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0267U - 通配共用模具 - Google Patents

通配共用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0267U
CN220700267U CN202322203082.7U CN202322203082U CN220700267U CN 220700267 U CN220700267 U CN 220700267U CN 202322203082 U CN202322203082 U CN 202322203082U CN 220700267 U CN220700267 U CN 220700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core
plate
templat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30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国利
刘仲仁
何萍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30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0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0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0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通配共用模具,前模板与后模板相对设置,前模板上具有第一进胶口;前模仁设置在前模板的合模面上,前模仁上设有第二进胶口;后模仁设置在后模板的合模面上,前模板与后模板合模以使前模仁和后模仁压合;第一码模组件的一端与前模仁连接,另一端与前模板连接,第一码模组件用于调节前模仁的位置以使第一进胶口与第二进胶口对齐;第二码模组件的一端与后模仁连接,另一端与后模板连接,第二码模组件用于调节后模仁至与前模仁对齐;顶出组件的一端设置在后模板内,另一端与后模仁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现快速更换模仁,互换性强,能够兼容多套不同模仁的共用,达到精简快速制模及大幅度降低模具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通配共用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配共用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3C电子消费产品的快速发展,其周边产品也跟随其快速发展,形成具有更新迭代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个性化需求突出、批量大、成本控制期望高等特点。
因此如何快速、低成本配套开发出其周边产品对应的模具,是各生产商争先努力的方向。
然而在目前现有技术中,大部分手机产品外观差距小,仅对摄像头的大小、位置进行调整。因此对应的手机保护套产品迭代更新时,只是摄像孔位置的中心有一个小幅度变化。由于该类产品进胶口位置设计在摄像孔位置,且为了达到短的成型周期和减少水口料的浪费,进胶一般也采用热流道进胶。因此两个摄像孔位置小幅度范围变化的迭代产品的模具,传统做法一般设计产品中心定位于模胚中心,采用多套不同进胶位置的热流道和模胚去适应摄像孔位置进胶位置的变化,其互换性差,不能共用热流道和模胚,标准化程度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配共用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套不同进胶位置的热流道和模胚去适应摄像孔位置进胶位置的变化互换性差,不能共用热流道和模胚,标准化程度低,成本高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通配共用模具,所述通配共用模具包括:
前模板及后模板,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相对设置,所述前模板上具有第一进胶口;
前模仁,所述前模仁设置在所述前模板的合模面上,所述前模仁上设有第二进胶口;
后模仁,所述后模仁设置在所述后模板的合模面上,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合模以使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仁压合;
第一码模组件,所述第一码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前模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模板连接,所述第一码模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前模仁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进胶口与所述第二进胶口对齐;
第二码模组件,所述第二码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后模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模板连接,所述第二码模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后模仁至与所述前模仁对齐;
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后模板内,另一端与所述后模仁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码模组件包括:
第一垫块,所述第一垫块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前模板上;
夹紧板,所述前模仁的侧壁上具有装夹槽,所述夹紧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装夹槽中,所述夹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垫块可转动连接;
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置在所述夹紧板上;
锁紧螺丝,所述安装块上具有安装孔,所述锁紧螺丝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并与所述前模板连接,以将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前模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垫块上具有球形槽,所述夹紧板与所述第一垫块连接的一端端部设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卡接在所述球形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码模组件还包括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块背离所述前模板的一侧,所述锁紧螺丝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垫块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块并与所述前模板连接;
所述安装块背离所述前模板的一侧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垫块朝向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弧形凹槽对应的弧形凸部,所述弧形凸部卡接在所述弧形凹槽中。
可选地,所述夹紧板背离所述前模板的一侧具有第一滑动槽,所述安装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内;
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锁紧螺丝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顶出组件包括:
顶针座,所述顶针座设置在所述后模板背离所述前模板的一侧;
连接件,所述顶针座上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连接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槽中;
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模仁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上具有T形槽;所述顶出机构的一端上设有T形卡扣,所述T形卡扣卡接在所述T形槽中;所述顶出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模仁抵接。
可选地,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杆及推块,所述推块设置在所述后模仁中,所述后模板上具有过孔,所述顶出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推块抵接;
所述顶出杆与所述过孔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通配共用模具还包括多个承压块,所述前模板的四周各设有一个所述承压块,所述后模板的四周各设有一个所述承压块;
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合模时,所述前模板上的各个所述承压块与所述后模板上的各个所述承压块一一对应压合。
可选地,所述前模板上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键,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键围绕在所述前模仁的四周,所述前模仁上具有多个第一避让缺口,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键与多个所述第一避让缺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键的部分卡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避让缺口中;
所述后模板上具有多个第二定位键,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键围绕在所述后模仁的四周,所述后模仁上具有多个第二避让缺口,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键与多个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定位键的部分卡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调整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仁的位置,使所述前模仁上的第二进胶口能够与所述前模板上的第一进胶口对齐,实现快速更换模仁,互换性强,能够兼容多套不同模仁的共用,达到精简快速制模及大幅度降低模具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配共用模具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配共用模具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配共用模具中第一码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前模板 11 第一进胶口
20 后模板 21 过孔
30 前模仁 40 后模仁
50 第一码模组件 51 第一垫块
511 球形槽 52 夹紧板
521 万向球 522 第一滑动槽
53 安装块 531 弧形凹槽
54 锁紧螺丝 55 第二垫块
551 弧形凸部 60 顶出组件
61 顶针座 62 连接件
621 第二滑动槽 622 T形槽
63 顶出杆 631 T形卡扣
64 推块 70 承压块
80 第一定位键 90 第二定位键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通配共用模具,请参照图1及图2,所述通配共用模具包括前模板10、后模板20、前模仁30、后模仁40、第一码模组件50、第二码模组件及顶出组件60,所述前模板10与所述后模板20相对设置,所述前模板10上具有第一进胶口11;所述前模仁30设置在所述前模板10的合模面上,所述前模仁30上设有第二进胶口;所述后模仁40设置在所述后模板20的合模面上,所述前模板10与所述后模板20合模以使所述前模仁30和所述后模仁40压合;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的一端与所述前模仁3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模板10连接,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用于调节所述前模仁30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进胶口11与所述第二进胶口对齐;所述第二码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后模仁4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模板20连接,所述第二码模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后模仁40至与所述前模仁30对齐;所述顶出组件60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后模板20内,另一端与所述后模仁40连接。
模仁由所述前模仁30和所述后模仁40组成。注塑后形成的产品中心与模仁的中心重合。所述第二进胶口位置与模仁中心在横轴上的距离为X1,所述第二进胶口位置与模仁中心在纵轴上的距离为Y1。
模胚由所述前模板10和所述后模板20组成。所述第一进胶口11位置与模胚中心在横轴上的距离为X,所述第一进胶口11位置与模胚中心在纵轴上的距离为Y。
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与所述前模仁3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设置在所述前模仁30的纵轴方向侧。可以理解,当调整摆放顺序时,可对应安装在横轴侧。
不同产品对应的模仁,其模仁中心相对模胚中心距离会不一致,为满足不同产品的模仁互换通配要求。在所述前模仁30的侧边设置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前模板10上,端部与所述前模仁30连接。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的位置根据所述前模仁30的位置移动而移动。
具体的,当更换前模仁30时,则可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的位置,从而间接调整所述前模仁30的位置。从而保证所述第二进胶口的位置能够与所述第一进胶口11的位置对齐。
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前模仁30连接,从而提高拆装过程中的便捷程度,易于更换。
所述第二码模组件与所述后模仁4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模仁30与所述后模仁40可采用相同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所述前模板10内还设有用于安装热咀的孔槽。热咀的中心位置对齐所述第一进胶口11的位置。熔化态的胶流经该热咀进入模仁中。在所述前模仁30内还设有冷却回路,冷却回路的进出口通过管路与外部冷却介质供给设备连通,从而起到冷却效果。
