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7232U - 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 - Google Patents

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7232U
CN220767232U CN202321467302.0U CN202321467302U CN220767232U CN 220767232 U CN220767232 U CN 220767232U CN 202321467302 U CN202321467302 U CN 202321467302U CN 220767232 U CN220767232 U CN 220767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platform
conveying
blanking
convey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673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骞
孟敏
林郁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llmer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llmer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llmer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llmer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673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72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7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7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线框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包括上料平台、电镀平台和下料平台,上料平台设置有分别独立地对装有引线框架的钢带进行传送的第一前端传送机构和第二前端传送机构;电镀平台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设置有供第一钢带通过的第一电镀线以及供第二钢带通过的第二电镀线;收料平台设置有对第一钢带下料后的引线框架移载的第一移载平台以及对第二钢带下料后的引线框架移载的第二移载平台;使得装有引线框架的两个钢带在传送时互不影响,一个工作人员可完成两组引线框架的上料,一个工作人员可完成两组引线框架的下料;整体的占地空间降低,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线框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
背景技术
引线框架是集成电路芯片的载体,在集成电路芯片封装前通常是将芯片放置在引线框架上,再利用键合材料来电性连接芯片电路引出端和引线框架的外接端。为增加引线框架的导电性能,通常会在引线框架上使用导电性更高的材料进行电镀。
在电镀时,会采用具有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的电镀设备进行加工,对此,专利号为CN202122640524.5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镀上下料一体机,包括上料装置以及下料装置,上料装置与下料装置设有用于将上料装置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传输至下料装置的传输机构;上料装置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第一上料机构与第二上料机构;第一上料机构包括料盒组件,与料盒组件配合用于将料盒组件中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传送至传输机构的送料组件;第二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存放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料架,以及用于将料架中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输送至预定位置的递件组件,以及用于将位于预定位置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传送到传输机构的吸取组件。其可以多位置上料,以提高生产效率。
钢带布置成环形跑道状,钢带对引线框架夹持,依次经过不同的电镀模块,实现引线框架的电镀;当需要同时对两个引线框架同时加工时,通常都是在车间布置两个生产线以满足需求,通常的不同生产线都是分布在不同的设备上,这种布置方式占地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包括上料平台、电镀平台和下料平台,所述上料平台设置有第一上料台和第二上料台,第一上料台设置有供引线框架上料的第一前端传送机构,第二上料台设置有第二前端传送机构,第一前端传送机构和第二前端传送机构的输送高度不一致,第一前端传送机构和第二前端传送机构分别独立地对装有引线框架的钢带进行传送;
所述第一前端传送机构传动连接有第一钢带,第二前端传送机构传动连接有第二钢带;
所述电镀平台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设置有供第一钢带通过的第一电镀线以及供第二钢带通过的第二电镀线,所述第一电镀线包括供第一钢带前进方向经过的第一前进电镀区以及供第一钢带回退方向经过的第一回退电镀区;第二电镀线包括供第二钢带前进方向经过的第二前进电镀区以及供第二钢带回退方向经过的第二回退电镀区;
