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43616U - 一种折叠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3616U
CN220743616U CN202322245673.0U CN202322245673U CN220743616U CN 220743616 U CN220743616 U CN 220743616U CN 202322245673 U CN202322245673 U CN 202322245673U CN 220743616 U CN220743616 U CN 220743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working surface
paper pulling
cavity
pu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456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明雄
曾庆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uzhou Zhuoxi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uzhou Zhuoxi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uzhou Zhuoxi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uzhou Zhuoxin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456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3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3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3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纸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机。折叠机,包括:具有空腔的本体,本体的底面形成为第一工作面,一个侧壁面形成为第二工作面;形成于第一工作面上的第一吸气口;形成于第二工作面上且靠近第一工作面的第二吸气口;以及拨纸机构,拨纸机构包括拨纸件和拨纸轴,拨纸轴设置在本体的下端,拨纸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拨纸轴上,拨纸件绕着拨纸轴转动,从而将第一张抽纸的边缘区域向内折叠而压在第一工作面上,并在第一张抽纸的折叠位置形成折痕。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纸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机。
背景技术
常用的抽式面巾纸中处于最外侧的一张纸巾,即指在使用时抽取的第一张纸巾,通常没有进行折叠处理。由于抽纸的开口均设置在包装袋上端面的中部位置,因此包装完成后,第一张纸巾的抽取端将处于抽纸包装袋的靠近侧部边缘处,同时整个层叠纸巾充满包装袋,这导致抽取第一张纸巾较为困难,而且很容易导致包装袋破损。为了便于抽取第一张纸巾,目前,通常采用抽式面巾纸折叠机在折叠工序中对第一张纸巾进行折叠处理。
抽式面巾纸折叠机属于生产线前端设备。现有的抽式面巾纸折叠机通常对第一张纸巾向外折叠。在自动化生产线的后续工序中,待包装的层叠纸巾具有一定的传送速度,这会导致其周围产生空气流动,或者当生产线周围具有一定风量时,很容易使得向外折叠的第一张纸巾飘起来,进而导致第一张纸巾散乱或向外折叠失效,影响后续包装工序的稳定性。此外,现有的抽式面巾纸折叠机通常需要进行折叠-压合-翻转等工序才能实现对第一张纸巾的向外折叠,其不仅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折叠工艺复杂,降低了后续包装效率。
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基于吸附和吹气原理对纸巾进行折叠的折叠机,然而,在现有技术的折叠机中,折叠机的拨纸机构的折叠效果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折叠机,其拨纸机构能够在抽纸的折叠位置形成折痕,增强折叠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机,包括:具有空腔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面形成为第一工作面,一个侧壁面形成为第二工作面;形成于所述第一工作面上的第一吸气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工作面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工作面的第二吸气口;以及拨纸机构,所述拨纸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拨纸轴,以及能够围绕所述拨纸轴转动的拨纸件,其中,所述第二吸气口能够产生吸附气压以吸附层叠纸巾中的第一张抽纸的边缘区域,并能在所述本体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张抽纸向外抬起,从而使第一张抽纸的边缘区域与所述层叠纸巾中的下一张抽纸分离,所述第一张抽纸的边缘区域在所述第二吸气口的吸附气压撤去后向下垂落,所述第一吸气口能够产生吸附气压以吸附所述第一张抽纸,所述拨纸件能够在所述第一张抽纸的边缘区域向下垂落时围绕着所述拨纸轴转动,从而将所述第一张抽纸的边缘区域向内折叠而压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上,并在所述第一张抽纸的折叠位置形成折痕。