧定螺钉可伸至收纳槽内且抵接于收纳槽的底面,在本公开中,至少设有两个紧定螺钉,两个紧定螺钉分别用以固定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并且在套管的外壁面上还设有与插槽50112相互对应的卡接盘,该卡接盘可部分置于插槽50112内,以使得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在沿轴向移动时,卡接盘可同步带动反馈件501和反馈杆502移动,以使得反馈杆502可拨动摆杆301,被反馈杆502拨动后的摆杆301,会出现相应幅度的转动,最终使得定位器3可以有效识别阀门开度,便于人员根据阀门的开度进行后续的相关操作。
本公开示例性地描述气动薄膜调节阀的部分工作过程。如下。
连接件4连接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后,可以使得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同步移动;反馈组件5置于连接件4与摆杆301之间,用以使得定位器3可以有效地反馈出阀门的开度,便于人员根据开度的情况进行后续的操作,具体地,在气动薄膜调节阀实际运转过程中,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存在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情况,因此,在本公开中,第一连接盘401和第二连接盘402插接第一连接部5011上的插槽50112,当阀杆2与气缸连接杆1带动第一连接盘401和第二连接盘402绕自身轴线转动时,反馈件501不会被带动,反馈件501仅会随着第一连接盘401和第二连接盘402沿轴向同步上升或下降,即,当第一连接盘401和第二连接盘402带动反馈件501沿轴向同步升降时,此时的反馈件501会带动反馈杆502沿轴向同步升降,进而使得反馈杆502可以拨动摆杆301,被反馈杆502拨动后的摆杆301,会出现相应幅度的转动,最终使得定位器3可以有效识别阀门开度,便于人员根据阀门的开度进行后续的相关操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气动薄膜调节阀,包括气动执行机构、阀体和定位器,所述气动执行机构包括气缸连接杆,所述阀体包括阀杆,所述定位器包括具有条形孔的摆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薄膜调节阀还包括:
连接件,连接所述阀杆与所述气缸连接杆;和
反馈组件,包括反馈件和反馈杆,所述反馈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以使得所述反馈件与所述连接件能够沿轴向同步移动,且使得所述反馈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第一方向相对于所述连接件移动,所述反馈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反馈件,以随所述反馈件同步移动,所述反馈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条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
所述第一连接盘可拆卸连接所述气缸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盘可拆卸连接所述阀杆,所述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所述阀杆和所述气缸连接杆均同轴线设置,所述反馈件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插槽,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反馈杆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并排且间隔布置的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之间形成所述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板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板体上的一个或多个安装位,多个所述安装位沿所述板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反馈杆用于可选择地连接于任意一个所述安装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沿垂直于所述轴向的第一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构造为第一螺纹孔,所述反馈杆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杆构造为螺纹杆,且所述反馈杆背离所述安装位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两个限位螺母,两个所述限位螺母分别位于所述摆杆的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薄膜调节阀还包括螺栓,所述第一连接盘和所述第二连接盘中的一者设有第三螺纹孔,另一者设置有通孔或第二螺纹孔以及与所述通孔或第二螺纹孔连通的沉槽,所述沉槽用于容纳所述螺栓的头部,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螺纹孔,或者,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和所述第三螺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动薄膜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盘通过沿周向布置的多个螺栓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盘。
CN202322515718.1U 2023-09-14 2023-09-14 气动薄膜调节阀 Active CN220792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15718.1U CN220792230U (zh) 2023-09-14 2023-09-14 气动薄膜调节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15718.1U CN220792230U (zh) 2023-09-14 2023-09-14 气动薄膜调节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2230U true CN220792230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61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15718.1U Active CN220792230U (zh) 2023-09-14 2023-09-14 气动薄膜调节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2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45813U (zh) 一种衬套拆卸工具
JP4712705B2 (ja) ボルト接続によるコンポーネントのコントロールされた取り付けのためのダブルナット
CN220792230U (zh) 气动薄膜调节阀
CN102085545B (zh) 一种冲压模具中斜楔机构与驱动气缸连接的防松装置
CN204164186U (zh) 一种防松螺栓的螺杆
CN115727149A (zh) 一种上装式球阀在线拆装工装及拆装方法
CN210998259U (zh) 夹具缓冲器受力调节结构
CN209811561U (zh) 一种平衡阀阀胆焊接定位夹具
CN208744704U (zh) 一种吸盘固定部品压入治具
CN209999220U (zh) 一种浸渗设备机械手夹持机构
CN108980177B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止回螺栓及其使用方法
CN205438337U (zh) 一种组装惯性块的夹具装置
CN210335949U (zh) 一种新型机械手用连接盘
CN214368104U (zh) 阀门开关工具
CN206578775U (zh) 一种用于冲击气缸的榔头以及包括该榔头的冲击气缸
CN211719502U (zh) 断路器合闸弹簧安装结构
CN205074797U (zh) 一种用于车门件钻削孔的夹具
CN220972252U (zh) 一种发动机气门锁夹拆装工具
CN210909689U (zh) 用于明杆阀门的辅助检修夹具
CN208853787U (zh) 一种制孔模板
CN216828297U (zh) 自锁螺母安装工装
CN220761603U (zh) 一种机油控制阀滤网组件快速拆除装置
CN215218305U (zh) 一种叶根螺栓测试夹具
CN215469442U (zh) 一种拆卸记录舱舱内螺钉的工具
CN211991956U (zh) 一种用于固定法兰的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