所述收料平台设置有第一下料台和第二下料台,第一下料台设置有引线框架下料的第一后端传送机构,第二下料台设置有第二后端传送机构,第一钢带的一端设置与第一后端传送机构传动连接,第二钢带的一端与第二后端传送机构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下料台还设置有对第一后端传送机构下料后的引线框架移载的第一移载平台,第二下料台还设置有对第二后端传送机构下料后的引线框架移载的第二移载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同一个上料平台设置两个上料台,一个电镀平台设置两个电镀线,一个下料平台设置两个下料台,两个不同的钢带分别独立地对不同的引线框架进行输送,互不影响;一个工作人员可完成两组引线框架的上料,一个工作人员可完成两组引线框架的下料,使得整体的占地空间降低,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台阶式钢带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向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顶部导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底部导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拉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电镀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前进电镀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前进电镀区和第二前进电镀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回退电镀区和第二回退电镀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下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第二下料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一移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上料平台、11-第一上料台、
110-第二上料台、111-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2-第二前端传送机构、
113-第一上料传送转盘、114-第二上料传送转盘、115-上料区、
116-第一上料机构、117-第二上料机构、118-上料辅助传送转盘、
12-顶部导向部件、
121-顶部安装件、122-顶部固定柱、123-顶部支撑板、124-顶部安装板、125-第一横向调节孔、126-顶部导向板、127-压料调节顶板、128-调节杆、129-弹簧件、
13-底部导向部件、
130-底部升降板、131-底部支撑条、132-出料板、133-底部支撑板、134-第二横向调节孔、135-底部导向板、136-底部驱动板、
137-底部驱动件、138-限位传感器、139-感应块、
14-拉板机构、
141-拉板座、142-驱动通过槽、143-第一夹板、144-第二夹板、
145-皮带传送机构、146-传动座、147-手指气缸、
2-电镀平台、21-支撑平台、210-支撑机架、
22-第一电镀线、
221-第一前进电镀区、222-第一回退电镀区、223-前进电镀槽、
224-前进烘干箱、225-第一前进通过口、226-第二前进通过口、
23-第二电镀线、
231-第二前进电镀区、232-第二回退电镀区、233-回退电镀槽、
234-回退烘干箱、235-第一回退通过口、236-第二回退通过口、
3-下料平台、31-第一下料台、
310-第二下料台、311-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2-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3-第一下料传送转盘、314-第二下料传送转盘、315-下料区、
316-下料辅助传送转盘、
32-松紧导向组件、
321-第一导轴、322-第一支撑座、323-第一限位座、324-第一导向套、325-第一伸缩驱动件、
33-第一移载平台、
330-第二移载平台、331-输送侧板、332-输送带、333-导向轨、
334-底部伸缩件、335-下料滑座、336-斜板、337-下料滑动板、
338-滑动座、339-下料导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13所示,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包括上料平台1、电镀平台2和下料平台3。
优选的,上料平台1、电镀平台2和下料平台3在水平方向上对齐。
上料平台、电镀平台和下料平台横向对齐,电镀平台接驳于上料平台和下料平台之间。
上料平台1设置有第一上料台11和第二上料台110,第一上料台11设置有引线框架上料的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第二上料台110设置有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和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的输送高度不一致,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和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分别独立地对装有引线框架的钢带进行传送。在同一个上料平台1同时安装输送高度不一致的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和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分别独立地对装有引线框架的钢带进行传送,使得装有引线框架的钢带在传送时互不影响;一个工作人员可完成两组引线框架的上料,不仅减少了占地空间,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第一上料台11位于第二上料台110外侧,即第一上料台11和第二上料台110横向位置不一样,第一上料台11的高度大于第二上料台110高度,使得装有引线框架的钢带在传送时互不影响。