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拨纸件构造为平板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拨纸件构造成在将所述第一张抽纸的边缘区域压在所述第一工作面上时覆盖了至少一个第一吸气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作面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工作面的平面部分和靠近所述第二工作面的斜面部分,其中,所述拨纸轴设置在所述平面部分和斜面部分的相交处,所述第一吸气口设置在所述平面部分内,所述拨纸机构设置在所述斜面部分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拨纸件通过偏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拨纸轴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拨纸件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拨纸轴上,其中,所述拨纸件与所述连接件彼此之间形成锐角。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拨纸件到所述拨纸轴的距离设置成大于所述拨纸轴到所述本体的第一工作面的距离。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一吸气腔体,所述第一吸气口与所述第一吸气腔体连通,所述第一吸气腔体与气源连通并能够产生负压,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吸气口产生第二吸附气压以吸附第一张抽纸。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二吸气腔体,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第二吸气腔体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气源连通并能够产生负压,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二吸气口产生第一吸附气压,以吸附第一张抽纸的边缘区域。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拨纸机构的拨纸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拨纸机构包括拨纸件和拨纸轴,并且拨纸轴位于本体的下端,拨纸件与拨纸轴固定连接,拨纸件绕拨纸轴转动,能够对抽纸进行折叠,拨纸机构能够在抽纸的折叠位置形成折痕,增强折叠效果。并且,通过调节拨纸件到拨纸轴的距离,能够使拨纸件和拨纸轴仅占用本体的小部分空间,降低了本体内各个腔体的设计难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到图7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的工作过程。
图中:
1、本体;11、第一工作面;111、平面部分;112、斜面部分;12、第二工作面;
2、第一吸气腔体;21、第一吸气口;
4、拨纸机构;40、拨纸腔体;41、拨纸件;42、拨纸轴;43、连接件;
5、挡板;
6、层叠纸巾; 61、第一张抽纸;
7、第二吸气腔体; 71、第二吸气口;
100、折叠机。
在本申请中,所有附图均为示意性的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未按实际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介绍。
为方便理解,在本申请中的方向性用语或限定词“上”、“下”等均是针对所参照的附图1而言,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折叠机100包括具有空腔的本体1,本体1的底面形成为第一工作面11,本体1的一个侧壁面(图1中的左侧壁面)形成为第二工作面12。折叠机100还包括形成于第一工作面11上的第一吸气口21,以及第二吸气口71,第一吸气口21形成于第一工作面11上。第二吸气口71形成于第二工作面12上且设置在靠近第一工作面11的位置,即第二吸气口71设置在第二工作面12的下部。第二吸气口71能够产生吸附气压,以吸附层叠纸巾6中的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并通过转动本体1而带动第一张抽纸61向外抬起,从而使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与层叠纸巾6中的下一张抽纸分离,实现分页。第一吸气口21能够产生吸附气压以吸附第一张抽纸61的中部区域,具体为第一张抽纸61的靠近中部折痕处的区域。在本申请中,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指抽纸在使用时被抽取的一端的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体1可以构造为大致呈长方体形的壳体。本体1沿纵向延伸有一定长度。为了方便说明,将图1中的水平方向定义为横向,垂直方向定义为竖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定义为纵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100还包括拨纸机构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拨纸机构4包括拨纸件41和拨纸轴42,其中,拨纸轴42设置在本体1的下部,拨纸件4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拨纸轴42上。在未折叠第一张抽纸61时,拨纸件41位于拨纸轴42的左侧,即靠近第二工作面12的一侧,且位于第一张抽纸61的上方。在折叠第一张抽纸61的过程中,拨纸件41以拨纸轴42为圆心向下方(即靠近层叠纸巾6的方向)翻转,从而将第一张抽纸61折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拨纸轴42设置在第一吸气口21和第二吸气口71之间。