在产品冷却成型后,所述前模板10和所述后模板20分开,所述顶出组件60将产品从所述后模仁40中顶出,实现脱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调整所述前模仁30和所述后模仁40的位置,使所述前模仁30上的第二进胶口能够与所述前模板10上的第一进胶口11对齐,实现快速更换模仁,互换性强,能够兼容多套不同模仁的共用,达到精简快速制模及大幅度降低模具成本的目的。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包括第一垫块51、夹紧板52、安装块53及锁紧螺丝54,所述第一垫块51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前模板10上;所述前模仁30的侧壁上具有装夹槽,所述夹紧板5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装夹槽中,所述夹紧板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垫块51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块53设置在所述夹紧板52上;所述安装块53上具有安装孔,所述锁紧螺丝54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并与所述前模板10连接,以将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前模板10上。
所述第一垫块51的一面为平面,与所述前模板10的合模面贴合。在所述前模仁30的侧边上开有所述装夹槽,所述装夹槽为通槽。所述夹紧板52的一端嵌入所述装夹槽内,另一端则与所述第一垫块51的另一面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垫块51的另一面设置成球形槽511结构,所述夹紧板52与所述第一垫块51连接的一端端部设有万向球521,所述万向球521卡接在所述球形槽511中。从而实现所述夹紧板52在多个不同方向上实现转动。
此外,所述夹紧板52与所述第一垫块51之间可以采用例如铰接等方式实现转动连接。
所述夹紧板52尽可能设计得更宽,例如大于或等于所述前模仁30上设有装夹槽一侧边长的2/3。
在所述夹紧板52的顶部设置所述安装块53,通过锁紧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块53以及所述夹紧板52,并与所述前模板10连接从而实现固定。
所述安装块53与所述夹紧板52之间采用可移动连接的方式,也即所述安装块53、所述锁紧螺丝54相对于所述前模板10固定不动,所述夹紧板52与所述第一垫块51则能够跟随所述前模仁30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实现对所述前模仁30位置的调节。
具体的,所述夹紧板52背离所述前模板10的一侧具有第一滑动槽522,所述安装块53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槽522内;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锁紧螺丝54的直径。
将所述安装块53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槽522中,从而实现所述安装块53与所述夹紧板52之间的滑动连接关系。当所述安装块53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槽522的中心位置时,两端与所述第一滑动槽522侧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S3,S3可根据实际满足不同产品变化范围的最大值进行取值,例如S3≤10mm。
同时,所述安装孔的孔径也应当大于所述锁紧螺丝54的直径。当安装块53位于所述第一滑动槽522中心时,所述锁紧螺丝54对应位于所述安装孔中心位置,且所述锁紧螺丝54与所述安装孔侧壁之间的间隙设置为S4,则应当保证S3=S4。从而表面所述安装块53在滑动的过程中,所述锁紧螺丝54与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之间相互干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还包括第二垫块55,所述第二垫块55设置在所述安装块53背离所述前模板10的一侧,所述锁紧螺丝5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垫块55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块53并与所述前模板10连接;所述安装块53背离所述前模板10的一侧设有弧形凹槽531,所述第二垫块55朝向所述安装块53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弧形凹槽531对应的弧形凸部551,所述弧形凸部551卡接在所述弧形凹槽531中。
所述夹紧板52绕所述第一垫块51的旋转轴自适应所述装夹槽的位置高度而夹紧所述前模仁30,不受所述装夹槽的位置高度精度影响而夹不紧。
所述夹紧板52与所述前模仁30的装夹槽贴合面有1度~3度的斜面,工作时能紧紧贴合压紧所述前模仁30。在所述安装块53的顶面还设有弧形凹槽531,表面呈弧形,所述弧形凹槽531与所述第二垫块55的弧形凸部551贴合,所述第二垫块55可以沿着这个弧面滑动。
所述第二垫块55与所述安装块53的圆柱面配合的圆弧滑动,可以确保所述锁紧螺丝54的锁紧力方向始终保持与所述锁紧螺丝54的旋入方向相同,以免所述锁紧螺丝54受力倾斜而影响锁紧的稳定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码模组件50可以与所述前模仁30作为一部分同时进行更换,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兼容性。
进一步地,所述顶出组件60包括顶针座61、连接件62及顶出机构,所述下模板内具有空腔,所述顶针座61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连接件62可移动设置在所述顶针座61上;所述顶出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件62上。
在所述顶针座61上具有所述第二滑动槽621,所述连接件62能够在所述第二滑动槽621内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顶出机构移动。
所述连接件62的滑动位置根据所述推块64在所述后模仁40内的位置而定。所述连接件62与所述第二滑动槽621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大小设置为S2,S2取值根据实际满足多个小幅度特征变化模仁范围的最大值取值,例如S2≤10mm。
对应的,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杆63及推块64,所述推块64设置在所述后模仁40中,所述后模板20上具有过孔21,所述顶出杆6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62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21与所述推块64抵接;所述顶出杆63与所述过孔21之间具有间隙。
在注塑完成后,所述前模板10和所述后模板20打开,通过所述顶出杆63驱动所述推块64将产品从所述后模仁40内推出脱模。所述推块64底部具有内凹的沉槽,所述顶出杆63的端部沉入所述推块64的沉槽内,依靠螺丝固定连接。
在所述后模板20上设有过孔21,所述顶出杆63穿过该过孔21与所述推块64连接。所述顶出杆63与过孔21侧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的大小设置为S1,S1取值根据实际满足多个小幅度特征变化模仁范围的最大值取值,例如S1≤10mm。
通过调整所述连接件62在所述第二滑动槽621的位置,保证所述顶出杆63能够准确与所述后模仁40上的所述推块64连接,保证将产品从所述后模仁40中顶出。
利用间隙S3以及间隙S4保证所述顶出杆63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与所述过孔21以及所述第二滑动槽621发生干涉,保证移动过程中的可靠性。