具体的,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传动连接有第一钢带,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传动连接有第二钢带。
进一步的,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包括可转动地对第一钢带进行传送的第一上料传送转盘113,其中第一钢带一端绕设在第一上料传送转盘113,通过第一上料传送转盘113的转动下,第一钢带呈环形跑道状结构,不断运动地对引线框架前进输送。
进一步的,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包括可转动地对第二钢带进行传送的第二上料传送转盘114,其中第二钢带一端绕设在第二上料传送转盘114,通过第二上料传送转盘114的转动下,第二钢带呈环形跑道状结构,不断运动地对引线框架前进输送。
优选的,传送转盘通过啮合的方式与钢带传动配合,传送转盘也可为棘轮,棘轮与钢带实现传动配合。
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和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的输送方向相互平行,相互独立的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和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均往同一个方向前进输送。
优选的,除此之外,根据车间的布局,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和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的输送方向可不同,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将其中一种引线框架输送到第一位置,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将其中一种引线框架输送到第二位置,由于上料位置都位于上料平台1,因此仅由一个工作人员操作即可完成上料。
其中,第二上料传送转盘114旁侧设置有上料辅助传送转盘118,第二上料传送转盘114和上料辅助传送转盘118高度平齐地供第二钢带绕设。本实施中,第二钢带一端分别绕设在第二上料传送转盘114和上料辅助传送转盘118上,使得第二钢带的整体宽度较大,且大于第一钢带,可进一步与第一钢带分离,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在传送运动时互不影响。
第一上料台11设置有与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配合的第一上料机构116,第一上料机构116用于引线框架上料至第一钢带。第二上料台110设置有与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配合的第一上料机构116,第二上料机构117用于引线框架上料至第二钢带。
通过第一上料机构116将其中一种引线框架上料至与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配合;通过第二上料机构117将其中一种引线框架上料至与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配合。可分别对不同的引线框架进行上料,在同一平台对不同的引线框架分别独立上料,实现加工多样化。
第二上料台110的宽度大于第一上料台11,第二上料台110两侧宽于第一上料台11的部分为上料区115,第二上料机构117布置于上料区115,工作人员可位于第二上料台110的上料区115外侧,该位置与第一上料机构116以及第二上料机构117的距离接近,便于对引线框架进行上料操作。
第一上料机构116和第二上料机构117分别包括纵向对齐地供引线框架导向通过的顶部导向部件12和底部导向部件13,所述顶部导向部件12和底部导向部件13的高度均可调节。
传送转盘位于顶部导向部件12旁侧,引线框架顶部经顶部导向部件12后与传送转盘的钢带配合,将引线框架上料至钢带。
所述顶部导向部件12包括间隙布置地引导引线框架通过的顶部导向板126以及用于安装顶部导向板126的顶部安装件121;顶部安装件121包括顶部固定柱122以及弹性安装在顶部固定柱122的顶部支撑板123,顶部导向板126安装在顶部支撑板123。
引线框架通过顶部导向部件12和底部导向部件13的导向下前进输送,当引线框架的尺寸发生变化后,对底部导向部件13的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尺寸的引线框架进行输送,在输送时,安装在顶部支撑板123的顶部导向板126可弹性地纵向移动,便于压合地输送,防止引线框架从顶部导向部件12和底部导向部件13之间掉落。
优选的,顶部支撑板123还设置有顶部安装板124,顶部安装板124开设有多个第一横向调节孔125,顶部导向板126可调节间距地安装在第一横向调节孔125,可通过第一横向调节孔125以调节顶部导向板126的横向位置,使得间隙可供不同厚度的引线框架通过。
进一步的,顶部导向板126为两个,相互平行间隔布置,第一横向调节孔125垂直于引线框架前进方向布置,为长孔结构,通过螺栓的连接方式进行位置调节。
顶部固定柱122还安装有位于顶部的压料调节顶板127,压料调节顶板127安装有与顶部支撑板123连接的调节杆128,压料调节顶板127和顶部支撑板123之间设置有嵌套在调节杆128的弹簧件129。
本实施例中,转动调节杆128,使得压料调节顶板127和顶部支撑板123之间距离发生变化,即顶部支撑板123的高度发生变化,与底部导向部件13的距离发生变化,可对不同尺寸的引线框架进行输送。在弹簧件129的弹性驱动下,顶部支撑板123始终下压,当同一批次的引线框架出现厚度细微不一的情况下,顶部支撑板123具有弹性缓冲效果,可自适应地上移或下移,使得顶部支撑板123始终与引线框架的顶部板边接触,实现导向滑动。