在这种设置下,在折叠第一张抽纸61的过程中,第二吸气口71停止吸气,使第一张抽纸61的左侧向下垂落,拨纸件41以拨纸轴42为圆心向下翻转,从而对第一张抽纸61进行折叠,即,将第一张抽纸61的左侧向内折叠到第一张抽纸61的中部区域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拨纸件41将第一张抽纸61完全折叠时,拨纸件41与本体1的下端面平行。在本实施例中,拨纸件41设置为平板状。在这种设置下,当拨纸件41将第一张抽纸61完全折叠时,拨纸件41的工作面处于与第一工作面11的平面部分111平行的状态,从而使拨纸件41与第一工作面11形成良好的配合,对第一张抽纸61的平面范围施加压力,加强第一张抽纸61的折痕,使折叠的效果更好。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拨纸件41将第一张抽纸61完全折叠时,拨纸件41覆盖至少一个第一吸气口21。在折叠过程中,第一吸气口21对第一张抽纸61起到吸附作用,拨纸件41覆盖第一吸气口21,能够确保拨纸件41能够使第一张抽纸61在第一吸气口21的位置折叠,防止出现拨纸件41长度不够而没有对第一张抽纸61起到折叠作用的问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拨纸轴42设置在本体1的下部,并且拨纸轴42的轴心位于第一工作面11的上方,使得拨纸轴42距离第一工作面11存在一定的距离。拨纸件41通过偏置的方式设置在拨纸轴42上。具体地说,拨纸件41通过连接件43固定设置在拨纸轴42上,拨纸件41到拨纸轴42的距离大于拨纸轴42到第一工作面11的距离。在本实施例,这一距离设置为0~5mm。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拨纸件41到拨纸轴42的距离与拨纸轴42到第一工作面11的距离差距约为两层抽纸的厚度,在这种设置下,当拨纸件41将第一张抽纸61完全折叠时,拨纸件41能够与本体1的下端面平行,即拨纸件41与第一工作面11平行,从而将第一张抽纸61完全折叠,并在第一张抽纸61的折叠位置形成折痕。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拨纸件41与连接件43彼此之间形成锐角。通过这种设置,能够减小整个拨纸机构4所需占用的空间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在拨纸件41将第一张抽纸61完全折叠时拨纸件41能够与本体1的下端面平行,但是这只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拨纸件41与本体1的下端面平行,它们之间也可以稍微倾斜,只要拨纸件41能够与本体1的下端面配合,将第一张抽纸61折叠形成折痕即可。
如图1所示,在本体1的空腔内设有第一吸气腔体2,在第一工作面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吸气口21。其中,多个第一吸气口21均与第一吸气腔体2连通,第一吸气腔体2与气源(未示出)连通并能够产生负压,从而能够使第一吸气口21产生吸附气压。第一吸气腔体2沿本体1的纵向延伸。气源例如可以通过气体管线(未示出)连接在本体1的纵向两端。
优选地,第一吸气口21构造为贯穿第一工作面11的通孔。第一吸气口21可设有多个,且优选地,多个第一吸气口21在横向和纵向方向上均匀分布。
由于抽纸纸张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因此在实际工作时,第一吸气腔体2的压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从而在第一吸气口21处形成吸附气压。第一张抽纸61经过拨纸机构4向内折叠后,第一吸气口21的吸附气压能够透过第一张抽纸61的与第一工作面紧贴的部分而吸附向内折叠的边缘区域,以保证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保持折叠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第二吸气口71靠近第一工作面11,也就是说,第二吸气口71设置在第二工作面12的靠近下端边缘位置。在本体1的空腔内还设有第二吸气腔体7,第二吸气口71与第二吸气腔体7连通,第二吸气腔体7与气源连通并能够产生负压,从而能够使第二吸气口71产生吸附气压,以吸附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
优选地,第二吸气口71构造为贯穿第二工作面12的通孔。第二吸气口71可设置多个,且优选地,多个第二吸气口71在纵向方向上均匀分布。
由于抽纸纸张具有一定的透气性,在实际工作时,第二吸气腔体7的压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从而在第二吸气口71处形成吸附气压和气流,由此,能够使第一张抽纸61变形,进而吸附起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并保持,同时能够避免吸附层叠纸巾6中的下一张抽纸。然后,通过转动本体1可以将第一张抽纸61带起,从而实现第一张抽纸61与层叠纸巾6中的下一张抽纸的分离,以实现分页。
第一工作面11与第二工作面12之间可以形成一定角度,例如可以设置成80°到90°。优选地,第一工作面11与第二工作面12相互垂直。这样能够有效实现第一张抽纸61分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工作面11构造成平面。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工作面11可以构造成包括平面部分111和斜面部分112,并且斜面部分112位于第二吸气口71和平面部分111之间,第一吸气口21和拨纸机构4分别设置在平面部分111和斜面部分112。
优选地,拨纸轴42设置在平面部分111和斜面部分112的相交处。进一步地,拨纸轴42位于平面部分111和斜面部分112的相交处的竖直平面范围内。在拨纸件41覆盖平面部分111同等范围的情况下,本实施例的这种拨纸轴42的设置方式能够减小整个拨纸机构4的体积,从而减小拨纸机构4所需占用本体1的空间。
