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1042U - 一种车门护板结构、无轨滑门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门护板结构、无轨滑门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1042U
CN220701042U CN202322449482.6U CN202322449482U CN220701042U CN 220701042 U CN220701042 U CN 220701042U CN 202322449482 U CN202322449482 U CN 202322449482U CN 220701042 U CN220701042 U CN 220701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hinge
guard plate
avoiding
middle h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494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恽卓
俞箭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494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1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1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1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门护板结构、无轨滑门结构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护板本体;护板本体上开设有车门拉手避让孔;护板本体上还设有中铰链避让区和下铰链避让区,中铰链避让区上设有中铰链避让孔,下铰链避让区上设有下铰链避让孔;车门拉手避让孔用于避让车门拉手,中铰链避让区用于避让中铰链,下铰链避让区用于避让下铰链。本实用新型可使车门拉手、中铰链的前端、下铰链的前端都固定在车门内板上,避免集成在护板本体上,从而不会影响护板本体的自身强度;另外,护板本体无需过渡增加加强结构,不会影响护板本体的外观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车门护板结构、无轨滑门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门护板结构、无轨滑门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较于车辆的旋转门系统,车辆的滑移门系统具有成员出入性较好、车门开启状态下车身宽度尺寸较小等优点,因此被微型车、面包车、中小型客车等系列车型广泛采用。滑移门系统包括中铰链、下铰链和车门拉手。乘员拉动车门拉手后,中铰链和下铰链启动,以带动车门向后滑动而开启。
现有技术中,中铰链、下铰链和车门拉手都集成在车门护板上,降低了车门护板的自身强度,且影响车门护板的外观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护板结构、无轨滑门结构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中铰链、下铰链和车门拉手集成在车门护板上,影响车门护板自身强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护板结构,包括:
护板本体,固定连接于车门内板的内侧;所述护板本体上开设有车门拉手避让孔;所述护板本体上还设有中铰链避让区和下铰链避让区,所述中铰链避让区上设有中铰链避让孔,所述下铰链避让区上设有下铰链避让孔;
其中,所述车门拉手避让孔用于避让车门拉手,所述中铰链避让区用于避让中铰链,所述下铰链避让区用于避让下铰链。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中铰链避让区位于所述下铰链避让区的上方;所述护板本体上于所述中铰链避让区和所述下铰链避让区之间还具有置物区;所述护板本体的内侧还连接有装饰板,所述装饰板罩设于所述置物区的内侧;所述装饰板与所述置物区围成地图袋。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护板本体包括:
边框,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连接;
下护板,一体成型于所述边框的内部;以及
上护板,位于所述边框的内部及所述下护板的上方;
其中,所述上护板上开设有所述车门拉手避让孔;所述下护板上具有所述中铰链避让区和所述下铰链避让区。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护板的外侧面的外周边沿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边框及所述下护板的上边沿连接;所述边框的外侧面通过第三连接结构与所述车门内板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板的内侧面的外周边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护板本体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车门拉手避让孔位于所述中铰链避让孔的斜前上方;所述护板本体上于所述车门拉手避让孔和所述中铰链避让孔之间具有向内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具有上扶持面。
结合第一方面,所述中铰链避让孔处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前端与所述中铰链避让孔的前侧边沿铰接,所述第一挡板用于遮挡所述中铰链。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车门护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护板本体上设置车门拉手避让孔、中铰链避让区和下铰链避让区,车门拉手避让孔用于避让车门拉手,中铰链避让区用于避让中铰链,下铰链避让区用于避让下铰链,以使车门拉手、中铰链的前端、下铰链的前端都固定在车门内板上,避免集成在护板本体上,从而不会影响护板本体的自身强度;另外,由于护板本体不需要固定车门拉手、中铰链和下铰链,也就无需过渡增加加强结构,不会影响护板本体的外观性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轨滑门结构,包括:
车门内板;
上述的车门护板结构;
车门拉手,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车门拉手避让孔处;
中铰链,位于所述中铰链避让区;所述中铰链的前端穿过所述中铰链避让孔,并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连接;以及
下铰链,位于所述下铰链避让区;所述下铰链的前端穿过所述下铰链避让孔,并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无轨滑门结构还包括:
车门扶手,固定设置在所述护板本体的内侧,且位于所述中铰链避让区处;