所述推块64以及所述顶出杆63内还设置有冷却回路,在所述推块64与所述顶出杆63之间设有密封圈,通过管路与外部冷却设备连通,实现对所述后模仁40的降温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62上具有T形槽;所述顶出机构的一端上设有T形卡扣,所述T形卡扣卡接在所述T形槽中;所述顶出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模仁40抵接。
通过所述T形槽与所述T形卡扣提高所述顶出机构与所述连接件6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所述顶出机构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T形卡扣可以在所述顶针座61内的T形槽内滑动,滑动位置根据所述推块64在所述后模仁40内的位置而定,其最大滑动距离S5取值根据实际满足多个小幅度特征变化模仁范围的最大值取值,例如S5≤10mm。所述顶针座61包括底板以及面板,所述第二滑动槽621开设在面板背离底板的一侧,底板与面板之间可通过螺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配共用模具还包括多个承压块70,所述前模板10的四周各设有一个所述承压块70,所述后模板20的四周各设有一个所述承压块70;所述前模板10与所述后模板20合模时,所述前模板10上的各个所述承压块70与所述后模板20上的各个所述承压块70一一对应压合。
在所述前模板10的合模面的四周还设有所述承压块70,所述承压块70的厚度平齐所述前模仁30的分型面,其中一面用于与所述后模板20上的承压块70的贴合,从而实现承压功能,另一面则与所述前模板10的合模面贴合,依靠螺丝固定在所述前模板10的合模面上。
同理,在所述后模板20的四周也同样设有所述承压块70,所述承压块70依靠螺丝固定在所述后模板20的合模面上。所述承压块70厚度和与所述后模仁40的合模厚度和相等。
所述承压块70用于起到承受模具生产工作时的合模压力,以保护所述前模仁30和所述后模仁40的位置稳定和避免损坏。所述承压块70可以与模仁的组成一体而互换共用。
进一步地,所述前模板10上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键80,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键80围绕在所述前模仁30的四周,所述前模仁30上具有多个第一避让缺口,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键80与多个所述第一避让缺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键80的部分卡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避让缺口中。
所述后模板20上具有多个第二定位键90,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键90围绕在所述后模仁40的四周,所述后模仁40上具有多个第二避让缺口,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键90与多个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定位键90的部分卡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中。
所述前模仁30和所述后模仁40均依靠所定位键固定在所述前模板10和所述后模板20的合模面上,使得所述第二进胶口中心对齐重回在所述第一进胶口11的中心,并确保每次装拆和模具工作时模仁都能在同一个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键80的数量可设置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定位键80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模仁30的四周。例如所述前模仁30的前、后、左、右侧各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定位键80。
在所述前模板10的合模面上具有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键80安装在定位槽中,可利用过盈配合方式提高连接稳定性。并由两个螺丝进行加固。
所述第一定位键80保持与所述前模板10中心位置不变。
所述前模仁30依据所述第二进胶口位置重合到所述第一进胶口11位置进行定位放置,且所述前模仁30贴合于所述前模板10的合模面上。
根据所述前模仁30的定位设计出定位槽,定位槽去配合所述前模板10上的所述第一定位键80,与所述第一定位键80单边0.005mm配合间隙。所述第一定位键80与定位槽的配合,起到所述前模仁30每次装拆都能定位到相同位置的作用。所述第一定位键80可与所述前模仁30的组成一部分而互换共用。
同理,所述第二定位键90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键80结构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通配共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配共用模具包括:
前模板及后模板,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相对设置,所述前模板上具有第一进胶口;
前模仁,所述前模仁设置在所述前模板的合模面上,所述前模仁上设有第二进胶口;
后模仁,所述后模仁设置在所述后模板的合模面上,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合模以使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仁压合;
第一码模组件,所述第一码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前模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模板连接,所述第一码模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前模仁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进胶口与所述第二进胶口对齐;
第二码模组件,所述第二码模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后模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模板连接,所述第二码模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后模仁至与所述前模仁对齐;
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后模板内,另一端与所述后模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配共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模组件包括:
第一垫块,所述第一垫块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前模板上;
夹紧板,所述前模仁的侧壁上具有装夹槽,所述夹紧板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装夹槽中,所述夹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垫块可转动连接;
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设置在所述夹紧板上;