优选地,平面部分111的横向长度大于斜面部分112的横向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100,在吸附层叠纸巾6中的第一张抽纸61时,第一工作面11的这种结构非常有利于第一张抽纸61实现分页。同时,通过使平面部分111与斜面部分112的相交处最先接触第一张抽纸61,能够使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有向上翘起的趋势,这非常便于第二吸气口71吸附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以进一步促进第一张抽纸61实现分页,有效地提高了折叠机100的叠纸效率,并能保证叠纸成功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折叠机100还包括气压控制单元(未示出)用于分别单独控制第一吸气腔体2和第二吸气腔体7内的气压大小。
此外,折叠机100还包括传动机构(未示出)。传动机构用于带动本体1转动,以及带动本体1在三维空间的运动,以使其靠近或远离待包装的层叠纸巾6。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本体1的空腔内设有用于容纳拨纸机构4的拨纸腔体40。如图1所示,拨纸腔体40的下端左侧设置有挡板5。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100的具体工作过程。
在实际工作时,折叠机100可以用于自动化抽纸生产线,作为抽纸生产工序中的一环。如图1所示,待包装的层叠纸巾6通过生产线运动到折叠机100的正下方位置处,与折叠机100上下对齐,从而使待包装的层叠纸巾6的第一张抽纸61处于本体1的第一工作面11的正下方。之后,控制传动机构带动折叠机100按照图1中箭头所指向下运动,以靠近层叠纸巾6。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吸附第一张抽纸61以使其实现分页,优选地,控制折叠机100的本体1以使其倾斜一定角度。通过这种方式,第一工作面11的平面部分111与斜面部分112的相交处最先与第一张抽纸61接触,由此能够对第一张抽纸61下压,从而使得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有向上微微翘起的作用,这样非常便于吸附,能够进一步提高分页效果。当折叠机100向下运动至使得第一工作面11与层叠纸巾6的第一张抽纸61接触后,通过气压控制单元控制第二吸气腔体7和第一吸气腔体2内产生负压,以在第二吸气口71和第一吸气口21处形成吸附气压,进而使得第二吸气口71吸附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并使其翻折翘起,同时第一吸气口21吸附第一张抽纸61的中部。由此,可以实现第一张抽纸61与层叠纸巾6中的下一张抽纸分离,使得第一张抽纸61实现分页,并保持吸附。需要了解的是,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应相对于第二工作面12在横向上露出一部分,也就是说,本体1的左端位于层叠纸巾6的左端的右部,以便于第二吸气口71能够顺畅地吸附第一张抽纸61。
之后,如图3所示,控制传动机构带动折叠机100运动,使得本体1整体按照图3中的箭头所指方向顺时针转动。通过这种方式,折叠机100的左端向上抬起,带动第一张抽纸61的左端向上倾斜。
之后,如图4所示,拨纸件41按照图5中箭头所指逆时针转动,直至拨纸件41与第一工作面11抵接,将向下垂落的第一张抽纸61压实在第一工作面11上。
之后,如图5所示,拨纸件41按照图6中箭头所指方向顺时针转动,从而复位,不再抵接第一张抽纸61。此时,第一张抽纸61在第一吸气口21的吸附下贴附在第一工作面11上。
图中第一吸气口21和第二吸气口71位置的箭头为气体流动方向。
之后,如图6所示,控制传动机构带动折叠机100移动,控制本体1整体按照图7中箭头所示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吸附在第一工作面11上的第一张抽纸61重新与层叠纸巾6堆叠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气压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吸气口21不再产生负压。
之后,如图7所示,通过传动机构控制本体1按照图7中箭头所指向上运动,远离层叠纸巾6,逐渐复位至图1所示的位置。此时,层叠纸巾6通过生产线运动到下一道工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而已,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空腔的本体(1),所述本体(1)的底面形成为第一工作面(11),一个侧壁面形成为第二工作面(12);
形成于所述第一工作面(11)上的第一吸气口(21);
形成于所述第二工作面(12)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工作面(11)的第二吸气口(71);以及
拨纸机构(4),所述拨纸机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的拨纸轴(42),以及能够围绕所述拨纸轴(42)转动的拨纸件(41),
其中,所述第二吸气口(71)能够产生吸附气压以吸附层叠纸巾(6)中的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并能在所述本体(1)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张抽纸(61)向外抬起,从而使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与所述层叠纸巾(6)中的下一张抽纸分离,所述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在所述第二吸气口(71)的吸附气压撤去后向下垂落,