底部导向部件13包括间隙布置地供引线框架通过的底部导向板135以及用于安装底部导向板135的底部支撑板133。底部支撑板133开设有多个第二横向调节孔134,底部导向板135可调节间距地安装在第二横向调节孔134。
本实施例中,底部导向板135与顶部导向板126的作用相同,通过第二横向调节孔134的调节使得底部导向板135的横向位置发生变化,可供不同尺寸的引线框架导向通过。
优选的,底部导向板135的数量为两个,且平行间隔布置,第二横向调节孔134为垂直于沿引线框架前进行方向布置的长孔,底部导向板135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安装,对引线框架底部两侧板面进行限位。
底部导向部件13还包括底部升降板130,底部升降板130沿引线框架前进方向布置有位于底部导向板135下方的底部支撑条131,底部支撑条131末端设置有供引线框架出料的出料板132。引线框架的底部板边与底部支撑条131滑动配合,通过底部支撑条131进行滑动支撑,使得引线框架顶部和底部的板边均被限位,实现前进导向滑动。
底部升降板130下方设置有底部驱动板136,顶部固定柱122底部固定在底部驱动板136,底部驱动板136设置有带动底部升降板130纵向运动的底部驱动件137,顶部固定柱122沿纵向布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限位传感器138,底部升降板130安装有与限位传感器138感应配合的感应块139,在底部驱动件137的驱动下,底部升降板130可在底部驱动板136上方升降,从而对底部导向部件13的位置进行调节,用于适用不同尺寸的引线框架;在调节时,限位传感器138和感应块139的配合可防止底部升降板130的位置调节超出行程范围。
优选的,限位传感器138为现有外购的光电开关PM-T,感应块139接触到该限位传感器138可发出信号进行警告提示。
优选的,底部驱动件137可为升降气缸、丝杆调节等高度调节机构。
底部升降板130还设置有带动引线框架前进移动的拉板机构14,拉板机构14包括沿引线框架前进方向往复移动的拉板座141,拉板座141设置有可开合地对引线框架夹持的夹持件,通过夹持件将位于顶部导向部件12和底部导向部件13之间的引线框架夹持,拉板座141沿引线框架前进方向移动,实现带动引线框架前进输送。
进一步的,底部升降板130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供拉板座141往复移动的驱动通过槽142,夹持件包括安装在拉板座141的手指气缸147,手指气缸147的驱动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夹板143块,第一夹板143块末端安装有横向布置的第二夹板144块,在手指气缸147的驱动下,安装在第一夹板143的第二夹板144向外或向内运动,使得夹持件做开合运动,对引线框架底部板边进行夹持,减少与电镀区域的接触,防止损坏引线框架。
优选的,驱动通过槽142分别位于底部支撑条131两侧,拉板座141位于安装有支撑条的底部升降板130底部,第一夹板143分别位于底部支撑条131两侧,第二夹板144横向地相对移动地对底部支撑条131的引线框架夹持。
拉板座141沿着底部支撑条131底部的底部升降板130滑动时,第一夹板143和第二夹板144沿着通过槽滑动,可降低对底部升降板130的空间占用,无需设置传统的推板机构,布局的合理性进一步提高。
优选的,底部升降板130底部设置有皮带传送机构145,皮带传送机构145的皮带件沿途安装有传动座146,传动座146延伸至与拉板座141连接,皮带传送机构145正反转地带动拉板座141在底部升降板13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实现对引线框架的导向输送。
支撑平台设置有第一电镀线和第二电镀线;所述第一上料台、第一电镀线和第一下料台之间设置有对引线框架进行输送的第一钢带;所述第二上料台、第二电镀线和第二下料台之间设置有对引线框架进行输送的第二钢带。
支撑平台21设置有供其中第一钢带通过的第一电镀线22以及供第二钢带通过的第二电镀线23,所述第一电镀线22包括供第一钢带前进方向经过的第一前进电镀区221以及供该第一钢带回退方向经过的第一回退电镀区222;第二电镀线23包括供第二钢带前进方向经过的第二前进电镀区231以及供该第二钢带回退方向经过的第二回退电镀区232。在一个支撑平台21上布置两个电镀线,分别供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前进和回退,使得在一个支撑平台21可布置两条电镀线,一方面这两条电镀线互不干扰和影响,另一方面将原有的两台设备合并在一台,减少了地面空间的占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第一电镀线22和第二电镀线23的高度不一致,第一电镀线22的整体高度高于第二电镀线23的整体高度,由于高度不一致,位置不一致,可进一步提高第一电镀线22和第二电镀线23的互不干扰程度。
优选的,第一电镀线22和第二电镀线23的位置可调换。
第一电镀线22和第二电镀线23分别沿引线框架运动方向相互平行,第一电镀线22和第二电镀线23在工作时,两个钢带的运动行程和运动轨迹较为简单简便,也可以便于第一电镀线22和第二电镀线23内相应的电镀模块布局。
第二前进电镀区231和第二回退电镀区232分别位于第一电镀线22的长度方向两侧,由于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的整体结构均呈环形跑道状,在布局时通过第二电镀线23的第二钢带整体宽度较大,通过第一电镀线22的第一钢带整体宽度较小,由于第一电镀线22和第二电镀线23的高度不一致,因此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进一步减少空间的占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第一前进电镀区221和第二前进电镀区231相互贴合,第一回退电镀区222和第二回退电镀区232相互贴合,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进一步减少空间的占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第一前进电镀区221和第二前进电镀区231分别包括前进电镀槽223和前进烘干箱224,前进电镀槽223两端分别开设有供装载有引线框架的钢带通过的第一前进通过口225。前进烘干箱224与前进电镀槽223同轴对齐,并在前进烘干箱224两端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前进通过口225同轴对齐的第二前进通过口226。