锁紧螺丝,所述安装块上具有安装孔,所述锁紧螺丝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并与所述前模板连接,以将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前模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配共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块上具有球形槽,所述夹紧板与所述第一垫块连接的一端端部设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卡接在所述球形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配共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模组件还包括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设置在所述安装块背离所述前模板的一侧,所述锁紧螺丝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垫块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块并与所述前模板连接;
所述安装块背离所述前模板的一侧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二垫块朝向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弧形凹槽对应的弧形凸部,所述弧形凸部卡接在所述弧形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配共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板背离所述前模板的一侧具有第一滑动槽,所述安装块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内;
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锁紧螺丝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配共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包括:
顶针座,所述顶针座设置在所述后模板背离所述前模板的一侧;
连接件,所述顶针座上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连接件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动槽中;
顶出机构,所述顶出机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模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配共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具有T形槽;所述顶出机构的一端上设有T形卡扣,所述T形卡扣卡接在所述T形槽中;所述顶出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后模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配共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包括顶出杆及推块,所述推块设置在所述后模仁中,所述后模板上具有过孔,所述顶出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与所述推块抵接;
所述顶出杆与所述过孔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配共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配共用模具还包括多个承压块,所述前模板的四周各设有一个所述承压块,所述后模板的四周各设有一个所述承压块;
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合模时,所述前模板上的各个所述承压块与所述后模板上的各个所述承压块一一对应压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配共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板上具有多个第一定位键,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键围绕在所述前模仁的四周,所述前模仁上具有多个第一避让缺口,多个所述第一定位键与多个所述第一避让缺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定位键的部分卡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避让缺口中;
所述后模板上具有多个第二定位键,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键围绕在所述后模仁的四周,所述后模仁上具有多个第二避让缺口,多个所述第二定位键与多个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定位键的部分卡接在对应的所述第二避让缺口中。
CN202322203082.7U 2023-08-15 2023-08-15 通配共用模具 Active CN220700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3082.7U CN220700267U (zh) 2023-08-15 2023-08-15 通配共用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3082.7U CN220700267U (zh) 2023-08-15 2023-08-15 通配共用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0267U true CN220700267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9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3082.7U Active CN220700267U (zh) 2023-08-15 2023-08-15 通配共用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02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34329A (en) Angle pin assembly
CN220700267U (zh) 通配共用模具
CN102029692B (zh) 一种可调节流道流量的塑胶模具
CN219727051U (zh) 一种塑料管件用一次成型模具及注塑系统
CN207872879U (zh) 一种通用压斜边模具
JP2008230084A (ja) インサート成形金型及び芯出し方法
CN210817392U (zh) 压铸模具
CN211542149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斜顶机构
CN109130098B (zh) 注射压缩成型模具
CN112936768A (zh) 用于高精度微型输电环工艺衬套的精密加工成型模具
CN220347159U (zh) 单散件组合模具
CN108177318B (zh) 一种注塑机的转轴调整工装及其工艺
CN218111410U (zh) 一种顶出结构及模具
CN220280258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
CN114260451B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冷压模具
JPH0222257Y2 (zh)
CN217169580U (zh) 一种可减少前后模仁段差的模具
CN109774070A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19820360U (zh) 大尺寸弧形塑胶件成型及顶出结构
CN217197050U (zh) 一种矩管状制件成型工装
CN219855554U (zh) 一种模具镶件结构
CN211542226U (zh) 一种模具斜顶杆结构
CN219664907U (zh) 一种模具的定位结构
TWI757632B (zh) 射出成型模具
CN217862545U (zh) 电子观察镜镜头保护盖的二次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