所述第一吸气口(21)能够产生吸附气压以吸附所述第一张抽纸(61),所述拨纸件(41)能够在所述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向下垂落时围绕着所述拨纸轴(42)转动,从而将所述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向内折叠而压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上,并在所述第一张抽纸(61)的折叠位置形成折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纸件(41)构造为平板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纸件(41)构造成在将所述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压在所述第一工作面(11)上时覆盖了至少一个第一吸气口(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面(11)包括远离所述第二工作面(12)的平面部分(111)和靠近所述第二工作面(12)的斜面部分(112),其中,所述拨纸轴(42)设置在所述平面部分和斜面部分的相交处,所述第一吸气口(21)设置在所述平面部分内,所述拨纸机构(4)设置在所述斜面部分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纸件(41)通过偏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拨纸轴(4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纸件(41)通过连接件(43)设置在所述拨纸轴(42)上,其中,所述拨纸件(41)与所述连接件(43)彼此之间形成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纸件(41)到所述拨纸轴(42)的距离设置成大于所述拨纸轴(42)到所述本体(1)的第一工作面(11)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一吸气腔体(2),所述第一吸气口(21)与所述第一吸气腔体(2)连通,所述第一吸气腔体(2)与气源连通并能够产生负压,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吸气口(21)产生第二吸附气压以吸附第一张抽纸(61)。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二吸气腔体(7),所述第二吸气口(71)与所述第二吸气腔体(7)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71)与气源连通并能够产生负压,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二吸气口(71)产生第一吸附气压,以吸附第一张抽纸(61)的边缘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腔内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拨纸机构(4)的拨纸腔体(40)。
CN202322245673.0U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折叠机 Active CN220743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5673.0U CN220743616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折叠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5673.0U CN220743616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折叠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3616U true CN220743616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8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45673.0U Active CN220743616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折叠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36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43616U (zh) 一种折叠机
JPH07290608A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
CN203601599U (zh) 扣盒装置
CN210792441U (zh) 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包装盒印刷机用输送装置
CN209257545U (zh) 一种纸箱下压成型机
CN207618683U (zh) 机动车行驶证制作设备
CN116424938A (zh) 一种折叠机及纸巾折叠方法
JP2009255936A (ja) カップ供給装置
CN109397741A (zh) 一种纸箱吸附成型一体机
CN215437184U (zh) 一种便于纸箱包装的移栽装置
CN212333114U (zh) 一种紧凑型配纸系统
CN212048106U (zh) 开箱封箱系统
CN209257537U (zh) 一种纸箱吸附成型一体机
CN115180252A (zh) 一种折纸装置
CN216581316U (zh) 纸盒折叠设备
CN110667182A (zh) 自动化折纸箱装置
JP2001171616A (ja) 製茶用給袋装置
CN112660496A (zh) 一种纸袋包装机
CN112193910A (zh) 以气流实现纸张半折的折叠机
CN217706455U (zh) 一种纸盒自动装箱机构
CN218259197U (zh) 一种便于折叠的纸盒
CN217073792U (zh) 自动换页装置及自助柜员机
CN220742298U (zh) 一种纸盒折边装置
CN212386146U (zh) 一种纸箱满底印刷装置
CN217671382U (zh) 一种食品礼盒加工纸板开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