钢带通过第一前进通过口225进入到前进电镀槽223进行电镀工艺,随后通过第二前进通过口226进入到前进烘干箱224进行烘干。
第一前进通过口225和第二前进通过口226同轴对齐,钢带在经过时,不会磕碰到开口处,可有效保护引线框架,减少损坏。
同理,钢带的另一长边在回退时,第一回退电镀区222和第二回退电镀区232分别包括回退电镀槽233和回退烘干箱234,回退电镀槽233两端分别开设有供装载有引线框架的钢带通过的第一回退通过口235。回退烘干箱234与回退电镀槽233同轴对齐,并在回退烘干箱234两端分别开设有与第一回退通过口235同轴对齐的第二回退通过口236。钢带通过第一回退通过口235进入到回退电镀槽233进行电镀工艺,随后通过第二回退通过口236进入到回退烘干箱234进行烘干。
第一回退通过口235和第二回退通过口236同轴对齐,钢带在经过时,不会磕碰到开口处,可有效保护引线框架,减少损坏。
其中第一前进电镀区221和第二前进电镀区231的前进电镀槽223相互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其中第一回退电镀区222和第二回退电镀区232的前进电镀槽223相互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在加工时,第一前进电镀区221和第二前进电镀区231的前进电镀槽223开模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第一回退电镀区222和第二回退电镀区232的回退电镀槽233开模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使得占用的空间可进一步降低。
支撑平台21包括支撑机架210,在支撑机架210的支撑下,第一前进电镀区221和第一回退电镀区222的高度相同,第二前进电镀区231和第二回退电镀区232的高度相同。
下料平台3设置有第一下料台31和第二下料台310,第一下料台31设置有引线框架下料的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第二下料台310设置有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和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的输送高度不一致,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和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分别独立地对装有引线框架的钢带进行传送。在同一个下料平台3同时安装输送高度不一致的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和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分别独立地对装有引线框架的钢带进行传送,使得装有引线框架的钢带在传送时互不影响;一个工作人员可完成两组引线框架的下料,不仅减少了占地空间,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第一下料台31位于第二下料台310外侧,即第一下料台31和第二下料台310横向位置不一样,第一下料台31的高度大于第二下料台310高度,使得装有引线框架的钢带在传送时互不影响,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包括可转动地对第一钢带进行传送的第一下料传送转盘313,第一钢带一端绕设在第一下料传送转盘313,另一端绕设在第一上料传送转盘113,通过第一下料传送转盘313和第一上料传送转盘113转动传动下,第一钢带呈环形跑道轨迹运动,不断运动地对引线框架前进输送,从上料平台1到下料平台3。
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包括可转动地对第二钢带进行传送的第二下料传送转盘314,其中第二钢带一端绕设在第二下料传送转盘314,另一端绕设在第二上料传送转盘114,通过第二下料传送转盘314和第二上料传送转盘114的传动下,第二钢带呈环形跑道轨迹运动,不断运动地对引线框架前进输送,从上料平台1到下料平台3。
下料传送转盘通过啮合的方式与钢带传动配合,下料传送转盘也可为棘轮,棘轮与钢带实现传动配合。
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和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的输送方向相互平行,相互独立的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和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均往同一个方向前进输送。
优选的,除此之外,根据车间的布局,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和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的输送方向可不同,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将其中一种引线框架输送到第一位置,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将其中一种引线框架输送到第二位置,由于下料位置都位于下料平台3,因此仅由一个工作人员操作即可完成下料。
其中,第二下料传送转盘314旁侧设置有下料辅助传送转盘316,第二下料传送转盘314和下料辅助传送转盘316高度平齐地供第二钢带绕设。本实施中,第二钢带一端分别绕设在第二下料传送转盘314和辅助转盘上,使得第二钢带的整体宽度较大,且大于第一钢带,可进一步与第一钢带分离,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在传送运动时互不影响。