其中,中铰链设置于所述车门扶手的内部,且所述中铰链的前端伸出所述车门扶手。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无轨滑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车门护板结构,可避免车门拉手、中铰链、下铰链集成在护板本体上,不会影响护板本体的自身强度和外观性能。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无轨滑门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无轨滑门结构,具有与上述无轨滑门结构相同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护板结构的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护板结构的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轨滑门结构的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轨滑门结构的外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没有显示车门内板)。
图中:
1、护板本体;11、边框;12、上护板;13、下护板;14、车门拉手避让孔;15、中铰链避让区;151、中铰链避让孔;16、下铰链避让区;161、下铰链避让孔;17、凸台;171、上扶持面;18、置物区;
2、装饰板;21、上连接部;
31、第一挡板;
41、第一连接结构;411、第一螺接结构;412、第一卡接结构;42、第二连接结构;421、第二螺接结构;422、第二卡接结构;43、第三连接结构;
5、车门拉手;6、中铰链;7、下铰链;8、车门内板;9、车门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前”、“后”、“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车辆自身的方位而言,其中,车辆头部代表“前”,车辆尾部代表“后”,车辆顶部代表“上”、车辆底部代表“下”、“内”侧是指朝向驾驶室内的一侧,“外”侧是指朝向驾驶室外的一侧。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限定的车身前后方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前后方向,所限定的车身左右方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左右方向,所限定的车身上下方向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前进方向的上下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护板结构进行说明。所述车门护板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车门内板8内侧的护板本体1。护板本体1上开设有车门拉手避让孔14;护板本体1上还设有中铰链避让区15和下铰链避让区16,中铰链避让区15上设有中铰链避让孔151,下铰链避让区16上设有下铰链避让孔161。
其中,车门拉手避让孔14用于避让车门拉手5,中铰链避让区15用于避让中铰链6,下铰链避让区16用于避让下铰链7。
具体地,车门拉手5位于护板本体1的外侧,且固定设置在车门内板8上;中铰链6位于中铰链避让区15的内侧,且中铰链6的前端穿过中铰链避让孔151,并与车门内板8固定连接;下铰链7位于下铰链避让区16的内侧,且下铰链7的前端穿过下铰链避让孔161,并与车门内板8固定连接,如图4及图5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门护板结构适用于车辆滑门系统。中铰链6的前端固定在车门内板8上、后端固定在车身上;下铰链7的前端固定在车门内板8上、后端固定在车身上。驾乘人员扣动车门拉手5后,中铰链6和下铰链7同时启动,以带动车门整体向后滑动,使车门开启。
另外,为了提升护板本体1的自身强度,在护板本体1上会增设几处向内凸出和向外凹陷的加强结构,但是,由于护板本体1不需要固定车门拉手5、中铰链6和下铰链7,也就无需过渡增加加强结构,不会影响护板本体1的外观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护板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护板本体1上设置车门拉手避让孔14、中铰链避让区15和下铰链避让区16,车门拉手避让孔14用于避让车门拉手5,中铰链避让区15用于避让中铰链6,下铰链避让区16用于避让下铰链7,以使车门拉手5、中铰链6的前端、下铰链7的前端都固定在车门内板8上,避免集成在护板本体1上,从而不会影响护板本体1的自身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护板本体1还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中铰链避让区15位于下铰链避让区16的上方;护板本体1上于中铰链避让区15和下铰链避让区16之间还具有置物区18;护板本体1的内侧还连接有装饰板2,装饰板2罩设于置物区18的内侧;装饰板2与置物区18围成地图袋。
具体地,置物区18具有向车身外侧凹陷的外凹部以及成型于外凹部的前侧边沿、下侧边沿及后侧边沿的连接部;装饰板2的四周边沿与连接部固定连接,装饰板2与外凹部之间围成地图袋,以放置物品。
需要说明的是,置物区18要与装饰板2的结构相适配,二者围成的地图袋要具有向上的放置口,而且装饰板2的部分外边沿要与置物区18的部分外边沿相接。
请参阅图3,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装饰板2的内侧面的外周边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1与护板本体1连接。
具体地,装饰板2的前端边沿、下端边沿和后端边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1与置物区18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上述第一连接结构41可以是第一螺接结构411、或是第一卡接结构412,或是第一焊接结构,也可以是第一螺接结构411、第一卡接结构412、第一焊接结合的至少两种的组合。
第一连接结构41位于装饰板2的内侧面的外周边沿,也就是说,第一连接结构41被装饰板2遮挡,即不会影响地图袋的使用功能,又能增加装饰板2与护板本体1的连接强度,即增加地图袋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护板本体1可以采用如图1、图2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2及图3,护板本体1包括边框11、下护板13和上护板12。边框11用于与车门内板8固定连接;下护板13一体成型于边框11的内部;上护板12位于边框11的内部及下护板13的上方;其中,上护板12上开设有车门拉手避让孔14;下护板13上具有中铰链避让区15和下铰链避让区16。
由于护板本体1的整体尺寸较大,为了便于对其制作以及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将护板本体1拆分为上护板12及下护板13,上护板12处设置车门拉手避让孔14,下护板13设置中铰链避让区15和下铰链避让区16。另外,上护板12与下护板13分体设置,还可提升各自的强度,进而提升护板本体1的整体强度。
优选地,下护板13的高度大于上护板12的高度,为了便于对该护板本体1与车门内板8实施装配,边框11与下护板13一体成型,这样边框11可借助下护板13提升与车门内板8的固定强度,还可避免在下护板13与边框11之间设置连接结构。
另外,在上护板12的上端边沿还设有切水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上护板12与下护板13、边框11之间还可以采用如图2及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2及图3,上护板12的外侧面的外周边沿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2与边框11及下护板13的上边沿连接。
具体地,上护板12的外侧面的前端边沿、后端边沿分别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2与边框11固定连接,上护板12的外侧面的下端边沿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2与下护板13的上端边沿连接。
上述第二连接结构42可以是第二螺接结构421、或是第二卡接结构422,或是第二焊接结构,也可以是第二螺接结构421、第二卡接结构422、第二焊接结合的至少两种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车门拉手避让孔14的外围至少设置两处第二连接结构42,以增加车门拉手避让孔14处的固定强度,防止车门拉手5受力时,上护板12脱离下护板13。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边框11与车门内板8之间还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边框11的外侧面通过第三连接结构43与车门内板8连接。
具体地,上述第三连接结构43可以是第三螺接结构、或是第三卡接结构,或是第三焊接结构,也可以是第三螺接结构、第三卡接结构、第三焊接结合的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护板本体1还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车门拉手避让孔14位于中铰链避让孔151的斜前上方;护板本体1上于车门拉手避让孔14和中铰链避让孔151之间具有向内凸出的凸台17,凸台17具有上扶持面171。
在车门拉手避让孔14与中铰链避让孔151之间增设凸台17,一方面用于隔离车门拉手避让孔14与中铰链避让孔151,另一方面,凸台17还起到手扶的作用,在乘员拉动车门拉手5时,可将手放置在上扶持面171上,以支撑手部,达到省力的目的。
具体地,上扶持面171与车身前后方向平行,或者上扶持面171相对应车身前后方向由前至后向下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饰板2与中铰链避让孔151之间还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中铰链避让孔151处设有第一挡板31;第一挡板31的前端与中铰链避让孔151的前侧边沿铰接,第一挡板31用于遮挡中铰链6。
由于中铰链6的前端要穿过中铰链避让孔151,并且与车门内板8固定连接,因此,中铰链6的前端外漏于中铰链避让孔151处,为了遮挡中铰链6的前端,在中铰链避让孔151处设置第一挡板31,在车门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中,即中铰链6的运行过程中,第一挡板31始终遮挡中铰链6,避免外漏,从而提升该车门护板结构的整体美观性能。
第一挡板31可借助护板本体1完成固定,也可借助装饰板2完成固定。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31借助装饰板2完成固定。具体地,装饰板2的前部具有向上延伸的上连接部21;上连接部21延伸至中铰链避让孔151的侧方;第一挡板31的前端边沿与上连接部21铰接,并且第一挡板31位于凸台17的正下方,优选地,第一挡板31的内侧表面可以和凸台17的内侧表面共面或齐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遮挡下铰链7,还可以在下铰链避让区16处设置第二挡板,令第二挡板的上端与装饰板2的下端边沿铰接,使第二挡板遮挡下铰链7。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无轨滑门结构,包括车门内板8、上述的车门护板结构、车门拉手5、中铰链6和下铰链7。上述的车门护板结构固定设置在车门内板8的内侧;车门拉手5固定设置在车门内板8的外侧,且位于车门拉手避让孔14处;中铰链6位于中铰链避让区15;中铰链6的前端穿过中铰链避让孔151,并与车门内板8固定连接;下铰链7位于下铰链避让区16;下铰链7的前端穿过下铰链避让孔161,并与车门内板8固定连接。
具体地,中铰链6的前端固定在车门内板8上、后端固定在车身上;下铰链7的前端固定在车门内板8上、后端固定在车身上。驾乘人员扣动车门拉手5后,中铰链6和下铰链7同时启动,以带动车门整体向后滑动,使车门开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轨滑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车门护板结构,可避免车门拉手5、中铰链6、下铰链7集成在护板本体1上,不会影响护板本体1的自身强度和外观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无轨滑门结构还可以采用如图4及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4及图5,无轨滑门结构还包括车门扶手9。车门扶手9固定设置在护板本体1的内侧,且位于中铰链避让区15处;其中,中铰链6设置于车门扶手9的内部,且中铰链6的前端伸出车门扶手9。
中铰链6设置在车门扶手9的内部,既实现了隐藏,又无需额外占用空间,提升了整车使用的舒适性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无轨滑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无轨滑门结构,在护板本体1上设置车门拉手避让孔14、中铰链避让区15和下铰链避让区16,车门拉手避让孔14用于避让车门拉手5,中铰链避让区15用于避让中铰链6,下铰链避让区16用于避让下铰链7,以使车门拉手5、中铰链6的前端、下铰链7的前端都固定在车门内板8上,避免集成在护板本体1上,从而不会影响护板本体1的自身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门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板本体(1);
所述护板本体(1)上开设有车门拉手避让孔(14);所述护板本体(1)上还设有中铰链避让区(15)和下铰链避让区(16),所述中铰链避让区(15)上设有中铰链避让孔(151),所述下铰链避让区(16)上设有下铰链避让孔(161);
其中,所述车门拉手避让孔(14)用于避让车门拉手(5),所述中铰链避让区(15)用于避让中铰链(6),所述下铰链避让区(16)用于避让下铰链(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1)上于所述中铰链避让区(15)和所述下铰链避让区(16)之间还具有置物区(18);所述护板本体(1)的内侧还连接有装饰板(2),所述装饰板(2)罩设于所述置物区(18)的内侧;所述装饰板(2)与所述置物区(18)围成地图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本体(1)包括:
边框(11),与车门内板(8)固定连接;
下护板(13),一体成型于所述边框(11)的内部;以及
上护板(12),位于所述边框(11)的内部及所述下护板(13)的上方;
其中,所述上护板(12)上开设有所述车门拉手避让孔(14);所述下护板(13)上具有所述中铰链避让区(15)和所述下铰链避让区(1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板(12)的外侧面的外周边沿通过第二连接结构(42)与所述边框(11)及所述下护板(13)的上边沿连接;所述边框(11)的外侧面通过第三连接结构(43)与所述车门内板(8)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2)的内侧面的外周边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1)与所述护板本体(1)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拉手避让孔(14)位于所述中铰链避让孔(151)的斜前上方;所述护板本体(1)上于所述车门拉手避让孔(14)和所述中铰链避让孔(151)之间具有向内凸出的凸台(17),所述凸台(17)具有上扶持面(17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铰链避让孔(151)处设有第一挡板(31);所述第一挡板(31)的前端与所述中铰链避让孔(151)的前侧边沿铰接,所述第一挡板(31)用于遮挡所述中铰链(6)。
8.一种无轨滑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内板(8);
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门护板结构;
车门拉手(5),固定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8)的外侧,且位于所述车门拉手避让孔(14)处;
中铰链(6),位于所述中铰链避让区(15)的内侧;所述中铰链(6)的前端穿过所述中铰链避让孔(151),并与所述车门内板(8)固定连接;以及
下铰链(7),位于所述下铰链避让区(16)的内侧;所述下铰链(7)的前端穿过所述下铰链避让孔(161),并与所述车门内板(8)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轨滑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滑门结构还包括:
车门扶手(9),设置在所述中铰链避让区(15)处;
其中,所述中铰链(6)设置于所述车门扶手(9)的内部,且所述中铰链(6)的前端、后端分别伸出所述车门扶手(9)。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无轨滑门结构。
CN202322449482.6U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车门护板结构、无轨滑门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20701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9482.6U CN220701042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车门护板结构、无轨滑门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49482.6U CN220701042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车门护板结构、无轨滑门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1042U true CN220701042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2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49482.6U Active CN220701042U (zh) 2023-09-08 2023-09-08 一种车门护板结构、无轨滑门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1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18780A (en) Vehicle lower body structure
US5772277A (en) Front portion of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
US4552400A (en) Two-door type automobile body structure
JPH0714691B2 (ja) 自動車の後部開閉体構造
JP4284793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US4475766A (en) Drainage seal for vehicle having removable roof panels
JPS61166746A (ja) トノボ−ド取付構造
JP3702706B2 (ja) 車体構造
CN220701042U (zh) 一种车门护板结构、无轨滑门结构及车辆
JPH0723105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4048474B2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の取付構造
US6012766A (en) Vehicle body with covered recessed seams
JP4051124B2 (ja) 乗用車のための取り外し可能なハードトップ
JP3143999B2 (ja) 自動車のアッパバック構造
KR0123929B1 (ko) 차량의 시이트장착구조
JP2912049B2 (ja) 自動車の車体組立方法及び車体構造
JP4004202B2 (ja) トラックのキャブ
JPH0716501Y2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JPH0712129Y2 (ja) 自動車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JP3311691B2 (ja) 自動車のリヤスポイラ取付け構造
JP2852204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ントボディ構造
JP3633144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CN219029578U (zh) 一种车箱后板结构及车辆
JP3117551B2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2997740B2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