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和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分别包括对钢带的松紧度进行调节的松紧导向组件32。
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的松紧导向组件32包括沿第一钢带输送方向布置在第一下料台31的第一导轴321、滑动安装在第一导轴321的第一支撑座322,第一下料传送转盘31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支撑座322,第一钢带在运动时,容易与第一下料传送转盘313出现传动松动的现象,此时可将第一支撑座322向外拉,第一支撑座322沿着第一导轴321滑动,将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的第一钢带拉紧,使其传动更加稳定。
优选的,第一导轴32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导轴321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限位座323,第一支撑座322安装有与第一导轴321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套324;第一下料台31设置有带动第一支撑座322沿第一导轴321滑动的第一伸缩驱动件325,在可通过第一伸缩驱动件325的驱动下带动第一支撑座322横向移动,对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的第一钢带松紧度进行调节,便于对引线框架进行输送。
优选的,第一伸缩驱动件325为伸缩气缸。
优选的,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的松紧导向组件32与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的结构、功能均相同,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的松紧导向组件32是对第二钢带的松紧度进行调节,因此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的松紧导向组件32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多赘述。
第一下料台31还设置有对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下料后的引线框架移载的第一移载平台33,第二下料台310还设置有对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下料后的引线框架移载的第二移载平台330。
第一移载平台33包括安装在第一下料台31的输送侧板331,输送侧板331的数量为两个,且平行间隔布置,两个输送侧板331之间安装有对引线框架支撑输送的输送带332,输送带332沿输送侧板331长度方向布置,输送侧板331靠近第一钢带处设置有供引线框架导向滑动地进入到输送带332的下料滑座335。经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输送的引线框架落入到第一移载平台33,第一移载平台33的输送带332对落下的引线框架进行支撑输送,将引线框架从第一下料台31移送至外侧,进行下一工序的加工。
优选的,输送侧板331沿长度方向布置有导向轨333和底部伸缩件334,下料滑座335底部设置有滑动安装在导向轨333的滑动座338,底部伸缩件334的驱动端与下料滑座335连接;通过底部伸缩件334的带动下,下料滑座335可通过滑动座338沿着导向轨333滑动,使得下料滑座335与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下料处对齐,使得引线框架可落入至下料滑座335,进入到输送带332进行下料。
优选的,下料滑座335包括下料导向座339以及倾斜布置在下料导向座339的斜板336,斜板336沿途安装有供引线框架滑入至输送带332的下料滑动板337,引线框架沿斜板336滑动,到达下料滑动板337后,继续滑入到输送带332进行下料输送。
优选的,第二移载平台330和第一移载平台33的结构、功能大致相同,都是对钢带下料的引线框架进行输送,因此第二移载平台33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多赘述。
本实用新型可分别对不同的引线框架进行下料,在同一平台对不同的引线框架分别独立下料,实现加工多样化。
第二下料台310的宽度大于第一下料台31,第二下料台310两侧宽于第一下料台31的部分为下料区315,第二下料机构布置于下料区315,工作人员可位于第二下料台310的下料区315外侧,该位置与第一移载平台33以及第二移载平台330的距离接近,便于对引线框架进行下料操作。
进一步的,第一上料台11和第一下料台31平齐,第二上料台110和第二下料台310平齐,第一前端传送机构111和第一后端传送机构311平齐,第二前端传送机构112和第二后端传送机构312平齐;使得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均能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对引线框架水平输送。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包括上料平台、电镀平台和下料平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料平台、电镀平台和下料平台横向对齐,电镀平台接驳于上料平台和下料平台之间;
所述上料平台设置有第一上料台和第二上料台,所述下料平台设置有第一下料台和第二下料台,电镀平台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设置有第一电镀线和第二电镀线;
所述第一上料台、第一电镀线和第一下料台之间设置有对引线框架进行输送的第一钢带;
所述第二上料台、第二电镀线和第二下料台之间设置有对引线框架进行输送的第二钢带;
第一上料台设置有供引线框架上料的第一前端传送机构,第二上料台设置有第二前端传送机构;第一下料台设置有供引线框架下料的第一后端传送机构,第二下料台设置有第二后端传送机构;
第一钢带套传动连接在第一前端传送机构和第一后端传送机构之间;第二钢带套传动连接在第二前端传送机构和第二后端传送机构之间;
第一前端传送机构和第二前端传送机构的布置高度不一致;第一前端传送机构和第一后端传送机构高度相同,第二前端传送机构和第二后端传送机构高度相同;
第一上料台位于第二上料台外侧,第一上料台的高度大于第二上料台高度,第一前端传送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对第一钢带进行传送的第一上料传送转盘;第二前端传送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对第二钢带进行传送的第二上料传送转盘,第二上料传送转盘旁侧设置有上料辅助传送转盘;
所述第一下料台位于第二下料台外侧,第一下料台的高度大于第二下料台高度,第一后端传送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对第一钢带进行传送的第一下料传送转盘;第二后端传送机构包括可转动地对第二钢带进行传送的第二下料传送转盘,第二下料传送转盘旁侧设置有下料辅助传送转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传送转盘和上料辅助传送转盘高度平齐,并供第二钢带一端绕设,第二下料传送转盘和下料辅助传送转盘高度平齐,并供第二钢带另一端绕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带和第二钢带的输送方向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台设置有与第一前端传送机构配合的第一上料机构,第一上料机构用于引线框架上料至第一钢带;
第二上料台设置有与第二前端传送机构配合的第二上料机构,第二上料机构用于引线框架上料至第二钢带;
第二上料台的宽度大于第一上料台,第二上料台两侧宽于第一上料台的部分为上料区,第二上料机构布置于上料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料台还设置有对第一后端传送机构下料后的引线框架移载的第一移载平台,第二下料台还设置有对第二后端传送机构下料后的引线框架移载的第二移载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载平台包括安装在第一下料台的输送侧板,输送侧板安装有对引线框架支撑输送的输送带,输送侧板靠近钢带处设置有供引线框架导向滑动地进入到输送带的下料滑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侧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平行间隔布置,输送带沿输送侧板长度方向布置在两个所述输送侧板之间,输送侧板沿长度方向布置有导向轨和底部伸缩件,下料滑座底部设置有滑动安装在导向轨的滑动座,底部伸缩件的驱动端与下料滑座连接。
CN202321467302.0U 2023-06-09 2023-06-09 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 Active CN220767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7302.0U CN220767232U (zh) 2023-06-09 2023-06-09 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7302.0U CN220767232U (zh) 2023-06-09 2023-06-09 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7232U true CN220767232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5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67302.0U Active CN220767232U (zh) 2023-06-09 2023-06-09 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72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49119B (zh) 一种铜排自动化平面仓库及铜排一体化生产线
CN106865219B (zh) 自动化输送线
CN106882590B (zh) 用于输送的治具
CN108673659B (zh) 一种木工加工设备
CN108770212B (zh) Pcb板自动包胶装置
CN112466797A (zh) 一种芯片组装上下料机
CN106892267B (zh) 循环输送动力装置
CN215591930U (zh) 一种双层上料设备
CN114803497A (zh) 一种电路板自动垂直进出框构造
CN220767232U (zh) 高密度引线框架的二合一电镀加工线
CN213691982U (zh) 一种芯片组装上下料机
CN108811343B (zh) 纤板和铜板组装移栽装置
CN116564869A (zh) 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的台阶式钢带设备
CN218049126U (zh) 一种电路板自动出框下料设备
CN115417126A (zh) 用于加工电子产品的多通道分拣下料设备
CN212502588U (zh) 竹片送料机
CN113804622A (zh) 外观检测设备
CN210418292U (zh) 料盒输送装置
CN211640239U (zh) 一种带锯上料机
CN219568100U (zh) 高密度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镀设备的不停机料仓上料机构
CN221140259U (zh) 简易堆叠收料机
CN217229292U (zh) 夹纸收放板机
CN217675315U (zh) 一种半导体的移载模组
CN220011568U (zh) 引线框架台阶式钢带设备的上料平台
CN219155475U (zh) 一种全自动下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